介休绵山的导游词(精选14篇)
在这个分类中,我们将探讨一些不同角度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问题。学习是一种终身的行为,我们应该保持求知的热情,并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库。具有参考价值的写作文集。
介休绵山的导游词篇一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欢迎大家到人间仙景山西介休绵山观光旅游!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诗。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年期在每年公历四月五日前后。这时,万物沉睡的严冬过去,万象更新的春天来到。到处是春光明媚,草木萌动的清明景象。禁火寒食(一种旧俗,时间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或两天。据说这一风俗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文公的贤臣介子推。)。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后人为纪念介子推,每逢此日都不忍举火,冷食一日,“寒食节”从此便流传下来了。
我们现已到达绵山的第一个重要景区龙头寺。龙头寺是绵山入口处的咽喉,地势十分险要,从这里向南可直插绵山腹地。寺分为上下两层,上为龙头寺,。下为关帝庙。从龙头寺出来,沿途两山对峙,怪石磷响,风景绝佳。小路像一条飘带盘绕山腰。朋友们请继续向上爬。在这个险要处,有一个巨石垒堡当道而立,高约7米,宽4米,在堡门里有屋子,供人看守。门前是一条很深的沟,设有门板吊桥。从上面的了望孔口能看见进山的人。如果放行就将吊桥放下,待来人通过后,便又将吊桥扯起。门的左右是深渊绝壁,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继续前行,不远处就可看到一高数十米,宽三四余米的凹崖,崖根处有数十个碧绿的石乳倒挂在石壁之上,被称作“石乳泉”,据说此水可疗痼疾。过了石乳泉,山势愈加险要,沿途群峰环绕、烟云缥缈、两山对峙,不知脚下的路在何方。其实“绵山十里山水画卷”这才开始。首先看到的是建于悬崖绝壁处的白云洞,洞内有团团白云不断涌出,据说还能预测阴雨。过了白云洞,来到一座木桥上,桥上怪石嶙峋,桥下万丈绝涧,行人都必须贴壁而行,万分小心,可见桥之险要。传说绵山山主田志超最初来绵山时,前有断崖挡路,后有猛虎追赶,幸有鹿兔以蹄相搭,方才通过。所以这座桥就被后人称之为“兔桥”,前面1公里处的另一座桥被命名为“鹿桥”。
过“免桥”、“鹿桥”,再攀127级石级便是绵山的主要风景区抱腹岩。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就深藏于这一巨大的岩洞之中,除抱腹寺外,此处还有空王殿、千佛殿、介推祠、石佛殿和五龙殿等建筑,这些建筑都深藏在抱腹岩的腹中,雨雪无法侵入,这种清幽险绝的景象实属罕见。
介休绵山的导游词篇二
各位旅客朋友,大家好!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在每年公历四月五日前后。这时,万物沉睡的严冬过去,万象更新的春天来到。到处是春光明媚,草木萌动的清明景象。寒食节在清明的前一天,而寒食节的出现是为了纪念一位名臣,而这位名臣是谁呢?大家先听我讲个故事,相信大家听了之后就会清楚了。
在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了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介子推“割股奉君”,不图回报。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即位后晋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却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他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报恩心切的晋文公,误听佞臣献策,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痛哭不已。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封血x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故事讲完了,相信大家现在已经知道这位名臣是谁了,那么今天我们就走进介子推的世界,体会他内心深处那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豪迈。
现在在大家眼前这座绵延起伏的大山就是绵山,绵山是太行山的支脉,海拔高度为二千多米,因山势绵亘而取名为绵山。历代都在绵山兴建了许多寺院禅房,于是成了著名的佛教圣地。而且绵山风景秀丽,树木茂密,环境优美,清爽宜人,也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之一。
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现在我们来到的景点是有“天下第一道观”之称的大罗宫。“三清上,曰大罗”,绵山大罗宫依山而建,层楼迭阁,青墙金瓦,建筑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足以与拉萨的布达拉宫相媲美,大罗宫里融合道教和佛教为一体,主要供奉了一些道家的神灵,它一共有十三层,现在就请大家随我一起登上大罗宫。
这是大罗宫的第一层建筑叫财神殿,此殿中供奉的是武财神“赵公明”,文财神“比干和范蠡”,左右分别是利市仙官和招财童子。武财神赵公明座元宝座,左手持元宝,右手拿铁鞭,两位文财神一位怀抱如意,一位手捧珠宝。大家可以看一下这香炉上的这幅对联,是为了歌颂绵山的开发者闫吉英老板而写的,大家可以在这里烧几柱薄香来祈求自己来年发大财,大家上香的时候也得注意一下,不管在佛家还是在道家,都讲究的是神三鬼四,所以您上香的时候可以上三柱而不能上四柱,假如您不是道家或佛家的信仰者那也请您保持一份肃静,信则有不信则无。
参观了第二层的救苦天尊殿,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大罗宫的第三层建筑——三官殿。三官是指“天官,地官,水官”,又被称作三官大帝,天官能赐福,地官能解难,水官能赦罪。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就常拜三官大帝。附近的乡亲为了感谢三官大帝除去水怪便在此处修建了三官殿。大家也可以进去拜拜,祈求三官大帝赐福、解难、赦罪。
看过第八层的200多尊雕塑,欣赏过第九层“山西介休三贤”的画像,领略了第十层百名书法家题写的108块《道德经》木刻全文,拜过了第十一层的道教最高尊神——无形、无名、无上天尊,品味过群仙殿内借鉴永乐宫壁画绘制的300平米《群仙朝元图》,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大罗宫的顶层建筑——藏经阁,珍藏有《道藏》、《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二十四史、《金刚经》、《尚书》等道教、佛教、儒教各类经典藏书数万册,包括书法、雕塑、绘画、考古、建筑等门类,是全国风景名胜区中藏书最多的景区。
登过了13层的大罗宫,现在在我们身后的建筑就是抱腹寺,又名云峰寺。因建于抱腹岩而得名。抱腹岩座东面西,高60米,深50米,长180米,分上下两层,抱二百余间殿宇与腹内,为天下绝无仅有。绵山的三绝都汇聚在了云峰寺景区,这三绝就是:还愿挂铃,包骨真身像,铁索岭。
头顶上面的崖壁,半空悬挂的这些铜铃,是当地的“还愿挂铃”民俗活动所留下的。前来还愿的善男信女,请当地的人从后山到抱腹岩上,把绳子的一头系到山上的'松树上一头系到腰间,两个人同时下放,当放到半空时,一个人推另一个人,使人荡起来,把人悠进洞内,用铁钩挂住壁顶,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铜铃挂到崖壁上,挂铃成功之后鸣鞭炮以示庆祝。前面是一百二十个台阶,登上这一百二十级台阶就是抱腹岩的主寺云峰寺,台阶两旁的猛兽叫做狻猊,是佛和菩萨的坐骑,佛教中说人生一共有108个烦恼,每登上一个台阶便可忘掉一个烦恼,登上这一百零八个台阶便可忘掉人生中的所有烦恼,从而进入无忧无虑的极乐世界,其余的12个台阶代表一年的12个月,希望大家一鼓作气,登上这一百二十个台阶。
这两根顺岩而下的铁索,每根长70多米,供人们攀登铁索岭。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当年攀登时留下了“百丈危崖垂铁索,千年古道天下奇”的感叹。铁索岭也是抗日时期连接晋冀鲁豫与革命圣地延安的一条秘密通道,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条300多米长的“之”字形栈道,通往“正果寺”,又叫“真骨寺”,寺内所供13位宋、元、金得道高僧与道人,都是包骨真身塑像,这些塑像,虽然经历了千年沧桑,但仍然保留着他们圆寂时的神态。
登过了13层的大罗宫,走过了拥有绵山三绝的抱腹寺,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今天将要最后一个景点——有“十里画廊”避暑胜地之称的水涛沟,沟里的五龙瀑,高80多米,宽10多米,瀑布下面的五龙潭,水面宽阔,水质清澈,凉爽宜人。雄狮瀑浩浩荡荡,似千军万马,涛声喧闹如雄狮怒吼般震慑人心;进入水帘洞内观赏风景,仿佛雾里看花,颇有一种朦胧美感。
感动过介子推的忠诚,体验过大自然的美妙,在一片涛声之中,我们的绵山之行也到此结束了,感谢大家今天对我的配合,祝大家一夜好梦!
