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数数教案(优质18篇)
教案的编写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步骤。教案设计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这里有一些名师精心编写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在教学设计上有所启发。
一年级数学数数教案篇一
4.12日上午,我校进行数学校本教研活动,围绕高效课堂的有效实施-教师“组织”“引导”作用这个主题,由一年级的高老师上《数数数的组成》这一课。听了高老师这堂课,我收获不少,对于低年级的。
教学。
应该如何上才能更有效,值得我们大家一起探讨,下面是我对这堂课的一些肤浅看法:
1、有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伊始,高老师利用今天教室里增加了听课教师这一资源,让学生数数教室里一共有多少人,让学生既感受到数学的用处,怎么数快,怎么数数对,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效果良好。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动口数数,动手摆数,在数数中,在摆小棒中,让学生知道拐弯数怎么数,明白数的组成。
3、整堂课尊重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师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课堂中,教师让学生小组接龙数数,让你在男女同学们比一比,拍手数数,共同展示100个手指,这些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等,让学生在轻松中学习,愉快的掌握。
4、高老师能够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能够应变课堂出现的问题。在对数数不成功的时候,高老师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数数游戏,将枯燥的数数变得有趣。
5、高老师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让学生竖起耳朵听,坐正身子听,监督别人,都是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对学生受益终身。
6、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产生数感,教师利用实际生活的实物,感受100个到底有多少,如100个硬币的高度大约同一个杯子的高度,100个曲别针,接近生活的感受,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组织者”组织有效,“引导者”引导到位,高老师的这堂富有低段学生特点的有效课值得回味,如果将后面的精彩练习展示完整,时间安排得再紧凑些就会锦上添花。
一年级数学数数教案篇二
请你很快地数出10个奖品。(学生数。)。
仔细观察一下10个这一堆儿,10个,就这么多。
3.请你再数出10个。(学生数。)现在是多少了?再仔细观察20个这一堆,20个,就这么多。
4.请你把奖品都倒出来,想想,刚才10个一堆,20个一堆是那么多,再观察一下你面前这一大堆,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学生估数)。
5.那么到底有多少呢?请你仔细数一数。(学生数奖品,请学生汇报数的结果。)。
6.同学们数了这么多奖品,谁愿意数给大家看看?(请一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下边拿边数,其他学生帮他一起数,数的结果是100块橡皮。)。
7.教师把100块橡皮放在实物投影下:大家看100块橡皮就是这么多!
8.还有哪些同学数的也是100?(反馈)(可能大部分同学能数对。)。
其实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每个袋子里的奖品都是100,这些同学数对了。你们真了不起!这么多奖品都数对了!还没有数对的小朋友,课外多练习数一数,你一定能数对!
9.刚才数之前老师请大家估计以下你的奖品大约是多少,那么谁猜的比较接近100?
(一)接数、数的组成。
(设计意图:关于教学数的组成,我们认为学生的认知基础是对20以内各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迁移到学习100以内数的组成。让学生动手数出35个、42个奖品,并思考怎样摆能让别人很容易地看出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然后抽象成小棒图,让学生理解图中所表示的几个十几个一,再脱离实物和图象,抽象出数的组成。这三个环节是由具体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每一步都是以学生的认知经验为基础进行的,这样有利于学生透彻地理解数。)。
教师说数,请学生数奖品。
先数出35个奖品。(学生数。)。
大家都数出了35个奖品。那是不是35个呢,同学们看不出来,想想怎样摆能让大家很容易看出是35呢?(预计学生有的每10个分一堆,有的每10枝铅笔捆成一捆,有的每10块糖装在一个小袋子里。)。
教师请一名摆铅笔的学生到前面展示。(学生从以前的学习经验中会想到:10枝铅笔捆一捆,有3捆,再放5枝。)这样摆就能很容易得看出是35枝铅笔。
教师再请一名摆其他奖品的学生展示。(10块放在一个小袋子里,有3袋,又放了5块。)。
请学生相互检查看看能不能看出是35,摆错的学生改正过来。
看着你的35个奖品,同桌相互说说3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请一名学生说,教师板书:35里面有3个十和5个一。)。
请你从35开始继续数奖品,一直数到42个。(教师请学生展示42个奖品是怎样摆的。)。
请学生看着数出的42个奖品,同桌说说42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进行口头数数:
教师说数学生数:从45数到63.
学生说数大家数。
同桌相互考一考。
全班齐数:从88数到100。(在数的过程中,请学生说说几个两位数的组成。)。
3.看图说组成。
(1)教师出示汤圆图。
教师提问:图上画的是汤圆,你能看出这表示的是几个十和几个一吗?(请学生回答。)。
那么一共有多少个汤圆?
(2)教师出示铅笔图。
教师提问:这表示的是几个十和几个一啊?(请学生回答。)。
一共有多少枝钢笔?
