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范文(16篇)
教案应该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能够适应不同的教学实际需求。教师应该积极参加教学培训和交流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大家可以参考下面的教案案例,了解一下如何编写一份高质量的教案。
高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一
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加在导体两端电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
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要求学生答出,通过电阻的电流为5a,因为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启发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复述,指出这个结论就叫.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此定律正是第一节两个实验结果的综合,电流、电压、电阻的这种关系首先由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得出,所以叫做,它是电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
2.介绍《欧姆坚持不懈的精神》一文.
3.中的电流是通过导体的电流,电压是指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电阻是指这段导体所具有的电阻值.
(二)公式。
教师强调。
(l)公式中的i、u、r必须针对同一段电路.
(2)单位要统一i的单位是安(a)u的单位是伏(v)r的单位是欧()。
教师明确本节教学目标。
1.理解内容及其表达式。
2.能初步运用计算有关电学问题.
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习欧姆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三)运用计算有关问题。
【例1】一盏白炽电灯,其电阻为807,接在220v的电源上,求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
教师启发指导。
(1)要求学生读题.
(2)让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简明电路图,并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及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
(3)找学生在黑板上板书电路图.
(4)大家讨论补充,最后的简明电路图如下图。
(5)找学生回答根据的公式.
已知v,求i解根据得(板书)。
巩固练习。
练习2用电压表测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v,用电流表测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4a,求这段导体的电阻,通过练习2引导学生总结出测电阻的方法.由于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利用就可以求出电阻大小.所以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则定电阻的方法这种方法,叫伏安法.
【例2】并联在电源上的红、绿两盏电灯,它们两端的电压都是220v,电阻分别为1210、484.求通过各灯的电流.
教师启发引导。
(1)学生读题后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2)i、u、r必须对应同一段电路,电路中有两个电阻时,要给“同一段电路”的i、u、r加上“同一脚标”,如本题中的红灯用来表示,绿灯用来表示.
(3)找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简明电路图.
高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二
这节课既是上一节课学习的安培力的延续,又是后面要学习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基础,它是这一章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本章的重点,同时也是与力学进行综合的完美切入点。我在设计本节课时通过实验演示和理论推导两种途径让学生去学习、理解洛伦兹力,目的是让学生体验深层次的的科学探究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洛伦兹力,会判断洛伦兹力的方向;。
2)知道洛伦兹力大小的推导过程;。
3)会利用本节课学的知识简单解释电视显像管的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安培力微观本质的猜测,培养学生的联想和猜测能力;。
2)通过推导洛伦兹力的公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研究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洛伦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和洛伦兹力大小计算。
2.难点:洛伦兹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方法:
1.教法:主要以多媒体模拟实验法、演示实验法、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实验启发式教学法。
2.观察实验法、理论推导法、对比学习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1.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由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而电流又是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引出这个力可能是磁场作用在运动电荷上的,那么运动电荷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吗?用电子射线管实验来加以验证,结论:磁场对运动的电子有力的作用从而引出新课。
2.提出问题: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安培力。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洛伦兹力。
安培力与洛伦兹力存在什么关系?
3.演示动画。
电荷的定向移动及其受力情况与电流受力情况。
【设计意图】微观的电荷是肉眼观察不到的,学生缺乏感官认知,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手段给学生感官认知,可一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
4.分析:安培力是洛伦兹力的宏观表现,洛仑兹力是安培力的微观本质。
5.提出问题:如何判断洛伦兹力的方向,由学生分析(必要时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给出判断洛伦兹力方向的方法是------左手定则。
6.用实验验证电子束的偏转是否遵循左手定则。
7.讨论洛伦兹力的方向与速度和磁场方向的关系。
8.由例题求解引出b垂直于v时洛伦兹力的表达式,进一步分析b与v不垂直时洛伦兹力的表达式,分析影响洛伦兹力的因素。
9.通过动画演示,介绍洛伦兹力的具体应有:电视机显像管中电子束在磁场的作用下发生偏转,演示电子束在磁场的的偏来说明,进一步演示“行扫描”和“场扫描”,并由此说明荧光屏发光的原因。
10.课堂练习。
11.小结。
12.布置检测题,通过其来检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三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懂得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电流。
3.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学会用“控制变量”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2.通过在科学探究中经历与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相似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
2.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3.在同学们共同的探究活动中培养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组织、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并得出真实、科学的结论。
干电池组、2.5v和6.3v小灯泡(带座)各一只、开关一只、导线若干、投影仪。学生3人一组:电源(电池组或学生电源)5ω,10ω,15ω定值电阻各一个,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只,导线若干。
一、引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基本了解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并学会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今天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接下来的这组实验。
演示:小灯泡和电池、开关组成串联电路。
演示一:一节干电池和2.5v小灯泡串联发光。
演示二:两节干电池和2.5v小灯泡串联发光。
演示三:两节干电池和6.3v的小灯泡串联发光。
二、新课学习。
根据同学们对电阻、电压、电流的学习,你可以大胆地猜测一下它们之间可能的数量关系是什么?电压越大,电流越大。电阻越大,电流越小。也许电阻、电压、电流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其中的两个相除或相乘会等于第三个。请你猜一猜,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猜。电压不变时,电阻大,电流就小。电阻小,电流就大,可能电流乘以电阻能等于电压。
同一个电灯泡,电压大时,电流就大,也可能电压除以电流等于电阻。同学们能有根据地推测、猜想非常好,你已经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迈出了正确的一步。接下来,同学们可以选择面前的仪器设备,想办法检验你的猜想是否正确。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我们要探究电阻上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必须要经历哪些过程呢?
