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树语文教案(通用15篇)
教案是教师教学的指导工具,可以保证教学的有序进行。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编写教案有所帮助。
给予树语文教案篇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炫耀、懂得造句。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能联系全文、掌握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从小男孩的言语行为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理解保罗的心理感受。
【教学时间】2课时。
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去探究文本内容。
第一课时重在指导学生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段落结构,弄清文章中三个人物之间的关系。
第二课时围绕(谁)把(什么)给予(谁)?这个句式,让学生练习说话,说说课文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再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保罗开始以为能得到一辆新车是十分快乐的事,后来在小男孩的影响下,感悟到给予是快乐的。从而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也应该学会给予,不应一味的索取,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说的是一个小男孩一心助人,还带动别人认识到助人为乐的道理。你们一定想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吧。
读题目,读准字音。
2、解释题意:给予这里是指能够帮助别人,为别人付出劳动,作出奉献。给予是快乐的就是助人为乐的意思。
1、自学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在生字上注音,读准生字的音,特别注意读准其中的前鼻音和三拼音。
(2)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炫耀圣诞节轿车兜一圈。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再读课文。
课文写了保罗和小男孩的几次对话?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
(看车时、坐车出去时。)。
在这两次对话过程中保罗和小男孩想得一样吗?保罗错在哪里。
在整个事情中,保罗懂得了什么?
根据以上提示,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第1到7节写保罗和小男孩在看车时的对话。
(2)第8到11节写了保罗和小男孩在乘车出去玩时的对话。
(3)第12到13节写保罗在小男孩的影响下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
1、抄写词语。
2、练读课文。注意文中人物原话里我、你、他各指代的是什么人。
请大家再读课文,看谁找到的答案多?
老师把握好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写到黑板上。
1、保罗的哥哥把新轿车给予保罗。
2、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弟弟。
3、保罗把自己的欢乐给予小男孩和他的弟弟。
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小弟弟。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读这句话,想什么意思。
请你说说小男孩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
板书:给予。
保罗听了这句话为什么很吃惊?
读文中内容,知道保罗开始以为是小男孩希望有个能给予他新车的哥哥,可现在知道了他并不是想要一个能给予他新车的哥哥,而是想要有能力帮助别人,做一个能给予别人帮助的人,他的思想是多么的高尚啊,所以十分惊讶。
理解不由自主。
这是保罗对小男孩由敬而生爱,所以想到了要带他坐车出去玩玩。
齐读课文第1到7节,读出保罗和小男孩看车时的一段对话,体会小男孩一心希望给予别人快乐的高尚的思想。
2、在乘车出去的路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从小男孩的哪句话中可以看出他想把欢乐给予他的小弟弟。
弟弟,看那新车,是不是跟我刚才告诉你的一样?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你等着,有一天我也会送你一辆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一看圣诞节橱窗里那些好东西了!读这句话,想想这句话的意思。
(1)小男孩在说这句话时心里在想什么?
要把快乐给予弟弟。
(2)保罗在没听到这句话时,是怎样想的?
认为这个小男孩想在邻居面前炫耀一下:他是坐新车回家的。
(3)听了这句话后保罗知道了什么?
他不是想要在邻居面前炫耀,而是要让他那脚有残疾的小弟弟看一看保罗的哥哥送给保罗的新车,并且告诉自己的弟弟,今后他也要送给弟弟一辆这样的新车,让他坐在新车里看圣诞节橱窗里的好东西。
(4)保罗知道了这个小男孩的想法,现在会怎么做呢?
读课文第12节,用笔圈出写保罗动作的词。
下了车抱进了。
(5)接下去他们去了哪?请大家发挥想象。
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小弟弟。
小男孩。
保罗。
小弟弟是第一次这样乘车亲眼看到圣诞之夜的风光而难忘。
小男孩是为让弟弟得到了一次意外的欢乐而难忘。
保罗是由于感受到帮助别人的欢乐而难忘。
保罗得到了一辆新车,遇到了一个小男孩。你认为什么更使他高兴?为什么?
谁的话让你感动了。(小男孩)。
那么你现在有什么话要对小男孩说呢?请大家准备一下,把你最想对小男孩说的话写下来。
给予树语文教案篇二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暗示、猜测、立即、卡片、盼望、显然、拥抱、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4、积累语言。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有关圣诞节资料。
3、多媒体课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圣诞资料,导入新课。
二、出示课题,理解给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学习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展示圣诞有关的资料,创设西方孩子过圣诞节装饰圣诞树、制圣诞卡片,送圣诞礼物的快乐氛围,导入金吉娅一家购买圣诞礼物这一新课内容。
二、细读感悟,体会感情。
1、金吉娅和哥哥姐姐高高兴兴去商场采购礼物,回来的路上他们有什么表现呢?
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2、课件出示:
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为什么金吉娅沉默不语呢?
3、当妈妈看到金吉娅知买了一些很便宜的棒棒糖时,心情怎样?
4、为什么妈妈很生气?
5、想象金吉娅在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时心里怎么想的?
6、课件出示:
“……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孩却什么都没有……”
从金吉娅的做法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7、听完金吉娅的讲述,妈妈的心情是怎么的?
出示“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尝的笑脸”。
为什么说吉娅还送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理解这一段话。
9、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你会对金吉娅说什么?
