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三册教案(优秀17篇)
教案的编写要注重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实践机会。教案的编写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荐给大家一份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语文第三册教案篇一
2、感受重叠的表达效果。积累abb式词语和成语。
3、读背《三字经》节选,
4、大致了解意思。
5、猜字迷,
6、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7、启发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外,
8、通过具体的事情,
9、真诚地夸奖别人,
10、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11、通过自由表达,
12、锻炼学生的习作能力。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2、版本的《三字经》。
3、学生带字典或词典。
4、学生搜集了谜。
第一课时。
一、口语交际。
1、谈话引题。
教师结合本课堂上两位学生的实际由衷地进行夸奖,让被夸奖的同学谈谈感受。
学生交流自己受到的最难忘的一次夸奖以及当时的感受。
教师小结。人和人之间需要互相欣赏。夸奖别人就是给别人送温暖的阳光。因此,我们要学会夸奖别人。
2、讨论明法。
引导学生联系前面的例子讨论:应该如何夸奖别人。
引导学生认识到,夸奖别人首先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要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
3、分组交流。
可按教室自然组分成四组。先想想小组里每个同学的长处,再用具体的事情来夸一夸组里的同学。注意小组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要夸奖同学,每一个同学也都要被夸奖到。
4、全班交流。
a.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全班说。
b.师生评议。评议要点:要用具体的事情;要实事求是;要真诚热情。
c.对于同学赞扬的话语,请被夸奖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5、填写“成长卡”
成长卡上分四栏:“教师说”“家长说”“同学说”“自己说”。同学间交换填后两项。
第二课时。
一、习作。
1、谈话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交流一下这一学期来自己的习作写了些什么。教师对学生的习作态度、习作成绩充分肯定、表扬。
2、交流拓展。
a.最的,你有——哪些很想和别人说说的?人、事、景或物都可以,不受任何限制。
b.范例引路。
请学生,把自己想要告诉别人的内容具体说一说,要把内容说清楚。
注意:教师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作为例子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掌握一般方法。
3、学生自选内容进行习作。
4、选取部分习作朗读交流,
5、互相议议优点和不足,
6、提出修改意见。
7、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第三课时。
语文第三册教案篇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
2、自主积累词汇。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在课文的基础上,展开想象,体会语言美。
教学重点:
认识14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美。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贝壳,.课件。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2、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找一找哪些字音自己读不准。
(2)听老师读课文,学一学自己读不准的'字音。
(3)自己在课文中找到要求认识的生字,并画出来,再读一读。
3、读文中识字。进行闯关游戏。
(1)第一关:出示词语指名带读。
(2)第二关:出示字,让学生开火车式读字。
(3)第三关;加偏旁组成新字。
4、朗读感悟课文。
(1)放退潮的录像,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想:你是怎样来到海边的?
(3)你们来到海边你们发现了什么?读三---五自然段。
(4)海滩上有很多石头,贝壳,你觉得怎么样?你能读出来吗?
(5)指名读,看看谁的贝壳最漂亮。
(6)练习背诵,
5、拓展延伸。
把你喜欢的贝壳介绍给大家。
6、比赛读课文,看看谁读得又对又好。
语文教案-拾贝壳由本站会员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语文第三册教案篇三
1.教师指名诵读课文6~9语段,请学生仔细揣摩课后练习二中描写托尔斯泰眼睛语句的含意。
学生研讨后积极发言,教师明确。
2.合作研讨:
(2)练习四。
(3)练习一。
学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提示:
(1)托尔斯泰到晚年实现了他世界观的转变,坚决站到农民的立场-亡来,对富裕而有教养的阶级的生活及其基础--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的否定,对国家和教会进行猛烈的抨击。然而,他反对暴力革命,宣扬____的博爱和自我修身,要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关于晚年的托尔斯泰肖像,他的同时代作家列?尼?安德烈耶夫《逝世前的半年》一文有过描述,他以接近数学般的正确性在走完生命的历程时,性格变得非常柔和,感情变得十分纯洁,剩下像孩子一般的善良。这种柔和的性格是不同寻常的,不仅可望,而且''可即''。他那似乎并非由物质构成的,富有光华的白发是柔和的,老人的嗓子是柔和的,笑容和目光是柔和的。
(2)、(3)略。
3.学生感情诵读全文,深入体会课文的描述手法和思想感情。
教师简要小结:本文在艺术手法上的独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写出自己心中伟人的平庸粗陋的一面,二是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眼睛的无比精美。托尔斯泰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统一体。进一步探究,可以发现,写他形貌的矛盾统一,实质上也是写他的人生追求、人生态度与自己的阶级和身份的矛盾统一,以及他本身的思想也是矛盾统一的,列宁曾说过:托尔斯泰观点中的矛盾,的确是一面反映农民在俄国革命中的历史活动所处的各种矛盾状况的镜子。
文中的比喻和夸张把读者带进无穷想象的空间,尺水兴波,纵横捭阖。
五、课堂小结。
《重读大师》一书中王祥夫著文说: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总似乎让人能听到一种深深的叹息,感受到作家在无情地鞭挞着人类的灵魂,而同时,也能让你感到他对人的深深的爱,一切都基于深深的爱。学习了茨威格通过托尔斯泰的眼睛展示出的他的深邃的内心世界,我们对这样的评价更多了些理解。静心去品读代表他艺术高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我想,那长着大胡子穿着布衣经常去和农民一起耙草的伟人会更深刻地走进我们的心灵。
语文第三册教案篇四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体会孩子们在金山卫海滩上拾贝壳时的快乐心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广泛兴趣。
2、正确认读9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五个汉字。
3、积累9个词语,2个句子。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5节。
5、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所描绘的大自然之美,学着课文中的样子,发挥想象,说说自己喜欢的贝壳。
二、教具准备:
各种贝壳实物、各种贝壳图片、多媒体。
三、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体会孩子们在金山卫海滩上拾贝壳时的快乐心情以及课文所描绘的大自然之美。
四、教学难点:
学着课文中的样子,发挥想象,说说自己喜欢的贝壳。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课前训练:古诗诵读。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多媒体画面:大海退潮了,潮水声、海鸥的鸣叫声,让学生进入情景,仿佛来到了美丽的大海边。
2、师:退潮了,海边来了一群孩子。出示课文1、2小节。
用兴奋、高兴的语气读这两节。范读,指名读,小组读。
3、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吗?
4、出示课题:拾贝壳。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瞧,他们看见了什么?(多媒体演示:海滩上许多银光闪闪的贝壳。)。
在课文中找出这一节读一读。
你们见过贝壳吗?
2、将实物贝壳分给学生看一看,摸一摸。
说说你对贝壳的感觉:(形状各异,五颜六色、里面光滑……)表扬观察仔细的同学。(注意“扇”是多音字,扇子演示扇风。)。
3、多媒体:扇贝的壳。
(你们看,这就是孩子们从海边拾回来的贝壳)。
让学生说出它的名字,说明原因。(从它的形状看出像一把打开的折扇。)。
师:课文里也写到它了,找到这一节,读一读。
出示:看,一个扇贝的壳,像一把打开的折扇,真漂亮!
指导朗读。
4、小声读。
5、指名读。
6、教师过渡:扇贝的壳送来大海清新的风。
大海不但为我们送来了清新的风,还为我们送来了清脆嘹亮的小喇叭声。
7、出示螺丝壳,想一想,它像什么?