首先要设计实验,然后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再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论证,得出一般的结论,最后进行评估和交流。
开始实验,要求探究过程中首先设计好实验。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步骤;如实填写实验数据;对自己的实验进行认真的分析、论证,客观评估自己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写出完整的探究报告,并和其他组的同学交流。
同学们操作,教师巡视指导。选择2~3组同学利用投影展示自己的探究报告,并逐一讲解自己的设计思想、实验步骤,分析论证的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和大家进行交流。
探究报告。
题目:探究电阻、电压、电流三者的关系。
猜想和假设:
1.电流和电阻成反比。
2.电流和电压成正比。
设计实验:
(一)设计思想。
根据我们的猜测,现在已知道定值电阻的阻值是已知的且不改变,干电池的电压值也是已知的,每节1.5v。把定值电阻连入电路,用电流表测出电路中的电流值,用电压表测出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就可以知道电阻、电压、电流的数量关系,换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及改变干电池组电池的节数进行多次测量,就能得出电阻、电压、电流关系的一般规律。
(二)实验电路。
根据实验思想,画出如下电路图:
(三)实验数据表格。
(四)实验器材。
根据实验思想及所画电路图,选择如下器材:电池组、定值电阻(三个不同阻值)、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进行实验:
步骤一:按设计好的电路图正确连接实验电路。
步骤二:先保持电池组的电池节数不变,分别将5ω、10ω、15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合上开关,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将数据依次填入第一、二、三次数据表中。
步骤三:保持定值电阻不变,改变电池组电池节数(分别为1节、2节、3节),合上开关,分别读取三次电流表、电压表的数值,依次填入第四、五、六次测量数据表中。
分析和论证:
分析由实验得到的数据:
1.第一、二、三次测量中电压基本不变,电流随着接入电阻值的增大而减小,但每次电流值和电阻值的乘积都近似等于电压值,甚至有一次完全相同。
2.第四、五、六次测量中,电阻的阻值不变,随着电池组节数的改变,电压表指示数值几乎成倍地增加,但每次都很接近电池组的电压。电流表的指示数也几乎成倍地增大,并且和电压增大的倍数相同。每次电压除以电流的值都近似等于电阻的值。
综合以上分析结果,可以得到结论,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电流。
i
电阻。
r
电压。
u
的关系是:电阻越大,电流越小;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评估:
从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看,尽管数据之间不是完全吻合,但基本能反映规律,所以测得的数据和结论是可靠的。
实验过程中不太完美的是:操作过程中读完数做记录时没有及时打开开关,可能会浪费电;在更换变阻器和电池组电池时,也没有打开开关,这也是不允许的。
疑问:
交流几组之后,组织学生讨论各组的实验方案中可取与不可取的地方。在电流、电压、电阻三个量中,我们先限制其中一个量不变,来讨论余下两个量的关系;然后再限制另一个量不变,研究剩下两个量的关系,这就叫“控制变量”法。在以后的探究活动中即使遇到更多的物理量,同学们也可以尝试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这样处理可以把一个多因素的问题转变成一个单因素的问题来研究,可以为我们研究问题带来许多的方便。
课后,同学们可以进行更充分的探讨、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探究报告。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电流和电阻的乘积约等于电压,电压除以电阻约等于电流。
三、小结。
同学们一起来小结本节内容。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流过导体的电流。通过实验探究了定值电阻的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四、板书设计。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高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四
2、理解电流的概念和定义式,并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3、理解电阻的定义式,掌握并能熟练地用来解决有关的电路问题、知道导体的伏安特性、
(二)能力目标。
1、通过电流与水流的类比,培养学生知识自我更新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关于电流的知识,与初中比较有所充实和提高:
高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五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点电荷的概念。
2.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和思去向不明,概括出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规律。掌握库仑定律。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总结的能力。
次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直指问题核心的目标。
情景引入。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带正电的一端远离玻璃棒。而水分子两极的电荷量相等,这就使带正电的玻璃棒对水分子显负电的一端的引力大于对水分子显正电的一端的斥力,因此水分子所受的合力指向玻璃棒,故水流向靠近玻璃棒方向偏转.
问题探究。
知识点一、点电荷。
走进生活。
自主探究。
1.点电荷。
(1)点电荷是实际带电体的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2)一个带电体能否看作点电荷主要看其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大不大,如果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或者说,它本身的大小比起它到其他带电体的距离小得多,即可把带电体看作点电荷。
2.理想化的模型到简化,这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各个击破。
1.对点电荷概念的解读:
(1)点电荷是一个忽略大小和形状的几何点,电荷的全部质量全部集中在这个几何点上。
(2)事实上,任何带电体都有大小和形状,真正的点电荷是不存在的,它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3)如果带电体本身的几何线度比起它们之间的距离小得多,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和电荷分布对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在此情况下,我们可以把带电体抽象成点电荷,可以理解为带电的质点。
2.对点电荷的应用:
有一种特殊情况,均匀带电的球体或均匀带电的球面,带电体本身的几何线度可能并不比它们之间的距离小很多,但带电体电荷分布具有对称性,对外所表现的电特性跟一个等效于球心的点电荷的电特性相同,所以均匀带电的球体或均匀带电的球面都可以等效为一个球心处的点电荷,就是通常所说的带电小球。
互动空间。
讨论与交流:
(1)几个同学在一起讨论带电体的大小和能否看成点电荷有什么关系?
答案:不能简单的认为很小的带电体就可以看作点电荷,很大的带电体就不能看作点电荷。
答案:该同学说法正确。能否看成点电荷,关键是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和电荷分布对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影响是否可以忽略不计。
答案:点电荷就是对实际带电体的近似,是一个理想化模型,严格意义上讲点电荷实际是不存在的。所谓“理想化”,就是忽略了它的大小、形状、电荷分布情况,却在一个几何点上具有物体的全部质量,全部电荷量;所谓“模型”,是因为它可以代表原来的真实带电体,在空间占一定大小。
a.因为电子非常小,所以电子才可以看成是点电荷。
b.研究验电器金属箔张开的角度时,可以把两金属箔看成是点电荷。
c.在研究相距较远的两个带电小球的静电力时可以把带电小球看成是点电荷。
d.任何情况下不规则的带电体都不能看成是点电荷。
阅读与理解:根据点电荷定义可知,对于一个带电体,如果其大小和形状跟所研究问题无关,就可以看作点电荷。
属箔不可看成点电荷,b错;相距较远的两个带电小球,可看作球心处的点电荷,c对;能否看成点电荷,与带电体形状规则与否无关,d错.
