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热门13篇)
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它教会我们如何与环境和谐相处。要突出重点,将重要的事项和成果放在总结的核心部分。不同人对总结的理解和呈现方式各不相同,以下是一些值得借鉴的总结范文。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一
1、初步认识分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用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一、口算:
8÷216÷420÷536÷625÷5
4×612×310×548÷863÷9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引入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三、观察操作,探求新知
1、认知
演示平均分饼
a.把饼怎么样了?b.两块饼大小怎样?c.老师刚才是如何操作的?重点强调: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2、学习
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这半个是2份中的1份。中间的横线表示平均分;下边的2表示平均分成2份;上边的1表示2份中的1份。
3、读法:二分之一
全班同学读一读这个数。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多少呢?(二分之一)现在谁能用一话把刚才分饼的过程说完整?注意: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它的二分之一。你认为这句话哪些词很重要(平均分,每一份,它的)
4、判断课件展示
5、探索:
折一折,涂一涂,看一看,说一说。
4、练习:十分之一
(2)九分之一
(3)分母是8分子是1的分数
(4)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0份,每份是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四、找一找生活中的分数
我们每人坐的桌子的二分之一
教室里窗户上有四块大小一样的玻璃,每块是它的四分之一
教室里的电视柜的门被平均分成2块,每块是它的二分之一
五、小结
课堂上学生在表述分数的意义时,我总是强调说完整,尤其是平均分,当学生说分成几份时?我总是急于纠正“怎么分”。其实学生所说的分成,他的脑海里就是平均分的意思,我可以加上一个小小的动作,如把图形分的一边多一边少,这样学生很快就会说不是这样分的,是平均分。这样一来,可以利用学生的错误生成,引导学生应平均分,比之前的“怎么分”效果要好的多。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自己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以后应该更加认真的钻研教材,钻研学生。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同时,我也我明白了想要上好一节数学课真的很难。它需要教师对许多环节进行精心设计,更需要对许多细节进行精心打磨。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的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了解分数各部分名称,会正确读写分数。
2.通过操作、观察、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思维能力。
3.经历运用符号和图形描述二分之一的过程,建立符号感,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4.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能在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认识和感知分数和分数的意义。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师:五一长假,同学们出去旅游了吗?
生:去了!
生:分一样多,才公平。
生:平均分。
师:对。每份分得一样多,数学上把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下面我们就用平均分的方法来帮他们分一分吧。(板书课题:分一分、平均分。)。
师:(出示笑笑和淘气的头像,取出四个苹果、两瓶可乐)谁愿意到前面帮他们分一下,请举手。(一名学生到前面分苹果和可乐。)。
师:比萨饼怎样平均分呢?
生:每人一半。
师:谁来分一分。(指名学生分比萨饼。)。
师:让我们来看看淘气和笑笑每人分得的结果,都该用数字几表示呢?
生:苹果每个人分2个,(板书2)可乐1瓶。(板书1。)。
师:每人分一半比萨饼,该用什么数表示呢?
生:0.5。
生:二分之一。
师:你们能到黑板上工整地写出来吗?
生:它是分数,读作:二分之一。
师:你说对了,这个数正是老师要介绍给同学们的新朋友,它是一个分数。(板书:1/2。)。
师:读分数时要从下往上读,读作:二分之一。
师:(指半个比萨饼)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半就可以用1/2――这个分数表示。
师:这个比萨饼中有几个1/2?
生:2个1/2。
师:2个1/2合起来就是……。
生:1/2,就是整个一张饼。(师补充:用1表示。)。
二、探索新知。
师:(在实物投影上出示教材54页“涂一涂”)我们的新朋友1/2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它想请同学们在这些图形中找到它并用斜线把它涂出来,谁愿意到前面来涂出它们的1/2。(师指名学生到前面的题卡上涂。)。
师:请其他的同学们把书翻到54页,涂一涂。(生练习,师巡视。)。
师:请同学们帮他检查一下,他涂得对吗?
生:对。
师:我们的新朋友1/2看同学们这么快就找到它,有些不服气,给我们提一个问题。
生:因为这些图形的涂色部分都是这些图形的一半。
师:看来1/2还可以表示许多事物的一半。
师:淘气、笑笑想和智慧老爷爷共同分享比萨饼,看来我们要重新分了。
师:(出示圆片)这回我们该把这个饼平均分成几份?
生:三份。
师:(将笑笑头像贴到其中一份里边)这块给笑笑的,同学们看笑笑得到比萨饼的几份?(生:1份。)。
师:用哪个分数表示呢?
生:1/3。(师板书:1/3。)。
师:为什么用1/3表示?
生:因为比萨饼被平均分成三份,笑笑得到其中1份。
师:(把淘气的头像贴到另一份中)那笑笑和淘气两人得到这个饼的几份?
生:两份。
师: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呢?
生:2/3。(师板书:2/3。)。
师:(在剩余的一份中贴上智慧爷爷的头像)智慧老爷爷问:“我们三人吃了这个饼的几分之几呢?”
生:3/3,也就是1个饼。
师:吃完了比萨饼,智慧老爷爷邀请我们玩折纸游戏。请拿起桌上的正方形手工纸,现在我们把它平均分成四份。怎么折呢?快动手试一试吧!(学生自由折,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展示折法。)。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起彩笔,想涂几份就涂几份。想想你涂色的部分能用哪个分数表示?(师巡视。)。
生:我涂了一份,用1/4表示。
师:有没有和这位同学不同的?