介休绵山的导游词篇三
圣乳泉在一块巨大的石壁上。但不是挂在石壁之上,而是从岩石的裂缝或洞眼里一点点淌出来的。时间太久,渐成石乳,饱满地隆起在岩壁上。这泉水便沿着圆圆的石乳头亮晶晶地滴下。
关於圣乳泉的传说,与寒食节有关。据说那位春秋时晋国大臣介子推搀扶母亲避火来到这里,一时口渴难忍,正巧绵山的五龙圣母路经此地,解开衣襟以乳水相救。但是火太大了,把圣母的双乳烧成石乳,五龙圣母就把石乳留在这里,以帮助山中口渴的人。人们感激圣母,称之为圣乳泉或母奶泉。据说这圣乳慈爱有灵,每一百年会再生出一对石乳来。从春秋至今25,岩壁上大大小小的石乳已生出25对。大的如枕头,小的似南瓜。而且全都是对对成双,酷似妇女的双乳。如果饮一口这圣乳滴下的泉水,还真的甘甜清洌,沁人心脾!
传说的圣乳是一种理想,现实的石乳却更奇异。所有石乳都长满厚厚的生气盈盈的绿苔,好似毛绒绒翠绿色的乳罩。有时上边还生出一种紫色小花,娇艳可爱。
介休绵山的导游词篇四
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介休绵山,绵山是太行山支脉,海拔高度为多米,因山势绵豆而取名为绵山。后因春秋时期晋臣介子推被焚此山而名声大震。历代都在绵山兴建了许多寺院禅房,于是成了著名的佛教圣地。而且绵山风景绝佳,也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之一。从介休南行20公里到达绵山脚下的兴地村,在兴地村有一处值得一看的地方,就是我们在游绵山之前先参观的第一个景点――回銮寺。
回銮寺是由于唐太宗当年到绵山想登山未成在此回銮而得名。当时唐太宗还留下题诗一首:“回銮游福地,极目玩芳晨,宝刹遥承露,天花近足春。焚钟交二响,法日转双轮。寂尔真仙境,超然离俗尘。”大家请随我进寺内参观。这座寺庙在五代时曾遭战乱的破坏,宋代时又重新修建。寺内院落宽展宏敞,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左右垛殿和东西配殿。从天王殿向内观望,虽然院内建筑物不高,却庄重、肃穆。大雄宝殿是寺内的主殿,原有元代泥塑佛像群和铁佛像、木雕佛像,而且四壁绘有元代壁画,可惜十年**中被毁掉了。现在寺内生长有古松、龙槐、杉树等,夏日槐荫如伞,四季古松清幽,给寺内增添了勃勃生机。
朋友们,从回銮寺出发,再南行约1.5公里的路程,我们就要开始登山了。山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但景点较为分散,往返路程约9公里左右,俗称“九里十八弯,二十四座诸天小庙,各处罗列。”
我们现已到达绵山的第一个重要景区――龙头寺。龙头寺是绵山入口处的咽喉,地势十分险要,从这里向南可直插绵山腹地。寺分为上下两层,上为龙头寺,。下为关帝庙。从龙头寺出来,沿途两山对峙,怪石磷响,风景绝佳。小路像一条飘带盘绕山腰。朋友们请继续向上爬。在这个险要处,有一个巨石垒堡当道而立,高约7米,宽4米,在堡门里有屋子,供人看守。门前是一条很深的沟,设有门板吊桥。从上面的了望孔口能看见进山的人。如果放行就将吊桥放下,待来人通过后,便又将吊桥扯起。门的左右是深渊绝壁,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继续前行,不远处就可看到一高数十米,宽三四余米的凹崖,崖根处有数十个碧绿的石乳倒挂在石壁之上,被称作“石乳泉”,据说此水可疗痼疾。过了石乳泉,山势愈加险要,沿途群峰环绕、烟云缥缈、两山对峙,不知脚下的路在何方。其实“绵山十里山水画卷”这才开始。首先看到的是建于悬崖绝壁处的白云洞,洞内有团团白云不断涌出,据说还能预测阴雨。过了白云洞,来到一座木桥上,桥上怪石嶙峋,桥下万丈绝涧,行人都必须贴壁而行,万分小心,可见桥之险要。传说绵山山主田志超最初来绵山时,前有断崖挡路,后有猛虎追赶,幸有鹿兔以蹄相搭,方才通过。所以这座桥就被后人称之为“兔桥”,前面1公里处的另一座桥被命名为“鹿桥”。
介休绵山的导游词篇五
绵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清明节(寒食节)发源地,中国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馆。绵山风景名胜区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地界,最高海拔2560米,是太岳山的一条支脉。
绵山起源于春秋时晋国介子推携母隐居被焚在山上,所以绵山又名介山,绵山早在北魏之时就有寺庙建筑,唐初时已具有相当规模的佛教禅林。绵山风景名胜区的仿古建筑群风格多样,从建筑的角度来剖析,绵山仿古建筑既取之先代建筑之长,又加上设计者和建设者的现代创意,集华夏古今之精华,构成了现代仿古建筑物的独特风格。
在绵山绵山风景名胜区建筑群体中宗教建筑有殿庙、宫观;园林建筑有亭、台、楼、阁、轩、廊、榭、牌楼;古留遗迹建筑有古营门、城池、营寨等,可为古建筑博物院(园)。绵山风景名胜区有14个大景点,360余个小景点:人文景观:龙头寺、龙脊岭、李姑岩、蜂房泉、大罗宫、天桥、一斗泉、朱家凹、云峰寺、正果寺、介公岭;自然景观:栖贤谷、古藤谷、水涛沟。
介休绵山的导游词篇六
绵山风景秀丽,是山西的有名的风景旅游区,吸引了来自不同地方的游客来参观旅游。下面是本站带来的山西介休绵山。
导游词。
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介休绵山,绵山是太行山支脉,海拔高度为20xx多米,因山势绵豆而取名为绵山。后因春秋时期晋臣介子推被焚此山而名声大震。历代都在绵山兴建了许多寺院禅房,于是成了著名的佛教圣地。而且绵山风景绝佳,也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之一。从介休南行20公里到达绵山脚下的兴地村,在兴地村有一处值得一看的地方,就是我们在游绵山之前先参观的第一个景点——回銮寺。
回銮寺是由于唐太宗当年到绵山想登山未成在此回銮而得名。当时唐太宗还留下题诗一首:“回銮游福地,极目玩芳晨,宝刹遥承露,天花近足春。焚钟交二响,法日转双轮。寂尔真仙境,超然离俗尘。”大家请随我进寺内参观。这座寺庙在五代时曾遭战乱的破坏,宋代时又重新修建。寺内院落宽展宏敞,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左右垛殿和东西配殿。从天王殿向内观望,虽然院内建筑物不高,却庄重、肃穆。大雄宝殿是寺内的主殿,原有元代泥塑佛像群和铁佛像、木雕佛像,而且四壁绘有元代壁画,可惜十年动乱中被毁掉了。现在寺内生长有古松、龙槐、杉树等,夏日槐荫如伞,四季古松清幽,给寺内增添了勃勃生机。
朋友们,从回銮寺出发,再南行约1.5公里的路程,我们就要开始登山了。山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但景点较为分散,往返路程约9公里左右,俗称“九里十八弯,二十四座诸天小庙,各处罗列。”