(二)估数、数数、100以内数的组成。
(设计意图:通过巧妙地设计小羊图的课件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思维空间,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羊多,猜一猜大约有多少只,不好数,想办法、(课件转换)很快数出是100只,使学生发现可以十只十只地数,10个十是100,100里面有10个十,从而自然地突破知识难点。)。
1.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和学生交谈:
老师这儿还有一幅难一点的图,你们想看吗?(课件出示图:草原上有一大群羊,小羊在不停地走动。)。
猜猜大约有多少只羊。(预计学生开始还认真地一只一只地数,不久,有的学生会产生疑惑,发现不好数,提出质疑。)。
教师引导学生:谁能想个办法,能让我们比较容易地数出一共有多少只羊?(课件出示第二幅画面:每10只羊圈在一个栅栏里。)(预计学生很快能数出羊群的只数是100只。)。
教师点羊群,学生十只十只地数。
教师提问:
刚才我们十个十个地数,数了几个10?
10个十是多少?(教师板书:10个十是100)。
100里面有10个十。(教师板书:100里面有10个十)。
2.教师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认识的就是100以内的数。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数数数的组成)。
1.说明游戏玩法。
教师:下面我们做个游戏。(教师抓一把糖,放在实物投影下。)请学生先估一估,然后数一数,看谁估得准数得对。
2.学生同桌做游戏。
3.发展游戏。
教师提问:同学们看,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我们上课,你们猜猜大约有多少老师。(请学生估一估。)。
老师数过了,到第4排大约有一百,那么,你们再猜猜,大约有多少?
老师的人数比我们今天学习的100还要多,我们今后继续学习。
4.全堂小结。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教研室。
一年级数学数数教案篇三
1、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能根据提供的素材,估计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通过对100以内的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认识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数感。
100以内数的“拐弯数”。
小棒、方块、回形针、珠子。
一、故事导入--骄傲的青蛙。
1、老师讲故事。
2、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谁能从0数到20?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数数。老师准备了一些物品,谁来说说你们组都有什么?(小棒、方块、回形针、珠子)。
2、数出物体的个数,思考:“怎样摆放,才容易看清楚?”
3、汇报,交流数数的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出“先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10,在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100”
4、帮小猪数泡泡。
5、动手摆一摆。
同桌合作要求:随意抓一把物品,数一数有多少个?
三、巩固练习。
1、说明游戏玩法。
教师:下面我们做个游戏。(教师抓一把糖,放在实物投影下。)请学生先估一估,然后数一数,看谁估得准数得对。
2、学生同桌做游戏。
3、发展游戏。
四、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数数教案篇四
做个加法表。
1、知识与技能: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加法表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中的简单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加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10以内加法算式的卡片。
们自己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加法算式。你们有信心吗?
1、整理加法表。
讨论写卡片。
定一个标准,按什么分类整理呢?
学生可能会说:
找出得数是3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找出得数是10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4
这个加法表还不完整,老师已经摆了一些加法算式卡片,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会发现:第一列两个数相加都是10。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对,想一想第二列往下写哪个算式呢?
学生可能猜测:第二列两个数相加都是9。往下写9+0,8+1……
师:按课前划分的小组,每个小组在一起仿照这个开始整理,完成这个表格吧!
流展示各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
2、探索规律。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加法表(出示加法表),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可能发现:
横着看第一排算式都是加0,第二排都是加1,第三排都是加2……
竖着看第一列算式得数是10,第二列算式的得数是9,第三列算式的得数是8……
从右上到左下斜着看,每个算式的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算式多1,得数比前一个算式多1。
每一个算式的前一个数减少1,后一个数就增加1,算式的得数相等。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很出色,学会了整理加法算式的方法,下一节课我们将用同样的方法来整理减法算式,好好想想该怎么做。
一年级数学数数教案篇五
1.通过观察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建立1秒及几秒的时间观念.
3.通过多媒体演示及学生的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学习兴趣,明确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教具。
钟面、多媒体计算机软硬件一套.
学具。
口算练习纸每人一张、自备水彩笔、剪刀、白纸、蜡光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音频“滴答”)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2、(演示动画“时钟”)再请小朋友仔细地看一看,看到什么?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秒的知识.(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新课。
(一)钟面上的秒。
1、你知道秒针是怎样计时的吗?请你仔细观察,把看到的告诉大家.(秒针走5小格)。
揭示: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
2、(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
(从数字6走到数字8)这一次表示经过了几秒?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看的.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上来指一指.
3、(播放动画“60秒”)这次表示经过多长时间呢?
(1分=60秒)。
从钟面上看一看是不是这样呢?你是怎么看出来1分=60秒的?
4、1分就是60秒,那我们平常说的"半分钟"呢?(30秒)。
(二)体会1秒。
1、1秒到底有多长呢?
让我们再来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2、请小朋友来做一个拍手练习,每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先自已试一试.
3、谁来试一试?谁还能不看钟,来拍一拍,其他小朋友可以提醒他.
4、每秒数一数,看看数到10的时候,是不是正好10秒?又相差了多少?
同桌的两个小朋友,互相比一比.
5、刚才哪些小朋友数得比较准,你愿意上来表演一下吗?
6、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就是1秒,拍下手是1秒,数一个数也是1秒.你能做一动作来表示1秒吗?(小组讨论)。
7、1秒钟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1秒钟却能做很多事情呢.现代化工厂的.流水线上一秒钟可以生产出成千上万个零件.有的电脑一秒钟可以完成3万亿次运算等等.
所以,你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呀,几个1秒钟连起来就能做更多的事情啦.
