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数游戏数学教案(热门16篇)
教案是教师为了指导和安排教学活动而制定的有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和教学资源等的书面计划。教案的编写要注重教学资源的合理使用和教材的选取,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https://example.com/教案6
猜数游戏数学教案篇一
1、教师出示统计记录单,引导幼儿观察。
师:这是一张统计记录单,请在上面记录你们这组喜欢每种吉祥物的小朋友的人数。
2、引导幼儿讨论。
师:怎样才能知道你们这组喜欢每种吉祥物的小朋友有多少呢?又怎样记录呢?(引导:如在相应的空格中画短线,点等。)。
3、请幼儿与同伴商量,将小组里每个人喜欢的吉祥物统计在1张记录单上。
4、教师引导幼儿在统计记录单上统计、记录小组中喜欢每种吉祥物的人数。
5、展示幼儿用不同方式记录的记录单,并请相应的幼儿上来介绍自己的统计记录集体观察、发现其中统计、记录的不同方法。
6、指导幼儿统计出本小组中最受欢迎的吉祥物,并做记号。
猜数游戏数学教案篇二
1、学习3的加减法,感知三幅图的含义,继续学习加减法算式。
2、理解加法题中用“一共”表示合起来,减法题中用“还剩下”表示少了的意思。
3、在书写的过程中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经验准备:幼儿一学过2的加减,初步会看三幅图。
2、物质准备:教具:面包圈范例图,笔。
学具:《幼儿用书》p34页。每组雪花片若干,幼儿人手一支笔。
一、小老鼠买面包圈。
1、展示《小老鼠和大老虎》的故事书,请幼儿说说两个好朋友最喜欢吃什么?
2、教师:小老鼠去给大老虎买面包圈当点心,我们看看它买了几个面包圈。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并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小老鼠买了1个面包圈;第2幅图——小老鼠又买了2个面包圈;第3幅图——小老鼠一共买了3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一共”表示把两次买的面包圈合起来的意思。
3、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小老鼠买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加法算式。
4、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与符号的意思,判断算式是否正确。
二、大老虎吃点心。
1、教师:大老虎可喜欢这个点心啦,瞧它吃得多开心。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大老虎有3个面包圈;第二幅图——大老虎吃了1个面包圈;第三幅图——大老虎还剩下2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还剩下”表示吃掉面包圈后少了的意思。
2、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大老虎吃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减法算式。
3、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和符号的意思,特别是“—1”的意思。
三、小组操作活动。
1、看图列3的加减算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幼儿用书上三幅图的变化,并学习运用“一共”和“还剩下”的词语,大胆讲述3幅图的含义。鼓励幼儿根据画面含义列出3的加减算式。
2、看图形记录图形特征。看算式进行3以内的加减运算。
3、看算式写得数。读一读算式,并用雪花片演示算式数量变化过程,写出得数。
四、活动评价。
教师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操作材料,讲述画面内容和算式,其他幼儿对照自己的操作材料,集体进行评价。重点引导幼儿巩固正确使用“一共”、“还剩下”等词语。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猜数游戏数学教案篇三
“数豆子”是北师大版第二册数学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的最初的教学内容,认数的范围从20扩展到100以内。数数是学生普遍具有的生活经验和技能,教材也把认数、读数、写数与数数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就是从生活和常识中提练抽象出来的。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20以内的数,会数、会读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已在生活中积累了许多100以内数的知识,此时学生对认读100以内的数具有了一定的体验和能力。因此,教材在编排上,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100以内的数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体现了在认数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让学生在多样的活动中,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培养学生数感,体验数数、估数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学会使用计数器。
2、过程与方法: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算,发展估算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活动中逐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100以内数的估计。
二、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心里特点,采用:
1、情境法,谈话法,引导法,讨论法等。学法有;自主探究法。
2、动手实践法。
3、合作学习等。
三、说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计数器、豆子若干、玻璃杯等。
2、学具准备:计数器。
四、说设计理念。
发展学生的数感是《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本节课我尽量让从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利用多种直观材料促进对数的理解,重视发展学生数感。让学生经历“数实物---拨计数器---抽象出数”的过程,再到对数位意义的理解。
五、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四步。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了解豆制品吗?
