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上天空教案(精选19篇)
教案的编写要注意语言简洁明了,有利于教学过程的顺利展开。编写教案时,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下面是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分享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给各位启示和指导。
飞上天空教案篇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3.品读语言,感受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一、初读课文,感知美
1.揭示课题。
拉萨是我国西部一座有名的日光城。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道走进西部,走进拉萨,欣赏那里的迷人风光。揭示课题后,可问学生:从课题看,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让学生简单说说。
2.自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里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朗读时间)?(2)认读生字新词。
拼音去掉,用开火车领读的方式,读生字新词(相机引导学生要读出感情来)。
你们能为这些生字再找些新朋友吗?可让学生在黑板上写下来。
3.交流反馈。
(1)指名朗读课文。
(2)交流读书收获。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弄明白拉萨天空的特点,使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把握。
4.写字指导。
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的字形,看看这些生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怎样写才漂亮??
(1)交流汇报。(教师可抓住一些比较难写的字进行范写,如忍帘等字。)?
?(2)练习临写。(此时可以播放舒缓的音乐,以营造写字的氛围,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二、精读课文,体会美
1.精读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你从这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
2.精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2)同桌交流
(3)让学生从第二、三、四自然段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来朗读,读出感情。
3.精读第五自然段。
先看图,再读文,图文结合体会意境,感悟比喻的精妙。
4.让学生说说自己精读课文后的感受。
三、诵读课文,传达美
1.创设情境,并自主诵读。
2.模拟情境,尝试介绍。(让部分学生扮演游人)
四、开设作业超市,自主选择练习
1.小组之间开展写字或听写词语比赛。
2.摘录文中优美的语句。
3.写两个打比方的句子。
4.把这篇课文背诵给家长听,让他们感受和分享拉萨天空的美。
飞上天空教案篇二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1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湛蓝”、“纯净”、“明洁”等词语。
3 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通过对拉萨天空来表达热爱拉萨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特别是对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反复的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拉萨天空的美。
练习说话。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录象、图片。
四、教学时间。
三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课文。
教学过程。
一、走近拉萨。
1、看录象。
(1)这段录象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地方?
(2)她给留下什么印象?
3、齐读课题。
4、师简单介绍拉萨。
二、走进拉萨。
1、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
(1)轻声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
(2)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联系上下文反复朗读、查字典、做上标记与同桌讨论读懂主要词语。
(3)把课文读通顺,对自己喜欢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4)通过你的朗读,拉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读词语,看谁认得准记得牢。
湛蓝 映衬 纯净 雄伟 窗帘 视线 蓝晶晶。
透亮 对照 明洁 壮丽 圣地 建筑 不忍移开。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词语,还有哪个不懂的提出来。
(2)课文共有几小节?指名分节读课文,纠正不足之处。
(3)把难读的句子提出来,再读一读。
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与拉萨河畔采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一年四季中,不管是深冬还是盛夏,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4)齐读课文,拉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指导学习生字。
“妙、纯、线”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窗、帘”是上下结构的字,上紧下松;“圣”上下基本相等;“忍”注意上面是个“刃”;“建”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上面的字下面是两横。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1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湛蓝”、“纯净”、“明洁”等词语。
3 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通过对拉萨天空来表达热爱拉萨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特别是对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反复的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拉萨天空的美。
练习说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听写词语(上堂课的词语)。
二、走进拉萨(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录象,你看到了的拉萨是什么样的?
2、出示句子: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象用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1)轻声读句子,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回答,圈点词语:湛蓝 透亮 好象用水洗过的蓝用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3)朗读感悟:学生再朗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边读边想象。
3、看录象,再次体会拉萨天空的湛蓝和透亮。
(二)学习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1、引读:拉萨的天空是那么湛蓝、透亮,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出示句子: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1)指名读句子,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拉萨的天空是那么蓝,仿佛一切事物都被这蓝所浸润、包容,走进拉萨就像是走进了仙境。
2、怪不得人们说——(出示句子)“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
(1)自由读句子,你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
(2)小结:蓝天如水,无怪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
(3)齐读句子。
3、看录象,出示句子: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与拉萨河畔采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1)指名读句子,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到了拉萨天空的蓝?
(2)指名回答,圈点词语:映衬纯净 对照 明洁。
(3)指导朗读。4、
4、在白云和草地的映衬下天空蓝得通透、无暇,白、绿、蓝的对照,使人不得不赞叹拉萨天空的美。
(1) 看录象。
(2) 出示第三自然段。
(3)指导朗读。注意词语:神往 紧紧吸引 不忍移开 。
5、(1)出示拉萨一年四季的图片,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什么?
(2)指名回答: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
(3)因此,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出示布达拉宫的图片,学生欣赏其英姿。再次感受如果缺少了这天空的衬托,布达拉宫一定会失去一把半的美。
(4)欣赏图片:蓝天白云下的雪山、湖泊、草地。
(5)谁能读好这一自然段?指导朗读。
6、齐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这里把拉萨比作了什么,把湛蓝的天空比作了什么?
