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互动教学的论文(汇总18篇)
天文学不仅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热爱、一种追求更高境界的心灵寄托。在写总结时要突出重点,对于重要的事项和成绩要进行重点阐述。以下是一篇优秀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发。
谈谈互动教学的论文篇一
马克思曾将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在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由于受到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人们普遍依附于血缘共同体和地域共同体,是人的依赖性占主导地位的阶段;而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进入以物质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人的发展的第三阶段——共产主义时期,随着生产力的空前发达,人的自由个性将真正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我国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国家和人民的共同目标。马克思所讲的人的全面发展,可以概括为人的劳动能力、人的社会关系以及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因而要分析网络对人的发展的影响,需从上述三个方面开展。网络与其他新生事物一样,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有利有弊,但以往的研究对于网络对于人的发展的利弊分析中不乏伪命题,特别是对于网络对于人的发展的负面影响过于夸大、有失偏颇。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我们应对网络对人的发展有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认识。 当前,网络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人们的个人生活还是社会生活无不受到网络的深刻影响,这使得网络对人的发展的影响的讨论从未间断。
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体力实现充分、统一的发展,在劳动过程中实现智力和体力的充分运用和完整结合。
(一)网络对人的劳动能力发展的积极影响。
网络的便捷性与即时性大大缩短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时间、降低了沟通成本,减少了劳动者体力和智力的消耗,促进了劳动效率的提高,从而实现了人的体力和智力的运用更加充分和高效。目前,大量互联网企业充分利用网络信息量大、资讯更新快、网络沟通迅速及时、网络平台受众广的特点,通过搭建和拓展网络平台,采用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等运营模式,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从而直接促进了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而网络超强的信息传播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劳动者学习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劳动技能,还能随时帮助劳动者通过网络搜索和网络求助解决劳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劳动者还可以通过网络办公、网络会议等形式,实现网络管理,从而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间接促进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
(二)网络对人的劳动能力发展的消极影响。
以往的研究认为,网络社会中人的发展受制、受控于网络社会而不能自由和自觉的发展,使得网络对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构成了阻碍。网络社会中人的`发展的不自觉性,即在网络中陷入不自觉状态,如网络沉迷、网络谣言等现象的出现,影响甚至阻碍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主要应归咎于个人自控能力和对于信息的甄别判断能力的缺失。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一样纷繁复杂,只不过由于网络将各种社会现象更加集中的展现于人们眼前,因而对人们对于信息的甄别能力和面对各种诱惑的自控能力要求更高。归根到底,并非网络操控和阻碍了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不能将由于自控能力差、缺乏甄别判断能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完全归咎于网络本身。此外,黑入网络、网络诈骗等行为也由于目前无法可依、技术有限等原因而大量存在,这些现象不仅扰乱了社会秩序,更是违法犯罪的行为,从而阻碍了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然而,上述情形的出现只是少数不法分子借助网络这一平台开展了违法犯罪活动,早已偏离了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的方向,其产生原因同样不能归咎于网络本身,加强监管、违法必究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谈谈互动教学的论文篇二
为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儿童画的表现技法,同时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分享了儿童画的教学课件,一起来看看吧!
一、课程开发背景。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以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与适应性。学校认识到要发展必须进行创新,必须努力探索符合校情的具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和育人途径。我们学校确立的培养目标是以艺术为抓手,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给学生有足够的时空去选择和创新,让学生充分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在学校领导经过认真的思考和研究之后,学校一致决定根据“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的原则开发儿童画课程,把它作为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原因有以下两点:
1、学生好动、爱玩,特别喜欢动手。学生喜欢用自己的作品反映童年的生活,用自己的作品反映对客观世界、自身生活的认识,用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儿童画正好利用了这一特点满足了学生的需要。
2、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立足学校特色,要能促进学校文化的形成。从起,学校利用美术教师的资源,开设了学生美术兴趣小组。学生兴趣浓厚,绘画水平日渐提高。学生绘画作品先后在各级各类的比赛中获奖,具有一定的基础,内部条件十分成熟。
二、教学活动目标。
本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使学生通过学习,不断获得多元的艺术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欣赏与评述、表现与创造、设计与应用,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生活情趣,形成乐学、求美、创新、等品质;让学生充分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基于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以及学校改革的目标,“儿童画”课程总的设计理念为: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培养实践、创新等综合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因此,课程目标设置如下:
1.使学生掌握儿童画绘画的相关知识。
2.掌握儿童画绘画的基本技法。
3.通过一系列活动了解、认识儿童画,培养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提升审美、观察等综合能力。
三、教学活动内容:
根据我们的总目标,儿童画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绘画的基本技法的训练。
2、对色彩的认识,以及色感的培养。
3、围绕以儿童画创作为形式开展一系列活动:
(1)、收集有关儿童画的资料,了解儿童画的绘画方法、技巧。
(2)、参观各种展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儿童画的艺术欣赏、评价。
(3)、让学生走出课堂,去体验生活、自然,用自己的双手绘制出各式各样的作品,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4)、学生绘画作品进行展览。
四、教学活动重点:
1、儿童画绘画的相关知识的掌握。
2、儿童画绘画的基本技法的掌握。
五、教学活动难点:
1、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2、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个性的张扬。
六、教学活动时数:每周两课时。
七、教学活动过程:
学校在抓好美术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同时,把儿童画教学向课处延伸,学校每星期二、星期四下午放学后为在这方面有爱好和能力的同学创造更多的时机,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
1、学科渗透。每门学科根据儿童画课程的内容,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增加有绘画内容,渗透在学科教学中。
2、围绕儿童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综合性学习。
4、开展绘画兴趣小组活动。
(1)、面向全体学生。在各年级开展儿童画教学。
(2)、校级兴趣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报名参加,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习儿童画,选拔优秀苗子,进一步训练提高。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分三个阶段来进行:
第一阶段: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儿童画的基本知识,并进行简笔画的训练。
第二阶段:陶冶学生性情,教给方法,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技巧以及一色彩知识。
第三阶段:了解各大流派,掌握各种儿童画的绘画方式、方法,让学生走出课堂去体验生活、体验自然,激起学生创作的火花,大胆创新。
八、课程评价:(评价分两部分)。
(一)、作品展览点评。开展多种形式的班级作品展及校内作品展览,加强宣传和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同学间互评。
(二)、建立个人的成长记录袋。
1.采用等级制记录学生儿童画学习情况(兴趣、技能、态度等方面)。教师、同学、家长参与评价。
2.作品集:每个阶段学生的优秀作品,获奖作品,荣誉证书等。
3.小评论:针对某一作品进行的同学、老师及自己的评价。
4.期末评语:记录“家长说”、“老师说”、“同学说”、“自己说”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谈谈互动教学的论文篇三
培养孩子具有一定的特长,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本着这个要求,本学期我校开展了特色活动。利用特色活动时间我班进行的是儿童画教学,回顾这个学期的特色教学工作,可以说是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1.开课之前,我及时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活动计划,确定了符合学生现状的活动目标。
2.每周四的两节特色活动课,对学生来讲是非常有趣,也是非常重要的两节课,可是对于我这个教者来讲却是比较难上的两节课,因为这不是我的专长,绘画的基础不深厚,相关的知识掌握得也不多。因此认真备这两节课,写好教案,成了我最重要的任务。我常常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3.为使学生掌握儿童画绘画的相关知识,掌握儿童画绘画的基本技法,在教学中我既注意有的放矢,同时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每节课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
4.教学中注意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昧性。第一阶段: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儿童画的基本知识,并进行简笔画的训练。第二阶段:陶冶学生性情,教给方法,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技巧以及色彩知识。第三阶段:让学生走出课堂去体验生活、体验自然,激起学生创作的火花,大胆创新。
5、教学中贯彻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6、教学中加强示范,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及电脑等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7教学中也努力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在传授双基、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充分发挥了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8、围绕以儿童画创作为形式开展一系列活动:
(1)、收集有关儿童画的资料,了解儿童画的绘画方法、技巧。
(2)、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儿童画的艺术欣赏、评价。
(3)、让学生走出课堂,去体验生活、自然,用自己的双手绘制出各式各样的作品,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4)、学生绘画作品进行展览。
总之,通过特色活动,使学生掌握一些儿童画绘画的相关知识,和一些绘画的基本技法,同时通过一系列活动了解、认识了儿童画,培养了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提升审美、观察等综合能力。
大班古诗特色教育计划总结。
