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汇总15篇)
教案的编写要适应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编写教案时,应注意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层次性,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能够有序地进行。以下是教育界的一些权威人士对于教案编写的要求和标准。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篇一
1.会认本课的生字新词,运用看图、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感受庐山云雾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3.感知总分段结构的特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精彩语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外扩展阅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庐山风景)教师相机介绍:庐山位于我国江西省的九江市,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而到了庐山,不能不看的就是那里的云雾。(板书课题)。
2.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欣赏庐山的云雾。
(二)整体感知,理解词语。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这课的生字新词,争取把它们都读对,争取把每一句话都能读通顺。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可以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周围的同学。
2.课件出示词语,先自由读,再开火读词语。
重点指导学习以下几个字:。
(1)弥漫:注意这个字的声母是“m”。
(2)漂:如果放在句子中还能读对吗?
在课文中还有一个“飘”字是风字部,你读读这句话。
【课件: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彩。
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小结:看来,漂浮在水面要用“三点水”的漂,而“随风飘荡”就是“风字部”的飘。
3.同学互相质疑:在这些词语中,有哪个词你不太懂?
师生共同解疑。
(三)感情朗读,体会特点。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自然段。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庐山的云雾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学生朗读有关语句。
(2)指导朗读:能通过你的朗读把我们带入这神秘的人间仙境吗?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庐山的云雾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千姿百态”。
(2)自由读第2自然段,找一找文中都描写了云雾的几种姿态。
(3)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姿态的云雾,美美地读给你的同桌听,再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
(4)全班交流。
(5)指导朗读第2句。女同学读描写笼罩在山头的云雾的句子,男同学读有关缠绕在半山的云雾的句子。
(这段是按照先总起再分述的形式来写的。)。
(8)尝试背诵。
让我们把这美景、这优美的文字,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咱们试着背一背好不好,先回忆一下不同位置的云雾都是什么样的?自己轻声试着背一背。
谁愿意试着背给大家听,其他的同学也可以小声的和他一起来背。
现在我把表示云雾不同位置的词语也去掉了,你还能行吗?我们一起来!没有把握的同学可以看着书读一读。
(9)总结:看来,这美丽的云雾已经常驻在你们的心间了!学习这一段时,我们通过总起句抓住了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又通过朗读,感受到作者用形象的比喻把这一特点写具体了,让我们领略到它神秘的色彩。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课文中还有一个自然段也是用这种先总起,再分述的方式来写的,谁找到了?
(2)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庐山的云雾还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一特点的。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
(3)全班交流。
(4)云雾的变化不仅姿态多,更神奇的是--它变化的速度还特别快!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这一特点吗?自己先试一试。
(5)快看看这云雾又变成什么了?(课件出示四幅画面。)。
选一两个你喜欢的或你想象到的云雾的样子写在这一段的末尾。
(6)你看,眼前的云雾说变就变--(学生尝试填空)。
【课件出示: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转眼间就变成了----……】。
师:我们目不转睛地看着,可是一眨眼,它又变了:。
5.学习第4自然段。
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指导朗读:读出我们对庐山云雾由衷的赞叹,读出我们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篇二
学会生字词语,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丽。
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优美的文字。
1、出示照片: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到旅游,你们不能不去一个地方:庐山。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有同学去过或者在电视杂志上看过有关庐山的介绍了吗?那就简单讲讲庐山最有名的景点或者景致。
结合谈话看照片(例如庐山瀑布、五老峰)。
1、自学课文,要求:a、读准生字音,将课文读正确。b、用“------?”划出文中的新词,查词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a、指名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及时正音。增添(zengtian)姿态(zitai)遮挡(zhedang)b、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结合理解词语。第一节:这小节有好几个成语,你通过自学,懂得了哪个成语的意思?变幻无常: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形容云雾变化多、姿态万千。飘飘欲仙:看到美丽的云雾内心很舒服,象成仙一般。腾云驾雾:原来指仙人能借助云雾飞行,这里指看到美丽的云雾,心里很舒畅。第二节:绒帽(rong)缠绕(chanrao)系ji系鞋带xi关系这小节中,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请同学来帮帮忙。弥漫:(雾气)布满、充满。缠绕:环绕。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各种各样。第三小节:这小节也有好几个成语,你理解了吗?让同学也来享受你学习的成果。瞬息万变:形容变化极快。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四蹄生风:形容马跑得非常迅速。第四小节:云遮雾照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理解“云遮雾罩”、“流连忘返”。
默读,理清文章脉络。几遍读下来,庐山云雾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课文用四个小节来介绍庐山的云雾,每小结分别写了什么?
1、总学了庐山云雾的多和美。
1、抄写词语三遍。
2、摘抄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3、朗读课文。
精读课文,通过朗读、想象情景、抓重点词语等学习方法体味庐山云雾的奇丽,走进庐山云雾奇妙的意境。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2、3自然段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写出庐山云雾的美的。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想细细品味庐山云雾奇丽的美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十分秀丽,那么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云雾,你特别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尤其)(神秘美)。
4、那么奇丽的云雾想想细细去欣赏?
