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教育教学论文(模板23篇)
友情如同花朵般绚烂多彩,需要我们用真心去呵护和培养。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对过去的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希望这些总结范文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多元智能教育教学论文篇一
2、锻炼幼儿身体发展的协调。
3、能区分颜色,并能独立把相同颜色放在一起。
锻炼幼儿身体发展协调课程难点相同颜色放在一起。
各色蘑菇图案若干、和蘑菇同等颜色篮子若干。
一、介绍蘑菇。
1、出示蘑菇的图片,请小朋友们来说一说这是什么东西?是什么形状的。(幼儿回答小蘑菇)。
2、"哇,这个蘑菇是不是很好看呀?那小兔妈妈带小兔子们多摘一点小蘑菇回来吧!我们去摘蘑菇吧!"。
二、游戏规则、游戏活动。
1、教师讲游戏规则:请小朋友们摘来的蘑菇按照颜色分别放入相同颜色的篮子中,一次只能摘一个。(需要过独木桥,过一次独木桥只能摘一个蘑菇回来并放入相同颜色的篮子中)。
2、请小朋友们进行游戏环节,一个一个小朋友出发去摘蘑菇。(教师在一旁巡回指导)。
3、"哇!我们的小朋友摘来了这么多可口的蘑菇,我们来数一数一共摘了多少蘑菇吧!"教师和幼儿一起数一数各个颜色摘了多少个。
4、"咦?我们小朋友们有没有把一样颜色的蘑菇放在一起呀?我们来找找看有没有蘑菇宝宝是放错了地方的.!"教师和幼儿一起查看颜色是否放准确,并及时改正。
三、活动总结。
1、"小朋友们真能干!我们摘了这么多好看可口的蘑菇,我们把这些蘑菇一起运到娃娃家去放好吧!"。
幼儿对这节课还比较感兴趣,但是学习小兔蹦蹦跳得过程容易分散注意力,很多幼儿都不能做到双脚蹲跳,只有个别幼儿可以按照老师的动作去做。
多元智能教育教学论文篇二
1、认识不同的天气及其特征。
2、了解不同天气情况下人们进行的活动。
3、配对,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天天都快乐》第一页到第八页。
2、词卡:晴天、雨天、多云、刮风、下雪、阴天。
3、幼儿观察、记录的.天气预报图。
4、多媒体材料——天天都快乐。
5、“天气与物品”连线图。
一、以“小莉”气象员引入,激发幼儿寻找词卡找中的字。
“小莉”气象员带来一些词卡,请我们在图画中查查,找到词卡中的字。
二、帮助幼儿认识不同的天气及其特征。
1、引导幼儿观看、操作多媒体材料——天天都快乐,故事中的内容。
2、启发问:请你们说一说,晴天、雨天、多云、刮风、下雪、阴天都出现在哪里,代表天气怎样呢?鼓励小朋友们大声讲述。
三、了解不同天气情况下人们进行的活动。
1、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在不同的天气下都在做什么呢。
2、说一说,自己喜欢怎样的天气,为什么。
四、结合词卡中的“下雨”,游戏《天气与物品》。
要求幼儿帮助小甜选出能挡雨的东西,连到她的身上.
五、以“小小气象员”预报天气结束活动。
快乐每一天。
多元智能教育教学论文篇三
1.练习四散追逐跑、躲闪跑的动作。
2.能够听指令看信号做出迅速的反应,找准自己“家”的方向。
3.勇敢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体会追逐跑的乐趣。
4.幼儿能自主结队进行游戏,学会与他人协作,提高团结协作能力。
5.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狮王头饰一个,4种小动物(小羊、小兔、小猫、小狗)的头饰(与幼儿人数相同),呼啦圈4个(用来当小动物的家),轻松音乐,布置过的场地。
1.情境导入热身活动,引发幼儿兴趣,为跑做准备。
播放《狮王进行曲》,创设“小动物模仿操”的情境,教师引发幼儿模仿小动物的不同动作,主要进行腰部和下肢的动作热身。
2.游戏“狮王和小动物”,练习追逐跑,能够听指令做出迅速、正确的反应,找准自己“家”的方向。
(1)游戏“森林觅食”,练习追逐跑。
幼儿扮演一种动物在森林的边缘觅食,当听到指令“狮王来了”的时候,要转身快速跑回“家”。
(2)讨论:怎样跑能最快到“家”,不被大狮子抓住?引导幼儿总结快速转身直线向前跑的经验。
3.游戏“粮仓觅食”,改变家的位置,以增加游戏的难度。
(1)增加“家”的'数量,当听到“狮王来了”的时候,幼儿快速跑回自己的“家”,并练习躲闪。
(2)幼儿扮演多种小动物,简单改变动物“家”的位置,听到指令“狮王来了”的时(2)师讲解动作要领。
(3)幼儿分组练习,师巡回指导。
3.勤劳的小白兔——巩固跳的动作。
师:兔宝宝们,你们刚才跳的真棒,来,快到妈妈身边来。(将幼儿带到场地外,席地而坐,路已经铺好了,你们的本领也练得很好,现在宝宝要跟妈妈一起去萝卜地拔萝卜了,要记住你们通过沼泽地和小河时要并拢跳,一定要注意安全,记住了吗?出发!
(1)“种萝卜”。
师:我们要跳过小河和小桥,把我们的种子放到地里,然后在直线跑回来下一位兔宝宝接上。(随时提醒幼儿要双脚跳)。
小结:师:兔宝宝们,你们跳的很好,帮助妈妈种好了萝卜,你们真棒,现在我们需要给萝卜种子浇水它才会发芽长大,现在我们一起给萝卜浇水好吗?(2)“给萝卜浇水”。
师:宝宝给萝卜浇上水,你们真棒,萝卜一天一天的长大了,到了收获的时侯了,现在我们出发去拔萝卜吧。
(3)“拔萝卜”。
小结:兔宝宝今天妈妈真开心,宝宝们帮助妈妈种萝卜,给萝卜浇水还和妈妈一起收获了萝卜,你们真是懂事的好孩子。
(三)播放轻松音乐,和孩子一起做放松游戏“高兴的小兔子”,活动结束。
活动经过设计的改变后,幼儿们的积极性也跟着提高了,在活动中可以看到有些幼儿由于平时缺少锻炼,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弱,在以后的活动中要多加强个别锻炼。
多元智能教育教学论文篇四
1、比较水果内外的差别。
2、锻炼小肌肉的活动能力。
3、享受制作食物的乐趣。
橙子、木瓜、香蕉、苹果。
“今天,有四个水果娃娃要到我们班做客,请他们分别自我介绍”。
1、出示橙子:我的名字叫橙子,外穿桔黄的'衣服,英文名字orange我非常能吃,所以我的身体很胖,圆圆的,象一个大皮球。
2、出示木瓜:你们听过故事《咕咚来了》,讲的就是我,你们别小看我,我的本领可大了。如果你生气了,喝我泡的水,包你消气。
3、出示香蕉:我的名字叫香蕉,我最喜欢黄色,我经常穿黄颜色的裙子,我的身体弯弯的,像不像一艘小船。
4、出示苹果:aleale苹果,苹果ale圆又红,说的就是我,真不好意思,我脸又红了。利用拟人化的语言,让幼儿了解四种水果的外表,教师切开四种水果,让幼儿品尝其味道,并说出它们的内外的差别。教师和幼儿一起做水果宾治,每位幼儿一把塑料刀和水果,把水果切成块放在杯子里,倒进糖水,就做成了水果宾治。
1、通过水果娃娃的游戏,幼儿对四种水果的颜色和形状都有了一些了解。
2、原教材《水果宾治》的活动过程没有趣味性。
多元智能教育教学论文篇五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头脑灵活,智力发展良好,而专家表示:实现这一愿望的重要前提是“父母要爱动脑筋”,以自己的智力活动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
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经常居高临下地教育孩子“多动脑子”、“好好用功”、“别笨头笨脑”,而忽略了“以智能育智能”这一重要规律。
据调查:一些具有思维准确性和逻辑性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就会有思维活跃、条理清楚、分析问题头头是道等表现,而且,其中有些父母学历并不高,没有文凭,却善于动脑子。与此相反的是,例如:有个孩子的话总是表达不完整,好象根本没有想清楚就急于想说出来。事后家访时找到了原因,他和祖母生活在一起,祖母讲话尽是半截子话,久而久之,影响了孩子的思维。因此,为了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父母应有意识加强自己的智力活动,有时需要和孩子一起共同进行智力活动。
“以智能育智能”的几种主要做法:
父母爱读书、看报,是一种很好的智力活动。在读书、看报过程中,不断把新的信息传达给家里人,有时要谈自己的认识。这种潜移默化的长久熏陶,也会让孩子喜欢上读书、看报。
当生活中有些知识不明白时,查资料、查工具书,获得正确答案。父母跟孩子一起做这样的事情,特别有利于孩子增长知识,训练思维,培养能力。
有的父母在读书、看报过程中,划重点,剪贴感兴趣的文章,记读书笔记,孩子就会学着大人的样子去做。如果父母再教给孩子方法,效果更好。
知识竞赛以记忆知识为主,智力竞赛以开动脑筋为主。书店、图书馆以及报刊杂志上这一类的资料特别多,不妨全家人动手收集一些备用。
竞赛的方法多种多样:必答、选答、抢答;口述、手写、动作;记分、淘汰、小奖品。父母和孩子轮换当主持人,准备过程就是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过程。利用饭后、学习后的休息时间或节假日,都可以进行。父母要有热情,让孩子多出点子。
这项活动还可以针对孩子在学习中的弱点进行,激发学习兴趣,扩大知识背景。
孩子的看法有时片面偏激这没关系争论本身最能促使人深入思考给自己找理由、找证据这正是高密度的智力活动。
讨论、辩论的话题很多:自然的、社会的;国内的、国际的;文学的、思想的;历史的、现实的……只要有心,不愁找不到话题。一个家庭形成讨论、辩论的.风气,每个人的水平都会提高,而且能矫正有些父母一人说了算的不民主作风。
很少有人想到家务劳动与智力的关系,其实,所有的劳动都有明显的智力因素。饭,怎样做能节约时间;菜,怎样做才好吃、好看;大归除,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地板,怎样能擦干净等等。越是复杂的劳动,智力含量越高。如果有意识在家务劳动中引导家人开动脑筋,大脑必然得到锻炼。
