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大口袋教案(实用17篇)
教案中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要与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相适应。要编写一份较为完美的教案,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案的编写需要反复修改和完善,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爸爸的大口袋教案篇一
装满昆虫的口袋》是西师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课。主要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两件事。儿时的法布尔对昆虫充满了好奇,在一天傍晚,他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八九岁时去放鸭子,他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父亲的责骂也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课文并没有写法布尔是怎么成为一名昆虫学家的,而是记叙了他小时候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两件事。读着《装满昆虫的口袋》,一个迷恋昆虫的孩子跃然纸上。所以,在教学中我首先要让学生弄清楚文章究竟写了法布尔小时候对小虫子着迷的哪几件事,然后再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内心来体会人物的精神。教学中我努力引导学生去阅读、发现文章的美和营造氛围,使学生和“我”一起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魄力。
爸爸的大口袋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并体验故事中小动物们快乐。
2、能根据故事内容并积极参加讨论: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3、培养幼儿发现快乐、分享快乐,积极面对生活的良好的个性品质。
活动准备:
1、制作一实物快乐口袋(用白布裁剪成大口袋,外面画一些体现快乐主题的儿童画,内用软棉花包裹着一可以录音和放音的随身听)。
2、与故事快乐口袋内容相符的电脑课件和录音。
活动过程:
一、问一问,设置疑点,激发幼儿兴趣。
老师通过展示实物教具快乐口袋,提问并导入课题。使幼儿对快乐口袋有了一定的具象认识。
教师用语参考:老师这儿有一个神奇的口袋,你们看,口袋上有什么呀?引导幼儿观察口袋上有关快乐的画面。教师小结:这些小朋友和小动物玩的都很开心、都很快乐,这是个快乐口袋。
那口袋里装了些什么呢?老师打开录音,幼儿欣赏。如:今天是我五周岁的生日,我请了许多朋友吃蛋糕,我的心里呀,真快乐!我的画画作业被放旱进橱窗里展览啦,我的心里呀,真快乐!妈妈生病了,我端杯开水给妈妈喝,妈妈夸我懂事了,我的心里呀,真快乐!
教师:你们听到了什么?那快乐口袋里装的都是什么?(快乐)。
有一天有只小猴也发现了一只神奇的口袋,我们一起来听听到底发生了哪些事。
二、听一听,幼儿欣赏故事,体验作品经验。
教师打开多媒体课件,让幼儿边听故事边看动画,听完故事后进行层层递进地提问,使幼儿对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
1、教师讲故事幼儿边听边看动画。
2、逐图出示,分析故事内容。
教师: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它们都是谁呢?
小猴发现的这只神奇的口袋只能装什么?那这只口袋,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口袋?(快乐口袋)。
哪些小动物跑来对着口袋说话的?它们分别说了什么?我们一起来学学。(幼儿依次学习小孔雀、小青蛙、小鸟、小象、小猪、小猴的话,并用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表现。)。
爸爸的大口袋教案篇三
装满昆虫的口袋》这篇课文需要两个课时完成,今天我讲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根据上面的情况我制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要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2.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从而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3.学会搜集资料,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延伸,使课文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爸爸的大口袋教案篇四
1孩子们,课文就写了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请大家自读课文,并标出课文的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写了几件事,分别是写的什么事。(学生回答后,老师要小结:课文写了法布尔小时候的两个小故事,一个故事是写法布尔捉纺织娘,一个故事是写法布尔捉小甲虫。)。
2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大意,知道了法布尔对小虫子感兴趣。下面我们齐读第1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
3读了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板书: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
