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教学设计教案(模板18篇)
教案不仅是对学生学习的规划,也是对教师教学的指导。通过教案可以提前预测和解决可能出现的教学问题。对于教案的编写有一些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下面是一些小贴士。
火山教学设计教案篇一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春天是美好的,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感情。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新偏旁。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思想:了解春笋的成长过程,知道艰苦的环境能锻炼人的道理。
2、知识:学会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字和偏旁“士”“石”“夕”“ン”。
3、能力:真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1、了解春笋的成长过程。
2、认识新偏旁及由这些偏旁组成的字。
课时:2课时。
教具:生字卡片挂图。
导入新课:
沙沙沙,沙沙沙,小小音乐家。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上弹奏乐曲。这时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
板书:课题春笋(出示挂图)。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能借助拼音自渎课文。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着”语气词,读轻声“zhe冲”注音声母是ch。
3、自己练读。把生字的读音读准确,并画出有几个自然段。
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数数共有几句话。
(2)两人一组,分别读每句话。说一说你们能读懂哪句话的内容。
(3)创设情景。
学生分组讨论,集中汇报。
(4)看挂图。
(5)指导朗读。
a、自由朗读。
b、指名汇报读,个人读。
四、总结全文。
春笋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怕困难,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我们从中也应该学习它的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精神。
五:课外延伸。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试画一幅春笋图。
3、你喜欢春笋吗?说说原因。
火山教学设计教案篇二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只识不写,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春笋能冲破重重阻碍,不断向上生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重、难点:
1、能通过朗读来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
2、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第二段),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3个生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看图认识“春笋”。
1、(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现卡通式的春笋娃娃。
这就是春笋,看看它们是什么样的?
2、知道春笋的一些小知识吗?教师作适当些补充。
3、(播放竹子的图片)这是春笋的爸爸妈妈,春笋是它们的娃娃。春笋慢慢地就会一节一节地往上长,长成竹子。
(边讲边播放课件:春笋一齐争着向上长的情景。)。
4、喜欢春笋娃娃吗?打开书,去读一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上小节号。
(3)根据课后生字表画出生字词。
2、学生按要求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安卡片。
指名认读后提醒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笋”:是读平舌音。
“再”:也是平舌音。注意“在”--“再”是同音字。
“迎”:是后鼻音。
“声”、“冲”:也是翘舌音。
“块”、“外”:注意声母之间的区别。
(2)出示词语。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1、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一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是否读得正确、流利。评议、正音。
3、指导读长句子。
(3)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4)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
4、用教师教给的方法再读读课文。
5、老师看同学们读得那么好也想读一读,可以吗?师范读课文。
6、师生比赛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巩固读音。
2、这些生安中哪些是上下结构的字:(声、笑、节)。
3、教学偏听偏旁。
声:上面是“士字头,士兵的声音真响亮,所以是“士字头”。
“电”:跟哪个字很相近?怎样区别它们?
4、看课后笔顺表,记忆这3个字的笔顺。
5、师查、反馈。
6、给这3个生字找朋友。
五、指导书写。
1、观察一下生字表中的这3个生字,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它们写正确、美观?
2、生自由说,师作适当补充。
声:上面的“士”字头约占田字格的1/3,下半部分要比上半部分略宽些。
笑、节:同样的,偏旁部首都是约占田字格的1/3,“节”下半部的“”要写在横中线上。
3、师范写生字,生描红。
4、生临写,师巡视指导。
5、展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
教学后记:学生初步了解春天的景色。笑会写成少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细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3、了解春笋那不断生长的顽强生命力。
4、学会剩余的生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开火车认读。
二、新授。
(一)教学第1自然段。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2)春笋的力量大不大?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来的?
(3)“冒”的动作谁会做?为什么用“冒”,而不用“长”呢?
(4)“一个一个”说明了什么?
(多媒体课件出现)春笋破土而出的画面,师配解说词:瞧,春笋在雷爷爷的呼唤下醒来,冲破了覆盖在它们身上厚厚的泥土,掀翻了重重的石块,一个接一个往上长,冒出地面。
2、指导朗读。
(1)看到这里,你想说什么?
(2)能把春笋这强大的生命力读出来吗?自读,同座位互读。
(3)指名朗读,评议。师相机指导。
“一声春雷”要读得稍慢,清晰有力。
“唤醒”要重读,突出“冲破、掀翻、一个一个、冒”这几个描写春笋顽强生长的动作。
(4)指名朗读。(大多数学生)。
(5)全班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3、创设情境,拓展内容。
(1)现在,我们就是春笋娃娃,来,跟音乐做动作。
教师带领学生做春笋的动作。
(2)春天来了,可有的春笋娃娃还没睡醒,我们一起作春雷爷爷把它唤醒,好吗?
(4)呀,小春笋醒了,它冒出地面后,看到了什么?会说什么呢?
4、指导背诵。
(1)同学们想象力可真丰富,愿不愿意把这段背下来?
(2)老师会给你们一些帮助:
(出示)一声春雷,()了春笋。它们()泥土,()石块,()从地里()出来。
(3)自背,同座位互背。
(4)指名背,全班齐背。
(二)教学第2自然段。
1.轻声自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从这段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2.哪句话写了春笋的样子?
(1)齐读第一句话。
(2)看图理解“浅褐色”,动作常演示“裹”。
(3)指导朗读。
b.指名读,评仪。
d.师生赛读,全班齐读。
3、指导背诵。
(1)春笋是什么样儿的?
春笋是怎样生长的?
它们长成什么样儿了?师采用放多媒体课件的方法引导背诵,让学生边看边背。
(2)自由练背,同座互背、指名试背、全班背。
三、教学。
1、读一读生字卡片。
2、教学新偏旁。
冲:是两点水旁,注意与“氵”的区别。跟读两遍。
破:是石字部,跟读两遍。
外:是夕字部,跟读两遍。
3、看课后笔顺表,记忆生字的笔顺。
4、这些生字,你们是怎么记住的?
提醒学生“迎”里面部分没有一点。
5、你能为哪个生字交朋友?
