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课程改革的论文(优质14篇)
总结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为进一步提升做好准备。总结要有一定的结构和逻辑,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和吸收内容。接下来是一些总结的精选片段,供您参考和借鉴。
独立学院课程改革的论文篇一
独立学院的出现和兴起,改善了民办普通高校的结构,解决了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缓解了日益增长的社会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压力。但新生事物发展过程必定是曲折的,从其产生发展至今近十年间,独立学院在发展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
独立学院的概念是“将普通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二级学院”。独立学院这种新的办学模式是在江苏、浙江两省开始的,19底,江苏省首次批准省属多个普通高校举办公有民办二级学院的办学申请,从而揭开了我国高等教育史上新的一页。4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等学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意见》中明确定义了独立学院的概念,并鼓励普通本科高校举办二级学院创办民办教育。至4月经教育部确认成立的独立学院数量迅速增加到318所。独立学院出现至今,它已经改变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结构体系,影响着未来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全社会尤其是政府、社会和高等教育管理机构应当将独立学院可持续健康发展这一工作作为新课题进行研究。
二、独立学院发展遇到的几个共性的问题。
独立学院发展近十年来,社会上对独立学院仍存在偏见,独立学院自身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和自身理念的制约,使得独立学院在发展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
1.与母体学校产权不清。独立学院发展前身是母体学校举办的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因此无论是办学硬件还是教学软件上与母体学校都是一种“扯不清,理还乱”的关系。独立学院招生时为吸引生源,在宣传时过分强调母体对学院的影响,以母体名义吸引考生,确保独立学院的生源。而在应付上级主管部门时,将资产“乾坤大挪移”般地独立化,甚至出现一套设备两个单位注册的情况。
2.社会资本注入形式单调。独立学院创办要求企业资本注入,但社会的企业资本投入高等教育却是相当地少,绝大多数是高等学院的三产企业的资本注入,这类纯母体学校控制的.独立学院要发展,必须是按母体学校规划发展,独立学院的特色就很难体现了。
3.教学质量让社会不放心。独立学院的招生专业基本是母体学校现办专业,师资队伍基本是母体学校聘请的教师,教学培养方案也是照搬或克隆母体学校本一或本二的方案。没有专业的师资队伍、没有本三学生的教学计划,对外“玩空手道”般的招生,其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难让社会放心。
4.就业难的问题尤其艰巨。首先社会对独立学院的认同度相对较低,一般还停留在“分数低、学费高、学校没名气”这些认识基础上,培养的学生在与“名校或老牌学校”的学生竞争时常居于劣势的地位。另因近几年高校扩招,十一五期间预计将有2600万大学毕业生(比十五期间净增1500万)将进入社会寻求工作机会。主观和客观的原因严重约束了学生的就业。
独立学院是母体学校孵化出来的新生事物,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关系,独立学院通过短短的数年发展,在办学规模和社会声誉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独立学院还不能完全独立地承担起高校职能,在办学很多方面还需要母体学校的支持。建立所谓的平等关系就是指必须按教育部8号文件的要求实现与母体学校之间“八个独立”,不再使独立学院成为依附机构。建立平等关系主要要与母体学校统一认识,明晰独立学院也是一个普通本科院校,是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一个特征,必须根据高等教育法来办学,不能因为利益的关系不放权、不独立、不发展,而是应该认真做好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真正意义上的转化,逐步过渡到从宏观层面对独立学院进行管理工作。独立学院应紧跟市场和社会发展,借助母体学校优势,尽快树立自已的办学信誉和社会声誉,在办学定位中明确独立法人资格,积极与社会联合增加投资,建设好独立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
(二)明确教学中心地位,彰显办学特色。
独立学院是教学型学院,学院想提高社会知名度,办出特色,必须在教学上做足文章,全院上下要把教学工作当作中心工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院领导应充分重视教学工作,能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及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2)加大教学的经济投入,聘请专业人才加入到教学和教学管理队伍中,积极创建适合专业发展的教学实验室和开拓专业实习基地。(3)正确制定出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教学培养方案。教学培养方案是学院办学理念的体现、提高培养质量的依据,更是办学物色的彰显。(4)全院各部门要围绕育人进行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服务流程,主动为教师、教学和学生服务,规范管理模式,简化工作程序。
(三)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建立合理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
独立学院大体上承担教学任务的是兼职教师,独立学院要发展,必须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优化教师职称和学历结构,做到老、中、青教师结构合理搭配。多渠道引进教师,(下转第134页)(上接第126页)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专职教师为师兼职为辅的格局,建立教学测评保障体系,使教师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意识,将教师进修与培养制度化,制定一系列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在教学、科研上提高自己。
(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应用型人材培养,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竞争优势。
独立学院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一种新的办学形式和灵活的办学机制,决定了独立学院与市场的联系应该更为紧密,独立学院应了解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完善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教学,在实验室或教学基地中增加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并根据学生就业方向进行模拟工作岗位的教育,使学生在就业面试中能脱颖而出。
总之,独立学院要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打造出自身品牌,以实力吸引考生,以特色说服市场,在提高质量中做大做强,为民办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独立学院课程改革的论文篇二
笔者在我校担任经济法专职教师将近三年,为各专业本专科承担了六学期经济法教学任务,在教学经验中总结经济法课程开设存在的如下问题。
(一)学生法学基础薄弱。
我校学生法学基础较差,原因有两方面。第一,我校属于二本c类学校,所招学生学习基础和其他本科院校相比略有差距,尤其是初、高中应掌握的政治等学科里涉及法学的知识学生掌握情况差强人意。第二,按照我国相关规定,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非法学专业不再开设法律基础等公共基础课,而将法学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课合并,统一开设。这样一来学生在开设经济法课程之前接触法学的机会又大大减少,再加之我校的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课程往往由思政方向老师统一教授,导致在学习的过程中法学基础知识学不透,甚至一带而过。这就导致在以后开设经济法课程时,学生该掌握的法学知识没有掌握,难以和经济法课程形成有效的衔接。
(二)课程安排不甚合理。
经济法按照我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定,属于专业基础课一类。专业基础课,顾名思义,为专业课的开设奠定基础之课,但是我校不同学院不同专业开设经济法课程时间和课时以及考查课程的方式却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比如,商学院在第三学年第五学期甚至是第六学期才开设经济法这门课程,此时已经到了学生系统学习专业课的时候,不再开设经济法为时已晚。大部分学院经济法课程为周三课时,共计48课时,而经济法涵盖内容又较多,课时量难以满足课程设置的需求。大部分学院经济法课程为考查课,作为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多法学课程本就不是十分重视,再加上为考查课,学习的时候难免会产生不重视课程的心理。从这三方面而言,经济法课程的开设难以实现其教学目的。
(三)教材质量参差不齐。
目前,针对二本c类学校非法学专业的经济法教材质量参差不齐,有的经济法教材甚至为非法学专业教师编写,针对不同专业,经济法教材内容也没有大的区别。比如,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应偏重于公司法,市场营销专业应侧重合同法,金融专业应侧重于金融法、银行法等方向,而目前经济法教材还没有如此细的分类,而要求经济法教材也难以涵盖所有法学知识,这就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教材质量欠佳,经济法课程的开设和各专业的需求贴合度不高。
(四)实践教学较难开展。
我校是一所新型的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院校,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实践教学。但是由于我校目前并没有法学院,开设经济法课程的均为非法学的专业,由于没有系统的接受过法学教育,开展法学类的实践教学比较困难。目前针对经济法的实践教学只能停留在案例讨论的初级阶段,但由于合班授课人数往往在100人左右,案例讨论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独立学院课程改革的论文篇三
论文摘要:高校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新出现的一种办学形式,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为主。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来说,就是培养应用型的艺术设计人才。要培养艺术设计人才,教学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点就是教学管理工作。本文针对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本文所称独立学院,是专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它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一项探索和创新[1],是更好更快扩大高等教育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对今后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的一种新尝试与创新的独立学院,既有大学的共同本质,又有自己的个性与特征。既不同于公办学校,也不同于民办高校。本文就是以独立学院为背景,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探讨其专业的特殊性、教师队伍、规章制度等在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一、专业的特殊性在教学管理上的体现。
