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读后感(实用19篇)
读后感的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写读后感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清晰度,尽量用简洁的语句表达深层的感受。以下是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欣赏和学习。
精彩读后感篇一
今天我读了《无臂小伙的精彩人生》这篇文章,让我感触非常深。
文中主要讲了刘伟十岁就因为事故失去双臂,他没有放弃人生,反而生活的更精彩。他十二岁在康复医院学会游泳,两年之后又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获得两枚金牌;十六岁学习打字;十九岁学习钢琴,一年后就达到了用手弹钢琴的专业七级;二十二岁他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一分钟打出二百三十三个字母,成为世界用脚打字最快的人;二十三岁他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舞台。短短的十三年,他创造了中国男孩的奇迹,我们也就获得一点小小的荣誉。是多么的伟大。
刘伟的人生虽然是悲惨的,虽然是残疾人,但是他却做了普通人不能做到的事。刘伟是有志向的`,靠自己改变了人生,用自己的青春谱写了自己精彩的人生。
刘伟这种身残志不残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要像刘伟一样善于利用自己所拥有的,并将他们发挥到极致。完美的人生属于每一个人员已拥有它的人。
精彩读后感篇二
前几天,我阅读了语文课本上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看着这篇文章的题目,我被它那奇特的命题深深地吸引住了。什么“精彩极了”,又什么“糟糕透了”?带着这些疑问,我仔细地阅读起来。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巴迪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一首诗。母亲看了以后,兴奋得眼睛发亮,称赞这首诗“精彩极了”;而专搞文学创作的父亲却评论这首诗“糟糕透了”。多年来,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巴迪的耳际。它们像两堵墙,把巴迪夹在中间,使巴迪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不骄傲,不自卑,最后终于成为一名作家。
天,我们学习了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
在生活中,我也同样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在三年级期中考试的成绩的时候,我语文考了95分。我连问了几个成绩好的同学,只有一个同学超过了我一分。我很遗憾,为什么我没有超过她呢?可我还是很激动,毕竟我考得已经算是很好了。数学考了96分,是在做最后一道应用题时粗心,算式列对了,却把得数算错了,一下丢了4分。不过我相信父母会原谅我的。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把分数给爸爸看,爸爸看了后,满脸喜悦,高兴地说:“考得很好,棒极了!不过就是数学有点粗心,下次注意,细心一点就是了!”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太好了!我知道母亲7点回家,当6:50的时候,我心里热血沸腾,心想:母亲语文比父亲学得好,她一定会表扬我的。母亲回来以后,我紧张地将试卷递给了她。“语文考得还不错,可数学为什么才考96分?像这种简单的题应该拿满分的,否则在我眼里就算没及格!你看看你,已经因为粗心丢过多少分了,还不长记性!去,把这道题改完后,再做50道计算题!”妈妈火冒三丈,皱着眉头凶狠地说。我的泪水“啪啪”地滴了下来,我不明白,母亲为什么这么严厉,干么跟我过不去,我不就是算错了一个得数吗,至于这样吗?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平时,我对母亲比较惧怕,她的话,我视为“圣旨”。
父母不同的评价,都是出自于一个字眼——那就是爱。这个爱字,看似笔画不多,好写,可它真正的含义是千言万语也表达不清楚的。爱,有很多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慈祥的爱、关怀的爱、严厉的爱……多得数不清。父母在生活中对你做的一切,都是对你的一种爱。我有很多次对父母的评价而不解,可我现在真正明白了,那是一种爱的方式。我们有家长的爱,有老师的爱,还有同学的爱,可以说,我们是在爱的熏陶下长大的。让我们在这不同的爱中平衡自己吧,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不倒翁”!
