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论文范文(19篇)
总结的目的是为了促使我们思考、反思并从中获取经验教训。借助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我想我们需要学会用总结的方式来学习。总结范文中的精彩观点和独到见解,能够帮助我们思考问题的角度。
会计基础论文篇一
会计基础工作在整个会计核算中,是数据最原始的积累,是核算的开始、结束,没有严格的规范化管理,势必影响整个核算流程,因此,涟钢财务部制订了《涟钢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细则》、《erp会计业务操作细则》、《涟钢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涟钢财务部会计凭证管理办法》、《会计报表编制及要求》、《票据管理办法》、《内部结算管理办法》、《资金收付内部控制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强化基础工作管理,建立《财务检查考核办法》,由会计科实施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将错误消灭在萌芽中。
2做好凭证制单人与审核人衔接,搞好成本费用归口管理。
涟钢在20xx年实施erp,会计核算由二级成功转换为一级核算,原来成本费用划分到二级单位控制。实施erp后,统一由财务部各科室分类控制管理,驻二级单位财务人员制作凭证必须由相应主管科室审核,各主管科室将成本费用细分工落实到人。成本类由成本预算科审核控制,费用类由费用科归口控制,福利、工资、资金等由会计科汇总审核。做到成本费用专人专科控制管理。实施erp后成果显著,20xx年1~2月涟钢生产成本较年度目标计划降低22706万元,在同行业排名21名。
3统一采购付款,加强明细帐管理。
涟钢实施erp前,采购付款是由驻采购部财务科、驻进出口部财务科根据所在单位计划付款。有的供应商在几个部门都有业务,既是供应商又是销售客户,信息没有沟通共享,造成付货款给供应商,供应商又欠公司销售货款,浪费资金资源。实施erp后,在系统内将信息资源共享,同一客户应收应付款抵减,随时可查客户余额情况。在实际操作中,根据财务部《采购物资承诺付款管理办法》,由资金科按计划统一审核支付,避免重复或应抵减销售货款款项支付,相应节约了资金资源和财务费用,财务费用1~2月较年目标计划节约2189万元。应收应付明细帐由销售结算科、采购结算科专门管理,账目清晰,差错率为0。
4规范凭证制作、传递,保障原始单据。
完整、真实涟钢在erp系统中,会计人员按岗位职责给予权限,由专人负责管理,严格规定凭证摘要、科目设置、附件说明等,使系统按照凭证科目归集成本费用、应收应付明细帐,确保明细帐与总帐相符。涟钢财务部每月凭证约有20xx份之多,翻阅查询不便,凭证摘要描述简洁明确是查询的基础,因此根据《涟钢财务部会计凭证管理办法》,要求凭证制单人按照规范填写摘要、附件说明,使附件完整,查询快捷,减少时间浪费。由于会计凭证号是系统内自动连贯生成,凭证汇集需各个科室协助完成,涟钢财务部实际操作是:付款凭证由会计人员直接送到资金科出纳柜,以免凭证及附件遗失。银收、银付、现收现付凭证由资金科银行核算会计整理,造具清单送档案室,记账凭证由各科室专人归集造清单送档案室,最终由档案管理会计装订成册。避免了原始单据丢失、凭证缺号,保障原始单据完整、真实。
5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规范报表。
在现代企业中,以计算机为中心,加强信息沟通,已成为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手段。会计报表是会计核算工作最终总报告,是企业经营成果的浓缩反映,是决策层决断的依据。涟钢下属11个子公司,在合并报表中占有重要地位,财务部会计科利用计算机区域信息网络,规范子公司报表格式、报出时间,使数据信息共享,加快报表报出时间,提高合并报表数据准确率,为领导决策赢得时间。
6完善档案体系,保障会计核算成果。
真实性、完整性会计基础工作贯穿整个核算过程,从原始数据、票据取得到报表报出、档案归档,涉及面非常广泛,如采购经办人员、销售人员、班组核算员、成本数据获取人员、基础数据录入员、成本费用会计、资金收付会计、报表会计等等,只有明确分工,衔接到位,既分工又合作,才能将会计基础工作有始有终完成。涟钢财务部利用erp系统,采取“分工合作汇集”的方法,完善会计档案管理体系。“分工”,指在规定时间内,成本预算科负责成本类有关帐本核对打印,费用科负责费用类帐册整理打印,资金科、工程结算科、物料结算科、采购结算科、销售结算科等科室负责本科室控制帐目清理打印工作。“合作”,指各科室打印的帐册,需要科室间衔接整理的,由会计科负责协调。“汇集”,指会计凭证、帐簿、报表最终由档案管理会计汇总,编制明细清册,按时间段归档。便捷查阅资料,保障了会计核算成果真实性、完整性。“诚信、敬业、高效、廉洁”,是涟钢财务人的宗旨,夯实诚信搞好会计基础工作,是现代企业发展中财务人员重要职责。
会计基础论文篇二
科学、有效的管理工作是电力企业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面对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改革和发展,电力企业面对的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电力企业要想发展和进步,必须创新内部管理工作[1]。本文简要论述了电力企业进行创新管理的原则和目前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工作的建议,希望能够为电力企业的管理创新工作提供参考。
2电力企业进行创新管理的原则。
2.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在电力企业进行管理工作创新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2]。人才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可持续利用性,对于企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电力企业要充分认识到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在企业管理工作创新的过程中要做到对人才的尊重和重视,充分挖掘和激发人才的创造价值,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电力企业要对人事管理办法进行创新,坚持以人文本的管理理念,建立高素质和高技术的人才队伍,为电力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2.2坚持服务市场原则。
电力企业的发展要以服务市场为原则,市场是电力企业的导向,电力企业在管理创新过程中要加强对市场的服务意识。与此同时,电力企业要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找到符合自身企业发展需要的管理模式,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管理模式进行一定的创新。在管理创新过程中,电力企业要调研市场需求,将企业的经营与市场营销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使电力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3坚持战略目标原则。
战略目标原则即坚持并认同企业发展战略目标要求的原则。企业发展战略是决定企业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电力企业管理创新过程中,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企业发展方向的指导下,以市场经济发展为依据,推动电力企业向前发展,从而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
2.4积极进行员工培训。
要想将电力企业的创新管理工作做到更好,做到更高,只靠电力企业的管理层和高层人员是远远不够的,要更全面、更稳健的发展,更需要电力企业工作人员和一线人员的全面提高。作为电力企业的高层和管理层人员,不仅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技术,更需要培养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3]。提高工作人员的创新能力,员工培训必不可少,要制定相应的培训课程和相应的培训机制,对员工的创新能力进行培训,进行提高。员工积极参与课程,积极参与培训,创新能力有提高的员工,可以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充分调动员工的创新性和积极性,实现电力企业全面,各个层次的全面发展,实现电力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3目前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电力企业管理模式比较滞后和陈旧。
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垄断现象,导致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压力较小,电力企业的管理工作重点也只是放在了安全生产方面。面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局面,电力企业自身的压力也在逐渐增加,因此,电力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注重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从而不断提升电力企业整体的管理工作水平。
由于电力企业在国家安全方面的重要性,电力企业在我国长期处于垄断的地位,这就造成了我国电力企业的管理理念无法适应现在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些陈旧的管理理念严重影响到电力企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中的生存与发展,对我国的安全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所以电力企业在新时期的市场激烈竞争中,必须改变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理念,逐步适应现代市场的发展要求,结合世界先进电力企业的管理经验,不断创新管理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3.3电力企业信息化系统不完善。
面对电力企业的深化改革和发展,电力企业开始加大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和建设力度。但是,由于受到电力企业落后的管理理念等的影响,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不够完善,缺少科学和系统的规划,并且,电力企业的各个系统之间还不能完全实现数据的共享,这些都导致电力企业的统一化、规范化管理目标难以实现,进而导致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足。
3.4考核制度过于陈旧。
首先,考核机制中缺乏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目前电力企业的考核机制中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导致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低;其次,缺乏完善的培训考核机制。很多电气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培训和考核机制,导致企业职工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得不到有效的提升,从而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电力企业应该树立先进、科学的知识型管理理念。电力企业在对企业管理工作进行创新的同时,要将创新的结果转化成电力企业先进的生产力,建立学习型管理模式。首先,电力企业要培养团队型管理思想,灵活运用管理方法对电力企业的工作岗位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增强团队整体的协调性和合作意识;其次,电力企业要树立无形资产管理理念,将无形资产,如管理技术、上标、专利等进行增值,从而不断加强电力企业的科技优势,促进企业创新和发展。
4.2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人才是制约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电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说,人才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电力企业要不断创新人才的使用方法,充分发挥人才的优势,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根据企业的发展和相应岗位的具体要求,选择符合要求的人才,在企业工作允许的条件下,进行企业岗位安排,让那些真正有能力的,得到相应岗位;另一方面,企业薪酬改革,每一个人的绩效工资和企业发展相挂钩,让有能力人才薪酬支付高于其他同事,使员工积极性得到最好发挥。