我们现已到达绵山的第一个重要景区——龙头寺。龙头寺是绵山入口处的咽喉,地势十分险要,从这里向南可直插绵山腹地。寺分为上下两层,上为龙头寺,。下为关帝庙。从龙头寺出来,沿途两山对峙,怪石磷响,风景绝佳。小路像一条飘带盘绕山腰。朋友们请继续向上爬。在这个险要处,有一个巨石垒堡当道而立,高约7米,宽4米,在堡门里有屋子,供人看守。门前是一条很深的沟,设有门板吊桥。从上面的了望孔口能看见进山的人。如果放行就将吊桥放下,待来人通过后,便又将吊桥扯起。门的左右是深渊绝壁,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继续前行,不远处就可看到一高数十米,宽三四余米的凹崖,崖根处有数十个碧绿的石乳倒挂在石壁之上,被称作“石乳泉”,据说此水可疗痼疾。过了石乳泉,山势愈加险要,沿途群峰环绕、烟云缥缈、两山对峙,不知脚下的路在何方。其实“绵山十里山水画卷”这才开始。首先看到的是建于悬崖绝壁处的白云洞,洞内有团团白云不断涌出,据说还能预测阴雨。过了白云洞,来到一座木桥上,桥上怪石嶙峋,桥下万丈绝涧,行人都必须贴壁而行,万分小心,可见桥之险要。传说绵山山主田志超最初来绵山时,前有断崖挡路,后有猛虎追赶,幸有鹿兔以蹄相搭,方才通过。所以这座桥就被后人称之为“兔桥”,前面1公里处的另一座桥被命名为“鹿桥”。
过“免桥”、“鹿桥”,再攀127级石级便是绵山的主要风景区——抱腹岩。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就深藏于这一巨大的岩洞之中,除抱腹寺外,此处还有空王殿、千佛殿、介推祠、石佛殿和五龙殿等建筑,这些建筑都深藏在抱腹岩的腹中,雨雪无法侵入,这种清幽险绝的景象实属罕见。
在空王殿,殿中央是一尊金身塑像,关于这尊塑像还有一段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据说这就是绵山佛主——“空王古佛”。空王佛是田志超的化名,相传是隋末唐初人。志超自幼好学,才华过人,7岁入学,遍读经、史、子、集,长大后,父亲不幸去世,家境衰落,于是到太原蒙山开化寺拜师学艺,5年之后学业有成,来到了绵山,到达后当天夜里在抱佛寺内找了一间空房住下,第二天黎明,志超刚起床,就听一妇人喃喃自语:“哪里的野人,好生无理,缘何占我房舍?还不快快离去。”志超寻声而望,原来是正殿中正襟危坐的龙母。志超见这妇人满脸刁钻尖刻,心里老大的不高兴,但又想自己初来乍到,便捺住性子,整理好衣冠,纳头就拜,说:“贫僧冒昧,出家人四海为家,我见天色已晚,屋内又空着就住了进来,请多多恕罪。”谁知龙母听后勃然大怒:“好你个大胆的汉子,绵山方圆百里都姓龙,谁人不知,哪个不晓?而今我不让你住,你就住不成!”志超说:“龙母且息雷霆之怒,咱们慢慢地商量。”龙母依旧大怒,志超又耐着性子说:“佛家慈悲为怀,俗话冤仇还宜解不宜结呢,况且我们往日无仇,近日无恨,有啥不能商量的!”龙母自觉语失,反问:“有何主意?”志超说:“咱们对奔,三盘两胜定输赢,如果您赢了,我就远走高飞,假如您输了,您就让出介山。”龙母自信自己棋艺高超,是不会输的。那么结局如何呢?大家一定猜出是志超胜了龙母。此事很快传遍了各州府县,人们都虔诚地向他顶礼膜拜,奉作神仙。
在抱腹寺内,仍保存着许多重要的碑刻。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就深藏于此,此碑通高3米,宽1米,厚35厘米,碑两侧刻有唐、宋及金人题记。
铁索岭是抱腹岩上面一个高约200米的山岭,游客手抓铁链斜身而上,回头就是万丈深渊,使人头晕目眩。向上可到达绵山的最高峰,如登上峰顶,峰峦迭翠,一片绿色世界,在东南处草坪上立着三块矩形巨石,据说那儿就是当年被焚死在绵山的介子推的殉难处。
“火焚绵山”的故事许多人都听说过,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事。据《左传》和《史记》记载:春秋时,晋国有个人名叫介子推,他为人正直,是有名的忠臣孝子。在晋国公子重耳被赶出国门在外避难时,介子推忠心耿耿随重耳在外漂泊了十九年。一次重耳途经卫国,饥不能行,众臣争采野菜煮食,重耳难以下咽,这时介子推便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成汤让重耳吃,重耳感动不已,夸介子推有“割股奉君”之功。重耳结束流亡生活,到国内当上晋文公之后,流亡时跟随他的群臣争相邀赏,惟独介子推悄然离去,他说:“我宁愿终生贫困,也不愿贪天功为己功”,便背上自己的老母,进入绵山隐居起来。此事不久便被晋文公得知,立即前往绵山,但介子推死活不肯出来相见。晋文公知道介子推是孝子,决定举火焚林,他认为这样一来,介子推为保全老母性命,一定会背母亲逃出山中。结果介子推宁死不出山,和老母相抱,被熊熊烈火烧死在山中。晋文公焚山时正值“清明节”前一天,后人为纪念介子推,每逢此日都不忍举火,冷食一日,“寒食节”从此便流传下来了。
从抱腹岩下行,我们将看到前方弯道上有五个特殊的山峰,这就是“五龙墓”。传说五龙死后就葬在这里。北宋文人为这段山水作了写照:“路尽山尤险,溪深水愈豪,寺楼今不见,依旧五峰高”。
朋友们,过“五龙墓”不远就到了舍身崖,所谓舍身崖,就是指旧时儿女为父母消灾免难,舍身投崖处。这里地势险要。继续往前走便到了“一锅泉”,这里地下埋一铁锅,水由崖壁流入锅里,游人常掬水而饮,味道甘甜。参观完一锅泉,我们就该往回返了。
女士们、先生们,秀丽壮观的绵山离我们渐渐远去,愿今日之游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
游客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介休绵山,绵山是太行山支脉,海拔高度为20xx多米,因山势绵豆而取名为绵山。后因春秋时期晋臣介子推被焚此山而名声大震。历代都在绵山兴建了许多寺院禅房,于是成了著名的佛教圣地。而且绵山风景绝佳,也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之一。从介休南行20公里到达绵山脚下的兴地村,再南行约1.5公里的路程,我们就要开始登山了。
山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但景点较为分散,往返路程约9公里左右,俗称“九里十八弯,二十四座诸天小庙,各处罗列。”我们现已到达绵山的第一个重要景区——龙头寺。龙头寺是绵山入口处的咽喉,地势十分险要,从这里向南可直插绵山腹地。寺分为上下两层,上为龙头寺,。下为关帝庙。从龙头寺出来,沿途两山对峙,怪石磷响,风景绝佳。小路像一条飘带盘绕山腰。朋友们请继续向上爬。在这个险要处,有一个巨石垒堡当道而立,高约7米,宽4米,在堡门里有屋子,供人看守。门前是一条很深的沟,设有门板吊桥。从上面的了望孔口能看见进山的人。如果放行就将吊桥放下,待来人通过后,便又将吊桥扯起。