有些父母自己干活全凭习惯和经验,您不妨动动脑子,肯定有新的思路。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只要不是必须回避孩子的难题,请让孩子一起参加解决难题。先是让孩子知道有关情况,研究怎么解决时,听听孩子意见,如能给孩子一点任务更好。
现在的孩子,有时在某方面懂的东西比大人多,父母应有向孩子学习的意识。有些知识,父母可以直接以孩子为老师,既学到东西,又促进孩子。现在,有不少父母跟孩子学英语,孩子英语学得更好,比听写、默写还管用。有一位山村农民,没上过小学,跟上小学的儿子学数学,父亲不断进步,儿子成了数学尖子。
有时,孩子讲出一条新消息,父母不妨认真地说:“再多讲一点,让我也多知道一些。”
总而言之,父母爱动脑筋,多和孩子一起进行“智与智”的交互活动,比天天训孩子“长进”要来得有效得多。
多元智能教育教学论文篇六
1、了解适合不同天气的各种活动,学会享受各种不同的天气。
2、尝试用画画的形式表现出不同的天气所喜欢的运动。
事先准备好的空白折叠书,晴天、雨天、多云、刮风、下雪、阴天表。
一、以谈话引入主题。
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请你把它选出来。
二、回忆在不同的.天气里可以做什么不同的活动。
二、幼儿画画快乐每一天。
1、提出要求:大胆地画画。
2、教师分发空白折叠书,请小朋友们按不同的天气大胆地画画。
四、欣赏作品。
五、幼儿自由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多元智能教育教学论文篇七
关键能力:
1、创作故事/叙述故事。
(1)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说故事;
(2)体验听故事和说故事的乐趣;
(4)显示出表演能力或戏剧方面的敏锐度,包括独特的风格、丰富的表达力,或扮演各种不同角色的能力。
2、叙述性语言风格/报告。
(2)能够正确地判断及描述事物;
(3)能解释事物的来龙去脉,或描述事物的程序步骤;
(4)愿意参与一些逻辑性的谈话、争论。
3、诗歌的语言风格/措词技巧。
(1)熟悉文字的运用,如双关语、绕口令、顺口溜和比喻的使用,且能从中得到乐趣;
(2)感受字意与声韵的趣味;
(3)表现对于学习新字词的兴趣;
(4)以幽默的手法运用文字。
关键能力:
1、数概念。
(1)擅于计算(使用最简便的方式计算);
(2)有估算能力;
(3)擅于以数字表示物体和资料(记录的能力、设计有效的记录方法、制作统计图表);
(4)认识数字间的关系(概率、百分比)。
2、空间概念。
(1)探索空间的各个平面;
(2)较熟练地进行拼图;
(3)将某个问题通过想象逐步转化成概念。
3、问题解决。
(1)关注事物之间的关系,对问题的总体进行把握,而不是只注意问题的某个方面;
(2)能作合乎逻辑的推断;
(3)能发现一些规律;
(4)能发展和使用一些策略(如在游戏中)。
(5)通过尝试错误的方法使用工具并学习;
(6)在解决问题时能用系统的观点;
(7)能比较和概括所得到的信息。
4、理解因果和功能的关系。
(1)根据观察推断因果及功能的关系;
(2)理解部分对于整体的关系,这些部分的功能,以及这些部分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
5、建立假设并加以验证。
(1)根据观察结果做推测。
(2)对事物抱着“如果……就会……”的好奇心并试着提出合理解释;
(3)设计或操作简单的实验以验证假设(如将大、小石头丢进水里,观察哪一块石头沉得较快或较慢;用颜料当水来浇花)。
关键能力:
1、视觉、空间能力。
(1)能够以二维或三维空间建造或复制物体和简单的机械;
(2)理解一个物体中各部分的空间关系。
2、领会觉察。
(1)觉察到环境和艺术作品中的视觉要素(颜色、线条、形状、图案和其他细节);
(2)对不同艺术风格的敏感(如:能分辨写实主义、印象派主义、抽象艺术等);
3、创作。
(1)能够以平面或立体的方式正确地表达视觉世界;
(3)注意物体的比例及细节特征,审慎地选择色彩。
4、艺术技巧。
(3)对装饰和美化显示出兴趣;
(4)创作具有平衡感、韵律感、色彩丰富、或兼具以上特色的画作。
5、探索。
(1)有弹性、有独创性地运用艺术材料(如以颜料、粉笔、黏土做实验);
(3)能创作各类主题(如人类、动物、建筑物、风景)。
关键能力:
1、精巧的动作知觉。
(1)善于操作小零件或物体;
(2)表现出较好的手眼协调能力。
2、肢体控制。
(1)觉察到身体各个部位并能够个别地运用这些部位;
(2)有效率地依顺序实施行动计划——肢体活动不是任意、随机、没有关联的行动;
(3)能重复自己及他人所做的动作。
(4)能自由自在地在垂直及水平空间中探索;
(5)在加入其他人的活动中时,能与他人共享空间;
(6)尝试以身体的动作增进对空间的认知。
3、节奏感。
(1)能配合稳定或有变化的节奏同步做动作,尤其是音乐的节奏;
(2)能设定自己的节奏并将之规则化,以达到预定的效果。
4、表达能力。
(1)以音乐、道具或口语引导,透过身体的各种姿势和动作,激发情绪和想象;
(2)能对某种乐器的音质或某类型的音乐所营造的`气氛做出回应(如随诗情画意的音乐做出轻柔流畅的动作,听到进行曲表现强而有力的动作)。
5、创造肢体动作的能力。
(1)能以口头描述或身体力行的方式,创造新奇有趣的动作,或对某些想法加以延伸;;
(2)根据原本的动作举一反三;
(3)能编一个简单的舞蹈动作,并尝试教导别人表演。
关键能力:
1、音乐感受力。
(1)能敏锐地分辨音乐的力度变化(激昂和轻柔);
(2)能敏锐地分辨节奏和速度的类型;
(3)能区辩音调的高低;
(4)能辨别音乐及音乐家的风格;
(5)能辨认不同的乐器和声音。
(6)能随不同类型的音乐做适当回应;
(7)能掌握音乐的节奏并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力;
2、创作音乐。
(1)能维持准确的音调;
(2)能维持准确的节奏和速度类型;
(3)带有感情地歌唱或演奏乐器;
(4)能回忆和再现歌曲或其他乐曲的特点。
3、音乐作曲。
(1)能创作有开头、中段及结尾,完整的简单乐曲;
(2)设计简单的标记音乐的方法。
关键能力:
1、了解自己。
(1)对自己的能力、技巧、兴趣及弱点有所认知;
(2)觉察自己的感觉、经验及才能;
(3)根据以上生省思,利用自己的优势与别人相处,参加各种活动;
(4)在采取某个行动时,能发现那些对自己行为有利和不利的因素。
2、了解别人。
(1)了解他人及他们的行为;
(2)易于亲近他人;
(3)辨认他人的思想、感受和能力;
(4)以他人所参与的活动来判断其人。
3、不同社会角色的特征。
(1)领导者:
常常主动提出想法、组织活动。
能动员其他小朋友,分派角色任务给其他小朋友。
能说明活动进行的方法、步骤。
主导整个活动的进行;
(2)促进者。
常与其他小朋友分享观念、讯息和技巧。
调解小朋友之间的冲突。
邀请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扩展和发挥其他小朋友的想法和主意。
当其他人需要时提供帮助;
(3)照顾者/朋友。
当其他小朋友沮丧时会给予安慰。
对他人感受有敏锐的回应。
尊重他人的好恶。
关键能力:
1、观察技巧。
(1)对物体作近距离的观察以学习如何利用身体的各种感官探索事物;
(3)有兴趣以图画、图表、顺序卡等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2、区别相似点与不同点。
(1)喜欢比较和对照各种材料、事物;
(2)能根据事物的相似点与不同点加以分类;
3、对自然知识、科学现象表现出兴趣。
(2)对自然现象或相关资讯表现出兴趣,如对自然、科学方面的书能关注较长的时间;
(3)经常对所观察到的事物提出疑问。
多元智能教育教学论文篇八
1、复习蔬菜和水果的名称。
2、学习跟音乐节拍进行活动。
3、复习红色、黄色和绿色。
4、喜欢说儿歌。
各种水果、蔬菜头饰。
梨,长的像一个小葫芦,黄黄的衣服,把我打扮,只是身上长了一些小斑点,怎么办呢?我的味道酸中带甜,榨出来的梨汁可好喝了,我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吧…..各种水果蔬菜逐一介绍,播放音乐,跟随音乐节拍说儿歌《蔬菜水果颜色多》,并随音乐节拍做动作。
活动反思:
我把原教材中的活动4活动5结合到此活动中,更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通过这4个活动,让幼儿对水果蔬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知道了蔬菜各自的形状、颜色、味道及其营养,又能根据各自的果核,设计出各式各样的.画面,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锻炼了幼儿的操作力、创造力。让幼儿通过亲自体验,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过程创新内容:
1、把苹果核、橙核分别放在盘子里,请幼儿辨别,让他们仔细观察形状、颜色,让幼儿发挥想象力,看看这些果核象什么?能做什么?能不能创造出一幅画来,幼儿操作,可以画也可以粘贴。
3、教师讲解,吃有核水果时,要注意那些事项,把幼儿的作品展示在作业栏中。
我在原有教材活动过程中相应加了一些内容,使幼儿更易了解操作。
多元智能教育教学论文篇九
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均衡的饮食习惯。
2、复习统计的概念。
3、认识蔬菜、瓜和豆。
活动准备:
1、各种蔬菜卡片及实物。
2、课前教师带幼儿到蔬菜超市。
活动过程创新内容:
为了让幼儿认识各种蔬菜,我们组织了一次逛蔬菜超市活动。孩子们通过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获得了许多蔬菜知识。浩浩说:“老师,青椒的头是尖尖的”。杰杰说:“菠菜和油菜的叶子都是绿的,但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小瑜说:“西红柿我们吃的是她的果实”。魏国雨说“大白菜和卷心菜的个子不一样高,我们吃的是它的叶子”………..
