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立体图形教学设计(模板20篇)
总结是对过去的回顾,通过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回顾和回忆曾经的经历和事物。一个好的总结应该能够体现出我们的思考和反思过程,展示出我们的成长和进步。总结范文中的观点和建议,或许能给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提供一些启示。
观察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内容分析: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马拉松比赛的来历。
2500年前,希腊人和波斯人在希腊一个名为马拉松的小渔村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争,结果希腊人取得了胜利。为了把胜利的消息很快地传送到首都雅典,一个名叫菲利比斯的战士不顾一切,精疲力竭地从马拉松村一直跑到雅典,通报完胜利的喜讯后随即倒地死亡。人们为了纪念马拉松之战,为了纪念这位战士,将马拉松比赛定为长跑比赛项目,歌颂了菲利比斯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马拉松的意义,即歌颂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3、了解马拉松运动项目的来历。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体会“马拉松”这种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准备:cai课件,学生收集有关英雄的资料、马拉松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激发阅读兴趣。
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马拉松》,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课文,看看你对马拉松有了哪些认识。
生1:我知道马拉松是个体育项目。
生2:我还知道马拉松是个小渔村。
师:那你能来填一填吗?(出示填空题,点名填空)。
1896年,第()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举行。会前,一位法国人提议,把从()跑到()作为一个比赛项目,用来纪念()之战,纪念那位把胜利喜讯带给人民的()。2、1920年,经过重新测量,确定这段距离为()千米()米。
师:那么,马拉松赛跑为什么成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呢?现在让我们回到两千五百年前那个叫马拉松的小渔村去经历那场惊心动魄的马拉松之战吧。
二:品读课文。
1、指导学习第一自然段。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生1:希腊人民奋起反抗,以一万人对付波斯帝国的十万大军,在海边一个叫马拉松的小渔村和敌人展开了决战,结果大获全胜。
生2:两千五百年前,野心勃勃的波斯帝国对希腊发动了侵略战争。
师:波斯帝国用十万大军去对付希腊的一万人,波斯帝国真是……。
生一起回答:野心勃勃。
师:你来读读这句话好吗?
生带着愤怒的语气读了这句话。
师:谁来说说波斯帝国有什么样的野心?
生1:波斯帝国想霸占希腊的土地。
生2:波斯帝国想奴役希腊人民。
生3:他们想抢夺财物。
……。
师:于是,那野心勃勃的波斯帝国对希腊发动了----。
生齐答:侵略战争。
师:如果战斗失败,希腊人民将会怎样?
生1:他们将会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
生2:他们会变成波斯帝国的奴隶。
生3:他们会无家可归。
……。
师:于是(引读“希腊人民奋起反抗……)。
师:孩子,希腊人民的这场胜利来得容易吗?
生齐答:不容易。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希腊人民以一万人对付波斯帝国的十万大军。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一万十万。
师:希腊以一万人战胜了波斯帝国的十万大军,这是一场怎样残酷的战斗啊!(播放视频,教师描述:希腊人民与波斯帝国在马拉松展开了决战,当一位希腊战士的大腿上中箭时,他怒吼一声,拔下箭继续战斗着,任凭鲜血不断的流淌;当一位希腊战士被许多敌人围攻时,他一点也不畏惧,用一个人的力量抵挡着不断向他刺过来的长矛)。
师:看到这样的场景,你的心中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1:我很愤怒。
生2:我很生气。
生3:我感到很痛心。
生4:我觉得希腊人民很伟大。
……。
(师相机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
师:现在,就让我们用朗读让心中的这份感情尽情流淌吧。(全班齐读)。
2、指导学习第二段。
师:马拉松之战牵动着所有雅典人民的心,他们正在雅典--。
生回答:翘首以待。
师:你能用动作来表示“翘首以待”吗?
学生用自己的动作演示“翘首以待”师顺势采访:你们在翘首以待什么?
生1:我在等着这场战争的结果。
生2:我希望能够得到胜利的消息。
观察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1、整理回顾“空间与图形”领域第一学段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促使学生在该领域构建系统的认知体系。
2、能熟练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3、进一步掌握用自选单位和测量图形的面积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熟练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进一步掌握用自选单位和测量图形的面积方法。
2、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系统的认知体系。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回顾与练习。
1、书本上第84页第1题。
2、出示书本上第84页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什么样的角叫锐角、直角、钝角,教师板书。
在下面星座中,用红笔描出5个角,并说说这些角中的哪些是锐角、直角、钝角。
3、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单位。
(1)长江大约长6300();
(2)小华家住房面积是98();
(3)豹子每时大约可以跑120();
(4)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5();
(5)课桌大约高80()。
体会并认识长度和面积单位,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或面积单位。
4、出示书本上第85页的第4题。
5、李红家准备在客厅地面上铺上方砖,选择哪种方砖便宜?需要这种方砖多少块?
让学生思考先求出什么,再求出什么。
第一步先求出客厅的面积:6×4=24(平方米)=2400(平方分米)。
第二步再求出方砖的面积:2×2=4(平方分米)1×1=1(平方分米)。
第三步求出方砖的块数:2400÷4=600(块)2400÷1=2400(块)。
第四步求出价钱:600×5=3000(元)2400×3=7200(元)。
比较:边长为2分米的方砖要便宜,需要600块。
二、完成《课堂作业本》和《同步练习》。
让学生看懂图意,然后根据照相机的位置判断所拍到的熊猫照片。
说说什么样的角叫锐角、直角、钝角。
学生自己填写后集体核对。
(1)让学生回忆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长方形面积=长×宽长方形周长=(长+宽)×2。
让学生理解“占地面积”就是求长方形的面积,求护栏的长就是求长方形周长。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要学会检查。
板书设计。
空间与图形。
长方形面积=长×宽长方形周长=(长+宽)×2。
6×4=24(平方米)=2400(平方分米)。
2×2=4(平方分米)1×1=1(平方分米)。
2400÷4=600(块)2400÷1=2400(块)。
600×5=3000(元)2400×3=7200(元)。
比较:边长为2分米的方砖要便宜,需要600块教学反思。
课题第二节复习课课时49。
教学目标:1、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有关面积的实际问题,能够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物体的形状,并进行辨认,会辨认八个方向和简单的路线图,会判断轴对称图形。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策略。
教学重点难点。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判断轴对称图形。
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解决问题。
1、书本上第85页第6题。
在一个长方形花坛四周,铺上宽1米的小路。
(1)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搭一搭、看一看。
出示由4个正方体所搭成的物体形状,然后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块小方块。
(1)出示书本上的小木块。
4、下面是5路公共汽车行驶的路线图。
(1)出示5路车的路线图。
(3)然后根据路线图填写书上的内容。
5、下面图案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二、课堂总结。
问题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对学生来讲,难度不大。算式:20×15=300(平方米)。
问题2:让学生思考一下小路的面积如何去求?引导学生思考:
小路的面积=整个长方形的面积-花坛的面积。
并让学生思考:整个面积的长和宽是多少米?(20+1+1)×(15+1+1)=374(平方米)。
2)组织学生开展数一数的活动中,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搭一搭。
(3)组织交流你是怎么数的。
(2)让学生回顾平面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让学生思考怎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然后判断,如果是轴对称图形,让学生画出轴对称线。
板书设计。
空间与图形。
20×15=300(平方米)。
(20+1+1)×(15+1+1)=374(平方米)。
观察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篇三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69页例2、例3及练习十六、第3题、第5题。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简单立体图形的活动,使学生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对立体图形的观察,使学生能够辨认从立体图形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重点;使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法:谈话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复习引入。
(一)教师拿出一个公鸡的玩具,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
师:为什么是同一个玩具我们看到的形状不同呢?