1、自由读第二小节,想一想:这小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2、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具体读出来的?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山头的云雾(象白色绒帽)半山的云雾(象一条条玉带)山谷的云雾(象茫茫的大海)遮挡山峰的云雾(象巨大的天幕)。
3、你觉得这千姿百态的云雾怎么样?(美奇丽神奇美不胜收……)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比喻)说说你最喜欢的一小句好在哪里。
4、你能不能仿照作者的方法也来用美妙的文字形容一下各种姿态的云雾?
5、你喜欢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吗?让我们读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6、总结学习这一小节的方法:读——划——品——读。
1、运用刚才第二小节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小节。
2、指名说这一小节的中心句。理解“瞬息万变”。
3、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怎样的情景呢?你怎么读吃来的?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改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这句话,比比哪句好,体会云变化之迅捷之多。
4、这么奇异的景致,我们应该读出自己的惊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一小节。)。
1、练习册。
2、朗读背诵课文。
3、仿照文中二、三小节的结构写法,写一处景物。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篇三
1.会认本课的生字新词,运用看图、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感受庐山云雾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3.感知总分段结构的特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精彩语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旅游吗?(生:喜欢)那你都去过哪里?
生:我去过……。
2、你觉得那里的景色怎么样?(美不胜收、风景如画、山清水秀)。
3、说到旅游,谢老师要给大家推荐一个好地方。它就是(点击)位于我国江西省九江市南边的(庐山)板书(庐加拼音)。
4、指名读。(两名)。“庐”是我们要学习的生字,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生:广加一个户。
师:庐半包围结构,广字旁的撇要写的长一点。(师描广字)。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一)第一自然段。
1、庐山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那它到底有怎样的魅力呢?请小朋友自己来读一读关于庐山的这段介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
生自读。
2、师: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还有(云雾)。
(1)师:谁能来读准这些词语?指名读。评价:字音准确,声音响亮。谁再来试一试?
(2)瀑是我们要学的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生:三点水加暴。
生:暴这样写:竖提、点、提、撇、点。
师:伸出小手,我们一起来写一写瀑。齐书空。
(3)师:在庐山的这些景物里,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云雾。
师:(板书:的云雾)文中说这是怎样的云雾?(变幻无常)。
谁来读一读这个词语?指名两名。
师:幻生字怎样记住它?
生:幺部加横折钩。
师:你能为幻找一找词语朋友么:
生:幻想、梦幻。
师:这些云雾变化多,而且没有规律这就叫(生:变幻无常)。
师: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受。
师:谁来读一读这两个词语。指名两个,齐读。
师:读准了这些词语,你会把这段话读得更通顺。自读。指名读。齐读。
师小结:
庐山峰奇山秀,瀑布文明中外,但最神奇的还是(生:庐山的云雾)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这庐山的云雾,去感受她的神奇魅力。
(二)。
2、生自读2、3自然段。
生读,两人。你读准了姿的平舌音。瞬的翘舌音可真准。
1、姿是一个生字,它是上下结构女字底。你能为它找一找近义词么?(形态万千、形态各异)。
2、一起来读准这两个词语。生齐读。
(三)。
1、师: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能读通这一段吗?自己先来试一试?
2、指名读。一生读。
3、文中还有些动词你能读准么?(出示)。
笼罩缠绕系弥漫遮挡。
(1)指名你读准了罩缠绕遮的翘舌音。谁也能读准?指名。
(2)课前预习了你知道那个词语的意思?
a: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就是笼罩。(图片)指名读2名。
笼罩生字师范写四字扁扁在上面,日字略宽,主题横长又平。
生描红。
b:缠绕动作。
c:系多音字系上关系联系一起读一读。
d:弥漫充满、布满(烟雾、水汽)我们就叫弥漫。(图片)山谷里到处都是云雾,这就叫云雾(弥漫)山谷。
e:遮挡找近义词遮住挡住指读。
(3)齐读。
(4)谁再来读一读这一段。指名,女生齐读。
(四)。
1、师:庐山的云雾不仅姿态多,而且变化快。(出示)谁来读通这段话?
2、指名读。评价:真了不起,句子都读通顺了。
这里有两个词语飘荡和漂浮一个是(风)字旁,一个是三点水,为什么?
2、谁再来读一读?指名。
3、男同学让我们一起来读通这句话。男生齐读。
(五)。
1、师: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让人都舍不得离开了,真让人(流连忘返)啊。
2、指读。返生字,反加一个走之底,返是回的意思,和它相反的就是往,往返是一对反义词。
有没有什么地方让你流连忘返?
3、造句。
三、词语。
1、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学习了文中的生字词语。你能读准么?
2、出示。
变幻无常腾云驾雾飘飘欲仙。
千姿百态笼罩缠绕系弥漫遮挡。
瞬息万变一缕一泻千里四蹄生风漂浮。
流连忘返云遮雾罩。
(1)自读.(2)指名分行读。(3)齐读。
3、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走进了庐山,那里的云雾变幻无常给庐山增添了神秘色彩,而且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让人流连忘返。
4、那好你的课文,请1、2、3组小朋友分别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然后齐读最后一段。
准备好了么?景色秀丽的庐山起!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四
>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2、检查读文:生词宝宝回到了文章妈妈的怀抱里,同学们还认识他们吗?指四名同学起来读课文。
三、赏析课文:
(一)作者游完庐山后,在最后一段写道:
出示: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释:“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形容十分留恋,忘记了回去)。
学生回答。
(尤其)。
作者为什么最喜欢游览云雾缭绕的庐山呢?
