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教案音乐(热门22篇)
通过不断编写和完善教案,教师可以提高教学设计的水平和教学实施的能力。教案的编写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提高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这里有一些实用的教案模板,供你参考和借鉴。
元宵教案音乐篇一
1、乐于参与游戏,体验“元宵灯会”游戏活动的乐趣。
2、通过律动和打击乐器感应乐曲的拍子和重音。
3、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欣赏各式各样花灯并创造性地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花灯的造型。
4、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5、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1、经验准备:幼儿看过有关元宵灯会的录像、图片。
2、打击乐器(大鼓、小鼓、吊镲、鼓棒)、呼啦圈、打棒、故事挂图等。
教学队型。
重点:了解中国传统习俗。
难点:感应乐曲的重音。
一、故事引导。
“宝宝和爸爸妈妈吃完元宵后,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元宵灯会。哇!好多灯笼啊!都有些什么灯笼?幼儿观察图片,说出自己看到的龙灯、金鱼灯笼、火箭灯笼等,宝宝看得眼花缭乱。”
在这一环节中,我以启发式提问结合故事图片的形式进行讲述。刚开始参与的幼儿并不那么积极,于是,我以惊讶的启发性语言:“哇!好多灯笼啊!”边说边展示故事图片配合引导。通过师幼互动,激发幼儿观察,说出图片中的各式花灯,并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常见的红灯笼及更多的花灯,为幼儿进入下一个环节作好准备。
二、习俗活动:认识元宵节和花灯(观看vcd花灯造型)。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灯笼呢?哦,原来是过元宵节啦!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或“灯节”,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它是整个春节节庆活动的最后一个高潮,家家户户都热闹庆祝。元宵节的夜晚,小朋友手提灯笼在外面游玩,全国各地也会组织各种活动……(如果提供有关元宵节的视频给幼儿观赏,效果会更好)。
三、肢体花灯造型。
1、老师敲鼓(可尝试放音乐),鼓励幼儿尝试随拍子的快慢以及各种步伐行进。
2、幼儿听音律动,创编单人、双人或多人一组,变化各种花灯的造型。
(1)单人游戏。
幼儿听音走一种步伐,听吊镲一声变一种花灯造型,二声变两种造型,多声变多种造型。
(2)双人游戏。
幼儿双人听音走另一种步伐,听吊镲一声变一种花灯造型,二声变两种造型。
(3)多人游戏。
幼儿多人组合听音变步伐,听吊镲一声变一种花灯造型,二声变两种造型。
这一环节我利用鼓和吊镲进行游戏。在花灯造型环节,大多数幼儿都参观了“万绿园”的元宵花灯展。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已对花灯品种有了认识和了解,灯展的直观刺激使得孩子们形成最初的花灯造型模仿和再现;再次激发,经验就提升到创造。
因此,为幼儿参与肢体花灯造型奠定了基础,双人和多人的花灯造型很形象,幼儿之间的.合作很默契。
四、感应拍子和重音。
这么热闹的元宵灯会,还有一首好听音乐,我们一起听听《元宵灯会》。
(1)肢体乐器(坐地)。
听音乐的拍子:拍腿(每次重音后换另个地方感应拍子,拍头,肩,脸等)。
重音时拍地板。(口唱:准备好)。
(2)欣赏后提问:听了这首乐曲有什么感觉?这首乐曲有什么变化?
(3)引导幼儿认识重音:和前面的音不一样,声音中敲得响的那个音,叫重音。
(4)感应重音。
反思:引导孩子们感应拍子和重音的第一个环节——肢体乐器,第一小组拍拍子时,我依照教师用书的方法——拍腿,可我发现动作有点单调——一个动作时间重复时间较长(包括重音有4个8拍),欠缺吸引力。在第二小组的活动时我做了一些调整:拍头、拍肩、拍肚各1个8拍,第4个8拍拍腿——给孩子一个暗示:重音就藏在拍腿的环节里。
2、律动游戏:跳呼啦圈摆造型。
(1)老师示范游戏,并介绍规则。
(2)分组拿圈。
(3)听音乐,集体游戏。
拍子:走步/全曲快步走。
重音:造型/跳入呼啦圈,肢体做大的造型。
反思:律动感应重音部分中的走步伐环节。第一小组活动时,我直接提出游戏要求就开始游戏,造成孩子们走步伐的时候自主创造没有调动起来,出现动作缺乏多样性的情况。明明是孩子们经验较丰富的内容,反而因为忽略进行铺垫就变得被动了。虽然这个环节是感应重音,孩子们这点作的很好,但我觉得如果加强走步伐的多样性,孩子们会做得更好。
第二小组调整:游戏前组织孩子进行简单的经验回顾——“你会。
走什么步伐”,为孩子们自主创造步伐做铺垫。孩子们的立即兴奋起来,营造了自主参与的情绪。重音时跳到呼啦圈里造型比第一小组更有创造性。达到调整的预期效果。
活动的难点是感应重音,孩子们在第一、二段时,感应得很好,
3、大型打击乐器。
(1)推出大鼓。
(2)教师示范。
(3)分组拿鼓棒。
(4)练习互敲鼓棒。
拍子:打棒互敲/持一对打棒,边走边以打棒互敲。
重音:齐奏乐器/停止脚步,于散放的四种大型打击乐器(软垫、大盆或吊镲、大鼓等等)上齐奏。
(5)配乐演奏。
大型乐器幼儿园没有,我用学具盘代替大鼓,准备了四个学具盘反在教室的四个方向。要求:孩子们随音乐四处走各种步伐,重音部分拍“大鼓”。出现问题:由于流动空间大,步伐多样化的效果出来了,可重音出现时没有及时拍击大鼓(不能很好分辨哪个“大鼓”离自己近,造成不知道拍哪个“大鼓”的现象)。
调整:孩子分四组,轮流当小组长(组长的任务是带领组员走不一样的步伐)。这样孩子离“大鼓”近,目标性更强,容易操作。游戏条理流畅,效果很好。
元宵教案音乐篇二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了解元宵节的风俗习惯,并通过欣赏,感受元宵节热烈的气氛,培养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
2、引导学生进行彩灯的设计制作,并布置展示。
教学重点:
了解元宵节习俗,欣赏彩灯并学习设计制作彩灯。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彩灯的基本制作方法并能较好地完成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激趣导入:
1、引导学生欣赏各种花灯图片,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1)花灯美吗?为什么美?
