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亡羊补牢的教案(优秀17篇)
教案是教学设计的基础,能够保证课堂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到教学时间的安排和控制,合理分配教学资源。这些教案的分享可以激发教师们的教学创新和探索精神。
寓言亡羊补牢的教案篇一
1.掌握本课生字的读音结构,并能给生字组词,理解含义。
2.理解本课词语的含义,并能用词语造句。
3.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含义,并能实际运用课文里的
1.借助图片字词典及教材,学习每个生字词语的读音及含义。练习使用工具书,提高自学能力。
2.通过对词语的学习,学习并理解课文。
3.学习重点句型,练习造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主动学习的兴趣.
2.教育学生要热爱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生活。
1.掌握生字词语的读音结构偏旁,并会组词。
2.理解词语含义,能用词语造句,并能实际运用重点句型。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心思想。
4.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窟窿、堵、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
5.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个寓言故事。
1.理解词语含义,并能实际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总结中心思想。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
引导学生在体会寓意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
系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手段:教科书插图,生字和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解法,启发引导法,合作探究法,示范例举法,练习法。
教学内容:课文一(词语、生字)
课型:词语课、生字课
1.掌握生字词语结构、偏旁及含义。
2.能为词语造句,并能实际运用。
导入:谈话,提问方式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学习《亡羊补牢》,齐读课题。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很有道理的故事)
师:蕴涵着道理的故事。
(它的特点就是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则:相当于篇
师:那我们要怎样学好寓言?(学习道理)板书:道理)师:除了学习道理,还要学习什么?一开始就学习道理吗?(要知道故事)板书:故事)
师:今天我们掌握好这两点就能学习好课文。
师:谁能给《亡羊补牢》的“亡”组词?(亡羊补牢灭亡死亡)(板书:死亡)
(字典中“亡”有3种解释1.逃跑2.死3.丢失)
(字典中“牢”也有三种解释1.养牲畜的圈2.监牢3.结实、坚固)
师:那你们觉得“亡”“牢”是什么意思?让学生猜想。
(“牢”是牢房的意思“牢”是羊圈的意思“亡”是失去的意思)
师:平时,我们学习的“亡”是死亡的意思,有人认为是失去的意思,有人认为“牢”是牢房的意思,到底是什么?请你们到课文中找找答案。
师:找证据必须先读课文,下面请同桌一起读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听到谁读不准,热心帮帮他。
师:小黑板出示三句话:(目的在于巩固字音)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街坊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师:老师这里有三句话,分别请三个小朋友来,比比谁读得准。
师:抽生读这三句话
师:分小组朗读这三句话,
师:全班再齐读。
师:课文读熟了,但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请默读课文,想想“亡”、“牢”是什么意思?你得找出证据,看看从哪个句子找到的,用横线把它划下来。
师:提醒大家,证据可能不止一处。师巡视学习,作适当的点拨。
生:汇报:
(“亡”是丢失的意思:我是从“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找到证据的。)
师:刚才读的句子有几个字没有读好。
(指名帮助再读这句话。)
师:要读准“圈”、“咬”等字。
师:“亡”不是“死亡”吗?
汇报:
(是羊被叼走,他丢失了羊。)
(“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齐读句子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养,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羊再也没有丢过。”)
(一直都是说羊丢了,没有说羊死了,可能羊还没有死呢。)
师:(齐读)“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羊再也没有丢过。”)
师:小结:现在大家认为“亡”是什么意思?(齐回答:丢失板书在题目“亡”下面)
师:“牢”是什么意思?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牢”是“羊圈”意思。)
师:“补牢”就是“修羊圈”。
(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师:街坊说修羊圈就是“补牢”。
师;(解说)“牢”的构字意义:宝盖头是表示房子,以前牛、羊住在一起,“牢”就是给牛羊住的地方。
师:请把刚才找出丢羊和补窟窿的句子再自由练读。
(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
(二)知识巩固拓展
老师写出词语,组织学生认读生词。老师请学生个人读,开火车读,并请学生读一读句子。
寓言亡羊补牢的教案篇二
1.借助拼音会认4个生字,学写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并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2.认识反问句与双重否定句,通过句式比较体会反问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作用。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一则寓言故事。
4.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1.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寓言故事。
2.体会寓言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好,请坐。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那好,我们现在来看图猜成语。准备好了吗?谁来猜第一幅图?(守株待兔)对了,那这一幅呢?(揠苗助长)这一幅?(刻舟求剑)难不倒你们,再给你们几个难的(画蛇添足掩耳盗铃)还有更难的。
2.你们真聪明,都猜对了。那你们知道这些成语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吗?是的,它们都是寓言故事,你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小故事里藏着大道理。)。
4.我们要怎样才能学好寓言呢?
生:要知道故事(板书:故事)学习道理(板书:道理)。
师:对,我们掌握好这两点就能学好寓言故事了。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读通为止。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同桌交流生字学习情况。
2.字词学习。
第二行:有什么共同特点?轻声。
理解词意:你们家有街坊吗?你们家和街坊的关系怎么样?我们中国有句话说的是“远亲不如近邻”,如果相处好了,邻居会比自己家的亲戚都好。“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书写)我们再一齐来读一遍这些词语,注意读好轻声哦。
第三行:领读指导书写:叼悔。
我们再把这些词语读两遍。开小火车读词语。
3、(读得很正确)如果这些词语回到课文中,你们还认识吗?