4课文用两个小故事详细地描述了法布尔对小虫子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你对哪个故事感兴趣呢?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小故事读一读,把你读懂了的地方说给小伙伴们听一听,碰到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和小伙伴们讨论讨论。
5学生开始自读自学自悟。
(1)出示句子:“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法布尔在花园里等了三天,抓到这只虫子,多么兴奋呀!来,我们一起带着高兴的情绪读这句话。)。
(2)出示蟋蟀图片。这是一只触角细长、全身翠绿的虫子,真漂亮!它还会唱歌呢!来,让我们听听!播放蟋蟀的叫声。好听吗?如果你是法布尔,我是妈妈,此时此刻,你会怎么对我说?(有感情地读好句子。)。
7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法布尔对小虫子的兴趣怎样?(小结:法布尔对小虫子有着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
(1)出示插图,图文结合理解词语:一动不动,静静地观察。
(2)读法布尔捉小甲虫的句子,借助动作理解词语“小心翼翼”。
(3)读爸爸说的话,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怒气冲冲”。分角色读爸爸说的话,体会爸爸的严厉和对儿子深深的爱。
(5)读法布尔对小甲虫说的话,展开想象,琢磨法布尔内心的不舍和无奈。读好法布尔说的话。
9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法布尔对小虫子的感情与别人有什么不同?(小结:法布尔对小虫子有着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
10这两个小故事真是太精彩了,你们想知道后来发生的事吗?自己读一读第5自然段,就会知道。(板书:昆虫学家)。
说话练习:因为,所以法布尔成为了著名的昆虫学家。
爸爸的大口袋教案篇五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有限的生活积淀、自身的阅读体验,在本课教学中,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法激发阅读兴趣法。让学生按照“找重点句个人体会——全班交流——感情朗读(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和“在文中认识人物——从课外知识中认识人物”两个方法学习全文。让学生自主感悟、自主想象,在愉快的气氛下全面地认识法布尔,从而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爸爸的大口袋教案篇六
(一)复习导入,感受着迷。
上课伊始,先让学生回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法布尔是个什么样的人?(喜爱昆虫、昆虫迷)由课外资料入手体会能成为昆虫学家身上应该具有的优秀品质。接着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通过法布尔童年的两件事走近法布尔,到底他是怎样对昆虫由“着迷”到“迷恋”甚至“痴迷”的呢?从而进一步认识法布尔。
(二)潜心会文,体会“着迷”。
1.教学第2、3自然段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的一般运用有形、有声、有情的情境,吸引学生进入课文,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在语言训练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和情感。教学中,我抓住了重点的句段。如:“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其中“三天前”“经常”“终于”这三个词是关键词,可以知道他执着寻找,找到纺织娘很不容易;“谁”“歌唱家”是次要的,但也能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情感。接着出示法布尔回答妈妈的话是让学生作一个比较:他不顾父母的担心,不顾自己辛苦的付出,从侧面反映出法布尔对昆虫真的是着迷了。接着我又让学生想象为了找到这只纺织娘,法布尔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从此走进法布尔的生活,并及时体会他身上具备的坚持不懈的精神。之后创设对话情境,入情入境地与学生对话,激发起学生对话的欲望与热情,在对话中学生自然地走进文本,与法布尔共同感受捉纺织娘的辛苦,捉住纺织娘的那份喜悦,所呈现的是师、生、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美丽场景。
(三)品读体会,感悟“迷恋”。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的体验和积累,而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恰当地、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可以融入文本进行感情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思维,发展语言和陶冶情感。因此,课文第三大段我就从这一方面去努力。在教学时,我先学生采用2、3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大体的路子是: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让学生紧扣“迷恋”找出句子,画出其中的关键词,对关键词展开理解、感悟,最后有感情地朗读重点的段落。
在教学“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这句时我先出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把什么当宝贝,然后请同学们注意法布尔一系列的动作,细细地品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仔细听,也许你还能听到法布尔在悄悄地对小宝贝说些什么?通过想象画面,细细品味,是学生感受出法布尔对小甲虫照顾得很周到,精心呵护,很珍惜小甲虫。