(2)各有什么特点?
(3)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花灯?
2、请学生说说元宵节的来历及有关元宵节的传说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3、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花灯,引导他们观察:
(1)花灯的制作材料
(2)花灯的基本结构
(3)花灯的几种制作方法,不同材料有不同的制作方法
第二课时
一、与学生一起探讨、演示菱形花灯的制作过程和方法
1、演示制作方法、过程
2、你认为还可以怎样制作更漂亮或更简便?
二、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设计,合作
三、课堂小结
1、请学生谈谈本组制作思路
2、互相参观提看法:造型色彩设计理念
3、交流好的制作放
四、继续制作完成
五、作品展览,评议
六、课堂延伸
除了用纸质来做,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做?比如:釉子皮、废弃物等
欣赏国外的各种灯饰作品.
施教时间:
课后记
元宵教案音乐篇三
活动目标:
2、引导幼儿自然欢快的歌唱,引导幼儿练习“闹”字的下滑音,准确把握空拍的节奏。
活动准备:
幼儿已有的`关于赏灯的感性经验。
活动过程:
一、教师激发幼儿学唱歌曲的兴趣。
师:我们在前面已经谈论了关于灯的内容,我们用唱歌的形势来迎接元宵节好不好?
幼:好。
二、教师播放音乐。
1、师:你们听到歌曲中唱的是什么?
幼:闹花灯、龙灯、凤灯、狮子灯、孙猴闹天宫、敲鼓声。
2、师:你们听得都很认真,现在老师弹琴,小朋友仔细听一下赵老师唱的是什么?(教师弹奏,便于幼儿清楚地感知歌词的内容,加深对歌曲旋律的理解。)。
教师引导幼儿完整的说歌词;
3、教师范唱,幼儿跟唱;教师重点突出“闹”字的下滑音唱法;教师与幼儿设计手势语,让幼儿准确的把握空拍的节奏。
5、采取男女对唱的形势,并加上动作,激发幼儿歌唱的兴趣;
三、幼儿仿编歌曲。
教师引导幼儿将歌曲中的灯名替换成孩子们在文化广场上自己看到的灯名,使音乐活动达到高潮。
反思:用歌唱的形势表达自己对节日的喜爱,加深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我们过元宵节除了唱,还可以猜灯谜,接下来设计了活动《猜灯谜》。
元宵教案音乐篇四
1、了解元宵节,理解儿歌意思,学习完整地朗诵儿歌。
2、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油泥、玩具小碗、根据儿歌内容绘制的图标。
1、老师演示搓元宵,谈话导入元宵节。
老师:老师拿的是什么?变变变,我用油泥变出了什么?
2、学习儿歌。
老师示范朗诵儿歌《闹元宵》。
3、理解儿歌意思老师:正月十五那天是什么节日?
4、看图标跟念儿歌。
分析理解“团团圆圆”、“闹元宵”的意义.
老师:谁知道“团团圆圆”是什么意思?(家里人都来了,很多亲戚朋友在一起.)儿歌叫《闹元宵》,为什么要说“闹”?(人很多,大家在一起很热闹、很开心。)。
5、完整朗诵儿歌.
幼儿完整学习,朗诵儿歌2~3遍。
看花灯,吃圆子,
小牛灯,哞哞哞,
小狗灯,汪汪汪,
小龙灯,飞的高,
小兔灯,跑得快.
