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数数教案大全(15篇)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案扮演着桥梁和纽带的角色。教案的编写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下面是一些优秀教案的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一年级数学数数教案篇一
1.通过观察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建立1秒及几秒的时间观念.
3.通过多媒体演示及学生的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学习兴趣,明确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教具。
钟面、多媒体计算机软硬件一套.
学具。
口算练习纸每人一张、自备水彩笔、剪刀、白纸、蜡光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音频“滴答”)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2、(演示动画“时钟”)再请小朋友仔细地看一看,看到什么?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秒的知识.(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新课。
(一)钟面上的秒。
1、你知道秒针是怎样计时的吗?请你仔细观察,把看到的告诉大家.(秒针走5小格)。
揭示: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
2、(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
(从数字6走到数字8)这一次表示经过了几秒?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看的.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上来指一指.
3、(播放动画“60秒”)这次表示经过多长时间呢?
(1分=60秒)。
从钟面上看一看是不是这样呢?你是怎么看出来1分=60秒的?
4、1分就是60秒,那我们平常说的"半分钟"呢?(30秒)。
(二)体会1秒。
1、1秒到底有多长呢?
让我们再来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2、请小朋友来做一个拍手练习,每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先自已试一试.
3、谁来试一试?谁还能不看钟,来拍一拍,其他小朋友可以提醒他.
4、每秒数一数,看看数到10的时候,是不是正好10秒?又相差了多少?
同桌的两个小朋友,互相比一比.
5、刚才哪些小朋友数得比较准,你愿意上来表演一下吗?
6、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就是1秒,拍下手是1秒,数一个数也是1秒.你能做一动作来表示1秒吗?(小组讨论)。
7、1秒钟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1秒钟却能做很多事情呢.现代化工厂的.流水线上一秒钟可以生产出成千上万个零件.有的电脑一秒钟可以完成3万亿次运算等等.
所以,你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呀,几个1秒钟连起来就能做更多的事情啦.
(三)体会几秒。
1、现在就给你30秒钟,请你测一测你的脉搏跳了多少下.
2、我们平时每天都要来做口算,口算的要求是又对又快,现在我们就来进行一次"半分钟口算比赛".比一比谁作对的题最多,我们将评出今天的"口算之星".
做一次深呼吸,看看用了几分钟.
4、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用秒来计算时间吗?
请小朋友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一件有意义的、你最拿手的事,看看你用了多少秒钟,比比谁做得又快又好.
5、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播放视频“王丽萍”)悉尼奥运会上,中国选手王丽萍荣获女子20公里竞走的冠军,你知道她夺冠的成绩吗?(1小时29分05秒)。
三.总结。
到现在为止,你已经认识了哪些时间单位?
四.练习。
1、在()里填上小时.分或秒。
(1)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2)夏天我们午睡的时间是40()。
(3)小明跑100米要用19()。
2、在一些国际比赛中,竞争就更加激烈了.(播放视频“男子100米跑”)这是悉尼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的精彩画面.冠亚军之间相差的时间1秒钟都不到,只有0.12秒.
3、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文具整理好,放在文具袋中,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一年级数学数数教案篇二
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与本单元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98%的学生掌握的好并会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
四、本单元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数出版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分寸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了解和掌握个位、十位的数位的概念。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3、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兵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4、能够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五、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1、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2、数位的意义。
3、探索例7的百数图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2、会读写100以内的数及它们的大小比较。
3、熟练地计算整十数加减一位数。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4节。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计划课时实际课时。
(一)。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1。
(二)。
读数、写数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2、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1
(三)。
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1
(四)。
多些,少些。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够用准确地语言进行表述。
2、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1
(五)。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1、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1
(六)。
摆一摆、想一想1、通过动手摆小圆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培养学生间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1
综合练习查漏补缺1。
合计7。
八、各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弄清数的组成。
难点:理解计数单位。
三、预计教学时间:1节。
四、教学活动。
(一)基础训练。
【口算】。
14-9=15-8=16-7=18-9=。
11-2=12-3=15-6=11-5=。
【解答题】。
树上有14只小鸟,飞走一些,还剩8只,飞走多少只?
