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养成好习惯心得体会(实用23篇)
心得体会是对我们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方面经验和感悟的总结和归纳。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心得体会,首先要有真实的体验和深入的思考。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写作范文,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灵感。
教育养成好习惯心得体会篇一
习惯养成教育是教育中一项重要的任务。通过培养良好的习惯,可以帮助孩子们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行为习惯。在习惯养成教育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培养习惯的重要性,不仅要有正确的方法,更要有耐心和恒心。在这个过程中,我还学到了如何引导孩子培养习惯的技巧和策略,让我们一同探讨一下我在习惯养成教育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养成习惯需要耐心和恒心。培养习惯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不能期望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可能会有摸鱼、半途而废、投机取巧的想法,这时候父母和老师就需要耐心地引导和教育。我们要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逐渐适应和掌握习惯的要领。同时,在教育过程中要坚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只有通过耐心和恒心的引导,才能使孩子们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其次,正确的方法和策略可以事半功倍地培养习惯。在实际教育中,我发现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能够更好地引导孩子们养成习惯。比如,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每天完成的任务清单,让孩子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自律和坚持的能力。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让学习习惯变得更加有趣。比如,设立小组竞赛,每个小组完成任务的数量和质量都会影响到整个小组的排名,从而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通过正确的方法和策略,我们可以事半功倍地引导孩子们养成习惯。
第三,榜样的力量在习惯养成教育中至关重要。作为父母和教师,我们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们习惯养成的榜样。孩子们时刻观察和模仿我们的行为,他们会受到我们的影响。所以,我们要自己先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孩子们从小就看到并模仿。当我们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展示出坚持、努力和自律的精神,孩子们就会更加容易接受并理解养成习惯的重要性。所以,榜样的力量是习惯养成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第四,给予适当的奖励和鼓励可以增强孩子们养成习惯的动力。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设置一些小小的奖励,来激励孩子们的参与和积极性。奖励可以是一些小礼物、公开表扬或者额外的自由时间等等,只要能够让孩子们感到满足和有成就感即可。同时,我们还要及时给予孩子们鼓励和正面评价,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对他们努力的认可和支持。通过奖励和鼓励的方式,我们能够更好地增强孩子们养成习惯的动力,促进他们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性。
最后,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是习惯养成教育中的关键。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我们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我们要倾听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尊重他们的需求和感受。同时,我们也要向孩子们传达我们的期望和要求,并通过理性的讨论和解释来帮助他们理解养成习惯的意义和重要性。通过有效的沟通,我们能够与孩子们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让他们主动参与到习惯养成的过程中,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习惯。
总之,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耐心和恒心是不可或缺的品质。正确的方法和策略可以事半功倍地培养习惯。榜样的力量、适当的奖励和鼓励以及有效的沟通,都是习惯养成教育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有条不紊的引导,我们才能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养成好习惯心得体会篇二
养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特别是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中低段学生,养成教育尤为重要。把学生的养成教育抓好了,学生的成绩自然也会在我们教师汗水的滋润下,慢慢地提高,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小学生正在成长的发育阶段,诸多方面的习惯还没有形成,一些不良习惯还没有根深蒂固,比较容易铲除,因此对于刚步入校门的孩子,在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的基础上着重进行养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以学生认知特性为出发点,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由班主任向学生宣读学校规范,提出新学期的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规,如: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校园内奔跑、追逐,坚持课前一首歌,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上课积极参加讨论,作业不欠帐,班级建立图书角,课余时间多看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等,注意让学生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去做,使他们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永远是教师的主题。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应注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教师应为人师表,言谈举止、衣着住行,都应给学生作出表率,因为在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教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另外教师要关心体贴生活习惯特别是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找原因,从源头上下功夫。现在,许多学生卫生习惯差,果皮纸屑随手乱扔、教室里随处可见垃圾,可同学们却视而不见。有人往垃圾筒里扔垃圾,也是很少一部分。我们严厉地批评、惩罚也只能改变一天两天,时间长了又会重犯,因为他们意识上还得不到改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先组织班会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认识上有所转变,但许多学生道理都懂,行动上却难以改变。于是我们应从自身出发,从平时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熏陶。平时,我们教师走进学校、教室,一发现地面有烂纸就随手把它拣起来,有了垃圾、废纸总是亲自扔到垃圾筒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有时老师一个眼神,学生就会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很快改正。
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及时对小学生养成教育进行评价是我们做好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它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因此,教师要在养成教育的评价中树立典型,以奖励为主,平时尽可能经常使用口头和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的暗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周我们都要进行“雏鹰争章”的评比,安全、纪律、卫生流动红旗的评比和发放,每学期我们都要进行“优秀队员”的评比,树立典型,通过评比和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样使学生的养成教育的评价具有强烈的激励性。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少成若天性,习惯成天然。”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因此,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
篇生活是人生的第—课,也是最基本的`课程。生活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平凡而琐碎,由许许多多生活细节组成。生活习惯的好坏不仅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幼儿综合素养的体现,因此,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中教师会利用游戏化课程,培养教导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美国教育家约?凯恩斯的名言有力地说明习惯养成对孩子的重要性。它对幼儿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将伴随幼儿的一生,使幼儿终身受益。坏习惯一旦形成,我们要花掉十倍、百倍的努力将他改正,会使幼儿终身受其害。有许多叶曾指出一些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追根溯源,都是由于早期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因此,良好习惯作为一切教育的基础和归宿,应最先培养最先形成,它是幼儿成人之根本。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思想家夸美纽斯指出:德行应在邪恶尚未占居心灵之前,早早就教。所以,早期家庭教育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扎实地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这时候,幼儿园游戏化的课程会曾加幼儿的兴趣,起到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幼儿生活方面的习惯养成在家庭中的更为重要。长期以来,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一直未受到家长足够的重视,是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殊不知,早期家庭教育首要的、关键的任务就是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这项工作应是家长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然而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的这些请求:“我来洗,我来拿,我自己……等等”。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还小,不会做”。家长过度爱护,许多应该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长习惯包办代替。孩子是家庭中的“心肝宝贝”,在家许多大人围着他转,哄他们开心,认为只要孩子健康就好,认为穿衣服、吃饭等能力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自然而然地就会学会。现在孩子小,不必急于让他们自己动手,而且越小越难教,孩子大了,学得也快。因此许多小朋友吃饭要喂,有些爷爷奶奶为了哄好孩子一顿饭,要跟着走好多路,或边喂饭边让孩子看电视;帮他们解小便,穿脱衣服,大人认为这是义不容辞的事。却不知处处包办代替,幼儿的独立愿望会渐渐消失,养成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发展迟缓。