师介绍:有关研究发现,一个成年人每天食用150克的大豆或其它豆制品如豆腐,豆腐皮对健康非常有利。150克大豆用我们的小手大约要抓7、8把。
老师抓一把豆子放玻璃杯里,请学生估计。
(由于学生个人经验差异较大,说法不一,暂时不纠正。)引出课题:板书:数豆子。
(健康是与学生生活关系紧密,容易吸引学生《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年级应以培养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的估算意识为主,体会估算的必要性)。
(二)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估计的方法。
(1)刚才几个同学估计的各不相同,怎样才能准确进行估计呢?师再拿出同样的玻璃杯,先引导学生一起数出10粒放在另一杯子。引导观察:让学生进行对比,再次估计。如果学生估计的相差太远,就再数出10粒现次估计,找到合理的估计数值。
(当学生不着边际估计后,师要有耐心,我会引导学生通过选择一个适当的“标准”作比较,克服估计的盲目性,提高估计的准确性。通过学生一次次更为接近的估计过程,学生在数与的之间建立了一定的联系,估计能力会逐步提高)。
(2)豆子到底有多少粒呀,我们一起数一数吧。(通过具体的数数证实刚才的估计)。
(3)请同桌合作,抓一把花生进行估计。
(这个环节强调别让花生掉地下,如果估计不出可以数出一小部分再进行估计)。
2、认识几十几的数。
指名汇报刚才的结果,师选取几个板书:如28,42。
问:28表示什么?在计数器上怎样拨珠?怎样写?
(数的组成是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师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在计数器上拨珠的拨珠方法,并教学写数方法。)同桌练习拨28,边拨边说数的组成。
(学生对数的组成及拨珠掌握得较快,但在实际做题中写数是个难点。因些我结合拨珠来引导学生学习写数方法:十位拨几个珠就写几,个位拨几个珠就写几,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位的意义。让学生边拨边说边写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动手操作也有助于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3、强化对数位的认识。
(引导学生发现30中的“0”不能省去,起占位的作用。)。
(2)师拨出40,60,98,99让学生在本上写数。
(3)99再加上1怎么拨珠?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并认识新数位“百”的意义。
(这个环节是在学生积累了数数经验,总结了数数方法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把操作与读数、写数结合起来,把操作与对计数单位和数的组成的认识结合起来)。
(三)巩固练习。
一学生拨数,另一名学生猜数。其余的同学都做小裁判,告诉猜的那名同学数的组成或所说的数是大了还是小了。
(用小游戏调节一下枯燥乏味的学习,当学生自己先进行猜数游戏时,他们总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怎么才能让游戏进行下去的问题,做出自己判断。也体现了解题方法的多样性)。
2、根据教学时间机动练习数学书第5页中的练习。
(练习中让学生学会观察计数器,学习读数与写数方法,不断强化“位值”的思想。)。
(四)全课小结。
(给学生以鼓励性评价。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愿孩子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发现更多生活中的数学)。