8、出示句子:瞧,一个细长的螺丝壳,像一只张着嘴的小喇叭,真逗人喜爱!
教师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9、海滩上的贝壳使孩子们爱不释手,小声读6、7小节。体会孩子们依依不舍的心情。
10、出示练习:选字填空。
摆模。
我们把贝壳都()在桌子上,大家用手()着五彩的贝壳。
11、媒体出示五彩的贝壳,学着课文中的样子,选一种你喜欢的贝壳说一说。
1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积累词语,学习生字。
1、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表示手的动作的词。(拾、摸、把、摆、挤、打)。
2、学习里面的生字:摸、拾。
3、读词语:贝壳、退潮、挤、喇叭、逗人喜爱、拾、手帕、摸。
(四)总结。
1、贝壳传递着海滩上美丽的故事。我们虽然没有去海边拾贝克,但这些美丽的贝壳却把我们带到了海边,让我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2、齐读课文。
语文第三册教案篇五
这是一首写小动物在夏天的情形的充满童趣的儿歌。这里写的小动物大都是昆虫,因此,本课要求认识的字大都有虫字旁。
1、认识“蜻”、“蜓”等14个生字,会写“蚂”、“蚁”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初步感知形声字的构字方法。
3、有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1、重点: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2、难点:书写“前、蚁”。
1、导入:夏天就要到了,夏天里,小动物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看图说话。(出示文中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想像: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小动物?它们在干什么? 。
学生说,教师随机板书:“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
1、指名读词:小动物们多可爱呀!我们来认认它们的名字吧!
说说自己是怎么认识这些词的,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
2、认读生字。
a、自主认读。(出示所有注音的生字词)
b、同桌交流:请你把认识的字交流交流,如果同桌不认识,请你做小老师教教。
c、指名同桌赛读。
随机重点指导后鼻音“蜻”、“蜓”;前鼻音“蚓”;翘舌音“展”、“蜘”、“蛛”;“结”读第一声。
d、愿意读的小朋友一齐读。
3、识记生字。
a、自主识记(看板书:盯着这些字,读一读,把它们记在脑子里。)
b、全班交流: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生字的。
c、摆一摆。
人人动手,把14张生字卡片分成两类摆一摆。
小组交流:说说为什么这么摆(蜻蜓、蝴蝶是小动物的名称,“展”、“运”、“网”不是。注:如果学生以偏旁归类也可以。)
4、巩固练习(生字去掉拼音):这些字去掉了拼音,你还认识它们吗?
指名读,分男女生读,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5、过渡:今天,我们还要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发现一种识字方法。
1、引导发现这些字都有“虫字旁”,“虫字旁”的字和小动物有关。
a、小组讨论(带有“虫字旁”的字):你发现了什么?小组里讨论讨论。
b、全班交流。
出现所有的“虫字旁”的字,印证学生的发现。
2、引导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a、读一读,想一想字的意思,看看你又有什么新发现?
出示: 蜻 蝴 ……
虫 青 虫 胡
b、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c、全班交流。
提醒学生:“虫”字变成“虫宇旁”时,一横改一提。
3、小结:汉字中有许多这样的字:一边表示它的意思,一边表示它的读音。我们可以利用这种规律认识很多的字。
1、认读“蚂”、“蚁”两个字。
2、找共同点,掌握结构。
a、学生自主观察这两个字,说说有什么发现。
b、“一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提醒同学怎么样写才好看。
c、“再看”黑板。同生指导老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3、"二记”。
4、“三描”、“四练”(练一个)。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展示学生写的字,评议。
6、继续练写,争取比前一个有进步。
自由练读课文(写字快的学生可以多读几次,慢的学生可少读几次。)
1、我会认。
a、抽读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b、“我说你找”。教师随机说一个字,学生在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到这个字,举起来,读三次。
2、我会说。
a、“我和动物做朋友”。(出示图卡,上部分是小动物,下部分是名称)
你想和哪种小动物做朋友,请上台来举着那张图卡先带大家读三遍,然后说一句话给大家听,话中要有你这个动物朋友。
b、“我让生字交朋友”。出示所有的生字,说词语。
c、全班交流:你还在哪儿看到过今天学习的生字?
1、过渡:小朋友们真不错,刚才学得很好,现在看看你们读书读得怎么样。
2、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个人自由读,指名朗读大家评议,同桌互读互评,全班齐读。
3、指导表演读:读你喜欢的句子。自由练读,指名表演读,全班自由表演读。
4、引读(边拍手边说):什么半空展翅飞?什么花间捉迷藏?……
蜻蜓半空干什么?蝴蝶花间干什么?……
蜻蜓哪里展翅飞?蝴蝶哪里捉迷藏?……
5、用《小星星》的曲调唱课文。师范唱、生学唱、生表演唱。
1、齐读全文。
2、看图说一说。
3、自由背诵。
4、引背。
5、借助插图背诵课文。
6、表演背。
1、激发兴趣:课文中只写了六种小动物,真是太少了,我们来多说几种吧!
2、教师示范:我先说,蜜蜂花丛采蜜忙。你们呢?
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1、全班交流,找共同点,掌握结构。自己观察要写的字,说说有什么发现?
2、出示“前”、“空”。学生说,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书写,作业展示评议。
3、出示“房”、“网”。(方法同上)
1、出示课后实践要求。
听,我们的学习伙伴在说什么呢?(播放录音)
2、提出实践要求:小朋友是不是也想了解一些小动物呢?那就课后收集有关资料或观察你感兴趣的小动物;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5
语文第三册教案篇六
《语文课程规范》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语文实验教材,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议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本设计在拼音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编顺口溜、做游戏、合作拼读等形式,让小朋友在自主实践中,兴趣央然地学习。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始终把自身放在引导者、参与者、服务者的位置上,真正让小朋友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正确认读dt两个声母,会正确书写。会正确拼读音节。认知5个生字。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1、复习6个单韵母及ywbpmf6个声母。
(1)、今天老师带小朋友一起到果园里去摘苹果,好吗?(出示一棵苹果树,
树上结着6只单韵母苹果和6只声母苹果。)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些苹果分别叫什么?自身轻声读一读。
(2)、请小朋友上来,把这些苹果摘下来,分成两盆(出示两只有编号的空果盆图),再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分。
(3)、开小火车读1号果盆里的单韵母苹果。
(4)、2号果盆里是声母苹果,想一想,读声母时要注意什么?指名读声母。
2、揭示新课。
声母是个大家庭,它们共有23个兄弟呢!这节课,俺们学习汉语拼音第4课中的2个声母dt。
(二)借助插图,学习新知。
1、教学声母d。
(1)出示课文d的'插图:图上画着什么?
(2)出示实物鼓和鼓锤,请小朋友上来敲鼓。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3)这个“得”的声音读得轻、短一些,就是声母d。(板书d)。
(4)教师示范发d音,同学看老师舌尖位置。
(5)同学自身模仿读。多种形式正确认读声母d。
(6)你看看,d像什么?还像什么?(引导同学自编顺口溜)。
(此设计不局限于“唯一”“统一”,引导同学编出多种顺口溜,注重鼓励适合每位同学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对同学创新意识的渗透。)。
(7)d的家住在哪里?引导同学看书上四线格d的位置,当堂指导正确书写。
2、教学声母t。
(1)出示课文t的插图:图上画着什么?