(四)拓展阅读,深化“痴迷”。
简介法布尔一生最大的成就《昆虫记》以及昆虫史诗对他的赞颂,又使学生也钦佩他优美的文笔、流畅的语言。学生学完后,脑海中留下的,除了对课文的感知,还有对法布尔的深深钦佩。此时,法布尔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多层面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一环节的设计,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法布尔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有多层面地了解,学习情感体验得到自然延伸。这时,让学生齐读最后一段,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五)升华情感,总结全文。
让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去生发,去拓展,去创造,“跳出文本看世界”,使学生受到法布尔细致观察、严谨治学的精神的熏陶和感染。
爸爸的大口袋教案篇七
活动目标:
1、理解加号、减号、等号的含义。
2、学习5以内的加法。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5以内加法题卡,加号、减号、等好卡片,动物卡片等。
2、教室的地上画一个圈。
活动过程:
介绍新朋友:
1、教师出示“+”、“—”、“=”符号。
“+”表示一个数与另一个数合起来。
教师示意:两个幼儿分别站在教师左右两边,“+”表示两个幼儿分从教师的左右两边走到一起并拥抱。
“—”表示原来的总数中去掉一个数。
教师示意:拥抱在一起的两个幼儿,走掉一位。
“=”表示它两边的数量相等。
教师示意:教师的左右手分别挽着两个幼儿。
2、学习加法:
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加法题。
——“河里本来有2只小鸭,这时游来了1只小鸭,现在河里有几只小鸭?”教师演示算式。
——“原来的2只小鸭用数字2表示;游来了1只小鸭用数字1表示;现在河里有几只小鸭?在数字2和数字1之间用'+',表示着两个数字合起来,2+1=3。”“等号两边的数字有什么特点?”以此类推,学习5以内数的加法。
游戏“奇妙的口袋”:
3、教师在教室的'地上画一个圈。
请幼儿参加游戏,看教师出示的符号,立即做出反应。
——“看到'+'号你们赶快从外边站到圆圈里去;看到'—'号从圈里出来;看到'='表示圈内圈外的人数一样多。”
教学反思:
为了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在活动前我有心收集了一些孩子喜欢的东西,在活动中,由情入境,让小朋友们用收摸摸这些东西,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起他们活动的兴趣,特别是小班幼儿更是如此,在摸一摸、猜一猜中,让孩子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发展想象,这些东西都是孩子熟悉的,幼儿边玩边说,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小朋友在动手摸一摸、捏一捏后,感知物体的软和硬,学习用语言进描述。
爸爸的大口袋教案篇八
219世纪,法国有个小男孩和你们一样大,他的衣服口袋常常装满了昆虫。后来,这个小男孩渐渐长大,他对昆虫的喜爱却一点没有减少,凭着对昆虫的迷恋,他成为了著名的昆虫学家,写出了闻名世界的著作《昆虫记》。他就是法布尔。
3?你们想了解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吗?我们今天就一起学习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描写的就是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请齐读课文题目。
爸爸的大口袋教案篇九
活动目标:
1、感知、了解各种各样的口袋及功用。
2、提高幼儿探索的兴趣,尝试记录探索结果。
3、知道塑料袋的危害,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收集各种口袋(塑料袋、网袋、布袋、纸袋、蛇皮袋等)。
2、操作材料:珠子、水、球、书、水果,游戏棒、沙子、抹布若干,
教师、幼儿分组记录用纸各一份,记录材料,音乐等。
3、知识准备:活动前组织幼儿参观菜场、垃圾场、医院、马路,并与家长联系,请家长向孩子介绍家中所用的口袋。
活动过程:
一、幼儿通过摸摸、看看,了解各种口袋种类和作用。(时间大约3分钟)。
1.幼儿游戏玩各种口袋。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大口袋,我们来看看里面装着什么?原来,里面还有那么多的口袋!
幼儿操作前引导:请你们摸一摸,看一看,你拿到的是什么口袋?它能用来做什么?
2.了解口袋的作用。
师:口袋有什么用?
口袋能装很多东西,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的东西.
二、操作活动:探索。
a请幼儿猜想:
师:想一想,你手上的口袋能装什么?(幼儿边说,教师边打勾)感知、了解各种各样的口袋及功用。提高幼儿探索的兴趣,尝试记录探索结果。知道塑料袋的危害,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塑料袋(能装的东西打勾)布袋纸袋网袋蛇皮袋。
这些口袋真能装这些东西吗?我们来试一试。
要求: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两组材料,每组还有一块记录板,试过以后把可以装的东西贴到相应的口袋后面(教师手中一块幼儿记录板,边说边演示),比如,你试的是塑料袋发现可以装苹果,你就把苹果的图片贴到塑料袋的后面。
请幼儿操作:(时间大约12分钟)。
教师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选用多种材料进行操作;
指导幼儿正确记录;
小组汇报:小朋友都试过了,它们到底能装什么东西呢?请你们看着题板告诉我,塑料袋可以装什么?…….
c小结:
师:原来口袋可以装那么多的东西,不同的'袋子装的东西还不同呢?举例:网袋不能装细小的东西,纸袋不能装水......