看到孩子们争论不休的样子,我便赶紧引导他们,向他们讲解:各种蔬菜的特征以及食用方式,让幼儿知道了许多的课外知识。每人一张蔬菜统计单,请幼儿在自己喜欢吃的蔬菜上面涂色,从此表就可以看出幼儿的饮食习惯。并告诉幼儿春天来到了,这个季节是小朋友身体长的最快的季节,我们不能偏食、挑食,这样,小朋友的身体就会很棒。
活动反思:
1、通过让幼儿在愉快的参与中,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来认识各种蔬菜,效果比较好。
2、原教材《七彩菜单》形式比较单调。
活动目标:
1、比较水果内外的差别。
2、锻炼小肌肉的活动能力。
3、享受制作食物的乐趣。
活动准备:
橙子、木瓜、香蕉、苹果。
活动过程创新内容:
“今天,有四个水果娃娃要到我们班做客,请他们分别自我介绍”。
1、出示橙子:我的名字叫橙子,外穿桔黄的衣服,英文名字orange我非常能吃,所以我的身体很胖,圆圆的,象一个大皮球。
2、出示木瓜:你们听过故事《咕咚来了》,讲的就是我,你们别小看我,我的本领可大了。如果你生气了,喝我泡的水,包你消气。
3、出示香蕉:我的名字叫香蕉,我最喜欢黄色,我经常穿黄颜色的裙子,我的身体弯弯的,像不像一艘小船。
4、出示苹果:aleale苹果,苹果ale圆又红,说的就是我,真不好意思,我脸又红了。利用拟人化的语言,让幼儿了解四种水果的外表,教师切开四种水果,让幼儿品尝其味道,并说出它们的内外的差别。教师和幼儿一起做水果宾治,每位幼儿一把塑料刀和水果,把水果切成块放在杯子里,倒进糖水,就做成了水果宾治。
活动反思:
1、通过水果娃娃的游戏,幼儿对四种水果的颜色和形状都有了一些了解。
2、原教材《水果宾治》的活动过程没有趣味性。
活动目的:
1、锻炼观察力。
2、认识有些水果有核。
3、喜欢创作。
4、发挥想象力。
活动准备:
苹果核、橙核、桃、草莓。
活动目的:
1、复习蔬菜和水果的名称。
2、学习跟音乐节拍进行活动。
3、复习红色、黄色和绿色。
4、喜欢说儿歌。
活动准备:各种水果、蔬菜头饰。
活动过程创新内容:
梨,长的像一个小葫芦,黄黄的衣服,把我打扮,只是身上长了一些小斑点,怎么办呢?我的味道酸中带甜,榨出来的梨汁可好喝了,我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吧…..各种水果蔬菜逐一介绍,播放音乐,跟随音乐节拍说儿歌《蔬菜水果颜色多》,并随音乐节拍做动作。
活动反思:
我把原教材中的活动4活动5结合到此活动中,更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通过这4个活动,让幼儿对水果蔬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知道了蔬菜各自的形状、颜色、味道及其营养,又能根据各自的果核,设计出各式各样的画面,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锻炼了幼儿的操作力、创造力。让幼儿通过亲自体验,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过程创新内容:
1、把苹果核、橙核分别放在盘子里,请幼儿辨别,让他们仔细观察形状、颜色,让幼儿发挥想象力,看看这些果核象什么?能做什么?能不能创造出一幅画来,幼儿操作,可以画也可以粘贴。
3、教师讲解,吃有核水果时,要注意那些事项,把幼儿的作品展示在作业栏中。
活动反思:我在原有教材活动过程中相应加了一些内容,使幼儿更易了解操作。
多元智能教育教学论文篇十
老师们始终认为,影响教育最重要的因素是老师素质,而老师素质中最重要的因素则是老师观念。经过近三年关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践和理论研讨,老师观念的转变有目共睹。
1.儿童观。
通过三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汇佳的儿童观趋于科学化。在以往的教育实践中,老师的儿童观侧重于民主、人权方面,如尊重幼儿的人格,尊重孩子的想法和观点等;经过多元智能理论的培训和近三年的实践活动,老师开始有意识地从儿童发展的水平和特点考虑课程设置和环境的创设。
2.评价观。
基于对幼儿的全面理解,基于对幼儿智能结构和对幼儿智能发展特点的了解,汇佳改变了以往对幼儿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
从评价内容上,汇佳注重从多元智能的各个方面对幼儿给予综合的、全面的评价;从评价方式上,汇佳开始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观察幼儿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范围等,并从幼儿的行为、语言、表情等发现幼儿发展的现状和倾向。
3.课程观。
从简单的照搬教案,到考虑知识的系统性,到从幼儿发展的实际出发,以多元智能综合课程为主的课程实施模式。
4.教学观。
从针对多数幼儿的单一课程到针对所有幼儿的综合课程,从以集体教学为主,个别和小组教学为辅到以个别和小组教学为主,集体教学为辅的教学形式的转变,突出表现了汇佳在教学的理解上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从观念到行为,汇佳已经能从多元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尝试用多种方式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虽然刚刚起步,但对于习惯用一种方式、一刀切观点来看待孩子智力的老师来说,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以此为起点,老师们在多元智能理论上的实践,必将以评价为契机,带动整个教育过程的进一步发展。
1.发展的机会。
伴随着实验研究的进展,孩子在幼儿园里有了更多发展兴趣和能力的机会。汇佳不再要求儿童以相同的方式接受相同的活动内容,幼儿有了自由选择活动、选择活动方式、选择玩伴的机会。孩子们的发展空间比以往更为宽广,形式更为灵活。
2.发展的成果。
在对汇佳的`四个实验班的幼儿经过分析,并与其他班幼儿经过对比之后,老师们发现,实行多元智能课程实验班的幼儿在以下方面有明显的变化:
(1)幼儿更能专注于某一件事。在同一个班级的3-5个不同的活动区内,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活动,较为投入地进行自己的项目,基本可以不受周围环境的干扰。专注程度比以往有显著提高。结论主要来自老师的观察和对幼儿活动项目、活动时间的分析,更为科学、严谨的分析有待进一步深入。
(2)幼儿的兴趣更广泛。对比以往的课程实施模式,现行课程模式和评价模式使幼儿对课程内容更感兴趣。幼儿不但能够参与老师准备的活动,还能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老师一起商量决定活动的内容、开展的形式、表达方式等。
由于对活动主题感兴趣,有时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又是幼儿自己选择的,在很大程度上,幼儿的兴趣更为广泛,对原本不太感兴趣的领域更为关注,能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多种智力领域的活动中去。
(3)幼儿的独立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幼儿在各个领域发展的可能性,与此相应,老师们在课程实施中强调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始的时候,汇佳担心太过放手会影响幼儿的发展,但经过三年的努力,老师们发现,幼儿不但没有停滞不前,反而比以往表现出更为突出的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元智能教育教学论文篇十一
培养幼儿对猜谜语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
谜语树、水果图片、熊猫手偶、头饰动物图片。
交通工具图片。
一、导入方法。
教师说谜语引入课题:“四四方方一座城,里面住着各种兵。打开城门瞧一瞧,动物植物全都有。”让幼儿猜谜语,谜底为“学具”。
二、展开方法。
(一)猜谜语,取画面。
1、请出小客人熊猫并出示“谜语树”,树上贴有各种水果图形(背面写有谜语),请熊猫从树上取下一枚“谜语果”并说出谜面,要求幼儿猜谜语并将谜底画面从学具里取出放在学具盖上。
2、教师巡回指导,因人施教。
3、教师出示谜底图片,幼儿自己对照检查、验证。
4、对猜对的幼儿进行鼓励性评价,并对猜得快的`幼儿进行小小的奖励。
5、熊猫依次摘4——5个“谜语果”,让幼儿猜谜取画面,方法步骤同上。
6、请幼儿说说猜谜成功后的心情。
(二)猜谜语,搭画面。
1、教师让一位幼儿戴熊猫头饰扮演小熊猫,到前面摘一枚“谜语果”,教师读出交通工具谜面,要求幼儿猜谜语并用学具拼搭出谜底,要求谜底正确、造型形象、色彩漂亮。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因人施教。
3、教师出示谜底图片,幼儿自己对照检查、验证。
4、教师对幼儿的猜谜活动和拼搭的造型进行多角度的鼓励性评价。并对拼搭造型好又快的幼儿进行小小的奖励。
5、教师让幼儿依次摘4——5个交通工具“谜语果”,让幼儿猜谜拼搭,方法步骤同上。
6、请幼儿之间相互评价作品。
三、结束方法。
教师让幼儿讲述猜谜成功的喜悦感受,引导全体幼儿共同分享。
多元智能教育教学论文篇十二
1、培养幼儿均衡的饮食习惯。
2、复习统计的概念。
3、认识蔬菜、瓜和豆。
1、各种蔬菜卡片及实物。
2、课前教师带幼儿到蔬菜超市。
为了让幼儿认识各种蔬菜,我们组织了一次逛蔬菜超市活动。孩子们通过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获得了许多蔬菜知识。浩浩说:“老师,青椒的头是尖尖的”。杰杰说:“菠菜和油菜的叶子都是绿的,但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小瑜说:“西红柿我们吃的是她的果实”。魏国雨说“大白菜和卷心菜的个子不一样高,我们吃的是它的.叶子”………..