三、课堂练笔,升华感情。
播放背景音乐,替小女孩写下感谢的话。
四、拓展活动,表达感情。
播放背景音乐,学生分组制作礼物,奉献爱心。
五、板书设计。
给予树语文教案篇三
1、学习各种不同的讲道理的方式、方法,了解不同的文体特点。
2、学习把握不同文体中的主要内容,领悟文章深刻含义的方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为哲理单元,或故事、或童话、或诗歌表达见解,阐明道理,是人读后受到启迪。
阅读链接中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阐述道理的文体,寓言、打比方、哲理诗漫画等。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字里行间所蕴含的道理。
阅读链接是本单元几篇课文的扩展和补充。
用故事讲道理。
通过众所周知的《守株待兔》的故事,了解寓言的特点。
用打比方讲故事。
以《泗水河畔师生游》以及两幅蕴含哲理的对联,引导学生体会打比方说理的委婉与奇妙。
对话框里的文字把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指导学生课外了解更多的揭示道理,蕴含深意的作品。
【教学建议】。
教材介绍的几种讲道理的方式不必面面俱到地让学生了解掌握,可以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一种方式,深入了解、研讨、学习,学生在搜集资料、创作、理解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掌握技巧,享受学习的快乐。以下几个方面可以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课题某一角度深入进行。
一、自读《守株待兔》等寓言故事,了解语言特点。
“寓言”一词出于《庄子》。寓有寄托的意思,所谓寓言,就是作者用故事的形式巧妙的表达对人生的认识和感受。这些故事很简短,含有比喻和象征的意思,蕴含着人类的知识和智慧,是艺术化了的人身哲理。寓言起源于民间,劳动人民用生动、机智的故事寄托自己的生活经验。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和游说之士,大量吸收和借用这类民间故事,作为宣传自己主张的一种手段,他们进而创作新的寓言故事,以便说理生动、通俗易懂。
韩非子是当时最杰出的寓言作家,先秦寓言故事,《韩非子》一书中不仅多而且精采。大家熟悉的有《滥竽充数》《自相矛盾》《郑人买履》等等。
关于寓言的特点,在以前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有所接触与了解,例如《陶罐与铁罐》《伊索寓言》等,本次教学前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的故事,尤其是搜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进一步感受寓言的特点。
有条件的班级可以让学生自己创作寓言故事,编辑成册或张贴出来大家交流、评议。
二、了解打比方说明道理的好处,学习打比方说明道理的技巧。
中国人说话爱打比方,用于文章叫比喻。比方打得好,可以生动形象、通晓明白,帮助人们理解问题,所以好的演讲者都会打比方。
打比方的第一个关键是要抓住共同点。换句话说,原问题和所打的比方必须具有相似点。
打比方的第二个关键是必须用简单的东西来比喻复杂的问题,而不是用复杂的东西来比喻简单的问题。水是实实在在的事物,而人的德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孔子以水相比,生动形象地概括了“君子”的德行修养。
水还用来可以比喻什么?生活中常见的哪些事物还可以用开打比方说明道理?开启学生的思路,启迪学生的智慧,引发他们大胆想象是这项专题研讨的关键。
三、搜集有关哲理诗、对联,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引导学生搜集整理哲理诗,并从中体会诗句的含义,加强积累,以便写作时能够恰当地运用。
以下诗句可供参考。
1、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迷茫中坚定执着地前行,才会有希望的惊喜。
2、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世间万物总不能摆脱消亡,但是同时又会有新生命的诞生,表达一种欣慰的情感。
3、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表达一种历尽艰难险阻后取得成功的骄傲情感,告诉人们成功的韵味,从而激励世人。
4、朱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教人应当有奉献自己,服务他人而且默默无闻的精神。
5、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层。
站的高看的远,每个事物都能发挥他的作用,即使饱受他人的压制摧残也要实现自己的价值。
6、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死而后已的一种爱恋。感动他人的往往还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所以好好去守护他人吧。
7、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由阴晴圆缺。
自然万物包括人都是分分合合,不必难过,可是你不是他,怎知别人的痛苦。表达无奈时的内心感受。
8、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人生就该豪迈洒脱,不谓权贵,做自己想做的事。
课时安排:本课建议教学2`3课时。
给予树语文教案篇四
1.能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育学生给予比被给予更快乐。
一、情境导入。
1.今天,我带来几件小礼物,奖给昨天家庭作业做的好的同学。给学生发礼物,请获奖者谈一谈此时的心情。
2.教师小结,得到是快乐的,其实给予更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希望同学们大胆地提出问题,学完课文将根据大家的提问,评选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
二、感知发现。
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评价问题的质量。(估计学生会提出:谁给予谁?在怎样的情况下给予的?给予了什么?)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针对课题提问时,要抓住关键词“给予”进行思考。
3.学生选择好的问题朗读思考。
4.交流,请学生回答。(随机板书)。
新车坐车、停车承诺。
保罗的哥哥保罗、保罗小男孩、小男孩弟弟。
保罗小男孩及其弟弟、小男孩保罗。
5.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简要地复述课文的内容。
三、感悟发现。
1.教师引导:哪一个给予最珍贵?
2.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3.交流。指名发言。引导学生展开争论,在思维的碰撞中进一步理解课文。
3.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4.交流,各组派代表发言。要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根据三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丰富、合理的想象。
四、鉴赏发现。
1.朗读课文思考:你认为课文在选材、描绘等方面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2.讨论并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可能会提出:人物的语言描述的具体。以此为锲机,引导学生体会说话的语气,并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五、质疑问难。
1.学习中遇到哪些不懂的问题?
给予树语文教案篇五
1、认识“予、圣、诞”等10个生字。会写“予、担、宽”等12个字。能正确写“给予、试探、心意”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4、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
5、情和体贴的特点,
6、感受富有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的快乐。
理解生字词的意思;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母亲变化的心情及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1、反映圣诞节的录像带或图片。
2、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看录像(或图片)。
2、了解圣诞节。
3、谈话:你了解圣诞节吗?