(三)体会几秒。
1、现在就给你30秒钟,请你测一测你的脉搏跳了多少下.
2、我们平时每天都要来做口算,口算的要求是又对又快,现在我们就来进行一次"半分钟口算比赛".比一比谁作对的题最多,我们将评出今天的"口算之星".
做一次深呼吸,看看用了几分钟.
4、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用秒来计算时间吗?
请小朋友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一件有意义的、你最拿手的事,看看你用了多少秒钟,比比谁做得又快又好.
5、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播放视频“王丽萍”)悉尼奥运会上,中国选手王丽萍荣获女子20公里竞走的冠军,你知道她夺冠的成绩吗?(1小时29分05秒)。
三.总结。
到现在为止,你已经认识了哪些时间单位?
四.练习。
1、在()里填上小时.分或秒。
(1)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2)夏天我们午睡的时间是40()。
(3)小明跑100米要用19()。
2、在一些国际比赛中,竞争就更加激烈了.(播放视频“男子100米跑”)这是悉尼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的精彩画面.冠亚军之间相差的时间1秒钟都不到,只有0.12秒.
3、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文具整理好,放在文具袋中,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一年级数学数数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看钟表上的半时,1.8.2认识半时|人教课标版。
2.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整时与半时的区别,半时的两种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出示明明起床、吃饭、读书、运动的图片。
2.提出问题。
生:明明早晨6点就起来了。
b.他在什么时刻吃早饭呢?这个时刻以前我们没有学过,你知道吗?
生:7时半。
c.那么明明是在什么时刻开始读书的呢?
生:他在8时半读书。
d.下午明明他们有一节体育课,你知道明明踢球是在什么时刻吗?
生:3时半他在踢球。
揭示课题:明明是个很守时的孩子,他每天6时起床,7时半吃饭,8时半读书,3时半踢球。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半时。(板书)。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课件出示3时半钟面。
a.你能说出这是什么时刻吗?请用你的学具钟表,依照图上钟面拨一拨。
b.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自主汇报:时针指向3和4中间,分针指向6,就表示3时半。
3.依次出现4时半、10时半、7时半。
请小朋友们观察,并动手拨一拨,说一说。
a.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发现4时半、10时半、7时半它们的分针都指向6,小学数学教案《1.8.2认识半时|人教课标版》。
b.半时和整时分针指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生:整时它的分针都指向12,半时它的分针都指向6。
总结得出:几时半的时候,分针总是指向6,时针总是指在两个数的中间。
4.引导学生观察半时的写法。(讨论)。
整时有几种表示法?想一想半时的电子表表示法应该是怎样的呢?
生归纳:电子表的半时用“30”表示。点左边是几,点右边是“30”,就表示几时半。
三.实践应用。
1.想一想你自己的生活,说一说自己一天的生活中,几时半都在做什么,加深对半时的认识。
完成小英的作息表。
2.游戏活动。
a.教师说出几个时间,让学生用钟表学具拨一拨。
b.同桌合作,一个说时刻,另一个拨出来,相互交换。
四、全课小结。
今天大家都学会了新本领。我们可以一起来帮助小蜜蜂完成它的日记了。
同学们,我们认识了钟表,知道了时间是很宝贵的,希望小朋友们像明明一样做一个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五.拓展创新。
为自己设计一个快乐的星期六。
[让学生通过设计星期六的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反思:
认识半时是认识钟表的第二节课,学生已经在前一天认识了钟面也知道了整时的`表示法。这节课是上一节课的延伸。我的设计上主要是要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去主动的获取知识。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本节课初通过让学生帮明明写日记的要求,让学生产生帮助别人的意识,有了一定的目标性,因而很快地进入了状态。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积极的。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这节课很多知识的总结都是由学生通过自主的讨论,操作自己得出来的。学生通过观察,以及动手拨一拨、认一认,自己找出半时的时候分针、时针所指位置的特点。在反复操作中强化学生对半时的印象,但又不觉得枯燥。因为即使在练习的设计上,我也力求多变和有趣,通过游戏的形式去巩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三.实践应用,拓展创新。
用实践应用活动巩固知识,更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在课末布置的作业中让孩子为自己设计一个愉快的周末,使所学知识能够真正派上用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理自主能力。
一年级数学数数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能按要求进行正确地数数;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4、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难点:
正确灵活地数数,逐渐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出课题。
昨天,老师和同学们一样,也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数,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读一读。
大屏幕出示:
1、二(1)班有46位同学。
2、方芳同学去年期末考试数学得了98分。
3、一袋大米有50千克。
4、小铭的爸爸身高176厘米。
5、一件女式羽绒衣的价钱是480元。
哪些数是我们以前学过的?46、98、50、介绍这是百以内的数。
哪些数是我们以前没学过的?176、480。真能干,没学过也会读了。这两个数比以前学过的数要大,是千以内的数。今天我们要来认识“千以内的数”。(板书课题:千以内的`数)。
二、培养数感,学会数数。
关于这个“千”(指着板书),你知道哪些知识?(调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以下内容根据学生回答先后进行,教师要适时引导调控)。
1、知道“一千”的写法:1000(学生说出写法1加3个0时教师板书)它读作:一千。
师出示计数器,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000吗?(千位上一颗)。
2、看计数器知道这1000的1在千位上。
(根据学生回答在1000上板书:个、十、百、千)。
看板书说: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
3、知道10个100是1000。
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演示数数,体会十进制意义。
第一步: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
第二步: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一百;
第三步:一百个一百个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教师出示100元人民币,强化对“10个一百是一千”的认识。
这是100元的人民币,你想要几张才会是1000元?(10张)数一数。
4、知道100+900=1000,200+800=1000,300+700=10000,400+600=1000,500+500=1000介绍这些都叫整百数。
5、知道比1000少1的数是999。
练习数数:(1)一个一个地数,从985数到1000,从198数到206。
十个十个地数,从870数到1000,从260数到350。
(2)一个一个地数,数出724前面的8个数。
十个十个地数,数出630前面的6个数。
(3)399加上1是,600减去1是()。
6、知道我们班有50个同学,2个班有100人,20个班就有1000个同学。
知道一本数学书大约100页,10本数学书大约1000页。
1、学生自学书第69页例2。
思考:
(1)例2告诉我们哪些知识?