本学期我们班选择继续古诗作为特色教育的内容,这将意味着古诗教学越来越需要改进方法手段,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获得更丰硕的成果。记得刚开始进行古诗教学时,碰到很多的困难。教材内容的选择,对古诗含义的理解等等,花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在万事具备只欠东风那一刻,又碰到了幼儿对古诗的兴趣、欣赏古诗等难题。古诗对于幼儿来说是很深奥的,但也有其理解之处,那就是读起来朗诵上口,句子简短,语言精练之处无一不给幼儿一种美的享受,为此,我们以每两星期教一首古诗,由简单的到复杂,通过对古诗的含义理解,让古诗变得通俗易懂,结合图片、文字、音乐等许多措施进行教学。
古诗教学方法的选择。
第一,把古诗编成一个个小故事有表情地讲给幼儿听,然后再教幼儿朗诵古诗。这样幼儿会主动的理解古诗,发挥幼儿的想象。
第二,是利用绘画的形式让幼儿理解古诗。即把所教的古诗内容以绘画的形式向幼儿展示,让幼儿在看画,听画、讲画、自己画诗的过程中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古诗意境的美好。这样让幼儿在看、听、讲、画等活动中自然的学习了一首首古诗。
第三,让幼儿表演古诗的内容,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老师适当的语言引导,幼儿就能创造性的用动作表情等方法来表现古诗的内容,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既可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又可极大的调动幼儿学习古诗的积极性。
第四,还可以让幼儿相互之间学习古诗。幼儿在家学会了一首古诗,让他到幼儿园来朗诵给同伴们听,让这位幼儿当一回小老师,把自己会念的古诗教给其他的小朋友,这样做法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总之,古诗教学还有多种方法,但千方万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只有坚持以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为宗旨,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大班古诗特色活动总结。
这学期,我们班选择继续古诗作为特色教育的内容,这将意味着古诗教学越来越需要改进方法手段,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获得更丰硕的成果。记得刚开始进行古诗教学时,碰到很多的困难。教材内容的选择,对古诗含义的理解等等,花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在万事具备只欠东风那一刻,又碰到了幼儿对古诗的兴趣、欣赏古诗等难题。古诗对于幼儿来说是很深奥的,但也有其理解之处,那就是读起来朗诵上口,句子简短,语言精练之处无一不给幼儿一种美的享受,为此,我们以每两星期教一首古诗,由简单的到复杂,通过对古诗的含义理解,让古诗变得通俗易懂(花了不少时间),结合图片、文字、音乐等许多措施进行教学。特别是利用多媒体教育手段,用vcd进行教学,声形并茂,这样幼儿更能理解掌握,相对以前感兴趣多了,效果也比以前好。
经过几个学期的方法相对改良,手段相对较多的基础上,这一学期下来,幼儿在朗诵古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每位幼儿都能背出2—3首古诗,并且知道古诗的大概含义,大部分幼儿能够知道五言、七言的含义,特别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古诗如《游子吟》、《塞下曲》的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也能感觉到《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牧童》那种优美的景色。
总之,开展古诗教学以来不断取得了成绩,但我们不会自满,会继续丰富内容、形式,让幼儿去了解历史上语言艺术方面的辉煌成就,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更好的发展下去。
古诗词诵读活动总结。
一、归类诵读法。
在指导学生诵读古诗时,为了便于学生记忆,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习惯对古诗进行归类。可以按照朝代、诗人或诗意等几个方面。比如:按朝代的先后来诵读,可以在积累背诵的同时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进程以及在不同的时代的诗歌的特点;按诗人分类,可以了解不同的诗人的写作风格,如读李白的诗,使我们感受到李白豪放、洒脱的不凡气势;读杜甫的诗歌,他那忧国忧民的爱国之心令人顿生钦佩之情;而读起王维、孟浩然的的田园山水诗歌,我们会被诗中所散发出的那恬淡悠闲的生活情趣所深深陶醉。
二、比较诵读法。
将不同诗人所写的同一题材的诗进行比较诵读,如同样是写春,诗人的手法各不相同,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江畔独步寻花》中把春天描写的惟妙惟肖:“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宋代诗人苏轼在《惠崇春江晓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两位诗人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了鲜花盛开,蝴蝶翩翩,燕子翻飞,娇莺啼鸣的春天美景。而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咏柳》把早春的柳比作碧玉,把柳条比作丝绦,把春风比作剪刀,生动地写出了春天柳树嫩绿飘摇的风采以及春风哺育万物的美好。南宋诗人朱熹在《春日》中写道: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其中描绘了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大好春色,对春光作了形象的概括。南宋诗人叶绍翁在《游园不值》中写得更是妙趣横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人通过“一枝红杏”,透出满园春色,让人们感到春天旺盛的生命力。宋代诗人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中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的一个“绿”字,就恰切地点燃了春之盎然生机。欣赏这些诗人的妙笔,不仅有美的享受,而且能从感受到诗人独特的洞察力。
同样是写雨,唐朝诗人韩愈《早春》中的两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就把春回大地,春雨如酥,春草初生的早春特有的风光描绘得让人如痴如醉。而苏轼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所写“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以神奇的妙笔写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表现出了大自然的变化之迅速。
这样把几首同一题材的诗歌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并在对比诵读中强化了记忆效果,从而激起了学生读背古诗词的极大兴趣。
三、想像入境法。
将诵读过程作为欣赏佳作的过程,边读边想像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可以运用诗配画、配乐诵读等方法。如学习《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让学生为这首诗配上一幅画,这样把春天欣欣向荣欢歌笑语的景致,刻画得淋漓尽致。学生育读古诗的同时,进入诗人写诗的意境,受到美的感染,与诗人产生了共鸣。配乐诵读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在学习《泊船瓜洲》时,我先在黑板上简笔勾画出一幅诗人站在船头望月呤诗的图画,再配上曲调优雅的古筝曲《春江花月夜》,并配上优美的乐曲解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完全置身于诗人当时的意境中,青山、绿水、田野、江岸,明月当空、诗人归心似箭,学生完全沉浸在古诗的优美意境之中。
谈谈互动教学的论文篇四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经常提供一些让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主动探知。下面写下自己在教学中运用师生互动、合作交流在数学教学中的浅显体会,与大家进行交流:
首先,在教学中,合作交流在数学教学中起到的`特殊作用。
第一、培养学生勇于交流的习惯。由于不少学生存在着害怕出错的心理,在合作交流时往往只是个别学生在唱主角,针对这一现象,我就尽量鼓励学生勇于交流,积极参与,让学生乐于学习,并且给后进生多一点机会。
第二、培养学生乐于倾听的习惯。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互相尊重、乐于倾听,有序地参与合作交流,避免出现你争我抢的局面。这一点对小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因为他们的想法简单,只知道自己的是对的、是最好的,不明白有时候其他同学的意见更好。
第三、培养学生乐于赞赏的习惯。在合作交流中往往是各抒己见,我就经常鼓励学生要愿意赞赏、欣赏他人的见解,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而且这也是乐于倾听的表现。
例如,在教学用简便方法计算125×88时,问学生有什么办法时,让学生讨论,学生边讨论边动手,得出了好几种解法,比如125×(8+80),125×8×11等等。但有些差的学生连一种方法也想不出,我就让想出办法的同学说说是怎样想的,让这些差生仔细听,这样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
再者,虽然说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但运用合作交流也要选择恰当的时机。
(1)当学生独立完成比较困难时,我会让学生开展合作交流。在教学中,往往会遇到学生不能独立解答的问题,这时组织学生交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学习的动力。例如在教学认图形时,要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还要用不同的方法。对于一般的学生学生来讲,这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我就让学生动手合作交流,很顺利的用不同的方法拼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2)在教学难点和重点时,我会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这样不仅能很好的突破重点和难点,还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在教学中组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合作交流,互相说想法,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谈谈互动教学的论文篇五
一般认为,网络对人的发展影响最为重大的方面无疑是人的社会关系方面。网络为人们之间的交往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和平台,其便捷性超越了以往任何一种社会交往形式。
(一)网络对人的社会关系发展的积极影响。
与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的出现带来了人们之间的地理距离的拉近、扩大了人们的交往和活动范围相似,网络的出现最大程度的拉近了人们之间的交往距离,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即时交流,也扩大了人们的交往范围。在熟人社会,网络对人的社会关系的促进作用,在于拉近了人们之间的交往距离,使得熟人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能够通过网络实现联络和交流;而这种交流不仅突破了空间的阻碍,还最大程度的缩短了交往时间,实现了即时交流。网络对人的社会关系发展的促进作用最重要的体现,是网络实现了陌生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扩大了人的社会关系的交往范围。此外,网络对人的社会关系发展的促进作用还体现在,网络避免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往的顾虑,使交往双方更容易实现交往的深入。总之,网络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能够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和即时性。
(二)网络对人的社会关系发展的消极影响。
当前,对于网络交往最强烈的诟病在于,认为网络交往导致现实社会关系与虚拟社会关系发展的不平衡,即人们过分沉溺于虚拟社会关系而忽视了现实社会关系。人们将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网络交流,而忽视了现实的面对面的沟通。这种声音的出现有一定的合理性,个别极端沉溺于网络社会的事例体现出部分网民对现实社会关系的忽视,但从整体上看,这种情况并非主流。一方面,一部分虚拟社会关系往往以现实社会关系为基础,如亲缘关系、朋友同学关系等,网络交往无非是这些现实社会关系在网络上的延伸。另一方面,纯粹的虚拟社会关系作为新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的一种,不能被排除在社会关系之外,即我们应该认识到,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虚拟社会关系已经成为人的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这种虚拟社会关系同样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甚至可能生发出现实的社会关系。另外,认为网络交往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和人际交往的表层化的观点也有失偏颇。人与人之间信任危机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取决于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法律法规的健全程度和社会成员的普遍道德水平等。而网络交往作为一种交往的形式和手段,并不是造成人与人之间信任危机的根源。因为只要社会之中存在导致信任危机出现的因素,那么这种危机则无论在现实社会还是虚拟社会都会有所体现。对于认为网络交往造成了人际交往的表层化的看法,则更值得商榷。人际交往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由表层到深层的过程,即无论是现实社会的交往还是虚拟社会的交往,都需要由浅入深,这也决定了当面对不同的交往对象时,无论是现实社会的交往还是虚拟社会的交往都有浅有深。网络交往无疑扩大了人们的交往范围,使人们拥有了更多的交往对象可供选择,容易出现网络人际交往多而不深的情况,但随着网络交往的深入,交往程度也将逐渐深入,而不只停留于人际交往的表层。
人的个性与主体性相一致,全面发展人的个性就是要全面发展人的主体性。学界普遍认为,人的主体性主要包括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网络对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的影响,在这些方面均有体现。