4、出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读一篇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感人故事,5、齐读课题:“给予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把课文读两遍。
要求:a.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b.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c.把自己不懂的词句画出来与同学讨论。
2、检查读书情况。
a.出示下列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
立即卡片盼望拥抱仁爱同情体贴如愿以偿。
b.指销售员读课文。
提示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发现读错或读得欠通顺的句子,评议时提出来。
3、学生讨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生自主再读课文。
教师提出自主阅读要求:请你认真读读想想,看看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可以用笔在课文上画画写写。下节课我们来讨论交流。
四、指导写字。
1、屏显要求会写的12个字,2、先读读,3、再组词。
4、请学生做小老师,5、指6、导写字。
这12个生字,你哪个字写得最好?请你上黑板在田字格中板演给大家看,再谈谈写好这个字的经验。
7、学生写字写词。
先把生字写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词语抄写一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听写后同2、座互相批改。
3、指4、名5、分段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交流感悟。
1、组织学生交流上节课自主阅读的感受。
你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又有什么感受呢?
2、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3、引导学生体会。
a.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可引导学生抓住“沉默不语”来质疑、释疑。
b.让学生充分地读第四、五自然段,感悟金吉娅善良、仁爱的品质。
4、交流不5、理解的问题。
师生互相合作释疑。
三、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很感动,请你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句子。
2、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
3、一定非常感激金吉娅。
4、请你替那个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给予树语文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等词语。
2.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语和句子,积累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美好的精神品质。
4.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已知的知识和生活体验,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2.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
教学准备:
1.课件、生字卡片、录音机、圣诞节卡片。
2.课前学生搜集圣诞节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深入感悟人物的美好品质,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1.课件出示圣诞节场景,让学生了解圣诞节,感受圣诞节的快乐气氛。
2.从预习已知的内容入手,了解金吉娅送给大家的礼物。
1、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导学生阅读课后的资料袋,帮助学生理解“圣诞节”、“援助中心”、“给予树”。
1.默读课文,个人自主探究,在不明白的地方画个问号。
2.小组内部交流,解决能够解决的问题。
3.组长汇报,全班交流,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并解决疑问。(相机进行词句训练和朗读指导)。
【口头提问是学生质疑的一种方法,它使学生与课文、编者之间的对话成为可能。】。
1.出示插图,谈谈自己的发现。
2.品读金吉娅的话。
(1)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金吉娅说的话,再用心读一读,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指导朗读金吉娅说的话。
(3)引导学生小组交流:金吉娅在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4)再读金吉娅的话,注意读出金吉娅因为没能给家人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的语气。
(5)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3.再次看图,你想对金吉娅说些什么?
4.师小结。
1.小练笔:替陌生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回复给金吉娅姐姐。
2.生生交流,互评。
1.我要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读给大家听听。
2.我要替那个小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能正确认读、书写。
2.学习课文最后一段,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体会课文中浓浓的爱。
3.自制贺卡,为亲人送上祝福。
教学流程:
1.同桌互相读读生字、新词。
2.检测:字词巩固游戏:“你指我猜、开火车、生字开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金亚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1.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记住字形。
重点区分“予”和“矛”,“买”和“卖”,“即”和“既”。
2.师范写“矛、卡、仁”。
3、学生写字,老师随机指导,组织评议。
1、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话。
2、引导学生理解、体会“紧紧地拥抱”。
3.课件出示最后一句话: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4.学生自自悟,把这句话多读两遍,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5.引导学生理解“善良”、“仁爱”。
(这两个词语本身有很深的含义,不宜做太深的解释,引导学生体会如下就可以了:)。
善良——心地纯洁。
仁爱——同情、爱护和帮助人的思想感情。
6.引导学生理解“如愿以偿”。
如愿以偿——在本文是指小女孩的愿望得到了实现。教师可以提问加深理解:
7.引导学生理解整句话。
教师提问:妈妈为什么说金吉娅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呢?
引导学生认识到妈妈通过这件事看到了女儿身上的可贵品质。
8.全班齐读最后一段。
课件出示:母亲的心情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让我们来交流一下。
(1)首先发现金吉娅只买了一些棒棒糖时,妈妈为什么很生气?
(3)教师小结:妈妈的心情变化无非是突出金吉娅的美好心灵的陪衬。我们可以通过妈妈心情的变化进一步体会到金吉娅的可贵品质。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浓浓的爱(包括母子之爱、手足之爱、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
元旦节快到了,让我们给亲人、朋友送上我们心中的爱吧。学生自制贺卡,给父母亲或朋友送上祝福。
给予树语文教案篇七
自己再读一读,又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妈妈特别担心?(只、却、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2、把妈妈的这种担心放进你的朗读吧!(自由读,指名读)。
3、从妈妈的担心中你觉得妈妈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爱自己孩子)。
4、是啊,妈妈的爱是无处不在的,在这里,化作了一种担心,把你现在理解到的放进这句话里,肯定比刚才读得更好了!
5、学生读,指名读(适当点评)。
给予树语文教案篇八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说出课文的大意。
3、通过联系上下文,分析母亲心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
分析母亲心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
联系上下文,理解结尾段的含意。
一、导入新课。
生:想到了圣诞节、圣诞礼物、圣诞老人。
2、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就在一个难忘的圣诞之夜,这棵圣诞树把两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连在了一起,因此得名“给予树”。
3、通过预习,你知道“给予”是什么意思?像这样在一个词中,两个字表示同一个意思的词叫并列合成词。
过渡:文中写了谁拥抱了谁?请你回忆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感悟课文:
1、让学生说一说本课的主要意思。
2、在这件事中,妈妈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快请同学打开书,画出描写妈妈心情变化的词语来。
生:找到担心、生气、激动。
3、针对这些你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吗?引导学生提出妈妈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4、好,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变化的。
(1)妈妈担心什么?理解宽裕一词,你从哪可以看出家里不宽裕?
