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传统文化范文(17篇)
时间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时间进行总结和规划。总结应该针对自己的目标和计划,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和行动计划。想要写一篇好的总结,可以参考一些成功的案例和经典的总结范文。
中秋传统文化篇一
老师们,同学们:
你们好!
秋浓了,月圆了,又一个中秋要到了!本周日,农历的八月十五,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处在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称为“中秋”,它仅仅次于春节,是我国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的月最圆,中秋的月最明,中秋的月最美,所以又被称为“团圆节”。
金桂飘香,花好月圆,在这美好的节日里,人们赏月、吃月饼、走亲访友……无论什么形式,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是中华瑰宝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人特别讲究亲情,特别珍视团圆,中秋节尤为甚。中秋,是一个飘溢亲情的节日;中秋,是一个弥漫团圆的时节。这个时节,感受亲情、释放亲情、增进亲情;这个时节,盼望团圆、追求团圆、享受团圆……这些,都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旋律。
同学们,一定能背诵出许多关于中秋的千古佳句,比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些佳句之所以能穿透历史的时空流传至今,不正是因为我们人类有着的共同信念吗。
中秋最美是思念。月亮最美,美不过思念;月亮最高,高不过想念。中秋圆月会把我们的目光和思念传递给我们想念的人和我们牵挂的人,祝他们没有忧愁,永远幸福,没有烦恼,永远快乐!
中秋最美是感恩!无须多言,给父母一个微笑,给亲友一个问候,递上一杯清茶,送上一口月饼,这是我们给予父母最好的回报。感谢父母给予的生命,感谢父母给予的培养……老师们,同学们,这个中秋,我们要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度过!心怀感恩!感恩一切造就我们的人,感恩一切帮助我们成长的人!心怀感恩,我们才懂得尊敬师长,才懂得关心帮助他人,才懂得勤奋学习、珍爱自己,才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
老师们,同学们,中秋最美,美不过一颗感恩的心!中秋最美,美不过真心的祝福!
在此,我代表学校,祝老师们、同学们中秋快乐,一切圆满!
中秋传统文化篇二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南方也有“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图画。到了大雪节气,河里的冰都冻住了,人们可以尽情地滑冰嬉戏。
大雪节气,北方地区已经是银装素裹,而堆雪人、溜冰、滑雪及滚雪球,是年轻人最喜爱的户外活动。至于喜欢在室内的人,喝碗热腾的汤,或是来个火锅,都是经济实惠的御寒之策。提醒公众大雪节气到来加强自我防护。因天气寒冷,外出时宜穿厚羽绒服等御寒服装。
腌肉。
老南京有句俗语,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将大盐加八角、桂皮、花椒、白糖等入锅炒熟,待炒过的花椒盐凉透后,涂抹在鱼、肉和光禽内外,反复揉搓,直到肉色由鲜转暗,表面有液体渗出时,再把肉连剩下的盐放进缸内,用石头压住,放在阴凉背光的地方,半月后取出,将腌出的卤汁入锅加水烧开,撇去浮沫,放入晾干的禽畜肉,一层层码在缸内,倒入盐卤,再压上大石头,十日后取出,挂在朝阳的屋檐下晾晒干,以迎接新年。
进补。
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冬令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大雪适合吃的传统食物。
喝红薯粥。
鲁北民间有“碌碡顶了门,光喝红黏粥”的说法,意思是天冷不再串门,只在家喝暖乎乎的红薯粥度日。红薯粥香甜可口,有健脾养胃,还是一种很好的减肥食品。
吃萝卜圆子。
用萝卜加工成的萝卜圆子,多年来一直风靡老城南一带。那时在菜场或街头,都有卖萝卜作原料制成的萝卜圆子,这是一道很有特色的美味小吃。老城南人有下午吃点心的习惯,围坐在摊子前,摊主在煮沸的水中舀出几个圆子盛在碗中,撒些蒜花,那真是清香无比,吃起来有滋有味。现在虽然各种点心和快餐品种繁多,但金陵小吃的魅力仍在,而具有地道土特产风味的萝卜圆子,也一定会重新散发出醉人的清香。
兑糖儿。
“糖儿客,慢慢担,小息儿跟着一大班。”每当“大雪”节气前后,温州街头就会出现一种“兑糖儿”的场面。各地饴糖作坊将制成的整版饴糖提供给专门挑担走街串巷的小商贩,俗称“糖儿客”。
“糖儿客”一边敲打糖刀,一边吆喝卖糖。小孩常常被吸引,家长便将家里的铜质废品、铜钱铜板之类物件拿来跟“糖儿客”兑换饴糖。由于冬季食饴糖有滋补身体的好处,所以如今这“兑糖儿”也发展为一种商业经营方式。
羊肉。
“冬天进补,开春打虎”,大雪提醒人们要开始进补了,进补的作用是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健康过冬。老南京大雪进补爱吃羊肉,驱寒滋补,益气补虚,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羊肉还可以增加消化酶,帮助消化。专家建议,冬天食用羊肉进补,可以和山药、枸杞等“混搭”,营养更丰富。
