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大全(22篇)
总结是一种有效的知识整理与归纳方式。"完美的总结应该以客观、真实的态度评价自己,在总结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总结范文的风格和内容因人而异,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模板。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一
教科书第91~93页。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实物投影仪、苹果、圆片、正方形纸、纸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苹果
1、把这4个苹果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个?
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1
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一半
提问:一半苹果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
引出并板书课题: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认识
1)、教师演示分苹果。指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写
3)、学生活动:用纸片折出它的 ,并写上 。
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
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 ?哪些不是?说出理由。
(1) (2) (3) (4)
1、认识1/4
1)要得到一个苹果的1/4应该怎样分,这个1/4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4。
(2)教师演示把一个苹果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份之一。
(3)小结: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三)认识其他分数
1、你们还想认识其他的分数(几分之一)吗?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认识其他的分数。
(2)全班集中汇报。学生自愿将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说一说各自的分数。
2、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四)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出示第一组图1/2和1/4。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
(3)演示1/2和1/4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3、让学生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第93页“做一做”等2题。
完成第96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1—9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和分数的意义,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和分数的意义,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课件、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设计分析。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有一天,师父把四个桃子给悟空和八戒当晚饭,悟空说:“师父,八戒每次都多吃,这次请您给我们分吧,一定要公平。”同学们你们说一说,怎样分才公平呢?(平均分)。
课件出示:4个桃子分给两个人,怎样分才公平,每人分几个?
2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分几个?
1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分几个?
分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在第一次接触时难免会有些陌生,心情会有些紧张。而且前面又没有相关的知识为这个单元做铺垫,所以在上课新课之前我用学生非常熟悉的、非常喜欢的西游记中的人物来创设一个学习情境。情境的创设有三个目的:一、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不知不觉的进入新课;二、通过这个情境引入我们这节课中的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平均分”;三、在平均分的过程中产生冲突:当一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时,每人半个,那半个桃子在数学中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认识二分之一。
(1)课件演示: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桃子的二分之一。
(2)一边回忆分桃子的过程,一边对应出示分数线、分子、分母和完整的分数二分之一。象二分之一这样的数我们把他叫做分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3)另一半用什么表示呢?
两个二分之一一样大吗?
为什么呢?
2、认识三分之一:
3、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4、认识四分之一。
(1)四分之一你能折吗?学生独立折。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汇报交流。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5、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最大,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也不表态)。
(3)故事:
猪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刚咬第一口,悟空就从天而降。孙悟空说:“我吃西瓜的二分之一。”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点,听了高兴极了,说:“我可要吃四分之一。”学生这时候就议论纷纷了,到底谁吃的多呢?这下大部分同学认为孙悟空吃的多,因为他吃了西瓜的一半;一些认为猪八戒吃得多。
课件演示:分西瓜(通过直观演示:大家一致认为四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小。并且学生发现:平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每一份就小了。)。
(4)回到折纸时的分数比较,1/8和1/32的比较,这时候,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不能直接用32与8的比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认识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5)做一做第2题,打手势。
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所以在认识二分之一、三分之一时,通过课件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的意义。
通过对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的初步认识,学生对分数已有了一些模糊的认识,学生在这时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是最强的。在这个时候设计一个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环节,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折一折、说一说、想一想更深刻的认识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产生的过程。
在学生折了四分之一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折一折和方法产生更多的分数,在产生新分数的过程中对分数物意义进行渗透和拓展。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你觉得哪个分数最大?学生根据以前的知识经验很容易得到分母大的分数大。教师在这时不急于下结论,故意给学生一个伏笔。
学生在这时注意力已经不太集中了,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会有些疲劳。这时我又用了西游记中的两个学生最喜欢的角色来解决本节课中的第二个难点。通过孙悟空和猪八戒二个吃西瓜的故事并用课件展示实物图让学生直观理解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也就是分母越大,分数越小,分母越小,分数越大的道理。
在把学生创造出来的分数任意的挑出来让学生进行比较,巩固比较方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题,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十二第2题,理解题意,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判断方法。
3、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十二第3题,独立完成,汇报结果,并说说比较的方法。
4、拓展运用。
填一填,课件展示。
把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和拓展。通过看图、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比较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方法。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说说什么?
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一次梳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分数的概念是在整数的基础上扩展的,是从实际生产、生活和学习实践应运而生的,是从平均后不能用以前的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时产生的。教材的显示也非常突出“平均分”这一中心概念。平均分是产生分数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教学时应当充分强调和重点突破。从设计意图来看,教材非常强调“数形结合”,学生初学分数,思维的支撑点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因此在教学时应当珍惜图形的功能和作用,发挥其效应,在教学时应当从直观入手,通过学生对具体的分析、直观的事和物的分析,来抽象出分数的概念。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建立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并学会比较同分子分数的大小。在完成这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后,我再次回想我和教学过程,体会很多。现就我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分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在第一次接触时难免会有些陌生,心情会有些紧张。而且前面又没有相关的知识为这个单元做铺垫,所以在上课新课之前我用学生非常熟悉的、非常喜欢的西游记中的人物来创设一个学习情境。情境的创设有三个目的:一、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不知不觉的进入新课;二、通过这个情境引入我们这节课中的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平均分”;三、在平均分的过程中产生冲突:当一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时,每人半个,那半个桃子在数学中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32比1/8大,于是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三、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理解。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纸上折了1/4后,谁还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数,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平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欢听的故事,将知识蕴于故事中,在听故事、看课件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当回过头来再比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而教师也不必再多说什么,学生已经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认识。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在试讲时,前面理解分数的意义时,我反复强调“平均分”,学生也意识到这个“平均分”的重要性,在前面的语言表述中也不忘加上“平均分”三个字。但在后面的判断对错时,有一个三角形,不是平均分的,也用三分之一来表示,好多孩子都认为是对的。我问一个学生是怎样想的。孩子说是把这个三角形平均分成了三份,其中的一份就用三分之一来表示。我马到成上明白了,学生只是把平均分当做一个词来用,并没有在实际的情境用实际理解。我再次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原来,我只顾着强调“平均分”,并没有回过头来再让学生比较每一个三分之一是不是一样大了。再次教学时,我先说三分之一的意义,再说还有哪些部分也能用三分之一来表示,再回过头来问:每一个三分之一都一样大吗?为什么?学生就会说:是,因为是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三份。通过这样的调整后,学生再判断对错时,只有个别学生出错了。由此可见,教学还是要多想、多实践、多反思、多总结。
还有就是从整体上认识分数,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过高,在折分数操作时是否需要及时的比较等等,这些地方也是需要我们在教学时反复琢磨的。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三
1、认知目标:能在生活中理解分数的具体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描述选定事物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展。
3、情感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一)情境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中秋节)中秋节有什么习俗呢?(赏月、吃月饼)同学们爱吃月饼吗?(爱)
师:这里有2块月饼,怎样分给两个小朋友才公平呢?(课件)
生:一人分1块,这样才公平。
师:数学上把“公平、一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现在月饼只有一块(课件),还能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吗?
生:能。(师板书: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生:分数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初步认识这个新朋友——分数。(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
1、认识分数1/2:
师:谁能结合刚才分月饼的过程说一说1/2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板书: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师指另一份月饼)那这一份呢?(让学生明白另一份也是这个月饼的1/2)
师:1/2怎么写呢?(先写一短横—,表示平均分;再写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了两份;最后写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
师:1/2怎么读呢?(生读一遍,再用文字书写一遍。)
2、理解分数1/2:
(1)体会分数的实际意义
师:大家想想,半块月饼可以是1/2,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是这样分的?
生:苹果、蛋糕……(用生活中的事物描述1/2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2)实际动手操作
师:其实,我们的长方形、圆形纸片上也都藏着1/2,想不想把它找来?(课件:先对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
生:动手操作,相互交流。(师:巡视指导)
师:追问,这些图形各不相同,为什么都可以表示出1/2?