生答后,出示画面。
师:在庐山上游览、漫步,眼前飘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还是云雾,此时此刻游人仿佛升上了云端,驾起了祥云,行走于天空中,进入了仙境。让我们体会一下这种云中游走的感觉吧!
指导朗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上……。
(二)作者游览云雾中的庐山,感觉像神仙一样。那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呢?(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请大家自读课文第2、3自然段,各段围绕那句话写的,用横线画出来。
学生回答,指导中心句的作用,整段文字便是围绕这句话写的。
板书: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三)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
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学生回答后出示文段。
2、这千姿百态的云雾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美奇丽神奇美不胜收……)。
4、你能想象庐山的云雾还可能有哪些形态吗?请你仿照作者的.方法,用美妙的文字描绘出你想象到的各种姿态的云雾。
例如:漂浮在山腰下的云雾像是。
5、你喜欢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吗?
王老师非常喜欢。配音乐范读。
从山顶到山谷,从上到下,庐山上千姿百态的云雾缭绕,这是多么神奇美丽的境界啊!指读。
当你置身其中,似神仙飘飘悠悠,正是因为有这千姿百态的云雾。指读。
千姿百态的庐山云雾啊,我们都爱你!齐读。
6、这么美的文字想不想把它变为我们自己的?
出示填空,师生合作。
(四)精读课文第三小节:
1、庐山的云雾不仅千姿百态还瞬息万变呢。“瞬息”是什么意思?(眨眼、呼吸)“瞬息万变”是什么意思?(变化又快又多)。
学生读出后出示文段。
3、那些词语体现了云雾变化之快?
4、使用什么方法来描写的?分别把云雾比作什么事物?这些事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5、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庐山的云雾还可以变成什么?
6、瞬息万变的庐山的云雾,这景致多么奇异,让王老师惊叹不已。配乐范读。
你肯定也惊叹于庐山的云雾吧!指读。
这变化又快又多的庐山云雾太神奇了,太壮观了。相信同学们都被吸引住了。齐读。
7、这段文字写得太美了,看提示背一背。出示填空。
四、总结全文。
1、游览至此,我们忍不住要和作者一样感叹: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出示最后一段,齐读。板书:流连忘返。
(认真观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
3、请同学们再把课文读一下,学完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录文中优美的词语。
3、搜集有关庐山的诗句。
4、仿照2、3段描写一处景色。
板书设计:
千姿百态。
最爱云雾。
流连忘返。
瞬息万变。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流连忘返”、“飘飘欲仙”、“瞬息万变”等词语的意思。会用“流连忘返”、“秀丽”造句。
3、继续学习总分段式,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4、阅读感悟,抓住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优美的文字,体会2、3自然段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写出庐山云雾的美的。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照片: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到旅游,你们不能不去一个地方:庐山。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有同学去过或者在电视杂志上看过有关庐山的介绍了吗?那就简单讲讲庐山最有名的景点或者景致。
结合谈话看照片(例如庐山瀑布、五老峰)。
2、其实,庐山最神奇的景致要算云雾了,今天我们就让我们在文字创造的美妙意境中去游一游。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指导正确朗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
a、读准生字音,将课文读正确。
b、用“------?”划出文中的新词,查词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
a、指名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及时正音。
增添(zengtian)姿态(zitai)遮挡(zhedang)。
b、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结合理解词语。
第一节:
这小节有好几个成语,你通过自学,懂得了哪个成语的意思?
变幻无常: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形容云雾变化多、姿态万千。
飘飘欲仙:看到美丽的云雾内心很舒服,象成仙一般。
腾云驾雾:原来指仙人能借助云雾飞行,这里指看到美丽的云雾,心里很舒畅。
第二节:
绒帽(rong)缠绕(chanrao)。
系ji系鞋带。
关系。
这小节中,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请同学来帮帮忙。
弥漫:(雾气)布满、充满。
缠绕:环绕。
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各种各样。
第三小节:
这小节也有好几个成语,你理解了吗?让同学也来享受你学习的成果。
瞬息万变:形容变化极快。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四蹄生风:形容马跑得非常迅速。
第四小节:
云遮雾照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理解“云遮雾罩”、“流连忘返”。
三、同桌互读,把课文读流利。
默读,理清文章脉络。
几遍读下来,庐山云雾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课文用四个小节来介绍庐山的云雾,每小结分别写了什么?
1、总学了庐山云雾的多和美。
四、作业:
1、抄写词语三遍。
2、摘抄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想细细品味庐山云雾奇丽的美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十分秀丽,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云雾,你是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更)(神秘美)。
3、确实,庐山的云雾神奇美丽,你看,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
4、那么奇丽的云雾想想细细的欣赏?
三、精读第二小节:
1、自由读第二小节,想一想:这小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2、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具体读出来的?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山头的云雾(象白色绒帽)。
半山的云雾(象一条条玉带)。
山谷的云雾(象茫茫的大海)。
遮挡山峰的云雾(象巨大的天幕)。
3、你觉得这千姿百态的云雾怎么样?(美奇丽神奇美不胜收……)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比喻)。
4、你喜欢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吗?让我们读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6、总结学习这一小节的方法:读――划――品――读。
四、精读课文第三小节:
1、运用刚才第二小节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小节。
2、指名说这一小节的中心句。理解“瞬息万变”。
3、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怎样的情景呢?你怎么读吃来的?