谁愿意来读读第一自然段?(正音,齐读)大家很厉害,这么难读的段落都读通顺了,2-5自然段每一排读一段,比一比,看看哪排读得最正确,最通顺。(点评)。
4.我们又读了一遍课文,你们能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可以用上上面的词语来说。
三、理解题意。
师:哦,是联系课文知道了它的意思,我们还可以通过查字典知道它的意思。(课件)选择正确意思。小结:对于不理解的字、词,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板书:失去养牲畜的圈)请像老师这样把这两个字的意思写在课题下。
3.现在我们知道了,“亡羊补牢”就是羊丢了,把羊圈修好。
四、研读课文,体会寓意。
1.课文中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会丢羊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划出句子。
2.有些同学已经找到了,那你来说说养羊人丢了几次羊?(两次)板书:丢羊。
第一次丢羊的原因是什么?(课件出示)板书:羊圈破了。
哪个词告诉我们这句话是原因?(原来)齐读。
3.(课件)你能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第一次丢羊的原因。(指名回答-同桌互说)。
4.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第一次丢羊的原因。
过渡:养羊人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破了,如果你发现自己的羊圈破了个窟窿,你会怎么做?(把窟窿补上)。
5.他的街坊也发现了,请你当当养羊人的街坊,快来劝劝他。(把窟窿补上吧)还有什么想说的?(快采取一些措施吧,不然又会丢羊。评价:你真是个好心的街坊)。
我们来看文中的街坊又是怎么劝说的,课件出示,指名读。
(课件)街坊还会用怎样的语气劝说呢?现在我就是养羊人,你来劝劝我。(担心、着急)。
6.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而养羊人的表现呢?谁来做养羊人?(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生起来读不同的语气,还可以加上动作。)这个养羊人是什么意思?能将他的话换个说法吗?(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了。)。
这个养羊人,自己的羊丢了都不在乎。街坊着急,他无所谓。下面我们就来分角色朗读一下他和街坊的对话。
7.就因为他不听劝告,所以,第二天早上引读(出示: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这是养羊人第几次丢羊?你是从那个字中读出来的?(又)。
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语文就是需要咬文嚼字的。刚才我们学习的内容,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那么两次亡羊之后,(课件)养羊人现在心情怎样?这时,他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请自由读读第五自然段,划出相关的词句。
8.全班交流:
他的心情怎样?(后悔)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想象说话。
他又是怎么做的?从这句话中,你读出来什么来?(知错就改)。
现在“窟窿”终于被结结实实地堵上了,羊再也没有丢过了。此时,你想对那个养羊人说些什么呢?(接受劝告,知错就改)。
9.这就是这则寓言要告诉告诉我们的道理?(出示寓意)齐读。
(寓意: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
10.其实我们身边还有许多类似亡羊补牢的事,你能举个例子吗,可以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也可以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看书姿势,写字姿势,学习不认真等)。
小结:犯错不怕,只要我们能像亡羊补牢中的养羊人一样知错就改,就还不晚,所以,人们经常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五、复述故事。
1.这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不想讲给别人听呢?我们学校最近要举行讲故事比赛,让老师先进行海选,那我们就从这个故事开始吧!讲故事是有要求的,仔细听:首先要把故事熟练地记在心里才行,然后加上你的表情、动作和声音的变化,这样才能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觉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看看上面老师给你提供的小帮助,自己先练练。(学生准备,课件播放音乐,师巡回指导)。
2.展示前,提示学生自己发言时希望别人怎么听?
(要安静,这是有礼貌的表现。听后能给我指出优缺点。)。
六、总结学法。
寓言是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小花,中国古代最早的最完整的寓言故事书是《墨子》,国外适合大家阅读的还有《伊索寓言》。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是: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希望大家在课外阅读寓言时,也能采用这种方法。
七、作业设计。
1.将这则寓言故事给爸爸妈妈听,请家长点评。
3.收集并阅读寓言故事,下周班队课举行讲故事比赛。以上作业任选两项完成。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南辕北辙》。
羊圈破了。
丢羊不听劝告没丢过。
接受意见及时改正。
为时不晚。
寓言亡羊补牢的教案篇三
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成语寓言故事(带原意寓意)。
1、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2、刻舟求剑。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3、叶公好龙。
4、自相矛盾。
5、一言九鼎。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6、郑人买履。
7、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8、杯弓蛇影。
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寓言亡羊补牢的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会认4个生字,学写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并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2、认识反问句与双重否定句,通过句式比较体会反问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作用。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一则寓言故事。
4、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寓言故事。
2、体会寓言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流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好,请坐。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那好,我们现在来看图猜成语。准备好了吗?谁来猜第一幅图?(守株待兔)对了,那这一幅呢?(揠苗助长)这一幅?(刻舟求剑)难不倒你们,再给你们几个难的(画蛇添足掩耳盗铃)还有更难的。
2、你们真聪明,都猜对了。那你们知道这些成语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吗?是的,它们都是寓言故事,你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小故事里藏着大道理。)。
4、我们要怎样才能学好寓言呢?
生:要知道故事(板书:故事)学习道理(板书:道理)。
师:对,我们掌握好这两点就能学好寓言故事了。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读通为止。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同桌交流生字学习情况。
2、字词学习。
第二行:有什么共同特点?轻声。
理解词意:你们家有街坊吗?你们家和街坊的关系怎么样?我们中国有句话说的是“远亲不如近邻”,如果相处好了,邻居会比自己家的亲戚都好。“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书写)我们再一齐来读一遍这些词语,注意读好轻声哦。
第三行:领读指导书写:叼悔。
我们再把这些词语读两遍。开小火车读词语。
3、(读得很正确)如果这些词语回到课文中,你们还认识吗?