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在”与“再”的不同用法。
四、指导写字。
1、“冲”、“破”、“块”左窄右宽。“块”的“土”写小点,并略微偏上一点,“一长横”变为提。
“迎”:“之”的捺要长一点,包住里面的部分。
“外”:左右等宽。
2、教师范写“迎”、“再”、“破”,学生描红。
3、学生描红,临写其余生字,师巡视指导。
教学后记: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几个句子学生较难把握其节奏。
2.学会了本课的生字,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了春笋具有战胜重重困难、不断向上生长的顽强生命力。
火山教学设计教案篇三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新词。
2.理解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了解春笋能冲破重重阻碍,不断向上生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重、难点:
精读第二自然段,通过朗读、表演,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
教学用具:
鲜笋、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把《春笋》的课文读通顺了,还学会了几个生字,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学得怎么样?有信心的小朋友就大胆地举起小手。
2.出示词语:春雷唤醒冲破泥土掀翻石块冒出来浅褐色。
裹着娃娃迎着春风生长嫩生生笑声外衣(开火车读)。
3.这节课老师带大家一起去看看春笋是怎样生长的。
二、精读、体会。
1.精读第一段。
(1)春笋原本睡在又黑又冷的泥土里,那么是谁把它唤醒的呢?它又是怎样从泥土里出来的呢?(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2)谁唤醒了春笋?是的,让我们一起来仔细听听春雷公公的声音吧。[播放:雷声]。
(3)你觉得这雷声怎么样?这么响的雷声,怪不得能把在泥土里睡觉的春笋给唤醒呢!(点击:唤醒)。
(4)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指导朗读第一句)。
(5)它们醒过来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点击:冒出来)。
它们从地里冒出来时劲儿可大了!看得出来吗?(点击:冲破掀翻)。
冒出来的春笋多吗?是一起冒出来的吗?哪个词语说明了这些?(点击:一个一个)。
(6)这些春笋冒出地面时气势强大,生命力多顽强呀!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好吗?小朋友们朗读时尤其要抓住这几个描写春笋顽强生长的动词。(板书:冲破掀翻冒出来)(自由练读第二句话)。
(7)指名读,集体评议。
(8)齐读第一自然段。
(9)这一自然段把春笋在春雷公公的唤醒下冒出泥土的情景写得多生动呀!
我们来试着把它背下来吧,好吗?老师给你们一些帮助。(出示填空,学生借助填空自由试背)。
(10)指名背诵,要带着感情。
(11))现在,我们都来做小春笋,好不好?边背诵第一段,边做动作。快,蹲到地上。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小春笋冒出来了,它们长什么样儿,是怎样生长的呢?(出示第二自然段)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出示实物]看,它是什么颜色的?
谁来剥剥它的外衣?[学生体验剥笋]哎呀,这衣服穿得可真多,一层一层的,包得多紧啊,课文中用了那个词?(点击:裹)。
请小朋友们看看周围这些高大的竹子,和它们相比,这些刚从泥土里冒出来的小春笋可真像……(娃娃)它们是多么娇嫩,多么可爱呀!书上说是怎样的娃娃呀?(点击:嫩生生)。
(3)你喜欢这嫩生生的娃娃吗?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第一句)。
(4)小春笋冒出了地面,是怎样生长的呢?请大家再好好读读第二自然段。
(5)小春笋长了几节?长长停下来了没有?向哪儿长?是啊,它们就是这样一节,……(边做手势)真是蓬勃向上,永不满足!
(6)能读好这两句话吗?(指名读)。
(7)它们怎么会长得这么好,这么有力呀?(指名读相应的句子)。
是啊,被春风吹一吹,很舒服,就向上--长一长,被阳光照一照,好暖和,就又向上长一长,在春雨里“咕嘟咕嘟”喝了个饱,就又向上长一长。春笋就是这样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板书:向上向上再向上)。
(9)我们连起来读好这一段,好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10)指名比赛读,齐读。
四、教学生字。
2.出示生字:笑节再。
3.自学生字笔顺,指名书空生字。(重点强调“笑”的下面不是“天”,“再”的笔顺)。
4.教师范写一遍,强调笔画的运笔和位置,学生按照正确笔顺进行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火山教学设计教案篇四
1.能用简单器材设计火山形成的模拟实验;会查阅书刊和网络以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2.愿意合作交流,喜欢大胆想象;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意识到火山既可以给人类带来好处,也会给人来带来负面影响。
3.认识火山的成因;认识地球内部的构造及变化;了解火山的利与弊。
本课探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
酒精灯的使用,了解地球内部结构。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你们推荐一个旅游的好去处。这儿不仅风景优美,而且非常具有研究价值。下面让我们跟随镜头一起来欣赏吧。
(播放课件:青岛市竹岔岛火山遗址,重点让大家看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火山石)。
从画面中可以看出这儿曾经发生过哪种自然现象?(火山喷发)对,这儿就是青岛市的一处火山遗址,大家看到的这个小池塘就是当时的火山口。那么,火山喷发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火山。
(板书课题2.火山)。
二、研究火山形成的.原因。
1.提出并确定研究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有条件的教师可以用电脑记录,在后面学生交流资料时,教师将每一研究过的问题用字体颜色的变化标出,如将字体变成绿色,表示已解决。)。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我们先来研究哪个呢?
(学生自由发言)。
好,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研究火山形成的原因。
2.推测火山成因。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火山喷发时的录像,仔细看火山喷发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情景?
(播放课件:火山喷发时的情景。课件内容突出火山喷发时岩浆喷出高度、岩浆的温度)。
火山喷发是一种什么样的自然景象?
(学生发言描述,引导学生说出火山喷发时岩浆很热、喷出的高度很高)。
看到这些情景,你能不能推想地球内部的情况呢?
(学生自由回答,学生说出地球内部高温、高压后,教师板书:高温高压)。
好,依据以上我们掌握的信息,小组内同学商量商量,推测一下火山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交流)。
谁来说一说你们的推测。
(学生自由回答)。
小结:地球内部压力非常大、温度非常高,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岩浆会不停运动,从地壳薄弱的地方喷出,形成火山。
3.指导实验探究。
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咱们可以利用实验进行验证。为了做好这个实验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番茄酱、泡沫板、打孔器、酒精灯、三脚架。看一下,利用这些材料能不能设计模拟火山形成的实验,这些材料分别代替自然界中的哪些事物。
(学生设计方案,教师巡回倾听学生的思路)。
谁来代表你们组说一说你们的实验方案。
(学生汇报实验方案)。
对于他们的实验设计,你有哪些补充意见?
(学生交流)。
哪位同学再来完整的说一说实验的步骤,这些材料分别代替自然界中的哪些事物。
(可以指一位学生向大家作演示)。
实验中,你认为还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学生交流,需要提醒大家泡沫板上的小孔要穿透,提醒大家注意实验安全,介绍隔热手套和湿抹布的用处。)。
请大家开始实验。
(实验时间为8分钟。实验器材每四人一组,每组的实验装置为:三脚架、圆口小铁盒、比小铁盒圆口略大些的泡沫板,加入白醋稀释的番茄酱、内径小于一厘米的打孔器、酒精灯、火柴以及湿抹布、隔热手套等安全保护设备。向铁盒内加入番茄酱后,加热3至5分钟,番茄酱会从泡沫板上的小孔喷出)。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巡视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4.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自由回答)。
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现象呢?