精彩读后感篇三
读了《“精彩极了”和“糟糕极了”》这篇文章,我感受到了父母对孩子浓郁的爱。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作者写了一首小诗,他的母亲说“精彩极了”,父亲却说写得“糟糕极了”。后来,作者明白了父母的爱表达方式虽然不同,但都是十分强烈的爱。
是啊,生活不正是这样吗?当做事时,我们都需要鼓励的语言,使自己有勇气更加努力而不会自卑;同时,也需要批评的语言,使自己不断提高而且不会骄傲和自满。
记得有一次,我写了一页毛笔字,妈妈看后说:“宝贝的字写得真好,写得已经比妈妈写得好了!”这夸赞声不住的'落在我心里,我有点飘飘然了。可,爸爸走过来,看了一会儿却说:“这些字写的太差了!这个字太小了,那个字太……”这些批语令我那原本火热的心冷却下来……这些事使我明白,母亲给予鼓励,而父亲则给予批评指导。
虽然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爱,但,这两种爱在我们成长的路上,必不可少。
精彩读后感篇四
今天,妈妈给我讲了《凿壁偷光》的故事,我被故事的人刻苦学习的精神感动。
我们的生活现在这么好,我们却不好好学习,真是不应该啊,听了这故事以后,我们应该学习匡衡刻苦读书的精神,珍惜时间,珍惜现在父母给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精彩读后感篇五
今天我又拜读曹文轩的小说集中的'《野风车》,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
通过读这篇文章,我懂得了无论在工作和学习中遇到多大的难题,都要像二疤眼子父亲那样按规矩办事,认真仔细,不能一心二用,马马虎虎。就拿我们学校的地震演练来说,演练中有的同学嘻嘻哈哈不按演练预案进行,我行我素,上窜下跳一点不把演练当回事,这样做的后果是严重地:当大的灾害来临时他们会不知所措,乱成一团,最终酿成悲剧。所以我们办任何事都不能心不在焉。
虽然大家对这个道理很清楚,但是我还是要再次提醒大家,希望同学们铭记在心,凡事千万要认真、认真再认真,那样你才能在生活学习中走的更高、更远。
精彩读后感篇六
回过头来看看,残疾人都如此坚强,何况我们这些身心没有残疾的人。每一个生命,都是抱着希望来到世上,一只小鸡,一棵小草,它们谁不是艰难地来到人间?所以,要把握这美好的生活,即使有再多挫折,再多的.困难,都要勇敢地面对,努力地去克服。
的确,人生其实是精彩的。当你感到痛苦绝望的时候,不妨尝试着去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去看待,你会发现,原来生活没有自己想象的这么糟糕,从而发现,生活是多么美好,到处充满着希望的阳光。其实很简单的,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对自己说,我一定可以!
命运在向你关上一扇窗时,同时也会向你敞开另一扇窗。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
精彩读后感篇七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90岁开始精彩》。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位名叫亨利的葡萄牙人,他从小吃了很多苦,长大以后,他买了一艘渔船,在海上以捕捞龙虾为业,通过努力,他成为当地有名的“龙虾大王”,并且拥有巨额财富,但是他一个字也不认识,以至于不敢单独去餐厅吃饭。认字一直是他的愿望,但是家人都劝他放弃。在他90岁那年,他终于决定开始认字,在扫盲志愿者的帮助下,他认识的字越来越多。在他100岁时他的自传《以一名渔夫的语言》出版了,并且赢得了读者的`好评。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学习不论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这位90岁的老人虽然拥有了财富,但他更渴望知识,并且最终取得了成功。他的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现在我们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我们不能浪费这大好的时光,要从现在开始精彩。这位老人曾说:“90岁开始精彩,我行,你也行。”我相信:他行,我也行。
精彩读后感篇八
二十世纪,六岁的小姑娘小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
主人公英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充满疑问的,充满无知的。她和被人们认为是疯子的秀贞结下了长久的友情,三天两头的往惠安馆里钻;她和“小偷”写下承诺,还认真地听着“小偷”的故事;她爱着自己的奶妈,看见奶奶离去,英子伤心难过。“惠安馆”、“骆驼队”、“兰姨娘”、“驴打滚”、“爸爸的花”,每一章节都感人肺腑。不过,这些故事的主角最终都离开了英子,他们的离去,让小英子坚强了、长大了。
精彩读后感篇九
周总理是世界上最多办公室的人,因为他每时每刻都在工作着。
周总理他有四个办公室。“第一办公室”----卫生间。周总理一睁开眼睛就开始工作。他不能让这段世界成为空白,所以他进卫生间时,总要带上许多报纸和文件。周总理是多么珍惜时间啊,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第二办公室”---餐桌。周总理在吃饭时也不离开工作。周总理的工作月历上安排了各项工作,翻遍月历也找不到吃饭的时间。周总理为了工作,就连一分一秒都不愿意失去。他是多么的重视着工作呀!