4.3优化营销管理,树立服务意识。
很多电力企业对市场开发工作的忽视直接导致了电力企业营销管理效率的低下。电力企业为落实管理工作创新,必须开发市场,构建良好的客户关系,优化营销管理,树立市场服务意识,推动电力企业向前发展[4]。一方面,电力企业必须认识到营销管理的重要性,加大研究力度,借鉴、吸收国内外优秀经验,结合电力企业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电力营销体系;另一方面,落实公关管理工作,与客户建立良好关系,以市场信息为依据,树立电力企业的形象与品牌。
5结语。
总而言之,电力企业的管理创新工作对于电力企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在电力企业创新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电力企业管理制度、优化电力企业的管理模式,并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探索新的管理方法,提高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4】孔庆平.电力建设企业施工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
会计基础论文篇三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主要是指在教学中引入具体的实际案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通过教学互动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的方法。近年来,案例教学法被广泛应用于会计专业的教学中,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案例教学法从案例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解决问题,通过思考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既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也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就感,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实践性强,案例教学法是将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应用在课堂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将理论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助于掌握相关理论和专业知识,形成一定的专业技能,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3)重视双向交流,有助于实现教学相长。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扮演着知识传授者角色,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掌握一定基础理论的前提下,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再由教师给予评价引导。
二、案例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课前认真备选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是“案例”,这是案例教学法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案例选择得恰当与否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在选择案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的案例应具有目的性,教师在教学之前一定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2)选择的案例应具有时效性,案例的选择要新颖,可以根据社会的热点经济问题编制,可以结合教材、练习册等相关资料自己编制,也可以选择以往经典的案例进行加工改造。总之,所选的案例是学生所关注或感兴趣的,这样才能够激发讨论的兴趣,学生才能积极参与到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活动中,去发现问题并寻找正确恰当的解决办法。
(3)选择的案例应贴近生活,所选案例的内容要与现实会计职业中的实际情况相连,以保证学生在案例描述中能够顺利进入情境,帮助学生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对会计工作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也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课堂精心安排案例讨论。
组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环节,中职学生本来基础薄弱,而财务会计专业内容又较难,一些案例对学生来说也比较复杂,所以:
(1)教师应提前将案例资料发放给学生或采用投影、视频等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对案例进行预习并查阅相关资料,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案例有全面的理解。例如,在财务会计课程“固定资产的取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供相关的业务案例:甲公司用银行存款购入一台需安装的设备,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800000元、增值税税额136000元、支付安装费0元,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作为企业会计我们应如何进行账务处理?再引导学生利用分组合作的方式对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应交税费等会计账户的内容进行预习并理解,从而对企业固定资产取得的会计核算进行理解掌握。
(2)在讨论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可以采用分组形式,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积极交流意见,提高学生在会计专业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通过讨论,学生不仅能表达自己的见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另外,分组讨论也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3)教师在讨论中要起到组织、引导的作用,要营造热烈的讨论气氛,要善于启发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小组内学生对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见解,提出多个解决方案,教师这时要指导学生相互尊重,运用会计专业知识选择正确合适的方案。
(三)课后展示成果并总结。
经过充分的讨论,学生已经有了基本正确的观点,但还有待完善和补充,所以有必要让教师和学生一起对讨论结果进行评价总结。具体可以在学生讨论后,先请各组派代表进行总结汇报,期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演示,以提高其展示效果,在小组展示结束后,再让小组之间评价各自的成果,以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在评价总结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要鼓励学生采用恰当的方式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应该对全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对一些好的想法和独到的见解加以肯定,同时也对一些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进行纠正或补充,以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做得更好。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有助于教师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其应用在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能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不断丰富教学案例,使之得以更好的应用,让课堂更生动有趣,从而有效地提高中职会计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红霞.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8z).
[2]黄丽红.案例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好家长,2016(29).
会计基础论文篇四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的规模以及数量都随之增长,在国民经济当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当前我国企业的管理还不够科学,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到企业的持续发展。简要介绍我国企业管理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措施。
关键词:企业管理;现状;问题;措施;创新。
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企业要想进一步发展壮大,就需要顺应时代的潮流,构建自身的竞争优势。就我国企业当前的管理现状而言,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管理可以说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与动力。传统管理制度难以满足企业持续发展的要求,这就需要企业分析当前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管理理念较为滞后。当前情况下,部分的企业往往选择家族集权这一落后的管理模式,导致企业的管理权以及企业的所有权密不可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创业者未必能够做好管理,企业的产权结构以及管理制度不够科学,影响到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除此之外,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较为滞后,这是因为他们出身于营销人员或者是技术人员,缺乏系统完善的管理培训,专业出身的管理人员数量不足。这些管理人员忽视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强调企业生产营销而轻视管理。第二,缺乏长远战略规划。企业长远战略规划可以说是企业发展的路线以及灵魂。企业发展战略能够指导企业来制定管理规划,同时企业的管理机制则能够执行企业的战略规划。我国大部分的企业都未能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去制定长期的发展战略,仅仅是片面追求规模的扩大以及效益的最大化,忽视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虽然部分企业提出长期发展的目标,不过这些目标仅仅局限在利润、产值以及销售收入等方面,而没有认真研究分析市场走向以及后续发展的趋势,更没有针对性地调查竞争对手的情况以及行业发展情况。这样一来就导致企业对自身的发展前景缺乏战略性判断,企业的战略缺乏足够的延续性,无法持续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第三,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我国很多企业都未能建立健全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其中包括相当一部分的大中型企业。这些企业缺乏一整套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状况的管理机制以及管理方法,在生成经营过程当中往往被动反应。少数企业沿用传统的经验来展开管理,无法根据时代条件而与时俱进。这就导致企业的纪律松弛、管理混乱以及效益低下,一旦出现问题之后,往往不是进行深入的分析来制定相应的制度,而是复制其他企业管理制度,未能充分考虑企业自身条件。第四,企业文化建设落后。企业文化可以说是伴随企业诞生发展而出现的,同时在企业发展过程当中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可以说是企业发展重要的动力。一个优秀的企业必然拥有一个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文化氛围,同时随着企业发展壮大而不断改进。但是在当前背景下,我国大部分企业忽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在这方面的人力物力资源投入比较匮乏。这显然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大部分企业意识不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价值,更没有探索完善企业自身的核心价值观。部分企业虽然意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不过受自身条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往往无法系统科学地对自身的文化特色作出判断,从而影响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