(2)(板书t),这个跟这条跳起的鱼儿很像的声母读什么呢?
(3)教师示范读t(注意区别t和d的发音)。
(4)同学模仿读t,多种形式读准声母t。
(5)你还看到过什么东西很像t?(引导同学联系生活实际编顺口溜)。
(6)t的家在哪里?同学自身看书找准位置,正确书写。教师为有困难的同学服务。
3、拼拼音节。
(1)教师在1号果盆里取出e贴在d的旁边d—e—de。请小朋友试着拼拼。教师提示拼读音节时要注意: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2)教师又取出aiu,贴在d的下面,生生合作,自由拼读,然后交流。
(3)用同样的方法拼读t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4、课中操(师生一起拍拍手,加动作,念拼音儿歌。儿歌见《教师教学用书》)。
(三)合作拼读,自主识字。
1、同桌或小组合作,看课文插图,编小故事,拼读图旁的音节。
2、反馈。
(1)指名看图讲小故事。
(2)随机出示:马、兔、大米、土地。这些生字中,你会读哪个?怎么学会的?
(以上设计充沛发挥教材把意境优美的情景图与学习本课生字有效整合的特点,让同学在语言环境中学拼音、识字,渗透识字方法,而且也是同学早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同学获得初学语文的成绩感。)。
3、拓展训练。
游戏:摘苹果。
(出示苹果树,树上结了生字苹果:弟、读、塔、提、不、他、图等。)。
苹果树上又结了许多又红又大的生字苹果,小朋友自身拼拼音节认认字,然后上来把你认知的生字苹果摘下来。比一比谁摘的苹果最最多。
小朋友的身手真大,这节课,不但学会了2个声母,还自身拼拼音节认知了5个生字呢!学习拼音用处真大呀!
语文第三册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
2、自主积累词汇。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在课文的基础上,展开想象,体会语言美。
教学重点:
认识14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美。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贝壳,课件。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2、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找一找哪些字音自己读不准。
(2)听老师读课文,学一学自己读不准的字音。
(3)自己在课文中找到要求认识的生字,并画出来,再读一读。
3、读文中识字。进行闯关游戏。
(1)第一关:出示词语指名带读。
(2)第二关:出示字,让学生开火车式读字。
(3)第三关;加偏旁组成新字。
4、朗读感悟课文。
(1)放退潮的录像,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想:你是怎样来到海边的?
(3)你们来到海边你们发现了什么?读三---五自然段。
(4)海滩上有很多石头,贝壳,你觉得怎么样?你能读出来吗?
(5)指名读,看看谁的贝壳最漂亮。
(6)练习背诵,
5、拓展延伸。
把你喜欢的贝壳介绍给大家。
6、比赛读课文,看看谁读得又对又好。
语文第三册教案篇八
1.学用字词句,能联系自己的平时阅读谈谈自己了解的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
2.写好钢笔字,注意字要站得稳,上下中心必须相对。
3.读读背背,积累带有动物的成语,并学习一篇美丽的诗歌。
4.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学会正确的求救方式。
思维发展目标: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学会运用。
1、区分“漂流”和“漂浮”
2、说和写植物种子的传播。
3、读、背与动物有关的成语和小诗《晨牧》。
4、口语交际:遇到意外情况如何自救和求救。
课件、图片。
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积累运用。
2、练习写好钢笔字。
一、学用字词句。
1、审题,指名读题。
2、指导1。
(1)学生自由读读这些词。
(2)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漂流”“漂浮”。
(3)指名读读这些词语,齐读。
(4)讨论讨论,并互相说说联系自己的平时阅读谈谈自己了解的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
(5)指名说说自己熟悉联系自己的平时阅读谈谈自己了解的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
3、练习连一连。
4、反馈。
5、指导2。
(1)选择一种植物,读一读,想一想,并和同桌说一说。
(1)指名说一说,有不完整的地方师生共同补充。
(2)自己练习填一填。
6、我的十分钟。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同学们畅所欲言地谈一谈。把你熟悉的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写下来。
7、指名读一读。
二、写好钢笔字。
1、审题,指名读题。
2、指导。
(1)出示:“素、晃、荒”。读一读。
(2)注意观察:注意字要站得稳,上下中心必须相对。
(3)集体交流,总结:写这一类型的字注意注意字要站得稳,上下中心必须相对。
(4)范写。
(5)学生描红、临写。
(6)反馈、点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能够背诵“读读背背“中的8个成语和诗歌,结合插图形象理解。学写毛笔字。
一、读读背背。
1、审题,指名读题。
2、我的十分钟:学习第一部分。
(1)学生自由的读,不认识的字可查字典,要熟读这些成语。
(2)指名读成语。
(3)边读成语,边看图,要求能边读边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意思。
(4)同座的同学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5)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同座的同学互相练读,练背。
你还知道哪些带有动物的词语?说一说。齐读这些词语。
3、指导第二部分。
自由读读这首诗歌。
指名读读。
讨论这首诗歌的大概意思:早晨的时候,晨雾浓密,一个孩子干这鸭子往河沿里走,他吹着牧歌,鸭子刮刮的叫,构成了一幅非常优美动人的乡村图景。
同桌练习熟读并背诵。
指名背诵、齐背。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师:板书“点”,它是汉字笔画中最小、最不起眼的笔画,但可别小看它哟,它是非常重要而且变化最多的一个笔画,传说东晋王献之小时侯练书法很勤奋,练完了三缸水。有一次,他写一个字忘记写点了,父亲王羲之见了就顺手在上面补了一个点。后来王献之的母亲见了这个字后说:“吾儿写完三缸水,只有一点像羲之。”
2、指导学生观察“方”字中的点——露锋点。
(1)向右下直下起笔;(2)逐渐按笔;(3)提笔,笔锋至中心处;(4)自右向左圆转收笔。
3、教师执毛笔范写点(这叫露锋点)。
4、学生临帖描红(提示正确的执笔姿势)。
5、指导观察“小”中的第一点——藏锋点:将点起笔处的笔锋藏起来,不是直下起笔,而是逆锋向左上起笔,然后提笔圆转,再向右下逐渐按笔,其它步骤与露锋点相同。
6、学生临贴描红。
7、学生自由练习写两种点,互相交流书写心得,教师巡视指导。(程度高的学生还可以练习写含有点画的字。)。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变的能力,规范学生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习惯。
2、习得一种在“危难之中”能够成功地自救或求救的本领。
一、口语交际学会求救。
1、审题,指名读题。
2、指导练习。
(1)教师指导学生观看录像。
(2)教师讲述注意点:当发生失火、落水、中毒等意外事件时,我们应该学会求救,生活中会有哪些意外呢?如果遇到了,应该怎样自救或者求救。
(3)教师示范火警求救。
(4)学生说火警求救。
3、我的十分钟。
(1)同学间自由交流不同的求救语言和发生不同意外时怎样自救。
(2)以小组为单位,各选出一名选手参加大赛。
(3)请一同学当主持人,开始比赛。
(4)评选最佳救助天使。
教师小结本次比赛并给予热情的鼓励。
语文第三册教案篇九
1、《同伴进行曲》等四首作品,反映了中外少年儿童同伴间的珍贵友谊之情,欢快、热情的音乐体现了好伙伴之间的合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
2、聆听《同伴进行曲》,听辨乐曲的相同乐段并学画图形谱。边听音乐边进行队列表演活动。聆听《船歌》时,能听辨合唱部分的'二声部音调并画出二声部的图形谱。
3、流畅的唱好《原谅我》、《噢!苏珊娜》。为《原谅我》编新歌词,为《噢!苏珊娜》编舞,提高音乐表现力。
1、聆听、欣赏。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
2、休止符、有感情演唱歌曲。
钢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碰铃、铃鼓、双响筒)。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拍手进教室。
2、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
1、发声练习:
2、实践模唱,复习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三、聆听《同伴进行曲》。
1、初听全曲,了解音乐风格和辨别演奏的乐器类型。
一问:音乐适合跳舞、走步还是睡觉?