“第四办公司”---床头。在周总理晚年生病后,在床头办公。开始他把文件抱到床头上,背靠在床头,两腿弓着批阅文件。这样是很累的,邓颖超看了心疼,就设计的一张小桌子,略带倾斜。以后,周总理在床上办公就实用这张桌子了。这样为工作而劳累的`总理,你们见过这样的总理了吗?他为了工作,连自己的生命都不顾,他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真为中国曾有过这样一个好总理而感到骄傲!周总理,这个名字是多么的可爱,是多么的令人喜爱呀!
我们应该学习周总理珍惜时间的好品质;我们还要把自己的学习看作一份工作,一份重要的工作!
精彩读后感篇十
中国有灿烂的历史,有博大精深的文化,还有独特的民族风情与肥沃的土地,它是世界民族之林的强者。细细体会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精神。当然,这些事并不见得全是如何的慷慨凛然,它们很真实,很贴近生活。例如《道士塔》中那愚昧无知的王道士从外国人手中接过极少的钱财,却让他们搬走一箱箱记载着中国历史的珍贵典籍。作者最后写道: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是啊,看到这个故事,我的心也在滴血。
精彩读后感篇十一
一天,我在家中,仔细阅读、品味了一下这本名为《小王子》的书。这本书讲述了“我”——一位飞行员因飞机故障,被迫降落在无边无际的撒哈拉大沙漠中,遇见了小王子之后发生的奇妙之遇。后来,小王子离“我”而去,回到了属于他的星球。“我”也修好了飞机的故障,飞回了自己生活的城市。六年后,“我”非常悲伤。“我”一直非常怀念“我”们共度的时光。“我”为纪念小王子写了这个故事。其中也表达了作者对大人世界缺乏想象力和充满着功利主义而表露出的忧心与无奈。
《小王子》告诉我们,我们曾都是孩子,心里只有简单的愿望和质朴的心思,我们曾经执着自己的玩具,哪怕这本书已经破旧不堪,对我们来说,这本书仍然是无可代替的,因为这本书曾经和我们一起亲密地成长。是啊,我们心里的重要和大人们是如此不同。我们曾为了一只迷路的小猫而忧伤,我们为了一朵花儿的绽放而无限喜悦,我们也会为了一只美丽别致的蝴蝶而雀跃不已——对我们来说,这才是重要的。
想一想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点灯人”,比如每天天未亮就辛勤劳作的环卫工人们,他们的工作又脏又累,但他们从来不抱怨,一心一意的帮助城市“美容”,虽然也有些人抱怨自己的命运如此坎坷,可看到市民走在大街上发自内心的赞扬的笑时,他们也忘却了之前的抱怨,比之前更加充满了力量,再次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中来。
《小王子》是一部童话,一部写给儿童的作品,写给“还是孩子时的人们”。这本小说的语言简单、纯洁又哀婉惆怅,又简单明了的语言写出了令人感动的富有哲理的韵味。,这也是一本可以在任何年龄让自己再感受一次纯真的爱,再为纯真的爱感动一次的书。
精彩读后感篇十二
这本书主要写了一群野狗中的红桃心和白桃花两姐妹的事情。
红桃心是首领,白桃花的地位仅次于红桃心,是红桃心的妹妹。这群野狗都死母的。没有公的。只在发情期方让公狗来,只有首领首领才能生小狗。但是白桃花也生了小狗。之后,姐妹两个矛盾不断升级。