元宵教案音乐篇五
当前,文化的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能单纯地生活在自己的民族文化之中.这种形势下,我国的民族文化面临着如何生存、发展、创新的问题.时代赋予了幼儿教育担负传统文化教育的重任,幼儿教育应当丰富幼儿的知识,引导其尽早接触祖国传统文化并对其有粗浅的了解,从小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其中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是幼儿学习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次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通过谈话,帮助幼儿了解元宵节的习俗,第二环节通过做元宵,体验节日氛围,第三环节吃汤圆,与同伴互相送祝福,体验到团团圆圆的节日气氛.
1、在猜谜、搓元宵等活动,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的快乐.
2、知道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一些习俗.
活动准备:
干米粉、小盘子、大盘子.
一、猜一猜——通过猜灯谜的游戏形式导入本次活动.
共同来猜谜:请幼儿介绍谜面,让同伴猜.
二、说一说——在说一说的过程中体会元宵节的热闹.
1、你知道什么节日要玩猜谜吗?(元宵节)。
2、元宵节还可以做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小结:每年的正月十五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可以和家人一起吃元宵、玩花灯、猜灯谜等,真有趣.
三、做一做——通过自己亲手操作体验做元宵的趣味.
1、你吃过的元宵有什么味道?
2、请老师介绍元宵的`做法.
3、幼儿分组制作,提醒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小心掉在地上,保持干净.
4、将搓好的元宵放在大盘子里,分享集体合作的快乐.
四、做灯笼。
——通过自己亲手制作灯笼体会元宵节的习俗.
五、延伸活动(尝一尝)。
——通过品尝自己亲手做的汤圆体会成功的喜悦。
元宵教案音乐篇六
活动目标:
1.了解元宵节,理解儿歌意思。
2.能完整地朗诵儿歌。
3.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4.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5.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活动准备:
彩泥、玩具小碗、根据儿歌内容绘制的图标。
活动过程:
一、教师演示搓元宵,谈话导入元宵节。
教师:老师拿的是什么?变变变,我用彩泥变出了什么?
二、学习儿歌。
1.教师示范朗诵儿歌《闹元宵》。
2.理解儿歌意思老师:正月十五那天是什么节日?
3.看图标跟念儿歌,分析理解“团团圆圆”、“闹元宵”的意义。
教师:谁知道“团团圆圆”是什么意思?(家里人都来了,很多亲戚朋友在一起。)儿歌叫《闹元宵》,为什么要说“闹”?(人很多,大家在一起很热闹、很开心。)三、完整朗诵儿歌。
幼儿完整学习,朗诵儿歌2/3遍。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美术区搓团圆。
2.家园共育: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元宵节传统活动。
附:儿歌《闹元宵》。
月亮走,我也走,月亮圆,人团圆,团团圆圆元宵节。
元宵教案音乐篇七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风俗,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活动过程:
窗外月儿圆又圆,
全家欢聚吃汤圆。
正月十五元宵节,
家家户户庆团圆。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2、有谁知道“元宵”一词的含义呢?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那么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一起分享两个小故事
1、点彩灯的来历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就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2、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年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五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分类: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元宵争看采莲船,
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
孤灯犹唤卖汤元。
—————(宋)姜石白
1、同学们,你们将如何度过这次元宵节呢?
2、学生畅谈
元宵教案音乐篇八
1、能选取元宵节的典型情景,有目的地安排画面。
2、感知图像大小、多少与画面的关系。
1、幼儿人手一支水彩笔、勾边用的浅色油画棒、大红水粉颜料。
2、欣赏作品“热闹的元宵节”。
3、幼儿用书《热闹的元宵节》。
1、欣赏与讨论:
教师出示欣赏的作品,幼儿回忆过元宵节的情景:
——“这些画面反映的是什么节日?大家在感什么?”
“小朋友手里都有什么?”(各种形状的灯笼:又拉的、有提的、有拖的)
幼儿讨论人和灯应该先画哪一样比较合适。(先画人再画灯)
先画哪个人。(中间的人)
2、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启发幼儿围绕元宵节各种各样的灯构想画面。
边画边思考各种灯的造型和人物动态。
注意图像的大小、多少与画面的关系。
画面完成后,用大红的水粉颜料涂底色。
3、观赏作品:
幼儿相互观赏同伴的作品,分析思考怎样使画面节日气氛浓厚。
元宵教案音乐篇九
了解灯谜的由来、种类和结构,积极参与赏灯猜谜活动,感受灯谜的主要特点,学习猜谜的方法,体验竞猜的快乐.
园内展出各种各样的花灯和灯谜.
1.参观花灯展,欣赏花灯的.外形、色彩、图案.
2.交流对灯谜的认知经验,丰富对灯谜由来、种类和结构的认识.
3.积极参与赏灯猜谜活动,老师对优胜者给予适当的奖励.
4.请猜谜有困难的幼儿提出自己的问题,师幼共同研究帮助的方法.
