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本纪读书心得(通用18篇)
诗歌是一种优美的语言艺术,可以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意境。怎样写一篇精彩的演讲稿,让听众印象深刻?总结是一种对问题和挑战的思考和总结,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和理解。
项羽本纪读书心得篇一
《史记・项羽本纪》(后文均称“羽纪”)历来是《史记》名篇。太史公可以说是非常用心而写的。历代学者、文人对羽纪推崇备至。我也曾几次读过羽纪,几年之前我讲过《项羽之死》,都觉得既然项羽并未称帝而却能位列本纪,实在是太史公对项羽“青睐”有加。
最近再读《史记》,最开始是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而来,本想吃老本,却忽然发现,原来自己并不曾一次性的系统的读过全书。从读过全书的角度再来读羽纪,忽然发现和原来的感觉大不一样了。
再读羽纪,忽然觉得之前自己对太史公的“秉笔直书”少了一份真挚的虔敬,多了一丝从众的“阿谀”。
项羽能入本纪,我们必须要从《史记》全书来读,断章取义去读,则辜负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太史公精神”。
其实说本纪是记录帝王一说,并不够严谨。前有《秦本纪》洋洋洒洒记录大秦帝国的崛起的漫漫历程,后有《吕太后本纪》细致传奇记录一位握有实权而没有帝号的女枭雄。羽纪的位置,前面是秦始皇,后面是汉高祖。项羽正在其中,恰恰说明,太史公只是把项羽看成是一个时期内的全国号令发出者,执政当家第一人。
夜深至此,戛然而止,改天再续。
项羽本纪读书心得篇二
优秀作文推荐:读《史记》项羽本纪篇,钜鹿之战、四面楚歌、垓下之围等,都可看出项羽是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猛将,但是有勇无谋、刚愎自负,最终导致了英雄末路,自刎乌江。
项羽求学无耐心,“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於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虽不肯学,钜鹿之战却能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大破秦军;战场英勇无比,无惧无畏;但鸿门宴上却又优柔寡断,没能狠下心杀刘邦。
有勇无谋、用人不当、偏听偏信,失去将士谋臣之心;性格残暴又让其失去民心。
性格上的严重缺陷,即使连续多场大胜,却因一场大败,而无力回天,感叹“时不利兮骓不逝”!甚至没有卧薪尝胆、东山再起之心。
读史读古人,除了向古人学习,更重要的是自己从自身上反思。
说项羽身上有性格缺陷,那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呢?
我们身上没有项羽的勇就罢了,但我们都有各自不同的缺陷。
比如,项羽求学无恒心,浅尝辄止,我自己又何尝不是呢?读书不够深入,甚至坚持也没能坚持多久。五十步笑一百步而已。
不管求学,还是工作,或者精通一项技能,莫不是在孤独中孜孜以求、试错、反馈、练习、继续尝试,周而复始,经年累月才能有所成,却又往往急功近利、毫无耐心。
比如,听不得别人的忠言逆耳,虽没有项羽的愤而杀人,却也常常听不进良言。
至于谋略、策略,不管学习,还是成长,都可以慢慢学习、成长,关键是即使遇到挫折,也坚持,培养自己坚毅的性格。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以此敬大英雄!
项羽本纪读书心得篇三
不以成败论英雄,讲述的是项羽,他是我心目中的一位英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有缺点,只是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问题。项羽虽然有些缺点,但他却是一名伟大的人物,他在他在我心中始终如同太阳一般耀眼、明亮,无可替代。
他不是完美的,他心肠软,他优柔寡断,脾气暴躁,他的军事才能,不可质疑,但他不适合在政治上的战场上,他没有远见卓识,不会权衡策划。不适合处于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在那个风起云涌人才济济的时代,他懂得在战场上剑走偏锋、破釜沉舟,但他却不懂得在人情场中圆滑世故,只知道重用对他有恩的人,却未曾想过这个人是否有才能,他过于信任亲人、恩人,导致失城池后,留下后患,因他的待人处事以及性格方面出现了一件极为讽刺的事情;很多刘邦的得力部下都曾经是项羽手下或大或小的部将兵员,例如汉初三杰之一的留候张良,王立群这样评价他,“项羽是人臣之才,却错居人君之位;是可用之人,而不是用人之才。这是他的悲剧,也是历史的悲剧。”是啊,项羽是个令人嗟叹的历史错位。
项羽豪迈的横剑一挥,生命的劲松在那瞬间成为了萧瑟秋风中的一抹难以言语的悲壮。我看到了,那雄伟的英姿划掠过滴血残阳,乌江悲鸣,苍穹默然,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感慨。我喜欢的项羽是如此的特别,在历史的长河中挥洒下了一笔浓厚的色彩。他是如此的壮志凌云,霸气孤行!有始至终,一颗爱楚之心,滚烫热烈。
项羽本纪读书心得篇四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项羽虽然失了天下,但却得到了后世人的肯定。而我们今人活在当下,有的人为了金钱忙忙碌碌,有的人为了名利尔虞我诈,有的人为了美色朝秦暮楚,有的人为了一时安逸玩物丧志。试问有多少人能够像项王一样活出自己最最真实的一面,即使历经沧海桑田,如今回首仍然让人感觉到如此的鲜活如此的呼之欲出。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放下书本,拾起心情,却又感觉是如此的感慨良多。每天都要把自己藏在面具与外衣之下,在很多人的价值观的压迫下生活。虽然能得到上级的肯定,得到朋友的羡慕,却在这日复一日的庸庸碌碌中失去了自我。到头来也许我们的墓志铭上会有华丽的语句来形容我们短暂的一生,但是这是否就是我们想要的呢?人人生而不同,但是很多人都走上了同样的路,重复了同样的事,人的个性在社会的砂轮不断的砥砺下变的暗淡。
项羽的一生可能比我们很多人都短暂,但是他活的是如此的本色。虽然他会因为久攻不下而把别人的父亲妻子架在油锅上要挟;虽然他会因为一个官职,把已经刻好了的官印拿在手上反复把玩却不舍得给;虽然他会因为一句“沐猴而冠”而暴跳如雷;虽然他会为了一个歌姬而愁肠百转。但是谁又能说他不是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毫无顾忌的展现了出来呢,比起那些在乎“众口铄金”而畏首畏尾,首鼠两端,总把自己藏在迷彩下的人项羽的这些缺点反而更让他显得亲切与真实。
往事越千年,在品读《项羽本纪》的时候或许才真正能体会李清照发出的“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感慨。在大浪淘沙,泥沙俱下后,细心去捡拾,会发现原来项羽带给我们的率真与不羁是如此的珍贵,如同一颗夜明珠在冥迷的夜中照亮了前进的路。
项羽本纪读书心得篇五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很喜欢李清照的这首诗,因为它道出了对一代西楚霸王乌江自刎的无奈与惋惜。也道出了对这位血性男儿兵败乌江,不肯苟活的敬佩之情!