生:只攒了一百元,由五个孩子分享。
问:不宽裕就别买礼物了,为什么还要让孩子分享快乐?
让学生体会这恰好体现了妈妈源自对孩子的一种爱。
对比理解: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他们买不到很多很好的`礼物。
让学生理解后再指导朗读。
(2)妈妈为什么生气?
问:请你仔细读课文,找出妈妈还可能为了什么生气?
生:妈妈想让孩子送出最诚挚的祝福,而小金吉娅却不够诚挚。
让学生体会妈妈是一位严格的家长。
(3)妈妈为什么而激动?
用(因为……所以……)回答。
就让我们跟随书中的主人公小金吉娅一起来到这棵圣诞树下,取下那张牵动人心的小卡片。
金吉娅看到卡片,是怎样做的?让学生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
让我们回到书中,再一次体会金吉娅,你有哪些新的认识?
出示句子:
生:先开口本来想送给哥哥姐姐礼物(可以看出金吉娅是个体贴的孩子)。
金吉娅发现了给予树上的卡片(可以看出金吉娅是个细心的孩子)。
她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她毫不犹豫买了洋娃娃,可以看出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
只够买棒棒糖(可以看出金吉娅体贴家人)。
哥哥姐姐与小女孩比,小女孩更需要礼物(可以看出金吉娅有同情心)等等。
她把事情的经过全都告诉了妈妈(可以看出金吉娅非常诚实。)。
让学生理解金吉娅所做的一切正体现了她有一颗同情心。正是这样,小金吉娅才对妈妈说话时显得声音很低。
师指导朗读第二段。
5、当妈妈激动不已时,是怎样想的?朗诵最后一段。填空练习。
问:如愿以偿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愿以偿。
金吉娅送给我们的礼物中哪一个最重要?为什么?指导朗读最后一段。
给予树语文教案篇九
1、学习各种不同的讲道理的方式、方法,了解不同的文体特点。
2、学习把握不同文体中的主要内容,领悟文章深刻含义的方法。
本单元为哲理单元,或故事、或童话、或诗歌表达见解,阐明道理,是人读后受到启迪。
阅读链接中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阐述道理的文体,寓言、打比方、哲理诗漫画等。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字里行间所蕴含的道理。
阅读链接是本单元几篇课文的扩展和补充。
用故事讲道理
通过众所周知的《守株待兔》的故事,了解寓言的特点。
用打比方讲故事
以《泗水河畔师生游》以及两幅蕴含哲理的对联,引导学生体会打比方说理的委婉与奇妙。
对话框里的文字把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指导学生课外了解更多的揭示道理,蕴含深意的作品。
教材介绍的几种讲道理的方式不必面面俱到地让学生了解掌握,可以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一种方式,深入了解、研讨、学习,学生在搜集资料、创作、理解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掌握技巧,享受学习的快乐。以下几个方面可以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课题某一角度深入进行。
一、自读《守株待兔》等寓言故事,了解语言特点。
“寓言”一词出于《庄子》。寓有寄托的意思,所谓寓言,就是作者用故事的形式巧妙的表达对人生的认识和感受。这些故事很简短,含有比喻和象征的意思,蕴含着人类的知识和智慧,是艺术化了的人身哲理。寓言起源于民间,劳动人民用生动、机智的故事寄托自己的生活经验。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和游说之士,大量吸收和借用这类民间故事,作为宣传自己主张的一种手段,他们进而创作新的寓言故事,以便说理生动、通俗易懂。
韩非子是当时最杰出的寓言作家,先秦寓言故事,《韩非子》一书中不仅多而且精采。大家熟悉的有《滥竽充数》《自相矛盾》《郑人买履》等等。
关于寓言的特点,在以前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有所接触与了解,例如《陶罐与铁罐》《伊索寓言》等,本次教学前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的故事,尤其是搜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进一步感受寓言的特点。
有条件的班级可以让学生自己创作寓言故事,编辑成册或张贴出来大家交流、评议。
二、了解打比方说明道理的好处,学习打比方说明道理的技巧。
中国人说话爱打比方,用于文章叫比喻。比方打得好,可以生动形象、通晓明白,帮助人们理解问题,所以好的演讲者都会打比方。
打比方的第一个关键是要抓住共同点。换句话说,原问题和所打的比方必须具有相似点。
打比方的第二个关键是必须用简单的东西来比喻复杂的问题,而不是用复杂的东西来比喻简单的问题。水是实实在在的事物,而人的德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孔子以水相比,生动形象地概括了“君子”的德行修养。
水还用来可以比喻什么?生活中常见的哪些事物还可以用开打比方说明道理?开启学生的思路,启迪学生的智慧,引发他们大胆想象是这项专题研讨的关键。
三、搜集有关哲理诗、对联,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引导学生搜集整理哲理诗,并从中体会诗句的含义,加强积累,以便写作时能够恰当地运用。
以下诗句可供参考。
1、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迷茫中坚定执着地前行,才会有希望的惊喜。
2、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世间万物总不能摆脱消亡,但是同时又会有新生命的诞生,表达一种欣慰的情感。
3、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表达一种历尽艰难险阻后取得成功的骄傲情感,告诉人们成功的韵味,从而激励世人。
4、朱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教人应当有奉献自己,服务他人而且默默无闻的精神。
5、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层。
站的高看的远,每个事物都能发挥他的作用,即使饱受他人的压制摧残也要实现自己的价值。
6、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死而后已的一种爱恋。感动他人的往往还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所以好好去守护他人吧。
7、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由阴晴圆缺。
自然万物包括人都是分分合合,不必难过,可是你不是他,怎知别人的痛苦。表达无奈时的内心感受。
8、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人生就该豪迈洒脱,不谓权贵,做自己想做的事。
课时安排:本课建议教学2`3课时。
给予树语文教案篇十
知识与技能:继续认识10个生字,会写“予、宽、买、卡”4个生字,并理解“援助、如愿以偿、宽裕”等词语意思。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体会人物内心;合作探究,懂得爱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能献出自己的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金吉亚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亚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旧知。
1.复习字词。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给予树》这篇课文(手指写好的课题说)。首先,检查大家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重点词语)。
师:谁愿意接受挑战,准确地读读这些词语(指名读,随机指正)。
生:按照教师提示个别朗读。
师:能做个“拥抱”的姿势吗?课文中指谁和谁拥抱着?