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改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这句话,比比哪句好,体会云变化之迅捷之多。
4、这么奇异的景致,我们应该读出自己的惊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一小节。)。
六、作业:
1、补充习题。
2、朗读背诵课文。
3、仿照文中二、三小节的结构写法,写一处景物。
板书设计:
山头绒帽。
千态姿态半山象玉带。
弥漫山谷大海。
遮挡山峰天幕。
瞬息万变眼前……刚刚……转眼间……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又变成……。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六
1.会认本课的生字新词,运用看图、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感受庐山云雾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3.感知总分段结构的特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精彩语段。
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旅游吗?(生:喜欢)那你都去过哪里?
生:我去过……。
2、你觉得那里的景色怎么样?(美不胜收、风景如画、山清水秀)。
3、说到旅游,谢老师要给大家推荐一个好地方。它就是(点击)位于我国江西省九江市南边的(庐山)板书(庐加拼音)。
4、指名读。(两名)。“庐”是我们要学习的生字,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生:广加一个户。
师:庐半包围结构,广字旁的撇要写的长一点。(师描广字)。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一)第一自然段。
1、庐山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那它到底有怎样的魅力呢?请小朋友自己来读一读关于庐山的这段介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
生自读。
2、师: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还有(云雾)。
(1)师:谁能来读准这些词语?指名读。评价:字音准确,声音响亮。谁再来试一试?
(2)瀑是我们要学的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生:三点水加暴。
生:暴这样写:竖提、点、提、撇、点。
师:伸出小手,我们一起来写一写瀑。齐书空。
(3)师:在庐山的这些景物里,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云雾。
师:(板书:的云雾)文中说这是怎样的云雾?(变幻无常)。
谁来读一读这个词语?指名两名。
师:幻生字怎样记住它?
生:幺部加横折钩。
师:你能为幻找一找词语朋友么:
生:幻想、梦幻。
师:这些云雾变化多,而且没有规律这就叫(生:变幻无常)。
师: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受。
师:谁来读一读这两个词语。指名两个,齐读。
师:读准了这些词语,你会把这段话读得更通顺。自读。指名读。齐读。
师小结:
庐山峰奇山秀,瀑布文明中外,但最神奇的还是(生:庐山的云雾)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这庐山的云雾,去感受她的神奇魅力。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会听写主要字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段落或句子,体会庐山云雾神秘和优美。
3.能给课文分段,认识过渡句的有关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过渡句的有关作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可用录像、音乐和老师声情并茂的解说创设情境)。
2.揭示课题。
(一要让学生读好课题;二要让学生理解课题的重点在于云雾)。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庐山云雾有哪些地方吸引你?
2.边读边自学生字新词,过一会儿听写。
3.反馈检查。
(第1题,学生可自由回答,甚至答没有地方吸引我,老师也不要否定。但是所有的回答都要让学生说一说从哪里看出来的,以引起全体学生的注意,加强学生对全文的感知。)。
(第2题,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听写,一方面是检查自学效果,另一方面也是帮助学生重现课文所描写的画面。例如可这样进行听写:庐山云雾的变化非常快,课文用了一个什么词?雾来时,风起云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什么(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又像给山川披上了一层什么样(飘逸)的外衣?)。
(三)再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直接描写云雾优美的是哪几个小节?
(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可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然后再进行课堂交流)。
2.课堂交流,理清课文层次。
(3、4、5节描写云雾的优美,那么,第1、2节呢?第6节呢?尝试给课文分段)。
3.回顾分段,体会过渡句的作用。
(1)刚才,我们采用的是抓重点段的方法分段,你还能用其他的方法或理由分段吗?
(如:自然段归并法等,要引导学生讲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并且,要引导学生理解运用过渡句也可以分段,过渡句是:的确,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这神奇的庐山云雾是哪儿来的呢?要抓住第一句的的确第二句的问句理解承上和启下。)。
(2)说明过渡句的两个作用:一是连接上下文,承上启下;二是有助于分段,理清文章的层次。
(四)精读课文。
1.自由朗读第二段(3、4、5节),你最喜欢学习哪一节?
(主要目的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给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
2.根据学生的喜好,组织学生自学。(不同的学生可以学习不同的小节)。
自学思考题:
(1)想想这一节写了什么?
(2)划出自己最喜欢的描写云雾的句子,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并有感情的朗读。
(3)_仔细体会,你所划出的句子为什么会写的那么好?(有兴趣的同学做)。
3.课堂交流。
(1)朗读句子,教师适时指导。
(2)教师适当点拨句子的写法。
(五)作业。
1.抄写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2、4节。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八
(1)认识课文后的12个生字及8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部分词语,学习“秀”,“幻”“增”,“添”这四个生字。
(2)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认识总分段结构,感情朗读第1小节,背诵第1小节。
感情朗读第一小节,背诵第一小节,学会课文后的生字词,理解部分的词语。
体会遗词造句的优美,体会庐山云雾的奇幻,神秘。
录相、录音、词卡。
一、揭题。
你们听说过庐山吗?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地处江西九江市,有避暑山庄之美称,说起庐山,不由得使我想起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望庐山瀑布》(师背)知道它赞美什么?其实,庐山最有特色的是它的云雾,庐山的去雾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七课,板书:庐山的去雾(读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感受庐山的风景、激情。
你们看,这就是庐山!学生边看过听。
结束提问:庐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预习课文。
要求:
(1)读准课文后生字字音以及由生了组成的词语。
(2)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四、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情况。
a、通过预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字词?(生答师出示)。
b、你利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语?