学生回答: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不同。
(二)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教具,让学生说出名称。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有关立体图形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从前后左右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不一定相同,为下面学习观察立体图形做准备。
二、探究新知。
(一)、课件出示例2主题图。教学例2。
1.观察长方体的形状。
师:小英、小刚、小强三位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观察一个长方体。
师:跟上节课学习的一样吗?也是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观察长方体的形状吗?
生:不是。
师:这三位同学是怎样观察的?
生:小英在侧面观察。
生:小刚在正面观察。
生:小强从上面观察。
师:老师给他们拍了个照片,瞧,照片出来了,动动脑筋,这三张照片分别是谁拍到的?
生:第一张是小英拍到的`。第二张是小刚拍到的。第三张是小强拍到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小英是从侧面看的,因为小刚是从正面看的,因为小强是从上面看的。
师:说的真棒,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2.观察学过的立体图形(正方体、圆柱、和球)。
(1)合作探究,直观感知。
小组活动:将立体图形摆放在桌子中间,组内同学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
(2组内交流:我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3.全班交流。
(1)观察正方体。
小组活动:将正方体摆放在桌子中间,组内同学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
全班交流:我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设疑:为什么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交流: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正方体,看到的形状相同,都是正方形。)。
(2)观察圆柱体。
小组活动:将圆柱体摆放在桌子中间,组内同学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
全班交流:我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设疑:为什么看到的图形不一样?
交流: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圆柱体从正面和侧面看都是长方形,从上面看是圆形。)。
(3)观察球体。
小组活动:将球摆放在桌子中间,组内同学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
全班交流:我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设疑:为什么看到的都是圆形?
交流: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球从每个方向观察,看到的都是圆形。)。
4.小结。
正方体和球从不同的位置看上去都是一样的;长方体和圆柱从不同的位置看过去是不一样的;从不同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观察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1)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美育和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难点:在学会辩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从概念例证认识到概念意义获得的概念形成法。同时,还将实践能力的培养、合作意识教育以及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的教育等教育理念渗透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使学生既学习了数学知识、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在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方面受到一定的熏陶训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生活用具,学习用具和玩具、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瞧,这是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狗汪汪)。
生:机器狗汪汪。
生:想!
师:赶快动手打开看看吧!
学生很好奇地打开篮子,观察礼物。
师:你认识什么,请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
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的名称。
师:这些礼物的形状分别是怎样的?
各小组进行交流讨论,之后派代表汇报讨论的结果。
师:在这么多的礼物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品?你们能把它们放在一起吗?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合作交流。
1、分一分,揭示概念。
学生按要求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师:哪个勇敢的小朋友先来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生1:我们组把篮球、玻璃球、小皮球、足球、乒乓球、垒球放在一起。
生2:我们组把魔方、积木和那些正正方方的盒子放在一起。
生3:我们组把牙膏盒、鞋盒、药盒、酸奶盒、烟盒……放在一起。
生4:我们组把茶叶筒、笔筒、铅笔、易拉罐……放在一起。
师:大家分得真不错!刚才我们分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现在老师还有一些东西要大家分一分。
出示课件:动画球,魔方……。
生1:把蛋糕和易拉罐放在一起,各种球放在一起。
生2:把魔方和玩具盒放在一起,牙膏盒单独放着。
生3:把降落伞和灯泡放在一起,因为它们的形状很相像。
师:观察得真仔细,还有要补充的吗?
生4:我觉得应该把筷子笼、降落伞、灯泡三种东西放在一起,因为它们和前面四堆物体的形状都不相同。
师:说得真好!机器狗汪汪也分了一下,看看你们分得和他的一样吗?(课件显示)。
生:一样或不一样。
师:每种形状相同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生1:我认为鞋盒和药盒都叫长方体。
生2:我知道魔方和积木是正方体的;
……。
老师按学生所说的在电脑中分类并显示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教师板书:长方体。问:请你举起长方体形状的物品,互相看看拿对了没有?下面依次出现:正方体、圆柱、和球。
2、摸一摸,感知物体的形状。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刚分好的长方体认真地看一看,摸一摸,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牙膏盒是长长的。
生2:我数出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摸起来都是平平的,相对的面一样大。
生3:我摸到了长方体这里是尖尖的。
生4:我摸到了长方体有“疙棱”。
生5:我觉得长方体不能滚动……。
老师及时表扬回答有新异的同学并规范名称“棱”、“顶点”。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形状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觉。
学生依照长方体的汇报说出:
正方体:方方的,有6个面,也有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细,有两个面是平平的,大小相同,放倒了能滚动。
球:光光的,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
3、搭一搭,区别物体的特征。
生:用了4个长方体、1个正方体、4个圆柱和2个球。
师:在我们的桌面上摆放着很多学具,想不想用它们搭个什么?
生:想。
师:那好,马上动手吧!
学生分组活动,老师巡视指导。
各小组逐一展示作品。
师:在搭建的过程中,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生1:我发现球最调皮了,不能把它放在最下面,因为它容易滚跑。
生2:茶叶筒或易拉罐只能竖着放在下面,如果横着放也容易滚了。
生3:我觉得把长方体、正方体的物品放在下面搭得比较平稳。
师:说得很有道理。所以我们盖房子的时候用的建筑材料通常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比如:红砖、条石等。
4、形成表象。
师:通过看、摸、搭,我们认清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样子,那么,它们的图形又是怎样的呢?通过电脑,抽象出四种图形。
5、游戏:看谁摸得准。
师:接下来我们做个小游戏,请每组3名同学蒙住眼睛,另外两名同学一位提要求(摸什么),一位当裁判(看摸得对不对)。教师示范游戏的做法,学生兴致高昂地分组做游戏。
三、灵活应用,拓展提高。
1、学生列举生活中立体图形的实例。
生1:我们的教室是长方体的。
生2:电脑的主机是长方体的。
生3:儿童霜的包装盒是正方体。
生4:音箱上的扩音器是正方体的。
生5:旗杆的形状是圆柱体。
生6:我爸爸抽的香烟是圆柱体的。
生7:地球仪的形状是球。
生8:弹珠的形状是球。
……。
2、考考你:(课件显示电冰箱图片)。
师:这个电冰箱很重,要想推动它,该怎么办呢?