(学生自由回答)。
现在,谁能准确地说说火山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自由回答)。
小结:地球内部的岩浆在高温高压下的作用下,不断补充,压力也越来越大,岩浆遇到地壳薄弱处就会喷出爆发,形成火山。
三、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火山的资料。
研究了火山形成原因,我们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了火山的资料,请大家交流一下,看能解决哪些问题。
(学生交流资料)。
(学生交流资料内容应该设计到火山的分布、利弊、种类、火山旅游资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提前制作幻灯片,让学生利用多媒体来展示自己的资料)。
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组关于火山形成原因的资料?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引导交流火山的分布、利弊、种类,并根据学生的交流内容适时播放课件)。
四、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
除了我们刚才看到的青岛竹岔岛火山风景之外,还有很多著名的火山风景,希望大家继续搜集有关资料,设计一份《火山旅游报》,也可以设计一份“火山分布图”,下节课我们再交流展示。
火山教学设计教案篇五
2、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梦想吗?指名说(用上假如说一说。)。
二、导疑与导思。
1、但生活中并不是都处处美好,还有许多悲惨的事情。
出示图:风中的小树,渴望鸟妈妈的小鸟,坐在轮椅上的孩子看了这些你想说些什么?
2、出示图和诗句:自读,读出感情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他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默默流泪。
指名读,齐读,再自读。
3、看了这些,你们的心情好不好,你们愿不愿意帮助他们?
老师送给你们一支马良的神笔。有了它你就能实现你的愿望。
4、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会给小树画什么?
指名说出示句子: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个红红的太阳。
红红的太阳给人的感觉怎么样?
再出示句子: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能不能快乐地把节读一读。
出示小鸟图和小孩图,你会给他们画些什么?自选一节读给同桌听。
出示句子:我要给小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鸟妈妈再也不用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让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齐读句子。
说一说你会给不幸的西西画什么?
出示句子:我一定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还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齐读句子。
说说西西有了好腿后他会怎么样?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2、3节。指名背。
5、说一说我们身边都有哪些不幸的事?说一说你怎样去关爱他们?
6、把你美好的愿望写下来:
出示句子: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笔,我要给()。
火山教学设计教案篇六
[教材分析]:
《假如》一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我们要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在本组导语“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的更美好”的引领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那些饱含真情的语句,反复感受那些真真切切的人和事,带领学生感悟教材,感知社会生活,获得美好的人生体验,培养爱心。
[学生分析]:
“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这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观。我们不能忽视儿童诗与儿童之间天然的亲缘关系,只要加以巧妙的引导,借用教材,采用仿写形式,使儿童感受写话带来的乐趣。
[设计意图]:
1、激发兴趣:根据年龄特点,选择巧妙的着眼点(神笔)激趣,带动思维,以故事《神笔马良》为必备的文本铺垫,并借助课件,再现文本场景,激情入境,使学生产生共鸣。
2、培养语感:语文教学要把握学科的个性,以学生的语言发展为本,加强语言的理解、感悟和运用,通过诵读、联想、评价、感受深刻的文本内涵。
3、拓展文本:在深入研读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和文本的特点,设计了适宜的句式训练,师生共同进出课文意境,在多元对话的过程中,有机整合与拓展,更提升了情感的感染与熏陶。
[预设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有适当的情感定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感受、自读自悟、品读深入等阅读活动理解文本,并在句式练说、朗读表演中得到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的真情实感,显示儿童博大而纯真的心。
[预设流程]:
一、故事铺垫,激趣揭题。
1、给“笔”扩词,引出神笔。
2、观赏故事《神笔马良》,感悟“神”。
(从前有个叫马良的穷孩子,他很爱画画,可是买不起笔,他就用树枝在沙地上练习画画。一位神仙老爷爷被感动了,就送给他一枝神笔。马良用这枝神笔画了一条鱼,鱼就活了;画了一只小鸟,鸟拍拍翅膀飞了;帮穷人画了一匹马,马上就能跑了。)。
3、发散说话: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要画什么?(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
揭题“假如”。
二、切入课文,初读感知。
1、师范读引入文本。
2、自读课文,试读正确。初感。
三、朗读品味,深入感悟。
1、重点指导读第一小节。交流促读。(个读、比读、激读、齐读……)。
2、师生互动接读二、三小节。
3、课件复现小树、小鸟、西西需要帮助的场景,激情读。
4、齐读全文,明“画”:给需要帮助的人画。
四、整合练说,拓展延伸。
1、句式练说,整合课文内容。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小树画,要给小鸟画,还要给西西画。
2、鼓励创造性想象说话。
给人类朋友、动物朋友、植物朋友……需要帮助的人画什么。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还要给。
五、意犹未尽式结尾。
结束句朗读:“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假如。
[简说设计意图]:
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二上《假如》是一首儿童诗,全诗从独特的儿童视觉中铺开,又富含深厚的情感积淀,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如果要比较一首儿童诗和一篇优美的散文,谁离儿童的情感更近?我们毫无疑问会选择前者。作为教者,我们不能忽视儿童诗和儿童之间天然的亲缘关系。《假如》能感动我,也能感动学生,更能感动听者。
但这一课从何落笔呢?“神笔”,可谓神来之笔,它既能立即激活学生思维,引发浓厚兴味,又是贯穿全文始终,称之为“文眼”并不为过。而板书也与这文眼结合,简单地画了一枝笔,与课题和画龙点睛的“画”字,展现了设计者的文本理解及本课的内涵,也是信手拈来,自然浮现的。
上课伊始引入的《神笔马良》故事,是为朗读做必要的铺垫。假如学生不了解这个故事,学习课文就缺少情感的基石。当学生通过课件及老师讲述激发后,悟了“神”,才有了趣(学习兴趣),才有了欲(朗读的欲望),才有了想(思维的火花),适时抛出一个话题“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会画什么?”发散说话,想说就给他们一个同桌交流的机会。而老师也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与学生无距离的交流,老师的想法就在课文里,就以声情并茂的朗读带出课文,创设了一个师生思维直接交流的情境,将文本直观地呈现课堂当中,让一切来的那么自然。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读自悟的时间,培养自主阅读能力,相信学生经过一年多的积累,识字能力已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因为毕竟是初次接触文本,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激发学生的情感阅读呢?我利用课件,复现了文中的三个场景,并采用接读、引读、比读、激读、齐读……师生互动,建设了一个情感的高潮。有了适当的情感基础,以我口说我想,以我手写我心就水到渠成了。