看到孩子们争论不休的样子,我便赶紧引导他们,向他们讲解:各种蔬菜的特征以及食用方式,让幼儿知道了许多的课外知识。每人一张蔬菜统计单,请幼儿在自己喜欢吃的蔬菜上面涂色,从此表就可以看出幼儿的饮食习惯。并告诉幼儿春天来到了,这个季节是小朋友身体长的最快的季节,我们不能偏食、挑食,这样,小朋友的身体就会很棒。
活动反思:
1、通过让幼儿在愉快的参与中,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来认识各种蔬菜,效果比较好。
2、原教材《七彩菜单》形式比较单调。
多元智能教育教学论文篇十三
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早在1983年就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带来了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学的革命性变革。新课改正在全国各地实施,构建新型学业评价体系成为当前教育者的首要任务,笔者就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点谈谈对新型学业评价体系的认识。
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要点是:人的智能大体可分成九个领域(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关系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存在智能),这此智能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每个人的各具特点的个性心理结构。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教育的目的是发现智能强项,发展弱能强项,引导其向困难领域转移。它与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精神是密切相通的:新课改要求学生能够在多方面得以发展,培养全方位的综合素质。“多元智能理论”已成为新课改的理论支持之一。
二、现行评价机制违背多元智能理论。
现行评价机制对于新课改的深入开展是有一定阻碍的,我们必须认识到现行评价机制的诸多弊端,只有澄清认识上的偏见才会主动地投入构建新型评价体系的洪流中。
评价的弊端郑重地说明了一点:没有体现“多元”,无法实现“智能提升”,因为评价的方方面面都是违背了“多元智能理论”的,也就无法实现挖掘多项智能的目标,如此发展将会影响社会发展。因此,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建立评价新体系势在必行。
三、学业评价新体系的主要特征。
从多元智能理论出发,我们必须体现“多元”特征,多元不仅仅指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更应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层次化。笔者认为新型学业评价体系的主要特征有三:
(一)注重过程管理,体现评价方法的多元。
以往的评价是终结性评价,一味强调结果的重要性,忽视学生素质提高的过程,新课改要求学业评价应该是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和提高的过程,从过程中去看学生的发展,因此,新型评价体系的基点就是过程管理。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个体的智能发展是不平衡的,因此,我们允许他们不同速度地发展,培养一个全方位的综合素质必须有时间上的过渡。从这一点出发,过程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更是形成性评价的前提条件之一。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只讲过程不重视结果,而是要淡化不同个体的横向比较,要从个体的纵向比较中去发现学生的进步与提高。我们应该为个体建立档案库,收集个体进步的数据与资料,呈现他们成长的每一个跨跃;我们可以跟踪个体的学习生活,建立《个体学习病历》,从解决每一个错误开始,促进个体的向前迈进;我们还可以单元检测、课时训练为方法,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但千万不要认为一单无一测就是关注过程,我们要将评估纳入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使之成为其中的某一环节。我们要实质性地注重学生个体的求知过程,切实发现他们的优点,促进他们的提升。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求我们在评价方法上体现多元。什么样的方法才是多元的呢?我们不仅要有符合实际的评价更应该让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参与评价过程,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我们在强调结果的同时更应该注意过程给学生带来的发展,也就是说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强调学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我们更重视学生在过程中能力的培养,因此,知识能力综合评定也是一种较好的评价方法,同样可以体现多元化的性质……总之,我们必须从过程中去深刻体会评价的功能,采用适当的评价方法,很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
(二)实现优劣互补功效,体现学习方式的多元。
多元智能理论提出:每个个体的九种智能并不是整齐步伐发展的,一般情况下,在个体上表现突出只有一到两种,其余智能相对发展滞后。它给了我们启示:学生不能及时掌握学业上的疑难也不奇怪,有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而对活动充满乐趣更是平常。我们应该站在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肩上去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在他们强项智能上下大功夫,使其信心转移到弱项智能上,实现互补功效。
就像心理学中提出的兴趣迁移一样,我们只有是及早发现个体的强项智能,使其在这一方面有更大的发展,进而有信心对改善和提高他们的弱项智能。我们应该用一把尺子量人为多把尺子量人,用发现的目光,拿起表扬的武器,鼓励学生全面深入挖掘自己的潜能;我们应该给学生画像,并指导学生给自己画像,全面分析自我,来丰富教师教学的针对性,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针对性,使师生都能明确努力的方向;我们应该在引导学生发展弱项智能上多做文章,评价学生的成长关键也就在于弱项智能的开发深度,只有弱项智能得以开发,才能保证个体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就必须用显微镜的眼光去发现他们的优势,使其有更好更大的发展空间。
由于每个个体的智能发展不平衡,他们在挖掘现一项智能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就应该理解学生的不同学习方式。例如言语―语言智能好的可能就会经常去背诵有关知识,数理―逻辑智能好的可能就会在解答试题中去领会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样的知识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我们应该提倡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应片面强调方式的统一。学习方式会因人而异,会因内容的变化而更改,作为教师,我们只能是引导学生发挥强项智能的最好优势,以实现弥补之功效。
(三)整合学科内容,体现内容的多元。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的九种智能是以不同程度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我们开展发某一项智能的同时也就在挖掘着另一种或几种智能,要更好实现这样的目标,只有运用现代整合教育理念,整合学科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整合的训练。整合学科内容主要有三方面。
首先是文化课相互整合。旧的课程体系中文化课这间的联系并不是太大,新课改后的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非常紧,因此我们在学习某一门课程时必须注意渗透其他学科的教育。进行考试与检测时应该在“开放性试题”多下功夫,在考核某一智能的同时又能发挥其它智能的应有空间:例如“为学校设计建筑布局,并用优美语句作介绍”一题至少训练了学生的三项智能:视觉――空间关系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言语――语言智能。如果能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的逻辑――数理智能也会得以提升,自然也就达到了综合发展的目的.。
另外还要实现文化课与技能课的系统整合。因为技能的实现必须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文化知识的理解在技能训练中显得更容易,由于它们相互联系,因此我们应该使两者系统整合,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建设新型评价体系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众所周知,一个新生事物由出现到成熟的过程是很漫长的,建设新型评价体系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应该要考虑到在建设与开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阻力,我们要妥善处理在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矛盾。在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三个。
一是观念老化。许多教师或家长可能抛不开传统,无法适应新的课程评价体系,更不用说接受了。作为新课改的开拓者,我们只有通过无数次的开导、教育,使他们认识新课改的本质,使他们清楚意识到旧评价机制的弊端,他们才会渐渐与新课程评价体系交上朋友,时间一长,他们间的友情会越来越深。
二是不具毅力。新课程改革是一项长周期、高要求的事业,所以,构建新型学业评价机制也会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而得到提升,自然也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它的成功很大程度必须依赖于持之以恒的工作毅力,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恒心,只有三分热度,那么新型学业评价机制也就意味着只是“空中楼阁”。
三是不重实效。新型学业评价机制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现与发展人的多项智能,因此,它的多元注重的是实质,不是指形式的多元,我们要制定评价机制时更应强调实效,我们要建立的评价机制是彻头彻尾的能够提升学生智能的新机制,决不是大摆花架的空壳。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因此,在课程改革之后,我们的评价体系改革也不能落后,应该是并驾齐驱。“多元智能理论”并不是建设新型学业评价体系的唯一理论,但它是重要依据之一。
我们是新课改的生力军,推进新课改的稳步发展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职责,构建适应新课程内容的新型学业评价体系就是途径之一,因此,我们不得不重视这一课题,只有在这一方面研究现再研究,才能创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课改之路!
