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常见的数学教学方法(14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常见的数学教学方法篇一
能否设计一个好情境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首要问题。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往往只具有一般性,还要求教师能够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根据本地情况和学生实际来精心设计一些让学生感受到浓厚兴趣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字和符号的堆积,而是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注意体现把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精神。
例如,在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第20章的扇形统计图教学中,我考虑到学生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就已有了对扇形统计图有初步的了解,除了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报刊杂志中的扇形统计图之外,还请学生以四人一组为单位,请他们对班级中来自不同区域的学生数量情况进行调查登记,通过课前预习,自己先试着绘制一张扇形统计图,并分别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由于课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每个学生对上课的内容都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此研究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带着感兴趣的问题去探索发现,通过收集数据,分析处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独立思考,归纳总结,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发表见解、各抒己见、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中,能充分地融入课堂学习,提高数学能力和学习效率。有的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还提出了扇形统计图反映数据情况的优缺点,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更上了一层楼。这种在充满探索的过程中学习数学,让数学知识和数学体验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让他们感受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学习积极性,形成应用意识,创新意识,达到开发潜力,提高能力的目的。
新课程则要求作业既要有巩固和检查功能,也要有深化和提高功能,还要有体验和发展功能。所以我们布置作业时,内容上宜注意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形式上要体现新颖性和多样性,容量上要考虑量力性和差异性。作业形式可以有解答题、探究题、想一想、动手做一做等。开展同学间作业相互纠错。注意作业评判的过程性和激励性,作业批改不能只是简单的一勾一叉和打个分数,而要重视学生在解题时的思维过程。同时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尽量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评语,既指出不足,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结束了扇形统计图知识的学习后,我布置学生自定主题,设计一个扇形统计图,并涂上彩色作为作业上交。学生们确定的主题很多,设计出的扇形统计图也美丽自然。比如调查学校或班级同学姓氏、同学年龄、出生月份或生肖星座、男女生比例、喜欢的电影或歌曲类型、喜欢的明星类型、喜欢的科目或书籍类型、喜欢的颜色、喜欢的饮料或水果、近视情况、家庭人口数量、长短发、爱好的体育活动或球类、团员和非团员比例、拥有qq号和上网时间、上学使用的交通工具、课余时间的安排,林林总总,让人目不暇接。三、多关注和赞赏学生,使学生健康成长
使学生身心处于最佳状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相长的前提。从讲台上走下来,到同学们中间,从权威者的角色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不但做学生的良师,也做他们的益友。只有当学生从心理上认同这位老师了,他们学起这个科目来自然就会有更大的信心和兴趣。
尊重每一位学生,努力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尤其不能歧视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鼓励他们只要讲究学习方法,坚持不懈地付出努力,大家都能成才。须知,由于每个人的'先天和后天的成长条件不尽相同,自然会造成能力上的差异,但这并不是他们将来能否成功的惟一决定因素。况且人的智力和能力发展有先后快慢之分,即使是那些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小时候的学习成绩也未必是一流的。我们不经意的偏见和冷眼也许会让世界少了一个爱迪生。学生王某,初中刚入学时数学不及格,一直以来对这门学科带有极大的恐惧心理。我通过观察发现,该生实际上有学习潜力,主要是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致成绩不理想,信心不足。于是平常注意对她多加鼓励,定期给她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结合其实际情况给她制定了阶段学习目标,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培养其学习兴趣。通过三年来的努力,该生的中考数学成绩已经跃居中上。由此可见,教师的鼓励支持是学生找回自信、勇于努力进取的最佳良方。
对那些爱动脑筋,有较强思维能力的学生可以通过组织兴趣小组等活动,积极引导,大力培养其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不断超越自我。
常见的数学教学方法篇二
听讲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很关键的一步,因此我要求学生上课一定要专心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在这方面上,我善于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制作出精美的课件,在教学上,我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挂图、教具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我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只要看到有学生特别认真听讲,我就适时表扬,一年级的学生都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一听到某某学生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其他孩子也会不由自主地向他学习并做好。这样学生就会慢慢形成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除了让学生认真听老师讲之外,还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一年级的小朋友都天真无暇,当老师提问时,都会高高举起小手不停地喊:“我来,我来。”但是当老师叫了其中一个同学回答,其他同学就会马上泄气并开始说小话、随心所欲地看书、玩东西等等。此时,我会示意发言的同学停一下,并说:“还有几个小朋友没准备好呢!比比谁听得最认真!”或是“比一比,他的说法跟你想的是不是一样,欢迎发表不同的意见。”这样多次及时地提醒与交流评价,学生能逐渐养成认真倾听教师和同学发言的好习惯。同时让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学生学会求知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应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数学很注重的是思维思考,如果不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能学好数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不是满堂灌,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去学、去想知识。如在学习“10的分与合”时,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提问:“10可以分成几和几呢?”引导学生一边摆小棒一边思考,从而自己得出结论。另外,有些小孩在幼儿园就已经学过20以内的加减法,每次一说到没学过的内容,他们便很快说出答案。别以为这些学生已经理解了具体的计算方法,其实他们根本上就不懂得是如何思考出来的。于是我问他们:“你算得真对,是怎么算出来的?你能当小老师说给其他小朋友听听吗?”这样一来,很快算出答案的学生就会沉下心来思考如何解释。而对于其他不会算的小朋友我会这样去引导:“同学们,其他小朋友都会算那么多算式,我们可不能输给他们哦,赶紧想办法试试看。”这样一来,其他同学也会积极地去动脑筋思考。之后,我再请小老师说说自己的算理、算法,其他同学进行验证、补充,学生在相互之间的思维撞击中学会了知识,获得了积极的成功体验。
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了,大部分同学都能积极大胆地回答问题,但是总有那么一小部分学生胆小,不敢回答问题或是没有信心回答问题,说话的声音很小。对于这种情况,先是表扬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对于那些不善发言或是怕发言的学生,我总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以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老师能表扬他鼓励他,他会觉得非常开心,增加说的勇气和信心。
常见的数学教学方法篇三
及时地转变思想观念