生:我和同桌合作每人涂了一份,共涂了两份,用2/4表示。不过,我们还有个发现,就是我俩涂的正好是这个正方形的一半,一半用1/2表示,所以我猜2/4=1/2。
师:(惊喜地)真该为你们的发现鼓掌。你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让我们又有了新的收获。我们都该感谢你们!
师:谁还有不同的发现?
生:我涂出了这张手工纸的三份,用3/4表示。
师:你的回答真完整!谁还想像他这样用完整的语言说出自己不同的发现?
……。
师:多么完整又清晰的回答啊!你也让我们有了新收获,感谢你。
生:7/8、1/10、3/9、16/17……。
师:我们这样说下去能说得完吗?
生:不能。
师: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让我们更加接近了分数。同学们,分数和我们身体各部分一样有自己的名称。如:(师用尺画横线写)3/4,写分数时我们要先写横线表示平均分,这条横线的名称是分数线。然后写分数线下面的数表示平均分的分数,名称是分母。最后写分数线上面的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叫分子。看3/4,谁能像我一样,介绍一下它各部分的名称和表示的意思。
三、巩固练习。
师:(把学生分为红、黄、蓝、绿四队,课件出示超市场景)分数超市举办超市大赢家活动,答题赢购物卡。比一比哪队赢的购物卡最多,哪队就是超市大赢家。
(一)课件出示各种水果按钮,由各队自由选择,每个水果按钮链接一道必答题。
必答题:每答对一题赢两张购物卡。
1.教材54页说一说:引导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这三个新认识的分数。
2.教材55页3题判断:下面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分数表示吗?引导学生明确分数要在平均分基础上产生。
3.教材55页第4题。
(二)课件出示蛋糕和果冻,后面链接抢答题。
抢答题:每答对一题赢三张购物卡。
1.考考谁是火眼金睛?(下图中涂色部分各用几分之几来表示。)。
(两幅图通过移一移,都能转化成一个圆的四分之一,对学生渗透数学中转繁为易的思想。)。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认识了分数,知道一半用1/2表示。
生:我知道分数的读法和写法,还知道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
师:我们今天对这个新朋友还只是刚认识,随着今后的学习我们会更加熟悉它,并熟练使用它。
反思:
这节课是学生和分数第一次正式见面,是学生学习分数知识的起始课,对后继学习非常重要。课后仔细回想课堂上的点点滴滴,我感觉这节课还存在着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看,学生的起点远远高于我的预设,他们对分数并非一无所知,而我完全是站在从用“一半”引出“二分之一”,再到自己折出“四分之一”,步子跨得小,没有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起点充分放手,所提的问题缺乏挑战性,空间不够大。但也因为学生的起点高,节省了课堂时间,还使整个课堂生成了些许精彩。
2、折纸游戏认识1/4、2/4、3/4、4/4。这一环节将折纸游戏局限在只折正方形手工纸。这样局限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也使教学的气氛不够轻松热烈,学生的兴致没有完全调动起来。如果能够为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图形,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图形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自己涂色的部分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那么,学生的兴致就会更高涨,教学气氛会更活跃,生成的课程资源会更多,学生的认知也会上升一个层次。
总之,通过这节课,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适合学生的课堂才是最好的课堂,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评:
一、创设情境,架设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本课教师从创设“旅游分食物”的情境入手,唤起学生对“平均”分的直觉,从“一半”这个生活经验开始,让学生认识分数的意义。这样的教学设计,真正地唤醒了学生已有的认知,沟通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二、自主探究,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
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的知识,是在认识整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我们看到,教师给了学生思考的自由,给了学生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比如折纸,老师通过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想一想涂色部分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发现了2/4=1/2,4/4=1。因为这种发现,学生对原有知识结构进行了深刻的转化,从而形成新的主动的建构。
三、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课堂中,教师本着扎实、有效的教学原则,合理地使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课件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还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桥梁。例如,课堂练习采用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超市大赢家”的形式,进行深化练习和巩固。在学生精神上已经有些疲乏的时候,练习一下子抓住了他们的眼球,激起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实践的兴趣。教师设计了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这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维不断地深入,知识的后继性和连贯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成为全课的点睛之笔。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设计说明:
1、《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2、学习开始首先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即“一半”的认识,引入到1/2的理性认识,并使学生在具体的“分礼物”活动中体验分数的产生及意义。
3、在逐步学习认识分数的过程中,设计了一系列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活动,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动脑、动口,认识不断加深,尤其是在学生动手操作产生分数的活动中,让学生亲自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
4、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表达与合作、学会倾听与欣赏、激发了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探索知识的欲望,同时,也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能力目标: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等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师;今天,有一位快乐老人来到我们的课堂,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他是谁?
生:圣诞老人。
师:圣诞老人想让我们帮他分分礼物,你们愿意吗?
生:我们愿意。
师: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有哪些礼物?
生:2个。
生:1个。
师:像这样,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做什么分法?
生:平均分。(板书)、
师:我们再来看看还有什么礼物?
生:有一个蛋糕。
3、(课件出示一个蛋糕和2个小朋友),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得到多少呢?(把一个蛋糕)(板书)。
师:一半用我们以前学的数能表示吗?
生:不能。
师:那么,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分数,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一)、认识1/2。
1、认识1/2。
师:请同学看大屏幕,(课件)电脑博士是怎样分蛋糕的?