多元智能教育教学论文篇十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倡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出“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对现行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然而如何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则要我们不断探讨。多元智能理论为语文有效教学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尤其是具有可操作性。
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他的《智能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都拥有相对独立的至少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智能、自然智能和有待于进一步验证的存在智能。
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潜藏着多种智能,教育的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的多种潜能,使之成为素质全面的人。教师要根据学生所拥有的智能情况,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提供丰富宽松的环境,让学生的智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多元智能教育教学论文篇十五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在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时,注意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从而提出多元智能理论。根据该理论,学校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时,必须留意每一个学生只会在某一、两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因而当学生未能在其他方面追上进度时,不要让学生因此而受到责罚。该理论可以如牛虻般,不停地叮咬着现行仅仅以分数定胜负的高考——但是高考的身躯是如此庞大,如此的叮咬似乎不足以促使其发生本质性的变化。
现在说到教育,可能就有人对“应试教育”,甚至高考咬牙切齿,恨不能寝其皮食其肉。这种思维方式似乎就是应试教育的产物,现在却反过来盲目地“落井下石”,是一件十分可笑的事情——就像是儿子长大了,却一定要将母亲判死刑。应试教育有其时代功绩,不能因为时代变了,就对其进行全面否定,那不是一个理性的人应该有的行为。教育的问题绝对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在讨论应试教育时,不得不回顾一下应试教育产生的背景——工业时代的到来,准确的说是在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大踏步前进的时候应试教育应运而生了。在工业时代到来之前,教育有明显的精英倾向,虽然在“有教无类”理念的指导下,平民也有机会接受教育,但是在整个人口中占的仍然是较少的比例,并且教育以培养精英为目标。但是在农业时代,社会需要的更多是安分守己的农民,广大的农民子弟经过口耳相传的经验传授就可以完成自己的使命——这却不是教育的功能。到了工业时代,社会的需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需要越来越多的工人,同时由于流水线生产的特点,使得只要有相对标准化的训练,可以完成生产任务。而这就是应试教育产生的土壤,应试教育就是为了适应这种时代的需求而产生的。而中国快速的工业化进程也证明,应试教育不负众望,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甚至有人说应试教育是科举考试的流毒,高考是八股文在新时代的伪装——这种说法是缺乏常识的,既没有对科举的理性认识,也缺乏对应试教育的理性认识。虽然都有大规模的考试,但是考试的目的是大相径庭的,一个是为了选举政治精英,一个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劳动力,仅此一点就可以看出两者的天壤之别了。但是这种缺乏理性的热情,却也是应试教育的一种副产品——单纯的劳动技能培养,或许是简单而直接的,但是在自由民主思想已经被启蒙的时代,人们是很难接受这样的教育的,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入必要的思想改造——而这些理论往往也是商品一样速成,缺乏足够的论证与支撑,但是却能造成人的盲目自信,这种自信最终导致了非此即彼的激情。
多元智能教育教学论文篇十六
(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第四中学)。
摘要:初中地理是一门实用型学科,能帮助中学生对地质、地貌、国家分布等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目前,多元化智能理论被运用于初中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并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对初中地理教学中多元化智能理论及其应用方法进行讨论研究,希望能够为初中地理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建议。
多元智能教育教学论文篇十七
摘要:迁移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获得认可和推广应用,不仅使小学生的身体成长个体性学习诉求得到尊重,而且使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得以多元化和灵活化。这就需要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深入学习迁移理论并挖掘这一理论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相结合的必要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审视当下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不足以迁移理论对其进行纠正和完善,从而促使迁移理论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富有成效性的动力因子。
深入对迁移理论的内涵进行剖析,从其本质上可以看出来,在教育领域内应用迁移理论意在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也着重强调教师要锐意进取而不断转变教学方式以多元化和多视域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以革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弊端和诟病,促使教学活动以现代教育发展的角度而富有现实性和导向性,最终一扫以往课堂教学活动中沉闷而单调的课堂教学氛围,以便于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得以激活。这就需要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深入领会并贯彻这一教学理论,使这一个理论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不断获得推进的教学先导和主流方向。
一、迁移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缺失成效性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会发现明显的原因就在于小学生的学习是被动性地接受而不是自觉自愿地学习,同时,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只囿于课本教材开展教学活动而不是多元化途径展开,显然,这势必导致小学生对语文教学活动处于抗拒状态,也势必导致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水平处于低下状态。而迁移理论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在长期教学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教学结晶,它一方面强调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要求尊重和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另一方强调转变教学的僵化无趣教学方式,要求教师要从学生个体诉求角度拓展教学方式的多元化途径。由此可见,迁移理论是一种科学的创新性教学理论,把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与迁移理论相结合,它弥补和深化了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在其理论的引导下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必然会获得推陈出新和革故鼎新的发展。
二、迁移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有效途径。
1.注重引导教学,激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小学生从本身来看就具有强大的求知欲和好胜心,小学语文教师只要顺从小学生的这一成长天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给予引导,而不是小学语文教师一味地强调自己的教授和学生的接受学习,那么,小学生就不在纠结于自我成长天性追求的困境中,小学生就会基于自我的喜好以及满足去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活动而不断地使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升。因此,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不再专注于对学生强化语文知识传授而是注重学习引导,让学生自己来做主自己的语文教学活动,并自行挖掘语文知识内在的关联性和客观规律以不断精进自我语文素养。例如:在进行《乌鸦喝水》这一语文教学活动时,小学语文教师不再引领学生全面展开这一课语文学习,而是先让学生根据以往汉字拼音的知识基础上对新生字借助于汉语字典进行解读和识记,而后教师以问题的形式把课文中识记知识、重疑难点、课文线索以及写作目的等内容在多媒体视频上展示出来,让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引导来一一进行文章知识结构梳理以及内容解析。这样的教学模式一下子就给予了小学生很大的自由空间和发挥度,促使小学生根据自我的认知以及学习习惯去积极展开这一课文的学习研究,最后,在小学语文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有效地回答了教师所指引的问题,使得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极大化的激活和彰显。2.注重教学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趣味性。小学生思维认知正处于不断开发阶段,他们对于一切新颖和有趣的事物和活动充满了不竭的追求和认知欲望,特别是他们比较乐于参与知识和想象力空间都比较宽阔的探究性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他们总是从新知识的获取中不断获得满足,那么他们就由被动学习自动地转化为主动积极地学习。因此,这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多以教学探究方式来展开语文教学活动,在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趣味性。例如:在进行《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让学生以小组探究的形式探讨小蝌蚪可以通过哪些有效方法找妈妈,小蝌蚪与青蛙的关联性在哪里?这样有趣的探究话题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进入热烈话题探究之中,而后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无限性理解和想象给予了不同的回答,而这些回答凸显了学生具有无限的学习潜力和创造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引入迁移理论,是对小学生自身成长、成才、个体性学习需求的尊重和满足,也是对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教法的高标准要求,更是响应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培育目标的现实性需要。只有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引入迁移理论,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我性才能得以激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也才充满鲜活动力,小学语文教学成果才更有效力,这也正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所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2]尤爱萍.试谈迁移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天地(小教版),20xx,(9):13.
多元智能教育教学论文篇十八
加德纳在多元智能理论中提出,智能是“一种处理讯息的生理心理潜能,这种潜能在某种文化环境之下,会被引发去解决问题或是创作该文化所重视的作品。”潜能的基本性质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潜能的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他们是在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着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多种智能。目前,加德纳教授已确认的智能有7种: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
根据加德纳的观点,人的智能具有以下一些特征:1、智能的普遍性――每个人都拥有多种智能,只是某些智能的发达程度和智能组合的情况不同而已,且智能经过组合或整合可以在某个方面表现得突出;2、智能的发展观――人的智能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得到开发和逐步加强;3、智能的差异性――既有个体间差异,也有个体内部的差异;4、智能的'组合观――智能之间并非彼此相对独立、毫不相干,而是相互作用、以组合的形式发挥作用。
传统陈旧的课堂教学的弊病是有目共睹的,多元智能理论激活了课堂,多元智能的课堂教学应是在理论指导下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目标来安排每个教学环节的。因此,我们教师应为学生设计出既能完成学习任务要顾及到学生现有智能水平的差异,要尽可能涉及一些不同的智能领域,让学生享受到“智能公平”,通过教学环节设置为学生改善、提供全新的学习环境。
1、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