3、通过1/2,认识1/4
小组活动: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1/4并涂一涂。
师:小组先讨论一下不同的折法,然后再动手,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法又多又好。
小组合作与交流,并自愿将作品展示给全班欣赏。
师:追问:这些图形都相同,折法不同,为什么每份都能用1/4来表示?
4、读写分数
师:同学们,像我们刚才认识的1/2,1/4······这样的数都叫做分数。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认真、仔细地观察,看看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几分之一?
生:······
师:我们认识了这些分数,我们再来写写这些分数。
(先写一短横,它叫做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再写分数线下面的数,我们把它叫分母,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最后写分数线上面的数,我们把它叫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你能准确地运用分数了吗?让我们一起试试。
1、下面的图画让你联想到几分之一?国旗/巧克力
2、猜一猜线段的几分之一?
师:我们这样分下去能把分数说完吗?
生:不能。
师:对,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分数。
平均分
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子
分数线
2分母
一、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注意激励学生动手思考,将操作与思考相结合。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取新知。
三、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相互交流、动脑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四
例2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然后把一份图上颜色。
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他的四分之一,没有图颜色的就是3个四分之一,就是四分之三。
例3看图填一填,说一说。
出示挂图。
由学生说出是几分之几。
师板书,介绍这些数就是分数,上面的叫分子、下面的叫分母、中间的线叫分数线。
1、1题。
先用纸折一折,问:平均分成了几份?然后填空。
2、2题。
同方同学,你读我写,互相交换。
3、说一说生活中,什么地方要用到分数?
第二课时、练习。
教学内容:书107——108。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提高应用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教学过程:
完成练习十九的1——7题。
1、1题用分数表示下图中的阴影部分。
2、2题在每个图里选适当的部分涂上颜色表示他下面的分数。
1、3题用下面的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对吗?
注意是否平均分。
2、4题选出合适的分数来表示各图中的阴影部分。
此题的阴影部分不是连续的。
3、5题看图填空。
4、6题写出下面的分数,并指出分母和分子。
5、7题。
1个面包切成同样大小的10片,爸爸吃了4片,爸爸吃了这个面包的()分之()。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五
人教版小学数学p91、p92、p93,例1、例2、例3。
1、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经历几分之一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正方形纸片、长方形纸片、圆形纸片、彩笔、多媒体平台、课件。
1、复习“平均分”概念,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把4个月饼,分给两同学,怎样才能分得公平、合理呢?(平均分)。
那么每人分得几个呢?
2个月饼,平均分给两同学,每人分得几个呢?
2、引出分数。
1个月饼,平均分给两同学,每人分到多少呢?
“半个”能不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呢?谁知道?
揭示课题:其实,象1/2这样的数就是分数。(若生说出1/2,则直接揭示课题;若生不能说,师则介绍说:一半可以用这样“1/2”的数表示,象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我们今天就来认识这样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六
学生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较熟练地比较几分之一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能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通过对“分数墙”的解读,既能帮助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又为学生进一步探索分数的性质提供了空间。用好“分数墙”让学生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知识,能解决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件
(一)展示分数墙,直接点题
1.课件出示p111第3题分数墙
(2)在交流中小结分数的相关知识点。
(3)复习知识点后,让学生独立解决书上的四个问题,再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分数墙”的解读,既能帮助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又为学生进一步探索分数的性质提供了空间。“分数墙”是按照“几个几分之一就是几分之几”的原理,对分数(真分数和1)进行分解而得到的模型,可以直观地两个分数的大小进行比较,同时可以直观的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还可以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用好“分数墙”让学生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综合练习,拓展提高
1.口算练习:课件出示p112的第10题,检验学生分数的简单计算能力。
2.综合练习:课件出示p113的第13题
(1)回顾钟面的结构:钟面一共有12个大格,把钟面平均分成了12份;也可以把钟面看成平均分成了60份,每分钟表示其中的一份。
(2)再让学生根据复习的知识独立解决问题。
3.解决问题
(3)爬山坡比赛
丁丁用了八分之一小时,东东用了八分之二小时,明明用了二分之一小时,谁跑得最快?
【设计意图】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说说你的收获。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七
图形明白几分之一的含义,能正确地读写几分之一。
2、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等方法,使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3、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主动探究的欲望,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正确读写几分之一。
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和每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
(一)创造情境,游戏导入。
用“掌声表示数”的游戏来引入,由老师来说问题,学生把答案拍出来。
课件出示场景:
(1)把4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2)把2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3)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老师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不能用掌声来表示?”
同学们就会各抒己见,得出“平均分给两人,每人半个”的结论。
老师用课件进行演示,引出“半个月饼怎么用数来表示”这个问题。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例一:教学二分之一,认识四分之一。
在认识“把一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这块月饼怎样分才是平均分成两份呢?接着课件演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大小一样的两块。
师: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块是它的一半。也就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点击课件:展示一个“平均分”和一个不平均分的月饼)。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块是它的多少?用分数应该怎么表示呢?(电脑课件动态演示:把月饼平均分成4份。)。
2、例二:折纸活动。
折一折:你能折出这张正方形纸的并给它涂上颜色吗?
展示学生各种折法后问:“除了能折出这些纸的,你还能折出它们的几分之一呢?”(利用实物投影一一展示作品)。
3、完成“做一做”第一题。【加以巩固对几分之一的认识】。
4、例3:大小比较。
(2)以四人为一组进行“谁吃得多”的讨论。
(3)出示比较、、的大小,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归纳: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一份就越少。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本节课的练习设计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题、发展题、开放题。练习的难度逐步提高,让学生做题时都要动脑想一想。这样的练习设计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四)课堂总结。
从今天的学习中,你认识了什么?还知道了什么?
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整节课的设计紧扣新课改的理念,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达到了新课标中要求的备学生、备生活、备课本。在这堂课中,主要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1、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将学生的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同时又从生活实践中抽取出新的数学知识,即现实生活中存在有大量的数学问题。从主题图出发,挖掘数学知识中的趣味因素,编制成一则“我说你拍”的游戏,寓教与乐,在愉悦的氛围中唤醒学生对“平均分”含义的感悟,极大地诱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分月饼的问题又抽象出新的数学知识——初步认识分数。
2、重视学生学的过程。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学生学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这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学生用长方形纸折出1/2,并请学生介绍他的折法,以及为什么是1/2,对分数表象的建立做了很好的巩固。接着又让学生在1/2的基础上折出1/4,发现出多种折法,并要求学生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后展示给大家看。由此可见,既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整个课堂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提出他们的发现,再自主探索。如:在认识1/2的基础上巧妙地引1/3,虽是有意安排但却含而不露,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结论,也不包办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过程,使学生在思考中自行探索分数的含义。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我还注意到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教学中重点突出,难点巧破。
建立分数表象的关键是1/2的认识,我除了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方法外,在分数的写法上也下足了工夫,教师展示写,请教学生写,学生书空写,使学生在学会书写的同时,对分数的意义又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在教学中我还始终抓住“平均分”,通过折一折中的故意刁难,判断中的比较辨析,还有学生叙述上的严格要求,使学生明白没有平均分就没有分数。
5、教学既面向全体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全面发展。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在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能力发展、思想品德及个性心理品质养成等方面都能有所发展。同时,由于学生的个性素质存在差异,教学中,教师也尊重了学生的这种个性差异,要求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的学习水平。在本节课中,教师既解决了后进生学习难的问题,帮助他们克服了学习上的自卑心理。如他们也都能用纸折出1/2、1/4、这样的分数来,从而建立起分数概念的表象,初步理解分数概念的含义,树立起学习上的自信心,为今后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也为他们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在最后的练习中会变的你,学生能针对不同的整体判断出自己所表示的几分之一等。这样既防止他们产生自满情绪,又让他们始终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在完成这种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对于我本人来说虽追寻尽善尽美,但还是会有美中不足。今天也是我学习的一次机会,还恳请各位多提宝贵意见。让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努力在新课程改革的带动下成为一名新型的研究型教师.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八
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母、分子的意义,但本课时不引入分母、分子、分数线的名称。
通过小组活动,分一分学具,获得产生分数的实际需要,了解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生成分数的形成,并理解“分数是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通过剪一剪、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培养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动笔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本课时提供了丰富的贴近学生实际的、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分数的含义。
一、创设情境,激发需求
课件出示:(视频展示)小明家里来了客人,妈妈把一个大西瓜切成大小基本相等的若干份,送给客人分享,小明自己也高兴地吃了两块西瓜。
师:像分西瓜这样的生活情境,你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吗?