(二)新知学习。
1、在你的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个数是用比20大的数来表示的?说一说?
2、出示课本31页的图。
提问:1)、猜一猜一共有多少只羊?
2)具体一共有多少只?数一数。
3)学生汇报,说一说你是如何数的?
4)利用学生的回答教学数100以内的数。
(一个数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地数)。
5)质疑数到29、39、49、59………….后该数几十呢?
6)数一数全班男生有几人,女生有几人?
7)在日常生活中哪里见过100以内的数?
8)教学数的组成。
一根一根地数,数出35根小棒,用橡皮筋把小棒每10根捆一捆,可以捆几捆?还剩几根?3捆还剩5根,故35里面有3个十和5个一。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课本33页做一做。
2、课本36页第2、3、4题。
3、课本37页第7题。
4、课本42页第1题。
5、课本43页第7题。
【提高练习】。
6、课本37页第5题。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写出45后面的5个数。
2、写出96前面的7个数。
3、填一填。
1)10个10是()。
2)3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6个十和7个一组成()。
4)99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5)8个十和3个一组成()。
第2节《读数、写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2、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读数与写数的方法。
三、预计教学时间:1节。
四、教学活动。
(一)基础训练。
【口算】。
12-8=11-4=9+8=13-7=。
15-9=13-6=15-8=12-5=。
【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
一本童话故事书有17页,小花读了9页,还有多少页没读?
(二)新知学习。
出示计数器。
1、教学数位。
2)如何用计数器表示数?
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拔几个珠子,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拔几个珠子?(上学期已学)一个百该怎样拔珠子呢?(就在百位拔一个珠子)。
3)看计数器写、读数。
十位上有几个珠子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有几个珠子就在个位上写几(上学期已学)现百位上的数呢?(百位上有几个珠子就在百位上写几)。读数用中文读出来。(读数和写数都是从高位起)。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课本35页做一做。
2、课本36页第4题。
3、课本37页第6题。
【提高练习】。
4、课本37页第8题。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写出下列各数。
二十五四十八七十三九十一。
2、读出下列各数。
2837658492。
3、56个位上的数是(),十位上的数是()。
4、一个数个位上的数是5,十位上的数是3,这个数是()。
5、一个数个位上的数是6,十位上的数是8,这个数是()。
第3节《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及数的顺序。
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比较。
三、预计教学时间:1节。
一年级数学数数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具体实物,表示结果和比较不同方法感知把10当作一个十的好处。
2、自主建构新的计数单位十,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3、在具体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优化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过程:。
2、学生独立数出48个小小棒,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自己的数法,可能的答案是一个一个数、二个二个数。
1、自主构建计数单位十。
谈话: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数出了48个小小棒,但这样放在一起,老师很难判断你们数的是否都正确。你能开动脑筋,想办法清楚地表示你数出来的小正方形正好是48个吗。
生独立独立尝试,教师巡视,并把学生中的不同方法展示在黑板上。
可能的情况有以下几种:二个二个一堆24堆。
五个五个一堆9堆还多3个。
十个十个一堆4堆还多8个。
教师引导学生对出现的几种情况进行观察,并反复地数,在数的过程中感悟第三种方法的好处,能一眼看出结果。
师:正因为十个十个放着比较方便,看出清楚。就把10个记作1个十。十里面有什么啊?
交流小结:十里面有10个小小棒,或者说是:十里面有10个一。
2、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1)理解几十几的组成。
师:你能根据图示说说48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吗?
(老师引导学生说出48里面有4个十、8个一;4个十和8个一组成48。)。
练习:说说27和83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请同学们从盒子里再数出1个摆一起,说说现在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2)掌握整十数的组成,
师:再增加一个是多少?怎么表示比较好些?