谁愿意来读读第一自然段?(正音,齐读)大家很厉害,这么难读的段落都读通顺了,2-5自然段每一排读一段,比一比,看看哪排读得最正确,最通顺。(点评)。
4、我们又读了一遍课文,你们能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可以用上上面的词语来说。
三、理解题意。
师:哦,是联系课文知道了它的意思,我们还可以通过查字典知道它的意思。(课件)选择正确意思。小结:对于不理解的字、词,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板书:失去养牲畜的圈)请像老师这样把这两个字的意思写在课题下。
3、现在我们知道了,“亡羊补牢”就是羊——丢了,把——羊圈修好。
四、研读课文,体会寓意。
1、课文中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会丢羊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划出句子。
2、有些同学已经找到了,那你来说说养羊人丢了几次羊?(两次)板书:丢羊。
第一次丢羊的原因是什么?(课件出示)板书:羊圈破了。
哪个词告诉我们这句话是原因?(原来)齐读。
3、(课件)你能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第一次丢羊的原因。(指名回答-同桌互说)。
4、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第一次丢羊的原因。
过渡:养羊人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破了,如果你发现自己的羊圈破了个窟窿,你会怎么做?(把窟窿补上)。
5、他的街坊也发现了,请你当当养羊人的街坊,快来劝劝他。(把窟窿补上吧)还有什么想说的?(快采取一些措施吧,不然又会丢羊。评价:你真是个好心的街坊)。
我们来看文中的街坊又是怎么劝说的,课件出示,指名读。
(课件)街坊还会用怎样的语气劝说呢?现在我就是养羊人,你来劝劝我。(担心、着急)。
6、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而养羊人的表现呢?谁来做养羊人?(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生起来读不同的语气,还可以加上动作。)这个养羊人是什么意思?能将他的话换个说法吗?(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了。)。
这个养羊人,自己的羊丢了都不在乎。街坊着急,他无所谓。下面我们就来分角色朗读一下他和街坊的对话。
7、就因为他不听劝告,所以,第二天早上——引读(出示: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这是养羊人第几次丢羊?你是从那个字中读出来的?(又)。
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语文就是需要咬文嚼字的。刚才我们学习的内容,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那么两次亡羊之后,(课件)养羊人现在心情怎样?这时,他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请自由读读第五自然段,划出相关的词句。
8、全班交流:
他的心情怎样?(后悔)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想象说话。
他又是怎么做的?从这句话中,你读出来什么来?(知错就改)。
现在“窟窿”终于被结结实实地堵上了,羊再也没有丢过了。此时,你想对那个养羊人说些什么呢?(接受劝告,知错就改)。
9、这就是这则寓言要告诉告诉我们的道理?(出示寓意)齐读。
(寓意: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
10、其实我们身边还有许多类似亡羊补牢的事,你能举个例子吗,可以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也可以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看书姿势,写字姿势,学习不认真等)。
小结:犯错不怕,只要我们能像亡羊补牢中的养羊人一样知错就改,就还不晚,所以,人们经常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五、复述故事。
1、这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不想讲给别人听呢?我们学校最近要举行讲故事比赛,让老师先进行海选,那我们就从这个故事开始吧!讲故事是有要求的,仔细听:首先要把故事熟练地记在心里才行,然后加上你的表情、动作和声音的变化,这样才能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觉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看看上面老师给你提供的小帮助,自己先练练。(学生准备,课件播放音乐,师巡回指导)。
2、展示前,提示学生自己发言时希望别人怎么听?
(要安静,这是有礼貌的表现。听后能给我指出优缺点。)。
六、总结学法。
寓言是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小花,中国古代最早的最完整的寓言故事书是《墨子》,国外适合大家阅读的还有《伊索寓言》。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是: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希望大家在课外阅读寓言时,也能采用这种方法。
七、作业设计。
1、将这则寓言故事给爸爸妈妈听,请家长点评。
3、收集并阅读寓言故事,下周班队课举行讲故事比赛。以上作业任选两项完成。
寓言亡羊补牢的教案篇五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1课时。
投影。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教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过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的过程。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增删。
寓言亡羊补牢的教案篇六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1课时
投影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3、指名读,齐读。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
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作业设计:
1.背诵这则寓言。
2.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想法
已经丢
后悔
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
(未为迟也)
结果
又少
再没丢
寓言亡羊补牢的教案篇七
1、会读课文中的4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会写“窟窿”“叼”等字。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亡羊补牢》的故事。
3、理解“亡羊补牢”“劝告”等词语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初步体会寓意。
一、揭示课题。
(一)理解“寓言”的意思。
1、可以说说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二)揭题解题。
2、你知道每个字的意思了吗?理解“亡”和“牢”的字意。引导理解题意。
二、初读感知。
1、自学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课文哪些句子写“亡羊”,哪些句子写“补牢”?
2、交流:课文讲那个牧羊人丢了几次羊?
3、找出牧羊人“补牢”的句子。板书:赶快没丢过。
4、讲故事大意:用上“发现……发现……赶快没丢过……”
(一)、抓“劝”切入,初知寓意。
1、牧羊人第一次丢了羊,邻居曾经怎样劝他?找出句子,理解“街坊”。
2、“劝”和“说”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劝”指发现别人的问题,让别人改正)。
3、练读对话。如果说第一次丢羊是个意外,那么第二次是什么原因?
4、看图说话,看到牧羊人使劲地修补羊圈,这回街坊们在说什么?