二问:从音乐中你能听出是用哪种类型的乐器来演奏的?
2、分段听,要求能区分两个乐段不同的节奏、情绪。
(1)聆听乐段一和二:选择图形谱,说说为什么?
选择动作,说说为什么?并做一做。
动作一:独自原地踏步,左右摆臂。
动作二:同桌手拉手,横移步。
(2)聆听乐段三:选择与刚才的哪个乐段相同,完成书本作业画图形谱。
3、完整复听,队列表演(行进中的)。
四、新授。
1、游戏导入——《找朋友》。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外国的新朋友——苏珊娜(洋娃娃代替或教师扮)。
2、聆听歌曲,按节奏拍手,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
3、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4、重点、难点:弱起和附点的唱法。
5、巩固:分两大组比赛唱。同时加入打击乐的伴奏(鼓——双响筒——合奏)。
6、表演:教师简介西部牛仔,并示范一下邀请舞,讲清楚跑跳步要领,动员男生学习牛仔邀请女生跳舞。
五、编创活动:
1、出示节奏谱,集体念念,拍拍。
2、视唱3、5、6三个音。
3、分四人小组讨论用三个音编一条旋律唱唱。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最好听。
六、课堂小结,下课。
语文第三册教案篇十
备课时间:年9月12日。
教学时间:9月17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修饰文字字号、字体、字颜色等格式的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练习,在掌握文字美化的基础上能够使文字颜色搭配合理、大小搭配适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注重对学生审美观的培养。
2、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3、继续培养学生“先选定,后操作“的操作规范。
教学重点:
1、文字字体、字号的设置方法;字号的表示方法及大小比较。
2、文字颜色的设置方法。
教学难点:
1、对文字进行合理的美化。
2、各种文字格式的搭配。
课 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文字的选定操作。运行word,打开上节课的文档“倡议书”。
2、教师提问: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文字的选定方法,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各种文字选定的方法,并总结:
选定——行文字。
选定——段文字。
选择几个字。
3、学生活动:打开文档“倡议书”,按要求操作,教师跟堂观察。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屏幕广播:倡议书修饰前后的对比。
2、教师提问:大家认为哪一筱样式比较好?为什么好?
3、学生活动:观察、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学生发表观察结果。
4、教师概括:第二个倡议书进行了文字的修饰,使得倡议书文字醒目、重点突出。
5、引入新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就是修饰倡议书文字。
三、讲授新课。
1、设置标题格式。
(1)提出任务:首先我们看标题文字,修饰后的倡议书标题显得突出,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主要是国为对它进行了字体和字号的设置。
(2)教师演示一:选定标题文字,单击[格式]工具栏上的[字体]右边的下拉按钮,从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字体。
(2)学生活动:观察教师演示。
(3)教师强调:操作之前一定要先选定需要修饰的文字,即“先选定,后操作”。
(4)学生活动:打开自己的倡议书,对标题进行字体设置。
(5)教师提问:大家直接运行word,并输入几个汉字,看看此进是什么字体?
(6)学生活动:输入汉字,查看字体。
(7)教师小结:在不做任何字体设置的情况下,文字的字体为“宋体”,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为“默认”,也就是汉字的默认的字全是“宋体”,英文默认字体,大家按同样的方法可能得知是“timesnewroman”。
(8)教师讲解:我们仔细观察[格式]工具栏上的按钮,当鼠标指针移动到上面时,下面会出现按钮的名称,表明这个按钮是用来设置字号的,它的操作方法和字体的设置是一样的,大家自己试一下。
(9)学生活动:根据教师的提示,设置标题字体、字号和颜色。
(10)教师巡视:点评,提出不足之处。
2、设置正文格式。
(1)提出任务:标题需要设置字号较大些,正文则相比较标题要小一些。
(2)学生活动:自主实践,设置正文。
(3)讲解演示二:介绍字体颜色设置时,字的颜色不能过于浅,以免影响观看。
(4)学生活动:观察演示过程,领会操作技巧。
3、设置结尾格式。
(1)讲解演示三:相同的格式设置,还可以用“格式刷“帮助快速设置。
(2)学生活动:观察演示过程,领会操作技巧。
(3)学生练习:设置倡议书结尾部分格式。
三、小结、练习。
检验自己的学习情况,完成“试一试”部分练习。
语文第三册教案篇十一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呈现情境。
谈话:今天我们要到儿童乐园里去玩一玩。
2.提出问题。
(1)木马转盘一次可以坐几个人?
(2)哪6位同学愿意在一起骑木马?让学生自由结合,组建6人小组。
(3)一次可以坐6人,2次可以坐几个6人,共是多少人?
让2个小组的学生走到教室前面来,大家看一看。
(4)3次可以坐几个6人,是多少人?
再让6人到前面来。
那么4次、5次、6次呢?不要再走到前面来,设想一下,各有多少人?
二、经历过程,自主探索。
1.自己尝试。
2.出示表格: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面提出的问题,自己尝试计算、填表。
3.交流探讨。
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班内汇报:各组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结合学生的汇报,组织探讨:
(1)表格中填出的数各表示什么意思?(板书:1个6相加、2个6相加……6个6相加)。
(2)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积是多少?怎样知道的?让每个学生都写出6个乘法算式,写好后相互检查。
4.编口诀。
(1)你能编出6的乘法口诀吗?