生可能的答案是:50个。把9个和新加的一个放在一起,组成一个十。50里面有5个十等等。
(3)认识100并掌握100里面有10个十。
师:仔细观察同桌两个同学桌面上的小棒,把这些都合起来,一共是多少?(100)你认为100是由什么组成的?学生可能的答案是:2个五十,100个一,10个十)。
师:请你来数一数这里一共有几个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00里面有10个十。)。
1、书本33页做一做。
2、多媒体出现89圆。
(1)估计有多少个?(2)怎样摆放能清楚看出圆形的个数?(3)怎样变成90个,再变成100个?(4)从不同方向数出100。
3、写出下列图中小星星的个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把星星放在百格图里)。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2、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介绍教室里的人数和物品。
显示课件。
[平阳县中心(实验)小学课时锦囊开发小组提供]。
一年级数学数数教案篇四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一)
新知识点:
1、初步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2、正确区别辨认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体会二者之间的关系。
3、认识七巧板,并学会用七巧板拼组图形。
教学要求: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建议: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动手摆实物,对几种基本的平面图形有一些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名称,能够辨认,能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如何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
2、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和时间,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学中老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最佳发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老师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1、认识平面图形
第一课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2、平面图形的拼组
一课时解答平面图形的拼组,认识七巧板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新知识点:
1、 十几减9的口算。
2、 十几减8、7、6的口算。
3、 十几减5、4、3、2的口算。
4、 综合应用。
教学要求:
1、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 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建议:
1、 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计算往往只重视算理和算法以及技能训练,而忽视与情景的结合,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老师应努力改变状况,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例题时,可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激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运算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会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3、 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教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发展个人的学习潜能。但是学习还具有社会性的一面,就是要从和别人的交流中吸取“营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例如,在教学13-8,13-5的例题时,如果让学生展开思路,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经验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可能会出现“破十法”“想加算减”,甚至还会有“连续减”“点数”等方法出现,但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后,再加上应用中的体验,学生会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这一过程实际是把老师“教方法”转变为学生自觉构建方法,学生学得会更深刻。
4、 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重要的计算技能,在运用中必须达到熟练、准确,但这个要求不是一下就能达到的,是到学期结束时逐步达到的,到那时一般要求每分钟正确口算8—10道题。根据学生特点,多采用游戏、比赛等方式,如“开火车”“找朋友”“小猫钓鱼”和“蜜蜂采蜜”等方法进行练习,在玩中学、玩中练,运用激励性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从而达到不断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
5、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数数教案篇五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掌握计算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
课件,小棒、计数器。
一、课前准备
考考你。师说数,生说数的组成。
二、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出示情境图,松鼠妈妈和小松鼠采松果,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三、解决问题,探究算法。
1.小松鼠和妈妈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25+4=29(个)
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摆小棒、拨计数器等过程,让学生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
练习:32+5= 5+74= 74+3=
2.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
25-4=21(个)
生经历动动手、动动脑,试着总结出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练习:38-6= 77-3=
四、完成练习,巩固新知。
1.生独立完成课本52页第4题,集体纠错、订正。
机动作业:课本第1题、第3题。
五、课堂小结
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采松果
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
25+4=29(个) 25-4=21(个)
一年级数学数数教案篇六
教学内容:
课本第2、3、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使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具准备:
1-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师生相互介绍
2、老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读“编者的话”。
二、数一数
1、激发观察兴趣,(教科书第2-3页挂图)
先给学生一定时间让学生随意观察,同桌互相说。然后指定内容请学生说一说。学生每说完一种,教师要反复提问:还有什么?教师要对积极发言的学生及时表扬。
2、数图中的数量
师:我们在数图中这些人或者物体的个数时,先数比较少的,再数比较多的,也就是说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
(1)数出数量是1的。
(2)数出数量是2的。
(3)依次数出其它数量的事物。
三、实践活动:寻找生活中的数。
1、寻找身体上的数。
(1)寻找身体上的数。
(2)集体反馈交流。
2、寻找教室里的数。
(1)学生独立观察,寻找各数。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
3、寻找校园里的数
四、总结
第二课时:比一比
教学内容:
课本第5、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长短、大小及多少并能判断长短、大小、多少、轻重。
2、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准备:五星、铅笔两枝、球两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二、新授
1、教学轻重
(1)创设情景。
(2)探究比轻重的方法。
2、比长短
(1)引导生观察
(2)你发现了什么?