第一,创新管理观念。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可以说是实现企业管理创新的先决条件。管理观念的创新最为关键是要转变固有思维方式、思维障碍以及思维惯性,也就是要求企业避免墨守成规以及固步自封,要持续街坊思维模式以及思维构想,从而持续创新管理模式。在此过程当中,企业的管理机制应当从传统的管控制约逐渐过渡到双向互动的管理模式,重视企业员工的自我教育以及激励教育。在管理思维方面,需要从人治的理念逐渐过渡到工作制度化、决策规范化以及层级管理化。在具体的管理方式方面,需要从粗放式管理逐渐过渡到岗位职责、业务流程以及规章制度细节管理,从而适应社会大发展背景下管理模式的演变。第二,完善管理制度。中央政府制定颁布了《关于建立经济制度的决定》,这为我国企业管理理念以及经营机制的改革提供了指导,有利于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决定》当中明确提出企业应当构建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权责分明以及产权清晰的管理制度。这一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应当建立起现代管理制度,从而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进行经营,并且在此过程当中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主经营同时自负盈亏,转变传统上政企不分的问题。第三,引进管理人员。当前情况下,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而市场机制有着优胜劣汰的天然属性,不同企业之间开展的市场竞争,从表面来看是企业产品以及企业服务之间的竞争,从本质而言是企业技术以及企业人才的竞争。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当中得到生存壮大,就需要不断引进高素质的人才,一方面进行技术创新,另一方面进行管理创新。市场条件下要求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参与主体,自负盈亏并且自主经营。这就需要企业不断提高管理质量并改进管理的效率,构建起科学的管理理念包括效益观、战略观、用户观、竞争观以及市场观等。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以及管理才能,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另一方面要具备出众的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协调能力。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可以说是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核心举措,一方面可以通过学习培训等方式来提高他们的素质,另一方面也可以外部招聘优秀管理人员。第四,重视战略管理。战略可以说是企业的根基,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整体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发展的方向。一个优秀的企业必然有自己清晰明确的战略方向,并且高度重视企业价值链上的营销、生产、科研以及人力等环节。企业在具体分析中长期目标的过程当中,需要分析自身的优点以及劣势,微观层面应当将企业的现状当作出发点,合理把握市场需求以及顾客需求,只有这样企业才可以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在宏观层面需要展望未来,从而规划企业的发展前景。企业战略管理需要转变片面强调生产的理念,而应当重人才、重科研以及重管理。第五,政府提供指导。首先政府应当制定并且实施企业管理方面的指导政策,保证企业管理的制度化、永久化以及规范化。合理的法律可以为企业的运行提供可靠的保障,这也是政府制定政策的依据。其次,政府提供的政策需要具备连续性以及灵活性。这是因为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为了扶植企业的发展,国家应当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来制定各方面的政策,例如出口政策、创新政策、税收政策、补贴政策以及贷款政策。只有确保政策连续性以及灵活性,才可以实现企业的稳定发展。第六,重视企业文化。管理制度有着自身的不足,只有确保创新成为企业自身文化的组成元素,企业才可以在社会环境当中构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进而成为企业持续发展壮大的动力。在此过程当中,要确保企业以及员工之间形成共生共赢的关系,将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当作基础,要把个人的发展融入到企业的价值体系中。综上所述,随着企业的持续发展,应当需要自身的战略需要,来持续调整企业自身管理策略以及管理方法,从而确保使企业拥有稳定发展的动力。在全球化背景下,企业要想实现自身的不断发展,就需要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这就要求企业做好经营管理工作,结合自身条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从而在竞争当中占据主动。
参考文献:
会计基础论文篇五
摘要:长期以来,如何既提高告知学生对基础会计的兴趣,又能够使学生深刻理解掌握会计知识,是高职院校基础会计教学的难题。为此,本文进行了探析,希望对高职基础会计教学的改革能够起到理论上的参考,促进高职基础会计课程的改革。
关键词:基础会计;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
由于高职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基础会计教学课程的特殊性。基础会计课程是高职财会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等专业课程的基础。但是高职基础会计在教学中常常陷入困窘之地。一方面是高职学生基础薄弱,自觉性相对较差,基础会计包含的专业术语太多,比如会计科目、账户等等,对于初学者,会加深同学们学习的难度,进而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教学中,若过于强调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可能造成学生对会计原理的认识不深刻,理解不透彻,缺乏学习会计的谨慎性,使之在会计这条路上无法走的更远更广。因此,怎么才能让高职学生提高对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兴趣,又能使其深刻的理解会计知识,是高职院校基础会计教学的难题。为此,本文进行了探析,希望对高职基础会计教学的改革能够起到理论上的参考,促进高职基础会计课程的改革。
一、教材选择改革。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在进行基础会计教材的选择,偏向于考证教材,忽略了同学们学习的难度和兴趣,使其效果下降。本文认为在选择教材时,应该偏向多案例、多情景、多例题型的教材,一方面,大量的案例和情景,能够营造会计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和感受到会计工作环境,使高职大一学生觉得比较容易,促进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教材配套大量练习题,题量大能使学生加深印象,帮助记住会计原理、熟练账务处理过程,促进其深刻理解会计理论知识。此外,教材语言应该通俗易懂,但寓意深刻。比如非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折旧、利润分配等等,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十分费劲,好的教材应该做到循序渐进,逐步引导。
二、教学目标改革。
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有很大差异性,在教学目标上除了基本的知识目标外,更应该注重能力目标,让学生具备会计执业的能力。具体而言,在能力目标上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能够明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够正确填制各种凭证,登记总账和明细账,编制会计报表,使会计工作符合各种要求,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二是能够熟练使用三种账务处理程序;三是具备从事简单岗位的技能。在教学中,可以从出纳、会计、会计主管、等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着手,让学生体会不同岗位的意义和能力要求,使其分工合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四、能够分析企业的经济业务。对企业发生的每一笔经纪业务活动,能够编制会计分录,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等;五、能够独立处理中小企业的全套账务。通过学习,学生可以独自完成从编制记账凭证到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全部流程的工作。
三、教学手段改革。
基础会计应当改变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并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等手段,采取理论和实践同步的教学手段,将账、证、表的填制过程通过网络展示给学生,增加学生的理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四、教学方法改革。
在教学方法方面,大胆的创新的采用情景式教学法、案例式启发教学方法,翻转课堂、教练式教学等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比如可以利用电影、电视剧的涉及会计的场景,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帮助更好的理解会计工作。又比如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课后利用网络平台提供学生资料,让其自行查找,在课堂上组织讨论,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期末成绩改革。
现大部分高校都将其期末理论考试结果作为学生的成绩,应该改革期末考核方法。比如期末成绩可以由理论考试和案例实操两部分组成。比如:案例实操部分,可以创建财务数据和原始单据等,让学生完成整个账务处理流程。
六、实践教学改革。
如今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基础会计课程在实践教学方面,要么是在实训室模拟会计核算的业务流程,要么是上机操作,在网上完成会计业务的核算。这两种方式都不能很好的使学生感受到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和具体的账务处理流程,高职院校可以积极的创建校企合作基地,让实践教学在合作基地完成,使其参与到企业的会计工作,接受企业的指导,促进理论和实践知识的融合,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赵庆兰.新会计准则引发的会计专业教学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20xx(3).
[2]郭绍莉.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xx,(1).