生1:先让它倾斜,再在底下放几根圆柱体的木棍,就可以把冰箱推走了。
生2:在冰箱最底下摆几个球,推起来会很轻松。
观察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篇五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69页例2、例3及练习十六、第3题、第5题。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简单立体图形的活动,使学生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对立体图形的观察,使学生能够辨认从立体图形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重点;使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法:谈话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复习引入。
(一)教师拿出一个公鸡的玩具,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
师:为什么是同一个玩具我们看到的形状不同呢?
学生回答: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不同。
(二)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教具,让学生说出名称。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有关立体图形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从前后左右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不一定相同,为下面学习观察立体图形做准备。
二、探究新知。
(一)、课件出示例2主题图。教学例2。
师:小英、小刚、小强三位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观察一个长方体。
师:跟上节课学习的一样吗?也是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观察长方体的形状吗?
生:不是。
师:这三位同学是怎样观察的?
生:小英在侧面观察。
生:小刚在正面观察。
生:小强从上面观察。
师:老师给他们拍了个照片,瞧,照片出来了,动动脑筋,这三张照片分别是谁拍到的?
生:第一张是小英拍到的。第二张是小刚拍到的。第三张是小强拍到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小英是从侧面看的,因为小刚是从正面看的,因为小强是从上面看的。
师:说的真棒,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1)合作探究,直观感知。
小组活动:将立体图形摆放在桌子中间,组内同学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
(2组内交流:我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3.全班交流。
(1)观察正方体。
小组活动:将正方体摆放在桌子中间,组内同学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
全班交流:我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设疑:为什么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交流: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正方体,看到的形状相同,都是正方形。)。
(2)观察圆柱体。
小组活动:将圆柱体摆放在桌子中间,组内同学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
全班交流:我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设疑:为什么看到的图形不一样?
交流: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圆柱体从正面和侧面看都是长方形,从上面看是圆形。)。
小组活动:将球摆放在桌子中间,组内同学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
全班交流:我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设疑:为什么看到的都是圆形?
交流: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球从每个方向观察,看到的都是圆形。)。
4.小结。
正方体和球从不同的位置看上去都是一样的;长方体和圆柱从不同的位置看过去是不一样的;从不同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学生将用眼观察和动手操作结合起来,在亲身经历中体验,直观地感受到每种学过的立体图形正面、上面、侧面的形状,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知识应用。
(1)连一连。
小乌龟、小狗、小鹦鹉在观察冰箱,它们眼中的的冰箱是什么样的?
指名回答、教师连线。
(2)填一填。
长颈鹿和小猴子也来观察冰箱,这次老师在冰箱上放了一个饼干盒,长颈鹿从上面观察,小猴子从正面观察,它们眼中的的冰箱又是什么样的?填一填。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课件出示例3主题图。教学例3。
1.(1)猜猜看。
学生在组内讨论、猜测,并说出理由。
(2)汇报交流。
(3)讨论:我们单凭一个面能不能确定这是什么物体?
小结: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正方形,还可能是一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内容,用“猜一猜”的方式,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探索和应用知识,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2.(1)猜一猜。
课件出示:从正面看一个立体图形,看到的是长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什么?
学生在组内讨论、猜测,并说出理由。
(2)汇报交流。
(3)讨论:我们单凭一个面能不能确定这是什么物体?
小结: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长方形,还可能是圆柱体。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内容,用“猜一猜”的方式,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探索和应用知识,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总结:只看到物体的一个面,不能判断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只有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形成立体图形的完整表象。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完成教材第70页练习十六的第3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71页练习十六的第5题。
以小组为单位,用准备好的小正方体摆一摆,再分别从正面、上面和侧面看一看,把自己看到的形状在练习本上画出来,并说一说看到的形状,最后独立完成连一连。
【设计意图】通过“摆一摆”的活动,让全体学生真正动起来,教师随时参与到各组的活动中去,从实物到图片,遵循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帮助学生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立体图形的基本方法。
四、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我们以后观察物体时,应从多个方面、全方位的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这样得出的结论才会比较准确。
五、课堂作业:第71页练习十六,第5题。用几个小正方体拼摆组合图形,并从不同方向观察。
板书设计:。
从正面看从侧面看从上面看。
观察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篇六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9页的例2。
1,通过观察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的活动,使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2,通过实物的观察,使学生能够辨认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使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1,出示一个球,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
得出结论:不论从哪一个位置看球,都呈现一个平面图形的圆。
2,出示一个圆柱,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
得出结论:从上面和下面看是一个圆,从左面,右面,正面或者后面看都是一个长方形。
3,把这两个立体图形放在一起,引出课题并板书。
1,学生同位按照例2的图摆出立体图形组合。
2,学生同桌边观察边交流。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球和圆柱的组合,边观察边交流:
从正面看,谁在左,谁在右,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
从左面看,谁在前,谁在后,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
从后面看,谁在左,谁在右,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
从右面看,谁在前,谁在后,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
从上面看,谁在左,谁在右,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
从下面看呢?
3,反馈汇报。
下面这些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上看到的?
找一找。
从右面看,从下面看,从后面看。
4,交换球和圆柱的位置,让学生说说从各个方向看到的图形。
5,小结:一组物体,当你从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就会看到不同的图形。我们要根据头脑中已有的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形状,再结合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判断。
1,完成书本p40第3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初步完成题。
(2)同桌同学用圆柱和正方体摆出组合图,进行观察和验证。
集体汇报。
2,完成p39"做一做"。
(1)师出示:这是我从正面看到的,请大家想想这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
(2)如果我从正面看到的是,那它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
(3)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做一做"的题目。
(4)小结: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能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的组合,只有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形成完整的表象。
1,连一连。
从左面看从正面看从右面看。
2,选一选。
(1)从左面看,可以看到的图形是()。
(2)从右面看,可以看到的图形是()。
(3)从上面看,可以看到的图形是()。
3,猜一猜。
从上面看是和;从左面看是;从正面看是和,你知道是什么样的两个物体吗。
这节课大家玩得开心吗那你在玩中学到了什么把你学到的和同桌的同学分享一下。
选两个立体图形组合在一起,仔细观察,把你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画出来。
观察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内容分析: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马拉松比赛的来历。
2500年前,希腊人和波斯人在希腊一个名为马拉松的小渔村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争,结果希腊人取得了胜利。为了把胜利的消息很快地传送到首都雅典,一个名叫菲利比斯的战士不顾一切,精疲力竭地从马拉松村一直跑到雅典,通报完胜利的喜讯后随即倒地死亡。人们为了纪念马拉松之战,为了纪念这位战士,将马拉松比赛定为长跑比赛项目,歌颂了菲利比斯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马拉松的意义,即歌颂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3、了解马拉松运动项目的来历。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体会“马拉松”这种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准备:cai课件,学生收集有关英雄的资料、马拉松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激发阅读兴趣。
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马拉松》,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课文,看看你对马拉松有了哪些认识。
生1:我知道马拉松是个体育项目。
生2:我还知道马拉松是个小渔村。
师:那你能来填一填吗?(出示填空题,点名填空)。
1896年,第()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举行。会前,一位法国人提议,把从()跑到()作为一个比赛项目,用来纪念()之战,纪念那位把胜利喜讯带给人民的()。2、1920年,经过重新测量,确定这段距离为()千米()米。
师:那么,马拉松赛跑为什么成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呢?现在让我们回到两千五百年前那个叫马拉松的小渔村去经历那场惊心动魄的马拉松之战吧。
二:品读课文。
1、指导学习第一自然段。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生1:希腊人民奋起反抗,以一万人对付波斯帝国的十万大军,在海边一个叫马拉松的小渔村和敌人展开了决战,结果大获全胜。
生2:两千五百年前,野心勃勃的波斯帝国对希腊发动了侵略战争。
师:波斯帝国用十万大军去对付希腊的一万人,波斯帝国真是……。
生一起回答:野心勃勃。
师:你来读读这句话好吗?
