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信箱教案(实用18篇)
一个好的教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教案的编写要注意教材的因材施教原则,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希望这些教案范文可以给你带来一些帮助,祝你编写出优秀的教案!
地球信箱教案篇一
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动植物提供的资源。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说出人类生活离不开动植物的一些实例。
2.能参与制作一个爱护小动物的装置(“小鸟餐厅”或者小鸟之家)。
科学态度目标
1.对探究动植物与人类关系的活动感兴趣。
2.愿意倾听,乐于表达。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体会到应该保护身边的动植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说说与人类衣、食、住、行有关的动植物。
教学难点:认识到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体会到应该保护身边的动植物。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牛奶盒子、直尺、记号笔、剪刀、绳子等(可事先请家长适当进行加工)。
教师准备:课件、动植物与人类生活相联系的资料、班级研究记录表、选取几个与动植物人类关系密切的典型观察场地(如蔬菜园、绿化区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预设2分钟)
1.出示图片:请观察大屏幕上的图片,图片中有什么?
2.小狗是动物、小草是植物。动物、植物和我们(人类)都生活在地球家园中,是我们地球家园的一部分。我们也把地球家园也叫作大自然。
3.大自然就像一位母亲,而我们就像她的孩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做大自然的孩子》。(出示课题)亲近大自然,做大自然的孩子,会让我们了解更多大自然的奥秘。
二、探索(预设13分钟)
2.图中的野花、小草、骏马和我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3.让我们做一个“自然侦探家”到校园里找找更多的动植物和我们的联系。
4.我们去教室外活动要注意什么呢?
(1)保持安静,用心观察,及时记录在活动手册第7页中;
(2)保护动植物,尽量不打扰不破坏;
(3)听从老师指挥,不奔跑打闹。
5.能做到上面几条要求就是优秀的“自然侦探家”,让我们一起带好《学生活动手册》,安静有序的排队,跟着老师走吧。
6.选取1-2个典型观察场地组织进行观察,表扬认真观察、及时记录的“自然侦探家”。
三、研讨(预设8分钟)
1.组织学生说说动植物与我们的联系,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个例引导认识动植物与我们的衣、食、住、行等关系。
2.你能说出10个或10个以上与我们衣、食、住、行有关的动植物名称吗?
3.组织小组讨论,并填写记录表。(记录表上既可以画画也可以写字)
4.请典型小组同学上来展示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有选择性地写在“班级研究记录表”中。
5.对于刚才小组的发现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完善“班级研究记录表”。
6.我们的生活与动植物还有哪些联系?可以试着让孩子从生存环境、水土保持、生态平衡、生存伙伴等角度浅显的说一说。
四、实践(预设12分钟)
3.让我们看一下视频了解详细制作过程。
4.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呢?重点强调剪刀等要注意安全:不能对准自己和其他小朋友;要缓缓用力,不能太用力。
5.让我们拿出准备好的材料小组开始制作吧。
6.小组展示制作的“小鸟餐厅”。
7.提示: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才给小鸟喂食,比如天气严寒或雪天,不能让小鸟产生依赖。
8.课外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寻找合适的地方摆放“小鸟餐厅”,并且定时观察记录。我们还可以搜集资料和相关材料“给小鸟建一个家”。
五、拓展(预设5分钟)
1.我们人类的生活与动植物密不可分,因此我们要走进大自然,去了解更多植物、动物与人类的`联系。
2.你看这些课本22页的图画,说说这些动植物与我们有怎样的联系?
3.请同学们继续当“自然侦探”,在家长陪同下到植物园或野外去,发现更多的动植物与人类的联系。
活动注意:
(2)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动物或植物,可以通过手机软件“形色”等查一查,也可以记录下三个以上的特征,给它起个名字,或把它的样子画下来。
(3)保护动植物,静悄悄的观察,不要打扰和破坏。
【板书设计】
做大自然的孩子
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有关的动植物
衣:棉花、鸭子、羊、牛……
食:水稻、小麦、猪、西瓜……
住:松树……
行:松树、牛、马……
地球信箱教案篇二
1.通过收集资料、课堂交流等活动,了解一些月球的基本知识和人类探索月球的历程。
2.能利用多种途径收集有关信息,并按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整理。
3.从人类探索月球的艰辛历程中体会到科学的进步和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对宇宙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准备:
1.了解教参上介绍的有关月球的知识;
2.整理准备提供给学生的月球资料(远古时期、伽利略时期、近现代时期);(附后)。
3.录像资料(备课系统:人类在不同时期对月球的探索);
4.月球卡范例(参考教材上的范例)。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2.请几个同学讲故事或者背诗歌。
(预设:《静夜思》《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嫦娥奔月》)。
(预设:认识:月有阴晴圆缺;疑问:明月几时有;想象:月球像地球一样生活着生物)。
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梳理板书:肉眼观月地面天文望远镜观月探测器探测与登月考察)。
2.提供老师准备的3份资料,学生阅读并把最感兴趣的部分圈划出来。
3.你对人类认识月球的过程有什么想法?
(预设:人类探月的技术与工具越来越先进;人类对月球的数据勘测越来越精确;人类对月球奥妙的了解越来越多;人类对月球的疑惑也越来越多。)。
1.课前让大家收集了有关月球的信息,你们收集到了月球哪些方面的信息?