元宵教案音乐篇十
1、认识元宵节及花灯,并初步感受民俗曲风。
2、通过肢体造型、乐器感应重音。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音乐cd,cd播放机。
花灯图片,鼓、打棒。
通过肢体造型、乐器感应重音。
1、暖身活动。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逛灯会,让我们听着鼓声踏着有序的节奏出发吧!(老师敲鼓,幼儿随节奏的快慢迈着前进的步伐,每到结束部分,幼儿听到重音的就做各种各样的造型原地不动。)。
2、认识元宵节和花灯。
(1)谈话(出示花灯图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花灯?我们来学一学花灯的样子吧?
在哪里可以看到花灯呢?什么时候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花灯?
(2)小结:农历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夜晚小朋友提着灯笼外出,街道上张灯结彩,庙会上人山人海,非常热闹。
3、肢体造型感应重音。
(1)有一首曲子讲的是元宵灯会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听了这说曲子,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
拍子:拍腿感应拍子。
重音:拍地板感应重音。
(2)引导幼儿引用不同的肢体动作感应重音。
(4)幼儿再次欣赏音乐,感应重音。
(5)肢体造型。
师:让我们也变成一盏盏美丽的花灯吧!幼儿随音乐的节拍快步走,在重音处,幼儿做各种花灯造型,老师拍照。
4、乐器感应重音。
(1)出示乐器并介绍名称及用法。
(2)乐器感应重音。
拍子:打棒互敲。
重音:铃鼓。
(3)幼儿轮换敲奏。
5、结束。
小朋友都表现得很棒!能准确找到重音。也能用乐器把它敲奏出来。请小朋友把乐器按顺序收好吧!
教学反思:
此活动的教学重点就是通过肢体造型和乐器感应重音。孩子们基本上达成我的预定目标,课堂氛围很活跃,孩子们积极表现,意犹未尽。
为了让孩子们准确的感应重音,在第一环节,我让孩子听着鼓声踏着有序步伐前进,遇到重音时孩子任意做出造型,老师的敲鼓声要有轻重之分,这样孩子才能准确感应重音。
孩子通过身体律动和乐器来感应重音,我通过提问让孩子自己探索感应重音的方式,这样可以满足孩子的探索欲望和即兴表演,这一点孩子做得很好,当孩子两人合作通过摆花灯造型来感应重音的环节,孩子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去完成,这是老师应该要求孩子按老师的指定方向,跟随音乐的拍子前进,重音时摆出各种各样的造型。总的来说,孩子的课堂氛围很活跃,积极参与游戏,教师要注意的就是每次听音乐之前,老师都要提出要求,语言简单明了。
元宵教案音乐篇十一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2、材料准备:
1、食材、炊具、餐具……;。
2、庙会活动方案、标牌、游戏器具、道具、游戏券;。
3、创设庙会场景、美食分享区、休息区;。
一、新春庙会。
我们此次以新春闹元宵庙会的形式展开,传承中国年人们逛庙会、玩游乐、享美食的传统习俗。我们的新春庙会上的内容以中国年各类传统习俗为主,如:剪窗花、写对联、猜灯谜、做灯笼、抢红包、贴门神。本次庙会的美食选择的是中国年饮食风俗习惯中最具特色的`内容,如:年糕、腊八粥、糖葫芦、元宵、贡丸、饺子、发糕。希望孩子们在分享美食的同时,了解中国过年习俗和饮食文化特色,了解中国过年时节,各种美食甜甜蜜蜜、团团圆圆、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和美满祝愿,感受中国年热闹吉祥的气氛。
1、各班级活动内容安排:
小一班:贴门神、糖氽蛋。
小二班:猜灯谜、糖葫芦。
小三班:剪窗花、发糕。
中一班:做汤圆、吃汤圆。
中二班:写福字、贡丸。
中三班:抢红包、吃年糕。
大一班:做灯笼、腊八粥。
大二班:包水饺、吃水饺。
2、游戏券内容、颜色:
1、游戏券上写明:凭此券可以到xx班领取xx美食一份;。
2、各班游戏券颜色:(各班游戏券颜色不同,可以方便教师在分发美食是收取相应的游戏券)。
一、新春庙会:
1、8:30家长与幼儿到操场集合,园长、幼儿作新春贺词。活动组织者讲解活动程序和要求。
2、9:00—10:45,家长带领幼儿逛庙会,到操场上各班场地参加庙会项目;。
3、每参加成功一项活动获得一张奖券,奖券的颜色、内容与各班美食相符。(注明:凭此卷可到xx班级领取xx食品一份。)。
4、家长带领幼儿到各班休整、洗手、领取餐具;。
5、11:00家长带领幼儿到各班领取美食,分享美食。
二、美食分享。
1、8:00—8:30教师与家长志愿者到各班报到,完成制作美食的准备工作。
2、9:00—10:45教师与家长志愿者完成美食烹制;。
3、逛庙会的家长带领幼儿到各班休整、洗手、领取餐具;教室内的教师家长负责分派食物、维持秩序、打扫卫生。
4、11:00教师家长为全园幼儿、家长分派食物、维持秩序、打扫卫生。
5、活动结束:各班教师、家长志愿者负责本班教室及包干区的物品整理清洁、环境打扫和整理。
人员安排与分工:
1、各班教师负责本班过年环境创设,食材准备、烹制、分发、就餐区布置,庙会项目的所有器具准备、方案设计、场地布置、游戏管理,卫生整理等(组长:xxx,组员:xxx,xxx,········)。
2、各年龄段教师集体负责各走廊的环境创设(组长:xxx,组员:xxx,xxx,········)。
3、校园环境创设(组长:xxx,组员:xxx,xxx,········)。
4、拍照、通讯报道(组长:xxx,组员:xxx,xxx,········)。
5、通知统一打印,各班分发,统计人数(组长:xxx,组员:xxx,xxx,········)。
元宵教案音乐篇十二
活动目标:
1、了解元宵节的习俗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2、参与节日游戏,并学习制作元宵。
3、学习新词“闹、团圆”
4、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5、让学生了解节日的习俗。
活动准备:
元宵节音像资料(vcd),花灯一个,灯谜几条,橡皮泥若干。
活动过程:
1、歌曲《卖汤圆》导入课题。
教师扮演卖汤圆的角色,通过孩子们对好吃的汤圆的兴趣,开始生动有趣的活动。
提问:
1)这种好吃的食物的名称?