网络的便捷性和开放性使得人们在网络社会中更加自主的选择自己的身份标签,在虚拟生活中实现自主发展。现实社会中,由于家庭、工作、环境的局限,人们的自主发展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桎梏。但在网络社会中,一方面人们可以自主的向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人们还可以选择完全不同于现实生活的身份标签,实现自主发展。网络激发了人的能动性。网络带来的超大信息量和最自由的选择权共同激发了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欲望。网络创造出大量的相关产业、企业和岗位,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正在借助网络的力量发展自身。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方式正是人们能动的改造世界的体现。网络更使人的创造性得以彰显。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的最显著体现,使人的主体性得到最高程度的实现,反过来又强化了人的主体身份,使人成为真正的主体。人的创造性体现在不拘泥于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为固有的习惯所左右,标新立异地去思考和行动,能够举一反三,对信息保持必要的批判力。创造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不竭的动力,也是人自身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传统社会,人们苦于得不到信息而焦虑,而在网络社会,人们通过网络能够接触到的信息和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前所未有,人的创造性也得以最大程度的彰显。
有观点认为,正是网络中充斥着大量未经筛选过滤、良莠不齐、真假难辨的信息,使得网络对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均产生了消极的阻碍作用。由于网络之中人们可以任意选择自己的身份标签,从而认为网络容易导致自我认同的混乱、丧失发展的自主性,是对网络对人的自主性的影响的歪曲。不同的身份标签并不必然导致自我认同的混乱,而只是人们在网络社会中对于不同于现实生活的身份的体验和感受,因而极端沉溺于网络身份而丧失了自我的案例并不具有典型性。还有观点认为,面对网络之中海量的各种信息,人们往往被网络裹挟、无力招架,从而丧失了能动性与创造性。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夸大了信息对人们的压力和影响,低估了人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不可否认,面对远远超过现实社会的信息量,人们确实容易被这样那样的观点所影响,但这与现实社会中人们被他人的观点所影响别无二致;面对海量的信息,人们在满足于精神快餐的感性享受时,同样追求想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而不会因信息量的扩大而丧失能动性与创造性。网络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从整体上来看,无疑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网络促进了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不可否认,网络出现和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伴随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就像每一个新生事物都为人类社会带来机遇和挑战一样,网络作为一种沟通、交往的手段,其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更多地取决于人们对其利用的方式和对风险的规避,因而不能将网络时代人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归咎于网络本身。综上,网络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无疑利大于弊、具有正面和积极的意义。
谈谈互动教学的论文篇六
今天我们正处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融合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了整个世界的变化。网络改变了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网络技术手段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同时,网络也在影响人们的人际关系的形式,拓宽了人们的交往范围和渠道。
二、网络传播与人际交往。
(1)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常指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也被称为“人际交往”,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关系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
(2)网络传播与人际交往密切相关。我们每个人的生存都离不开和他人的交往,人际交往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际交往可分为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和以媒体为中介的间接交流。
三、网络传播中人际关系的发展变化。
(1)传统传播环境与网络传播环境下的人际关系。现实社会中,人们的人际关系建立往往是通过直接的、面对面的语言和身体交流的方式,这种传统的传播环境存在着诸多限制,人的相貌、穿着、仪态就会影响人们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建立。在这种环境下,大学生建立人际关系,往往要考虑这个人的性格、年级、日常生活习惯等,人际关系的圈子就会限于周围的人。
(2)网络传播中建立人际关系的形式。网络中人际关系的建立主要是通过两种人际交往的形式:e-mail和网上聊天。e-mail是一种类似传统通信手段的人际传播方式,是互联网应用最广的服务,它有着自己最鲜明的特点。第一,电子邮件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像、声音等多种形式。第二,e-mail的传播速度不同于传统的通信传播速度,比传统通信快得多。第三,e-mail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只需轻轻点击鼠标,即使相距万里的人,也能在短短的几秒钟内实现交流。
(3)网络传播中人际关系的特点。
1)网络传播中的人际关系是虚拟化的。人们在网络中的身份可能只是一个代号,其中形成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虚拟的情境中的,这种虚拟的空间,使人们可以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尤其是合当代大学生张扬个性、崇尚自由的本性,符合大学生对人际关系的需求。
2)自由、平等、开放是网络传播中的人际关系的鲜明特色。现实社会中人们建立人际关系往往要基于自己的身份、地位或者是背景,这种人际交往存在很多的顾虑,使人们不能自由平等的选择朋友。
3)网络人际关系是现实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发展,是现实人际交往的延伸。社会的现实性,使得人际交往不能尽如人意,网络给人们提供了更多更便利的人际交往途径。
(1)网络传播给人际关系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扩大交往范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我们也往往对自己喜爱的人开口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但只能将我们的感情融入生活之中。网络传播环境,改变了这一现状,给我们提供了表达情感的渠道。
2)有利于宣泄不良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由于传统观念和行为的影响,很多人在遇到各种烦恼和心理问题时,没有勇气向别人倾诉,长时间不良情绪的积累,很容易让人的心理变畸形。网络的鲜明特性,尤其是匿名性,让人们不必再担心自己的某些心理问题被别人窥探。
3)有利于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网络社会中每个人的身份都可以得到隐藏,网络世界让他们的追求得以实现,每个人际关系的建立都是基于平等的关系,不存在身份、地位的差距。你有什么苦恼,都可以向你的网友表露,可以开心做真实的自己。
(2)网络传播给人际关系发展带来的弊端。
1)沉迷网络不可自拔,阻碍身心的健康发展。由于网络的优势,很多人沉迷于网络世界中不可自拔。网络世界中存在很多暴力情节或是其他不良行为,这种不良行为会逐渐影响一个人的身心,最终阻碍身心的健康发展。
2)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冷漠。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是社会交往的基本特性。随着网络的发展,远程教育、在家办公、电子商务等的出现,使人们面对面的机会大大减少,导致人际关系疏远、道德冷漠、亲情隐退。
3)弱化了人际关系中的伦理道德意识。在网络中,人际关系的建立是比较随意的,没有现实社会中那么多的顾虑。网络传播环境中,信息是比较冗杂的,在带给人们有价值的信息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垃圾信息,这些垃圾信息中,存在着黄色、暴力信息。
五、完善网络人际关系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网络观,重视网络心理教育。对待网络,要有一个明确的态度。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网络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交流工具,不是我们生活的主体。每个人都应当树立正确的网络观,科学合理地认识和使用网络。
(2)加强交流,提高人际沟通能力。网络世界毕竟只是一个虚拟的世界,无论网络世界多么的完美,都无法和真正的现实世界相比拟。通过冷冰冰的网络建立的人际关系,存在诸多的问题,很容易使人际关系更加的冷漠。要不断加强与别人的交流,来缓解人际关系冷漠。
(3)提高对信息的辨别能力。网络世界是信息的海洋,在给人们传递有价值的信息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虚假信息、黄色信息等。面对网络中如此多的信息的时候,无形之中就会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影响人际关系。要重点培养大学生辨别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
六、结论。
快速发展的网络,已经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网络传播环境下的人际关系与传统的人际关系有着明显的差别,也存在着诸多弊端,但网络改变了人们的交往范围和交往方式,网络传播以其鲜明的特色,加速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拓宽了人际交往的范围,给人们提供了更多人际交往的选择,总体上是利大于弊的。
谈谈互动教学的论文篇七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了许多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他们把写作当成了一件痛苦的事。其实同阅读方式一样,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之下,写作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当代信息技术丰富了人们的理解及表达方式。各种字处理系统软件的出现和日益完善,不仅提高了人们的写作效率,而且也丰富了写作内容和方式。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使学生掌握了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使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无论是打草稿、写文章,还是插入图片,都能较为方便地在计算机上进行。
同时,在使用电子媒体工具的写作中,让学生能够使用符号、图像、声音等各种形式创作出丰富多彩的写作内容。多媒体作文无疑成了提高学生作文兴趣和写作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关于课堂教学:《乘着想象的翅膀》是我利用网络环境,发挥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协作探究,进行作文创作的一节想象作文课。其教学过程包括如下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进行创新训练。学生通过聆听网上音乐,网上拼图游戏,谈自己的想象,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创作自己喜欢的想象作文的欲望。
2、网上学习,协作探究,进行写前准备。“作文素材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作文知识和作文素材,学生通过网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了解新方法,学习新经验,启迪新思维,开阔新思路。
3、网上再学,群组交流,拟定作文构思。学生在自主上“作文素材网”内容的基础上,小组交流,互相帮助,确定各自的作文内容。
4、运用所得,展开想象,进行片段创作。学生在网上展开想象的翅膀,借助多媒体工具,运用所学作文知识,将想象中的人、事、物、景写成一个作文片断。
5、资源共享,集体评议,进行反馈修改。学生利用网络功能把自己的作文传送给大家共同欣赏。同学们同位合作,自由点击自己喜欢的作文,鼓励学生向全班同学推荐自己的作文,并及时评析,反馈建议,进行修改。这是一堂典型的师生通过网络互动的作文课,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借助电脑,创作出一篇篇内容具体、形式新颖、图文并茂的多媒体作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提高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计算机集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之感,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本节课利用多媒体集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为学生创造了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和丰富多采的知识,促使学生脑、眼、耳、口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学生的写作兴趣被真正的调动了起来。
二、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知识的能力。
多媒体技术以其信息的大容量、超强的处理能力、丰富多采的对象以及生动形象的人机交互吸引着学生,在这节作文课中,我巧妙运用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采的教学资源,为他们营造了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学生通过网络互动,自己搜集、探究、综合信息,一切都显得那么轻松而富有活力,学到的知识更丰富,思维的训练更深刻,学习的收获更广泛,培养了他们的各种实践能力,点燃了学生心中创造的火花,而且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发现、共同探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在这里悄然形成。关于教学“资源库”:教会学生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给学生创造最有利的信息环境和“资源库”,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必要条件。
