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与民俗文化论文(热门13篇)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国家在崛起、发展和衰落的各个阶段。良好的总结应具备简明扼要、准确全面的特点,能够准确传达出所总结的信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环境艺术设计与民俗文化论文篇一
摘要:当前人们对设计活动的认知和理解也更加“理性化”,尤其是人们更多将生态、绿色和人文等诸多理念思维层次化融入到整个环境艺术设计活动的具体实施进程中,通过丰富设计素材,优化设计理念,从而实现环境艺术的丰富创新与优化。本文拟从环境艺术设计活动的创新背景理解入手,结合传统民间茶文化的具体内涵分析,通过细化认知传统民间茶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活动的融合可能性分析,从而探究应用传统民间茶文化创新环境艺术设计活动具体理念。
随着现代建筑学发展不断成熟,如今社会大众在日常生活中,其所关注的不再是一味的奢华和“高大”,在社会大众生活品质明显提高的今天,如今人们在认知居住环境时,也提出全新诉求。无论是具体设计体系,还是其中所使用的元素内容,与以往相比都有了本质化创新与提升。
无论是我们对环境艺术设计活动的价值认知不断成熟,还是现代技术发展的推动力等等,都让该设计活动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进入了创新发展的新机遇期。
1.1大众审美理念的成熟发展:渴求环境艺术设计机制创新。
事实上,审美理念是社会大众认知时代发展理念成熟化、体系化的重要表现。尤其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活动中,为最有效地确保社会大众自身的审美理解和情感体验,在具体实施设计活动时,必须充分注重选择合适的审美素材融入和应用与整个设计过程中。当然,就目前社会大众自身的实际诉求和关注点看,人们的审美理念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其一,社会大众的审美认知日益成熟,尤其是更加理性,不在“盲目跟风”。其二,在大众自身的具体审美诉求中,其更加倾向于文化内涵的融入应用表达。在设计机制全面发展的初期,多数设计者自身盲目使用各种流行元素应用与具体的设计活动之中,当前越来越多的设计者,更加倾向于从我国传统文化元素中选择合适的素材内容,应用与设计活动之中,从而满足大众自身的审美诉求。第三,融合已经成为设计活动开展的趋势,在当前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元素被融入其中,比如心理元素、技术元素、文化元素等等,但凡能够有效激发和他提升环境艺术设计品质内涵的元素内容,其实际上都可以被我们具体应用与整个设计体系之中。
设计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创意思维下的布局与构造,所以,就环境艺术设计活动开展的本质特点和实际诉求来说,如果想要实现最佳设计效果,就需要充分注重发挥现代技术上的具体应用优势。近些年,智能技术和信息化的告诉发展,以vr技术为代表的新型技术,成为信息化时代的重要产物和标志,在该技术具体应用过程中,其通过具体利用模拟三维立体空间这一整体优势,从而使得观众自身能够产生亲身入境的感觉,同时这也便于设计者能够在设计方案完成之后,就对设计效果形成感知,因此,在虚拟技术日益更新、日益完善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合理使用该技术,创新实施环境艺术设计已经成为不可逆的发展趋势。
环境艺术设计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设计活动,从本质上看,这实际上是一种基于大众认知和理解前提下的具体创造,尤其是其中所传递和表达的更重要的是一种设计思维和文化认知。尤其是该设计活动最终是能够为观众带来视觉认知和实际感受的综合活动,所以如何才能更好发挥传统文化应用优势的关键前提下,通过合理利用具体的艺术思维前提下,通过选择合适的设计材料,从而在优化设计布局的关键前提下,实现整个设计活动的最佳效果。
2传统民间茶文化的具体内涵分析。
客观地看,我国民间茶文化的内涵是层次化、多样化的,其中既包含了能够具体应用与设计活动的素材内容,同时也具有着优化设计理念的整体内涵,尤其是其中所表达的规律,以及独特的艺术内涵和文化潜质,从而使得整个设计活动在满足大众诉求的本质前提下,实现对民间茶文化的有效应用。民族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的融合,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就当前时代看,科技更新速度大大提升,东西文化理念之间的交流与碰撞进一步加剧,可以说,如今已经进入到文化多元深度融合的重要时代,所以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具体研究传统民间茶文化元素在整个环境艺术设计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影响和综合应用价值,从而在理性认识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递与创新。民间茶文化是茶文化体系的核心内涵,其中所诠释和表达的,不只是成熟的文化体系,同时也是对大众生活习惯和习俗的融入与表达。当然,结合我国民间茶文化体系内涵看,其中更多是一种大众文化,无论是该文化体系所包含的元素内容,还是其中所具体传递和承载的理念,都充满了大众色彩,这也使得其能够被具体应用于整个环境艺术设计之中。
从当前时代背景看,文化与艺术之间的全面融合,不仅仅是当前时代中最为重要的特色,同时更是我们应用传统文化资源,优化环境艺术设计活动机制的关键所在。所以,总的来说,在该设计时,如果我们能够选择融入合适的文化元素内容,那么其中所能够具体实现的,将不仅是设计元素丰富,更是设计活动的品质化提升。所以设计者自身必须注重加强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活动中的具体运用效果,并且确保发挥和实现其理想的价值作用。当然,如果能够对传统民间茶文化进行合理化改造,并且使其应用于具体的设计活动之中,其事实上,将为该文化体系的传承与诠释,提供了合适的'载体。不仅如此,当前人们对设计活动的理解也更加全面,比如关于生态理念的认知与应用,从而使得该设计活动具体实施时,需要将具体的生态环境融入其中,通过丰富诠释设计新意和价值内涵,实现设计活动的本质效果。
在当前建筑设计理念成熟发展的当前,环境艺术设计活动作为整个设计体系中,极为重要的内涵诠释,其中所具体表达的,不仅是一种合适的文化理念及思维内涵,也是我们在具体认知当前社会对整个环境艺术设计的综合诉求,所以,创新和优化环境艺术设计时,需要充分注重选择合适的元素内容,从而在具体满足设计活动需要的前提下,实现最佳视觉观赏效果。对于整个环境艺术设计活动的创新实施来说,其中所包含和诠释的不仅仅是一种生活理念,更关键的是文化理念和创意思维的全面、集中呈现。我国民间茶文化体系中诠释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素材,这些内容都是能够被具体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活动之中。结合环境艺术设计诉求日益提升的今天,合理利用民间茶元素,创新设计活动时,必须站在合适的文化载体个大众生活元素等基础功能视角来具体实施。在现代环境设计体系日益完善的时代背景下,合理应用传统文化元素,其将在有效丰富设计内涵的关键基础下,丰富设计活动的素材应用,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为当前环境艺术设计活动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核心动力。所以,将传统民间茶文化元素融入到环境艺术设计活动的整体过程,其不仅有效提升环境艺术设计活动的品质内涵,同时也实现环境艺术设计机制与传统茶文化的传承创新之间“双料增长”、“双重提升”。当然,在具体应用民间茶文化,实施环境艺术设计时,注重确保文化内涵“不变质”的基础前提下,充分注重将文化理念与设计创意、设计情感系统化融入其中。所以,通过深度分析该设计活动开展的应用原则及设计方法,进而具体适应整个环境艺术设计活动具体开展进程中的本质化诉求。
5结语。
对于当前环境艺术设计活动的整体创新来说,立足大众诉求是提升整个设计活动价值力和大众具体认可度的关键所在。因此,环境艺术设计活动中,所具体诠释的不仅是一种设计理念,其同时也是对相关文化内涵和艺术机制的综合诠释与表达。
参考文献。
[1]陈坎友;徐慧宁;李蕴嘉.基于民族审美的城镇环境艺术设计研究——以民族地区城镇化为背景[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3):111-112.
[2]李洋;赵晓蓬.基于会展场馆建筑设计领域下视觉导视系统的有效途径研究———以武汉国际博览会展中心场馆设计研究为例[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1):103-105.
[3]田密蜜;陈炜;赵衡宇.新技术新材料催生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浅析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技术与艺术[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5):117-119.