2)什么节日里会吃这种食物?
3)那一天是元宵节呢?
小结:元宵节会吃元宵,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是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2、通过观看影像资料,直观的了解元宵节的各种庆祝活动。
1)观灯。
灯的种类很多,幼儿喜闻乐见的狮子,兔子,荷花,鱼灯等等,现在,更是运用各种科技手段,制作电子等,激光灯等等,有时候还要燃放烟火,庆祝节日。
2)灯谜。
对于能启迪智慧有增添节日气氛的灯谜活动,开始是有些文人的一种消遣活动,卸载五颜六色的纸条上,供看灯的人猜,后来发展成为固定的节日活动之一。
3)元宵元宵象征家庭像月亮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由糯米制成,中间带各种馅,美味可口。
4)其他。
现在人们生活提高,节日活动也更丰富起来,有耍龙灯,踩高跷,划旱船等庆祝活动。
3、分组讨论:
1)你见过什么样的花灯?
2)你知道那些灯谜?给同伴出个灯谜。
3)吃过什么馅的元宵?会做元宵吗?
4、学习新词:
闹、团圆。
5、猜灯谜:
教师出几个简单的灯谜,并请幼儿分析猜谜的方法。
鼓励幼儿学习更多的有趣的谜语,并与同伴分享。
学习简单的捏圆,包边,滚圆等泥工技能,在制作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想象自己所制作的元宵的面和馅都是不同的,(南瓜面+西瓜馅……)。
7、分组讨论:
1)元宵节的时候,你可以为爸爸妈妈做什么?
2)和爸爸妈妈一起过节的时候,你想一起做什么?
3)你用什么话表达节日祝福?
8、和教师一起即兴表演歌曲《卖汤圆》,并请幼儿将本次活动所学习内容,与家人分享。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生活中注意观察元宵节人们还有哪些有意义的活动,搜集有趣生动的谜语,与家人参加庆祝活动,并交流感想,鼓励幼儿与家长共同制作元宵。
元宵教案音乐篇十三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和表现下春雨的情景,知道春天是种子发芽的`季节。
2、学会看节奏谱。
活动准备:
磁带、节奏谱。
活动过程:
一、出示节奏谱,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上面的这些xx表示什么意思?你会拍吗?
介绍节奏,请幼儿尝试拍。
二、学唱歌曲。
师:这些节奏还会唱歌呢?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你听到了什么?
春雨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沙沙沙)。
师:那我们一起跟着节奏谱来说说吧!
种子在干什么?(在说话)。
它怎么说?(哎哟哟,雨水真甜,哎哟哟,我要发芽)。
师:你们说得可真好,那你们会唱吗?我们来试试看好吗?
师:真不错,春雨又开始在下了,这回它又是怎么说的呢?(哎哟哟,我要出土,哎哟哟,我要长大)。
师:那我们也试着把它唱出来吧!
三、创编动作。
师:真棒,那现在我们边听录音机,边自己想动作,看谁做的最美?