我一直对项羽很崇拜,记得他的破釜沉舟,使得百二秦关终属楚;进经咸阳,火烧阿房;天下之兵莫不屈膝仰视,天下之土莫不尽揽于怀。那份英勇无惧的霸气一直为我所向往,乱世出的英雄总渴慕建立霸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可惜一朝兵败垓下,自谢于江东父老。使我对他的敬仰之情锐减。
记得高三时我第一次读到《史记――项羽本纪》也是想到了李清照的这首诗。那时习作上稍稍得意,所以在考评改的语文考试时,写了一篇名为《我若为王》的高分作文。全文措辞激昂,在惋惜他乌江自刎的同时,更多的是对他这种做法的一种批判,至今还清楚的记得那文我这样写着:“你肩负的乃是江东父老殷切的厚望,英勇赴死易,可拂了众多期盼的心。江东自古多才俊,卧薪尝胆,卷土重来未必不无可能。我若为你,定拿出多于自刎千倍万倍的勇气来正面失败。谋臣铁骑,良将勇士,再来寻觅,待他朝,重夺霸业!”到底那时年少气盛,总将事情想的很简单,以为一腔热血与志向一定能支起颓败的阵势,那么赢得天下何难?而今重读《史记》依旧是《项羽本纪》这里,我却驻目徘徊了,对那篇文章中偏颇的见解不肯释怀!
脱离历史而解历史,本来就如无源之水,纵使激起一两朵水花,也是空有其势。那一年或许我看到的只是他乌江自刎的懦弱,却不曾看到他无扭转乾坤之力的无奈。我只是把他生硬的用历史道路中的兴起与颓落来解读,而并没有从人性的角度去看他。
骄傲如斯的西楚霸王,不屑于一切小人小智,坦荡于怀,是不肯像刘邦那样攻略谋术,倘若当初“四面楚歌”的是刘邦,刘邦是断然不会刎颈自杀的,那么或许如今的历史越王勾践就不会是唯一一个以卧薪尝胆换回国家并传为佳话的王者。其实历史存在很多必然性,项羽垓下大败,历史使然。而他刎颈自杀,性格使然!较之刘邦,他缺的是一定得谋略和识人用人的能力,且性格暴躁,夺城屠城,早已失了民心,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那么失败是注定了。这位二十四岁领兵打仗,身经几十起大小战争,声名远播的西楚霸王,怎么会接受败寇命运!你我于今天纵览历史,兴衰评定各有己见,却不肯原谅这么个血性男儿保留尊严的方式。称其为楚汉之争意料之外的笑料,对项羽来说未免有失公允。
乌江岸边,这个正气的汉子失去的何止是渴慕建立的霸业希望,还有那忠心不二的乌骓马,心爱的女人。倘若退而求其次,他可以保护心爱之人不受伤害,保护钟爱之物不受损毁,那么或许他能健全能屈能伸的王者之气。还赴江东再图霸业也不是没有可能。这个中辛酸与无奈,岂是我们说说作罢!
重读《史记》依旧是这个被历史蒙上悲情色彩的人物,一次次给我震撼。让我不忍偏颇,不忍去用理性审度那看似有些轻率与鲁莽的行为,甘愿用感性的视角如此见地一般的为他说话,为我的那篇幼稚狂妄的《我若为王》深深道歉!
读史可以明理,但有些历史不适合用理性解读。读项羽,我于这里还他一份敬意!
