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优秀20篇)
经验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善于总结和借鉴其中的教训。总结要贴合读者的需求和期望,引导读者对问题有更深层次的思考。阅读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总结能力和水平。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篇一
一、说设计理念:
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致淳厚感人,教学设计以爱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体会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教学中重朗读、重感悟、重情感、重创新。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说教学思路与意图:
(一)、故事导入,引发爱:
(二)初读课文,体会爱:
1、自由读课文:
(1)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读后你有何感想?
2、检查交流:
(1)认读词语,说你能理解的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谈何容易、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骨肉同胞、血肉亲情。
(紧扣文本理解词语,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感悟课文内容)。
(2)回答问题2。
(三)研读课文,感悟爱:
1、学习课文第二段,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当时情况的紧急性。
如:“小钱静静地躺在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得连红润起来。”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2、学习3-6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划出是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或段落,在空白处写上感受。
(2)、有感情地练读你划记得语句或段落,说说理由。
(3)、学生交流体会。
(随学生的回答,进行相机的指导,指导学生如情入境的反复朗读,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心情。从大地震刚过,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床上”,没有考虑家人是否平安无事,没有考虑是否延期手术,没有选择空旷安全的地方等细节,体会台湾青年一心只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从礼博士抽取骨髓使得镇定沉着,运送骨髓中的刻不容缓,植入骨髓使得部分昼夜,体会其不顾个人安危、吉他人之所急得高尚医德。同时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致淳厚感人,引导学生认真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3、学习第7自然段。
4、说写练习。
5、学完课文,谈谈你对课题理解。
(四)拓展延伸,畅谈爱:
2、欣赏歌曲《爱的奉献》。
(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让学生在欣赏《爱的奉献》中结束本堂课的教学,使课堂教学得以有效延伸。)。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篇二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元的第二篇课文。本组元的训练重点就是感受“人间真情”,用爱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效仿的意愿。本文讲述了台湾著名骨髓移植专家李政道博士在余震中为一位台湾青年抽取骨髓,辗转数千公里,连夜赶到杭州,为大陆杭州青年小钱作骨髓移植手术,挽救了青年小钱生命的故事。文章语言朴实自然,叙事生动具体,情感淳厚感人,表达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本文的选编意图具有时代意义,体会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更重要的是要在情致醇厚感人的文章中,品味语言,提高学生的阅读评价能力和表达能力。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有关主题为“关爱”的课文学生在前几册教材中已学过不少,亲情之爱、朋友之情学生都有所体会,这篇课文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间真情,体会人与人之间无私奉献的爱能创造奇迹。学生对大陆与台湾的历史问题、骨髓捐献与白血病的治疗都不甚了解,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用要素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方法学生已掌握,本节课在巩固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的方法。在学习本课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这样会使文章的理解更深入。这一点在教学中要注意落实。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抓重点词、句,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去体会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借助文本中关键的词句,理解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四、学习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挽救小钱生命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五、学习难点:通过抓关键词体会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通过联系台湾当时正处于余震之中,手术条件恶劣来体会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高尚精神。
六、关键:一是理解关键词句,二是借助文本,朗读体会。
教师:多媒体课件。
师生:有关骨髓移植的知识、对两岸历史问题的了解。
第一课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课文。
第二课时:感情朗读,升华情感,读写结合。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教学,我采用自读自悟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去想去说,从而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因此,本课教学,我设计以下几个环节:
萨特说过,“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阅读更是一种被“诱惑”的创造。不同个性气质和生活经验的个体,就是被一篇篇想像丰富、语言精美、情感涌动的文学作品所吸引。于是他们在这种被“诱惑”的体验中,产生或喜悦或惋惜、或憎恨或崇敬、或向往或同情、或奇怪或思索等不同感受和体验来。
所以,在导入环节,我采用配乐解说方法,将本课内容简要介绍一下,结尾提出这位正值花样的年轻人,他的生命还有救吗?导入新课,从感观,听觉上得到一种震颤,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1、首先自由读文,扫清识字障碍,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从学生的汇报中抽取“杭州、白血病、小钱、台湾青年、余震中捐献骨髓”等词语做抓关键词归纳主要内容的指导。
2、然后由“课文中哪些词句让你深深的感动并揪住你的心”这一问题切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帮助,我预设从“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句中体会骨髓移植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通过学生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白血病的有关知识。“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结合课件演示的李博士一天的时间表和介绍李博士的有关知识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这骨髓的来之不易。随着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在台湾,上海,杭州之间用红色箭头批示出帮助学生建立形象,直观的表象。通过品词析句,引导学生知道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和寻找合适骨髓的不容易而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却在危险的余震中完成捐髓手术,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2、那种浓浓的的血脉亲情让我们为之感动,那种互相关爱令我们感到幸福与快乐,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最饱满的感情读一读课文最后一段(伴随着音乐,全班同学齐读第七自然段。)。
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想让学生升华学习体会,进一步体会两岸同胞情。所以,首先我出示几幅图片。(图片1)小钱得救了,他流下了幸福的泪水。(图片2)他的父母紧紧地握住李博士的双手久久不愿离开。教师边出示边解说:因为爱,人间才充满温暖。是爱,给了小钱第二次生命。是爱,让一朵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又一次绽放。从而提出如果有一天,(图片3)小钱和那位不顾家人安危、冒着生命为他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或者把自己想象成死里逃生的小钱,给你的救命恩人,那外台湾青年写一封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试着将所思,所想,所说写下来。因为阅读的过程是读者作品、作者进行对话的过程。如果我们的教师越俎包办,强行打断学生和文本的对话,甚至剥夺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权,势必损坏学生阅读的主体性,损害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所以本环节,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给予一定的肯定和引导。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篇三
一、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李老师在导入时结合生活实际——现在甲型疫情十分严峻,注意防控(出示:甲型疫情的最新资料)让学生谈感受,引起学生了解故事的欲望。接着老师以故事的.形式揭示课题,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二、紧扣文本,利用关键词理解文本内容。
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教学设计的导言、问题、引读等都不能偏离文章的主线。本次教学中,李老师紧抓“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苍白的脸上红润起来唯有骨髓的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这句话。在本句中,教师紧扣“含苞、绽放、凋零”三个词语,很巧妙地将文本的深刻含义——生命的成长经历结合起来,使学生真实而深层地走近文本的内涵,理解文本内涵。
三、注重落实了双基教学,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语文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教师在教学中也特别注重了双基的落实。如:教师教学词语时,利用链接百度资料,充分落实好词语的理解这一块,同时注重教学中的朗读,有初读、再读,抓句子读等。除了充分地读,李老师还重视写。“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许多志愿者纷纷发起为拯救白血病患者的倡议书,以姚明为例子,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短短的时间,学生写下了心中的无限感情。
总之,从这堂课中,教师的教学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不过也有些小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
1、高段的阅读教学重视了词语的落实,只学习了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教学。
时出现环节重复,这理解课文的内容是否少了些?