环境艺术设计与民俗文化论文篇二
什么是环境艺术?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解释为:“环境设计是众多艺术分支中的一种,空间较建筑更为巨大的,范围较计划更为宽泛,从人文气息上较工程更富于人类的情感。环境艺术设计无孔不入、包罗万象,是一门早已引起重视的传统艺术,环境艺术设计在实践中已经深深证明其对于环境的影响能力,给予环境视觉新的秩序,美化人类的生存区域,提升人类对于周围环境美的追求。”[1]多伯从艺术角度对环境艺术做了较为全面的概括,这是一门底蕴丰富、内涵深邃、包罗万象的艺术学科,总之,人们所熟悉的一切事物都是构成环境的必要组成部分,环境艺术就是对包括自然环境、居住环境,甚至于日常行为如服装、海报等等环境要素而言的艺术科学。
(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
数字化技术是现代诸多技术的基础。数字化是软件技术的基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前时代已经进入到一个数字化虚拟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以0和1两个数字组合而成,不断变换组合,涵盖海量信息,按照不同的规则进行操作,能够表达出不同的结果,数字化技术在包括工业、通信、艺术在内的各领域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艺术设计领域,其改变是翻天覆地的。数字化技术改变了艺术设计的方法。数字化技术运用两个数字的不断变换组合,形成了无穷无尽的色彩、图像、图形,这些基本设计元素不再需要手工一点一点绘制,而是可以通过计算机呈现方式进行任意改变和组合,以形成全新的作品。庞大的数据库支撑能够给设计师带来一个巨大的元素备用库、各种灵感的来源地。数据的任意组合特性,使得元素的整合更为便利,以前一点一点绘制的图片能够在几分钟之内完成,并能够随着设计师的想法进行便利的修改和整合,彻底颠覆了传统艺术设计方法。数字化技术改变了艺术设计的思维方式。由于数字化的应用,传统思维方式也被打破,任何设计元素要应用到数字设计中去,必须进行数字解构后才能使用,进行分类和存储,并能够方便地在数据库之间进行调动,这是一种数据库与数据库之间进行交流和组合的思维方式,已经不同于传统的思维方式。通过数字化进行设计,能够将信息进行数字化运算分析后完成对现实的模拟,比如灯光的效果设计,传统思维下是以设计师的感官为准进行设计,而在数字化时代,则能够直接以厂家提供的光源真实效果资料输入到计算机中,通过数字分析,将真实效果呈现在作品当中,其对于现实的模拟效果与真实情况一般无二,完全摆脱了设计师的主观干扰。
(二)内涵表达更加直观。
(1)图像直观。环艺设计作品的最终完成,是设计师与客户思想沟通的结果,其中既有设计师的主观意志,也要有客户的认可,而二者的思想沟通除了通过语言完成之外,最主要的媒介体就是图纸。以直观成像的图纸进行交流,能够最大化保证作品符合客户的需求,也能够保证作品中包含设计者的主观思想。(2)关系清楚。环艺作品不同于普通设计作品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其涉及面较广,涉及关系较为复杂,以普通设计作品很难满足涉及面如此之广的关系呈现,这就需要以数字化的方式来体现,数字设计更能将各个关系诉求清晰,并能够及时进行修订。(3)施工重要凭借。环艺作品设计最终要落到项目的呈现上,而不是一纸图纸而已,最终的环境艺术作品还需要施工人员极力配合,才能真正完成环艺作品,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更直观更真实地反映出作品应该呈现出的样貌,能够较为直观地与施工人员进行沟通,保障设计理念能够最终落实到实际产品当中。
(三)表现手段虚拟化。
以数字化手段进行环艺设计,以科学数据进行对现实的模拟,能够将原本不存在的、设计师臆想出来的设计理念以虚拟的手段方式呈现出来,通过声、光、电技术的配合,能够产生更为立体的模拟效果,主创方能够根据更为真实的模拟效果判断项目的可实行性。除了能够对当前情况进行模拟展示,数字虚拟还能够通过数字化分析,展示出作品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作用,比如对环境的破坏,对生态的影响等等方面,这是以往的设计所不能考虑到的方面,也无法推算的结果,数字化的数据分析,能够给我们带来完全不一样的设计体验,使环艺设计更为人性化,更有利于生态环境发展。
(一)明确的目的性环艺设计因为与周围的整体环境、人体体验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它不是一个独立的设计产品,必须考虑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作用。设计者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明确设计作品的明确目的,除了明确作品本身的外形特征以及本身的艺术效果外,还应该明确设计的具体内容,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数字化分析的方法对周围环境以及人体体验进行分析,将结果综合进设计内容之内,而不能仅凭主观臆想和偏好进行设计。
(二)形式的新颖性。
环境艺术设计是艺术设计的一个分支,艺术设计是不断发展创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环境艺术设计也必须不停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翻新,使得环境艺术设计的生命得到新的延续,更加具有吸引力。所以,设计师需要不断开拓创新的艺术形式,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更丰富的艺术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数字技术的加入能够给设计师提供更为丰富的数据资源,提供更多的灵感来源,通过数字技术的虚拟模拟特性,能够赋予作品更多元化的表现方式,以更为清晰具体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
(三)数据的真实性。
数字化技术能够给环艺作品提供更为真实可靠的设计数据,并能够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数据评估,提供更为真实可靠的设计依据,设计师通过对真实的数据进行分析,能够设计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艺术作品,使环艺作品更符合公众需求,更人性化,也更能符合环境保护以及生态保护的需求。
(一)方案构思。
一个设计方案能否成形,第一步是设计师根据实际需要及客户需求进行方案的设想、构思的过程。这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中包括设计主题、设计主体、题材、布局等等一系列问题,是后续一系列设计步骤的前提和基础,是后续施工的蓝图。优秀的设计师需要在这一步骤中将各种思维活动转化为有章可循的设计图纸,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数字化的设计雏形方便后续的修改和完善。
(二)场景构思。
环艺作品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其对所处环境的依赖性很强,而且也能够通过环艺作品达到对周围环境进行改善。因此,环艺作品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周围场景,对于不同地区、人群、文化的差异性的思考要融入设计作品中,使设计作品能够与周围环境完美地结合,数字化模拟要将环境要素充分运用到作品中来,既要达到与周围作品融合的目的,也要达到通过作品改善周围环境的目的。
(三)市场调研。
环艺作品也是作品,需要市场的认可与接受,因此,在作品设计之前,对市场的充分调研工作必不可少。通过调研,了解市场的需求及市场的变化,使设计师设计出符合市场要求的产品,这样的设计作品才能具有生命力。
(四)审美预测。
在对市场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到人们审美需求的变化,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标准、审美心理都会发生不同程度上的改变,设计师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审美趋势,与审美流行保持一致,使环艺作品更加符合大众的审美心理,才能被大众所接受。
(五)施工交流。
环艺设计的最终作品是需要通过施工方来完成的,进入施工阶段后,施工人员与设计师一定会存在见解上的差异,由于这种差异性的存在,使得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作品蓝图不一定能够完整地在施工过程中得以呈现,施工人员进行沟通交流时也会带上个人主观色彩,使得设计图纸很难付诸实施。数字施工蓝图以虚拟方式进行效果呈现,并能够完成对环境结构和空间结构的组合研究,通过这种呈现方式,不仅更直观地让施工人员理解设计师的意图,更能够将可能出现的施工问题展现出来,避免重复设计和重复施工,节约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原本手绘方式得到彻底改变,大数据、计算机的设计方法颠覆了传统设计理念和方法,计算机软件的辅助作用,使得环境艺术设计的技术更为精良,设计元素更为丰富。设计师要能够保持一种与时俱进的设计理念,在信息时代运用数字技术呈现出更加精美的设计作品。
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环境艺术设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快速通道,计算机辅助软件能够促使设计师尽快进入角色,完成从设计新人到熟手的转变。更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多样化的设计元素充斥着整个设计领域,使设计师有更高的视角、更超前的审美意识,更能够把握作品的水平,设计出更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
计算机软件的运用,设计元素被数字化结构,在数字化空间中,能够进行任意的组合和创新,这种任意性彻底改变了过去一个地方出错就需要重新绘制一张新图的繁琐工作,使得修改和整合能够快速完成,大大提高了设计的效率,也能够通过虚拟手段,更科学地测试作品中的问题,在设计阶段予以解决,避免重复设计和重复施工。
数字化的世界里,信息是以数据的方式进行储存的,这种储存能够完成格式上的转换、修改等工作,设计师在使用这些功能的时候既可以快速完成作品设计,同时也能够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数字作品能够无限次地进行印刷、拷贝,数据共享,远程传输等,对原作品的品质不会有一点影响,这使得数字化作品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市场性,增强了环艺作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五、结语。
数字化时代,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环境设计领域内,不但受到数字化的影响,而且借着数字化的发展,颠覆了设计方法,彻底改变了设计思维,将传统设计理念与数字化结合在一起,发现从主体构思到产品设计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黄庆.环境艺术设计中数字技术的运用和发展[d].安徽工程大学,2012.