答案:c。
过程与方法:点电荷概念的引入是为了抓住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点电荷是一个抽象的物理模型,能否看作点电荷关键是要看物体的大小、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可不可以忽略不计。能否用一个包含带电体的所有质量、所有带电量的几何点来代替整个带电体,抓住主要因素,并且使问题得以简化,这才是把带电体看作点电荷的意义。
针对训练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带电量小的带电体都可看作点电荷。
b.带电球体都能看作点电荷。
c.带电体的电荷分布不均匀,也可以看作点电荷。
解析:带电体能否看成点电荷是由问题的性质决定的,与物体的大小、所带电量无关,a错。带电球体相距较近时,电荷的分布会受影响而不再是均匀的,此时不能看作点电荷,b错。带电体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即使电荷分布不均匀,也能看作点电荷,c、d正确。
答案:cd。
即时反馈参考答案。
1.不能简单的认为很小的带电体就可以看作点电荷,很大的带电体就不能看作点电荷;
2.同一个带电体在有些情况下可以看成点电荷,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又不能看成点电荷。关键是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和电荷分布对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3.“理想模型”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引入“理想模型”,可以使问题的处理简化而又不会发生大的偏差,在现实世界中,有许多实际的事物与这种“理想模型”十分接近,即可以将研究“理想模型”的结果直接地应用于实际事物。
高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六
磁现象和磁场是新教材中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从整个章节的知识安排来看,本节是此章的知识预备阶段,是本章后期学习的基础,是让学生建立学习磁知识兴趣的第一课,也是让学生建立电磁相互联系这一观点很重要的一节课,为以后学习电磁感应等知识提供铺垫。整节课主要侧重要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磁现象的了解如我国古代在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生活中熟悉的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太阳、月亮等),故本节课首先应通过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电流磁效应现象和磁场对通电导线作用的教育是学生树立起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观点的重要教学点,是学生在以后学习物理、研究物理问题中应有的一种思想和观点。
学生分析。
磁场的基本知识在初中学习中已经有所接触,学生在生活中对磁现象的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但磁之间的相互作用毕竟是抽象的,并且大部分学生可能知道电与磁的联系,但没有用一种普遍联系的观点去看电与磁的关系,也没有一种自主的能力去用物理的思想推理实验现象和理论的联系。学生对磁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比较感兴趣的,故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能了解地磁场、太阳的磁场和自然界的一些现象的联系(如黑子、极光等),满足学生渴望获取新知识的需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磁现象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2、通过实验了解磁与磁、磁与电的相互作用,掌握电流磁效应现象。使学生具有普遍联系事物的能力,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3、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熟悉了解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及与之有关的自然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参与课前的准备工作,收集课外的各种磁有关的现象和应用。
2、在电流磁效应现象的教育中,本节课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还原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强调学生自主参与。
3、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归纳,采用老师与学生双向交流感知现象下的物理规律的普遍联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现象的教育中,要让学生知道奥斯特的伟大在于揭示电和磁的联系,打开了科学中一个黑暗领域的大门。也让学生懂得看似简单的物理现象在它发现的最初过程中是如何的艰难。
2、通过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树立起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观点。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对磁的应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3、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产生积极情感。
重点难点。
电流磁效应的研究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设计思想。
1、这是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教学过程应重在显示学生对磁这一知识的了解和对磁知识的生活的体验。为此,本节课采用以问题为主线、实验为基础的教学策略。问题情景的创设,是思维的启动点和切入口,而实验是物理研究的理论支持。
2、电流磁效应的研究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设计中可让学生自己讨论研究的思想,在这基础上再提出奥斯特的实验及其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然后自然得过渡到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上来。
3、在天体磁场的教学中,本设计注意用多媒体手段,将大量的图片、影象资料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对地磁的应用及其它天体磁场的认识,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调查、准备。
任务:在课前请同学通过网络去获知磁有关的知识。
二、实验演示,引入新课。
1、利用磁钢堆硬币积木。
实施过程:在木凳的下方可事先藏一小块磁钢,在木凳的上方在磁钢的磁化作用下可堆起四层高的硬币积木。
2、演示“磁悬浮”小实验。
师:以上两实验的现象是如何出现的呢?具体的奥妙在那里呢?
学生非常新奇,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猜测各种原因,激起学生学习磁知识的兴趣。
三、实验探索、新课教学。
师:在初中我们已接触了一些磁有关的知识,生活中有哪些与磁有关的现象和应用?同学之间可互相讨论。
(因课前有准备,学生相对比较活跃,要充分把学生所知道的知识表述出来)。
师:对磁的认识和应用,早在我国古代就开始了。
多媒体投影补充说明磁有关的现象和应用:
1、天然磁石(成分:fe3o4)。
2、司南的照片。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写道:“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
3、磁悬浮列车。
上海磁悬浮列车专线西起上海地铁龙阳路站,东至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列车加速到平稳运行之后,速度是430公里/小时。这个速度超过了f1赛事的时速,车厢里上下颠簸很小,左右摇摆得相对还大一些。
4、飞鸽依靠地磁场识路等。
从学生最熟悉的磁知识着手,引出磁的一些概念:
磁铁吸引铁质物质。
5、实物投影指南针的指向。
磁性:磁体能吸引铁质物体的性质。
磁极:磁体中磁性的区域。从中引出n、s极的定义。
让学生从磁铁使铁质物体磁化联系到电能使铁质物体磁化,从而来说明电与磁的关系,引出奥斯特电流磁效应现象。
师:磁铁能吸引铁钉,铁钉是磁铁吗?为什么磁铁可以吸引铁钉?