生:我妈妈在夏天的时候,也这样切西瓜给我们吃。
师:妈妈在切西瓜的时候,每块的大小是怎样的?
生:每块的大小都是一样多的。
有:有时候,我和姐姐两人吃一个苹果,奶奶把苹果分成一样多的两份,我吃一半,姐姐吃一半。
生:前天爷爷给我和弟弟带回四个桔子,我和弟弟每人两个。
[点评]教师创设了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景,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看短片,说生活,初步体会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我得到了其中的几份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为学习新知做准备。
二、分组活动,探求新知
师: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纸做的“饼”,咱们也一起来分一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学具袋中的圆纸片。
师:我们把这一个圆看作一个整体,先平均分成5份,然后分给小组成员。
学生动手操作,把圆沿直线剪开,根据小组成员的多少,分给每位同学。
[点评]这一细节,教师匠心独具,把全班同学分成了人数不等的小组,分别有一人组、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和五人组,便于学生体验“我得到了其中的几份”。由于小组成员人数不同,得到的份数必然是多元的,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为认识分数的意义做了铺垫。
在这一环节,我们也看到,由于学生人数不同,有很多的小组不能得到相同的份数,同学们都很谦让,小组长们把多的一份给了其他成员。成功地体现了合作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相互谦让的美德。
师:现在我们把这一个圆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了5份,你得到了其中的几份?
生1:我们小组有2人,把这个圆平均分成5份,我得到了其中的3份。
生2:我们小组有3人,把这个圆平均分成5份,我得到了其中的2份。
生3:我们小组有4人,把这个圆平均分成5份,我得到了其中的1份。
生4:我们小组有5人,把这个圆平均分成5份,我得到了其中的1份。
生5:我一个人一个小组,把这个圆平均分成5份,我得到了其中的5份。
生6:我们小组有2人,把这个圆平均分成5份,我得到了其中的2份,梁楠也得到其中的2份,还有一份放在中间,我想如果要平均分的话,我们还需要把这一份再平均分成两份。
师: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这个我们以后会学到。你真是个爱动脑的孩子!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点评]学生通过小组中的分圆活动,亲身经历了分数产生的过程,理解了分数表示的意义,教师同时引导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这一现象,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学习数学描述数学问题的严谨性。
师:我们把这个圆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了5份,你只得到其中的3份,怎么用数来表示呢?(作短暂停留),这个数既要能表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5份,又能表示你得到了其中的3份?你能试着设计一下吗?可以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试着设计,小组讨论,显出为难情绪。教师巡视,与学生做情感交流,并不正面回答学生的问题。但讨论很热烈,学生参与面广,思维活跃。
[点评]这一环节,教师将问题抛给学生,给学生创新的机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留下深刻的印象。
师引导交流,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生:我们小组感觉很困难,既要表示平均分成了5份,又要表示我得到了其中的3份,把5写在前面就写了“53”,把5写在后面就写成了“35”,与整数一样了。
教师适时夸赞:同学们真聪明,爱动脑筋,我们的祖先也和你们一样,做了这样的尝试,并发明了这种新的数:把表示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写在下面,把得到的份数写在上面,并用短横线隔开,35(分数产生了!),由于这个数是在分东西的情况下产生的,就把这样的数叫做分数。读作五分之三。
课堂顿时沸腾了,惊喜之情溢于言表,学生不由自主地念着分数:五分之三。
[点评]分数的产生,从质疑到解惑,水到渠成。
师:我们一起来写一写这个分数。(在老师的指导下写分数,读分数。)这个数表示什么意义呢?师生共同说:35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我得到了其中的3份。
师:你能试着把你手中得到的几份用分数来表示吗?能试着读一读这个分数吗?
生:我得到了其中的2份,写作:25,读作:五分之二。
生:我得到了其中的1份,写作:15,读作:五分之一。
生:我得到了其中的5份,写作:55,读作:五分之五。我还发现,我就是得到了一整个圆。
师:你说的非常好!请同学们想一想,55和一个圆的“1”比一比,谁大谁小?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九
首先本节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一理念。在数学中能够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原有的经验,学生学起来必然亲切、易懂。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思维、联想、类比、迁移等数学活动。再者我在教学设计上着重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练习设计上,有层次、有坡度,做到合理的安排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谨慎作答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听得专注,做的投入。最后用所学解决问题,整个学习过程体现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同时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用圆片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同时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能结合直观图形,初步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开展丰富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对“平均分”及分子、分母含义的充分感知和体验,为进一步认识分数积累感性经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中认识几分之几中的几分之一。
5.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获得对“平均分”含义的充分感知和体验。
6.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以趣味故事贯穿教学始终,从趣味故事开始导入,以趣味故事的发展引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探究,又以有趣的故事情节展开课堂练习。
首先理解分数的含义。教学中通过有趣的猪八戒吃蛋糕导入,引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应该怎样分?”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1/2。为了进一步深入理解,以1/2为例,进一步提问:“认识了1/2这个分数,你想自己动手创造出一个1/2吗?”使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明确的认识。
7.教学媒介
利用多媒体课件,运用演示法,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实物、模型教具等通过演示操作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认识几分之一。
(一)课前谈话:
师:小朋友喜欢看西游记吗?最喜欢里面的哪个人物啊?
生:喜欢,最喜欢孙悟空,他很聪明勇敢。
(二)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个?
生:用手势回答2个。
师:把2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个?
生:用手势回答1个。
师: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生:半个不能用手势表示。
师:那你能想办法表示这“半个”吗?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
生:我把手指伸一半表示半个。
生:我用小指表示半个。
……
师:咱们班同学挺有创意的!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来表示“半个”。在数学王国里用了一种新的数表示这“半个”(板书:分数)对于分数你了解了哪些?或者你想知道些什么,都可以大胆地说出来。
(三)引导探索,认识二分之一
生:把这个蛋糕切成两半。
师:出示蛋糕图,演示:是这样切吗?那该往哪儿切?
生:中间。
师:这样我们就把蛋糕分成同样多的两部分,在数学里我们应该说把这个蛋糕——(平均分)。
师: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两份,这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1/2,怎么写呢?先仔细看老师写,齐读。
生:二分之一。
师:“二分之一”先写什么?表示什么?
生:中间的横线,把这个蛋糕平均分。
师:在数学里我们叫它“分数线”。
师:再写什么?表示什么?
生:分数线下面的2,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
师:我们叫它“分母”。最后写——
生:分数线下面的1,表示其中的1份。
师:猜猜要叫它什么?
生:分子。
师生书空一遍。
师:(指着蛋糕问)你还能在这个蛋糕上找到另外一个1/2吗?为什么?
生:能,分得的另一份都是这个蛋糕的1/2。
师:我们就说“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师: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分数1/2是什么意思吗?
生: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它的1/2。
师:认识了1/2这个分数,你想自己动手创造出一个1/2吗?大家就从桌面选一种图形,动手折一折表示出它的1/2吧!(教师巡视)
师:谁愿意来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表示1/2的?