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
(2)整理口诀。
这些口诀,你们能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写出来吗?写好后小组内相互检查。
(3)记口诀。
把口诀读一读。说说哪几句容易记住,哪几句难记?相互介绍自己记口诀的方法。
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由记口诀。
师生对口令记口诀。
5.用口诀。
口算:6×26×56×36×1。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综合应用,拓展延伸。
1.开碰碰车。
2.练射击。
3.打电话。
小动物们听说儿童乐园这么好玩,于是它们各自打电话约朋友去玩。
你能找出它们和谁在打电话吗?(友情提示:得数相等,电话接通)。
让小组内6名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小动物,轮流打电话。
语文第三册教案篇十二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动物吗?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贴图(狼,小羊)这是什么动物?喜欢它们吗?为什么?今天我们学习寓言故事《狼和小羊》。记得学过什么样的寓言故事?寓言故事通过讲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那么《狼和小羊》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呢?请大家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2、同桌读生字,纠正字音。记忆“溪”。
3、默读,标好自然段序号。
4、指名分段读课文,自我评价。
5、看电视画面: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课文:
2、找到第一次,读一读,告诉了什么?“故意”一词去掉行不行?为什么?怎样读出狼找碴儿的语气?小羊怎么读?练读,指名读,同桌分角色读。它俩谁说得有道理?为什么?指名把狼和小羊图贴在小溪的两边。
4、看图后,自己读一读,表演一下此时狼第三次找碴儿的样子。指名读,齐读。
5、分角色朗读,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四、学习总结全文:
狼想吃小羊,三次故意找碴儿,可是小羊虽然温和善良,据理力争,但却毫无用处,通过这个[寓言,你知道了什么?(像狼这样的'恶人坏人总是蛮不讲理的,我们不要怕,不要上当,要看清他们的嘴脸,和他们巧妙斗争。)。
五、扩展训练:
你希望小羊被吃掉吗?那结果会怎样?你设想一下。
六、戴头饰表演。
语文第三册教案篇十三
1、认识“刺、猬”等10个生字,会写“采、背”等8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让学生明白“称赞”别人是一种美德。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一个比一个好”
【教学难点】分角色朗读。体会称赞带来的快乐,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称赞与他们有关的东西。引出课题。
今天林老师要跟大家一起学的课文就是《称赞》(板书课题,读题目,读得好的称赞)。
2、那课文是谁称赞谁,因为什么呢?自己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二、初读感知。
1、先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了,做到不添字不落字,再去读懂课文内容。
2、交流谁称赞谁(出示课件图片,认读刺猬和獾,正音)。
3、生字教学:
他们俩是互相称赞!我们班小朋友真会读书,叫他们俩的名字也叫得特别好听!如果他们俩的朋友你也都认识了,老师会觉得你们更了不起!
出示生字:
(1)、他们都来了,自己跟他们打声招呼。
(2)、都会读的小朋友举手,请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小老师读得真好,把前后鼻读得特别准确,林老师要称赞你!)。
(3)、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火车开得又快有好,我们班的小朋友真的了不起啊!
三、研读课文。
过渡:现在再读读课文,一定读得更好了!
1、读好了想想:小刺猬的称赞给小獾带来了什么?它是怎么称赞的?
2、交流小刺猬的称赞给小獾带来了什么?
出示句子:
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使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学生齐读。(带来了“自信”)。
3、小刺猬的称赞有这么大的魔力?他是怎么称赞的啊?
出示: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1)、你觉得小刺猬怎么说的,就怎么来读这句话,好吗?(指名读)。
(我发现了,你把“真”、“一个比一个”强调了读,就读出了称赞的语气!你真会读书!)。
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读读(齐读)。
(2)、我换句话,这样称赞好不好?(出示相似句子)不急着回答,再去读读课文,联系上面的文章跟我们说说这样称赞怎么不好。
“粗糙”: 小板凳做得一点都不精细,可能……(是呀,板凳做成这样,小獾都快要泄气了,你还跟他说“做得真好!”,不合适!他一定很伤心!你不是故意气我吧?!)。
(3)、所以,出示句子:
小刺猬走到小獾身边,拿起板凳仔细地看了看。他对小獾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a、 仔细地看了看,他看到了什么?(很用心,做得很认真,虽然做得不好)。
b、 你肯定也对这只大清早学做木工的小獾很感动。来,一起发自内心地称赞他(指名读,读后问:你在称赞他板凳做得 越来越好了,更好了,好多了,进步了……)。
(板书:进步)。
4、引导说话,体会自信。
师引:“真的吗?”小獾高兴极了。
他想————。
5、再次出示句子,师引读。
小獾拉着小刺猬的手,说:“在我有点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收下吧。”
四、过渡:
1、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中谁因受到称赞而非常快乐或因受到称赞而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2、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语句进行品读,体会、感悟,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出示重点语句并配有图片进行品读、体会)。
(2)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受到称赞而树立了自信)。
(3)“谢谢你,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好心情带来的奇效)。
小结:同学们,在生活中,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人,往往善于称赞别人。即使别人存在问题较多,也能给予应有的肯定。你看,本课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那么你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呢?谈一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受到称赞时的心情及受到的意外收获)。
五、学一学、夸一夸。
1、我们也来向小刺猬和小獾学一学,称赞一下我们班的同学,你看看你要表扬谁,表扬他什么?(指名发言)。
2、看到班里同学有进步时,我会说————————。
3、在家里,我会这样称赞家人。
当妈妈做了我喜欢的菜时,我想说——————————。
当—————————时,我想说——————————。
六、小结。
从刺猬和小獾的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
(称赞可以给人信心,会给别人带来快乐,消除疲劳。)。
板书设计: 。
18、称赞。
互相欣赏。
小刺猬------------------小獾。
互相鼓励。
《称赞》课堂实录。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坐得真端正,课前准备做的非常好!
师:你们的精神真饱满,眼睛一直在注视着老师,我称赞你们!你们真棒!
师:老师称赞了你们,你们心里怎么想的?
生:高兴。
生:美滋滋。
师:听了老师的称赞,你打算怎么做?(用行动告诉老师)。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读一个小故事,齐读题目。
生:称赞。
师:这个故事发生在哪?故事中谁称赞了谁?大家认真读故事,自己从中找到答案吧!
师:读课文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生:看拼音。
生:查字典。
师:开始读吧,注意不认识的字要带着拼音多读几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谁来说说这个故事发生在哪?
生:大森林。
师:故事中都有哪些小动物?
生:小刺猬和小獾。
师:才读了一遍课文就有了这么多收获,真了不起!
师:如果同学们能和生字娃娃成为好朋友,再读故事就会有更大的收获,试试吧。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课件)。
称赞刺猬板凳粗糙但是傍晚椅子泄气瞧不起留下采果子。
背着椅子消除。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生读。
师:谁来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读这些词语。
生领读。
师:我们开火车来读读这些词。
生开火车读。
2、出示本课11个生字。
刺猬板凳糙但傍椅泄瞧留采背消做。
师:请同学样先自己读一读。
师:我们来开火车读,准备好了吗?
生开火车读生字。
师: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名字叫摘果子,谁能又响亮又清脆的叫准生字宝宝的名字,它才能从树上下来。
生读字。
三、创设情境,朗读感悟。
师:同学们,这么短的时间我们就认识了这么的生字宝宝,真棒!下面我们再来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哪句是小刺猬称赞小獾的话,哪句是小獾称赞小刺猬的话?(画出来的同学大声读读你画的句子,没画完的同学快一点儿。)。
师:谁来说说你找到的是哪句话。
生:他对小獾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小獾接过苹果闻了闻,说:“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出示句子,练习朗读有关互相称赞的句子。
他对小獾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小獾接过苹果闻了闻,说:“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师:谁再来读读这两句话?
师:称赞别人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呢?
生:愉快。
生:高兴。
师:那就带着高兴的语气同桌分角色读一读,要是能加上动作就更好了,谁来读一读?
师:这对同桌真会称赞对方,谁还想得到老师的称赞?
师:我们一起来朗读这两句话。老师读旁白,男生当小刺猬,女生当小獾。
师:听到小刺猬的称赞,小獾是怎么说的?
生:谢谢你,小刺猬。
生:谢谢你的称赞。
师:我们看看课文中的小獾是怎样说的?