3、老师架起怎样桥梁,使自己融入学生,拉近老师与学生距离?
4、在品读句子时,是否缺少生生间的评价?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篇四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讲述了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钱畅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虽然同学们缺少对于文中提到的白血病、地震等事件的切身体验,但是他们已经具备了借助教师的引导以及情感迁移等方法来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情感。通过学习本文,同学们也能深切的体会海峡两岸同胞割舍不断的血脉亲情。
1、知识与能力:能够认读生字词,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生命桥”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体会两岸同胞割舍不断的血脉亲情。
1、重点:认读生字词,并能够体会生命桥的深刻含义。
2、难点:感受两岸同胞割舍不断的血脉亲情。
讨论法(展开)、谈话法、情境创设法、多媒体演示法等。
1、导入
使用投影出示1999年台大地震的相关资料,并提问:“遇到地震我们应该怎么办?”同学作答:空地避难、有序离开建筑物。
教师讲述:但是在地震当时有两位台同胞坚持呆在室内,他们为什么会这么选择,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下。
2、整体感知
1)播放范读录音,提示同学们标出文中的生字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并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
3)请同学们合上课本,回忆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并随机点名请同学回答,回答不完整的会请其他同学补充,并由教师进行总结。
3、深入研读
1)随机抽取同学范读第1、2自然段,并提问:“小钱得了什么病?”并与同学们谈话互动分析得出:“小钱是不幸的,更是幸运的。”因为小钱有机会能够得救。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3、4自然段,并从文中找出,为什么李博士和青年都没有离开医院的大楼。
3)由教师范读第5、6自然段,读后提问:
a)“针头从肌肤中脱落,青年的反应是什么?”
b)“一次又一次的努力”说明了什么?
c)为什么青年一直静静地躺着?
并请同学们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时长5min。讨论结束后随机提问,由教师进行总结。
4)由教师继续追问:“骨髓抽出之后是否就能松一口气呢?”同学寻找答案:“骨髓必须在24小时之内注射给小钱。”
5)最后,请同学们齐读第7自然段,并提问:“这座生命桥是由哪些人的努力架起来的?”同学们会自然想到:“李博士还有青年。”教师加以引导:文中没提到的人有没有呢?比方说两岸的医护人员。在引导之下,同学们可能会进一步回答出:飞行员,接送的司机等等。再此,我会加以总结:“在这个故事的背后,还有许许多多的无名英雄,他们也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4、拓展延伸
由教师提出问题:“小钱获得新生的血脉来自于这位无名的台青年,那又是什么让这位青年可以不计得失的付出?”同学们通过思考及回忆文章内容,就会找出:“两岸同胞的心及血脉亲情都是连接海峡两岸的。”由此同学们自然的会感受到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
5、小结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同学们齐读课文,再次感受文中的浓浓的血脉之情。
作业: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想象十年后小钱与台青年两人见面的情景,并分别选人饰演,在下一次的活动课上进行展示。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篇五
一、教材分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元的第二篇课文。本组元的训练重点就是感受“人间真情”,用爱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效仿的意愿。本文讲述了台湾著名骨髓移植专家李政道博士在余震中为一位台湾青年抽取骨髓,辗转数千公里,连夜赶到杭州,为大陆杭州青年小钱作骨髓移植手术,挽救了青年小钱生命的故事。文章语言朴实自然,叙事生动具体,情感淳厚感人,表达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本文的选编意图具有时代意义,体会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更重要的是要在情致醇厚感人的文章中,品味语言,提高学生的阅读评价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学情分析: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有关主题为“关爱”的课文学生在前几册教材中已学过不少,亲情之爱、朋友之情学生都有所体会,这篇课文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间真情,体会人与人之间无私奉献的爱能创造奇迹。学生对大陆与台湾的历史问题、骨髓捐献与白血病的治疗都不甚了解,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用要素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方法学生已掌握,本节课在巩固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的方法。在学习本课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这样会使文章的理解更深入。这一点在教学中要注意落实。
三、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抓重点词、句,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去体会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借助文本中关键的词句,理解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四、学习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挽救小钱生命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五、学习难点:通过抓关键词体会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通过联系台湾当时正处于余震之中,手术条件恶劣来体会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高尚精神。
六、关键:一是理解关键词句,二是借助文本,朗读体会。
七、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师生:有关骨髓移植的知识、对两岸历史问题的了解。
八、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课文。
第二课时:感情朗读,升华情感,读写结合。
九、教学过程。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教学,我采用自读自悟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去想去说,从而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因此,本课教学,我设计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激情导入,激发情感。
萨特说过,“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阅读更是一种被“诱惑”的创造。不同个性气质和生活经验的个体,就是被一篇篇想像丰富、语言精美、情感涌动的文学作品所吸引。于是他们在这种被“诱惑”的体验中,产生或喜悦或惋惜、或憎恨或崇敬、或向往或同情、或奇怪或思索等不同感受和体验来。
所以,在导入环节,我采用配乐解说方法,将本课内容简要介绍一下,结尾提出这位正值花样的年轻人,他的生命还有救吗?导入新课,从感观,听觉上得到一种震颤,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第二环节:抓重点语句,理解课文。
1、首先自由读文,扫清识字障碍,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从学生的汇报中抽取“杭州、白血病、小钱、台湾青年、余震中捐献骨髓”等词语做抓关键词归纳主要内容的指导。
2、然后由“课文中哪些词句让你深深的感动并揪住你的心”这一问题切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帮助,我预设从“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句中体会骨髓移植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通过学生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白血病的有关知识。“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结合课件演示的李博士一天的时间表和介绍李博士的有关知识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这骨髓的来之不易。随着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在台湾,上海,杭州之间用红色箭头批示出帮助学生建立形象,直观的表象。通过品词析句,引导学生知道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和寻找合适骨髓的不容易而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却在危险的余震中完成捐髓手术,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第三环节:升华情感,理解题义。
2、那种浓浓的的血脉亲情让我们为之感动,那种互相关爱令我们感到幸福与快乐,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最饱满的感情读一读课文最后一段(伴随着音乐,全班同学齐读第七自然段。)。
第四环节:课外拓展,读写结合。
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想让学生升华学习体会,进一步体会两岸同胞情。所以,首先我出示几幅图片。(图片1)小钱得救了,他流下了幸福的泪水。(图片2)他的父母紧紧地握住李博士的双手久久不愿离开。教师边出示边解说:因为爱,人间才充满温暖。是爱,给了小钱第二次生命。是爱,让一朵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又一次绽放。从而提出如果有一天,(图片3)小钱和那位不顾家人安危、冒着生命为他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或者把自己想象成死里逃生的小钱,给你的救命恩人,那外台湾青年写一封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试着将所思,所想,所说写下来。因为阅读的过程是读者作品、作者进行对话的过程。如果我们的教师越俎包办,强行打断学生和文本的对话,甚至剥夺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权,势必损坏学生阅读的主体性,损害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所以本环节,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给予一定的肯定和引导。