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与管理存在许多特殊性。比如,在教学管理上,其教学安排与其他课程不同,在专业教学中存在延续性问题。例如在素描和色彩等绘画课,色彩颜料调好了,不可能只上两节课就扔掉,明天重新调,而必须一次性调制好、用完。对于其他视觉或环艺专业课程,教师基本会在前四节课讲授理论知识,紧接着安排实践。如果按照正常的课程在一周只安排四节,学生大多在第二次上课时忘掉上周的内容,因此一门专业课往往需要连续地、集中地讲授几周。并且在整个学期中,排课通常会出现前松后紧的情况,因为艺术设计的课程大多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从授课教师层面讲,学期内一个教师讲授完几周的课后,可能在一段时间没有其他课程安排,那么他不必坐班,学校很难对其进行考勤制度的管理,学生和教师的交流也存在局限性;从学生层面讲,大多数学生会为做一个模型或是设计一个新作品做通宵。所以大多数学生早上起不来,早上的课无法坚持正常的出勤,有时会出现迟到、旷课等情况。这样一来,往往会影响到学校统一规定的制度执行等等。
二、专业课程安排较其它专业的复杂性。
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就涉及到现在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实践环节对学生的影响。其中,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74%的学生认为合理,21%的学生觉得一般,并且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教学环节是教学实践与实验,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认为专业知识对自己的影响很大。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无论是在画画还是在设计时,往往不会拘泥一种常规的方式。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外,需要学生走出户外大量地进行观摩,了解与专业相关的市场情况,让其细致地进行市场调研,为其设计寻找灵感和材料。但从学校的教学秩序上,实践环节的安排有限,并且学校需要教师和学生按照预先的安排上课,以保证课堂秩序并监督教师是否按时完成工作量。除此之外,学生有时在课堂作画时,除了安静的教室外,可能需要一些音乐来激发他们绘画和创作的热情。由于以上情况的发生,有时学校正常的考勤或教学管理制度是不能完全适应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需求的。
三、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个性鲜明。
独立学院生源一般是本科三批学生,其录取成绩比普通高校学生要低70-100分左右。学生文化基础总体较差,入学分数较低,大部分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如自律性差、毅力差,缺乏钻研精神和进取精神等。当然,这其中也不排除存在一部分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他们由于高考的失利等原因失去上重点大学或是本科学院的机会,但入学后在学业上表现刻苦。
相对于普通专业的学生来说,独立学院艺术类学生难管是大多数人的印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由于从小爱好美术,对于任何事物有其独到的想法。他们追求标新立异,个性十足、思想活跃,富有创造性。同时,较普通高校和其他一般专业,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学费一般比较高,所以学生大多家庭条件较好,学生本人能够有条件并且能迅速接受新事物。他们情感丰富,好恶分明,对外界刺激敏感,情绪易受环境的干扰和影响。自我意识突出,强调个性化发展,社会化程度不高,集体观念、团队意识相对淡漠,在行为上往往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及以自我为中心的散漫和较大的随意性。因此,由于其生源的特殊性,照搬常规专业或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行不通的。
四、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对独立学院的教学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独立学院的专职专任老师不多,许多教师来自不同的地方,教师流动性大、教师队伍不稳定。对于艺术专业来说,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到和母体学校的优势资源共享,聘请了大量有经验的教师来为学生上课。但是外聘教师到独立学院的工作任务单一,除了上课并无其他责任,缺乏与学生和其他老师的`交流,在思想上也缺乏凝聚力,从而影响了教学的连续性、一致性以及学生思想上的成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育人作用无法得以发挥。此外由于大多外聘教师都属有经验并且具有高职称的教师,他们自身都担有一些教学科研任务,工作重点不尽相同,时间安排很难一致,要把他们组织起来,协调合作,开展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活动,也有一定的教学管理难度。
根据以上提出的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和管理上的问题,笔者觉得应该从实际出发,在仔细研究和分析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和管理特点的前提下,参考了兄弟院校的办学经验,提出以下加强独立学院艺术设计系专业教学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管理上的特殊性,独立学院除了在参照普通公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应结合独立学院自身的特点加以制订,不能完全照抄照搬母体学校的规章制度。并且,独立学院既定位在培养应用型、创新性艺术人才,那么就应该在坚持学院正规化管理的同时,充分注意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特殊性,更多地应注重其管理的实用性。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制订符合艺术设计专业特点的正规化管理体系和考核标准。例如,纯理论的和实践类的课程在时间的安排上应有所不同,打断式地四节连排的方式更适合实践类的课程,他能够将教学和练习有效地联系起来,使课堂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而理论类的课程相对操作性较低,两节课的形式更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除此之外,比较其它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更应该从专业兴趣上鼓励,让其形成自我约束能力,仅靠学院统一的考勤制度,不仅不能够提高出勤率,还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因此,学院逐步形成有针对性的区别式的正规化管理可以达到促进教学管理,实现教学宗旨的目的。
(二)在对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中,应该根据独立学院的自身定位、培养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在教学计划中加大基础课和实践性环节教学的比重,调整优化学科及课程教学内容,增设特色课程。另一方面,相对于普通院校和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个性思维特征不同,在培养的模式上,应利用其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选择,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多样可能。比如开办阶段课程作品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轮替式安排学生负责展览,从作业搜集整理、排展布展到为整个展览进行海报设计,最后进行展览推广,使所有学生都得到锻炼,并借展示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加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这样就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发展选择权,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因人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激发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提高学生毕业后的社会认可度,为社会接受。
(三)教育兴衰,系于教师[2]。建立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保证学院得以健康发展的关键。虽然独立学院能够利用体制上的优势组建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相对协调,专职、兼职教师搭配这样的教师队伍,但是学生和教师之间并没有形成相对有效、融洽的师生关系。因此本着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可以在聘请外聘教师的同时,要求他们有标准的、有目标地培养专职专任教师。例如在课程开始的几周内,专职教师要通过听课的方式学习教学经验或优良的教学方法,然后掌握外聘教师对课程的要求,由专职教师和学生形成联系,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定时定地地去找专职教师询问,避免了学生遇到问题无法联系外聘教师的尴尬。同时,专职教师队伍形成坐班制,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联系。并且,开展专职专任教师教研室活动,邀请有相同课程的外聘教师集体制定恰当的教学进度,教学方案和大纲,一方面能够对外聘教师进行督导检查,另一方面能够锻炼培养学院的教师队伍。
(四)建立高效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对于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监控,应从教材的选用、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的合理安排及课堂检查等各方面进行。可以通过教学管理职能部门,通过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和督导制度,对学院的教学组织与管理进行全面的监督与指导,组织学校专家组对学院的教学计划进行审定。大体上,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管理的角度来说,首先要做到教学基本文件齐全,包括各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验大纲、教学进程计划、课表等,并且需要成熟的工作制度,如学籍管理、成绩考核管理、排课与调课、教学档案保管等制度、教学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及奖惩制度。除了建立各类教学规章制度外,学院教学管理层还应注意教学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定期开展检查。对教学前,教学中和完成教学三个阶段进行部门内部、部门之间、上下部门之间的听课检查。同时,形成双向测评制度。双向测评包括教师评学、学生评教,测评结果与奖惩制度挂钩,以此来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j].中国高等教育,,2(5):7-8.