生:我把一张长方形纸边对折后,看到每一份就是它的1/2。
生:我把一个圆对折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圆的1/2。
……
师: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师:学习了1/2,猪八戒也折了一些图形表示1/2,对不对呢?(其中最后一个图是用1/3表示的)
生:第一个不是,没有平均分成两份。
生:第二个是。
生:第三个不是,不是平均分成两份。
师:指着最后一个图:不是1/2,那该用什么分数表示?
生:1/3。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三份,每份就应该是它的1/3。
(四)自主探索,认识几分之一
师:一张长方形纸条我们可以用1表示,把这1张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1/3,那你还能在这张纸条上创造出几分之一呢?动手折一折,和同桌交流。
师:我们看看这些图形又是怎么分的?涂色部分应该是几分之几呢?(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四幅图。)
生:打开书,在书上填一填。
师:谁能完整地说说。
生:把一个圆平均分成六份,每份就是它的1/6。
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份就是它的1/4。
……
(五)再创情境,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师:猪八戒在大家的帮助下,也认识了分数,悟空看他挺爱学习的,就把这个蛋糕的1/2分给它吃,谁知猪八戒说:“我老猪食量大,1/2怎么够呢?至少也要1/4吧!”悟空哈哈大笑说:“好,不够不够,还是给你1/8吧!”请你猜一猜,哪一种分的蛋糕多?(指名猜)你能想办法证明给大家看吗?怎么证明?我们就利用桌面上的圆纸片代替蛋糕,动手试一试吧!
生:小组长拿出3张圆纸片,先比一比大小,请大家小组合作迅速折一折,并涂上颜色表示1/2,1/4,1/8。(让小组长先分工,再涂)
师:涂好的小组就比一比,究竟哪一种吃得最多?
师:哪个小组先来说,你们组认为哪种吃得最多?怎么表示1/2?(师揭开图)
生:1/2吃得最多,把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师:哪种吃得最少?怎么表示1/8?(师揭开图)
生:1/8吃得最少,把蛋糕平均分成八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8。
师:那1/4怎么表示?(师揭开图)你想把1/4和谁比?
生:把蛋糕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4。1/4和1/2比,1/4吃得少。
生:把1/4和1/8比,1/4吃得多。
师:猪八戒说:“原来猴哥你骗我呀!”于是一口把蛋糕全吃了,这时该怎么表示?
生:用1表示。
师: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这组图形和下面的分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这些分数分子都是1,分母不同。
生:这些分数的分母越大,每一份就越小。
师:同样的物体或图形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小;相反,平均分的份数越小,每一份反而大。
生:完成想想做做的第5题。
(六)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师:下面的图中涂色部分能不能用下面的分数表示?用手势表示。
生:不对,没有平均分。
生:不对,表示的份数不对。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与分数有关,让我们用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去看看,你能发现分数藏在哪里吗?(出示路牌、外国国旗等)
生:说一说上面隐含的“分数”。
师:出示3个柜子的其中一个格子,并写上1/3,1/6,1/9,猜猜哪个柜子大,说说理由。
生:同样大,因为1/3它的一份相当于1/6中的两份,1/9中的三份。
(七)总结全课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学习什么样的分数?
生:我们认识了分子是1的分数。
生:我们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
(一)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
我利用多媒体,巧妙的设计一些动画,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带着感情色彩进入课堂,陷入情景,并积极主动地参入思索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体验“裁定”的滋味。这样,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和激情,课堂就会亲切自然。学生的学习活动在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展开。
(二)在教学中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学生初步感知新知后,让学生自主探索,进行开放式教学,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我让学生自己折几分之几,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折完后再让学生充分的说一说你是怎样折的?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涂色部分是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不仅让学生动手操作,还要学生把操作过程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既发展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又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问题,教学要贴近生活找数学,使学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给数学找个“原型”,把常识提炼为数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依托知识背景进行学习,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将分数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环节,例如: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把哪些东西平均分?这样的问题把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
(四)讲清知识在现实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
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让学生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数?”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用价值,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由于这节课开放性的设计,学生在教学中生成的很多东西都是自己在事先所不能想到的,以致总有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教学契机没有利用好,所以还需要在教学活动学生生成预设部分做更深入、细致的思考,尽量避免教学遗憾的发生。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十
学生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较熟练地比较几分之一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能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通过对“分数墙”的解读,既能帮助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又为学生进一步探索分数的性质提供了空间。用好“分数墙”让学生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知识,能解决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件。
1、课件出示p111第3题分数墙。
(2)在交流中小结分数的相关知识点。
(3)复习知识点后,让学生独立解决书上的四个问题,再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分数墙”的解读,既能帮助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又为学生进一步探索分数的性质提供了空间。“分数墙”是按照“几个几分之一就是几分之几”的原理,对分数(真分数和1)进行分解而得到的模型,可以直观地两个分数的大小进行比较,同时可以直观的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还可以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用好“分数墙”让学生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1、口算练习:课件出示p112的第10题,检验学生分数的简单计算能力。
2、综合练习:课件出示p113的第13题。
(1)回顾钟面的结构:钟面一共有12个大格,把钟面平均分成了12份;也可以把钟面看成平均分成了60份,每分钟表示其中的一份。
(2)再让学生根据复习的知识独立解决问题。
3、解决问题。
(3)爬山坡比赛。
丁丁用了八分之一小时,东东用了八分之二小时,明明用了二分之一小时,谁跑得最快?
【设计意图】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说说你的收获。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十一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1—93页的内容。
1、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理解平均分和分数的意义,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理解平均分和分数的意义,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课件、正方形纸
教学预设
设计分析
有一天,师父把四个桃子给悟空和八戒当晚饭,悟空说:“师父,八戒每次都多吃,这次请您给我们分吧,一定要公平。”同学们你们说一说,怎样分才公平呢?(平均分)
课件出示:4个桃子分给两个人,怎样分才公平,每人分几个?
2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分几个?
1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分几个?
分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在第一次接触时难免会有些陌生,心情会有些紧张。而且前面又没有相关的知识为这个单元做铺垫,所以在上课新课之前我用学生非常熟悉的、非常喜欢的西游记中的人物来创设一个学习情境。情境的创设有三个目的:一、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不知不觉的进入新课;二、通过这个情境引入我们这节课中的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平均分”;三、在平均分的过程中产生冲突:当一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时,每人半个,那半个桃子在数学中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认识二分之一
(1)课件演示: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桃子的二分之一。
(2) 一边回忆分桃子的过程,一边对应出示分数线、分子、分母和完整的分数二分之一。象二分之一这样的数我们把他叫做分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3)另一半用什么表示呢?
两个二分之一一样大吗?
为什么呢?
2、认识三分之一:
3、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4、认识四分之一
(1)四分之一你能折吗?学生独立折。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汇报交流。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5、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最大,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也不表态 )
(3)故事:
猪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刚咬第一口,悟空就从天而降。孙悟空说:“我吃西瓜的 二分之一。” 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点,听了高兴极了,说:“我可要吃四分之一。”学生这时候就议论纷纷了,到底谁吃的多呢?这下大部分同学认为孙悟空吃的多,因为他吃了西瓜的一半;一些认为猪八戒吃得多。
课件演示:分西瓜(通过直观演示:大家一致认为四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小。并且学生发现:平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每一份就小了。)
(4)回到折纸时的分数比较,1/8和1/32的比较,这时候,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不能直接用32与8的比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认识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5)做一做第2题,打手势。
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所以在认识二分之一、三分之一时,通过课件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的意义。
通过对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的初步认识,学生对分数已有了一些模糊的认识,学生在这时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是最强的。在这个时候设计一个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环节,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折一折、说一说、想一想更深刻的认识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产生的过程。
在学生折了四分之一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折一折和方法产生更多的分数,在产生新分数的过程中对分数物意义进行渗透和拓展。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你觉得哪个分数最大?学生根据以前的知识经验很容易得到分母大的分数大。教师在这时不急于下结论,故意给学生一个伏笔。
学生在这时注意力已经不太集中了,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会有些疲劳。这时我又用了西游记中的两个学生最喜欢的角色来解决本节课中的第二个难点。通过孙悟空和猪八戒二个吃西瓜的故事并用课件展示实物图让学生直观理解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也就是分母越大,分数越小,分母越小,分数越大的道理。
在把学生创造出来的分数任意的挑出来让学生进行比较,巩固比较方法。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题,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十二第2题,理解题意,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判断方法。
3、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十二第3题,独立完成,汇报结果,并说说比较的方法。
4、拓展运用。
填一填,课件展示。
把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和拓展。通过看图、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比较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方法。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说说什么?