会计基础论文篇六
针对当前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都突出强调了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大了实践教学力度,使学生的专业实践水平和能力越来越得以提高,但就实施效果来看,我们培养的人才还远远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尤其是不能适应经济变革的需要,究其原因,和我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忽视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无关系。就市场调研情况来看,当前社会需求的不仅是具备一定专业实践能力的会计人才,更需要的是具有一定自主创新能力、能适应瞬息万变市场需要的创新型会计人才,为此,高职教育会计培养目标应突出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基础会计作为专业入门课程,其对学生的后续影响是深远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会计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自主创新能力,这样才能为学生今后适应市场经济千变万化的需要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会计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应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会计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工具,不仅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且还关系到我国会计工作能否快速实现规范化和国际化,因此“职业道德”在会计行业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形成了应试教育的培养模式,在教学中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灌输,忽略了职业道德的培养。目前,虽然各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中增设了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但这是远远不够的,笔者认为,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不是开设一门课程就能完成的,它应该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鉴于防止会计职业界的舞弊,在学习基础会计时,教师应改变居高临下“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和学生积极交流沟通,应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深入学生意识中,培养他们的品德,教师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既要做“经师”又要为“人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完成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三、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如果教师在授课时采用照本宣科、平铺直叙的教学方法,只是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方法进行概括介绍和简单练习,学生很难把所学的知识与会计实践直观地联系起来,其后果是学生感性认识差,对知识不理解。由此形成该学科“难学”的错误心理,最后因为成绩差而不得不放弃。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多种教学方法并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趣味式教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地去学习,不但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还达不到好的效果。基础会计有些内容比较枯燥,为此教师应尽量采用生动的'语言、有趣的例子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四柱清册”内容时,可引用熟知会计术语的宋代诗人黄庭坚的诗句“旧管新收几妆镜”作为引言引出所讲内容,该诗句原意为问他的一位死去爱妾又纳新妾的老友旧管和新收的共有多少侍妾呀?学生有了兴趣,再介绍“四柱清册”时,不仅不嫌枯燥,而且还会印象深刻。
(二)通俗式教学法。
基础会计和学生初、高中阶段所学课程差别很大,使学生在初学会计时往往感到难以适应,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中尽量用通俗的语言、事例来讲解。如在讲解“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平衡等式时,可先请学生讲述其家庭房产情况,如学生讲述其自住房屋价款50万元,其中自己家里支付35万元,从银行借款15万元,然后引导学生了解房屋即是资产,从银行借款是负债,自己家里支付的款项是所有者权益,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分析这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很自然地就会得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平衡等式了。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资产和权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方面:资产反映资金的占用形态,权益反映资金的来源。”通过生活中常见易懂事例的比喻,再讲解企业背景下的平衡等式,学生就能轻易掌握比较陌生的会计业务。
(三)问题式教学法。
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创新能力,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应广泛采用问题式教学法。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通过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使学生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在前面讲授“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平衡等式后,教师应进一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价值50万元的房屋款全部是由自己家里拿钱支付的,那会计等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学生很自然就会想到资产有时会等于所有者权益这一命题。
(四)案例式教学法。
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真实性。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加之采用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对于基础会计课程中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可采取案例教学法,如教师在讲授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这几章内容时,应该事先以一企业的业务为案例,在案例教学中让学生明确掌握会计三大基本操作程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五)先进手段教学法。
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为一体,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它可以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创设形象逼真的教学环境、声像同步的教学情景、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更适宜采用先进教学手段,如教师在讲授会计凭证的填制时,通过教学课件的演示,可以使学生直观地掌握其填制方法,比之传统教学方法更省时、省力,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考核方式应在理论考核基础上加大实践考核力度。
“考”这一教学环节在教学工作中至关重要,它可以引导“学”、促进“学”、督促“学”。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加大实践考核力度应是必然,但就目前各高职院校考核方式来看,理论考核占的比重仍很大,远远不能达到以“考”带“学”的目的。基础会计课程的考核成绩传统方式一般由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是:课堂提问+出勤情况+作业成绩;期末考试虽然比较综合,但是传统的题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试卷中对那些实践性、能动性强的内容无法反映,只有回避,因此,学生只要到临考时突击一下,考试成绩一般比较理想。
这种形式的考试只是注重对学生会计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为此,有必要就传统的考核制度进行改革。笔者认为,为了能使学生切实重视实践环节的学习,该课程的考核应采取理论考核与实际考核相结合,并且突出实践考核的方式。具体实施如下:建议综合成绩=平时成绩(20%)+理论成绩(30%)+实践成绩(50%),平时成绩=课堂提问(5%)+出勤情况(5%)+作业成绩(10%),为保证实践教学效果,课堂提问的问题和作业的设计应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为主。理论考核仍应以闭卷考核形式体现在期末考试这一环节上,但为了使学生有紧迫感,防止投机取巧,应实行“考教分离”制度。实践考核内容应包括“单项实践考核”和“综合实践考核”,考核方式可采取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这样可以督促学生在学习基础会计的全部过程中重视实践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其会计实践能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会计基础论文篇七
会计是一个古老而又重要的学科,它在现代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习会计基础的过程中,我深感会计知识的广泛性和复杂性。通过撰写会计基础论文,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总结我在写会计基础论文时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的论文选题是关于财务报表分析的。财务报表是企业经营状况的全面反映,分析财务报表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偿付能力和经营状况等重要指标。通过这次论文的写作,我对财务报表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财务报表中的各项指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影响,只有综合分析各项指标,才能得出更全面准确的结论。因此,在写论文时,我将财务报表中的各项指标综合考虑,并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确保论文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其次,我在撰写论文时积极运用会计基础知识。会计基础是会计学习的基石,只有掌握了会计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会计原理。在写论文的过程中,我通过深入学习会计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了财务报表编制和分析的方法和技巧。我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对会计基础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总结,并将其灵活运用到论文中,使得论文更加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第三,我在写论文时注重实证分析。会计基础论文是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研究,因此,实证分析是论文写作中的重要环节。我通过收集并分析了大量的财务报表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得出了客观准确的结论。同时,我还积极参与与相关企业的交流和合作,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并将其纳入分析范畴。通过实证分析,我更加全面地认识到了会计基础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四,在写论文时,我注重逻辑严密和论证充分。会计基础论文需要严谨的逻辑和详尽的论证,只有这样,才能让读者信服。在写论文时,我注重论述的逻辑关系,合理安排和组织论文结构,使得论文的内容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我还认真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在论文中引用了一些专业权威的观点和数据,增强了论文的说服力。通过这些努力,我写出了一篇逻辑严密、论证充分的会计基础论文。
最后,对于会计基础论文的写作,我深感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会计是一个发展迅速的学科,会计基础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和丰富。在写论文的过程中,我不仅需要继续学习会计基础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还需要保持对财务报表和财务分析的关注,及时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只有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会计基础知识,提高我的论文写作水平。
通过这次会计基础论文的写作,我不仅深入了解了会计基础的理论和方法,还积累了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通过撰写论文的过程,我对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和技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加深了对企业经营状况全面掌握的理解。同时,我也意识到了会计基础知识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能力,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会计基础论文篇八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采用专门的技术方。
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和监督,并向有。
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财务会计:侧重点是企业外部的会计信息,侧重于过去的信息。
管理会计:侧重点是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侧重于未来的信息。
1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2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的方法: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财产查清、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核算办法。
3会计具有监督和核算的基本职能p2。
4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从职能属性看,核算和监督本身就是一种。
管理活动:从本质属性看,会计本身就是一种管理活动。
概念: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备的功能。
两个基本职能:会计的核算职能和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核算的7种方法:
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2复试记账。
3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4登记账簿。
5成本计算。
6财产清查。
7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综上:一般来说,经济业务发生后,首先运用复试记账的方法填制和审核会。
计凭证,然后据以登记各种账簿,对于经营业务中发生的各种费用要按规定进行。
成本计算,并定期进行财产清查,在账实相符的基础上,根据账簿记录编制财务。
会计基础论文篇九
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人们主要采用实物量度、劳动量度、货币量度三种量度。前两种量度具有具体、直观的优点,但缺乏综合性和可比性。货币量度则补偿了这一缺陷,货币量度将千差万别的财产物资和劳动消耗统一折合为价值量,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可比性。当然,会计并不排除其他两种量度,而是将其他量度作为货币量度的补充。
2.以凭证为依据;
会计核算、监督的每个会计事项都要有凭证作依据,即根据真实、正确的会计凭证进行账簿登记,进行会计监督。没有凭证,会计将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木。
3.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全面性、综合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本单位发生的能以货币计算的全部经济活动进行核算,所以会计信息具有全面性和综合性;会计以专门的技术方法,按期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的核算,从而使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
随着社会化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会计理论和实务日趋完善。会计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又有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分。财务会计主要侧重于向企业外部关系人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等信息;管理会计主要侧重于向企业内部提供进行经营规划。经营管理,预测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财务会计侧重于过去信息;为外部有关各方提供所需数据;管理会计侧重于未来信息,为内部管理部门提供数据。会计的基本职能: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