你给春雨配上什么动作?我们一起来学学。……。
元宵教案音乐篇十四
活动目标:
通过故事学习,让幼儿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及有关风俗,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挂图、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边看挂图边听故事。
3、教师讲解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4、分组游戏。
活动延伸:
请家长带领幼儿参观十五灯展。
元宵教案音乐篇十五
元宵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自古就有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为了让孩子们对元宵节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体验不同的庆祝方式,感受浓浓的节日气氛,济南市阳光幼儿园的全体小朋友和爸爸妈妈、老师一起投入到了庆祝元宵节的系列活动当中。
上午,中大班的小朋友们邀请了部分家长朋友来班里担任“家长老师”,教大家一起包元宵和水饺。活动开始后,孩子们穿上早就准备好的小围裙,跟着“家长老师”热火朝天的忙起来,压皮、包馅、元宵等一系列动作做起来可是毫不含糊。午饭时,孩子们吃着自己包的元宵和水饺是格外的香,有的小朋友甚至是饭量大增。
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敲起了大鼓,在铿锵有力的鼓声中,大班的男孩子们穿上漂亮的演出服,舞起了龙灯,女孩子们腰间系上大红的绸子,扭起了欢快的秧歌,一起庆祝元宵佳节的到来,精彩的表演不时赢来观众们的阵阵掌声与喝彩。
小托班的弟弟妹妹们同样在忙碌着,在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起了漂亮的花灯,带到幼儿园办起了花灯展,有荷花灯、小马灯、五星灯……。,一个个灯笼小巧又精致,在灯笼上还附上了灯谜,猜中可以领到奖品呢!
小百科: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日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元宵教案音乐篇十六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同时充满了各种美景,以下活动通过学习《秋天多么美》让幼儿掌握副歌的演唱方法,感受秋天丰收的美景。
活动目标。
1.能连贯、完整的演唱两段歌曲,掌握副歌的演唱方法。
2.能根据歌词内容大胆的'创编动作,表达秋天丰收的喜悦及对丰收美景的喜爱之情。
3.感受秋天丰收的美景。
4.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欣赏秋天风景的生活经验。
2.物质准备:秋天丰收景色图片。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引导幼儿看ppt。
教师:秋天到了,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农作物丰收了?
二、教师范唱《秋天多么美》,引导幼儿了解歌词内容。
2.教师再次范唱歌曲,重点引导幼儿借助ppt理解歌词。
教师:你听懂歌里唱了些什么?(引导幼儿理解歌词描述了秋天丰收的景象)引导幼儿在倾听歌曲的过程中跟随自己一起唱歌曲的副歌部分。
三、幼儿演唱,掌握副歌演唱方法。
1.教师引导幼儿初步学唱歌曲,寻找演唱时困难的地方。引导幼儿找出帮助自己记忆歌词的方法。(歌曲中什么地方歌词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
2.教师请幼儿欣赏ppt完整地练唱歌曲。重点指导幼儿唱好附点音符及跳音。
3.幼儿尝试不看ppt完整演唱歌曲。
元宵教案音乐篇十七
活动目标:
了解灯谜的由来、种类和结构,积极参与赏灯猜谜活动,感受灯谜的主要特点,学习猜谜的方法,体验竞猜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园内展出各种各样的花灯和灯谜。
活动建议:
1.参观花灯展,欣赏花灯的外形、色彩、图案。
2.交流对灯谜的认知经验,丰富对灯谜由来、种类和结构的认识。
3.积极参与赏灯猜谜活动,老师对优胜者给予适当的奖励。
4.请猜谜有困难的幼儿提出自己的问题,师幼共同研究帮助的方法。
元宵教案音乐篇十八
教材分析:
歌曲《哈罗哈罗》旋律跳跃、欢快,后十六分音符使歌曲增添了几分活泼感,表现好朋友见面后快乐的场景,贴近幼儿的生活。中班幼儿交往的愿望不断增强。本次活动设计情景表演,引导幼儿体验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鼓励幼儿根据歌词创编动作。并一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情感,在不同的体验中不断加深与同伴在一起的快乐感受.引导幼儿学会与好朋友在一起的相处之道,同时在玩玩唱唱跳跳过程中加强对音乐的感受。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节奏,唱出与同伴打招呼的快乐情绪。
2.尝试创编招手、拥抱等和朋友打招呼的不同动作,与朋友结伴舞蹈。
3.和朋友见面的时候能够主动打招呼,愿意做有礼貌的孩子。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活动准备:
1.教师自制课件《友谊王国》,表现好朋友礼貌打招呼的各种场面。
2.《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cd。
活动建议:
一、创设“我们都是好朋友”游戏情境,引导幼儿进行发音练习,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指导幼儿用“哈罗”的连音和跳音与同伴打招呼,进行发声练习。
2.鼓励幼儿说一说、做一做遇到好朋友还可以怎样打招呼。
二、播放歌曲《哈罗哈罗》,引导幼儿欣赏,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理解歌词内容。
引导幼儿初步懂得二拍子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2.教师随音乐第2遍演唱歌曲,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提问:歌曲中好朋友是怎样打招呼的?小朋友是怎样唱歌跳舞的?
请个别幼儿示范演唱歌曲,也可以分组对唱,凋动幼儿演唱的积极性。
四、开展歌表演活动,引导幼儿尝试创编和好朋友打招呼的不同动作,如招手、拥抱、鞠躬等,鼓励幼儿与好朋友结伴舞蹈。
1.提问:你还会用哪些动作和同伴打招呼?