3、齐读句子。
三、总结全文,欣赏有关拉萨的图片。
四、作业。
1、背诵课文。
2、收集有关拉萨的资料,并写上文字介绍。
第三教时。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介绍学生心目中的拉萨。
3、完成本课的课堂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朗读课文。
二、指导朗读课文。
(一)1、看录象,初步理清课文脉络。
2、学生逐一背诵课文。
3、连起来背诵课文。
(二)介绍学生心目中的拉萨。
1、学生出示自己收集的图片。
2、指名介绍。
三、课堂作业。
1、在课文中找出两组意思相近的词。
蔚蓝( ) 纯洁( )。
2、找出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抄一抄。
3、把你心目中的拉萨介绍给同桌听。
今天,我上了《拉萨的天空》第一课时,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能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并在书上描红三个相同结构的生字。为了使学生能在第一课时中对拉萨的天空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我特地从网上下载了相关的图片制成简单的powerpoint课件。另外,我在备课时特地设计了一些学生的活动,希望借此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然而,我发现我在这课的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譬如在整体感知课文这一环节,我让学生两次自读,第一次要求学生大声读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二次则要求学生轻声读书,初步感受拉萨的天空的美,并将自己认为最美的自然段与同桌分享。这样顺势以“老师没有同桌,同学们做老师同桌,分享老师认为最美的自然段”为由进入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我自以为这个设计是水到渠成,过渡相当自然的,但是后来发现自己对“读通课文”这一目标没有完成到位,也就是没有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到底是怎么样,学生的读书情况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现在我们总说要向四十分钟要效率,看来课堂上任何一个目标都得扎扎实实地去完成。
另外,因为第一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起段落,所以我将理解第一自然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设想通过图片资料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这一方式,使学生自主地理解语言文字。而在如何将语言文字化为学生脑海中的图片这一问题上,我采取问题“你现在是拉萨旅游的朋友,第一自然段中哪些词语最能吸引你?”引导学生找出本段的关键词句,通过关键词句的理解进而使学生对拉萨天空的美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样一来,学生的朗读也会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而倍增。结束此节课后,我发现学生在这节课上的确是充分地读了,但是读书的效果并不很大,原因就在于我虽然把握住了本段的关键词句,但是在理解上我没有进一步深化,没能有效地使用教学语言和教学资源(课件)使词句的意思从学生口中说出,学生的脑海中虽然有湛蓝透亮的天空画面,但无法有更具体的感受,这样一来,导致学生不能将文字语言有效地转化成脑海中的画面,进入课文的情境。因此,我觉得如何把握住关键词语,让学生体会理解从而进入课文意境是我今天这一课给我的反思,也是我今后课堂上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还存在一些疑惑,这节课上,我设计了让学生当小导游介绍课文第一自然段,这是一个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口能表达能力的方式,我鼓励学生在理解第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可以用自己的话来介绍第一自然段所描述的天空。课后想来:课本上的语言如此优美,不用课本上的语言而用学生自己的语言是不是有些舍近求远了?可是,转念一想:用书本上的话只能让他以后会背这一段,会抄这一段,可是用学生自己的话来说,不是能让他以后会写了吗?事实上对于三年级学生,这样的设计是否合理呢?还是很迷茫。
飞上天空教案篇三
初读文章后,发现一个“蓝”字贯穿文章始终,课文从头到尾都在尽情描写拉萨天空的蓝;再仔细读文,发现作者的语言又是如此之丰富,只为描写天空的蓝,就用了“湛蓝、透亮、纯净、明洁、蓝宝石、蓝晶晶”这么多词语。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立足于让学生抓住文本中的一些词句,通过反复品读,让学生学习作者丰富的语言。如:“湛蓝”、“蓝晶晶”写出了蓝的程度;“透亮”、“纯净”、“明洁”写出了蓝天的通透、无暇;“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两个句子则更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蓝天如水的意境。这些词句让学生无限神游于拉萨的天空之上,感受到了拉萨与众不同的天空的美。
飞上天空教案篇四
教学的本质是对话。本教学设计旨在引领学生反复触摸文本语言,披文入境潜心会文,实现教学的和谐互动,使阅读教学过程呈现为一种动态性的、生成性的对话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审美情趣在整个对话的过程中得以培养与提升。
1、在音乐、图片的帮助下,初读课文,感知美,学生对拉萨的天空建立起感性认识。
2、学生集体精读、赏读中积累语汇,获得言语美感
3、在体验与感悟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起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一、背景知识的了解,为学语文做铺垫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谈话: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呀?
那我们一起在地图上找个地方吧!来找西藏自治区,再找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
2、现在我们一起走进拉萨,去欣赏那里别具风情的迷人风光!(课件出示:拉萨简介,以及一些拉萨的图片)
出示图片时,师述:瞧,这是著名的八廓街,它是藏族传统的转经之路。这是位于拉萨市中心的大昭寺,规模宏大。纳米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海拔4718米。哲蚌寺,西藏最大的寺庙。罗布林卡俗称拉萨的颐和园,在拉萨的西郊。藏王陵位于拉萨市东南,方圆达3公里,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后一幅是布达拉宫,它是西藏最宝贵的宗教和文化宝库,它已经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海拔3700多米,占地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
二、揭题明题,整体感知全文
1、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仰望拉萨与别处不同的天空。揭题,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学生质疑
3、那么大家闭上眼睛,跟着老师一起神游拉萨,去领略它与众不同的天空。范读课文。
4、谁能说说拉萨的天空怎么与众不同呢?出示填空:()的天空
三、精读课文,体会美
(一)学习第1段。
1、书上是怎样写拉萨的天空的?(出示句子: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齐读句子
2、湛蓝是什么意思?(深蓝)那透亮是什么意思呢?蓝宝石是怎样的?
3、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那该多透亮、多湛蓝啊!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4、瞧,(图片)天空多么湛蓝,多么透亮啊!大家一起将想象到的、感受到的景象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齐读这句话。
过渡:拉萨的天空除了湛蓝、透亮外,还纯净、明洁呢。
(二)学习第2段
1、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二小节,找找哪个句子写了天空的纯净、明洁?
2、(出示句子: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指名读。
3、纯净、明洁是什么意思呢?你能读出天空的纯净、明洁吗?
5、大家再找找还有哪个句子写得非常妙,写出了天空非常的纯净?(出示句子: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
6、掬是什么意思?现在蓝天就在眼前,你想不想掬一捧蓝天来洗洗你的脸呢?
7、天空多么湛蓝啊,多么迷人啊,离我们这么近,课文还有哪个句子也能体会出人和天是如此的亲近?(出示句子: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仿佛所有的一切事物都被这蓝所浸润、包容,自己离蓝天很近,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女生读。
8、拉萨的天空蓝得这么美,这么纯净,来大家一起读课文第二节,读出自己的感受吧!
(三)学习第3段
(出示第三节)谁能读出你的所思所想?指名读,男生读
(四)学习第4段
过渡: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同时,布达拉宫也带着神秘得色彩向大家走来了。
(1)出示课件:(布达拉宫)
(2)课文是怎么写的?请同学读一读第四段
(3)望着蓝蓝的天空和蓝天下碧绿的草地,面对雄伟的布达拉宫,你想说些什么呢?
(4)那我们一起来用朗读告诉拉萨吧,齐读第4节。
过渡:这样美的拉萨天空作者也有千言万语,在这里都汇成了一句话请看第五段。
(五)学习第五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2、理解第五自然段。学着用比喻句。
(1)那句话你感觉写的最奇妙?(根据自己的感受画句子)
(2)窗帘是在什么地方用的?(房间里)
(3)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窗帘?什么是建筑物呢?(拉萨这座城市是精美的建筑物)
(4)找找文中还有哪句也是这样的句子?
(5)想想看,蓝天还像什么呢?请你学着这样子,说说句子吧!
小朋友们说得真棒!你看,我们也能写出美妙的句子,只要你展开想象的翅膀,你就能做到。
四、诵读课文,传达美
多么蓝的天空,多么神奇的土地,多么令人神往的地方,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吧!