(2)例2的三个数有什么区别?
2、汇报交流自学情况。(课件出示例2)。
在交流中逐渐得到以下知识:
(2)第一个数126没有0,读作一百二十六;第二个数304中间(十位)有一个0,要读出来,读作三百零四;第三个数末尾(个位)有一个0,这个0不用读出来,读作五百八十。
(3)分别说出数的组成,百位上是几就是几个百,十位上是几就是几个十,各位上是几就是几个一。
(根据学生回答,把数板书在1000的下方,排列成表格式,加深对数位顺序的理解。同时指出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3、动手操作,同桌合作练习写数、读数、说出这个数的组成。
(1)用学具盒中的计数器练习,一人播出一个三位数,一人读数和写数,两人一起说出数的组成,比赛看哪两个同学合作的最好,写的数最多。
(2)展示动作最快的一组的作业,写在黑板上。
检查数的读、写有没错误,强调读法中计数单位不能掉下,
集体说数的组成。(老师在提问时注意改变顺序)。
四、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1、完成书上做一做1、2。
广场上有330只鸽子。天空中有580个气球。
(2)写出下面各数。
有八百六十人跑马拉松。这片树林有九百五十棵数。
2、把你课外收集的千以内的数说出来,其他同学仔细听,写出数并说说数的组成。
五、课堂小结。
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数数教案篇八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掌握计算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
课件,小棒、计数器。
一、课前准备
考考你。师说数,生说数的组成。
二、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出示情境图,松鼠妈妈和小松鼠采松果,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三、解决问题,探究算法。
1.小松鼠和妈妈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25+4=29(个)
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摆小棒、拨计数器等过程,让学生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
练习:32+5= 5+74= 74+3=
2.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
25-4=21(个)
生经历动动手、动动脑,试着总结出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练习:38-6= 77-3=
四、完成练习,巩固新知。
1.生独立完成课本52页第4题,集体纠错、订正。
机动作业:课本第1题、第3题。
五、课堂小结
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采松果
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
25+4=29(个) 25-4=21(个)
一年级数学数数教案篇九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具体实物,表示结果和比较不同方法感知把10当作一个十的好处。
2、自主建构新的计数单位十,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3、在具体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优化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过程:。
2、学生独立数出48个小小棒,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自己的数法,可能的答案是一个一个数、二个二个数。
1、自主构建计数单位十。
谈话: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数出了48个小小棒,但这样放在一起,老师很难判断你们数的是否都正确。你能开动脑筋,想办法清楚地表示你数出来的小正方形正好是48个吗。
生独立独立尝试,教师巡视,并把学生中的不同方法展示在黑板上。
可能的情况有以下几种:二个二个一堆24堆。
五个五个一堆9堆还多3个。
十个十个一堆4堆还多8个。
教师引导学生对出现的几种情况进行观察,并反复地数,在数的过程中感悟第三种方法的好处,能一眼看出结果。
师:正因为十个十个放着比较方便,看出清楚。就把10个记作1个十。十里面有什么啊?
交流小结:十里面有10个小小棒,或者说是:十里面有10个一。
2、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1)理解几十几的组成。
师:你能根据图示说说48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吗?
(老师引导学生说出48里面有4个十、8个一;4个十和8个一组成48。)。
练习:说说27和83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请同学们从盒子里再数出1个摆一起,说说现在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2)掌握整十数的组成,
师:再增加一个是多少?怎么表示比较好些?