2.请幼儿两两结伴进行歌衣演,提示幼儿听间奏交换同伴,和好朋友见面的时候主动打招呼,做有礼貌的'孩子。
五、引导幼儿找到好朋友再次表演,感受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幼儿是主体,充分地体验到了成就感。最成功的便是我看到了孩子们在乐唱、勤唱、敢唱、善唱,脸上始终保持着笑容,别的且不说,至少他们是快乐的。我想在快乐中学习是孩子们感兴趣的,目标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当然也是老师们感兴趣的。通过这次活动,我经过有节奏的跟音乐念歌词,学唱歌曲,孩子们很快就把歌曲学会了。最后在边唱边表演的环节,我采用邀请的游戏形式,交换伙伴,共同游戏,孩子们充分体验到了与同伴交往的乐趣,同时感受到了同伴之间的感情,增强了交际能力。
不足:
形式有点单一。在配上动作要求的方面没有太强调,所以孩子在表现方式方面便显得含蓄了。在以后的活动中,我要注意提高敏锐度。根据孩子的能力来适时适当的提升教学目标,让孩子不至于满足于课堂上。
元宵教案音乐篇十九
1、了解民间花灯的制作材料、工具、程序,产生亲手制作的愿望。
2、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
3、在参与装饰花灯的过程中,丰富审美感受与体验。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5、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
1、请民间艺人来园现场表演制作花灯。
2、半成品花灯骨架、各色纸。
1、介绍做花灯的艺人,激发参与活动的愿望。
2、观察已经制作好的花灯,讨论制作需要的材料。
3、看艺人现场表演扎兔子灯,了解做兔子灯的工具、材料及制作方法。
(1)幼儿猜测兔子灯的制作方法。
(2)幼儿观看扎制兔子灯,大胆提出疑惑的问题,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
(3)讨论、归纳兔子灯的制作方法。
4、分组合作,对半成品花灯骨架进行美化、装饰。
(1)观察半成品花灯骨架,商量装饰的办法。
(2)分组合作,美化装饰花灯。
元宵教案音乐篇二十
1、抄写6个单韵母。
2、学习填写《偏旁表》。
3、鼓励学生了解有关元宵节的知识和习俗。
1、上学期,我们认识了许多汉语拼音朋友,这几个单韵母你一定很熟悉,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看书第3页,抄一抄,认真观察单韵母在四线格的位置。(认识中格)。
4、照样子,抄一抄。
1、以“方框儿”为例,指导学生看明白三竖行表示哪三项。
2、师生共同完成第二行“火字旁”的填写。
3、学生独立填写第三行,教师给予指导。
可以是有关元宵节的传说,对联的由来,相关的诗句、文章或对联等。
1、学过了元宵节这一单元的两首儿歌,能说一说你对元宵节的了解吗?
2、元宵节还有一个有趣的活动就是猜灯谜,灯谜就写在各种五彩的`花灯上,它可以供人们观赏、猜测,可有趣了。看花灯时,你发现这些灯谜了吗?请大家猜一猜。
3、老师这里就有几条谜语,(课件出示花灯,上面有灯谜)聪明的小朋友,准能猜中。
小鱼花灯:一群小孩排成队,手拉手儿臂挽臂。碰上火星就散开,噼噼啪啪叫声脆。(谜底:鞭炮)。
山羊花灯:一群小白鹅,纷纷跳下河。个个能浮水,全都上餐桌。(谜底:水饺)。
4、我们的好朋友丁丁也喜欢猜谜语,你想知道丁丁猜的谜语是什么吗?借助拼音自己来读读课文《猜灯谜》。
5、和小组内同学合作读文章,订正读音。并找到丁丁猜的谜语,想想为什么是元宵。
6、(课件再出示一个花灯,上面写着课文中的谜语。)请知道的学生或教师讲讲元宵的制作过程。
7、齐读谜语,争取记住它,回家说给小伙伴或爸爸妈妈听。
8、像丁丁那样也编个谜语。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1、元宵节的晚上,丁丁的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猜灯谜。你能像他这样也来说一说吗?(课件同时出示例句:元宵节的晚上,全家人一起看电视。)。
1、元宵节的晚上,______在一起______。
2、换个时间,再来说一说。______,______在一起_____。
2、你要怎样招待他呢?(学生各抒己见)。
3、和小组内同学演一演。
4、全班汇报。其他同学做小评委评一评,请扮演小客人的同学来谈谈感受。
评出最热情的小主人,最有礼貌的小客人。
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关于它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和传说。课后同学们可以多收集一些资料,讲给大家听。
元宵教案音乐篇二十一
教学内容:“元宵节”为主题,两篇主体课文和一片自读课文,安排了识字、写字等基础知识的学习,设计了笔顺指导、扩词、造句、积累偏旁及口语交际等语文活动。
教学目标:1。认字25个,写字16个。
2.复习看拼音识字。学习方框、火字旁、目字旁。学填常用偏旁表。
3.用“圆、灯、年”组词。用“觉得”造句。续编灯谜。
教学重点:加强朗读训练,初步建立生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了解农历正月十五的中国的传统习俗,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等。
教学时间:6—7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10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得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
教学难点:认识10个生字,并能正确流利得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方法:听读法。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在这个节日里我们都干些什么?吃些什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诗《元宵节》。
教学新课:
一.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师范读课文,生用手指课文,听清字音。
2. 学生练读课文。(1)自己读。
(2)同座互读。
(3)指名读。
窗外/月儿/圆又圆,
全家/欢聚/吃汤圆。
正月/十五/元宵节,
家家/户户/庆团圆。
3. 学习生字。
宵 节 窗 圆 吃 汤 正 户 庆 团。
(1) 以小组为单位在识字小先生的带领下认字。
(2) 师指导认识方框儿。
(3) 谁愿做小老师。
(4) 生字组词接力游戏。
二. 背诵课文。
1. 自己背。
2. 开火车背。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得真棒!