(一)进行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会计核算职能也称反映职能,是会计最基本得职能,它贯穿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1.进行会计核算须经历的四个环节。
(1)确认。它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采用一定的方法半段缩发生的经济活动是否应该或能否进行会计处理的过程。
(2)计量。它是指货币为计量单位来计算已确认的会计事项发生额的过程。
会计计量的对象是会计要素。
会计基础论文篇十
任何企业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定有一定数量的资产。而每一项资产,如果我们一分为二地看,就不难发现,一方面,任何资产只不过是经济资源的一种实际存在或表现形式,或为机器设备,或为现金、银行存款等。另一方面,这些资产都是按照一定的渠道进入企业的,或由投资者投入,或通过银行借入等,即必定有其提供者,显然,一般人们不会无偿地将经济资源(即资产)让渡出去,也就是说,企业中任何资产都有其相应的权益要求,谁提供了资产谁就对资产拥有索偿权,这种索偿权在会计上称为权益。这样就形成了最初的会计等式:
资产=权益。
这一等式表明,会计等式之所以成立就是因为资产和权益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归企业所有的一系列财产(资产),另一方面是对这些财产的一系列所有权(权益)。而且,由于权益要求表明资产的来源,而全部来源又必与全部资产相等,所以全部资产必须等于全部权益。
另一种是以债权人的身份向企业提供资产而形成的权益,我们称之为债权人权益或负债。
这样,上述等式又可表达成: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就是基本的会计等式。
然而上述等式仍存在不足。一方面,企业一旦进入正常的经营活动循环,其资产就会不断地变换形态。这时,再试图区分哪部分资产是业主投入形成的,哪部分资产是通过借款等渠道形成的,相当困难。对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从性质上看,债权人和业主对企业的要求权(权益)也是不同的。债权人希望借款人到期能顺利偿还本金,并能支付预定的利息;业主则希望通过有效的经营等活动,尽可能多地赚取利润。另一方面,企业赚得再多,债权人也只能得到约定的本息,多余的就归所有者了,这样,上述资产负债表等式也可以表述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一等式一方面表明,负债的求偿能力高于所有者权益,另一方面,表明所有者权益是企业全部资产抵减全部负债后的剩余部分,因此,所有者权益也被称为“剩余权益”。这一术语,形象、贴切地说明了企业所有者对企业所享有的权益和风险:当企业经营成功、不断实现利润时,剩余权益就越来越大;反之,如果企业经营失败,不断出现亏损,剩余权益就会越来越小;当企业资不抵债时,剩余权益就为零或负数。
对基本会计等式,我们要理解、牢记的是:任何时点,企业的所有资产,无论其处于何种形态(如现金、银行存款、固定资产等),都必须有相应的来源。或者是借入的,或者是所有者投入的,或者是经营过程中所赚取的(这一部分也归所有者)。换言之,企业的所有资产都必定有相应的来源,这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在任何情况下,其左右平衡的关系都不会被破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中含有三个基本的会计要素,我们知道,其中资产与负债可以确定地进行计量,而所有者权益则会随着生产经营的进行,即随着利润(收益)的实现而变化。而利润(收益)是随着费用的产生和收入的实现而实现的,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赚取的利润是收支相抵后的余额,它们的关系是:
利润=收入-费用(*)。
收入的增加表现为资产的增加,同时由于负债是确定的,所以根据基本的会计等式,就必然表现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同样,费用的增加必然表现为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可见,利润的增加必然表现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意味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因此基本的会计等式可表示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由(*)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这就是扩展的会计等式或称动态的会计等式。
该等式也可表示为: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到了会计期末,当利润进行分配或亏损进行弥补后,仍有: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会计等式是复式记账、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方法的理论基础。
会计基础论文篇十一
蓄太少;中国人则生产了太多,储蓄太多,这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中国政府储备了大量美元,可以一次就把借出去的几百亿元债务免掉了.却没有钱建立惠及子孙后代和中华基业的普及教育制度、国家医疗健康保障制度,以及维护社会安定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会计基础论文篇十二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是世界先进的职业教育方法之一,是一种由知识传授向认识传授的教学变革。推广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工作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活动,有利于学生掌握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脉络,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最终实现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
工作过程;基础会计;课程研究。
长期以来,我国中职教学中一直存在一种教学误区:重文化课,轻专业课;重理论学习,轻实践操作;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学生在学校被动地接受教师“填鸭式”的教学,不知道为什么学,也不知道学习的知识有什么用。学生在“纸上谈兵”,作业中练艺,始终脱离不了普通教育的学科体系模式。当学生真正毕业时,他们又要重新向社会学习基本的操作技能。这种毕业生有文凭无技能,导致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难以被用人单位认可,最终造成了一方面是毕业生的“就业难”,另一方面是企业的“技工荒”。如何真正破解“技工荒”?这就要求中职学校要学会破解“如何才能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这一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首先应当明确中职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希望能培养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会计岗位工作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较高会计职业技术能力,毕业后可以较快地从事多种会计核算工作的会计人才。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核心,坚持手脑并用,学练合一的教学原则,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一)课程结构知识体系化。
基础会计除了第一章的绪论以外,其他章节大多数是按会计核算方法来进行知识体系构建。包括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账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几项内容。对于几个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又是统一按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几项会计要素的顺序来讲解的。这种为了考试而进行的会计课程设计是典型的知识体系结构,它过于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结果往往是课程结束后,学生还停留在每个相对孤立的知识点的认识上,对某一章节的知识点可能清晰,但是头脑中对会计工作的基本流程并不是很清楚,这不利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保守。
在教材设计上,现有的教材大多是纯文字的知识表述,相关单据、票证、报表较少图片展示。课堂上,教师按教材采用保守的教学方法。他们将记账凭证的填写教成了会计分录,账簿的填写教成了“t”字账,相关票据的填写也仅是几张过时的票据,这不能充分反映会计工作的现状。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很难掌握基本的会计知识与实际会计工作技能,不明白所学知识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如何使用。当他们毕业时,面对纷杂的原始凭证无法判断如何写凭证,面对形式多样的各种单证票据无从下手,面对繁杂的会计账务处理流程手忙脚乱,那时,他们可能会对自己是否适合从事会计工作产生怀疑。这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无疑是难以满足用人单位需要的。
(三)课程造就的“讲师”难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运用现有的基础会计教材,每年都讲同一个内容而毫无新意,基本上每位老师都可以“一年站稳讲台,三年独当一面,五年成为教学骨干”。但是长此以往,这也易滋生出“经验主义”的“专家型教师”,这类教师将自己长期积淀的经验和提前预判的方法和结论,直接讲授给学生,没有给学生留足够的反省和探究时间。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使现在基础会计课程表现为内容过于结构化,缺乏趣味性。再加上教师的教法一成不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难以体现。学生在这种“讲师”的熏陶下,虽说可以快速巩固基础知识,但这也仅仅是成熟的应试教育,并不适于当今社会对中职学校毕业生人才多元化的需求。
(一)基于工作过程学习方式。
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方式,是以现代职业工作整体化分析及描述为基础,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方法,又被称为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其教学内容指向职业。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自主学习习惯,从而带动知识和技能共同发展。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教学。
教育专家说过:教育是要帮助学生发现他自己,挖掘潜能,帮助学生成为他自己。让学生更快地学好、理解掌握会计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深入到会计工作流程中去。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会计课程的具体设计思路是,在相关企业有关人员共同参与下,以会计岗位群为依据,进行会计工作过程分析,结合会计职业能力需求分析,设置工作项目,有效运用各类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课程教学模块。将工作过程转化为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操作方法和技能,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及职业岗位适应能力。
(一)基于工作过程,重新构建项目化课程。
基础会计课程要摆脱学科体系对人们思想的束缚,研讨会计的上岗标准和需求能力,并基于工作过程、能力本位,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从企业的实际操作流程来看,会计部门就是根据相关的原始凭证(单据、发票等)来进行会计凭证的填写,然后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来登记账簿,再根据相关的账簿来编制报表的过程。在具体的工作中,大多数企业都已实现了电算化的操作,采用的大多是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对原有内容进行整理,根据会计工作过流程来确定课程内容,构建课程学习主体框架,原则是“必须、够用”,将会计工作流程划分为七个实践教学项目(建账、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账务处理程序和会计档案的保管)作为课程内容。按企业对会计人员素养的要求、职业能力的要求、知识结构的要求等各方面,建立实践教学的工作任务。将工作任务与学习内容相融合,使基础会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践融合为一体。学生完成了所有的任务,也就具备了从事会计基本工作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这种课程体系将工作任务与学习内容相融合,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践融合为一体,更符合初学者的认知规律。
(二)坚持行动导向,有效运用各类教学方法。
在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教学模式下,行动主体是学生,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适当创设情境,使学生可以在情境引导中自主学习,基本教学方法有:1.项目教学法:我们应当适时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以知识为本位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的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这种方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将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给学生自己处理,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来负责,通过该项目的进行,学生可以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以及每一个环节的基本要求。我们可以将全班学生以6~8人为单位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组都完成同一个企业的真实账务资料,要求学生按实际工作步骤和内容完成从建账到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账、凭证汇总等一系列会计工作任务。在每一个环节,可以任由学生讨论,分析工作任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中学会相应的知识或技能。2.案例教学法:基础会计课程的实践性很强,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过程中要选取企业实践的典型案例,并进行适度改造,使模拟企业会计核算过程和实际教学内容尽量吻合。教师在教学中扮演设计者和激励者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此法运用恰当,能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启发。有时,对案例的设计也不一定要有绝对正确的答案,这类案例更有助于启发学生建立一套有独立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3.情境教学法: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相关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以期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并掌握相应知识的教学方法。如对于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区分问题,我们可以将学生分为债权和和债务人两类,通过相关的单据往来模拟演练,让学生加深对往来款项的认知。情境教学法能够促使学生不断地学习、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务实的精神和良好的分析思考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加大师资的培训力度,促进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中职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最终依靠的是师资队伍的有效建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起着关键作用,为更好地实施工作过程导向的课堂教学改革,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熟悉企业实际经济业务以及会计核算过程。我们在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的同时,还可以有计划地从企业引进兼职的专业技术人员给学生授课。另一方面,我们应当加大对本校教师的培训力度。我们不仅需要知识传输型的“讲师”,更需要学习方法指导型的“导师”。我们要培养更多的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师”。在课程改革中,“导师”应注重将课堂建构回归给学生,并且善于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时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能力,愿意接受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并且善于鼓励学生合作学习,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与特色。综上所述,工作过程导向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有效运用各类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完美地融为一体,在情景中,让学生成为完成工作任务重要的一部分。这种改革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在基础会计课程学习中亲自动手,亲自操作,提升职业素养,获得会计行业的职业技能,实现中职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
[1]姜大源.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
[2]聂华.德国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其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xx.