新时代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更有利于全面推进以往的素质教育,不论在教学理念还是课程设计上,都更加与现代化小学数学教育接轨,这就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对数学教育改革中的新事物,必须下大力气去努力探索,认真学习跟上教学实践的新形势,多关注学生的“学”,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理念要打破。教学目标在制定时,要体现出来以人为本的新观念,同时还要方便教师与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所以,小学教师面临新课程改革,思想观念一定要彻底转变,真正融入到教改中去,走出以往的经验主义误区,尽快使自己的教学思想“脱胎换骨”,以新的教学理念去适应新的教育形势。
科学地设计新授课
在植树节的时候适逢我进行二年级下册“两位数的加法口算”教学,我便把这节课设计成了和植树活动相关的课:先让一位“小小采购员”到树苗超市去选购两类树苗,算出它们的价格(28+36=64),就让全班孩子利用不同的计算方法顺利买到树苗,经历思考、讨论、交流的过程验证价格的正确性。有些只把28分成8和20,再用36分别去加的方法。有些用十位、个位分别相加后再合起来的方法。有些是叫做28拿4给36凑成40再加24的方法……甚至有一个小朋友居然把28看成30与36相加后,多算了2,再减2的方法迎来了所有同学不约而同的掌声。
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我认为要达到预计的教学效果,教师除了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之外,更高超的组织艺术和更多的实践智慧也是十分重要的素质,这样才能使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把不同程度的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引入问题情境去参与思考。觉得数学课堂不管在什么情境下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教学的核心。然后回顾上述例子,让孩子自己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再次到树苗超市去,选购植树所需的两样劳动工具,再和同组一起验证结果的正确性。这样多角度、多种方法思考问题的习惯让孩子从小养成,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他们就会用发散思维的观点来考虑和分析。
小学数学常见的.教学方法4
设置悬念导入。
这是一种通过设置悬念来将学生引入求知情景中的导入方法。教师在导入时,利用学生认知上的困惑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分析问题,探求答案。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张三与李氏合作做茶叶生意,一星期盈利3000元,问张三与李氏各可分得多少元?”学生议论纷纷,但每一种分法一提出来,就立即被其他同学否定,这样就制造了悬念。
这时教师适时谈话:“那么按什么样的方法来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关于分配方法的知识:《按比例分配》。”这样学生为了解开悬念,自然而然地就会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去。此导入以学生熟悉的事物巧妙地设置悬念,使学生思维发展走在教学的前头,为新课教学作好了铺垫。这种设置悬念法导入新课时,教师所设的疑问既新颖又富有启发性。
尝试启发导入。
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在导入时,往往在学习困难方面为学生想得太周到,动辄“铺路搭桥”,结果在这过程中,绝大部分障碍已经由教师替学生解决或基本解决了,这样的导入起不到引导的作用。因此,我们在设计尝试预备题导入新课时,所设计的尝试题作用要立足于“启发引导”,而不是“铺路搭桥”上。
例如,在《通分》的导入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比较3/4和5/6的大小”,让学生大胆尝试,学生通过尝试,可得出以下几种方法:①化成小数比较大小;②化成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③化成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④画线段图比较大小。教师根据以上几种比较大小的方法,小结:我们把3/4和5/6分别化成同分母的9/12和10/12的过程,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通分。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在尝试过程中,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独立地进行了“通分”的初步实践。
常见的数学教学方法篇四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考试体系中,高考是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重大目标,而在高考中数学是重要的科目之一,这种重要不仅仅体现在分值的比重上,更多的是高中数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拓展。那么,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中,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式又应该有怎样的改变,已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思考。结合实际分析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及实施策略。
实施策略;师生关系;教学情境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全国上下都积极响应科技兴国与教育兴国的口号,然而,在高中数学的教育领域,仍然有很多有待挖掘的全新教育模式,可以帮助和引领学生更轻松地走进数学。这就需要教师学会运用创新思维去适当改进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去实施,只有这样才能让高中数学的`学习更有意义。
众所周知,高中数学的学习无论在理解还是解题方面,都有很大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学会运用合适的方式去实施教学与讲解。这其中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在课堂上创设互动式师生关系,让学生更加轻松自然地去接受知识。
例如,在学习排列组合时,很多类型和模式都比较复杂,而且计算也相对繁琐,这就使学生更容易注意力不集中,这时教师如果适当地引入提问法增强互动,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公式c是指组合,从n个元素取r个,不进行排列(即不排序),教师可以在做题演示时要求学生一起叙述,边说边演示,从而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
除了课堂互动方面,另外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创设恰当的情境。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时,很多学生的思维都不能立体化,但是,如果教师把相应的图形都制作成道具,把正方体、长方体等都做成透明的模型,把学生平时看不见的空间全都展现在模型上,这样一来各种隐形的辅助线等就会更加清晰,从而让学生的理解更加充分。
高中数学来源于生活,而且可以在生活中加以利用,为了让学生对高中数学更加有兴趣,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例如,在学习线性规划时,教师可以把规划目标在生活中引入,如足球场草坪等,教师可以把这种大面积图形作为规划目标,真正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从而让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更加深刻、更加轻松。再例如,在学习空间向量时,教师也可以把课桌或者墙角等当作教学案例,让学生更加容易感受数学概念,提高课堂效率。
高中数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目,对于高考或者学生个人成长而言都是如此,所以,在教学中如果教师更加擅长优秀方法的利用与教学策略的实施,会让学生形成更好的教学思维。上文在结合实际情况后,总结了建立互动式师生关系、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和生活与知识相结合等教学方式,相信我国高中数学教学会越来越出色。
常见的数学教学方法篇五
经过几年的学习、实践、反思,结合我校“五环一中心”的教学模式,我探索形成了以“激趣—质疑—猜想—验证—应用—拓展”为主线的基本教学方法,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数学回归本源。现将我的教学方法总结如下:
首先我们知道,所有的学习都是在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出来的,但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要引进趣味知识,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针对数学学科的理论性比较强,课堂授课枯燥乏味等特点,在教学中将具有趣味性的小知识融入课堂,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比如生活中的购物结算,家里的门有多高,学校到家的距离有多远,钟表上的时间可以构成多少度的角,家里房屋的面积等等,都是同学们学习数学很好的兴趣启蒙,同学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关于数学的问题,只要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同学们在课堂上就会带着问题去听课,这样不仅可以使同学们变的更爱思考问题,还能让同学们带着生活中的兴趣问题去听课,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更加明显。
如何进行教学对同学们的创新力和想象力有着很深远的影响,一位好的老师不仅仅要善于课堂上教授知识,更应该能够组织同学们把学习运用到生活中去,教会他们如何利用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能取得更大的便利,比如我们学到的如何合理的分配时间,在生活中我们合理的分配时间,可以使时间最大化,通过提出问题,来让同学们思考,我们可以在做什么的同时不去影响到其他事情的进程。把同学们在课堂上的所学充分的运用到生活当中去,让同学们学以致用,在生活中能运用到课堂所学的知识,同学们才能更加热爱学习。
变抽象为直观,根据教学的难易程度将教学实验引入课堂当中,适当的增加一些实验,尽可能的通过直观的演示帮助同学们理解抽象性的理论问题,比如三角形的角都是多少度,通过数学实验,让同学们利用教学道具让问题成现直观的演示,这样更加有利于同学们的观察,让答案显的更加直观,同学们通过简单的实验就能得到正确的答案,这样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更加喜欢实验,从而得到手脑并用的教学效果。