生带着愤怒的语气读了这句话。
师:谁来说说波斯帝国有什么样的野心?
生1:波斯帝国想霸占希腊的土地。
生2:波斯帝国想奴役希腊人民。
生3:他们想抢夺财物。
……。
师:于是,那野心勃勃的波斯帝国对希腊发动了----。
生齐答:侵略战争。
师:如果战斗失败,希腊人民将会怎样?
生1:他们将会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
生2:他们会变成波斯帝国的奴隶。
生3:他们会无家可归。
……。
师:于是(引读“希腊人民奋起反抗……)。
师:孩子,希腊人民的这场胜利来得容易吗?
生齐答:不容易。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希腊人民以一万人对付波斯帝国的十万大军。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一万十万。
师:希腊以一万人战胜了波斯帝国的十万大军,这是一场怎样残酷的战斗啊!(播放视频,教师描述:希腊人民与波斯帝国在马拉松展开了决战,当一位希腊战士的大腿上中箭时,他怒吼一声,拔下箭继续战斗着,任凭鲜血不断的流淌;当一位希腊战士被许多敌人围攻时,他一点也不畏惧,用一个人的力量抵挡着不断向他刺过来的长矛)。
师:看到这样的场景,你的心中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1:我很愤怒。
生2:我很生气。
生3:我感到很痛心。
生4:我觉得希腊人民很伟大。
……。
(师相机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
师:现在,就让我们用朗读让心中的这份感情尽情流淌吧。(全班齐读)。
2、指导学习第二段。
师:马拉松之战牵动着所有雅典人民的心,他们正在雅典--。
生回答:翘首以待。
师:你能用动作来表示“翘首以待”吗?
学生用自己的动作演示“翘首以待”师顺势采访:你们在翘首以待什么?
生1:我在等着这场战争的结果。
生2:我希望能够得到胜利的消息。
【设计意图:用表演来理解“翘首以待”,更加生动形象,课堂也更加的活跃。】。
师:是啊,如果他们能早一点知道胜利的喜讯,那该多好啊!可是当时的通讯非常不发达,他们是怎样得到这个胜利的喜讯的呢?请孩子们带上这个问题自由朗读第二段。
生:是战士菲利比斯把消息带回来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菲利比斯)。
师:你是从那句话知道的?(多媒体出示句子:为了把胜利的喜讯报告给首都雅典翘首以待的同胞,战士菲利比斯不顾伤痛、饥饿和极度的疲劳,从马拉松出发,向雅典跑去。)。
师:女生读句子,男生边听边思考:菲利比斯从马拉松出发时是怎样的身体状况?(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伤痛、饥饿和极度的疲劳)。
师:怎样才算是极度的疲劳?
生:浑身没有力气,筋疲力尽了。
师:知道菲利比斯为什么这样极度疲劳吗?(师简介马拉松之战的背景资料,了解菲利比斯极度疲劳的原因)。
师:让我们跟着菲利比斯一起出发吧!(引读第一句:为了……)。
过渡:菲利比斯不顾伤痛、饥饿和极度的疲劳,向雅典跑去。
(出示“他跑啊,跑啊,终于看到了雅典的城门。”)。
鼓励学生带上自己的体会去读,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1:我从“跑啊,跑啊”知道了菲利比斯一定跑了很久很久了。
生2:我从“终于”体会到这是一段很漫长的过程。
师:是啊,这是怎样的一段艰难而漫长的历程啊,奔跑的途中,菲利比斯经历了哪些磨难?(出示课文插图)请孩子们结合插图,想一想他在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想象如果口渴了,伤口流血了,脚上起泡了,天黑看不清路了……)。
让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把菲利比斯遇到的困难和他心里想法、他的做法连起来说一说。多媒体出示:他跑啊,跑啊,虽然(),但是为了(),他()。
师:是啊,菲利比斯经历了太多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但是--。
生齐答:为了把胜利的喜讯报告给首都雅典翘首以待的同胞,战士菲利比斯不顾伤痛、饥饿和极度的疲劳,从马拉松出发,向雅典跑去。
教师引读:“他跑啊,跑啊,终于看到了雅典的城门。”
师:孩子们,你知道菲利比斯从马拉松到雅典究竟跑了多少路程吗?
生回答:42千米195米。
师: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300米,那就相当于绕着操场跑140多圈。
师:正因为如此,跑到雅典时,菲利比斯已经--。
生齐答:筋疲力尽,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了。
师:但是他没有用最后一口气来保住自己的性命,而是--。
生:因为我想把胜利的喜讯告诉给我的同胞们。
师:读到这里,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说此时你心中的感受或者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菲利比斯?(点名汇报:坚强、勇敢、顽强、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并板书于黑板上)。
师:是的,这是一个(坚强、勇敢、顽强、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菲利比斯,就请孩子们带上你的体会和感受,在这段音乐中一起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吧!
生配乐朗读。
学生齐读4――5自然段。
四、总结、升华:
师:这就是马拉松比赛的--。
生齐答:来历。
生介绍自己收集到的这些英雄资料。
师:孩子你是从哪知道这个故事的?