基于这样的考虑,这节作文课,我创建了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让学生合作、探究知识的多媒体资源库。这节课的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与学习专题相关、扩展性的学习素材资源,这里既有优美的词句,又有优秀的范文,还有写作文必不可少的`写作方法……这些内容的设计为学生积极探索、自主学习、写好作文提供了极大地帮助。关于评价:在本节作文课中,我还重点关注了对学生的评价。《新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提出:评价要“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此,在课堂上,我更多的关注了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综合信息的能力,关注了学生在协作过程中的合作精神,关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教学中我还注意了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三者的结合,引导学生借助于网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了学生自我控制调节和多角度考虑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反思和改进。
这节作文课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人机互动,合作、探究的环境,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探究学习,体会到了自主建构知识的快乐;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去合作交流,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创作作文,体会到了写作的乐趣;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去展示成果,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能力必将得到大的提高。应该承认的是在这节作文课的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摸索,不断完善,并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和其它学科教学的整合,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推动教育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谈谈互动教学的论文篇八
论文摘要:互联网的出现给人类的教育活动、特别是面向成人的继续教育活动带来了全新的改变。分析了网络出现给继续教育带来的发展机遇,并指出了网络背景下继续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
人类社会发展的脚步已经迈入了以互联网为特征的信息时代。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世界,正在变革着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的生存方式。互联网在给人类生存方式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给人类的教育活动,特别是面向成人的继续教育活动带来了全新的改变。
一、网络对继续教育的促进作用。
1.改变了继续教育的时间观。网络技术在继续教育中的运用,冲破了传统教育中的时间藩篱,使随时学习成为现实。灵活的时间安排是在职成人参加继续教育的一个必要条件,也是成人学员对继续教育技术进步的理想与期盼,但是传统的继续教育难以满足这样的条件。网络的出现打破了这样的局面,全球网络化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时间观念,把时间的限制缩减到无穷小。网络的数字化不仅拓展了信息传播的渠道,使网络日益成为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于一体的多媒体,而且缩小了信息储存的空间,使信息的储存变得简单、方便、易行,特别是随着各类u盘的使用,大量信息已经达到了随身可带的地步。通过网络借助计算机多媒体,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空闲时间随时安排自己的学习。随时学习再也不是梦想,已经成为活生生的现实。
2.改变了继续教育的空间观。网络技术在继续教育中的运用,冲破了传统教育中的空间限制,使随地学习成为现实。全球网络化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地域观念,把距离的限制缩减到无穷小。在传统教育下,教室是最基本的空间单位,要学习、要求知必须到教室中来,不管这个教室处于什么方位,离你有多远。网络的发展则突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极大地延展了教育空间。不管你身处何地,只要身边有一台电脑,一根电话线(或安装了无限网卡),就可以通过网络选择自己喜欢或应该学习的内容,遇到不懂的地方,也可以足不出户向千里之外的老师请教,向自己的同学寻求帮助。网络技术的发展将使教育超越空间的限制和文化的隔膜,走进一个相对独立的发展空间,成为没有国界的全人类的教育。
3.缓解了继续教育师资紧张的矛盾。由于以班级授课制为基础的传统课堂教学客观上需要大量的主讲教师,而高校在办学指导思想上又往往把继续教育定位于利用校内富裕资源层面,导致继续教育的师资队伍长期处于一种紧张与不稳定状态。网络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则有效地解决了继续教育师资紧张的矛盾。一个课件制作完成后投放到网上,可供数百乃至数千名学生同时使用,这不仅规范了讲课标准,提高了讲课效率,而且在客观上节约了大量的师资。而随着所需聘用主讲教师人数的大量减少,在继续教育教学中对教师的选择就可以做到优中选优。让最优秀的教师来做主讲教师,让最优秀的主讲教师按照继续教育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制作出适合成人学习的课件,从而保证了继续教育的授课质量和学员的学习效果。
4.解决了继续教育中的“工学矛盾”。工作和学习的矛盾是在职成人学习中由来已久的矛盾,从继续教育这种教育形式诞生的那天起,工学矛盾就出现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职工的学习一般由单位根据工作需要统一作出安排,由此带来的工学矛盾虽有但不突出。然而,在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职工学习已不再由单位安排,而是由职工个人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自行安排,由此产生的工学矛盾十分突出。在传统的继续教育模式下,不少学员常常因为工作繁忙而无法按时参加面授阶段的学习,且一旦缺课很难再向老师请教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极个别学员因为多次缺课而最终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学业。在网络教育模式下,学员既可以通过网络视频点播系统学习,又可以用电子邮件向老师请教,还可以通过论坛或聊天室向同学请求帮助,从而使工学矛盾带来的学习障碍化解于无形之中,工学矛盾名存而实亡。
二、网络给继续教育带来的挑战。
1.要求变革传统的继续教育思想观念。长期以来,我们秉持并加以运用的教育思想与观念,包括据此所形成的教育理论,无一不以工业文明为背景,无一不是工业时代的产物。在培养目标上,总是局限于“知识主义”旧观念,不能培养出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科技人才;在教学内容上,以书本知识为中心,不能反映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体现网络时代精神,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会讲授”为重点,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在教学形式上,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强调传授知识标准化,忽视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教学手段的使用上,一般采用教科书、粉笔、黑板、图表、模型等静态设备进行,滞后于时代的发展的要求。计算机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将彻底冲击现代教育的理论基石,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在工业文明背景下形成的教育理论,重新考察工业革命以来的教育观念与实践,对教师的概念和职能进行反思,并对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进行重新定位。
2.要求改变传统的继续教育形态。教育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在其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始终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和制约。在人类的教育历史进程中,围绕着传播媒体和技术工具的变革,教育形态曾发生过两次重大的改变:其一,文字的出现改变了原始的口耳相传的教育形态,不仅使“眼看”、自学成为了现实,而且极大地拓展了受教育对象的范围,加速了人才的培养;其二,印刷术的产生改变了教学内容的载体,不仅提高了印刷书籍的速度和质量,加速了文化和知识的传播,而且为近代班级授课制的诞生奠定了教材基础。如今,作为一种新型传播媒体的网络的出现,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将是巨大而深远的。因此,继续教育应作如下方面的转变:一是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化;二是从课堂教育向网络教育转化;三是从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化;四是从学历层次教育向淡化学历层次转化。
3.要求变革传统的继续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与普通高教一样,长期以来继续教育实行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即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或者灌输给学生。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这种建立在主客二分、主体控制客体哲学基础上的教学方式,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对学生一方来说,是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可以想象,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如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肯定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更不可能培养出创造型人才,这就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大弊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出现,学生获取信息手段的丰富,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唯一占有者、先知者、权威者,原先那种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静”式教学模式将被彻底打破,代之以重体验、感悟、探究和创新的主动式教学模式。
4.要求革新传统的继续教育内容。传统教育以传授知识和记忆知识为主要内容,特别重视陈述性知识的教学,却忽视了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的教学,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低下。在网络技术背景下,人类科技知识的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根据有关专家统计和预测,20世纪70年代知识积累速度为二十年增长1倍,20世纪90年代减为十年,21世纪初降到三至五年,今天互联网上的数字化信息每一年就会翻一番,未来三十年人类科技知识总量将在现有基础上增加100倍。而与此相反,知识的半衰期却在日益缩短,工程知识的半衰期由原来的五年缩短为二年,社会科学由十年缩短为五年,而计算机信息的半衰期仅有半年。知识总量的迅猛增加和知识半衰期的疾速下降,给更新教育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网络的继续教育,要走出传统教育中以传授陈述性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模式,要更加重视程序性知识,特别是策略性知识在教育中的传授与运用,不仅要教给学生必备的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必要的技能,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方法。
5.对继续教育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自古以来,教师就是知识的化身,就是文化的代表。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是教学双边活动中的主导者,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传授者和解释者,而网络背景下,教师已不再是知识和文化的权威拥有者和为学生提供信息的唯一来源,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由教学双边活动的控制者成为教育和学习的参与者。网络背景下,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教师要完成角色的转变:从知识的传授者向知识获取体系的建构者转变,从知识的领路人向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转变,从教材教学的执行者向教学资源的设计者转变。第二,教师应该了解和熟悉计算机基本理论知识,并具备对计算机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第三,教师应该熟悉与网络相关的知识,切实掌握在网络上进行教学的方法,并能够利用网络进行教学、通讯与查询。第四,教师应该具备与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相关的知识,并能够运用多媒体工具进行课件制作与开发。第五,教师还应该具有教学设计的知识和技能。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征,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和方法,实施既定的教学方案,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谭萍.论网络对终身教育的影响[d].南宁:广西大学,.
[3]马松庭.论网络技术引起的教育形态进化[j].中国成人教育,,(5).
[4]孙建明.略论信息化社会的教育选择[j].浙江社会科学,2001,(6).