出示小獾的话:
小獾拉着小刺猬的手,说:“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收下吧。”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什么是泄气?
生:不想做下去了。
生:做的不好,做不下去了。
师:老师也想当一次小獾,来读读这句话,好吗?(谁来当小刺猬和老师一起。)。
师:老师读的怎么样?
生:很有感情。
生:生好听。
师:同学们称赞了老师,老师真高兴。哪只小獾能读的更好?
生读。
师:小獾在什么情况下感到泄气了?快在课文中找一找有关的句子。
生回答。
出示课件和有关句子。
小獾已经做成了三个小板凳。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
师:“粗糙”是什么意思?
生:做的不好。
师:粗糙的小板凳会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一看,(课件出示)。
师:看着这样一个个粗糙的小板凳,你想说什么?
生:你虽然做的还不太好,但只要你继续努力,你会做好的。
生:你要有信心,小獾。
师:你真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小刺猬也是这么做的,我们来看:
出示:小刺猬走到小獾身边,拿起板凳仔细地看了看。他对小獾说:“小真能干,小。
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师:听了小刺猬的称赞,小獾高兴极了,它接着会怎样做呢?
生:它会学会做小凳子。
生:它会越做越好。
师:是啊!别人做得好我们需要称赞,当别人做得并不理想,有困难时,我们就更应。
该称赞,因为称赞就像神奇的魔棒,使原本想要放弃做板凳的小獾又重新燃起了信心,终于做成了板凳。
那么,当小刺猬把苹果送给小獾,听了小獾的称赞后,他的心情又是如何呢?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生齐读:小刺猬也高兴极了,说:“谢谢你,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
四、总结:
同学们学会了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了称赞别人,希望你的称赞能带给大家更多的欢乐。
《称赞》教学反思。
《称赞》这篇课文既生动有趣又寓意深刻。从学区公开课课堂下来后,回想起和孩子们一起渡过的短短的40分钟,品味着和孩子们的真心交流,感情的真诚碰撞,我享受到了快乐,尝到了收获的喜悦。现结合课堂教学环节,谈谈教学设计前后的得与失:
一、微笑教学,真诚称赞。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轻松愉快,他们就会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所以,我努力在课堂上始终面带微笑,对学生每一个积极的表现都给予真诚的称赞,创设愉悦的氛围,如:课始,我对学生积极准备上课的状态进行了称赞“同学们坐得真端正,课前准备做的非常好!”“你们的精神饱满,眼睛一直注视着老师!老师称赞你们!”孩子们从一始就积极的投入了这节课的学习。
二、快乐学习,积极自主。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的实践能力。于是,我努力将这一理念体现在识字和阅读教学之中。
1、读,特别是朗读,是语文教学最传统、最基本、最能体现自主学习的方法。以读带悟,朗读中理解词语的意思,朗读中体会句子的语气,增强语感,体会真诚的称赞能带给人自信。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指名读、对着屏幕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读等,既避免枯燥,又加深了对句意的理解,还提高了朗读能力。同时,教师注意处处、时时称赞学生的感悟理解,点滴进步。这样,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引导者和参与者,为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学习注入了激情和活力。
但是我的读书指导不到位,过渡语言不简洁,不够准确。
2、识字,我鼓励孩子们用多种方法来识字,自读,小老师读,同桌互相读,开火车读,识字游戏等。孩子的识字能力得到锻炼。
诚然,诸多的不足和遗憾,使我深刻意识到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自身素质的高低,对语文课程的关系重大。我会紧随教改之路继续学习进取,努力让自己的课焕发由内而外的美。
语文第三册教案篇十四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善于与人交往,交往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赞美他人,努力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2、能力目标:初步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交往技能,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基本的交往技能,初步掌握人际交往和沟通的技巧。
学会倾听、学会赞美他人。
交往的技巧。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问题驱动法。
播放歌曲《最近有点烦》和一封中学生来信导入新课《交往有艺术》。
1、学会倾听。
故事感悟。
(1)故事片段1。
最后,有一位退隐的老臣说他有办法。老臣胸有成竹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第一个金人的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金人的嘴巴里直接掉了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每年都按时向中国进贡表示臣服。
出示问题: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畅所欲言)。
(2)故事片段2。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的回答:“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
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
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听罢,在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
林克莱特继续注视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
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
出示问题:你认为认真倾听会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哪些帮助?(倾听的重要性)(小组交流讨论)。
(3)故事片段3。
在倾听的过程中,甲听众睡着了,乙听众说:“你讲的还不如我讲的好”,丙听众左顾右盼,丁听众注意力集中、认真倾听,不断与讲话者进行目光交流,偶尔点一下头,还不时做一些记录。
出示问题:请评析四位听众的表现。(如何倾听?)。
2、学会表达。
(1)看视频:《晏子使楚》出示问题:这个视频说明了什么?表达的重要性?
(2)看材料:《快乐女声—曾轶可》。
出示问题:将心比心:如果你是曾轶可,会接受什么样的点评呢?为什么?(表达的技巧?)。
3、学会赞美。
(1)故事片段4《春天后母心》。
出示问题: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赞美的重要性?
(2)看生活体验后思考问题:赞美的技巧有哪些?
4、交往是门艺术,除了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赞美他人,还要学会什么呢?请用具体事例说明。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的收获是:
1、下列做法中,令人欣赏的是()。
a、张浩说话语速很快,别人对他提意见,他不在乎,还声称这样才“酷”
b、开会或上课,小明总爱嘀嘀咕咕,窃窃私语。
c、梅梅在课余为炫耀自己知识渊博,爱说一些令人恐怖的故事。
d、当自己与别人的意见有分歧时,杰杰总是说“你的想法不错,但我这样认为……”
2、今天是星期六,小明在家做作业时,电话铃响了,小明赶紧跑过去接听电话。你认为懂礼仪的小明选的言行是()。
a、烦死了!星期天也不让休息,打什么电话。
b、喂!你是谁。
c、您好,请问您找谁?
d、讲电话拿起来放在一边,又去做他的.作业。
3、在下列家庭交往的实例中,对聆听艺术运用正确的是()。
b、从网吧回家,爸爸“你还回家干什么?”——爸爸不要我了。
d、家长会后,爸爸:“考这点分,还有什么脸见人?!”——我不知羞耻。
1、在教学中我能根据学情,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2、能有效利用ppt辅助教学,使教学环节流畅有序。
3、在教学展示环节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准备,大胆展示。
4、课堂教学亮点:在班级展示中,同学们能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和补充,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使课堂生成效果显著。
5、不足:有些学生不敢大胆展示,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多培养学生这一方面的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我们课题组成员能充分考虑抓住交往艺术的三个突破点——学会倾听、表达、赞美,进而确定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品表演、故事创设情境,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又能发挥学生作为活的教学素材的参与机会,开发利用学生这一活生生的素材,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且结合新课改理念,给学生更多合作、展示、交流的机会,这节课是课题组精心准备的一节课,有雷馥蕊老师执教,教学效果比较好。
语文第三册教案篇十五
各位老师你们好:
我讲的课题是:模拟实验。
一、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在本课教学中提出了“引导探索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教学改革思路,并且构建了探索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的纵向结构,即“回顾---情景导入 ---引导探索---解决问题---总结提高------交流评价”的基本教学模式。
二、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3节“用替代物模拟实验”本课例基于学生的原有的认知水平,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摇奖出发:激趣引探,明确规则,举行摇奖,缺少工具?探究替代,导入 新课。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实践操作,进一步营造和激发学习过程积极的心理氛围。例题选取,基于教材,而又超越教材,着以生活色彩,附以社会背景。德育渗透,丝丝缕缕,潜移默化,不失时机。整个教学活动:面向全体,注重差异,小组合作,活动开放,成果共享。旨在让学生放飞思维,寻找替代物的乐趣,感受数学之美,切身体会,了解替代物的意义,体验数学价值。教学中,应以合作探索为主,利用集体的力量,发挥每一位学生的想象力,对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从而加深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二)关于教学目标 。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
1、了解可以用替代物模拟实验的意义与方法。
2、会选用适当的替代物进行模拟实验。
3|、培养实验习惯,掌握实验方法,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理解合作共享和支援帮助等良好的科学研究习惯,养成观察,探究事物的习惯.