有一次,野狗群遇到了两只野豹,姐妹两个各带领一组向两个方向逃跑。白桃花带着一组野犬向红桃心藏小狗的地方,还跳上了土包引豹子上来,想让豹子把红桃心的小狗仔吃掉,幸亏豹子没发现,要不小狗早被豹子吃掉了。但是,有一次,红桃心就要被枪打死了,可是就在这时,白桃花突然从上面咬住了猎人的肩膀,红桃心和白桃花立刻跑向悬岩,因为只有跑向悬岩才可以逃跑。在悬岩边,猎人开枪把白桃花打死了。
通过看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兄弟虽然有私心,但是也会在关键时刻帮助你,所以千万不要伤你的兄弟姐妹和朋友,你对他们好,他们也会对你好。
精彩读后感篇十三
读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后,我知道了作者把母亲得鼓励比作一股风,把父亲得严厉也比作一股风,把自己得生活比作一艘小船,谨慎地把着舵,不让船被母亲那鼓励得风吹倒,也就是被宠坏,也不让父亲那严厉得风吹倒,也就是失去自信,这就完美了。
我也有这样得全方面条件,妈妈正是。她有时严厉,有时慈祥,让我保持平衡,所以这是一位好妈妈。我应该像作者一样珍惜这个条件。
精彩读后感篇十四
最近,我读了《基督山伯爵》这本书,深受启发。
文章主要讲述了基督山伯爵跟着一艘货船停靠在了一个小岛上,一天,有许多士兵来到了小岛上,把在小岛上歇息的人们抓进了监狱。基督山伯爵在监狱里遇到了法利亚。他告诉伯爵,在基督山岛上有海盗留下的宝藏。在法利亚去世的时候,伯爵钻进了放尸体的袋子,逃了出去。最后,伯爵拿到了宝藏。
读完这本书,我感慨万千。基督山伯爵有这么强的探索和坚强的精神,我们真得好好向他学习。如果他没有这样的欲望,最终他就不会得到那么值钱的宝藏,也不会过上那么幸福美满的生活,如果他没有如此机灵的大脑,那么他将会在监狱里度过余生……但他从没想过要放弃,他要为了他未来的生活去打拼、去奋斗。我很佩服他。
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一天,爸爸给我买了一个磁悬浮陀螺。原来,爸爸不会用。但是经过了很久的努力,爸爸终于会玩了。爸爸真是了不起!
生活中处处是学问,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能发现它的乐趣。
精彩读后感篇十五
前不久,我和妈妈一起看了一本书,名叫《绿野仙踪》。
这本书非常好看,它讲述的是一个叫多萝西的小女孩被龙卷风吹到很远的地方后,历经各种困难终于回到家的.故事。在旅行中,她结识了想要一个脑子的稻草人、想要一颗心的铁皮人和想要勇气的狮子,他们一起面对困难,想办法克服困难,终于实现了各自的愿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仅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遇到困难后不要鲁莽冲动,要先用脑子想一想,然后勇敢面对,最终才能解决困难。
精彩读后感篇十六
有一年天气非常热,火辣辣的太阳,烤死了庄稼,人们热的纷纷死去。夸父看到这种情景很难过。就想追上太阳。太阳刚刚升起,夸父就迈开大步追去,。开始了,他追热的征程。夸父跑呀跑呀他穿过一座座大山,跨过河流。太阳现在就在跨父的正上方。夸父非常的喝就掉黄河的水,但是还是。可不,就跑到渭河旁边把渭河的水喝掉了。但最后跨父还是被渴死了。
我读了这篇课文最让我感动的是夸父的坚持不懈。“太阳实在是可恶,我要追上太阳,捉住它,让它听人的指挥。”这句话让我感动,我佩服有坚持不懈精神的人,更佩服一心为人类造福品格的神!