[3]晏国苑,朱丹.谈《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师生兴趣互动[j].会计之友,20xx(2).
会计基础论文篇十三
1.某国有食品加工企业董事长担心原材料成本上升,达不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要求财务经理把年度财务报告编得漂亮点。财务经理认为违反会计政策,予以拒绝。董事长告诉财务经理:“你不改思路,就要自找出路。”财务经理愤而辞职。财务经理的做法体现了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要求。
a.爱岗敬业。
b.参与管理。
c.客观公正。
d.强化服务。
2.会计行政法规是指()。
c.《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3.根据《总会计师条例》的规定,凡是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不应当再设置与总会计师职责重叠的()。
a.专业技术职务。
c.行政副职领导职务。
d.单位行政非领导职务。
4.根据《会计法》规定,各单位为了保证账簿记录与实物相符合,应当建立()。
a.厂长负责制。
b.资产经营责任制。
c.财产清查制度。
d.会计工作岗位责任制。
5.票据行为即使与实质关系的内容不一致,仍按票据上的记载而产生效力,这体现票据的()特征。
a.要式性。
b.无因性。
c.文义性。
d.独立性。
6.银行汇票的付款人为()。
a.银行汇票的申请人。
b.出票银行。
c.代理付款银行。
d.申请人的开户银行。
7.票据出票日期为l月15日的中文大写是()。
a.壹月壹拾伍日。
b.零壹月零壹拾伍日。
c.壹月零拾伍日。
d.零壹月壹拾伍日。
8.根据有关银行汇票的规定,银行汇票的签发人是()。
a.出票银行。
b.收款人。
c.付款人。
d.收款人或者付款人。
b.查定征收。
c.查验征收。
d.定期定额征收。
10.发票是确定经营收支行为的法定凭证,应当由()监制。
a.税务机关。
b.财政机关。
c.工商机关。
d.企业上级主管机关。
11.下列关于会计职业道德调整对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b.调整会计职业中的经济利益关系。
c.调整会计职业内部从业人员之间的关系。
d.调整与会计活动有关的所有关系。
12.会计人员对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
a.不予受理。
b.报告单位领导人、c.予以扣留。
d.予以退回,进行更正补充。
13.()属于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
a.社会监督和财政监督。
b.公检法监督。
d.金融监督。
14.对经济业务不多、依法无须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专职会计人员的单位,应当()。
a.不设账。
b.委托合法机构代理记账。
c.委托无会计资格从业人员记账。
d.委托非会计专业技术人员记账。
15.依照《会计法》的规定,单位负责人不包括()。
a.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法人代表。
b.代表合伙企业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合伙人。
c.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
d.国有独资企业的党委书记。
会计基础论文篇十四
第一章:本章主要讲述了六部分内容:
(一)定义(属于新大纲中修改的内容,重点掌握):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要点: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2.会计的主要职能是反映和监督;
3.会计的对象是特定的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而不是多个单位的经济活动;
4.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而不是一般的管理活动。
〔例1〕下列关于会计的概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会计是以货币为惟一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b.会计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c.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会计基础论文篇十五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时代,对于会计基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的会计基础工作对于我国会计行业整体经营和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从目前我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现状出发,通过现状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从而为进一步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提出针对性的个人建议和对策。
新时代;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现状;加强。
在新形势下,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公司企业采用现代化手段和方式进行强化财务管理,传统的人力分析和比对慢慢被云计算、大数据等替代,尽管对于财务数据等处理效率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对于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等无法提供保障,通过计算得来的结果和数据也就成为无本之源。所以,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不会随着处理工具、处理技术的进步而取代,都会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组成部分,其规范性应当长期坚持。一个单位要想提高其经济管理水平,作为经济管理的根基,加强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至关重要。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之前,会计基础工作由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核对和登记会计账簿、编审财务会计报表以及会计档案的保存,会计制度和内控制度等组成。随着信息技术和经济发展,计算机已取代了上述的会计一系列的基础工作,会计基础工作更多的体现在流程的监控和原始票据的审核。目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会计工作相关规范不完善,使得会计人员工作时无据可依。部分人员在对原始单据的审批签字方面缺乏严格审核,不按规定进行操作,自制原始凭证常发生涂改现象;与此同时,对于外来原始票据的预算计划、有无对应项目、完整性审核等方面都缺乏严格的执行。
(二)新入职会计人员缺少专业的职业培训,职业道德水平普遍较低,对于原始单据以及对经济业务事项的真实合理性缺乏关注,使得其对会计工作缺乏严谨性和敬畏心。
(三)内部管理制度机制不健全。有的单位岗位职责不明,并且没有定期轮岗制度,相应的奖罚和监察制度也没有建立,这也就造成部分会计人员会利用职务发生错误的可能。
(四)在资产管理方面,未形成科学的规章管理制度,尤其对于大型固定资产的购置处置流程,临时设施清理、周转材料、实物资产的盘存制度等都需要更进一步的健全和完善。合资清产无法落到实处,浮于表面导致家底不清、财产不实的状况发生。
(五)没有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将会计账簿、会计凭证等进行装订整理和保管。
(六)领导个人意志的干预和影响也会对会计工作人员在对经济事项的处理业务方面造成一定的阻碍,会影响会计信息数据的客观真实和有效性。
(一)严格选拔聘用新从业会计人员,加强培训,提高工作主体的主观能动性1.严格按照相关规章进行选人用人会计人员的选拔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从事会计工作应具备牢固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优秀过硬的会计专业技能,最重要的是还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在从事工作时必须严谨,不切合实际的工作岗位不随意设置。2.强化财务人员考核与培训,提高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业务水平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对单位的财务人员应进行定期考核和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财务人员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业务水平两方面。只有这样,财务人员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工作失误,并及时处理问题,减少相应损失,为企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
(二)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体系完善会计管理制度关键之一就是强化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内部管理,只有完善了内部管理制度,各岗位才能有效运行,才能真正发挥监督管理作用,促进经济发展。首先,要结合实际采用合适的管理和标准化规范体系。管理体系的建立涉及人员岗位建立制度管控、会计文件说明制度管控、费用收与支核查制度管控、内部管理控制系统和财务方面管控,成本核实制度审查等数个方面。其次,在制定好监管制度后,还必须自觉遵守有关规定并严格执行。基础会计工作非常全面,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工作人员不能一味得依靠他人的监督,那便失去了制定规章制度的初衷和意义,必须自觉遵守有关规定并严格执行。只有每个人都同力协契,才能相得益彰,取得良好的效果。最后,必须明确规定各级领导班子的职责和管辖范围,单位个人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充分协调各部门、各岗位之间通力合作及互相监督,从而提高单位工作效率。对于工作中有明确的负责人员进行核查、审计和制表,非岗位工作人员不能参与。切实做到专职专责,非财务人员不能处理会计业务,非监察人员不能审查经济报表等信息。
综上所述,当前新形势下的会计基础工作对于我国会计行业整体运营和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确保会计工作顺利开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会计基础论文篇十六
摘要:作为中职教育重要专业课程之一的基础会计学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但同时它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通过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教学模式、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目标及现当今社会中职教学存在的各方面不足,阐述了现当今该怎样进行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中职基础会计教学时效性思考。
在当今这个经济与文化相互渗透的社会,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需要基础会计学方面在教育上不断支持。通过提高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效性,不断提高中国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为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服务。要使中职基础会计教学服务于现当今社会经济,就要弥补以往在基础会计教学方面的不足和缺陷[1]。
1.突破以往教学缺陷,引领现今社会人才培养的发展。
受中国自古以来教育模式的影响,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一直存在各种问题,例如教育模式保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接受知识的来源狭窄,接受程度有限。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脱轨,造成学生理论知识炉火纯青,但实践操作不堪入目。理论知识过于保守化,实践中不知所措,根本不能将教学中所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创造社会财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毫无社会价值的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教学方法必定会遭到社会的质疑与改进[2]。由于这种教育模式,学生思维得不到新突破,更不能站在新的高度审视前人留下来的知识。毕竟时代不同,社会情况变化巨大,以往的关于基础会计学知识并不能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不断突破以往基础会计教学中的不足,在前人留下的知识财富中推陈出新,找出适合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模式。