(学生展示自己的信息但不作具体介绍)。
2.讨论:启发学生以“月球卡”的形式交流月球信息。
3.小组合作制作“月球卡”。教师巡视指导。
4.“月球卡”交流会。
(适时穿插阿波罗号宇航员奥尔德林的故事:在别人问及他是否为没成为第一个下月球的人感到遗憾时,他风趣地说道:“别忘了,我是第一个从月球下地球的人”。充分体现了一个宇航员热心科学事业而不看重个人荣誉的`洒脱。)(注:如果学生没有收集到资料,可以把阅读老师的资料与制作“月球卡”活动合并起来)。
1.课后进一步收集有关月球的资料。
2.在班级中展出“月球卡”。
农村兼职科学教师坦言:现在的科学教材,书上有的,学生知道,老师也知道;书上没有的,学生不知道,老师也不知道。从教学内容来看,《地球的卫星——月球》是一节典型的运用已有资料理解科学的教学。面对这样的非动手实验的科学课,教材上提供的信息(文字资料)是很有限的,教师该怎么备课?本教学设计提供了范例:
1.通读教材——补充教材的“空白点”。备课的第一步就是要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去收集相关的专业知识给自己“充电”。比如本课,教材上仅仅介绍了各个时期人类探索月球的观测工具及一些基本数据,而各个时期人类的发现,还有“人类留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足迹”的背景资料等都是教材的“空白点”。教师只有在课前从教参、网络、书籍上广泛阅读有关月球的资料,才能游刃有余地指导学生整理资料、认识月球,甚至在信息产生冲突时及时判断信息的正误并进行引导。
2.解读学生——找准教学的“起始点”。月球在学生来看并不十分神秘的背景下,我们的教学要走向哪里?教材的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在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活动中建构起“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在不断改进,对月球的认识不断深入、丰富,同时还有很多的疑惑期待我们进一步探索”的观念。因此,本课的重点不是让学生掌握多少月球知识,而是让学生体验到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这也是新教材与老的常识教材《月球》一课的根本区别。学生的知识储备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我们的教学起点。
3.精简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课教学很容易出现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的问题,要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备课时要围绕教学重点统筹布局活动的内容、方式与时间。明确各环节的设计意图,理清线索,预设好学生的活动、想法,教师的教学就能做到游刃有余了。
地球信箱教案篇三
1.研讨本文结构,了解本文说明的条理。
2.研讨本文的说明方法。
3.搜集有关地球及其能源的开发利用的资料,以便了解科学的飞速发展,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激励学生对未来的探索。
研讨本文结构,了解本文说明的条理。
研讨本文结构,了解本文说明的条理。
自读课。
提示简评法。
电脑、电视。
阅读讨论法。
气圈看看水圈我们石圈:位置的。
性质地形成球探索开发。
时间阶段目标。
1.补充、扩大知识面,激发学生读课文的欲望。
2.了解课文内容。
3.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
4.研讨本文结构,了解本文说明的条理。
5.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
6.理解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理。
1.导入:
(1)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但对地球了解又有多少呢?
(2)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有关知识,就清仔细阅读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的《看看我们的地球》一文。
2.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并思考:从文中你了解到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
3.提示:地球有哪些部分组成?课文主要介绍的是哪部分?明确:地球有气圈、水圈、石圈组成。主要介绍了主体石圈。
4.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有关石圈的知识?
明确:课文从石圈的位置、性质、形成以及人类对石圈的探索及开发利用等方面介绍了有关石圈的知识。文章先由地球的气圈、水圈引出课文的说明对象——石圈,接着介绍石圈的位置、性质及形成;有石圈的形成,引出人们从古到今对石圈的最上层的开发利用;由此又引出如何解决石圈最上层可利用的各种矿物质资源日益减少的问题;由解决的办法又引出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由此又引出如何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由此又引出要揭开有关地球起源之谜,最后,展望开发利用其他天体的美好前景。
明确:作者认为要解决石圈上可利用的矿物资源日渐减少的问题有两种办法:
(1)靠现代地球物理探矿、地球化学探矿和各种新技术部门的合作者们共同努力,往石圈下部更深的地方要原料。
(2)继续找寻和利用新的物质和动力来源,热就是便于利用的动力根源。
作者认为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的办法是:
(1)通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对地球的内部结构进行直接的探索研究。
(2)发射火箭到其他天体和通过远距离自动控制仪器的记录等,得到有关那个天体内部结构的资料来进行比较研究,间接地了解地球内部物质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
6.提问:课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各举一例说明其作用。
明确:
(2)列数字:“大约每往下降33米,温度就升高1℃。”通过数字准确地说明了越往地球深处,温度越加增高。
(3)作比较:“可是到现在为止我们的眼睛所能钻进石圈的深度,顶多也不过十几公里。而地球的直径却有着12,000多公里呢!”通过列数字、作比较说明当时我们对地球的了解非常有限。
7.总结:
8.交流现代人们对地球的开发资料。
教师活动。
1.说导语。
2.(1)听读评读(2)评价答案的优劣。
3.提示思考角度。
4.(1)提出思考的问题(2)归纳总结。
5.提问,巡视。
学生活动。
1.介绍知道的地球知识。
2.(1)个别分段读课文,并思考问题。(2)回答问题。
3.思考回答。
4.阅读讨论概括回答。
5.阅读课文筛选答案。
6.理解阅读,讨论回答。圈点答案。
地球信箱教案篇四
1.读懂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弄清楚爸爸为什么让哥哥把信箱钥匙交给娃丽。
2.会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6课《信箱》。看看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出示自学提纲:
1.哥哥、娃丽各是怎样对待这封信的?
2.爸爸为什么让哥哥把信箱钥匙交给娃丽?