生1:我上网查的。
生2:我看电视知道的。
生3:我从报纸上看到的。
……。
师:是呀,现在的通讯很发达,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获取信息。老师就通过上网查到了一位英雄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她吧!课件简介:她叫佟文,是本届奥运会女子柔道78公斤以上级金牌得主。比赛一开场佟文便落后对手9分,而这个分数一直持续到比赛结束前15秒钟,在这期间,佟文一直在紧咬住对手不放,不到比赛结束的最后一秒,她绝不放弃拼搏,而她的坚持让她最终获得了胜利,现在就让我们再去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吧!(播放比赛视频)。
师:现在我们的通讯方式有很多,就请孩子们利用各种方式去收集像菲利比斯这样的英雄故事,下节课我们举办一个英雄交流会。
设计总述:
《马拉松》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马拉松比赛的来历,这篇课文的重难点是要让学生了解马拉松比赛的意义,培养学生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根据学生的年段特征,我对这篇课文作了以下设计:
一:从文章结尾入手,激发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的兴趣。
课文的最后两段包含了许多知识点,而这些都不用老师过多的讲解,只要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一说他对于马拉松的了解,为了更快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因此我设计了两个填空题。最后再问学生:马拉松为什么会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呢,让我们回到那个叫马拉松的小渔村,去经历那场惊心动魄的马拉松之战吧!通过这样的质疑,学生就会对马拉松的来历,以及马拉松之战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抓住重点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第二自然段,第二段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句话,学生读起来并不难,但是要引导学生读出这些文字背后所体现的精神却是一个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从重点词,重点句入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三年级在理解词语方面并不要求学生准确地描述出词语的意思,学生只要能举例说明或者用动作表示来意会词语意思即可。因此,在帮助学生理解“野心勃勃”和“翘首以待”时,我便用的这两种方法。而句子“他跑啊,跑啊,终于看到了雅典的城门”是全文的重中之重,文中只是简单地说菲利比斯跑到了雅典,没有把跑的过程告诉我们,这就给学生留下了许多想像的空间:菲利比斯是怎样跑的?会经过哪些地方?遇到哪些困难?他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在这里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便能体现出菲利比斯的坚持不懈、顽强拼搏,并且通过句式练习,尽量让学生多想,多说,多体会。
三: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学生情感活动的参与,内心的震撼,通过深情并茂的朗读,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也让情感得到了熏陶。因此,在这节课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齐读,个别读,女生读,教师引读,配乐朗读,每一次读都让学生读有目的,读有所思,读有所感,读有所悟。为了让学生了解战争的残酷、古希腊战争的场面,以及一万人对付十万大军的惨烈,我利用一段古希腊战争的视频,直接把学生带回到两千五百年前,百闻不如一见,这时候不用老师过多的讲解,学生一定会有很多的感受,这时再来读句子,他们就能读出波斯帝国的野心勃勃,读出希腊人民的顽强,读出雅典人民的翘首以待,读出菲利比斯的筋疲力尽,读出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英雄精神。最后让学生回到生活中找英雄,说英雄,以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
课后反思:
《马拉松》这篇课文,讲了2500年前,希腊人和波斯人在希腊一个名为马拉松的小渔村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争,结果希腊人取得了胜利。为了把胜利的喜讯尽快地传送到首都雅典,一名叫菲利比斯的战士不顾一切地从马拉松跑到雅典。他筋疲力尽,报告完胜利的喜讯后,随即倒地而亡。人们为了纪念马拉松之战,为了纪念这位战士,弘扬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将马拉松比赛定为长跑的比赛项目。
为了让学生体会这场战争的残酷,我播放了古希腊战争的视频,立刻让学生走进了战争年代,效果非常明显。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菲利比斯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我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朗读形式多样,并且注重尊重学生个体,尊重他们自己的理解,让他们到朗读中去发现和体会,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适当的宣泄。
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上完这堂课,我觉得我对学生的评价非常及时到位,评价也具有导向性和激励性,但是却忽视了生生互评和自我评价,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
同伴点评:
新课改实施以来,提倡的是开放的课堂,让学生在语文天地自由徜徉。《马拉松》一课的教学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一:课前开放。
即在课前,引导学生调查,查阅相关资料,鉴于学生对历史及体育知识较贫乏,对马拉松比赛以及英雄菲利比斯知之甚少,教学前布置学生利用各种渠道,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时代背景。通过课前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在学习课文时都较好地理解了马拉松比赛的起源及意义。
二:课内开放。
教师在课堂上引进相关音像资料,拓宽了学生思维,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内。这样的开放为实现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作了较好的铺垫。
中年级是培养学生理解词和句的能力的重要阶段,要指导学生学习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理解,逐渐学会并善于把握文章的重点词句,进而理解课文,本节课在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了这方面的训练,通过深情并茂的朗读,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也让情感得到了熏陶。遗憾的是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对课文理解的深浅不一,在教学中对各个层面学生的照顾还不够。
观察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提供一定的学习情景和活动的机会,使学生经历对物体的分类、观察、触摸和比较的过程,从而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2、能力目标:在经历认识图形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初步了解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结合具体实物和直观操作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并能初步分辨他们。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体会到“体”的三维特征。
教学准备: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三棱柱的模型、易拉罐、乒乓球魔方、药盒等日常生活用品。猜物箱,内放规则立体图形。课件。
学具:各种形体的日常生活物品。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认识体。
(一)感知“体”
教师出示袋子(内装铅笔、苹果、书、魔方等)。
师:里面装的什么?想知道吗?怎样才能知道?
师:谁来摸一摸?要求:摸到一个物体,先描述一下它的形状,再说出你摸的是什么。
师:我发现他们都要先摸一摸物体的形状,再判断它是什么,可见物体的形状很值得研究,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些物体的形状。
出示课题:认识物体。
(二)建立模型。
1、分一分。
师:(学生将自己带来的物品堆放在桌上)同学们的桌上有许多物品,都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我们还要请它们帮助我们学习呢!首先我们把它们整理一下分分类。(小组合作)。
2、反馈分类结果。
学生把这些物品进行分类,汇报分类结果。
3、命名。
师:我们已经把它们分类,再给每类形状起个名字好吗?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请小组派一名同学选择一种形状,说出它的名称,教师板书名称。
4、抽象直观图。
教师说名称,再出示相应的立体图形的正视图,贴在名称下面。
二、操作体验、加深感知“体”
1、师:我们知道了每种形状的名称,现在来感受一下每种形状的不同。组长组织组员各选一个物体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玩一玩,说一说你的感受。(如:长、正方体有平平的面、尖尖的角,球可以任意滚动等等。)。
2、游戏。
硬板传送物品,让学生体会各种物体在运动状态下的特征。(如:球易滚动,圆柱的底接触硬板易传送等。)。
3、反馈体会。
师:谁愿意讲一讲你的感受?(学生自由选择形状来讲)。
1、完成书p36页第二题,说出每个图形共有几个。
2、小组合作,蒙眼摸物。
一学生发指令,另一生蒙眼摸物,其中可以掺放方一些三棱柱、梯形台等未学过的立体图形。
3、猜物体。
一学生从猜物箱里摸物体说特征,其它学生说名称。
四、返回生活、解释与应用。
1、找出学具盒中所学的立体图形。
2、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立体图形。
观察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篇九
(一)知识与技能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二)过程与方法在对图形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表象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能够正确识别这几种图形。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准备。
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实物。
教学过程。
一依据情境,激趣引入。
今天我们和小明一起来学习认识立体图形吧。(出示课件)你能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吗?(你们真棒)。
看看这么多物体,我们帮小明整理一下,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好不好?(同学们真厉害,做的又快又准,你们各个都是好帮手)。
这些图形很有趣,就像我们班里的同学一样,有的很乖,有的却很淘气。1.认识球(1)找一找:
我们先来找一找,哪种图形最淘气?为什么说他它最淘气呢?(2)先出示课件;再找出学具中的球摸一摸。
师做示范:我发现球圆乎乎的,还可以任意滚动,你们看,说它最淘气真是一点都不假吧。2.认识圆柱(1)找一找:
接下来我们继续找一找,哪种图形比较淘气?它会顺着一个方形滚动,但不会随意滚动。
(2)找学生摸一摸,试一试:
在做操作中老师引导学生感受发现圆柱的特征:除了有两个平平的面,侧面是弯的,上下一样粗,可以来回滚动,但不能随意滚动。
(3)课件:像这样有两个平平的面,一个弯弯的面,并且上、下一样粗的图形叫圆柱。
(4)出示圆锥形图片:这个图形是圆柱吗?说一说理由吧。
(1)找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同点让学生摸一摸、试一试,感受并发现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12条棱、8个顶点、6个平平的面。
(2)找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点引导学生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正方体6个面都一样大。而长方体6个面不是一样大的。
(3)辨别扁的长方体教师拿出扁长方体,把正方形的一面对准学生,让学生辨别这是什么图形,引发学生思维冲突,引导学生辩论出它为什么是长方体。
小结:我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的方法,认识了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这四种图形,下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途中的图形吧。
【设计意图】在具体事物的辨析中,初步建立图形的特征,为后续进一步认识图形奠定基础。
三、巩固练习,强化特点。课件展示。
1、填一填。
2、数一数。
【设计意图】填一填的练习既对三单元知识进行了复习又对新知识进行了巩固练习。
四、总结。
本课可我们认识了圆,圆柱,长方体和正方体,课下请同学们找一找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跟这几个图形的形状一样,下节课上课的时候我们一起说一说,比一比谁是最善于发现的小能手。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课上学习的知识带到生活当中,动手找一找既巩固了课上知识,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
观察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篇十
3、情感目标: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对学好数学充满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回顾公式。
(课件显示课本106页图: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
师:大家还记得这几种图形的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吗?