生可能的答案是:50个。把9个和新加的一个放在一起,组成一个十。50里面有5个十等等。
(3)认识100并掌握100里面有10个十。
师:仔细观察同桌两个同学桌面上的小棒,把这些都合起来,一共是多少?(100)你认为100是由什么组成的?学生可能的答案是:2个五十,100个一,10个十)。
师:请你来数一数这里一共有几个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00里面有10个十。)。
1、书本33页做一做。
2、多媒体出现89圆。
(1)估计有多少个?(2)怎样摆放能清楚看出圆形的个数?(3)怎样变成90个,再变成100个?(4)从不同方向数出100。
3、写出下列图中小星星的个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把星星放在百格图里)。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2、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介绍教室里的人数和物品。
显示课件。
[平阳县中心(实验)小学课时锦囊开发小组提供]。
一年级数学数数教案篇十
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与本单元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98%的学生掌握的好并会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
四、本单元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数出版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分寸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了解和掌握个位、十位的数位的概念。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3、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兵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4、能够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五、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1、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2、数位的意义。
3、探索例7的百数图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2、会读写100以内的数及它们的大小比较。
3、熟练地计算整十数加减一位数。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4节。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计划课时实际课时。
(一)。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1。
(二)。
读数、写数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2、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1
(三)。
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1
(四)。
多些,少些。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够用准确地语言进行表述。
2、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1
(五)。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1、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1
(六)。
摆一摆、想一想1、通过动手摆小圆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培养学生间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1
综合练习查漏补缺1。
合计7。
八、各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弄清数的组成。
难点:理解计数单位。
三、预计教学时间:1节。
四、教学活动。
(一)基础训练。
【口算】。
14-9=15-8=16-7=18-9=。
11-2=12-3=15-6=11-5=。
【解答题】。
树上有14只小鸟,飞走一些,还剩8只,飞走多少只?
(二)新知学习。
1、在你的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个数是用比20大的数来表示的?说一说?
2、出示课本31页的图。
提问:1)、猜一猜一共有多少只羊?
2)具体一共有多少只?数一数。
3)学生汇报,说一说你是如何数的?
4)利用学生的回答教学数100以内的数。
(一个数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地数)。
5)质疑数到29、39、49、59………….后该数几十呢?
6)数一数全班男生有几人,女生有几人?
7)在日常生活中哪里见过100以内的数?
8)教学数的组成。
一根一根地数,数出35根小棒,用橡皮筋把小棒每10根捆一捆,可以捆几捆?还剩几根?3捆还剩5根,故35里面有3个十和5个一。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课本33页做一做。
2、课本36页第2、3、4题。
3、课本37页第7题。
4、课本42页第1题。
5、课本43页第7题。
【提高练习】。
6、课本37页第5题。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写出45后面的5个数。
2、写出96前面的7个数。
3、填一填。
1)10个10是()。
2)3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6个十和7个一组成()。
4)99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5)8个十和3个一组成()。
第2节《读数、写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2、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读数与写数的方法。
三、预计教学时间:1节。
四、教学活动。
(一)基础训练。
【口算】。
12-8=11-4=9+8=13-7=。
15-9=13-6=15-8=12-5=。
【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
一本童话故事书有17页,小花读了9页,还有多少页没读?
(二)新知学习。
出示计数器。
1、教学数位。
2)如何用计数器表示数?
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拔几个珠子,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拔几个珠子?(上学期已学)一个百该怎样拔珠子呢?(就在百位拔一个珠子)。
3)看计数器写、读数。
十位上有几个珠子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有几个珠子就在个位上写几(上学期已学)现百位上的数呢?(百位上有几个珠子就在百位上写几)。读数用中文读出来。(读数和写数都是从高位起)。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课本35页做一做。
2、课本36页第4题。
3、课本37页第6题。
【提高练习】。
4、课本37页第8题。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写出下列各数。
二十五四十八七十三九十一。
2、读出下列各数。
2837658492。
3、56个位上的数是(),十位上的数是()。
4、一个数个位上的数是5,十位上的数是3,这个数是()。
5、一个数个位上的数是6,十位上的数是8,这个数是()。
第3节《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及数的顺序。
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比较。
三、预计教学时间:1节。
一年级数学数数教案篇十一
新授课。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
数数活动。
2-3页的教学挂图,1-10数字卡一套。
一、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要与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能增长本领,会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你们会从1数到10吗?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看图数数。
二、激发兴趣。
2、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用数字几表示。
(2)生答有一面国旗,一位老师可以用数字“1”表示。
3、认读1-10各数。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让学生读一读这些数。
三、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红旗呀,花和鸽子等许多东西,还数了我们身边的门窗,铅笔等事物,小朋友们还可以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
四、请用火柴棒从1摆到10。
五、作业:开心数数。
六、板书:数一数。
一年级数学数数教案篇十二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4、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6、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7、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向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8、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征;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9、通过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的美。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知识。
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教学用具:
积木(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圆柱)、水彩笔、方格纸、白纸、各种彩色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
:实验研究法。
通过了解七巧板的构成及拼摆七巧板,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拼七巧板使学生巩固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通过摆给出的图案和自由摆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一年级数学数数教案篇十三
1、使学生经历联系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写加法算式。
2、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相互交流,初步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的算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3、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学会解释自已的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4、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产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用和小动物捉迷藏的形式出示5以内的数的分与合卡片,让学生猜小动物们身后藏的数字。(设计意图:小学生比较喜欢小动物,用他们喜欢的小动物复习旧知,既为本节课的学习辅垫,也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创设情境:出示主题,让学生观察,提问: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几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几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学生交流观察结果)师结:原来有3人在浇花,又来了2人,一共有5人。
4、学写算式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写算式(设计意图:利用主题图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算法:并能说出算式的含义,让学生把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了,也是对简单数量关系的渗透)。
5、教学“试一试”
(1)让学生观察两幅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2)提问:要算出一共多少人,就是把左边1人和右边2人怎样呢?