3.你想对哥什提亚说些什么?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逐一交流以上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相机进行朗读的训练与指导。尤其是对第三题的处理要让学生说心里话,各抒己见,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
1.从这个故事中,你想到些什么?
2.再读你最喜欢的部分,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表达。
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这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内容引人入胜。一封被邮递员投错的信,哥哥哥什提亚把它丢在台阶上,妹妹娃丽却冒着风雪把信送到了收信人手中。这篇教学设计示例设计了一课时,主要以学生朗读课文为主,在反复朗读中去体会情感,把握内容。
1.以小组为单位,自排课本剧表演。
2.以小组为单位,举行辩论会,针对哥哥与妹妹的不同表现,发表各自不同的观点。
1.通过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简洁地复述文章内容。
2.感受娃丽关爱他人的美好心灵,做一个有优良品质的小公民。
3.仔细朗读课文,理清思路,培养自己读与复述的能力。
4.掌握新生字的`音、形,最后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体会娃丽有责任心、能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1课时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6课《信箱》,看看这个信箱又引出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2.板书:16.信箱
1. 出示问题:问读课文,然后说出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 在阅读中,遇到不懂的字或句子,先作记号,然后小组讨论,说出结果。
3. 检查阅读结果(回答得好的及时给予表扬)
1. 朗读阅读提示,之后解决提示中的三个问题:
a. 哥哥、娃丽各是怎样对待这封信的?
b. 娃丽为什么拿到了和哥哥一模一样的钥匙?
c. 你想对哥什提亚说些什么?
2.请同学一一回答,找出相关段落,分角色朗读(师做适合的指导朗读)
从中分析并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及思想品格。
1.根据板书复述课文。
2.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感受?
3.结合实际:假如是你遇到了类似的事,你会怎么做?
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爷爷、奶奶听。
地球信箱教案篇五
1、在熟悉歌词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尝试自主性填唱。
2、结合生活经验创编歌词“画xx”,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
能熟练的演唱歌曲并尝试自主性填唱。
结合生活经验创编歌词“画xx”,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
水彩笔、白纸若干,熟悉歌词内容,教学碟片一张,钢琴一架。
一、开始部分。
1、组织幼儿做端,准备上课。
2、教师谈话,调动幼儿学习经验,复习儿歌《画地球》。
3、发声练习。
1=c—d4/4。
123215︱123215︱5353153︱454322||。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配合旋律自主学习填唱。
(1)教师清唱歌曲,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歌曲旋律。
(2)教师引导幼儿进一步欣赏旋律,尝试自主性填唱。
教师:我们再来听听这首好听的歌曲,小朋友们可以试试把儿歌和音乐配在一起,看能不能合起来唱。
(3)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自主填唱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进行重点练习。
(4)教师与幼儿跟随音乐共同演唱歌曲2—3遍。
2、结合已有经验,引导幼儿用绘画的形式创编歌词,并进行演唱。
3、集体交流创编经验,教师提炼部分创编内容进行集体演唱。
4、反复练习唱歌,指导幼儿唱准节奏。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对幼儿进行思品教育,教育幼儿要爱护我们的家园,保护地球。
2、下课休息。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地球信箱教案篇六
1、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逐渐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2、能用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的见解,愿意与同伴和老师进行积极的交流。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1、图片若干。
2、录像带(录有美丽大自然的风景)。
4、被污染和美丽的地球。
(一)观赏美丽的家园。
1、师:前些天,我们小朋友已经一起讨论过关于地球和人的关系,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关于地球上美丽风景的电视片。
2、你们刚才看了电视:感受到地球上那些地方是很美的?
3、你们去过那些地方,也感受到地球的是很美的?
(二)了解地球正在遭受的种种危害。
1、请个别幼儿说说地球上的哪些地方生病了?
2、幼儿向客人老师介绍并分散贴图片,自由交流。
3、听录音:我是一个生病的地球,最近几年,我身上的病越来越多了,我的空气中有许多细菌,使空气受到污染,我的海水、湖水、都变了颜色,不再是蓝蓝的大海,清洁的河流,我的森林变得光秃秃了,有的树叶也长不出来了,鸟儿没有了自己的家,唉,我真难过呀!
幼儿分两组竞赛,说出一个方法,教师拿掉一块被污染的地球,露出美丽的地球。
在如何保护环境的问题上,很多小朋友都能想出很多的方法,有的甚至超越现实说要发明一些东西来保护地球。
地球信箱教案篇七
1.知识目标:知道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的;认识到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都蕴含着人类文明的成果;懂得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应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认识到各国文化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知道面对不同的文化,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
2.能力目标:对文化不同会导致行为方式差异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价值,能够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拥有开放的胸怀。克服面对文化差异产生的不安和焦虑;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对我们民族的文化产生更强烈的自豪感,立志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促进派。
教学重点: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教学难点:正确对待文化差异。
课前准备:请学生课前通过网络、书籍、杂志等途径,搜集各个国家、民族有关节日、饮食、服装、音乐、标志和代表人物等材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上的知识,更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情感体验教学法
(一)、导入新课: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先进的通信工具和交通工具不断涌现,国际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使地球成为一个小小的地球村。在这个地球村中,各国的文化丰富多彩、璀璨迷人共同谱写着和谐的世界文化乐章。集体我们学习第五课多采文化“地球村”。
(二)学习新课:
第五课多采文化“地球村”
一、世界文化之旅
(一)、丰富多彩的文化
你知道我国有那些传统节日吗?这些节日是怎么来的?在这些节日中有什么传统食品?