促进同学自主学习,通过建立学习小组,让同学们有着自主学习的意识,同学们可创建合作的学习场景,营造学生们自主学习的氛围,在课堂中教师无疑扮演着传授知识的角色,但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时难免给同学们造成一种紧张的学习氛围,同学们在一起学习的时候紧张感会比在课堂上减少很多,所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有时候会更胜课堂上的教学质量,学生们的知识水平,学习经验和情感因素都基本处在一个水平线上,更加有利于互相传递信息和接受信息,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增加同学们交往的机会,从而加速学生们掌握知识的过程,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之间的教学友谊,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成绩还能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
大家都知道,现在手机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工具,学生对手机互联网的痴迷也让家长感到烦恼,父母一方面觉得手机让同学们见多识广,一方面又害怕学生们沉溺与手机互联网,害怕影响视力,阅读到不良内容等,那么既然手机互联网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工具,我们就充分挖掘手机互联网的有益因素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现在的手机几乎都有青少年监管模式,家长可以开启该模式的同时监督学生利用手机互联网查阅资料,浏览网课,线上利用微信qq等聊天学习工具积极与老师沟通,达到线上线下共同学习的学习效果,让同学们使用手机都以学习为主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缓解课堂上带来的精神压力,使交流更加密切化,常态化。
培养同学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充分认识和评价,也是激励人们自强不息的实现理想的内部动力。信任是一种神奇的力量,我们可以把教师的信任比作一缕温暖的阳光,哪怕是一句小小的鼓励在同学们的心中都会展现出万丈的光芒,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善于鼓励学生,让学生对学习充满自信,不要一味的指责,批评,我们要多看到学生们的长处,告诉同学们你能行,你是最棒的,在每一位同学们的心中埋下自信的种子,促使他们在课堂上发挥最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尊重同学们的自尊心,我相信每一名同学们都不愿意受到老师和家长们的批评,即使是他做错了自尊心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心理品质,因此,教师们更加应该尊重学生们的自尊心,帮助他们建立信心,亦师亦友,为学生们创建一个融洽,和谐的学习环境,。
谈到教师点拨这个话题首先要明确的是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发生者和组织者,无论是学习小组的建设,还是保障课堂学习过程的顺利进展,都需要教师发挥明显或者隐性的组织作用,没有教师的话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有序的课堂,课堂的纪律散漫,偏离学习目标,学习就变的没有办法高效,如何在正确的时候去点拨学生使学习效率变得高效呢?我认为适时的'点拨最为奏效,适时的在学生们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出现,迅速帮助同学化解矛盾解开问题,让学生对待问题有一个直观的判断,所谓的点拨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与心理障碍时利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对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听、说、读、写的实践与练习,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目的,教师的点拨要紧扣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我觉得教师点拨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
归纳和总结能力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它不仅能帮助同学们获取知识,而且有利于同学们转变学习方式,教师们可以通过问题的拆分,并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帮助学生们总结和归纳,为同学们搭建总结和归纳的思维阶梯,帮助学生建成归纳和总结的习惯让学生为可持续的学习搭建基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在讲完一节课的情况下同学们的时间都不是很充足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总结和归纳,通常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没有得到有效的巩固,我们可以利用零散时间来帮助同学们进行总结和归纳,通过教学提纲和学生提问进行针对性的总结,从而来帮助同学们进行归纳总结。
当前教育工作繁重,优秀的学习方法可以使教师们的压力减轻,同学们的负担减少,为了使教育事业更加的繁荣,我愿意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常见的数学教学方法篇六
一、灵活地处理教材,使教材更加符合生活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识规律,转变“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教材进行优化组合。
二、改变评价方式,增强学习信心。
正确的评价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什么是正确的评价呢?正确的评价并不是一味的表扬或一味的批评,要做到适时的准确的评价学生的回答。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要充满期待的看着他,鼓励他回答,要适当的给予肯定以及适当的物质奖励。评价方法固然重要,正确的评语也不容忽视,评语要有激励性。评语中如果能带上亲切的语调,能使学生感到了老师对他的关心。
三、教学方式要由传统教学改为体验式教学。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我组织了搭积木的游戏:要学生用老师准备好的积木搭成一个美丽的图案,并数出所用图形的块数。课堂上小朋友充分的展示了各自的想象力,拼出了各种各样美丽的图案,真正做到数学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
1、保证讲授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教师讲授的概念、原理、事实、观点必须是正确的,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和教学。
2、讲授要做到条理清楚、重点分明。讲授逻辑清楚,学生才能够理解清楚。
3、讲究语言艺术。教师的语言水平直接决定着讲授法的效果,因此必须不断注重和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首先要做到语言清晰、准确、精练,既逻辑严密又清楚明白;其次,要努力做到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这对于小学生尤其重要;再次,还应当注意语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讲究抑扬顿挫。
4、注意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小学生的注意时间有限,在整节课中完全采用讲授法很难取得良好效果,教师应当善于将讲授法与其他教学方法和手段交叉替换使用,避免学生因长时间听讲出现疲劳和注意涣散现象。
一、情境引导,发现本质概念是对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概括、而本质属性的概括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要使学生获得清晰的概念,就要在概念教学中充分开展这样一个过程、按照初中生的年龄特征,要尽量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入概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概念潜移默化,而不是照本宣科,死记词句。
二、新旧联系,正反对照有些概念单纯地讲学生难以接受,难以掌握、但是把某些相关或相对的'概念放在一起进行类比、对照,使学生既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又注意到它们的区别,会使学生茅塞顿开,另辟蹊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可分为相容和不相容两种,相容又可分为同一、交叉和从属三种关系、例如,正整数和自然数是同一关系,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是从属关系,方根和根式是交叉关系,矩形和菱形是交叉关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不相容关系。
三、呈现定义,促进理解概念的定义是我们所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概括,措辞更是精炼,每个字词都有其重要的作用、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逐步养成对定义的深入钻研,逐字逐句加以分析,认真推敲的良好习惯。
四、深入剖析,揭示本质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的基础,要使学生对数学概念有透彻清晰的理解,教师首先要深入剖析概念的实质,帮助学生弄清一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也就是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明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
常见的数学教学方法篇七
自从有了学校教育,有了教学,人类就开始研究教学方法.但是,随着科学、技术和教学理论的发展,为使教学获得更大的效益,教学方法也在不时地改革、新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时地涌现,有的还在发展,有的得到了推广.那么,这些新的教学方法有哪些特点呢?