而对于课题怎样理解落实呢?“假如”是个相对陌生的词。是不是单调的解释,直接灌输呢?我想起了两个和它接近的词:“如果”“要是”。并多次地放到语言、文本情境中,在聆听感悟时,在潜移默化里,相信学生已经领悟了“假如”的含义。而且在课堂上,我用了较多的引读,不知听课教师是否认同?我的出发点在于:一,这是一首情感浓郁的诗,可以很好的接读;二,通过一次次的引、激,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克服对文本的生疏感,突破朗读难点。
全文通过“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小树、小鸟和西西画”来连成一条主线,当然因为时间限制,重点朗读指导的只在第一段,后两段有待加强巩固。在品读全文后,启发学生合作讨论,想一想、说一说,给它们画更多最需要的东西,试着整合文本,纵向地深入文本。课并不到此为止,世界上还有更多的动物朋友、植物朋友、人类朋友,你最想帮助谁?谁最需要帮助?拿起手中的神笔,把你们的愿望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以说话,写话,画画为载体,既横向拓宽了教材,又不偏离语言文字训练的本质。还有考虑不周的是写字的安排。假如本课时安排了书写指导,也许会冲淡整堂课的情感氛围。如果要写,写什么字,什么时候写?有待探讨。
“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这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观。在本课也能得到真实的体现。儿童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他们希望认识社会、改造自然,在儿童的心灵里,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火山喷发般的力量。虽然他们往往只能“假如”,但是这些“假如”都是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独特认识,是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朗读这首诗,能让学生产生共鸣,产生那么多新的“假如”,能在学习期待中得到发展,这就是我们的教育出发点和归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火山教学设计教案篇七
小说已经学过许多,有关小说的知识大家早已有所了解。所以关于这篇小说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整体阅读,复述情节,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心声"的含义。
课前要求学生把课文读读。
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巩固小说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抓住关键的语句,理解"心声"的含义。
(4)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感情。
(2)通过复述,,理清故事情节,并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情节。
(3)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明白小说所反映的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促进健康师生关系的形成。
(2)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3)在讨论分析中培养学生欣赏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
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弄清"心声"的含义。
引导学生理解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形式主义。
一、听歌曲,导入新课。
让学生先听少年犯的歌曲《心声》,然后问学生,从少年犯的歌声听到的心声是什么?是少年犯对过去的悔恨,是他痛改前非、重新做人的决心。
那么,我们现在一起走进黄蓓佳的小说《心声》,去了解小说《心声》是什么。板书。问:小说写的是谁的心声?学生都回答:李京京。李京京就是小说的主人公,那他的心声是什么呢?小说写了什么样一件事情?下面大家快速看小说,准备上讲台复述故事情节。顺便了解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课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他这一心声。
二、学生上讲台简单复述小说故事情节。
三、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心声"的含义。
1、了解李京京的心声。
李京京是小说的主人公,从小说中可以看出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呢?学生都明白李京京的心声是:想要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课文。
2、要求学生快速画出课文中表现李京京想读课文的语句。
师生互动,读出相关的语句。94页:京京在坐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眼巴巴地望着老师,仿佛想说什么。可是随即又抬起头,并且举了举手。京京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96页:要是老师准许他读一段课文,他一定能读好,一定的。他真想大声地读一段,用上全部感情去读。99页:京京在坐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他真想站起来。可是,如果举了手,老师会喊他吗?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风头,而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地念出来,吐出来。
3、引导学生理解心声的第一层含义。
李京京是那么迫切地想读课文,为什么呢?上面画出来的哪句话表述了他想读课文的原因?
学生容易找到并读出语句:"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风头,而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地念出来,吐出来。"可见,李京京那么迫切地想读课文,是他心里的有一种感情渴望表达出来,想通过读课文表达出来。这就是心声的第一层含义:李京京渴望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4、引导学生理解心声的第二层含义。
李京京内心的情感是怎样的呢?他要读的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凡卡的故事学生们小学学过,都熟悉,会说。凡卡离开亲人爷爷,在城里当学徒,遭受到非人的待遇,圣诞节了,他写信叫爷爷接他回去。
小说的主人公李京京呢?他离开乡村,来城里读书,爸爸妈妈常吵架。他一读课文,就会想起什么?想起在乡下和爷爷一起的幸福生活,想起乡下的好朋友妮儿。由此可见,李京京在这城里的家里,感觉到家的温暖了吗?没有。在城里的学校有妮儿那样的朋友吗?没有。也就是说李京京在城里读书,没有体会温馨的亲情,也没有感受到暖心的友情。这也就是心声的第二层含义:李京京渴望亲情和友情。
5、引导学生理解心声的另一层含义。
没有。
大家看,程老师为什么不让李京京读呢?
学生会读出这句话,程老师说他"嗓子沙哑得厉害,念不好"。
嗓子沙哑,就念不好吗?不是。我们一起看看程老师对李京京的态度吧。是怎样?是"呵斥"、"不满"、"皱眉",怎么看待老师对李京京的态度啊?不管怎么说,在这个班上,李京京还是让程老师有点烦吧。这不是一堂普通的课,是区上的公开课,程老师自然会叫自己心目中那些听话的好学生来读,不会让"嗓子沙哑"又有点烦的李京京读了。李京京呢,想读,自信能读好,鼓起勇气向老师提出,老师干干脆脆地回答说"不行"。大家认为程老师的做法对李京京来说好不好?不好,会伤了李京京的自尊心。大家觉得程老师了解他的学生吗?不了解。她心中的好学生临阵退缩了,她自认为读不好的学生读得感动了所有人。
小说通过这个情节,是要告诉老师,要了解每个学生,要尊重每个学生,要关爱每个学生。这也算是心声的又一个含义吧:希望老师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
6、引导学生理解心声的更深层含义。
不能。是的,是不能。这样的公开课,一般都是按照老师课前的布置那样做,这只是做样子让别人看的。并不能代表什么。小说把这种现象展现了出来。这也算是心声另一层的含义:批判教育教学中的形式主义。
四、拓展迁移,学生作业。
1、大家现在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把小说的题目取为"心声"吧?我们从这四个方面去理解,就有四层含义。李京京是小说的主人公,从李京京的所作所为来看,心声又有什么含义呢?或者是从李京京的所作所为,给你怎样的启示?写在作业本上。
2、从小到大,我们都心安理得地接受着来自父母师长的无微不至地呵护与关爱,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们也渐渐发现:在享受这份关爱的同时,我们也经历了各种考验和困惑。成长中的你是否有些感慨想说给爸爸妈妈老师听?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你最想说的心里话写出来。
火山教学设计教案篇八
教师活动。
1.出示毛衣的图片,同时提问:图片中画的是什么?