门的左右是深渊绝壁,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继续前行,不远处就可看到“免桥”、“鹿桥”,再攀127级石级便是绵山的主要风景区——抱腹岩。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就深藏于这一巨大的岩洞之中,除抱腹寺外,此处还有空王殿、千佛殿、介推祠、石佛殿和五龙殿等建筑,这些建筑都深藏在抱腹岩的腹中,雨雪无法侵入,这种清幽险绝的景象实属罕见。游客们,秀丽壮观的绵山就在眼前,愿今日之游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诗。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年期在每年公历四月五日前后。这时,万物沉睡的严冬过去,万象更新的春天来到。到处是春光明媚,草木萌动的清明景象。禁火寒食(一种旧俗,时间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或两天。据说这一风俗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文公的贤臣介子推。)。
“火焚绵山”的故事许多人都听说过,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事。据《左传》和《史记》记载:春秋时,晋国有个人名叫介子推,他为人正直,是有名的忠臣孝子。在晋国公子重耳被赶出国门在外避难时,介子推忠心耿耿随重耳在外漂泊了十九年。一次重耳途经卫国,饥不能行,众臣争采野菜煮食,重耳难以下咽,这时介子推便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成汤让重耳吃,重耳感动不已,夸介子推有“割股奉君”之功。重耳结束流亡生活,到国内当上晋文公之后,流亡时跟随他的群臣争相邀赏,惟独介子推悄然离去,他说:“我宁愿终生贫困,也不愿贪天功为己功”,便背上自己的老母,进入绵山隐居起来。此事不久便被晋文公得知,立即前往绵山,但介子推死活不肯出来相见。晋文公知道介子推是孝子,决定举火焚林,他认为这样一来,介子推为保全老母性命,一定会背母亲逃出山中。结果介子推宁死不出山,和老母相抱,被熊熊烈火烧死在山中。晋文公见状,痛哭不已。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封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后人为纪念介子推,每逢此日都不忍举火,冷食一日,“寒食节”从此便流传下来了。
我们现已到达绵山的第一个重要景区——龙头寺。龙头寺是绵山入口处的咽喉,地势十分险要,从这里向南可直插绵山腹地。寺分为上下两层,上为龙头寺,。下为关帝庙。从龙头寺出来,沿途两山对峙,怪石磷响,风景绝佳。小路像一条飘带盘绕山腰。朋友们请继续向上爬。在这个险要处,有一个巨石垒堡当道而立,高约7米,宽4米,在堡门里有屋子,供人看守。门前是一条很深的沟,设有门板吊桥。从上面的了望孔口能看见进山的人。如果放行就将吊桥放下,待来人通过后,便又将吊桥扯起。门的左右是深渊绝壁,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继续前行,不远处就可看到一高数十米,宽三四余米的凹崖,崖根处有数十个碧绿的石乳倒挂在石壁之上,被称作“石乳泉”,据说此水可疗痼疾。过了石乳泉,山势愈加险要,沿途群峰环绕、烟云缥缈、两山对峙,不知脚下的路在何方。其实“绵山十里山水画卷”这才开始。首先看到的是建于悬崖绝壁处的白云洞,洞内有团团白云不断涌出,据说还能预测阴雨。过了白云洞,来到一座木桥上,桥上怪石嶙峋,桥下万丈绝涧,行人都必须贴壁而行,万分小心,可见桥之险要。传说绵山山主田志超最初来绵山时,前有断崖挡路,后有猛虎追赶,幸有鹿兔以蹄相搭,方才通过。所以这座桥就被后人称之为“兔桥”,前面1公里处的另一座桥被命名为“鹿桥”。
过“免桥”、“鹿桥”,再攀127级石级便是绵山的主要风景区——抱腹岩。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就深藏于这一巨大的岩洞之中,除抱腹寺外,此处还有空王殿、千佛殿、介推祠、石佛殿和五龙殿等建筑,这些建筑都深藏在抱腹岩的腹中,雨雪无法侵入,这种清幽险绝的景象实属罕见。
在空王殿,殿中央是一尊金身塑像,关于这尊塑像还有一段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据说这就是绵山佛主——“空王古佛”。空王佛是田志超的化名,相传是隋末唐初人。志超自幼好学,才华过人,7岁入学,遍读经、史、子、集,长大后,父亲不幸去世,家境衰落,于是到太原蒙山开化寺拜师学艺,5年之后学业有成,来到了绵山,到达后当天夜里在抱佛寺内找了一间空房住下,第二天黎明,志超刚起床,就听一妇人喃喃自语:“哪里的野人,好生无理,缘何占我房舍?还不快快离去。”志超寻声而望,原来是正殿中正襟危坐的龙母。志超见这妇人满脸刁钻尖刻,心里老大的不高兴,但又想自己初来乍到,便捺住性子,整理好衣冠,纳头就拜,说:“贫僧冒昧,出家人四海为家,我见天色已晚,屋内又空着就住了进来,请多多恕罪。”谁知龙母听后勃然大怒:“好你个大胆的汉子,绵山方圆百里都姓龙,谁人不知,哪个不晓?而今我不让你住,你就住不成!”志超说:“龙母且息雷霆之怒,咱们慢慢地商量。”龙母依旧大怒,志超又耐着性子说:“佛家慈悲为怀,俗话冤仇还宜解不宜结呢,况且我们往日无仇,近日无恨,有啥不能商量的!”龙母自觉语失,反问:“有何主意?”志超说:“咱们对奔,三盘两胜定输赢,如果您赢了,我就远走高飞,假如您输了,您就让出介山。”龙母自信自己棋艺高超,是不会输的。那么结局如何呢?大家一定猜出是志超胜了龙母。此事很快传遍了各州府县,人们都虔诚地向他顶礼膜拜,奉作神仙。
在抱腹寺内,仍保存着许多重要的碑刻。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就深藏于此,此碑通高3米,宽1米,厚35厘米,碑两侧刻有唐、宋及金人题记。
铁索岭是抱腹岩上面一个高约200米的山岭,游客手抓铁链斜身而上,回头就是万丈深渊,使人头晕目眩。向上可到达绵山的最高峰,如登上峰顶,峰峦迭翠,一片绿色世界,在东南处草坪上立着三块矩形巨石,据说那儿就是当年被焚死在绵山的介子推的殉难处。
从抱腹岩下行,我们将看到前方弯道上有五个特殊的山峰,这就是“五龙墓”。传说五龙死后就葬在这里。北宋文人为这段山水作了写照:“路尽山尤险,溪深水愈豪,寺楼今不见,依旧五峰高”。
朋友们,过“五龙墓”不远就到了舍身崖,所谓舍身崖,就是指旧时儿女为父母消灾免难,舍身投崖处。这里地势险要。继续往前走便到了“一锅泉”,这里地下埋一铁锅,水由崖壁流入锅里,游人常掬水而饮,味道甘甜。参观完一锅泉,我们就该往回返了。
女士们、先生们,秀丽壮观的绵山离我们渐渐远去,愿今日的绵山之游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希望各位带着您们的家人和朋友再次光临介休绵山风景区!