爱心。
杭州———————台湾。
血脉亲情。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篇六
课文讲述是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同胞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小钱这样的一个感人的故事。课文用动情的语调,描绘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一家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于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花莲的慈济医院里。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青年的骨髓。因此,在教材的处理上,我就是以两个两景来切割,今天执教的是第二课时,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台*青年和李博士等医护人员在余震中抽取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由此体会李博士和台*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一、沟通课堂内外,拓展文本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四年级的同学而言,在平时的生活中,对于地震没有直接的生活体验,缺乏具体直观的感受。因此,教师就有意识地补充地震时房倒屋塌,人员伤亡的课外资料,旨在充分利用这些语文学习的资源,引导学生在大语文的背景下学习语文,那一幅幅悲惨的画面,一个个具体可感的数据,激荡着学生的心灵,学生对台*青年和李博士冒着生命危险救助伤员有更深刻的体会。又如:结合“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一句的理解,补充李博士当天的工作时间表,请同学们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将抽象的语言化为一连串具体的数据呈现的学生面前,学生对于李博士和医护人员不辞辛劳有了更直接的感受。
二、注重语言感悟,引导个性化阅读。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有专家说:小学语文归根到底还是姓“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感悟文本语言,从具体的语言中体会在余震中抽取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
课标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新的阅读文本,他们的阅读个性是客观存在的。作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想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发现。在本课学习过程中,同一样的文本,学生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同学感受到工作的紧张,有的同学感受到情况的危急,有的同学则油然而生对台*青年和李博士的敬佩之情……不同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的不同,他们感悟到的内容也各不相同,教师对于同学们的不同感悟都给以积极的肯定,并引导他们用朗读表达自己感悟到的内容。教师不一刀切,不搞标准答案,不以教师对文本的理解替代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注重学生的独立发挥,读出每个同学鲜明的个性,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三、挖掘文本空白,注重读写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基本理念。这就是说,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学生既要对语言材料有所感悟,产生感情的共鸣,受到情感的熏陶,也要加强语言的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学以致用才能真正达到语文学习的目的。在引导学生理解台*青年不顾家人的安危为小钱捐献骨髓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利用文本的空白,引导学生想象:台*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他的内心却极不平静,此时此刻,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动笔写一写。学生感动于青年博大的爱心,写道:爸爸妈妈,不是我不担心你们的安危,实在是我没有办法来看你们。如果我现在不给小钱捐骨髓,他就会有生命危险,等做好手术,我一定马上回来,请你们保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篇七
爱心就是一缕阳光,能够给人带来温暖,带来快乐。今天,我读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非常感动。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讲的是发生在12年前的真实故事。杭州青年小钱患上了严重的白血病,只有骨髓移植,才能挽救生命,知道了这个消息,一位台湾青年冒着生命危险,自愿献出了骨髓,挽救小钱。小钱得到了骨髓,最终得救了!
最令我感动的是,台湾青年和小钱既不是亲人,也不是朋友,而是从来没有见过面的陌生人。但是,台湾青年却在余震中不顾个人及家人的'安危,把爱心献给了最需要帮助的陌生人。李博士在余震中同样不顾个人安危,克服重重困难,冷静沉着的给台湾青年抽取骨髓,并马不停蹄的赶到杭州,连夜为小钱做手术。他们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把我深深的感动了。
回想我自己,我觉得很惭愧。记得有一次上课写作业的时候,我的同桌的笔没油了,小声地向我借笔,当时我的文具盒里还躺着一只我最心爱的笔,可是我怕他把笔弄坏,不想借,就故意说:“我只有手上的一支笔。’’后来还是另一个同学借给他的。现在想来,当时的我真是太自私了,四年的同学我都不帮,可人家台湾青年和小钱素不相识,都能这样做。
往后,我一定向台湾青年学习,向李博士学习,向一切有爱心的人士学习,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篇八
《跨跃海峡的生命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专题栏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二是体会台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根据教材与学生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运用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谈何容易、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骨肉同胞、血肉亲情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致淳厚感人,教学设计以爱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体会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教学中重朗读、重感悟、重情感、重创新。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一)、故事导入,引发爱:
(二)初读课文,体会爱:
1、自由读课文:
(1)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读后你有何感想?
2、检查交流:
(1)认读词语,说你能理解的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谈何容易、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骨肉同胞、血肉亲情。
(紧扣文本理解词语,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感悟课文内容)。
(2)回答问题2。
(三)研读课文,感悟爱:
1、学习课文第二段,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当时情况的紧急性。
如:小钱静静地躺在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得连红润起来。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2、学习3-6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划出是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或段落,在空白处写上感受。
(2)、有感情地练读你划记得语句或段落,说说理由。
(3)、学生交流体会。
(随学生的回答,进行相机的指导,指导学生如情入境的反复朗读,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心情。从大地震刚过,台青年静静地躺在床上,没有考虑家人是否平安无事,没有考虑是否延期手术,没有选择空旷安全的地方等细节,体会台青年一心只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从礼博士抽取骨髓使得镇定沉着,运送骨髓中的刻不容缓,植入骨髓使得部分昼夜,体会其不顾个人安危、吉他人之所急得高尚医德。同时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致淳厚感人,引导学生认真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3、学习第7自然段。
4、说写练习。
5、学完课文,谈谈你对课题理解。
(四)拓展延伸,畅谈爱:
2、欣赏歌曲《爱的奉献》。
(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让学生在欣赏《爱的奉献》中结束本堂课的教学,使课堂教学得以有效延伸。)。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篇九
一年以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轻风吹着垂柳沙沙沙沙土地响,空气中散发出桂花树的清香味。小钱在杭州的某一条街上晃来晃去着,等候着他的恩人——一位中国台湾的青年人。
是的,请问你是谁?”小钱一脸茫然地问道。
“我是……”青年说,“我是一年前捐献让你骨髓的中国台湾青年人啊!”