(2)检查朗读情况。
四小节由四个同学朗读。要求:其余同学认真听,注意有没有添字、漏字、读破句,并作记号。
(3)学生齐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4)读后提问,并相应板书:景色秀丽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五、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过渡语:庐山的景色是这样的美丽,我们如何把看到的描写出来呢?我们试说第一处风景。
出示风景一。
(1)你看到了什么?
(2)教师简单的描述一下,提问:如果不看图只听老师的描述,你觉得庐山的风景美吗?
(3)默读课文第一小节,学习课文是如何描述的。
要求:划出文章的中心句,想想第一句与后几句是什么关系?
检查默读情况:
a、这一小节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是什么关系?
b、课文中哪些词儿你不理解?(生提出问题,集体解答)。
c、图文对照,哪几句话描写了图上的景物,找出来,读读,你们喜欢这风景吗?请一同学试读出喜欢的语气。
d、指导朗读。(方法:生读,生评,不当处师范读,听录音读。培养语感)。
庐山内“山谷、高峰、瀑布、溪流、云雾”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师范读,让生感受语气的变化)。
e、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那么多的雾,我们在山上漫步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找出描写自己游玩时感觉的句子读读。
师引读,庐山的云雾那么多,在山上游……。
提问:你真的能摸到云雾吗?从哪个词儿中可以看出?
从哪个词儿中可以看出雾多?
师引背:漫步山道……。
f、句式比较:漫步山道,感觉真是舒服极了。
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提问:哪句句式好?为什么?
描写出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g、播放腾云驾雾片断。体会飘飘欲仙的感觉。
h、实时指导朗读,读出飘飘欲仙之感。方法:看录相、听录音、找感觉,学一学。
i、试背:方法:引读、引背、试背相结合。
j、请一同学用优美动听的语言把我们今天学的内容介绍给在座的每一个同学听听。
五、复习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七课庐山的云雾,了解到庐山景色秀丽、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们还学到了几个新的词语。(出示词语朗读)。
六、作业:
1、描红。
2、田格出示:秀、增、幻、添,四字观察其在田格中的间架结构。并抄写。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篇九
关于朗读:
(2)个别学生能通过朗读的语气让听者感受文字表达的意思。
关于背诵:
(1)半数学生能在课堂中概括提示背诵出二、四自然段。
(2)小部分学生能在选择背诵其中的几个句子。
关于运用:
(1)将学习课文积累的语言运用在其它的情境中。
(2)能够在教师提供的语境中填写书本中积累的语句。
抓“神奇”研读全文,体味庐山云雾的神奇之美。
1、同学们,你们去过庐山吗?(没有)我也没有,庐山位于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庐山观赏一下风景。
(出示课件)这里是巍峨耸立的龙首崖,这是美丽的三叠泉,秋天的植物园,飞流直下三千尺瀑布,百花齐放的花茎,这里是幽静的石门涧,大天池,苍翠欲滴的山脚,……庐山自古以来深受众多的文学家、艺术家的青睐,宋代诗人苏轼以其豪迈激情、生花妙笔,写下了千古流传的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呀!我把庐山最具代表性的景色给忘了,你们知道是什么景色吗?(庐山云雾)对啊!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揭开庐山云雾神秘的面纱。
1、朗读目标:请同学们认真的默读课文,用心去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并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庐山云雾的特点。
2、学生自由朗读。
3、读过课文之后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庐山云雾的特点?(生发言)。
4、庐山云雾特点可真多,这些特点是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哪那一处最吸引你呢?(教师随机板书)。
过渡:作者带我们领略过了这么美的云雾,我们赶快停下脚步认真、仔细地欣赏一会儿。
1、引出研读专题:请同学们用劲地、大声地读一读课文3、4、5自然段,找一找,划一划,文中哪些句子最能体现你喜欢的云雾特点?为什么?遇到问题,可以互相合作、共同研究。(课件出示)。
2、学生围绕专题自由研读全文,师巡视指导。
1、明确交流要求:大胆表述,认真倾听,及时补充,学会交流。
2、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指导朗读。
(1)谁喜欢山间路上看到的云雾?为什么?(瞬息万变、趣味无穷)师随机板书。
(2)你从什么地方看出了山间路上的云雾是瞬息万变的?(出示句子)。
能自己读一读吗?