我们认为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教人以聪明,教人以才智.这就要求,数学教学既要传授基础知识,又要传授思想和方法;这就要求,数学教学应当教人善观察、会概括;善分析、会归纳;善判断、会推理;这就要求,数学教学要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使人有数学意识,会解决数学问题、能交流.所以,当今数学教育界所推行的发现法、研究法就有利于脑力资源的开发、有利于思维的发展.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要体现同学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数学教育界的共识,但如何落实这个共识,纵观当前的课堂教学,可以说基本上还是教师所独占.有的只是教的活动,很少有学的活动,学的积极性.所以,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一定要有学的积极性,教是为了学,学是教的动身点和归宿.教学的评价规范应是同学学到了多少?而不应是教师教了多少.事实上教师教的只是知识的信息,仅当这个信息被同学消化为自身的认识结构,才干成为同学的知识,教学也才会有效果.而要达到这一效果,就要求同学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所谓参与,首先,应要求同学做到“心到”、“脑到”,这就是说,既要专注地、用心地听教师的讲解,又要动脑地“想”,想所讲的内容与自身的知识结构有什么关系?应如何“顺应”这些知识,改造自身的认知结构.其次,要参与理解,这就是说,要提出知识理论反映了一个什么数学思想,提出了什么方法,会有什么应用?第三,要参与操作,这就是说要动手,要精心地做好每一个练习题,每一个数学问题.要让同学认识到数学是“做”会的.事实证明,只有同学参与了,教师才干将教师的教学目的转化为同学的目的.
为了保证同学有较高的参与度,实践证明教师的教学就要“合适”,内容要合适,要求要合适,方法要合适,合适了就会有利于同学的参与,容易调动同学参与的积极性.要做到合适,就要了解学情,就要研究同学学习数学的方法,以提高同学的参与水平,在参与过程中既学习数学,又学会会学数学、进而学会学习.当今所崇尚的探究法,启导法和湖北大学黎世法教授所发明的单元教学法以和80年代后期他所提出的异步教学论都是有利于同学参与的教学方法.
情绪、兴趣、动机、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日益被数学教育界所认识.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标明,只有既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又具备最优化的知识智力结构,才干成为发明型的人才.
兴趣是学习动力的源泉,是个体潜在的动力,所以兴趣可以激发努力,激发学习动机.对于枯燥无味的数学,尤需重视兴趣的作用,兴趣会发生、增加愉快的心情.因此,有了兴趣,同学就会精神丰满地投入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提高注意力、增强信心,就会有钻研精神、就会提高参与愿望.所以,重视兴趣作用的教学方法必能吸引同学的注意力.引起同学的激情,增强同学的欲望.
赞可夫认为,好的情绪使同学精神振奋,不好的情绪则压抑同学的智力活动.同学高高兴兴地学与喜笑颜开地学,其效果是大不一样的.学习数学更是这样.因为学数学一向被认为是一件“苦”差事.因此,现代教学法要求要有良好的课堂气氛和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同学总处在精神丰满、心情愉快的情境中.
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动力,它是激励个人行为的内部动力.意志是为实现某个预定目的而自觉支配个人行为的心理过程.良好的动机,坚强的意志是学好数学所不可缺少的心理条件.所以,现代教学法,特别重视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可以这样说,忽视非智力因素作用的教学法必是呆板的,缺乏生气的,收益低下的教学法.当今所流行的尝试教学法,发明教学法以和情境教学法等都较好地体现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由于电视,计算机的出现.作为传达科学知识信息的课堂教学,从观念直到方法都将带来重大的影响,过去那些极为笼统的对象,难以直观理解的“空间”图象,现在变得直观形象了,清晰了,可见了;过去需要的繁冗计算,现在则可由计算机来完成了;过去需要的逻辑推理,现在可以局部地按程序由机器来实现了.我们可以预见,计算机、多媒体和影视技术引入课堂不会是遥远的事.届时,对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直至教学内容都将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我们认为:当前,我们的课堂教学至少应允许使用多功能的计算器.应积极发明条件,空虚、装备电化教学的设备,充沛发挥现代技术对教学的辅助作用.不应将它们当成一种陈设、标志,也不应仅仅作为计算机课程自身教学的实践设备,而应提倡,在学习计算机的同时,通过计算机进行学习,和计算机一起学习.