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一次梳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
分数的概念是在整数的基础上扩展的,是从实际生产、生活和学习实践应运而生的,是从平均后不能用以前的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时产生的。教材的显示也非常突出 “平均分”这一中心概念。平均分是产生分数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教学时应当充分强调和重点突破。从设计意图来看,教材非常强调“数形结合”,学生初学分数,思维的支撑点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因此在教学时应当珍惜图形的功能和作用,发挥其效应,在教学时应当从直观入手,通过学生对具体的分析、直观的事和物的分析,来抽象出分数的概念。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建立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并学会比较同分子分数的大小。在完成这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后,我再次回想我和教学过程,体会很多。现就我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分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在第一次接触时难免会有些陌生,心情会有些紧张。而且前面又没有相关的知识为这个单元做铺垫,所以在上课新课之前我用学生非常熟悉的、非常喜欢的西游记中的人物来创设一个学习情境。情境的创设有三个目的:一、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不知不觉的进入新课;二、通过这个情境引入我们这节课中的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平均分”;三、在平均分的过程中产生冲突:当一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时,每人半个,那半个桃子在数学中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32比1/8大,于是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纸上折了1/4后,谁还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数,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平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欢听的故事,将知识蕴于故事中,在听故事、看课件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当回过头来再比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而教师也不必再多说什么,学生已经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认识。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在试讲时,前面理解分数的意义时,我反复强调“平均分”,学生也意识到这个“平均分”的重要性,在前面的语言表述中也不忘加上“平均分”三个字。但在后面的判断对错时,有一个三角形,不是平均分的,也用三分之一来表示,好多孩子都认为是对的。我问一个学生是怎样想的。孩子说是把这个三角形平均分成了三份,其中的一份就用三分之一来表示。我马到成上明白了,学生只是把平均分当做一个词来用,并没有在实际的情境用实际理解。我再次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原来,我只顾着强调“平均分”,并没有回过头来再让学生比较每一个三分之一是不是一样大了。再次教学时,我先说三分之一的意义,再说还有哪些部分也能用三分之一来表示,再回过头来问:每一个三分之一都一样大吗?为什么?学生就会说:是,因为是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三份。通过这样的调整后,学生再判断对错时,只有个别学生出错了。由此可见,教学还是要多想、多实践、多反思、多总结。
还有就是从整体上认识分数,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过高,在折分数操作时是否需要及时的比较等等,这些地方也是需要我们在教学时反复琢磨的。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十二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91、92页例1、例2。
1.通过操作活动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比较、判断等能力。
3.促进学生提高主动参与、互相合作的学习意识。
认识几分之一。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月饼实物图、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课件等。
师说问题。
1.有6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块?手势表示。
2.把两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又分几块呢?手势表示。
3.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多少呢?手势表示。
[第3个问题学生可能知道,但在用手势表示时可能不知所措。]。
生: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到这块月饼的一半。
[如果学生表述不清楚,教师进行引导]。
板书:一块月饼一半。
引导:那我们先来看看这块月饼的一半是怎么得来的?
课件演示:将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块。
问:是这样分吧?谁能说一说我们是怎样分的,得到的是这块月饼的一半呢?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关键是认识“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学生会回答:不能。
学生能答出:二分之一。
板书:二分之一。
引导:二分之一,用数字可以怎样写呢?老师在黑板上写,看和你想得一样吗?
教师板演。
问:谁看清了老师是怎样写的?指导学生书写,适当指导。
引导:知道这是什么数吗?(生:分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1.认识图形的。
指名尝试,用阴影表示其中的,并写在圆上。
引导这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得到圆的的,加深学生的认识。
2.创造图形的。
引导:在同学们的桌上有一个长方形,请你想办法表示出它的。
学生自主尝试。
指名汇报、展示不同的折法,强化认识。
重点理解:把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
问:在刚才同学们的回答过程中,有一个词是很重要的,谁听出来了?
随学生回答重点标注“平均分”。
问:为什么这个词最重要呢?说说你的想法。
重点强调:只有平均分才能得到分数。
3.判断:下面图形中涂色部分用表示对吗?
注重学生说理的指导。
1.认识。
学生能答出。
指导学生叙述完整: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板书:四分之一。)。
问:写成数字形式谁会写?(指名板书。)。
问:谁能上来指一指哪里也是这个圆的呢?(学生上前指。)。
2.探究。
引导:同学们现在又认识了,如果让你们自己表示出一个图形的,能不能做到?老师有两个要求,一是从纸袋中任选一种图形,表示出它的;二是折完后可以和小组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学生先独立思考,之后在小组交流。
指名代表小组汇报、展示。
重点理解:只要是把图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
1.判断分数。
2.写分数。
下图涂色部分是整个图形的几分之一。
3.看分数涂色。
4.找分数。
同学们不仅认识了分数,还会判断分数。现在我们去游乐园,看看在那里能不能找到分数。(课件出示主体图,指明学说,其他学生评判。)。
你还能再说出这样的一个分数吗?