[2]赵国正.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工作初探――以浙江理工大学科艺学院为例[j].管理观察,2010,398.
独立学院课程改革的论文篇四
目前,全国高校普遍只开设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一门涉及到法学的公共基础课,额外增加法学基础课课时量不是很现实,但是建议我校在开设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时候选择有法学专业,特别是有经济法教学经验的教师承担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法律基础的部分,为经济法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统一经济法课程的安排,为专业课学习做好铺垫。
目前,我校本科层次的专业经济法课时基本为周三课时,针对经济法内容较多的实际情况,周三课时(总课时48)难以满足经济法课程教学需求,建议学校本科层次的经济法课程增至周四课时(总课时64),且将考查形式统一为考试形式。并且建议全校统一经济法课程的开设时间,专科层次的经济法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开设,本科层次经济法课程安排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这段时期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对于专业基础课而言也能较好实现其开设目的,为专业课的开设做好铺垫,并且有利于协调教师课时量的问题,不会出现一学期课多一学期没课带的情况。
(三)严格把好专业教材质量关,为课程的学习保驾护航。
目前,针对二本c类院校的专业教材质量差强人意,教学在选择教材方面比较头疼。经济法教材的选择问题更加突出,法学专业经济法教材体系严谨内容充实,但选择法学专业类经济法教材对于非法学专业学生而言难度偏大,而一些非法学类专业的经济法教材质量参差不齐,有的体系不严谨,有的内容混乱,有的法条滞后,并且不同专业重点不突出,这就需要在选取教材的时候严把质量关,或者鼓励本校教师针对各专业的特点自己编写教材。
(四)适度开展相关实践教学,为知识的巩固助力。
针对经济法课程的特殊性质,在实践教学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针对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要偏重于司法会计方向,针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注重合同法的应用等。同时,借助“12·4”法制宣传日在高校的影响,可以举办模拟法庭,法学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实践教学活动。
山西工商学院在培养人才方面一贯坚持培养应用型人才,在未来阶段,对非法学专业的经济法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而经济法对于非法学专业而言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在课程改革的同时要结合实际需求,争取为社会培养更多知法、懂法、会用法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独立学院课程改革的论文篇五
如果说以“育人”为中心的课程价值观是通识教育的灵魂,这决定了通识教育必须突出人文性。那么,通识课程的设置原则就是育人功能的具体表现。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通识课程的课程类型主要是“学科课程”,是“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4]。而打破学科界限,实现课程类型多样化是独立学院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其主要表现在,结合实际可以尝试综合课程设置和校本课程开发。综合课程是相对于分科课程而言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5]。独立学院通识教育选择综合课程的形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结合学科、学生、社会三大课程设计维度,着眼于培养学生整体素养,以主题中心和问题中心作为课程内容的主要组织方式;第二,专业课教师、辅导员、教育行政人员要对综合课程进行恰当规划与合作;第三,任课教师编写着眼于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教材。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6]。基于独特的办学机制和培养定位,独立学院的校本课程开发更具有特殊意义。它应该基于以下几个原则:第一,资源整合原则。独立学院在专业设置中,可以结合母体院校和合作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在通识课程设置中完成各种资源的整合。第二,主体性原则。在独立学院的.校本课程开发中,开发主体是教师,受益主体是学生。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建立参与机制和反馈机制,使两个主体密切合作,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第三,合作与开放原则。首先,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应该注重学科间联系,注重由专任教师、辅导员、学生组成的专业团队的组建。其次,要建立开放型教学平台,整合校内教学资源和校外资源。
二、独立学院通识课程的评价方式———由标准化评价向发展性评价转变。
实现课程类型的多样化,可以使独立学院通识课程具有生机和活力。但具有生机和活力只是基本目标,通识课程更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完成其“育人”的最终目标。而合理的课程设置必然和恰当的课程评价方式密不可分,这就要求独立学院通识课程的评价必然也要完成革新,即由标准化评价逐步向发展性评价转变。标准化评价,即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课程标准,通过量化的手段进行测量。这种课程评价,忽视了课程的情境和课程外的经验,忽视了教育和人的发展的生成性、创造性。这就需要课程评价要逐步由标准化评价向更先进的发展性评价过渡。而独立学院因其较为灵活的办学模式,为发展性评价的推行提供了合适的土壤。在评价方式的逐步转变中,独立学院可以结合自身特点,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在评价方式方面,应该做到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促进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教师应该重视课堂评价的作用。在课堂评价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其次,重视对学生情感成果和心理活动成果的评价。关于情感及心理活动评价的方式主要包括观察、问卷、访谈、学校记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从理念、原则、评价三个方面对独立学院的通识课程设置进行改革,才能体现独立学院通识课程“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核。而通识课程的改革则可以成为整体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为独立学院的发展及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发挥其越来越重要的助推作用。
独立学院课程改革的论文篇六
经济法学的实践性、技术性要求法学教育密切关注社会现实。独立学院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地,尤其要与未来职业和发展方向形成衔接与互动机制,以更好地实现经济法的社会功能,推进社会发展。
经济法作为独立学院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所有工程类专业的选修课,是高校中开设最广泛的法学课程。
为了能保证完成经济法课程的教学目标,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经过若干年的教学探索和实践,逐步建立并完善经济法课程体系,形成以日常实务性教学内容为主,将真实案例纳入课程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和演练,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支撑,有效配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新教学模式。
在实践中,在独立学院已经开始的“3+1”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背景下,首先根据教育部关于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规定,针对不同课程模块,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的前后续课程,修改、制定适合不同专业使用的《经济法学教学大纲》,根据不同的专业在教学内容上不仅要保证经济法整体内容的完整性,又要力求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体现出广泛性、开拓性和前瞻性。
经济法作为一门新兴的法律部门,具有较强的时势性、开放性及回应性,理论体系包含了法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原理。与传统的法律部门相比较,经济法体系化程度与规范性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根据“3+1”模式修订经济法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方案所谓的“3+1”人才培养模式即将传统的三年半理论课程和半年的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模式,改成三年时间完成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等课程的教学,一年的毕业实习及论文提前到第七学期开始,七八学期主要是实践教学环节。
