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理念转变(热门21篇)
总结是回顾过去、规划未来的关键环节。在写总结时,我们应该关注事实和数据,尽量客观地进行分析和评价,避免主观臆断。接下来是一些精选的总结样本,希望能够为大家写作总结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小学教学理念转变篇一
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教师和学生的传统角色,改变学生被动的依赖教师的学习状态,倡导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习过程成为主动的、合作的、个性化的体验过程。
如在教学《海豚救人》时,师先向学生介绍海豚是“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并引出课题,“看到这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纷纷举手:“海豚是怎样救人的?”“海豚为什么会救人?”“海豚为什么会有海上救生员的美称呢?”师便根据学生的提问整理好顺序,一句问题设置合作小组,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解决这些问题。
这样便自觉地转变了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小组讨论中,小组有分工,人人有事做,每个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收获。这就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学习氛围。
二、玩中快乐学习,情境体验新知。
小学生一般还比较单纯、天真,对事物充满好奇,喜欢轻松快乐地学习。学生在轻松地状态下最容易学到知识,学习的效率也高,所以教师要创设轻松地教学环境让学去体验。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描写学生身边现实的生活场景的。因此,要想学生深入的体会文章作者的思想,教师就需要通过模拟的手段让孩子最大程度的体验作者的感受,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法。我在教学中的做法是开发身边所有资源,尽可能去寻找与课本内容相同或相似的场面,然后让学生体验。
如《草虫的村落》一课时,师没有开门见山地讲授,而是带领同学们去操场的草丛里,去寻找蚂蚁、蝗虫等动物,因为我任教的学校在农村,孩子们也生活在乡村,所以,这些动物随处可见,找起来非常容易,同学们欢呼着,玩闹着找到了它们,并认真观察了它们的生活方式。
通过观察,孩子们不再限于课文中的文字描述和展示,而是按照真实的感受和观察到的现实情景对文章内容进行领会。这样,学生不仅学懂了文中的内容,还增长了不少课外的知识,而且观察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教学效果非常好。
课文是静态的,图片是静态的,可孩子们的心灵是动态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对课文进行改造,使静态的课文动态化,使课堂的教学形式适应学生的特点。如直教授《自相矛盾》一课时,先让学生通过注释及小组合作理解了这则文言文寓言故事,然后让他们在小组中合作表演这个故事来感受情境。
在“学中玩”可以让学生乐学,“玩中学”可以让学生消除玩与学之间的对立心态,自然接受知识。
三、营造良好氛围,创设想象空间。
想象是创造的根源,是发明的雏形,它比知识更重要。可以说,一个人的想象力决定着他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因此,我抓住任何一个能发挥学生想象能力,挖掘他们自由想象和开发潜能的机会,培养他们奇思妙想、异想天开的想象力。
如教授《稻草人》一课时,师问同学们:“稻草人因为能力不够、不能说话,而使主人的稻子被蛾子吃光了。你能发明一种什么东西来替稻草人保护稻穗吗?”学生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我要发明一种能测探蛾子会说话的机器人,这样在蛾子出现时第一时间告诉主人!”有的说:“我要发明一种、、、、、、”
多么有创意的想象!抓住了这些机会,我想,也许不久的将来,他们当中就会出现伟大的发明家呢!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形文并茂更深切。
多媒体应用于教学中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完善课堂结构。
如教学《海上日出》一课时,因为在农村教学,所以学生几乎没有看到过海上日出,而看到过日出的学生也只是山沟里的,情境完全不一样。因此教师通过视频、挂图和有感情的朗读来引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刚上课时,师让学生欣赏海上日出的视频,伴随着相应的乐曲笔朗读全文。
课文读完了,音乐也悄然而止,学生深深的陶醉其中。紧接着,教师又让学生欣赏趵突泉的录像。在此基础上,笔者再让学生读课文。美丽、神奇的画面,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学生读课文时,就不由自主的把画面与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相结合,让学生受到一次心灵的震撼,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海上日出所展现的大自然的美与神奇深深的留在学生的心中。由于感受深切,思维也就准确、清晰。
五、合理评价学生,让其自信起航。
作为学生,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得到教师的表扬。教师的表扬能使学生发现自身的价值,发现教师对自己的期待,能使学生产生求知、向上的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最不能吝啬的就是激励性的话语。
在平时,教师不能只表扬好学生,要一视同仁,好的学生有提高要表扬,差的学生有进步也要表扬;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学生在体育、劳动以及家庭表现有好的表现,教师也要积极地进行表扬。
教师的表扬、激励性的话语,能创设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各尽所能,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但是还要注意一点:教师不能不分情况,无休止地任意表扬,使表扬的话语如同滔滔江水绵延不断,这样过多的表扬又使学生觉得教师只是习惯性的随口一说,并没有认真地关注学生,话语没有太大的价值。
小学教学理念转变篇二
小学生教学是一项繁琐而艰苦的工作,因为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认知能力瞬息万变,让每个教师都必须有一套独特的教学理念。在我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了解到一个不断进化的思维方式会有助于我更好地完成工作。通过这篇文章,我将分享一些我的小学生教学经验和体会。
第二段:教学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关注学生。
教学是一个互相契合的过程,因此在对待教学时,我常常找切入点,关注整个学习过程。在认真听取学生的问题后,我会认真思考其中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我始终要求自己要有耐心,清晰地解释每一个问题,并与学生达成一致。这不仅让学生认真做好每个作业,也让我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高标准的教育。
第三段:持续探索新方法,实行适度管控和教育。
我始终认为,教育不应仅局限于传授知识,更要承担培养学生好品质和不懈探索的工作。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我坚持适度管控和教育的方式,确保学习的系统化。此外,我还坚定信念,不断寻求新的途径来激励孩子,使他们更加努力,从而实现巨大的突破和成长。
第四段: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与家长密切配合。
小学生教育需要教师能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家长和教师都是孩子成长的关键人物,在家长的建议和陪伴下,我们能够更好的掌握孩子的成长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从而充分发挥孩子的优点。我常常与家长进行交流,分享学生的生活纪录和学习成果,以及孩子的成绩。这种亲密的合作磨练了我的教学理念和专业技能,也使我更加善于抓住教学机会。
第五段:结论。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总结了突破传统的和创新的教学理念。通过这些方法,学生不仅能学习任何课程,也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视野,从而在小学生教育中取得更高的成就。我的方法是活跃的,我相信教学的过程必须的富于创造和激情,让我们相信教师和学生合作,很快你会发现一个新的学习世界在等待你的探索!
小学教学理念转变篇三
新时代的教学理念强调“以生为本”,呼唤教学的人文特征,小学语文教学人文化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平等,是人与人之间顺畅交流的前提,即便面对的是学生,教师也应摆正自身地位,不要做“命令者”,而要做“引导者”,不要做课堂的“表演者”,而要做课堂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融入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语言的艺术,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如二年级上册《难忘的一天》学习开始时,教师可先讲述自己曾遇到的难忘的事情,而后推己及人“同学们也一定像老师一样有很多难忘的经历,有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呢?”在教师的示范性作用下,学生纷纷踊跃发言,课堂氛围异常活跃,学生真正融入了学习角色中。
第二,运用适当的评价言语。小学生的心智处于发展阶段,渴望关注,渴望肯定的心情异常强烈,批评与否定很容易使其丧失信心,一蹶不振,相应地,积极的鼓励性言语也将对其产生极大的推动力。
因此,在实际评价中,教师应以鼓励为主,更注重过程而非结果,对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表示肯定,若是学生回答得完全正确,则不要吝惜一句“你真棒!”若学生的答案不尽人意,也不要过于苛责,应该表示“老师相信下次你能做的更好!”给学生一个信心支点,学生往往能够创造意想不到的奇迹。
第三,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传统教学中,学校仿佛一个加工厂,学生迈出校门,思维方式、看问题角度都是一个模子印刻出来,失去了个人的特色,新教学理念力求打破这种桎梏,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依照学生自身的兴趣进行个性化培养,教师应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学生,融入学生之间,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创设有利情境,语文教学趣味化。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常用又高效的方法,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置的情境往往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创设情境的方式有许多种,尤其是在现代教学设施的技术支持下,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影音丰富的特点,在课堂伊始便牢牢抓住学生的目光。
例如,二年级下册《葡萄沟》学习开始时,教师可播放一段吐鲁番盆地的视频片段,中国地势最低的盆地,满目漫漫黄沙,却有皑皑天山高高矗立,融化的雪水有如甘甜的乳汁,滋润着荒漠中的绿洲,金黄的杏儿、粉嫩的水蜜桃、红彤彤的沙果,还有那泛着光儿的像水晶一样的葡萄,小学生本就对色泽艳丽的事物敏感。
而这些水果又恰好是学生所喜爱的,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吸引,这时教师可顺势引入课堂内容“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想领略吐鲁番盆地葡萄沟的美景了,现在就让我们在小小导游――课本的带领下,跟随作者一同领略它的美丽风光吧!”教师富有号召性的语言进一步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自觉投入到学习中,充分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3.加强课外阅读,语文教学多样化。
孩子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教学不应该扼杀,反而应该进行鼓励,为孩子插上一双思维的羽翼,使其自由翱翔于文学的世界中。低年级小学生认识水平有限,适合其阅读的课外书籍较少,在过去的教学中,低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常常被忽略。
俗话说,阅读使人明智,阅读的习惯应从小培养,针对低年级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可甄选一些绘本,推荐给学生。
例如,一年级上册学习《小小的船》之后,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瑞士经典绘本《月亮的味道》,书中描写了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仰望月亮、想要触摸月亮,并通过努力与合作实现愿望的故事,情节简单却充满童趣,“吃月亮”与号召小伙伴这些情节点,非常容易唤醒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架起现象与现实之间的桥梁,思维之花便在这一过程中悄然绽放。以课内为基础,强化课外阅读,实现课内外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小学教学理念转变篇四
根据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小学英语教学要创建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小学英语教学不讲解语法概念。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听、做、说、唱、玩、演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侧重提高小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和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唱、演的能力。那么具体的教学方法如下:
1、童话剧教学法。
教学内容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制约着语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用。学生用书主体部分为经典的英美英语童话故事。英语课堂上,当学生们遨游在光怪陆离的童话故事中,他们学习的英语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当他们和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童话人物交上好朋友的时候,他们的英语也会取得长足的进步。
2、情景教学法。
在英语课堂上,老师们为学生们模拟各种各样生活中的真实场景,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来呈现学生们感兴趣的单元主体,组织学生们在情景中不断地反复地操练新知,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
3、音乐,律动教学法。
英语教学蕴含在“说,唱”英语中。以韵律式的“说,唱”形式,配合科学编排的韵律动作。全方位地调动视觉、听觉、言语能力和肢体动作,让孩子真正“懂得”英语,真正“脱口而出”纯正的英语,真正“学”会英语。
4、直拼教学法。
它用最简单、最实用、最直接的字母以及字母组合的基本发音,让学生们能很快地掌握陌生单词的认读技巧,并能迅速记忆单词和朗读文章。我们还给每一个音素配上了形象生动,简单易记的小手势,帮助学生们正确发音。