生:平均分。
师:像这样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板书),我们平常说每份是(板书)它的一半,这半个蛋糕我们就可以说是这整个蛋糕的1/2。(板书1/2)。
师:和老师一起来读一下这个数。
师: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得到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最后概括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分,每份是它的1/2。
师:你们能在这个蛋糕中找到另外一个二分之一吗?
生:(课件展示)生指出另一个二分之一。
2、折纸活动。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2,老师这里有一个长方形,你想在这个长方形上创造一个1/2吗?来看要求:
师:(课件展示)要求:打开学具袋1,每个同学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它的1/2。再和同学们交流折法。
生:小组活动。
生: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折法。
师:(课件展示)学生作品,
师:明明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1/2?
生:都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生:讨论回答。
师:不直判断学生回答的对错,而用课件展示验证学生的答案。
师:请把你的作品轻轻地放到作品箱。
[设计意图:老师对学生作品的肯定及对他们创作成果的重视]。
生:第2个和第3个可以。
师:第一个和第四个也是分成两份,为什么不是二分之一?
生:不是平均分。
师:一个蛋糕,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六边形,只要是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1/2。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图形练习,加深同学们对分数概念的理解]。
(二)发现分数。
师:现在,我们已经完全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生:1/3,1/4,1/6,1/8······(师选择一些板书)。
师:想不想也用一个图形表示出你认识的几分之一?
生:想。
师:打开学具袋2,选择你喜欢的纸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课件展示)。
生:小组活动。
师:展示不同图形的1/4。
师:这几个图形,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1/4。
生:都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4。
师:有没有同学折出其他的分数。
生:介绍1/3、1/5(如果没有同学折出分母是单数的分数,教师可引导学生再次折出这样的几分之一)。
三、读写分数。
师:同学们请看,像我们刚才认识的1/2,1/3,1/4,1/8······这样的数都叫做分数。
生1:我发现鸽子那里有1/3。
生2:我认为他说的不够清楚,应该是把鸽子的食盒平均分成三个小格子,每个小格子就是这个食盒的1/3。
生:······。
师:我们认识了这些分数,我们再来写写这些分数。
(课件展示)仔细观察,电脑博士是怎样写的?
先写一短横,它叫做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再写分数线下面的数,我们把它叫分母,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老师这里写的3,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3份。最后写分数线上面的数,我们把它叫分子,表示其中的1份。
师:你会写分数了吗?我们一起来试试,(课件展示图形)。
生:拿手指书空分数。
四、反馈练习。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你能准确地运用分数了吗?让我们一起试试。
1、下面的图画让你联想到几分之一?
法国国旗 巧克力。
2、猜一猜线段的几分之一?
师:我们这样分下去能把分数说完吗?
生:不能。
师:对,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分数。
课后反思:
一、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我是围绕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思想,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出发点,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主导思想进行设计的。
二、小组合作、交流思考。
本节课,我注意激励学生动手思考,把思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相结合,手脑并用,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取新知。
三、动手操作,勇于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在现实情境中做数学。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相互交流、动脑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设计说明:
1、《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2、学习开始首先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即“一半”的认识,引入到1/2的理性认识,并使学生在具体的“分礼物”活动中体验分数的产生及意义。
3、在逐步学习认识分数的过程中,设计了一系列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活动,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动脑、动口,认识不断加深,尤其是在学生动手操作产生分数的活动中,让学生亲自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
4、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表达与合作、学会倾听与欣赏、激发了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探索知识的欲望,同时,也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能力目标: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等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师;今天,有一位快乐老人来到我们的课堂,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他是谁?
生:圣诞老人。
师:圣诞老人想让我们帮他分分礼物,你们愿意吗?
生:我们愿意。
师: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有哪些礼物?
生:2个。
生:1个。
师:像这样,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做什么分法?
生:平均分。(板书)、
师:我们再来看看还有什么礼物?
生:有一个蛋糕。
3、(课件出示一个蛋糕和2个小朋友),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得到多少呢?(把一个蛋糕)(板书)。
师:一半用我们以前学的数能表示吗?
生:不能。
师:那么,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分数,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一)、认识1/2。
1、认识1/2。
师:请同学看大屏幕,(课件)电脑博士是怎样分蛋糕的?
生:平均分。
师:像这样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板书),我们平常说每份是(板书)它的一半,这半个蛋糕我们就可以说是这整个蛋糕的1/2。(板书1/2)。
师:和老师一起来读一下这个数。
师: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得到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最后概括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分,每份是它的1/2。
师:你们能在这个蛋糕中找到另外一个二分之一吗?
生:(课件展示)生指出另一个二分之一。
2、折纸活动。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2,老师这里有一个长方形,你想在这个长方形上创造一个1/2吗?来看要求:
师:(课件展示)要求:打开学具袋1,每个同学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它的1/2。再和同学们交流折法。
生:小组活动。
生: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折法。
师:(课件展示)学生作品,
师:明明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1/2?
生:都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生:讨论回答。
师:不直判断学生回答的对错,而用课件展示验证学生的答案。
师:请把你的作品轻轻地放到作品箱。
[设计意图:老师对学生作品的肯定及对他们创作成果的重视]。
生:第2个和第3个可以。
师:第一个和第四个也是分成两份,为什么不是二分之一?
生:不是平均分。
师:一个蛋糕,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六边形,只要是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1/2。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图形练习,加深同学们对分数概念的理解]。
(二)发现分数。
师:现在,我们已经完全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生:1/3,1/4,1/6,1/8······(师选择一些板书)。
师:想不想也用一个图形表示出你认识的几分之一?