学生回答:铁钉被磁化。
师问:那么在自然界中还有没有什么其他的东西能使铁质物体磁化的呢?
(请同学互相帮助想一想,然后回答)。
学生:电流可以使铁质物体磁化。
可以向学生说明:1731年,英国商人发现雷电后,刀叉具有磁性。1751年,富兰克林发现莱顿瓶放电可以使缝衣针磁化。
学生:电荷之间的作用力相似。
师:那么会不会说明两者存在联系呢?如果让你去研究电与磁的关系,你会如何去设计?
学生由于已受初中磁知识学习的影响,大部分都提出让通电导线对小磁针作用。
投影介绍奥斯特的生平。
实验演示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
老师在此说明奥斯特的生平和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历程,让学生知道每一次科学新发现是艰难的,需要付出的是前期不断的努力和对科学的执著、自信。
实验说明:通电导线会产生磁场,对磁针产生力的作用。
提问:既然电流对磁铁有力的作用,那么磁铁是否也应该对通电导线有力的作用呢?
学生回答:应该有。但可能有部分学生因没有普遍联系的观点而不知如何进行逻辑推理。
演示实验:
安培在此三个月后发现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学生:磁场。
因磁场是一种抽象的物质,学生对其了解较少,故可能有一些疑问。
多媒体演示磁场是力发生的媒介,让学生对磁场的作用有更形象的理解。
(先请学生说说自己对此的认识,可分组讨论,最后由代表发言)。
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后通过视频说明:
地磁场的分布及与地磁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的方向关系。
视频介绍:
地磁场形成的一种原因。
投影介绍地磁场的衰减及其可能的原因。
介绍磁偏角的概念及其发现的实际意义。
指南针所指的南北(磁场的南北极)与地理上的南北极并不完全一致,两者之间存在着偏角,即磁偏角。
师指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指出:“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磁偏角的记载。
师问:除了地球有磁场外,其他天体是否也有磁场呢?
有些学生的课外知识较广,可请个别学生把自己对其他天体的磁场的认识阐述一下。
师投影介绍:地球的磁场不是独立的,太阳、月亮等天体都有磁场,并且太阳光、太阳黑子、极光形成都与太阳磁场有关。
视频介绍:太阳黑子的形成。
视频介绍:太阳风、极光的形成原因。
板书设计。
磁现象和磁场。
磁现象。
磁性:磁体能吸引铁质物体的性质磁极:磁体中磁性的区域。
电流的磁效应。
奥斯特生平介绍电流磁效应实验。
磁场。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磁场的作用。
地球和其他天体的磁场。
教学后记。
高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七
2.掌握欧姆定律计算有关问题。
3.理解掌握用欧姆定律分析实际问题,解释实际问题。
4.学会用伏安法测量导体电阻的方法。
5.进一步学会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
6.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三、教学准备。
电源,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5欧、10欧、20欧、40欧各一只)。
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导线,例题投影片。
三、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3课时(其中1课时为学生实验)。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设问:1.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2.导体的电阻对电流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析:在电路中,电压是形成电流的条件,而导体的电阻又要对电流起阻碍作用,电阻越大,电流越小。那么,在一段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量究竟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欧姆定律。(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今天我们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保持其中一个量不变,看电流与另一个量之间的关系。
设问:请同学们根据刚才提出的研究方法,利用我们所学过的仪器怎样来设计一个实验?(请同学们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投影实验电路图,分别介绍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作用。
分析: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电阻只保持不变时,随着电阻r上的电压的增大,通过电阻r的电流也增大,且电压与电流是同倍数增加,这种关系在数学上叫成正比关系。
结论:在电阻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板书)・。
2.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有什么关系。
演示:按上图连接电路,更换定值电阻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只两端的电压始终保持4伏,请两位同学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并记录在表2中。
分析: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电压相等的情况下,定值电阻及增大,通过电阻r的电流反而减小,且电阻r增大几倍,通过电阻的电流反而减小到几分之一,这种关系在数学上叫成反比关系。
结论: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板书)。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导体中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的关系,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的关系。
设问:这两个关系能否用一句话归纳、概括呢?
结论: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结论叫做欧姆定律。(板书)。
说明:在欧姆定律中的两处用到“这段导体”,这两个这段导体都是指同一导体而言,也就是说欧姆定律中所指的电流、电压、电阻是同一导体的三个量。(要同学们在“这段导体”下面加“.”)。
4。欧姆定律来计算有关问题。
例:已知电烙铁的电阻是1210欧姆,如果电烙铁两端的电压是220伏,求通过电烙铁的电流?[投影)。
分析:本题已知的两个量电阻、电压都是针对同一导体电烙铁而言的,可直接应用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计算,但在解题时,一定要强调解题的规范性。(结果:0.18安)。
(三)小结:
教师根据板书小结,突出欧姆定律的内容,强调欧姆定律中的“这段导体”四个字。
(四)巩固练习:课本第90页第1、3题。
(五)作业布置:作业本第53页(一)1―4。
高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八
1.掌握欧姆定律,能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欧姆定律,能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通过上节课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用到的实验方法是:。
分析实验数据得到以下结论:当________一定时,通过导体的________与导体两端的________成正比;当________一定时,通过导体的_______与导体的______成反比.
2.右表是第1节某小组的实验数据,利用上表的数据计算每组的值,并与相应的电流i进行比较,我们发现: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
二、先学环节。
(一)出示自学指导。
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u—_____—_____r—_____—_____i—_____——_____。
说明:
(1)欧姆定律中的i、u、r都是指同一导体、同一时刻性、同一段电路上对应的物理量。
(2)欧姆定律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必须统一成国际主单位。
1.在课本p78的例题1中,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什么?用哪个公式来求?