5、联想教学法。
但是它根据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能力,通过引申、扩展、推理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用正确高效的方式来完成大脑中知识网络的建立,达到迅速把新知从短时记忆转化为永久记忆。
如果我们把英语学习的基础建筑在学生自己的经历和兴趣之上,学习效果就会更好。调动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兴趣爱好,然后编成故事说出来,写下来。语言经验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在一个很自然的过程中由口头语言进步到书面语言。
7、三维重现教学法。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所以老师应当利用不同的失误将课堂的内容加以重复。
8、直接母语式教学法。
全英文教学:给学生一个全英文的环境,让其习惯于英文的听说及直接用英文进行思考,改掉在头脑里进行二次翻译的过程,能很快的掌握英语的发音习惯及语感,像母语一样的直接反应,形英语思维,说出标准的英文。
9、自然教学法。
在学习英语中,用习得的方式比学习的效果好得多。因此,英语课堂环境创设得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利用学生过去学过的知识,设计和英语为母语的学生文化相近、便于他们理解的教学活动。在介绍新词汇、引进新知识的时候,教师尽可能结合周围实际环境,在一个富有实际意义的环境之中,像掌握母语(中文)一样,掌握英语。
10、全身反应法。
为学生学习的几乎每一句英语,都配上了生动的动作,让学生们边说英语,边用动作将其含义表达出来。全身反应教学法注重的是语言学习中的互动模式。它能够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参加活动,让他们在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中,犹如身临其境般的体验英语。
小学教学理念转变篇五
体现课标中新的教、学理念:以读为本,自主探究,读中领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理念,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与中学生阅读比较,儿童阅读当然要有更细致的指导。要注意分级阅读,根据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心智发展程度,从引发培养趣味入手,什么年级读什么书,有个大致的安排。由浅入深,不断扩大范围,逐步让出一部分属于孩子们自由阅读的空间,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与习惯。
有些学者认为随着年龄段的变化,学前儿童与小学生阅读随着年龄增长,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即:摇篮童话阶段、民间故事阶段、寓言阶段、童话阶段、还有故事阶段、传记阶段、文学阶段、思索阶段,等等。这些划分有点琐碎,不一定准确,但说明阅读确实应当考虑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心智发展水平,阅读兴趣的培养也要充分考虑到阶段性。
关于阅读教学的问题,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阅读教学理念的更新。应当强调在阅读教学中尊重孩子的天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想象力。阅读除了获取信息、认识世界,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阅读应当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和鼓励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当然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考试评价要把课外阅读情况考虑进去,要注意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课改之后,不少老师为了突出教学的人文性目标,对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训练放松了。其实阅读能力还是需要训练的。课程标准那些基本的要求不应当放弃。小学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优秀诗文的诵读与背诵非常重要。具体来说,小学一二年级,主要引起并逐步培养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且从这时候起就学习默读,背诵优秀诗文。三、四年级的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开始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颂读诗文注意让学生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五、六年级应当养成默读的习惯,并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以上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做到就不容易了,不必层层加码。如何达到这些基本标准,每位老师都可以发挥主动性,根据你的学生实际情况来决定教学方法。
另外,要注意引导那些对阅读缺少兴趣的学生克服阅读障碍问题。为什么阅读兴趣和习惯培养不起来?除了负担重等原因,可能还有心理因素。比如阅读时紧张,没有轻松的心境;阅读速度太慢,总希望每次阅读必有收获,欲速则不达;有的孩子自卑,不敢在课堂上朗读,还有的孩子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生怕读错了引起同学笑话,等等。现在的课堂阅读教学因为面对考试,要求过于严格和琐碎。也可能是造成阅读障碍的原因之一。比如教学生读一篇散文,就是时代背景、主题思想、段落大意、词语形式,等等。不是说这一套不必要,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环境中,有时不得不如此。而且课改之后,很多老师讲课也比较注重调动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强调多种理解了。但是,这种太过机械、琐碎,目的性过于强烈的学习,对于阅读兴趣培养显然不利,还可能制造阅读心理障碍。所以除了改进课堂阅读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动性,还应当特别注意容许学生在课外有更多的自由。如果课外阅读也用课内教学的规定与办法,目标那么固定,对于那些本来就有某些阅读心理障碍的学生,可能特别不利。
为适应新时期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喜欢你的数学课,运用教学案例在数学课堂中发挥作用,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
长期以来,数学留在很多学生心里的强烈印象,就是枯燥的计算、 刻板的公式、远离现实生活的应用题,初中生学习数学是脱离于生活 的一种纯符号的逻辑演绎,学生怕学,甚至厌学。在实际数学教学中, 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学生怕学数学,认为数学太抽象,不易理解。而面对新课程的改革的大潮中,被传统教材培养长大,已经非常习惯了传统教材的我,一度也很迷茫,如何才能有效的实施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从怕学、厌学到不怕,甚至喜欢数学?如何使数学课堂能够充满活力呢?以下是我对这一问题的初探。
1、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普通中学,到我们学校来就读的学生有一部分是因为成绩不佳、家庭经济条件差等原因已无择校机会而就近入学的学生,这些原因也就构成了学生从小在学习时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家学习时没有得到来自家长的较严格督促和指导,在面对学习困难时也基本得不到有效帮助,在面对挫折时也很难得到及时的疏导和鼓励,在我的家访中能发现更有一部分家庭,由于父母工作不顺利、家庭其他问题等原因,家长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失败简单以责骂甚至拳脚对待,或者不管不问,这些都是导致学生怕数学,甚至讨厌数学的主要原因之一。
2、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还常常处于“教材是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有时我们把数学与生活的天然联系割裂开来,鲜活的数学异化成了纯粹的符号系统,成了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另一抽象的世界。这也是学生感觉数学枯燥无味的'一大原因。
3、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是按我们成人意志“直接教会学生的”,而是要通过学生的形象思维,借助对客观事物表象的理解后而产生的。单一的接受式教学让学生感觉数学的学习是那样的单调,呆板,毫无乐趣。
对于学生的家庭现状我无力去改变,唯一我能做的是改变我的教学方法,去适应学生的要求。于是结合数学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去创设情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创设更多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主要我尝试了以下做法:
1、创设有效情景,引入课题,在课堂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我在教数学代数式是我采用了如下方法:测量自己未来身高,首先我先问我的学生想知道自己的未来身高吗?他们听后一起说:“想”。我就在黑板上写下了两个公式,了两个公式,男孩成人身高:x+y)/2*1。08, 女孩成人身高:(0。923x+y)/2。其中x表示父亲的身高,y表示母亲的身高。学生都怀着提到的兴趣,以极快的速度计算着,很快,每个学生的预测身高都出来了,他们兴奋地互相报着,带着惊奇的表情,有个男生脱口而出:“哇!我能长到一米八五!”此时,我不失时机地讲着:“每位同学求出的这个数值,就叫做这个代数式的值,刚才大家用自己的父母身高代替x、y计算的过程就是求代数式的值。”学生恍然,而且印象深刻。这样的例子能举很多,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是遥不可及、枯燥无味的知识,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2、在课堂教学中,多开展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之中去发展智力,提高数学能力。
《整式的乘法》是七年级上的重要内容,它是初中阶段数学运算的重要基础,其中包括的基本运算很多,如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在此阶段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当然直接告诉学生运算法则,然后死记硬背也能让学生开展计算,这样的教学也容易简单的多,但是这样的教学效果是暂时的,不持久的。
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通过观察一系列的式子,让学生猜测其中可能包含怎样的运算法则,然后再验证同学所作的猜测,整个过程始终让学生交流,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对于知识的把握有实际理解何感受,由于这样的授课方式,在我讲到《积的乘方》这一节课时,学生已经学会了“观察——猜测——验证”这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通过这些数学活动,学生对知识的产生有一个直观、清醒的知识体验过程,虽然我从没让学生默写背诵过这些公式,但是这些公式却在学生心里扎下了根。
3、创设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直观的数学感受。
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搭建活动、操作的平台,具体做法是,把数学问题设计成“动手操作题”。我在教学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一课时,先设疑:同学们把准备好的一副三角尺拿出来,利用一副三角尺上的一对直角,能否拼成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有的学生拼出了同位角,有的学生拼出了内错角,还有的学生拼出了同旁内角,这时就可以给出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这种方法会让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在讲解《对长方体的再认识》这一章内容时,由于是立体的几何图形,我用一个具体长方体的盒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实践证明,学生对长方体知识的掌握非常好,在期末考试中只有1名同学在一道关于长方体的选择题上出错。借助于这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换位思考,体验学生的思考方式,让学生在感受中明白自己思维的误区,从而强化对正确数学知识的理解。
我想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方式,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总会与教师的愿望有所偏差,那么我们不妨反其道而行之,顺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自己体会与感悟,从而选择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式。
例如:我在上《分组分解法因式分解》时,我想让同学理解,判断正确分组的依据是:产生新的公因式或能继续用其他方法分解下去,但是同学的理解却不是这样,比如分解因式6k2+9km—6mn—4kn,我想教会学生此题的分组方法可以是一、二项一组,三、四项一组,或者一、四项一组,二、三项一组,但是此时有部分同学有不同意见,他们认为一、三项一组,二、四项一组也行,我这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这样的分组方式不好,而是顺着学生的思维,板演了他们的做法,当要继续往下分解时,学生却发现不能分解了,我马上抓住这个机会,纠正了学生的思维错误的同时,让学生总结正确分组的依据,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掌握就是牢靠的。
经过一年多的尝试,我感受到了体验教学给我和我的学生带来的好处。首先: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了较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学生坚韧、不屈不饶的学习意志,对于我提出的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能较好的贯彻实施。其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我在讲《整式乘法》的知识时,有意识的向学生灌输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用图形知识来验证整式乘法法则的猜想,从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开始,当我讲到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时,我让学生考虑如何用图形来验证测想,班级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在尝试用图形验证猜想。最后:学生的成绩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5、反思和总结 通过在新教材中尝试让学生体验性学习,我有了一定的收获,在某种程度上更新了教学观念,对于什么样的知识需要学生体验获得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我也注意到在对学生进行体验式教学时也要防止对接受式学习的全盘否定,有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讲还需要接受式学习。