你知道外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说出这些节日的文化内涵。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填写p56的表格)
小结: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节日文化,即使有些看似名称相同的节日,不同的国家又具有本民族的节日特色。如“母亲节”、“圣诞节”等等。从各国传统节日这一文化可以看出: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丰富性,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不同文化的特色。
目的:进一步也能到学生认识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要求:讨论不同国家和民族有哪些具有国家代表性的东西;学生按教材要求选取某些国家的文化代表文物并说明理由;教师在学生会的基础上归纳讲解,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内涵。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资料,如图片、画册、音像资料等,引导学生进行活动。在评选国家的文化代表人物时,可先个人评选,再小组评选,最后选出本班评出的外国文化代表人物。
小结: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精华,它们是人类的共同宝贵财富。各国的文化代表人物,被深深地打上了本国和本民族的烙印,又是他们把本国的文化推向了世界。如果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被某一文化所取代,这对人类无疑是一种灾难。正是这些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文化,把大千世界装扮成一个百花盛开的大花园。
(二)、和谐的文化乐章
问题探究:认识文化差异(p58)
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文化的差异,认识到文化没有优劣之别;多元文化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才能奏出和谐的乐章。
我们的现代用语中,也受到外来语的影响,学生对于外来语的接受比较快,这里可以让学生在课上进行交流。
小结:语言是一种文化存在着差别,不存在优劣。文化也存在差异,各有千秋。如果没有文化的差异,世界将变得单调而毫无生机,我们要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和谐发展。
活动:尊重差异文化(p59)
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到文化的差异会导致沟通的障碍,我们应该尊重其他文化,加强沟通和相互理解。
要求:教师可以讲述教材中的故事(也可找两个学生表演),还可以根据“教师教学用书”p93的材料补充故事,引导学生讨论书中的问题。
小结:对待文化差异我们有两种态度,一是排斥,二是勾通。任何文化都有它的优点,有它的价值,都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我们既要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主张平等交流,互相学习。
(三)课堂小结:我们都是一个“地球村”的居民,各国人民之间的接触和彼此的影响愈来愈深广,“地球村”的村民们,让我们在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不断沟通,拉近距离,共谱和谐的文化乐章。
(四)巩固练习:自主练习与检测作业本
(五)布置作业:自主练习与检测作业本
地球信箱教案篇八
1、了解地球的形状,知道地表颜色等基本知识,感受地球的美丽,激起对地球的热爱之情,明白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有责任保护地球。
2、学会课文生字6个,理解并积累词语;进一步熟悉部首查字法,能正确地确定部首。
3、正确掌握顿号与“和”的用法,会仿照例句写句子。
4、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1、教学重点:了解地球的模样,知道不同的地表颜色代表着不同的地方;学会使用顿号。
2、教学难点:了解北极和南极。
2课时。
1、能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了解地球的形状,知道地表颜色的最基本的知识,感受地球的美丽。
2、学会本课生字“浑、牧、泊、漠、茫、矿”,理解“浑身、牧场、白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3、正确掌握顿号与“和”的用法,会仿照例句写句子。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的生活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吗?
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出示地球仪(或地图),提问:看了地球仪,你对地球有什么新的发现和疑问吗?(注:也可播放有关的.课件演示。)。
是啊!地球仪正是根据地球和地球表面的地理状况而制作的模型,你们的这些发现真了不起,让我们一起带着你们产生的疑问(如:地球上的各种颜色表示什么)来读读课文吧。
1、口头提出或投影出示自学提示:
(1)读准生字的读音,读通课文。
(2)简要说说地球什么样。
2、学生自学。
3、检查反馈。
(1)分组分节朗读课文。
(2)指名学生说说地球什么样?(点出地球是个“大圆球”,“穿着花衣裳”即可。)。
(3)随机理解“浑身”这个词语。
(4)引导体会地球的形状和颜色特点,指导朗读第2节。
1、自由读课文3-7节,边读边划,地球的花衣裳有哪几种颜色?它们各是什么地方?
读后完成填空:______________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2)指名学生选自己喜欢的颜色来反馈交流,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3)质疑:你对所填的词有哪些不理解?
(北极:地轴的北端,北半球的顶点。南极:地轴的南端,南半球的顶点。南极、北极是地球最冷的地方,常年覆盖着积雪。)。
2、拓展想象,句式训练。
(1)想象一下,地球上的颜色除了刚才所填的事物,还可以填什么事物?