(三)关于教学流程和教学过程 .
为体现本课的设计理念,我自主构建了探索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即“回顾-------情景引入---引导探索---解决问题---总结提高---交流评价”。
1、回顾:对前几节知识的复习与辨析。
2、情景导入 :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摇奖出发:激趣引探,明确规则,举行摇奖,缺少工具?探究替代,导入 新课。
3、引导探索.:注重对学生合作交流过程的指导帮助,养成他们正确的学习习惯,不制约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解决问题:通过实验以后,学生心中一定还会有很多疑问和困惑,如实验结果为什么不尽相同?任何图钉的钉尖触地的机会都是一样吗?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去寻找到答案,给出圆满的解释。
5、总结提高:教会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会总结一节课的要点并随堂巩固,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数学习惯。
6、交流评价:要求学生课外交流实验结果和实验方法,相互借鉴补充,进行课外拓展,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综合能力。
以上是我的简要思路,由于水平局限,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指正。
各位老师你们好:
我讲的课题是:模拟实验。
一、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在本课教学中提出了“引导探索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教学改革思路,并且构建了探索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的纵向结构,即“回顾---情景导入 ---引导探索---解决问题---总结提高------交流评价”的基本教学模式。
二、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3节“用替代物模拟实验”本课例基于学生的原有的认知水平,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摇奖出发:激趣引探,明确规则,举行摇奖,缺少工具?探究替代,导入 新课。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实践操作,进一步营造和激发学习过程积极的心理氛围。例题选取,基于教材,而又超越教材,着以生活色彩,附以社会背景。德育渗透,丝丝缕缕,潜移默化,不失时机。整个教学活动:面向全体,注重差异,小组合作,活动开放,成果共享。旨在让学生放飞思维,寻找替代物的乐趣,感受数学之美,切身体会,了解替代物的意义,体验数学价值。教学中,应以合作探索为主,利用集体的力量,发挥每一位学生的想象力,对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从而加深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二)关于教学目标 。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
1、了解可以用替代物模拟实验的意义与方法。
2、会选用适当的替代物进行模拟实验。
3|、培养实验习惯,掌握实验方法,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理解合作共享和支援帮助等良好的科学研究习惯,养成观察,探究事物的习惯.
(三)关于教学流程和教学过程 .
为体现本课的设计理念,我自主构建了探索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即“回顾-------情景引入---引导探索---解决问题---总结提高---交流评价”。
1、回顾:对前几节知识的复习与辨析。
2、情景导入 :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摇奖出发:激趣引探,明确规则,举行摇奖,缺少工具?探究替代,导入 新课。
3、引导探索.:注重对学生合作交流过程的指导帮助,养成他们正确的学习习惯,不制约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解决问题:通过实验以后,学生心中一定还会有很多疑问和困惑,如实验结果为什么不尽相同?任何图钉的钉尖触地的机会都是一样吗?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去寻找到答案,给出圆满的解释。
5、总结提高:教会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会总结一节课的要点并随堂巩固,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数学习惯。
6、交流评价:要求学生课外交流实验结果和实验方法,相互借鉴补充,进行课外拓展,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综合能力。
以上是我的简要思路,由于水平局限,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指正。
语文第三册教案篇十六
《龟兔赛跑》。
课型欣赏教学。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认知:欣赏管乐合奏曲《龟兔赛跑》,了解乐曲表现的故事情节。
技能:通过欣赏、形体动作模仿等音乐活动,感受乐曲中的节奏、旋律、速度的变化,知道由不同乐器的音色所表现的兔子和乌龟的音乐形象。
情感:知道顽强的自信心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对成功的重要性。
小班化教育“主动-有效”驱动单。
“主动-有效”的追求目标。
主要“教学策略”
教学重点。
能够分辨龟、兔这两个音乐音乐形象的不同。
教学难点。
并能随音乐表演《龟兔赛跑》的故事。
课前准备。
音乐、课件、小动物头饰。
教学。
环节。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导入二、听赏乐曲三、创作新《龟兔赛跑》1.出示兔子和乌龟的图片,学生用语言或形体动作描述差异 2.跟着两段不同的音乐用形体动作表现乌龟和兔子的形象 3.介绍大管和单簧管,看图片,结合乐器音色特点联系所要表现的龟兔形象 1.听“早晨”的场景音乐,感受宁静祥和的氛围,引出故事 2.聆听主题旋律,听出主题所表现的形象,找出两者音乐要素的不同点,完成p18页上的“听听连连”3.听“赛跑”乐段,感受乐曲热闹而稍带紧张的气氛,以及随故事情节发展而引发的音乐要素的变化4.听“森林舞会”乐段,感受乐曲所展示的欢快愉悦的场景1.观看迪斯尼的动画片《龟兔赛跑》,与老的故事做比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2.以小组为创作群体,创作新版《龟兔赛跑》3.展示作品学生用语言或形体动作描述差异 跟着两段不同的音乐用形体动作表现乌龟和兔子的形象听介绍大管和单簧管,看图片,结合乐器音色特点联系所要表现的龟兔形象听“早晨”的场景音乐聆听主题旋律,听出主题所表现的形象,找出两者音乐要素的不同点,完成p18页上的“听听连连听“赛跑”乐段听“森林舞会”乐段观看迪斯尼的动画片《龟兔赛跑》以小组为创作群体,创作新版《龟兔赛跑》展示作品从感受龟兔的形象入手,用生动逼真的形体动作和乐器音色,强化感性认识。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加强对音乐形象与段落情绪的听辩,由感知着手渗透音乐要素的知识。创作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是创作新版的故事,但一定要围绕体现顽强自信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对成功的重要性这个主题进行创作,决不可偏离主题。
唱《我是一粒米》。
课型。
歌曲新授。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认知:通过复习儿歌《小小鸡》,进一步提升学生节奏感和多声部配合能力,并且通过儿歌朗读处理,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
技能:用亲切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我是一粒米》。
情感:通过歌表演及演唱形式的变化体验粮食的来之不易,倡导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风尚。
小班化教育“主动-有效”驱动单。
“主动-有效”的追求目标。
主要“教学策略”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