另外我们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把握好课程标准,吃透教学内容,吃透学生,并结合具体的课时内容进行选择,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和一味地追求体验性,生活化,而忽视了知识本身的落实。在体验性学习过程中,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能力参与到体验性学习中,能从中收获成功,得到鼓励,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开始阶段千万不可将体验性学习的难度要求提的过高,更多的以鼓励同学参与体验、参与学习为主。
小学教学理念转变篇六
教学有成功的方法,但教学没有固定的方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教学习惯和思维方式,也讲究呈现出不一样的教学方法。比如江苏洋思教学模式和河北衡水教学模式就不同,山东杜郎口教学模式和安徽毛坦场中学教学模式就不一样。
我们强调正确的教学方法,不仅是因为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实现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因地制宜,能因材施教,能让师生如愿以尝。当然,这样的教学方法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能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认知特点。
只要小学语文老师善于把握教学方法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一定会发挥事半功倍的最大功效。
二、解学情、以学定教。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打仗如此,教学亦如此。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环境、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思维特点、生活经验、个性差异,认知规律等,哪些方面很欠缺,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哪些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这些了然于胸,备课就有了针对性,否则就是盲人摸象,花了力气,收效甚微。
而目前的语文现状是:由于学生层次的各不相同,教师无视这些因素,从自己的主观出发设计教学过程。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教学设计或是课堂教学:教师精心设计了精美的课件,惟妙惟肖的展示了课文中所描写的内容。从现场来看,学生似乎很感兴趣,沉迷其中。
但是一分析很多是无效教学:其一,从学生角度讲,这节课他们几乎不需要动什么脑筋,只是欣赏和配合老师的问题而已。其二,学生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是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参与探索吗?他们得到了什么发展?学生们在语文课堂中“学到了什么”和“怎样学”是同等重要的问题。
所以出色的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教学得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对学生的全面了解,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懂得他们的的思想、感情,并能预测他们可能发生的疑问,使教学双方能协调一致,了解学情,才能以学定教。
三、充满激情、热爱语文。
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很有激情,很敏感、细腻,很率性、优雅的人。他(她)会感动得流泪,会兴奋得欢呼,会难过得呜咽,会生气得顿足,而这一切,皆因为他(她)眼中的文字。语文教师,应该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
备课,决不是看看教参,抄抄教案,借鉴名师的教学设计,而是要潜心会本文,反复读、熟练读,在语言文字中虚心涵泳、探幽索微、仔细吟味,直至读到“其言皆出吾口”“其意皆出吾心”,读到理解透彻,获得精深的义理,有了审美欣赏,不由得深深地叹服。
教师首先被语言文字感动,才能以真情意、真见识打动学生,这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课堂,决不是满堂讲、一味问或是机械练,而是教师以热烈饱满的激情、抑扬顿挫的语音、真切深刻的体悟,示范着、引领着、激发着,让学生在熏陶感染中,也把那些优美的语言文字当作朋友,虽然或许有千年之远,千仞之遥,却可以和他们晤面交谈,没有了时间与空间之限,没有了尊卑和亲疏之分,在精神的自由交流,心灵的对话与撞击中去寻求人生的意义,去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
热爱语文,这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特质和真挚情感,是我们今日做一名出色的小学语文教师的前提。
四、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实施生活化教学。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将小学语文课本上的知识呈现出鲜活的生命状态。因此,教师要依据语文课文的特点,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的书本知识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践,提升学生感悟语文课文教学的魅力。
例如,《鲁滨孙漂流记》一文,学生通过学习,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力求生存的非凡经历,感悟到想要生存下去,就得自己想办法创造条件的道理。
同时,我设置了启发性强的问题: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夏令营经历是什么?你最惊险的一次漂流是什么?其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挫折?你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和战胜这些挫折的?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结果,事情是学生亲身经历的,记忆还是十分犹新的,写出来的文章是真情再现,感人犹深。
五、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
语文游戏通常具有比赛性质,它要求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利用学生希望获胜的心理,促使他们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在一种全自发的状态中学习,学生克服了腼腆害羞的心理障碍,消除了对自由交际的抵制。例如低年级学生可以利用文字的偏旁、结构进行游戏教学。
以“找朋友”为例,教师将尽可能多的识字卡片放入几个盒子中,给各组学生一张不同字的卡片,如“找”“跑”“月”等,要求找到同样偏旁的字,并将其视为自己的朋友。哪组学生寻找的“好朋友”越多,哪一组就被视为胜利者。
参赛学生在选择卡片时,旁边学生也会呐喊助威,并帮助他们辨别,可以说找字游戏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找字游戏,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偏旁部首的认识、理解,实现了教学目的,而且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成为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真正起到了寓教于乐、一举多得的作用。
小学教学理念转变篇七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标理念也渗透到英语课堂教学当中,它不但是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英语的魅力,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磨砺学生的意志,拓展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作为一名教师,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转变思想观念,跟上时代步伐,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新的教学观念,遵循新的教学原则,探索新的教学路子,掌握新的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式。在教育教学方面,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优化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评价制度,让学生在和谐合作的气氛中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真正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人。
一、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激发创新意识。
现代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此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生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使学生能够与自己一起选择、设计和完成多种教育活动,做到主动参与,全民参与和全程参与,提倡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做工作的主人,做生活的主人,做集体的主人,以主人的姿态投入到教育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要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学生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放在首位。我根据小学生好奇爱动、求知欲强的.特点,坚持愉悦式教学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如在练习“in、on、under”等介词时,我就运用游戏教学:请一位同学上来蒙住眼睛,由教师摆放物品位置,全班学生问“whereisthe……”再由该同学猜测物品位置“it’sin/on/under……”如果猜对了,全体学生则说“you’reright”,反之则说“you’rewrong,it’sin/on/under……”学生兴趣盎然,气氛极其活跃,在欢乐中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我们常用的游戏形式有:猜谜游戏、组折词游戏、组句游戏、接龙游戏、竞赛游戏、传话游戏、记忆游戏和动作游戏等。使学生寓学于乐,在活泼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获得英语知识与技能。另外我还充分利用简笔画、实物、录音带、录像带、电脑课件等直观教学手段和电化教学手段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积极开展英语课外活动。
活动是让学生喜欢上英语的最好的法宝之一,它有很多好处,可以让学生有目的地使用英语,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使全体学生参与其中,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英语。为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及拓宽学生知识面,我们组织学生办英语手抄报,开展英语兴趣小组,朗诵儿歌、绕口令、学唱歌、做游戏、排短剧、练习情景对话等,还开展英语角、英语时空广播等活动。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学生学英语的兴趣非常浓厚。
四、改革评价机制。
教学中,学生们往往会产生一些希奇古怪、非常离奇的想法,这时候,教师如给以严厉的批评、指责,将会压制学生那些朦胧的、零碎的创新意识,从而会阻碍学生创造思维大发展。课堂上,学生只有处于一种和谐宽松的环境中,才能激起学生主动思维的兴趣。这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学习结果、反应能力等做出积极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在实施对学生的评价中,尽量注意客观、公正、热情、诚恳,使学生体验到评价的严肃性,并注重发挥评价的鼓励及有效作用,以鼓励为主,满足学生的成功需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具体方式有:1.鼓励性评价。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对于回答错误的同学,我没有马上说:“no,youarewrong.”而是说“pleasethinkitover.”并示意他坐下。对于作业中的错误,我也不是单单划个“×”了事,而是在错误部分下面划条线,并在旁边注上“?”,提醒学生再考虑一下。2.分层次评价。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设以不同程度的要求,并分层次评价指导。对于优秀的学生,应给予更严格和更高要求的评价;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往往给予肯定的、鼓励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尊重他们的自尊心。
五、尊重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合理发展。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尽管大部分的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从而不断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仍有一小部分的学生因为性格内向或由于基础稍差导致的自卑心理,不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是等待老师注意到他们才愿意开口,给他们口语提高带来消极的影响。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时间给学生提供解决的方法,给这些学生一段缓冲的时间,避免当场答错的尴尬,而且在完成任务期间可以与组内其他成员共同讨论交流,在代表本组展示结果时,由于有了先前充分的准备,学生能放松、大胆地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树立自信。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进行教育研究,探索教育、教学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探索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同时要广泛阅读教育理论书籍,开扩视野,拓宽知识面,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
小学教学理念转变篇八
小学生教学理念是指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方法、原则和目的的总体认识,它是从教学思想中总结出来的规律。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我深切感受到了教学理念的重要性,因此我秉持着“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将教学贯穿于学生的生活中,以期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学习。
第二段:因材施教。