精彩读后感篇十七
卒读此书,已不禁数次掩卷叹息痛恨以致落泪。
他是一个怀有梦想的老好人,真诚、有正义心、上而对母至孝、中而敬妻如宾。“文宣”为名,真深得孔氏要旨。然而竟患肺病,贫困、家庭破裂,呕血而亡。“汪文宣”真有“枉为文宣”、枉为至贤的味道。
她是一个怀有梦想、追逐和珍视青春的激进者,青春与活力从来没有消失于她的外表,然而对家庭的责任又让她心灵已不再青春。“曾树生”,暗示着昔日的活力湮灭于今朝。
她只有五十多岁,然而老花、头发花白以致最终全白,她希望以封建的旧文化固守这个家,却被不断袭来的生活困境一次次击败,最后丧独子,凄楚地离开,不知所踪。
“寒夜”是谁导致的?是家庭吗?
一开始,他在寒夜的街上犯愁,就是因为家里和妻子吵了架,她离家出走。而母亲又不接纳这个不守礼节的儿媳,以致他把她请回家后,家里的战争还不平息。这场家庭战役直到他患病才稍有缓和,可好景不长。而妻子远赴兰州,这斗争还以暗战的形式进行着,直到他死。看来寒夜之寒,缘于家庭。
可是母亲之恨妻子,是因为她的放浪。妻子厌母亲,是因为她的管束。这很大程度上,是新旧文化的不相容的结果。
母亲是知识分子,却是缠过小脚的封建知识分子。她重视家庭的尊卑关系,因而要求妻子对丈夫的绝对服从;她重视身份名分,因而不愿做老妈子的工作。她并非不能吃苦,只是以为知识分子的名头不容她涉足低贱的工作;她也因而厌恶儿媳在经济上高于儿子,不愿花费儿媳的工资来养家,因为在她看来,儿媳的诚意相助只是对其处境的鄙视和对其权威的挑战;所以她能据以攻击儿媳来显示自己的权威的方式也只有利用名分:儿媳并非明媒正娶,她只是“姘头”。同时,母亲的封建世界观让她难以接受新生事物。她抵触儿媳的各种新式生活方式,如外出应酬、打桥牌、送孩子上新式的贵族学堂、让丈夫看西医等。也让她骨子里相信上天为代表的彼岸世界。从而更加反对儿媳的享乐。
然而妻子却是新式教育下的知识分子,她进步、有理想,重视平等的社会关系和自由的生活以及爱情,热爱青春和事业。在理想无法实现的情况下,她的内心是苦闷的,她于是通过表面的青春——交际、应酬、打牌、去咖啡馆来欺骗自己,求得对梦想未竟的失落心情的补偿。然而母亲却阻挠了她。这让她害怕回家。因为家让她看到了现实的自己。她于是更加远离家庭,早出晚归,让浮华迷醉自我。而这种不规范的行为更让母亲难以接受了。于是矛盾愈来愈深。
家庭的矛盾,反映了新旧交替年代中,新旧文化的矛盾。并且具有普遍代表性:代表了广大知识分子之间的文化斗争和他们每个人内心的新与旧的自我矛盾。
但是,矛盾并不仅限于此。这种新旧盾本不该如此激烈。真正使之激化的,是现实社会生活本身。而汪文宣就代表了这个现实。
如果汪文宣有权有钱的话,母亲的名分上的自卑感必然荡然无存。而妻子的大办教育的梦想必然实现,那么她的青春,照她所言,也不会浪费了,她也必不会以纸醉金迷的生活来自我掩饰,至少形象上不会给母亲留下过坏的映像。
然而汪文宣穷困而没有权势。
他有足够的才气,有足够的正直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然而他始终在下位徘徊。因为他过于正直了。他不愿媚上,他自立自强。于是他的才气便为机械化的、毫无自由的日复一日的工作所禁锢,他的心也便为虚假、谄媚、自私、冷酷所中伤。这一层的不得志,再加上家庭关系的扭曲,让他首先在精神上垮了下来,随即生了重病。妻子认为他的失败是因为过于老好、懦弱,可真正让他失败的却是社会,而真正损失了的,也是社会本身。社会应当让人们尽其才来去在其中打拼的,可是这个不合格的社会却让无能、腐败、投机和谎言占了上风,让它们肆虐在真正有能力者的头顶。“你应该看明白了:这个年头,人是最不值钱的,尤其是我们这些良心没有丧尽的读书人……”此言得之。这个不合格的社会也因此而变得更加不合格:失去了真实的创造者,而靠虚无度日,只能日益堕落。战争来了,只能封锁消息来求得短期的稳定。这种亡羊补牢的行动,开始得恐怕也过于晚了。