(3)追问:把1人和2合起来,可以写出什么算式?同桌互相说一说,在课本上填写算式,算出得数。(设计意图:有前一例题的基础,这里可以简单一些,并且多进行同桌交流,给每个人更多的锻炼机会)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6、小结“3+2”表示把几和几合起来?“1+2”呢?可能怎样算它们的得数?
三、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3、送信游戏(“想想做做”第5题)动物王国国王送来了许多奖品,要想得到奖品,必须把信送对(准确计算出信封上的加法算式)(设计意图:课将结束,学生注意力不太集中,把本题设计成答对题得奖品,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把加法计算从看图算到脱离图进行计算,从计算到课堂都达到了高潮)。
四、全课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设计意图:再次带学生回忆加法的含义、加号、等于号,算式的读法,加法的作用)。
一年级数学数数教案篇十四
1.对星空中的一些星座(由7颗星组成的)的星星计数。
2.按给出的数在方格纸上画星图。
3.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初步了解常见的星座知识。
(2)能力目标
1.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2.在画点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在情境创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宇宙奥秘的欲望。
按给出的数在纸上画出星图。
1.教师方面的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小圆片
2.学生方面的准备:课前有关星座的知识探究、水彩笔
一、情境引入
1.播放歌曲《一闪一闪亮晶晶》
师:夜晚悄悄地来临了,美丽的月亮散发着淡淡的光芒,可爱的小星星在对你调皮地闪动着大眼睛,这些星星用直线连接起来,就形成很多的星座。请学生分组交流介绍收集到的有关星座的知识。
2.个别回答:你知道有哪些星座吗?星座对于我们人类有什么作用呢?
3.出示课题:美丽的星座
二、新授实施
1.教师边操作多媒体课件,边介绍:天鹅座、狮子座、猎户座,北斗七星座。
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小结:同样是7颗星星,可是由于排列的位置不一样,所以就形成了不同的星座。
2.请你用7个小圆片模仿摆出以上的四个星座,教师巡视辅导。
3.你还能用7个小圆片摆出其他的形状,并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组织评比:谁的星座最可爱、最美丽?
4. 小结:奥妙无穷的宇宙世界等着小朋友长大以后去探索、去求知。
三、练习尝试
1.我们可以把这些星星看作是一个小圆点,然后我们可以在方格纸上画出星座。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画画看呢?(教师选择其中的一个星座带领小朋友尝试画)
师:先画4个圆点,将点与点用线联系起来,这样就能形成一幅星座图。
生:选择喜欢的颜色画4个圆点来画出星座。
2.想一想,画一画:用4个圆点、5个圆点创作出其他的星座,小组内交流评比。
3.教师指导写数:7的写法
四、探究巩固
1.比一比,赛一赛:我是小小天文家。让学生展开想象自己来发明星座,并展示学生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
2. 总结:今天学习了什么本领?你还想了解什么知识呢?
一年级数学数数教案篇十五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体会算法多样化。
3、在用计数器、小棒解释结果的过程中学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拓宽数的计算的认识渠道。
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知识作为基础,数位的认识及100以内数的组成为学生学习本节课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方法经验。有一小部分学生在上学前对竖式已有:简单的了解,对于看图编故事和从图中提问题,前面的学习中也有过练习。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挂图、气球图片、三角形学具图片、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课前安排学生唱《赶海的小姑娘)。
刚才,小朋友们唱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谁给老师介绍一下?这首歌曲讲的是谁,在哪里,做什么?伴随海浪的声音,出示情景图,同时揭示课题:赶海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一共捉了多少只大虾?
(2)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
(3)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4)沙滩上有多少只螃蟹?
(5)天空中有多少只海鸥?
(对于学生提出的可以直接数出来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数一数,立即解决,如3、4、5题。教师板书1、2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一共捉了多少只大虾?
1、探究:。
引导引导列出算式“26+12”,并说出得数。
师:请小朋友用小棒或计算器来帮忙,验证一下得数是不是38,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动手探究,教师巡视,引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并在小组交流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2、汇报:。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和算法告诉大家?(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先算20+10=30,6+2=8,再算30+8=38(:先把两个整十数相加,再把两个一位数相加。)。
(2)先算26+10=36,再算36+2=38。
(3)先算26+2=28,再算28+10=38(:先把12分成10和2,再计算。)。
(4)摆小棒:左边摆2捆零6根就是26,右边摆1捆零2就是12,然后一数,一共3捆零8根,就是38。所以知道26+12=38。
(5)拨计数器:先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个位上拨6个珠子,表示26,再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个位上拨2个珠子,一看就是38。(先让学生边说边拨,然后老师带领学生共同拨珠并解释结果。)。
是38(让学生边说教师边写,要强调列竖式时的注意事项)。
3、:。
师:以上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提问,学生回答,老师给与适当与鼓励。
(二)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
1、探究:师:刚才,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第一个问题,非常好。现在,请小朋友们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法,算一算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学生自由选择方法解决问题)。
2、汇报。
师:谁愿意说一说自已的想法和算法?