小学生教育中的一条重要原则是因材施教。当我开始教学时,我发现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结构和学习态度都有差异,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宜的教学,我便需要因材施教。我会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进行不同方式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学科学习水平的差异,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不同难度的课程。这样能够确保学生的学习不会出现瓶颈,也能够让弱势或低水平学生得到相应的帮助,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水平。
第三段:循序渐进。
小学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需要经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才能获得应有的成就。因此,循序渐进是小学生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我会将学习的内容和难度分成小模块,让学生先去掌握简单的,然后再去学习困难的。在教学中也要在上一个知识点没彻底掌握的情况下不断重复,一次一次去讲,直到学生掌握为止。在我看来,只有循序渐进地教学,才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让他们学得更加有价值。
第四段:教学贯穿生活。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小学教育的核心。而教学贯穿于生活就成为了实现这个目的的关键。我会将教学内容融入到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到学科的实际意义。例如,对于语文课的教育,我会在生活中引导学生多看书,加强语文阅读训练或者组织读书分享会等,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而且也能够增强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理解力。
第五段:总结。
小学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教学理念,掌握恰当的教育方法,才能够更好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在我看来,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教学与生活相结合,是小学生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它们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能够快速掌握知识,培养出更好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将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小学教学理念转变篇九
[关键词]体验生活合作交流优化教学激发兴趣树立信心勇于创新。
[摘要]英语课程的学习,不但是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更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英语的魅力,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磨砺学生的意志,拓展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渗透新课标理念,优化教学结构。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经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使用广泛的语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当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风吹遍了全国中小学之时,那么怎样才能紧跟教育新风,把《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渗透到英语教学中,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呢?由此,在英语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新教学方法的`尝试:
1、多变的教学方法:
(1)随机应变,适当删除添补,提前推后。“书本是死的,人是活的。”所以,我们教师在教授内容时,可以适当地对教材进行删除添补,可以把一些内容提前或推后。比如说,在学生刚接触英语时,我们暂且不要急着让学生去学会什么单词、句子,可以把一些有趣的活动提前。如把“standup,sitdown”。这一环节提前,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觉得学英语原来是如此地有趣。再比如说添补,在第一堂课的单词教学中就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动物、植物的单词,或者可以把下一单元中的单词提前教,如“duck,monkey,dog”等等。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学过的单词,自己编一个小故事,主题“我的小树林”。鼓励他们利用学过的单词,自己编小故事。
(2)在教学中常用各种方法,如“表演法”、“竞赛法”、“游戏法”等。
a、当“小老师”、“模仿秀”
比如说“taikaboutit”。这一模块中,我们就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模仿,带表情说句子。如“iamhungry。”(可以作饥饿状);“iamthirty.”(可以作口渴状);还可以鼓励学生上讲台当“小老师”,领读句子。让他们模仿教师平时上课时的表情、动作,鼓励他们学着使用课堂用语。比如说“stanpup”“verygood”,“sitdonw,piease”.
b、把身体语言带入课堂。
[1][2][3][4]。
小学教学理念转变篇十
[摘要]英语课程的学习,不但是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更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英语的魅力,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磨砺学生的意志,拓展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渗透新课标理念,优化教学结构。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经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使用广泛的语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规模不断扩大,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当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课程改革之风吹遍了全国中小学之时,那么怎样才能紧跟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新风,把《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渗透到英语教学中,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呢?由此,在英语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新教学方法的尝试:
一、注重改变英语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内心热情:
(1)随机应变,适当删除添补,提前推后。“书本是死的,人是活的。”所以,我们教师在教授内容时,可以适当地对教材进行删除添补,可以把一些内容提前或推后。比如说,在学生刚接触英语时,我们暂且不要急着让学生去学会什么单词、句子,可以把一些有趣的活动提前。如把“standup,sitdown”。这一环节提前,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觉得学英语原来是如此地有趣。再比如说添补,在第一堂课的单词教学中就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动物、植物的单词,或者可以把下一单元中的单词提前教,如“duck,monkey,dog”等等。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学过的单词,自己编一个小故事,主题“我的小树林”。鼓励他们利用学过的单词,自己编小故事。
(2)在教学中常用各种方法,如“表演法”、“竞赛法”、“游戏法”等。
a、当“小老师”、“模仿秀”
[1][2][3][4][5]。
小学教学理念转变篇十一
课改是基于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而进行的,目的是扬长克短。我们的“短”是什么呢?专家指出,我们基础教育的主要问题是培养出来的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弱。形成这一原因有诸多因素,但以“灌输―接受”为主的教学方式和以“听讲―记忆―练习―知识再现”为主的教学方式是造成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
知识有两种形态,即过程和结论。传统教学注重若干个结论,现代教学取其过程。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这个道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富有个性的劳动,从中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多是在课堂进行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成为我们在课改中研究的重点。
转变观念,积极探讨新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我校新的教学方式的探讨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第一步:提供课例,进行评析。近几年来,学校投资购买、自制了相当数量的课堂教学录像带及光盘,对这些教学资源,学校进行了充分的开发利用,有目的地为教师提供实验年级的、非实验年级的、本校的、外校的各个学科的比较有特色的课例,组织有关教师尤其是实验教师进行观看,通过教师参与式的研讨,引导教师运用课改的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第二步:加强集备,取得共识。拿实验年级的新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有许多创新之处;即使是非实验年级,也存在着运用课改理念,创造性使用教材的问题。在无现成经验可借鉴,又缺少教辅材料的情况下,发挥群体效应,全面挖掘教材,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艺术,不失为一条捷径。学校要求实验教师不受固定的集体备课时间的限制,时时集备,天天教研,只要有了问题,就提出来研讨。为了寻找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教法,他们曾一起备课到深夜;为了制作各种教具、课件,他们分工合作,牺牲了许多休息时间。教师间的合作、交流,使教学方式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第三步:课堂教学,大胆尝试。教改的过程,是学校领导和教师共同参与、同步提高的过程。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学校领导给予了充分的理解与宽容,允许教师根据自己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在自己的课堂上尝试操作自认为合理的教学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学校领导分学科、分年级、分专题进行听课,课后及时组织评课,倾听教师的意见,并运用课改的理念,进行评析,符合课改精神的做法,及时给予认可与推广。在探讨的过程中,学校还聘请区教研室的有关领导进行具体的指导。第四步:组织上好研讨课。学校领导通过听课、交谈等途径将教师一些好的教学方式进行梳理、小结,并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通过分专题轮流上研讨课的方式,将一些有特色的教学方式在全校乃至全区加以推广。
现将我校有特色的教学方式汇总如下:
一、在学习过程中,利用学生的视觉感知,让学生去看、去描、去画。
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记忆材料是以视觉加工为主,孩子更喜欢生动直观、色彩缤纷的图画、图片。课堂教学中,实验教师首先较为深刻地领会了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图增趣,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画资料,将看图和学习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次,合理地运用色彩,为教学服务。如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区分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来分类图色,使抽象的拼音符号变成一个个美丽的色彩记号,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第三是鼓励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色彩,想象、描绘自己心目中的世界。神秘的星空,太阳初升的草原、山村、森林、大海等,在孩子的笔下,变得多姿多彩,充满生机。
二、在学习过程中,调动学生的语言积累,让他们去说、去读、去讲。
拼音教学是枯燥乏味的,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语言积累,从学生熟悉的语言环境中提炼出对拼音符号的认识,再通过学生的口头语言,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例如,戴老师在教学ai这个韵母时,她先请了一个孩子上讲台和老师一块比高矮,然后让学生把观察到的用一、两句话说出来。有个孩子说:“戴老师比xx高,xx比戴老师矮”;还有一个孩子说得更精彩:“老师是a,我是i,老师爱我,我爱老师”。在学生兴趣盎然的表达中,引出了ai这个韵母的教学。在指导学生掌握了ai的发音以后,戴老师又引导学生用这个音节进行组词、说话。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学习了拼音,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实验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选用了大量的传统儿歌,如“圆圆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aaa”等,还自编了许多琅琅上口的儿歌:为了让学生记住“ing”的发音,老师自编了儿歌“天上一颗星,树上一只鹰,墙上一颗钉,地上一块冰”。儿歌、口诀大量的合理的运用,调动了学生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新教材选编的课文极富童趣,深受学生喜爱。但识字量明显增大。实验教师翻阅了大量教学杂志和资料,借鉴他人成功的教学方式,采用“听课文―读课文―讲课文―学生字”这样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孩子口头表达的优势,以读、讲为主,在读中理解课文,领悟课文;在反复接触课文的过程中,增加和生字见面的机会,在此基础上再来学习生字。这样的教学方式,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遵循儿童的学习规律,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在学习过程中,营造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去玩、去动、去演。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课堂教学应顺应孩子的天性,从孩子的爱好和兴趣出发,设计教学方法。臧老师在上《复习拼音》一课时,将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皮卡丘引进课堂,以学生喜欢的“打靶开花”、“击鼓传花”、“找朋友”等游戏展示复习内容,以闯关的形式贯穿整个课堂,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情感得以交流,个性得到张扬,自主、实践、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课堂教学轻松活泼,学生学得扎扎实实。