三、讨论塑料袋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师:我们生活中最常用的也是什么口袋?(塑料袋)。
1、请幼儿欣赏flash:
教师:我们现在就一起来看一段关于塑料袋的动画。
2、请幼儿讨论:
塑料袋容易污染环境,不能乱扔塑料袋,它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
我们称它是:白色污染。
原来塑料袋会对环境造成这么大的污染,那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感知、了解各种各样的口袋及功用。提高幼儿探索的兴趣,尝试记录探索结果。知道塑料袋的危害,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3、教师出示回收箱:
教师:刚才你们想的办法都很好,老师也想了一个办法,这是一只回收箱,专门用来回收用好的塑料袋,我们把它放在教室里。
四、结束活动:把装的物品运回教室。
爸爸的大口袋教案篇十
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平时家长们总是尽自己的一切能力,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努力使自己的孩子得到最多的快乐。可越来越多的孩子脾气急躁、自私自利、经不起挫折,找不到快乐。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并体验故事中小动物们快乐。
2、能根据故事内容并积极参加讨论: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3、培养幼儿发现快乐、分享快乐,积极面对生活的良好的个性品质。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1、制作一实物“快乐口袋”(用白布裁剪成大口袋,外面画一些体现快乐主题的儿童画,内用软棉花包裹着一可以录音和放音的随身听)。
2、与故事“快乐口袋”内容相符的电脑课件和录音。
活动过程:
一、问一问------设置疑点,激发幼儿兴趣。
老师通过展示实物教具“快乐口袋”,提问并导入课题。使幼儿对快乐口袋有了一定的具象认识。
教师:“老师这儿有一个神奇的口袋,你们看,口袋上有什么呀?”------引导幼儿观察口袋上有关快乐的画面。教师小结:这些小朋友和小动物玩的都很开心、都很快乐,这是个快乐口袋。
“那口袋里装了些什么呢?”老师打开录音,幼儿欣赏。如:“今天是我五周岁的生日,我请了许多朋友吃蛋糕,我的心里呀,真快乐!”“我的画画作业被放旱进橱窗里展览啦,我的心里呀,真快乐!”“妈妈生病了,我端杯开水给妈妈喝,妈妈夸我懂事了,我的心里呀,真快乐!”教师:你们听到了什么?那快乐口袋里装的都是什么?(快乐)。
“有一天有只小猴也发现了一只神奇的口袋,我们一起来听听到底发生了哪些事。”
二、听一听------幼儿欣赏故事,体验作品经验。
教师打开多媒体课件,让幼儿边听故事边看动画,听完故事后进行层层递进地提问,使幼儿对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
(一)、教师讲故事幼儿边听边看动画。
(二)、逐图出示,分析故事内容。
教师:“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它们都是谁呢?”
“小猴发现的这只神奇的口袋只能装什么?那这只口袋,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口袋?”(快乐口袋)。
“哪些小动物跑来对着口袋说话的?它们分别说了什么?我们一起来学学。”(幼儿依次学习小孔雀、小青蛙、小鸟、小象、小猪、小猴的话,并用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表现。)。
“突然森林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小猴想起了什么?它是怎么做的?”
“最后小动物们怎么样了?是谁让小动物们又重新快乐起来的?”