谈谈互动教学的论文篇九
3.1在物理实验现象的呈现上进行改进。
在物理实验中数据处理是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的重要依据,不仅是每一个物理实验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学生们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实验技能.在高中物理实验数据的处理中,我们传统的'方法主要有:
1)算数平均法:
对一个实验重复做多次,求一个平均数来减小实验误差.。
2)逐差法:
用在等间隔线性变化中,比如打点计数器测量加速度就使用逐差法来避免无用的数据.。
3)图解法:
总之,为适应时代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我们物理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对物理实验教学进行全方位深入的研究,在实验教学中不断摸索和改进,激发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热情,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才能在物理实验这一广阔的天地,造就出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谈谈互动教学的论文篇十
摘要:随着国家对于学生素质教育观念的增强,教师越来越重视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而师生互动教学法是应用很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师生互动教学的应用展开探讨,从转变教学观念、找好互动突破、提供教学资料等方面进行分析。
互动教学法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应用比较广泛,虽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很多问题,但是其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在教学中充当的是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是在尊重双方平等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1转变教学观念。
为了全面推行教育改革,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推行素质教育,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观念对于人才的选拔上的制度和教学手段陈旧固化,致使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仍然停留在以考试为主的教学上,而不注重对人才素质的提高和培养,不能进行根本性的改变。开展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师生互动,在小学阶段尤其重要。所以教师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思想,提高教育质量,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和缺点,不能一味的追求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要注重对教学形式的完善和创新,变通教学手段,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不能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努力成正比。教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加强对学生的课堂教学质量。对于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改革,要制定完善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形和学习状态进行教学战略的调整,加强师生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2找好互动突破。
(1)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不能在短期内就达到学习目标,对于一篇课文的学习通常是需要很长实践的阅读才能真正理解其含义,因此学生在进行解答时也会根据个人理解产生一定的偏差,教师这时就需要进行积极引导,对学生多多鼓励,以便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结合教材引导学生互动。不同的教材具有不同的特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教材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不同的课文自然要采用不同的教法,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材的特点来引导学生去学习。如,在学习《恐龙》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对恐龙有一个更加深刻和直观的认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网络上、图书里或者图书馆中去寻找一些有关恐龙的图片,收集一些恐龙玩具模型或者文字简介资料等,条件允许的化,可以带领学生去恐龙博物馆进行参观,积累像一个的学习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对学生的外形和活动进行展示,辅助教学,增强师生互动机会。(3)组织学生自主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与探究,让学生进行自主交流学习。如在对学生讲述互联网时,就可以对学生提问互联网对生活带来的好处,让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看视频等手段,共同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学生真正对这些问题进行接触和了解,最终理解文章最后的那句“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的真正含义,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是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充满兴趣。
3提供教学资源。
(1)教师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资源。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学习的场景,也是收集语文素材的最好场所。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增强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儿童节到来直接,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进行节目的编排和训练,学生自己充当导演、编剧、演员,进行人员分组之后,进行节目表演,还可以进行配乐朗诵等表扬。节目演出完之后,进行评价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想出解决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多去学校附近的街道和社区进行校外活动,找出一些门牌广告和招牌用语中的错别字或者用法不合适的地方,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例如,有些卖驱蚊器的商家,为了吸引客源,设计的广告语是“默默无‘蚊’”,这与学生学习到的默默无闻用字不一致,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解释这是商家为了吸引客户的注意力,引用常用语进行的设计,还要让学生对这些广告中的谐音字的正确写法进行记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和实践能力。(2)重视评价多元化。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至关重要,也是最主要的评价方法,但是随着师生互动教学的应用,不仅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评价,还要加强学生之间互评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将这几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基础,以便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在进行评价时,不能仅仅依靠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努力,以及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促进评价机制的多元化发展,实现语文教学的改革。此外,还可以让学生的家长、社区工作人员等一起参与到学生的综合评价过程中来,如,定期召开家长会,学生在会上介绍自己的学习成果,使家长和教师为学生共同制定学习计划,提高教学效率。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教师越来越重视对教学方法的完善,而增加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目前应用效果很明显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与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转变教学思想,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谈谈互动教学的论文篇十一
摘要:为了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效率,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文章结合教学实际,探讨了互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从教学环境、教学场景、互动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应将师生互动的方法进行大量运用,这个方法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在学生的音乐课上使用该方法能够促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多样化,增加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并且还可以将课堂上所教的歌深深地印入学生的脑海里,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音乐潜力。
一、创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使用互动式方法,要求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使得学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亲身体会到学习音乐的快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和学生进行互动,在增加学生和教师互动的同时,更要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而且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置入教学的过程当中,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二、创造相关的音乐课堂互动场景。
(一)创造游戏场景。
低年级的学生,一般都比较多动爱玩,对有趣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因此,教师在开展互动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特征来进行教学,将游戏融入课堂之中,增加课堂互动方式的多样性,使得学生可以在游戏中感受到快乐。游戏场景的创建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置身音乐课堂的乐趣,把枯燥的课堂变成多彩的课堂。教师可以找一些较受低年级学生欢迎的游戏,如唱歌接力互动。把学生分成小组,教师在游戏前介绍相关游戏规定,使全班学生都感受到游戏的乐趣,表扬胜的一方,且鼓励失败的一方。在教授《邮递马车》这首歌时,教师要向学生介绍音阶的变动,使学生感受到音阶变动所蕴含的感情。教师可以开展“‘马’上唱歌”的游戏,引导学生做出骑马的样子并唱歌,使学生们沉浸在学习的快乐当中。
(二)创设问题情境。
十岁左右的学生有着十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音乐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好奇心来创设问题场景,使用该场景来促进互动教学的进行。音乐教师要依据课本的内容来创设问题场景,用提问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譬如,在教授小动物的说话这样的课程内容时,音乐教师就需要依照课本的内容向学生们提出问题,促进学生们自发进行小组议论和答题。由提出的问题来引导出新的课程。此后,教师可以用唱歌的方式,引导学生们猜测这首歌里面隐含了多少动物的名称。因为学生们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更有兴趣参与到与教师的互动当中,用互动的方式来寻得最终的谜底。问题场景的创设不但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可以增加学生的发现水平,使教学成果更加丰硕。譬如,音乐教师在讲解《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时,就可创设相关的问题抛给学生:船是用什么来驱动的?有没有小朋友在现实生活中看到过船桨?谁会使用船桨?学生可以依照教师所给的问题来慢慢深入,促进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使得整个课堂的气氛更加活泼和生动,让新课的学习成果进一步得到升级。
(三)积极合作,演绎场景话剧。
侧重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教师可使学生之间合作进行场景话剧的表演。学生的合作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对合作的.认同感,而且可以增加学生间的互动和联系。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之间进行合作,创作并演绎场景话剧。教师可以协助学生选定有关角色,引导学生在小组里进行讨论,然后一起创造,成功实现教师所定下来的互动目标。学生们之间的合作不但可以增强他们的合作思维,而且还可以发掘他们的音乐潜能。合作出演场景话剧作为促进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高效途径,可以使互动式教学发挥其最大作用。
三、结语。
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效率发挥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小学的音乐课教授之中,教师应当使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使课堂内容多样化,营造活泼愉快的课堂氛围。在使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时,教师要依据学生们的需求,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使用互动式教学办法最大程度上完善新授课程的引入,创建相关的场景,使学生积极融入集体项目当中,共同出演场景话剧。互动式教学方法对小学音乐课堂的完善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广大教师要增强对该领域的研究,进一步完善小学音乐教学,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音乐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海芳.试论互动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赤子(上中旬),(24):267.
[3]蔡春玲.新形势下小学语文互动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学周刊,2016(3):32.