生:想。
师:打开学具袋2,选择你喜欢的纸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课件展示)。
生:小组活动。
师:展示不同图形的1/4。
师:这几个图形,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1/4。
生:都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4。
师:有没有同学折出其他的分数。
生:介绍1/3、1/5(如果没有同学折出分母是单数的分数,教师可引导学生再次折出这样的几分之一)。
三、读写分数。
师:同学们请看,像我们刚才认识的1/2,1/3,1/4,1/8······这样的数都叫做分数。
生1:我发现鸽子那里有1/3。
生2:我认为他说的不够清楚,应该是把鸽子的食盒平均分成三个小格子,每个小格子就是这个食盒的1/3。
生:······。
师:我们认识了这些分数,我们再来写写这些分数。
(课件展示)仔细观察,电脑博士是怎样写的?
先写一短横,它叫做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再写分数线下面的数,我们把它叫分母,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老师这里写的3,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3份。最后写分数线上面的数,我们把它叫分子,表示其中的1份。
师:你会写分数了吗?我们一起来试试,(课件展示图形)。
生:拿手指书空分数。
四、反馈练习。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你能准确地运用分数了吗?让我们一起试试。
1、下面的图画让你联想到几分之一?
法国国旗 巧克力。
2、猜一猜线段的几分之一?
师:我们这样分下去能把分数说完吗?
生:不能。
师:对,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分数。
课后反思:
一、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我是围绕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思想,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出发点,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主导思想进行设计的。
二、小组合作、交流思考。
本节课,我注意激励学生动手思考,把思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相结合,手脑并用,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取新知。
三、动手操作,勇于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在现实情境中做数学。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相互交流、动脑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四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92页内容。这一部分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课标中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所以我对这节课的设计是:设置层层闯关游戏,希望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第一关我结合中秋节创设“给爷爷奶奶分食物”的情境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到学习数学就是身边的事,自主质疑,让学生“我要学”。第二关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构建分数的概念,降低知识难度,让学生“我会学”。第三关巩固练习,拓展延伸,让学生“我学会”了。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用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教学难点:
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学程序:
一、口算:
8÷216÷420÷536÷625÷5。
4×612×310×548÷863÷9。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三、观察操作,探求新知。
1、认知。
演示平均分饼。
a.把饼怎么样了?b.两块饼大小怎样?c.老师刚才是如何操作的?重点强调: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2、学习。
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这半个是2份中的1份。中间的横线表示平均分;下边的2表示平均分成2份;上边的1表示2份中的1份。
3、读法:二分之一。
全班同学读一读这个数。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多少呢?(二分之一)现在谁能用一话把刚才分饼的过程说完整?注意: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它的二分之一。你认为这句话哪些词很重要(平均分,每一份,它的)。
4、判断课件展示。
5、探索:
折一张纸(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对折以后,每一份是原来的,再对折呢?再对折呢?
折一折,涂一涂,看一看,说一说。
4、练习:十分之一。
(2)九分之一。
(3)分母是8分子是1的分数。
(4)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0份,每份是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四、找一找生活中的分数。
我们每人坐的桌子的二分之一。
教室里窗户上有四块大小一样的玻璃,每块是它的四分之一。
教室里的电视柜的门被平均分成2块,每块是它的二分之一。
五、小结。
反思:
课堂上学生在表述分数的意义时,我总是强调说完整,尤其是平均分,当学生说分成几份时?我总是急于纠正“怎么分”。其实学生所说的分成,他的脑海里就是平均分的意思,我可以加上一个小小的动作,如把图形分的一边多一边少,这样学生很快就会说不是这样分的,是平均分。这样一来,可以利用学生的错误生成,引导学生应平均分,比之前的“怎么分”效果要好的多。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自己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以后应该更加认真的钻研教材,钻研学生。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同时,我也我明白了想要上好一节数学课真的很难。它需要教师对许多环节进行精心设计,更需要对许多细节进行精心打磨。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六
下面是本站小编整理的四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数的初步认识”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四单元第一小节。“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去年以前的老教材这部分内容是安排在三年级上学期,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112——113页,从去年秋天的教材才安排在四年级第七册75-76页,这也是因为认识到分数的理解较抽象的缘故而做的新调整。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学例1——例5借助实物演示(如可能我也准备课件)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学生的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等知识打下的基础。教学大纲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老师们常容易忽视这部分内容,认为它太简单,简单是我们对它肤浅的理解,实际上它较难理解。例如有一次在学了这部分内容有一个考试题是这样的,15的三分之二是多少,许多老师认为这是分数乘法,要到六年级才学,实际上这题没有超标,也是考验我们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是不是真正的理解了。如果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做出这题是非常容易的。所以我们要重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能停留在一个表面现象上,而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分数。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确定本节课教学目的如下:
(1)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充分发挥直观教具的优势,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教学中要使学生在认识几分之一时,形成感知的概念,充分发挥表象在认识分数概念中的桥梁作用。
教学难点:分数的实质是反映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此分母、分子的含义是分数教学中最本质,最重要的部分。
分层递进,由扶到放。是我设计这节课主导思想,让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根据直观性原则,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围绕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练习内容自制教具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概念。通过实物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认识几分之一。积极贯彻启发性原则,运用讲授法,在课堂上,既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完成5个例题的教学。本节课的五个例题运用不同的方式处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认识几分之一这部分内容,共有5道例题。根据学生指导的自主性原则和渗透性原则,教师在讲解例1时,首先引导学生观看演示,从日常生活实例入手,初步认识二分之一,接着扶着学生认识三分之一,再独立认识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十分之一。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实现其学生的“学”,体现在教师寓学法于教法之中,学习中多次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营造出互动教学的气氛。