2.提高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2.1转变以往教学模式,适应社会需求。
以往教学模式保守单一,严重束缚受教育者的思维。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视野狭窄,根本看不到突破事实本质的实效性类容。这种教育模式必然会导致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受教育者根本不能在实践中根深层次地了解前人留下来的宝贵理论。由于不能理解前人留下的理论知识,在这样恶性循环中,学生就会渐渐失去对中职基础会计学的兴趣,没有基础会计学学习的兴趣,何谈其他方面,推动社会发展,创造社会财富。怎样在实践中转变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教学模式,值得慎重思考。例如在开始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前,可以安排学生自主进行一次无要求、全自由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真正接受这些中基础会计学之前,自己先对它们有一定的理解。在教学中可以采取生动形象化的课程演示方式,进行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例如可以采取社会中会计学方面的相关数据,配合教学过程的虚拟化,一边传授基础会计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一边在这种高度虚拟化的教学课程中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吸收理解。
2.2转变以往教学要求,在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中实施高素质的素质教育。
以往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中重视考试能否考高分,能否将书中的理论知识记住,因为这样一个教学目标,导致受教育者死记书中的理论知识,盲目地背书中知识,最后使所学知识只能单独存在,不能依赖社会实践,更不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当然,受教育者在这种教育目标的影响下,自然而然地会顺应教学要求的需要。但千万不要被表象迷惑,当这些学生真正实践的时候,就会发现这种教育要求存在多么大的弊端,甚至严重影响现今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该怎样突破这种教育要求对中职基础教育的束缚该成为当下我们考问题。首先,再也不能有那种只为考高分、不顾一切的思想,要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审时度势,结合社会实践,制定出符合现今社会要求的教学要求。
2.3教学内容的改进适应社会的要求。
要想会计学服务于社会知识,就必须使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内容不断改进。毕竟社会不同,社会情况更不一样,要在不一样的社会中利用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实践的发展,就得改革中职基础会计学。那么怎么改进,又成了我们思考的问题。以往中职基础教学中注重前任留下的纯粹理论知识,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需要,有些理论知识明显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我们利用社会形势慢慢改进和推陈出新以往旧的理论知识。
2.4教学形式的转变,逐渐的多样化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教学形式中,都是教学分离、学与践分离。教学分离,导致学生不能深刻地理解中职基础会计学,学生失去学中职基础会计学的动力。学与践分离,使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教学初衷丧失。而这两者的分离都会给中职基础会计教学造成致命的打击,必然会阻碍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发展。该怎样转变转变以往这种存在诸多弊端的教学形式,发展社会需求的教学形式必然成了当下的话题。要提高学生的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兴趣,需要教学形式多元化。例如可以开社会实践课,高效模拟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关系到当今社会的发展,要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审时度势,不断改进,适应社会的发展。只有这样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在实践中提高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和中职基础教育的学习效率,并且在这种相对主动的学习中会更了解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学习效率提高了,学习兴趣浓厚了,理解能力增强了,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就自然而然地顺应社会发展了。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发展,必然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利用中职基础会计教学推动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玉.浅谈如何优化中职基础会计课堂教学气氛[j].科教文汇(下旬刊),20xx(09):82.
[2]傅昌銮.“基础会计”教学的若干问题分析与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xx(36):164.
会计基础论文篇十七
缺乏学习兴趣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而言,由于基础会计课程并不是本专业的主要课程,且会计知识的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涉及到的专业术语较多,非会计专业学生对课程知识难以把握,使得对课程的重视程度降低,加之大多数非会计专业学生并没有在毕业后从事会计的打算。这些原因使得非会计专业学生在对待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方面,缺乏相应的学习兴趣,进而表现出慵懒散漫的态度。
(二)非会计专业学生思维过于发散。
由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会有不同的思维认知特点,当前高职院校的非会计专业,包括文秘类专业、计算机类专业以及经济管理类专业等专业,这些专业学生的思维方式都十分发散,即处理相同的问题可以从不同的思维角度进行解决。而会计知识十分严谨,任何的疏漏都有可能造成违法行为,在解决会计问题时,只有唯一一种必须遵守与执行的途径,这与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发散思维相冲突。
(一)将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高职院校在对非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基础会计教学时,不能完全按照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必须对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分为会计基础知识、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方法、财务分析、会计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四大模块。
(二)将抽象晦涩的会计术语转化为生活化举例。
由于会计学涉及到许多专业术语,诸如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以及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等术语,学习这些专业术语是进一步学习会计知识的重要环节。在对非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基础会计教学时,如何让学生理解会计专业术语是教师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教师只有细致耐心的向学生深入解读,才能让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能够基本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抽象晦涩的会计术语转化为生活化举例,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入手,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会计知识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权责发生制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家庭水电费缴纳、公交ic卡的使用等生活事件带入知识点的教学,以此向学生说明费用的发生与实际支付的不同,进而解释权责发生制的定义。
(三)将枯燥的文字教学转化为生动的图形教学。
会计基础课程教材理论性较强,书中多以文字为主,非会计专业学生在牢记知识点时,容易将会计基础理论混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将枯燥的文字教学转化为生动的图形教学,学生通过图形能更直观的`理解知识,并且能在复习的过程中快速的巩固知识。例如,在学习会计核算流程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账务处理的四个部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同时,借助财务处理流程向学生讲解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之间的关系,“商业语言”代表原始凭证,通常只需要一般的经办人便能完成,而“会计语言”代表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和相关的记账方向,通常必须由专业的会计人员完成。在“商业语言”向“会计语言”过渡时,会计人员扮演着语言“翻译者”。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高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效果不理想,一方面,非会计专业学生在学习基础会计课程时缺乏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非会计专业学生思维过于发散,与会计严谨思维有所冲突。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对非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时,应基础会计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将抽象晦涩的会计术语转化为生活化举例,将枯燥的文字教学转化为生动的图形教学,在激发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从根本上提升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质量。
会计基础论文篇十八
由于基层统计人员调换频繁,队伍不稳定,给统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心的统计人员一般没有经过正规培训,业务不熟,缺乏工作经验,法律意识不强。有的乡镇统计员仅有一人,但身兼数职,只能在完成中心工作之后,才来完成统计工作任务,影响了统计信息的质量。基层统计人员年龄普遍偏大,文化水平低,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求。很多单位把统计归并在会计科或办公室,大部分是兼职,更缺乏一个综合协调人员,各自分散的执行专业统计,造成多头对外,数出多门。
(二)基层统计手段落后,入户调查难度大。
近几年来,国家、省、市级统计部门的办公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电脑操作,程序汇总,网上传输并且居民的住房情况、就业意向、家庭成员构成、外来人口情况、社会治安、居民对公共管理的评价等,都设计入户调查。目前,一般采用的调查方法是由居民社区管理委员会配合写组统计部门进行,入户问卷调查或由居民样本户按月记账提供数据。
(三)统计表重复,基层负担重。
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轨的过渡时期,在这种情况下,统计部门不仅要提供一些计划经济下的统计信息,还必须提供市场经济所需的统计信息。国家统计制度方法尚未完全改革完毕之前目前的统计指标体系中既有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指标,也有大量新增的反映时常经济运行情况的指标;国家统计局直属管理的三个调查队所布置的统计报表和种类与政府统计部门布置的统计报表和种类也存在重复,既有统计报表上的重复,也有统计指标上的重复,既有部门统计与政府统计的重复,也有统计局内部之间的重复,给基层统计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四)工作量与人员配备的矛盾。