大雪简短的祝福。
黄叶裹寒霜,腊梅又飘香,思念正昂扬,情谊不必藏,牵挂随风至,句句暖心房,问候如阳光,关爱情谊长,祝福发于心,时时伴身旁,快乐总无限,大雪安无恙!
雪是浪漫的,捎去我晶白的祝福,雪是飘逸的,带走你扰心的烦恼,雪是晶莹的,映亮你前进的行程,雪是温暖的,温暖你潮湿的心扉。
雪花是冬天的秘密,总有千丝万缕,雪花是冬天的蜜语,总有千般甘甜,雪花是冬天的寻觅,总有千山万雪,只在转身之间,大雪时节,希望幸福可以找到你。
中秋传统文化篇三
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它起源于唐朝时期,那时,以赏月为中心。到了清明时期,成为“民俗大节”。
中秋节那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就要团团圆圆在一起赏月,吃月饼,看电视上的《中秋晚会》。去年的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可开心了。在这月圆之夜,我们分享着美味的月饼,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备祭品。那天的月亮虽没有往年的中秋节那么亮。不过,也挺美的。月亮时而像一位害羞的少女,风哥哥夸她几句,就躲到云层后面,蒙上一层细纱,显得更加娇气,真迷人;时而又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把脸露出来偷看我们过节呢!真好玩!
每到中秋节,我总是想起我小时候的一件事。那时,妈妈经常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成语故事。我听了许多遍,可还是听不烦。只要是关于月亮上的故事我就觉得新奇,希望有一天我也能飞上天去,飞到月球上与嫦娥一起玩,一起看星星。长大再看,就不是那么奇妙了,只觉得我小时候挺好玩的,挺好笑的。
中秋节的地位仅次于春节,元宵节。中秋节为“花好月圆”之时。人们从天上那圆圆的月亮想到了人间的团圆。因此,中秋节在古代被又称为“团圆节”,“秋节”等。人们向往着团团圆圆。团圆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生活中的理想。宋朝诗人苏轼写的《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诗也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中秋节十分重视亲情的培育与表达,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有着不可替代的好作用。我非常喜欢中秋节。
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但是,八月十五是一个我最喜欢的节日——中秋节。中秋节也叫团圆节,夜晚,天空万里无云,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这天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说说笑笑,吃着像月亮一样圆的月饼。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一个以前奶奶给我讲过的一个故事——《嫦娥奔月》。
在很久以前,天上出现了10个太阳,人们整天被太阳晒得生不如死,渐渐失去生命。就在这时,有一位力大无比的人要帮老百姓解除苦难。他就是后羿。后羿登上昆仑山顶,用足气力,拉满神弓,嗖——嗖——嗖——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所以大伙都很敬重他,很多人拜他为师,跟他学习武艺,有个叫逢蒙的人,为人奸诈贪婪,也随着众人拜在后羿的门下,后羿的妻子嫦娥是个美丽善良的女子,一天,昆仑山上的西王母送给后羿一碗仙药,据说人吃了这种药,不但长生不老,还可以升天成仙,可是这事无意中被逢蒙知道了,他一心想要把仙药弄到手,八月十五这天清晨,后羿要带弟子出城去,逢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到了夜晚,逢蒙手提宝剑,闯进了后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药叫出来,但嫦娥为了不让仙药落在这种人手上,就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吃了仙药突然飘飘悠悠的飞了起来了,她飞出了窗子,飞过了洒满银辉的郊野,越飞越高,漆黑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嫦娥一直朝月亮飞去。后羿外出回来,不见妻子,他焦急的冲出门外,之见浩月当空,圆圆的月亮上树影婆娑,一只玉兔在树下跳来跳去,而他的妻子嫦娥正站在一颗桂树旁深情的凝望着自己,但是他们再也不能相见了,乡亲们很想念嫦娥,便在院子里摆上嫦娥最爱吃的食品,来为他祝福,从此每年八月十五就成了人们期盼团圆的中秋佳节。
中秋传统文化篇四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祭月的风习。
中秋之夜,同样盛行“拜月”风俗。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在福建厦门地区还有博饼的'习俗,而且博饼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玩花灯。
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刻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柚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
烧塔。