(3)引导得出:物体有长、有短。
(4)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3、比大小。
讨论比较物体的大小及方法。
4、比多少。
(1)观察第6页图,你发现了什么?
(2)摆一摆,说一说。(同样多,多些,少些)
三、完成课堂活动。
四、总结
一、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认识每个数所表示的实际数量、顺序,正确规范地书写数字,正确迅速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
2、难点:认识0;正确地书写各数;1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3、关键: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及计算的意义;计算过程中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第1课时:1-5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7、8页的例1、例2、例3;课堂活动中的第1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具准备:
1-5的数字卡片
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数一数,说一说。
教师出示例1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做什么?
2、认读1-5各数
出示1-5的数字卡片,板书课题
3、反馈实践
师: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
(教师说数,学生根据数摆小棒,同桌互相查看。)
师: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师出示实物,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和老师同样多的数。
二、感知数的顺序
1、边摆边数,逐次感知1-5的顺序。
2、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打乱顺序的点子图、排队。
学生小组讨论后,请一组同学上台摆一摆,并说说理由。
(2)摆好后提问:5的前一个数是几?3的前面一个数和后面一个数各是几?
(3)让学生从1数到5,再倒着数一遍。
三、开放性活动
1、引导看书第8页的例3。
例3中告诉我们“2”可以表示什么?
2、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3、猜数游戏
(1)师生互动
如:师:这个数在2的后面,可能是几呢?
生:可能是3,也可能是4或5。(有的生可能会说出比5大的数,教师要加以肯定鼓励。)
(2)小组互动
4、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学生心中的美丽世界。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先与同桌互相说,再告诉老师和大家。
第2课时:1-5各数的写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8页例4,以及第9页课堂活动的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比、划等活动,使学生感知1-5各数的联系,体会这五个数的数序排列。
2、使学生在数数的基础上会读、会写1-5各数。
3、通过课堂活动中的数、写、圈、摆,加深学生对数的认识,并体验合与分。
4、培养学生认真、规范的书写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数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数
二、新课教学
1、教写“1”。
师:你能用手指表示1吗?引导学生伸出一个手指。
师:如果用划o来表示1的话,要划去几个圈?(要划去1个圆。)
指导学生看例4,出示数字1。
老师拿出画好的田字格卡片,边写边指导:把1写在田字格的左半部,从右上方的线上起笔,向左下画一笔到左下方停笔,稍微倾斜,笔道要直。
然后先让学生用食指在桌面上书写1,再让学生在书上写。
2、教写“2”。
(1)学生演示2的手势。
(2)学生独立画圆。
(3)出示数字2,2字像鸭子。
(4)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写2,学生伸出手指跟着老师书写。
3、教写“3”。
(1)学生独立作业。
(2)学生反馈。
师:请小朋友按照比、划、读、写的学习顺序展示一下你自己的学习成果。
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对于3的写法要求,可以引导学生相互补充。
4、教写“4”和“5”。
(1)小组合作学习。
(2)小组代表反馈。
(3)师小结。
5、放手让学生独立写1-5各数。
三、课堂活动
1、说一说,1——5还可以表示什么?
2、圈一圈,写一写。
一年级数学数数教案篇七
做个加法表。
1、知识与技能: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加法表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中的简单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加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10以内加法算式的卡片。
们自己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加法算式。你们有信心吗?
1、整理加法表。
讨论写卡片。
定一个标准,按什么分类整理呢?
学生可能会说:
找出得数是3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找出得数是10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4
这个加法表还不完整,老师已经摆了一些加法算式卡片,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会发现:第一列两个数相加都是10。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对,想一想第二列往下写哪个算式呢?