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从多方面开始。需要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首先,家庭成员要统一认识。这样才能使幼儿朝着一个目标去努力,巩固已有的好习惯。其次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很多家长在家中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或吃得脏。由于小朋友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协调还不够。让孩子自己吃饭常常桌上地上都是,家长嫌脏,认为还不如自己喂得快;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结果手没洗干净,还弄湿了衣服,家长后悔没帮他洗;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结果衣服穿反了,还要重穿,耽误了上班时间……所以许多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减少避免麻烦。其实,家长这种拒绝孩子动手做,包办代替的做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
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家长必须要注意方式方法。如果方式方法不得当,即使家长再努力,效果也不好。良好的家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在这两个因素中,家庭的精神环境是更为关键的因素。良好的家庭精神环境带给幼儿的不仅是健康的体魄,更重要是健康的心态。温馨、民主、和睦的家庭,使幼儿富有爱心、同情心,能懂得什么是尊重和理解,同时也能养成幼儿活泼开朗、乐观外向的性格;干净、整洁的家庭环境,会让幼儿潜移默化地形成讲卫生,做事有秩序有条理的意识和习惯。
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的过程也不是永无错失和疏漏的。教育的错失和疏漏,可能会使幼儿形成一些不良习惯。但是,幼儿的可塑性很强,一些不良习惯虽已形成却尚未根深蒂固,只要及早发现,及早纠正,还是可以亡羊补牢的。
总而言之,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育儿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陈鹤琴先生十分重视幼儿的习惯的培养,认为“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罪。”培养幼儿的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能为其一生奠定基础。
教育养成好习惯心得体会篇三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习惯的养成并不是既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你受害一辈子;相反,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也会使你受益终生。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懂得其几乎重要性,有不少人特别注意不注意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认为长大了懂事了习惯就会自然形成。果真如此吗?就不见有人上了大学还不会自己做饭?有人因小时的小偷小摸的酗酒,发展到后来的抢劫杀人?培根说:“生活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习惯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少孩子就得到的越少。我认识到这点有些晚,不过现在正努力弥补。我设计了卡将一个行为习惯奖励金卡,女儿每独立完成一件之事,就得到一朵红花,集够10个可以换我的赠品。首先从衣食住行开始,女儿坚持的还不错。
1、在写作中学会求知,要每天拿出半小时的时间来阅读。在女儿还很小的时候,我就用读唐诗撒娇她睡觉,到现在女儿能独立读报,她的打字习惯已经养成,阅读效果也渐渐显露出来,背东西速度较快,语言表达能力也较强。刚开始可以选择孩子喜欢的小孩书,大一点的时候,大人可以引导他读你期望他读的书。
2、在讲礼貌中学会做人。这一点我觉得家长在人际交往中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从跟父母、邻居打招呼起,到坐公交车给别人让座公车上等等。当爸爸妈妈有好的行为时,要及时肯定,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如何与年轻人交往,长大接著幼年就很容易融入社会。
3、注重亲子沟通。每天在回家的路上,吃饭的时候我都会孩子进行沟通和沟通。时间长了,孩子发生什么案子都会和我说一说。不过当孩子和你交流时,不能闯祸因为他犯了错误而大发雷霆,这样你就堵塞了孩童向你敞开心扉的路。教育可以再次找适当的时机。
4、家长的.情绪很重要。孩子受了伤,考生对待伤害的态度决定了孩子对待伤害家长的态度,不要过于紧张,否则孩子也会很亢奋。家长心态平和有利于培养孩子正确的挫折,独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越不深入学习如何教育孩子,越觉得做家长真的不容易,同时也感到自己能力的不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以上是我的一点粗浅的著书,希望能与所有的家长交流学习,共同进步,把教育孩子变成一件轻松愉快的事。
教育养成好习惯心得体会篇四
习惯,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行为方式或思维方式。习惯养成教育,旨在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培养自律、坚持和责任感。通过参与习惯养成教育,我深刻体会到习惯的力量以及养成良好习惯对于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
首先,习惯可以塑造一个人的品格。人的品格是由一系列的习惯堆砌而成。如果孩子们习惯了遵守纪律、讲究礼貌、有责任心等,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就会表现出诚实守信、正直善良的品德特质。相反,如果孩子养成了拖延、懒散、虚伪等不良习惯,那么他们的品性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通过习惯养成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孩子们积极向上、真诚守信的品格,这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习惯对于个体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学习和工作中,一个人的习惯可以决定他的进步和成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孩子们高效率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良好的工作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安排时间、提高效率、解决问题。正是因为习惯的力量,许多成功的人们在他们的学习和工作中都能够持之以恒,努力不懈,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因此,习惯的养成对于个体的成长和进步至关重要。
此外,习惯还对于社会的发展和和谐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社会是否文明、有序,往往取决于公民的习惯素质。如果大家都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排队、注意卫生等,那么社会就会变得有序;如果人们养成了良好的道德习惯,比如尊重他人、关爱弱者等,那么社会就会变得和谐。相反,如果人们养成了不良的习惯,比如漫不经心、无视规则等,那么社会就会出现混乱和不公正。因此,通过习惯养成教育,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最后,习惯养成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养成良好的习惯是需要坚持和耐心的。要想将习惯真正地养成,不仅需要提供正确的引导和示范,还需要个体的自我努力和持之以恒的意志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正确的引导,给予适度的奖励和惩罚,并鼓励个体坚持下去。同时,我们也应该及时纠正不良习惯,并帮助个体找到产生不良习惯的原因,并加以改正。只有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和不断的反思,我们才能逐渐将良好的习惯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方式,从而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受益无穷。
综上所述,习惯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行为方式或思维方式。习惯养成教育通过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他们自律、坚持和责任感,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习惯养成教育,全面提高个体的自律能力和道德素质,为个体的成功、社会的发展和和谐作出贡献。
教育养成好习惯心得体会篇五
如何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行为?自主接受教育已经是值得关注的话题。然而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学生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学生养成教育,有以下几方面的个人感受:
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首先自己要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他们热爱劳动,要经常关注学生们的相关情况;如在卫生习惯的教育上,班级学生卫生习惯差,教室里随处可见的垃圾,他们却视而不见,、老师严厉地批评、惩罚也只能改变一天两天,时间一长又会重犯,、可以在每次进教室时发现地面上有垃圾、废纸可以亲自扔到垃圾桶里,久而久之学生就做到了不用老师提醒自觉拾起的习惯,保持教室的卫生,教育学生搞好团结,自己做到和科任老师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让每个学生都有独立工作机会,学会管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在班级管理中,大胆尝试改革,建立新型的班干部选任考评机制,面向全体学生,实行竞争上岗,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参与竞争的机会,鼓励每一位同学积极参与班级的建设和管理。学生觉得这很新鲜,纷纷尝试。但是当工作一段时间后,他们终于明白班干部的辛苦。人人参与,人人受到锻炼,极大地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班集体管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班干部们努力工作,时刻注意规范言行,推动了养成教育工作的开展。
关注学生家庭环境的优化对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孩子的进步,集体的成长,离不开教师,也离不开家长。为了更好地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教师可通过电话联系、家长座谈会、个别谈心、纸条交流等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促进孩子的进步。可告诉家长重视了子女的教育,改进了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增强做家长的责任感对学生的发展、学生养成教育习惯都有很大的作用。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许多同学熟读“文明规则”、“中学生守则”,甚至倒背如流,却常随手扔果皮、纸屑;许多同学在老师的组织下学雷锋做好事、帮助同学,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要要把每个学生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平时多留心,多观察,随时了解班内每个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良习惯,即时修正。养成教育要从点滴的小事做起:见到地上有垃圾果皮随手捡起来,见到教师要主动行礼问好,在楼道里要轻声慢步靠右行,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着装整洁规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楼平地起,我们可以从一些身边琐碎的小事中,看出一个学生的行为习惯,帮他改掉了这一坏习惯。
针对学生养成教育不是个别老师的单独行为工作表现,它是每位教师的职责,做到全员参与德育管理。发挥各学科的育人功能,特别是发挥政治课、班会课、各项活动的开展,主渠道的育人功能以及主题班会、阅读课的育人功能。工作中要力争做到“事事在育人,时时在育人,处处在育人,人人在育人”,齐抓共管,人人参与,形成合力,才见实效。
教育养成好习惯心得体会篇六
要说起教育孩子,我觉得谈不上有什么成功之处。尤其是作为一名多年的毕业班的人民教师,再加上他爸爸常年在外跑业务,我们作为父母的有太多失职之处。但是,孩子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成长为一个了略懂人事的孩子,这个过程中也的确是凝聚着我们做父母的一番心血。当然这其中也有不少困惑。下面我来谈谈我们家庭的一些教育理念和心得。
“一个人小的时候,最是要紧,将来成就大圣大贤大英豪大豪杰,或者是成就一个大奸大盗小窃偷儿,都在这家庭教育四个字上分别出来”。现今社会独生子女多了,家庭条件好了,父母都忙于工作,疏于对孩子的管教,一般隔代管教,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多家长往往忽略了孩子的严格教育,对孩子“溺爱”、“错爱”、“宠爱”、把孩子惯得不像样,如对人没礼貌,本该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而由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代办,一边做作业一边讲话,或者要大人陪伴做作业,做事磨磨蹭蹭等。