随着时代的前进,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人人也都需要接受教育,教育平等的观念已逐步形成共识.但是,智力的差别以和环境条件等差别总是客观存在的,“差生”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转变“差生”,就成了教育界以和心理学界的极为关注的问题.关于差生问题,国际有关的教育组织虽然进行了深入的、广泛的研究,但是,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就学科知识而言,数学差生问题又尤为突出.除了改革教学内容,适当降低要求,提出达标规范之外,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使差生都能学会基本的、起码的数学知识并获得发展就成了现代数学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当前,我国在局部地区盛行或推广的目标教学法以和分层次教学法,都是有利于差生转变的,也是有一定时代特色的.当前,为改变差生的现状而开展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关键是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使数学水平获得均衡发展.
常见的数学教学方法篇八
一、发现法
发现法是由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50年代至60年代初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
1、发现法的基本含义及特点
发现法是指教师不直接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和教科书提供的课题与材料,积极主动地思考,独立地发现相应的问题和法则的一种教学方法。
发现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较,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发现法强调学生是发现者,让学生自己去独立发现、去认识,自己求出问题的答案,而不是教师把现成的结论提供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被动的吸收者。
(2)发现法强调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作用。学生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他们对所学课程具有内在的兴趣。发现法符合儿童好玩、好动、好问和喜欢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遇到新奇、复杂的问题,他们就会积极地去探索。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利用新奇、疑难和矛盾等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地去探究和解决问题,改变了以往传统教学法仅利用外来刺激促发学生学习的做法。
(3)发现法使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为潜在的、间接的。由于该法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教师提供的各种学习材料、直观教具等,自己去观察,用头脑去分析、综合、判断、推理,亲自去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潜在的、间接的。
二、“瓜傻式”教学法
将数学那种严密的逻辑演绎过程还原为生动活泼的知识生成过程。通过让学生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感知知识的的产生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知道思路的形成过程,这种方法,可以极大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和创作欲。使枯燥干涩的数学概念演绎变得生动起来。
三、自主探索式学习
重点在于学生亲自体验学习过程 , 其价值与其说是学生发现 结论 , 不如说更看重学生的探索过程。自主探索式学习重视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 验 , 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 “ 再创造 ” 有关数学问题口在这个过程中 , 学生不仅获得了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 还对数学 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所了解 , 特别是体验和学习数学的思考方法和数学的`价值。
四、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被采用的形式。但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效益高的较少 , 有的只是流于形式。有的研究者认为 , 小组学习有独立型、竞争型、依赖型、依存 型等几种类型。目前我们用得较多的是学生独立学习后相互交流 , 真正意义上的合 作一一相互依存地来研究或者共同解决一个问题还太少。
五、“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掘学生潜能,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知识。
一、传设情境,培养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人们探索某种活动的心里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力,所以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境”实质上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儿童能主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低年级学生好奇心特强,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刺激而激动、兴奋。因此,合理传设学习环境,可以引起儿童对学习的兴趣。
1、故事导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成功地导课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入渴望学习的训练状态,为整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学习课堂兴趣,关键是教师课要上得“有趣”,因此我们要把愉快的有效的东西跟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因为好奇,才有探索,也才有创造,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师可设计引入一些于内容密切相关故事,笑话等等导入新课。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认识分数(分一分)时,我是这样导课的:师:“今天我们班可真热闹!你们看,老师还把谁带来了”。课件出示蓝猫。蓝猫:“嗨!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朋友蓝猫,今天我想带你们一起去冒险岛寻宝,想去吗?”一看到熟悉的蓝猫要带自己去寻宝,学生的兴趣马上就被激发起来了。接着我又安排他们在与蓝猫出发的路上,碰到了啄木鸟大哥分饼引起大家的不满的情节,创设了这一问题:要怎么分才能两人一样多,才公平。你有什么办法?有学生回答:平均分,一人一半。师: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一半吗?学生被问住的同时,他的学习兴趣也因此被激发了,求知欲望也增强了。
2、创设操作性情节,调动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我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认识分数(分一分)时,我安排了两个的操作情境。一是涂出教具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树叶、衣服、六边形纸片的二分之一。二是用圆、长方形、正方形纸片,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创造出其他的分数来。
儿童往往是在操作中进行思考的,学生提高操作亲身经历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认识和掌握了探索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尽情展现自己的才能,增强实践探究的欲望,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变“学会”为“会学”。
3、营造“竞争”情境,激趣乐学。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以及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我经常在课堂中创设一个竞争的情境,引入竞争机制,面向大多数学生,恰当地开展一些游戏竞赛的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和成功的机会。把新知识寓于游戏竞赛活动中,通过游戏竞赛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教学中做到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用竞争来消除课堂中常有的枯燥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了北师大版第四册的混合运算后,我安排了这样的游戏环节:四人一组,每人出一张扑克牌,看谁先凑出24,谁算出来牌就归谁,最后谁的牌最多谁就获胜。这不仅让学生复习了表内乘除法和运算顺序,而且极大满足了学生的好胜心,让他们领略了成功的喜悦,更加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数学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以外,还有应用广泛的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以往我们的数学教学忽略了这一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尽量使问题更实际,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出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让数学在孩子的眼里,变成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从而使学生从枯燥的公式中,从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
例如在教学《时、分、秒》这一课时,学校忽然停电了,闹铃不响了,大家不知道下课了没有,于是我就说道:我们使9时25分上课的,一节课40分,现在使10时7分,你们算算看下课了没有?不仅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而且又在应用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三、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这一方法。
例如在教学《旅游中的数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开展活动,学生马上进行了合理的分工,有的学生当导游,告诉大家离目的地还要多长时间,有的学生负责租房子,有的学生负责景点的门票,有的学生负责中午的午餐搭配。
采用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时优生的才能得到了发挥,中等生得到了锻炼,学困生得到了帮助的提高,学生不仅学到了新知识,而且口头表达能力、自学、思维、合作能力都有提高。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互相交流、公平竞争,促进了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的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