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结构决定着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具有特殊性,既要保证理论知识的系统全面,又要保证实践环节切实可行,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在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第七学期增加了法学类课程的实践环节,其中经济法课程实践环节占有大部分比重。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把实践环节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是一个单独授课、单独考察、相对独立的实践体系。
同时要求学生结合本校的实践条件,利用模拟法庭、法律诊所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实践调研报告;聘请法律实务专家担任校外兼职导师,邀请他们实质性地参与学生培养方案制订、课程设置和日常教学工作等培养工作。
重构课程体系,制定新的实践教学大纲新的培养方案的修订必然要重新修改教学大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当侧重于实务能力的培养,既要掌握扎实的法学知识,更要具备丰富的法律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实务的理念,将法学原理与法律实践密切结合,将学生对法律实践的零散认知升华为系统的法律实务能力训练,成为实务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
编排合理的、实践性强的指导教材经济法是一门实践性、指导性很强的法律类课程,要重新选定配套教材,并且编写具有针对性、指导性的《经济法实务实训规范》,一同作为同步配套教材。教材内容要注意设计合理,实用性强。实践指导的内容要与经济法基础课程的教材结构对应设置,每章都有突出重点及难点、实训和实践项目、实务操作和实际判例。教材框架上要便于学生了解总体内容结构,重点、难点是对理论教材重点、难点内容的浓缩,便于学生在学习时抓住重点。
争取校外更多的支持和资助在经济法实践教学改革具体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多种阻碍,不少问题不是在校内凭借学校和教师的努力就能够解决的,并且实践教学往往也是管理类、法律类、工程类课程回馈社会的一种方式,因此可以采取各种方式来争取校外更多的支持和资助。
重视社会实践的`实践模式社会实践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把经济法课程内相关章节所涉及的具体内容和问题,在实践中去进行检验、验证,从经济法的实践教学模式中深化课程内容的学习。
这就要求增强普法宣传,让学生学会运用已学到的经济法律知识去解决实践问题,提升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深入企业、法院进行实践性学习,积极参加法律援助活动,使学生具备灵活应变的实践应用能力。
近年来,以法律援助为核心的实践模式在一些专业类法律院校中较为流行,以专业实习和模拟法庭模式成为实践教学探索的主要内容。工程类院校在学习完经济法理论课程后,可以到施工企业为农民工做相应的法律援助和法律宣传,把培养服务社会的观念和高度社会责任感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目的。
实践性教学应当重视和支持法律援助活动的主导作用,并以此推进经济法实践性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同时要努力获取国家、社会和学校的有力支持。然而,重视社会实践的实践教学模式并不是无章可循的,需要遵循一定的章程,并配备必要的机构和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帮助。
建立实践教学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传统的对于学生的教学评估体系一般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部分,但是由于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评估体系中没有详细的评估标准,对实践教学的评估体系没有详细的评估标准,因此,以往的实践教学评估常常流于形式,表面化现象严重,无法发现教学问题所在,也就不能有效促进实践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实践教学从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出发,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面对实践问题时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学习,使法律知识得到升华,应用能力得到培养,这是实践教学的优势所在,也是其与众不同之处。
实践教学与传统的实习课程相对比而言,不仅增加了实践性,还加强了教师对学生实践活动的监督和指导,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形成自身优势,追求卓越的教学效果,促进课程教学模式的深化改革。为此,在给学生评分的问题上,要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套独立平行的教学评估体系。
传统的对于教师的包括职称评定在内的评估和评价体系主要是看教师发表论文、出版专著的数量和级别,至于教师的教学效果仅是参考项目。而专职于实践教学工作的教师,必须而且应当花费大量的经历与时间于学生和教学之上。
因此,对于专职实践教学的教师在学科定位、考评制度方面也应设立与理论教学独立平行的评价体制。
另外,为了提高指导实践类课程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应当将实践教学的工作量计入教师教学的总工作量中,并针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及指导学生改革创新的情况设立一定的奖励基金,从而建立一套实践教学激励机制。
独立学院课程改革的论文篇七
公共课也称为公共基础课或必修课,指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中学习任何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高等学校的公共课,主要有政治理论课、德育课、外语课、体育课、生产劳动和军事训练等。我校在这些课程中和经济法有关联关系的课程有公共基础课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公共基础课选修课社会法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般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开设,三个学分,以考查课形式考查。而社会法制一般在第二学年第四学期开设,两个学分,以考查课形式考查。
2专业课。
专业课是指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中学习某一专业的学生修习的专业知识与专门技能的课程。我校开设的专业课中和法学相关的专业基础课有经济法基础(经济、管理类专业)、税法(会计类专业)、广告法(广告类专业)、建筑工程法规(建工类专业)、旅游法规(旅游类专业),专业必修课有广播电视法规(广播电视编导类专业)、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学前教育类专业)。这些课程不同学院不同专业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开设时间、课时要求与考查形式不尽相同。
3实践课。
实践课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一般法学专业的实践课为到法院实习,或组织模拟法庭等。由于我校暂时未开设法学专业,其他专业和法学相关性不是很强,所以暂时没有法学类的实践课。
1商学院。
我校商学院开设经济法课程的共有三个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及人力资源专业。其中工商管理专业在第三学年第六学期开设经济法,周三课时,共计48课时,以考查课形式考查。市场营销专业在第三学年第五学期开设经济法,周三课时,共计48课时,以考试课形式考查。人力资源专业在第三学年第五学期开设经济法,周三课时,共计48课时,也以考试课形式考查。
2会计学院。
我校会计学院会计专业的三个方向:会计实务方向、会计应用理论方向、注册会计方向均在第二学年第三学期开设经济法这门课程,也均为三课时,共计48课时,以考查课形式考查。
3金融学院。
我校金融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与金融工程专业是在第二学年第三学期开设经济法这门课程,周三课时,共计48课时,以考查课形式考查。
4建筑工程学院。
我校建筑工程学院工程造价是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开设经济法,二课时,共计32课时,以考查课形式考查。
5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
我校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层次没有开设经济法,酒店管理专业专科层次在第二学年第四学期开设了经济法课程,周三课时,共计48课时,以考试课形式考查。
6通才教学部。
通才教育也称通识教育或博雅教育,起源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旨在培养知识广博、目光远大、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高素质人才。我院牛三平院长在研究美国通才教育的基础上,走访了许多企业,了解其用人要求,掌握了市场迫切需要高级管理人才的信息并结合学校教学改革的需要,于在我院开办了首届通才班,实施通才教育。我院通才教育是在四年一贯制的通识教育的基础上,配合准军事化的学生管理,完成专业教育,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启发意义的知识结构,并得以内化,造就良好的人文、科学和道德素养,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并终身受益。