“是这样啊!简直谢谢你了,若不是由于你捐献骨髓帮我,我早已由于败血症过世。”小钱谢谢道。小钱又觉得蒙蔽了:“你为何要把骨髓捐献帮我呢?”“由于我明白要是没有亲缘关系,大约要在十万人内才可以寻找一位合适骨髓的人,并且捐献那麼一点骨髓又不容易对身体导致非常大的损害。”
青年人回应道。“哦?”
小钱问,“仅有这一缘故吗?”
青年人回应:“不,最重要的是:由于我们都是一家人!尽管你我之间隔了台湾海峡,可是我们可以搭起一座超越亚欧的生命桥!尽管一点骨髓算不得什么,可是这一点骨髓能够救一条人的命运!”
小钱明白了,他说道:“哦!等着我骨髓长好啦我也要去捐骨髓。跟你在一起让我明白了:爱,是人们最幸福的感情。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篇十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生命的珍贵与爱心的无价,感受海峡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
1、师生搜集有关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为理解课文有关内容作好准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了温暖,这节棵我们继续学习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再一次去感受人与人间最纯真的感情。
2、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杭州中国台湾)。
三、品读感悟。
1、让我们看课文插图,画出第二段中使你感到心酸难过或感动的语句。
2、学习课文第二段。
你读了哪些语句,让你感到辛酸难过。
(1)出示(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b、看到此情此景,你的心情怎样?
c、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来读这段话。
过渡:然而天无绝人之路,在小钱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命运出现了一丝曙光,谁来读读看到希望的句子。
(2)出示“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终于在中国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a、指读这段话,谈谈你的感受。引导学生抓住“谈何容易、十万、辗转”来理解。
b、他的亲人和医务人员可能找过哪些地方?还可能遇到什么困难?
c、小钱的家人和医务人员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中国台湾找到了合适的骨髓,小钱的生命出现了转机。让我们齐读这段话。
3、学习3----6自然段。
(1)小钱既是不幸的,病魔纠缠着他,折磨着他;小钱又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中国台湾了有合适骨髓的人,意想不到的是,捐骨髓手术的日子翩然而至,中国台湾却发生了一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地震。当时余震不断,人们的生命仍然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中国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在做什么?请同学们再细细品味课文中的3---6节,想想课文中哪些描写人物的词句使你感动。
(2)学生自渎3---6小节。
(3)汇报:谁最让你感动?
感谢中国台湾青年:让你感动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抓住课文第四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中“静静地、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针头从肌肤里脱落”等语句结合课文内容来理解。
指导朗读。
感谢李博士:
训练学生总结语言的能力,抓住“沉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奔波,连夜”理解。
四、拓展练习。
2、播放《爱的奉献》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结语:同学们让我们用感恩的心去赞颂这座(齐读: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我们用崇敬之情去赞颂这座(齐读: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我们用无私的爱去赞颂这座(齐读: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板书设计。
爱心。
杭州——————————中国台湾。
生命桥。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篇十一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词。
2、读懂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生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教具、课件、中国地图。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借助工具书,学会生字,弄懂不理解的词。)。
(三)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从这篇课文里,你认识了那些生词(播放课件)。
杭州、患病、凋零、含苞、骨髓、绽放、辗转、步履匆匆、袭击、空旷、暂时、身躯。
2、用手指书写容易写错的字。
桂(注意右边) 湾 暂(注意下边)。
3、理解词语。
白血病、骨髓移植、突如其来、期待、海峡(出示中国地图,学生从地图上寻找中国台湾、海峡、大陆)。
(四)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标自然段,思考课文讲的什么内容。
(7个自然段。课文讲的是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感人故事。)。
2、课文讲了几个不同场景,分别是什么?
(两个场景:1是在杭州的某医院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2是在中国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
(五)课堂练习(播放课件)。
1、字注音并组词。
间还 脉。
2、在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3、给句子选择合适的词语。
(1)他知道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盼望 渴望 希望),(期望 期待)着他的骨髓。
(2)李博士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走 奔波),感到了杭州。
第二课时。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从朗读入手,理解感悟。
1、自读其中一个场景,画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或段落。
2、小组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句子以及感动的原因。
(二)全班交流补充,深入理解课文。
1、生朗读: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师:你能从这句话中找到一组反义词吗?
生:“凋零”和“绽放”,凋零就是凋谢,绽放就是开放。
师:设想小钱得知自己得了绝症后会想到什么?有什么样的神态?
当他知道找到合适的骨髓时又有什么想法?什么心情?
2、生朗读: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在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说说你的感动。
生:青年人不顾家人的安危捐献骨髓,我很感动。
师:“突如其来”说明什么?你想到什么?