我家培养孩子的宗旨是“小时严、大时宽”。幼儿园、小学时期,孩子可塑性强,还比较听话,好管教,容易养成好习惯,这时我们对孩子以严为主。孩子只要小时侯养成好习惯,大了宽松一点儿也出不了格。这也就是关键期,任何教育都有关键期,在这个年龄段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最为有效,如果过了这个年龄段,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可能就差多了。小学阶段,它是建立常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培养各种良好习惯最易见效,抓住这个环节以后就可以一劳永逸了。例如为了让她养成尊老的好习惯,我们教育她从小吃东西先给爷爷奶奶拿,到现在她也忘不了。
我们总觉得他们这也不会那也不行,处处都需要我们的帮助。其实孩子的能力经常是出乎我们想象的,关键是我们会不会放手让他们去做。大概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好像一夜之间孩子就会做些我们从没特意叫过他的事情,我们会惊讶:他怎么学会的?这就是孩子,只要我们肯放手让他迈出第一步,他们会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可能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让他们做还不如自己做来得轻松,但孩子一次做不好会有两次、三次,总有一天会做好!如果不让他去做,恐怕将永远做不好。我们在家尽量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给大人盛饭、倒茶水、扫地等,洗自己的内衣袜子等,开始不妨采取经济奖励法,实践证明效果不错,她连她爸爸和我的内衣也抢着洗。
我们一家人家庭和睦、幸福,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不和睦,对孩子的伤害往往大于大人,会使孩子失去安全感,容易形成不良性格和心理,缺少责任感和爱心,所以我们夫妻从不掩饰我们之间的亲昵,甚至有时故意在她面前秀恩爱,给她绝对的安全感。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肥沃土壤。同时,我家非常重视德育,会做人才会做事。德育我们主要从要求女儿不说谎、不要别人的东西、不乱丢垃圾这样的小事做起,德育内容也是随孩子的成长而变化。当然,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首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还有,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家长不能居高临下,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另外孩子教育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一般每天都抽出一点儿时间,关注孩子的成长:作业完成得如何,学习顺利吗?有什么新鲜事,心里有没有不愉快呢?尤其在孩子遇到困惑、挫折及犯了错误时,及时与孩子沟通,予以正确引导,调整好孩子的心态。同时,日常生活中从身边的人和事说起,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孩子从小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从而激起心灵深处无穷的动力。同时,爱玩是小孩的天性,我们从不用过多的课外培训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利。今年暑假我女儿除了全年班的书画学习未上任何辅导班,这是争取她自己意见与她沟通的结果,然后烟台、蓬莱、济南千佛山,再加上夏令营,走亲访友,她玩的是不亦乐乎,即增长了见识又玩得开心,我们看着也开心。
家庭和学校之间要经常保持联系,保持一致,家长应当主动到学校去拜访老师,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和思想态度,询问孩子在校的学习态度,听课是否认真、发言是否积极等情况,如果孩子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回家后就能够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这方面我们一直做得不太好,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只能拜托父母接送孩子时多向老师了解她在校表现,家长会也时常因为全县同时召开家长会而无法参加,但我都要求父母能用笔记得就记下来,记不下来的用脑子记。家长会能自己参加的尽量参加。
要尊重信任孩子,了解他们,用心换心,用信任赢得信任。要通过细心的观察,倾心的交谈,悉心的照顾,耐心的帮助,多了解他们成长的烦恼,心灵的需求,不要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孩子的优点相比。每当遇到困难,多鼓励安慰,帮他找回自信。以恰当的方式批评孩子所犯的错误。
以上简单地谈了一些家庭教育方面不成熟的做法和个人的几点体会。培养孩子的体验远不止这些。每个家庭的环境也不尽相同,孩子的具体情况更是参差不齐,教育的方法可以说是无止境的。愿我们的家长多一份耐心、童心,与我们的孩子一起成长,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将我们的孩子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材。
教育养成好习惯心得体会篇七
早上好!
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从小养成好习惯”。首先给大家讲个故事。
一家外资企业招工,一些学历水平、身高相貌等客观条件都很不错的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进入了最后一关——面试。可是,未曾想到,没有提问,没有出题,短短10分钟,他们都失败了。原来总经理借故离开了5分钟,这些年轻人便得意非凡,围着总经理的办公台,看看这个材料,翻翻那个资料。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说:“面试已经结束。”他们很纳闷,总经理说:“很遗憾,你们没有一个被录取,因为公司从来不录取那些乱翻东西的人。”这些年轻人一听,顿时捶胸顿足:“我们长这么大,从没觉得乱翻别人的东西是多大的错,有这么严重!”
故事讲到这里,聪明的`你一定悟出了道理:知识、能力固然重要,但好的习惯往往能为你插上成功的翅膀,不经意间,助你一臂之力。一个坏习惯也常常能让你从悬崖上重重的摔下。
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文明礼貌,微笑对待每一个人;学会尊重,耐心听别人把话说完;保护隐私,别人的东西不乱动;诚实守信,说到做到;待人友善,观看比赛文明喝彩;遵守规则,上下楼梯靠右行;勤奋自强,天天锻炼身体;讲究卫生,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认真学习,上自习时不贪玩……这些就是我们应该养成的一个个好习惯。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亲爱的同学们,就让我们严格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好的习惯。
谢谢大家!
教育养成好习惯心得体会篇八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系的完善,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是直接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在实际教育中,习惯养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这是一项长期的培养过程,需要家长的耐心和细心引导。
习惯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过程,这些习惯将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其中包括起居习惯、饮食习惯、早睡早起、勤俭节约、礼貌待人等方面。正确的习惯培养可以让孩子感到放心与安全,同时在今后的成长和学习中更具优势。
第三段:如何促进孩子习惯培养。
1.问候:在孩子回家时,向他们问候一声,这种问候可以增进亲子关系,同时让孩子知道家中有人关心他们。
2.快乐的氛围:在家庭生活中,可以营造一个快乐的氛围,这种氛围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更愿意钻研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3.正确引导:孩子的习惯养成需要家长的引导,家长需要设定合理的目标和方式,不能强制孩子去做,需要耐心、细致、温柔的引导。
第四段:家长应如何保持孩子的良好习惯。
在家庭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孩子成长的关键。而家长则需要保持良好的习惯,以起到榜样作用。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还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应该定期与孩子进行分享和交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得到家长的重视和认可。
第五段:结语。
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家长长期的耐心和细致的引导。只有家长正确地引导孩子,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让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更加成功。希望家长们能够关注孩子的习惯养成,为他们的未来做好铺垫。
教育养成好习惯心得体会篇九
随着互联网和社会的发展,孩子们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我们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呢?这是一个让无数家长探索的问题。在这里,笔者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在教育孩子养成好习惯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段: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的必要性。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而良好的习惯则是孩子能否成为优秀人的关键因素之一。习惯不仅能够影响孩子的行为举止,还能够影响孩子的性格、思想和情感,因此,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是我们家长首要任务。
三段: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
首先,家长自身应该成为孩子良好习惯的榜样。因为孩子们的学习是通过模仿来完成的,如果家长自身不良习惯比较多,那么孩子也很容易学习到这些不良习惯。其次,家长还应该注重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要,然后针对性地指导和辅导孩子养成好习惯。最后,家长还可以通过奖励机制的建立来激励孩子养成好习惯的意识,并帮助孩子坚持下去。
四段:常见的好习惯。
至于常见的好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卫生习惯、文明的用语习惯、积极向上的学习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锻炼身体等等。这些好习惯都能够帮助孩子健康、快乐、正面地成长。
五段:总结。
总的来说,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是终身受益的行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意识和行动能力,同时也要以身作则,不断完善自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为我们的孩子赢得更美好的未来。
教育养成好习惯心得体会篇十
随着社会发展,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诸多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坐在电脑前工作或者看电视娱乐,导致长期缺乏运动,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因此,学校和家庭必须对孩子进行运动习惯养成教育,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从而更好地保持健康。
第二段破题。
我的教育体验告诉我,运动习惯的养成需要从小累积,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合作。首先,家庭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带他们到户外参加体育活动,并教他们如何正确地做体操、伸展运动等,引导他们养成良好习惯;其次,学校也要在体育课上加大对身体运动的内容讲解和推广,鼓励同学们在校园内多进行足球、篮球等团队运动,增进班级之间的互动。
第三段阐述。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常常被大量的学业压力淹没,缺少运动时间,对锻炼兴趣不高。因此,我认为,家长和学校需要从让孩子从运动中获得快乐入手,让孩子们真正明白运动的乐趣。
例如,探索类活动能够让孩子从中获得激励,让孩子从玩中学会自主探索,锻炼孩子们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应变能力。同时,也能让孩子们爱上健身,从而培养良好的身体习惯。
第四段分析。
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我发现让孩子坚定信念十分重要。因为孩子们往往很容易放弃运动,他们还没有足够的坚持习惯和自信心。因此,我们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以坚定的信念进行体育锻炼。
同时,通过观察和了解孩子们性格和倾向,我们可以设计更加适合孩子的体育健身方案,从而让他们更加愿意参与,养成自己的运动习惯。
第五段总结。
通过进行运动习惯养成教育,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身体习惯,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通过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努力,让孩子们从小就喜欢运动,能够常年坚持,从而更好地保持身心健康。最终,让我们支持和推动运动习惯教育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推广,帮助更多孩子增强体魄,繁荣我国健康事业!