(五)抗干扰能力若。
在统计数字上弄虚作假是一个历史顽症,这个问题在基层尤为突出。一些地方或单位的领导党性不强,无视统计法,为了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授意统计员修改统计数据,一些不本好大喜功,搞一些不切实际的达标升级等活动,迫使下级虚报浮夸,诱发统计数据不实,然后基层统计员势单力薄,难以有效抵抗这种违法行为。
(一)改革现行统计方法,减轻基层工作负担。
现行统计方法多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这些方法在计划经济时代确实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但无法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统计的需要,应改革现行的统计调查方法,尽可能地以抽样调查取代全面调查。各级统计部门应认真清理统计上的重复报表和重复统计指标,切实减轻基层统计负担,严格把好制发报表关,加强统计的计划性与制发报表的严肃性。属于部门统计的,不要包办代替;属于上级统计的,不要层层交办;属于专项调查的,不要搭车统计。
(二)从基层实际出发,搞好统计改革。
在统计方法制度改革中,要从基层人手,从基层企业和居民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面向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统计制度,建立公民人文信息的采集和管理办法等。改革目前以专业划分,从管理方便角度实施的方法制度,建立规范的企业信息数据模式,改变企业向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国税地税、统计、经贸委、外经委等政府部门多渠道上报信息的局面,政府部门实行统一规范的报表制度,各部门通过数据分析工具挖掘本部门所需信息,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在涉及居民住户调查时,报表设计要贴近百姓生活实际,调查时,要充分依靠居民社区管理委员会,了解真实的居民情况。减少普查项目,严格控制各种普查,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涉及企业的普查,可以了解企业全面情况,获得大量的经济信息,但是普查工作人、财、物投人大,不能只考虑本级政府需求,要为基层留有余地,满足各层次需求。严格控制来自各级政府以及政府各部门的调查,要充分利用普查资料,做深人细致的数据挖掘,获得各部门所需信息。
(三)解决统计同做所需要的经费。
统计工作要做到“准确、及时、全面、方便”,没有一定的财力支持是不行的。基层统计经费不足影响统计事业发展的矛盾问题日益突出,建议按照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定比例,来配置统计经费,每年列入财政预算,并通过法律程序固定下来,保障统计必要的办公条件、统计基层规范化建设、统计调查费的支付、以及统计信息工程建设等经费需要,使基层统计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比如,各项普查所需要经费都是统计工作正常之外的经费:正常的报表和调查有时间要求,需要深入基层取数据,通讯、交通费用都很大,政府要给予安排,落实到位;与此同时,还要增加城乡经济调查的经费投入,以提高记账的补贴,调动记账户认真记账的积极性,确保源头数据的准确性。
(四)加强统计法制建设。
目前基层统计执法队伍不健全.缺乏执法经验与执法人员,要配备专职的执法人员,并对统计执法人员进行一次系统的培训,严格查处那些虚报瞒报统计数据的单位及个人。
会计基础论文篇十九
长期以来,国有煤炭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沿用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不断完善,传统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现代会计工作的与时俱进。会计基础工作是现代企业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随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难度增加,规范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国有煤炭企业去产能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保障。本文对国有煤炭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进行了研究分析,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策略,以期提高国有煤炭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会计基础工作是国有煤炭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科学规范的国有煤炭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是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准确性和时效性的根本,也是指导国有煤炭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开展企业会计工作的根本准则。受国内煤炭能源市场产能过剩、价格下跌影响国有煤炭企业生产经营形势日益严峻,部分国有煤炭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企业财务状况堪忧,长期以来计划经济模式影响国有煤炭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以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对国有煤炭企业发展的要求,企业会计管理体系和制度的不规范和不完善,也阻碍国有煤炭企业去产能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步伐。
(一)会计核算工作缺乏规范管理。
国有煤炭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缺乏规范化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原始凭证管理不规范。填制原始凭证和编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没有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标准。在原始凭证收集时无法提供有效原件,部分凭证存在过期发票和连号发票等现象,原始凭证填制的日期、内容和金额与实际不相符的情况时有发生,凭证内容甚至存在涂改现象。2.记账凭证管理不规范。填制会计凭证的日期、编号、名称或填制人、业务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对原始凭证的审核流程不规范,未严格按照记账凭证的传递审核流程实施。3.会计账簿的设置不科学。企业未根据会计准则制度,结合本单位会计业务实际需要设置会计账簿。会计账簿内容与格式未依据各账户核算范围和内容进行科学的选择和设置,账页格式不规范。4.会计档案管理不规范。长期以来,国有煤炭企业未构建完善的会计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和鉴定销毁等管理制度。会计凭证装订未按照类型、编号顺序进行装订;会计档案移交不及时;归档无台账;没有严格的档案调阅制度;档案未建立备份。
(二)会计档案管理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
会计档案作为企业会计工作的产物,是企业重要的经济管理资料。长期以来,国有煤炭企业形成重生产轻管理的现象,忽略了会计档案管理对企业生产经营中资金流动的凭证与反映信息的重要作用。实行纸质会计档案和电子会计档案的双重管理;同时对对会计账簿打印不及时,会计凭证的收集、装订和封面填写不规范,归档无台账,以及缺乏调阅会计档案的管理制度。
(三)会计监督工作缺乏规范性。
现阶段,国有煤炭企业的会计管理制度缺乏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督作用,难以保证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科学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会计基础工作缺乏监督性的主要表现为:1.对企业的资金预算与使用管理不严格。国有煤炭企业缺乏对资金预算与管理的制度,导致资金预算超标和使用未纳入预算范围内的企业备用资金现象;企业资金的管理与支付不规范缺乏监督,部分企业或部分存在私设“小金库”、公款私存等违纪现象。2.未对坏账及时处理。部分国有煤炭企业考虑企业盈利指标的考核,定期未对往来款项及时核实与清欠,发生未回收的坏账处理不及时超出诉讼时间,导致会计信息失真,造成国有企业的资产流失。3.内部审计不深入。国有企业内部缺乏对会计资料的定期审计管理办法,未能发挥内部审计对会计基础工作和会计职能的监督作用。审计工作流于表面形式,导致国有企业资金得不到有效监督使用。
(一)构建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
国有煤炭企业应结合自身管理体系,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的制定应遵循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以及成本效益原则,合理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在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会计业务和事项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在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和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会计信息真实性,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二)加强监督管理,强化风险意识。
国有煤炭企业应制定会计资料审计的管理办法。使内部审计成为监督会计工作和会计职能的有效力量。构建完善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明确监督的组织架构、岗位设置、岗位职责和权限、工作方法;企业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筹措和对外担保等重大经济业务的决策和执行程序应当明确,要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单位或部门之间相互监督或相互制约的机制。建立财产清查制度,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权限和组织程序。
(三)推动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步伐,提高会计工作质量与效率。
会计信息化是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会计核算,国有企业实行会计信息化应当结合自身情况,逐步实现资金管理、资产管理、预算控制、成本管理等财务管理信息化,最终实现财务分析、全面预算管理、风险控制、绩效考核等管理会计工作信息化,推进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四)加强会计人员培训,不断提高会计队伍的素质有计划开展对会计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会计人员应当强化服务意识,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纳入企业会计人员培训计划内,使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得到全面提升,树立正确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为会计的会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会计基础工作是国有煤炭企业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国有煤炭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有煤炭企业应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的地位,寻找差距与不足,加强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与素质;构建科学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规范国有煤炭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推动国有煤炭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水平,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国有煤炭企业的经济管理提高真实、准确、有效的企业会计信息。
[1]王春峰.煤炭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xx(2).
[2]杨海建.浅析煤炭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完善[j].现代商业,20xx(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