朗读全文,整体回味拉萨的美景。
五、朗诵诗歌《在拉萨湛蓝的天空下》
拉萨的天空确实很美,蓝得让人神往,吸引了很多的游客,也吸引了许多的文人,老师想给他们介绍一首诗,题目是《在拉萨湛蓝的天空下》,师朗诵诗歌。
六、作业
美丽的拉萨让人神往,课后请同学们收集有关拉萨的资料,可以是文字,可以是图片,在班中进行展示交流。并把自己想象中的拉萨写在日记本上。
飞上天空教案篇五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找到青藏高原点击拉萨。
2.走进拉萨(了解海拔、气候、布达拉宫等资料)。
3.学生自我介绍课外积累的相关材料。
1.读题,明确课题的中心词是天空,因此,读文时要带着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这一问题来读。
2.充分朗读,让学生自己参照生字表上的'注音,读到正确流利。然后出示生字词,教师不教,先让学生认读,对读错的及时进行指导。
3.学生完成板书填空:
拉萨的天空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湛蓝的、蓝色、蓝晶晶)。
4.课件出示:湛蓝、蓝色的色板。你看见过这样色彩的天空吗?
1.现在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争取读好。读完后,想想这段的意思。
2.先读读下列这些句子,然后来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1)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理解总是和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的联系,透亮,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是怎样的?)。
(2)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这句是一句夸张句,可联系诗句手可摘星辰来理解。为什么说声音可以碰到蓝天,手可以摸到蓝天?)。
(3)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重点理解纯净、明洁的意思)。
(4)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请你想想一下,当时,作者的内心在想些什么?)。
板书:拉萨的天空是__________________(美丽的、令人神往的)。
4.以各种形式朗读课文。
1.看拉萨的纪录片(片断),观景回味。
(看完后,你想说些什么吗?)。
2.课后要求搜集有关拉萨的图片、文字介绍,做一张介绍拉萨得手抄报。
飞上天空教案篇六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湛蓝、纯净、明洁等词语。
3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通过对拉萨天空来表达热爱拉萨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特别是对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反复的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拉萨天空的美。
1、出示天空一词(蓝色),同学们,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句子!
2、总结引出课题:看来孩子们搜集了很多描写天空的词、句。老师也搜集了一句描写天空的句子,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读,这里讲的是哪儿的天空呢?拉萨的天空怎样呢?为什么那儿的天空会将你的视线紧紧地吸引呢?我们今天接着学习第七课。(齐读课题)。
1、拉萨的天空到底有多美呢?他能把人们的视线紧紧地吸引,让女孩子告诉我们。女生读第一段。男生找出里边写天空美的词语。
2、指名说。
3、结合p38页图,理解湛蓝,透亮。
4、想一想蓝宝石有多美,这湛蓝的天就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谁能把好像换一个说法?(犹如,仿佛,宛如)。
5、孩子们找到的词让我的确觉得拉萨的天空很美,那要怎样让大家感受到呢?(试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2、指名说。相机:
(1)比较,映衬,对照。一个是靠近陪衬,一个是相对比较,明白作者用词准确性。结合37页图画来说。
(2)理解掬的意思。
难怪小朋友发出了这么多的赞叹,因为:引读第三段。这么美的地方你想去吗?找其中一个词来说说?神往。
1、他还有什么妙用呢?自读4段。(1)指名说,抓蓝晶晶,不管总是。
2、看p36页图,生自试,遮住蓝天与不遮的区别。明白蓝天的妙用。看谁把天空的妙用读得更好。指名读,学读。
2、拉萨的天空还让更多拉萨的事物增色不少,有了拉萨天空的陪衬,拉萨变得更美了,让我们记住这拉萨别致的美、神奇的美。齐读。
板书设计。
湛蓝、透亮。
纯净、明洁。
蓝晶晶。
课后小结:
1、本堂课抓住词语来展开教学,如:让学生看着天空说想到的词句,并抓住第三自然段来质疑,让学生来读课文。
2、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文中的插图,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如:湛蓝、纯净、明洁,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掬。
3、抓住映衬和对照的比较来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飞上天空教案篇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湛蓝”、“纯净”、“明洁”等词语。
3能凭借课件,体会作者通过对拉萨天空来表达热爱拉萨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通过朗读,特别是对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反复的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拉萨天空的美。
练习说话。
听写词语(上堂课的词语)
)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课件,你看到了的拉萨是什么样的?
2、出示句子: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象用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1)轻声读句子,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回答,圈点词语:湛蓝透亮好象用水洗过的蓝用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3)朗读感悟:学生再朗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边读边想象。
3、看课件,再次体会拉萨天空的湛蓝和透亮。
(二)学习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1、引读:拉萨的天空是那么湛蓝、透亮,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出示句子: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1)指名读句子,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拉萨的天空是那么蓝,仿佛一切事物都被这蓝所浸润、包容,走进拉萨就像是走进了仙境。
2、怪不得人们说――(出示句子)“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
(1)自由读句子,你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
(2)小结:蓝天如水,无怪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
(3)齐读句子。
3、看课件,出示句子: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与拉萨河畔采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1)指名读句子,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到了拉萨天空的蓝?
(2)指名回答,圈点词语:映衬纯净对照明洁
(3)指导朗读。
4、在白云和草地的映衬下天空蓝得通透、无暇,白、绿、蓝的对照,使人不得不赞叹拉萨天空的美。
(1)看课件。
(2)出示第三自然段
(3)指导朗读。注意词语:神往紧紧吸引不忍移开
5、(1)出示拉萨一年四季的图片,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什么?
(2)指名回答: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
(3)因此,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出示布达拉宫的图片,学生欣赏其英姿。再次感受如果缺少了这天空的衬托,布达拉宫一定会失去一把半的美。
(4)欣赏图片:蓝天白云下的雪山、湖泊、草地。
(5)谁能读好这一自然段?指导朗读。
6、齐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这里把拉萨比作了什么,把湛蓝的天空比作了什么?
3、齐读句子。
1、背诵课文。
2、收集有关拉萨的资料,并写上文字介绍。
拉萨对于学生来说,一切都显得陌生而遥远。它的天空蓝得如何独特,学生没有真切的感受。因此,一开始利用多媒体充分地向学生展示各种拉萨蓝天的图片,把学生引领进辽阔、纯净、如仙境般的天地,拉萨的蓝天在学生面前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魅力。此时让孩子们用一个词来形容拉萨的天时,他们异口同声从心中喊出了“蓝!”。情境的创设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品味文中描述蓝天的语句时,他们凭借多媒体画面与自己既有的生活经验,在心中涌起了对这美丽的天空的无限遐想,产生了独特而到位的体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维度的思维和情感都在对话中碰撞、交流,最后达到交融的境界。但对话的中心始终必须是学生。因为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我们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本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去读书,与文本对话。在朗读中直面内容,展开联想,学生不仅吸收了文本内容所负载的信息,而且在对话中实现了文本意义与阅读主体之间的互相交流、双向互动。在对话中学生把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创造性地进行了表达,在这种酣畅淋漓的表达中,我们感受到了学生对拉萨的向往和热爱。
飞上天空教案篇八
一、引入:
1、出示“天空”一词(蓝色),同学们,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句子!