在数学活动课《愉快的周末》一课,教师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题:
小明共掷了()分。
每人掷三支,最多能掷()分,最少能掷()分。
小红共掷了9分,她的三支飞镖掷在哪里?(如右图所示)。
讲课时,老师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估算,回答上述问题,在这个基础上,将投飞镖游戏直接搬进了课堂。通过亲自实践,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事件的可能性和结论的不确定性,并且得出新的结论:如果一次都未投中,最少能掷0分,而不是3分。
艺术课上,即兴表演更多地被采用,随着优美的音乐,学生自编自演,乐在其中。
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多彩,使课堂显出勃勃生机,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四、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魅力。
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实验教师立足于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开发、设计出具有个性化的课件。绚丽的色彩、清晰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将干巴巴的说教变成多感官的刺激,使抽象的变得具体,静的变成动的,虚幻的变成真实的,既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又能将学生引入想象的世界,使教材“活”起来,使课堂也“活”起来。
勇于实践,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
课堂教学应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富有探究新知,不断进取的精神,这一切,迫切需要教师勇于实践,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
一、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具有几方面的特征,对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过程有内在的动力支持,学生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们从教学内容入手,在教学中坚持两个原则,即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引,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方法交给学生,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如生字的分析、课文的朗读、应用题的解答等,尽可能的尊重学生的理解方法,学生谈出自己的观点后,教师再进行点拨。教师从知识传授着的教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着和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充满成就感,有了自信心,这一切,又激发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习惯。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自主探索,主动获取,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如何在课堂上落实呢?我校加大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使生生合作进行讨论交流较普遍地在教学活动中应用。课堂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互教互学,共同提高。为了使这种学习方式不流于形式,教师从细微处着眼,进行指导,让每个学生承担着不同的学习任务:有的当组长,负责整理每个小伙伴的发言,并准备在全班交流时能谈出自己小组的见解;有的当主持,负责协调小伙伴的发言顺序;有的作音量控制员,控制小伙伴发言的声音等等,每人承担的角色随时更变,这样,每人都需要与他人交流、合作。不仅如此,教师对学生如何发言、如何倾听、如何评价、如何质疑等,都给予具体的指导。老师参与其中,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给予必要的提示与点拨。这样,使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发言做出思考,教学过程即是学习的过程,同时又是学生交往的过程,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较好的培养。
不仅如此,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合作也得到充分运用,尤其在数学课上,老师常常运用师生合作的方式进行归纳,形成概念,得出结论。
三、课堂教学注重过程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习惯。
有关专家认为,儿童有与生俱来的探究的需要和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这些需要的满足,必须具有一定的环境和适当的方法。课堂教学中注重过程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面向实际的、进行探究的学习环境,不失为一条好的途径。
在六年级的数学课上,吴老师设计了如下的步骤教圆环的面积:
第一步:出示一个圆环,认识圆环。
第二步:思考,老师手中的圆环是怎样做出来的?请你试着自己做一个圆环。
第三步:现在你知道怎样求圆环面积了吗?
学生独立总结得出方法,圆环面积=大圆面积-小圆面积。
圆环的面积=(c内+c外)×环宽×2。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把现成的结论交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去操作、去试验、去讨论,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改实施一个学期以来,我们进行了探索,有收获,也有困惑。我校有两位教师尝试运用新的教与学方式,分别执教了语文、数学三节公开课;臧雪媛老师执教的《复习拼音》一课,在全国录像课评比中获一等奖;艺术教师陈艳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了思索与实践,撰写的论文《寓教于乐,启发创新》,在国家级刊物《试教通讯》上发表。
我们知道,课改试验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一如既往,付出努力,迎接成功。
小学教学理念转变篇十二
高中体育选项教学就是以学生的实际作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从而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激发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体育课堂的中心,切实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精神和终身运动意识。
一、高中体育选项教学的必要性。
《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体育要在义务教育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还要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为学生的身体健康打下基础。而体育选项教学就是在关注学生爱好的基础上,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这点符合新课标教学目标的需求。而且在实现教学目的的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力。此外,作为学生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自觉性的一个关键时期。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与学习兴趣是存在非常大的联系的。只有学生对体育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才能很好地调动其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促进其体育知识的学习。
二、高中体育选项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方面的问题。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与教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实施者,一部分教师不是特别重视选项教学,或者是在进行选项教学的时候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打个比方,有的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没有进行认真的备课,也没有认真地制订教学方面的计划,就可能导致体育选项教学形式化,没有很好地落实到实践中。还有的体育教师只是凭借过去的教学经验,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这样就影响了选项教学的质量。
2.学生方面的问题。
在多数学校中由于经费限制等因素的影响,硬件设施达不到相应的标准,导致学校在进行模块设置的时候不是特别合理。如有的学生喜欢游泳项目,有的学生喜欢舞蹈项目,但是这些项目在学校是没有办法实现的。这样一来学生只有从其他项目中进行挑选,而学校提供的可选择的项目是非常有限的,加上很多学生对于体育选项模块的了解不是特别深入,不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就是看到其他同学选的是什么就会跟着选择什么,就会导致在体育选项的时候,()一部分模块的学生数量非常多,而一部分模块学生的人数非常少。这样的结果就是一些学生选择了自己喜欢的项目,还有一些学生由于某种原因对自己选择的项目不太喜欢,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事实上还有一部分学生不是因为不了解学校开设的项目,主要是觉得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在以后学习和训练中存在难度,就自己放弃了,导致其选择的项目不是特别感兴趣。
三、实施高中体育选项教学的对策。
1.强化教师的选项教学能力。
对于学校来说,要结合实际,重视教师在选项教学中的作用,为专业体育教师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让他们明确实施选项教学的'要点。高中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体育运动的机能和基本知识,还要对自己所负责的教学项目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所以,作为体育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通过多种途径来充实自身,获取全方位的发展。
2.引导学生确定合适的体育选项。
学校根据自身实际进行因材施教,不能盲目地照搬其他学校的模式。选课内容要丰富,既可以是传统的武术教学和田径教学,又可以是新兴的跆拳道教学等。总之,选项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体育选项,让他们认清自身的状况,不要跟风,也不要组团选择某个项目,而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项目进行体育锻炼。
3.选项教学要注重实效性。
在进行选项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要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因材施教,提高选项教学的实效性。但是事实上要满足一个班级内几十名学生的需求就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如,有的学生非常喜欢网球运动,但是由于学校硬件设施的限制,不能满足这些学生的需求,但是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网球教学的视频,给学生讲解网球运动的要领。又如,体操教学,要想多数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就需要花费一些心思,与时俱进,提高教学实效性。就像网上热议的南开中学把江南style引入体操锻炼中去,就激发了学生一股锻炼的热潮。如果教师在体操教学中也能选择一些新颖的模式,如,体操比赛、体操style等,就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选项教学的实效。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时期的学生需求。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选项教学模式是高中体育教学中的一种新兴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特长,还能提高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董玉良。新时期如何实施高中体育选项教学的高效教学[j]。科技信息,2011(06)。
[2]李贺,王珊。对高中体育选项式教学的探究分析[j]。学周刊,2013(05)。
(作者单位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第一中学)。
小学教学理念转变篇十三
在国家生态建设过程中,森林的作用不容小觑。而森林覆盖率能够真实地展现生态建设效果,森林并不只是具备经济效益,同样兼具了社会与生态效益。为此,林业勘察工作人员在开展勘察设计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地拓展个人视野,灵活运用创新思维,将先进的科研成果及栽培技术应用在工程造林与园林绿化等方面,通过多种栽培技术,实现林业和农业等领域建设的协调性,推进林业的多元发展[5]。这样一来,林业原有的单一种植发展模式就能够得以改变,使得林业发展成为环保与生态林业。与此同时,林业勘察设计工作人员应当以创新角度思考问题,对勘察设计工作理念进行有效转变,确保林业的跨越式发展,扩展林业勘察设计成果的广度。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背景下,林业发展需要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深入贯彻并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注重社会与生态效益的提升。为此,林业勘察设计工作的理念需要与时俱进,合理转变并创新,对理念转变展开深入研究。林业勘察设计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充分发挥林业生态功能,为国家生态建设提供高质量服务。在林业勘察设计理念转变的背景下,林业勘察设计工作的成果将更加科学,且操作性会不断增强,进一步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3]黄勇,欧阳平一,魏海林等.林业勘察设计单位现存风险及其防范对策——以湖南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总院为例[j].湖南林业科技,2014,41(6):112-116.
[5]蒋超.对综合性林业勘察设计的定位及其作用的探讨[j].现代园艺,2012(22):109,111.