5、小结:牧羊人不听劝告,继续丢羊,听了劝告,不再丢羊。可见,做错了事听听别人的劝告,及时改正是多么重要。
(二)、抓“劝”展开,理解寓意。
1、教师用白话讲《战国策》庄辛劝告楚襄王的故事。
《亡羊补牢》的故事最早来源于古时候的一个“劝告”故事。战国的时候,有个叫庄辛的大臣发现楚王整天不理朝政,东游西荡的。庄辛很担心,对楚王说: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楚国必将灭亡。楚王不听,结果5个月以后,秦国兵打进来了,楚王吓得没了办法,连忙请庄辛出主意,庄辛说了很多话,其中一句就是:“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亡羊”其实指?——有了错误“补牢”呢?——及时补救未为迟也——还不算迟。
楚王听了庄辛的话,立即改正了错误,终于是使楚国免遭了这次灾难。
(三)、顺“劝”回归,学讲故事。
2、你想把这个故事讲给谁听,为什么?(讲给有缺点必须改正的人听,讲给自己听,多想想自己的缺点,争取改正。)。
1、抄写生字。
2、讲故事。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学习寓言的一个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对故事内容的学习懂得寓言所包含的寓意,从而给学生一些做人的启示。因此,教学中必须考虑寓言的特点以及学习寓言的方法。由于寓言的题目往往是故事的主要内容,因此本课教学从解题入手梳理课文,从而避免了在内容上打转,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习字、读文,拓展运用,这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工作。寓意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不能直白的告知。因此,本课教学,以“劝”为切入口,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深切的感悟,将学习文本与追本溯源,学习语言与生活运用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故事所告诉我们道理,并自觉地将它运用到生活中,最终根植于自己的心灵世界。
寓言亡羊补牢的教案篇八
1、会读课文中的4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会写“窟窿”“叼”等字。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亡羊补牢》的故事。
3、理解“亡羊补牢”“劝告”等词语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初步体会寓意。
一、揭示课题。
(一)理解“寓言”的意思。
1、可以说说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也可以说说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
(二)揭题解题。
2、你知道每个字的意思了吗?理解“亡”和“牢”的字意。引导理解题意。
二、初读感知。
1、自学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课文哪些句子写“亡羊”,哪些句子写“补牢”?
2、交流:课文讲那个牧羊人丢了几次羊?
l找出第一次发现丢羊和丢羊原因的句子。板书:发现。
指导:读准多音字“圈”,范写“窿”提示第11笔,“叼”的最后一笔是什么?
l找出第二次发现又丢羊和丢羊原因的句子。板书:发现。
再次书写“窟窿”和“叼”
3、找出牧羊人“补牢”的句子。板书:赶快没丢过。
4、讲故事大意:用上“发现发现赶快没丢过”
三、体会寓意。
(一)、抓“劝”切入,初知寓意。
1、牧羊人第一次丢了羊,邻居曾经怎样劝他?找出句子,理解“街坊”。
2、“劝”和“说”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劝”指发现别人的问题,让别人改正)。
3、练读对话。如果说第一次丢羊是个意外,那么第二次是什么原因?
4、看图说话,看到牧羊人使劲地修补羊圈,这回街坊们在说什么?
(如果幸亏)。
5、小结:牧羊人不听劝告,继续丢羊,听了劝告,不再丢羊。可见,做错了事听听别人的劝告,及时改正是多么重要。
(二)、抓“劝”展开,理解寓意。
1、教师用白话讲《战国策》庄辛劝告楚襄王的故事。
《亡羊补牢》的故事最早来源于古时候的一个“劝告”故事。战国的时候,有个叫庄辛的大臣发现楚王整天不理朝政,东游西荡的。庄辛很担心,对楚王说: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楚国必将灭亡。楚王不听,结果5个月以后,秦国兵打进来了,楚王吓得没了办法,连忙请庄辛出主意,庄辛说了很多话,其中一句就是:“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2、理解“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的意思。
听了故事,你说楚王丢羊了吗?那么庄辛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亡羊”其实指?有了错误“补牢”呢?及时补救未为迟也还不算迟。
楚王听了庄辛的话,立即改正了错误,终于是使楚国免遭了这次灾难。
(三)、顺“劝”回归,学讲故事。
2、你想把这个故事讲给谁听,为什么?(讲给有缺点必须改正的人听,讲给自己听,多想想自己的缺点,争取改正。)。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讲故事。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学习寓言的一个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对故事内容的学习懂得寓言所包含的寓意,从而给学生一些做人的启示。因此,教学中必须考虑寓言的特点以及学习寓言的方法。由于寓言的题目往往是故事的主要内容,因此本课教学从解题入手梳理课文,从而避免了在内容上打转,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习字、读文,拓展运用,这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工作。寓意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不能直白的告知。因此,本课教学,以“劝”为切入口,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深切的感悟,将学习文本与追本溯源,学习语言与生活运用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故事所告诉我们道理,并自觉地将它运用到生活中,最终根植于自己的心灵世界。
35分钟来来去匆匆,还应留出时间让学生又动笔写字的事件。
寓言亡羊补牢的教案篇九
教学目标:
1、理解“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寓言内容,正确回答课后问题,懂得寓言的寓意。
3、练习用“从此”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发表感想。
教学用具:
录象、幻灯图片、自制教学幻灯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说出“掩耳盗铃”的意思。
2、回忆学习“掩耳盗铃”的方法。
图文结合理解内容。
反复朗读悟出道理。
联系分析加深理解。
1、释题: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亡羊补牢---羊丢失后修理羊圈。
2、分节读文,质疑。
纠正读音:街坊坊读轻声。
窟窿窿读轻声。
质疑:
3、看录象,思考问题,理解大意。
当养羊人第二次丢失羊后,他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结果怎样?
4、细读课文,归纳寓意。
幻灯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a:把这个反问句换成肯定句:
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b:问:修羊圈有没有用?为什么?
(修了羊圈就不会再丢羊了,有用而且一定要修。)。
c:比较句子:“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反问句语气更强,突出了养羊人根本没有想到后果,执迷不悟。指导朗读,用毫不在意的语气读出。范读,个别读,齐读。)。
d:讨论如果你是养羊人,你会怎样做?