作者:薛珍单位:甘肃省武山县城关镇第三小学。
谈谈互动教学的论文篇十二
2.1教师互动意识增强,积极开展师生互动:
小学语文教学的师生互动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教师自身提高警觉性,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跟进时代的步伐,树立正确的互动意识,积极主动地与学生开展师生互动。小学生学习更多的是被动接受学习,那么教师在师生互动中就必须起主导作用。在展开教学前,教师先准备好详细的教学方案,选择适当的互动方式,来引导学生的思考与互动。
2.2整合教学资源,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学习的教学内容比较丰富,教师不能“以不变应万变”,而要“当变则变”。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教学方式,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教师就可以设置舞台剧的模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来扮演故事中的各种角色,从而了解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引发深入思考。加之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很多学校都配备了齐全的多媒体设备,以这些教学资源为辅助,能让教师的师生互动取得卓越的成效。
2.3找准互动时机,增强沟通效果:
小学生的思维跳跃比较大,思维长期处于散漫状态,集中时间短,那么教师就要善于把握时机来开展互动。先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在与学生展开教学互动,能更好地发挥课堂互动的功效。在互动教学的过程里,语言沟通是最主要的互动方式,通过语言引导和课堂提问的方式,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这样,学生的学习才更有效。
谈谈互动教学的论文篇十三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于音乐游戏的应用并非盲目进行的,而是应该首先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确保音乐游戏能够为教学目标服务,能够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避免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具体来讲,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2.1情景表演游戏:这种游戏是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游戏类型,主要是教师从课本的内容出发,创设相应的游戏场景,引导学生一边表演一边唱歌,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加深记忆。通过情景表演的方式,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对《数鸭子》这首儿歌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分组,然后每一个小组挑出一个人扮演数鸭子的人,其余的扮演小鸭子,分组进行情景表演,使得学生能够边演边唱,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这样,学生能够更加充分的理解歌曲中所蕴含的内容和意义,也可以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更能够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因此,情景表演游戏是小学音乐游戏教学中一种极好的游戏类型,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2音准训练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阶、音准等的训练是一大难点,其本身的理论性较强,小学生受自身形象思维的限制,往往会感到难以理解,从而产生畏惧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音准训练游戏对教学进行辅助,帮助学生对各种理论性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和掌握[2]。小学音乐教师应该理清教学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音准训练游戏,将音准训练与游戏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化繁为简,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巩固。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生活中一些比较常见的事物或者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对音阶进行形象化,如可以将音阶比喻为小狗跑楼梯,将小跳音程比喻为袋鼠的跳跃等,迎合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向学生展现出相关知识概念的内涵意义,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这些可以看到或者可以想象的事物,去理解相关音乐知识,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中,去感悟音乐理论,构建相应的知识理论体系,进而促进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2.3综合音乐游戏:综合音乐游戏相比于前两种游戏,应用范围更广,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也同样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对综合音乐游戏的合理应用,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相比较而言,综合音乐游戏是指依照音乐课堂中歌曲的特点,结合教学需要,将多种不同的游戏方式结合起来,如听音、识谱、表演、节奏等,使得学生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体验音乐,学习音乐,进而爱上音乐。综合音乐游戏是一种非常独特、非常新颖,同时也非常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改变了单一的游戏方式,使得教学变得更加富有趣味性,也更能够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例如,在对《外婆的澎湖湾》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故事的方式,讲述外婆家的故事,然后应用情景表演教学,引导学生将相应的情景表现出来,方便其进行理解。之后,可以通过孩子与外婆的笑声,引导学生进行节奏方面的练习。在这里,孩子们的笑声是清脆的,高亢的,外婆的笑声则是祥和的,温柔的,通过对笑声的分辨,可以合理处理唱歌的节奏。在情景表演完成后,还可以进行识谱视唱游戏,使得学生能够在层出不穷、新鲜有趣的音乐游戏中,对音乐理论和歌曲进行学习,保证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3]。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游戏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对音乐游戏的合理应用,能够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提升其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推动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谈谈互动教学的论文篇十四
高中生想要更好的将物理知识融会贯通,在物理学习上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就需要和物理实验相结合。但是物理实验真正发挥效用还需要好好做好物理教学的工作,对于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需要很好的认识分析,才可以看到物理实验教学中所存在的弊端,从而找到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1.忽视物理实验的重要性。
高校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就是老师及学校的管理者都认为,只要基础知识够扎实,高考照样可以拿到高分,这和物理实验并没有多大的关系,随着这种错误观念的延生,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越来越被轻视。在一些硬件条件不足的学校,实验教学的设备得不到保障,实验教学当然无法实现。而一些条件较好的的学校,教学实验设备齐全,但是却存在教育者的敷衍了事,认为实验教学也不过地得到结果的手段中的一种。这些都让高中物理的实验教学难以好好的发现下去。
2.实验教学得不到预想的结果。
在物理实验的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只是被动的参与,实验的最终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有多数的老师,他们在做物理实验的时候,自己在讲台前面做实验,学生只能在一旁看着老师做实验进行抽象的学习和思考。有些老师也是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亲自进行实验操作,但是他们已经把实验的步骤过程及结果告诉学生,并让他们按照自己所给的步骤来进行实验操作。学生就只能按部就班的按照老师的规矩来进行实验。这样一来,学生虽然完成了实验,但是实验所带来的乐趣及知识便不复存在,而且学生的好奇心及想象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
3.物理实验的评级体系不够健全。
高中物理实验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物理实验教学的评价体系还存在一定的漏洞。现在,高中生的在进行高考时考试的内容主要还是书本上的的知识。对于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并没有一定的评价体系。虽然目前教育界已经对于高中物理实验有了一定的关注,但是依然没有产生特别有效的解决方案。如果在高考中设立物理实验的考试科目是比较困难的。对于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的研究发现,实验题大都都是教材中的老题目,那些具有新意的实验题目寥寥无几,这个问题在全国卷中尤为突出。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实验评分的体系还不够完善,操作起来存在比较大的难度。然而这样也导致了实验中的创新意识评分的缺陷。值得庆幸的是近几年来,高考中的一些实验试题出现了一些创新。会考制度的产生使得物理实验得以进行评分,但是也是徒有形式,所操作的实验均是书本上最基础的实验,创新性质的实验还是没有出现,这样就无法考察学生对于物理实验的能力。
二、问题的提升对策。
将物理实验教学的地位提高,让老师充分意识到物理是一个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很好的学习物理知识需要结合观察和实验。不可以仅仅把实验教学当做一个任务,或者知识为物理教学的服务的一个平台,要知道物理实验室物理学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双方相铺相成。要将物理学好两者缺一不可。
2.知识与技能的重视。
现今,大部分的教师对于知识与技能已经有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对于教学中过程及方法也并不是知识与技能的附属品,这是两个个体的单独存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是同等的道理,他们都有独立存在的意义,然而将这三个个体整合在一起便很好的'体现出了新课程的意义所在。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中的不断探索和学习,便使得自我思维的突破和提升,最后在不断的学习提升过程中渐渐形成了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传统物理实验的突破。
问很多学生,你做这个实验的目的以及意义何在?学生的回答是,老师让做的,我们按照老师所演示的,结合课本上的步骤作出这个物理实验。这样才可以得到和老师及书本上的标准答案。这样看来,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老师的复刻机,他们做物理实验的最终目的也只是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所以在新课改革的背景下,物理实验也必须进行教学模式的整体改革,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的完成物理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积极地开动脑筋,发散思维,对所有的实验问题要进行探究学习。
在物理实验课中需要改掉教师手把手教学的的这种现象,教师应该多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知识的引导者,教师在课堂物理实验中不应该占用太多的时间来演示,而应该把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并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李贵安,刘婵玉,王较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云”模式的构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06)。
谈谈互动教学的论文篇十五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让学生掌握语法结构,学会语言表达,进一步领悟到语言的情感内涵,是小学语文教师的职责。小学生学习的语文课文虽然篇幅短,内容简单,但是其形式多样,包罗万象。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来将课文中的具体内容和一些基本的情感传授给学生们,不但能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还能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自主学习。小学教学,最核心的人际关系就是师生关系,小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占了小学阶段的大部分时间,良好的师生互动,是对小学生人际关系的肯定,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同时也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学习方法和行为处事方式。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良好的师生互动式非常有必要的。
事物均有双面性,互动教学也是如此,虽然在小学阶段,教师几乎负上了互动教学的全部责任,但互动教学对教师的积极影响也是不可小觑。教师在摒弃陈旧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时,就是自身的“小革命”,在这场“小革命”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到了更新,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教学过程,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也会得到提高,教师本身的沟通能力也会附带得到提升,更是一举多得。
4小结。
综上文所述,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互动上主要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对应方是教师,小学生的学习大部分是接受学习,小学生还并不具备自主探究发现学习的成熟能力,因此,教师就要担起更重的担子,通过修正自身的思想观念,改正错误的教学方式,探索适当的互动教学时机,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最终目的。将互动教学的教学观念普及,互动教学方式应用,持之以恒,必将取得卓越的成效。
参考文献。
[1]丁名青.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互动教学的策略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10(4):198.
[2]刘健民.小学语文互动教学尝试[j].考试周刊,,(7):53.
谈谈互动教学的论文篇十六
摘要:网络对教学的渗透使得传统的翻译教学方式受到冲击,从而引起我们对新的翻译教学方式——网络翻译教学的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网络教室;翻译教学;互动。
在传统的翻译教学中,教师是主体、指挥者、评判者,学生在翻译学习的过程中是接受者,两者关系非常单一。翻译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帮助学生培养语言传达的意识,理解作者,把自己放在与读者交流的位置上。在当今网络信息技术如此发达,更加要求我们加快外语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去营造交流氛围,让学生在一种既充当译者又充当读者的环境中掌握翻译的要旨,领悟翻译实质,而不是用些机械的规则去限制他们,单纯地评判他们的译文。我们应该利用并优化网络的实时性,进一步拓展我们的教学模式。
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
翻译作为一种教学活动,是为学生打好英语基础的有效教学手段,也是考察学生综合性的语言技能的标尺之一,是高等院校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部分。但在传统翻译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社会界限仍旧明显,采用的是“一言堂”式的方式,学生只是给某一位读者翻译,那就是老师。老师的观点、评判言论非常权威。一般来说,教师先讲解翻译的技巧,然后做翻译练习,再将学生讨论的问题收集起来,由老师给予讲解或讲评,但问题在于许多疑难点是在翻译转换的过程中发现的。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翻译过程无法公开化,更难以进行充分的适时交流,教师也无法了解到学生遇到的具有典型意义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学生之间更是难以通过交谈互相学习。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电脑的普及和使用,使得每个学生的知识源发生了质的变化。原来学生的知识主要是来源于课堂、教师、书本,而网络将学生和世界信息知识库连接了起来。教师在网络教学模式中充当的是有效信息的提供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协调者、监督者、管理者、帮助者的角色。教师可以通过qq群、电子邮箱、微信、微博、博客等多种网络渠道给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及效果反馈。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网络翻译教学具备以下优势:(1)教师可以将学生所有作业、课外实践、论坛发表的评论等语言文字信息,收录进学习者个人语料库。(2)在线翻译工具的丰富和及时更新让网上翻译教学实践具备可行性和适时性。(3)翻译教学网站在教学中所展现的灵活性、针对性、适时性、交互性和生动性是传统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而且通过相关网站链接,使教学更具系统化和有效性。(4)网络辅助翻译教学,减少了教师的重复劳动,减轻了授课强度,有利于教师备课和业务提高。
三、如何将网络运用到翻译教学中。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教室已颇具规模,尤其是在一些重点大学。什么是网络教室?这些教室是由若干台学生用的电脑、教师主机、服务器和控制台以及教学网络软件构成,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电脑上国际互联网,可以点击“网上邻居”联网。学生可以通过互发电子邮件和网络聊天的方式相互调看作业。学生是教学的中心,他们接受教师布置的翻译任务,之后可以参加同学间的译文评判和讨论,这样的学习模式是即时性的.、开放的、活跃的。教师可通过主机讲课,可以在局域网上监看学生的作业和收发、批阅作业。大家可以公开展示自己的翻译过程,用文字的方式讨论,切磋翻译技巧和所遇到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在线翻译、在线字典等工具。整个过程是交叉式、自由式的。教师更多地成为了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而不仅仅是个施教者。
在网络教室中,教师可以随时随意监看某个学生的翻译过程。即可以调出其译文在全班讲评,表扬学生翻译的精彩,也可以提示其他学生不要犯类似的错误。这种修改在翻译教学中极其重要,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很难做到在不影响学生兴趣的前提下观察并发现学生翻译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网络环境为翻译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通过这种网络模式的学习,提高了自身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拓展了视野,有效地激发了翻译学习的积极性。
归纳总结一下,有以下几种网络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1.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构建自己的语料库。在讲授某一文的翻译时可以随时调出相关的名作、范文,让他们谈谈各自的感受和收获。
2.对待学生要以表扬为主,对待其译文精彩之处和取得进步的学生可以用网上公榜的方式及时肯定。
3.开展适量的翻译欣赏课,让学生的译文与名家的作品作比较,然后总结心得体会。
4.让学生分组合作翻译,让学生相互批改,从同学那里获得启发,有时这比教师的说教意义更大。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很多教师都感到使用电脑教学的迫切性,但面对新东西一时之间往往难以下手,甚至是难以适应,从而导致教师与学生都或多或少的有些焦虑感和畏惧感。因此在网络教学课程设置方面应或多或少考虑并结合当前学校及学生的状况。
如果学生程度比较好,一个星期四节英语课,那么可以采取隔周二节网络教学课的方式;一个星期六节英语课,可以每周二节网络教学课的方式。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一定量的翻译练习基础之上的。一般而言,每星期200~300字左右的小篇章,每学期1~2篇大文章较为合适。
事实上,通过网络进行的翻译教学为充分发挥教师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提供了很大的自由空间。在这样一个网络化环境中,教师可以在面对面授课和网络授课这两种方式之间随意转换,既可以以教师为主进行授课,也可以以学生为主进行讨论。这种相互转换的方式可以给大家一种新鲜感,可以刺激学生的神经,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成为学生自我的需要和乐趣,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减轻教师劳动强度,更增加教学的拓展性、科学性和严谨性。所以作为教师应充分发挥网络在翻译教学中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网络成为教师与学生翻译教学活动中沟通的桥梁,使课堂翻译教学再也不会枯燥无味。
参考文献:
[3]research,ersandwritingtheory[c]。newyork:themodernlanguageassociationofamerica,1990:7-16.