那绿色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提问:你所填的事物有什么根据?(指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征,按事物的本来面貌进行描写。)。
(3)选取学生所填的一个句子,与文中相应的.诗句进行比较。
那绿色的地方,是公园、草地和花坛。
那绿色的地方,是森林、田野和牧场。
读读上面的句子。
体会:课文中为什么不写绿色的地方,是公园、草地和花坛?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远远地看地球,看不清细小的物体,只能看到大面积的概貌。
3、学习顿号与“和”的用法。
(1)出示课后第4题的句子,同桌互读句子,说说顿号与“和”的用法。
(2)指名反馈。
(3)师小结:顿号前后的词具有共同特点,并且可以换序,“和”一般用在最后一个词前。
(4)完成作业本第6题。
1、朗读课文,感受地球之美。
2、课后识记有关地球的知识。
1、学习课文1、8小节,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热爱,明白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有责任保护和利用地球,抒发心中激动之情。
3、进一步熟悉部首查字法,并在老师指导下正确选择义项。
4、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地球多美啊!然而,每天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却从来没有真切地看过穿着一身如此漂亮花衣裳的地球母亲,你有什么好办法吗?(生自由述说)。
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呀!也很好!今天,我们暂且就乘上科学家们已经制造的飞船去太空看一看吧。
齐读第1小节。
课件演示:飞船缓缓飞离地球进入太空,在飞船里观看地球的情景。(准备一些祖国大好河山的图片)。
看得出来,同学们非常的兴奋和激动,让我们怀着这样的心情读第1-7小节。
讨论:结束了这一次虚拟的旅行,你最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把你想说的写下来,想做的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
展示学生写的话和画的画,师生共同评议、讨论。
过渡:小朋友们这么爱护地球,而且都有学好本领,长大了把地球打扮得更加漂亮的远大理想,我相信当我们真正登上太空去看地球的那一天,地球准会更漂亮。
你认为地球将会发生哪些变化?(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也可提出我们要注意保护环境,让我们的地球妈妈永远美丽下去,让这颗蓝色的星球永远在宇宙中璀璨下去。)。
1、回顾部首查字法。(投影部首查字法的使用步骤,写出序号)。
2、用部首查字法查带点字的意思。
牧场草原白茫茫浑身。
3、反馈交流。
1、完成《课堂作业本》。
2、以“保护地球”为主题,收集资料,开一个主题班会。
地球信箱教案篇九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的感情,了解写作方法。
2.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感悟作者的情感,了解写作方法。
1.检查听写词语。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这节课,我们就去感悟作者的感情,了解写作方法。
1.巧设问题,品读理解。
1)地球这个大信箱里都有些什么爱的信件?都是谁写给谁的?
交流:落叶写给大地母亲,太阳写给大地,冬天写给春天,遥远的过去写给今天。
2)你最喜欢那一封信?为什么?
出示问题后,学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交流汇报,教师点拨:“那里有它刚一泛绿,就开始写给大地母亲的思念。叶儿越写越多,叶片越写越大,直到把碧绿写成了黄色,才把满载的情思,托付秋风邮发。“这两句,采用拟人得手法,把叶片生长凋落的过程,当成落也写给大地母亲的信。发信的.使者是“秋风”。多么精巧恰当的比拟啊!读起来十分形象生动,令人感觉含英爵华。
3)这些多情的信件给作者和读者怎样的启发?学生自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感悟。交流汇报:课文的中心:呼吁人们保护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2.情理交融,诵读吟咏。
1)指导朗读:课文2~5自然段,要读的轻柔舒缓,读出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第6自然段要读得稍微激昂,语速稍快一点。
2)学生朗读,读中感悟,升华情感。
3)指明朗读。
4)全班齐读。
5)自由朗读。
3.体会写法。
1).读2~5自然段开头,体会好处及写法,他们都是个段总起句,全段都围绕这句来写,这样写是重点突出。
学生写一封爱的信笺,写给沙漠、荒山。
12地球信箱,落叶,地球信箱,爱的信件,煤雪。
地球信箱教案篇十
地球信箱是一项旨在促进全球环保意识和行动的项目。通过将邮件寄送至地球信箱,人们可以向地球发表自己关于环保的忧虑、建议和行动计划。地球信箱随后会选取代表性的邮件,并组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讨论,以期引发世界各地的环保行动。
参与地球信箱的过程令我深受启发和感动。首先,通过参与这一项目,我意识到环境污染是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来自不同国家的邮件显示了人们对环保问题的普遍关心,而这样的共识让我更加坚定了为环境保护事业努力的信心。此外,地球信箱还让我了解了一些实际的环保行动和解决方案,使我对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第三段:地球信箱的影响与启示。
地球信箱的存在和影响不仅仅是在传递环保信息上,它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全球人民行动起来的意愿。通过收集各国的邮件,地球信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全面而直观的了解全球环保状况的途径。这不仅让我看到了实际情况,也启示我可以从自身所在的地方出发,采取实际行动来改变现状。只有通过个体的努力,我们才能共同为净化环境、保护地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四段:对个人的启示。
个人的环保行动不仅仅是地球信箱的参与者应有的责任,更是每个人应该肩负的责任。通过参与地球信箱的活动,我深感环保不容忽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创造一个清洁、健康的地球环境而努力。从个体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从改变生活方式开始,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节约资源的使用。此外,我们还可以积极参与社区环保活动,鼓励身边的人们一起行动起来。只有每个人都积极参与,才能达到全球环境保护的目标。
第五段:未来的展望与呼吁。
地球信箱是一个良好的起点,但我们不能仅停留在此。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我们需要更加积极地寻找解决方案,并将其付诸行动。我们可以通过推广环保教育,提高全球人民的环保意识;我们可以通过强化环保法律法规的实施,减少环境污染;我们可以通过全球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作为参与者,我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环保事业中来,帮助保护我们共同生存的地球家园。
以上所述,地球信箱让我意识到环保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参与地球信箱,我深刻认识到只有人类共同努力,我们才能为未来创造一个更加美好、清洁的地球环境。让我们从个人做起,积极行动,共同实现环保的目标!