2、总结引出课题:看来孩子们搜集了很多描写天空的词、句。老师也搜集了一句描写天空的句子,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读,这里讲的是哪儿的天空呢?拉萨的天空怎样呢?为什么那儿的天空会将你的视线紧紧地吸引呢?我们今天接着学习第七课。(齐读课题)。
二、精读第一自然段。
1、拉萨的天空到底有多美呢?他能把人们的视线紧紧地吸引,让女孩子告诉我们。女生读第一段。男生找出里边写天空美的词语。
2、指名说。
3、结合p38页图,理解湛蓝,透亮。
4、想一想蓝宝石有多美,这湛蓝的天就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谁能把好像换一个说法?(犹如,仿佛,宛如)。
5、孩子们找到的词让我的确觉得拉萨的天空很美,那要怎样让大家感受到呢?(试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三、精读第二段。
2、指名说。相机:
(1)比较,映衬,对照。一个是靠近“陪衬”,一个是“相对”“比较”,明白作者用词准确性。结合37页图画来说。
(2)理解“掬”的意思。
四、第三段一代而过。
难怪小朋友发出了这么多的赞叹,因为:引读第三段。这么美的地方你想去吗?找其中一个词来说说?“神往”。
五、第四段。
1、他还有什么妙用呢?自读4段。(1)指名说,抓蓝晶晶,“不管……总是……”
2、看p36页图,生自试,遮住蓝天与不遮的区别。明白蓝天的妙用。看谁把天空的妙用读得更好。指名读,学读。
六、第五段。
2、拉萨的天空还让更多拉萨的事物增色不少,有了拉萨天空的陪衬,拉萨变得更美了,让我们记住这拉萨别致的美、神奇的美。齐读。
七、总结:
板书设计。
湛蓝、透亮。
蓝晶晶。
飞上天空教案篇九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1、字词:“纯、晶、圣、忍、帘”的读音;“线、忍、窗、帘”的写法;“湛蓝、明洁”的意思。
2、重点句子/比较难懂的句子
(1)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2)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3、段: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拉萨天空的蓝。
课件,音乐,图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词。
2、了解拉萨的大致情况。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找到青藏高原――点击拉萨。
2、走进拉萨(了解海拔、气候、布达拉宫等资料)。
3、学生自我介绍课外积累的相关资料。
1、读题,明确课题的中心词是“天空”,因此,读文时要带着“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这一问题来读。
2、充分朗读,让学生自己参照生字表上的注音,读到正确流利。然后出示生字词,教师不教,先让学生认读,对读错的及时进行指导。
出示
湛蓝 纯净 视线 忍心 蓝晶晶 绝妙 雄伟
依山而建 圣地 窗帘 映衬 透亮 明洁 对照
3、初读体会
我的十分钟
交流
(1)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2)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3)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4)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板书:拉萨的天空是 (湛蓝、透亮、高远……)
(5)是的,拉萨的天空是这样的,看一段录像。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忍:上面是“刃”,写好点的样子,摆好点的位置。
线:右半部的斜钩要有顶天立地之感,要写得舒展。
晶:是品字结构的字,借此可帮助学生复习这种字的结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同学们,我们知道,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那么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一起去看看吧!
1、轻读第一自然段,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1)拉萨的天空的特点:湛蓝、透亮
(2)品读比喻句。
出示: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把“拉萨的天空”比作什么?你体会到什么?
(3)怎样读好这句话?
(4)小结:这一段是全文的总起,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了令人神往的拉萨,走进那片圣地,去仰望、去享受那与众不同的蓝天。
2、自读二至四自然段,用笔勾画最能体现拉萨天空特点的语句。
(1)小组交流,并读一读。
(2)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全班交流品味,学生读句,谈体会。
a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理解“总是”和“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的联系,“透亮,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是怎样的?”)
b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这句是一句夸张句,可联系诗句“手可摘星辰”,来理解。为什么说声音可以碰到蓝天,手可以摸到蓝天?)
c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重点理解“纯净”、“明洁”的意思)
d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请你想想一下,当时,作者的内心在想些什么?)
3、学生交流对拉萨的天空的新感受。
板书:拉萨的天空是 (美丽的、令人神往的、充满魅力……)
4、齐读第五自然段
准确、形象的比喻,点明了拉萨天空的美,表达了对拉萨的热爱。
理解“圣地的窗帘”。窗帘里面会有什么?
拉萨的天空
湛蓝 纯净
圣 地 的 窗 帘
飞上天空教案篇十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湛蓝”、“纯净”、“明洁”等词语。
3、能凭借课件,体会作者通过对拉萨天空来表达热爱拉萨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通过朗读,特别是对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反复的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拉萨天空的美。
练习说话。
一、复习。
听写词语(上堂课的词语)。
二、走进拉萨(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课件,你看到了的拉萨是什么样的?
2、出示句子: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象用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1)轻声读句子,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回答,圈点词语:湛蓝透亮好象用水洗过的蓝用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3)朗读感悟:学生再朗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边读边想象。
3、看课件,再次体会拉萨天空的湛蓝和透亮。
(二)学习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1、引读:拉萨的天空是那么湛蓝、透亮,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出示句子: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1)指名读句子,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拉萨的天空是那么蓝,仿佛一切事物都被这蓝所浸润、包容,走进拉萨就像是走进了仙境。
2、怪不得人们说——(出示句子)“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
(1)自由读句子,你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
(2)小结:蓝天如水,无怪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
(3)齐读句子。
3、看课件,出示句子: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与拉萨河畔采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1)指名读句子,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到了拉萨天空的蓝?
(2)指名回答,圈点词语:映衬纯净对照明洁。
(3)指导朗读。
4、在白云和草地的映衬下天空蓝得通透、无暇,白、绿、蓝的对照,使人不得不赞叹拉萨天空的美。
(1)看课件。
(2)出示第三自然段。
(3)指导朗读。注意词语:神往紧紧吸引不忍移开。
5、(1)出示拉萨一年四季的图片,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什么?