(三)、完整欣赏故事。
教师:“这只快乐口袋真是太神奇了,我们一起再来完整的听听这个故事,请小朋友跟着故事说说小动物们的话。”
“我们给这个故事起个名字吧。”(快乐口袋)。
三、玩一玩-----把快乐告诉口袋,巩固作品经验。
教师通过游戏,鼓励幼儿对着教具“快乐口袋”讲讲自己感到快乐的事儿(注意启发幼儿从多角度谈谈自己的快乐),帮助幼儿发现快乐、分享快乐。
教师:“故事中小动物们有许多快乐的事儿,你们平时遇到过哪些快乐的事儿呢?又有哪些事情能让你快乐起来呢?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去说说吧。”“谁愿意将自己的快乐事情对着快乐口袋说说?”(幼儿说说自己的快乐事儿)。
四、谈一谈------什么叫快乐,迁移作品经验。
教师:“小朋友们对着快乐口袋说了很多自己的快乐事儿,那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呢?和你的好朋友去说说吧。”
教师小结: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大家要学会发现快乐,并与别人共同分享快乐,使大家都快乐起来那才是真正的快乐。
音乐声中幼儿与客人老师分享自己的快乐。
活动反思:
孩子们最喜欢听故事,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很高。我在设计活动时特意请幼儿分组对着口袋说出自己快乐的事情。一下子幼儿非常活跃,其实孩子对角色台词的讲述可以通过自己所理解的意思来组织的语言进行表达和表演;自主的给孩子空间选择角色的扮演,他们自己会因为对角色有最深的印象或感触来选择的,在表演时能积极地投入。孩子在语言领域学习中的目标就是让孩子喜欢与人讲话、交流;能够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有个别幼儿不能很好的投入,注意力不太集中。通过活动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在播放课件图片时没有衔接好,上课时间有些稍长了。每次讲课我都有收获,在今后的优质课活动中我会再接再厉,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再有所提高。
爸爸的大口袋教案篇十一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托班涂色的美术教案,我们来看看。
托班美术活动从色彩开始。
作者:杨艳。
来源:《新课程·小学》20xx年第03期。
在幼儿入园初期,他们刚接触美术活动时,教师往往会选择一些涂色块、画点、线和基本图形来让他们进行最简单、最基本的尝试。于是,我尝试着让色彩来吸引幼儿,对托班的幼儿进行色彩教学活动。
一、色彩是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动力。
托班的幼儿,正处于涂鸦阶段。从教育的角度讲,幼儿的精细动作尚未发展成熟,如果就让幼儿进行线条、形状等较高水平的动作活动的话,效果不但不理想,而且还会产生很多负面效应。托班幼儿对色彩鲜艳的涂鸦十分感兴趣,在他们眼里,任何的一个形状、一块色彩,都是一样可爱的、有生命的东西,他们喜欢拿着画笔挥洒心中美好的世界,虽然成人不一定看得懂。针对托班幼儿这些特点,我着重通过创设游戏的情境,精心选择涂鸦的工具材料,避免枯燥,过于需要小肌肉工作的操作材料,结合色彩亮丽的蜡笔、水粉、彩泥、卡纸,选用棉签、玩具、刷子、纸团、胡萝卜及一些废旧物品等工具来开展美术游戏活动。尝试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体验作画的乐趣,感受色彩的绚丽美,从而使幼儿延伸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发展对色彩的感觉。
二、色彩是教师感知幼儿心灵的途径。
一幅美术作品往往代表着作者的内心情感、生活经验和想象,所以,从美术作品本身的价值来看,它是教师感知幼儿心灵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教师也很难准确通过突出线、形的画读出幼儿的内心想法。因此,从色彩的角度出发,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有一定的价值,也有一定的可行性。
三、色彩是放飞幼儿想象的手段。
爸爸的大口袋教案篇十二
1、学习用手触摸感知物体的软硬、光滑、长短等特征。
2、培养幼儿愿意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觉。
1、每人一个小口袋,分别装有各种不同的物体。
2、请配班教师帮助说情景式环境的引语,教师扮成神奇老爷爷的样子。
3、小红花若干份糨糊。
一、创设情景式环境,激发幼儿动手触摸的兴趣。
(配班教师)今天呀,有位神奇的老爷爷要给我们大家送来一样神奇的礼物。让我们赶快把神奇老爷爷请出来吧!(配班教师扮成神奇老爷爷的样子走进教室说:小朋友们好,我是神奇老爷爷。我呀今天带来一个非常神奇的口袋,里面有许多的宝物。你们想知道有哪些宝物吗?我今天要给小朋友们出个难题,不准你们打开口袋用眼睛看,要想个有趣的好办法来猜猜里面到底是什么?你们快想吧来告诉我好吗?)。
二、引导幼儿通过用手触摸感知物体的不同特征,并且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与感觉。
1、师:小朋友的办法怎么样呢?让我们来请几位小朋友试一试吧!