过渡:由于养羊人没有你们正确的想法,所以就出现了又丢了一只羊的结果了。
出示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a理解填空:养羊人现在感到很---------,明白了应该------街坊的劝告。
b比较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前一句两个“不----不”双重否定,突出表明了养羊人知错改错的决心。)指导学生读出“后悔、知错”的语气。个别读,范读,齐读。
c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真的后悔呢?用“”划出有关的词语。(“赶快、结结实实”可看出他的行动上改过了)指导读出重音。
d讨论:养羊人现在才后悔,现在才动手修羊圈晚了吗?
5、朗读全文,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人小组讨论:个别答,然后老师小结。
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人做错了事,及时改正还不迟,改正得越快,错误造成得恶果就越小。现在我们通常用“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比喻发生错误后及时纠正,补救还不算晚。
三、指导复述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想。
四人小组讨论,指名谈谈。
四、堂上练习。
1、指导造句:从此-------。
先读书上得例句,理解词语意思后,再试说句子。
五、作业:
1、熟读本则寓言,试背。
板书设计:
寓言亡羊补牢的教案篇十
1、认读“窟窿,叼、劝”4个生字,会写“寓、则、窟窿、狼、叼”等9个生字。
2、联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窟窿、街坊、劝说”和课题“亡羊补牢”的意思。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述故事大意。
4、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1、板书“寓言”,学生齐读,说一说什么是寓言(小故事,大道理)。
2、读课题《寓言两则》,怎么理解“则”(篇,两则就是两篇的意思)。
1、自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2、生词过关:羊圈、窟窿、叼走、劝说、街坊、后悔。
(1)小老师领读,重点关注:窿、坊读轻声,多音字“圈”
(2)去掉拼音,小组开火车过关。
(3)全班齐读。
1、起因:
(1)指生读第1自然段。
板书关键词:“窟窿”(指导书写,注意“窿”中间有“一”,什么是窟窿?根据“穴”理解,破洞)。
(2)用因为……所以……说话。板书关键词2:“叼走”
(3)概括:一个人的羊圈破了窟窿,羊被叼走了。
2、经过:
(1)羊叼走了,谁来帮助他了?(街坊,指导朗读,提醒轻声)怎么帮助的?(劝说)。
板书关键词:“劝说”是怎样劝说的?
ppt出示:“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哪个窟窿吧。”指生朗读(有一点点着急,你比她更着急)齐读。
ppt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他的意思是什么?你赞同他的说法吗?(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了)补充板书“不听”
(2)ppt出示第3、4自然段,关键字:“又叼走”
(3)用上因为所以把经过说清楚(因为不听劝说,所以羊又被叼走了)。
3、结果:
(1)结果是什么?关键词1:“后悔”
ppt出示“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你能给他换个说法吗?
出示: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男女生读,提问:这两句话意思一样吗?
ppt出示红字提醒“双重否定句”“肯定句”。
师:把不字去掉,双重否定句就变成了肯定句,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
男女合作读这两句话,相同句型练习。
(2)填空:他很后悔,是因为。
接受劝告,他堵上了窟窿,羊也。
(3)关键词:“堵上”关键词:“没丢”
(4)概括全文大意。
4、理解“亡”、“牢”的意思。
本来“亡”“牢”的意思是什么?那联系课文,你知道他们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吗?连起来说一说。
5、读了这个故事,懂得了什么道理?
揭示寓意。
ppt出示:一个人有错并不要紧,只要能及时纠正,就不算晚。
用同样的方法读寓言,再讲给大人听。
寓言亡羊补牢的教案篇十一
1、会读课文中的4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会写“窟窿”“叼”等字。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亡羊补牢》的故事。
3、理解“亡羊补牢”“劝告”等词语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初步体会寓意。
(一)理解“寓言”的意思。
1、可以说说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也可以说说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
(二)揭题解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题目是《亡羊补牢》。
2、你知道每个字的意思了吗?理解“亡”和“牢”的字意。引导理解题意。
1、自学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课文哪些句子写“亡羊”,哪些句子写“补牢”?
2、交流:课文讲那个牧羊人丢了几次羊?
找出第一次发现丢羊和丢羊原因的句子。板书:发现。
指导:读准多音字“圈”,范写“窿”提示第11笔,“叼”的最后一笔是什么?
找出第二次发现又丢羊和丢羊原因的句子。板书:发现。
再次书写“窟窿”和“叼”。
3、找出牧羊人“补牢”的句子。板书:赶快没丢过。
4、讲故事大意:用上“发现……发现……赶快没丢过……”
(一)、抓“劝”切入,初知寓意。
1、牧羊人第一次丢了羊,邻居曾经怎样劝他?找出句子,理解“街坊”。
2、“劝”和“说”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劝”指发现别人的问题,让别人改正)。
3、练读对话。如果说第一次丢羊是个意外,那么第二次是什么原因?
4、看图说话,看到牧羊人使劲地修补羊圈,这回街坊们在说什么?
(如果……幸亏……)。
5、小结:牧羊人不听劝告,继续丢羊,听了劝告,不再丢羊。可见,做错了事听听别人的劝告,及时改正是多么重要。
(二)、抓“劝”展开,理解寓意。
1、教师用白话讲《战国策》庄辛劝告楚襄王的故事。
《亡羊补牢》的故事最早来源于古时候的一个“劝告”故事。战国的时候,有个叫庄辛的大臣发现楚王整天不理朝政,东游西荡的。庄辛很担心,对楚王说: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楚国必将灭亡。楚王不听,结果5个月以后,秦国兵打进来了,楚王吓得没了办法,连忙请庄辛出主意,庄辛说了很多话,其中一句就是:“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听了故事,你说楚王丢羊了吗?那么庄辛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亡羊”其实指?——有了错误“补牢”呢?——及时补救未为迟也——还不算迟。
楚王听了庄辛的话,立即改正了错误,终于是使楚国免遭了这次灾难。
(三)、顺“劝”回归,学讲故事。
2、你想把这个故事讲给谁听,为什么?(讲给有缺点必须改正的人听,讲给自己听,多想想自己的缺点,争取改正。)。
1、抄写生字。
2、讲故事。
寓言亡羊补牢的教案篇十二
1、认识2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1、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相机进行偷盗法制教育。
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一、温故揭题,引入新课。
1、回忆学过的寓言。
2、说说什么是寓言?