(2)指名回答: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
(3)因此,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出示布达拉宫的图片,学生欣赏其英姿。再次感受如果缺少了这天空的衬托,布达拉宫一定会失去一把半的美。
(4)欣赏图片:蓝天白云下的雪山、湖泊、草地。
(5)谁能读好这一自然段?指导朗读。
6、齐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这里把拉萨比作了什么,把湛蓝的天空比作了什么?
3、齐读句子。
三、总结全文,欣赏有关拉萨的图片。
四、作业。
1、背诵课文。
2、收集有关拉萨的资料,并写上文字介绍。
飞上天空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长句: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2.抓住“湛蓝、透亮”两个词语体会拉萨天空的美,重点讲解课文的第二段。
3.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纯净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纯净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课件出示)。
湛蓝 透亮。
纯净 明洁。
让人神往。
蓝晶晶。
二、导入课文。
2.是的,天空在我们的眼中是那么的美丽。拉萨的天空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学习提示及要求:
1.我理解了哪些词语?
2.我学会了什么句子的用法?
3.拉萨的天空为什么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呢?
学生回答:喜欢“湛蓝”、“透亮”两个词语,顺势让学生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通过比喻句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在勇比喻句的时候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当作者在说明的时候,就会用比喻句来进行形象生动的说明。
“拉萨的天空为何总是湛蓝、透亮?”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句子与句子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
3.你能把这个句子读好吗?(课件: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指导朗读。
1.(课件: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能摸到蓝天。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学习提示及要求:
(1)我认为这段中的哪个词用的好?
(2)我认为这段中的哪句话值得我多读几遍?
2.(课件: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指导朗读。
这么美的天空真是让人流连忘返,让我们再来看一段视频吧。
(课件出示视频)。
1.如果你在这样的蓝天下,你会想些什么?你会干些什么?
2.(课件出示: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离开。)。
指导朗读。
1.拉萨的天空让人如此神往,每年都有数万游客慕名而来,除了拉萨那美的让人神往的天空之外,还有一处著名的古代建筑——布达拉宫。
(课件出示两张对比的布达拉宫照片)。
2.这两张照片后你有什么感受吗?这两张照片有什么不同?
3.没有了蓝天的映衬布达拉宫会怎么样?所以说,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没有了这蓝晶晶的天空,布达拉宫定会失去一半的美。
4.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八、总结。
1.拉萨的天空美在它的湛蓝、透亮、美在它的纯净、明洁,还美在它的离地面很近,所以让人神往,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的雄伟、壮丽。湛蓝的天空仿佛是“圣地的窗帘”。
2.(课件: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
齐读这句话。
九、作业设计。
公园里的花朵有了绿叶的映衬显得更加的;湖边的树丛有了假山的对照显得更加的。
仿写:
我能仿照上面的句子再写一句?
十、板书设计。
湛蓝、透亮。
让人神往。
蓝晶晶。
飞上天空教案篇十二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湛蓝”、“纯净”、“明洁”等词语。
3 能凭借课件,体会作者通过对拉萨天空来表达热爱拉萨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通过朗读,特别是对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反复的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拉萨天空的美。
练习说话。
听写词语(上堂课的词语)
)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课件,你看到了的拉萨是什么样的?
2、出示句子: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象用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1)轻声读句子,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回答,圈点词语:湛蓝 透亮 好象用水洗过的蓝用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3)朗读感悟:学生再朗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边读边想象。
3、看课件,再次体会拉萨天空的湛蓝和透亮。
(二)学习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1、引读:拉萨的天空是那么湛蓝、透亮,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出示句子: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1)指名读句子,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拉萨的天空是那么蓝,仿佛一切事物都被这蓝所浸润、包容,走进拉萨就像是走进了仙境。
2、怪不得人们说――(出示句子)“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
(1)自由读句子,你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
(2)小结:蓝天如水,无怪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
(3)齐读句子。
3、看课件,出示句子: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与拉萨河畔采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1)指名读句子,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到了拉萨天空的蓝?
(2)指名回答,圈点词语:映衬 纯净 对照 明洁
(3)指导朗读。
4、在白云和草地的映衬下天空蓝得通透、无暇,白、绿、蓝的对照,使人不得不赞叹拉萨天空的美。
(1)看课件。
(2)出示第三自然段
(3)指导朗读。注意词语:神往 紧紧吸引 不忍移开
5、(1)出示拉萨一年四季的图片,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什么?
(2)指名回答: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
(3)因此,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出示布达拉宫的图片,学生欣赏其英姿。再次感受如果缺少了这天空的衬托,布达拉宫一定会失去一把半的美。
(4)欣赏图片:蓝天白云下的雪山、湖泊、草地。
(5)谁能读好这一自然段?指导朗读。
6、齐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这里把拉萨比作了什么,把湛蓝的天空比作了什么?
3、齐读句子。
1、背诵课文。
2、收集有关拉萨的资料,并写上文字介绍。
拉萨对于学生来说,一切都显得陌生而遥远。它的天空蓝得如何独特,学生没有真切的感受。因此,一开始利用多媒体充分地向学生展示各种拉萨蓝天的图片,把学生引领进辽阔、纯净、如仙境般的天地,拉萨的蓝天在学生面前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魅力。此时让孩子们用一个词来形容拉萨的天时,他们异口同声从心中喊出了“蓝!”。情境的创设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品味文中描述蓝天的语句时,他们凭借多媒体画面与自己既有的生活经验,在心中涌起了对这美丽的天空的无限遐想,产生了独特而到位的体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维度的思维和情感都在对话中碰撞、交流,最后达到交融的境界。但对话的中心始终必须是学生。因为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我们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本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去读书,与文本对话。在朗读中直面内容,展开联想,学生不仅吸收了文本内容所负载的信息,而且在对话中实现了文本意义与阅读主体之间的互相交流、双向互动。在对话中学生把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创造性地进行了表达,在这种酣畅淋漓的表达中,我们感受到了学生对拉萨的向往和热爱。
飞上天空教案篇十三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
2.通过初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挂图;生字卡片;录音磁带;有关拉萨的音像资料
1、拉萨是我国西部一座有名的目光城。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西部,走进拉萨,去欣赏那里别具风情的迷人风光,去仰望那与别处不同的天空。
2、学生自我介绍课外积累的相关资料。
3、走进拉萨(了解海拔、气候、布达拉宫等资料)。
教师相机出示课件:中国地图――找到青藏高原――点击拉萨。
1.读题,明确课题的中心词是“天空”,因此,读文时要带着“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这一问题来读。
2.充沛朗读,让学生自身参照生字表上的注音,读到正确流利。然后出示生字词,教师不教,先让学生认读,对读错的和时进行指导。
3.学生完成板书填空:
拉萨的天空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湛蓝的、蓝色、蓝晶晶)
4.课件出示:湛蓝、蓝色的色板。你看见过这样色彩的天空吗?