生:学生做“拥抱”姿势。
师:“圣诞节”在哪一天?
生:12月25日。
师:这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犹如中国的——(生:春节),是一个非常快乐的节日。
师:谁愿意在字音、字形方面给大家提个醒。
生:字形,予——矛买——卖;字音,给担即。
师:我们一起准确地读读这些词语。
生:根据教师所指的易错内容集体读。
2.了解内容。
师:看来,大家已经扫除了字词障碍,这对于阅读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了解了“在圣诞前夕,发生了一个与小女孩金吉娅有关的故事。”谁愿意叙述一下这个故事?教师提示:如果有困难,可以结合屏幕上的词语或者手中教材给自己提提醒。
生1:圣诞节快到了,金吉娅去给一个陌生的小女孩买了一个洋娃娃。
师:你能简单地概括事件。
生2:圣诞节快到了,金吉娅去买圣诞礼物,在援助中心看到一棵给予树,她用妈。
妈给的钱为一个陌生的小女孩买了一个洋娃娃,妈妈知道后很感动。
师:你能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发展过程来叙述,让人清楚地了解故。
事,而且有条理性,这也是我们平时说话时要注意的。
二、情境导入。
(出示:金吉娅图片与小声配乐)。
师:看,这就是那个令妈妈十分感动的小女孩——金吉娅,一个可爱的女孩子!相。
信妈妈的这份感动也会同样感染着我们三年一班的每一位孩子!
有这样一句话:“一个容易被感动的人,一定是一个幸福的人,一定是一个善良的人,也一定是一个纯洁的人!”
三、情境感悟。
1.布置阅读要求。
接下来,大家就用“一边读一边思考”的方法读书,老师建议大家采用轻声朗读的方式,有利于思考,而且不影响别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3.组织汇报(音乐停)。
从你们笔直的小胸脯,看出来你们已经准备好了,让我们一同分享彼此的感动!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进行及时梳理:
第1自然段:姊妹之间的相互探听,体现了亲情——第2句话。
妈妈对孩子的担心,体现了对孩子的爱——第3句话。
(注意指导朗读)。
第2自然段:妈妈将100美元分给5个孩子,体现对孩子的爱——第1句话。
第3自然段:哥哥与姐姐之间采购礼物后的喜悦,体现了家庭的融洽——第2句话。
如果直奔第4自然段,可以进行以下处理:
师:你能读读这部分吗?(生读后不说了)。
师评价:你的感动理由很简单,如果能结合具体词句来体会就更好了。谁接着谈谈:
1句.从“到处逛逛”和“漂亮的礼物”体会到金吉娅对家人的体贴。
2句.“援助中心”的理解。
师:知道援助是什么意思吗?
生:帮助。
生1:在大街上乞讨的人需要援助。
师:是啊,所以我国有流浪人员收容机构,专门帮助他们。
生2:失学的孩子需要援助。
师:对失学儿童的援助我国有著名的工程——希望工程。
生3:卖火柴的小女孩需要援助。
生4:受灾的人们需要帮助。
(如果学生没有谈到这句话,可以适机处理:文中两次提到“援助中心”,它是干什么的呢?)。
3、4、5句重点词:“一直盼望”体会这是一个可怜的女孩。
生:她可能是一个孤儿,晚上一个人很孤单。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一直盼望她什么都没有。
师:你很会想象,“联系上下文”理解,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生:她生活在很偏僻的地方,没有伙伴。
师:圣诞节快到了,这个小女孩寄给“援助中心”一张卡片(放。
音乐、小女孩、卡片)你能想象一下,她会写些什么吗?
生:(想象交际)。
师:老师根据课文内容也做了想象,听,她是这样写的:(播放小女孩的话)。
师:孩子们,如果这个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呢?
生:可怜,我送给她一个(师:有同情心)。
生:我把她接回家(师:有爱心)。
师:小金吉娅和你们一样,把妈妈给的20美元几乎用尽,买了一个洋娃娃,送到了援助中心。
老师有个问题想问大家,金吉娅家很有钱吗?你怎么知道的?
生:(联系前文第1、2自然段体会)朗读这部分内容。
师:家里不宽裕,却给小女孩买了洋娃娃。如果你是金吉娅,当时决定帮助别人时心理怎么想的?但面对家人时,内心却是复杂的。谁再来读读。
师:这位同学读这段话的时候声音并不大,而且速度还很慢,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金吉娅心里很难过。
师:她明明做了一件好事,为什么还要难过呢?