2.在课本p79的例题2中,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什么?用哪个公式来求?
(二)学生自学教材:师巡视。
(三)自学检测反馈。
要求:7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让5个小组的的同学到黑板前展示,书写成绩和题目成绩记入小组量化,要求书写认真、规范,下面同学交换学案,小组长组织成员用红笔将错误画出,准备更正。
1.指出下面这两个同学解题中的错误之处。
2.为了解题方便和避免错误,解题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交流讨论:应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例1.一条电阻丝的电阻是110ω,接在220v的电压上,通过它的电流是多少?
(2)利用欧姆定律求电路的电压:由公式_____变形得_____.
(3)利用欧姆定律求导体的电阻:由公式_____变形得_____。
三、后教环节。
(一)展示交流,统一答案:
先交换学案,然后更正。选取4个小组同学分别展1个题目,下面同学提出修改和补充建议,老师要做出及时评价,2分钟时间让学生用红笔更正,提出先学中未解决的疑惑,小组或全班讨论解决。
由例3可以看出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即通过测出未知电阻两端的_____和_____,然后应用公式_____算出电阻的大小。
高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九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介绍欧姆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品格.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的课型属于习题课,以计算为主。习题训练是欧姆定律的延续和具体化。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欧姆定律的意义,并使学生初步明确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教法建议。
中要引导学生明确题设条件,正确地选择公式,按照要求规范地解题,注意突破从算术法向公式法的过渡这个教学中的难点。特别需强调欧姆定律公式中各量的同一性,即同一导体,同一时刻的i、u、r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出欧姆定律的公式后,要变形出另外两个变换式,学生应该是运用自如的,需要注意的是,对另外两个公式的含义要特别注意向学生解释清楚,尤其是欧姆定律公式。
引入新课。
1.找学生回答第一节实验得到的两个结论。在导体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
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加在导体两端电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
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要求学生答出,通过电阻的电流为5a,因为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加在电阻两。
端的电压成正比。
要求学生答出,通过20电阻的电流为1a,因为在电压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
启发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复述,指出这个结论就叫欧姆定律。
1.此定律正是第一节两个实验结果的综合,电流、电压、电阻的这种关系首先由德国。
学家欧姆得出,所以叫做欧姆定律,它是电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
3.欧姆定律中的电流是通过导体的电流,电压是指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电。
阻是指这段导体所具有的电阻值。
教师强调。
(l)公式中的i、u、r必须针对同一段电路。
(2)单位要统一i的单位是安(a)u的单位是伏(v)r的单位是欧()。
教师明确本节。
3.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欧姆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例1】一盏白炽电灯,其电阻为807,接在220v的电源上,求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
教师启发指导。
(1)要求学生读题。
(2)让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简明电路图,并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及数值和未知量的。
符号。
(3)找学生在黑板上板书电路图。
(4)大家讨论补充,最后的简明电路图如下图。
(5)找学生回答根据的公式。
已知v,求i。
解根据得。
(板书)。
巩固练习。
通过练习2引导学生总结出测电阻的方法。由于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
利用欧姆定律就可以求出电阻大小。所以欧姆定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则定电阻的方法这种。
方法,叫伏安法。
【例2】并联在电源上的红、绿两盏电灯,它们两端的电压都是220v,电阻分别为。
1210、484.
求通过各灯的电流。
教师启发引导。
(1)学生读题后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2)i、u、r必须对应同一段电路,电路中有两个电阻时,要给“同一段电路”的i、u、r加上“同一脚标”,如本题中的红灯用来表示,绿灯用来表示。
(3)找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简明电路图。
(4)大家讨论补充,最后的简明电路图如下。
学生答出根据的公式引导学生答出。
通过红灯的电流为。
通过绿灯的电流为。
解题步骤。
已知求.
解根据得。
通过红灯的电流为。
通过绿灯的电流为。
答通过红灯和绿灯的电流分别为0.18a和0.45a.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已知v,求i。
解根据得。
答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是0.27a。
2.已知求.
解根据得。
通过的电流为。
通过的电流为。
答通过红灯的电流是0.18a,通过绿灯的电流是0.45a。
探究活动。
【组织形式】个人和小组。
【活动方式】。
1.制定子课题。
2.图书馆、互联网查找资料。
3.小组讨论总结。
高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十
1.理解及其表达式。
2.能初步运用计算有关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介绍欧姆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品格.
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的课型属于习题课,以计算为主。习题训练是的延续和具体化。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的物理意义,并使学生初步明确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教法建议。
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明确题设条件,正确地选择物理公式,按照要求规范地解题,注意突破从算术法向公式法的过渡这个中的难点。特别需强调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同一性,即同一导体,同一时刻的i、u、r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出的公式后,要变形出另外两个变换式,学生应该是运用自如的,需要注意的是,对另外两个公式的物理含义要特别注意向学生解释清楚,尤其是公式。
设计方案。
引入新课。
1.找学生回答第一节实验得到的两个结论。在导体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
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加在导体两端电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
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要求学生答出,通过电阻的电流为5a,因为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加在电阻两。
端的电压成正比。
要求学生答出,通过20电阻的电流为1a,因为在电压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
启发学生讨论回答,复述,指出这个结论就叫。
1.此定律正是第一节两个实验结果的综合,电流、电压、电阻的这种关系首先由德国。
物理学家欧姆得出,所以叫做,它是电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
3.中的电流是通过导体的电流,电压是指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电。
阻是指这段导体所具有的电阻值。
强调。
(l)公式中的i、u、r必须针对同一段电路。
(2)单位要统一i的单位是安(a)u的单位是伏(v)r的单位是欧()。
1.理解内容及其表达式。
2.能初步运用计算有关电学问题。
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习欧姆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例1】一盏白炽电灯,其电阻为807,接在220v的电源上,求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
启发指导。
(1)要求学生读题。
(2)让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简明电路图,并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及数值和未知量的。
符号。
(3)找学生在黑板上电路图。
(4)大家讨论补充,最后的简明电路图如下图。
(5)找学生回答根据的公式。
已知v,求i。
解根据得。
()。
巩固练习。
通过练习2引导学生总结出测电阻的方法。由于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
利用就可以求出电阻大小。所以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则定电阻的方法这种。
方法,叫伏安法。
【例2】并联在电源上的红、绿两盏电灯,它们两端的电压都是220v,电阻分别为。
1210、484.