项羽本纪读书心得篇六
因为看黥布列传诸多情节与项羽有关,返回来把"项羽本纪"看了一遍,感触良多。
项羽世代为楚将,其叔父项梁。
陈涉起义那年的九月,会稽郡守把项梁叫去商量,说江西皆起,此亦天亡秦之时,俗话说先发制人,后发则制于人,吾欲起事,使公及桓楚将。项梁脑筋转得快,立马心里就有了主意,说,桓楚正逃亡在泽中,我侄子项羽知道他的去向,我去找他来。然后他叫项羽持剑立在门外,让他看其脸色行事。项梁回到郡守房间,说“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项梁就把项羽叫进房间。须臾,梁?籍曰“可行矣”于是项羽手起剑落,一剑斩了郡守的头颅,就这么简单地杀了本欲与他们一起起事反秦的会稽郡守(可怜的人啊,对项梁叔侄本无恶意,结果连名字都没留下就成为项羽剑下亡魂)。项梁持郡守头,佩郡守印,走出郡守房间,一时间左右大乱,项羽所击杀数十百人,方令一府中皆慑服,莫敢起。项梁召集认识的各路豪强官吏,宣布起事反秦,遂举吴中兵,征集下割各县壮丁,得八千兵士,再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侯、司马等职,其中有个人没得职位,去问缘由,梁曰:“前日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能任用公。”众乃皆服。于是项梁自任会稽守,项羽为裨将,管理下属各县。
刚一起事就充满血腥凶暴,比较起来还不如像陈胜吴广那样,塞个纸条放到鱼肚子里,刻个石碑埋在土里之类的,有点浪漫主义色彩呢。不过项梁基本上是个有点头脑的人吧。
说到这里,其实项梁项羽叔侄起事也不是偶然,书中有交代,项羽从小就是胸怀大志的人,当年项梁与项羽因杀人避仇躲到吴中,秦始皇巡游会稽,两叔侄在人群中观礼,项羽就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项梁较为老成知道利害,赶紧掩了侄子的口离开,但心中已有些罕异。这个情节也许有演义的成分。不过两叔侄在会稽比较有名,项梁“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项羽则是天生有神力,“长八尺许,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叔侄俩相得宜彰,起事前已在吴中有些声望和势力,这些背景应该是靠谱的。
另外,从本篇一开始的描述已经看出,项羽很有个性,对自己的武力比较自信,但是学习就有点不大上心,“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恨铁不成钢,项羽还有理由:“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项梁乃教籍(项羽名籍,字羽)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看来,项羽显然不是一个好学生,放到今天绝对过不了高考关。那么,项羽的成名是否证明:自古以来差生也可以成功的,高考不是通向成功的唯一途径(好励志);但是,项羽最后的失败是否又证明:无论如何,不学习始终无法成大事的(仍然是劝学励志的好题材)。嗯,好像前后有点矛盾……反正吧,事情就是这么个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体会,不同的视角会有不同的结论。
回到战国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项梁起事后,广陵人召平矫陈王诣封项梁为楚王上柱国,令他急引兵西击秦。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此时陈婴也在东阳起事,东阳豪杰聚了二万人想拥立陈婴为王,陈婴反复推辞不愿牵头,告诉一众军吏,说项家世世为楚将,不如让他们为将帅,“我倚名族,亡秦必矣”。于是,东阳豪杰以兵属项梁。后来,黥布、蒲将军也以兵属项梁。共六七万人,军下邳。项氏军队逐渐壮大。
然后经过一番混战,先是打败了秦嘉,兼并秦嘉军队,再与秦章邯作战,项羽攻襄城,“已拔,皆坑之”。此时项梁闻知陈王的确切死信,就召诸别将到薛城议事。范增建议立楚王。项梁从其议,乃求楚怀王孙叫“心”的,立为楚怀王,陈婴任上柱国,项梁自号为武信君。此时刘邦已于沛县起事参加了这次议事。
几月后,项梁带兵攻亢父,与齐田荣、司马龙且军救东阿,大破秦军于东阿。田荣带兵归齐后,顺便赶走了齐王田假,立田儋的儿子田市为齐王,田假逃到楚,田假的相国田角逃到赵,田角的弟弟田间也在赵地不敢回齐。项梁破了秦军后乘胜追击,并催促田荣一起攻秦,田荣提条件,要项梁杀田假才会助楚攻秦,项梁拒绝,同时赵国也不杀田角田间“以市齐”。“齐遂不肯发兵助楚。”这件事导致后来项羽分封诸侯时没有田荣的份,田荣不服,叛楚。
项梁派刘邦、项羽屠城阳,攻定陶(未果),杀李由,攻外黄(未果),一路攻城略地,逐渐有些骄傲。宋义劝项梁骄兵必败,项梁不听。结果秦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于外黄,项梁死。
唉,项梁有头脑会兵法,与项羽的勇武相配,本来定能成就一番大事业的,可惜就这么死了,天不佑项羽啊。
刘邦项羽带兵离开外黄攻陈留,陈留坚守不能下,两人商量,项梁军破,士气受损,不如回守,乃与吕臣军俱引兵而东,吕臣军彭城东,项羽军彭城西,沛公军砀。
这边章邯破了项梁军队,认为楚军已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时,赵歇为赵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兵败后逃入巨鹿城中。“章邯令王离、涉间围巨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这时候陈余带兵驻于巨鹿城北,称为河北军。
楚怀王见项梁军被破于定陶,就来到彭城亲自领兵,这时候齐国的高陵君因为在项梁失败前听到宋义对项梁骄兵必败的预言,对宋义十分信服,就在楚怀王面前极力推荐宋义,“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悦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
但是,事实证明,这个任命是失败的。