他的懦弱,与其说是由于本身,不如说是由于社会。在那样一个变异的社会,为了生计,自然不能发表什么不满,于是出于累卵之境的他,对周主任的眼睛只能是在心底愤恨、对同事的嘲讽也只能假装视而不见。这简直是悲哀。心中的痛苦只能埋藏得更深。而对于家庭呢,只能说是出于爱。母亲和妻子都十分爱他,他也因此爱她们。她们互相攻击,他却处于维系家庭而把压力全部揽在自己身上。要知道,贫穷的家庭更加吃不住这等矛盾。双重的痛苦加之于心而不能言之,他只学会了借酒、借梦境来派遣和抒发不快。要知道这种无私的爱是何等伟大,然而它在那个社会中竟无生息之地。
他反而并非懦弱的人。同学唐柏青、同事钟又安相继死去、妻子又写信说离开自己,他的心理防线就这样一道道地被打破,然而他最终并未放弃生的希望。当母亲说到死时,他悲愤地说:“我们没有抢过人,偷过人,害过人,为什么我们不该活呢?”这是正义的勇士在向不公的世界抗争啊,这种生活的欲望怎能同“懦弱”挂钩呢?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在要求着公平,悲愤地抗争着现实的命运。
就连孩童也被恶寒所拘。小宣的麻木冷漠和少言寡语的过度成熟及病态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这一家人一开始总把不幸归乎日本侵略,于是数以“抗战胜利”自慰,及至抗战真的胜利了,他们有有何改观?只是汪死、母迁罢了。不幸在于何处呢?作者以胜利庆祝日与汪文宣之死同日来引导我们思考。
这本书的艺术方面有很大的特色。
首先是象征和隐喻。整个环境都作为了喻体。寒夜、老鼠、路、雾、雨、蜡烛、屋内的灯光和停电后的屋子、母亲卧房的门、红灯……都有一定的寓意。构成了整体的幽暗、昏黑、寒冷、凄怆、孤寂、迷茫的色彩。象征了社会的难以捉摸和冷酷、可畏。
梦境作为象征者,有预兆和谶语的色彩。比如汪文宣做的第一个梦,梦到妻子和母亲矛盾的极端凸显,再如后来梦到妻子离去等等。
其次是大量的心理描写。文章通过景物移情、心理独白、人物书信、人物感官上的刺激和梦境来显示其心理活动,甚至大段故事情节都在意识流动中展开。而心理描写的主要对象又在他和妻子之间跳跃。从而剖析了二人的矛盾和联系。尤其是感官和梦境,使得情感更加真实和打动人心,用英语中的一个词形容较好:empathetic。如他的病痛和心理负担二者的表现,就主要以感官和梦境为媒介。最典型的莫过于唐柏青之死和钟又安之死了。对于唐柏青的死,作者并未作正面描写,而是以现场汪文宣的感官刺激为支点进行表现,有适当转换为半知视角的感觉。先是声音“轰隆隆”,接着是尖叫,接着是眼前的模糊,之后是“仿佛”的猜测,之后便宕开一笔,转向人群。看似不连贯的片段组合成一个通过想象即可完整还原的场景,同时景象本身的破碎感又加重了情感上的恐怖、悲恸。然而对这种悲痛,作者并不仅限于现场的描绘。后来汪便生病了,脑中时时出现的幻象不断敲打着汪,也不断刺激着读者的心。这同时也为其噩梦创造了氛围。以致他分不清梦与醒。他的回避的态度可见于此。再说钟又安的死。没有直接描写,只是间接地通过同事的传言得知。这又突出了人际关系的冷漠。汪在钟的葬礼上把花圈上的名字看成自己的,正是一种幻觉,显示了深深的畏惧。