学生可能说出以下几种算法:。
(1)先算20+10=30,3+1=4,再算30+4=34。
(2)拨计数器(边拨边说):先拨2个十,3个一,表示23,再拨1个十,1个一,表示加11,一看就是34。
(3)摆小棒计算(边摆边说)。
(学生列竖式计算,巩固竖式计算方法。对竖式稍作后)。
师:老师这儿还有两道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出示34+13?52+27=?)。
师:(指黑板上的四学生说出得数后,让学生列竖式,并指名学生上黑板演示。)。
3、:。
请小朋友们观察这四个竖式,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为什么26+12中的2和1对齐?引导学生得出:因为计算时要把两个整十数加起来,两个一位数加起来,所以十位对齐,个位对齐。
师:说的真好。概括起来就是“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
[在这一环节中,教材只通过一个例子就作了,不符合学生学生认知规律,而要通过多个例子才能作出,因而以上教学对此作了改变,利用四个竖式作概括]。
三、拓展练习,巩固提高。
小壁虎找尾巴。
师:赶海的小朋友在海边玩够了,就提着小桶回家了。在回家路上他们遇见了几只断尾巴的小壁虎.看,多可爱的小壁虎,它们的尾巴哪里去了呢?你能帮他们找回自己的尾巴吗?(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第3题)。
师:谁愿意把你找的结果展示看看?(让学生到实物投影前展示,并有选择的让学生表达计算过程。)。
师:在找尾巴时,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给这条尾巴找到它的身子吗?(引导学生找出得数是43的一些加法算式,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增加了练习量,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
四、
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认为自己表现得怎样?
第二课时。
一、看图编故事。
1、收集信息。
上一节课我们随着赶海的小姑娘到了海边,见到了许多可爱的小虾小螃蟹,还帮他们解决了很多问题。小朋友们都表现得非常好,为了奖励你们,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两幅画,小朋友们想不想看?(出示自主练习第5题挂图,让学生观察,对整幅图有一定的感受)。
师:谁能编一个好听的故事讲听听?
学生发言后教师引导梳理故事:森林里住着小刺猾一家人,有一天,剌猾哥哥出去玩,忽然看见一堆又大又红的草莓,剌猾哥哥高兴极了,它赶紧跑回家叫来妹妹,哥哥一下运回了32个草莓,妹妹运回了24个草莓.......
(在这个环节中,力图使数学与语文学科相互融合,创设一种具体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激发学习兴趣。编故事时,可由大家互相补充一个人哪怕只说一句话也应予以肯定,尽可能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2、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1)哥哥和妹妹一共运回了多少个草莓?
(2)哥哥比妹妹多运回了几个草莓?
(3)妹妹比哥哥少运回了多少个草莓?
(4)为什么哥哥运的多,妹妹运的少?
(老师板书问题1,对于问题2、3可允许学生用自已喜欢的方法放进47页的“问题口袋”里,以后解决。对于问题4可立即解决。)。
3、解决问题。
师:刚才,我们提出了好多问题,有的咱们已经解决了,有的放进了“问题口袋”里,现在咱们来解决“一共运了多少个草莓?”这个问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二、摘气球。
1、师:(把自主练习第2题、第4题做成气球图片,一边往黑板上贴一边说)刚才,小朋友把老师带来得两幅画编成了非常精彩的数学故事。老师这儿还有许多漂亮的气球,小朋友看多美啊!有红的、黄的、蓝的、还有绿的,你想得到吗?要得到它们可不容易,得付出你的劳动才行。下面请组长摘气球,只要你能算出后面的题,这气球就是你们组的了。
(小组长摘气球:算出后面的题并说出算法。其余学生。)。
师:大家都想得到气球吧?不要急,人人都会有的。下面请小组长揭开小气球,让组里的小朋友算后面的题,谁算对了就把小气球奖给谁。(小组活动,老师巡视,注意算法交流)。
三、商店购物。
师:小朋友们都从组长那里得到了奖品。现在我们一起去商店看看吧!
(出示第6题挂图,挂图中增加第7题中的三角板图片一套。)。
师:商店里有什么?它们的价格是多少?请选出你最喜欢的两种物品,并算出需要多少钱.
可能有以下几种回答:。
(1)我最喜欢彩笔和小狗,需要36元。算式是25+11=36。
(2)我最喜欢文具盒和蛋糕,需要22元。算式是14+8=22。
(3)我需要25元。
(此时可以让其他学生猜这位同学最喜欢的物品)。
师:那就赶快从你桌上的信封里拿出图片来摆一摆吧!
四、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梳理:学会了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了讲故事,知道了要认真听别人说话。学会了两位数加两位数。
师: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不少知识,也懂得了许多道理。老师为你们取得进步感到高兴!
一年级数学数数教案篇十六
如果小白兔给小灰兔3个萝卜,它俩的萝卜就一样多,一样多时都是13个,求小白兔原来额萝卜,就要把它给小灰兔的3个加上所以是16个。
1、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方法能收集和处理信息。
教学难点:对信息的处理。
同学们,你们喜欢讲故事吗?(出示“小兔拔萝卜”情境图)你能看图给同学们编一个故事吗?(学生编故事)。
1、鼓励学生自已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师:从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你能自已解决吗?
2、小组交流,探索计算方法。
同学们,你们做得都不错,能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吗?
3、教师介绍加减法竖式。
师:我们可以用竖式来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关于竖式你知道什么?