宋义率兵行至安阳,停留了46天,项羽催促,说目前秦军围赵王于巨鹿,要赶快“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则说“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打的是捡落地桃子的主意。宋义是主帅,只好听他的。但是宋义做得有些过分,乃遣其子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而此时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极其愤怒,乘早上朝见宋义之机,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众将皆慑服,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将军诛乱。”然后大家拥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并派人去追杀了宋义之子宋襄。派人报怀王,怀王任命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黥布、蒲将军等皆属项羽。这个,又一次手刃上司,夺得指挥权。项羽实在不是一个容易掌控的下级。唯一可以控制他的恐怕只有项梁,可惜死早了。
至此,楚怀王只是个橡皮图章,项羽成为楚国的实际统帅。
项羽杀了卿子冠军宋义后,威震楚国,名闻诸侯。派黥布、蒲将军带二万兵士渡河,救巨鹿。战事稍有胜利,陈余又请求援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就是这样来的。一到巨鹿就围了王离,与秦兵交战多次。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诸侯兵也到了,不过均作壁上观,楚军则以一当十,楚兵呼声振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结果大破秦军巨鹿解围后,“项羽召见诸侯,入辕门,无不膝行而上,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矣。”此时,项羽(楚军)之勇无人能敌,项羽凭楚国战功成为诸侯统领。
项羽这一路腥风血雨杀过来,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完全没有半点夸张啊。
然后就是著名的鸿门宴的故事了,以鸿门宴为转折点,项羽的人生曲线从上升开始折向下沉。不过这一篇已写得太长,很累了,后面的留待下一篇再写吧。
这次把项羽本纪重新看了一遍,完全颠覆了以前对史记本纪的看法,本来我一直吐槽本纪没有世家和列传写得精彩的,现在重新看了这一篇项羽本纪,简直惊艳。写得太好了。
如果可能的话,也许以后在继续往后看列传的同时,可以时不时的返回来重新看几篇本纪。看情况吧。
项羽本纪读书心得篇七
最近突然不知道该读什么书好了,觉得还是应回归经典,因为经典的是最经得起考验的。于是又翻出了大部头的《史记》。《史记》我读的很慢,因为这一部文言巨著使得我一方面要查询生难字,另一方面还要读懂文义,再有看到熟悉的人物,我又不得叹息反思一番,所以迄今为止只看了这本书十分之一。但我想,司马迁花了的时间,写出了从黄帝到汉武这三千年的历史,岂非我一朝一夕就能读完的。鸿篇巨制的阅读应如名胜古迹的探寻,走走停停全凭自己把握,遇到美景之处,多流连片刻也未尝不可。废话说了太多,下面想谈谈个人心得。
有这样一个人,他出身名门,才气过人,胆识超群,武艺高强,气场强大,军功卓著,为人刚烈不阿;但又头脑简单,刚愎自用,不听人劝,死要面子,心狠手辣,关键时刻总错失良机,落得个乌江自刎的结局。对,他就是楚霸王项羽。
每看到项羽本纪这一章,我总是有一种扼腕叹息的情愫。项羽有将帅之才,却无君王之命;有将兵之能,却无运筹之智。勇猛有余,谋略不足。其实,项羽这样的人,现在也有。他们往往耿直勇毅,一片真诚,勇往直前,无惧无畏。这样的人是可爱的,但往往最终却会成为炮灰。也许在世间立足,谋略是必不可少的。很多事仅凭一腔热血,一身正气是不行的。关键时刻懂得适当收缩自己,不要总是那么张扬,那么锋芒毕露。正如在项羽找刘邦死磕之时,刘邦笑谢曰:吾宁斗志,不能斗力。刘邦是聪明的,因为他懂得张弛之道,他懂得在恰当时候示弱,他懂得权衡利弊,拿捏轻重。人世间很多东西不是都需要去判断和评估吗?如何在特定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既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刘邦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项羽企图以力征服天下,殊不知“谋略”的重要性。关键是他到死都不承认自己的失误,还继续用作战,取对方将领首级来证明“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执迷不悟到如此程度,也是少见啊。有时我们往往把成败归于命运的安排,我越来越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和无缘无故的失败。每个人身上的特质是导致他现在处境的根本原因。司马迁在最后对项羽点评到:自矜功伐,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项羽的故事提醒我们很多。
康康。
项羽本纪读书心得篇八
项羽,作为一个失败者,他为什么在后人的心中获得了比成功者刘邦更多的敬仰和追忆呢?仅仅是因为他的一曲“力拔山兮气盖世”吗?还是因为他不肯过江东的悲壮和豪气?这些疑问使我翻到了《项羽本纪第七》。
和其他本纪不同,《项羽本纪第七》记录的是一个“在权不在位”的人,可见太史公也是给了这位乱世枭雄很大面子的,没有把他降到世家当中去。一个寻常的开头,记载的是他的出身,战国旧贵族。然后是他不学无术的少年时代。但是金麟岂是池中物啊,项羽见到了那个比他早几十年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并不屑地说:“彼可取而代也。”不过,当西楚霸王火烧咸阳的时候,嬴政已成为历史。
他的勇力是最大的特点,以一个人之力收获了一个县,这是难以想象的,而他破釜沉舟的那一战,更是垂名青史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但他的杀伐之气太重了,疑心也太重了,让他身边的人都感到了那种威压。就连他的亚父范曾都被他所猜忌,至于兵败垓下之事,是因为他的盟友都不在了。而且他优柔寡断,在鸿门宴上没有下定决心,全然不是那个在巨鹿、彭越威慑三军的果断指挥官,这无疑是一个人性的悖论太史公说,项羽的失败,是因为他只是霸王,而非帝王。他以为自己的武力可以纵横天下,却不知道打败他的不是天意,而是人心啊。
我对这个悲剧人物更多的是反思。他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也是反暴秦的第一领袖。但是他却走上了这样的道路,他的对手刘邦只是一个有些无赖的人,他们的差距在哪里呢?我在字里行间寻找答案,最后,我在他们对同一件事的反应上找到了。刘邦少年时曾经看到秦始皇的车驾,但是他却说:“嗟乎!大丈夫应如此也!”