生:说明地震不知何时就会突然到来,是大是小都不知道。这更说明危险随时都可能到来,危机他们的生命,在这种情况下这位青年和李博士还在一次次努力,是拯救别人生命的想法支撑着他们,他们无私的行为令我们感动。
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生:小钱得救,这真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正是因为中国台湾青年、李博士、和众多的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才使小钱的生命得以延续,我很受感动。
5、品读你最受感动的语句,读出自己心中的感动。
(三)深入阅读课文,拓展思路,加深体会。
生:感谢中国台湾青年,余震中,青年把自己安危置之度外,坚持捐献了骨髓。
生:感谢李博士,在余震中,冒着生命危险抽取骨髓并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
州,连夜为他做手术。
生:感谢医护人员,、亲人、朋友,同学------给予了鼓励,给予了帮助。
生:感谢所有关心他,帮助他的人们。
2、师:让我们一起深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朗读)“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师:再深情地读一读最后一句话。
生:(朗读)“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师点拨:中国台湾与大陆虽被海峡割断,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隔断的,两岸骨肉同胞心与心相连,共同用爱心架起了一座生命桥,它一定会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是生命的火种,比将愈染愈烈,经久不息,世代相传。)。
(四)拓展训练,小练笔。
跨越海峡的骨髓,给了小钱生命的希望,他从中也受到极大的鼓励。出院后,小钱满怀感慨,提笔写下了感谢信。他会感激谁?感激的原因什么?你能试着写下来吗?(讨论,练笔)。
(五)板书设计。
杭州、中国台湾。
骨髓。
小钱----------年轻人。
给予。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篇十二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这是母亲教我最多的诗歌。
中国大地,犹如一只雄鸡,昂首挺立在亚洲之东——日出之地,而在这只雄鸡的右下方,一块悠悠的土地映入眼帘,那是中国雄鸡之足——中国台湾。一个让多少大陆人魂牵梦绕的地方!在这里曾发生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1999年9月22日,早晨7时30分,桂树还没有开花,晨风中已经飘来甜丝丝的香气。
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中国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中国台湾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着他来抽取骨髓。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中国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十万分之一的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医院,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小钱得救了。
也许,小钱和这位中国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但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的骨肉同胞,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永远不会熄灭。
虽然中国台湾还没有回归祖国的领土,但我相信,中国将会重新恢复不可分割的土地中国台湾,现如今,东方睡龙已经苏醒,东亚病夫成为过去,中国成为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巨人,分子,妄想用自己黑暗的野心笼罩中国台湾,但中华人民不会允许,台湾同胞不会允许,郑氏英魂也不答应。他们妄想把中国台湾从政治、文化、语言、历史都塑造成一个独立的民族。但我们心知肚明,我们流的都是血,都是鲜红的血,都是鲜红的继承着中华五千文明发展的血。
我们翘首期盼,期盼中国台湾回归,我们做着同一个梦,同样是中国台湾回归。这个梦想并不虚幻,并不需要等待,甚至就在眼前。几十年来,中华人民为此付出很多,在总理的注目下,在几代中华人民的努力中,在小学生的课文里,无不流露出对中国台湾回归的渴望。我们共同期待,期待中国台湾如香港一样敲起回归的钟声。幸福的天空,触手可及,只要心中有梦;生命的花朵,为你绚烂,只要有恒心;璀璨的星河,为你闪烁,只要心怀梦想。让我们两岸人民手拉手,用梦想搭建一座桥,连接“两岸梦”与“中国梦”,为了祖国的明天而坚持到底!
到明天,乡愁是一座用鲜血凝成的生命桥,我在这头,母亲也在这头……。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篇十三
今天,我学习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本文通过讲述大陆青年小钱患了白血病,中国台湾青年为了拯救小钱,不惜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拯救了让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生命桥,赞颂了两岸同胞难以割舍的血脉亲情。这同时也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为,小钱的生命在一次爱心的给予中有一次获得了新生,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与奉献中又重新获得了新生。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着世间的万物,爱是生命的长桥,点燃未来的希望。爱是蓝天上的彩虹,装点了苍白的青春。这种爱必将一代一代的传下去,这爱必将永驻我们之间。
爱使所有的大陆同胞心心相连,爱也是我们心心相连。
爱是什么?是黑夜的星光,是酷暑的清泉,是天边的彩虹,是寒冬的火苗,是全心全意的奉献。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篇十四
1.学会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李博士相关资料、照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切入课文内容,指导朗读,理解感悟。
1.《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和中国台湾花莲之间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小组交流:给小组内同学读一读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
4.全班交流。(交流令你感动的句子以及感动的原因)。
范例:
(1)最后一段。朗读:“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感动的原因是小钱得救了。这是一个美好的结果,患有严重白血病的小钱最终得救了,很多人在这样的时刻容易留下幸福的眼泪,这是一种感动)。
(2)第五段。朗读:“针头向皮肤刺去……经过一次又一次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这段中有一个词语“突如其来”,你们怎样理解?
(发生很突然。余震的大小事先也不知道,可能很小,也可能很大。在突如其来的余震中,还要进行手术,真是令人感动)。
(3)第二段。朗读:“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终于在中国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小钱只有18岁,就患了白血病,白血病又叫血癌,很难医治;骨髓很难找,终于找到了,真让人高兴。)。
小钱患的是白血病,他的“生命就像即将枯萎的花苞,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花朵绽放。”
(4)第四段。朗读:“在这场灾难中……期待着他的骨髓。”
(这位青年无法顾及家人的安危捐献骨髓,因为他知道——拯救生命更重要。给予是快乐的!很令人感动。)。
四、深入阅读文本,整合资源,深刻体会。
1.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无私的给予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读读课文,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2.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全班交流。
(1)感谢为他捐献骨髓的那位中国台湾青年。
(小钱患的是严重的白血病,目前,最有效的医治方法就是移植骨髓。很多人对捐献骨髓怀有恐惧心理,害怕会影响自己的健康,其实目前还没有发现捐献骨髓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但是即使是这样,也有很多人没有捐献骨髓的意愿。而这位中国台湾青年是一位志愿捐献骨髓的先行者,小钱应该感谢他,我们也应该感谢他!余震有大有小,房屋随时都可能倒下来,生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他却冒着生命危险捐献骨髓,并且当时无法顾及亲人的安危。)。
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又一次余震发生了,大地开始颤抖,房屋开始摇晃,窗户上的玻璃啪地掉下来了,身体下的病床吱吱作响……但是,这个青年人仍躺在病床上。这需要多大的勇气,需要多大的决心。
有感情地朗读第4、5自然段,读出自己内心的感动。
在大地震过后,在剧烈的余震中,冒着生命危险,为海峡另一边的小钱捐献骨髓,用自己的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感谢李博士。
(李博士冒着生命危险从中国台湾青年身上抽取骨髓,并一路奔波送到杭州,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这位李博士就是中国台湾的骨髓移植专家李政道博士,他是那样令人尊敬。他主持创办了中国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救助了众多的白血病患者。他已经上百次携带着台湾同胞捐献的骨髓来到大陆。让我们记住这位可敬的老人!出示李政道博士的照片)。
深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中国台湾和大陆现在还没有直接通航,中国台湾当局不允许飞机直接飞到大陆,只能到香港中转。尽管中国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条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但还是不能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理解“奔波”,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4.想象拓展,启迪心灵。
五、总结全文内容,点明主题,深化印象。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人需要我们去帮助,也许仅仅是一句温暖的话,或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但是,却能给别人很大的鼓励和帮助,也会给我们自己带来很大的快乐,因为给予是快乐的!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篇十五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中国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可以反复多读几遍。
二.引导学生读课文:
你可以读一段,也可以读几句话,只要是令你感动的,让你心中有所触动的。
三.学生自由读课文。
四.学生交流感受。
生:我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师:这里你为什么而感动?