(二)运用公式。
师:复习了立体图形的知识,下面让我们一起到“立体王国”走一走,好吗?
1、课件出示:一座城门,城门头上有“立体王国”四个大字。
点击“开门”,发出声音:你想进去吗?若想进去,必须先回答我的问题,若能把问题全部回答对,我就可以让你进去,若不能全部回答对,就对不起了。
2、开始回答问题。
师:看来要想进去,还必须回答问题,要我说:还是别进去了吧。(学生不答应),那就让我们齐心协力,努力通过此门吧!
(1)20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3厘米,它的体积是( )。
(3)一个正方体的底面积是4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 )。
(4)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是1厘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 ),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 )。
(5)一个棱长是6分米的正方体,把它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圆锥的体积是( )。
(6)把一个体积为24立方厘米的圆柱形橡皮泥捏成圆锥形,它的体积是( )。
3、学生成功过关后,欣赏到美丽的王国图片。
(三)发挥想象。
师:从立体王国中出来,让我们展开思维的翅膀,到知识的天空中翱翔。
[评: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对学生空间思维的训练,上面的练习正是对这一理念的实践。]。
(四)走进生活。
师:我们学习这些立体图形的知识,就是为了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点击课件)。
观察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篇十一
教材分析:
《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因为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教材把认识立体图形排在平面图形之前。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掌握知识。学情分析:
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关于形状,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的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需要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能够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4种形状的实物。学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4种形状的实物。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向,确定“航点”
课前让同学们准备了4样物品,这节课就是来研究这4样物品的形状和特征。
二、自主学习,探索“航行”
1.看一看:请大家举起和这个形状一样的物品?(教师演示)。
3.讲一讲:为什么一样?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也是无法自由滚动的。同正方体一样,它也有6个平平的面,但是,与正方体不同的是,这些面的大小不是一样的,有的长一些,有的短一些。
三、合作交流,共享“航海”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研究剩下的3样物品的形状和特点:
a.球是圆乎乎的,它没有平平的面,放在桌子上可以任意到处地滚动。
b.圆柱是直筒筒的,上下一样粗,它的两头是圆圆的,平平的。如果躺在桌子上,它就能够滚动;但是如果立在桌子上,它就不能自由滚动了。像这样的物体,不管它是长的,还是短的;是粗的,还是细的,都叫圆柱。
c.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是无法自由滚动的,它有6个平平的面而且每个面的大小都是一样的。
四、拓展训练,放眼“航程”
1、认一认、数一数。请准确地说出这些图形的名字并数一数各有多少个。(引导学生进行辨别练习)。
2.做一做(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
长方体。
圆
柱
正方体。
球
教学反思:
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升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他们采用的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为主。怎样让孩子认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并以实物体中抽象出简单的立体图形呢?课前一段时间里,我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平日里注意收集好生活中的物品以备教具使用,如长方体的牙膏盒、药品盒等,正方体的饼干盒、魔方等,圆柱体的茶盒、茶杯等,球体有乒乓球、皮球等,并在卡片上画出数学模型图,如长方体、圆柱、球的线描立体结构图弄。同时在课前让学生按要求收集好相关生活物品以作学具。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同时,体会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在数学活动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个人简介:
王艳红,女,小学一级教师,1998年毕业于太谷师范学校,自参加工作以来,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多次参加市、县级优质课比赛并获一等奖。她在教育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在教学中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让学生在参与中求体验、在和谐中求进步、在合作中求创新。人生格言是:今天的积蕴,是为了明天的放飞,还有什么比看着自己的学生飞得更高、更快、更远,更令教师欣慰的呢?教师最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学生们在成长。
观察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篇十二
1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征,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2增强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逻辑思维能力及空间观念。
3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能扎实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并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复习引入。
我们已经复习了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立体图形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出示预习题纲。
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如果把上面的图形分为两类,可以怎样分?为什么?(有表面是平面和曲面之分)。请你分类写一写,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讨论。
三、回顾与交流(小组汇报,集体订正)。
(1)复习长、正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补充问题: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探究正方体特征。
展开正方形纸盒,观察其特征,分别找出相对的面做出标记。小组交流。
用5个正方体按老师要求搭出不同形状的图形,再从正面上面右侧面观察其形状。小组内任意搭,观察图形。
(3)复习圆柱、圆锥的特征。
圆柱、圆锥有什么特点?二者区别与联系。
(4)体与面的关系。
这4种立体图形是怎样得到的,与平面图形有什么关系?
(5)4种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方法。
四、反馈检测。
1、(8)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搭这样的一个立体图形,最少需要()个小立方体,最多需要()个小立方体.
观察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篇十三
3、情感目标: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对学好数学充满自信心。
2、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正方体、圆柱体玻璃容器各一个,土豆一个。
(一)回顾公式。
(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
师:这节课就和大家一起来回顾立体图形的体积。
(板书课题)。
1、师:大家还记得这几种图形的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吗?我们最先学的立体图形是长方体。它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是(长乘成宽乘高或者底面积乘高)它的体积公式我们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呢?让课件帮助你回忆下旧知。
播放课件。教师解释。
2、后来我们学的立体图形是正方体。它的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因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长乘宽乘高,所以正方体也是棱长乘棱长乘棱长,也就是棱长的三次方。)。
(板书补上箭头)。
3、后来我们学的圆柱体,公式又是如何推倒出来的呢?