5.创分数。
引导:拿出长方形纸,先想一想你能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然后试一试。
6.动脑筋。图中的各涂色部分分别是大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通过这节课,疏理一下自己在知识、能力方面都有哪些提高。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十三
根据小学中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基于课程标准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索性学习的理念,建立以“课上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教为引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作为本单元第一课时的《认识几分之一》是打开分数知识大门的钥匙。
1、初步认识理解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2、通过操作、比较、推理、交流、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觉学习的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
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难点:能正确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课件、手工纸、直尺。
学具:几张正方形手工纸、彩笔、直尺。
“能运用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是课程标准对“数与代数”第一学段内容的要求。本节课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找一找、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以直观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辅以小组合作学习,面向全体学生,并给他们留出充分观察、比较、演绎、思考的时间,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
“知识的获得是主体在活动中主动的意义建构”,引导学生做到“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说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不但学会,而且会学。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环节二:合作探究,展开新课
1、课件出示例1。使学生理解一人一半也就是每人分得月饼
的二分之一,指导读写1/2,突出重点。
2、课件演示“平均分”,强调“平均分”是理解分数的基础。
3、小组合作探究1/2中的2和1所表示的含义,引导学生正
确理解1/2的含义,突破难点,也为后续学习分数各部分名称做好准备。
4、比较类推。课件出示被平均分成4份的月饼,让学生通过
类推的方法,学习认识1/4。
5、给出分数概念。
环节三:动手操作,交流实践
1、出示例2:折出一个正方形的1/4并涂上颜色。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动手操作,鼓励多种折法,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培养交流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2、展示交流。将学生作品在讲台上展示,并让学生说一说折出的分数所表示的含义,强调平均分,规范学生语言。
3、知识迁移,巩固提高。出示表示1/3、1/8的教具,让学生认读并练习书写几分之一,突破重点;逐一说出1/2、1/3、1/4、1/8等分数所表示的含义,突破难点。
4、小结: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今天我们认识了分数中的几分之一。
【板书】认识几分之一
环节四: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课本93页做一做第一题。
2、课本93页练习22第一题。
3、课本93页练习22第二题。
4、拓展提高。
环节五:全课总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提出疑问。
【板书设计】
认识几分之一
分数
以上是我对《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设想,不足之处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十四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新课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级数学第五册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分数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本节课的目标定位是:
1.体验平均分;初步理解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1.说一半是多少:
(1)全班同学的一半。
(2)一组同学的一半。
(3)一个圆的一半。
2.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像全班同学的一半是用20表示、一组同学的一半是用5人表示,我们能说清它有多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圆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来表示。
4.折一折: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吗?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
(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3.辨析: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说明理由。
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最大,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也不表态)。
4.故事:
猪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刚咬第一口,悟空就从天而降。孙悟空说:“我吃西瓜的二分之一。”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点,听了高兴极了,说:”我可要吃八分之一。”学生这时候就议论纷纷了,到底谁吃的多呢?这下大部分同学认为孙悟空吃的多,因为他吃了西瓜的一半;一些认为猪八戒吃得多。
课件演示:分西瓜(通过直观演示:大家一致认为八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小。并且学生发现:平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一份就小了。)。
5.回到折纸时的分数比较,1/8和1/32的比较,这时候,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不能直接用32与8的比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认识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略)。
1.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2.以往我们在初次教学分数时,总是以单个的物体的进行平均分,然后“半个”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引入了分数,优点是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印象深刻;缺点是这样以单个的物体入手,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受到局限,会导致到高段学习分数的意义的时候,对单位“1”难以理解和接受。其实“一半”和“半个”是有区别的,只有“半个”才用分数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在分数引入的时候,请学生说身边一些事物的一半,发现日光灯是11个,一半一下子无法说出来。同时一个圆的一半是多少也无法说清。然后,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们只用一个数表示出来”。从而引入分数二分之一,这样对于分数的认识放在了一个宽广的背景下来学习,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个1/2来表示。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32比1/8大,于是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纸上折了1/4后,谁还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数,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平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欢听的故事,将知识蕴于故事中,在听故事、看课件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当回过头来再比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而教师也不必再多说什么,学生已经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认识。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从整体上认识分数,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过高,在折分数操作时是否需要及时的比较等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十五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2.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索精神,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3.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今天,黄老师能在这里和同学们上一节数学课,我感到非常的高兴。这不,老师特意带来了一个苹果给同学们品尝,不过很抱歉,数量不多,一人吃一个不够,只能两人吃一个,你们自己能不能把苹果分开,两人合作分一分。
1.分苹果,吃苹果。
(1) 认识1/2。
(2) 哪个小组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从哪切的,为什么从中间分呢?(公平、平均分)
(3) 把一块苹果平均分成两块,每人能吃到多少呢?(一半)有个问题,这一块蛋糕的一半用以前学过的数能不能表示出来,你能不能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1/2)你知道像1/2这样的数叫什么名字吗?板书:分数。
(4) 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得到一块苹果的1/2的呢?板书:每份是它的1/2。
(5) 1/2我们认识了,有个小组分的不太一样,这样分其中一份是这块蛋糕的1/2吗?怎么不是,不也分成两面份的吗?一块有点小、一块有点大,这样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不是它的1/2?(强调平均分)
(6) 演示平均分成四份的情况,认识1/4和2/4。
(7) 师:刚才出现了两种分法,一种是平均分成两份,吃1/2,一种是平均分成四份,吃其中的2/4,谁吃到的多?(四份中的两份相当于两份中的一份,尽管切的不一样,吃到的一样多。
(8) 学生品尝苹果。
2.折纸游戏。
(2) 全班汇报、反馈演示。你折的是哪个图形的1/4,谁折的和他们不一样?
(4) 认识3/4。以其中的一个图形为例,画线的一份是它的1/4,没画线的部分是它的几分之几?3/4,你是怎么知道的?师板书1/4。
3.折纸条的2/3。
(1) 这有一根漂亮的纸彩带,请你先把它平均分成三份,然后指出它的2/3,小组内两人合作试一试。
(2) 反馈:你是怎样分的,从哪到哪是它的2/3?(生:测量、折一折)
(3) 师板书2/3。
4.介绍分数各部分名称、写法。
(1) 前面我们通过分蛋糕、折纸、分彩带等活动认识了这么多分数,它们都是由几部分组成的?这三部分分别叫什么名称,你知道吗?(分母、分子、分数线)
2--- 分 子
------分数线
3 -- -分 母
(2) 分数的写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分子)
5.生活中的分数。
生:分蛋糕,分西瓜,具体说一说。
生:小组四人,每个人是这个小组的1/4。
师: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生活,一定能找到更多的分数。
6.质疑问难。有没有问题,个别不懂的单独交流,好吧?
1.课件动画片:八戒分瓜。
(1) 八戒分的公平吗,为什么?
(2) 明确:两个西瓜不一样大,它们的1/2也就不一样大。
2.分糖果。
(1) 这堂课,老师感受到了咱班同学的聪明伶俐和参与学习的热情,现在决定奖励你们糖果。
(2) 12块糖,拿走1/4;9块,拿走1/3;6块,拿走2/3;2块,拿走1/2。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十六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为: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认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学段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本节课是“认识几分之一”。新课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分数,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教材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等知识打下的基础。
每一节成功的数学课,都必须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展开教学活动,才可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小组合作一系列学习活动,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教学重点:
分数所表达的意义,分数的实质是反映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此分母、分子的含义是分数教学中最本质,最重要的部分。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十七
1、使学生通过实物或图形,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借助图形明白几分之一的含义,能正确地读写几分之一。
2、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等方法,使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3、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主动探究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正确读写几分之一。
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和每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
(一)创造情境,游戏导入。
用“掌声表示数”的游戏来引入,由老师来说问题,学生把答案拍出来。
课件出示场景:
(1)把4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2)把2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3)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老师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不能用掌声来表示?”
同学们就会各抒己见,得出“平均分给两人,每人半个”的结论。老师用课件进行演示,引出“半个月饼怎么用数来表示”这个问题。接着引入新课,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例一:教学二分之一,认识四分之一。
在认识“把一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这块月饼怎样分才是平均分成两份呢?接着课件演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大小一样的两块。
师: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块是它的一半。也就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点击课件:展示一个“平均分”和一个不平均分的月饼)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块是它的多少?用分数应该怎么表示呢?(电脑课件动态演示:把月饼平均分成4份。)
【设计意图】在以上整个教学环节中,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辅助学生思维,实现了教法中的由扶到放。出现在大屏幕上的月饼图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能仔细观察,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发挥了远教资源的“主导”作用,达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2、例二:折纸活动。
折一折:你能折出这张正方形纸的并给它涂上颜色吗?
展示学生各种折法后问:“除了能折出这些纸的,你还能折出它们的几分之一呢?”(利用实物投影一一展示作品)
【设计意图】再次提供给学生自主创造的机会,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拓宽知识,认识新的分数。利用投影来展示学生的成果,大大的提高了学习的热情。
3、完成“做一做”第一题。【加以巩固对几分之一的认识】
4、例3:大小比较。
(2)以四人为一组进行“谁吃得多”的讨论。
(3)出示比较、的大小,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归纳: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一份就越少。
【设计意图】在这里,我利用远程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小猪小猴的可爱形象很容易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吃西瓜的图片演示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非常直观地将分数的大小比较展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简单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发展了数学思考。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本节课的练习设计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题、发展题、开放题。练习的难度逐步提高,让学生做题时都要动脑想一想。这样的练习设计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四)课堂总结
从今天的学习中,你认识了什么?还知道了什么?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十八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会正确的读写分数,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使学生在多种活动中理解知识,发展智力。
3、培养创新和实践的意识。
理解为什么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
理解必须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
一、认识二分之一。
例1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
直观演示,学生操作。
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数来表示。
用新的数来表示。
二、认识四分之一四分之三。
例2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然后把一份图上颜色。
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他的四分之一,没有图颜色的就是3个四分之一,就是四分之三。
三、学习各部分的名称。
例3看图填一填,说一说。
出示挂图。
由学生说出是几分之几。
师板书,介绍这些数就是分数,上面的叫分子、下面的叫分母、中间的线叫分数线。
四、课堂活动。
1、1题。
先用纸折一折,问:平均分成了几份?然后填空。
2、2题。
同方同学,你读我写,互相交换。
3、说一说生活中,什么地方要用到分数?