在结构上,又有双线的意味。一条是抗战,一条是汪文宣调整家庭和工作矛盾。开始二者处于平行状态,后来二者有了极大的冲突,这种整体结构上的冲突显得尤其剧烈。在浪尖之上,主人公死去。悲剧性在此得到升华。胜利、死亡,一喜一悲,发人深省。
所有的事情都不该发生,但悲剧却在一个没有抢过人,偷过人,害过人的忠厚知识分子身上。同时这不是个例,包括唐、钟、汪母、树生在内的所有正直肯干的诚实的知识分子以致千万贫苦百姓,都冻死在、或挣扎在、或即将惨死在这寒夜。这就是寒夜,其中生活的人,需要温暖。
精彩读后感篇十八
香港原是我们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但是1842年中国在战争中失败,清政府被迫同英国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就这样,香港被割让给了英国。那时的中国既落后又贫穷,清政府又懦弱、无能,中国就像一只任人宰割的羔羊。我愤怒英国人的贪婪、无耻、霸道、可恶、残忍!
这百年的痛苦和欢乐,都在回归祖国这激动人心的时刻穿过这一滴泪珠。1997年7月1日,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门前的香港回归倒计时牌上,当大大的零字出现的那一刻,中国人民积聚心中的爱国情感喷涌而出。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灰尘中浮现的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流淌着滚滚热泪。百年的耻辱终于在这最后的一分钟散尽了!
读了《最后一分钟》这篇课文,我感到新中国多么像一只昂然屹立于东方的雄狮,祖国正在愈来愈强大!我为我的祖国感到自豪!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一定要奋发图强,为祖国强大而读书!
精彩读后感篇十九
寒假里,学校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孩子阅读的。春节前,大人们便给孩子们买了必读书目,其中一本叫《驿马》。
书有文字,配有素描画。两位作者没听说过,据说是知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和画家。
孩子年幼,识字不多,最早还差点把“驿马”读成“泽马”。但也觉得有些惋惜和残忍。琥珀见到美丽的楼兰。楼兰成了古迹。但琥珀只有失落,没有眼泪,他还会找到自己的楼兰,现在时代进步,信息发达了,有邮局,有网络,有汽车、火车、飞机等先进工具,不可能再有驿马了。但有些孩子连着几天做梦,梦见驿马,梦见小驿马和爸爸妈妈团聚,梦见他们团聚在美丽的楼兰。
这是一个童话。其实驿马的故事,也是人类的故事,驿马对孩子的爱,也是人类一代一代的爱,驿马对楼兰的找寻,也是人类对希望的找寻。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民族,甚至至全人类,都有一个在心中的美丽楼兰,有梦想,不停地追求,找寻的亲情和过程中,已经拥有了楼兰。
有的孩子说,愿做一只小驿马,伴着爸爸妈妈和老师的爱快快长大。
有的孩子说,愿做一只小驿马,孝顺爸爸妈妈,把爱传递,向自己的理想出发。
世界上的孩子们,你们就是爸爸妈妈的小驿马,满载希望,永不放弃,找到心中美丽的楼兰,不管是美丽的天堂还是看见满眼的风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