生:小钱得救了。
师:这是一个美丽的结果,患有严重白血病的小钱最终得救了,很多人在这样的时刻容易留下幸福的眼泪,这是一种感动。
生:我读课文的第五段。朗读:“针头向皮肤刺去……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把最后一句话再读一遍,要读通顺。
生:朗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要想读好课文,首先要看清楚词语,不能读破了。你仔细看看,轻轻练练,相信你一定能读好,大家都试一试。
生:朗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生:突然发生。
生:事先一点也不知道,突然发生了。
生:我读课文的第二段。朗读:“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终于在中国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师:先说说什么地方感动了你。
生:小钱只有18岁,就患了白血病,很可怜;骨髓很难找,终于找到了,真让人高兴。
师:正是大悲大喜,悲喜交加。小钱患的是白血病,白血病又叫血癌,很难医治,小钱的生命就像——你再读读这句话,刚才没有读通顺,这次看仔细。
生:朗读:“生命就像不曾开放就将面临凋零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重新绽放。”
师:你能在这句话中找到一组反义词吗?
生:“凋零”和“绽放”,凋零就是凋谢,绽放就是开放。
师:人们常说“生命如花”、“岁月如花”,那是比喻生命的美好,让生命更加美好是人类永远的追求,于是你就有了这大悲大喜的感动,你的感觉是和全人类的感觉一致的。
生:我读课文的第四段。朗读:“在这场灾难中……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你读得很投入,说说你的感动。
生:这位青年不顾家人的安危捐献骨髓,我很感动。
师:他之所以这样做,那是因为他知道——。
生:拯救生命更重要。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的给于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读读课文,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二、学生读课文,思考,讨论。
1、小钱感谢那位青年,仅仅是因为他志愿捐献骨髓吗?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令人感激的原因?有人说“看文如看山”,从不同的角度读课文能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课文。
2、学生读课文。
3、师:读出新的发现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读一读。
4。学生朗读“在抽取骨髓的过程中,发生了余震……”
8、师:但是,小钱非常感激那位青年,仅仅是因为他捐献骨髓,仅仅是因为他冒着生命危险为他捐献骨髓吗?还有别的理由吗?在读读课文,仔细地找一找。
9、师:不知道,并不表示他不关心,不牵挂,不担心。他静静地趟在病床上,但是他的内心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用心去贴近这位中国台湾青年的心,听一听他会想些什么。听到了就写下来。
10、师:根据国际上骨髓资助的有关规定,骨髓资助者和受捐人在一年内是不能见面也不能知道对方的身份和姓名的,但一年以后就可以了。我们来想象一下,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中国台湾青年相遇了,会是怎样的场景?可以想象,也可以和其他同学配合表演。
生:
师:让我们一起深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朗读)“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师:再深情地读一读最后一句话。
生:(朗读)“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生:我们可以想象一下。
师:对,我们可以重点想象两个时间里人们对小钱的关心。这两个时间是很特殊的,一个是当小钱知道自己患了白血病的时候,另一个是骨髓移植这一天,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这两个日子里,小钱身边的亲人、朋友以及医护人员是怎样想小钱传达他们的爱心的。并把他写下来。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篇十六
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理解"辗转"等部分词语的意思.
2,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
3,在朗读中理解余震中抽骨髓的艰难历程,感受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设疑激趣。
1,指名读题目,我们见过石桥,木桥,生活中有没有见过生命桥预习了课文,你知道什么是"生命桥"谁和谁架起了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板书:杭州小钱===中国台湾青年)。
二,初读探究,感受生命的脆弱。
1,师:请打开书,让我们走进这个发生在杭州和中国台湾之间的真实的故事.因为真实,我们在读时会格外感动.让我们再来读读它,请放声读,读准读通,看看到底是一件怎样的事在感动我们.
2,词语反馈,理解。
1)出示词:凋零含苞绽放骨髓移植。
辗转暂停身躯。
2)"凋零"是什么意思屏幕中的哪个词正好和它相反"含苞"是怎样的。
这三个词在文中的哪句话里出示句子: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理解了词语,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练读,指名读齐读)。
3)但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中国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出示句2: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中国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你知道"辗转"这个词的意思吗。
想象一下,小钱家人会在哪些地方找骨髓。
我们理解了这一点,能将它读出来吗读句子.
第二课时。
三,锁定"感动",深层解读。
过渡:找到骨髓的小钱正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同一时刻,身处海峡彼岸的中国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1,自由读3,4,5自然段,课文的哪些语句打动了你的心做做记号多读几遍.
2,交流,出示句3: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l说说你的想法.
l课文告诉我们这是一场怎样的灾难边说边播放地震图片边解说:1999年9月21日1时47分,在台湾省花莲西南突然发生7.3级大地震,这是一次惨绝人寰的大地震,死亡人数2735人,伤11305人,房屋倒塌不计其数,无家可归的达20万人以上.
引读句1: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这句话为什么打动了你。
l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是怎样的余震(大地在颤抖,突然,急,快。
面对这样的余震,博士和青年本应怎么做但现在呢(指名读句子)。
l想象说话:在这紧张,危险的情况下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中国台湾青年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用心去贴近中国台湾青年的心,同桌说一说,他在想什么.
l朗读:我们感动于中国台湾青年的爱心,感动于李博士那高尚的医德.让我们用朗读再现李博士与青年的沉着与冷静.
l引读:为了能让18岁的小钱重新绽放生命之花,在这样的环境中,经过——利用——终于——.
l从中国台湾青年的身躯里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还是——(爱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
四,再明题意,朗读抒情。
师:这岂止是一座桥,岂止是一个故事,这简直就是一首生命的赞歌,一首爱的诗篇.把我们的感受融进去读.(出示诗的形式,并播放音乐)。
两岸骨肉同胞,。
也许,。
小钱和这位中国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
这并不重要,。
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那血脉亲情,。
如同生命的火种,。
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五,拓展延伸,表达感激。
小钱得救了,小钱康复了,当他的父母告知他海峡对岸那感人的一幕后,小钱凝望着窗外,此时此刻,小钱的内心激动万分,让我们将他的想法诉之笔端.
生命在延续——。
小钱苏醒后,得知海峡那头地震中感人的一幕,内心激动万分,他……。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篇十七
课堂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导入: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理清脉络,把握主要内容。
5.交流初读感受:
2)课文讲的就是这样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这个故事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呢?