语言智能就是有效地听、说、读、写的能力,语言智能的发展对学生取得任何学科学习成绩的成功都有显著的影响。在数学教学中,师生往往都偏重实践、动手操作,看重操作结果,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从而导致学生很难用语言来准确地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语言智能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数学基本概念,我们老师不仅要有自己讲清讲细,还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能用语言准确规范地描述自己的操作,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也有助于学生更清晰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也更有助于同学间的互帮互助,更便于协作学习的开展。
2、解决具体问题,促进数学-逻辑智能的发展。
数学-逻辑智能是指数学思维、逻辑推理和科学分析的能力。数学学科与逻辑数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是数学-逻辑智能发展的产物。在数学教学中,从具体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从算理到计算再到运用,为每一个学生个体的数学-逻辑智能的发展提供了空间;教师再对学生中的不同算法设计进行再分析、再比较,进一步优化,从而促进整体数学-逻辑智能的发展。
3、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开发视觉、激活空间智能。
空间智能就是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外部空间世界的模式并能够运用和操作这种模式的能力。利用真实空间、借助现实物理空间进行直观教学是培养空间智能最直接的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声、像并茂,生动形象地创设空间,把教学内容视觉化,使学习的对象形象化,达到空间表征,有利于开发视觉、激活学生的空间智能。教师要建构这样的空间,设计制作有效的多媒体课件,既需要获取人类知识体系,也要求创造性的智能活动。
4、营造音乐环境,激发音乐智能。
音乐智能主要指对于节奏、音调和旋律的感悟和直觉能力,以及用音乐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音乐的生理和心理功能广泛应用于开发个体各种智能与潜能。学生听觉敏锐,善于模仿,具有音乐的潜能。因此,把音乐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是培养学生音乐智能的主渠道。例如,我们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课时可以从一首《字母歌》开始,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掌握获取知识;在学生练习的时候可以播放点轻音乐,可以愉悦学生的心境,让学生觉得数学课堂是轻松快乐的。
5、在实践、动手操作中发展身体运动智能。
身体运动智能是指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的生产或改造事物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实践、动手操作机会还是较多的,相对更有利于身体运动智能的发展。如学生利用作图绘画、实验操作、制作学具等,在发展了多种智能的基础之上也同时促进了身体运动的发展;再者可以创设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在游戏中间接发展身体运动智能。
6、开展合作学习,提高人际智能。
人际智能是人的多元智能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主要指与人交往合作,觉察、体验和解读他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图,并能据此做出适当的反应的能力。小组协作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交往意识和能力,开发学生的人际潜能,而且可以帮助、促进弱势群体,从而达到智能互补的效果。当然一般地在开展协作学习前,在学生自愿组合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异质性分组,以便使智能互补,然后再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确保人际关系能力的提高。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在数学课中,经常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增加了活动的机会,有助于养成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以及在实践合作中逐渐养成与他人共处,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良好品质,特别是对那些性格内向、知识和技能暂时较差,容易害羞的学生,合作学习会给他们更多一些尝试学习和体验成功的机会,激活他们人际交往的意识;合作学习能营造轻松自如的学习气氛、降低学生的焦虑感,学生之间愿意沟通,愿意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提高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
多元智能教育教学论文篇十九
我国应用本科教育已经形成规模,相对于成熟的学科教育而言,应用本科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起步不久。论文从应用本科教育的特征入手,探索符合应用本科教学规律的理论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和调节作用。它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原理,运用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对整体或局部的教学系统进行全面考查和价值判断。
我国应用本科教育已形成规模,但相对于成熟的学科教育,应用本科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起步不久,符合应用型教育特征、切实可行的教学评价体系也就成为规范应用本科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一、应用本科理论教学体系的功能定位。
(一)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应用本科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一种新的高等教育模式,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理论教学要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基本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理论知识与培养职业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最大程度促进和鼓励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就主动与工作实践相联系。改变以往理论课程“专制”“被动”“封闭”和“单一”的弊端,形成“民主”“主动”“开放”和“多元”的新的.理论教学模式。
(二)理论教学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提供有力的保障。
良好的理论教学课程应该是真实的学习过程、科学的学习方式、和高超的教学艺术相结合的“教”与“学”的互动过程“真实的学习过程”体现在学生从不懂到懂、不会到会、模糊到清晰、错误到正确、失败到成功的过程,体现在教师循循善诱、真诚帮助、严格要求和规范训练的方法之中;“科学的学习方式”体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基础知识的有效获取、认知结构的有效构建、学习和分析能力的有效提升、创新知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等的一种实事求是、讲求实效学习状态;“高超的教学艺术”能使学生学得扎实而又灵活、轻松而又愉快高超的教学艺术具体体现为组织艺术、引导艺术、激励艺术、语言艺术、教学手段、练习设计艺术、“顺应”和“同化”艺术等。
二、理论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设置的基本理念与基本要求。
(一)基本理念。
1、关注学生发展。
这一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既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的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实现学习目标。
2、强调教师成长。
该理念要求在进行教学评价时,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而是诊断教师课堂教学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要。
3、重视以学论教。
教学评价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的“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况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提倡“以学论教”,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状态、参与状态、和教师的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对知识的掌握状态等方面进行评价。
(二)评价要求。
1、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形成性教学评价主要在教学前或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状况等进行的评价,其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或学生在教学中取得的进步及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终结性评价,主要在学期末或某一阶段学习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的全面评价,包括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探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把面向“未来”与面相“过去”的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发展。
2、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相结合。
我国教学评价的主要形式是标准化考试,这种量性评价方法科学、客观,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现代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但它不能测量很多难以量化的丰富的内容,如鉴赏力、创造力等。质性评价方法较好地完成弥补了量化评价方法的不足,更逼真地放映教育现实。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应注意将定性与定量评价方法结合运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进步。
3、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
倡导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使被评价者从接受评价转向主动参与评价,对教师的评价由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专业研究人员共同参与,体现教育过程的民主化、人性化。
4、评价方式的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在应用本科教育发展的进程中,我们不仅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充分运用已经比较成熟的评价方式来为教学评价服务,而且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课程实施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来创造新的评价方式,从而更好地实现通过评价促进学生与教师发展的目的。
(一)教育专家、管理人员、其他教师为评价者进行评价。
1、量表评价法。
量表评价法是事前制定一个课堂评价的量表,在听课的过程中听课教师根据量表上所陈述的各项教学要求对所听得课程进行打分的评价方式。该办法的优点在于评课者必须根据量表上提供的各项评价指标对教学者进行评价。量表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引导着评价方向,影响评价质量。
2、综合比较法。
综合比较法是指在评课过程中教师不是就课论课,也不是就一堂课进行评价,而是将几堂课放在一起进行多方面的对比和评价,从而更清晰地看出每一节课的有缺点和特色所在。
3、庭辩式评课法。
庭辩式评课法改变以往评课中听课者评、授课者听得模式,让授课者在课后解说自己的教学思路,并针对听课者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辩论,从而促进听课者与授课者直接按的之间的交流。
4、“行为跟进式”评课法。
该法是指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评课者和授课者共同讨论教学中的优点、缺点,提出修改意见后,授课者在修改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再进行评价和修改,如此往复几次,使教师的教学行为不断改变,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二)实践用工单位、学生、家长为评价者进行评价。
1、调查问卷法。
它通过被调查者对问卷问题的回答来反映被调查者的某些特征。
2、访谈记录法。
通过与学生、家长口头交流,访问者把被访问者谈话中流露出来的有用信息记录下来,作为评价被访问者特质的依据。
(三)考试评价。
考试虽然只是一种结局性评价,但它能从侧面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成效。考试评价效果的优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命题质量。针对应用本科的特征,考核试卷由基础理论考核、理论基本应用能力考核、实际运用能力考核三个部分组成。通过考试,更好地考核学生基础理论以及将基础理论转换为实践技术的能力。
多元智能教育教学论文篇二十
1.锻炼幼儿跑步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激发幼儿对体育游戏的热爱。
2.通过武术谚语、故事、游戏的渗透与训练,培养幼儿对武术的热爱,提高其学习武术的兴趣。
3.锻炼幼儿手臂动作的灵活性、腿部动作的协调性,腰腹肌的柔韧性,进一步达到习武强身健体的目的。
长绳一根。
一、开始部分。
第一、打招呼、热身;(2~4分钟)。
师生问好(大声,朝气,阳光,夸张)。
热身:1.直线跑,蛇形跑,加速跑(让幼儿身体热起来,控制纪律,掌控节奏)。
2.弯腰走,深呼吸(调整幼儿的呼吸节奏,掌控幼儿心率)。
3.全身关节热身(从头到脚每个部位模仿一种小动物的动作,
提高幼儿的'兴趣)。
二、复习(3分钟)。
1.通过幼儿之间比赛的方式让幼儿复习学过的基本功;。
2.通过选拔小班长的方法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3.通过师生比赛来规范幼儿学过的动作。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清理、查看场地,消除不安全隐患。
2.布置场地,安放器械,准备音乐。
(二)引导部分:
1.教师集合整队、师生鞠躬问好。
3.热身引导,口令带动。
(1)运用整套徒手口令带动操带动幼儿进行身体各个部位的热身运动,如上下肢、头部、
颈部、腰部等(注意锻炼顺序从上到下从头到脚)。
一摇,这是肩绕一绕,向前绕,向后绕……(从头到脚语言带动热身)。
(3)教师带领幼儿做音乐律动《xx》。
(三)游戏活动:
1.游戏导入:小兔子迷路了,我们要帮助它找的自己的家。
2.游戏方法:教师每喊道一个颜色,小朋友们马上跑过去。教师每次喊不同的颜色.