介休绵山的导游词篇七
绵山,亦名绵上,后因春秋晋国介之推携母隐居被焚又称介山。它地处汾河之阴,距介休市区20公里,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境,最高海拔2566.6米,相对高度1000米以上,是太岳山(霍山)向北延伸的一条支脉。山光水色、文物胜迹、佛寺神庙、革命遗址集于一体,是山西省4a级风景名胜古迹。
休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纪念亭绵山位于介休、灵石、沁源三县交界处,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8年2月15日日军第二十师团侵占介休县城。失陷前,牺盟特派员李志敏,县长张德含带领党、政、军等500余人,撤出县城,转移到绵山,就在这三孔窑洞里,建立了“介休抗日民主政府”。此后铁索岭便成为连接晋冀鲁豫与革命圣地延安的一条秘密通道,护送了大批前往延安的革命干部。薄一波、陈赓以及爱国将领方震武等曾在这里开展工作,指挥战斗。1940年,形势进一步恶化后,抗日民主政府又转移至绵山银空洞。
介休绵山的导游词篇八
介子推,你从禹都夏县走来。巍巍绵山,传颂着你的千古圣名;悠悠青史,流芳着你的风骨亮节。
去看绵山吧,去谒介公吧!沿着崎岖的山路,循着你当年的足迹,怀着敬仰的心情,我们来了,从老家来了,带着家乡父老的深情厚谊来看你这位客居他乡的游子。登临绵山,沐浴清风,饱览美景,感悟险峻,令人心旷神怡。绵山之巅,介公那悲壮而感人的传说,穿越岁月的荣枯兴衰,如泣如诉,更令我们心生感慨,垂首举哀。
在那狼烟四起,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介公啊,你忧国忧民,忠随晋公子重耳流亡十九载,履险蹈危,历厄饱艰,辅佐文公成就一代霸业。流亡途中,面对饥困欲绝的重耳,你割股啖君不言痛,殷殷鲜血眏红耿耿忠心;霸业功成之时,诸臣们向文公邀功争宠,你却躲封不仕携母隐居绵山。试问那些士大夫,面对淡泊名利的介公,你们赧颜吗?绵山,绵延上百里,方圆数十里,峭壁如削,松柏叠翠,秀水长流,似乎有一种包容天地吞吐万物的大气。仁者爱山,智者乐水。介公啊,你心怀“无欲则刚”的信条,在绵山寻找灵魂的慰藉。
晋文公感念辅佐情,不舍患难臣,率众登峰峦,下沟壑,入密林,探洞穴,四下寻呼难觅你的踪影,无奈中放火焚山,意欲逼你返归朝廷,怎料想你与老母合抱一棵柳,浴火亮高风,化作青烟冉冉去也。面对枯木青烟,痛失贤士的文公悔恨交加,与随从一道涕泪哀号,响彻林野。绵山在熊熊的烈火中被晋文公封为介山,同时下旨在你的忌日举国禁火做饭,以寒食寄托哀思,以表国殇。寒食节,苍天默然,大地沉寂,哀痛厚重,敬仰无限,冥思深远。
有诗云:“绵山忆介子,殁后几千春。独有英明主,终恋患难臣。断霞余古烧,悲鸣自荒榛。岁岁逢寒食,其如惆怅人。”介公,你可知否?屈原在《九章》中:“介子忠而立枯兮,文君寤而追求。封介山为之禁兮,抱大德之悠游。思久故之亲身兮,因缟素而哭之。”介公哟,绵山因你而生辉,你在绵山得永生。绵山有幸埋忠骨,我辈自豪有先祖。介公,在苍松翠柏间,椭圆形的墓冢,简朴凝重,掩埋着你高洁的的身躯和灵魂,没有玉砌雕栏,没有花团锦簇,但拜谒者络绎不绝。两千六百余载,你长眠于此,听松涛阵阵,赏鸟鸣声声,品泉水潺潺,观云海茫茫,没有怨恨,没有悲叹,只有淡然清逸。肃立在你的墓前,缅怀你这位禹都先贤,我顿觉一股浩然之气沉蕴于胸中,灵魂在自省中得到洗礼。你的精神情操与日月共辉,同山河映秀,引无数文人墨客顶礼膜拜。
一个大写的人长眠于绵山,一种精神融入绵山,一种品格雕铸绵山,绵山因此苍翠,思念从此绵绵,岁岁年年!
介休绵山的导游词篇九
游客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介休绵山,绵山是太行山支脉,海拔高度为20__多米,因山势绵豆而取名为绵山。后因春秋时期晋臣介子推被焚此山而名声大震。
历代都在绵山兴建了许多寺院禅房,于是成了著名的佛教圣地。而且绵山风景绝佳,也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之一。从介休南行20公里到达绵山脚下的兴地村,再南行约1.5公里的路程,我们就要开始登山了。
山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但景点较为分散,往返路程约9公里左右,俗称“九里十八弯,二十四座诸天小庙,各处罗列。”我们现已到达绵山的第一个重要景区——龙头寺。龙头寺是绵山入口处的咽喉,地势十分险要,从这里向南可直插绵山腹地。
寺分为上下两层,上为龙头寺,。下为关帝庙。从龙头寺出来,沿途两山对峙,怪石磷响,风景绝佳。小路像一条飘带盘绕山腰。朋友们请继续向上爬。在这个险要处,有一个巨石垒堡当道而立,高约7米,宽4米,在堡门里有屋子,供人看守。门前是一条很深的沟,设有门板吊桥。
从上面的了望孔口能看见进山的人。如果放行就将吊桥放下,待来人通过后,便又将吊桥扯起。门的左右是深渊绝壁,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继续前行,不远处就可看到“免桥”、“鹿桥”,再攀127级石级便是绵山的主要风景区——抱腹岩。
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就深藏于这一巨大的岩洞之中,除抱腹寺外,此处还有空王殿、千佛殿、介推祠、石佛殿和五龙殿等建筑,这些建筑都深藏在抱腹岩的腹中,雨雪无法侵入,这种清幽险绝的景象实属罕见。
游客们,秀丽壮观的绵山就在眼前,愿今日之游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
介休绵山的导游词篇十
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介休绵山,绵山是太行山支脉,海拔高度为2000多米,因山势绵豆而取名为绵山。后因春秋时期晋臣介子推被焚此山而名声大震。历代都在绵山兴建了许多寺院禅房,于是成了著名的佛教圣地。而且绵山风景绝佳,也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之一。从介休南行20公里到达绵山脚下的兴地村,在兴地村有一处值得一看的地方,就是我们在游绵山之前先参观的第一个景点——回銮寺。
回銮寺是由于唐太宗当年到绵山想登山未成在此回銮而得名。当时唐太宗还留下题诗一首:“回銮游福地,极目玩芳晨,宝刹遥承露,天花近足春。焚钟交二响,法日转双轮。寂尔真仙境,超然离俗尘。”大家请随我进寺内参观。这座寺庙在五代时曾遭战乱的破坏,宋代时又重新修建。寺内院落宽展宏敞,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左右垛殿和东西配殿。从天王殿向内观望,虽然院内建筑物不高,却庄重、肃穆。大雄宝殿是寺内的主殿,原有元代泥塑佛像群和铁佛像、木雕佛像,而且四壁绘有元代壁画,可惜十年动—乱中被毁掉了。现在寺内生长有古松、龙槐、杉树等,夏日槐荫如伞,四季古松清幽,给寺内增添了勃勃生机。