我校通才教育部开设经济法课程的目前有工商管理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其中工商管理专业在第三学年第五学期开设经济法,三课时,共计48课时,以考试课形式考查;财务管理专业第三学年第五学期开设,三课时,共计48课时,以考查课形式考查。
独立学院课程改革的论文篇八
摘要:经过10多年的发展,独立学院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其作用也日益明显,极大地推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但是由于独立学院发展方式新颖,存在时间较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基于现有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独立学院的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其存在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在已有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认为,独立学院是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1-2],它是通过国家教育部的审批,并在新模式、新机制的基础上由普通本科高校创建的[3]。但是本文认为,独立学院是独立自主的高等教育机构,它基于已有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通过民间资本以及其他经费来源运作,相较于公办院校,独立学院有着运行机制灵活可变,行政财务管理独立的优点。但是由于独立学院存在与发展时间的限制,独立学院存在着缺乏教学经验、师资力量和水平较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突出体现在独立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1.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由于独立学院存在着建立时间较短、知名度不够高等原因,使得其对高学历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学院以本科学历教师居多,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稀缺,学历结构不合理导致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年龄两极分化,主要青年和老年教师,中年骨干教师稀缺;二为知识结构不合理,传统专业教师人数多,新兴专业师资力量弱,单一理论教学教师多,科研实践教学教师少。
2.薪酬制度不合理。
薪酬无论在任何行业都是较为敏感的话题,合理的薪酬制度对于独立学院的生存、发展以及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今独立续学院的薪酬制度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独立学院人才的引进与教师的工作激情和效率。大多数独立学院缺乏正确的薪酬观念,存在着拖欠员工工资、不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保等现象,在资金紧缺时,首先会考虑削减员工的福利、工资。独立学院的绩效考核体系一般也不合理,依然存在着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对独立学院至关重要,是独立学院良性发展的关键[4]。但人才培养体系正是短板所在,独立学院的人才培训体系较为单一,多以新进教师的岗前培训为主,培训资金匮乏,忽视教师在职进修,教师进步空间被大大压缩。此外,绩效考评标准模糊,考核的内容、指标、权重、方法不尽合理,并且考核结果与薪酬待遇严重脱节,没能有效地作用到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与工作分析的改进上。这些问题无疑抑制了教师们的发展,同时增加了教师流失的可能性。
1.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严格人力资源管理。
首先,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向学校提供较为详细的'人力资源使用报告,其中包括对学校各类人员调动使用的原因及效果的分析。其次,人力资源管理的另外一个职能是保证“人尽其才”,即适当的人员进入适当的岗位,根据人员的技能、知识及能力分配合理的岗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应该借鉴公立优秀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完善自身的绩效考核与报酬系统,引导教师支持本单位的各项长远规划,从而提高教师工作热情、学生院校满意度及学院品牌价值。
2.合理配备师资队伍。
首先,对于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有一个长远的建设规划,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根据本学校的具体情况,结合内外部环境,对未来的长远发展做一个合理的预测,确定教师及教工引进的层次与数量结构。其次,要特别注意已进员工的技能、知识及科研能力培训,因为后期入职以后的各种培训与再教育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非正式客座教师,也应加强规范化管理,适度提高激励措施,使学校可以分享到公办学校优质的师资资源。
3.健全人力驾校考评体系。
与母体学校相比,独立学院在诸多方面有很大不同,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办学机制、师资素养及内部管理。因此,在对独立学院教师进行绩效考核时不能完全照搬原母体学校的模式,应针对独立学院自身的目标规划及内外部环境设计考评体系。考评体系应包括教师的科研能力、课时时间、外出学习与实践能力及自我发展能力等等。并且,在考核过程中,要尽量通过打分量化考核结果,这样才能更为公平公正的反应独立学院人力资源水平。
4.构建人力资本激励机制。
独立学院应着重从薪酬激励、目标激励、参与激励、职业生涯激励、情感激励及环境激励多个角度构建人力资本激励机制。尤其是薪酬激励方面,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独立学院的薪酬标准应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及吸引力,与此同时,薪酬激励的操作技巧也是薪酬激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广泛使用的“三度原则”可作为薪酬激励操作技巧的指导原则,即“满意度一期望度一焦虑度”,通过较高得薪酬标准及合理,配以有效的激励操作技巧,可在很大程度上使学校在人力资源争夺战中建立长远的竞争优势。一方面学校可获得优秀的教师资源,另一方面进入学校的人才也能得到切实的保障,辅以相关薪酬激励方法,使学校留住优秀师资,使教师有所期盼而不懈努力。在教师忠诚度不断提高的同时,让教师理解勤勉的工作是获取优厚的薪酬待遇的保证,时刻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
三、结语。
高校竞争归根到底优秀师资与优秀生源的竞争,而优秀师资是优秀生源的重要影响因素,可见,成立时间短、底蕴相对不足的独立学院若想在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必须提升自身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独立学院自身优势,打造优秀师资队伍,最终促进独立学院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独立学院课程改革的论文篇九
开学初,我将寝室长找来商量怎样帮助寝室同学把自己的小家管好。寝室长们纷纷献计献策:在寝室贴上全家福或自己的个性画作,这样一来谁也不舍得去破坏自己的家、自己的心血了。我接纳了他们的建议并要求他们尽快落实下来。一星期后当我去检查时,一间间寝室被同学们打扮成了温馨的小家:粉色的墙壁、花花朵朵的插图、亲密的全家福、“哥俩大头贴”和“亲密俩姐妹”……“墙壁是我家”的设计营造了温馨的寝室氛围,温暖了这些留守学生的'心,激发了他们的爱美之心,也促进了他们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
2.营造积极进取的乐学氛围,让励志格言入我心。
宿舍过道上一行行“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对话”的励志格言;墙壁上一条条“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名言;柱廊上一位位科学巨匠、哲学大师、文学大师的画像如一座座闪耀着思想光芒的灯塔,让这些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中,乐学好学之风渐渐形成,良好的品德逐渐养成。
3.打造爱心型生活老师,让学生缺位情感得到填补。
这些留守学生长期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交流,缺乏情感沟通,家长的情感教育缺位严重。为此,我号召在寄宿部打造爱心型生活老师,让“爱心洒满角落”。我们倡导教师不仅要协助学生整理床铺,管理个人卫生,还要将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爱护,在寝室中营造一种互相关爱、互相理解的寝室文化,从而填补家长教育缺位带来的学生情感缺失。学生生病了,生活老师会及时送去问候,室友会热情地递上热水。于是一颗颗缺爱的皱皱巴巴的心被融化了,熨平了!他们在感动之余,也懂得了在别人需要关爱时去爱他人,更懂得了父母的艰辛与良苦用心,渐渐地开始理解父母并和父母热络起来。
4.营造“比一比,我更强”的体育氛围,让学生争做体育达人。
一星期一比,一月一比,一阶段一比,看看谁更会锻炼,哪个寝室会锻炼,哪个班级会锻炼,谁中考体育更好。自从开展,“比一比谁更强”的比赛,学生睡懒觉、赖床的陋习大为减少直至杜绝。现在每天在操场上看见的一个个你跑我跳的壮观景象。充满关爱、充满竞争力的比赛活动将他们的积极性、好胜心彻底激发出来了!