2.肯定学生的回答,告诉学生毛衣的衣就是单韵母i的读音,并让学生自己试着发i的读音。
3.请几名学生来试读,并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然后再让学生试读。
4.让读得比较好的一位同学充当小老师进行领读,然后进行点评。
5.在学生基本掌握i的发音后,开始教学i的四声,首先让学生按照四声的顺序试着读一读,边读边打手势。
6.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和纠正,同时范读一遍i的四声。
7.打乱i的四声的顺序,分别让学生个别读、集体读。
学习声母y。
教师活动。
1.继续导入:小朋友,前面我们学习了aoei四个单音节韵母,下面我们来学一个声母,它就是y,它的读音与i一样,也读衣。
2.让学生观察i和y的字形的区别,并试着在练习本上书写。
3.讲解i和y的正确写法:书写i时下面的小杆占中格,上面的小点占上格;在书写y时,上面的小叉占中格,下面的尾巴占下格。
学习音节。
教师活动。
1.出示yi的示意图,同时解说: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个韵母的衣和一个声母的衣,下面我们再来学习另外一个衣,大家看,大衣带着小衣来了,它是一个音节,也读衣。
2.帮助学生练习读yi的四个声调,采用各种方法认读,比如按顺序读、打乱顺序读等,同时提醒学生yi在标调时不用写点,直接标上凋号就可以。
3.让学生用yi的四个声调分别组词,帮助学生巩固音节yi的应用。
背一背,连一连。
教师活动。
1.出示教科书上的情景图,并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2.让学生自读儿歌,并找出本节课学习了音节。
3.教读儿歌,重点教学比较难的字词,可以采取领读、齐读、拍手读等方式来教学。
4.出示教科书11页上的读读连连的示意图,让学生试着连一连。
火山教学设计教案篇九
《火山》一课是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的第2课,是在学习了《地球内部有什么》一课后,了解地壳运动所引起的自然界变化的系列知识之一。在课本中,教材的思路是:先为学生提供有关火山喷发的资料,启发学生在事实的基础上思考火山喷发是怎么回事;再由学生操作火山喷发模拟实验,然后讲解火山喷发的原因以及火山喷发与人、自然环境的关系。
由于火山是生活中不常见的自然现象,因此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见过真实的火山喷发,关于火山方面的知识也了解较少。有的学生可能通过电视或网络对火山喷发的成因、危害等有一定的了解。对于他们来说,只有靠设计模拟实验和自己的想象才能更进一步理解火山的成因,这在教学中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火山形成的原因。
2、认识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和自然环境带来灾难,但也可以造福人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意识到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这些变化对人有利也有弊。
2、体会到大自然中有无穷的奥秘,能产生探究地球内部秘密的欲望。
过程与方法:
1、会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帮助自己获取信息,并整理信息。
2、能够与同伴进行交流,资源共享。
模拟火山喷发。
根据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推测火山喷发的成因。
1、分组实验材料:
2、学生阅读材料:关于火山喷发的相关材料。
3、教师演示材料:火山喷发的视频。
一、创设情景,引发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观看视频。
2、介绍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
3、确定本节课集中解决的问题。
学生观看完视频后,可能会提出,研究火山喷发要先解决解决火山喷发的成因、火山喷发的预报、火山喷发的利、害等问题。
【设计意图】。
视频是学生所感兴趣的',因此学生的注意力必定会十分集中,这样便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在观察现象的基础上学生会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将问题聚焦,确定本节课的研究内容。
二、模拟实验,展开探究。
【教师活动】。
2、谈话:谁亲身经历过火山喷发?大家想不想设计一个实验模拟火山喷发?老师帮大家准备了实验材料,请同学们先讨论实验方案,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模拟火山,怎样才能看到类似火山喷发的情景。
3、谈话:实验时应该注意什么?
4、巡视:对确有困难的小组进行指导。
5、组织交流:哪组的同学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活动】。
1、学生交流资料,把搜集的有关火山的资料进行交流、汇总,然后猜测火山的成因。
2、讨论实验方案,并汇报实验方案。
3、根据实验方案,交流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4、学生分组实验。
5、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能够自主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记录现象、主动通过画图或者口头汇报的方式交流本组观察到的现象。
【设计意图】。
学生最喜欢动手操作,通过亲自体验学生更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为下一步推测火山的成因奠定基础。
通过实验使学生更能清楚地观察到火山喷发的成因是因为地球内部温度高、压力大。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开展探究,学生可以自主设计实验,这些做法都加大了学生的自主性。
三、展开想象,大胆推测。
【教师活动】。
1、谈话:同学们,现在可以大胆想象一下,地球内部的温度怎样?压力又怎么样?岩浆为什么会从地球深处喷发出来呢?小组讨论一下吧!
2、教师巡视:
【学生活动】。
1、小组讨论。
2、交流。
对小学生来说,进行信息和数据处理正是“动脑”的时候,应该引导他们运用推理的思维来进行分析。本部分是本课的一个难点,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推测能力的重要载体。
四、表达交流,形成结论。
【教师活动】。
1、谈话:现在同学们知道火山是怎样喷发的了吗?
2、组织交流,引导学生形成结论。
【学生活动】。
1、用归纳性的语言进行交流,总结火山喷发的成因。
学生能够比较规范的描述火山喷发的成因。
【设计意图】。
形成结论是对所收集整理的事实证据进行分析、综合、推理的过程,引导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形成结论,对在其头脑中形成科学概念是有帮助的。
五、科学在线,开阔视野。
【教师活动】。
2、组织交流:哪组的同学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活动】。
1、阅读关于火山喷发的资料。
2、与同伴交流所得的知识。
3、重点交流关于火山喷发预报的知识。
学生能够说出火山的种类、火山喷发的预报、火山喷发的害处、火山喷发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各国有哪些知名的火山等等。
【设计意图】。
实验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科学阅读同样是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一种探究。特别是对于学生很少亲身经历的火山、地震等,这种学习方式是必要的。火山喷发的前兆是科学家正在攻关的难题,学生可能知道的并不多,提出这个问题,重在引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火山。
一、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在科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同时,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工具材料,用大量的时间进行火山模拟实验,在整个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帮助他们解决碰到的困难,体现了科学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二、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评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交流讨论时,引导学生对相互之间实验情况进行交流、相互补充、完善、评价,完善了对火山成因的认识。学生通过实验,不仅理解了火山的成因,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这种方法,经历了研究问题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火山教学设计教案篇十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认识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
2.体会所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鲸的进化过程。
(四)教学时数: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入。
1.师:同学们,在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上,有许许多多、不同种类的动物在生息、繁衍。它们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动物的世界是神秘有趣、摇曳多姿的,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奥秘。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课文来了解海洋里的一种动物,那就是--鲸。
2.板书课题。
师:如果由你们来写,你会写些什么内容?
指多名学生说一说。
相机板书:写些什么?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鲸的。
2.指名说一说。
师生共议,明确课文主要介绍了鲸的进化过程,说明它是哺乳动物,还介绍了鲸的形体、捕食、呼吸、睡觉等方面的内容。
相机让学生列出各个部分的小标题。
三.创设情境,导读课文。
2.指名说一说。明确:这句话说得不具体,不能让人明确鲸到底有多大。
3.课文里介绍清楚了吗?你从哪里体会了解到的?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如:
“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体会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以及这样写的好处。
又如:
“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体会举例子说明的方法以及这样写的好处。
读一读,体会体会。
4.故事表演:有一天,太平洋地区举行了各种鱼类的运动会。鲸也兴高采烈去参加,可是却在赛场门口被虾将军拦住了,虾将军以鲸不是鱼类为由不让它参加比赛。两个人为此产生了争执。
如果你是虾将军,你会怎样说服鲸呢?