本节课教学设计三个环节进行。
运用教具,以旧引新。一节新课,往往是从旧知识引入,关键是要牢牢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口头回答把4个饼和2个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把4个饼、两个饼“平均分”成两份后,每一份的个数可以用整数表示。把1个饼分成两份,观察1个饼切成2份后,重叠比较大小一样。这每一份生活中叫“半个”,“半个”饼是多少能用整数表示吗?由此引入新课。
(1)运用演示,初步认识概念。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几分之一的表象认识比较抽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讲解例1时,再次演示平均分一个饼。学生初步认识“平均分”,理解图中几份数和一份数的含义。这时教师指出这半个饼是一个饼的二分之一,引导学生在不同形状低上对折一次,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的操作练习。接着演示,把它平均分割成三份比较大小后还原,认识三分之一。学生通过对概念直观形象的认识后,很快明白了几分之一的含义。接着再教学分数的读、写法。
(2)实际操作,促进内化。
这时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为什么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不同,但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呢?学生按老师设计的目的说出:因为把这张纸都“平均分”成了四份,所以每一份就表示这张纸的四分之一。如果分成四分的大小不相等呢?它不是平均分,就不能用分数表示,这样就突出了分数概念中相当重要的前提“平均分”的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3)创设情景,鼓励学生主动探索。
教学例四、例五时,学生观察,自学五分之一,十分之一的念义,随机提出问题,问题的设计分层递进,随例题发展,突出重点。
在练习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为了使课内练习起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双重效果,我在组织练习活动时注意以下三点:一是练习的形式要有变化,使学生在练习中保持兴趣。二是练习的难度逐步提高,让学生做题时都要动脑想一想。三是面向全体学生,练习要有“弹性”,保证全班每个同学都有较多的参与机会。
(2)又设计了一道小猴分瓜的小故事,这是一道趣味思考题。三个同样大的西瓜,逐个平均分成2份、3份、4份,让学生比较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的大小,设问谁吃的多?为什么?这道题的练习目的,促进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融合贯通,激发学生兴趣,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具有一定的作用。为建立分数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概念埋下了伏笔,最后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了全课小结。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板书突出教学的难、重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在设计板书时注意两点。
(1)图文并茂,条理清楚,层次明确。
(2)突出重点.与课堂教学的小结相呼应。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七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1—93页的内容。
1、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理解平均分和分数的意义,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理解平均分和分数的意义,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课件、正方形纸
教学预设
设计分析
有一天,师父把四个桃子给悟空和八戒当晚饭,悟空说:“师父,八戒每次都多吃,这次请您给我们分吧,一定要公平。”同学们你们说一说,怎样分才公平呢?(平均分)
课件出示:4个桃子分给两个人,怎样分才公平,每人分几个?
2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分几个?
1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分几个?
分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在第一次接触时难免会有些陌生,心情会有些紧张。而且前面又没有相关的知识为这个单元做铺垫,所以在上课新课之前我用学生非常熟悉的、非常喜欢的西游记中的人物来创设一个学习情境。情境的创设有三个目的:一、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不知不觉的进入新课;二、通过这个情境引入我们这节课中的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平均分”;三、在平均分的过程中产生冲突:当一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时,每人半个,那半个桃子在数学中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认识二分之一
(1)课件演示: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桃子的二分之一。
(2) 一边回忆分桃子的过程,一边对应出示分数线、分子、分母和完整的分数二分之一。象二分之一这样的数我们把他叫做分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3)另一半用什么表示呢?
两个二分之一一样大吗?
为什么呢?
2、认识三分之一:
3、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4、认识四分之一
(1)四分之一你能折吗?学生独立折。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汇报交流。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5、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最大,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也不表态 )
(3)故事:
猪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刚咬第一口,悟空就从天而降。孙悟空说:“我吃西瓜的 二分之一。” 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点,听了高兴极了,说:“我可要吃四分之一。”学生这时候就议论纷纷了,到底谁吃的多呢?这下大部分同学认为孙悟空吃的多,因为他吃了西瓜的一半;一些认为猪八戒吃得多。
课件演示:分西瓜(通过直观演示:大家一致认为四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小。并且学生发现:平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每一份就小了。)
(4)回到折纸时的分数比较,1/8和1/32的比较,这时候,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不能直接用32与8的比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认识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5)做一做第2题,打手势。
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所以在认识二分之一、三分之一时,通过课件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的意义。
通过对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的初步认识,学生对分数已有了一些模糊的认识,学生在这时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是最强的。在这个时候设计一个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环节,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折一折、说一说、想一想更深刻的认识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产生的过程。
在学生折了四分之一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折一折和方法产生更多的分数,在产生新分数的过程中对分数物意义进行渗透和拓展。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你觉得哪个分数最大?学生根据以前的知识经验很容易得到分母大的分数大。教师在这时不急于下结论,故意给学生一个伏笔。
学生在这时注意力已经不太集中了,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会有些疲劳。这时我又用了西游记中的两个学生最喜欢的角色来解决本节课中的第二个难点。通过孙悟空和猪八戒二个吃西瓜的故事并用课件展示实物图让学生直观理解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也就是分母越大,分数越小,分母越小,分数越大的道理。
在把学生创造出来的分数任意的挑出来让学生进行比较,巩固比较方法。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题,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十二第2题,理解题意,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判断方法。
3、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十二第3题,独立完成,汇报结果,并说说比较的方法。
4、拓展运用。
填一填,课件展示。
把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和拓展。通过看图、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比较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方法。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说说什么?