5.结语。
通过让“墙壁是我家”“励志格言走进心灵”“爱心洒满角落”“我更强,我是体育达人”等文化氛围的营造,学生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生活习惯、运动习惯都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些曾经被爱遗忘的留守生被爱包围着,每个人都充满着积极进取的精神,充满着正能量。是寝室文化激发了这些留守学生内在的进取动力,是文化的熏陶浸润了他们的灵魂,陶冶了他们的情操,使他们内在的情感需求得到了满足,人的生命价值得到了认可。“这是我的家,我能不爱吗!”正是这种家的价值体现在每个学生身上,因而每个学生就会自觉去维护,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独立学院课程改革的论文篇十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院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于20世纪九十年代末,在之后的一段时间,独立学院不断进行改革。独立学院在专业的设置,及对设计专业的学生有一系列特殊的培养方案,致力于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设计专业人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机制上也在不断更新以达到社会发展的要求。以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来说,在对设计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上都有自己的突出地方,在依赖于母校的承载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
独立学院是一种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高等院校和社会机构相互合作举办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机构。在独立学院的办学下,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上学的选择。虽然独立学院与母校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但独立学院也有自己的独立权,可以拥有独立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独立学院在教学过程中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专业的设置上要更具有竞争力。相对于专科院校来说,独立学院的教学更为开放,校园环境建设更优美,师资力量更强大,对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十分重要,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的基础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设计上迸发出更多的思想火花。
二、设计专业培养特色分析。
1、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
近年来,一方面设计专业的发展如火如荼,是许多学生的热门选择之一。而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对设计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独立学院为了有更多的生源,基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职业为导向,将设计专业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独立学院重视对设计专业的培养,将艺术设计独立于一个学院,在学院下将设计专业作为整体细分为各种类型的专业,如环境艺术专业、视觉传达专业、服装设计专业和室内设计等,更加符合社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也为学生的兴趣提供了多种选择。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涉及多个学科,如设计美学、心理学等等课程,希望能够在立足于专业特色下,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培养。
2、设计专业的培养方案。
对于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心有多大,设计的舞台就有多大,有一个好的想法比什么都重要,而一个好灵感的迸发来源于多种文化的交流,融会多元化的元素。独立院校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基于自身办学特色下,积极与西方大学进行交流合作,提供各种机会和平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带来多元文化的碰撞。例如,有许多的独立学院通过与国外大学建立友好的教学平台,通过聘请外国教师来学校授课或者是杰出人士到学校进行演讲、教师海外交流和学生留学交换等交流方式,鼓励学生多看多了解西方的文化,在不同人类文明的碰撞下,吸收精华,融会贯通,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脑子有更多的灵感涌现,这样在设计作品的时候表现也更具有活力与张力,更能够打动人心。
3、设计专业的教学特色。
设计专业与其他工科类的专业不同,需要更多感性的思考。因此,一方面,在教学上传统式的教学方式并不全然的适合于对设计专业学生的教育,另一方面在设计专业教学中,对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更高。教师不仅要有系统全面的设计方面知识,还要时刻掌握最新的时尚流行资讯,时刻向学生传递新的时尚理念和创新理念。所以,在对设计专业的学生的教学时,在学习上,教师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通过采取互动式的教学或者案例导入等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究和思考,多和教师同学交流想法,提倡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在设计作品上更有可能产生出更多新的想法。在实践中,要重视学生养成自己动手的能力,多练习基础画工,在真正的实际工作中才能表现的更出色。
虽然,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在教学领域上取得不少的成就。但是就目前而言,它的教育机制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首先,在于独立学院的发展是依附于母校的教育体制下发展的,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在教学体制上也多照搬母校的教育体制,没有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办学特色,在对人才培养机制上的目标定位上界限较模糊,与其他类型的本科院校相比,在人才的定位上没有突出之处,竞争性不高。其次,由于独立院校是在和社会机构下合作建立的,从本质上说具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太过关注于学校所带来的效益,却忽视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没有形成较好的学校文化氛围,在社会上认可度不高。
四、对设计专业的特色改革。
1、立足优势,加强实践性。
独立学院在对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上除了培养具有专业基础素质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养成自主探究性强的应用型设计人才。对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设计专业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和适应社会,有更多实习的机会,可以了解市场的需求变化,积累经验,为就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而对独立学院来说,校企合作不仅是学院的特色也是一大优势所在。独立学院可以把握住这个优势,和企业进行合作,通过企业为设计专业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了解实际的设计业务过程,通过企业中的各项活动,设计专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可以在学习生活中参与真正的设计工作,了解现代企业的需求,提前适应工作的环境,不断调整自己,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这样才能真正的学有所用,在实践中不断的提升自己,获得更大的学习效益。
2、课程内容设置要与时俱进。
时尚流行元素总是在不断的改变。而这对设计人员来说,就要时刻关注时尚流行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变迁,这样对他们的设计作品来说更有认可感,也更具备张力。因此,独立学院在对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上,对课堂设置应该不只是将学习内容拘泥于传统学科知识的内容,还应该重视作用现代媒体的教学手段,即向学生传输新的元素和不同的设计理念,让学生能够吸纳贯通,与时俱进,对流行指标有敏感的把握,在进行设计作品的时候,才能够把握好市场的需求,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力。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要有一个整体性的理念贯穿于整体课程的始终,把设计专业的特色发挥出来,落实到培养目标的实际上。
3、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
独立学院在对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中,应该不断优化和创新教学模式,融合贯通新的元素,为我所用,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探索,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教学之路。所以,优化和创新教学模式,在设计理论知识和实践上两手都要抓,都要重视和发展。同时,学校在教学管理方面还应该有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学生为本,强化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要重视教学的效率,在管理学生的时候,注重服务质量的提高。与同行学校之间的交流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可以借此反思自己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学习其他学校的特色之处,结合本校的基本情况,创新出一套最优的教学管理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在教学模式上敢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的进行创新和吸收其他学院在教学管理的精华部分,提高了学院的竞争力,获得了社会的认可。
4、发展具有特色的师资力量。
学校是否具有竞争力,师资力量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对于独立学院来说,在对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上进行改革,提升学校的竞争力,教师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一方面,独立学院可以通过发挥自己的资金优势,聘请有名望的教师在学校教学,或者定期组织老师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经验和见识,提高学院的师资力量。另一方面,作为设计学院的教师,教师的自我艺术风格和品味是十分重要的,依据课程人才的培养机制下,教师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水平和专业化程度,掌握时尚流行的指标,才能够及时教授学生有用的东西,有利于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发展出独立学院自己特色的师资力量。五、结语独立学院下的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的改革应该符合市场需求变化和工作的导向,学校应该从人才定位、课程设置和师资力量等方面出发,结合学校的办学情况,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人才培养道路,最大程度的发挥独立学院的特色之处,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效率,培养出具有专业化和多元化的设计人才,提升学校的竞争力,促进独立学院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祝方清。论我国独立学院的发展前景和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9)。
[2]朱建华。对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现状的观察与思考[j]中南论坛,2008。
[3]赵美川。独立学院艺术设计特色专业与课程一体化建设的思路及措施[j]成人教育,2012(5)。
独立学院课程改革的论文篇十一
管理学是个综合、交叉性学科,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文、工程学科的支撑。
设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时,应该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同时要联系生活与社会实际确定课程学习内容,综合专业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以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为核心,兼顾长远发展的需要,拓展横向能力素质来设置课程体系。
4.2改善教师结构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
独立学院的教师素质的提升和结构优化刻不容缓,其中双师型教师是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故高校中从事工商管理教育的师资队伍,应要求一定比例的专业教师具有相应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倡“双师型”教师从事教学活动。
鼓励教师深入企业生产管理一线,及时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作流程,促使教师积累教学所需的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掌握企业实际的经营管理方法。
另外可以根据需要聘请一部分企业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或进行综合案例教学。
4.3建立“职业资格”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就业能力。
现在我国开始推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这是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机遇。
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应注重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并行,学历教育可以提高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修养,而职业资格教育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对于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强化学生过硬的现代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学生管理,拓展学生活动空间,丰富学生第二课堂,使学生非专业素质和就业能力不断提高,从而在企业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更新知识的能力。
4.4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创新能力应用型人才。
独立学院要培养具有创新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就必须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实践教学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从课程体系看,独立学院首先要加大实习实践环节,另外还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实验实践教学环节。
4.5走政产学研合作教育之路培养应用型人才。
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决定了应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而政产学研合作办学就是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
高校建立校内专业实验室与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的实验实训课程体系,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体系建设,建立产学合作教育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协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
建立高校与企业合作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培训的机制,形成政、产、学、研相结合的良性循环,推行政、校、行、企共同育人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新模式。
培养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教育工程,需要从多方面对现在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独立学院对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从社会的需要出发,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管理学科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其将理论指导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贾丽红,梁军.独立学院应着力“应用型创新”学生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9,(3.4).