三、细读课文谈感受,指导朗读感受深的语句。
1.看起来,台湾同胞冒着地震的危险捐献骨髓的那一幕,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就是课文的第3、4、5自然段的内容。同学们,对于感人至深的文字,我们要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尤其是让我们心中一动的词语和句子,我们最好画下来,再联系课文的其他内容去思考,我们就会发现,感动我们的不仅仅是词语表面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这三个段落,看看青年和李博士的哪些做法最让你感动,把最让你感动的语句画下来,反复读一读,你能体会到什么,用一两个关键词简单地写在旁边。一会儿我们交流。
2.默读画语句,小组交流。
3.指名交流:好,同学们读得这样认真,让老师很感动。谁愿意先来交流。
a交流第四自然段语句“在这场灾难中……不清楚。期待着他的骨髓。”
1.指名交流。
3.评价:这位同学更了不起,能联系自己体会到中国台湾青年的精神。
5.那么,中国台湾青年心里想着的,小钱期待的,是怎样的希望呢?请同学看课文第二自然段,听老师读,我们一起去感受小钱那满怀着希望的期待。(音乐起,教师深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6.听老师读了这段话时,你心里都有什么感受?你是个有同情心的孩子!你的心地真善良!你在为小钱着急呢!你希望小钱的生命之花绽放,我感受到了你那颗纯真的心!是的,小钱是幸运的,他在中国台湾找到的这个人即使是在地震的危急时刻,心里想着的依然,读书,读刚才的那个句子,“但是,他知道”接下去“在海峡的……”
7.请大家看这段话里这些红色的词语,你能不能用上一个或几个,说一说中国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的生命出现什么样的希望呢?(屏幕:中国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中国台湾青年想着一个生命康复的希望,多么善良的心啊!多么博大的爱心啊!联系课文前面的内容,我们已经走进了中国台湾青年的内心世界!现在再读这句话,(齐读)你能感受到中国台湾青年有一颗什么样的心?善良的心,让她变得无私,博大的爱,让她变得无畏。感动我们的正是这颗善良的心,这份博大的爱!再来读书,(读你画出的描写中国台湾青年的句子。)用你们的朗读再一次感受中国台湾青年那颗善良的心,那份博大的爱:在这场灾难中,起——(齐读。)。
b交流表现李博士高尚品质的语句。
1.你们用朗读表现出中国台湾青年美好的心灵,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老师。谁画了描写李博士的地方,体会到了什么呢?(指名朗读、交流。“沉着”句。谈体会。)。
2.评价:他抓住“沉着”这个词语来体会,会读书!还有谁也画了这句话?
3.评价:发现了吗,她把整个第五自然段的内容都联系起来了,在体会李博士的沉着,她是在用心读书。(板书:沉着)来,我们像她这样把整个第五自然段的句子都联系起来体会这个“沉着”:他在什么情况下还这样沉着?读哪一句话(指名)。余震都能使针头都从肌肤里脱落出来,多么突然啊!哪个词语是突然的意思?强调这个词,谁再来读一遍(指名)。想象一下,当时手术室里可能还有什么东西在摇晃?这么危险的时刻,李博士怎样地站在病床旁?(沉着地)继续读书,此时此刻,跑到哪里才比较安全?读哪一句?(指名)。手术室是空旷的地方吗?可李博士却怎样地站在那充满危险的地方?(沉着地)他沉着地站在那里等什么呢?!他说对了!齐读最后一句话——“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这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是的,这涓涓流出的是生命的火种,是美好的希望,是博大的爱心。骨髓流出的这一刻,你高兴吗?你感动吗?再读这一句,读出你的高兴和感动。(齐读36分)。
4.(音乐中深情朗诵)“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这生命的火种出发了……”(屏幕出示:10时20分,李博士从花莲飞往台北。
14时15分,由台北抵达香港后,立即飞往上海。
16时45分,飞机在上海降落。
20时50分,李博士直奔杭州。
22时15分,李博士乘坐的救护车开进了杭州的医院。
快算一算,从李博士带着骨髓出发,到把这生命的火种送到小钱的身边,用了多长时间?(生答)只差5分钟。就是整整十二个小时啊?这是怎样的12个小时?用一个词语形容!(紧张、争分夺秒、扣人心弦、艰辛、辛苦、漫长、惊心动魄、疲劳)课文第6自然段中有一个词语表达的就是这十几个小时的艰辛、紧张与漫长,快找一找是哪一个?(板书:奔波)读这个词语,读出紧张的感觉、读出艰辛的感觉、读出漫长的感觉……经过了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李博士没有休息,(再出示:22时50分,骨髓移植手术开始了。第二天凌晨2时整,手术才顺利完成!)第六自然段中还有一个词语写出了李博士不顾疲劳,一直在工作。看书。是哪一个?(连夜)连夜啊!多么让人感动啊!读词语。让我们把内心的全部感动,融入第六自然段的字里行间读出来吧!38:00(引读第六自然段: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接下去——。)。
三、激情扣题,结束。
1.小钱就这样得救了!同学们,故事读到这里,相信大家对课题的疑问一定已经解决了,(如果时间够:同学们,故事读到这里,大家对课题的疑问解决了吗?是什么架起了这座能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正是两岸骨肉同胞的爱(画爱心)架起了一座(指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面对着祖国的版图,让我们用心来读一读这两句话“也许,小钱和中国台湾青年……传下去”
3.同学们,如果有一天,小钱和这位中国台湾青年见面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下节课,你们可以在班级里讨论讨论这个问题。下课!
课后反思。
各位评委、在座的专家、老师们:
总之,理念决定呈现,呈现决定效果。在这次会议理念的引导下,我体验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的快乐,体验到了扎扎实实为学生的充实。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篇十八
1、学会生字新词,并体会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
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设计理念。
六、教学流程:
课前交流:
一、预习探究:
师:齐读课题。
师:什么桥?再读课题。是什么样的生命桥?再读课题!
生:杭州和中国台湾。(板书:杭州 中国台湾)。
二、合作交流。
(一)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1、出示词语:这课的生字词语很多,先自己读读看,能读准吗?生自读。
凋零含苞 绽放。
袭击辗转 空旷。
暂停身躯 同胞。
间隔沉着 骨髓。
2、指名读。
(二)检查课文内容感知情况。
三、品读感悟。
(一)品读第二自然段,直奔第一个场景。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课件出示:文中第三句“这个18岁的年轻人……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师:这三个词还是指花儿吗?读读这句话,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读。
师:18岁多么美好的年龄啊!
当同龄人在球场上奔跑追逐,欢呼雀跃时,他只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
(二)品读3、4、5自然段,
全班交流:
3、课件第一次呈现:
师:说说吧,青年为什么让你感动?
生答,师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台湾青年等着抽取骨髓的环境。
师: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应该干什么?(生……)。
师:昨天刚刚经历了这样一场大地震,他的家人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生:可能平安,也可能伤亡、埋在废墟下呼救、在医院抢救……。
师:在这时候他的家人最需要青年干什么?(生答)。
师:一个知道,一个不清楚,反映出青年人多么高尚的灵魂啊。
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
4、师: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动?