学生可能猜测:第二列两个数相加都是9。往下写9+0,8+1……
师:按课前划分的小组,每个小组在一起仿照这个开始整理,完成这个表格吧!
流展示各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
2、探索规律。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加法表(出示加法表),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可能发现:
横着看第一排算式都是加0,第二排都是加1,第三排都是加2……
竖着看第一列算式得数是10,第二列算式的得数是9,第三列算式的得数是8……
从右上到左下斜着看,每个算式的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算式多1,得数比前一个算式多1。
每一个算式的前一个数减少1,后一个数就增加1,算式的得数相等。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很出色,学会了整理加法算式的方法,下一节课我们将用同样的方法来整理减法算式,好好想想该怎么做。
一年级数学数数教案篇八
1、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能根据提供的素材,估计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通过对100以内的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认识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数感。
100以内数的“拐弯数”。
小棒、方块、回形针、珠子。
一、故事导入--骄傲的青蛙。
1、老师讲故事。
2、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谁能从0数到20?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数数。老师准备了一些物品,谁来说说你们组都有什么?(小棒、方块、回形针、珠子)。
2、数出物体的个数,思考:“怎样摆放,才容易看清楚?”
3、汇报,交流数数的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出“先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10,在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100”
4、帮小猪数泡泡。
5、动手摆一摆。
同桌合作要求:随意抓一把物品,数一数有多少个?
三、巩固练习。
1、说明游戏玩法。
教师:下面我们做个游戏。(教师抓一把糖,放在实物投影下。)请学生先估一估,然后数一数,看谁估得准数得对。
2、学生同桌做游戏。
3、发展游戏。
四、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数数教案篇九
1.口算。
卡片出示前面学习的加法题,学生口答得数并选几题说说怎样算的。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去小兔家做客,和小兔一起学习6、5、4、3、2加几的加法。(板书课题)。
1.学习例题。
讲述:小兔子家门口还种了许多蘑菇,小兔子正提着篮子在采蘑菇呢。
(1)小兔子的蘑菇是怎么种的呢?小兔子问了大家一个什么问题呢?(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2)提问:你能帮小兔解决这个问题吗?
(3)学生独立思考并和同桌交流计算6+5的思考过程。
(4)教师指名学生交流并板书各种不同算法。
学生回答。
师:做题时,用自己会做的和喜欢的方法做就行。
2.教学“试一试”。
下面就用你最喜欢来的方法来计算一下小兔子蘑菇上的这些题目吧。这些题目就是我们书上第94页的“试一试”。
6+6=4+9=5+8=。
学生先在书上独立计算,完成后请学生任选一道题说说是怎么来做的。
教师注意倾听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及时评价。
1.“想想做做”第1题。
讲述:小兔子还为大家准备了好多水果。(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图。)。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全班汇报。
要选择一道题目问:你们是如何来列式的?如:我看到有两堆樱桃,左边一堆有4个,右边一堆有8个,一共有12个樱桃。4+8=12。
2.“想想做做”第2题。
讲解,遇到较小的数加较大的数时,除用凑十法外,还可以利用已经学过的相应的加法算式来计算。
3.“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小朋友们真聪明,现在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这些加法。
出示第3题,学生独立思考并在书上写得数,完成后组织学生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教师及时评价。
4.“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计算,将得数写在书上。
(2)教师出示本题的口算卡片,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
5.“想想做做”第5题。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并读题,然后完成列式计算并交流。
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用凑十法计算比较简便,遇到较小的数加较大的数时,除用凑十法外,还可以利用已经学过的相应的加法算式来计算。
6.“想想做做”第6题。
学生先在书上每题加法算式后写出得数,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涂色。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数数教案篇十
1.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给事物分类的过程中,体验活动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使学生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好习惯。
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口算题卡、书本、图形卡片、数字卡片、动物和交通工具的图片。
一、课前口算训练。
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进行口算。
二、新课探究,构建模型。
1.动手实践,分类整理书本。
师:每一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放着一些书本,都是些什么?
生:语文书、数学书、生字本、数学本、拼音本。
师:通过上节课《整理房间》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整理物品之前,先做什么?