第二课时练习。
教学内容:书107--108。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提高应用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教学过程:
一、交代本课的任务。
完成练习十九的1--7题。
二、基础练习。
1、1题用分数表示下图中的阴影部分。
2、2题在每个图里选适当的部分涂上颜色表示他下面的分数。
三、发展练习。
1、3题用下面的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对吗?
注意是否平均分。
2、4题选出合适的分数来表示各图中的阴影部分。
此题的阴影部分不是连续的。
3、5题看图填空。
4、6题写出下面的分数,并指出分母和分子。
5、7题。
1个面包切成同样大小的10片,爸爸吃了4片,爸爸吃了这个面包的()分之()。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十九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会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1、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若干,自己喜欢的轴对称图形、投影仪。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李老师今天想知道你们最喜欢吃什么?
那你们知道兔子喜欢吃什么吗?小猫喜欢吃什么呢 ?
生:兔子喜欢吃萝卜,小猫喜欢吃鱼
师:今天李老师带来了小兔子和小猫最爱吃的食物,请看(投影仪出示)并想一想:
(1)4个萝卜,怎样分给两只兔子才公平?
(2)2条鱼, 怎样分给两只猫才公平?
生:平均分才公平,只有平均分,他们的个数才相同。
师:动画显示平均分的过程。
师:两只兔子和两只猫都很满意的得到了自己最喜欢吃的食物,李老师今天也给我们的俩个班长带来了一块好吃的饼,请看李老师是怎样分的,你有什么看法?(投影出示一块大,一块小)
生1:不公平。生2:老师偏心女生。
师:那你认为老师怎样分才公平呢?
生:从中间分,一人一半
生:平均分成两份,两人要一样多才行。
师 :老师听取你们的意见,把这块饼平均分成两份。(投影仪动画显示分饼的过程)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3、用各种方式表示一半或半个。
4、引入1/2。
同学们,用了这么多不同的方式方法表示了一半,真不错,有的说用0。5表示。有的说就用纸折,然后涂色。还有的说用二分之一表示,其实,一半的表示方式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种新的数,就是刚才李老师听到有个同学说用二分之一表示。
像1/2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板书: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1/2
师:谁来说说1/2表示什么?
师把意义说完整:(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让不同的学生说分数的意义。
2、折一折 ,并涂色
生:有的用长方形纸、有的用正方形纸、有的用圆形、还有的用蝴蝶、金鱼等等。(同桌说意义,然后全班交流)
3、涂一涂,说意义
a 要分别涂出他们的1/2,你认为首先应该怎样做?
b 其中六边形、圆、和正方形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c 利用投影进行交流,每一个1/2分别表示什么?
2、拿一张正方形纸,折出这张纸的1/4,并涂色
(展示学生不同的折法)
3、,认识1/4、2/4、3/4、4/4。
(1)拿出一张正方形纸,用你喜欢的方法,将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
(2)涂一涂。p54
a 将其中的一份涂喜欢的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正方形纸的1/4,其余部分是这张纸的( )。
b 将其中的两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 )。
c 将其中的三份涂上颜色,涂了这张纸的( ),还有这张纸的( )没涂颜色
d 如果将所有的4份都涂上颜色,那么就涂了整个正方形纸片的( )。
同学们,通过以上操作,你能说出1/4、2/4、3/4、4/4表示的具体意义吗?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用分数表示,你能不能再举几个例子?
师: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分数?(像1/4、2/4、3/4 3/5 2/8的数都是分数)
4、学习分数各部分名称和分数的读、写。
(1) 你发现一个分数由哪几部分组成?
(2) 你知道各部分分别叫什么吗?一个分数应该怎么读?
(3)你认为分数该怎样写?为什么?
(4)由3/4读作四分之三,你认为3/4表示什么意思1/4、2/4、4/4呢?
(5)想一想,分数和什么分法有关系?
三、尝试运用
(1) 看图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投影仪出示)
a 读出每一个分数。
b 写出每一个分数(注意,先居中写出分数线,再写分母,后写分子)
c 说出每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含义
如:1/3表示把一段绳子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根绳子的1/3。
(2) 判断那些图形的阴影部分可以用1/2表示,是的画勾,错的打叉,并说出原因。
(三)巩固与应用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读一读(图见55页第1题)
(1)独立写出各图中涂色部分表示的分数,巡示指导分数的写法。
(2)指名读出各分数
(3)组内说一说各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2、按分数把下面各图形涂上颜色(图见58页第2题)
(1)各分数表示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2)你为什么这样涂?
3、判断: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各图的阴影部分对吗?(图见58页第3题)
(1)独立判断。
(2)交流判断的理由。
(3)分数的产生和哪一种分法有关系?
4 、我来涂,你来说是几分之几(分数的意义)
5、拓展题:涂色部分占这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投影出示)
(四)小结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二十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分数。
3、在动手操作、小组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分数。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分数的意义。
水彩笔、圆片
1、长、正方形纸各
2、2种花瓶作业题单
一、创设游戏活动,引入新课。
1、感受分数的产生——数不够用了
师:同学们,生活中你们分过东西吗?现在,来帮老师分一分,好吗?
师: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几个苹果?(2个)
师: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几个?(1个)
师:现在只有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几个?(半个)或(二分之一)。
2、自主探究一半的表示方法。
师:对,半个。半个苹果是什么样的,怎么分?谁能说一说。
师:不好说,是吧!你能用什么方式来表示“一半”呢?想一想,你可以画画、折纸等,试一试。
(教师巡视。学生可能折纸、也可能写字(中)、还有可能直接写二分之一)。
师:谁来说说你心中的一半是怎么表示的?(学生汇报时解释每种表示方法的含义及时贴黑板。)
3、在比较中感受用分数表示的好处。
师:好样的,学习数学就要善于去理解和创造。
师:如果把这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多少?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每个同学分的。你可以折纸、画画、也可以用像这样的数来表示。开始。
师:(集体汇报)折纸的同学举手,画画的同学举手,用数表示的同学举手。
师:把这个苹果平均分给10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多少?你准备怎么表示每个同学分到的苹果?集体汇报。
师:把这个苹果平均分给班上的63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多少?你准备怎么表示每个同学分到的苹果?(举手回答)
师:还折纸、画画吗?为什么都选择用数来表示?(用数方便)
二、自主探索,认识“几分之一”
1、认识“”
师小结:看来,用这个数(板书)来表示半个苹果比较方便。知道这是什么数吗?你在哪儿见过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师:(用多媒体配合讲解突出“”的含义)像刚才,我们将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这个苹果的。(课件出示这句话,让生读一读。)
师:另一份是多少呢?你怎样想的?
师:看,把这个苹果从这里分开,其中一份是这个苹果的吗?为什么?
师:看来,要得到这个苹果的,必须怎样分?再读一读。
2、涂“”,进一步理解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大家知道了“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这个苹果的”,你能涂出这些图形的吗?想一想,怎样分?平均分成几份?涂几份?拿出题单,做第1题,带上思考去行动。(师巡视,发现涂对的同学)
师随意指一个图:这个表示什么?为什么都用表示?
师小结:看来,无论物体的大小、形状如何,只要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都可以用来表示。
3、折一折,拓展几分之一的认识
师:你还能说几个像这样的分数吗?