3、揭示课题,齐读。说说你对“亡”和“牢”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生字的发音。
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本课的生字带词读一遍。
3、检查自学效果:
(1)抽读字词,正音。
(2)强调字形,理解字意。
如:“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
“街坊”:你家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
三、通读课文,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这则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
2、交流、汇报,相机引导。
四、悟理。
1、默读,想一想:养羊人共丢了几次羊?是在什么情况下丢的?
2、交流:
(2)、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上。
(3)、小结:那么这部分可以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概括?(亡羊)对,这部分告诉我们,养羊人是怎么会丢了两次羊。
3、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结果又怎样呢?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
(1)、结合朗读,自由回答:养羊人后悔了,赶快把羊圈补上了,以后再也没丢羊。
4、练习复述。
五、品读评价,体会寓意。
1、请你评价评价这位养羊人,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
(1)自由读课文,动笔画一画。
(2)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评价。
3、默读最后一段。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1)、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抓住“后悔”“不该不”想象一下养羊人当时后悔的心情。尝试读出当时的心情。你能把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吗?(改成一般陈述句)。
(2)、抓住“赶快”“结结实实”指导朗读,从这两个词你知道了什么?(养羊人的可贵之处:发现错误后,马上就改。而且很有信心)。
(3)、养羊人最可贵之处就是他心想:“现在修还不晚”,看到这句话,你想说点什么?大家自由交流。
4、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六、明确寓意,指导实际。
1、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寓言《亡羊补牢》,你都明白了什么道理?
2、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呢?(相机进行偷盗法制教育,交给学生一些常见的防偷盗方法。)。
寓言亡羊补牢的教案篇十三
1、理解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寓言内容,正确回答课后问题,懂得寓言的寓意。
3、练习用从此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
生活实际,发表感想。
录象、幻灯图片、自制教学幻灯片等。
1、说出掩耳盗铃的意思。
2、回忆学习掩耳盗铃的方法。
图文结合
理解内容
反复朗读
悟出道理
联系分析
加深理解
亡羊补牢---羊丢失后修理羊圈。
纠正读音:街坊
坊读轻声
窟窿
窿读轻声
质疑:
当养羊人第二次丢失羊后,他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结果怎样?
幻灯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a:把这个反问句换成肯定句:
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b:问:修羊圈有没有用?为什么?
(修了羊圈就不会再丢羊了,有用而且一定要修。)
c:比较句子: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反问句语气更强,突出了养羊人根本没有想到后果,执迷不悟。指导朗读,用毫不在意的语气读出。范读,个别读,齐读。)
d:讨论如果你是养羊人,你会怎样做?
过渡:由于养羊人没有你们正确的想法,所以就出现了又丢了一只羊的结果了。
出示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a理解填空:养羊人现在感到很---------,明白了应该------街坊的劝告。
b比较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前一句两个不----不双重否定,突出表明了养羊人知错改错的决心。)指导学生读出后悔、知错的语气。个别读,范读,齐读。
c
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真的后悔呢?用
划出有关的词语。(赶快、结结实实可看出他的行动上改过了)指导读出重音。
d
讨论:养羊人现在才后悔,现在才动手修羊圈晚了吗?
四人小组讨论:个别答,然后老师小结。
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人做错了事,及时改正还不迟,改正得越快,错误造成得恶果就越小。现在我们通常用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比喻发生错误后及时纠正,补救还不算晚。
四人小组讨论,指名谈谈。
1、指导造句:从此-------
先读书上得例句,理解词语意思后,再试说句子。
1、熟读本则寓言,试背。
2、说出亡羊补牢成语的意思。
板书设计:
27亡羊补牢
寓言亡羊补牢的教案篇十四
2、理解寓言内容,正确回答课后问题,懂得寓言的寓意。
3、练习用从此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
生活实际,发表感想。
录象、幻灯图片、自制教学幻灯片等。
1、说出掩耳盗铃的意思。
2、回忆学习掩耳盗铃的方法。
图文结合。
理解内容。
反复朗读。
悟出道理。
联系分析。
加深理解。
亡羊补牢———羊丢失后修理羊圈。
纠正读音:街坊。
坊读轻声。
窟窿。
窿读轻声。
质疑:
当养羊人第二次丢失羊后,他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结果怎样?
幻灯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a:把这个反问句换成肯定句:
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b:问:修羊圈有没有用?为什么?
(修了羊圈就不会再丢羊了,有用而且一定要修。)。
c:比较句子: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反问句语气更强,突出了养羊人根本没有想到后果,执迷不悟。指导朗读,用毫不在意的语气读出。范读,个别读,齐读。)。
d:讨论如果你是养羊人,你会怎样做?
过渡:由于养羊人没有你们正确的想法,所以就出现了又丢了一只羊的结果了。
出示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a理解填空:养羊人现在感到很……,明白了应该……街坊的劝告。
b比较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前一句两个不————不双重否定,突出表明了养羊人知错改错的决心。)指导学生读出后悔、知错的语气。个别读,范读,齐读。
c
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真的后悔呢?用。
划出有关的词语。(赶快、结结实实可看出他的行动上改过了)指导读出重音。
d
讨论:养羊人现在才后悔,现在才动手修羊圈晚了吗?