生:给物品分类。
师:下面就请小朋友分类整理自己的桌面的东西,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学生动手实践,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2.介绍并讨论不同的分类方法。
师: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指名)。
生1:我是把语文的东西分成一类,数学的东西分成一类。
师:哦,你是按语文和数学学科不同分的,(板书:学科)真棒!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2:我把书放在一起,本子放在一起。
生3:老师,我把大书放在一起,小书放在一起。
师:对了,这位小朋友与众不同,他是按大小来分的(板书:大小)。
师小结:小朋友们在整理这些物品时,想了许多方法,有的按学科分类;有的按用途分类;有的按大小分类。可见分类方法不止一种,当分类方法比较多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选择。
三、拓展巩固。
1.给人物分类。
师请几名小朋友上台来。其它小朋友认真观察,然后按一定的标准给讲台上的人分类。
生1:我分两类,一类男的,一类女的,从性别分。
生2:我分成大人和小孩,是从年龄分的。
生3:我分成戴发卡和不戴发卡的,还可以分成长头发和短头发的。
师:这几位小朋友观察角度很特别,可见分类时,不同的标准就有不同的分法。
2.给图形分类。
师:小朋友拿出准备的图形卡片,你会给它们分类吗?
先在小组内分一分,再全班交流。
生1:我按颜色分成红、黄、蓝三类。
生2:我按形状分成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生3:我按大小分,分成大、中、小三类。
3.给算式分类。
小朋友拿出课前准备的算式卡片:
(1)读一读这些算式卡片。
(2)先说一说你想怎样分类。
(3)在小组内按不同的标准具体分一分。
4.给图片分类。
师出示图片:熊猫、小鱼、自行车、小狗、汽车、飞机、轮船、蝴蝶、老鹰。
小朋友说一说可以怎样分类。
(1)可以分成动物和交通工具两类。
(2)也可以分成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和水里游的三类。
然后在本子上分一分。
四、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出事物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来分类,而且分类跟我们生活密切相关。)。
2.师总结: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真正把学到的知识应有于实际中,学会自己分类整理书包,分类整理其它物品,做一个生活的小主人!
一年级数学数数教案篇十一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4、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6、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7、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向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8、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征;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9、通过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的美。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知识。
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教学用具:
积木(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圆柱)、水彩笔、方格纸、白纸、各种彩色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
:实验研究法。
通过了解七巧板的构成及拼摆七巧板,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拼七巧板使学生巩固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通过摆给出的图案和自由摆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一年级数学数数教案篇十二
1.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加法表的过程。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
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中的简单规律。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重点: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加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教具学具:10以内加法算式的卡片。
一、谈话导入:
设计意图: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
二、探究新知:
1.整理加法表。
师:现在同学们先在小组内把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加法算式写在卡片上,注意写得越完整越好。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写卡片。
一年级数学数数教案篇十三
1.通过学生找座位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能按照某一标准给物体进行分类。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
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课件,水果类、饮料类、文具类商品若干,各种形状学具若干。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森林吗?今天我们一起到大森林里去玩吧。
课件一:(动画)森林里,动物们纷纷到兔宝宝超市购物,各种商品杂乱地放在柜台上,兔宝宝东找找西找找,忙得满头大汗。
师:看到这儿,你们有什么话要对兔宝宝说啊?
生:兔宝宝,你的货物摆得太乱了,如果你把相同的东西摆在一起,就不会那么忙了。
师:你们说得真好,兔宝宝一定会感谢你们的。
师:小朋友们手上都有一件东西,有三个组桌上放了提示牌,请你们根据每组桌上的提示牌找准自己的位子。所带东西不属于这三类的小朋友,坐到没有提示牌的小组。比一比,看谁找得准。(生活动)。
师:有提示牌小组的小朋友们互相看一看,如果有没坐对位子的,帮他找一找位子。没有提示牌的小组就商量着根据你们的东西,给小组起个名字。
师:哪个小组长说一说,你们小组都有些什么?