小学教学理念转变篇十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新课改,是适用语文教学人文性,人本化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高考的影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严重地制约了语文教学的发展,也制约了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如何在高中语文功利性的围追堵截下突围?恢复语文教学的纯洁性?实现语文教学的原初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呢?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用灵活和充满智慧的教学艺术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催开学生的创造灵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通过笔者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功利性问题是制约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发展的重要成因。
一、为了追求短期效益,不惜牺牲人文精神。
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方法、技巧和教学理论方面并不缺欠,缺少的最主要的是语文的素养和必要的人文精神,从而导致语文阅读教学存在许多功利主义行为。
部分教师过于追求课堂表现,课堂设计流于表面,华而不实。部分教师还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影响,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分数,只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传授和学生解题能力的训练,乏味单调的灌输和机械训练泯灭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1.语文文本内容的挖掘消失在各种教学探索上。
语文教学的极端探索造成了诸多顽疾,它把解决问题的关键指向了阅读教学外部条件的构建与改进,试图通过这样的努力能够解决问题:通过不断探索总结出来的经验形成名目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并试图改变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非阅读”(非人文)问题;借助多媒体形式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演绎教学内容,意图解决过去教学手段单调乏味的问题;着力于学生综合分析理解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纯粹接受知识的泥沼中走出来,进而经受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考验,等等。种种努力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传统与单一,而且显然是取得了或者部分取得了预期效果,仿佛给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带来了一丝生机与希望。然而,透过好看的表象我们看到的却是有些糟糕的真实:它追求形式胜过内容,它追求统一胜过个性,它追求“技巧”胜过艺术。这样的表里不一让我们再一次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语文阅读教学。
2.合作探究造成盲目的导向牵引。
课堂上一些教师一味迎合新课程标准,追求合作探究这一时髦的学习方式,但合作探究的目的、时机和过程都有很大的随意性。表面看起来很热闹,实际上并没有思维撞击的火花。学生没有时间也不愿独立思考,讨论只是泛泛交流,并没有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没有人愿意倾听别人的不同意见,几乎所有学生都把希望寄托在教师的说教上。这种有名无实的合作探究,容易滋长学生随心所欲、浑水摸鱼的学习倾向,使教学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
3.情感目标小结有虚假作秀之嫌。
有些教师为了凸显自己设定的三维目标,在课堂小结中将情感目标像知识目标一样罗列出来,给人虚假的感觉。阅读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主观性、体验性、内隐性等特点,它既不能通过生硬的讲授来实现,又不能靠某一节课来完成,而是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从教书育人的机制来看,语文阅读教学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并不是对每一节课都牵强附会地加上一个环节,只有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融为一体,才有生命力。
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对人文精神、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的重建都是最佳场所。
语文阅读教学到底应着重于语言技术的应用,还是应着重于奠定人的精神根底?语文教育说到底实际就是“人的精神培植”,就是“丰富人的精神经验、丰富发展人的生命个性的教育”,是一种“本民族文化的教化”。没有语言就几乎没有人的精神。没有语言,我们根本无法用“人的感觉”来感受这个世界。譬如,只有人才能感触、懂得诸如“花溅泪、鸟惊心”(杜甫,《春望》)的感时忧国和骨肉分离的`苦痛;“沧海明月”“蓝田日暖”(李商隐,《锦瑟》)的执着怅惘;“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的挥之不去的思夫凄苦,等等。这诸种感觉与知识是“语言”给予我们的。或者说,我们学得了语言,才懂得了或感触到了这些。很显然,语文教育在外在效能上是语言能力教育和训练。或者说,训练语言能力就是训练精神。
在明确语文教育就是精神教育的同时,我们要紧抓语言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从而奠定人的精神根基。
二、高考的需要制约了师生在语文教育中全面获益。
由于我们被高考的需要束缚着手脚,语文阅读教学几乎不允许广大师生对文本作出独立的自由见解,诸如《祝福》批判悲剧的社会环境和封建伦理道德,《雷雨》揭露旧中国旧家庭的种种黑暗罪恶的现象和地主资产阶级的专横、冷酷与伪善,这些统一的解读使得阅读教学的精神空间极为狭隘,缺乏应有的个体精神的见仁见智。教法也是如此。一位教师的教法成功了,于是在本地区甚至更大范围争相模仿效法、推广,不顾教师个性,而试题思路和考试模式更是如出一辙。于是,学生牺牲了在这个年龄阶段本应有的奇思和幻想,他们过早地成熟和老成,过早地包裹起了真实自由的自我和个性。
成型的教学模式反过来又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师生尤其是学生全面获益,因为模式的形成,也即方法探索的终极定型。在模式运用过程中,思维方式和指向都是一定的、已知的,对接受信息的分析与综合只是形式上的演绎,因为无数次的演练已形成固定的图谱和套路,方法模式化导致的思维定势,不仅导致学生养成了思维惰性,而且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影响了学生非逻辑性思维的发展。而语文学习,尤其是文学作品的学习,直觉思维、灵感思维和发散思维对于感受和理解形象艺术性又是至关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它压抑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创新意识和完整人格的形成与确立。
语文阅读教学是塑造学生精神世界的教学,它追求的是能够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我,通过语言学习塑造灵魂,强化自我意识。这就要求教师敢于培养叛逆者,不断创造民主教学气氛,使学生充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在认识、探索某种对象的活动中产生一种乐趣,使其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促进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达到忘我的程度。
三、忽略文本对话淡化了学生的阅读认识阅读是读者与作品与作者对话的一种活动。阅读是以作品为媒介,借此体验、感悟和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和情感。这种阅读活动,是读者与作者之间心灵的对话,当然,这种对话,是无声的对话,是精神的对话,是灵魂的问答和心灵的碰撞。
当前的阅读教学往往忽略了阅读的本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体验与感受。反观阅读主体的学生,其阅读情况又是令人吃惊的,几乎所有学生除了课堂上跟随教师分析课文的思路并进行简单的阅读之外,课后阅读少之又少,即使阅读了,也是随性而为,除非任务所迫。大部分同学不太清楚研究性阅读的实质是什么,如何进行研究性阅读,研究性阅读对提高思维能力有什么帮助,等等。存在这种现状,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高考制度是导致应试化的幕后推手;
2.教师“精讲”取代了学生“慢读”;
3.远离生活实际丧失了生命力;
4.低估了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知识经验和心理世界的差异性。
在理想语文学习理念下,学生精神的愉悦是第一位的,只有在愉悦的精神吸引状态中,学生才有认知接受的可能和发展的可能。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要求将社会的具体要求与师生的具体情况和所处的教学环境、条件及正确的教学原则几方面结合起来,从而选择和制订最佳工作方案(即教案),优化教学过程的“精神吸引”,实现师生合作探究的最佳效果,而语文阅读教学的最优化就是建立在这个理论基础上的一种理性追求。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极力彰显语文学科魅力,彰显其承载人类文明与发展和对生命的体验与思考的意义,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价值,这样,语文学习才能深入人心,语文教学的春天才会到来。为此我们尚需深入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合学生思维发展、能力提升、人格优化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蔺艳艳:《实施教学反思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9.
2.李创新:《中学语文创新教法》,学苑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546115广西来宾市第四中学)。
小学教学理念转变篇十五
摘要:从新课改高中地理教学的意义出发,探讨了传统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不足,最后通过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以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地理;教学理念;教育模式。
高中地理教学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也不断地更新。在新课改下,高中地理侧重用形象的图片来直观地反映地理资料,用大量图表的比较来透视地理信息的内涵,用生活中地理的现象来诠释高中地理课程中的信息。总之,新课改教学的目标就是用新的理念、方法来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去体会世界,树立终身学习的习惯。
一、传统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下,高中教学唯一的目的是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着应试而来。
因此,它的缺点是不言而喻了,主要表现在:(1)教学观不是以学生为本,不是教会学生日后受益无尽的方法,而是以分数为考量的标准;(2)教学手法上大部分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为主,没有充分地综合利用多种媒体资源,发展教学;(3)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以传统课本为纲,没有将生活中的现象、地理特征合理地运用到教学中;(4)传统的教学活动、课堂氛围过于死板,学生是被动地接受、记忆知识,没有因材施教,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更新高中地理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
更新高中地理教学观念,第一步要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结合新时代赋予的地理时事特征,培养高中生独立学习、运用地理常识的能力。高中地理教师要运用各种地理教育资源及多媒体技术准确地传达教育信息,提高高中生地理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如果说教学观念是灵魂,教学内容就是教学活动的载体。高中地理教学改革不仅要有科学的教学观念,更要有合理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使高中地理教学改革最终“平稳落地”。
(1)创造开放的教学环境。
传统的地理教学教室是唯一的教学场所,而开放式教学打破了教学场地的限制,从课堂上走出去,通过课外营地、博物馆、名胜古迹的游览等方法开辟第二课堂,再通过教师的课前主动设疑到学生分组研讨,以一个个开放性的问答,让高中生真正地体现到地理开放式教学带来的优势,并在开放式教学中,自动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团队协作、学会自主学习。
(2)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活。
高中地理的知识很多都有现实生活的原型,如果简单地陈列知识而不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势必会造成高中生学习时的枯燥,并且记忆不深,为了记忆而记忆。
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生活中地理常识的应用,让学生主动地去收集生活中与高中地理相关的信息,并将这些收集来的信息与新课程结合在一起,将“死的教材”变为“活的知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也便于消化。如讲到地震时,可根据中国近30年来常发生地震的地区的地质进行分析,找到地震常发的原因,并列举出世界上其他与之相似的地质位置。
(3)利用多媒体资源教学。
高中地理内容丰富,涉及天文地理、人文景观,可谓是包罗万象。仅用文本、语言的教学方法难以对知识进行全方位的表现。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语言讲解的同时,配合地理标本、挂图、录像、幻灯、虚拟现实等技术辅助教学,使高中地理教学手段更为丰富,表现的直观性更强,更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共鸣,使学生的学习始终保持在积极、自觉、主动的良好状态。
(4)加强地图的学习、使用。
高中地理的一项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会读图、看图和使用地图。地图承载着所在位置的地理面貌、气候特征,是本无语的教科书,也是高中生学习地理和今后使用地理的重要工具。
在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地图的使用,从一开始就让学生知道地图使用的重要性,并在地图读、看的教学上打牢基本功,为今后学生正确地使用地图做出准备。
高中地理新课改的推进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地理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中要不断提出新方法、新思路,力争将现代教育理念完美地应用到课改中,改善教学方法,最终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寅。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j]。考试周刊,(67)。
[2]王卫。新课改下如何突破传统高中地理教学模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05)。
[3]刘晓辉。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思考[j]。现代阅读,2012(02)。
(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市第五十九中学地理组)。