环节。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导入:二、复习节奏儿歌《小小鸡》三、学唱歌曲《我是一粒米》四、教师小结教师可以即兴的带领学生跳一些简单的律动。(一)复读儿歌《小小鸡》(二)为儿歌中动物叫声加入强弱变化(一) 教师指导学生用不同朗读形式朗读儿歌(一) 学唱导入——古诗吟颂《锄禾》(二)感受歌曲1.以歌曲《我是一粒米》旋律作为背景音乐,教师借助多媒体介绍粮食种植过程2.引出小米粒与小淘气两个角色,教师进行范唱(三)分段学唱歌曲 1.用听唱法学唱各段歌曲2.歌曲处理——根据每段歌曲不同情绪和内容,自然地融入动作、表情和音色变化(四)创编演唱形式 1.按书本提示,用领唱与齐唱形式演唱歌曲 2.学生自编各种演唱形式结合:倡导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风尚律动——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边听《我是一粒米》的伴奏音乐边手拉手一起用跑跳步进入教室,教师可以即兴的带领学生跳一些简单的律动。复读儿歌《小小鸡》为儿歌中动物叫声加入强弱变化用不同朗读形式朗读儿歌古诗吟颂《锄禾》听教师介绍粮食种植过程用听唱法学唱各段歌曲演唱歌曲自编各种演唱形式歌曲《我是一粒米》曲调篇幅较长、变化较多,所以教师应创设多听的机会让学生反复感受。听琴入室环节就把握时机、单刀直入,让学生聆听感受。复习环节除了对已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外,教师更可以细化要求,把教学做深做透。另外,复习环节更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此处加入朗读形式的变化旨为后面创编各类演唱形式做铺垫。用和歌曲相同主题的古诗作为导入,使学生及时准确把握本课所倡导的节约风尚。教师的设计始终围绕“兴趣为动力”、“听赏领先”的教学理念,创造一切聆听的机会,牢牢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针对歌曲《我是一粒米》各段词曲搭配的不同,教师可采用分段学唱法,尤其应指导学生唱准每段歌曲结尾。在边学边唱中加入表演和音色处理,帮助学生记忆歌词和准确把握各段歌曲情绪。用不同歌唱形式演唱歌曲,既增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帮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歌唱表现手法。
课 题创编 《我是一粒米》。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四、教师小结、结合德育形式。(三)相互评价、改进,再次表演小结相互评价、改进,再次表演学生初步尝试表演唱,教师应创设评价平台,利用相互评价帮助学生提高表演能力,逐步使学生积累成熟、规范的表演经验。【教学反思】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创造内容中的其中一项是: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要求学生能够创编同歌曲内容、情绪一致的律动,并参与表演。本节课中创编表演唱《我是一粒米》正是歌曲学唱的延伸与拓展,通过歌唱——讨论——创编——合作表演等环节,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歌曲内容,体验歌曲的情感内涵。由于设定的创编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创编要求贴近学生实际,并且充分给予学生创造空间与自由,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涨,各项活动参与都很投入,最终的表演效果与预设也基本一致。教师在教学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创作表演时,应提醒学生别光顾着动作与形式,而忽略了歌唱,教师可把歌曲演唱作为评价标准之一;也可在表演时播放范唱录音,以暗示学生应边歌唱边表演,才能达到最完美的演出效果。另外,教师应注意学生创编过程中的实效性。低年级学生缺乏创造能力与表演经验,初步尝试可能反应效果欠佳、想法稚嫩,教师不能一味的鼓励支持,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正确的指导,帮助学生产生恰当、优质的创作内容。
语文第三册教案篇十七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可贵的沉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复习“热闹”词,回顾“热闹”。
师:我们先来读一组词语。(异口同声、左顾右盼、神气十足、祝贺、迅速)同学们,这组词语都是形容文中的一个场景,那是??(请同学们回顾教室里热闹的场景,同时出示图片1)。
师:是啊,孩子们感受着父母的爱是那么快乐,那么兴奋。教室里——热闹极了。
3、复习“沉默”词,设疑引入。
我们再看第二组词语,请一位同学读一读。(霎时、寂然无声、犯错、缓和、赦免)我们一起读一读。
第一组词语让我们感受到快乐和热闹,这一组词语又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沉默,出示图片2)。
(一)入情入境,理解沉默的“可贵”。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10—12自然段,找找哪些句子体现了“沉默”。
2、(出示安静句)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朗读,理解做铺垫)。是啊,从热闹到沉默,转变非常突然,哪个词能体现出来?(霎时)。
“霎时”表示时间很短。你能给它换一个词吗?(突然、一下子、一瞬间)。
3、是的,霎时,教室里安静了下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
(学生自由说:老师问同学们爸爸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同学们不知道,所以沉默了。爸爸妈妈生日的时候更没有向他们表示祝福。)。
原来,孩子们不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更没有向他们表示祝福,心里很不好受。所以,教室里霎时安静了下来,沉默了。
你找到了哪些词语?(安静依然安静、沉静、寂然无声)。
5、什么叫“寂然无声”?(一点声音也没有。)。
你能用这一自然段中的有关语句,说说“寂然无声”的意思呢?(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
生:连呼吸都听得到??连针掉地上都听得到??(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加以引导)。
是啊,一点声音也没有。让我们在这样寂然无声的情景中,试着读出这份安静和沉默吧!谁来读?(点名读,齐读)。
5、就这样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沉默着??(沉默一下)沉默了足足一分钟!
6、在这安静而漫长的一分钟里,文中没有大量的动作描写,更没有孩子们的神态和语言描写。同学们请看,这些孩子们都在干什么呢?仔细观察他们的动作、神态,他们可能还会想些什么?(出示图片2,可请孩子们发言说说想法)(可能想:我为什么不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呢?要是早点知道该多好啊。回家后一定要问爸爸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爸爸妈妈那么关心我们,我们却不知道他们的生日,也没有向他们祝贺,真不应该,真对不起他们)。
同学们拿出作业纸,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吧!(交流练笔)。
7、在沉默中,孩子们似乎明白了什么,他们满脸都是好像犯了错误的神色。可是老师却恰恰认为孩子们很可爱。
为什么犯了错误还说他们可爱呢?(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8、你能用合适的词来形容这时候孩子们的心情吗?(难过、内疚、羞愧、后悔、自责??)。
生:关心父母,给父母过生日,关爱父母(老师总结:回报父母的爱)。
(二)再度“热闹”,懂得回报爱。
可见这一分钟的沉默使孩子们懂得了要回报爱,老师又问:“怎么才能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呢?”孩子们刚才在沉默中的沉重愧疚之心一下子如释重负,轻松了下来。
请同学们默读14自然段,找一找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孩子们的心情轻松了下来了。(“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谁能说说“赦免”是什么意思。(依法定程序减轻或免除对罪犯的刑罚)是啊,赦免了还要追究以前的责任吗?不追究,所以,心情就轻松多了。教室里又热闹起来了,不过这时的热闹和沉默前的热闹有什么不一样呢?(原来的热闹是来自父母为自己庆祝生日,这时的热闹时因为孩子已经懂得了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父母的爱。)。
(1)、师:课堂中一分钟的沉默,却让孩子们收货了无比珍贵的东西,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一分钟的沉默是可贵的吗?(小组讨论交流)。
这一分钟的沉默让老师感到无比欣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就是——可贵的沉默。
(2)、师:我相信,你们也从这份沉默里学会了很多(暂时设计播放音乐)。让我们一起再一次读一读课题:可贵的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