也许这就是他们的不同吧。项羽的锋芒让他自负,找不到正确的路,刘邦的理想却指引他汇聚四方谋臣武士建立了那个延续四百年的汉王朝。
项羽本纪读书心得篇九
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和久必分。商汤讨伐夏桀,并入商;商纣暴虐无道,周武王伐之,并入周;周末七国纷争,并入秦;秦王子婴即位后,楚国崛起,为报被平之仇,伐秦也。伐者,楚汉也。楚王违背诺言,由此,楚汉之争开始。
项羽,是楚国的帝王,因太过傲气,导致了楚国的灭亡。虽然他失败了,但却给后人留下无限的教训,使我们受用终生。
项羽其实名籍,应叫项籍。他随项梁四处战斗,已是当时名将。杀了宋义后,更是威震中原,名闻诸侯。这时的他,没怎么注意刘邦的崛起。待项羽发觉后,又不把他放在眼里。等到刘邦的军队继续发展壮大,项羽才与之交锋。项羽也是名不虚传,将刘邦打的节节败退,重新霸占中原。刘邦趁此时招兵买马,深得民心,收了韩信、萧何、张良、陈平后,大败项羽。紧接着又是雪上加霜,刘邦离间了项王和范增,项羽实力大减。最终被逼至乌江边上,同时又看到蚂蚁爬出的“项羽必败”四个大字,项羽认为是天意,便慨然自刎。后来证实,那是刘邦一军用糖浆写出的字,蚂蚁闻到味道,自然就爬上去了。
细细地读,你会发现:每当项羽打仗,他总是亲自上阵,冲在最前面;国家中的大小事务,也是他披星戴月,亲自处理,楚国好不容易才被治理好。而刘邦每天悠然自得,没见他很忙过,大汉帝国却被治理得井然有序。这难道是项羽不够努力吗?那是他不会用人啊。刘邦手中握着4员大将,而项羽有一位范增却不懂得利用,还把他赶跑了。而且,项王喜好礼仪,所以那些文人大都归附他;汉王喜好武功,且敢于封官,所以那些武将和唯利是图的人喜欢跟他做事。同时也召集了一些文人。文人是治国的,武官是打天下的,两者缺一不可。项王虽有数十万大军,但却只有一些无谋之将,打天下的都不足,治天下的再多又有什么用呢?人与人的差别就在这里啊。这些因素,决定一个人的成败。当然,不止这两条。
其次,项羽心态不好。项羽将失败归为天意,他大喊“天亡我!”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如果项羽这时能回到江东,养精蓄锐,也许还能东山再起。他局势好时便过分乐观,局势差时便过分悲观。腾讯开发过一款游戏,叫《王者荣耀》,非常考验心态。如果一个人心态不好,那他所在的队伍就很可能会输。而与此款游戏不同的是,楚汉之争要是哪队心态崩,那遭遇的就是灭顶之灾,而不仅仅是一个“defeat(失败)”的标志了。项羽也可以说是死在了自己手里。
最后,项羽轻敌。民心都向刘邦那边倒了,项羽还仗着自己的几十万大军,打这打那。在他眼中,刘邦充其量也不过是个没有什么实力的小小的诸侯王,等到楚汉鼎立之时,才与之对决。结果最后倒败于刘邦。
不会用人,傲气盖世,敌强我心崩。可怜项羽,死得悲壮,死得凄凉。
项羽本纪读书心得篇十
推荐:我多想一直的看着这美丽的夜色啊?作为华人您是第一百位获奖的,祝贺您。它燃烧二氧化碳,放出新鲜氧气。节假日里交道路口摩肩接踵的人们,如潮水般涌动的车流,就是交警叔叔的笔下书写的音符!爷爷、奶奶、爸爸都哈哈大笑起来,“笑什么笑,我一直都想这么做。放学一回来就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看书。
项羽,名籍,字羽,是楚将项燕之后,他从小便胸怀今人难以想象的宏图大志。秦始皇巡游时,他出言:“彼可取而代也”,深深地让古往今来之人感到其少年英雄,志存高远。可想而知,当时说这种话是要被满门抄斩的,小项羽能有如此之勇气,也深深地为他推翻秦王朝的暴政埋下了种子。
巨鹿一战,主将宋义久不出战,局势危在旦夕,项羽毅然杀之,破釜沉舟,杀得秦军望风而靡。由此看来,项羽非有勇无谋之辈耳。就其军事统率能力来看,绝非等闲之辈。如果再算上其万夫不当之勇,豪爽而有志、果断行事、讲义气,他是一位将门虎子,天下的英雄。
但是,英雄也有英雄病。项羽事实上和李自成、黄巢等人是半斤八两啊!他刚愎自用、易听信谗言、手段狠毒、极端自负。“鸿门宴”上,他完完全全地暴露了这些缺点,没有杀掉心腹大患刘邦,反而认为他忠心可靠,这导致他走下坡路,最后又从下坡路走向了失败。
项羽在鸿门宴后血洗咸阳:杀秦降王、烧阿宫房、抢劫财物,自封“西楚霸王”,又大封诸侯,把农民起义军辛辛苦苦打来的天下分得乱七八糟。
最终,项羽终被刘邦击败,在垓下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突围至乌江时仅剩26骑,他将乌骓马托付给乌江亭长后与追兵一场血战,直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血流成河,尸积如山......项羽自刎而亡......。哀哉!这位叱咤风云、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在一片楚歌声中带着最后的自负踏上了不归路。
项羽一生十分短暂,有如一颗流星,划破长空,闪烁光辉而又转瞬即逝。他的性格决定了他的一生,由于他勇敢、刚果、胸怀大志创造了一番宏图大业,又因为自负、残暴、独断专行葬送了自己的锦绣前程。
项羽本纪读书心得篇十一
我多想一直的看着这美丽的夜色啊?作为华人您是第一百位获奖的,祝贺您。它燃烧二氧化碳,放出新鲜氧气。节假日里交道路口摩肩接踵的人们,如潮水般涌动的车流,就是交警叔叔的笔下书写的音符!爷爷、奶奶、爸爸都哈哈大笑起来,“笑什么笑,我一直都想这么做。放学一回来就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看书。