生:因为妈妈当时还不知道她干了什么,妈妈的误会让她难过。
师:可是,一回到家,她就开始向妈妈解释了呀?
生1:她也不知道妈妈是否同意她的作法,所以说话的时候底气不足。(感情读)。
生2:我认为是因为金吉娅的钱不够了,不能给哥哥姐姐买礼物了,所以有点难过。(感情读)。
生3:在她的心里,哥哥姐姐和那个陌生的女孩一样重要,但是“忠孝不能两全”,(笑声)她也是思考了一番才作出这个决定的。
师:你能从中看出金吉娅是个怎样的女孩吗?
生1:金吉娅是个善解人意的女孩。
生2:金吉娅还是个懂事的孩子。她怕妈妈生气对身体不好,所以一回家就赶紧跟妈妈说了事情的真相.
师:(做“恍然大悟”状)原来是这样!你也是个懂事的孩子,一下子就读懂了金吉娅的心。
生:金吉娅是个善良美丽的女孩子。
师:你这里所说的“美丽”指的是她有一头漂亮的金黄色的打着卷儿的头发吗?
生:我觉得她的心灵和外表一样美。
师:美得和谐,美得统一。
(适机板书: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师:面对这样一个女孩,妈妈怎能不激动呢?怎能不欣慰呢?
(投影打出最后一段:我紧紧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师生齐读)。
师:什么叫如愿以偿?
生:就是愿望实现了。
师:愿望得以实现,就叫如愿以偿。
4.深化课题。
师:孩子们,现在如果请你给“给予树”再起个名字,你会起什么呢?
(出示:给予树是一棵的树。)。
生1:给予树是一棵挂满希望的树。
生2:给予树是一棵充满梦想的树。
生3:给予树是一棵能让人梦想成真的树。
生4:给予树是一棵挂着卡片,卡片上写着心愿的树。
师:是啊,给予树是一棵挂满了心愿的树,是一棵充满了梦想的树,是一棵神奇的树,能让孩子的梦想成真,愿望实现。
四、拓展延伸。
师:那么,这样的一棵给予树到底应该种在哪呢?
生:在援助中心。
(多媒体:在《让世界充满爱》(或《相亲相爱》)的背景音乐中,播放各种贫困、战争、灾害、无助的照片)。
生1:在我们的心里。
生2:在每个需要帮助的人那里。
师:是啊,把给予树种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上吧,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充满温暖!
给予树语文教案篇十一
课程中蕴涵的美好人性,只有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源泉和动力,才能让语文教学浸润人文的色彩,负载精神的使命,流溢生命的动感,让语文成为人性的语文。在《给予树》这一课的教学中,紧扣四个“只”引发孩子探究的欲望,实现心灵的交流,触摸人间的真情。
教学目标。
1、以点带面,品读课文重点语句,感受金吉娅那一颗金子般的心灵。
2、培养孩子关爱他人的情感。
片段一。
“只”,简单却不简单。
师:看老师写一个很简单的字“只”,能用这个字说一句话吗?
生:我妈妈只有一个孩子,就是我。
师:这个只用在这句话中告诉别人什么?
生:我妈妈生的孩子不多。
生:……。
师:我们能透过一个简单的“只”,读懂它背后的意思。
(出示课文中的4个句子)。
1、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美元……?
2、只有金吉娅沉默不语。
3、透过口袋,我发现,他只买了一些棒棒糖——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
4、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
师:说说你读了这四句话的发现。
生:我发现这四句话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字“只”。
师:你有一双慧眼。
(老师用红笔点出这四个字)。
师:看这四字你的脑海里会冒出什么问题?
师:是的,同学们,在学习中多问个为什么,这样才能不断地进步。有了问题怎么办?
生:解决问题。
师:怎么解决?
生:认真读书。
师:是啊,潜心读书,才能把书读懂。
(文章中往往有一些让我们看似简单的字眼,读来却意味深长,从“只”字切入,搭建一个平台,引领孩子与文本进行亲密接触,让孩子在问题中开始读书)。
片段二 。
物,普通却不普通。
(生自由朗读课文,交流体会)。
生:我读懂了为什么金吉娅的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因为她给一个小女孩买了布娃娃。(板书布娃娃)。
生:我读懂了妈妈为什么只攒了100美元,因为她的家里并不富裕。
师:是的,她是一位单亲妈妈,一个人拉扯着四个孩子,平时的生活就很拮据,所以他只给每个孩子攒了20美元。(板书20美元)(读第一句)。
生:我读懂了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因为他只买了便宜的棒棒糖,怕妈妈责备她,怕妈妈生气,说她不懂事。(板书棒棒糖)。
生:她为没能给兄弟姐妹送出一份像样的礼物而难过。
师:带着这一份难过与不安的心情读2、3、4句。
(孩子潜心读书后,交流读书的感受,并带着自己的经验去理解妈妈为什么只送给孩子20美元,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初步理解这礼物背后承载着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和小女孩一段不寻常的心理历程。)。
片段三。
情,寻常却不寻常。
师:你问问她为什么?
生:金吉娅,你为什么把布娃娃送给一个陌生的女孩?
生:读金吉娅说的话。
师:金吉娅,你心里在想什么啊?