地球信箱教案篇十一
教师活动】拨动地球仪中的地球使其转动。
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回答。
(1)分别由底座、半弧形的外圈、一根固定轴及一个小地球组成;。
(2)其中的小地球是可以转动的。
师生共同总结】其实生活中,我们的地球也并非固定不动的,它就像我们的地球仪一样是会转动的。
教师活动】可是它究竟是怎样进行转动的呢请两位同学上台分别旋转这个地球仪,观看两位同学是否出现错误。
学生活动】实验,自主思考,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地球仪上的地球是围绕固定轴进行旋转的,我们所生活的地球同样也有一根地轴,地球也无时无刻不在绕着地轴进行旋转运动,旋转时分为两个方向,而正确方向则是自西向东不断旋转。
展示活动道具】手电筒及地球仪。
实验活动】请两个同学上台,一个同学手持手电筒,打开手电筒照射小地球的一面,关闭后再次打开,另一个同学旋转地球仪中的小地球。
问题】小地球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回答。当有光源照射在地球上时,小地球仪被照射的一面变亮而另一面则为暗。
教师总结】地球表面也有光源照射,就是太阳光。同时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正是因为它不能被阳光穿透因此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为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为黑夜。而区分白昼和黑夜的那一个圆圈所在的界限则是晨昏线。
(1)地球是不断旋转的,地球自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
(2)地球的自转会对白昼和黑夜有什么影响?
(4)两个极点(北极点、南极点)是否产生“运动”?
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
(1)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2)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且由于地球自西向东旋转因此太阳东升西落。
(3)地球上不同经线所经历的白天黑夜不同,因此出现了不同地区时间差异。
(4)两个极点进行旋转运动。
(5)由于地球的自转导致我们每天坐在这里学习的同时也“日行万里”。
地球信箱教案篇十二
1、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3、通过对地球形态认识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对事情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谈话法和讲授法。
【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读一读”,思考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几个阶段?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运用课本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并计算地球的平均半径,运用地球的赤道半径,计算赤道的周长,它约为4万千米。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我们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再来观察地球仪,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而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提问讨论】。
(1)地球仪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2)地球仪的球面上有那些地理事物?
(3)在地球仪上找到南北极点。
(4)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
学生活动并回答问题:
(1)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旋转轴和球面共同组成。
(2)球面上绘着地图,地图上标有南北极和经纬度,颜色、符号、文字、表示陆地、山脉、河流、海洋、湖泊等地理事物。
(3)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
(4)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为北极;与北极相反一点为南极。
三、地轴和两极。
【教师演示】。
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指导学生转动自己的小型地球仪,让学生领会“一轴两点”并领会地球上东西方向的确定。
四、经线和纬线。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提问:
(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的线称为什么线?(经线)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称为什么线?(纬线)。
(2)观察地球仪,经线和纬线,哪个是半圆,哪个是圆?
地球信箱教案篇十三
(学生回答)
游戏引课:今天我们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就是“找朋友”。这和我们小时候的“找朋友”游戏不同,我们要在不知道名字的情况下,找到自己想找的朋友。
学生回答:相貌特征、性格爱好、座位等。
教师引导:我们可以通过座位号很准确的找到某位同学。
活动:教师说出座位号(排列号),请这位同学起立示意。
教师引导:现在我们加深难度,我们把全班分为东西各四组,南北各三组,这样能否找得到想找的朋友呢?(分东西、南北组数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定)
学生回答:可以。
活动:1.教师说出东西组号和南北组号,如“东二组、北三组”,请符合要求的同学起立示意。(学生熟练后,加快速度)
2.教师说出第一位同学的组号,由这位同学说出另一个同学的组号,依次传下去。
3.指出一名同学,其他同学说出该同学的位置。
教师引导:联系地球的经线与纬线,想想我们刚才分的组号和经纬线及经纬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活动:联系刚才我们找朋友的过程,请你们在地球仪上找到以下几个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20xx年3月23日,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安全坠入44.4°s、150°w的南太平洋海域,请找出碎片的具体位置;20时,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在哪里?(课本第八页)
教师评价。
学生活动:请完成课本第8页活动1.2.3。
教师提问:请你们说说对全球定位的理解。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利用经纬网找到某个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学会了正确地读出某个地理位置的经度和纬度。
地球信箱教案篇十四
今天将正式进入地理知识的学习――从认识地球开始。因为我没有学过地理,也没有教过地理,压力也很大。没有太多现成的材料,只有重新开始。
对于备课,准备到什么样的程度为好呢?可以说人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上了这么多年的课,而且教材的内容始终没变,还不手到擒来,小菜一碟,走进教室就能侃起来。还有的教师资源共享后便完整无缺的把现成课件带到课堂进行教学,即使有自己的`思想,因为要跟着课件走,所以一堂课下来,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也难有自己的特色,更不要说形成自己的风格了。要把一节课对付下来,每个教师都不难做到,难的是如何不重复自己昨天走过的路,对每个人来说是个挑战。
看了很多教师的备课案例、无疑对自己就是一个最好的培训。
备课、教案、学习、反思,我决定从自己入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下去
第三节课,可电脑不能用,连地球仪也没找到。 认识地球的过程是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因此我找了一些资料,从地方――地圆――地球,从古代传说――张衡的推测――麦哲伦环球航行――加加林第一次上太空,将地理与历史紧密的结合起来,带学生跨越了人类历史的时空。
这节课的难点在下面的第二课时,关于经纬网的问题。因为本节课的课件是两课时的内容,因此,下节课重点思考让学生怎么能牢固掌握这个经纬网这个难点,这是学习地理必备的工具与武器。
面对新的教学对象,新的教学模式,从岸边戏水到水中畅游,然而只有当我们潜在水下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了解水下的景色和潜伏的危机。教师只有在二次备课中,才能将课堂上的遗憾、缺漏、灵感做个梳理,只有这样,才能改进提高。
教案不是剧本,我很欣赏这句话。在教学设计中,有些教师认为教案要越详细越好,甚至连学生的每一句话都写在上面(除非是课堂实录,不然实现你怎么知道学生是如何回答呢?)