2、幼儿用手触摸物体教师进一步提问幼儿物体的特征(你摸的宝物是软软的还是硬硬的,幼儿分别说出自己的感受)。
3、幼儿游戏,感受触摸的乐趣。
爸爸的大口袋教案篇十三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根据画面进行初步的判断、想象,并乐意大胆讲述。
2、养成倾听他人说话的习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
仔细观察画面,根据画面进行初步的判断、想象,并乐意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画面的主要内容。
活动准备:
大图书一本,多媒体课件。小兔手偶。一段欢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图书,引出课题。
爸爸的大口袋教案篇十四
活动目标:
1、制作快乐口袋和快乐小球。
2、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感受。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己准备乒乓球、透明保鲜袋,大小均可。
2、彩笔、彩色不干胶粘纸、丝带。
活动过程:
一、听听快乐小精灵的故事。
1、一只快乐的口袋。
2、小精灵有一个快乐口袋。小精灵最喜欢帮助别人了,他每做一件帮助别人的好事,就把一个快乐小球装进自己的快乐口袋中。所以小精灵的口袋里装满了快乐,他的生活也充满了快乐!
3、出示快乐口袋,使幼儿获得直观的印象。
二、制作快乐口袋。
1、装饰口袋。幼儿可利用教师提供或自己收集的材料进行装饰,如贴上彩色粘纸,画上自己拿手的画等。
2、剪下长度适当的丝带,在袋口系上蝴蝶结,制成快乐口袋。
三、快乐口袋的使用方法。
1、当你像小精灵那样每做一件帮助他人的好事时,你就可以用彩笔在快乐小球的一面画上笑脸,再把小球装进快乐口袋里,最后扎紧袋口。
2、一段时间后,数数自己的快乐口袋里装了多少“快乐”,和好朋友比一比谁的快乐口袋中“快乐”最多。
建议:
1、材料的准备应尽量简单可行,如保鲜袋也可以用广口玻璃瓶或塑料瓶替代,快乐小球若没有现成的乒乓球,可以用瓶盖、纸团等替代。通过“快乐口袋”这个物质载体,幼儿可以在填充它的过程中直观地获得帮助他人的快乐体验,这才是活动的根本目的。
2、这一活动需要家长的配合。生活中,鼓励幼儿多帮助别人,丰富口袋中的“快乐”,并定期与幼儿一同看看自己的“成果”,数数袋中积累的“快乐”数量,幼儿良好的人格品质即在坚持与延续的过程中,慢慢形成。
活动反思:
《大口袋》是一个内容生动有趣、情节构思巧妙的一个绘本故事,它以大口袋为线索,引出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比较适合小班年龄段的孩子,孩子们非常喜欢。活动中,我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借助课件引导孩子欣赏画面,学习观察细节;运用猜测、提问、体验来让孩子体会图画书中角色的心理特点等方式来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学会阅读,从而真正爱上阅读。
开始部分我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故事中的主角——袋鼠妈妈,说一说袋鼠妈妈有什么特征,孩子们能很快发现那个特有的“大口袋”,并说出了这是袋鼠宝宝的家。然后再出示“小兔”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孩子们很有礼貌都跟小白兔打招呼亲亲嘴,成为了好朋友。在设置悬念的时候,提问到“你猜发生了件什么事情呢?”有很多幼儿都能猜到了,遇到了大灰狼,让我很顺利的进入了下一个环节。
当大灰狼追赶小白兔的时候,小朋友也为小白兔啊想了很多办法,其中有很多小朋友提到了要找猎人来帮忙,把大灰狼打死;有的说路上放一块大石头把大灰狼绊倒,孩子们想了很多的办法。
在第二环节引导幼儿学说的对话的时候,可能是没有引导好,当大灰狼碰到了袋鼠妈妈会对袋鼠妈妈怎么说?(----袋鼠妈妈,你看见小白兔了吗?袋鼠妈妈:“没看见,没看见!”)在这环节中,在这个地方很多小朋友不会清楚的表达,在以后的课题上要注意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大胆表述。最后孩子们看到袋鼠妈妈、小袋鼠和小白兔高兴地在跳舞,大家都忍不住给他们鼓起掌来了,引导孩子们知道最后胜利战胜大灰狼是因为袋鼠妈妈帮助了小白兔,我们要像袋鼠妈妈学习,乐于帮助别人。