小学教学理念转变篇十六
引言:
一、认真研究新课程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小学英语教学新目标要求:
(1)、语音方面:小学英语教学目标要求是掌握字母读音,了解单词重音,懂得正确的发音,并且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习语音语调。
(2)、词汇方面: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认读,拼读简单的单词或者根据听到的单词识别指认图片或实物。(600――700个单词)。
(3)、句子方面:要求学生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认读、模仿范例写句子、问候语、标题。
(4)、短文方面:小学阶段还没有掌握默读技能,应从朗读做起,重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能听懂、正确朗读短文,在教师帮助下讲述、表演简单小故事。
(5)、对话方面:要求听懂提问,进行简短对话。
(6)、语法方面:小学阶段的语法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语法项目,如名词、代词、动词形式上的变化;了解表示时间、地点、位置的介词;了解简单句子的基本形式。
教学计划及教学方法,这样教我们才会少走弯路,日日有所获。
二、激发兴趣,保持兴趣。
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是能力形成的前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好奇、好动、好玩等心理特点,用听、唱、玩、说等教学手段,让学生敢于开口,积极参与,也可以根据小学教学要求设计小组竞赛活动(每个小组要包括不同层面的学生)。而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可以采取激励评价以促进其发展。
成功教育的起点应该是使学生在学习的路途中始终充满自信心,一直走向成功。即使是小小的成功,如作业的完成,问题的解决,学习成绩的肯定等,都会使学生产生兴趣,进而激励他们更加刻苦的学习。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环节应本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化繁为简的原则,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在课外,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应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到学有所获,看到自己的进步。
比如学习人称代词,还有be动词,教师教给学生一些顺口溜便于记忆,针对不同的语言知识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营造愉快活泼的语言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教师陪做游戏,学习英语的愿望从而得到充分发展。
三、加强训练,养成良好习惯。
教师既要教知识又要以不忘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己从教学第一天起就要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一旦形成错误的习惯,会对今后的学习造成不良影响,对教学中出现的比较普遍或共性的错误,要及时纠正,不要怕麻烦。有这样一句话:一针及时省九针。随时有问题随时解决,以免问题成堆了不好解决。
纠正错误常用的方法有:
(1)让学生在正确模仿中自己纠正;
(2)在学生犯错误的地方提示学生改正;
(3)在板书上标出易错处,提醒学生辨别;
(4)规范启蒙训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如语音语调教学,学生读错了不要马上批评,教师可以让学生听录音或教师正确示范,让学生感受到句子的升调,然后再对学生进行语音语调训练,规范其读音。训练之后,有个别学生还会发生同样的错误,教师可以把句子写在黑板上,在句子末尾用箭头标出升调,提示学生纠正发音。
四、利用教材插图,创编英语阅读材料。
些插图的扶助,学生可以比较直观形象的理解单词、短语、文本的含义。但在目前英语教学资源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如何提高这些插图的利用率,发挥现成的教学资源的最大优势呢?我们不妨对这些教材插图进行二度开发。
(1)利用插图创编谜语,加深对英语词义的理解。
(2)利用插图创编对话,发展学生英语会话能力。
pep教材从五年级开始,新增了“les’stry”。我们可以利用les’stry”中的插图重新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并鼓励学生利用这些图片资源重新创设情景,创编对话,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会话的能力。
在鼓励学生创编时,教师的评价工作要跟上,评出最佳谜语奖,最佳创编奖等,是学生保持持久的热情参与。这样就为英语教学注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达到英语为我所用的目的。
结束语:
儿童的心灵是块神奇的净土,正确的播种就会有最佳收获。在小学时期输入的语音信息不但不会消失,反而会根深蒂固的保存在他们大脑中枢的某个角落,日后一旦接触到相关的语音信息,那些沉睡的记忆便容易唤醒。因此,我们小学英语教师的责任更加重大。
小学教学理念转变篇十七
自从我国全面推行新课改之后,新的高中历史教材取代了原来的教材,在新课改的教育制度下,无论是历史课堂教学还是授课目标,教学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不再适应学生发展的要求,教师迫切需要转变旧的教学理念。在新课改后新的教学模式中,对高中历史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老师们实时关注社会动态,与时俱进,多多关注新课标改革的进度和要求,了解新课程的内涵,多学习新知识,练就过硬的教学本领,在教学过程中领悟新课改的本质,更好地改变传统的历史教学思维,转变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观念。与传统教学相比,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的有以下几点特色。
1更注重知识传授的方法和过程。
传统的`大纲历史教学中,高中历史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通常都是要求学生重复记忆历史知识点,包括重要历史人物事迹、方式时间、地点、经过和结局这些考点。为了适应,学生历史几乎都是靠死记硬背、完全把历史知识记在头脑中,不断的重复。这样生硬的教学过程,学生往往不会对学习老师感兴趣,纯粹是为了考试,尤其高中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所以他们还是会拼命的学习高中历史知识,把知识点不断地进行重复记忆。显然注重应试不符合当代教学目标,在新课标教学中,把注重背知识转变成重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过程,新的教学理念是目标教学,把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变成一个个阶段性目标,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思维。
1.1课程内容多样化和系统化。
从前的的历史教学和高中历史课本都是千篇一律地排列形式,单一地按照时间发展顺序,由远及近、由古至今的排列历史事件,对历史系统的、全面的、具有连续性的进行讲解。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教学形式虽然没有很大的问题,但是这种历史教学方法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比重存在非常大的差距,绝大部分的章节都是政治史方面的知识,而在涉及到的经济文化发展史却少之又少。显而易见,这种只偏向于政治忽视经济文化史的旧模式,没有处理好政治、经济、文化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是不符合要求的。而新课标要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形式更加丰富化和多样化,对学生的教学也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教化模式,让学生接触更多元化的历史知识,了解历史社会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发展的阻碍,都需要老师对学生详细讲解。
1.2授课方式更灵活。
传统的旧大纲高中历史教学形式非常机械化,老师在串讲完历史人物知识后,就让学生强化记忆,通过大声朗读、多次抄写把历史事件的细节记忆下来,这相当于是记忆训练式教学一样。这样的教学方法,即使学生能够记住所学内容,但一般是考试结束后就会忘完了,也就是说学得快忘得更快,甚至是单纯为了考试而学历史。而在新课程教学方式中,要求教师注重和学生的交流互动,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设备寻找一些有关于历史课堂的资源等,比如通过播放历史讲堂节目、相声表演等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逐渐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探索性精神,不断形成历史学习思维观念,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授课效率。在新的教学要求中,教师转变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在课堂中遇到问题可以互相切磋,互相讨论,交换不同的意见,这样轻松的学习氛围正是新课标教学的体现,颠覆了传统的单一授课模式。
2教学评价更加综合全面。
以前的教学评估中,不管是教育局对各个高中学校的评价,还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又或者是学生对老师的评价都是以考试成绩为标准,成绩决定了一切。这种“唯成绩高低”论的教学评价方法,认为成绩好就是好学生,成绩不好就不是好学生,甚至导致很多高中历史老师对学生不平等,产生偏见心理,过度关心成绩好的学生,而对成绩稍微差一点的学生则有点冷漠。这样的教学评估,不仅不能全面综合地评价一个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对学生不公平,忽视了全面发展,而且,老师不能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样成绩不好的同学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对高中历史课程产生厌恶和恐惧心理,最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而新课改形势下,要求教师全面评价学生,除了考试成绩,还更应该注重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包括学习能力、理性思维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社会人际交往能力和思想道德建设。这样的教学评估方式更能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快乐的成长,对高中历史学习也会更加热情和积极,因此,新课标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一个更加适应高中历史教学的方式。
3结束语。
通过以上论述,在新课改的教学模式更进步和有效,在现代的高中老师教学中,老师们要注意转变旧的教学思维,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实现新的教学理念的转变,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朱幕菊.刘兼.康长运.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朱煜.姚锦祥.陈辉.走进高中新课改――历史教师必读[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小学教学理念转变篇十八
摘要:在幼儿教育中,如何营造一个有利于幼儿学习的环境至关重要。而教育教学理念又直接影响教学环境。幼儿教师十分有必要转变幼儿教育教学理念,紧跟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幼儿教育发展作贡献。关键词:幼儿教育个性差异儿童智力观能力评价观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孩子是未来的希望。但是,现在这些处于21世纪的花朵们,不再像以往的孩子一样乖巧听话,他们聪明、好动、调皮、好探索,有个性,张扬自我,不喜欢老师、成人的束缚,这些都是孩子的天性。虽然现在是张扬个性的时代,但是对于幼儿,毫无纪律性,任性妄为的张扬的天性,却是百害而无一益。在教育过程中,张扬个性与约束管教的矛盾就凸显出来,而树立新的儿童观是解决这一矛盾最有效的途径。以前的教育,讲求老师一言堂,整齐划一。根据成年人的思维,小孩子的世界懵懵懂懂,都需要大人告知、教授。事实证明,这样严重地阻碍了儿童的发展。今天,我们要转变观念,树立一个新的儿童观。正视儿童在其年龄阶段固有的未成熟性、可塑性、开放性、独特性,同时儿童具有发展的、学习的、教育的潜能,且其发展具有可变性、阶段性、个别性。儿童不是成人的附属品,他们是独立的人,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独具个性特点的人。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受学校、家庭、社会的影响,任何个体的发展都不是与世隔绝的。这是一种全新的儿童观,这种儿童观是建构幼儿园教学管理新理念的基础。新的儿童观对幼儿园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与合法权益。儿童与成人一样,其人格的价值是等值的;二是发展儿童的独立个性。就个人的发展而言,独立的个性是形成创造能力的原动力,是开拓进取品质的心理基础。开展幼儿教学管理活动,首先要了解、理解儿童,承认儿童有他们自己观看世界的方法、独特的需要。其次要在尊重幼儿需要、兴趣的基础上,满足幼儿情感上、身体上和心理上的需要。一、树立新的儿童观要认识孩子的成长规律,尊重个性差异。儿童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不断反复的、循序渐进的、全面的发展过程。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就幼儿教学管理而言,每一个儿童都有自己的特点,儿童之间有很大的个体差异,而且年龄越小,差异越大,他们发展的优势领域、发展的起点、发展的速度和最终达到的水平都有很大的差异。他们的'思维特点、学习方式各不相同。在教学管理活动中,要特别注意的是,幼儿的探究具有尝试错误性。幼儿在探究过程中往往由于自己知识经验和认识特点等原因,出现与教师期望的教育结果或答案有一定的差距,甚至是背道而驰的现象,需要教师正确对待,教师要认识并理解,这是幼儿发展中必然出现的一种现象。对此,教师要有耐心,尊重这一现象,同时能从幼儿的错误回答中寻找原因,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不断引发幼儿获得正确的认知,得到真正的发展。二、还要树立新的儿童智力观。认知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身体机能具有接受新知识的先天条件,儿童乐于接受新知,并且想证明自己。詹姆斯的机能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有与生俱来的本能和冲动,发展一般的心智能力,即发展对特殊情境做出特殊反应的能力。三、要树立新的教学管理观和灵活多样的“能力评价观”。在评定幼儿时,教师应在尊重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摒弃传统的“智力测验”的方式。事实证明这样简单地评价幼儿智力的传统观念太过偏颇。在针对幼儿的各种活动中,要多维度多层次评价幼儿的智能,从而树立灵活多样的“能力评价观”。可以从语言、音乐、科学、健康、体育、数学等七个方面入手,全面评价幼儿,正确评价幼儿,协助家长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成长观。通过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全面分析和把握他们的发展现状,他们的擅长范围、发展的出发点、发展的前景及最后达到的水平。教育者必须重视这些不同,尽量不要做横向分析对比,更多地发现他们在基础能力上的优势。参考文献:[1]崔士霞.兴趣是幼儿快乐教育之根本[j].成功(教育),2010(10).[2]姜勇.论幼儿教师的教育幸福感[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3(12).[3]邹渊.让您的孩子更聪明――谈幼儿音乐教育中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j].黄河之声,2007(03).[4]周晓华.在生活中解放孩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01).