[5]baston,trent.theoriginofenfi[a]。bertrambruce,joykreeftpeyton&trentbaston:20-25.
谈谈互动教学的论文篇十七
论文摘要:在远程网络教育中,交互性(互动)是决定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交互活动直接影响着远程课程的学习效果。影响现代远程教育课程交互水平的因素主要有教师、学生和教学资源三个方面,同时高质量的互动对“教”与“学”都有着新的要求和影响。
教育的网络化是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现代远程教育已经进人基于网络双向交互的电子通信技术时代。以媒体为中介的网络教学交互活动逐步取代了面对面的人际交互,成为远程教育的主要形式。在远程教育中,任何一门远程课程的学习效果都需要交互的积极参与,交互越多,学习者对课程的学习效果越好。所以网络交互活动直接影响着远程课程的学习效果,是决定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有必要对其进行深人而广泛的研究。研究网络环境下远程教与学过程中的交互活动,对于更好剖析教师的角色、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构建更适宜的远程学习环境有现实指导意义。
1979年,daniel和marquis将交互与独立学习作为两个对立的概念,其中交互是指学生与教师或教育机构成员之间的交。美国远程教育专家温格(wagner)将交互定义为“个体与小组间的交互作用,至少需要两方和双边的行动”,他将交互性定义为:“是对技术提供的连接点与点能力的描述。wagner认为交互是人的行为,交互性是技术系统的特性。杜威(deway)提出交互影响的概念,他认为,交互“暗示了某种情境中环境、个人与行为方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网络教育中,交互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双向交流,指借助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完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交流过程,其主要目的就是使用计算机网络作为教与学的媒介,让学生能主动而有效地学习,以提升教学效果,开发学生智力。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为学习者与教育者、学习者与学习资源以及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相应地,有三种基本类型的交互形式:学习者―学习内容,学习者―教育者,学习者―学习者。每种类型的交互对学习者和学习内容有不同的影响。近年来,远程教育研究者提出了第四种交互类型:学习者一界面交互。它指学习者使用界面技术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进行学习内容通信、探讨有效的知识内容与含义。
2.网络交互的优劣性。
某干网络的第二代远程教育交互的优势卞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交互的多维性。体现在网络中的交互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
(2)交互的多向性。体现在学习者获得的信息资源可以来自网络课程或网络教师的指导。
(3)交互对象的多样性。网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面对的交互对象可以是教师、专家、其他学习者以及网络访问者。
(4)交互方式也日益多样化,例如电子信件、bbs、留言簿等。交互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交互,体现了自主性和灵活性的要求,使得交流能基于学习者的要求来进行,体现了建构学习理论所提倡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过程。更突出的是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得到发展,远程教育网络上进行同一学习内容的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和协作得以加强。
(5)交互内容的丰富性。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交互双方采用的学习媒体可以是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
(6)交互的主动性。网络中的教学过程坚持采用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策略。学习者可以根据个人具体情况选择自己喜欢或方便的方式进行学习与交互。
人机和人际的相互交流和交互作用,加强了师生间交流和集体教学活动,大大激励和促进个体化学习和学习者或小组间的协作学习,使教与学更加开放、灵活、多样性和个性化。
与传统意义上的教育不同,网络教育中师生间具有时空分离、教学分离的特点。因此,在这种教育环境下,提倡学生利用各种学习媒体进行自主学习。但是随之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对网络教育的信任度、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孤独感,以及如何合理安排自主学习的进度等。根据调查显示,对于远程教育能不能提供像非远程教育环境中同样程度的交互作用,教师和学生都心存疑虑。例如,有关调查显示,在将近40。名被调查者中大约30写排斥远距离学习,因为他们认为远程教育的质量不及面对面的课堂教学。
因此,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保证网络教育的质量,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加强师生间的各种交互。
实际上,科学的教学设计,远程教育课程实际上能提供比传统面授课程更强的交互作用、更实际的个别化教学和更及时的反馈。这就要求在网络学习环境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对良好的交互环境做贡献:教师必须有效利用技术,科学地进行课程设计和选择教学策略,以确保最大程度的交互;学生要通过积极的提问来弄清楚问题,通过及时反馈来增强教学过程中的交互作用。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远程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在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学习者本身、教师、任务、环境等方面的因素都会对学习过程产生影响。在网络互动中,虽然起主体作用的是学习者,但是其他三个方面因素对学习者个人的知识建构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核心因素是教师。网络教育教师的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设计、开发和发送多媒体课程材料,二是在学生学习时通过各种双向通信机制实现师生交互作用,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服务。通过交互教师给予学生社会―一心理支持和技术支持,从而建立一种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出良好的网上教学环境,增强学生参加网络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的积极。
因此,与传统教育相比,远程教育中教师的角色从讲授者转变成了助学者。一方面,教师在设计的课程材料中融人了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另一方面,教师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学习内容辅导、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维持等方面的帮助。教育者应该采用各种有效的方式来促进学习中的各种交互。
1.网络互动方式对教师对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交互技术作为远程教育的重要基础,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技术突破重建交互。新技术的出现与应用推动远程教育的交互方式的变化和交互性的增强。交互工具为实现课程交互提供技术基础。但是,交互工具只是为课程交互提供了可能,能否发挥作用还要看使用情况。网络教育教师的功能决定了教师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提高自身的素质。不但要熟悉交互技术,而且要根据各种交互方式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育内容、教学目标和课件开发者共同参与来进行远程教育课程教学设计。
2.创建良好的网上互动环境要注意资源配置和学习任务的设计。为了给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努力给学生全方位的学习支持,要在网络资源的配置上下功夫,围绕本课程的内容进行建设,要有完备的教学文件作支撑。比如课程的实施方案,包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大纲、课程说明、音频资源、历届试题、相关链接、教学进度及时间安排、教学手段、辅导教师联系信息、教学组织、学习任务等。让学生来到网上课堂,就能感受到浓浓的校园文化气氛,避免学生上网学习时无所适从、迷失方向,从而产生挫折感;在学习任务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学习层次,年龄特征、认知结构、学习方式、心理条件、性格等多方面因素,注意做到具有针对性、难易适度、注重引导他们运用课本知识分析实际生活或工作中的问题。
课件是交互技术和交互方式的具体教育实现,其交互性直接影响到教育效果。在课件的交互式设计中,要通过确定适当的交互技术,选择科学的媒体表达形式、合理组织交互方式、利用多种信息反馈等方法保证课件的交互性。例如不同的媒体表达形式对学习者反应行为的支持程度是不同的,应该给学习者提供多种响应操作,以适应不同的需要,丰富的表现手段有助于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引起其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3.网络互动要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网上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但是自主学习不是自由学习,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主动提供支持服务,使学生时时感受到网络教学的现实性,消除疏离感。
由于网络教学还是一个新事物,学生进入这个环境还有一个适应过程以及承受新学习模式给他们的学习所带来的心理压力的问题,因此,他们特别需要情感上的支持,这时网络教师要发挥主动性,通过网上的多种交互方式,多方启发,积极诱导,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给他们以信心和动力,消除学生心里障碍,帮助学生渡过不适应期,积极参加网上学习。
在与学生的交互过程中,多肯定他们的优点,多鼓励他们,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毫无原则的“溺爱”。对于学生的不足之处尽量用委婉的语言表达或是通过较为隐私的途径,如电子邮件、留言板、面谈给予指出,使他们有一种安全感,敢于向教师袒露心扉,减少教育中的威胁性,创造“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气氛。教师要注重运用教学艺术消除网上教学环境的疏离感与隔阂感,化虚拟的网上教学环境为现实教学环境,既有老师及时的支持服务工作,又有学生的广泛参与网上教学进行师生交互,没有学生参与的网上教学就不是真正的网上教学,这个教学环境就是一个空壳,失去了存在的意义。4.要给学生及时、正面的反馈.使学生随时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增强学习信心。网络环境下的师生交互,是由一系列的教学对话构成的,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问题。调查表明,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反馈不及时,会降低学习者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如果学习者得不到反馈,或者反馈延迟很长,他们可能不再继续参加交互。
网络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学习方式,师生的准分离状态造成的疏离与隔阂使得学生对于网络另一端的所谓“老师”产生了一种不信任感,加之情感的缺失,学生对于网络更是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鼓足勇气发个帖子、给教师发送电子邮件或者通过其他交互方式和教师沟通,如果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学生必然就对网络敬而远之,师生交互活动就无法进行下去。网络环境中的师生交互是否成功,取决于教师回复学生的问题时间及态度,如果一个学生发出的求助信息,久久得不到教师的响应,其失望程度就可想而知,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失去对于网络教学的信任,甚至动摇其学习信心。如果及时处理、认真回复学生问题,学生就会觉得老师时时在关注他,重视他的问题,就会重视网上学习,逐步养成网络学习的习惯,乐意与老师进行交流,从而培养起人气,形成师生交互的良性循环。而且教师提供的反馈,可以使学习者了解学习的结果、是否已经掌握了所学的知识以及掌握的程度,更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