播放ppt课件。教师解释(由已学的长方体转化而来)。
(板书补上箭头)。
4、之后我们学习的是圆锥体,它的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指名回答。播放课件。(板书补上箭头)。
5、师小结归类:刚才我们一起回忆了小学阶段所学习的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和推导方法。从刚才你们的回答中,我们知道了一些新的知识可以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那么不难发现像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这三种立体图形,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上下的两个底面都是一样的(补上底面字母s,手势),我们都可以称它们叫柱体。对照它们的体积计算公式,你们有没有什么发现呢?(体积都是底面积乘高)。
(板书公式v=sxh)。
(二)运用公式。
师:复习了立体图形的知识,下面让我们一起到“立体王国”走一走,好吗?
1、课件出示:一座城门,城门头上有“立体王国”四个大字。
点击“开门”,发出声音:你想进去吗?若想进去,必须先回答我的问题,若能把问题全部回答对,我就可以让你进去,若不能全部回答对,就对不起了。
师:有信心一起闯关吗?如果有个别同学有困难,别忘了小组集体智慧的力量,让我们齐心协力,努力通过此门吧!
2、开始回答问题。
(1)20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3厘米,它的体积是()。
(3)一个正方体的底面积是4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
(4)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是1厘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补充一问题)那么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
(5)一个圆柱体积为9立方厘米,高是3厘米,它的底面积是()。
(6)一个圆柱体积为12立方分米,把它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圆锥的体积是()。
3、师:这么轻易就闯关?不行,万老师还有几道题考考你们!
(1)把一个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的长方体削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分米,体积是()立方分米。
(2)一个长方体长30分米,宽25分米,高4分米,现将它熔铸成底面面积是60平方分米的圆柱,圆柱的高是()分米。
(3)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体积相差16立方分米,那么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分米,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观察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篇十四
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二)过程与方法
在对图形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表象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开始,学生虽然没有经历系统学习图形知识,但是学生从小就玩积木,在玩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因此本课就从玩积木开始切入,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了解、感知这几种图形的特征。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能够正确识别这几种图形。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积木和实物。
导语:今天开始学习图形。(出示课件)我们和小熊一起来认识图形吧。这些图形很有趣,就像我们小朋友一样,有的很乖,有的很淘气。
【设计意图】通过采用富有童趣的提问方式,给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意识到些物体是有区别的,为了解图形的特征做准备。
1.认识球。
(1)找一找:哪种图形最淘气? 为什么认为它最淘气?
(2)摸一摸:找出学具中的球摸一摸,发现球的特征:圆乎乎的,可以任意滚动。
(3)贴图:把球画在纸上,就是这样的。
2.认识圆柱。
(1)找一找:哪种图形比较淘气,会顺着一个方形滚动,但不会随意滚动。
(2)摸一摸,试一试:在做操作中感受发现圆柱的特征:除了有两个平平的面,侧面是弯的,上下一样粗,可以来回滚动,但不能随意滚动。
(3)贴图:像这样有两个平平的面,一个弯弯的面,并且上、下一样粗的图形叫圆柱。
(4)出示短粗形圆柱:这个图形是圆柱吗?说一说理由吧。
在学生回答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抽象出圆柱的外部特征。平平的面是圆形;上下一样粗;侧面是弯的。
3.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找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同点。
让学生摸一摸、试一试,感受并发现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12条棱、8个顶点、6个平平的面。
(2)找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点。
引导学生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正方体6个面都一样大。而长方体6个面不是一样大的。
(3)辨别扁的长方体。
教师拿出扁长方体,把正方形的一面对准学生,让学生辨别这是什么图形,引发学生思维冲突,引导学生辩论出它为什么是长方体。
小结:我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的方法,认识了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这四种图形。
【设计意图】在具体事物的辨析中,初步建立图形的特征,为后续进一步认识图形奠定基础。
1.为图形分类
让学生将桌上的所有图形分类。 此时,学生很容易运用刚刚掌握的`知识将这些图形分成4类。
2.找朋友游戏:
教师介绍游戏玩法。
3.请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形状是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
小结:其实生活中许多物品的形状都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如果你发现了,请告诉你的爸爸、妈妈。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活动,学生对物体的特征会更加清晰;小游戏将图形与生活中的实物建立联系。
1.摸一摸图形。
教师准备一个大口袋,请你按要求摸出相应的图形。
(1)老师与一位学生演示莫图形的过程。
(2)每两个学生之间摸图形。
2.连一连。完成材第37页第1题。引导学生说理由。
3.数一数。完成教材第37页第2题。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不断巩固所学知识,使具体的实物与图形表象和名称建立起联系。
今天你认识了哪些图形?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观察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篇十五
活动目标:
1、掌握三角形、圆形、梯形、正方形等图形的特征。
2、提高观察力,集中注意力。
3、发展想象力与创造力。
活动准备:
三角形、圆形、梯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半圆形的图片;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游戏“图形配对”。
1)教师出示三角形、圆形、梯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半圆形的图形卡片,请幼儿说一说他们的名称与特征。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还认识这些图形宝宝吗?它们叫什么名字?它们长得各有什么特点?
2)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各种图形,请幼儿将黑板上的图形与图形卡片进行配对练习,让幼儿熟练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
2、教师出示组合图形,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出示三角形、圆形、梯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组合图形,幼儿观察,并找出其组成部分。
教师:卡看图中是什么?它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小结:引导幼儿学习查数套叠图形的方法,要由里向外逐步查数。
3、翻开幼儿用书,加强查数组合图形的练习。引导幼儿仔细地观察画面,说说画面中都出现了哪些图形,并把对应图形的数量写在幼儿用书的相应位置。
小结: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养成仔细观察画面的好习惯。活动延伸:教师可以启发幼儿画几何图形,利用小图形卡片拼组各种物品,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对表现好的幼儿给予鼓励。
观察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篇十六
教科书第137一138页,练习三十一的第1一9题。
1.使学生知道所学立体图形的名称、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师把教科书第137页上的图画在小黑板上。
教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让学生先想一想这些图形是什么形状的,然后出示准备好的小黑板。指名说出每个图形的名称。
各图形中的每个字母表示什么?