独立学院课程改革的论文篇十二
摘要:独立学院实现与母校及其他重点名校差异性发展,有利于独立学院培养特色人才。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建筑学院本着“立足需求、突出实用”的原则,在“扬长避短、错位发展、因材施教、凝练特色”十六字指导思想,从准确定位、课程建设、队伍提升三个维度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逐步形成了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定位明确,培养建筑师的“好助手”
独立学院从公办本科高校发展而来,但部分独立学院仍以精英教育为人才培养观念,同时受到生源质量、师资水平的限制,导致学生在理论上不如母校的学生,实践能力不如高职高专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出现“上下”不要的尴尬局面。这是人才培养模式陈旧、办学缺乏特色的结果[1]。建筑学院在建院之初就明确提出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要与华工“母体”错位发展,差异化定位。我们分析总结了当前建筑设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根据建筑设计市场的需求,结合我院学生的特点,着重培养:“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职业道德良好的应用型人才。”毕业到就业岗位从建筑师的“好助手”开始,为今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建筑师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实现这一定位,学院将课程体系从借鉴于“母体”学校的“简化版”逐步转变为“特色版”,即根据我院的教学大纲,教学时数和学生特点,重新调整组合。重点对一年级设计基础进行改革,简化构成训练,突出“营造”动手能力,在作业考核中将制图、空间设计、营造技术、材料认识等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另外,根据每个年级的学习特点,设置不同的教学重点。一年级夯实基本功训练、制图识图;二年级重在设计方法、徒手表达;三年级着眼构造大样、快速设计;四年级训练综合能力、语言、多媒体等多种设计表达,并在整个过程中通过各年级设定的最低通过标准和考核标准进行监控。在此定位及特色教学的保证下,培养出的“应用型”学生具有熟练掌握“建筑制图的准确性、计算机相关软件操作的熟练性、建筑构造大样的熟悉性”三个特点。此外,在加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注重对学生人品的培育。在教学中通过严格的规定和循循善诱,熏陶学生养成守时认真的个人品质、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积极合作的团队精神。树立社会家庭责任、生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观的.设计价值观,使学生成为人品、态度、能力完备的建筑师“好助手”。
二立足实际,教学、评价“入情入理”
(一)课程教学根植本土,融入地域文化。
建筑是地域的有形产物。建筑不仅要适应所在区域独有的自然环境,更要融入和传承当地的建筑文化形态。建筑专业教学同样需要挖掘本地建筑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广州市花都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多彩,拥有文物保护单位洪秀全故居、炭步镇塱头村民居古建筑群、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等,另外还有宗教文化建筑的圆玄道观,其建筑雄伟是省内首屈一指的道教圣地。花都地区依托岭南地区深厚而灿烂的本土建筑文化,具有独特浓厚的人文历史气息,是岭南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我校坐落花都、立足岭南,在“应用型”人才教学中,突出对本地域建筑文化研究和实践,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高等教学改革项目”、学生暑期实践等竞赛活动为契机,通过对塱头村民居古建筑群、洪秀全故居、圆玄道观等花都区传统建筑的实地考察及专业分析,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提升了学生根植本土、挖掘人文审美文化情的意识和品味。
(二)设计评价统一标准,促进科学规范。
建筑设计类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学分最多、学时最长、连续性最强的基本训练课程,包括设计基础、建筑设计、毕业设计以及实测、设计院实习等设计实践课程。设计类课程的进行和结果直接关系到学生专业能力以及能否按时毕业和获得学位,因此,建筑设计类课程的评分结果显得尤为重要。但现行的通用评分方法为教师根据自身经验、个人风格等进行评分,主观性较大,考虑到学院专、兼职教师结合的师资现状,为确保设计作业成绩评定的公正、准确,建筑学院广泛征求了教师建议,制定了建筑设计类课程作业评分标准。并采取分组初评、集体总评的方法,从场地设计、总图布置、交通流线、功能分区,房间布置、立面设计、剖面画法、规范要求、图面表达等几方面评估课程作业,使得建筑设计类课程的评分更加定量化、科学化,减少主观因素,提高客观评分水平。
三试做试讲,以评促教,加强队伍提升。
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现状是专、兼职结合[3]。专职专任教师,以应届高校毕业生为主,年轻有活力,工作热情高、精力充沛。兼职教师多为原单位骨干或离退休老教师,多年从事建筑教学和工程设计工作,经验丰富。新老结合,以老带新的模式,为一个年轻的学院,营造了充满活力、爱岗敬业的氛围。但仍然也存在一些设计、教学经验不足的短板,为促进建筑学院青年教师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提升教学质量,我院制定了教师教学课题试做试讲的规定。青年任课教师按所任年级的课程设计任务书要求,从场地分析开始,到总平面布局、建筑设计研究和设计成果展示的版面设计进行设计试做,并向全院教师汇报设计思路、展示设计成果、接受提问与指正,促进内部学习与交流。我院试做试讲工作已连续试行几个学期。设计类型涉及幼儿园、学生社区公寓、医院等多项,青年教师在做的过程中几经斟酌,在讲的过程中采纳善言,在指导学生同类设计中更加游刃有余、言之有物。
四结语。
建筑学院建院七年以来,把握建筑学专业应用型本科建筑人才——建筑师“好助手”的特征,构建“能力+人品”的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于适应建筑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学生能力和质量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参考文献。
独立学院课程改革的论文篇十三
管理学是个综合、交叉性学科,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文、工程学科的支撑。
设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时,应该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同时要联系生活与社会实际确定课程学习内容,综合专业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以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为核心,兼顾长远发展的需要,拓展横向能力素质来设置课程体系。
4.2改善教师结构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
独立学院的教师素质的提升和结构优化刻不容缓,其中双师型教师是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故高校中从事工商管理教育的师资队伍,应要求一定比例的专业教师具有相应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倡“双师型”教师从事教学活动。
鼓励教师深入企业生产管理一线,及时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作流程,促使教师积累教学所需的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掌握企业实际的经营管理方法。
另外可以根据需要聘请一部分企业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或进行综合案例教学。
4.3建立“职业资格”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就业能力。
现在我国开始推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这是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机遇。
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应注重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并行,学历教育可以提高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修养,而职业资格教育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对于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强化学生过硬的现代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学生管理,拓展学生活动空间,丰富学生第二课堂,使学生非专业素质和就业能力不断提高,从而在企业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更新知识的能力。
4.4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创新能力应用型人才。
独立学院要培养具有创新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就必须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实践教学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从课程体系看,独立学院首先要加大实习实践环节,另外还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实验实践教学环节。
4.5走政产学研合作教育之路培养应用型人才。
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决定了应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而政产学研合作办学就是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
高校建立校内专业实验室与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的实验实训课程体系,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体系建设,建立产学合作教育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协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
建立高校与企业合作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培训的机制,形成政、产、学、研相结合的良性循环,推行政、校、行、企共同育人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新模式。
培养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教育工程,需要从多方面对现在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独立学院对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从社会的需要出发,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管理学科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其将理论指导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贾丽红,梁军.独立学院应着力“应用型创新”学生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3.4).