朋友们,从回銮寺出发,再南行约1。5公里的路程,我们就要开始登山了。山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但景点较为分散,往返路程约9公里左右,俗称“九里十八弯,二十四座诸天小庙,各处罗列。”
我们现已到达绵山的第一个重要景区——龙头寺。龙头寺是绵山入口处的咽喉,地势十分险要,从这里向南可直插绵山腹地。寺分为上下两层,上为龙头寺,。下为关帝庙。从龙头寺出来,沿途两山对峙,怪石磷响,风景绝佳。小路像一条飘带盘绕山腰。朋友们请继续向上爬。在这个险要处,有一个巨石垒堡当道而立,高约7米,宽4米,在堡门里有屋子,供人看守。门前是一条很深的沟,设有门板吊桥。从上面的了望孔口能看见进山的人。如果放行就将吊桥放下,待来人通过后,便又将吊桥扯起。门的左右是深渊绝壁,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继续前行,不远处就可看到一高数十米,宽三四余米的凹崖,崖根处有数十个碧绿的石乳倒挂在石壁之上,被称作“石乳泉”,据说此水可疗痼疾。过了石乳泉,山势愈加险要,沿途群峰环绕、烟云缥缈、两山对峙,不知脚下的路在何方。其实“绵山十里山水画卷”这才开始。首先看到的是建于悬崖绝壁处的白云洞,洞内有团团白云不断涌出,据说还能预测阴雨。过了白云洞,来到一座木桥上,桥上怪石嶙峋,桥下万丈绝涧,行人都必须贴壁而行,万分小心,可见桥之险要。传说绵山山主田志超最初来绵山时,前有断崖挡路,后有猛虎追赶,幸有鹿兔以蹄相搭,方才通过。所以这座桥就被后人称之为“兔桥”,前面1公里处的另一座桥被命名为“鹿桥”。
介休绵山的导游词篇十一
各位旅客:
大家好!
从回銮寺出发,再南行约1.5公里的路程,我们就要开始登山了。山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但景点较为分散,往返路程约9公里左右,俗称“九里十八弯,二十四座诸天小庙,各处罗列。”
我们现已到达绵山的第一个重要景区——龙头寺。龙头寺是绵山入口处的咽喉,地势十分险要,从这里向南可直插绵山腹地。寺分为上下两层,上为龙头寺,。下为关帝庙。从龙头寺出来,沿途两山对峙,怪石磷响,风景绝佳。小路像一条飘带盘绕山腰。朋友们请继续向上爬。在这个险要处,有一个巨石垒堡当道而立,高约7米,宽4米,在堡门里有屋子,供人看守。门前是一条很深的沟,设有门板吊桥。从上面的了望孔口能看见进山的人。如果放行就将吊桥放下,待来人通过后,便又将吊桥扯起。门的左右是深渊绝壁,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继续前行,不远处就可看到一高数十米,宽三四余米的凹崖,崖根处有数十个碧绿的石乳倒挂在石壁之上,被称作“石乳泉”,据说此水可疗痼疾。过了石乳泉,山势愈加险要,沿途群峰环绕、烟云缥缈、两山对峙,不知脚下的路在何方。其实“绵山十里山水画卷”这才开始。首先看到的是建于悬崖绝壁处的白云洞,洞内有团团白云不断涌出,据说还能预测阴雨。过了白云洞,来到一座木桥上,桥上怪石嶙峋,桥下万丈绝涧,行人都必须贴壁而行,万分小心,可见桥之险要。传说绵山山主田志超最初来绵山时,前有断崖挡路,后有猛虎追赶,幸有鹿兔以蹄相搭,方才通过。所以这座桥就被后人称之为“兔桥”,前面1公里处的另一座桥被命名为“鹿桥”。
介休绵山的导游词篇十二
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介休绵山,绵山是太行山支脉,海拔高度为2000多米,因山势绵豆而取名为绵山。
绵山,亦名绵上,后因春秋五霸之晋文公名臣介子推(介之推)携母隐居被焚又称介山。它地处汾河之阴,距介休市区20公里,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境,最高海拔2566。6米,相对高度1000米以上,是太岳山(霍山)向北延伸的一条支脉。山光水色、文物胜迹、佛寺神庙、革命遗址集于一体,是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中国清明节(寒食节)发源地,中国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馆。
绵山地处汾河之阴,距介休市20公里,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境,最高海拔2566。6米,相对高度1000米以上。是太岳山向北延伸的一条支脉,是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山,我们昨天参观的平遥古城包括今天下去即将要参观的灵石王家大院都是属于国家的,但是现在我们即将前往的绵山景区是属于个人的。
绵山风景名胜区是由三佳煤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阎吉英在1996年投资兴建开发的,先后累计投资了十个多亿,修复了绵山众多文物古迹,如大罗宫,抱腹岩的一些殿宇,并修建了盘山公路,宾馆,餐厅,通讯设施,使绵山成为一处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一系列项目的大型旅游景区,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为当地解决了4000多个就业的岗位,当时山西有钱的煤老板不少,唯独闫老板独具慧眼看到了旅游景区这个一朝投资永朝收益的项目,承包了绵山70年的经营权,现在绵山旅游景区已经累计接待了数以万计的游客,绵山风景区也成了闫老板最好的投资项目之一,另外他还开焦化公司,私立学校,开医院,涉足的行业很多。
吃在崖沟边,住在崖壁上,游在云雾中,成为人们在绵山风景区旅游的绝佳体验。我们说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清明节是为了纪念春秋大臣介子推,而面上就是清明寒食节的发祥地,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这里面有一个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春秋时期,晋国的公子重耳受到外族的追杀,带着几位大臣颠沛流离,有一次逃到了荒郊野外,带的干粮早已经吃完了,饿的头昏眼花,重耳公子也许是体质不好就饿晕了,跟随的大臣急的四处找吃的,可是都没有找到,这个介子推也在其中,他看到自己的君主不省人事就到一个僻静的地方用刀子割掉了自己腿上的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给重耳喝,然后重耳渐渐醒了过来。
当时他是很感激这个大臣介子推的,在重耳逃亡19年后重返晋国当上了国君,也重赏了当年追随自己一起逃亡的大臣,唯独忘了当年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给他熬汤喝的介子推,大家都很为介子推鸣不平,但是介子推这个人淡泊名利,不好高名俸禄,就带着自己的老母亲来到绵山隐居了下来,当晋文公重耳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很是懊悔,决定找到介子推,当面向他道歉。