南方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反抗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
中秋传统文化篇五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所以又称中秋节。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效仿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渐渐地就成了我国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五彩缤纷,其中嫦娥奔月神话故事流传最广。相传,有一名叫后羿的英雄,一口气射下了天上多余的九个太阳,因此受到百姓的爱戴和尊敬。后来娶了一位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一天,后羿巧遇王母娘娘,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药”,他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有一次后羿外出狩猎,小人逄蒙闯入后院内宅,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当机立断,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她的身体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户,向天上飞去。后羿知道此事后,悲痛欲绝,仰望星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的发现月亮中有一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无论怎么样也追不到,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蜜食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这一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节除了赏月、祭月习俗外,在这天还有人燃灯、吃月饼、饮酒的习俗。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殷周时期,有一种纪念大师闻仲的边蒲心的“大师饼”,它是我国月饼的“始祖”。在唐代,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杨贵妃赏月时,心潮澎湃,随口说出了“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传开。
这个传统佳节对于很多家庭来说,都有着许多的特别的意义,它代表着团圆,代表的收获。因此,一提到中秋节,满满的都是幸福与温馨!
中秋传统文化篇六
通过本次班会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这个信息化社会里,应该拥护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保留一点炎黄子孙传统的东西。此外,借助于“团圆”,让学生感觉到亲情、感情存在。
1、召集班委讨论、决定班会程序,构思班会主题、内容,确定主持人;。
2、根据班会内容确定班会骨干同学;。
3、排练朗诵、合唱《水调歌头·中秋》等节目;。
4、学生查找有关中秋的信息。
1、主持人致欢迎词;。
2、朗诵《水调歌头·中秋》;。
3、讲述中秋的由来、食俗;。
5、讲述身边有关中秋的传说故事;。
6、猜灯谜。
7、有关中秋的民谣表演;。
8、做、烧、吃汤圆。
9、全班合唱《明天会更好》;。
10、主持人宣布班会结束。
中秋传统文化篇七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传统文化作文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秋节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有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说起中秋节,民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最为人熟悉当然是嫦蛾奔月,嫦娥偷了丈夫的不死仙丹,飞奔到月宫的故事也有许多说法。在较早的记载中,嫦蛾偷吃了仙丹,变成了癞蛤蟆,被叫月精,奔月后,嫦蛾住在月宫其实是一个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树和一只兔子,就别无他物了。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传统文化篇八
每年的八月十五,是我最期盼的日子,因为那天是我最喜欢的中秋节。
每到那时,我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会一起到阳台上吃月饼、赏月。大家静静的望着天空上那一轮皎洁的明月,这时,一朵云轻轻的飘过来,把月亮给遮住了,这时的月亮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害羞的躲在那片“轻纱”后面。过了一会儿,云散了,月亮又像一个调皮的小女孩,时隐时现,跟我们捉迷藏呢!此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我仔细的瞅了瞅月亮,它上面的“黑斑”还真像嫦娥一样正急切的看着人间,希望找到她心爱的伴侣呢!