环境艺术设计与民俗文化论文篇三
环境艺术的个性变化从今天来看应当首先联系社会发展,近年来由于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新鲜事物和新鲜元素往往成为设计领域借鉴的模板。在标新立异的当下,设计师除了要在环境艺术设计上具有现代美感,还要加强对个性主张的宣扬,这不仅是丰富环境艺术内容的重要理念,同时是增强环境艺术与社会联系的重中之重。文章通过对技术、颜色等方面的阐述,结合当下的发展形势,对环境艺术设计进行剖析。
环境艺术设计主要包括建筑、绿化、装饰、道路等要素,各要素不仅要有自身的独特之美,而且要具有统一的整体之美。从传统的角度来看,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指园林、城化、建筑、家居等空间中的美化设计,其设计依据来源于设计师的匠心独运,同时也要考虑业主的建议,集各方思考形成设计思路。其中,以地质勘查、空间勘察等数据作为主要设计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价值的综合考量。在以往的环境设计理念中,业主的建议并没有占到主要方面,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业主不具备专业的设计知识,其意见往往无法结合实际情况,因此环境艺术设计还是以设计师为主;第二,设计过程中过多考虑综合性因素,环境艺术设计主题不明确,如不考虑综合因素,则过于张扬个性,在大型环境艺术设计中并不合适;第三,环境艺术是大众艺术,个性化并不符合大众审美观念,因此常常被舍弃。综上所述,建立完整的个性化环境艺术的要点在于既符合大众的审美观念,同时也要利用风格、技术、颜色的变化满足个性化;既要有不同的理念主张,又要有整体的设计思路。
二、从目标、材料、颜色、风格看个性化设计。
从目标的角度看,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突出“特有性”;从个性角度看,环境艺术设计主要彰显现代性的社会价值。因此,规划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目标,就必须从“特有性”和价值两个方面进行考虑。笔者认为,“特有性”是围绕人文理念展开的标新立异的独特审美标准,这种审美标准既不是浮夸的外形展现,也不是虚化的展示体现,而是围绕现代思想的社会价值理念的综合表现,是一种符合大众审美观和普遍审美标准的展示,设计师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进行分析。从材料的角度看,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应当结合新型材料,用材料的独特质感反衬出设计的`核心概念,但其中涉及两个问题:第一,新型材料是否符合环保标准。环境艺术设计从宏观角度看,包括城市绿化、园林设计等;从微观角度看,包括居家设计、小型办公空间设计等。因此,一些带有特殊气味、特殊影响的材料不宜采用。第二,运用材料的外观个性,就是指利用材料的外形和质感。就材料本身来说,并不能够彰显出设计的个性,所以材料依赖于设计师的应用。综合来看,材料虽然能够提升设计中的个性美感,但依然要结合实际进行分析和应用。颜色是彰显个性的最好表现手段之一,能够对视觉产生强烈的冲击。从宏观角度看,每种颜色都有其独特的语言,能够产生不同的效果,但颜色的种类千变万化,想要从中选取最符合环境艺术设计的颜色语言,就要从设计的风格入手。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包含现代、后现代、复古、怀旧、金属、中国风等,因此,为每种风格赋予正确的颜色,都能强化个性化理念。从微观角度看,颜色自身包含了重要的情感符号讯息,并且会产生不同的信号传达。因此,正确选择颜色,能够更加突出个性化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个性化的最好体现就是风格在追求个性与张扬的时代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与趋势。环境艺术设计要形成独具个性的风格,除了需要设计者发挥创造力与想象力以外,还需要用户投入设计,这是因为环境艺术设计是为用户服务的,只有用户自身认可的设计才算是成功的设计。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种类多样,像前面提到的生态型还有商务型、古典型,喜好因人而异。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中追求个性化的风格已成为一种趋势。
结语。
个性化设计并非指单纯的理念设计,而是要考虑众多因素才能形成设计。现代设计界常常提出个性化的设计理念,一些设计者将自身的理念强加在设计元素上标榜为个性,其实并不符合真正的个性化理念。从这个方面看,设计者在设计之初不仅要加强对于个性的理解,同时也要加强个性化设计与实际的联系。如此,才能在拥有个性化设计理念的同时,强化设计元素带来的冲击感。
环境艺术设计与民俗文化论文篇四
环境艺术设计以培养环境艺术设计、空间艺术设计、环境规划与设计、室内外装饰设计、景观设计以及具有较全面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的现代设计和科研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
环境艺术设计师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从事的工作之一就是cad绘图,这项工作要求熟练使用cad、ps等电脑软件,工作行业非常广泛,最具代表性的是装饰设计公司、建筑设计公司、家居公司、厨房设备公司、设计咨询公司、电子科技公司(电子产品设计)、珠宝设计公司模具设计公司等等室内创意设计师。
我国现有室内设计专业人员20多万,还呈增长之势。据业内人士介绍,专业室内设计师的收入一般采取底薪加提成的方式,设计费提成一般是整个装饰工程费用的2%-10%之间,以昆明为例,一个真正有能力的设计师年薪是在10万元左右,像设计总监、项目设计负责人这些较为重要的角色,年收入可达数十万元甚至更多。由于市场需求大,室内设计师在市场较为走俏,已被人们称为“金色灰领”。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毕业以后,如果能够熟练掌握ps、coreldraw、3dsmaxautocad、lightscape建筑效果图渲染、vray高级渲染等电脑设计软件的运用,在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以后,就可以胜任室内创意设计师一职环境艺术设计就业前景分析环境艺术设计就业前景分析。著名室内设计师:王修彬:放弃大学,转向去参加it培训,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难以做出的选择,而王修彬却选择一个这样“非同寻常”的道路。如今,事业、生活都很成功的他已经证明,这条路他走对了。
由于设计单位的人力资源需要,促使我国的大专院校纷纷成立了景观设计专业。
环境艺术设计与民俗文化论文篇五
籍贯武汉市居住地武汉市。
民族汉政治面貌团员。
毕业院校湖北教育学院专业绘画,艺术设计。
求职类型应届毕业生。
联系方式移动电话:
家庭电话:
e_mail:
qq/msn:
教育经历9月至7月于武汉就读湖北教育学院(普本)。
技能水平熟练操作cad3dps等制图软件。
和一些常用办公软件。
自我评价有相关工作经验,专业能力强,
善于语言表达,于客户沟通能力强,有亲和力。
有激情,热爱本职业工作。
求职意向所有职业,室内外装饰设计师,主任设计师。
环境艺术设计与民俗文化论文篇六
摘要:现代教育改革背景下,艺术设计教育教学不断受到重视,本土工艺美术资源的运用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整合本土工艺美术资源可以丰富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内容,扩大其教学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立足于新时代背景下的艺术设计教育,应充分实现教学内容与本土工艺美术资源的融合,拉近学生与本土文化、艺术的距离,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激发他们对本土工艺美术的热情,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设计艺术专业与学科的发展,让本土工艺美术通过现代艺术设计的教育教学,实现不断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本土工艺美术资源;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教学;开发;整合。
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不单是技能教育,而是人文教育,其内容既有现代设计,也有文化与传统。梳理不同地区的文化与工艺美术资源,发掘其文化精髓,结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将其融入现代艺术设计教学,是现代艺术教育的新方向。这有益于更好地弘扬文化传统,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
如果说本土工艺美术是技术和艺术的融合,那么现代艺术设计则是科学与艺术的融合。由此,将传统设计美学的功能美和技术美融合,创造出科学美,可以为艺术设计学科带来美好的发展前景。本土工艺美术是农耕文化、手工生产、地域民俗融合产生的一种原生艺术,而现代艺术设计则是和工业信息同步发展的复合艺术。现代艺术设计与本土工艺美术相比,更能够展现文化的现代性、集成性和跨学科的时代特征。本土工艺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相比,则更能够展现地域风土人情、生活实用性和文化多元性。两者各有侧重,都可以称为艺术设计的重要内容。现代艺术家与设计师们通常具有全球化的视野,他们善于从世界各地域各民族本土文化中汲取养分,将本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手段结合,创作出了不少艺术设计精品。
本土工艺美术资源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例如北京王府井饭店标志牌,它以传统吉祥纹饰“方胜盘长”为本,穿插组合垂直与水平的经纬直线,组成正方形格局,同时也象征着严格的管理模式,以及团结一致、热情待客的理念。又如北京奥运会会徽的设计,它以奥运会标志五环作为蓝本,斜切四角,与工艺美术中的中国结相似,环环相接的纹饰形式充分展现了我国人民齐心协力、喜迎奥运,希望世界和谐、团结的美好愿景;同时它在笔墨设计上更有讲究,图案看似正在打太极拳的人形,实则标志着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其色彩为火红色,线条如行云流水,体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再如,上海举行的亚太地区国家首脑会议中,各国元首身穿以传统福寿纹饰为设计图式蓝本中式服装,令人耳目一新。可以说,中式福寿图案引领了世界新的时尚潮流,成为现代艺术设计与传统图案结合的代表。上述全部是本土工艺美术资源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成功应用的范例,它们应用了常见的传统工艺美术纹饰元素,并融合了现代艺术设计的形式,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充分展现,向各国人民展现了我国的风土人情和当代人的精神风貌,受到了各国人民的喜爱。
三、本土工艺美术资源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重要性与相关实践。
(一)可行性。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课堂教学,向学生展示特定地域丰富的传统工艺美术作品、制作过程与文化内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其课堂的参与性,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通过多种教学形式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使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例如通过课堂的演示文稿展示某种本土工艺的制作过程和大师作品,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本土文化与艺术氛围,让他们感觉到工艺美术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时让他们感受到工艺美术学习的快乐,从而更快更好地投入工艺美术的学习中。