教育养成好习惯心得体会篇十一
运动作为一种健康而有益的生活方式,对于身体健康和智力开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因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越来越便利,运动的存在似乎被逐渐淡忘。作为一个从小到大都不太喜欢运动的人,我在参加了一系列运动习惯养成教育后,对于运动的认识和理解逐渐的改变了,下面将分享我在教育过程中的体会和心得。
一、认识运动对身体健康的益处。
在运动习惯养成教育课程中,我首次深入了解了运动对身体健康的益处。从心理、生理、健康的角度讲述了运动对于身体不健康的预防和治疗,例如运动可以提高骨密度、增强心肺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降低癌症风险等。我的认识是,只有意识到了运动对于我们身体的巨大贡献,才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运动的重要性,从而积极地加入到生活中来。
二、通过运动,激发个人的潜能。
通过教育课程,我意识到运动不仅对身体有益处,而且对智力开发有重要帮助。例如通过体育运动可以激发个人的创新和发挥潜能,通过锻炼自己的身体对于个人的智力开发和思维反应也有很大的帮助。这种情况启迪了我,意识到通过持续的体育运动训练,不仅能够建立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能够从中获益,提高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三、逐渐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运动习惯养成教育还教会了我如何逐渐形成更加健康的生活习惯。例如,通过每天固定的早起体育运动时间,让我养成了早起锻炼的习惯,从而在一天忙碌的时间里拥有了充足的体力和活力。另外,课程也提供了很多有趣的运动方式和训练方法,可以因材施教地满足学生的需要。这让我从原本对“锻炼”一词带有抵触情绪,到对运动保持了更加健康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态度。
四、体会到团队运动的魅力。
团队运动在课程中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团队运动中,我们除了运动之外还要协作,了解彼此,合作共进,这不仅能够活动自身,还能够提高团队成果。参加团队运动,我意识到和其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以及沟通和协作的必要性,这让我在生活和工作上也有更好的拓展。
通过参加运动习惯养成教育课程,我深刻地认识到运动的重要性和方法,逐渐培养出运动的好习惯。通过课程,我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身体,还提高了智力、开眼界,了解到了更多的团队运动的魅力。以往我对运动保持着抵触和拒绝态度,但现在对于运动我更加积极,从而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开发有了更好的保障。运动习惯养成教育,对于我个人的体验而言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体验,希望大家也能够探索并拥抱这种健康、快乐和积极的生活。
教育养成好习惯心得体会篇十二
我阅读了《反思教育习惯》一书,了解了一些关于素质教育方面的理论和别人成功的经验,更感到作为一名教育者,原来反思自己的教育习惯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改变一些教育中的习惯,可以为架构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条件。无论是在校园里,或是家庭中,亦或是社会上,这都会涵养出一种健康向上的人格。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使我很有感触:“要使学生不犯错误,那只是我们的美好愿望;尽管我们对错误围追堵截,问题仍然层出不穷。生命中的每一件事都是有意义的,把孩子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人,纠正错误的本身就是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天真的稚气的孩子,学习不认真,疯打闹,迟到,不听话、屡犯错误等那是常有的事,以往,每当我在课堂上讲得尽兴,而有的学生却在低着头做小动作时;每当我正在组织大家一起活动,而有的学生却在一边捣乱时。我都会非常生气,停止讲课或活动,严厉地训斥一顿,既耽误了讲课,又破坏了班级的气氛,更别提教学效果了。
而看完了这本书,我才深深领悟:在面对学生的错误与不足时,老师更应该具备的一种品质———“宽容”。教师的宽容是对学生的不足、缺点甚至错误的包容、理解和原谅,是对学生发展缓慢的一种等待、期待。教师的宽容是学生自信心的保护伞,是学生发展的一种动力。教师的宽容为学生的成长留足了自主反思的空间。
总之,教育习惯需要反思,让我们在刻意要求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同时,也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习惯,让我们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完善自我。
教育养成好习惯心得体会篇十三
一年级的孩子是没有时间观念的,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培养孩子良好的时间观念:按时到校不迟到,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比如:写作业、打扫卫生等),不拖拉。
孩子其实是一张白纸,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时候没有规矩都是不可取的。给予孩子良好的规矩意识,孩子自然就形成良好的习惯。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正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活泼好动贪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几乎是没有孩子能够在老师和家长不教导的情况下自觉明白的养成好的习惯遵守一切规矩的。
(一)正确的写字姿势
相信大部分孩子在上一年级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学习写字、写拼音了。孩子提前进行书写,根据现在情况来看弊大于利。孩子的骨骼发育是随着年龄的长大而不断成长的,过早的让孩子拿起笔写字不但不利于孩子骨骼的发育,而且还会让孩子养成一些很难纠正的习惯。
1、拿笔姿势:
很多孩子要么拿笔写字时手指的力度不到,是在画字。要么与之极端的却是孩子的拿笔姿势过于僵硬,三个小手指在写完作业后,因为过于用力出现了中指指端有一处陷进去的现象,而整个手臂非常僵硬,似乎是整个身子在写字。正确的拿笔姿势是三个手指捏住笔端,手腕带动笔端。
2、写字时的坐姿:
写字时要求,背直腰挺,两脚自然放在座位前面,两个胳膊要自然撑起。可是很多孩子,把板凳离的桌子很远,整个身子趴在桌子上,两个胳膊没有做到自然撑起,眼睛离的书本太近。
可能空口要求学生上课不要趴在桌子上他一会就忘了,但如果告诉学生坐的时候凳子腿尽量靠近桌子腿,这样一个简单的要求可能就会改掉学生上课趴在桌子上,脚踩在凳子上的坏习惯。再比如正确的站姿,一天说好多遍站好可能还站不好,可告诉学生站的时候双脚并拢,双手自然放在两边的裤缝处可能学生做起来就好多了。
(二)语文学习习惯:
1、正确的读书习惯。
语文学习到底学些什么?其实主要就是读读写写。古代的教育家朱熹曾经说过:“凡读书,须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总结这几年低年级教学经验,有些孩子读书水平不高,这不能不说是因为平时没有按照正确的读书习惯的一个重要原因。把工夫扎扎实实地花在读原文上,这是学好语文的金玉良言。另外读书时因为孩子年龄的特点,可以让孩子在刚接触课文时指读课文,就是一边读一边用手指每一个读的字。等读熟之后再让孩子端起书来读,大声读。
2、良好的预习习惯。
预习作为课文学习的先导,在教学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年级学生的课文很短,大部分是以一首很美的儿歌的形式体现出来的。这半个学期的学习,我发现学生学习中课文中两条绿线内要求认识的字是难点,很多孩子课文能流利地读出来,但是拿出单个的字却不认识,这主要就是练习不够的原因。课堂大部分的时间用来认读课文、读准读通课文了,几乎是没有时间让学生去美读课文、练习认读生字。
针对一年级识字量比写字量大的特点,应该让孩子养成一个好的预习课文的习惯,在平时提前预习的时候做到能把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出来,甚至达到背诵,课文每个自然段标出序号,把两条绿线内要求认识的字在课文中用三角标出来,把田字格里要求会写的字在课文中用圈圈出来,并能把要求认识和会写的字都会认读了,书空课后第二题要求会写的字的笔顺。这样有了充分的预习,课堂上老师就能有时间指导学生把课文读美了,就有时间讲授要求写的字,也更有时间巩固对生字的认读了。有了时间指导孩子美读课文,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朗读能力才能渐渐提高,理解能力也会渐渐提高,这对于孩子以后自己读课外书和到高年级后对课文自读自悟都是有很大益处的。
3、良好的复习习惯。
每天抽出5分钟的时间和孩子交流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不但可以让孩子巩固当天的学习内容,还可以检查孩子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4、认真书写的习惯。
看到一份书写干净整齐的作业,心情总是很舒畅的。一年级的孩子刚刚接触写字,不知道怎样才能把作业写的整齐干净,这个时候老师会告诉他,写字时不用的东西放在桌子的左上角,铅笔盒放在桌子的中央,课本放在左手边,本子垫好垫本后放在右手边,铅笔尖不能太粗,橡皮要干净,每个字哪一笔在田字格的位置要记住,写字时要看一个拼音写一个拼音,看一个字写一个字,不要看一个笔画写一个笔画,这样写出来的字不美。写字时要养成一个一笔一画写字的认真态度,养成一个写字前若手太脏要先洗手的好习惯。写错了擦时要擦干净,本子要把角压平之后再把胳膊压上。虽然老师在学校里不厌其烦得天天强调,可孩子年龄太小,很多时候说过了会马上忘记,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反复强调、反复提醒。
5、良好的作业习惯。
每次写课堂作业时快的孩子十几分就写完了,可是有些孩子两节课甚至个别孩子下午放学是还写不完,一节课学习的生字就那么几个,有些孩子一边玩一边写,写的作业不是掉一笔就是加一笔,不是本子卷了角就是书写很脏甚至擦烂了。课堂作业如此,家庭作业也如此。在课堂上老师严格要求,回到家渴望每个家长在孩子写作业时看看是否按照良好的书写习惯,认真快速地完成作业。
家庭作业首先强调的是:每天都有家庭作业。刚开学就布置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抄家庭作业的本子,把每天布置的语数作业都抄下来,到现在还有个别同学每天随便找张纸或干脆抄在家庭作业本的反面。从开学到现在大部分孩子书面作业能较认真完成,只有个别孩子经常不完成书面作业。要求读的作业老师没法挨个检查就布置孩子读书自学之后让家长签字,可很多孩子总是做不到,所以在第二天上课时,课文的学习就自然不如其他孩子掌握的快了。提醒学生:每天在完成作业时都要自己检查学习用品是否准备好(尺子、垫板、橡皮、铅笔削好)第二天上课的书本是否准备好,家庭作业是否都已经放进书包,并把自己的学习桌整理好。因为教室的抽屉洞很小,所以晚上只需装好第二天所上课程的书本即好,用不到的先放家里。
(三)认真倾听和复述的习惯。课堂上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课,在其他同学发言时认真倾听并在心里把同学回答的正确答案复述一遍,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听讲习惯。
总之,孩子的时间观念,对规矩的意识,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彼此相联系的,这三者不光是对孩子现在,我相信对孩子的一生都有影响。
教育养成好习惯心得体会篇十四
传统的幼儿园数学教育过于强调静态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一般以正规性的集中教育活动为主,把数学课当成幼儿学数学的唯一形式,采取的教学方式也是以教师为主导的高系统性、高结构化的教学,存在着重知识、轻思想方法的倾向,过分重视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使得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并成为一种负担。而在新颁布的《纲要》精神中儿童数学教育所要追求的并不在于掌握多少数学知识——人类思维的结晶,而在于获得迁移和构建数学知识的能力——个体发展所必备的品质,它重视幼儿园数学情感、态度的培养,重视数学的广泛应用性,重视课程的整体效益,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促进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因此我对实施“以人为本”,探索培养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发展幼儿的个性,释放创造性等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兴趣是幼儿学习活动中最活跃的成分,是激励幼儿有效学习的内驱力,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推助器。由于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因此幼儿对数学学习感到枯燥,不感兴趣,这就要依靠直接的兴趣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合理设计游戏情景,让幼儿玩中学,如:在教幼儿学习分类时,让幼儿坐在位置上将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几何卡分类,不如带幼儿一起扫“落叶”。我在教室里撒下各种颜色、各种形状、背面有算式的“落叶”,然后将幼儿分组,要求各组动脑将“落叶”合理拾成几堆放在一起。