六、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清晰明了,能体现本节课教学重难点。
猜数游戏数学教案篇四
教学要求:
1、通过游戏活动,学会7和6的加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学会6和7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小豆。
教学时间:1-2课时。
1、拿出各自准备好的小豆,同桌两做游戏。
2、边做游戏边完成书上的题目。
3、集体交流。
4、整理板书。
1、讲故事引入题目。
2、观察图,说说图意,独立完成书上的两组题。
3、想像:说一说还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生说师板演。
1、连一连。根据图示独立完成。
2、做一做。先独立看题,完成题目,再同桌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3、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知道怎么玩。
2、玩一玩。
3、回家后,找家里人玩一玩这个数学游戏。
猜数游戏数学教案篇五
1、通过游戏活动,学会“7”和“6”的加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学会“6”和“7”的加减法。
小豆
1-2课时
一、猜数游戏
1、拿出各自准备好的小豆,同桌两做游戏。
2、边做游戏边完成书上的题目。
3、集体交流。
4、整理板书。
二、想一想
1、讲故事引入题目。
2、观察图,说说图意,独立完成书上的两组题。
3、想像:说一说还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生说师板演。
三、练一练
1、连一连。根据图示独立完成。
2、做一做。先独立看题,完成题目,再同桌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3、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四、数学游戏
1、知道怎么玩。
2、玩一玩。
3、回家后,找家里人玩一玩这个数学游戏。
猜数游戏数学教案篇六
在看看、猜猜、讲讲中,了解水果的整体与局部的对应关系,复习"4"以内的按数取物。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一些常见水果。
2、材料准备:ppt《好吃的水果》、菠萝一个、水果整体和局部图片、操作纸盆幼儿人手一份、操作小水果卡片。
一、说一说、猜一猜。
1、猜一猜: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水果,你们来猜猜看是什么?
媒体操作:播放课件第二页,菠萝局部(继续播放,出现更多局部,直到幼儿猜出完整的)。
2、摸一摸:菠萝的皮是什么感觉?(拿出菠萝请幼儿逐个摸一摸)小结:菠萝的外面的皮是一块一块的,上面还有许多叶子,摸上去是硬硬的、刺刺的。
3、找一找:菠萝找朋友媒体操作:播放课件第三页,出示三种水果的局部菠萝宝宝要找和他一样的朋友,这三种切开来的水果哪种是菠萝宝宝的朋友。
媒体操作:继续播放课件第三页,出现其他两种水果。
幼儿讨论:还有两种是什么水果,他们切开来像什么?
小结:还有两种水果宝宝是橙子和杨桃,他们切开来的样子都不一样,有的像五角星,有的像一朵花。
二、水果宝宝找朋友。
1、我们一起来选水果,请你们每人挑选一样你喜欢的水果。
2、你们选了什么水果?
小结:你们的水果有的是整个,有的是切开来的。
3、游戏:水果宝宝找朋友。我们来玩一个水果宝宝找朋友的游戏,现在要请你们去找和自己一样的水果宝宝手拉手坐下来。
4、共同检验(请幼儿两两介绍找的水果名称,如:我们是西瓜)提升:两个切开来的水果都是橙子,但是他们切得方法不一样所以切开来的样子就不一样)。
5、问题:我们今天认识了整个的水果宝宝和切开来的水果,数一数有几种水果宝宝?