(二)重要性。
在传统手工艺品、古建筑、民间美术专业教学中,包含了不少本土工艺美术的内容。相关现代艺术设计的教学内容中融入此类工艺美术要素,这样既有益于本土文化的传承,又能推动艺术设计与艺术设计教育的进步。本土工艺的美术馆、博物馆、古村古镇等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考察对象,具体的艺术设计教学活动可以走到室外,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实际生活中观看本土优秀工艺美术的'制作过程,实地考察它的生产与销售状况。相比于教室内的知识灌输,这样做更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把握与消化。新时代背景下的艺术设计教育应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相关课程设计要充分考虑发掘学生的兴趣点,尤其要充分利用各种本土与传统的艺术与文化资源,在凸显艺术设计教育的人文性的同时,有助于专业实践教学落到实处。
(三)贵州雷山苗绣艺术设计实践课程。
学校和地方政府的合作也为我们课程提供了有益的平台。,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与贵州雷山县委县政府合作建立了“雷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发中心”,该中心也是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实习实践基地。雷山地区有着深厚的苗族文化传统、其舞蹈、服饰、银饰、绣品等都具有鲜明的本土文化特色。通过对当地工艺美术资源的发掘与整合,我们的艺术设计教学开发了一批旨在融入本土工艺美术元素的现代艺术设计课程,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同时也对雷山地区的历史文化建设与推广产生了积极的意义。苗绣是我国西南地区主要民间艺术之一,历史上经历了多个发展时期。在贵州,苗绣在很多地方都颇具特色,而雷山正是贵州苗绣及其文化发展较早较充分的地区之一。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将当地苗绣的制作与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相融合,同时带领学生到当地博物馆去参观苗绣艺术的精品,并让学生感受当地的地域文化景观。通过对当地苗绣文化现状的考察与调研,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苗绣中所包含的本土文化成分,有效地提升了他们的审美水平。学生通过具体的拍照、记录与写生,通过对工场和作坊的走访,通过与民间艺人交谈,初步了解了苗绣的制作过程,获得了大量的传统工艺美术与文化素材,随后他们对苗绣的材料、图案、色彩、针法与象征意义,以及其他当地的文化与艺术要素进行一番梳理,将之融入自己的艺术设计实践中,使得他们的创作从本土工艺美术中获得滋养。对于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来说,本土工艺美术文化是一块沃土,能够提供丰厚的教学素材,具有很大的学习、研究价值。在具体的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到本土工艺美术的文化环境中去,去亲历传统的技艺,和身怀绝技的手艺人交谈,这不同于课堂上的文化理论知识的灌输,它更强调学生的手、脑、心并用,十分有益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素养。
四、结语。
总之,现代艺术设计文化的发展关键在于现代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我国本土工艺美术文化历史悠久,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教学中,本土工艺美术资源的传承与创新的要求将越来越紧迫。立足于新时代背景下的艺术设计教育,应充分实现教学内容与本土工艺美术资源的融合,拉近学生与本土文化、艺术的距离,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激发他们对本土工艺美术的热情,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设计艺术专业与学科的发展,让本土工艺美术通过现代艺术设计的教育教学,实现不断的传承与创新。
参考文献。
[1]韦承宗.谈民族地区美术教学与民间文化元素的融合.西部素质教育,(13).
[2]朱秀菲.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中国校外教育,2017(04).
[3]谭丽丽.灵魂和主线——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意义.美术教育研究,2017(07).
[4]陈刚.试论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美术教育研究,2017(07).
[5]黄威.美术欣赏在中职学校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析.教育教学论坛,2017(29).
[6]周围.新时期社会转型下的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研究.艺术评论,(06).
[7]黄兆功.艺术创想在工艺美术设计中的应用.科技展望,2017(23).
环境艺术设计与民俗文化论文篇七
在传统的设计理念中,没有高新技术的辅助,人类对自然的认知存在大片的留白,设计理念主要依据自然环境顺势而建,并受到来自生产力与经济基础的多方制约。
首先来自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我们常说“因地制宜”,在生产与技术相对落后的先人时代,人们未有环境设计的概念,但所行所为却是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不谋而合。
先人的诗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和谐优美的画卷,即便在今日,环境设计依然追求这种人与自然共生统一的态度,将人的存在融入山水之中,融入花草树木之间,融入鸟兽虫鸣之中,以自然观念反映人类初心。
其次是来自生产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束缚,我国由黄河流域的农耕文明发展而来,在历史的长河中,农业与手工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主要地位,农民顺应自然,希望风调雨顺,建筑物选址时也会优选水土肥沃之处,若说军事防建是对自然的征服,那生活之所便是与自然的平等对话,其间渗透着“师法自然”的环境设计理念。
而19世纪以来,伴随着第一次科技革命,工业文明得到了极大发展,人类大踏步进入了机械时代,对自然的开垦力度与强度急剧增加,甚至于追求极致的利润与效率,当人们沉醉于征服自然、成为世界主宰的美梦中时,层出不穷的环境问题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唤,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人们重新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环保理念、生态理念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生产力提高至一定程度后,与时代相契合,环境设计也被赋予了许多新理念。
首先是人性化设计理念,在现代哲学观中,认为人是自由的个体,要求充分尊重人的主观能动性与个性化特征,新世纪是以人为本的时代,是人的个性充分得到彰显的时代,这种转变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居住环境的改变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性化设计也从最初简单的功能性绿化与人机工程的形式主义上升为关注人真实需求的观念,尊重生活习俗、社会文化,充分体现人文情怀。
其次是可持续发展理念,20世纪70年代,生态城市建设的战略得到确立,环境设计生态理念受到普遍认可,并作为一项整体的、多样化的系统工程得到广泛推广,依据生态学、环境学、艺术设计学等多学科综合性知识,将人工材料与气候、阳光、动植物、土壤、空气、水源等自然材料有机融合,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
1)多学科性与多层次性。
环境艺术设计自发展之初便是一门融合了建筑学、园林设计、城市规划、美术及工程结构设计的交叉学科,随着时代的进步,其内涵得到不断扩充与延伸,向着系统化方向不断迈进。
同时,环境设计又是一门满足人们多方面需求的工程,具有层次特性,其中最底层的便是功能性需求,利用各种自然或人造材料,将环境改造的安全便利、舒适美观,例如卧室与客厅都需要良好的日照和通风,但卧室设计以温馨柔和为主,客厅设计则要整洁大方,设计对象不同的情况下,所选用的设计方法与原材料会有较大差异。
在此基础上,环境设计突出艺术特征与氛围创设,满足人的感官体验与情感需求,我们常常有在外居住不如家里舒适的感觉,这就是情感氛围的重要性,严谨利落的线条让人更多地联想到工作、任务而非家的温馨。
故进行环境设计工作时,应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设计风格与材料选择。
此外,环境艺术设计还应力求蕴含一定的文化底蕴,试图在充斥钢筋水泥的冰冷与理性麻木思维的环境中增加一些调剂,丰富人们的视野,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是城市形象的代言人,优秀的作品可以使人们心境开阔,感受到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实现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的统一。
2)关联性与统一性。
有这样一种说法:环境设计本身就是在创造第二自然,其设计对象跨度非常广,从一个房间到一栋高层建筑,从一所园林到一座城市,每一个对象有其独立性,更有着与其他事物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关联。
故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应注重同一空间内建筑的关联特性,运用多种过渡、融合方法实现其有机统一,否则就会出现不和谐的现象,如西湖旁的建筑群普遍体量巨大,严重破坏了其原有风景,造成了文化损失。
3)实用性。
如前文所述,环境艺术设计最基本的便是满足一定的使用功能,而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升,使用功能中也要求包含一定的美感,符合人的行为习惯与精神感知,各种机械设备的穿插也应避免出现生硬感,应以流畅的设计实现对人们的积极引导。
1)追求生态价值。
传统的环境设计强调人的利益,但具有片面性,过于强调经济利益而忽视环境效益,为满足人类自身生存发展需求肆意挥霍自然资源、损害自然环境,造成了诸多生态问题,某些问题已经威胁到人类自身,这种片面的理念亟待转变。
高度发展的新时代呼唤生态价值观念,需要人们跳出以人类利益为核心的束缚圈,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实现人与自然的沟通,尽量弱化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秉承着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施行环境设计工程,将环境负面效应降至最低限度。
2)强调生态伦理。
自工业时代以来,人们过于强化“人定胜天”的理念,环境设计中强调人至高无上的地位,将自然环境视为人类的附属物,认为可以肆意践踏其他生命,但新时代的生态伦理观对此有了全新的定义,将人类负责的道德对象扩大至地球大家庭中的其他成员,从人类自身上升到对整个自然界负责,尊重每一个生命存在的权利。
3)符合生态美学。
以生态平衡为核心,将人的活动融入自然界客观规律之中,实现自然的人化、人的自然化,既不是征服自然、俯视一切的唯我独尊心态,也不是对自然力的畏惧与妥协,而是人与自然的真正“合一”,是新理念下的生态美。