与传统教育相比,远程教育中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传统课堂中,学生参与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听教师讲课。在远程教育中,学生对课程的参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丰学习某门课程的内容,二是学生通过网络向教师提出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就是说,学生通过自身的意义建构完成学习任务,同时,通过与教师及其他同学的交互实现对课程内容的全面理解。
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动的一方,学生是被动的一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身的意义建构并不一定会完全实现,或根本就没有发生。如前面所述,在远程网络教育中,学生对课程的参与主要体现在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学课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学生是主动的一方;同时通过与教师交互全面理解所学的内容.与传统课堂相比,学生的参与程度较高,但缺少教师的及时监管,学生参与的形式和程度的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课程交互。
远程网络学习者是交互活动活动的主体其自身所具有的认知情感等特征以及其对网络教学交互活动的熟悉、适应、满意程度等都将影响网络交互活动的`质量的核心。
1.要有很强的参与意识。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动机等非智力因素以及希望受到关注、鼓励等情感因素影响其参与教学交互活动的积极性。参与教学交互活动的学习者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是产生高水平交互的前提,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不明确,或学习动机不是对学习内容意义的正确建构,直接影响教学交互质量的提高。
远程网络教育中,学习者应明确观念,增强学习主动性,真正以提高自身素质为目的,不受其它观念的干扰;树立“我要学”的主体意识,认清再学习对于适应社会、发展个人的重要性;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应以力图自己解决,改善学习方法,培养学习毅力,视再学习为人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真正实施“活到老学到老”,及时补充自身的不足,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
2.及时总结互动经验。由于远程教育具有时空分离的特性,学习者需要通过一定的媒体与教师及其他学生交互。以计算机为媒介交流是学生与教师交互的重要途径。因此,学生在这方面的先前经验会影响到学生与教师及其他学生的交互。
学习者对媒体的熟悉程度和远程学习经验是教学交互活动能否顺利实施的保障,对媒体运用不自如、缺乏远程学习经验导致学生参与教学交互的技术障碍,从而影响学习者参与教学交互活动的信心。
调查表明,学生以计算机媒介交流的先前经验,有助于交流的成功,因为具有较多先前经验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适应这种交流方式。有较长cmc(computer-mediatedcommunication)经验的学生喜欢参加同步和异步在线讨论。而刚刚接触cmc的学生,参加在线同步讨论感觉不适应,他们更喜欢异步交流,因为他们能用一些时间去思考他们的想法。
3.自觉进行自我交互。在网络教育中,学习者可以比较自由地安排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及学习进度,学习的主动控制权掌握在学习者自己手中。但是,对于学习材料的掌握始终要靠学习者自身的消化。所以,学习者的自我交互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最重要环节之一。自我交互是学习者依据学习内容、进度与自己进行对话和交互,这就要求学生要从表面层次深人到对问题的理解,对所学知识能够进行“深加工”。学生要积极进行反思,能够对学习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并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4.注重社会性联系活动。研究表明,学习者之间融洽的关系和较多的协作能引起更高水平的交互。在远程教育中,学生自学课件,通过自身的意义建构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教师需要通过一些活动激励并保持学生对课程内容学习的兴趣及动力,同时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一些小组活动,促进彼此之间的联系,在选修课程的学生范围内形成良好互助的氛围,帮助学习者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四、结束语。
网络教育是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交互功能是网络教育的最基本又是最重要的功能。要达到良好的网络交互,对“教”与“学”都有新的要求。教师要从传统教学中走出来,积极主动地组织丰富多彩、异彩纷呈的交互活动,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教育的优势。同时,学习者应该增强自我学习能,能够在交互式环境下利用各种交互手段主动学习,要从自身出发,根据个人的认知结构、学习方法的特点,结合现代教育的交互手段,建立适合自己的良好的自我学习方法。
谈谈互动教学的论文篇十八
摘要:随着新课改不断推进,小学阶段的教学越来越重要,小学语文承担着启蒙学生的重要作用。虽然学生从出生就生活在充满汉语的环境中,但仍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由此可见,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十分巨大。而小学生年龄较小,学习习惯尚未形成,学习能力相对来说比较低,自控力也较差,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尤为重要,师生互动教学逐渐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流手段,本文将研究师生互动教学的内涵及原则,并据此分析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方式,以求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师生互动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内涵;原则;运用。
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也因此成为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中重要的主科科目,小学生年龄尚小,还未形成系统的学习方法,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深入引导,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师生互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系统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然而就目前看来,师生互动教学的运用并不理想,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来说较为落后,不能把握好开展师生互动的最佳时机,对互动内容的选择也比较片面,因此,转变教学理念,把握师生互动的时机和甄选互动内容,将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所谓师生互动教学,顾名思义,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教师在学生眼里是神圣而伟大的,但却常常严肃刻板,小学生刚刚步入校园生活,难以适应固定模式和固定时间的教学活动,学习比较松散,教师严厉的态度更是让学生恐惧,往往在教师提出问题时害怕答错而不敢回答,有些时候教师选择的互动内容较为单一,学生初次接触可能会比较感兴趣,但长期使用反而让学生丧失兴趣,由此可见,师生互动教学的内涵实际上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缩短师生之间交往的距离,增强师生的情感交流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师生互动并不是随时都能够进行的,要根据学生的年龄以及个性特点深入分析,找到师生互动的最佳时期,对小学每个年级的学生采用的师生互动手段不能相同,因此,师生互动教学的原则就是针对性、即时性、有效性,只有根据其内涵与原则设计互动内容,才能够达到互动教学的最佳效果[1]。
2师生互动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途径。
2.1转变教学理念。
想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师生互动教学,首先需要注意的第一点就是转变教学理念。新课改要求教师将学习主体交还给学生,对于小学生来说同样如此,而目前一些教师仍然将灌输式教学和应试教育模式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相对来说比较落后,并不能满足当前教育需求,也不满足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习需要,因此,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理念,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目标,重视起师生互动教学,让学生不再将刻板的背诵语文知识当做学习内容。
2.2把握互动时机。
师生互动教学的优势不言而喻,当教学理念更新与转变后,第二个问题就是要把握好师生互动的时机,课堂教学中并非所有时间都适合进行互动,教师提问后,学生进入思考时间时,教师一定不能打断学生思路,而是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不仅如此,互动不只是与学生语言交流,而是要融入教学内容[2]。例如,教师讲解《丑小鸭》这一课时,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并思考为什么丑小鸭会被其他小鸭子欺负,丑小鸭变成天鹅后又受到了怎样的对待等,组织学生讨论,在学生进行讨论时,教师便可以伙伴身份加入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要注意态度亲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拉近师生距离。
2.3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素质会对师生互动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而教师素质并非理论知识素养,还包括教育素养,良好的师生互动需要依靠教师充足的耐心和和蔼的态度,在这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完善自身,多参加教育教学研讨,避免将教学重心只放在教学手段上,还要提高与学生的交流能力,小学生年龄较小,教师在交流中要注意态度亲切、语言幽默,以提升学生参与互动的程度[3]。
2.4甄选互动内容。
互动内容的选择是师生互动教学成败的关键,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不能随时进行师生互动,因此,甄选好师生互动内容非常必要。师生互动内容的选择要有针对性,例如,《古诗两首》这一课中《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师要将互动内容选择在诗句中,与学生交流沟通诗句的意义和内涵,不要提问学生诗人李白相关问题,避免学生将重点理解错误,降低教学效果。
3结语。
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差,语文又是重点学科,教师必须要善于利用师生之间情感关系的建立而引导、带动学生主动学习,首先拉近师生之间距离,让学生在与教师的良好和谐关系中进入语文知识的学习,消除学生对教师和学习的恐惧心理,从而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秀芹.科学创设,提升师生互动品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有效性探析[j].内蒙古教育,2015(35).
[2]任春艳.互动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运用中的问题分析及策略[j].时代教育,2014(10).
[3]胡艳.利用师生互动教学构建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j].西部素质教育,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