这样就很容易引发幼儿的兴趣,他们在游戏中发现可以将同颜色的树叶堆在一起;可以将同一形状的树叶堆在一起;也可以将算式的答案相同的树叶堆在一起,在此游戏中,所有的幼儿都自主参与,不同水平的幼儿均能得到练习,提高,使得他们的个性、创造性也得到发展。
自信心在人的一生发展中占据着基石性的地位,它决定着人的能力,而赏识氛围是一种微观的心理环境,它是建立自信心的“孵化器”。因此我们首先要建立尊重幼儿、相信幼儿的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因为这种环境能让幼儿有安全感,从而使他们产生思维与创造;其次要建立一种激励、鼓舞、感化和召唤的环境,因为这种环境能让幼儿保持开放的心态,有利于他们产生充满活力与创造的体验,使其自身的个性化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如我在组织幼儿活动时,处处在心灵深处坚信孩子的一言一行,关注每一个孩子的体验、感受,并通过“你真棒!你能行!”……等一些激励性的语言让孩子们畅谈、畅想、大胆探索。
心理结构的一个较好的纽带,幼儿只有通过自身的各种操作实践活动这一纽带才能独立、自主、自发地获得有关数学感性经验。那么我们就要采取探索式的操作方法,如:幼儿在认识、、、三种形的基础上,进行“图形拼搭”操作,幼儿并不能预知组合出什么图形,而正是“未知”吸引了幼儿,促使其主动作用于单一图形的材料。在反复的操作中,发现一个又一个的图形组合,通过主动探索,将未知变成已知,发展了幼儿思维;同时在拼搭的过程中,发挥了想象,释放了创造力。
在操作活动中教师要遵循面向整体和注意个体相统一的原则,对智力、能力强的幼儿要充分发挥其潜能,注重了解、保护、诱发其学习数学中独特的思维方法和创造性;对一时学习能力较弱的幼儿要格外关注,耐心开导,积极鼓励,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持之以恒地开发其学习数学的能力。如:复习几何图形(、、、)这一活动,我给能力强的一组幼儿提出问题:如何将半圆形、长方形变成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数量若干),让他们边操作边思考,了解图形中的转换关系,能力中的幼儿让他们将图中的几何形与相似实物连线,能力弱的幼儿让他们用不同颜色给几何娃娃上色彩(同一形状用同一颜色)。这样就激发了幼儿努力追求的积极性。
在幼儿形成数学概念的过程中,操作与语言有密切关系,动作是语言的基础,语言对动作又能起调节、辅助作用,教师要给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数概念的理解的机会,一般在操作过程与操作后进行,主要起交流和整合的作用,也有利于幼儿对感知的分析、综合、归纳。如:当我以主动、形象的语言配合具体的实物操作,让幼儿知道什么是三角形以后,启发幼儿用三角形有三条边,有三个角这样的语言来表达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幼儿通过操作,通过自己的探索,对数学中的某个问题有了一定的感受,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应让幼儿有自由表达的机会,并和同伴一起讨论他们的发现和问题,即分享数学经验。
新纲要明确指出“引导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幼儿生活在充满数学知识的现实环境中,教师应让幼儿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帮助幼儿获得经验,进而让幼儿理解数概念。
(一)让幼儿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如:幼儿周围的人,有“高”的、“矮”的;外出乘车有“大”的车、“小”的车;分点心可感受“1和许多”,分杯、勺时又能感受一一对应;家中的衣服,有爸爸的、妈妈的、我的,有春季的衣服、夏季的衣服、有不同布料的衣服中感受分类……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做个有心人,增强充分利用生活素材让幼儿积累数学感性经验的意识,引导幼儿在无意、有意中通过各种感觉通道感受到来自生活的种种数学信息,培养幼儿对数学的敏感。
(二)教学过程生活化。由于幼儿乐于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我们就应当尽量使数学教学过程生活化。一要提供来自生活的学习材料。选择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物品作为部分数学操作材料,既受幼儿的喜爱,又更具有变通性。如:火柴梗、废旧纽扣、花生玉米粒等,幼儿可以用来拼搭图形,进行点数、排序、比较、分类等。二要情节设计贴近生活。幼儿的教学学习活动是在教师所设计的情节的引导下产生展开的。如果教师所设情节是幼儿生活中有所感受并能唤起相应体验的,幼儿的兴趣会更浓,如:请幼儿按穿鞋子的种类排队,进行分类、排序记数、比较、制作标记等训练。
(三)让幼儿在生活中运用数学。数学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还应包括幼儿运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有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数学知识和技能,体验成功与愉快。如:角色游戏中玩商店游戏《逛超市》。幼儿由认识超市物品——摆超市——购物,从中掌握了分类、对应、感知物体数量、巩固加减运算知识。又如:计算活动《铺路》中,幼儿在完成“铺路”的过程中,掌握了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幼儿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大大激发了其学数学的热情。
幼儿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就如同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也没有完全相同的。由于幼儿的成熟水平,知识和能力背景不同,他们对数概念的掌握以及他们的思维过程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解决问题的质量高低不一,此时,我们就要特别注意尊重儿童发展的“差异性”和“独特性”,给儿童提供丰富的活动内容,创设开放的活动环境,在数学教育的过程中不但要“求同”,更要“存异”。个性化的数学教育是“教育应以人为本”思想的直接体现它既满足了个体发展的需要,也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总之,教师在数学活动中帮助幼儿主动学习,让每个幼儿积极运用自己的心智去探索周围世界,在探索过程中有自己的发现,才能有效地释放幼儿的创造性,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促进其智力、情感、态度的发展。
教育养成好习惯心得体会篇十五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学生时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积极影响。班主任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责任。下面谈几点自己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体会。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要求学生做好行为规范之前,我先为他们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学生。然后再强调学生注意平时的言行举止要得体,要适宜。对于长辈和老师,要报以尊敬和善的态度;对于同辈,要友善亲切,团结互助。例如,上下楼梯靠右行;进办公楼要轻声慢走,不能大声喧哗;进办公室要先敲门,得到老师的允许再进去;上学放学要遵守交通规则;升旗集会时保持安静等。“细节决定成败,”我坚持从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着手,让学生从小事中明白“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从而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一生的身体健康。”对于学生,在学校里就必须注重自己的衣着整洁,头发、指甲不要过长,不要在衣着上与他人攀比。自己的学习用品也要摆得整整齐齐。另外,生活在集体中,除了保持好个人卫生,还要爱护班级的卫生。做到积极做值日,不乱扔杂物。
(1)制定计划的习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定期树立目标,确立自己的赶超对象,给自己的前方竖一面红旗。这样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就不会再感到无所事事,没有压迫感,而成绩也在追赶目标的过程中提高了。
(3)积极完成作业的习惯。作业是对新知识巩固复习的一个过程,是检查自己一天的知识是否掌握了的过程,也是一个预习第二天功课的过程,虽然一年级没有书面作业,可为了让孩子养成每天要完成作业的习惯,我每天都布置读的作业,并且让家长签名,以便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并且及时检查,查漏补缺。
(4)养成正确书写的习惯。现在的孩子也许是娇生惯养,上课写字时总喜欢趴在桌子上,尽管总是提醒,可还是坚持不了几分钟,于是我在开学初就强调写字的“三个一”每节课严格把关,并分了小组进行比赛,定时对优胜小组进行颁奖,鼓励好的带动差的,现在学生的书写习惯已经基本养成了。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教师教育学生是非常辛苦的,但教师默默的奉献也是有意义的。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养成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人生。我们今天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培养教育学生,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对他们https:///的一生,乃至于对整个人类社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教育养成好习惯心得体会篇十六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内容,是形成良好校风、学风的关键。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是学生从事其他活动的重要前提,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则是优良品德形成的标志。因此,在中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教给学生做人的基本道德,不仅是要让他们明理,而且要重在导行,引导学生从尊师爱幼、乐于助人、刻苦学习、不怕困难、勤俭节约等做起,要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做人,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边学边做,达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优秀品质。
今天我们认真学习了市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我心颇动,久久不能平静,乱谈几句心得体会,请同流指导……养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种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我们知道:"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决定人生!"习惯的力量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习惯一旦形成之后,没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难加以改变。许多人的习惯,终其身也无法改变。方案中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培养良好的习惯不只是为了学生成才,更重要是为了孩子成人,在一定意义上说成人更为重要。"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习惯养成之后看上去如自然,但是养成的过程却并不是自然的。