三、做水果色拉。
1、幼儿讨论:这里有了这么多水果,这些水果可以怎么吃呢?(剥着吃、切开来吃、榨果汁、做果酱)有一个好办法可以让我们一次吃到几种水果,把水果做成色拉。
媒体操作:播放课件第四页,出示水果色拉。
媒体操作:播放课件第五页,出示盘子以及卡片。
小结:这盆水果色拉需要1个橙子、五片西瓜。
媒体操作:继续播放课件第五页,出示正确答案。
3、幼儿示范:请一名幼儿上来拿拿看。
4、幼儿集体操作,教师指导。(根据不同层次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
5、共同检验,我们一起来看看选的水果对不对。
6、游戏:做色拉。儿歌:拌拌拌,拌色拉。苹果草莓放进去。(手中有这样水果的幼儿站起来做拌色拉的动作,反复进行3~4次)。
猜数游戏数学教案篇七
1、通过游戏活动,学会7和6的加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学会6和7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
小豆。
教学时间:
1、拿出各自准备好的小豆,同桌两做游戏。
2、边做游戏边完成书上的题目。
3、集体交流。
4、整理板书。
二、想一想。
1、讲故事引入题目。
2、观察图,说说图意,独立完成书上的两组题。
3、想像:说一说还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生说师板演。
三、练一练。
1、连一连。根据图示独立完成。
2、做一做。先独立看题,完成题目,再同桌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3、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知道怎么玩。
2、玩一玩。
3、回家后,找家里人玩一玩这个数学游戏。
猜数游戏数学教案篇八
1、知道加法含义,初步理解加号,等号和数字的算式中的意义。
2、在游戏中积累加法运算的经验,感知加法的有用性。
3、积极主动地和同伴合作,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精神。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1、废旧报纸,每个幼儿3张。
2、各种颜色的彩笔幼和人手1盒,透明胶或双面胶。
3、记录表
4、幼儿用书。
1、游戏:“作圈圈”。
(2)教师:请你们找个同伴,两个人一组做三个圈,你们要先商量好谁做1个,谁做2个,然后像老师这样把报纸慢慢地卷起来,圈成一个圆筒,然后用透明胶或双面胶把这个地方粘住,再把两端接起来,在外面裹几圈透明胶,这样圈就做好了,然后任意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颜色涂在圈圈上。
(3)教师:做好圈后要在表格里记录,像这个表格一样在左边一栏写上你的名字或用图案代表你,在中间一栏记录你做了几个同,在最后一栏涂上你做的圈是什么色的。
(4)幼儿制作圈圈,教师巡回指导。
2、请幼儿展示自己的记录,并学习3以内的加法。
3、打开幼儿用书,完成练习。
(1)教师讲解题目意思和做题方式,并指导幼儿答题。
答完题请幼儿读一读算式,并说出每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猜数游戏数学教案篇九
1、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来表示,引起幼儿对生活中出现的“0”的兴趣和思考。
2、初步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懂得0比1小。
6只篮子,依次放入数量为5、4、3、2、1的实物玩具,第6只篮子内不放玩具。电视机、录像带(有关“0”的录像,尺、温度计、门牌号、车牌、比分牌、球衣编号)。数字娃娃表演。每人一张泡沫板数字。磁带《找朋友》。
一、引出数字“0”
1、依次出示篮子里的玩具。提问:篮子里有什么?用数字几表示?(复习数字1-5)。
2、第6只篮子内放有玩具,知道没有用数字“0”来表示。
3、感知“0”的形状。
4、让幼儿说说还有什么没有了也可以用“0”表示。
二、讨论。
1、教师: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0”。
2、幼儿自由讲。老师放录像,助幼儿理解“0”,在生活中的不同作用。
(1)东西没有了用“0”表示,“0”表示没有。
(2)湿度计上的“0”表示湿度0度,越往上温度越高,越往下的温度越低。
(3)车牌、门牌、电话号码、年历、球衣上的“0”表示一个数字。
(4)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5)球赛时比分牌上的“0”表示没有进球,0:0表示平局,1:0表示一方进了一个球。
3、总结。“0”的`作用真,不同的“0”表示不同的含义。
三、观看表演。
1、复习0-10的排序。
2、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
3、启发幼儿说出“0”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比其它数字。
四、游戏“找朋友”
要求两个数字娃娃做好朋友,比比谁谁小,数字娃娃站着,小的数字娃娃蹲下。
猜数游戏数学教案篇十
1、在游戏活动中,帮助学生掌握有关“6”和“7”的加减法。
2、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积极交流、积极思考,并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3、在游戏活动中,使学生不断积累经验,发展他们的数感。
教学重点。
掌握“6”和“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猜数“2”或“4”
2、学生猜数,并说出简单的理由。
3、教师提问:
(1)老师的手里到底有几个磁珠哪?想不想知道?
(2)看看老师的左手有几个?(教师把左手的4个磁珠贴在黑板上)。
(3)右手哪?(教师把右手的2个磁珠贴在黑板上)。
(4)有谁猜对了?你怎么知道一共有6个磁珠呀?