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从鲸的进化与它的生活习性理解鲸是哺乳动物。
明确理由。
(1)鲸的进化是由陆地到浅海再到深海。
(2)鲸用肺呼吸。
(3)鲸是胎生的。
这些特征都说明了鲸是哺乳动物。指名用自己的话,联系课文内容与在自然课上学到的知识或收集到的有关哺乳动物的知识说明鲸是哺乳动物。
四.小组合作,研读课文。
1.师:课文还从鲸的种类、捕食、呼吸、睡觉等方面向我们介绍了海洋巨兽--鲸的生活习性。那么,你们最喜欢哪个部分呢?或者你们对鲸的哪方面最感兴趣呢?请你们分四人小组,选择一个或两个方面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四人小组选代表说一说自己准备选择哪个内容进行自学,用什么方法进行。如:画表格、画图、朗读、表演等方法。
3.集体交流。
每个四人小组推选代表向老师和同学汇报自己这个小组的学习情况。
交流时注意说明自己介绍的是鲸的哪方面生活习性,用什么方法了解到的,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其他小组也可以进行补充说明。
明确:
(1)鲸的种类按有无牙齿,可以分为两种: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
牙齿。
(2)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用了列举数字、举例子、列数字等说。
明方法。
(3)鲸用肺呼吸,须鲸喷出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则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用了比喻等说明方法。
(4)鲸睡觉时头朝里,尾巴向外。
五.课堂练习。
1.请你们根据课文上介绍的有关鲸的知识以及所收集的资料,以“鲸的自述”形式给大家讲一讲。
2.评议。
板书设计:
22.鲸。
写些什么:怎样说明的:
鲸的体形--十分巨大(列数字;作比较;举例)。
鲸的进化--由陆生到海生(作比较)。
鲸的种类--须鲸和齿鲸。
鲸的捕食--用须板或用牙齿(列数字;举例子)。
鲸的呼吸--肺;形状不同的水柱(作比较;打比方)。
鲸的睡觉--头朝里,尾向外。
鲸的生殖--胎生;长得快;寿命长(列数字;举例子)。
作者邮箱:zsxlihui。
火山教学设计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2、初步感知鲸的几方面的特点,学习用打比方、列数字、做比较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3、使学生明白:人和动物要和平相处。
教学重点: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学习用打比方、列数字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鲸是胎生的。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揭示课题。
1、你知道鲸的哪些方面的知识?用一句话介绍自己(检查预习情况)对鲸的了解。
2、过渡: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
今天,我们就学习22课《鲸》。
3、齐读课题齐读。
二、学习课文。
1、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归纳总结:
本课的问题?1、作者介绍了鲸的哪些知识?
2、用了什么样的方法?
2、组织自学:选择你喜欢的一段先自学后小组交流。
具体分析。
3、师生交流并板书。交流:
1、鲸的知识:样子大、是哺乳动物、种类、食物、呼吸、睡觉、胎生。
2、采用方法:列数字、做比较、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
法作用:准确、直观、形象。
3、交流方法:画画、朗读、表演。
三、练习。
快速读课文从课本中或课外搜集到快速读课文。
的有关鲸的资料以“鲸的自述”的练习。
形式给大家讲一讲。交流。
四、作业。
选择;
1、把你知道的有关鲸的知识制成小报。
2、根据这篇课文的表达方法,你也写。
一篇你喜欢的小动物。
五、板书:
样子大列数字、做比较。
哺乳动物。
种类分类别。
食物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
生活习性呼吸打比方。
睡觉(准确、直观、形象)。
火山教学设计教案篇十二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学会7个生字,认识4个字。注意读准多音字“结、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摘抄描写小天鹅离开水面飞向天空的句子,并认真抄写下来。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天鹅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
读句子,根据句子内容想象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小天鹅不畏艰难,追逐同伴的动人场面。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多读,边读边想象画面,将抽象语言还原成画面,感受体会句子描写的意境。
教学难点:
学习语言,品味语言。让学生自己读书,抓住关键词句理解。
教具安排: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7个生字,认识4个字。注意读准多音字“结、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句子,根据句子内容想象画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大家在动物园见过天鹅,天鹅是一种很美丽的动物,大家都很喜欢它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天鹅的课文。
2.看看在小天鹅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些什么,并边读边圈生字,读完课文后把所圈生字反复多读几遍直到熟练。
2、把生字送回课文再读课文,想想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可提出来。
三、精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小天鹅当时是怎样飞行的?勾画有关词句,了解小天鹅当时飞行的情景。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小天鹅当时是怎样飞行的?
指名读有关句子,进行朗读指导。
4.出示:“那一群天鹅则像一条白线似的,在皎洁的月色下若隐若现。”
学生自由读句子,边读边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
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再现句子描写的情景。
5.小结。
四、学习生字。
1.本课生字中,翅,触是翘舌音,膀,拢是后鼻音。
2.翅字注意支字旁的捺画要舒展,以便能托住里面的“羽”。啦字注意中间的提首旁窄长。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摘抄描写小天鹅离开水面飞向天空的句子,并认真抄写下来。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天鹅的形象。
3.感受小天鹅不畏艰难,追逐同伴的动人场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抽读生字卡片。
2、上节课同学们小天鹅当时是怎样飞行的,以及它为什么会掉队,那它最后脱险了没有呢?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二、精读课文。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2.指名读句子。
理解句子:“直到那群天鹅消失了,这只小天鹅才闭上了眼睛。”
为什么等那群天鹅消失了,小天鹅才闭上了眼睛?