过中秋节对于那些爱吃月饼的同学无疑是一件快事,月饼的馅儿有很多种,比如:豆沙馅儿、蛋黄馅儿、杏仁馅儿、果脯馅儿等等,让人回味无穷。
中秋节是一个让人无限向往的节日,它象征着幸福、团圆与美满,在这一天普天下的中国人无论身在何方,心都想着自己的家人,自己的祖国妈妈,我衷心的祝愿天下人都能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中秋传统文化篇九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在这天,人们坐在月亮下赏月光、吃月饼。这不,趁着今天是中秋节,我们一家也开始赏月光、吃月饼了。
现在的月亮特别明亮,皎洁的月光,像水似地泻向大地。我的周围被月光照得雪亮。月光透过斑驳的.树隙丝丝缕缕地挂下来,在地面上铺了一层碎银。月光照得树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婀娜多姿的柳树的稀疏的倩影,别提有多美了。
爸爸告诉我: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精选中秋慰问信范文合集五篇。
精选中秋慰问信汇编七篇。
中秋传统文化篇十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节的由来是因为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统文化篇十一
每年的八月十五,是我最期盼的日子,因为那天是我最喜欢的中秋节。
每到那时,我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会一起到阳台上吃月饼、赏月。大家静静的望着天空上那一轮皎洁的明月,这时,一朵云轻轻的飘过来,把月亮给遮住了,这时的月亮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害羞的躲在那片“轻纱”后面。过了一会儿,云散了,月亮又像一个调皮的小女孩,时隐时现,跟我们捉迷藏呢!此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我仔细的瞅了瞅月亮,它上面的“黑斑”还真像嫦娥一样正急切的看着人间,希望找到她心爱的伴侣呢!
过中秋节对于那些爱吃月饼的同学无疑是一件快事,月饼的馅儿有很多种,比如:豆沙馅儿、蛋黄馅儿、杏仁馅儿、果脯馅儿等等,让人回味无穷。
中秋节是一个让人无限向往的节日,它象征着幸福、团圆与美满,在这一天普天下的中国人无论身在何方,心都想着自己的家人,自己的祖国妈妈,我衷心的祝愿天下人都能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中秋传统文化篇十二
今天是我参加“国培计划”(2012)置换脱产研修培训学习的第五天,也是中秋节假期的最后一天,由于明天就是万家团圆的日子——中秋节了,所以走在师专的校园里,所有的一切都弥漫着过节的气息。
学校门口的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诗句,让我们这些在师专学习的国培学员们也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想起了自己家中的亲人。餐厅旁边的小摊上,开始零售的盒装月饼,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中秋过节的气息;教室里,年轻的男男女女在精心布置着,准备晚上的中秋节联欢会;校门口,一些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提着自己的大包小包,准备上车,驶向自己梦寐以求的温暖的小家。
来到教室,也许是由于明天要过节的缘故吧,学员们的脸上露出一丝喜悦的神色,互相交谈着回家给孩子和家人带一份什么样的礼物,在他们的课桌旁,放着早已经收拾好的行李,只等着放学的铃声一响,就归心似箭般地回到已经离别了一周的家中,正在这时候,大家的手机上收到了班主任韩老师发来的短信,在祝福我们双节快乐的同时,告诉我们由于路远的学员要回家过节,下午的课程安排取消,这个喜讯让我们这些成人也欢呼雀跃了好一阵子。
终于熬到放学了,我们顾不上吃中午饭,就提着行李向公交站牌走去,此时此刻,中秋节回家团圆的信念就成了我们的精神食粮。
此时此刻,我想起了王维的那两句著名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也许是我们中国人的共性吧!