四、师生关系融洽,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主要靠语言,教师语言情感的流露,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影响特别大,学生们会随着你富有激情的语言进入到兴趣中去,随着你鼓励的语言投入到认知中去,随着你赞扬的语言沉浸到成功之中去,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除了要准确、清晰、精炼,更重要的是要亲切自然,富有童趣,富有情感,具有激励性。低年级学生心灵比较脆弱,教师过多地指责和过高的要求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降低其自信心,削弱他们的创造兴趣。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个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好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所以我在教学中尽量采用“你真棒!”“再想想”“谁有更好的办法?”“你能当一名合格的邮递员吗?”等等富有激情的语言。
五、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有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例如在教学《分一分》一课时,我不是局限于让学生只会折1/2,而是给他圆、正方形等图片,让他们自己探究,自己创造,使他们对分数的印象深刻,在自我探索中掌握了分数的知识。
六、注重教与学的反思,保证数学教学更有成效。记得有人说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其实,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这就要求教师每上完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的吻合状况、学生学生状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带有规律的东西。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学习。当数学活动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得结论的合理性,以获得成功的体验。
常见的数学教学方法篇九
多年来,初中数学中的“方程”“函数”“直线型”“三角形及证明”、“圆”等内容一直是中考的重点考查内容,“方程思想”“函数思想”贯穿中考试卷的始终,所以要重点复习好这部分内容
。
在全国各地的中考题中,应用题量普遍增加,而应用题也不仅限于“列方程解应用题”,除布列方程解应用题外,“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等都成为中考的热点。
同时,近几年的应用题还十分注重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这在各省市的中考试卷中已经常出现,而且有一定难度,因此我们要适当加强这类应用题的训练,做到有备无患。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许多同学怕应用题,不愿意做应用题,所以,这类问题练习时,我们要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要鼓励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去争论,更要培养我们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开放性题”“探索性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题”“动手操作题”是这几年的热点题,这些问题有利于考查我们的探索能力、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这种类型的问题大部分源于课本,有的对知识性要求不高,但题型新,背景复杂,文字表达冗长,不易梳理,所以在最后这段时间里要适当训练一下,以便自己熟悉、适应这类题型。
相信同学们都已经知道如何培养自己的数学能力吧。接下来还有更多更全的学习方法等着大家来掌握呢。如果想要了解最新的初中数学知识就来关注吧。
常见的数学教学方法篇十
就数学的解题教学从重一题多解、重视一题多变到培养学生抓住问题的实质的能力;从尊重学生的思维选择到立足通法、兼顾巧法等作了阐述,认为对学生要加强思维教育,培养能力,数学解题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数学教学;解题;思维;能力探讨
绝大部分的数学家和从事数学教育的工作者都肯定了解解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只有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实践中才能实现。对数学解题教学中思维教育应侧重于如何启发、引导,同时展示教师的思维过程来达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在解题教学中应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质。
解题过程中,教师应有目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体会、提炼其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一题多解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和启迪,这样,才能把提高学生的能力落到实处。
一题多变常常能使学生把问题的诸方面都观察到,从而掌握这类问题的解题规律。例如求定义在一个闭区间上函数y=ax2+bx+c的值域时,我这样安排例题:求函数y=―x2+4x―2定义在区间[0,3]上的值域(显然其顶点横坐标―b2a=2),经过引导,学生懂了,会解了。进一步将这个表达式的定义域改为[0,4]→[2,5]→[3,5]→[-2,1]。通过这些变化就把这个问题的各个方面都讨论了,解决这类问题的规律也就摸到了。同时,还可以顺便引导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的举一反三的想法。
解题教学中,解题只是手段,重要的是通过解题教会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要努力提高每一道题的功效性,在错综纷杂的题型、套路中领略其万变不离其宗的实质,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找出解题的思想方法,支解简化各环节。
教师讲题始终要坚持分析地讲,全面展示、暴露解题途径的寻找过程,“为什么要这样做”比“这样做”更重要。而有的教师解题总是演示“成功”,思路、方法一想就很正确、很巧妙,从不展示“失败”,展示在思路和方法碰壁时怎么办,如何从有限次失败后得到正确的思路和方法,其结果只能是教师讲得精彩,学生听得轻松,但碰到条件稍加变化的问题便束手无策,日积月累,学生就不会独立地思维和克服困难,当然也不会有独立的解题能力。
在寻求解题思路时,要让学生逐步学会怎样分析、怎样判断、怎样推理、怎样选择方法、怎样解决问题。注意展现:(1)解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思维产生共鸣,使教师的思维为学生的思维过渡到科学的思维架起桥梁,变传授过程为发现过程;(2)尝试探索发现的过程,把失败过程和失败到成功的过程暴露出来,从反思中使学生看到转变思维的方向、方式、方法和策略,缩小探索范围,尽快获得发现的成功,这在发展思维能力上无疑是一种很好的体验和进步。
解题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真正参与数学的解题过程,及时地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对解题过程进行调控。特别是当学生的思路与教师原先的设想有差距,但对深入地理解问题又具有一定价值时,教师要因势利导,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帮助学生分析思路受阻的原因,完善他们的想法,教会学生寻求出路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方法的优劣,要让基础不同、思路各异的学生各有所得,只有这样,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提高,使大多数学生建立起解题的信心,克服解题的恐惧感,体会成功的喜悦和树立战胜挫折的勇气。
应当研究学生所犯的错误,并把错误看成是认识过程和认识学生数学思维规律的手段,教师应当利用学生所犯错误来促进他们加深对数学要素和规律性的理解。教师有意识地给学生设置解题陷阱,让学生陷进去,把典型错误暴露出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出正确的解题途径,是消除错误、治根治本的有效方法。
教学的理论与实验表明,处理学生的解题错误有很强的艺术性,处理得好,可让学生从错误中悟出新意,感受到探究问题的乐趣,从中学到比原问题更广的内容,既增加防止错误的免疫力,又能发展学生的智力。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例题的讲解追求的不是解题过程写得多么详细,而是解题的思维过程,这样学生才不会单纯模仿,不会缺乏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遇到新问题才不会觉得束手无策。2.解题教学的关键是要努力提高每一道题的功效性。例题不要安排得太乱、太滥,要按知识线索有层次地、线条分明地安排,使学生通过这些例题方法的学习一步步地体会这部分内容的数学思维方法。
解题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对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结构方面具有重大的作用。
所谓通法,就是在解决问题(通常是某类问题)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这种方法通常是以基础知识为依据,以基本方法为技能,它的解法思想合乎一般的思维规律,其具体操作过程必须为全体学生所掌握。
巧法,着眼于提高。巧法的灵魂在于“巧”,即在于它整体地把握问题,灵活地运用双基,巧妙地使用条件,是抽象、概括、发散、合理推理的产物。
解题教学中教师必须立足通法,兼顾巧法,必须引导学生从基本要求思想方法出发,加强对学生基本思想方法的启迪和训练,在基本方法已熟练的基础上,再从常规过渡到特技,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思维进一步深化。
常见的数学教学方法篇十一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目前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是人们普遍的共识。长期以来,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不少数学教育工作者对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作了积极的探索,得出了很多宝贵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有很多教学方法值得借鉴、推广。因此,我们在吸取他人经验的同时,要敢于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探索、创新,以适应我国现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下面我粗浅地谈谈在数学教学方法上的一点认识。
数学教学目的,就是规定了数学教学应当完成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个性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任务,是根据我国教育的性质、任务和课程目标,并结合数学科学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而制定的。特别是现行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就明确提出了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作为数学教师,必须对教学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并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教学。因为它是考核学生成绩和检查、评估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我们必须全面、深刻地掌握数学教学目的,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以此来检查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改进数学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互动过程。师生均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