1.现在请你选择自身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争取读好。读完后,想想这段的意思。
2.先读读下列这些句子,然后来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1)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理解“总是”和“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的联系,“透亮,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是怎样的?”)
(2)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这句是一句夸张句,可联系诗句“手可摘星辰”来理解。为什么说声音可以碰到蓝天,手可以摸到蓝天?)
(3)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洁;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重点理解“纯洁”、“明洁”的意思)
(4)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请你想想一下,当时,作者的内心在想些什么?)
3.学生交流对拉萨的天空的新感受。
板书:拉萨的天空是__________________(美丽的、令人神往的……)
4.以各种形式朗读课文。
1、齐读课文,让我们在作者的引领下,再次走进拉萨,欣赏拉萨的蓝天。
2、模拟情境。
假如你是一名拉萨当地的导游,今天你要接待一批游客,请你着重带领大家欣赏拉萨的蓝天,并有机地介绍有关拉萨的其他内容。
1、可提供关键词语,理清层次,逐步背诵。
2、可借助各种拉萨天空的图片资料,以境助诵。
完了课文,你想给自身安排什么作业?完成自身安排的作业。
《拉萨的天空》是一篇散文,文笔优美,但所描写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课前,我就让小朋友们看课题质疑。学生围绕着拉萨、天空提出了很多的问题,有不少是值得研究的,例如:为什么不写西藏的其他地方,而只写拉萨的天空呢?拉萨的天空为什么那么美呢,我们的天也很蓝,为什么不像拉萨的天那么透亮呢?从这些提问中我惊喜地发现学生的思维直指美的核心所在。接着我和学生一起聊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鼓励他们查找资料,自身试着解决想了解的问题。
本节课,我围绕着“我喜欢拉萨天空的什么”的问题,进行着激烈的讨论。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课文情境的引领。我和学生一起看图片,品读句子,玩味着课文里优美的语句。让简单枯燥的文字学习,变得生动有色彩。我充沛利用图片的直观优势,精心选择美图并展示,从学生的一次次惊叹中,明显的感觉到这一举措,收到十分明显的效果。,让学生很快进入课文情境中。其次,注重课内外知识的融合,使学生不再依文学文,而是感受到课文的学习有许多拓展的空间,在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时,不只引导学生认识“夸张”的写法,抓住课内外知识的相同点,让学生延伸到李白的《夜宿山寺》诗句的学习,有机地将课内外知识进行扩展深化。
在作业的安排方面,我让学生自主地设计课外作业,充沛体现新课改所倡议的自主、人文,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
飞上天空教案篇十四
我所上的一年级美术课《美丽的天空》是以康定斯基的《蓝天》开篇,引导学生进入想象的空间,而后是学生的绘画和撕剪贴作品,本课在设计上应让学生逐步体验美术学习的特征,了解在创作中的多种手法:可以写实,可以幻想,了解作品的多种形式。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已经经过三个月的美术课训练,能够较好的掌握绘画技法,撕贴技巧在之前的第5课和第7课中都有进行学习和练习,虽然还不成熟但也掌握了一定的撕贴技巧。从学生自身情况来说,学生思维较活跃,而且都很喜欢美术课,因此就要想办法在本课的学习中让学生能最大潜力的去创新,采用更多的手法进行表现。
知识:学习撕贴画和绘画技法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能力:尝试用手撕彩纸、用水彩笔、油画棒绘画以及剪刀和胶水等工具和材料,通过想想、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自由、大胆地把所感所想表现出来。
情感: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认识常用色。
重点:学生可以通过用撕贴和绘画的手法在小组内共同完成一幅美丽的天空剪贴画或绘画作品。难点: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自由、大胆地把所感所想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音频文件、ppt电子图片、彩色卡纸、范画,绘画工具、胶水和剪刀。
学具准备:彩色卡纸、蜡光纸、绘画工具、胶水(剪刀)。
一、音乐导入。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特别的地方,请大家插上想象的翅膀,闭上眼睛,用心感受:我们要去哪儿?(音频文件:直升机和小鸟鸣叫的声音)。
师:我们到了哪儿呢?(引导学生进入今天的主题:天空)今天同学们就和老师一起飞向我们美丽的天空。(出示课题:美丽的天空)。
二、教授新课。
1、认识天空的色彩。
根据季节、时间、天气的不同,天空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老师面前有一些色卡纸,请大家选一选,你见过的天空什么颜色的呢?(学生自由进行选择)。
师:同学们不要着急,和老师一起来看看我们的天空究竟有几种色彩呢?
(播放ppt图片,引导天空多变,有十分丰富的色彩)瞧,我们的天空色彩可多了,很多都是我们色卡纸没有的色彩,老师随意选择了四种天空的色彩,作为今天的天空。(贴到黑板上)。
2、认识天空中的事物。
我们美丽的天空从来不寂寞,它的朋友可多了,瞧(ppt:鸟、白云、跳伞的人,太阳下山月亮出来了、焰火……)你还知道天空其它的朋友吗?生:自由回答。
a、欣赏大师的作品:康定斯基《蓝天》,梵高《星月夜》天空在生活中如此美丽,在大画家的艺术作品中就更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了,看,在画家的笔下,天空是多么的有趣和生动呀!问:这两幅作品大家看出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吗?生:绘画。
b、欣赏小画家的撕贴天空作品。
4、示范。
看到这,老师的手也痒痒的了,想为今天的天空送上第一个撕纸朋友。示范:一个热气球,边撕边提问关于色彩、形状、粘贴方法等问题。
(做完后贴到天空中)。
天空有了第一个朋友,就会慢慢热闹起来了,瞧,老师事先用绘画的方式表现了一个跳伞的女孩儿,这时,又开来了一架直升机。
三、学生实践。
同学们是不是也想要快快完成啦,那请听要求:
用撕、画、剪贴的方法全班一起完成黑板上这幅《美丽的天空》。做出一个天空的朋友在背面抹上胶水,赶紧上讲台贴到黑板上的天空中。
学生实践,老师巡视辅导,协助学生剪贴。
四、展示、评价。
本来寂寞的天空一下子就开心美丽起来了,因为有了我们全班送上的朋友们。我们一起看看,你最喜欢天空中的哪个朋友?为什么喜欢?(从色彩、形状上说)。
五、小结。
今天我们对天空有了更多的认识,其实天空比我们想象中的还美,只是我们平时没有太多时间去观察和发现,老师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同学们都善于用自己最闪亮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被我们遗忘的美丽!如果你有新发现随时告诉我和大家哦!