我们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一个良好的习惯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我们以前的教育重视认知、忽视行为,很多时候有些假、大、空,导致学生总讲大道理,言行不一。其实学生时期是养成好习惯的黄金时期,为此,国家在深化教育体质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指出,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年龄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要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更是明确提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四项主要任务之一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还提出,对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多年来学校只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了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的培养,在教育方式上课堂上的满堂灌代替了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社会"两张皮",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脱节,致使学生道德水平有所下降。
生活上,睡懒觉、不叠被子、抽烟喝酒、攀木折花、随地乱扔垃圾;物质上,穿名牌、搞攀比、高消费等,思想空虚,意志脆弱。所有这些都是中学生超越其自身角色和实际能力的表现。一些家长平时不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教师找家长理论时家长经常说:"树大自然直",并不符合自然的规律。更不符合人的成长规律。有些人确实在长大成人之后变"直"了,改掉了幼时的某些恶习,但是这要经过多少痛苦的磨练,碰了多少次钉子之后的结果,决不是"自然"的。现在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有种流行的偏向是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把德育也紧紧看作是有关知识传授的过程。德育却是离不开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授。但是他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实际上离不开行为习惯的养成。现代教育的长处是学科各有分工,而我们教育的任务正是培养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堂课都各有分工,任务是很明确的。但是人的全面成长,特别是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实际上这只能渗透而且必须渗透到各种教育之中去。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生怎样做人的任务。
所以,养成教育应当每一位教师、家长都能掌握的教育艺术。从多角度总结丰富的经验,使我们得到更深刻的规律性认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呢?我认为:"所谓习惯就是稳定、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它分为动作型习惯、智慧型习惯和思维型习惯,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在培养习惯方面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要讲求科学。要有针对性地注重个体差异,制定培养习惯的计划,设置培养习惯的恰当方式,一个一个地来,在一个时期可以培养一方面,如一年两年,一个学期两个学期,一个月两个月,重点培养一个习惯,由易而难、循序渐进。二是要讲点道理。由自己的人生体验给孩子讲道理,以大组、小组的讨论方式探究式学习,围绕习惯做主题。三是榜样示范。可以给孩子找优秀的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感召他们,为他们指点方向和迷津,更好地利于习惯的形成。我们现在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指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四是加强教师身教。在学校里,教师每天都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便被无形的大,以为教师讲的、做的都是对的。因此,教师不但要用真理去激励学生,而且要用自身人格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受到熏陶和教育,全体教师要以身作则,凡要求学深生做到的,教师要首先做到。这无声的语言,事最有说服力的,他将对学生的道德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五是充分发挥家庭与社会的育人作用。学生日常行为的影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使学生各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单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家庭和社会诸方面的配合,才能奏效。我们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逐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同时还要与社会各个部门建立联系,及时反映学生在社会上的各种表现。
根据具体情况认真分析,做到学校、家庭、社会敬爱哦于的同步性。六是加强检查评比工作。学校建立健全值周检查和班级评比考核制度,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监督、检查、记载,对全校学生日常行为进行检查评比并定期通报、讲评,增大学生参与管理的机会,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七是充分发挥班级集体的教育功能。一个班级班风的好坏,集体意识的强弱,道德水准的高低,对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影响极大。班级集体如果形成一种高尚的道德风貌,较高的思想境界,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学生在这个集体中就会受到强烈的感染,无形的鞭策和制约,必然会培养出团结互助、关心他人、严肃认真、奋发向上、品格高尚的学生。所以,班主任要把培养良好的班风作为班级工作的重点,认真实施。八是不断加强班主任工作的力度。学校的基本教学单位是班级,学生很多良好的日常行为都是通过班主任的教学和班级集体的影响而形成。因此,学校必须抓好班主任这一环节,培养建立一支过硬的班主任队伍。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育养成好习惯心得体会篇十七
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了一个新的一年级。刚刚从幼儿园升上来的小朋友们行为习惯都不适合小学生的要求。好动,好说,注意力不集中,不会倾听好像是他们的天性。
我深深地知道: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因此,从一开始就要认真抓好,决不可有半点的马虎。万事开头难,面对三十九个活蹦乱跳的孩子,我不知从何抓起。与孩子们这几天的接触了解中我感受到:我应该从举止们都要进行优秀队员的评比,树立典型,通过评比和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样使学生的养成教育的评价具有强烈的激励性。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少成若天性,习惯成天然。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因此,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
教育养成好习惯心得体会篇十八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往往会写一篇。
【篇一】。
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培养良好的习惯不只是为了学生成才,更重要是为了孩子成人,在一定意义上说成人更为重要。"。
我们以前的教育重视认知、忽视行为,很多时候有些假、大、空,导致学生总讲大道理,言行不一。其实学生时期是养成好习惯的黄金时期,为此,国家在深化教育体质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指出,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年龄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要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更是明确提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四项主要任务之一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还提出,对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
我认为:"所谓习惯就是稳定、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它分为动作型习惯、智慧型习惯和思维型习惯,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在培养习惯方面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要讲求科学。要有针对性地注重个体差异,制定培养习惯的计划,设置培养习惯的恰当方式,一个一个地来,在一个时期可以培养一方面,如一年两年,一个学期两个学期,一个月两个月,重点培养一个习惯,由易而难、循序渐进。
二是要讲点道理。由自己的人生体验给孩子讲道理,以大组、小组的讨论方式探究式学习,围绕习惯做主题。
三是榜样示范。可以给孩子找优秀的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感召他们,为他们指点方向和迷津,更好地利于习惯的形成。我们现在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指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四是加强教师身教。在学校里,教师每天都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便被无形的大,以为教师讲的、做的都是对的。因此,教师不但要用真理去激励学生,而且要用自身人格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受到熏陶和教育,全体教师要以身作则,凡要求学深生做到的,教师要首先做到。这无声的语言,事最有说服力的,他将对学生的道德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五是充分发挥家庭与社会的育人作用。学生日常行为的影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使学生各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单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家庭和社会诸方面的配合,才能奏效。我们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逐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同时还要与社会各个部门建立联系,及时反映学生在社会上的各种表现。根据具体情况认真分析,做到学校、家庭、社会敬爱哦于的同步性。
六是加强检查评比工作。学校建立健全值周检查和班级评比考核制度,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监督、检查、记载,对全校学生日常行为进行检查评比并定期通报、讲评,增大学生参与管理的机会,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