(3)师指导朗读。
(3)刚才有那么多同学喜欢山间的云雾,你们听了这位同学的朗读觉得他有没有表达出你的心情?(说说理由)。
(4)生读,
师领读:师(雾来时),生(风起浪涌);(雾去时),生(飘飘悠悠)。
师:男同学读雾来时这一句,女同学读雾去时这一句。
师:同学们,这云雾的变化简直太快了,让人有“风起浪涌”的感觉,有“飘飘悠悠”的感觉,有“像帷幕”一样的感觉,更像“轻纱”一样的感觉,现在请你自己再读一读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自己看到的云雾。
3、教师根据学生的感受整理成句——雾来时,很大很大;雾去时,很轻很轻。雾浓时,什么也看不见;雾稀时,淡淡的一层。以此句与文中原句作比较——引导学生进一步领会景之奇、文之美。
4、再让个别学生带着体会读。
5、有谁喜欢山镇牯岭的云雾?说说原因。(有感情)师板书。
6、生读、组读、班读。
7、指导学生尝试用。
“庐山云雾变幻无穷,时而,时而。”的句式说说云雾的变化。风娃娃喜怒无常,时而___,时而___.____,时而___,时而___。
生整理,师总结。
师:同学们能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来归纳,非常好。我们也可以这样归纳刚才的学习过程:先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地方,找出能概括云雾特点的词;其次是划出体现云雾特点的词;再次是品读用词的准确生动,最后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这只是众多学习方法中的其中一种,如果你有自己的学习方法,那就更加好,现在请选一种适合自己的,或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自己去读读庐山云雾中称为最壮观的云海,读完之后,想一想,这一段写了什么时候的云海?还等什么呢?赶快行动吧!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时候的云海?(雨过天晴之后的云海和太阳光照耀下的云海)。
师:你最喜欢什么时候的云海?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生读并体会。
师:雨过天晴的云海别有一番味道,瞧这万倾白云转眼汇成了一片“汪洋大海”(出示课件),看上去,无边无际,简直是太壮观了,所以课文中这样说,生读“云海茫茫,波涛起伏,青峰秀岭出没在云海之上,变成了云海上的小岛。”
请把这份深深的感受融入于朗读中去吧!齐读。
生继续回答。
生:读句子——雨后的夕阳如同一轮火球,燃烧在云絮翻飞的银涛雪浪之上,将云絮染上斑斓的色彩。微风吹拂,云絮好像仙女手中的彩练;又如万朵芙蓉,竞相开放。
师:老师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庐山云雾的颜色是多姿多彩的,所以作者大声的告诉我们,庐山云雾中最壮观的要算云海。(板书:壮观)。
师:谁知道这句在文中的作用(过渡),文中还有一句请你找一找?知道他的作用吗?
师:这一段的云海,景色美,语言更美,老师也很想来读一读好吗?(师配乐范读)。
师:你们也来读一读吧,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
生:配乐齐读。
师:是的,这庐山之美景,庐山之神奇真让人留连忘返,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美丽的庐山云雾吧。有个要求,请同学们把看到景用课文中的文字把它描述出来(播放课件)。
学生边看课件边回答。
)
师:这多变、多情、多彩的庐山云雾曾使无数游客被折服,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无不赞叹,这《情归庐山》的诗人就是其中的一位,让我们来读读这首诗。生各抒己见。老师总结:同学们,当你高兴时,不要忘记来到大自然,你会更加热爱生活;当你心情烦恼时,请来到大自然的怀抱,你会心情舒畅、豁然开朗;当你遇到挫折时,请接受大自然的洗礼,你会更勇敢地面对生活,在学习生涯中、人生道路上,让我们笑对人生吧!
情归庐山。
庐山,像奋蹄的白马,昂扬向上。
庐山,你吸引了李白、苏轼、陶潜,
多少文人墨客为你泼墨挥毫,抒写你不老的青春。
啊,庐山,云遮雾罩的庐山,如真似幻的庐山。
你给了我梦一样的温馨。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十
生:(齐声读)庐山。
师:你们听说过庐山没有?有人去过吗?
生:我没有去过,但我爸爸去过,他跟我说过。
生:我看电视时,知道有一个(座)山,叫庐山。
生:我是看地图时知道庐山的。
师:同学们背诵过很多古诗,有没有人是在诗中了解庐山的?
生:《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评:教学要有的放矢。摸清学生对庐山的了解为介绍庐山作准备。】。
生:这篇课文会重点写庐山上的云雾。(师在“云雾”的下面加上点。)。
生:为什么要写庐山的云雾?(师板书:?)。
生: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稀奇的?
生:庐山的云雾是什么样的?(师板书:?)。
师:这两个问题,于老师都明白。你们是想让我告诉你们,还是自己到书里找答案?
生:在书里找答案。
师:有的同学可能想要老师直接告诉答案。——有没有这样想的?
生:(齐声)没有。
师:好。打开书,拿起笔,默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加上拼音,把不懂的词语作个记号,同时想一想刚才提的两个问题。
(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相机板书:幽谷、变化无常、腾云驾雾、飘飘欲仙、千姿百态、弥漫、瞬息万变、一泻千里)。
生:我愿意联系课文理解。
师:你们是学习的主人。——大家同意吗?
生:(齐声)同意。
师:请同学朗读课文,第一,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能读出感情来最好。同时,一边读一边思考你们刚才提的两个问题和黑板上词语的意思。这些词语的意思一读书就懂,不要老师讲。学生自由读书,读得很认真。教师巡视指导,不断的给予以鼓励。)。
师:读了几遍了?
生:我读了三遍。
生:我读了两遍。
师:读得很仔细。于老师最担心的是同学们书读不好,谁愿意读第一段?(请一位同学读,读得很流利。)。
师:这两句话里面有5个生字,请同学们再读一读。(学生自由读第一段。)。
师:读得真好。5个生字认识了吗?(生齐声:认识。)记住它们。请你接着往下读。(学生接着读书。)。
生:可以换成“特别”。
师:“特别是庐山的云雾”。既然可以换成“特别”,那么“尤其”后面的话应该怎样读才有味道?前面的话应该怎样读?(师在“尤其”的前后加上“……”号。)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
师:谁愿意读一读?(请一位同学读。)。
生:(读)“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那里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尤其是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师:好不好?