(生依次回答,没有提示牌的小组最后说)。
师:像我们这样按一定的要求把大家分组就是分类。(揭题)。
师:开动脑筋想一想,你们小组的这些东西还能再分类吗?请每个组的组长带大家一起先讨论可以把什么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分类方法),再分别放在篮子里(动手操作)。
(生活动)。
师:我们来参观一下各小组分类的情况。请各小组的代表给大家介绍你们是怎么分的,其他小组的小朋友可以说说你们的看法,也可以给他们提提建议。
小结:同学们都按不同的标准把组内的东西分得很好,有的按品种分,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形状分……还说出了不同的意见,个个都很能干。
1.师:你能按要求给下面的东西分类吗?
(课件出示书上题目)。
2.师: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要用到分类的知识,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
生:家里的东西是分类放的,鞋子放在鞋柜里,衣服放在衣柜里。生:一家人一家人在一起。
师:大家说得真好,只要大家平时留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好多数学知识。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吗?
课件三:大森林里许多动物依次出现,定格为一幅画面。(花、树、草、大象、熊猫、老虎、狮子、猫、狗、松鼠、鸡、鸭、马、猴子、青蛙、鱼、燕子、鸽子等)。
师:你们能把画面中所有的东西分类吗?小组商量后说一说。
七、结束全课。
师:你们商量一下,对乘客分别有什么要求?
男生:男同学坐我的车,穿校服的坐左边,没穿校服的坐右边。大家要守秩序。
女生:女同学坐我的车,矮的坐前面,高的坐后面。
师:小朋友们要按司机的要求上车,千万别上错车哟。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了许多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了对分类的认识,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了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的方法。开阔性、活动性的练习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年级数学数数教案篇十四
新授课。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
数数活动。
2-3页的教学挂图,1-10数字卡一套。
一、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要与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能增长本领,会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你们会从1数到10吗?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看图数数。
二、激发兴趣。
2、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用数字几表示。
(2)生答有一面国旗,一位老师可以用数字“1”表示。
3、认读1-10各数。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让学生读一读这些数。
三、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红旗呀,花和鸽子等许多东西,还数了我们身边的门窗,铅笔等事物,小朋友们还可以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
四、请用火柴棒从1摆到10。
五、作业:开心数数。
六、板书:数一数。
一年级数学数数教案篇十五
学生对图形已经有了大量的感性经验,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开展教学,有助于孩子们更好地认识图形。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常见的平面图形,体现“面在体上”的设计思路。为了形象生动,通过物体给这些图形拍个照片,为学生创设了操作、探索和思考的情境,丰富学生对图形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努力给学生现实的、有意义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2、数学活动中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用不同颜色的图形纸贴出来的)
哇,好漂亮!是不是给我们的奖品呀?
生:“我想知道新朋友叫什么名字?”
“我想知道新朋友长得什么样?”
“我想知道新朋友家住在哪儿?”
“我想知道我的新朋友有什么爱好?”
……
那大家想和这里的图形交朋友吗?那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
2、生说师把图形贴在黑板上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3、它们长什么样呢?
“长方形是长长的;
正方形是四条边一样长,方方的;
三角形有三个角;
圆没有角圆圆的。”师奖励学生图形,
说得真棒,这个奖品“长方形”送给你。
4、那它们住在什么地方呢?(生面面相觑)
请大家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木块,用手摸摸它们的面。
“老师、老师,正方形住在这儿。”(师点点头,奖给生一个正方形)
“老师、老师,长方形住在我书的上面。”(师奖给生一个长方形)
……
5、我们给这些新朋友拍拍照片好吗?
“没相机,怎么拍呀?”
师:有铅笔和白纸吗?(师示范了一个)生拿着积木,铅笔、白纸,描了起来,然后剪下来,师启发学生还用印泥印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
“找到新家后,就把这些图形贴的那些物体的面上。”
墙壁上、门窗上、开关上、钟面上、流动红旗上,水桶上、地面上……点缀了一层。
7、全课小节,并板书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