七是充分发挥班级集体的教育功能。一个班级班风的好坏,集体意识的强弱,道德水准的高低,对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影响极大。班级集体如果形成一种高尚的道德风貌,较高的思想境界,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学生在这个集体中就会受到强烈的感染,无形的鞭策和制约,必然会培养出团结互助、关心他人、严肃认真、奋发向上、品格高尚的学生。所以,班主任要把培养良好的班风作为班级工作的重点,认真实施。
八是不断加强班主任工作的力度。学校的基本教学单位是班级,学生很多良好的日常行为都是通过班主任的教学和班级集体的影响而形成。因此,学校必须抓好班主任这一环节,培养建立一支过硬的班主任队伍。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篇二】。
小学语文教育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同时也是一门重要的交流工具,因此学好小学语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学习是一件新鲜事,学习的能力低,学习的习惯更谈不上。作为他们成长阶段第一任语文教师,就有责任、有义务在他们打基础的阶段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而且能使他们受用终生。
首先是养成孩子的倾听习惯,良好的倾听习惯是提高孩子听懂语言的重要保证。
《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由此可见,学会倾听,是其他各种能力得以发展的基石,它是学生生活和学习必备的能力之一。然而,作为小学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处在学习习惯和学习自主性养成的初始阶段,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诸多问题中,倾听,是教师容易忽视的一个方面。作为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重要性和有意识地将学生倾听能力的训练与课堂教育有机结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和形成一定的倾听能力,这对于学生而言,将会受益匪浅,对于老师而言,上课也轻松了了,又能提高课堂效率。
其次是养成孩子的读书习惯,这对孩子会是受益无穷的。
成语。
故事等,读给他们听。等他们认识了更多的字,就可自己主动读这些生动的故事了。这不仅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而且引发了学生多识字的欲望。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读书热情更是急剧升温。
再次是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激发他们写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与写字”部分对小学生书写能力。
有明确的要求,即一二年级要求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三四年级要求学生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五六年级要求学生能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具有一定速度。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养成,是磨练学生意志、性格、品质的过程。所以必须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我坚信,在对写字充满兴趣的氛围中,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通过刻苦认真的训练,学生一定能写出更加整洁、规范、美观的字来。
最后是养成学生写话的良好习惯,教师要激发兴趣,写自己所想,表达自己的思想。
低年级写话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由此可知,写话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写话刚入门,这是一个难点,学生一提到写话就感到头疼,无从下笔。所以教师要正确引导,并对学生写话的评价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以赞赏的眼光来看学生的作品。尽量找出他们的优点,并大力鼓励,把写得好的大力表扬。这样学生的兴趣浓了,写话的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总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学生真正地获得自学自得的本领,良好的习惯也将成为他们一生学习的法。我们需要在语文课题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不仅对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认识水平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学生的成长也有很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应当结合语文课本的基础知识,并且将知识延伸到课外进行实践。
教育养成好习惯心得体会篇十九
从明天开始,我要坚持每天化15分钟练习写文章,养成输出的习惯。先在每天起床后15分钟开始。
2021.2.21。
昨天早上看了连岳的文章,世界上最厉害的是四类人,一是能洞察事物本质的人,一眼能看到事物的底层架构,二是能将思想转化成现实的实干家,三是能经得起等待的人,让我想起肖深克的救赎,不是一天二天而是五年十年甚至是一辈子,四是以上多种类人的组合体。第一类人是具有深刻的洞察力,第二类是实干,第三类是有耐心,都需要智慧加韧力。晚上跟女儿又吵了一架,主要是看她自我回来后不管吃饭、休息、作业都离不开手机,把她手机给夺走了,卧室门关了起来,结果她狠命敲门,我一股怒气上来,拿着按摩棒打开门打了她两下,我也挺心虚的,怕她有强烈反抗,但是有时候虽然不是立行禁止,但必须有所表示,否则她更肆无忌惮。昨天还听到一则新闻说一位父亲因为女儿在学样被同学欺侮,居然把9岁的男孩给杀死了颇为震惊。这个世道居然会发生这种事,如果一个小孩价值观没树立好,长大了也是一个恐怖的家长,真想不明白一个成人如何与小孩一般见识。现在每天早上坚持慢跑有一个星期了,这两天发现嘴角开始褪皮了,后背麻木的地方也有刺痛感,希望是病灶反应。昨天跟金燕琴讨论了女儿的成长情况,居然差不多的情形,转眼间她都读高三了,已经拿到国外的录取通知书了,可能会去加拿大、美国,18岁的成人礼居然是要一套美妆。
2021.2.22。
早上去晨跑。初春的天气微冷,一下楼就开始慢跑,否则运动套装无法抵抗寒冷。小区静静的,只有打扫卫生的阿姨全年无休地在扫着地,出了小区,看到了以往经常能看到的身影,过桥时,瞥了一眼东边的天空,一片芋圆紫将要被突破的景像,准备跑完一程,再来欣赏这日出的盛宴。顺着江边的人行道,有节奏地跑,慢慢地,主要是为了活跃气血,象人家说的,进行全身振动。眼前是静静的江水,偶尔有咕咚一声,那是大鱼在翻跟斗。江两边是各种鸟在此起彼伏的唱喝着,高低不同,曲调不一,因为安静,早上的鸟叫声尤为明显,抬头看到他们在树梢上活跃的身影,是那么灵动欢快,与树枝从形色上又浑然一体,不细看根本无法发现它们。
2021.2.28。
从上星期四晚上开始启动了三天吃白菜的排毒计划。考虑到光吃白菜体力不支,所以星期五请年休,反正这段时间手上急的报告与项目都已完成,没什么事。正好诞诞星期五下午要去学校报到,中午可以给她弄吃的。从星期四晚上到星期五中午都好像没什么事,到晚上时感觉有点体力不支了,浑身没劲,出去拿个快递都觉得需要精神支撑才能完成任务,上个楼梯真像两腿挂了沙袋一样,略显沉重,我都好奇当初红军走长征是怎么熬过来的,晚上看着女儿吃饭特满足,好像自己也吃了一样,弄完吃的,又躺床上去了,迷迷糊糊地睡了一觉,起来感觉自己脸上皮肤特光滑,还有红晕,估计是身体虚的。匆匆督促女儿睡觉后,又继续睡下去了。星期六早上都是在床上渡过的,交了上服装训练营的学费。我又开始胡思乱想了,在王老师的班上已经学的在生活中够用了,我为什么还要去学其他班呢?万一学来没什么用是不是浪费钱呢?又一想,多学几个班能多种思路,开阔眼界,钱本来就是用来满足自己的欲望的,2200对我来说又不是负担不起,化了这个钱,生活当中能更丰富多彩有什么不好,自己处于纠结中。主要是患得患失。其实自己老是会这样,买了什么东西或做了什么决定就会后悔,其实是太看重得失了。
教育养成好习惯心得体会篇二十
培养幼儿讲卫生、爱清洁的习惯和能力,既有利于幼儿健康,也是幼儿园文明美德教育的一个方面。幼儿园应该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坚持对幼儿进行讲卫生的教育,帮助幼儿改正不良的卫生习惯,使幼儿在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同时,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最大限度地杜绝传染病的发生。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自己坚持在保教活动中采取多种方式、措施培养幼儿的卫生习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写出来供幼教同仁参考:
一、充分利用教学活动
幼儿学习有两种情况,被迫与自愿,后者来自幼儿主动、积极的反应,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培养,幼儿年龄越小,尤其要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我在活动中多采用童话故事与富有童趣的儿歌,如《洗手歌》、《小猪变干净了》、《打喷嚏》等相关教学内容。让幼儿扮各种小动物参与表演等教学手段从而大大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我们将根据幼儿的实践生活体验,让幼儿理解良好生活习惯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进而从内心发出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适时开展游戏活动
幼儿好玩、爱做游戏,这就为我们寓教于乐提供了很多契机。在组织活动中,我根据幼儿喜爱模仿大人这一特点,把各种生活习惯内容渗透在游戏中,把枯燥的内容转化为生活的游戏。如适时开展“洗手帕”、“刷刷牙”、“拖地板”、“倒垃圾”等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增强孩子们的卫生意识与习惯。
三、给幼儿反复实践的机会
四、坚持督促检查
幼儿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能力都较差,需要不断督促提醒和检查,这样可使其良好的习惯不断强化,逐步形成自觉行动。如有些孩子由爷爷奶奶带,老是不洗手,不剪指甲。我就天天检查,检查完后,我也不说什么,帮孩子把指甲剪了,剪了两回,以后再也没发生这种事。督促检查可以使幼儿容易记住,下次不会忘记。
五、家园合作,家园同步
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要有良好的环境和必要的条件,幼儿生活卫生教育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密切配合。幼儿最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幼儿时期,对周围环境十分敏感,愿意听从成人的教导,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极易受到外界的刺激和影响,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行成一些定型的概念并逐渐养成行为习惯。但幼儿知识贫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学好学坏都在无意识之中。所以,我在加强幼儿在园教育引导的同时,充分利用家长接送、来访及家长会等时机和途径,要求家长特别注意对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尽力避免不良卫生行为对幼儿的影响。
教育养成好习惯心得体会篇二十一
各位老师们、家长们,大家好!我是45班谢一生的家长。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心得体会。教育的观念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材施教”。不同的孩子应施于不同的教育方法。假若我的观念与大家的观念有分歧,诚恳的希望各位老师、各位家长提出批评指导意见,我将万分感激!下面,我就开始把本人的一点浅显的体会和大家同探讨。
教育孩子之前,先了解孩子。我家的孩子对钢性教育有抵抗情绪,通俗的说就是吃软不吃硬,我就让孩子的妈妈来主导教育,我就打下手,偶尔唱一下白脸。观念一:慈母为主导教育,严父为辅导教育。
遵循孩子的天性,玩是孩子的天性,没有一个孩子天生爱做作业的。如何孩子爱上做作业?方法一:言教不如身教,陪同孩子一块写作业。方法二:让孩子体会到做作业的乐趣并喜欢上它。第二个方法最好,可惜本人对孩子的教育水平有限,还没做到这一点。观念二:言教不如身教,让孩子的身边有个学习榜样!