求通过各灯的电流。
启发引导。
(1)学生读题后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2)i、u、r必须对应同一段电路,电路中有两个电阻时,要给“同一段电路”的i、u、r加上“同一脚标”,如本题中的红灯用来表示,绿灯用来表示。
(3)找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简明电路图。
(4)大家讨论补充,最后的简明电路图如下。
学生答出根据的公式引导学生答出。
通过红灯的电流为。
通过绿灯的电流为。
解题步骤。
已知求.
解根据得。
通过红灯的电流为。
通过绿灯的电流为。
答通过红灯和绿灯的电流分别为0.18a和0.45a.
设计。
2.
一、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表达式。
三、计算。
1.已知v,求i。
解根据得。
答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是0.27a。
2.已知求.
解根据得。
通过的电流为。
通过的电流为。
答通过红灯的电流是0.18a,通过绿灯的电流是0.45a。
探究活动。
【课题】的发现过程。
【组织形式】个人和学习小组。
【活动方式】。
1.制定子课题。
2.图书馆、互联网查找资料。
3.小组讨论总结。
高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十一
首先,我要说教材分析,本部分我将从三个方面对本节课的内容分析。第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欧姆定律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之后,它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同时,欧姆定律也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金钥匙,为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打下基础。
在生产生活中,欧姆定律也有着广泛的应用。现在能源紧缺,节省能源,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当前首要任务。学了欧姆定律,可以让学生有节约用电的意识,而且我们所使用的新型节能灯也用到了欧姆定律。
另外,本节课十分重视探究方法教育,在探究的过程中,涉及到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问题,因此,本节课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及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将拟定一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归纳得出欧姆定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探究自然规律的曲折和乐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克服困难的信心。通过联系欧姆定律的发现史,在教学中渗透锲而不舍科学精神的教育。
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在以上三维目标中,我们发现本节课重视的是科学探究,因而本节课的重点是欧姆定律及其探究过程,即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因为新课标中要求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这里我将采用以实验为主的探究法,以加深同学们的记忆,突出重点。另外,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也是课标的要求。所以难点就是实验的设计及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我准备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谈话讨论的方式,让同学们合作与交流,集思广益,从而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二、教学方法。
教法: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启发式的教学理念,我将采用观察分析、实验探究、讨论分析为主的教学方法。从教法上讲,欧姆定律揭示了电流、电压和电阻各物理量之间的辩证关系,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应该着重让学生亲身经历各种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各种现象之间的联系,分析现象的本质。让学生体会用联系的方法看问题,针对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要求,特采用上述教学方法。
学法: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提出,知识的掌握不仅在于领会,而且在于巩固和应用。他要求,首先理解知识,因为理解是记忆的的前提,只有理解了的知识才能记忆。本节课的重点是欧姆定律的理解,难点是实验的设计及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比如利用滑动变阻器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还有对给定的导体,它的电阻是一定的。所以在学法上,我准备让学生做练习,从而发现电阻与电压、电流无关,不存在正比、反比的关系。另外,本实验还用了一种重要的方法,控制变量法。我准备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亲身在实验中体会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就教学过程展开三个步骤的说明。第一,新课的导入。在这一环节,我将花去七八分钟的时间。首先,我创造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即先让学生思考:“有什么方法能让电路中的灯泡变暗呢?”学生会提出不同的方案。(我将会提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而电阻本身是阻碍电流的一种性质)通过实验,同学们会提出关于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关系的各种猜想。就他们的猜想,我会提问:这三个变量究竟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呢?由此点出本节课的题目“欧姆定律“。这样通过简单地回顾分析,是学生很快回忆起三个变量(电流与电压、电阻)的有关概念,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第二环节就是新课的展开了,在本环节我将用去30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上一环节的导入,学生们已经提出了各自的猜想,接下来我们就按照科学探究的七步骤进行探究。此时,向学生介绍“控制变量法“,并使学生回想起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点用到了这个方法。控制变量法,即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时,控制其中某一变量不变,探究电流与另一变量间的关系。例如:电阻r不变,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然后,我将分组讨论,利用我们已学过的仪器,设计一个实验,并画出电路图,设计合理的方案。随后我将会在对学生讨论作简单的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投影实验电路图,介绍有关仪器,并重点强调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的作用。之后,让学生们动手实验,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控制变量法”这一重要的物理探究方法。做完实验后,各小组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初步结论。同时,我将指导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数学处理,正确理解数学上的“成正比关系、成反比关系”,进一步引导得到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
得出欧姆定律后,我将与学生共同讨论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再回顾他建立的过程和用到的方法,讲述欧姆发现这个规律的故事,让同学们学习欧姆锲而不舍,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接下来说明,欧姆定律中两处用到的“这段导体”是指同一导体,即电流i、电压u和电阻r对应同一导体,而且它们具有同时性。并强调欧姆定律只适用于金属导体,不适用于气体导电、高电压液体导电、含源电路或非线性元件。本文说课稿由小编为您整理编辑,来源于一线教师作品,,仅供参考使用!