之后他就派人马来到绵山寻找介子推,但是绵山的面积很大,植被很多,这样寻找两个人谈何容易,而且介子推已经决定终身隐居有愿意见晋文公,所以找了好多天也没有找到介子推和他的老母亲,有人提议三面纵火焚山,介子推是一个孝子不会带着老母亲不出来的,但是在焚山的时候受到奸臣的祸害却是四面焚山。
一场大火过后,介子推和他的老母亲就葬身在火海当中,在找到他们的尸骨是在一座山上,两个背靠着一颗老柳树活活烧死了,装硷入殓时在柳树的树洞里发现了一封书,上面写着:割股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这颗老柳树也在来年死而复活,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就规定放火焚山的这一天为禁火寒食节,规定寒食节的后一天为清明节,那颗死而复活的老柳树就是清明柳。
(每年的四月五日前后)绵山会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以此来纪念晋国介子推。今天我们所要游览的景点有“天下第一道观”大罗宫,拥有绵山三绝的抱腹岩景区,还有以自然山水景观著称的水涛沟景区。大罗宫是一个高达十三层的建筑,分下七层和上六层,下面的七层我带领大家一起爬,上面的六层就依各位朋友的喜好进行攀爬,在规定的集合时间准时到大巴车上集合就可以了。
【大罗宫】
“三清上,曰大罗”,绵山大罗宫依山而建,层楼迭阁,青墙金瓦,建筑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被誉为“天下第一道观”,可与拉萨的布达拉宫相媲美,大罗宫里是融合道教和佛教为一体,主要供奉了一些道家的神灵,它一共建有十三层,现在就由请大家跟我一起登上大罗宫。
【财神殿】
这是大罗宫的第一层建筑叫财神殿,此殿中供奉的是武财神“赵公明”,文财神“比干和范蠡”,左右分别是利市仙官和招财童子。武财神赵公明座元宝座,左手持元宝,右手拿铁鞭,两位文财神一位怀抱如意,一位手捧珠宝。
大家可以看一下这香炉上的这幅对联,是为了歌颂绵山的开发者闫吉英老板而写的,大家可以在这里烧几柱薄香来祈求自己来年发大财,大家上香的时候也得注意一下,不管在佛家还是在道家,都讲究的是神三鬼四,所以您上香的时候可以上三柱而不要上四柱,如果您不是道家或佛家的信仰者那也请您保持一份肃静,信则有不信则无,好了,各位,大家看过财神殿之后再随我向上走。
【救苦天尊殿】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大罗宫的第二层建筑救苦天尊殿,传说在三国时期,群雄逐鹿,连年混战,原始鬼怪也乘机出没骚扰百姓。天尊得知鬼魂作怪,便将手里的拂尘一挥,顿时鬼魂消散,百姓们抬头一望,只见是一只九头青狮驮着救苦天尊旁边还带着十八神将,自那以后就有了“城隍三出巡,收复鬼怪”之说。
这个殿中乘坐九头青狮的就是“太一救苦天尊”,两边为五方接引童子,意为接引五方世界的一切有缘众生。在古代“5”这个数字可有些来头,中国人自古就有天圆地方的传统观念,所以也就孕育而生出“五行学说”,运用在建筑等诸多方面,我们知道天坛的五色土分为白色、青色、黑色、红色、黄色。正好对应五行学说里面的金、木、水、火、土。水主财,金是藏宝的。好了,各位,咱们在向上走。
【三官殿】
各位,现在我们位于的是大罗宫的第三层建筑三官殿,在东汉时期,有一年水怪利用洪水危害四方百姓,三官伸手甩出手中的法器使洪水平静,水怪被钉在了沟内化为了巨石,从此以后岩沟里的水在沟内走地下出了沟之后才涌出地面,这样既能防止水怪的作乱又能保证百姓用水的清洁。
三官是指“天官地官水官”,又被称作三官大帝,天官能赐福,地官能解难,水官能赦罪。武则天就常拜三官大帝。附近的乡亲为了感谢三官大帝除去水怪故在此修建了三官殿。大家也可以进去拜拜,赐福、解难、赦罪。
【六十元辰殿】
绵山大罗宫的六十元辰殿总共分为两层,大家知不知道元辰是什么?其实所谓的元辰就是人们常说的“太岁”,“本命元辰”一共六十位,以天干、地支相配。六十年一个循环,轮流值年,这一层的元辰殿里面可以找到18周岁到65周岁人的太岁,上一层是一到17周和66周以上人的太岁,民间有本命年穿红背心,系红腰带的习俗,祭拜本命元辰既可消灾免祸又可增福添寿。
【斗姆殿】
殿内三目、四头、八臂的女神就是“斗姆元君”,斗姆元君的旁边分别是“三台星君、南斗星、左辅、右弼星和北斗七星君”,斗姆元君就是天上众星的母亲,主管群星,南斗主生,北斗主死,朝拜各位星君可以增福,《三国演义》中就有孔明祭斗延寿以及“赵延求寿”的故事,除南北斗之外的东西方的星君,他们是主管人间的管路前程,以及为人们救苦救难,化厄降祥。
【三清殿】
三清指玉清、上清、太清,三清本来指道教天神所居住的圣境,后逐渐演变为指居住在天界道教最高的三位神灵,殿内中央的是玉清元始天尊,左边为上清灵宝天尊,右边为太清道德天尊,这三位道教最高的神灵主宰宇宙万物,造化阴阳,生成天地,是世界本源道的化身。玉清又名天宝君是洞真之神,上清又名灵宝君是洞玄之神,太清又名神宝君是洞神之神。在三清天神的两侧为“四大天师”,四大天师包括东汉五斗米教的创立者张道陵天师,南北朝时期的葛仙翁、许旌阳,宋代的萨守坚。
【云峰寺】
云峰寺,原名抱腹寺,因建于抱腹岩而得名,始建于三国曹魏时期,距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抱腹岩座东面西,高60米,深50米,长180米,分上下两层,抱二百余间殿宇与腹内,为天下绝无仅有。绵山的三绝都汇聚在了云峰寺景区,这三绝就是:还愿挂铃,包骨真身像,铁索岭。
大家可以抬头望一下上面崖壁上挂着的铜铃,相传在贞观年间,有一年大旱,唐太宗与众臣商议对策,老臣魏徵献计说“西河介休绵山,高僧志超法力无边,可求雨于斯”,唐太宗对志超的法力早有所闻,所以就立即赞同了,于是满朝文武就面向绵山跪拜求雨,一会,便乌云翻转,电闪雷鸣,倾盆大雨就下起来了,久旱逢甘霖,万名欢腾。李世民为了感谢高僧志超,派大臣前往绵山挂铃谢恩。
从此,抱腹岩祈福迎祥还愿挂铃的习俗就这样延续下来。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上面的铜铃是怎么挂上去的?来还愿的善男信女,请当地的人从后山上到抱腹岩上,把绳子的一头系到山上的松树上一头系到腰间,两个人同时下放,当放到半空时,一个人推另一个人,使人荡起来,把人悠进洞内,用铁钩挂住壁顶然后打某把事先准备好的铜铃挂到崖壁上,挂铃成功之后鸣鞭炮以示庆祝。
前面是一百二十个台阶,登上这一百二十级台阶就是抱腹岩的主寺云峰寺,台阶两旁的猛兽叫做狻猊,是传说中吃虎的狮子,是佛和菩萨的坐骑,佛教中说人生一共有108个烦恼,每登上一个台阶便可忘掉一个烦恼,登上这一百八十个台阶便可忘掉人生中的所有烦恼,从而进入无忧无虑的极乐世界,其余的12个台阶代表一年的十二个月,希望大家一鼓作气,登上这一百二十个台阶。
【空王真身殿】
空王佛是云峰寺乃至整个绵山的佛祖,是汉人中最早成佛的,曾对佛教的禅宗和临济宗的弘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后田志超圆寂坐化成佛,殿内这尊塑像就是他的包骨真身,是佛转世后又成佛的空王佛,所谓的包骨真身是在修行的人圆寂后肉身是不坏的,他的徒弟们就把他的肉身外面用秸秆麦叶包裹起来外面在涂上一层泥,形成一具佛祖的全身舍利。