项羽,名籍,字羽,是楚将项燕之后,他从小便胸怀今人难以想象的宏图大志。秦始皇巡游时,他出言:“彼可取而代也”,深深地让古往今来之人感到其少年英雄,志存高远。可想而知,当时说这种话是要被满门抄斩的,小项羽能有如此之勇气,也深深地为他推翻秦王朝的暴政埋下了种子。
巨鹿一战,主将宋义久不出战,局势危在旦夕,项羽毅然杀之,破釜沉舟,杀得秦军望风而靡。由此看来,项羽非有勇无谋之辈耳。就其军事统率能力来看,绝非等闲之辈。如果再算上其万夫不当之勇,豪爽而有志、果断行事、讲义气,他是一位将门虎子,天下的英雄。
但是,英雄也有英雄病。项羽事实上和李自成、黄巢等人是半斤八两啊!他刚愎自用、易听信谗言、手段狠毒、极端自负。“鸿门宴”上,他完完全全地暴露了这些缺点,没有杀掉心腹大患刘邦,反而认为他忠心可靠,这导致他走下坡路,最后又从下坡路走向了失败。
项羽在鸿门宴后血洗咸阳:杀秦降王、烧阿宫房、抢劫财物,自封“西楚霸王”,又大封诸侯,把农民起义军辛辛苦苦打来的天下分得乱七八糟。
最终,项羽终被刘邦击败,在垓下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突围至乌江时仅剩26骑,他将乌骓马托付给乌江亭长后与追兵一场血战,直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血流成河,尸积如山......项羽自刎而亡......。哀哉!这位叱咤风云、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在一片楚歌声中带着最后的自负踏上了不归路。
项羽一生十分短暂,有如一颗流星,划破长空,闪烁光辉而又转瞬即逝。他的性格决定了他的一生,由于他勇敢、刚果、胸怀大志创造了一番宏图大业,又因为自负、残暴、独断专行葬送了自己的锦绣前程。
项羽本纪读书心得篇十二
《项羽本纪》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出于《史记》中第七卷,是关于楚霸王项羽的本纪,它记录了秦末项羽光辉壮烈的一生。
《项羽本纪》通过叙述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项羽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而在《史记》中,“本纪”所记录的大都是皇帝,其中项羽并没有成为皇帝,司马迁把他归入“本纪”则表现了对项羽的尊重。
项羽本纪读书心得篇十三
项羽本纪是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第七卷,是关于楚霸王项羽的本纪,它记录了秦末项羽光辉壮烈的一生。以下是“《项羽本纪》读书笔记”,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霸王项羽,千百年来后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我认为在中国历史上,虽有无数英雄人物,但如项羽这样铁血柔情的汉子却很少。
万军包围,四面楚歌也打不倒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可虞姬的离去,却让他选择了死。战场上的纵横吟啸,面对伊人却柔情刻骨,像项羽这样的英雄,应当之无愧地受后人敬仰。
项羽在战场上的无往不利相对的却是政治上的幼稚甚至是愚蠢。坑杀战俘,放弃关中,怀念楚国,放逐义帝,自立为王失尽人心。更为突出的表现是用人上,刘邦手下萧何,张良,韩信,彭越,英布出身各不相同却可以尽发挥其所长,而项羽却连一个范增都不能用,项羽与刘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来三国时代的东吴被灭也从侧面说明当天下大定只剩江东的时候,江东是无法抵挡的。河南大学王立群先生曾讲“项羽是一个非常可用之人,却坐在了用人之人的位置上”这就是项羽的悲哀。但政治上的失败,无法遮掩项羽在军事上的才华。二十四岁起兵反秦,28岁成为分封18路诸侯的西楚霸王,30岁自刎乌江,他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英雄豪杰。
1。项羽不畏权贵抱负远大。
少年项羽便凸显这一特点,“书足以记姓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后有关秦始皇曰“彼可取而代也!”壮哉项羽!从这些话中无不体现这一特点。
2。项羽当机立断,有勇有谋。
随着陈胜吴广大泽乡的揭竿而起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振臂高喊,反秦的烈火迅速扩展,函谷关以东以大乱,秦帝国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六国的军队已不可信,当年灭六国的是三秦子弟,如今守秦国为帝国尽忠的还要靠关中的子民,他们越战越勇,当年灭六国时的军魂又被唤醒,反秦形势颇为不利,在这危急关头,项羽站了出来,在叔父项梁都没有勇气的时候,劝宋义出兵,不成,果断斩杀之夺取兵权,帅楚军出击,在巨鹿与秦军决战。他破釜沉舟奋勇在前,杀兵斩将,夺城掠地,坑杀二十万秦军,只此一役秦军主力全军覆没,这一仗杀得帝国行将崩溃,杀得诸侯无不胆寒,杀的项羽威震天下,呜呼快哉!