最后一个环节是巩固练习和作业布置,我将花去七八分钟,让学生做两道练习题。一道题是利用欧姆定律计算电阻。由此引出电阻的定义式不是r=u/i,即电流与电压、电阻无关,不存在正比、反比关系。它只与材料的种类、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第二道题目则是欧姆定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个方面,也就是我今天说课的最后一个方面,板书设计。我将采用条目式板书,使知识概括化和系统化,达到突出重点,强化记忆的效果。
高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十二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析:在电路中,电压是形成电流的条件,而导体的电阻又要对电流起阻碍作用,电阻越大,电流越小。那么,在一段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量究竟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欧姆定律。(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今天我们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保持其中一个量不变,看电流与另一个量之间的关系。
设问:请同学们根据刚才提出的研究方法,利用我们所学过的仪器怎样来设计一个实验?(请同学们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投影实验电路图,分别介绍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作用。
1.电阻r不变,电流与电压有什么关系。
演示:按图接好电路,保持r=10欧不变,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r上的电压,请两位同学读出每次实验的电压值和包流值,记人表1中:分析: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电阻只保持不变时,随着电阻r上的电压的增大,通过电阻r的电流也增大,且电压与电流是同倍数增加,这种关系在数学上叫成正比关系。
结论:在电阻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板书)·。
2.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有什么关系。
演示:按上图连接电路,更换定值电阻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只两端的电压始终保持4伏,请两位同学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并记录在表2中。
分析: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电压相等的情况下,定值电阻及增大,通过电阻r的电流反而减小,且电阻r增大几倍,通过电阻的电流反而减小到几分之一,这种关系在数学上叫成反比关系。
结论: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板书)。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导体中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的关系,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的关系。
设问:这两个关系能否用一句话归纳、概括呢?
结论: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结论叫做欧姆定律。(板书)。
说明:在欧姆定律中的两处用到“这段导体”,这两个这段导体都是指同一导体而言,也就是说欧姆定律中所指的电流、电压、电阻是同一导体的三个量。(要同学们在“这段导体”下面加“.”)。
例:已知电烙铁的电阻是1210欧姆,如果电烙铁两端的电压是220伏,求通过电烙铁的电流?[投影)。
分析:本题已知的两个量电阻、电压都是针对同一导体电烙铁而言的,可直接应用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计算,但在解题时,一定要强调解题的规范性。(结果:0.18安)。
(三)小结:
教师根据板书小结,突出欧姆定律的内容,强调欧姆定律中的“这段导体”四个字。
(四)巩固练习:课本第90页第1、3题。
(五)作业布置:作业本第53页(一)1—4。
高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十三
1、知道电动势的定义.。
5、理解闭合电路的功率表达式.。
6、理解闭合电路中能量转化的情况.。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会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分析外电压随外电阻变化的规律。
3、通过用公式、图像分析外电压随外电阻改变规律,培养学生用多种方式分析问题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外电阻改变引起电流、电压的变化,树立学生普遍联系观点。
2、通过分析外电压变化原因,了解内因与外因关系。
3、通过对闭合电路的分析计算,培养学生能量守恒思想。
4、知道用能量的观点说明电动势的意义。
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巩固产生恒定电流的条件;
(3)明确在闭合回路中电动势等于电路上内、外电压之和.。
(4)掌握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理解各物理量及公式的物理意义。
(5)掌握路端电压、输出功率、电源效率随外电阻变化的规律.。
2、在物理方法上的要求:
(2)从能量和能量转化的角度理解电动势的物理意义.。
(4)通过用公式、图像分析外电压随外电阻改变规律,培养学生用多种方式分析。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
(1)电动势是表示电源特性的物理量。
(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内容;
(3)应用定律讨论路端电压、输出功率、电源效率随外电阻变化的规律.。
2、难点:
(1)闭合回路中电源电动势等于电路上内、外电压之和.。
(2)短路、断路特征。
(3)应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讨论电路中的路端电压、电流强度随外电阻变化的关系。
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都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那么,导体中形成电流的条件是什么呢?(学生答:导体两端有电势差.)。
教师:电源能够不断地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变为电能,并且能够提供恒定的电压,那么不同的电源,两极间的电压相同吗?展示各种干电池(1号、2号、5号、7号),请几个同学观察电池上面写的规格,发现尽管电池的型号不同,但是都标有“1.5v”字样.我们把示教电压表直接接在干电池的两端进行测量,发现结果确实是1.5v.讲台上还摆放有手摇发电机、蓄电池、纽扣电池,它们两端的电压是否也是1.5v呢?(学生回答:不是)那么如何知道它们两端的电压呢?(学生:用电压表直接测量)。
板书:2、电源电动势。
板书:电源的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其两极间的电压.。
板书:3、内电压和外电压。
和的值.再断开电键,由电压表测出电动势.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呢?
学生:在误差许可的范围内,内、外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动势.。
板书:在闭合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内、外电压之和,即.。
下面我们来分析在整个电路中电压、电流、电阻之间的关系.。
教师:我们来做一个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
观察电键s先后接通1和2时小灯泡的亮度.。
板书: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教师:同学们能否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来解释上一个实验现象呢?
几个重要推论。
(1)路端电压随外电阻变化的规律。
板书:5几个重要推论。
(l)路端电压随外电阻变化的规律演示实验,图3所示电路,
[来源:]。
电路的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可以用图像表示如下。
(2)电源的输出功率随外电阻变化的规律.。
又因为,
所以,
当时,电源有最大的输出功率.我们可以画出输出功率随外电阻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
教师:当输出功率最大时,电源的效率是否也最大呢?