相传田志超来到绵山时,每日打坐念经,修行养性,农忙时节,全城的农户都出去忙农活,但是人手太少,又怕耽误了收成,所以都找田志超帮忙,田志超有求必应,一口气答应了二十八家并照帮不误。后来经过修行成为得道高僧,受到了善男信女的膜拜,贞观年间,天下大旱,唐太宗向绵山求雨,志超命做饭的徒弟将淘米水向西南方向撒去,于是长安一带普降大雨,干旱解除,万名欢腾。
以后每逢大旱,百姓们就向绵山求雨,有一年唐太宗为了感谢田志超,亲自前往绵山拜佛,田志超的弟子银空在抱腹岩下迎接告诉唐太宗师傅已经圆寂,李世民未能如愿,不禁仰天长叹:此行空望佛矣。顿时天空出现了“空王古佛”四个大字,他们认为这是田志超佛祖显灵,故在这里建造了空王殿。
【马鸣菩萨殿】
里面供奉的是马鸣菩萨,马鸣菩萨是释迦摩尼入灭后六百年出世的大乘轮师,经书上说他又一次到一个国家说法,凡是听发的人都大彻大悟,国王的一匹马也垂泪听法,因为马能解其因,能被他的佛法感化,所以他就被大家称为马鸣菩萨。当他来到云峰寺正好碰到焦居士和圆通和尚挂铁索,所以他就帮忙把铁索挂到山上。
【铁索岭】
铁索岭是由抱腹岩而上的一个高二十余丈的山岭,由岭上“阎王橛”拖下的两根铁索,每根长18丈,由3000多个铁环连接而成,每个重14斤,两条共重4000余斤。人们背向万丈深渊,面向摩天山岭,手抓铁索,沿75度的斜坡攀援而上,可至山顶,其惊险程度绝不亚于华山。唐代大诗人贺知章赞誉为“百丈危崖垂铁索,千年古道天下奇。”铁索岭也是抗日时期连接晋冀鲁豫与革命圣地延安的一条秘密通道。
介休绵山的导游词篇十三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绵山导游词,欢迎阅读!
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介休绵山,绵山是太行山支脉,海拔高度为2000多米,因山势绵豆而取名为绵山。后因春秋时期晋臣介子推被焚此山而名声大震。历代都在绵山兴建了许多寺院禅房,于是成了著名的佛教圣地。而且绵山风景绝佳,也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之一。从介休南行20公里到达绵山脚下的`兴地村,在兴地村有一处值得一看的地方,就是我们在游绵山之前先参观的第一个景点——回銮寺。
回銮寺是由于唐太宗当年到绵山想登山未成在此回銮而得名。当时唐太宗还留下题诗一首:“回銮游福地,极目玩芳晨,宝刹遥承露,天花近足春。焚钟交二响,法日转双轮。寂尔真仙境,超然离俗尘。”大家请随我进寺内参观。这座寺庙在五代时曾遭战乱的破坏,宋代时又重新修建。寺内院落宽展宏敞,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左右垛殿和东西配殿。从天王殿向内观望,虽然院内建筑物不高,却庄重、肃穆。大雄宝殿是寺内的主殿,原有元代泥塑佛像群和铁佛像、木雕佛像,而且四壁绘有元代壁画,可惜十年动乱中被毁掉了。现在寺内生长有古松、龙槐、杉树等,夏日槐荫如伞,四季古松清幽,给寺内增添了勃勃生机。
朋友们,从回銮寺出发,再南行约1.5公里的路程,我们就要开始登山了。山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但景点较为分散,往返路程约9公里左右,俗称“九里十八弯,二十四座诸天小庙,各处罗列。”
我们现已到达绵山的第一个重要景区——龙头寺。龙头寺是绵山入口处的咽喉,地势十分险要,从这里向南可直插绵山腹地。寺分为上下两层,上为龙头寺,。下为关帝庙。从龙头寺出来,沿途两山对峙,怪石磷响,风景绝佳。小路像一条飘带盘绕山腰。朋友们请继续向上爬。在这个险要处,有一个巨石垒堡当道而立,高约7米,宽4米,在堡门里有屋子,供人看守。门前是一条很深的沟,设有门板吊桥。从上面的了望孔口能看见进山的人。如果放行就将吊桥放下,待来人通过后,便又将吊桥扯起。门的左右是深渊绝壁,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继续前行,不远处就可看到一高数十米,宽三四余米的凹崖,崖根处有数十个碧绿的石乳倒挂在石壁之上,被称作“石乳泉”,据说此水可疗痼疾。过了石乳泉,山势愈加险要,沿途群峰环绕、烟云缥缈、两山对峙,不知脚下的路在何方。其实“绵山十里山水画卷”这才开始。首先看到的是建于悬崖绝壁处的白云洞,洞内有团团白云不断涌出,据说还能预测阴雨。过了白云洞,来到一座木桥上,桥上怪石嶙峋,桥下万丈绝涧,行人都必须贴壁而行,万分小心,可见桥之险要。传说绵山山主田志超最初来绵山时,前有断崖挡路,后有猛虎追赶,幸有鹿兔以蹄相搭,方才通过。所以这座桥就被后人称之为“兔桥”,前面1公里处的另一座桥被命名为“鹿桥”。
介休绵山的导游词篇十四
绵山,亦名绵上,后因春秋五霸之晋文公名臣介子推(介之推)携母隐居被焚又称介山。它地处汾河之阴,距介休市区20公里,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境,最高海拔2566.6米,相对高度1000米以上,是太岳山(霍山)向北延伸的一条支脉。山光水色、文物胜迹、佛寺神庙、革命遗址集于一体,是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中国清明节(寒食节)发源地,中国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馆。
自然景色非常优美,是省级风景名胜区。绵山早在北魏之时就有寺庙建筑,唐初时已具有相当规模的佛教禅林!
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国外,在最困难的时候,随臣介子推“割股奉君”。19年后,重耳返国为君,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赏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认为自己顺应天命辅君复国,不愿再同那些邀功争赏之人同朝为伍,便携老母隐居到介休绵山之中。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便亲自来到绵山寻而无果。文公无奈,下令一面放火烧山,本想把他逼出来,但是,奸臣却故意陷害,四面烧山,直到大火熄灭,才发现介子推母子相拥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为了悼念介子推,文公下诏,在介子推忌日,禁烟寒食。
以寒食寄托哀思,是为了怕引火再烧了绵山。这大概和五月端午屈原死难日乘龙舟往汨罗江丢粽子一样,一来是为了纪念屈原,二来也怕鱼类再糟蹋屈原的躯体。这是人民群众怀念他们所热爱的历史人物的最好方法。同一时期的两位贤哲,一南一北,双星辉映;一水一火,赴义成仁;一江一山,永载史册。
随着时间的推移,唐朝时期寒食节已经成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寒食节本来是清明节的前一天,但发展到唐代后期,逐渐演变为一个节日。寒食节历经两千多年,最终发展为四海同祭,生者展孝,祖先享食的盛大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