课件第二次呈现:
师:说说怎么感动你的? 。
交流:采访形式。
(四)齐读最后一段,和作者一同表达我们的心声。
四、巩固延伸。
师:读到这儿,我想你们已经对生命桥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填一填:
(爱心、血脉亲情、生命…)让学生一起连读自己填好的句子,升华认识。
爱心作业。
1.同学们,课下搜集让你感动的爱心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2.推荐阅读:《生命20小时》。
【设计意图】爱心故事,可以是自己经历的,也可以是看到了或听到的,如:汶川地震中抗震救灾的故事等,让学生在讲述的过程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还能再次唤醒自己的爱心,同时让更多的人们感悟到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从而启发人们不断创造爱、享受爱。《生命20小时》是一部由中国台湾名播吴小莉等编著的纪实性的集体创作。全书全景式地再现了祖国内地、中国台湾、香港的骨肉同胞为拯救一位普通女青年陈霞的生命,在20小时内悉心关注和促成一起跨海骨髓捐赠、移植配对事件的动态历程。著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台湾慈济骨髓捐赠中心李政道博士亲赴内地看望病者、亲自落实骨髓配型方案的慈爱之心,中国台湾花莲一郑姓青年志愿捐赠骨髓的仁爱之举,苏州大学附属医院为抢救患者精心治疗护理的挚爱之情,社会各界因挽救陈霞生命而涌动的骨髓捐赠的博爱之潮,在书中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布置阅读,是对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深化延伸,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第一课时,我们先让台外青年的人物形象在孩子的心中清晰、鲜活、丰满起来,因时间关系,李政道博士只能略讲,加上学生预习时对中国台湾与内陆的关系了解得不够充分,在课堂上学生似乎不能把中国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看成是台湾同胞的代表,不能真切地、充分地把这份情上升为中国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那份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所以,颂扬海峡两岸的骨肉亲情还欠火候,成为本课教学的遗憾!让学生读这本书,心灵将会又一次的到爱的洗礼,将会更深刻的体会到海峡两岸的骨肉情深!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篇十九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骨髓移植、谈何容易、突如其来、血脉亲情”等词语。
3、情感与态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难点:
了解大陆青年小钱的白血病的严重程度,骨髓移植迫在眉睫。进一步体会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教学策略: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适时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采取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课文讲了两个场面,你知道是哪两个场面吗?适时板书。
二自主学习,体会人物情感。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因为真实,我在读这个故事时,格外感动,我想大家也和我一样。
下面,让我们再用心地读读课文,看看哪些语句让你深受感动,或让你感受最深。把它划下来。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默读。
三小组交流,
和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感受。
四 全班汇报。
(一)第一个场面。
预设句子1:“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学生可以体会到:小钱得了严重的白血病,很可能呼吸都困难,再也没力气下地走路,只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才18岁啊,生命才刚刚开始,就像含苞的花朵,可是却有了这么严重的病,所以说马上就要凋零了。此时,只有骨髓移植,才能挽救小钱的生命。
师小结:是啊,小钱的生命已危在旦夕,一天都不能耽搁,甚至一个小时都不能耽搁。马上进行骨髓移植,是他活着的唯一的希望。
预设句子2:“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中国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他生的希望来自海峡的彼岸----中国台湾的花莲慈济医院。
把你体会到的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二)第二个场面。
预设句子1:“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预设句子2:“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大地震动可能发生什么情况?体会艰难。
有感情地朗读。
(三)体会李博士忙碌的一天。
出示李博士一天的工作时间表,在感情朗读。
(四)感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回归整体,感情升华。
再看课题,你还认为这是一座普通的桥了吗?
那还是一座什么桥?
六课外延伸。
小钱的病好了,他一定心存感激,他都会感激谁呢?会说什么呢?
七全课总结:(教师配乐朗诵)。
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
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
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
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
因为有爱,世界才更和谐,更温暖;
因为有爱,人们才更快乐,更幸福;
因为有爱,生命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让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附:板书设计。
爱心桥 。
杭州 中国台湾。
血脉相连的亲情桥。
骨髓 。
小钱 青年。
爱心。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篇二十
讲读第三自然段到全文结束。
1、理解“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引导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一、复习导入,调动情感。
1、(课件出示病床图)师深情叙述事情的发生,导入新课。
2、齐读课题。
二、深入文本,感受亲情。
(一)讲读3~6自然段。
1、自由读3~6自然段,用一两句话概括该部分的主要内容。
2、学习3~5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让自己感动的一些句子,进行批注。
(2)小组合作交流。
(3)汇报交流。
a、围绕“此时此刻……病床上”。这一重点句,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词,结合课件等方法、手段,体会人物一心为他人着想,沉着镇定的品质。
b、抓“仍沉着”“也静静”去揣摩人物内心,感受台胞的爱心。
c、围绕“经过一次又一次……涓涓流出……”这一感人的语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进一步感受到爱和奉献。
3、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读。
(2)引导抓关键词,体会李博士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医德。
(3)出示奔波图(课件),通过引导学生质疑,感受海峡两岸之间无法阻隔的血脉亲情。
(二)品读第七自然段
(1)带着不同的感受,读“小钱得救了”。
(2)齐读第七自然段。
(3)品读课题,理解“生命桥的含义”。
(4)再一次齐读由该自然段改写成的诗。
三、延伸拓展,升华情感。
(1)(播放音乐)小钱得救了,此时,他会说些什么?
(生讲)
(2)把小钱想说的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爱心
血脉亲情
杭州
台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教学设想
执教:福州市福清渔溪中心小学张建莲
指导:福州市福清渔溪中心小学课题组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讲述了大陆青年小钱
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文章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细腻,情致淳厚感人,书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爱的赞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本课教学依据文章情真意切的特点,引导学生从最感人处入手,通过品词析句,联系生活,观看直观课件,揣摩人物心理,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两岸人民的浓浓的血脉亲情。最后的教学环节--说写训练,又使得情感态度和知识能力训练巧妙结合起来,实现三维目标有机的整合。
1、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一、顺情导入、整体感知。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的导入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本课的导入是由教者用深情的语言叙述故事的发生,引读课题。这样的设计使得新课导入与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巧妙地衔接起来,同时又创设了适当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文本的欲望。
紧接着遵循由整体感知入手,精读部分,再回归整体的阅读教学原则,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第二部分(3-6自然段),用一两句话归纳该段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能力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