如果课堂上我们一成不变的让教案牵着自己的鼻子走,那么剧中的主角永远不可能是我们的学生。
虽然课后的反思也许不一定能弥补过去的一堂课的遗憾,但能让下一次走进课堂的你多了一份从容,多了一份自信。
地球信箱教案篇十五
地球信箱作为一项全球性的气候行动计划,通过发放和收取务实的解决方案,旨在鼓励人们提倡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缓解。在这个项目中,我作为一个志愿者参与其中,亲身体验到了地球信箱所带来的影响和意义。以下是我对于地球信箱的心得体会。
首先,地球信箱让我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在参与地球信箱之前,我只是粗略地了解环境保护的概念,但并没有深入思考。然而,通过与各种人们的沟通和了解,我逐渐发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以及保护地球的紧迫性。在与志愿者和参与者的交流中,他们分享了许多有关环保行动的经验和故事,激发了我的环保意识。现在,我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破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努力在自己的生活中采取可持续的行动,促进环境保护。
其次,地球信箱让我认识到个人行动的重要性。在参与地球信箱项目之前,我经常觉得自己只是一个人微不足道的存在,对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的问题无能为力。然而,通过与志愿者和参与者的交流,我了解到,每个人的个人行为都对地球产生影响。从节约能源到减少废物,从选择可再生能源到购买环保产品,每个人都可以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这个意识改变了我的想法,并激励我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采取积极的环保行动,从而积累起巨大的力量。
第三,地球信箱让我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地球信箱项目是一个全球性的行动,需要志愿者和参与者从世界各地齐心协力。在与其他志愿者合作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更好地与人合作,在团队中互相支持和合作,并为共同目标而努力。每个人的努力和贡献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团队齐心协力,我们才能真正做出积极的环保行动,实现气候变化的缓解。
第四,地球信箱让我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地球信箱不仅仅传递了环境保护的信息,还为参与者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支持。通过参与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我了解到许多关于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的知识。这些知识教育不仅有助于我个人增长,还可以帮助我在社区和学校中传播环保的理念,促使更多的人投入到环保行动中来。地球信箱将环保教育融入到行动中,让环保知识不再局限于理论,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环保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最后,参与地球信箱项目让我深刻体会到改变的力量。虽然地球面临着许多严峻的环境问题,但通过地球信箱这样的项目,我们依然能够看到积极的改变。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个人行动和合作参与其中,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当我们看到地球信箱推动的环保行动带来的实际变化时,我们将更加坚定地相信每个人的行动都能够改变世界。地球信箱向我们展示了,只要每个人都有意识地行动起来,我们就有希望保护我们美丽而宝贵的地球家园。
总之,地球信箱是一个引领着全球环保行动的重要项目,通过参与其中,我对环保的认识和理解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它不仅让我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而且让我认识到个体行动和团队合作的力量,以及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地球信箱,我们可以改变世界,共同为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努力。
地球信箱教案篇十六
1、按自己的意愿自由合作绘画,表现出地球的山川、河流、房屋、动植物等特征。
2、能把画面内容填入熟悉的曲调中并演唱出来。
3、热爱地球,热爱可爱家园,体验创作的快乐。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1、小组合作具有创新的绘画。
2、把画面内容填入熟悉的曲调中并演唱出来。
1、话有地球形状的画纸每组一张,黑色记号笔若干。
2、歌碟、影碟机。
一、看看说说。
出示地球画纸,让幼儿说说地球上有些什么。引导幼儿用“有……有……还有……”句式回答。
二、想想画画。
师:那么想不想请小画笔帮忙来打扮打扮大地球呢?
1、交代要求:每组合作完成一幅画,尽量和别人画得不一样。
2、幼儿合作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三、说说唱唱。
展示幼儿的作品。
1、说一说。
师:那么在地球上话了些什么呢?
割据幼儿的.回答在画上贴上标记,并整理成儿歌和幼儿一起念。
2、唱一唱:
师:这么美的地球故事想不想把它变成歌曲唱出来呢?
跟着伴奏音乐看画面集体练唱歌曲。
3、变一变:
根据幼儿的意愿变换顺序再练唱。
4、分组练唱:每组幼儿在自己的作品前看图画练唱。
四、环保教育。
师: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可是地球妈妈遭到了环境污染等破坏,我们可要好好保护它,从小爱护环境,不让它受到伤害。
地球信箱教案篇十七
新课。
9月5日星期三。
第1课时(共8课时)。
1、通过读图片、资料,感知人们对地球的形状认知过程。
2、能够说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3、能够用相关数据描述出地球的大小。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用相关数据描述地球大小。
举例并且能够解释说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
启发式导学法。
观察法为主。
1、1在地球上寻找我们生活的地方。
1、形状:赤道略鼓两级略扁的椭球体。
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
2、大小。
优点:
1、对学生作业本的要求具体、到位。
2、包本皮有助于保护学生的作业本,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本好看,学习起来也更认真一些,符合学生心理。
3、课件制作时有意渗透历史学科知识,体现地理这门边缘学科的综合性。
4、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将地球仪这部分内容提前讲,对后面讲经纬线内容做知识铺垫,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不足与措施:
在举例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时,会举例,但是再解释说明为什么的时候语言表述起来比较困难,不科学,说服力不够,还有对“天圆地方说”“盖天说”等古代学说知之较少,应多读书,扩大知识储备,为教学积蓄能量。
地球信箱教案篇十八
一、认识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过渡:那么,你们知道这些特殊的“装置”是什么吗?它们该如何正确使用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共同见识见识吧。
学生:活动,讨论等(略)。
学生:发言、说明自己看到和讨论的结论等等。
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和同学们的介绍,我们可以确定在地球仪上的这些最明显的点和线:北极点、南极点、地轴、经线和纬线等,如教材p5页图1.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所示。学生:分组观察地球仪,查找、记录地球仪上特殊的点、线,讨论它们是如何被确定的等等。
师生互动:教师巡视,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提示学生观察中要注意的问题,鼓励学生介绍自己的观察结论等。
学生:发言、回答提问等。
设问:实际上,地球里并不是真有一根轴,地球表面也没有画出经线和纬线,那么,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是如何确定上去的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活动来看看这个问题。
活动:继续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地球仪表面点和线,讨论、思考下面问题:
1.什么是地轴、北极和南极?