理解小天鹅在认真观察那群天鹅飞行的方向。
3.指导朗读。
4.小结。
三、总结拓展。
1.同桌互相说一说:小天鹅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全班交流。
3.教师总结全文。
本文主要描写了一只年幼的天鹅,在与同伴飞行途中,由于体力不支而掉队,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小天鹅经过一夜的休息调整,重新恢复了体力,它又顽强的追寻同伴的足迹。赞扬了小天鹅沉着冷静,机智勇敢,不畏困难,一往无前。
四、作业:以“小天鹅,我想对你说”为题写话。
板书。
天鹅。
及时观察。
掉队冷静机智追赶队伍。
不畏困难。
火山教学设计教案篇十三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能力目标: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
丰富想象,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山市”神奇、壮丽的幻景。
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
教学重点:发挥想象,体会“山市”这一自然现象的神奇,并再现“山市”。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想象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用具:板书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1.预习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注意语速。
借助工具书和书中注释疏通文意,准备复述课文。
2.导入:
同学们,感觉到冬天已经来到了吗?是啊,春时的嫩芽娇花,夏季的绿树浓荫,秋天的满地落红,冬日的漫天飞雪,这些自然现象我们每个人每年都能看到。可是有的种美丽神奇的自然现象却好多年都难得一见,比如“海市蜃楼”,即使在现代社会也要借助照相、摄像等技术才能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看到,而在古代则是多数人一生都无缘看到。幸好清代有一位写狐写鬼的文学家蒲松龄,根据目击者的叙述描绘了一次这样的景观--山市(山市蜃楼),弥补了古人不得一见的遗憾。今天,让我们走进《山市》这篇课文,通过文字描述来欣赏一下古人是如何记录这种奇特的景观的。
(板书题目作者)学生记住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3.谁来为大家简单介绍你了解的蒲松龄及《聊斋志异》介绍作者、作品:
投影补充.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早岁即有文名,但屡应省试皆落第,七十一岁才补为贡生。他用数十年的时间写成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作品:《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说为主,此外还有散记特写、随笔寓言等,主要写鬼狐精怪的故事,也收录一些奇特的事。构思奇妙,语言生动。聊斋:蒲松龄的书屋名称。志:记述。异:奇异的故事。
4.整体感知,熟读课文。范读,指名朗读。全文读3遍。
5.自己结合课下注解,翻译课文,并画出自己不会翻译的句子及词语。
交流翻译解决难译的句子。(一、二分钟课堂讨论,巡视)。
指名三个学生翻译全文,呈现重点译句。
6.全班齐读课文。
7.启发提问,理通文意。
1)“山市”从开始到最后一共出现过几幅画面?(用原句回答)。
“山市”的全程变化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
时间顺序。
请同学在原文中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这些词表现了“山市”的变化是迅速还是缓慢?
明确:三个画面:塔和宫殿--城郭和其他建筑--危楼一座。
时间词语:“忽”“无何”“未几”“既而”“逾时”“倏忽”
2)、山市的具体变化如何,画出描绘的词语?用原文回答。(板书)。
3)、为什么那时候的人把“山市”称为“鬼市”?
8.课件展示几幅海市蜃楼的图片)提问:你见过这样的景象么?你知道在哪里能见到这样的景象?(学生自由发言)在夏天,沿海一带或沙漠地区,经常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远处事物的影像,古人无法解释,误认为是大蛤蜊吐气形成的,因此,就称为“海市”或“海市蜃楼”。这种现象,有时人们在山区也可以看到,人们就称之为“山市”。
(关于海市蜃楼:大气中存在着光的折射现象,当空气中各层的密度有较大差异时,远处的光线就会透过密度不同的空气而发生折射,这样,空中就会就会出现了远处物体的影象。)。
9.小结。
全文中作者采用虚实、详略、动静相结合的笔法,绘声绘色地描绘了山间蜃景中变幻莫测的各楼各景,写得极有情味,令人目不暇接、回味无穷。
10.作业:
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二题。
观察以上六幅海市蜃楼的照片,任选其中一幅,用现代文仿照课文的写法,描述你观察到的海市蜃楼的景象。(不少于200字)。
板书设计:
山市。
发生塔和宫殿。
发展城郭和其他建筑。
高潮危楼一座。
教学后记:
本课是一篇自读文言文课文,内容新奇生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始终不脱离文本,在一课时内以读带讲,以学生为主体,全文的阅读至少四遍,文意的串讲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只强调重点实词的积累和落实,重点突出、效果明显。并且初步训练了阅读过程中圈点勾画的读书方法。我想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文言文课文教学中应该继续坚持的教学环节。
火山教学设计教案篇十四
2.出示鲸的图片。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入的了解。(板书课题:鲸)。
二。初读课文,抓住要点。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
字音重点:哺乳、肺(强调肺字的书写)。
{小组交流、讨论,教师进行部分字词的讲解。}。
词语理解难点:通过结合人体部位学习。
3.思考一下:鲸和鱼的区别是什么?并看看课文中每个自然段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4.交流: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用简洁的词语来概括。
(相机板书:大小演变种类吃食呼吸睡觉胎生)。
三。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2.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重。
我国发现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
3.课件出示: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鲸?完成下表:
说明方法文中的例句。
作比较。
列数字。
举例子。
打比方。
4.教师进行总结。
四。合作学习,发现特点。
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相信学生对说明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分组合作学习研究,为自己选择适当的角色进行演一演、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的方法进行学习,进一步深入课文,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组成的新词。
2.预习课文,了解更多有关鲸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
9.鲸。
大小演变种类吃食呼吸睡觉胎生。
火山教学设计教案篇十五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二、学生平日分析:
学生平日广泛的阅读自然科学类书籍,也时常在影视作品中看到鲸的画面,所以学生一定会对这种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有关鲸的更多知识。
二、设计理念:
依据教材自身的特点,采用读书自悟,讨论式学习方法。
四、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初步感知鲸的几方面的特点。
3、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习生字“鲸”教师告诉学生本课学习内容为世界上最大的鱼类“鲸鱼”
2、学生反驳教师“鲸是鱼类”这一观点。
3、学生汇报交流搜集的相关资料,并说明资料来源。
(这样设计是教师故意给出错误的信息,这样可以马上调动学生已有的常识性的信息,加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鲸的资料,使学生急于表现交流,充分调到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出声读文,读后画出生字新词。
2、读后组内交流自学字词情况。
3、全班交流本文介绍了关了鲸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这样设计,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学字词)。
三、鲸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都有哪些特点?再读课文了解。
(这样设计整体把握事物的特点,培养了概括能力,为学习下文打下了铺垫)。
四、课堂练习:
1、选择正确读音。
上腭(ee)哺乳(rulu)捕获(bupu)立即(jiji)。
2、形近字组词:
鲸()肢()滤()肺()。
鱼()枝()虑()柿()。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因为鲸是用呼吸的,又因为鲸是,所以鲸不属于鱼类而是属于。
(2)文章分别以鲸的、、、这几方面具体介绍鲸的生活习性的。
(这样设计练习让学生掌握了生字词,了解了鲸的几方面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旧知:本文介绍关于鲸的哪些方面的特点?