(左手有4个磁珠,右手有2个磁珠,合起来一共有6个。)。
(5)你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吗?
2+4=64+2=6。
5。教师提问:
(1)你猜对了吗?你怎么那么肯定你猜对了?
一共有6个磁珠,老师左手有2个,右手一定有4个。
(2)能把你的想法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吗?
2+4=64+2=66—2=46—4=2。
6。小结:你们猜得有理有据,所以都猜对了,快为你们的胜利鼓鼓掌吧!
(二)猜数“3”
2、你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吗?3+3=66—3=3。
(三)猜数“1”和“5”
1+5=65+1=66—1=56—5=1。
2、你们是不是都很想玩猜数游戏?那同桌的两位小朋友就来一次猜数大赛好不好?
(一)教师谈话:同学们从学具盒里数出7个小珠子,看谁数得快!
(二)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一个同学捂,另一个同学猜,并说出算式。如果猜和算式都说对了,就可以从学具盒里拿出一个小珠子,放在盒盖中,表示得一分。比赛结束时,谁得的小珠子多,谁就获得了胜利。
(三)小组活动。
(四)你们俩是怎样玩猜数游戏的,结果怎样?
0+7=77+0=77—0=77—7=0。
1+6=76+1=77—1=67—6=1。
2+5=75+2=77—2=57—5=2。
3+4=74+3=77—3=47—4=3。
(五)小结。
3+4=7—4=7—3=7—5=1+6=2+5=。
6—3=7—1=7—7=4+2=3+3=1+5=。
(一)出示图片:连一连。
(二)教师提问:看一看,谁看明白了?(把加起来和是7的数连起来。)。
说明:学生在连一连的时候,可能是把两个数相连,有可能是把三个数相连,只要加起来和是7就是正确。
(一)出示图片:老鼠背土豆。
(二)学生自编故事。
你们能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吗?
(三)能根据他们编的数学故事列出数学算式吗?
0+7=77+0=77—0=77—7=0。
1+6=76+1=77—1=67—6=1。
2+5=75+2=77—2=57—5=2。
3+4=74+3=77—3=47—4=3。
(四)小结:看到你们这么聪明、能干,小老鼠自己却不劳动,偷东西吃,心里非常难过,他表示以后一定改邪归正,自食其力。
本节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数学游戏贯彻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它好比强大的磁场,最大限度的激发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着孩子们主动地参与。
“小老鼠背土豆”这一活动,极具开放性。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编数学故事,针对数学故事中的不同情节,列出相应的数学算式,并说明含义。这样一道题变成了一组题,克服了僵化的只看表面现象的思维弱点,使不同的学生的思维受到了熏陶和感染,从质上有了一次飞跃,养成了全面的、合理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逐渐形成了良好的思维品质。
探究活动。
夺金牌。
游戏目的。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竞争意识及集体观念。
1、由教师或学生将比赛题目写在一块黑板上,并在最上面放上精制的金牌。
2、比赛分两组同时进行,每组10人参赛,一组做上边10题,另一组做下边10题,一。
人做一题。
3、两组都从塔底开始做,一直到塔顶。
4、学生做题时能口算的可直接写得数。后面的同学如发现前一位同学计算错误,允许先订正,再算自己该做的题。
5、算得快且正确率高者得金牌。
1、此游戏宜安排在新知系统认识之后,比赛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编制,还可以让参赛的学生互相出题。
2、为公平合理,一轮比赛后,可交换比赛题目再赛一次,以两次的总分决胜负。
猜数游戏数学教案篇十一
(共1课时,第1课时)。
1.经历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3.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难点: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棋子,课件。
教学日期:年月日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玩一个小游戏?看谁最聪明。(板书课题:猜数游戏)。
(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示学生“还少了一些”或“多了些”引导学生猜数)。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学习10以内的数时间不长,对数的认识及数数均不是十分熟悉,因此这样安排单手猜数的游戏活动,既可以复习10以内的数,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生:一只手有4颗棋子,另一只手有2颗棋子。
师:现在老师把两只手握在一起了,你说一共有多少颗棋子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猜数游戏数学教案篇十二
1、在游戏活动中,帮助学生掌握有关“6”和“7”的加减法。
2、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积极交流、积极思考,并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3、在游戏活动中,使学生不断积累经验,发展他们的数感。
猜数“2”或“4”
你怎么知道一共有6个圆片呀?