小学教学理念转变篇十九
关键词:数学新课改、更新观念、关注过程,应用、提高创新能力。
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中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评价及要求也在不断地发展。数学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讲背景来源,讲思想方法,注重过程,联系实际,突出应用,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在教材编排上也从封面设计,导引,章头图及正文的“想一想,做一做,议一议,读一读”等都体现了数学的美学价值和人文精神。通过两年多的试改,感受颇深:
1、教师观念更新,提高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改以往的角色,成为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合作者、组织者,而宽松、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堂使学生在没有任何压力下产生强烈的求知兴趣,同时也能发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首先,过去对于教师的“主导”地位问题,是课堂评价的一个论据,而在数学新课程改革中对我们理解更会有不同侧面和深刻程度上的差异,所以,当教师把自己变为课堂活动的一名合作者、参与者时,也将自己和学生放在了同一水平上,才能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不同背景,每个学生的现实基础,认知水平等进行教学,从而发挥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
其次,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对学生的地位也有了新的认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关系是动态的,不再起什么“主导”与“主体”性作用,这一定位,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过去我们评价一节课只看表象,评课者只关注教师在这节课中“戏”演得是否令观众满意,再看观众反应如何,来评这节课的成功与否,注重了数学教学的系统结构和形式化,而较少关注从“感知数学情景、体验数学本质、概括数学抽象、反思数学应用。”的完整数学学习过程,这种形式化教学搞得教师手忙脚乱,学生也无所适从,且看美国中学数学教学的一个案例:
在美国西雅图一节高二数学课上,老师讲的就是一个测量塔高度的问题,一上课,老师就把这个任务交给学生,说塔是高不可及的朵想办法测量这个塔的高度。学生听完以后就每个人拿了一个图形计算器,分成四、五个人一个小组就开始做了。看到这道题我觉得好笑,这不正是前几天才给学生上的一节课吗?是初三数学中的一道应用问题,稍微差不多的学生都很快得出答案。可问题是人家高二学生却做得津津有味,全班同学分完工以后,老师没有做任何提示,学生就开始做这件事情,且没有几个学生去努力找一个公式,绝大多数都在按分工试算:这塔多高呢?有的学生就先设它为100米,找测量点,发现凑不出准确答案,就开始分工,甲把塔放高一点,已把塔变矮点儿,丙把第一个测量点往前点,丁把测量点往后变,四个人分工做,到下课全班还不到10个学生得出结果,老师说:“我们继续去做”。
让我们思考我们的数学教育尤其是农村中学数学教育现状,从评价体系的导向上就决定了我们的`数学教育是为“应试”而备的,从小学到中学,全部是模块化的:考什么,教什么。而对数学的发展,她的文化价值大概问起来没几个人会知道,对现行新课程知道的又有多少呢?教师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在拼时间,讲题型,抓训练,学生为了一个“愿望”,在这个“愿望”的奴化下,麻木的、机械的、毫无生机的学习,我曾经做过一个调查,我所在地方的农村初三学生每周周内学习数学的时间至少在800分钟以上,而其他国家和地区平均是217分钟,我们的代价是多么的大啊,可效果怎么样,我只能用少得可怜来说。
在学习了“中美高层教育交流”研讨后,我对自己八年的数学教学作了回顾,深感自己只不过是个知识的“二道贩子”不停地学习,再将我知道最多,自认为最好的、最得意的东西传授给学生,并告诉他们“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并举了数学家苏步青当年为了考取国际上有名的日本帝国大学,对解析几何、微分两门课做了近万道题,结果以双百的优异成绩被录取;传说中王羲之练干了三缸水,若非如此若练,他岂能丰为书圣。可是我们学生苦了,力也出了,成绩怎么样,全县5000多学生参加高考,几年才培养出一个清华学生,而有关部门就认为质量可观,大力宣扬。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开展,农村中学数学教育也受到影响,但波动不大,广大农村教师只是从课本上的变化中感觉到了课改的气息,因为受各种因素制约,我们绝大多数都没有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这就使的我们的课改还要加大力度。
2、关注数学过程,培养创新能力。
这是数学课程改革中的“重中之重”,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史宁中反复强调“归纳与创新”,学生思维的过程远比简单的数学结果重要。209月6日和7日,“中美数学教育的高层交流”在北京举行,美国学者介绍了他们的数学课上教师讲得很少,主要是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探索,在我国偏远的农村学校,数学课堂上仍是教师讲为主,学生的自主性很难发挥,他们自小就养成被动接受的习惯,而新课标下的教材在情境创设、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为农村数学教育提供了方便,给学生给了更多的思维空间。
在课程改革中,教育理念的更新,必然带来教学行为的变化,只要我们时时做个教学有心人,了解数学发展方向,数学价值,不失时机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就可积极稳妥地解决好新与旧的关系。
参与文献:
曾是数学神童,澳籍华人数学家陶哲轩,2006-8。
中美数学教育的高层交流《数学通报》2006第12期。
小学教学理念转变篇二十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体育课在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也开始逐渐凸显。对学习负担较重、学习压力巨大的高中生来说,体育课是缓解他们压力、保证他们体质的重要课程。然而,当前高中体育教学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体育课堂仍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却忽略了学生“学”的重要性。要想打破这种局面,必须要深入贯彻新课改的要求,践行新课改的主张。
一、转变思想,实施“健康体育”
所谓的转变思想,一方面指的是转变体育课不重要的思想,另一方面则主要指的是转变体育课教学思想。高中体育课一直以来走的都是一条机械化的道路,即围绕竞技项目组织教学,然后让学生反复练习。在僵化的体育课堂上,学生的兴趣很难被激发,参与性很难提高。因此,必须响应新课改的号召,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要把学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健康体育。既要重视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也要尊重学生作为课堂主角的地位,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体育课。把运动技能教学和学生的兴趣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愉悦地掌握运动技能,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
二、调换位置,构建生本课堂。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处于高高在上的教育者、领导者地位,学生则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陪衬。这种教学极大地削弱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新课改要求教师要转变角色,实则就是主张教师和学生要适当地调换位置。要由学生适应教学到教学适应学生转变,要构建生本课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要对体育必修课和选修课进行必要的整合处理,对于选修课中不适合学生学习的部分,一些高难度体育技能部分,要调整难度,对复杂的技术动作进行改造,对选修课则采取分层教学或自愿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发挥其主动权和自主权。同时,要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等开发出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体育项目,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三、创新形式,打造多彩课堂。
人们对未知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体育课如果陷入机械重复的模式,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因此,必须要创新体育课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课的多姿多彩。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体育课教学,适当地把体育课阵地转回课堂,利用多媒体工具为学生播放一些全民健身视频,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播放一些竞技体育视频,如,奥运会、世界杯等,提高学生对竞技体育的认识。可以采用比赛形式让体育课充满竞技性,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等。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必须要进行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要让体育课在趣味中开始,在快乐中结束。
参考文献:
[1]李鹏程。试论提高高中体育课教学效果的方法[j]。华章,2019(10)。
[2]唐玉玲。高中体育教学模式创新初探[j]。考试:教研版,2019(5)。
小学教学理念转变篇二十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为了培养出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学生,新的教学理念应运而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是新的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和实践的能力.新课程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施有效课堂教学.
作者:李忠春作者单位:重庆市黔江中学刊名:教育界英文刊名:jiaoyujie年,卷(期):2010“”(7)分类号:关键词:新课程教学有效性主动能动性创新性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