[2]马丽.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3).
[3]赵飞,万卫华.独立学院“应用型、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文教资料,,(27).
[4]徐仂.独立院校应用型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17).
独立学院课程改革的论文篇十四
高等学校的学风是校风的一个重要标志。优良的学风是确保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是学校的气质和灵魂所在,也是学校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支柱。对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新生力量――独立学院来说,良好的学风是树信誉求生存,谋发展创品牌的基础。因此,探索独立学院学风建设对于这股新生的高等教育势力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1学生方面。
首先,从独立学院的学生自身因素看,生源主要是家庭背景比较优越而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而他们仗家庭背景好的优势和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大部分学生贪图享受,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自觉性不强,缺少刻苦专研的学习精神,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且功利心强,学习目的不正确,学习态度不端正。
其次,从独立学院学生内心心理因素来看,自我定位缺失,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独立学院学生自我定位缺失问题十分严重。一方面是少数高分学生陷于对自己考场失利的叹息和自责,不能正视现实;另一方面是大部分低分学生则因意外得到上大学的机会侥幸不已,但又因学习基础不好,不知如何重新给自己定位。因而很多学生心无目标,行无动力。
1.2教师方面。
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专职师资,另一是外聘教师。其中专职师资队伍处于年轻发展期一方面经验不足,另一方面主要精力放在自身的进修与提高上;外聘教师主要依托母体高校教师他们长期面对的是一本二本层面的学生,当教学对象转变为三本学生后,没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常是一本教案两边教,不符合因材施教的要求;且少数教师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上课责任心不强,也给独立学院学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1.3学院自身。
首先,独立学院是按照“民、独、优”原则实行的公办高校和社会力量合作办学的模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有关规定:独立学院的投资方拥有从教育收费中获取“合理回报”的权利。“经营理念”、“利益原则”渗透于独立学院的每一项发展决策。课程安排偏重于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的传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学生管理以“不出乱子”为宗旨,片面追求高就业率和合格率,对学风建设重视不够。
其次,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的新的力量,各种规章制度基本沿用母体高校的各种规章制度,而且很多沿用具体的规章制度还没有落到实处。于是出现了独立学院学生的各种管理处于一个比较混沌的状态,学生出现的是一种比较目无纪律的状态,造成了诸如生活懒散、上课出勤率低,考风考纪差的局面。
再次,独立学院因建校时间短校园文化底蕴浅,加上“经营理念”、“利益原则”渗透于独立学院的每一项发展决策,使得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基本上趋于新生。在这样的校园文化中谈论学风建设没有确切的现实意义。
2加强学风建设对策。
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全局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院上下统一思想、齐抓共管,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院的主导作用和教师的示范作用。其对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
学风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反映,学风建设应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专业教育工作入手。
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正面教育为途径,采用灵活的教育方式,深入开展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启发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从根本上纠正学生的各种不良思想意识。
专业教育中,首先要让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前对专业学习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对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有相当的认同,可以防止学生对自己的期望目标偏高或则偏低,有效提高独立学院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对专业学习做相应的学习规划和引导其与教师和学长们进行学习方式方法的探讨;其次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2.2加强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如果教师在工作上、知识上、成就上有辉煌的表现时,你自然就会看到所有的学生都会倾向于你这一边。”因此,教师要以德育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形象和学术风范去引导和教育学生。
针对独立学院的师资情况,首先要加强自身教师队伍的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和教学经验的提高:首先,独立学院应该鼓励教师参加有利于自身各项素质提高的学习并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其次,独立学院要利用自己的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的优势,积极开拓各种有效途径,让教师走出去,到企业一线进行相应的知识和实践的学习与锻炼,来提高自身的教学;再次,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外聘经验比较丰富,知识比较广博的教师,实行“传、帮、代”的模式,来提高自身师资队伍建设。
对外聘教师而言,第一,要规范外聘教师的各种管理制度有效对其进行教学效能的考核,对不适应自身的外聘教师要建立名单库;第二,要建立相应的有效的激励措施,能够让外聘教师有归属感和成就感,激发他们的教学的热情和信心;第三,校方要求外聘教师积极参与院内的各种活动和科研课题中去,让他们融入到独立学院的大的环境中去,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来鼓励外聘教师更加忠诚于独立学院的教学与科研。
2.3提升办学理念,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独立学院必须坚决贯彻中央16号文件精神,围绕大学生素质拓展和能力培养的总体目标,按照“系统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定期更新”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组织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营造既充满活力、又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特色的、高品味的校园文化。同时,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加大探索的力度,而要弱化“经营理念”、“利益原则”的渗透。
首先,要以帮助学生学活生存、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充分体现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为出发点,确立以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激发人的热情为目的提升办学理念和适应区域经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学生自身特点建立一套高效的学生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为学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其次,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组织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健康良好的学生群体组织,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畅谈理想、交流经验、调节心理的机会,也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氛围的形成、自我教育的实现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大学校园中常见的学生群体主要有:学生党支部、学生社团、班级、宿舍等。充分利用学生党支部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依托学生会、班级、宿舍等大学生群众组织,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广泛实施“一帮一”计划,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激情,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
参考文献。
[1]贺祖斌,凌玲。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剖析[j]。理工高教研究,;5:99―10。
[2]申伟军。试论独立学院学生的群体特征及教育[j]。人力资源管理,2009;2: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