飞上天空教案篇十五
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长句: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2.抓住“湛蓝、透亮”两个词语体会拉萨天空的美,重点讲解课文的第二段。
3.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纯净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纯净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多媒体电脑、课件
1.听写生字词。(课件出示)
湛蓝 透亮
纯净 明洁
让人神往
蓝晶晶
2.是的,天空在我们的眼中是那么的美丽。拉萨的天空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学习提示及要求:
1.我理解了哪些词语?
2.我学会了什么句子的用法?
3.拉萨的天空为什么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呢?
学生回答:喜欢“湛蓝”、“透亮”两个词语,顺势让学生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通过比喻句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在勇比喻句的时候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当作者在说明的时候,就会用比喻句来进行形象生动的说明。
“拉萨的天空为何总是湛蓝、透亮?”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句子与句子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
3. 你能把这个句子读好吗?(课件: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指导朗读。
.拉萨的天空还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1.(课件: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能摸到蓝天。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学习提示及要求:
(1)我认为这段中的哪个词用的好?
(2)我认为这段中的哪句话值得我多读几遍?
(3)我想知道拉萨的天空“妙”在哪?
拉萨的天空还“妙”在何处?
2. (课件: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指导朗读。
这么美的天空真是让人流连忘返,让我们再来看一段视频吧。
(课件出示视频)
1.如果你在这样的蓝天下,你会想些什么?你会干些什么?
2.(课件出示: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离开。)
指导朗读。
1.拉萨的天空让人如此神往,每年都有数万游客慕名而来,除了拉萨那美的让人神往的天空之外,还有一处著名的古代建筑——布达拉宫。
(课件出示两张对比的布达拉宫照片)
2.这两张照片后你有什么感受吗?这两张照片有什么不同?
3.没有了蓝天的映衬布达拉宫会怎么样?所以说,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没有了这蓝晶晶的天空,布达拉宫定会失去一半的美。
4.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1.拉萨的天空美在它的湛蓝、透亮、美在它的纯净、明洁,还美在它的离地面很近,所以让人神往,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的雄伟、壮丽。湛蓝的天空仿佛是“圣地的窗帘”。
2.(课件: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
齐读这句话。
九、作业设计
公园里的花朵有了绿叶的映衬显得更加的;湖边的树丛有了假山的对照显得更加的 。
仿写:
我能仿照上面的句子再写一句?
湛蓝、透亮
7.拉萨的天空 纯净、明洁
让人神往
蓝晶晶
飞上天空教案篇十六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课文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纯净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纯净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
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多媒体电脑一台,图片资料、课件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播放《青藏高原》歌曲vcd,将学生的视线拉到遥远的西藏。
2、承接歌词讲述:在遥远的青藏高原有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拉萨,它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拉萨以其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新鲜的空气和令人赏心悦目的环境给八方来客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道走进西部,走进拉萨,走进那片圣地,去欣赏那里的迷人风光,去仰望享受那与众不同的蓝天。
3、出示课题:
7、拉萨的天空(齐读课题)
4、通过上一节课对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什么?(说一说:拉萨的天空)
二、精讲点拨,凸现重点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喜欢第一小节的同学把第一小节读给大家听。
2、这小节告诉我们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湛蓝透亮)(板书:湛蓝透亮)什么是湛蓝、透亮?(深蓝透明发亮)
4、你能把这个句子读好吗?(课件: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
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评价:在你的朗读中,老师看到了蓝宝石,但还不够湛蓝、不够透亮,这宝石是用清水洗过的吗?(重读“清水洗过的”)再指名读。
6、正因为如此,拉萨的天空才总是那么湛蓝透亮,谁再来读第二句,让我们看到总是湛蓝透亮的天空。(重读“总是”)。我们一起读第一小节。
【课件画面的创设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品味文中描述蓝天的语句时,他们凭借多媒体画面与自己既有的生活经验,在心中涌起了对这美丽的天空的无限遐想,产生了独特而到位的体验。】过渡:拉萨的天空除了湛蓝、透亮外,还纯净、明洁呢。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二小节,找找哪个句子写了天空的纯净、明洁?
2、(出示句子: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指名读。
3、“纯净、明洁”是什么意思呢?你能读出天空的纯净、明洁吗?
5、大家再找找还有哪个句子写得非常妙,写出了天空非常的纯净?(出示句子: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
6、“掬”是什么意思?现在蓝天就在眼前,你想不想掬一捧蓝天来洗洗你的脸呢?
7、天空多么湛蓝啊,多么迷人啊,离我们这么近,课文还有哪个句子也能体会出人和天是如此的亲近?(出示句子: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仿佛所有的一切事物都被这蓝所浸润、包容,自己离蓝天很近,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女生读。
学生一:我觉得拉萨就像天堂一样。
学生二:我会被这美景深深吸引,都不愿意回来了。
学生三:我想住在拉萨。
学生四:我想亲自去拉萨看看,那儿的天空是不是真的湛蓝透亮,真的是这么的美丽!