生:(齐声)好。
师:谁愿意再练一练?(请一位同学读,读得很投入。)。
师:一听就很神秘。他强调的是后面的“尤其是变幻无常的云雾,”他的语气读得很重,提醒人们注意这一点。一齐读一读,体会一下。
师:大家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不说“尤其是庐山的瀑布,更是雄伟壮观”呢?
生:因为课题是“庐山的云雾”,主要写的应是云雾,而不是瀑布。
师:噢,明白了,因为课题是“庐山的云雾”,所以他要特别强调云雾。谢谢你。刚才有好几个同学划出的不理解词是“腾云驾雾、飘飘欲仙”请你们读这两句话“在山上游览……”想站的就站,想坐的就坐,可以做一些动作。通过你们读课文的动作、表情、语气,我可以知道是不是理解了这两个词的意思。
(学生读这两句话。有的站着,有的坐着。读到那两个词语,有些学生做起了动作。)。
师:我请三位做动作的同学到庐山来游览。(三位学生上来)(师指着黑板前说)这是庐山的小道,你们到这里来高兴不高兴?(三人齐声说:“高兴。”)那请你们笑一笑。(三人嘿嘿笑了几声。学生和听课教师见状哄堂大笑)这笑声怎么有点哭的声音,再笑一笑。(三人又嘿嘿地笑了几声)【评:相机让学生放松,方法巧妙。只有放松情绪,才能把学生的才能发挥出来。这方面,于老师是高手。这也是于老师挖掘学生潜能的奥妙所在。】看下面的老师,都在山下,我们在山上。游览就是放松的,散步就要随便走走,不要紧张。注意,山上山下到处是云雾。其他同学读书,请他们三位做动作。
生:(齐声)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三人伸手向空中摸去)漫步山道,(三人慢慢地走,边走边看)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三人伸开双臂,上下摆动作飞行状)(听课教师中发出一阵笑声)。
师:做得好。我看你马上就要变成神仙了。“腾云驾雾”还可以怎么做?
生:我觉得还可以像孙悟空那样。(说着模仿孙悟空打眼罩远眺的动作)(师生哈哈大笑)。
师:你刚才怎么没有做出来?大家再读书,让她做一做这个动作。
(学生读书,女生做动作,逗得大家大笑。)。
师:我也跟着成为神仙了。她这样一做,我就想起《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他腾云驾雾。(说着,于老师单腿直立,手掌翻遮在额前,作孙悟空远眺状。)(师生哈哈大笑)在你们心里不是出现了孙悟空的形象?(齐声:是的。)这样就读懂了“腾云驾雾”。“飘飘欲仙”懂了吗?(齐声:懂了。)马上就要成为神仙了。看了他们表演的动作,加上自己的想像,大家再读书,就会读得更漂亮。“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要读得美一点。【评:还概括的、抽象的词义为生动具体的动作,生动、形象,使学生学得有滋有味。这才是“阅读课”!】(学生齐读第一段。)。
师:谁来读第二段?
生:(读)“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师插话:千姿百态,划这个词的同学请注意,下面的话就是解释千姿百态的。)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师:“千姿百态”懂了吗?(齐声:懂了。)注意,我们读书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中写的景象。请大家一齐读二三两句,要一边读一边想象,看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也就是要“过电影”。(学生齐读二三句,教师板画四座山峰。)。
师:你们脑海里出现没出现画面?(齐声:出现了。)我请四个同学,谁脑海里出现了“像是戴在山顶的白色绒帽”的形象?(请两位同学)谁脑海里出现了“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的形象?(请两位同学)请你们在山峰上画出你想像出的形象,其他同学仔细看,看是不是和你想的一样。(四位同学画,其他同学看。)。
师:放下书,谁愿意把这一节读给大家听?
(请一位同学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好象来到庐山,见到了庐山的云雾。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十一
不,我所见得云雾别具一格,如梦似幻。
那天,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庐山脚下,抬头向上看,啊!真美!我感到眼前焕然一新:一座座山峰好似亭亭玉立的仙女,身穿翠绿的衣裙,轻盈窈窕,笑容满面的迎接四面八方的游客们。
汽车拉着我们,在银蛇般的山路上奔驰。到了半山腰,天突然变得黑黑的,是我想到了一首古诗黑云压城城欲摧接着,细雨落下来了。司机用利雨器左右摇摆,忙个不停。我向窗外望去,发现天色开始朦胧起来,感觉就像庐山披上了一件白色的纱笼,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啊!