2.什么是经线和纬线?
3.这些点和线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学生:分小组活动、讨论、分析等。
学生发言:结合自己的活动和小组讨论的结果,学生发言(略)。
小结:地球仪上,地球的自转轴叫做地轴。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叫两极,位于地轴北面的是北极,位于南面的是南极。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是纬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是经线。
二、认识纬线。
承转:在这些点和线中,最容易混淆的就是经纬线了,老师这里有个有小窍门,可以帮助大家区分一下。
学生:听讲、思考,分组继续观察、讨论问题。
师生互动:教师巡视,提示学生观察、找出经纬线和南北极点的关系,总结自己的结论等等。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领悟“经”对应的是竖的直线。“纬”对应的是横的直线(在平面简图中适用)。
讲述:刚才的小窍门仅适用于我们在平面简图中绘制成直线的经线和纬线,实际的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又有什么特点?该如何区分呢?下面我们通过活动来认识一下。
活动:要求学生:
1.每四个人为一个活动小组,每组派一位女生领一个地球仪并负责保管,把保管者姓名写在地球仪的包装盒上。
2.每组分发一根绳子,绳子的长短稍长于地球仪周长,自己准备直尺,量算比较长度。
3.老师要求观察地球仪时才能动,其余时间地球仪放在保管者桌子的右上角。
多媒体展示问题:
1.纬线的定义,用自己的话提炼出要点。
2.纬线的形状?
3.纬线长度及变化?
4.地球仪上有多少条纬线?纬线指示的方向?
讲述:请大家停止讨论,就这几个问题来分享讨论结果。
提炼要点:一边听同学们的回答,一边完善附表(板书。)。
定义。
形状。
长度及变化。
指示方向。
纬线。
垂地轴,环地球。
圆
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
东西。
赤道上移动,没有向上(北方),也没有向下(南方),所以,移动的方向只是在东西方向上变化,说明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过渡:同样的学习方法,我们来看看经线的有关特点。
学生:听讲,思考。
学生:猜测地球仪和绳子的用途。利用手中的地球仪和教材p6,思考讨论提出的问题:
教师:提示学生这里纬线长度的比较需要用到老师提供的绳子和自己的直尺。
师生互动:老师可巡视,指导学生如何用绳子和直尺对比量算纬线长度。
学生回答:
1.纬线定义(看书得出的结论):和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大圆。
2.纬线是圆的。
3.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变短。
4.地球仪上有无数条纬线。
学生:(体会感悟)沿着赤道移动,在往东或者往西走,所以纬线应该指示东西方向。
三、认识纬度。
学生:回答,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实际上,地球仪上的纬线是数不清的,有无数条,那么,我们怎么来区分这些不同的纬线呢?下面,我们还是通过活动来认识这个问题。
活动:观察地球仪,认识纬度在地球上的'划分。
1.每四个人为一个活动小组,每组派一位女生领一个地球仪并负责保管,把保管者姓名写在地球仪的包装盒上。
2.按老师要求共同观察地球仪,其余时间地球仪放在保管者桌子的右上角。
3.仔细阅读地球仪上不同纬线上标注的纬度度数,看看纬度的划分有什么规律(提醒学生在地球仪正确位置去查看到纬度的标注)。
学生:活动、讨论等。
学生:发言等。
学生:发言等。
归纳总结:0°纬线位于地球仪的中部,就是我们熟悉的赤道线,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它是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由于这一特殊的属性,赤道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一些有赤道穿过的国家和地区,常常建一些所谓的“赤道纪念碑”来一起人们的关注,如,教材p6页图1.7“基多赤道纪念碑”。
活动:确定了赤道是0°纬线,那么,其它的纬线度数又是如何标定的?纬度是如何变化的?最大的纬度是多少?在什么地方?等等,让我们继续观察地球仪,找出这些规律吧。
学生:活动、讨论、发言等等。
归纳总结:从地球仪上我们可以得出有关纬度的分布规律:1.纬线的度数范围是0?-90?,赤道为0°,南北极点是90°;2.纬度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增,最大的纬度分别位于北极和南极点。
学生:活动、讨论、发言等等。
归纳总结:赤道以南称为南纬,赤道以北称为北纬,人们还利用英文“南”“北”的单词首字母“n”和“s”作为代号,分别表示北纬(度)和南纬(度)。
练习:例如,北京大概是北纬40度,用数字和字母该如何表示呢?(40°n或n40°均可以)。
拓展:在黑板上画出最长的纬线——赤道,大家观察地球仪上纬线的分布规律,然后补充几条纬线:南北纬23.5?,南北纬66.5?,标出南北极点的度数90?。
学生:听讲,记录等。
课堂小结:依据板书,总结、构建本课时的知识结构,提及下一课时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