生:、、……(板书)
师:你能利用信封中的纸片折出这些分数吗?选一个分数,折一折,涂出它的几分之一,然后和同桌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师巡视)
师:哪位同学把自己折出的分数介绍给大家?
师:真能干,折出了这么多几分之一,能看图写几分之一吗?(屏幕出示题)
师:怎样看出来的?
师:要看出几分之一,关键看什么?(图形被平均分成了几份)
3小结:通过折一折,涂一涂,我们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一份就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三、认识几分之几,进一步感受分数的意义。
1、认识四分之二。
师:你来说说你发现的新分数。
(生:刚才这个同学给其中的1份涂上色,表示了其中的,我给其中的两份涂上色,取了其中的两份,因此,我想能不能用来表示呢?)
师:这个同学说到给其中的两份涂上色,也就是涂了两个四分之一,他想到用四分之二表示。你们认为这个同学的发现怎样?(生评)
生:表示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两份,就是这张纸的四分之二。
2、涂一涂,认识几分之几。
师:其它同学能从刚才的折纸中发现什么分数吗?如果你发现了,把它给涂出来!
(学生独立操作)
师:把你发现的分数在小组内交流交流,说说你发现分数的意义。(学生交流)
师:想把你的发现展示给全班同学吗?谁来?
生1:我发现了,它表示把一张纸平均分成四份,取了其中的三份,就是这张纸的四分之三。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二十一
生:圣诞老人。
师:圣诞老人想让我们帮他分分礼物,你们愿意吗?
生:我们愿意。
师: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有哪些礼物?
生:2个。
生:1个。
师:像这样,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做什么分法?
生:平均分。(板书)、
师:我们再来看看还有什么礼物?
生:有一个蛋糕。
3、(课件出示一个蛋糕和2个小朋友),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得到多少呢?(把一个蛋糕)(板书)。
师:一半用我们以前学的数能表示吗?
生:不能。
师:那么,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分数,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一)、认识1/2。
1、认识1/2。
师:请同学看大屏幕,(课件)电脑博士是怎样分蛋糕的?
生:平均分。
师:像这样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板书),我们平常说每份是(板书)它的一半,这半个蛋糕我们就可以说是这整个蛋糕的1/2。(板书1/2)。
师:和老师一起来读一下这个数。
师: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得到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最后概括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分,每份是它的1/2。
师:你们能在这个蛋糕中找到另外一个二分之一吗?
生:(课件展示)生指出另一个二分之一。
2、折纸活动。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2,老师这里有一个长方形,你想在这个长方形上创造一个1/2吗?来看要求:
师:(课件展示)要求:打开学具袋1,每个同学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它的1/2。再和同学们交流折法。
生:小组活动。
生: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折法。
师:(课件展示)学生作品,
师:明明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1/2?
生:都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我们用这三种折法折出长方形的1/2,那么同一个图形的1/2表示的大小相等吗?
生:讨论回答。
师:不直判断学生回答的对错,而用课件展示验证学生的答案。
师:请把你的作品轻轻地放到作品箱。
[设计意图:老师对学生作品的肯定及对他们创作成果的重视]。
生:第2个和第3个可以。
师:第一个和第四个也是分成两份,为什么不是二分之一?
生:不是平均分。
师:一个蛋糕,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六边形,只要是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1/2。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图形练习,加深同学们对分数概念的理解]。
(二)发现分数。
师:现在,我们已经完全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生:1/3,1/4,1/6,1/8・・・・・・(师选择一些板书)。
师:想不想也用一个图形表示出你认识的几分之一?
生:想。
师:打开学具袋2,选择你喜欢的纸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课件展示)。
生:小组活动。
师:展示不同图形的1/4。
师:这几个图形,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1/4。
生:都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4。
师:有没有同学折出其他的分数。
生:介绍1/3、1/5(如果没有同学折出分母是单数的分数,教师可引导学生再次折出这样的几分之一)。
三、读写分数。
师:同学们请看,像我们刚才认识的1/2,1/3,1/4,1/8・・・・・・这样的数都叫做分数。
生1:我发现鸽子那里有1/3。
生2:我认为他说的不够清楚,应该是把鸽子的食盒平均分成三个小格子,每个小格子就是这个食盒的1/3。
生:・・・・・・。
师:我们认识了这些分数,我们再来写写这些分数。
(课件展示)仔细观察,电脑博士是怎样写的?
先写一短横,它叫做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再写分数线下面的数,我们把它叫分母,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老师这里写的3,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3份。最后写分数线上面的数,我们把它叫分子,表示其中的1份。
师:你会写分数了吗?我们一起来试试,(课件展示图形)。
生:拿手指书空分数。
四、反馈练习。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你能准确地运用分数了吗?让我们一起试试。
1、下面的图画让你联想到几分之一?
法国国旗巧克力。
2、猜一猜线段的几分之一?
师:我们这样分下去能把分数说完吗?
生:不能。
师:对,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分数。
课后反思:
一、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我是围绕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思想,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出发点,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主导思想进行设计的。
二、小组合作、交流思考。
本节课,我注意激励学生动手思考,把思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相结合,手脑并用,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取新知。
三、动手操作,勇于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在现实情境中做数学。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相互交流、动脑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二十二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91、92页例1、例2。
1.通过操作活动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比较、判断等能力。
3.促进学生提高主动参与、互相合作的学习意识。
认识几分之一。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月饼实物图、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课件等。
师说问题。
1.有6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块?手势表示。
2.把两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又分几块呢?手势表示。
3.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多少呢?手势表示。
[第3个问题学生可能知道,但在用手势表示时可能不知所措。]
生: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到这块月饼的一半。
[如果学生表述不清楚,教师进行引导]
板书:一块月饼 一半
引导:那我们先来看看这块月饼的一半是怎么得来的?
课件演示:将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块。
问:是这样分吧?谁能说一说我们是怎样分的,得到的是这块月饼的一半呢?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关键是认识“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学生会回答:不能。
学生能答出:二分之一。
板书:二分之一。
引导:二分之一,用数字可以怎样写呢?老师在黑板上写,看和你想得一样吗?
教师板演。
问:谁看清了老师是怎样写的?指导学生书写,适当指导。
引导:知道这是什么数吗?(生:分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1.认识图形的。
指名尝试,用阴影表示其中的,并写在圆上。
引导这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得到圆的的,加深学生的认识。
2.创造图形的。
引导:在同学们的桌上有一个长方形,请你想办法表示出它的。
学生自主尝试。
指名汇报、展示不同的折法,强化认识。
重点理解:把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
问:在刚才同学们的回答过程中,有一个词是很重要的,谁听出来了?
随学生回答重点标注“平均分”。
问:为什么这个词最重要呢?说说你的想法。
重点强调:只有平均分才能得到分数。
3.判断:下面图形中涂色部分用表示对吗?
注重学生说理的指导。
1.认识。
学生能答出。
指导学生叙述完整: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板书:四分之一。)
问:写成数字形式谁会写?(指名板书。)
问:谁能上来指一指哪里也是这个圆的呢?(学生上前指。)
2.探究。
引导:同学们现在又认识了,如果让你们自己表示出一个图形的,能不能做到?老师有两个要求,一是从纸袋中任选一种图形,表示出它的;二是折完后可以和小组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学生先独立思考,之后在小组交流。
指名代表小组汇报、展示。
重点理解:只要是把图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
1.判断分数。
2.写分数。
下图涂色部分是整个图形的几分之一。
3.看分数涂色。
4.找分数。
同学们不仅认识了分数,还会判断分数。现在我们去游乐园,看看在那里能不能找到分数。(课件出示主体图,指明学说,其他学生评判。)
你还能再说出这样的一个分数吗?
5.创分数。
引导:拿出长方形纸,先想一想你能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然后试一试。
6.动脑筋。图中的各涂色部分分别是大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通过这节课,疏理一下自己在知识、能力方面都有哪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