来到山顶,奇怪,天气变晴了!蔚蓝色德天空展现在眼前,在天空的衬托下,巍峨耸立的山就像强壮的小伙子,稳健的站在哪里,有一股阳刚之气。
庐山的云雾真是千变万化,神奇莫测,令我长久不能忘怀,我将永远记住这次经历!!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十二
一、抓住想象的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乐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学生的学习也总是伴随着想象。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在学习本课时,利用云雾的特点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先展示课文中描写云雾的动人画面,接着诱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大胆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感受庐山云雾的壮美。有的同学说云雾像一匹奔腾的野马,有的又说云雾像一泻千里的瀑布,还有的说像一尊女神。课件画面的展示,学生想象力的开发,不仅刺激着学生的视觉,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
二、朗读感悟,体会文章语言的'美。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在游览途中,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而且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让学生感悟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云雾,再配上优美抒情的乐曲。在感性的画面、音乐声的刺激下,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这样,学生对庐山云雾的喜爱之情油然而发,喜爱之情全部融入朗读之中。另外,我还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有男女生赛读,个人读,小组读,范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
三、品读词句,理解感悟。
这样,学生就从中感受到了庐山的美。
当然,这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太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抓住文本的空白处,充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切实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十三
《标准》明确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在课文第二自然段教学中,我让他们努力寻找方法去表现自己思考的内容,“如何使自己所画的云雾更美”,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地发挥,在思考、分析和交流后,不仅锻炼了动口能力,也锻炼了动手能力。
新课程中指出,“要加强学科的综合性,要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为了展现云雾的姿态,光凭老师的讲解和观察书中的图片,难以使云雾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教学中我借助学生在美术课中所学的绘画本领,结合学生平时所见的晨雾,让学生用笔来“说话”。一下子,同学们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个个都在认真地读着每句话、每个词语。在接下来的交流中直观的画面使他们快速地理解“笼罩”、“缠绕”、“弥漫”等词语的意思,通过鼓励他们进行想象绘画,学生明白了想象还需要合理。
总之,通过美术技能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使这节课充满了生趣,学生更具有表现欲和创造性。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十四
《庐山的云雾》全文共4个自然段,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其中,第二部分是重点,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第三部分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流连。根据课文及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利用图片,展现庐山的美。
首先,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庐山的幽谷、高峰、瀑布及溪流,让学生一下子走进了庐山,感受到庐山的景色秀丽,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了让学生确切地感受庐山云雾给人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时,仅读文字比较空洞,因此,我借助多幅云雾图片让孩子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效果颇佳。在感受云雾千姿百态时,那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更令学生赞叹不已。
二、利用画笔,感受云雾的美。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写云雾的姿态非常美。作者按照“山头—山腰—山谷—山峰”的顺序,以丰富的想象,恰当的比喻把云雾分别比作“绒帽”、“玉带”、“大海”、“天幕”,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首先,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比喻句子感受云雾的壮美。接着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身临其境,你想不想用画笔画下这神奇的景象?”把文字转化成图像的教学形式,学生都感到很新奇,立即拿起画笔,于是我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边创作绘画。最后,我选了几幅作品与学生共同点评,讨论为什么这样画?在这个寓教于乐的过程中,不仅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了山头绒帽般的云雾、山腰玉带般的云雾……,再次回归文本,学生朗读时声情并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指导读词,感受语言的美。
在讲授第三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感悟云雾的瞬息万变。为了让学生体悟云雾的变化之快,我引导学生抓住“刚刚还是……转眼间就变成了……”“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语句,为了感受云雾的动态美,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一缕轻烟”、“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四蹄生风的白马”、“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上”,并通过个别读、分组读、赛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加强了对文本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边想象边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感受语言的美,学生如临其境,脸上写满了对美的向往。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十五
《庐山的云雾》是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本文通过对庐山云遮雾罩景象的描写,展现了庐山景色的秀丽。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情怀。在教学中有以下感悟:
一、抓住想象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本课中有二处想象的训练点:一、想象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情景。二、看图想象庐山云雾有哪些动人的姿态。为了诱发学生的想象力,我展示动人的画面,让学生大胆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感受庐山云雾的壮美不仅刺激着学生的视觉,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
二、、朗读感悟,体会文章语言的美。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本文不仅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而且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自由读,个人读,小组读,范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从中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品读词句,理解感悟。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课文的图片,使学生在头脑里初步把文字描写变为具体的图像。然后再引导抓住重点句和重点词去进行进一步的理解、感悟。如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明白这段用先总后分的方法描写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就象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等语句,边读边想象,入情入境,体会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图文结合,并展开想象,拉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学生就从中感受到了庐山的美。教学第三段时我,先示范把第三段读一遍,故意把“刚刚、转眼间、明明、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这几个词给漏读了,然后让学生说老师读得怎样,学生就说老师把这些词漏读了,教师顺势说,这几个字老师刚才不读,课文不是也很通顺吗?让学生讨论这几个词能不能不要,学生体悟出不能不要,因为它写出了庐山云雾变化的快。然后又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庐山云雾变化快,即: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刚刚(学生快速接着说)转眼间又()(学生又继续快速接着说)明明()(学生继续快速接着说)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学生接着快速接着说)如此反复几次,除了书上云雾变成一缕轻烟、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四蹄生风的白马、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还可以发挥想象让学生说云雾变成其它的样子。这样教学既把庐山云雾变化快的特点突出来,又训练学生用这些词进行说话,学生的思维在快速转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效果很好。学完这两段后,我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准备以导游员的身份向游客们介绍庐山的云雾。这样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并积累了语言,将书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为积累奠定基础。
当然,这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感受庐山云雾的壮美时,我给学生提示的图片时机不太准、给学生创设的教学情境也有限,因而部分学生的思维欠活跃,在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时,只局限于某部分事物的范围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抓住文本的空白处,充分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发挥想象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