家长要学会如何爱孩子。在这个问题上家长要注意:过度的纵容,使孩子对人无情;过度的保护,使孩子做事无胆;过度的溺爱,使孩子对人无爱;过度的挑剔,使孩子无路可走;过度的超量加压,使孩子精神崩溃;过度的替代,使孩子做事无能;过度的强制,使孩子被动无志。爱孩子的宗旨就是一“度”字。本人的感觉是,把握这个“度”很难!原因是:教育的观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我认为要严厉时,孩子的妈妈可能会持有不同看法。观念三:给孩子适宜的爱,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家长给孩子爱的“度”数也要不断调控!
孩子的良好习惯要从小就培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环境。父母的个性特点、教养观念和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作为孩子的首任老师,应加强对孩子的传统教育,及时纠正他们身上的不良习气,让他们养成许多优秀品质。小孩子就好比小树苗,小树苗小时候是歪着成长的,大了必然是颗歪树!观念四:小孩子的不良习气要及时纠正!当孩子长大了,性格已定型,你想扳正也很难啦!
小孩子上学之后,家长的主导的地位会逐步被老师代替。有句话是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孩子有时不愿听家长的意见,但老师的意见会被首先采纳。原因是教师是学生最直接、最权威的榜样!观念五:术业有专攻,要相信老师的科学!
教育养成好习惯心得体会篇二十二
在为期一周的暑期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然而最让我深受启发的是:了解到了有关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知识,这仿佛为我今后的教学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分数,甚至出现了“唯分数论”的观点。评价一个学生也是以此为基准,至于所说的德、智、体、美、劳,很多老师都忽视了。而我也不例外。静下心来反思自己近三年来的教学,我认为要做一名好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应当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作为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师,更应要求以终身教育为目标,将终身学习贯穿于一生。不能让让学生成为分数的机器,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具有良好素养的人。我想,今后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坚信了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做法是对的。我清楚的知道智力、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还注重教学中德育、智育、体育等“五育”渗透交织。我从不占用音、体、美等课程,也不把剥夺学生上这些课的权利作为惩罚教育的手段,只有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了,教师才有成功后的喜悦。时下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尤显突出,在健康人格中,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学习,我会更加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当听到有学生说“我不行”、“我不敢”的话语时,我总是鼓励他们:“去试试”、“你挺不错的”。在全体学生面前,我从不揭个别学生的短,让学生觉得老师尊重他,没有失去自尊心,慢慢地对自己也开始有了一点信心,这时候,我再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以证实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得到老师、同学的关怀与鼓励后,他们肯定了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从而树立了自信心,更好地全面发展,成为一个生理和心理都健康发展的中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容,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想方设法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我经常对学生说:想一想,你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你必须这样做。在人品上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哪怕是学生有过失的时候,同样相信学生有改正过失重新开始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去批评、打击,这样反而会让他们失去信心,越来越沉默,不能健康发展。我不仅关注学生的现在,更关注学生的将来,利用现在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基础,让学生做未来发展的设计师。
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新模式,营造学生思维的平台。思维的发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好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授予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既给了学生思维的自由,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压力,从而迫使学生去思考。只有主动思考,不断思考,才能让学生不断进步,从而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反思是教师得以成长和不断进步的必备条件。素质教育和新教育已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教育工作既要有实干精神,又善于开动脑筋,善于在反思中运用新技术、新理念解决教育教学存在问题。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经途径,反思是教师进步的一大阶梯。我们要在反思中扬长避短,在新形势下以自己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目标。当然,反思不仅仅是停留在脑海中,更重要的是撰写教育和教学反思。这样在反思中积累成功的经验,才能不断进入教育教学新境地的钥匙,不断提高自己对教师道德的认识,规范自身的教师道德行为。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完善人格、激励意志,并对学生给信任和宽容,让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会反思和积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改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良好道德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造有创造力的学生,并能在新教育的路上不断成长。
以上所述,仅是我学习后的一点浅显体会。“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教育养成好习惯心得体会篇二十三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可见培养习惯的重要性。好的习惯能让人一生受益,坏的习惯有时会毁掉一个人的一切。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就结合笔者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要及早开始培养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小学入学的第一天起,就要有目的有计划的注意培养,否则,当不良习惯养成后再纠正就困难了。笔者从抓课堂常规入手,因为课堂常规是正常教学的保证,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保证。小学生课堂常规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学习用品放置的位置。应培养学生到校后就按当天课程表将书包里的教科书和作业本一一取出放在一定的位置,每节课后要准备好下一节课的学习用品,上课时不能削铅笔打墨水借学习用品等。
2、坐、站的姿势要正确。坐的姿势:头要正,眼睛看前方,两肩要平,背要挺直,两腿并拢,双手放在膝上或自然下垂;站的姿势:向左或向右侧跨出一步,呈立正姿势。课前向老师行礼,课上发言都要保持正确的站立姿势。3、课前发言要举手,不随便插嘴。一般举左手,举起手时五指并拢,肘关节与肩平。老师指定某一同学发言后,其他同学将手放下。
4、听到预备铃声立即不再讲话,以最快的速度跑进教室,入座后静候老师到来。通过这样的常规训练,班上一般都能形成较好的教学秩序。
二、循序渐进,逐步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养成,也不能全部一下子养成,它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少到多,由部分到整体,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增多,到小学高年级,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更高要求的学习习惯。如阅读习惯、勇于创新习惯等。那种不遵循习惯形成规律,幻想一朝一夕就养成某种学习习惯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是极其有害的。
三、加强训练,密切配合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并且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只讲要求,而应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备课,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对做得好的个人或小组给予语言鼓励或授予小红星,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同时在反复实践和强化训练中,尤其要注意各科老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班与班之间的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否则会降低强化效果,影响良好习惯的形成。
四、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树立榜样不仅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就是对高年级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如在班上多表扬上课认真听讲、开动脑筋、独立完成作业、作业本整洁、认真检查的学生,举办优秀作业展览会。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家长和教师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学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对高年级的学生则要给他们多讲一些名人怎样持之以恒、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等方面的故事。引导他们多读一些课外书籍,从中感受良好习惯对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影响,从而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发挥“主导”与“主体”的和谐作用在培养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不容置疑的。要发挥巨大的作用,必须要靠教师正确的、合理的、及时的引导。在学生学习行为出现异常时,及时与之探讨互商对策,并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不是一味的“讲”“灌”“压”。只要师生关系融洽了,“主导”与“主体”的作用也就体现了,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因此,教师要以一个参与者、指导者、监督者的身份来教育影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使“主导”与“主体”之间达到和谐统一,从而取得最佳的培养效果。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永久性的话题,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随着社会的变革,培养的策略也要与时俱进。要适应21世纪的教育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不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