3。项羽优柔寡断,政治不成熟。
此特点人尽皆知,鸿门宴就是经典代表,亚父执玉环,掷酒杯,命舞剑,最终没能杀掉刘邦。都因其犹豫不决,若项羽命帐内外伏二百刀斧手,掷杯为号,历史早就改写,另在封侯的问题上也体现其政治迟钝。刘邦请封为汉王,今四川好似永不与项羽为敌,实际为掩人耳目,在四川积蓄力量,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伺机东进,夺取天下。可惜这些项羽都没意识到,亚父很清醒,可惜不是项羽,因为亚父不是西楚霸王。
4。项羽性格刚烈,亦有柔情。
体现了项羽与将士的深厚感情,若非此,料想项羽早已成光杆司令了,后来唯有鲁地的人最后降汉也加以印证,项羽在战争的终点也是人生的终点,用痛快的一战为自己悲剧的一生划上了句号也推向了高潮,杀汉将,砍汉旗,斩百余汉军,他兑现了自己的'誓言“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因无脸面对江东父老在乌江边自刎,我想那最后追随羽的八百余骑骑兵应该也都殉国了。
感想:
项羽自他自刎的那一刻起,人们就没有停止过对他的追思。项羽一生大起大落,没有显赫的背景靠自己的努力,白手起家,闯出了自己的天下。一生虽短暂,却轰轰轰烈烈,他一直是我崇拜的偶像之一,我认为做一个真正的男人就要像项羽一样敢闯敢干,有理想有抱负,有鸿鹄之志,痛痛快快!若像蝼蚁一样活上千年,我宁像一颗氢弹,虽只有几秒钟却能给世界带来无比的震撼!纵观历史长河之内,英雄无数风流无尽,项羽的慷慨赴死报江东父兄,从容舍身慰男儿本色,如此气节,空前绝后。在他英雄之躯訇然倒地之时,腾空而起,凌云直上,流传千里,催人至今。宁可无愧而死,不肯惭愧而生。
此刻想起我山东老乡黄巢的一首诗,已表我内心的感慨也希望我的声乐学习能像盛开的菊花一样芳香透长安,美名传天下: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项羽本纪读书心得篇十四
近日,我阅读了史书中关于项羽的本纪,深受启发和感受颇多。项羽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故事不仅充满了传奇色彩,更反映了古代政治斗争和人性的复杂性。通过阅读项羽本纪,我对项羽的人生、性格、失败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以下是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首先,项羽的坚韧与顽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关键时刻,项羽始终表现出一股无畏的勇气。无论是在鸿门宴上,还是与刘邦决一雌雄的过程中,项羽都充分展示了他的顽强与不屈。正是这种顽强的精神,使得项羽能够在战场上屡屡取胜,并在人心动荡的时刻与刘邦展开长期的斗争。虽然最终失败了,但项羽的坚韧不屈是他一生中最值得赞美的品质之一。
其次,阅读项羽本纪让我深刻理解了权谋的复杂性。项羽作为群雄之首,清楚地认识到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他善于运用各种策略和手段,以求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利益。他利用刘邦的豪杰之气来拉拢自己的部下,并采取各种手段来制衡刘邦的势力。他在短暂的胜利之后,也不忘为自己争取更好的利益。项羽的权谋手段让我对古代政治的复杂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并深信权谋在政治斗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另外,项羽的个人魅力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也令我钦佩不已。项羽出身草根,但他的勇猛和战略眼光使他很快得到了诸多豪强的拥护。他善于用兵,在王封、大皇后等一系列战役中都取得了战果。无论是对付以刘邦为首的敌人,还是内忧外患时的各路人马,项羽都能够从容应对,将对手击溃。项羽个人的魅力以及他的卓越军事才能给我的触动是深远的,这使我时刻知道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为达到目标而努力奋斗。
然而,项羽也给了我一些启示。他的性格与政治野心最终成为他的致命弱点。项羽在坚持了很长时间时,却返祸于他。他对自己的权力和地位过于执着,最终造成了他的失败。在长期的斗争中,他逐渐疏远了自己的朋友和亲信,给自己的根基埋下了祸根。正是由于这个弱点,使得他在关键的时刻无法得到足够的支持,最终走向了灭亡。项羽的失败给我们上了一课,那就是在政治斗争中,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而应该注重长远的政治格局。
通过阅读项羽本纪,我对这位古代的英雄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领悟。项羽坚韧的精神、权谋的复杂性、个人的魅力与才能以及他的致命弱点都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篇古代史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向历史的窗户,让我更加了解古代政治斗争的辛酸和复杂,也使我更加珍惜当今和平稳定的现代社会。通过学习和反思历史,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从而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境。
项羽本纪读书心得篇十五
《项羽本纪》是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第七卷,是关于楚霸王项羽的本纪,它记录了秦末项羽光辉壮烈的一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霸王项羽,千百年来后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我认为在中国历史上,虽有无数英雄人物,但如项羽这样铁血柔情的汉子却很少。
万军包围,四面楚歌也打不倒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可虞姬的离去,却让他选择了死。战场上的纵横吟啸,面对伊人却柔情刻骨,像项羽这样的英雄,应当之无愧地受后人敬仰。
项羽在战场上的无往不利相对的却是政治上的幼稚甚至是愚蠢。坑杀战俘,放弃关中,怀念楚国,放逐义帝,自立为王失尽人心。更为突出的表现是用人上,刘邦手下萧何,张良,韩信,彭越,英布出身各不相同却可以尽发挥其所长,而项羽却连一个范增都不能用,项羽与刘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来三国时代的东吴被灭也从侧面说明当天下大定只剩江东的时候,江东是无法抵挡的。河南大学王立群先生曾讲“项羽是一个非常可用之人,却坐在了用人之人的位置上”这就是项羽的悲哀。但政治上的失败,无法遮掩项羽在军事上的才华。二十四岁起兵反秦,28岁成为分封18路诸侯的西楚霸王,30岁自刎乌江,他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英雄豪杰。
项羽本纪读书心得篇十六
李清照曾写过一首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从古至今,人们对项羽都有着各种各样的看法。有的人觉得,他缺乏头脑和眼光,优柔寡断;也有人认为,他重情重义,坦率磊落。