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一次梳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
分数的概念是在整数的基础上扩展的,是从实际生产、生活和学习实践应运而生的,是从平均后不能用以前的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时产生的。教材的显示也非常突出 “平均分”这一中心概念。平均分是产生分数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教学时应当充分强调和重点突破。从设计意图来看,教材非常强调“数形结合”,学生初学分数,思维的支撑点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因此在教学时应当珍惜图形的功能和作用,发挥其效应,在教学时应当从直观入手,通过学生对具体的分析、直观的事和物的分析,来抽象出分数的概念。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建立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并学会比较同分子分数的大小。在完成这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后,我再次回想我和教学过程,体会很多。现就我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分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在第一次接触时难免会有些陌生,心情会有些紧张。而且前面又没有相关的知识为这个单元做铺垫,所以在上课新课之前我用学生非常熟悉的、非常喜欢的西游记中的人物来创设一个学习情境。情境的创设有三个目的:一、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不知不觉的进入新课;二、通过这个情境引入我们这节课中的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平均分”;三、在平均分的过程中产生冲突:当一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时,每人半个,那半个桃子在数学中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32比1/8大,于是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纸上折了1/4后,谁还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数,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平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欢听的故事,将知识蕴于故事中,在听故事、看课件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当回过头来再比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而教师也不必再多说什么,学生已经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认识。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在试讲时,前面理解分数的意义时,我反复强调“平均分”,学生也意识到这个“平均分”的重要性,在前面的语言表述中也不忘加上“平均分”三个字。但在后面的判断对错时,有一个三角形,不是平均分的,也用三分之一来表示,好多孩子都认为是对的。我问一个学生是怎样想的。孩子说是把这个三角形平均分成了三份,其中的一份就用三分之一来表示。我马到成上明白了,学生只是把平均分当做一个词来用,并没有在实际的情境用实际理解。我再次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原来,我只顾着强调“平均分”,并没有回过头来再让学生比较每一个三分之一是不是一样大了。再次教学时,我先说三分之一的意义,再说还有哪些部分也能用三分之一来表示,再回过头来问:每一个三分之一都一样大吗?为什么?学生就会说:是,因为是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三份。通过这样的调整后,学生再判断对错时,只有个别学生出错了。由此可见,教学还是要多想、多实践、多反思、多总结。
还有就是从整体上认识分数,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过高,在折分数操作时是否需要及时的比较等等,这些地方也是需要我们在教学时反复琢磨的。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八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新课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级数学第五册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分数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本节课的目标定位是:
1.体验平均分;初步理解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1.说一半是多少:
(1)全班同学的一半。
(2)一组同学的一半。
(3)一个圆的一半。
2.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像全班同学的一半是用20表示、一组同学的一半是用5人表示,我们能说清它有多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圆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来表示。
4.折一折: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吗?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
(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3.辨析: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说明理由。
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最大,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也不表态)。
4.故事:
猪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刚咬第一口,悟空就从天而降。孙悟空说:“我吃西瓜的二分之一。”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点,听了高兴极了,说:”我可要吃八分之一。”学生这时候就议论纷纷了,到底谁吃的多呢?这下大部分同学认为孙悟空吃的多,因为他吃了西瓜的一半;一些认为猪八戒吃得多。
课件演示:分西瓜(通过直观演示:大家一致认为八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小。并且学生发现:平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一份就小了。)。
5.回到折纸时的分数比较,1/8和1/32的比较,这时候,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不能直接用32与8的比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认识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略)。
1.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2.以往我们在初次教学分数时,总是以单个的物体的进行平均分,然后“半个”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引入了分数,优点是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印象深刻;缺点是这样以单个的物体入手,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受到局限,会导致到高段学习分数的意义的时候,对单位“1”难以理解和接受。其实“一半”和“半个”是有区别的,只有“半个”才用分数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在分数引入的时候,请学生说身边一些事物的一半,发现日光灯是11个,一半一下子无法说出来。同时一个圆的一半是多少也无法说清。然后,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们只用一个数表示出来”。从而引入分数二分之一,这样对于分数的认识放在了一个宽广的背景下来学习,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个1/2来表示。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32比1/8大,于是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纸上折了1/4后,谁还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数,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平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欢听的故事,将知识蕴于故事中,在听故事、看课件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当回过头来再比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而教师也不必再多说什么,学生已经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认识。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从整体上认识分数,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过高,在折分数操作时是否需要及时的比较等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九
生:圣诞老人。
师:圣诞老人想让我们帮他分分礼物,你们愿意吗?
生:我们愿意。
师: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有哪些礼物?
生:2个。
生:1个。
师:像这样,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做什么分法?
生:平均分。(板书)、
师:我们再来看看还有什么礼物?
生:有一个蛋糕。
3、(课件出示一个蛋糕和2个小朋友),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得到多少呢?(把一个蛋糕)(板书)。
师:一半用我们以前学的数能表示吗?
生:不能。
师:那么,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分数,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一)、认识1/2。
1、认识1/2。
师:请同学看大屏幕,(课件)电脑博士是怎样分蛋糕的?