四人小组讨论:个别答,然后老师小结。
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人做错了事,及时改正还不迟,改正得越快,错误造成得恶果就越小。现在我们通常用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比喻发生错误后及时纠正,补救还不算晚。
四人小组讨论,指名谈谈。
1、指导造句:
先读书上得例句,理解词语意思后,再试说句子。
1、熟读本则寓言,试背。
寓言亡羊补牢的教案篇十五
想起了古代那个没有结尾的故事。
话说三千多年前,赤县神州,覆载群生仰至仁,遍地苍松翠柏,水清山秀,蓬莱山脚下有一平原,此处风调雨顺,禾壮稻香,深林覆盖率很高,水草丰美,各种灵动之兽,生活无忧,和谐共处。
山下一老翁,耕读持家,鸡犬相闻,闲适的生活,从老翁的鹤发童颜到桌前的一壶清茶完全可以感受得到。忽一日,萌生养羊以增家资,为子孙长远计。养多,偶失,疑为狼所为,后证之,邻告之,补牢,不再失,遂喜。是为亡羊补牢,不想此事未完。
忽一日,太白金星携万道霞光,徘徊在齐鲁大地,正在蓬莱仙岛等会好友饮酒赋诗。一狼求见,犬坐于老君面前,言道:吾本日食一羊,已经习惯了,然饲羊之翁,筑牢围之,吾不得入,已三日无羊可食。它改变了我的饮食结构,破坏世间万物和谐相处之理,有违天伦大道,吾无生道,去之,恐破坏生物链,使和宁万世不得存焉!请老君做主,或破牢而吾日取一羊,绝不多取,或每日赐我一羊以满足口舌之欲,维持生态平衡。
老君以为言之有理,无以作答。遂远赴异地,西去欧罗巴,探访名人高士,以求解。适逢一幽灵徘徊在欧洲大地上空,苦研数载,得真经以还。
老君谓狼曰:汝食山中之羊,是为猎;汝食牢中之羊,则为蠹。西学的解释是尔倶山林之资,应取山林之利,出平原而取沃土之长,是无耻的'掠夺,是资本主义早期的剥削行为,与如今世间之规不合,所以不能支持你的请求,判你败诉!念你饥饿数日,诉资不取。
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
大家听过《亡羊补牢》的故事吗?如果没听过,就来听我讲一讲吧!
很久以前,在山下的一个农庄里,有一个吃苦耐劳的农民,他叫张文,他养了一群又肥又胖的小羊。他每天都把羊圈打扫得干干静静,白天,他把羊赶出去吃青草。这天晚上,他把羊赶回去之后,一只顽皮的羊把两根篱笆弄松了一点,张文不顾这件事就走了。这件事被原本就很饥饿的狼知道了,于是,饿狼趁着夜深人静时,把一只一只又肥又胖的小羊给叼走了。第二天一大早,张文又要去放羊了,可是,张文发现以前很拥挤的羊圈,却有一点空,于是,他数了一下,发现的确少了一只羊。这时张文着急了,突然,榻发现完好无损的羊圈有了一个缺口。他想,一定是昨天羊儿把羊圈给给踢松了,狼把羊叼走了。他坐在羊圈旁,摸着脑袋。正在这时,一位老爷爷走了过来,对他说:“小伙子,快起来把羊圈洞补上吧!”可是,张文却不听劝告,说:“少了一只就少了一只,明天再补也来得及的啊!”这天狼又来了,发现洞还没补上,于是又顺“手”叼了一只羊。早上,张文发现又少了一只羊,他很惭愧,这才清醒过来,赶紧动手把缺口补好了。
《亡羊补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羊圈破了及时修补还来得及,等到一只羊都没了再补就来不及了。现在也告诉我们:发现了问题要及时解决,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
寓言亡羊补牢的教案篇十六
一天放羊人正在屋里吃饭,他听到邻居在喊他,他急忙跑出屋外,看见邻居在他家羊圈旁,邻居说你还不快过来看一下,放羊人马上过去一看,谁知,这里有狼的爪印,而且羊圈旁边还有一个大洞和一块羊的骨头,放羊人一进去小羊们就疯了一样的在里面跑起来,一看就知道这里面有狼来过,而且还叼走了一只羊。邻居们都劝放羊人把那个大窟窿堵好,可谁知放羊人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人们拿他没办法,只好纷纷回家。
第二天早晨,放羊人像往常一样来到羊圈,一看,的'羊又少了一只,而他依旧没有在意,时间一天天过去,一天,两天,三天每天他都有一只羊丢了,看来,他的损失越来越多。人们又去劝了他一次,可都是无功而返。
一次别人来这里买羊,他一只羊也没有。看见别人把大把的钞票放进包里,自己却一个子也没有,他想起了邻居的劝告,马上把羊圈补好了。
古时候,有个少年,家里养了许多羊。他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便是将草料放进羊圈,听着羊儿咩咩欢叫的声音,看着羊儿开心吃草的样子。一天傍晚,他砍柴归来,看见羊圈破了个窟窿。因为又累又饿,他没怎么在意这事,回屋子吃了些食物,便躺在床上睡着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他就捧起鲜嫩的草叶朝羊圈走去。哎呀!羊圈破的窟窿似乎比昨日更大了些,他三步并作两步跑进羊圈数了数,羊少了好几只。
羊呢?他自言自语地说。这时,一位老邻居走过来对他说:一定是夜晚,大灰狼从坏了的羊圈里钻进去把你的羊叼走了。你家的羊不见了,但现在修补羊圈还不算晚。少年心中十分懊悔,心想:如果昨晚把羊圈修补好,羊也就不会跑掉。但是,正如老邻居所说,虽然少了几只羊,再补羊圈也还来得及。
于是,少年赶紧从屋里拿来工具,敲敲打打,一会功夫,羊圈修补得结实牢固了。从那以后,他还是每天快乐出门快乐而归,家里的羊再也没少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错误发生的时候,如果及时改正和补救,还不算晚。
寓言亡羊补牢的教案篇十七
1.借助拼音会认4个生字,学写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并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2.认识反问句与双重否定句,通过句式比较体会反问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作用。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一则寓言故事。
4.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4学情分析
5重点难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寓言故事。
2、体会寓言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6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
1、同学们好,请坐。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那好,我们现在来看图猜成语。准备好了吗?谁来猜第一幅图?(坐井观天)对了,那这一幅呢?(揠苗助长)难不倒你们,再给你们几个难的(画蛇添足)还有更难的。
2、你们真聪明,都猜对了。那你们知道这些成语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吗?是的,它们都是寓言故事,你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小故事里藏着大道理。)
3、今天我们学习第9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故事《亡羊补牢》(板书,读题)
4、我们要怎样才能学好寓言呢?