生:那个小女孩真可怜,什么也没有。
师:这个小女孩,她可能是……。
生:一个孤儿。
师:没有……。
生:父母的关爱,得不到亲人的温暖……。
师:她可能是一位……。
生:双目失明的女孩。
师:看不见……。
生:早晨的第一缕阳光。
生:看不见春天的花儿开放。
生:看不见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师:她可能是……。
生:一个聋哑人。
师:她听不到……。
师: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女孩,在圣诞节她只想要她一直盼望的布娃娃。她的愿望触动了年仅8岁的金吉娅的心。带上我们的感受再读金吉娅说的话。
师: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因为金吉娅有一颗……。
生:善良的心。
生:仁爱之心。
生:同情心。
生:体贴的心。
师:是啊,因为金吉娅有一颗金子般的心才能感受到那个可怜的小女孩的那一颗孤独的、无助的、需要关爱的心。
师:我们把金吉娅的这一颗心送到句子中,把她对小女孩的这一份爱融入到她说的话中。再读金吉娅说的话。(配乐朗读)。
师:同学们,现在你还认为金吉娅送给小女孩的只是一个漂亮的布娃娃吗?
生:是一份善良,一份关爱,一份同情……。
师:是的,是对陌生女孩的一份无私的爱。(板书无私的爱)。
师:你还认为金吉娅送给姐姐哥哥的只是那50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吗?妈妈送给孩子的只是那20美元吗?带着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这四句话。(前面出示的4个句子)。
生:她送给哥哥姐姐的是一份爱,一份祝福。
生:妈妈送给孩子的也是一份爱。
师:你从哪个词中读到的。
生:从妈妈担心的眼神中读到的。
师:是啊,因为我们心中也拥有一份善良,拥有一份爱,我们才能读懂那伟大的母爱,才能感受到那手足之情,才能体会金吉娅送给陌生女孩的那一份无私的爱。来把这一份份爱化做一个个音符,再读这四句话。(让我担心的是……)(板书母亲的爱、手足之情)。
师:这一份份爱最后化做了妈妈对金吉娅的一个紧紧的拥抱。
(出示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齐读)。
师:读着读着我们的眼前出现了……。
生:一个小女孩的如愿以偿的笑脸。
师:那是因为……。
生:她收到了她盼望已久的布娃娃。
生:她一直以来的心愿实现了。
师:是啊,我们好像看到了小女孩抱着心爱的布娃娃在圣诞之夜甜甜地入睡了。
生:看到了金吉娅全家团圆,分享着彼此的礼物。
师:他们分享的仅仅是礼物吗?
生:分享着快乐,分享着爱。
师:还分享着……。
生: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师: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这一份爱,这份仁慈、善良、同情、体贴。(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接着在音乐中朗诵爱的诗篇)。
我们都在爱心中孕育生长。
再把爱的芬芳洒播到了四方。
我们要在爱心中大声地歌唱。
再把爱的幸福带进每个人的身上。
爱会带给你无限温暖。
也会带给你快乐和健康。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师:爱从来就能创造爱,爱永远都能传递爱,这份爱播撒到了我们的校园,去年我们学校雷xx同学因意外事故,眼睛受伤了,我们全校师生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就在上个星期,同学们还为残疾儿童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爱心。希望这份爱能永远传递下去。
生:老师,我还想为残疾儿童捐钱,可以吗?
(说着,几个孩子把自己手中的钱递给我。)。
师:(感动,紧紧地拥抱这几个孩子。)。
师:希望我们在心中永远种着一颗永远翠绿的给予树,让这充满人间真爱之树种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板书爱)。
(阅读教学是师生共同经历,共同生成的重要生命活动。教师用自己的人文精神不断地唤醒孩子美好的人性,当孩子说自己还要为残疾的孩子捐钱时,他们的身上闪耀的是人性的光辉。这课堂成为传递爱心的殿堂。)。
附板书:
爱
布娃娃 无私的爱。
棒棒糖 手足之情。
20美元 母亲的爱。
只
评析。
“只”字贯穿始终——环环相扣。叶圣陶先生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通过这道桥梁,读者才能和作者会面,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本课教学紧扣一个只,进行精心地预设。妈妈送给孩子只有20美元,却不只是20美元;金吉娅送给兄弟的只有棒棒糖,却又不只是便宜的棒棒糖;送给小女孩的只是布娃娃,却又不只是布娃娃。这样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剖开只字背后的隐藏的那一份母子情、手足之情、人与人之间的至情。
师生情感交融——心心相连。课堂是动态生成的,是开放、互动的,是心灵对话的舞台。在教学中,教师用激qing的话语唤醒孩子心灵深处那一份善良和美好的情感,用自己的人文精神去滋润孩子的心灵。当孩子说要给残疾儿童献出自己的爱心,老师被孩子的这一份善良深深地打动了,并用无声的语言来表示对他们的赞赏和喜爱,让课堂处处充盈着奔涌的激qing,师生共同谱写了一首和谐的生命之歌。
给予树语文教案篇十二
1、读懂课文,理解最后一段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金吉娅美好、善良的心灵。
3、在朗读、品味的过程中,关注课文的表达方式,了解“给予”的真正含义。
1、师引:今天,我们这一节课继续来学习《给予树》。齐读课题。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课文中的什么内容?你能用上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
2、出示:
3、学生回答,并借机追问,你是从哪一小节中读懂的?请你把它再好好读一读。
1、齐读最后一小节,(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解释“如愿以偿”(你读懂了“如愿以偿”这个词语的意思了吗?)。
课文中讲谁的什么愿望终于实现了?
是谁帮她实现的?请你连起来说一说。
3、师引:那个渴望得到洋娃娃的小女孩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礼物后,她绽开了甜蜜的微笑,这就是一个??(学生齐: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4、师引:同学们体会得真不错,我想这个填空题一定也难不倒你了。
出示:
这个圣诞节,她不但给我们(),还送给我们()。
但是如果,我这样表达这句话,你能说出它们有什么不一样了吗?