在我看来,项羽是一位英雄。在学《鸿门宴》这一课的时候,老师跟我们介绍了这个人物。而因为在这之前,我对项羽并不了解,所以我自己也再上网搜寻了一些关于他的历史故事。发现,他是一个英勇善战,凌云壮志的英雄,一生坦坦荡荡,也爱得轰轰烈烈。
当然,人无完人,他确实也有他的缺点。他不知人善用,恃才傲物,使自己陷入孤立,导致了最后的失败。作为一个领导者,他缺乏一种领袖气质,缺乏力量与智慧的结合。他不是那种刻苦努力的人,也没有十足的的毅力去学习,这样的项羽,不是我所敬仰的。倘若,他生在此时,这个不需要习武,不需要练功的年代。不学习,没有进步,必定会被淘汰。不过,项羽很适合当一个很好的朋友,因为他闪射着善良、淳朴的本性,并重情重义。虽然,他的心存善念,并不适合在战场,但却正正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
项羽本纪读书心得篇十七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也是楚汉战争中的重要角色。《项羽本纪》是《史记》中关于项羽的记载,通过阅读这一篇章,我对项羽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项羽深沉的个性和与世隔绝的悲壮命运,也对他的人生经历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第二段:深沉的个性。
项羽是一个具有深沉个性的人,他聪明才智,勇猛无比。他一生都被黄金冠冕所累,但却不为外界的荣华富贵所动摇。从《项羽本纪》中可以看出项羽心系天下百姓,他不满当时的封建制度,希望实现平等和公正。他不是一个为自己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而是一个为大义而战的将领。这使我深深地敬佩他。
第三段:与世隔绝的悲壮命运。
然而,项羽最终以悲壮的命运结束了他的一生。在最后一战中,项羽被刘邦打败,投江自尽。从《项羽本纪》中可以看出,在刘邦逼迫下,项羽绝望地感叹自己的失败和命运。他曾经是一个威震四方的英雄,现在却只能以悲壮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读到这里,我为项羽的悲剧命运感到深深的惋惜。
第四段:对人生经历的思考。
读完《项羽本纪》,我不禁对人生经历进行了一番思考。项羽的人生经历充满了风风雨雨,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他不愿屈服于命运的压力,而是选择了以悲壮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项羽的人生经历给我带来了一个深刻的反思,我们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权势富贵,还是追求内心的真实和自由?项羽给了我一个启示,那就是人生的意义在于我们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屈不挠地追求自己内心的真实。
第五段:总结。
通过阅读《项羽本纪》,我对项羽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他的深沉个性和与世隔绝的命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让我对人生经历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项羽是一个不屈不挠的人,他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愿屈服于外界的压力。我们可以从他身上学到很多,学会坚定内心,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读完《项羽本纪》,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项羽本纪读书心得篇十八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以勇猛无畏的战斗力和聪明智慧的智谋而闻名于世。阅读《史记》中的项羽本纪,让我对他的人生轨迹和他对待国家与人民的态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这本书,我从中汲取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被项羽坚定的信念所感动。项羽一生都充满了挫折和困难,但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的信念。尽管楚汉之战逐渐失去了对胜利的信心,但项羽仍然坚持到底,决心维护楚国的尊严和与汉军抗争到底。虽然最终失败了,但项羽的信念和坚持使他成为了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人物。
其次,项羽的胸怀和勇气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战斗中,项羽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英勇的战斗力。他能够冷静地处理各种战争局势,并采取正确的决策。此外,项羽在治理国家时也展现出了宽广的胸怀。他一度向刘邦让出了国家皇位,用以体现自己对天下人民的关心和全局的担当。
第三,项羽的失败也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个人的局限性。尽管项羽在战斗中表现出了杰出的领导才华和军事才能,但他最终还是输给了刘邦。项羽似乎忽视了政治和治国之道,过于信任自己的军事统帅能力。这个失误让我深切地意识到,即使一个人在某个方面非常出色,但如果不能全面发展自己,很可能会遭受失败的命运。
第四,通过项羽本纪,我明白了个体与集体的关系。项羽曾经是楚国的英雄,他在战场上英勇作战,但最终却因为他过于个人主义而导致楚国的灭亡。相比之下,刘邦坚信个体的力量远不能与众人的力量相比,他重视合作与团队精神。这一对比使我明白了个人和整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自私自利,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共同发展和共同利益。
最后,项羽的故事也让我理解了历史的不可逆转性。项羽一生都在为楚国奋斗,为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而努力,但最终他却未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历史是一个无情的判官,它不会留下人们的痕迹,而是以它自己的方式前进。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但我们可以从历史的教训中吸取经验教训,并为未来的发展做出努力。
总之,项羽本纪给予了我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通过了解他的故事,我学会了坚定信念、勇敢面对困难、认清自己的局限性、关注集体利益和珍视历史的无情性。这些教训将对我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帮助我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理性地面对挑战和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