1)整体性原则。
环境自身就是一个整体性概念,要求以系统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在设计过程中既要注重细节,又不能舍本逐末,小的方面应当为整体服务并服从系统需求,短期目标必须有长远眼光作为支撑。
将环境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就可能呈现一加一大于二、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益。
将无机环境与有机生物、文化传承与自然风光进行合理的安排,构建出运行良好的“二次自然”。
2)地方性原则。
即便是在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环境艺术设计仍要以地理因素为约束,力求融入地区特色与文化,比如北方的建筑应注重抗寒,南方的建筑应注意防潮。
地方性原则是生态理念于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要求,期望设计者深入实地考察,设计过程以实际生活为导向,符合当地的风俗习惯与人情理念。
真正优秀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具有时尚性与新鲜感,经历了岁月的冲刷之后愈发历久弥新,切合实际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将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3)最小干预最大促进。
环境艺术设计既然率属于人类活动,势必给自然环境带来一些影响,而生态理念则希望从设计上弱化这种影响尤其是不良影响,从技术上削弱这种不利因素,尽量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有物质循环与能量循环体系,保持当地原有生态格局。
可以4r理念为指导,减少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对原有景观构建进行再利用,并建立回收体系,巧妙利用回收的材料创造新功能。
4)艺术科学发展原则。
生态理念下的环境设计要求实现科技美与艺术美的融合而非简单的叠加,不是科学技术的简单运用,而是强调科学为环境艺术服务,是在各种先进技术支持下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过程。
通过高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创造高质量的现代环境,同时,在每一环节与整体设计中渗透入艺术美感,使其符合人类审美追求与情感体验。
相较于传统设计观,生态理念指导下的环境艺术设计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将生态学原理渗透至技术应用与设计过程中,建立良好的生态格局,使其充分融入到原有自然景观中,同时注重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回收再循环,实现节能减排的环境友好型设计,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生态设计与生态保护。
生态设计将生态学原理直接运用于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的过程,以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平衡,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物种丰富性为目标。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生态设计的理念已渗透至日常生活中,其设计方法也得到了较大发展。
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巧妙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可尽量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充分挖掘环境条件的有利因素,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如先进的主动呼吸式双层幕墙技术,它不仅防尘通风、采光合理、隔声降噪,还能在夜间蓄冷以减少第二天的空调系统工作负荷,科学利用了气候变化因素,节约了能源消耗。
2、生态恢复功能。
若是在自然状况下,生态系统拥有着高度的自愈能力,但人类活动对其施加的影响超过其本身所能承受的限度,如废弃耕地、垃圾场等被人类生产活动严重破坏的地区,想要依靠生态系统自身完成恢复是极为困难的,设计师必须采取积极手段对其进行恢复与生态促进工作。
例如美国西雅图煤气厂公园设计时,设计师面对满目的报废设备,没有急于处理,
而是选择将其中能展现工厂历史的设备保存下来供人参观,种植适宜气候环境的树木花草,以鲜艳颜色点缀灰色机器氛围,既实现了系统生态功能的恢复,又有效降低了资金耗费,一举双得。
3、生态补偿功能。
同时利用自然空气形成冷却循环,建筑充分利用太阳能与自然风,有效降低了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量。
环境艺术设计已然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成为一所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标志,在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应该秉承可持续、人性化、多元化思想,综合运用各种先进技术,实现技术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为促进地球大家园的可持续发展尽一份力。
作者:霍迪单位:辽宁理工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与民俗文化论文篇八
1.设计基础课程部分。
设计基础课程包括造型基础、构成基础、专业基础等课程。进入设计基础课程学习后,要使本专业学生从临摹型思维向创意型思维转变,从一名美术类学生过渡为设计类学生。
2.设计理论课程部分。
设计理论课程包括设计原理、计算机二维三维设计、工程构造、材料等课程。针对本专业“一专多能”的市场型人才培养目标,掌握理论知识是非常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在以后的设计课程中应用到,并且能与设计实践相结合,如景观设计方向开设的景观环境原理、景观工程、景观设计初步、景观构造与材料等课程。
3.专业设计课程部分。
专业设计课程包括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植物设计、家具设计等课程。以景观设计方向为例,开设景观设计(庭院、社区、综合场地设计)、景观建筑设计、植物配置与造景三个门类的课程,还可以增加景观规划专题这一系列的辅助设计课程。
4.专业选修课程。
部分专业选修课程包括雕塑、陶艺、城市家具、景观生态学、城市设计、中外园林史等专业课程。该类课程为完成基础及专业课程之外的扩充,既可以拓展学生的专业能力,又可以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对于本专业的学习兴趣。5.专业实践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包括建筑风景速写、手绘表现、设计实践项目调研、毕业设计等课程。专业实践包括学生将所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以及将四年学习期间所学综合完成的毕业设计。
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将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在实践中应用,参与课题设计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佳途径。课程的开展有规范的内容,由实题开始,以副教授职称以上导师和至少两名辅导教师构成的工作室形式展开。将专业教师分为多组,承担不同的设计课题,由学生及工作室教师双向选择,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给予了教师教学充分的自由度。学生在工作室学习不仅深化了所学的专业知识,而且能熟练掌握相应的制作技能,有利于团队管理和协作、现场踏勘、资料分析与研究、设计创新创意、市场分析等综合能力的培养。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科性质要求学生能同时具备设计能力与表现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练习是主要教学方式,实践课程少,实践时间短,忽略了社会实践环节,很难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而开展工作室模式教学正是针对此弊端而进行的改革。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展工作室模式教学很有必要,也迫在眉睫。
教师的素质和学历职称不容忽视。除此以外,教师的创造性思维也是很重要的,优秀院校创造的成果,都离不开具有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设计学院的专业教师队伍现阶段年龄结构和层次比较合理,中青年教师占的比例比较大。这就需要学院多提供深造、培训、交流的机会,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继续深造。
针对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对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是大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师的继续深造,学院应给予支持、鼓励及制定相关的奖励机制。
2.培训及交流。
社会需求的时效性、行业的发展是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主要推动力,其影响是全面而持久的。而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决定了设计企业的管理技术、经验和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能否及时融入相关的实践教学。因此,环境艺术专业教师在行业间的培训和交流对于促进实践教学的改革及项目工作室的顺利进行是基本保证。教学经验和专业发展的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包括学院内部不同专业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专业教师教学与学院管理层之间的交流。为了保障顺利交流,除了学院提供交流的机会及平台以外,每位教师的积极参与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就需要制定一些正式的规章制度,采用如展览、座谈、考察等多种交流形式,以形成良好、持久的交流机制及氛围。最后,校际相关专业之间的考察及交流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环节。
四、结语。
每个专业建设的阶段性是必然的,成长是迅速的,过程是曲折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值得肯定的是,目前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理念的探索和发展之路,正是沿着这个发展方向前进。
环境艺术设计与民俗文化论文篇九
姓名:
出生年月:1985年5月。
毕业院校: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学历:本科。
联系电话:
性别:女。
政治面貌:团员。
专业:绘画,艺术设计。
手机:
电子邮件:
教育经历。
09月--06月于湖北省武汉市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艺术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09月--月于河南省驻马店市就读于驻马店市第一高级中学。
实践经验。