生:要知道故事(板书:故事)学习道理(板书:道理)
师:对,我们掌握好这两点就能学好寓言故事了。
活动2【讲授】亡羊补牢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先请大家自由读读《亡羊补牢》,注意要读准生字、多音字,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为止。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同桌交流生字学习情况。
2、字词学习
师:有些同学的习惯非常好,读完了课文就坐得端端正正的。读完了吗?请看大屏幕,老师把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请到了上面,谁来当小老师读一读。
3、(读得很正确)如果这些词语回到课文中,你们还认识吗?
谁愿意来读读第一自然段?(正音,齐读)大家很厉害,这么难读的段落都读通顺了,2-5自然段每一排读一段,比一比,看看哪排读得最正确,最通顺。(点评)
4、我们又读了一遍课文,你们能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三、理解题意
1.课文读通顺了,题目的意思你读懂了吗?亡什么意思?牢什么意思?(预设:学生知道正确意思)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从课文哪个句子读懂这个字的意思?
师:哦,是联系课文知道了它的意思,我们还可以通过查字典知道它的意思。(课件)选择正确意思。
2、小结:对于不理解的字、词,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板书:失去养牲畜的圈)请像老师这样把这两个字的意思写在课题下。
3.现在我们知道了,“亡羊补牢”就是羊――丢了,把――羊圈修好。
四、研读课文,体会寓意
1、课文中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会丢羊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划出句子。
2、有些同学已经找到了,那你来说说养羊人丢了几次羊?(两次)板书:丢羊
第一次丢羊的原因是什么?(课件出示)板书:羊圈破了。
哪个词告诉我们这句话是原因?(原来)齐读
3、(课件)你能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第一次丢羊的原因。(指名回答-同桌互说)
4、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第一次丢羊的原因。
过渡:养羊人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破了,如果你发现自己的羊圈破了个窟窿,你会怎么做?(把窟窿补上)
5、他的街坊也发现了,请你当当养羊人的街坊,快来劝劝他。(把窟窿补上吧)还有什么想说的?(快采取一些措施吧,不然又会丢羊。评价:你真是个好心的街坊)
我们来看文中的街坊又是怎么劝说的,课件出示,指名读。
(课件)街坊还会用怎样的语气劝说呢?现在我就是养羊人,你来劝劝我。(担心、着急)
6、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而养羊人的表现呢?谁来做养羊人?(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生起来读不同的语气,还可以加上动作。)这个养羊人是什么意思?能将他的话换个说法吗?(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了。)
这个养羊人,自己的羊丢了都不在乎。街坊着急,他无所谓。下面我们就来分角色朗读一下他和街坊的对话。
7、就因为他不听劝告,所以,第二天早上――引读(出示: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这是养羊人第几次丢羊?你是从那个字中读出来的?(又)
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语文就是需要咬文嚼字的。刚才我们学习的内容,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那么两次亡羊之后,(课件)养羊人现在心情怎样?这时,他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请自由读读第五自然段,划出相关的词句。
8、全班交流:
他的心情怎样?(后悔)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想象说话。
他又是怎么做的?从这句话中,你读出来什么来?(知错就改)
养羊人这样做,对吗?从哪知道?(课件)从此,什么意思?
现在“窟窿”终于被结结实实地堵上了,羊再也没有丢过了。此时,你想对那个养羊人说些什么呢?(接受劝告,知错就改)
9、这就是这则寓言要告诉告诉我们的道理?(出示寓意)齐读
(寓意: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
10、其实我们身边还有许多类似亡羊补牢的事,你能举个例子吗,可以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也可以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看书姿势,写字姿势,学习不认真等)
小结:犯错不怕,只要我们能像亡羊补牢中的养羊人一样知错就改,就还不晚,所以,人们经常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五、复述故事。
1、这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不想讲给别人听呢?我们学校最近要举行讲故事比赛,让老师先进行海选,那我们就从这个故事开始吧!讲故事是有要求的,仔细听:首先要把故事熟练地记在心里才行,然后加上你的表情、动作和声音的变化,这样才能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觉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看看上面老师给你提供的小帮助,自己先练练。(学生准备,课件播放音乐,师巡回指导)
2、展示前,提示学生自己发言时希望别人怎么听?
(要安静,这是有礼貌的表现。听后能给我指出优缺点。)
六、总结学法
寓言是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小花,中国古代最早的最完整的寓言故事书是《墨子》,国外适合大家阅读的还有《伊索寓言》。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是: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希望大家在课外阅读寓言时,也能采用这种方法。
七、作业设计
1.将这则寓言故事复述给爸爸妈妈听,请家长点评。
2、写写读了《亡羊补牢》之后自己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