9、拉萨的天空蓝得这么美,这么纯净,来大家一起读课文第二节,读出自己的感受吧!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请喜欢第三节的读给大家听。
2、这一节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蓝得让人神往)
3、我们一起看看这蓝得让人神往的天空。(课件出示拉萨天空的图片)
4、刚才不少同学在看的时候,眼睛紧紧盯着画面,还不时发出了“啊”的赞叹声,你想说什么呀?指名说。你被深深吸引住了,从心底里向往那拉萨的天空,这就叫“神往”。(板书:让人神往)
5、所以,书上说――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6、来这里的游客回去之后,肯定在心里要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在向往着它。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请喜欢第四小节的同学读给大家听。
2、这一节告诉我们拉萨的天空总是――蓝晶晶的。
3、见过布达拉宫吗?学生介绍,师给予补充。
(课件出示有蓝天映衬的布达拉宫的图,让学生感受一下,然后擦去蓝天,让学生比较)没有了蓝天映衬的布达拉宫怎样?(再恢复)所以说,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没有了这蓝晶晶的天空,布达拉宫定会失去一半的美。)
(布达拉宫在西藏自治区,古时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唐联姻,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宫内保存着大量珍贵文物。课件出示有关图片。)
4、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同学们,面对湛蓝湛蓝的天空和蓝天下碧绿的草地,面对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呀?学生交流。
2、面对这么美的天空,作者也有千言万语,不过都汇成了一句话―课件出示。
3、齐读。
4、讨论:你知道了什么?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5、齐读。
【运用多媒体展示拉萨美丽的天空,让学生在充分领悟了文本语言的
三、迁移应用,升华认知
1、摘录文中优美的语句。
2、提供一些关于拉萨的资料,让学生办一个拉萨专题展,可以是图片、文字摘录,也可以是自己撰写的文章等。
3、在自己家乡寻找美,运用自己在本课中感悟到的写作方法练习写作。
湛蓝透亮
7、拉萨的天空
让人神往
过程中从心里头悟出了:“圣地的窗帘”,你真美!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飞上天空教案篇十七
把握作者对拉萨的天空的蓝以及朝圣者的描写体会。
本文蕴涵的人文内涵。
自读教学方法讨论,点拨主要教具。
2景物衬托朝拜少年:象征汉、藏友好。
一歌曲导入。
播放《拉萨的天空》,拉萨那种独特的高原之美让美一个藏族儿女为之眷恋,也让没到过那里的人为之魂牵梦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王宗仁的〈拉萨的天空〉,看看这位在青藏高原生活多年的作家怎样描绘他心目中的拉萨。二学生朗读、思考下面请同学朗读课文,并思考: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什么景物,突出了它的什么特点,怎样描写的?讨论明确:主要描写了拉萨的天空,突出了它的蓝直接描写:
1象清水洗过的宝石一样清爽(比喻)。
2纯粹的淋漓尽致、无拘无束3净蓝净蓝的发亮。
作者在描写蓝天时,提到了拉萨著名的景观——布达拉宫,两者互相映衬,(展示图片),说一说有关布达拉宫或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布达拉宫是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而建,是西藏“政教合一”政权的中心。)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信仰的方式,藏族人民怎样表达自己的虔诚呢?——朝拜展示朝拜的图片(简介朝拜的过程)讨论:文章由描写天空笔锋一转,找出文章中对朝拜路上虔诚的信徒的描写,并说说这群朝拜者中最与众不同的是什么?有什么含义?第四段的描写,是一个少年,表现不同,目的不同。含义:他心中想着汉藏民族友好的神圣使者——文成公主,按时着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团结,永远藏在藏族人民心中,文章的结尾是意味深长的。
飞上天空教案篇十八
1、通过课下自己查寻资料,让学生对拉萨有一个初步了解。
2、通过课上朗读,感悟拉萨的天空的自然美和朝拜者的形象美。
3、通过课上分析,学习作者融情于“物”的写作手法。
4、通过课上讨论,体会朝拜者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汉藏友好的人文内涵。
把握作者对拉萨天空以及朝拜者的描写,体会文本蕴含的人文内涵。
体会朝拜者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汉藏友好的人文内涵。
一、同学交流课下查寻的拉萨的资料,加强对拉萨的更多的了解。
二、默读、速读课文概括全文主要写了什么?全文主要描写了拉萨的天空和朝拜者。
三、朗读课文分析感悟作者是怎样描写拉萨的天空和朝拜者的?
(一)对拉萨的天空的描写
1、多个形容词。如:湛蓝、深邃、鲜活……
2、多种修辞。如:比喻、夸张、引用。
3、利用通感。如:蓝得可以发出声音,蓝得可以把你的视线冻结。
4、直接具体描写。蓝得纯粹,蓝得淋漓尽致,蓝得无拘无束。
5、间接衬托。白云、草地、布达拉宫。
(二)对朝拜者的描写:
1、行动描写。如他们全身伏地,朝圣拜佛,一步一磕头……
2、神情描写。如满脸的沧桑。
3、服饰描写。如这些朝觐者的手上戴着皮套,两个膝盖上扎绑着护膝。
4、细节描写。如衣褶里雪霜搅和着的沙土。
5、语言描写。拉萨!我的亲娘。
(三)景物有什么特点:
拉萨的天空湛蓝、清澈,能净化人的灵魂;天空下的朝拜者,虔诚、质朴,震撼人的灵魂。对藏族少年的描写,体现了文成公主在藏族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体现了汉藏人民的友好、团结。人与景交相辉映。
四、讨论为什么这样写?
融情于物·借物抒怀
自然环境衬托人文环境
自然环境与人的美好的心灵的和谐统一
五、学生自主留作业:
学完课文,你想给自己留点什么作业呢?
摘录文中优美词句;学写两个比喻句;把课文背下来;做一份拉萨小报;仿写家乡的天空。
飞上天空教案篇十九
1、认识鸟的特征,初步感受飞行原理。
2、分享同伴带来的鸟的图片,并用肢体动作来表现。
3、体验一起分享的快乐。
4、探索、发现生活中鸟的多样性及特征。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幼儿对鸟的已有经验。
收集鸟的图片。
一、设置疑问引出课题。
师:青青的草。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那天空上面还会有什么呀?你们想一想还会有谁在这么好的天气里出现?(组织幼儿有序的讨论,引导幼儿说出鸟)。
二、讨论鸟是什么样的。
师:那么好的天气里肯定会有鸟在天空中飞翔,可是你们知道鸟是什么样的吗?
(通过设疑让幼儿一步一步更加了解鸟的特征,比如:鸵鸟也是鸟,可它不会飞啊,只会子沙漠里跑啊?蝴蝶幼儿翅膀、蜜蜂有翅膀、蝙蝠也有翅膀、飞机也有翅膀、可他们都不是鸟啊?对于幼儿的所类出的鸟的特征,教师要给与及时的提问,让幼儿更加深刻的感受鸟的特点)。
师总结鸟的特征:鸟是有羽毛的两条腿的动物,它有翅膀,会飞到天上去。
三、我们认识不同的鸟。
1、让幼儿自己在同伴间小声的讨论的我带来的鸟的的图片。一起讨论所带来的鸟的特征。
师:你们都带来了不同鸟的图片,请你们先告诉你们的隔壁的小朋友我带来的鸟是什么鸟?他有什么特征?(教师要巡视幼儿讨论,注意幼儿讨论的质量)。
2、教师请幼儿告诉所有人自己带的鸟,让幼儿学会大声的在同伴教师面前讲话。
师:现在请小朋友告诉老师和所有的小朋友们你带来的鸟,我们一起分享大自然中不一样美丽的'鸟?(要让幼儿注意讨论的秩序,要让幼儿明白在别人讲话时要安静听讲的习惯)。
四、教师与幼儿一起学习鸟飞的动作。
师:鸟是怎么样飞的啊?(教师请一个小朋友示范做动作)鸟飞的动作的是很美丽的,要怎么样飞才是最美的呢?(教师边讲解动作的要领,同时也要做相应的动作)集体表演《鸟飞》。
五、教育幼儿要爱护鸟类,结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