7月初--209月中旬于武汉市大地艺术设计装饰有限公司实习,并担任项目经理助理。实习期间我跟进的工程是位于武昌区徐东商圈的一座娱乐城施工。本次实习我大部分时间是在实际工程的现场,基本掌握了真正的科学施工流程;施工图根据现场尺寸的小部分改动如何处理和其他等各种在实际工作中问题的处理。真正实现了书本知识和实际操作的有机结合。实际工程中的经验给了我极大的启发,让我更加热爱我的专业,知道学无止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实践的重要性。
技能水平。
有扎实的绘画基础,接受过系统的学科学习。熟练autocad,3dmax,photoshop等绘图软件。办公自动化等办公软件。擅长手绘,专业偏向于做外环境设计方案。对施工图绘制也熟练掌握。
自我评价。
我自信,勤奋,认真好学,具有较强的时尚感悟能力、自学能力、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在工作中,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开拓创新意识强,并能保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的精神。
对公司忠诚,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具有合作精神,协调能力强,和同事相处融洽。
求职意向。
室内外装潢设计,店面/陈列/展览设计,室内外装潢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与民俗文化论文篇十
一、研究的社会背景:
社会的发展带动当代审美价值的变化,从而促使环境艺术地域性的觉醒。
审美价值作为形而上的意识范畴,其发展变化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当代审美价值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开放的特性。近三十年来,在人们迷乱于物质世界的纸醉金迷的时候,开放的特性使原本就迷失了精神信仰的人们更失去了审美价值的评判标准。与人们关系无比密切的生活、学习、居住环境,在经济全球化的利诱下,各具特色的地域性特征日渐稀少,具有历史感和精神根基作用的居住空间与装饰符号,被所谓国际主义的几何线块或者生硬的欧陆风格取代,导致人们生活环境的冷漠与乏味,几乎泯灭了人们的心理愿望和审美追求。
好在审美价值的发展总是具有轮回的特性。物质的相对富足让人们有时间回头审视精神家园的荒芜。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人们对居住环境开始更加寻求个性化与多样性,新形式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对人们特别是都市人群具备了更强烈的吸引力。
二、研究的动机和意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然特征孕育人文精神的独特性。
四川,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千百年来,孕育了独特的巴蜀文化。四川民居,建筑布局灵活,因地制宜,顺应自然,做工考究。特别是川南民居,空间虚实相生,装饰风格独特,简洁雅致,柔美婉约,是当代人居环境内外空间设计与装饰设计可资借鉴的宝库。
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西方强大的物质潮流,随之也带来了外来文化。在西方国际主义设计运动为主流的形式下,为形式而形式的设计思想,给中国的人居环境艺术带来了毁灭性破坏。我们从物质形式上去追赶世界的步伐,但是在文化与传承方面并无创新。
人居文化不是封闭的,而是具有延续性的、开放的系统,就传统民居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我们只有从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非常宝贵的现实遗产中,不断发掘它对今天发展的积极一面,并且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作为今天设计的源泉。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人居环境艺术设计道路来,才能使幸存的“勉强”空间得到根本的改善,使历史的文脉得以继续发展。
室内外空间设计与传统装饰符号的综合研究开拓了环境艺术设计研究的视野,从空间形态组合形式到心理空间营造,从材料质感到构造技术研究,从装饰符号研究再到色彩、艺术形式与风格研究,其有机结合必将成为促进设计创新的动力。
本文以传统空间形态组合方式和装饰符号的意义及运用为主要的研究方向,其研究范围主要在于探索、利用现代人所理解的传统空间形态组合形式以及装饰符号,来营造现代人心目中的传统感觉的人居环境,而不是仿古,生拉活扯地把人拽回到过去的时代。
三、研究的目的:
本研究尝试以空间设计和装饰符号的结合点入手,以艺术设计学研究为指导,来探讨传统感觉环境艺术设计的研究范围、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交叉、设计应用等领域的问题。并通过对“天人合一”思想的讲述,追溯传统人居环境艺术设计方法应用的渊源与发展历程,以启示现代设计。
预期目标:
1、通过对川南传统民居空间组合形式、哲学思想、设计原则、设计程序的研究,总结出指导性的传统人居空间设计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2、通过对传统装饰符号的研究,追溯其含义、制作构造、材料质感、色彩、形式法则等的一般规律,吸取其精华以给予现代人居环境艺术设计以启示。
3、运用以上两个目标的研究成果指导现代人居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应用及其成果研究,并对其涉及的其他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梳理,以形成一个空间组合形式与装饰符号有机结合的设计应用体系。
四、基本思路和主要问题:
从艺术设计学角度的探讨――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够在设计方法论的高度把握传统民居空间设计的一般规律。空间设计是艺术设计学的一个研究方向,只有把握住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和设计方法论才能在川南民居室内外空间设计的研究中理清思路。
从对传统民居设计研究的意义与其当代审美价值方面进行探讨――通过传统民居室内外空间设计和装饰符号综合研究体现出的优势,说明该研究的意义与价值,并期望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可以结合时代特点,继往开来将其运用到现代人居环境艺术设计中去。
从当代环境艺术设计角度探讨――通过对川南民居给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以启发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应用范围、表现形式、设计原则、设计成果等一系列课题内部结构的研究,探讨川南传统民居内外空间设计及装饰符号的当代审美价值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及其未来发展方向等。
环境艺术设计与民俗文化论文篇十一
摘要:绿色化学理念是一种孕育在现阶段社会大背景下的理念。高职院校在开展化学教育的过程中理论与实验尤为重要,积极采用绿色化学理念,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促进学生化学能力水平提升的同时,培养与增强绿色化学意识,为我国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教育;绿色化学;化学教育。
高职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都知道理论教学的重要作用。如果要将绿色化学理念运用在理论教学工作之中,那么第一步就是对学生绿色化学意识的培养。想要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则需教师先具备强烈的绿色意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产生更为积极的教学效果,更好的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指导,并能通过各种方式将绿色化学理念逐步渗入到学生心中。学会用绿色化学理念去思考所遇到的问题,促进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所以高职院校的教师们应充分了解有关绿色化学的各种知识,建立健全完善的知识系统,能将存储的知识运用到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来,采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绿色观念与意识,通过授课方式的选择与教师个人魅力的影响,让学生更容易接纳绿色化学知识,这也正符合绿色化学对于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现代化需要。
1绿色化学理念在理论教学中的作用探讨。
1.1通过微量化学实验达到资源节约、有效利用的目的。
近些年,随着我国各行各业在资源利用效率等诸多方面所提出的更高要求,微型化学实验也孕育而出,成为近些年一种新兴的化学实验方法,这种实验方法主要讲求化学实验装置的微型化,由此尽可能的避免化学试剂的浪费,从而通过这种实验方法所产生的中间生产物的转移过程中也得到大幅降低。微型化学实验最大的优点就是有效降低实验材料的使用量,并且反应效果明显,其实验效果相比之下更为优异,就时间与空间而言也有则会节约实验时间与方便携带等诸多优势。通常情况下,微型实验的试剂用量一般只有普通实验的0.1%~10%,这与绿色化学的宗旨不谋而合,所以将其运用在高职院校的化学实践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作用。高职院校在运用微量化学实验方法之前,首先还是应在实验效果好、现象明显的前提下开展各项工作,在实验中虽然采用单常量试验仪器,但可以通过调整试剂用量以及降低试剂质量分数等方式达到节约效果,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微量化学实验不仅仅能够降低材料用量,把控经济成本,更能起到相应的环保价值[1]。
1.2充分发挥串联实验、系列化实验以及组合实验的效果。
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采用串联实验、系列化实验以及组合实验能够通过有序的实验组织安排,将实验中间物或产物进行有效利用与循环利用。我们可将前一个反应生产的产物当作后一项十余年的反应物,不仅能够起到减少试剂用量的效果,更能有效降低环境污染问题。例如在硅钨酸催化合成实验中,学生所合成的产品粗品能够当作基本操作实验中的重结晶,之后学生可将乙酰水杨酸精制后纯品用在熔点测定的基本操作实验之中,并且还能为薄层层析实验提供材料的,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还可通将符合条件的样品用于红外吸收光谱测定实验之中。
1.3重视三废处理,尽全力降低污染。
绿色化学的宗旨就在于对污染的源头治理,在污染源头对其进行把控,从而起到环保效果,这就要求有关工作者利用化学方法处理三废问题,通过合理科学的回收利用措施达到降低污染的效果。一方面我们绿色化学理念真正运用到实践之中,发挥其实际效果,另一放卖弄还应尽量降低实验开支,从学校的长远发展角度来思考问题。在高职院校绿色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三废处理问题,有关人员应将废物处理与污染最低当作绿色化学工作的重要前提,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在中学阶段学习成绩较差,当然不排除中学阶段偏科的问题,很可能导致学生的化学能力水平与素养上的差异,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在刚接触化学实验室时,因为缺乏经验,并且教师不对三废问题进行着重讲述,所以常常会出现直接将不经处理的三废进行排放,这样做所造成的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应不断培养学生绿色观念的同时,着重树立危害防范意识,指引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与实验习惯。如学生在对一些经常会用到的有机溶液进行回收利用、对校园内部雨水的酸碱程度进行确定并采用合理方式净化水质、废气的吸附以及对含重金属的实验废液进行分类处理等操作步骤等等。在试验选择的过程中,应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需要,选择他们喜闻乐见的元素加入到化学课程之中,一定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试验的过程中发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所在,提升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2]。