3.游戏规则:必须快速的跑到颜色的方块里。
四、结束部分:
1.小结:简单评点全体幼儿表现。
2.教师带音乐律动:
3.结束语,师生致谢,招手告别。
多元智能教育教学论文篇二十一
摘要: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存在智能。每个人都是具有多种能力组合的个体,都有各自的智力强项和弱项,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智力组合的多样性实现最大程度的个性化教学。英语教学应与每个学生的智力强项相结合,在展示强项,发展强项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从而使语言学习取得良好的效果。英语教师应在英语教学全过程中转变观念,创造性地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给予学生适时地鼓励和指导。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中会经常发现使大部分学生头疼的语言知识一旦通过图片、音乐、视频、表演、运动等方式加以展现就会吸引学生广泛的兴趣,一些语言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会由昏昏欲睡的状态转变为热心参与,忙得不亦乐乎,从而高高兴兴的学到了语言知识。学生中的这种现象引起了教师们的无限思考,这种现象是偶然的,还是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呢?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拨开了我们眼前的迷雾,为拓展英语教学手段,英语学习方法及教学评价方式提供了启示。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针对传统智能一元化理论提出的。他认为,智力是一种或一组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或制造出在一种或多种文化背景中被认为是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智力是以组合的方式来进行的,每个人都是具有多种能力组合的个体。他还强调智力并非像我们以往认为的那样是以语言能力和数学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智力,而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组智力。
加德纳在大量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人的智能结构是由九种智能要素组成。这九种要素是:
(1)言语/语言智能(verbal/linguisticintelligence)-指听、说、读、写的能力。(2)逻辑/数学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intelligence)-指有效利用数学进行推理的能力。(3)视觉/空间智能(visual/spatialintelligence)-指准确感知视觉空间世界的能力。(4)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intelligence)-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的能力。(5)音乐/节奏智能(musical/rhythmicintelligence)-指感受、辨别、内化和表达音乐的能力。(6)人际交往智能(interpersonalintelligence)-指与人相处和交往,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7)自我反省智能(intrapersonalintelligence)-指认识、了解和反省自己的能力。(8)自然观察者智能(naturalistintelligence)-指辨别生物和自然界其他特征的敏感能力。(9)存在智能(existentialintelligence)-指思考有关生与死、身体与心理世界的最终命运等的倾向性。
人的智力是多种智能以不同方式组合的结果。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九种基本智能,智能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每个人在智力方面都有强项和弱项,有各自适应的学习方式和发展倾向,而现行的教育中整齐划一的东西太多,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教学方法,这种整齐划一只能使部分学生受益,而现行的考试又只能测出学生在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能力的高低,仅以这种考试的结果来评价学生及预测学生未来成功与否是不科学的。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教育出来的成功者其实只是部分能力上的成功,而不是综合智力优胜者,他们很可能在某些参与社会竞争必备的智能上是欠缺的。比如:有一个手拿大学毕业证,大学英语六级证及全国计算机二级证的人到社会上去应聘却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究其原因,我们发现这位应聘者的一切证件都只能说明他在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能力,而社会竞争所必需的人际交往能力正是他所欠缺的,从而导致了他择业失败。这种结果又是谁的过错呢?如果他当初上学时就发现并重视自己在人际交往能力上的欠缺,并在教育系统内能够得到大力培养的话,这种择业时的困境就能避免出现了。又有一些学生在上学的过程中一直被认为是差生,迫于社会、家长、老师等多方面的压力他们不得不放弃自己本爱好的运动、音乐、绘画等活动,全身心投入到使自己头疼的考试复习之中,结果往往还是不如人意,从而造成学习者自信心受到极大摧残,有时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我们教育的目的应在于让学生客观地看待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了解自己的长处和弱项,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发扬强项、发展弱项、发挥潜能、自信自由的实现整体素质的提升。这就要求教育者根据教育对象在智能组合方面的多样性探索最佳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实行最大程度的个性化教学,使每个学生智力强项方面的潜能得到认可和发挥,一些智力弱项得到重视和发展,逐步形成各种智能的最佳组合,从而使每个学生成为成功的学习者和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多元智能理论给英语教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语言学习本身是语言能力的体现,但具备不同智力组合的学生都可获得语言能力的提高。如何使其语言能力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我认为语言教学应与每个学生的智力强项相结合,在展示强项,发展强项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从而使语言学习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一方面能让学生认识到当今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日益全球化,英语已经成为各国公民的必备素质,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取胜,使自己的爱好得到长足的发展,我们必须学好英语;另一方面,学生在展示自己强项的过程中能够自信愉快的学习语言,从而增强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1、新教材的使用为我们应用多元智能理论提供了有利条件。
新教材的内容贴近现代生活,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其选材和教育活动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和生理需要。其中的各种体裁能满足不同智能强项学生的需要,例如,名人、音乐、电影、体育、文学、艺术、语言、科技、文明礼貌、友谊、饮食文化、幽默等。当学生兴致勃勃地翻阅教材的时候,他们都从中发现了自己的兴趣点,这为教师的进一步教学提供了良好条件。当然,有不少教师会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状况,这是因为一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缺乏运用新教材所需的组织和创新能力,并且受到目前各级各类考试的束缚。这就要求教师们把教育教学的眼光放远一些,着眼于学生一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在日常教学中着力于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2、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创造性的组织各种活动,顾及学生智能组合的多样性,实行最大程度的个性化教学。
1)对于语言能力强的学生,我们可以让其多读一些世界名著英文简写本,鼓励他们去模仿磁带中的发音并在课堂上给他们提供展示的机会,鼓励他们去参加一些英语演讲比赛、班内英语辩论活动以进一步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运用听写的手段提高其听力水平。当学习高一英语第二单元时可委任此类学生来展示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在发音上的区别。为活跃课堂气氛,我们可以把一些英文绕口令引入教学,让此类学生给大家作示范。
2)对于擅长数理逻辑的学生,教师可鼓励其参加双语班的学习,给其找一些英文编写的理科题及趣味智力题,英文编写的理科知识,还可给其创造机会让他们用英语给大家讲一道数学题,也可让其编写一些英文的调查问卷,调查后统计出数据,并作一份英文的调查报告。高一新教材上册第57页的warmingup中的智力测验可为这类学生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遇到英文故事教师可把故事的先后顺序打乱,让此类学生根据逻辑重新排列组合。
3)视觉空间能力较强的学生侧重于通过造型图像来学习,那么作为教师可以将单词绘制成图画,将英语对话以看图说话的方式来学习,把英语故事以连环画的形式表现出来,鼓励学生自制图片和简笔画并运用它们来作为展示自己语言的资料。在锻炼听力时可让该类学生将所听得内容用图像展示出来,比如一些建筑物的位置关系等。新教材第12单元的warmingup讲述的即是画家及其作品的配对,教师应抓住这个机会大大提高此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定语从句中关系副词的用法时,我们可以把自己学校的平面图用幻灯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练习“thisistheplacewhere…….”的句型。比如:theteachingbuildingistheplacewherewehaveclasseseveryday.thisistheplacewherewehavelunchtogethereveryday.
4)对于身体运动智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使其通过身体的感觉来学习。比如,角色扮演,戏剧的即兴创作均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有一些游戏特别适合此类学生做,教师拿出一张卡片,上面写了一种东西,让这些学生看后把这种东西表演出来,然后全班同学猜老师的卡片上写了什么。或者卡片上写着老师让学生干的事,这类学生可把这件事表演出来,然后大家猜whatdidtheteacheraskthestudenttodo?。在讲第一单元中reading时涉及电影castaway,第五单元thesilverscreen也是主要讲电影的,我们可以给此类学生创造表演的机会,于是他们在一边表演一边说台词的过程中,便练习了语言知识。
5)对于那些人际交往智能很强的学生,合作学习、小组教学是适合他们学习知识最好的方式。教师可让此类学生在组内讨论,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他们可以充当小短剧的导演、辩论赛的组织者。如果搞一个英语才艺大比拼的话,他们可以充当支持人和召集者。
6)对于自我反省智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应尊重他们的业余爱好,承认他们所从事的活动,使他们具有心理安全感,从而增强它们独立学习的积极性。在英语学习中,教师应注意观察此类学生,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适时地给与他们鼓励和指导。在方法上应让他们写英语日记、英语总结来学习。老师可和此类学生互通英文书信或电子邮件。
7)音乐节奏智力较强的学生通常是popmusic,rockandroll的爱好者,他们能毫不费劲地学会多首流行歌曲和熟记歌词,象泰坦尼克号主题歌myheartwillgoonforever.等等,会经常在耳畔回响。教师应引导他们去搜寻一些与课堂题材相关的歌曲,在课上与大家共赏,教师也可创造他们在大家面前高歌一曲的机会。英语教师可搞一种每周一歌的尝试,即通过课间、中午休息时间放英文歌曲,争取让大家每周学一首英文歌,适时地搞一点英文歌比赛以活跃英语学习的气氛,而音乐智能较强的学生自然成为此类活动中的主角。
8)擅长自然观察的人通过接触和了解大自然的奥秘来学习,我们可让此类学生充当值日生,每天用英文来向大家作天气、物候方面的报告。在要学生学会使用first,next,then,finally等词的运用时,教师可建议其向大家讲述如何种花等等。教师还可让此类学生动手制作关于环保知识的手抄报。
总之,如果学生利用自己的智能强项或优势智能组合来学习英语,从自己最擅长最喜欢的东西入手来积极地运用英语,那么他们在英语的世界中就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3、教师一方面必须考虑到学生智能方面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受到课程标准的统一性的制约,受到课时的制约,受到学校现有条件的制约。这就要求教师把多样化的活动以高效的方式整合到课堂中来,而教育本身应以学生自觉自主活动的方式延展到课下。当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时,我们可运用音、形、像等多种手段同时展现给学生,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共同刺激下迅速理解和记忆知识,课上的活动应力图满足不同智能学生的需要。课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一些project,学生可以在完成它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智能,等到课上教师再要求学生作出多方面的展示及陈述,从而使不同智能强项的学生获得展示自己和发展语言的机会。举一个例子,师生共同郊游归来,老师布置关于旅游的项目。有的组的同学准备制作手抄报贴在教室内展示:组内有的负责收集照片,并附加英文说明;有的负责撰写英文游记;还有的负责整体的版面设计。有的组根据沿途发生的趣事编成英语短剧,准备课上演出。也有的组用演唱英文歌曲的方式表达旅游中的美好感受。还有的组把一路上收集到的各种植物标本,购买的当地土产及旅游纪念品汇总到一起,并准备拿到课堂上展示,该组同学负责配以英文解说。除了课堂时间的高效利用之外,我们可利用课余时间搞一些诸如英语才艺大比拼、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戏剧表演等活动,这可以获得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发挥潜能,锻炼语言的多重效果。
4、评估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部分。评估手段和形式会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策略产生很大的影响。既然我们的教学多样化了,学生学习形式多样化了,那么我们就必须有多样化的教学评估方式。我们应把形成性考试与终结性考试相结合,把卷面测试与实践考核相结合。中学阶段的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在各种评价中我们应为学生提供机会去创造有意义的项目和进行真实的展示,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智能来参与和完成任务,从而使学生摆脱传统考试所带来的压力感和厌恶感,发挥出运用语言的最好水平。英语教师应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旧观念,在评价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策略以及综合素质(即多种智能综合运用的能力)。我们进行评估的目的是多方面的:我们不仅要对目前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进行评判,还要提供学生参与各种活动情况的分析,其中包括学生强项和弱项的分析、学生的兴趣点以及对学生未来如何学习语言、如何发展的建议。当然教师对学生的了解需要一个过程,其评价难免不够全面,所以我们还应结合学生个人评价、组内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评价,从而使得学生客观的看待自己,自觉地寻求适合自己的语言学习的最佳方法,探索自己智能组合的最佳方式,以及确定个人的努力方向和发展道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在各种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学生颁发一些小礼物,以示对其活动的肯定。