4、游戏。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请同学们一块和老师做游戏。
游戏规则:教师说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算式,学生用计数器计算。
5、练一练。
课本第29页第1、2题。
6、森林医生。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到什么?
师:同学们,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你们细心观察,多动脑筋,就不难发现在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
一年级数学数数教案篇十七
1、在生活情境中认识左右,感知左、右的位置关系,能用左、右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经历观察、操作活动的过程,初步掌握判断左、右位置的方法。
3、体会位置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认识左右的必要性。
重点:建立左右的标准,初步掌握判断左、右位置的方法。
难点:能正确用左、右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一)情境导入。
生:左右。
师:平时老师和大家说,上下楼梯应该从哪边走啊?
生:右边。
师:我们这节课就开始学习左右。现在大家看看图片上的这位同学应该从哪边走啊?(展示图片)。
(学生指出从哪边走,指对的给予表扬,指错了请其他同学再说)。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举起左手,认识一下左手,再举起右手,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左手和右手有什么区别(请同学单独说)。
引导学生说出左手和右手手指的顺序不同。
(二)活动中感知,认识左和右。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那么我们思考一下,我们的两只小手平时用来做什么呢?
生:右手写字、吃饭,左手压书。
师:左右手师一对好朋友,它们配合起来可以帮我们做很多事情,你身上还有这样的“左”和“右”的好朋友吗?快来找一找。
生:左腿和右腿,左眼和右眼,左脚和右脚等等。
师:大家说的很对,下面大家和老师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
师:请几位同学到台前来做游戏,他们要听老师说的话做动作,大家看看这几位同学做的对不对,错的最多的同学,我们请他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
游戏开始。
师: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抬抬你的左腿,抬抬你的右腿。(请表演错误最多的同学表演节目)。
师: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老师请几位同学说一说他的前后左右分别是哪几位同学,从前往后说他是第几人,从左往右数他是第几人。
老师先做一次示范,再让学生起来说。
师:出示一张和教室座位一样的图片,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在图中找到自己相应的位置,请几位同学找出自己的位置。
数学书p12第4题。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一共学习了几个位置。
《左右》教学反思。
《左右》这节课,我精心设计了让学生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手操作,用心思考的游戏活动。学生始终在老师创设的具体场景中轻松、愉快的学习左右的空间位置关系。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教学活动经验。
课堂教学中,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的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特点,转化为让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教学活动。
二、游戏带给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这节课中,我利用游戏活动让学生增强成功感,使学生心中充满激动和挑战,获得内心的充实和满足。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可以掌握所学的新知识,有一些同学对新知识的掌握还不够。这说明我这节课的设计还存在问题,需要做进一步的改进。这方面我会更加努力。
一年级数学数数教案篇十八
1.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给事物分类的过程中,体验活动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使学生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好习惯。
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口算题卡、书本、图形卡片、数字卡片、动物和交通工具的图片。
一、课前口算训练。
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进行口算。
二、新课探究,构建模型。
1.动手实践,分类整理书本。
师:每一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放着一些书本,都是些什么?
生:语文书、数学书、生字本、数学本、拼音本。
师:通过上节课《整理房间》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整理物品之前,先做什么?
生:给物品分类。
师:下面就请小朋友分类整理自己的桌面的东西,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学生动手实践,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2.介绍并讨论不同的分类方法。
师: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指名)。
生1:我是把语文的东西分成一类,数学的东西分成一类。
师:哦,你是按语文和数学学科不同分的,(板书:学科)真棒!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2:我把书放在一起,本子放在一起。
生3:老师,我把大书放在一起,小书放在一起。
师:对了,这位小朋友与众不同,他是按大小来分的(板书:大小)。
师小结:小朋友们在整理这些物品时,想了许多方法,有的按学科分类;有的按用途分类;有的按大小分类。可见分类方法不止一种,当分类方法比较多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选择。
三、拓展巩固。
1.给人物分类。
师请几名小朋友上台来。其它小朋友认真观察,然后按一定的标准给讲台上的人分类。
生1:我分两类,一类男的,一类女的,从性别分。
生2:我分成大人和小孩,是从年龄分的。
生3:我分成戴发卡和不戴发卡的,还可以分成长头发和短头发的。
师:这几位小朋友观察角度很特别,可见分类时,不同的标准就有不同的分法。
2.给图形分类。
师:小朋友拿出准备的图形卡片,你会给它们分类吗?
先在小组内分一分,再全班交流。
生1:我按颜色分成红、黄、蓝三类。
生2:我按形状分成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生3:我按大小分,分成大、中、小三类。
3.给算式分类。
小朋友拿出课前准备的算式卡片:
(1)读一读这些算式卡片。
(2)先说一说你想怎样分类。
(3)在小组内按不同的标准具体分一分。
4.给图片分类。
师出示图片:熊猫、小鱼、自行车、小狗、汽车、飞机、轮船、蝴蝶、老鹰。
小朋友说一说可以怎样分类。
(1)可以分成动物和交通工具两类。
(2)也可以分成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和水里游的三类。
然后在本子上分一分。
四、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出事物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来分类,而且分类跟我们生活密切相关。)。
2.师总结: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真正把学到的知识应有于实际中,学会自己分类整理书包,分类整理其它物品,做一个生活的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