板书7:电源的效率随外电阻变化的规律。
板书8:电源的效率随外电阻的增大而增大.。
探究活动。
1、调查各种不同电源的性能特点。
(包括电动势、内阻、能量转化情况、工作原理、可否充电)。
2、考察目前对废旧电池的回收情况。
(1)化学电池的工作原理;
(2)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当前社会对废旧电池的重视程度;
(4)废旧电池的回收由哪些主要的途径和利用方式;
(5)如何更好的变废为宝或使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减小到最小。
3、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根据全电路欧姆定律有关知识,可以得出结论: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时,内外电阻应该相等,而此时电源的效率则只有50%;请你设计出一种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配置电源和负载之间的关系,使电源的输出功率和效率尽可能的达到较大。
高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十四
2.会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电压、电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欧姆定律的应用,加深对电流与电压、电阻的认识。
2.通过欧姆定律的运用,掌握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欧姆定律的运用,养成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识。
2.通过欧姆生平的介绍,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变形式的意义。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用(每组):笔记本、演算本。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创设情境】播放小品《狭路相逢》的片段:
过渡:这段视频中交警手里拿的是什么?
观看视频。
回答:酒精浓度测试仪。
想知道。
二、合作探究,建构知识。
1.欧姆定律的内容:?
例1:
4、生活中的应用。
(一)合作探究、研讨。
将表一、二中的数据填充完整。
表一:
表二:
填充表一中数据的依据是:
填充表二中数据的依据是:
过渡:如果将上面的两条实验结论综合起来,又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这个结论就是电流跟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这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9世纪初经过大量的实验而归纳得出的。为了纪念他,把这个定律叫做欧姆定律。
提出问题:欧姆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能用图象说明吗?请同学们交流。
1.欧姆定律的内容: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过渡:能利用你的数学知识将这两种关系用一个数学表达式表示出来吗。
温馨提示:使用公式时,要注意三个物理量的同体性、同时性、统一性。
(设计意图:真正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
多媒体展示:
介绍欧姆和欧姆定律的建立,可以利用教参中参考资料的内容。
知道了欧姆和欧姆定律的故事,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吗?
天的良好环境和学习条件,努力学习,用同学们的努力去推动人类的进步。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欧姆生平,达成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欧姆定律的应用:
过渡:接着我们看欧姆定律能解决什么问题。
多媒体展示:
例1:一辆汽车的车灯接在12v电源两端,灯丝电阻为30ω。求通过灯丝的电流。
【板书】解电学题的一般步骤:
(1)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2)在电路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
未知量的符号。
例2: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的示数为6v,通电流表的示数为0.3a,求电阻r的阻值。
例3: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灯泡正常发光,用电流表测得通过它的电流值是0.6a。已知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20ω,求灯泡两端的电压。
(设计意图:例1由老师讲解,例2、3采用由各小组讨论后,由学生讲解,老师点评补充的方法。充分体现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地位。)。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加深对相应知识的掌握。)。
对于公式u=ir,能否说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的电阻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大家讨论。
温馨提示:公式r=u/i,它表示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跟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公式u=ir,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在数值上等于通过导体的电流和该导体电阻的乘积。对物理公式不能单纯从数学的角度去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反思公式的意义。形成对前后知识架构的深刻认识。)。
高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十五
1.一个定值电阻接在某段电路中,当电压为1.5v时,通过的电流为0.15a,当电压增大为原来的2倍时,通过它的电流为_____a。
2.在探究电阻两端的电压跟通过电阻的电流的关系时,小东选用了两个定值电阻r1、r2分别做实验,他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请你根据图象比较电阻r1与r2的大小,r1_____r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一个20ω的电阻,接在由4节干电池串联的电源上,要测这个电阻中的电流和两端的电压,电流表,电压表选的量程应为()。
a.0~0.6a,0~3vb.0~0.6a,0~15v。
c.0~3a,0~3vd.0~3a,0~15v。
4.如图所示,将两电阻串联接入电路中,r1=5ω,r1两端的电压u1=2v,r2两端的电压u2=4v。求r2的阻值。
高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十六
1.理解及其表达式.
2.能初步运用计算有关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介绍欧姆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品格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的课型属于习题课,以计算为主.习题训练是的延续和具体化.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的物理意义,并使学生初步明确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教法建议。
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明确题设条件,正确地选择物理公式,按照要求规范地解题,注意突破从算术法向公式法的过渡这个教学中的难点.特别需强调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同一性,即同一导体,同一时刻的i、u、r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出的公式后,要变形出另外两个变换式,学生应该是运用自如的,需要注意的是,对另外两个公式的物理含义要特别注意向学生解释清楚,尤其是公式.
教学设计方案。
引入新课。
1.找学生回答第一节实验得到的两个结论.在导体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
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加在导体两端电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
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要求学生答出,通过电阻的电流为5a,因为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加在电阻两。
端的电压成正比.
要求学生答出,通过20电阻的电流为1a,因为在电压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
启发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复述,指出这个结论就叫.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此定律正是第一节两个实验结果的综合,电流、电压、电阻的这种关系首先由德国。
物理学家欧姆得出,所以叫做,它是电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
2.介绍《欧姆坚持不懈的精神》一文.
3.中的电流是通过导体的电流,电压是指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电。
阻是指这段导体所具有的电阻值.
(二)公式。
教师强调。
(l)公式中的i、u、r必须针对同一段电路.
(2)单位要统一i的单位是安(a)u的单位是伏(v)r的单位是欧()。
教师明确本节教学目标。
1.理解内容及其表达式。
2.能初步运用计算有关电学问题.
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习欧姆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三)运用计算有关问题。
【例1】一盏白炽电灯,其电阻为807,接在220v的电源上,求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
教师启发指导。
(1)要求学生读题.
(2)让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简明电路图,并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及数值和未知量的。
符号.
(3)找学生在黑板上板书电路图.
(4)大家讨论补充,最后的简明电路图如下图。
(5)找学生回答根据的公式.
已知v,求i。
解根据得。
(板书)。
巩固练习。
练习2用电压表测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v,用电流表测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4a,求这段导体的电阻,通过练习2引导学生总结出测电阻的方法.由于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利用就可以求出电阻大小.所以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则定电阻的方法这种方法,叫伏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