笔者认为,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教学方面的实践还有待更大程度的开发,希望更多的英语教师投身到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拓展教学手段及评价方式的道路上来,希望更多的学生在英语教学手段及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过程中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语言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李晶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多元智能理论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发》苏州大学数学教育研究室潘洪亮。
多元智能教育教学论文篇二十二
20世纪8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首次提出了多元化智能理论,该理论的出现掀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工作改革的浪潮,为教育工作注入了新鲜的元素,成为传统教育向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切入点。近几年,多元化智能理论在我国各地区的教育工作中广泛传播和运用,已成为我国教育工作改革的主要指导理念。
多元化智能理论认为:人类每个个体都具有多方面的智能,人类个体都具有优势与弱势的智力,都在某一方面存在着潜能和天赋,这种理论拓展到教育领域可以理解为: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优、劣智能,表现为独一无二的个体,都能以独特的方式对社会做出贡献。在多元化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教育改革发展的理念是充分重视并挖掘每个学生的智能潜力及智能优势,满足每个学生不同的智能发展需求,进而全面促进学生个体智能的有效发展。在多元化智能理论中,我们传统教育定义的差生是逻辑智能或语言智能潜力未能得到充分发展和发挥的学生,有调查显示,这部分学生其他智能的发展均较为良好甚至达到优秀水平。多元化智能理论还指出: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在智能水平方面不存在能力高低的问题,仅存在智能类型差异的问题,老师需要为学生营造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综合智能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提升学生的自信度,以此实现各项潜能的开发。
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元化智能理论,地理老师的`首要任务是摒弃传统教学中单一、沉闷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构建活泼生动的教学场景,以新鲜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对学生的各项智能进行有效的挖掘和激发,此处以“中国行政区划”这一知识点的讲解为例,讨论分析多元化智能理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中国行政区划”的教学内容较为繁杂,背记内容较多,地理老师在讲授该知识点时,不能一味地让学生对各省市行政区的名称进行背记,该内容较为枯燥,且1~2节地理课让学生背记34个行政区的名称不太现实,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地理老师需运用多元化智能教学理论,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学习能力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以此实现对学生智能的开发,具体教学建议有如下几点:
1.用猜谜的方式导入课程内容。
地理老师在授课之前,先收集关于各个行政区的谜语,上课时组织学生开展猜谜活动,如: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云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江西等,逻辑智能较强的学生能够通过谜语提示的内容结合平日积累的知识经验很快猜出老师给的谜语,在猜谜语的过程中积极开动脑筋并收获成功的喜悦,提升对地理知识学习的兴趣,同时对各行政区域的名称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2.利用歌曲诗词帮助学生记忆行政区域名称。
地理老师可以请音乐老师帮忙,将34个行政区域的名称按押韵的方式编成歌曲,在课堂上教学生演唱,例如,五江贵云吉福安、两广两湖两河山、天上北重海内台、两宁四西青陕甘;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滚滚长江东逝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浪淘尽”等。学生在学习和演唱歌谣的过程中不但得到了娱乐和放松,还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进而提升地理教学的效果。
3.利用图形想象帮助学生记忆行政区域地图轮廓。
地理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智能对各个行政区域的轮廓图进行联想,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像牛头;云南省像小鸡;黑龙省江像天鹅;广东省像大象头等等,通过思维想象学生能对各个行政区的地图有进一步的了解与记忆,在地理老师提到某行政区的时候,马上联想到代表该行政区的图形,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轻松地完成记忆任务。
4.巧用古诗词,搞活地理气候教学。
地理学科是一个文理性质兼备、综合性的学科。根据这个学科的相关特点,我们在具体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可以尝试与语文古诗词巧妙地结合。例如,在地理课上学到的“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的气温直减率知识,可以充分理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以及“一山有四季”的诗词中,包含的因海拔高低的变化,引起了气候、植被景观的垂直变化的地理意义。此外利用“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词,来体会我国东部深受夏季风的影响,从而造成我国季风区、非季风区内气候景象的不同等等。
上述活动在帮助学生完成课堂知识记忆的同时,将枯燥的教学生动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将多元化智能理论融入初中地理教学中,是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一大进步,为初中地理教学注入了新思路。多元化智能理论要求地理教学不能仅局限于传授本专业的知识技能,需对学生的不同能力进行引导与挖掘,地理老师应根据各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学习能力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革新和丰富,促进学生各项智能的多元化发展,实现新时代教育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2]洪永坚。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
多元智能教育教学论文篇二十三
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从脑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对人的智能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人的智能不像传统教育观点,那样认为人的智能主要决定于智商测试,其实这种简单的智商测试只能测评人的数理逻辑思维与语言智能,而人的真正智能是多元的。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和任务。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与一般语文阅读的本质既有相同不同,它应该是教师指导小学生通过视线的扫描、筛选关键性的书面语言所表达的信息,结合自己头脑中己储备的信息进行连续性的思维活动,把书面语言所表达的信息还原为具有特定自然景物特征、蕴含的特定思想情感过程。简单的说一般语文阅读就是由“言”学的本质是教师指导小学生进行“言”、“意”的双向还原过程。正确认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意义有助于更好理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文教学的基本过程;也有助于进一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有助于深入理解语文课文内容和丰富学生课外生活。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任务。
基于上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认识,我们还必须弄清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本身所担当的任务。根据《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阅读部分第一自然段指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的质量,能力能够进行听说读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能够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大纲的第二自然段进一步说:“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把多元智能的教学理论方法作为一个比较具体的项目工程方案提出的目的,就是以便在一个地区、一个学校甚至一个班级进行实验,这样涉及面窄,易于取得各方面认同,可以迅速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多元智能工程的构想分为两个部分,即多元化理论指导和阅读活动实施策划。
(一)多元化理论指导。
1、阅读思维的多元化。
由传统教学观点的一元化到多元化是教学思维上的一项突破。这是参与人员必须首先确认的,即确认每个学生的智能都是多元的,现在的应试教学不利于开发学生右脑,全面调动他内在的积极性和自身的多元潜能。我们推行这套理论方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所有学生的各种智能在语文阅读过程中都能发掘出来,使得那些单元智商高的学生考得更好,而那些考差了的学生仍能充满信心;最后不仅是获得了学校语文阅读的课本知识,而且还获得了社会实践的能力。因为实际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元的,这样培养出来不同智能强项的多元人才都能符合社会需要。真正应正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观点。
2、阅读目标的多元化。
基于多元教学理论认定学生智能的多元化,那么每个学生的个性、感悟、智能的展现兴趣偏好当然都不会完全一样,如果用统一的目标去套用本身就不合理,也不符合我们一贯强调的“因材施教”的观念。所以目标多元化的实质是对于不同的学生和他的智能强弱展现,应该赋予这门阅读课程中不同阶段的具体教学目标。”总之,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统一目标最终还是满足不了不同学生具有的多种智能强项所产生的强烈求知愿望,也很难满足学生在社会实践方面的需求。
3、阅读内容的多元化。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是主要的,但除了教材与此配套的教学参考书、补充读物一般比较开放和灵活,允许教师在一定范围内作些选择。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定的范围内进行选择,使选则的读物既符合教学目标同时又符合个人兴趣爱好以达到较好的阅读效果。此外,结合学生多元智能的.强项,还可以根据教师指导或自行寻找适合自己感兴趣的多种课外读物,以及深入社会实践必须学习的那些专业读物。总之围绕小学语文阅读教材的多元化,内容丰富,学生有比较广阔的活动空间。
4、阅读方法的多元化。
确立了学生自主精神后,还要掌握和拥有多种科学的方法,才能取得快速有效的教学成果。面对大量的参考教材和课外读物,学生还必须善于结合学习目标,择优而读,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总之,学生必须掌握各种科学方法,随机而用,所以自主学习中拥有多元学习方法确对提高学习效果是极为重要的。
(二)阅读活动实施策划。
要想让学生学好一门学科,首先就要让他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而枯燥单调的教学方法是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定要多动脑筋,根据上述多元化的理论与指导思想,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才能完成小学生阅读的教学任务。
1、小学阅读教学中视觉—空间关系智能、音乐—节奏智能的培养。
开发学生的视觉—空间关系智能、音乐—节奏智能,有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加德纳强调通过直觉学习的方式来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以达到智能培养的目的。我们这些从事教育的人至今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直觉学习对学生的真实影响与强大无比的力量。直觉学习是一种强大有力的学习,在许多情景中被证明是足够可靠的。
2、小学阅读教学中身体——动觉智能的培养。
现在的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这有许多方面的原因,也与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很大的关系。事实上,人的身心之间有着隐秘而复杂的联系,当心理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转化为生理能量。如有的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胆小、羞怯、紧张等,实际上是心理障碍的躯体化表现,如柔韧性差、灵敏性差、耐力差;反之,心理健康、思维活跃,表现在行动上则是动作敏捷、意志坚强,表现在行为上便是柔韧和富有耐力。因而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发现,躯体是自我的一大重要资源,它拥有巨大的潜能可待挖掘。关于身体的理论已成为一个学科群。
3、小学阅读教学中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的培养。
语文学习中强调合作学习,也正是基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因此,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小组学习、交流学习的意识。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合作过程中,合作调查、实践、访问、查问和收集资料等活动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降低学生的焦虑感,培养学生之间为人处世、和睦相处的能力,在合作中学会交流、合作与分享,学会理解和完善,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师生、生生的合作关系。
五、结束语。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没有一个人所有各项智能都处于强势的,大多数人总是有几项弱过去传统单元测试方法测出低智商的主要是在语言和逻辑数学智能方面的不足,不等于其它智能都不行多元智能理论主张强化优势使其在某一方面智能达到天才程度而对于弱势智能则予以补偿,使之逐步由弱变强这样就可以挖掘每个学生本能的潜力,特别是对于某些智能弱势的学生,可以增强其信心实践证明,这种多元化的考试方法不仅增加了考试的公平性合理性,而且还可以提高培养的成才率!能与社会需求部门相配合可以在未来专业工作中发挥强势,达到较高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