最后,祝愿全体学员和老师旅途愉快!合家团圆!和家人过一个欢乐祥和的中秋节!
中秋传统文化篇十三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相传已久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在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因为月饼象征着快乐、美满、和谐。
关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经过我上网调查,还有这样一段动人的传说。
相传,七仙女(化名小七)回填宫时给有着正义董永留了一个儿子。
后来有一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日,那孩子看到同村的小伙伴们在村头桂花树下玩耍,也想过去凑凑热闹,哪知道不但没人理他,还骂他是个没妈、没教养的野孩子。
他委屈极了,便号啕大哭。
哭声惊动了天神吴刚,吴刚便悄悄拿出登云鞋,对孩子说:“如果你想妈的时候,就穿鞋圆月下吧。
董永的儿子在月光下穿上了登云鞋,飞到了天宫,七仙女见了自己的儿子,又悲又喜,便亲手把嫦娥送的桂花蜜糖,拌上花生米,核桃仁,做成馅儿,按圆月的样子,做成香甜的仙饼,给儿子吃。
玉皇大帝知道此事后非常生气,命令麒麟把董永的儿子馱回人间。
后来,董永的儿子当了官,就叫各州各县的人们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都来仿做他在天宫时吃的仙饼,摆在月亮下,表示对亲人的怀念。
由于这种饼子就像月亮一样,所以后人便称做中秋饼。
直到今天,每年的八月十五日的晚上,当一轮圆月挂在蔚蓝的夜空,人们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心中总会憧憬。
中秋节,是中国的一个古老节日,因为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秋季的正中,所以称为中秋节。
节日的特色是吃月饼和提灯笼。
中秋节和农历新年一样,是一个家人大团圆的家人。
中秋之夜,月亮最圆、最亮,月色也最皎美。
家家户户把瓜果、月饼等食物,摆在院中的桌子上,一家人一面赏月一面吃月饼,正是“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这是多么美好的图景。
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
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
后来,朱元璋终于把元朝****,成为明朝的第一个皇帝,虽然其后满清人入主中国,但是人们仍旧庆祝这个象征****异族统治的节日。
中秋节,是中国的一个古老节日,因为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秋季的正中,所以称为中秋节。
节日的特色是吃月饼和提灯笼。
中秋节和农历新年一样,是一个家人大团圆的家人。
中秋之夜,月亮最圆、最亮,月色也最皎美。
家家户户把瓜果、月饼等食物,摆在院中的桌子上,一家人一面赏月一面吃月饼,正是“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这是多么美好的图景。
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
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
后来,朱元璋终于把元朝****,成为明朝的第一个皇帝,虽然其后满清人入主中国,但是人们仍旧庆祝这个象征****异族统治的节日。
中秋传统文化篇十四
近人金易、沈义羚所著的《宫女谈往录》中,记述了一位叫荣儿的宫女讲述的故事。当时正是八国联军进北京的那一年,慈禧太后逃出了京都,在逃亡的路上恰逢中秋,这位太后慌乱之中亦未忘旧礼古俗,便在寄寓的忻州贡院中举行了祭月之礼。
故事说,晚饭后按着宫里的习惯,要由皇后去祭祀“太阴君”。这大概是沿袭东北的习惯“男不拜兔,女不祭灶”吧,“太阴君”是由每家的主妇来祭的。在庭院的东南角上,摆上供桌,请出神码来(一张纸上印一个大兔子在月宫里捣药),插在香坛里。香坛是一个方斗,晋北的斗不是圆的,是方的。街上有时偶然听到晋北人唱“圆不过月亮方不过斗,甜不过尕(妹妹的温柔。”可见,晋北的斗全是方的了。斗里盛满新高粱,斗口糊上黄纸,供桌上四碟水果,四盘月饼,月饼叠起来有半尺高。