(这样设计导入新课,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为下文作铺垫,使课堂教学活泼、生动)。
二、鲸和虾将军会找哪些理由作为自己的论据?充分读课文,边读边体会鲸的特点,然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特点进行专门的学习,并交流学习所得。
(这样设计,为学生创设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知)。
三、引导学生按顺序汇报自己所学内容,在交流讨论中学习课文。
第1段:
1、引导学生从鲸的特点是什么和作者怎样来写两方面汇报。
2、如果鲸自己体形大,休重重作为论据和虾将军争吵,想一想鲸会怎么说?请同学表演出来。
(这样设计掌握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交流,互取所长,教师只是巧妙地点拔。而角色转换练习的设计既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进行了说话训练,并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第2段:
1、学生继续汇报自己所学。
2、如果虾将军把这段的内容作为自己的论据反驳鲸,那么他会怎样说?请同学们继续表演。
第3-7段:
(这样教学既能放得开,又帮助学生总结一定的学习法,写作方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
四、总结全文。
1、回忆课前的小故事,运用本课所学关于鲸的知识,通过想象把故事表演完整。
(这样设计再次回归到贯穿全课的小故事并把课文的内容巧妙地揉合到故事情节展开中,使学生的积极性达到顶点,同时又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再创作)。
2、总结一课自己的收获。
五、课堂练习:
根据你收集的鲸的资料,选择感兴趣的某一点,以“鲸的自述”为题进行口语交际。
(这样设计练习,不仅要巩固一堂课的知识,更要为学生的延伸性学习提供一个思路,创设一个空间,这样设计作业,才能使学生增长更多的知识。)。
板书:
1、外形:大列数字。
2、是哺乳动物:胎生做比较。
鲸3、种类:(1)须鲸(2)齿鲸说明方法:举例子。
4、吃食:虾小鱼大鱼海兽打比方。
5、呼吸:垂直倾斜分类别。
6、睡觉:
火山教学设计教案篇十六
诗词领域是一个群芳竞艳、姹紫嫣红的百花园,它为我国文学的发展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作为小学生的诗词学习在小学阶段是一个难点,每两周都会安排两首诗词的教学,孩子们也能背诵一些经典诗词。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教育是终生学习,教育是让学生把“学会”变为“会学”……。“举一反三”应是学习的高境界,本人试图通过校外教育文学欣赏班的这块阵地,探索一些适合小学生诗词学习的新路子:
1、培养小学生对诗词爱好,培养他们的书卷气。
2、花少时间,通过读读,背背理解诗词。
3、渗透欣赏诗词的方法,比如:比较法、体会情绪法、资料搜集法、了解背景法、重点词句法等。
4、完成学习诗词,欣赏诗词,从学诗中学会做人。
一、教材分析。
毛泽东的《咏梅》,托梅寄志,表现了梅花坚冰不能损其骨,飞雪不能掩其俏,险境不能摧其志的品格,表明共产党人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迎接挑战,无私无欲,直到取得最后胜利。本诗词用一课时完成。
重点:理解诗意,领会梅的特点、品格。
难点:借物言志,感悟毛泽东借咏梅所抒发的豪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读并背诵《咏梅》,理解诗意。
2、能力目标:了解欣赏诗歌的一些方法。
3、情感目标:热爱诗词,培养对诗词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策略分析:
通过形象生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课件、图画、音乐,采用小学语文课的特质学习方法,以读为主。采用范读、诗词整体感受--反复练读、个别体会理解诗意。--有感情诵读、议议、评评。深刻理解毛主席笔下梅的品质--比较同一体裁陆游咏梅的情绪。面向全体,注重个体对文字的体验、理解。以学生为主,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力求培养学生的诗词欣赏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
1、激趣导入,揭示主题。
(1)观看课件、谈感想。
(2)板书课题、揭示主题。
2、以读为主,理解诗意。
(1)教师有感情范读,学生整体感受。
(2)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练读,理解诗意。
重点是“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理解,教师相机点拔指导。
3、品读、吟咏,体会诗词的情感,熟读成诵,深入领悟梅花的特点和品格。学生交流、评价、学习的感受。
3、对比赏读,提高能力。
(1)学生自学陆游的《咏梅》,试用关键的字、句表现诗词的情绪。
(2)交流、评价,鼓励学生表达。
4、迁移训练,拓展思路。
(1)收集有关描写“梅”的诗句,读一读,品一品。
(2)读读描写梅、兰、竹、菊“岁寒四友”的诗词,并抄写下来。
教学过程流程图。
观看课件。
导入课题。
以读为主,欣赏诗词。
比较学习,提高能力。
迁移、扩展。
火山教学设计教案篇十七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二、学生平日分析:
学生平日广泛的阅读自然科学类书籍,也时常在影视作品中看到鲸的画面,所以学生一定会对这种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有关鲸的更多知识。
二、设计理念:
依据教材自身的特点,采用读书自悟,讨论式学习方法。
四、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初步感知鲸的几方面的特点。
3、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交流资料。
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在宽阔的海面;深海中各种海底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嬉戏,一只庞大的巨鲸浮出海面。)在这美丽的蓝色海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其中有一种号称“海中之王”的动物,它的形体特别庞大,比大象还要大许多呢。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板书:鲸)。
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不少关于鲸的图文资料,下面请大家借助资料先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对鲸的认识,然后将资料进行汇总,推选一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汇总资料,做好汇报准备。)。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了解了鲸的许多知识,对鲸非常感兴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鲸”这篇文章。(板书课题:鲸)。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用故事吸引学生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抓住要点。
(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写:“哺乳”,“肺”,纠正读音以及“肺”的写法。结合人体部位,引导学习本课生字“腭”“肚”“肺”“胎”,左部都是月字旁;“肺”字右部注意不要写成“市”。)。
刚才你们在读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这两个词,谁来读读?
2、交流:
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请用最简洁的词语来概括。
相机板书:
大小演变种类吃食呼吸睡觉胎生。
引导学生把“吃食、呼吸、睡觉”这三部分概括为鲸的生活习性。
通过列提纲的方法,抓住课文的要点,把握全文的脉络,理清作者叙述的条理。
3、提出不懂的问题:
词语理解难点:胎生哺乳动物。
4、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反复读。老师相机指导点拨读通,读出特点。
三、合作学习,发现特点。
1、下面我们要要召开一个关于鲸的“科学新闻发布会”。在座的各位都是小小科学家,在发布会上向大家介绍有关鲸的研究成果。为了搞好本次的新闻发布会,咱们首先得读懂课文。
2、分组合作学习研究,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朗诵家、小画家,演说家、表演家、小作家中的一个角色,采用演一演,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等方法,选择其中一项来研究。
在分组学习过程中要提醒学生,为了能讲得让别人一听就懂,像鲸的呼吸方法和睡觉姿势等内容,可以通过画示意图的方法,直观形象地展示并加以说明。
3、各组可以补充课外收集到的关于鲸的学习资料,作好充分的准备,下节课我们再来作“科学新闻发布会”。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组成的新词。
2、课外继续收集关于鲸的资料,适时地充实到自己的研究成果中去,并根据自己选择研究的一个方面,拟写好自己的研究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火山教学设计教案篇十八
下载地址:点我下载。
虽然教学设计方案一般只有表格式和记叙式两种,但是由于教师教学风格、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等的不同,所设计的教学方案总是多种多样,或风格迥异,或同中有异。每一个教师都应该从教学实际出发,多方面考虑。努力编制出高质量的教学方案,以确保既定教学目标的实现。下面的《春笋》教案供大家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