1.4积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推进化学实验绿色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阶段多媒体教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词汇,诸多高职院校在多媒体硬件方面已经能够满足相应的授课要求,但是在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很多院校依旧不能摆脱传统授课观念的束缚与困扰,不能有效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先进性与实用性,甚至一些教师非常机械的将书本内容防放置在投影仪上,依旧不顾学生感受,在讲台上自说自话,从而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多媒体技术所采用的设备有着一定的复杂性,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多媒体技术不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可通过视频等方式进行呈现,不论反应速度的快慢或是操作条件的特殊性要求因素都不能阻止教师采用多媒体技术将实验内容与过程生动形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仅提升了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更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另外针对一些易燃易爆的实验或是实验物不易操作与控制的实验亦或是一些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实验,教师可不用让学生亲操作,而是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对实验进行模拟演示,这样不仅仅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也能将绿色化学的教学理论运用到实验课程中来,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进行授课,实验现象明显、零污染、且有着良好的教学效果。
2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化学教学工作中运用绿色化学理念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与作用,这是素质教育的选择,更是高职院校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要,还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高职教育不仅仅要进行专业技能培养,更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自豪感与使命感等等,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学生环保能力的提升,借助绿色化学理念与知识从污染源下手阻止污染问题的发生,让学生抱着积极向上的心态投入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之中,在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为人类文明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静.绿色化学在高职化学教育中的教学探讨[j].读书文摘,,14:55.
[2]祝昌翠.绿色化学在高职化学教育中的渗透[j].中学教学参考,,32:71.
作者:符晓曼单位:洛阳职业技术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与民俗文化论文篇十二
摘要:随着我国互联网普及率的逐年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互联网来进行购物、支付、宣传等等,低成本、高效率、个性化的电子商务,逐渐得到消费者和企业的青睐,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与电子商务息息相关的各类行业迅速崛起,网上商城、物流公司、网银支付平台遍地开花,成为各大院校争相引进的热门专业。电子商务基础课程是一个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涉及到经济管理、宣传营销、物流配送、数据安全、电子支付、移动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领域。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其涉及面广,实践要求高,知识体系复杂,缺乏系统性,无论是学校教学还是学生学习,都存在一定的困难性。我院开设电子商务也仅仅三年时间,电子商务理论尚未形成体系,在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作为中职院校的一名电子商务专业教师,下面我将从学生特点、实践教学、市场导向为出发点,探讨中职电子商务教学发展和改革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电子商务;教学改革;中职。
1、电子商务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1.1专业定位不明确。
由于电子商务涉及经济管理、法律法规、营销物流、网络安全等各个方面,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具有多样性,需要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人才。是培养电子商务技能操作型人才,还是培养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型人才?往往造成学院专业定位不明确,在课程设置上出现“学科拼凑”的现象。学生学到的.内容像一个“大杂烩”,每门课程都蜻蜓点水,学而不专,难以学以致用。以至于毕业生在择业时出现“找技术类工作不如it类专业,找商务类工作又不如管理类专业”的尴尬局面。
1.2专业教材良莠不齐。
电子商务这一概念由国外引进,最早的教材大都引进国外版本,与我国实际情况不符。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概念、新名词不断涌现,电子商务教材的编写滞后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内容陈旧,更新不及时。与教材配套的习题、教案、实习软件、实践案例非常缺乏。国内实用的电子商务教材少之又少。
1.3专业教师缺口严重。
目前各院校从事电子商务教学的,要么是刚毕业的电子商务专业的年轻教师,要么是从经济管理类或计算机类转行而来的教师,懂经济管理的对计算机一窍不通,懂计算机的对经济管理又知之甚少。由于相关工作经验缺乏,专业不对口,实践技能不强等因素,教师本身的动手能力就较弱,那么在讲解电子商务的技术理论、商务理论、案例分析时,往往缺乏系统性与完整性,教师教学水平跟不上外界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影响教学效果,形成恶性循环。
1.4实践教学内容单一。
虽然大多数院校已经意识到电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电子商务实践教学还处于“摸石过河”的阶段。比如我们安装电子商务模拟实验室、网上开店、案例模拟实践等,但是还是存在实训方式单一,实践教学软硬件升级换代不及时、功能不完善,实训内容与电子商务的真实环境相差很大等问题。
2、本地电子商务应用与需求。
209月30日荣成市出台《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从鼓励企业和个人开展网络营销、培育发展本地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扶持电子商务示范龙头企业、鼓励优秀电子商务企业入驻我市等七个方面大力支持电子商务发展。1月19日,荣成首个综合电子商务基地项目在开发区开工建设。目前荣成市电子商务的发展并不理想,发展势头不强,许多企业虽具有电子商务意识,但真正称得上电子商务企业的寥寥无几。目前,荣成市大多数企业仍处在电子商务应用的初级阶段,仅利用互联网进行市场宣传、发布供销信息等,能实现网上下单、网上支付、网上购销管理、客户管理和物流管理的很少,大多数企业和个人大都经营品种单一,成交额也不大。不过,荣成市也有少数企业走在了进军电子商务领域的前列,如百合生物、好当家、海之宝等,他们都在天猫商城、京东等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设立旗舰店,经营规模较大,且具有一定影响力。作为一个县级市,由于受文化、人才、物流、规划、区位等基础因素制约,荣成市电子商务起步较晚、发展缓慢,还处于蹒跚学步的幼童阶段。因此,目前荣成市对具备复合型电子商务技能的职业人才需求很大,而且我市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3、电子商务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3.1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合理选择教材。
中职院校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向上应明确三点原则:一是以就业导向为原则,我们培养学生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学生毕业之后能干什么?因此我们要尊重市场需求,强调培养人才为本地经济服务;二是以中职学生能够接受的知识程度为原则,我们都知道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强,过多的理论知识或是复杂的技术操作,他们往往不感兴趣也接受不了,这样就容易使学生降低学习主动性或是对专业丧失信心;三是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应倾向于培养基础服务类人才,而不是技术和管理类人才。因此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要基于中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总体目标,本着兼顾市场需求与学生兴趣为导向,设置合理的专业课程,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教育,应主要侧重培养中初级电子商务专业人员,所适合的工作岗位主要是操作类岗位、服务类岗位和初级管理类岗位,中职电子商务学生较常担任的职位有网络营销员、在线服务专员、销售员、营销员、电子采购员、采购员、售后服务专员、网页制作员、网店管理等对技术性要求不高的电子商务岗位。在教材选择上,遵循“实用、求新、配套”三个原则。实用,就是教材应适当阐述理论,侧重技能操作、案例实践;求新,就是要把最新互联网成果、最新商务模式、最新电子商务数据呈现在学生面前;配套,就是教材要有相关的网站实践平台、考试练习近平台、经典案例解析等教学素材。
3.2创新专业教师培养模式。
第一,重视教师的培训与进修,组织教师参加有关院校及社会团体举办的各类培训班;第二,请一些电子商务专业专家来学校开展讲座,聘请电子商务专业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第三,鼓励教师到电子商务相关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电子商务项目研发,帮助教师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一名合格的专业的电子商务教师,应是既具有企业管理、物流营销等方面知识,又具有电子商务应用能力的复合型教师。