(一)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古往今来,很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和利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说明“好学”对教育的重要性。作为教师要做到以“趣”引路,以“情”导航。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感情色彩,即教育情感性。任何学生对教师的第一节课都会产生期待心情,这种期待主要表现为:①对教师外表形象的期待;②对教师言谈举止的期待;③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期待。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许多学生对于自己喜爱的教师、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等都会表现出极大的投入,其学习思维就会与教师的教学保持着和谐、完美的统一。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学会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作为教师就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并通过这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要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鼓舞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二)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表现为:教师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太严太死;课堂气氛紧张、沉闷,缺乏应有的`活力;形成了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违背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增强,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导致厌学情绪,致使学习效率普遍降低。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做到:①课堂上多给学生留出一些让他们自主学习和讨论的空间,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并发表各自的意见。②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由于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在于教学生去学,既要帮助学生学会,也要帮助学生会学。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进而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效果。③运用探究式教学。教学中,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让学生从思想上产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三)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读、写、想等方面的能力,它们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听”就是学生首先要听课,同时也要听同学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课后的感受,这就需要有“听”的技能。因此,教师要随时了解周围学生对数学课知识要点的理解及听课的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听课技能。例如:①在听课过程中怎样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思路与教师同步。②怎样才能更好地领会教师的讲解。③怎样学会归纳要点、重点。④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办。⑤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听,并积极参与讨论等。“说”就是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对数学中的概念能够做出解释,与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向老师提出问题,使得自己的见解和提出的问题易于被别人理解。“读”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某种层面上讲,也是为今后“说”的技能打基础。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课外资料,既丰富了知识面,又养成了自学的习惯,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写”就是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具体运用到学习活动中去。它是学生学习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例如数学中的一些证明题,有很多学生都知道它的证明方法,知道其中考查的知识点,但总不能够很好地以“写”的形式将其证明过程展现出来。即使写了,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也较为混乱,推理过程也不够严密。这些都是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某一侧面也体现了培养学生“写”能力的重要性。“写”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他们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决定着他们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想”就是要发挥学生思维的“自由想象”。例如:我们在讲完“圆的有关性质”后,提出“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想象,在想象中去感受、体验,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想象中对所学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形成听、说、读、写、想能力的条件,并不断摸索培养的规律和方法。
(四)将“开放式问题”带入课堂
数学教学中将开放式问题带入课堂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探索,也是当前数学教育的发展潮流。
数学开放式问题的显著特点是其思考空间广阔,思维活动的自由度较大,学生的思维活动易于展开,在思考中能提出更多的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更多,它具有与传统封闭型题不同的特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有其独特的效果。数学开放式问题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能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放式”的数学思维和开拓进取精神。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们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大力推进中学数学课程、教材、教法的改革,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掌握新的教学基本功,为最终提高新课程的教学而努力。
常见的数学教学方法篇十二
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可以学以致用。但是目前的线性代数教学重理论轻应用,学生上课觉得索然无味,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差,创新性就更无从谈起。如果教师能够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融入到线性代数的日常教学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线性代数的兴趣,而且可以调动学生使用线性代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认识到线性代数的真正价值,从而改变线性代数无用的观念,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建模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最好表现。若在线性代数的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除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线性代数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到看似枯燥的定义、定理并非无源之水,而是具有现实背景和实际用途的,这可以大大改善线性代数课堂乏味沉闷的现状,从而提高线性代数课程的吸引力。由数学建模的教学现状可以看到学生的受益面很小,然而任何高校的理工类、经管类专业都会开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以及概率统计这3门公共数学必修课,若能在线性代数、高等数学及概率统计等公共数学必修课的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学生的受益面将会大大增加。
要想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融入线性代数课程中,就要求线性代数任课教师不仅要具有良好的理论知识讲授技能,更需要具备利用线性代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迫使线性代数任课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促进自身知识的不断更新,进而达到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效果。
思想的途径虽然线性代数课程本身的内容多,课时不够,但我们将数学建模的思想融入线性代数课程中,并不是用“数学建模”课的内容抢占线性代数课程的课时,在此,笔者仅从下面2个方面着手将建模的思想逐步渗透到线性代数的教学中。
从广义上说,线性代数教材中的行列式、矩阵、矩阵乘法、向量、线性方程组等复杂抽象的概念都来源于实际。因此在讲授这些概念时可以恰当选取一些生动的实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将概念模型自然地建立起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实际问题向数学的转化。例如矩阵是线性代数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引入矩阵的概念时,可以从一个简单的投入产出问题出发,将这个问题中的数据用矩形表来表示,这种简化思想即是建模抽象化思想的很好体现,而这样的矩形表就称为矩阵。
课外作业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消化和巩固,然而目前线性代数的.教材以及相关参考书中的习题都没有涉及到线性代数中定义、定理在实际中的应用问题,为了弥补这一点,我们可以在习题中补充一些线性代数建模问题,具体的做法如下。
1)在学完1~2个单元后,针对所学的内容开展1次大型作业,学生可以3人一组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完成该作业(即完成1篇小论文)。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加强和巩固线性代数的课堂教学内容,还可以提高自学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通过完成大型作业可以使学生尽早地接触科研方法,这与目前鼓励大学生进行科研创新的宗旨是一致的。
2)在所有学生的大型作业完成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讲解完成作业的思路以及遇到的问题,而教师则针对不同的文章做出相应的点评并指出改进的方向。这种学生讲教师听的换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督促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促进师生的关系,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思想的案例案例1:投入产出问题[4]。某地有一座煤矿,一个发电厂和一条铁路。经成本核算,每生产价值1元钱的煤需消耗0.3元的电;为了把这1元钱的煤运出去需花费0.2元的运费;每生产1元的电需0.6元的煤作燃料;为了运行电厂的辅助设备需消耗0.1元的电,还需要花费0.1元的运费;作为铁路局,每提供1元运费的运输需消耗0.5元的煤,辅助设备要消耗0.1元的电。现该煤矿接到外地6万元煤的订货,电厂有10万元电的外地需求,问:煤矿和电厂各生产多少才能满足需求?模型假设:假设不考虑价格变动等其他因素。