另外,中间一个大木盘,放着直径有一尺长的圆月饼,这是专为祭兔时做的。四碗清茶,是把茶叶放在碗里用凉水冲一下。宫女荣儿说:“就这样,由皇后带着妃子、格格和我们大家行完礼,就算礼成。我们都是逃跑在外的,非常迷信,唯恐有一点礼仪不周,得罪了神鬼,给自己降下灾难。所以一有给神鬼磕头的机会,都是争着参加。”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宫廷中祭拜月兔的规矩,虽说是在逃难之中,香坛只好用晋北的方斗来替代,但从心理角度说,因为在难中,所以对神则更为敬畏虔诚。
熬夜。
民间相传,中秋夜越晚睡越长寿。所以有人以此祈求长寿,但更多现代年轻人借此机会玩个通宵。
吃鸭。
我国西南的仫佬族讲究在这一天买饼子,杀鸭子。南京的什么桂花鸭、咸水鸭、樟茶鸭也往往在这个时候卖得很旺。如果你什么都没找到,拎一只北京烤鸭回家吃,估计味道也不赖。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中秋传统文化篇十五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在这天,人们坐在月亮下赏月光、吃月饼。这不,趁着今天是中秋节,我们一家也开始赏月光、吃月饼了。
现在的月亮特别明亮,皎洁的月光,像水似地泻向大地。我的周围被月光照得雪亮。月光透过斑驳的树隙丝丝缕缕地挂下来,在地面上铺了一层碎银。月光照得树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婀娜多姿的柳树的稀疏的倩影,别提有多美了。
爸爸告诉我: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中秋传统文化篇十六
今天,虽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但月亮不见了,不知他去银河游泳了,还是去火星旅行,还是去与爸爸妈妈吃月饼。
我静静地沉思着上一次中秋节的情景:中秋节晚上,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天台上,放下一张大大的桌子,上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美味的食品和可口的饮料。如:月饼、薯片。这时,我发现月亮上有许许多多的坑,我便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月亮上有许许多多的坑?因为月球经常被陨石或慧星撞击,所以有许许多多的坑了!妈妈回答。我们把一块月饼切成几份,每人都拿一份,细细品味着,我拿了一块蛋黄,妈妈拿了一块豆沙,爸爸拿了一块水果。每人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了各种各样的饮料或啤酒。我和表哥挑选了可乐,爸爸妈妈和舅舅挑选了龙啤,外公和外婆挑选了百威,舅妈挑选了绿茶。我们每人都品味着自己挑选的饮料和啤酒。那时的月亮十分皎洁,犹如一盏灯,照亮了阔大的天台。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我想着想着,突然,妈妈大叫了我儿子儿子儿子,我才从沉思中醒过来。
中秋传统文化篇十七
中秋节到了,我们社区举办猜灯谜活动。听到这个消息,我一蹦三尺高。我连忙拉着妈妈朝活动地奔去。
瞧,到处挂满了许多灯笼和灯谜纸条。
猜灯谜可是我的绝活,我早就跃跃欲试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个谜面,”像马不是马,如果要入药就得海里抓。“(打一动物)我稍加思索后就想到了”海马“这个谜底。于是,我们顺利的领到了一份奖品。我接二连三的猜中了几条谜语,周围的人都羡慕坏了。
正当我乐得不开交的时候,我发现身旁有一位老奶奶,正在拽着一条谜语冥思苦想,我凑过去一看:”驼背公公,力大无穷,爱驮什么?车水马龙。(打一物)"这个谜语还真是有点难,我绞尽脑汁,想了好一会,在妈妈的启发下,我终于想到了“桥”这个谜底。老奶奶通过我提供的答案,也欢欢喜喜地领到了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