3.3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比重。
实践教学在电子商务教学中至关重要,它利用教学模拟环境、网络环境和企业环境,实现学生对专业知识更好的理解和应用。一方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和综合管理素质;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引导学生创新创业,拓宽就业途径。实践教学可以尝试采用以下三种方式:1)电子商务模拟实验室全真模拟各类网站(b2b、b2c、c2c、edi)的前台后台交易流程,学生可以在模拟实验室中扮演各种角色,例如消费者、供应商、采购商、物流商、银行等等,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接触多个岗位,使学生经历注册、网银开户、网络营销策划、网上谈判、处理订单、划拨资金、物流管理等整套的业务操作。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运用电子商务的能力。而且,电子商务实验室还有助于学生电子商务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使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助理电子商务师”职业资格证书。2)在网上开设网店在网络上开设网店,是真正的非模拟的电子商务实战,同时也是对日常教学的补充和完善。以淘宝为例,它不需要交纳费用,交易方式灵活,初期成本小,可操作性强,非常适合在校学生,而且学生对此也很感兴趣。现实中的电子商务网站所要做的主要工作,在淘宝中都会体现:店面的装修(涉及网页编辑知识)、网店的推广(涉及网络营销知识)、发退货处理(涉及物流知识)等等。通过对网店的装修与日常运营,使得学生对整个电子商务流程了如指掌。例如,学生通过这类课程可以加深对电子支付、网店装修与规划、网络营销、物流、网页设计、客户关系管理、售后服务等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应用,模拟操作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经营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沮丧,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当然学生在开设网店过程中,也存在劣势,比如会受到时间、资金、货源、管理经验等的限制。3)到企业顶岗实习无论是学校的实践教学,还是企业电子商务的开展,都存在某些局限。比如学校缺少大规模的实训基地,学生网上开店受资金、货源限制,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缺少专业电子商务人员等等。只有通过校企合作才可以打破这种局限。可以考虑,让学生到电子商务企业顶岗实习,一方面让学生接触到真正的电子商务实战环境,另一方面解决企业缺少电商从业人员的困境。到企业顶岗实习是实现学校、学生、企业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师可以利用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丰富实践经验;企业可以利用学校资源进行岗位培训、人才选拔、产品推广等;学生则可以在企业实地实习,积累实战经验,提高操作技能,有利于“零距离”上岗。
4、专业成果预期。
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学习接受能力,我们中职类院校主要培养社会企业所需的一线从业人员,大多数的学生将来从事服务管理工作,这就要求他们能够掌握一定的电子商务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素质。我们的专业预期培养目标是“三岗位,二证书,一店铺”。
4.1三岗位。
1)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电子商务岗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软硬件操作使用能力。主要从事电子商务网站的开发与建设,如网站编辑、网站设计、网站美工等。2)以商务为主的电子商务岗位具备商务信息管理和商务运作能力。如网络营销、外贸电商、网上运营、网站推广等。3)综合管理类电子商务岗位能够对企业的电子商务活动进行规划管理。如策划电子商务项目,负责企业电子商务总体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等。
4.2二证书。
即在校期间取得助理电子商务师证书、多媒体制作人员证书。
4.3一店铺。
即在校期间成功在淘宝网或京东商城开设店铺,并运营良好。结语: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既懂得计算机网络技术,又懂得商务营销的复合型人才,才能真正适应电子商务市场的需求,才能推动电子商务健康有序的发展。我们有义务将学生培养成能够熟练运用电子商务软硬件进行网络营销与管理,实现电子商务网站的开发、运行、维护的综合电商人才,实现毕业生与企业之间供需两旺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毕志明.荣成海洋食品网络营销成长初期对策研究[j].
[2]韩鹏英.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现状的思考[j].
[3]闵磊.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及实践教学分析[j].
环境艺术设计与民俗文化论文篇十三
科学的课程体系既是教学活动正常开展并取得良好预期效果的前提条件,又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人才培养目标的能否顺利实现,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艺术设计课程体系建构的目的是提高本专业学生设计艺术语言表现能力的同时又训练和拓展其设计思维和创造能力。但我国的艺术设计院校大都脱胎于美术院校和原来的工艺美校,艺术设计专业“始终摆脱不了对纯造型艺术专业教学的依赖和影响”,许多院校艺术设计课程体系定位不科学,没厘清艺术与设计的关系,教师单纯追求艺术技巧和经验的传授,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造能力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高分低能现象屡见不鲜。培养目标的模糊性必然导致教学目的的不明确,进而导致学生学习目的的不明确,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甚至滋生厌学情绪,对艺术设计教学开展非常不利。“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要具备对人才培养目标有一定的经济市场预测力及前瞻意识”,所以课程体系应科学定位,从社会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出发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强调专业的实用性,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培养应用型人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二、课程内容与时俱进、课程设置有灵活性。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社会需求也在不停变化,这就要求艺术设计课程内容与时俱进,及时做出调整。但上世纪80年代以来,素描、色彩、速写一直是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的主干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固然有其合理之处,但这种各专业基础课开设雷同缺乏针对性的课程安排,不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加之课程内容陈旧,使学生在后期的专业学习和工作中缺乏动力和适应能力。课程体系应保证一定的持续性、稳定性,但更要具有适应性、超前性。艺术设计课程体系应依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市场为导向及时做出调整,如在基础课教学中改传统的光影素描、结构素描为设计素描,变绘画色彩为设计色彩等。艺术设计课程体系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是开放的知识系统,因此其课程设置具有灵活性特点。首先,教学效果、行业变化、专业发展等情况的处理与调整要求课程设置是动态的;其次,用人单位、实习企业、行业专家都要共同参与课程的设置与改革,使课程体系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
三、课程之间严密的结构关系、理论课与实践课协调发展。
课程的结构既包括课程纵向与横向的结构关系,又涉及课程的逻辑顺序与要素组合的结构关系。但艺术设计按专业知识点设置课程的`传统课程体系,造成了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以及课程群之间相互脱节。因此,首先应加强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纵向联系,纠正过去二者“各自为政”相互脱节的现象。其次,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课程,加强基础课之间、专业课之间以及课程群之间的横向交流与沟通。第三,理论课与实践课协调发展,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在注重课堂理论传授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社会实践机会。最后,利用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契机,在教学时结合本地区地缘优势和本校校本资源、学科优势,适应社会快速发展需要。
四、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模式的多样性。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教学质量的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具体的教学模式。现今,许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方法陈旧,大都沿袭以前的启发式教学、合作式甚至“填鸭式”教学,严重束缚了教学的开展。艺术设计学科有其特殊性,其知识和能力不能同文科、理工科那样单纯依靠课堂教学,还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激发学生设计灵感,发掘其潜在能力。艺术院校设计课程教学形式也十分相似,大都采用美术学科的教学模式,形式单一,因此探索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非常必要。首先,转变“纸上谈兵”式教学,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其次,建立科学、实用、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采用课堂、实习、实训基地等教学形式,将课程与社会课题及科研项目有机整合,真正做到“产、学、研”结合。
五、结语。
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严重影响和制约着课程教学的开展,在设计专门性人才的培养中也具有基石和纽带的作用。为了改善学生质量继续下滑的尴尬状况,确保艺术设计教学走上良性发展道路,对现行艺术设计课程体系进行思考并探求相应改革措施自然有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