在线性代数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是符合当代人才培养要求的,是可行的。同时也要认识到数学类主干课程的原有体系是经过多年历史积累和考验的产物,若没有充分的根据不宜轻易彻底变动。因此数学建模思想的融入要采用渐进的方式,尽量与已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
实践证明,通过在线性代数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促进教师进行自我提升。但如何在线性代数教学中很好地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仍需要广大数学教师的共同努力。
常见的数学教学方法篇十三
<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和讲演法。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大多都伴之以讲授法。这是当前我国最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谈论法亦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论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初中,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常用谈论法。
谈论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复习谈话是根据学生已学教材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师生问答形式以帮助学生复习、深化、系统化已学的知识。启发谈话则是通过向学生提出来思考过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识。
演示教学是教师在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的方法。
演示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书本上理论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正确而深刻的概念;能提供一些形象的感性材料,引起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记忆和巩固;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进行思维活动,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从生理机制上说,通过练习使学生在神经系统中形成一定的动力定型,以便顺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练习在各科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工具性学科(如语文、外语、数学等)和技能性学科(如体育、音乐、美术等)。练习法对于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发展学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学生的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固然有赖于教师的讲授,但还必须靠他们自己去阅读、领会,才能消化、巩固和扩大知识。特别是只有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才能掌握读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课堂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可以全班进行,也可分大组进行。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自然常识等学科的教学中,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一般实验是在实验室、生物或农业实验园地进行的。有的实验也可以在教室里进行。实验法是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兴起的。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手段的飞跃发展,使实验法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实验法,可以使学生把一定的直接知识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以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又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探索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兴趣。它是提高自然科学有关学科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条件。
启发教学可以由一问一答、一讲一练的形式来体现;也可以通过教师的生动讲述使学生产生联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实现。所以说,启发性是一种对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都具有的指导意义的教学思想,启发式教学法就是贯彻启发性教学思想的教学法。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教学方法,只要是贯彻了启发教学思想的,都是启发式教学法,反之,就不是启发式教学法。
实习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实际的学习操作活动,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很好地体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精神,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特别是实际操作本领具有重要意义。实习法,在自然科学各门学科和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种方法和实验方法比较起来,虽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但它在让学生获得直接知识,验证和巩固所学的书本知识,培养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技能和技巧以及能力等方面,却有其特殊的作用。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整理回来的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哪些啦,希望大家会喜欢!如果喜欢小编整理的这篇文章的话,就分享给你们的小伙伴们吧!欢迎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后续更新,谢谢大家!
常见的数学教学方法篇十四
小学生由于其身心发展的特点,使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思维逻辑能力,加之其社会阅历的有限,使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能对数学教材中的抽象事物快速地认识与解读,进而使其在学习时显得较为吃力。在教学中应用主题图式的教学方式,则可以直观地让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并且有助于其理解相关知识点,进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因此,将主题图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由于其身心发展规律使其不能长时间集中精神,加之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一定的趣味性,因此,教师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那么教学质量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在教学中使用主题图式的教学方式,可以快速抓住学生的眼球,继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实现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但如何将主题图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需要教师做一番思考。例如,教师在讲一年级下册的《认识人民币》这节内容时,可以在讲课之前准备一些图片材料,一元、五角、五元、一百等。在正式的讲课以前,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情境,可以是两个小同学一起去游乐场玩,通过坐车、买吃的、玩娱乐设施等活动各花了多少钱,而两人又带了多少钱。在此期间,对于教师提到的钱数,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其进行描述,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向学生展示真实的人民币,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然后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对人民币的`掌握情况,对下一步的教学任务进行开展。如果班级学生已经对人民币有了正确的认识与掌握,那么教师就可以继续加深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获知人民币之间的关系,然后,再通过创设另一个教学情境,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巩固,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
随着人们对教育重视程度的加深,学校具备的相应的教学设施也越来越完善,多媒体设备的引进、电脑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完善,为教师教学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辅助工具。这些辅助工具的引进,不仅能够帮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将其与主题图式的教学方法相结合,从而加强主题图教学的效果,促进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升。例如,教师在讲一年级下册的《认识图形》这节知识点时,就可以通过展示图形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点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展示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图片,让学生对各个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与掌握以后,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等教学资源,为学生展示一幅或者几幅相对复杂的图片,让学生再以小组的方式找到藏在其中的图形,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程度,进而使课堂教学保持较为热烈的气氛,促进课堂教学水平及质量的提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当前教育的主要内容。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同时,还肩负着学生的德育。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那么很难实现学生的德育,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主题图教育法,那么就可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对小学生的品德教育。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要求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小学生由于其自身发展规律的影响,使教师要想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手段或者措施。主题图教学法,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并且由于图形的直观性,能够让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快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