板书设计:
窗外/月儿/圆又远,
全家/欢聚/吃汤圆。
正月/十五/元宵节,
家家/户户/庆团圆。
宵 节 窗 圆 吃 汤 正 户 庆 团。
教学反思:这节课同学们能认真读课文,读的有感情,并能背诵。基本上都能掌握认识的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 学习偏旁“方框”
教具: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激趣: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儿歌《元宵节》,谁能把这首儿歌读给同学们听,也可以试着背一背。
2. 检查生字的读音并组词。
用多种形式读字音:指名读、开火车、集体读、学生a读字音,学生b组词。
二、 识字、写字:
1.分小组自学,然后汇报:
学生b:“节”的偏旁是“草字头”……。
学生c:正的笔顺是: ……。
学生d:我会给节组词:“节日”……。
2.重点直到“欢、吃、团”三个字,请学生当小老师。
欢 “又”字旁的最后一笔是点,第四笔是横钩,书写时左宽右窄。
吃 “口”字旁要写的小,最后一笔是横折弯钩注意区别“”
团 写方框时注意距离天字格上下、左右距离要相等。
3.板书生字结构笔画。
三、 范写生字、个别指导。
四、 板书设计:
欢吃。
团
五、 课堂作业:
1. 完成拼音田字格。
2. 写出带下列偏旁的字并组词。
( )( ) ( )( )。
( )( ) ( )( )。
( )( )。
六、 教学反思:
元宵教案音乐篇二十二
1、通过运用手掌、指尖做搓、团、压等动作,提高手的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
2、学习使用“请”“谢谢”“不用谢”等礼貌用语。
3、体验亲子活动的乐趣。
音乐《伸出双手来》《圆圈舞》《唐老鸭》,彩色胶泥若干,布娃娃3个,碗若干,彩虹伞一把,盘子13只。
对家长的指导语:手的精细动作能力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例如,6个月以内宝宝的主要精细动作是抓握,6~12个月宝宝的主要精细动作是捏,而2~2.5岁宝宝的精细动作又有了跨越式发展。本次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制作汤圆锻炼宝宝手掌、手指的精细动作能力以及手眼协调能力,同时也让宝宝和家长体验到亲子活动的快乐。
1、问候时光。
教师出示一个布娃娃,并以布娃娃的口吻一一向宝宝问好,被问候的宝宝要点头向大家示意。
2、欢乐模仿操。
家长和宝宝一起在教师的带领下跟着音乐复习模仿操“伸出双手来”,在此基础上学习新操“圆圈舞”。重点让家长引导宝宝学习跟着节奏做操。
3、手指游戏。
4、亲子活动:做汤圆。
(1)教师示范用彩色胶泥做汤圆,用手掌做搓长、团圆的动作,用三指做拿、捻等精细动作。(搓长:将泥放在手心,两手前后搓动,将泥搓成圆柱体。团圆:将泥放在两手中间,两手均匀加力转动,将泥团成圆球。)。
(2)教师示范把做好的汤圆喂给小动物吃,并说“我请小狗吃汤圆了”等。
(3)宝宝和家长一起给小动物们做汤圆,教师引导家长指导宝宝尝试做搓长、团圆等动作。
(4)宝宝和家长一起请小动物吃汤圆。教师引导家长鼓励宝宝学习用礼貌用语“请”“谢谢”等。
5、欢乐彩虹伞。
(1)红豆豆、绿豆豆、黄豆豆。
让家长和宝宝各抓住一种颜色的伞边,表示扮演相应颜色的豆豆。活动开始,教师念儿歌“红豆豆甜,黄豆豆圆,绿豆豆香”。当教师说“我们要抓黄豆豆”时,抓着黄颜色伞边的家长和宝宝赶快跑开。游戏反复进行。
(2)洗衣服。
请宝宝坐在伞中间,家长按照教师的口令把伞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注意速度不能太快。最后教师说:“衣服洗干净了,甩一甩就干了。”引导家长和宝宝一起做抖衣服的动作。
在家中,家长可为宝宝准备胶泥、面泥、陶泥等材料。在宝宝基本掌握团圆、搓长等动作后,家长可引导宝宝练习压、拉等动作,除了做汤圆外,还可以做饺子、包子等,以锻炼宝宝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