最后我设计的是全体再完整欣赏并讲述故事一遍,但是最后孩子们也被胜利感人了,显得非常兴奋,因此在最后完整欣赏时效果并不那么好,我应该要强调让幼儿做在座位上安静的阅读,注意语言上的引导,让孩子们学着将画面上的内容表述出来。
爸爸的大口袋教案篇十五
分钟)。
我看到好多小树都穿上漂亮的花衣服了。现在我们要把小树都送回森林里去。(小朋友逐个把画交上来)。
活动延伸:
1、小小画展:把小朋友的画展览出来,让小朋友学会欣赏别人的作品,老师可做简单的评价。
2、秋天的树叶:可让家长与幼儿一起动手,收集秋天各种颜色、形状的树叶,带回幼儿园共同欣赏。
爸爸的大口袋教案篇十六
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什么是快乐。
2.幼儿能在讨论、操作中分享快乐。
3.培养幼儿发现快乐、分享快乐,积极面对生活的良好个性品质。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什么是快乐。
活动难点:幼儿能在讨论中分享快乐。
活动准备:快乐的背景音乐、幼儿心情图标、实物“快乐口袋”、“快乐口袋”ppt。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发兴趣。
教师播放有关快乐的'视频,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段视频,我们一起来看看。(幼儿观看后,讨论自己在生活中有哪些快乐的事。)。
二、幼儿欣赏故事,体验作品经验。
教师打开多媒体课件,让幼儿边听故事边看动画。
提问:“小动物对着快乐口袋分享了哪些快乐?”“后来森林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是什么让小动物们又重新快乐起来的?”
三、通过讨论、操作,分享快乐。
教师出示幼儿心情图标,提问个别幼儿:“你快乐吗?为什么?”“×××小朋友,你今天为什么不快乐?”“小朋友们能学习故事中的小猴子来帮助×××小朋友快乐起来吗?”(幼儿集体出主意帮助×××小朋友快乐起来)。教师鼓励幼儿自主选择区角活动,在共同操作中感受快乐。活动后,教师提问:“×××小朋友你现在快乐吗?”“小朋友们你们现在快乐吗?为什么?(让幼儿体验使别人快乐,自己才是真正的快乐。)”
教师小结: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够快乐的成长,我们要靠自己发现快乐并和别人分享快乐,使别人得到快乐的人自己才最快乐。
四、游戏:快乐口袋。
教师出示“快乐口袋”:“我们来做个游戏-把快乐告诉口袋。小朋友们能像小动物一样把自己的快乐对着口袋说说吗?”师:让我们一起出去收集更多的快乐吧。(师幼随音乐出活动室)。
爸爸的大口袋教案篇十七
《大口袋》这个儿歌短小、简单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节奏。让幼儿能够跟根据图片中出现的物品,创编儿歌。同时,也能够让孩子们建立保护环境,使用环保袋的意识。
成功之处:
1、直观教学,让孩子们对具体事物里的形象特征更具体。
中班孩子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特征的,需要直观的教具和具体的方式来帮助他们理解儿歌情景。所以我准备了实图,孩子们想到一个,我就会出示一张,或者直观出示图片,让孩子们表达想法。
2、逐次递进式的出示图片,保留空间给孩子想象。
因为每段儿歌就是一个内容,所以我以逐次递进出示图片的方法,将图片展现,不扼杀孩子想法,但是也保留一定空间。
不足之处及整改:
1、上课的节奏把握不到位。
2、回应上不够开放,框住孩子想法,让孩子的想法与我的想法对接。
在孩子没有达到我的答案点时,我会立即换下一个孩子,没有给予及时准确的回应,而是就简单的回应了“哦,这是你的想法,还有谁来说说?”没有准确的追问,让孩子提升。
3、在创编部分,老师总结以及回应上,也较简单。
在最后创编部分,孩子有的能够达到句式要求创编,有的不行,教师只是简单的回应,例如;“你们创编的不错,把图片里面的东西都创编进去了。”不过在有遇到创编有问题的组队,我没有指出错误只是一带而过,例如:“哦,你们是这样创编的呀!”一些有用的总结性语言不够。而且,如果有的组队句式不对,老师可以立即指出错误,以师教幼的方式,带领孩子以正确的方式一起,再来说一说,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