生:平均分。
师:像这样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板书),我们平常说每份是(板书)它的一半,这半个蛋糕我们就可以说是这整个蛋糕的1/2。(板书1/2)。
师:和老师一起来读一下这个数。
师: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得到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最后概括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分,每份是它的1/2。
师:你们能在这个蛋糕中找到另外一个二分之一吗?
生:(课件展示)生指出另一个二分之一。
2、折纸活动。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2,老师这里有一个长方形,你想在这个长方形上创造一个1/2吗?来看要求:
师:(课件展示)要求:打开学具袋1,每个同学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它的1/2。再和同学们交流折法。
生:小组活动。
生: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折法。
师:(课件展示)学生作品,
师:明明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1/2?
生:都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我们用这三种折法折出长方形的1/2,那么同一个图形的1/2表示的大小相等吗?
生:讨论回答。
师:不直判断学生回答的对错,而用课件展示验证学生的答案。
师:请把你的作品轻轻地放到作品箱。
[设计意图:老师对学生作品的肯定及对他们创作成果的重视]。
生:第2个和第3个可以。
师:第一个和第四个也是分成两份,为什么不是二分之一?
生:不是平均分。
师:一个蛋糕,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六边形,只要是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1/2。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图形练习,加深同学们对分数概念的理解]。
(二)发现分数。
师:现在,我们已经完全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生:1/3,1/4,1/6,1/8・・・・・・(师选择一些板书)。
师:想不想也用一个图形表示出你认识的几分之一?
生:想。
师:打开学具袋2,选择你喜欢的纸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课件展示)。
生:小组活动。
师:展示不同图形的1/4。
师:这几个图形,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1/4。
生:都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4。
师:有没有同学折出其他的分数。
生:介绍1/3、1/5(如果没有同学折出分母是单数的分数,教师可引导学生再次折出这样的几分之一)。
三、读写分数。
师:同学们请看,像我们刚才认识的1/2,1/3,1/4,1/8・・・・・・这样的数都叫做分数。
生1:我发现鸽子那里有1/3。
生2:我认为他说的不够清楚,应该是把鸽子的食盒平均分成三个小格子,每个小格子就是这个食盒的1/3。
生:・・・・・・。
师:我们认识了这些分数,我们再来写写这些分数。
(课件展示)仔细观察,电脑博士是怎样写的?
先写一短横,它叫做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再写分数线下面的数,我们把它叫分母,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老师这里写的3,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3份。最后写分数线上面的数,我们把它叫分子,表示其中的1份。
师:你会写分数了吗?我们一起来试试,(课件展示图形)。
生:拿手指书空分数。
四、反馈练习。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你能准确地运用分数了吗?让我们一起试试。
1、下面的图画让你联想到几分之一?
法国国旗巧克力。
2、猜一猜线段的几分之一?
师:我们这样分下去能把分数说完吗?
生:不能。
师:对,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分数。
课后反思:
一、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我是围绕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思想,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出发点,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主导思想进行设计的。
二、小组合作、交流思考。
本节课,我注意激励学生动手思考,把思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相结合,手脑并用,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取新知。
三、动手操作,勇于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在现实情境中做数学。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相互交流、动脑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十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会正确的读写分数,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使学生在多种活动中理解知识,发展智力。
3、培养创新和实践的意识。
理解为什么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
理解必须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
一、认识二分之一。
例1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
直观演示,学生操作。
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数来表示。
用新的数来表示。
二、认识四分之一四分之三。
例2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然后把一份图上颜色。
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他的四分之一,没有图颜色的就是3个四分之一,就是四分之三。
三、学习各部分的名称。
例3看图填一填,说一说。
出示挂图。
由学生说出是几分之几。
师板书,介绍这些数就是分数,上面的叫分子、下面的叫分母、中间的线叫分数线。
四、课堂活动。
1、1题。
先用纸折一折,问:平均分成了几份?然后填空。
2、2题。
同方同学,你读我写,互相交换。
3、说一说生活中,什么地方要用到分数?
第二课时练习。
教学内容:书107--108。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提高应用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教学过程:
一、交代本课的任务。
完成练习十九的1--7题。
二、基础练习。
1、1题用分数表示下图中的阴影部分。
2、2题在每个图里选适当的部分涂上颜色表示他下面的分数。
三、发展练习。
1、3题用下面的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对吗?
注意是否平均分。
2、4题选出合适的分数来表示各图中的阴影部分。
此题的阴影部分不是连续的。
3、5题看图填空。
4、6题写出下面的分数,并指出分母和分子。
5、7题。
1个面包切成同样大小的10片,爸爸吃了4片,爸爸吃了这个面包的()分之()。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十一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为: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认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学段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本节课是“认识几分之一”。新课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分数,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教材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等知识打下的基础。
每一节成功的数学课,都必须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展开教学活动,才可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小组合作一系列学习活动,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教学重点:
分数所表达的意义,分数的实质是反映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此分母、分子的含义是分数教学中最本质,最重要的部分。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十二
1、使学生通过实物或图形,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借助图形明白几分之一的含义,能正确地读写几分之一。
2、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等方法,使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3、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主动探究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正确读写几分之一。
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和每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
(一)创造情境,游戏导入。
用“掌声表示数”的游戏来引入,由老师来说问题,学生把答案拍出来。
课件出示场景:
(1)把4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2)把2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3)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老师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不能用掌声来表示?”