老师的左手有4个圆片,右手有2个圆片,合起来一共有6个。
你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吗?
2+4=64+2=6。
你猜对了吗?你怎么那么肯定你猜对了?
一共有6个圆片,老师左手有2个,右手一定有4个。
能把你的想法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有可能用加法,教师要用标记表示出来,学生也有可能用减法。
2+4=64+2=66-2=46-4=2。
这回谁猜对了?你们猜得有理有据,所以都猜对了,快为你们的胜利鼓鼓掌吧!
猜数“3”
2.你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吗?
3+3=66-3=3。
猜数“1”和“5”
1+5=65+1=66-1=56-5=1。
2.你们是不是都很想玩猜数游戏?那老师请小朋友来捂圆片,你们来猜一猜他捂住了几个?引出学习7的加减法。
1、让学生数出7个圆片,放在屏幕上。
2、游戏规则:一个同学捂,其他同学猜,并说出算式。学生有的捂1个、3个、7个等等,得出7的加减法。
0+7=77+0=77-0=77-7=0。
1+6=76+1=77-1=67-6=1。
2+5=75+2=77-2=57-5=2。
3+4=74+3=77-3=47-4=3。
3、小结。
1、开火车。
3+4=7-4=7-3=7-5=1+6=2+5=。
6-3=7-1=7-7=4+2=3+3=1+5=。
2、打开书,p33页第1题连一连。
让学生自己先看,找学生说说是什么意思。
把加起来和是7的数连起来。
(学生在连一连的时候,可能是把两个数相连,有可能是把三个数相连,只要加起来和是7就是正确。
3、做看图题。
让学生讲讲图的意思。独立完成。
3、进行订正。
今天这节课你们上的开心吗?你们都学会了吗?
猜数游戏数学教案篇十三
1、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来表示,引起幼儿对生活中出现的“0”的兴趣和思考。
2、初步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懂得0比1小。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教具:数卡、花朵图片、《找朋友》歌曲、多媒体课件(有关”0”的课件,尺、温度计、门牌号、车牌、比分牌、球衣编号)。
学具:每人一个数字卡片。
一、故事引出“0”娃娃。
1.今天郦老师给家讲一个数字娃娃排队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先请出数字朋友,请小朋友做拍手游戏,你拍几下,相应的数字娃娃就会出来排队了。
2.讲故事:数字娃娃排队。
二、讨论“0”娃娃的含义。
1.它们来到花园里,花园里的花真多。数字娃娃要和花儿交朋友,你们来忙好吗?
2.老师指没有花瓣的花:“它应该和哪个数字做朋友?”
3.还有什么没有可以用“0”表示?
三、讨论“0”娃娃在生活中的含义1.教师:你觉得“0”娃娃像什么?
2.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0”?