出示:
这个圣诞节,她不但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提示:交换了位置,作者想强调的内容不同,在妈妈的`心里,对一个陌生女孩的爱心和棒棒糖相比,哪个更让妈妈喜欢?)。
指名、齐读。
1、师引:金吉娅送给一个陌生女孩的是昂贵的洋娃娃,送给自己的家人的却只是棒棒糖,难道金吉娅不爱自己的家人吗?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中体会出来的?请你再次静下心来,细细读读课文,找到句子来体会体会。
2、出示交流:(注意要求学生,读课文中的句子,并加上自己的理解)。
a、金吉娅说话的声音很低,显然在为没能给我们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
吉娅的心里“像样的礼物”该是怎样的?
b、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注意用第一人称)。
哥哥姐姐在干什么?(出示课文中的句子)。
4、师引:那金吉娅为什么还要把那么贵的礼物送给陌生的小女孩呢?
(1)找出金吉娅说的理由,并用笔划出那句话。
(2)我们在读这段话时,是不是也要象金吉娅前面说话的声音那样很低吗?为什么?(想得到妈妈的谅解、肯定、支持)。
(3)谁想来试一试,(指名试读)一起来试一试。(齐读)。
(4)让我们再来读一读金吉娅的话吧!(师生合作读)。
1、听了金吉娅轻轻的叙述,你了解到金吉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提示用上善良、仁爱、同情、体贴)来说一说。所有的善良、仁爱、同情、体贴都源自于一个字,那就是??“爱”。
2、感情引读最后一小节:
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啊,作为孩子的母亲,所有的语言都无法表达她此时此刻内心的激动,只有??(激动地读一读)。
作为孩子的母亲,也为刚才误解了孩子而感到深深的歉意,千言百语化作一个深情的拥抱,(我们满怀深情地读一读)。
作为孩子的母亲,更为有一个这样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他人的孩子而。
感到自豪,于是??(让我们自豪地读一读)。
4、在一个温暖如春的下午,金吉娅收到了一封来自远方的来信,那是那个收到洋娃娃的小女孩的来信,信上会怎么说?(想象说话)。
5、师引:。
同学们,“给予”是一种快乐,快乐了别人,也快乐了自己;“给予”是冬是里的一缕阳光,温暖了你的心,也温暖了他的心……你觉得“给予”是什么?(要求用优美的语句说一说自己对“给予”的理解)。
给予树语文教案篇十三
今天上午我执教的是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给予是快乐的》,整堂课基天性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能把时间和空间都还给同学,思路也很清晰。在开课时能抓住阅读提示,让同学自身寻找学习目标并针对两个目标进行教学。讲解课文时,我首先从整体感知课文入手,先对整篇课文有个大致了解,然后围绕“这个故事中有哪些是你意想不到的事情”而展开的。并进行了引读,在想象“这个夜晚,他们三个人在一起做了什么”这里,让同学先同桌说说再全班交流,充沛发挥了同学的自主、探究性,最后是一个拓展延伸,在同学充沛阅读后,使同学体会到作者的爱心,并发生关爱他人的愿望,从而体会给予是令人快乐的。
同时,这节课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首先,在导入时没有抓准切入点,过多的强调快乐,而忽略了“给予”的含义,以至于同学在后面谈自身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经历时都只说到自身快乐的事情而没有说到给予的快乐。有些偏离文本主题。
其次,课堂上的交流很多,没有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体现其情感的变化,而在课文的内容方面花的时间太多,本课的语言训练重点没有体现到位。
第三、对保罗的内心感受抓得不实,同学虽然有读,但读的时间还是太少了。而且,同学读的情感不是很到位,没有很好的体会人物的情感,比方说,小男孩的那种羡慕与惊叹没有体现出来。老师也没有进行进一步的的知道。
最后,我思索,一节课是否称得上好或者差,不在于用了哪些先进的教学手段,也不在于搞了多少新颖的形式,而在于看它能否抓住文章的主线,抓住文章的重点来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实实在在的课才是最好的课。
给予树语文教案篇十四
辜淑华:曹老师作为新老师体现了教学创新的精神,教授本课时好的方面贯穿了以同学为主的精神,坚持把课堂交给同学,文中的几个局部设计让同学自渎自悟,也是比较好的,同时,曹老师教学态度自然,教学层次也比较清晰,但是在最后掌握阅读链接的局部,却因为时间过短,没有进行深入,只是带过,可能比较匆促。
祝怡婷:曹老师的教态大方得体,课前准备比较充沛,注重了以同学为主。缺乏的地方,课文给人以快乐的感情,但是整堂课师生情感似乎没有进入课堂,学完课文后没有与文中人物发生共鸣,有可能是在备课时,曹老师目标订的过高,导致难以在课堂中落实。同时开课的问题“为什么给予是快乐的”可能提的过早,同学在开始的地方不理解,导致文中有些问题没有深入,情感没有达到目标要求。
熊顺华:曹老师整堂课目标清晰,课堂中各种方法设计也不错,导入局部的你认为“什么是快乐的?”同学说的也很有兴趣。缺乏的地方:教学本课时,似乎是为了使同学进入一个预设的课程中,没关注同学的“生成”。在课文的后半局部,曹老师让同学说说在生活中实际的例子,因为时间过短,同学没有说到位,我认为,课堂气氛的关注应该在研讨的过程中烘托出,使整堂课的学习在一种好的氛围中结束。
给予树语文教案篇十五
那就请你打开语文书,翻到31课,去读一读,同时找一找课文中写妈妈心情变化的句子,注意,用笔划一划。
1、学生读课文,在课文中划一划相关的句子。
2、交流妈妈心情变化的句子(结合板书:担心——生气——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