同学们就会各抒己见,得出“平均分给两人,每人半个”的结论。老师用课件进行演示,引出“半个月饼怎么用数来表示”这个问题。接着引入新课,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例一:教学二分之一,认识四分之一。
在认识“把一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这块月饼怎样分才是平均分成两份呢?接着课件演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大小一样的两块。
师: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块是它的一半。也就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点击课件:展示一个“平均分”和一个不平均分的月饼)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块是它的多少?用分数应该怎么表示呢?(电脑课件动态演示:把月饼平均分成4份。)
【设计意图】在以上整个教学环节中,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辅助学生思维,实现了教法中的由扶到放。出现在大屏幕上的月饼图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能仔细观察,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发挥了远教资源的“主导”作用,达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2、例二:折纸活动。
折一折:你能折出这张正方形纸的并给它涂上颜色吗?
展示学生各种折法后问:“除了能折出这些纸的,你还能折出它们的几分之一呢?”(利用实物投影一一展示作品)
【设计意图】再次提供给学生自主创造的机会,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拓宽知识,认识新的分数。利用投影来展示学生的成果,大大的提高了学习的热情。
3、完成“做一做”第一题。【加以巩固对几分之一的认识】
4、例3:大小比较。
(2)以四人为一组进行“谁吃得多”的讨论。
(3)出示比较、的大小,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归纳: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一份就越少。
【设计意图】在这里,我利用远程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小猪小猴的可爱形象很容易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吃西瓜的图片演示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非常直观地将分数的大小比较展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简单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发展了数学思考。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本节课的练习设计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题、发展题、开放题。练习的难度逐步提高,让学生做题时都要动脑想一想。这样的练习设计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四)课堂总结
从今天的学习中,你认识了什么?还知道了什么?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十三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分数。
3、在动手操作、小组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分数。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分数的意义。
水彩笔、圆片
1、长、正方形纸各
2、2种花瓶作业题单
一、创设游戏活动,引入新课。
1、感受分数的产生——数不够用了
师:同学们,生活中你们分过东西吗?现在,来帮老师分一分,好吗?
师: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几个苹果?(2个)
师: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几个?(1个)
师:现在只有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几个?(半个)或(二分之一)。
2、自主探究一半的表示方法。
师:对,半个。半个苹果是什么样的,怎么分?谁能说一说。
师:不好说,是吧!你能用什么方式来表示“一半”呢?想一想,你可以画画、折纸等,试一试。
(教师巡视。学生可能折纸、也可能写字(中)、还有可能直接写二分之一)。
师:谁来说说你心中的一半是怎么表示的?(学生汇报时解释每种表示方法的含义及时贴黑板。)
3、在比较中感受用分数表示的好处。
师:好样的,学习数学就要善于去理解和创造。
师:如果把这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多少?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每个同学分的。你可以折纸、画画、也可以用像这样的数来表示。开始。
师:(集体汇报)折纸的同学举手,画画的同学举手,用数表示的同学举手。
师:把这个苹果平均分给10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多少?你准备怎么表示每个同学分到的苹果?集体汇报。
师:把这个苹果平均分给班上的63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多少?你准备怎么表示每个同学分到的苹果?(举手回答)
师:还折纸、画画吗?为什么都选择用数来表示?(用数方便)
二、自主探索,认识“几分之一”
1、认识“”
师小结:看来,用这个数(板书)来表示半个苹果比较方便。知道这是什么数吗?你在哪儿见过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师:(用多媒体配合讲解突出“”的含义)像刚才,我们将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这个苹果的。(课件出示这句话,让生读一读。)
师:另一份是多少呢?你怎样想的?
师:看,把这个苹果从这里分开,其中一份是这个苹果的吗?为什么?
师:看来,要得到这个苹果的,必须怎样分?再读一读。
2、涂“”,进一步理解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大家知道了“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这个苹果的”,你能涂出这些图形的吗?想一想,怎样分?平均分成几份?涂几份?拿出题单,做第1题,带上思考去行动。(师巡视,发现涂对的同学)
师随意指一个图:这个表示什么?为什么都用表示?
师小结:看来,无论物体的大小、形状如何,只要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都可以用来表示。
3、折一折,拓展几分之一的认识
师:你还能说几个像这样的分数吗?
生:、、……(板书)
师:你能利用信封中的纸片折出这些分数吗?选一个分数,折一折,涂出它的几分之一,然后和同桌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师巡视)
师:哪位同学把自己折出的分数介绍给大家?
师:真能干,折出了这么多几分之一,能看图写几分之一吗?(屏幕出示题)
师:怎样看出来的?
师:要看出几分之一,关键看什么?(图形被平均分成了几份)
3小结:通过折一折,涂一涂,我们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一份就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三、认识几分之几,进一步感受分数的意义。
1、认识四分之二。
师:你来说说你发现的新分数。
(生:刚才这个同学给其中的1份涂上色,表示了其中的,我给其中的两份涂上色,取了其中的两份,因此,我想能不能用来表示呢?)
师:这个同学说到给其中的两份涂上色,也就是涂了两个四分之一,他想到用四分之二表示。你们认为这个同学的发现怎样?(生评)
生:表示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两份,就是这张纸的四分之二。
2、涂一涂,认识几分之几。
师:其它同学能从刚才的折纸中发现什么分数吗?如果你发现了,把它给涂出来!
(学生独立操作)
师:把你发现的分数在小组内交流交流,说说你发现分数的意义。(学生交流)
师:想把你的发现展示给全班同学吗?谁来?
生1:我发现了,它表示把一张纸平均分成四份,取了其中的三份,就是这张纸的四分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