幼儿自由讲。老师放多媒体ppt,助幼儿理解“0”,在生活中的不同作用。
(1)电话机上的“0”表示号码中的一个数字。
(2)湿度计上的“0”表示湿度0度,越往上温度越高,越往下的温度越低。
(3)车牌、门牌、电话号码、年历、球衣上的“0”表示一个数字。
(4)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5)球赛时比分牌上的”0”表示没有进球,0:0表示平局,1:0表示一方进了一个球。
3.总结。“0”的作用真,不同的“0”表示不同的含义。
四、“0”娃娃作用。
1.比较1、0和10,知道0不可缺少。
2.让小朋友操作0来让数字宝宝变。
五、游戏“找朋友”
听音乐,要求两个数字娃娃做好朋友,比比谁谁小,数字娃娃站着,小的数字娃娃蹲下。如果一样,就拥抱一下。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立的操作材料,并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猜数游戏数学教案篇十四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等式性质(一)和等式性质(二)解稍复杂的一些方程。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具有以下特点:
1.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本节课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为学生提供由简单到复杂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猜测、验证等多种学习方式获得对解较复杂方程的全面认识,同时让学生在故事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方程的自信心。
2.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教学设计将解复杂方程这一难点在游戏活动中加以突破,通过让学生猜数、按要求找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猜的过程中明白找等量关系的重要性,实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这样的教学既实现了素质教育,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2.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3.导入:今天,智慧老人也来了,他也想和同学们玩一个猜数游戏,你们愿意吗?(愿意)。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为下面学习方程的解法打下基础。
1.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游戏:猜数。
师:你知道智慧老人是怎样猜出这个数的吗?你们也试试看吧!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预设方法一:用试数的方法。
先想一个数,用它乘2,再加上20,看看是否等于80,不行再换数。
方法二:逆推法。
根据一个数乘2,再加上20等于80,用80先减去20,再除以2。
师:无论哪种方法,都是抓住了游戏中的什么等量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游戏中的等量关系:心里想的数×2+20=80。
2.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1)明确等量关系。
师:我们可以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你们能说出猜数游戏中的等量关系吗?
学生先回顾猜数游戏,然后列出“淘气想的数×2+20=80”的等量关系式。
(2)列出方程。
引导学生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x×2+20=80。
师:观察方程,并认真思考一下老师是怎么“猜”的。(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师:现在把你的想法和小组里的同学说说吧。(小组内交流想法)。
师:谁能将自己的想法和全班同学分享一下?
(有的学生可能根据等式性质计算,也有的学生说出按逆序推理的方法计算)。
师:怎样把刚才的想法记录下来呢?(学生叙述,教师板书,并指导解方程的书写格式)。
猜数游戏数学教案篇十五
1.能正确区分10以内数的相邻数。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1~10的数字头饰每人一个。
1.幼儿戴上数字头饰并相互观察,知道自己是几号数字娃娃。
2.以数字娃娃5为例:幼儿拉手围成圆圈,老师按一个固定位置点数:"一、二、三",被点到"三"的数字娃娃5,立即跑到圆心处站好并拍手,其他幼儿按顺时针方向边走边朗诵儿歌:"一二三。我是5;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朗诵完毕,数字娃娃4和6迅速跑到圆内。并拍手一起说两遍儿歌:"三二一,我是4(6);七六五四三二一,我是你的小(大)朋友。"
3.游戏可反复进行。
必须是被老师点到"三"的数字娃娃才可以跑到圆心处。
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现。
猜数游戏数学教案篇十六
1.区分音的强弱。
2.学会唱《鼓与小鼓》这首歌。
辨别区分声音的强弱。
会正确表现声音的'强弱。
鼓、小鼓。
1.用身体动作表现强与弱。如:拍手和点手心,拍手心和拍手背,拍腿和拍肩等。
2.认识强弱记号。
教师准备两幅图片,上面画有f和p,告诉小朋友f表示强,p表示弱,并用动作表示出来。
3.学习歌曲《鼓与小鼓》。
(1)小朋友敲击鼓、小鼓,进一步感知音量的变化。
(2)欣赏并学唱《鼓与小鼓》,小朋友用声音的小来表示鼓、小鼓的强弱变化。
4.用节奏乐器演奏,注意声音的强弱并表现出来。
活动延伸:
1.在活动室里放置强弱记号f、p。
2.表演唱《鼓与小鼓》。
评量:
能用动作、音量表现声音的强弱。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