如果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为什么?,(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一类,它们的每个面都是平面;圆柱、圆锥和球*是一类,它们都有一个面是曲面。)。
教师:下面我们就分别进行复习。
1.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师:长方体是什么样的图形?它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长方体的6个面是什么形?(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有什么特点?(可以分成3组,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教师:正方体是什么样的图形?它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
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什么形?(都是正方形。)。
正方体的12条棱有什么特点?(长度全部相等。)。
教师可以把上面的复习整理成下表。
教师: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有什么关系?(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圆柱和圆锥。
教师:圆柱是什么样的图形?它有几个面?每个面各是什么形状?(圆柱是一个立体图形,有三个面,上、下两个平面叫做底面,大小相等,另一个曲面叫做例面。)。
圆锥是什么样的图形?它有几个面?每个面各是什么形状?(圆锥是一个立体图形,它有两个面。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它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教师简单板书:
圆柱:3个面,2个大小相等的圆和1个曲面。
圆锥:2个面,1个圆和1个曲面。
3.课堂练习。
(1)做教科书第137页做一做的第1、2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进行讨。
论。特别是第2题,要让学生想是怎么展开的,可能有不同的情况。
(2)做练习二十一的第1题。让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讨论。也可以课前准备类似的教具,让学生实际拼一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做练习三十一的第2题: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
(4)做练习三十一的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集体讨论。可以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对说的比较好的学生要给予表扬。使学生明确:这个长方体不同的三个面的长、宽分别是10厘米、8厘米,10厘米、7厘米,8厘米、7厘米,而正方形木板洞的边长是;厘米.所以不管怎样摆,这个长方体都不会从这个木板洞中漏下去。
教师:请举例说明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一个立体图形所有的面的面积总和.叫做它的表面积。)让学生用周围的实物举例说明。计量立体图形的表面积用什么计量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什么是立体图形的体积?(一个立体图形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它的体积。)。
计量立体图形的体积用什么计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教师: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表面积各应该怎样计算?先让学生思考一下,然后,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38页中间的图自己写出计算的公式。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要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计算公式板书在黑板上。
做练习三十一的第5题:先指名说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做练习三十一的第1题。
教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各应该怎样计算?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38页下面的图,自己写出计算公式。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和圆锥体积的汁算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计算公式板书在黑板上。
做练习三十一的第6题。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可以有意识地让做错的学生说一说,以使他们更明确是怎么错的。必要时,教师可适当演示。
做练习三十一的第9题。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让学生想一想: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计算立体图形的体积有什么不同。
五、小结(略)。
六、作业。
练习三十一的第7、8题。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思考练习三十一的`第17题。
观察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篇十七
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能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2、体验形与体的不同,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
活动准备:
1、师和幼儿每人1份:正方体、长方体(6个面中有长方体有正方体)的积木;正方形、长方形的纸;长方体的纸盒(6个面都是长方形)。
2、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平面图形。
(1)师:小朋友,你们瞧,篮子里装的是什么?你能从篮子里拿出它们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吗?(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和椭圆形,请4、5名幼儿拿出其中一个并说出它的名称)。
二、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和名称。
(1)师出示正方体、长方体的积木问: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个新朋友。瞧,它们是谁?(请几位幼儿来说一说)那我们来学说一说吧!(引导幼儿拿出这样的两个积木,沿着周围摸一摸。)。
(2)师:小朋友,你们刚才摸得这两个积木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回答,一个积木上全是正方形,另一个积木上有正方形还有长方形。)。
(4)师:这六个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注:正方体全是正方形,长方体有正方形还有长方形。)。
三:仔细观察比较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异同。
(1)师:现在请小朋友拿出正方体积木和正方形纸,仔细看一看并摸一摸,再把正方形纸放在正方体的其中一个面上,然后来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之处。(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拿出长方体积木和长方形纸,仔细看一看并摸一摸,再把长方形纸放在长方体的其中一个面上,然后来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之处。
(2)师小结:由6个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形体叫“正方体”。正方形也可以叫“面”。
而长方体也有6个面,有的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的长方体6个面里,有的是长方形、也有的是正方形。(师出示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盒子)。
结束部分:现在请小朋友看挂图,找一找图上哪些物体像正方体,哪些物体像长方体呢?请将像正方体的物体圈上红色,像长方体的物体圈上绿色。
观察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篇十八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察,发展学生想象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 搭一搭。
2、小组合作。
3、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来说?(有拼出汽车、有拼出高楼、有的拼出高楼)教师肯定学生的想法。
师:同学们,在刚才拼一拼的过程中,你们发现有形状相同的物体吗?
二、 分一分。
1、 小组合作,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分成两类。
2、 小组汇报:为什么这样分?(1、有角的和有角的放在一起,没角的和没角的放在一起;2、能滚动的和能滚动的放在一起,不能滚动的和不能滚动的放在一起)。
3、 同学们表现的真棒!现在小组合作,把每一类再分成两类。
4、 小组合作,动手分。
三、 认识名称。
1、每一类都有个共同的名字(教师出示物体),你知道吗?
2、教师板书每类物体的名字。
四、观察物体的特点。
1、小组里拿出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观察他们有什么不同?
汇报交流(正方体所有的面都一样大,长方体不是所有的面都一样大)。
2、拿出一个球和圆柱,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你能发现他们有什么不同?
汇报交流:(1、球向各个方向都能滚动;圆柱只能前后滚动;2、球摸起来是圆圆的,圆柱上下的面是平平的)。
3、教师出示物体,让学生说出物体的名字。
同学们。这些物体,如果去掉他们漂亮的花外衣,在数学上画出来什么样子呢?
(课件出示)。
让学生看一看,然后闭上眼睛想一想。
六、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一题:同学们,你能把我们认识的物体和他们对应的图连一连吗?
做课后第一题(注意茶壶)。
集体订正。
2、摸物体的游戏。
教师示范,学生游戏。
七、全课小结。
回想今天的课堂我们认识了那些形状的物体?这些都是立体图形。回到家找一找,你一定能发现它们的影子。
观察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篇十九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及初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一、质疑激情: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爱结交好友为开头引入本课,唤起学生的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一个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操作感知: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设计意图】从实物到图形名称到立体图形的认知,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多媒体形象化教学的功能,展示出抽象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生成,解决本课重点。)。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别出示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辩认。
2、学生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3、亲身体验,感知特点。
(1)学生选一个喜欢的物体做好朋友,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圆的。(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4、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5、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四、游戏“看谁摸得准”。
1、老师与一生做游戏(示范)。
2、小组游戏。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设计意图】游戏是大家都喜欢的活动,易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多种感官加深对各种形状形状物体的体验。
五、巩固练习(第37页1、2题)。
【设计意图】给每个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在数数的过程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六、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或者参与运球游戏。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球能任意滚动。
2、小组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分小组进行合作完成,既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逐步体验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七、小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好朋友?他们的样子你都记下了吗?
2、猜一猜。板书: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观察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篇二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转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通过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通过本课的学习加强对各种形体的直观感知,积累大量的感性认识,从而为今后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打下良好基础。教材的设计强调了让学生动手操作,在生动活泼、自主探索的具体活动中,获得直接感受。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形状感知方面的经验,组织他们通过分一分、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来认识四种几何形体的基本特征,从而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我的学生大多是五六岁,年龄偏小,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还非常弱,加上班上人数多(49人),分组活动不容易组织。另外,据我课前调查,学前班虽然也认识过这些图形,但很多孩子将“长方体”说成“长方形”,将“正方体”说成“正方形”,也有将“圆柱”说成“长方形”的,将“球”说成“圆”的更多,所以教学目标不能定得太高。
一年级的学生对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运动的,这有利于增进他们对所处环境的认识,为将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其实学生在入校前就已经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和玩具,关于形状,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的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就要把这些感知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直观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能比较准确地列举现实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难点】区分正方体和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教具、学具准备】。
1.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以及放置这些用品的用具(纸盒或竹篮)、遮盖这些用品的用具(布或纸)。
2.投影仪和相关的投影片。3.相关的图片或挂图。【设计思路】。
根据新课标理念、学情与教材分析及确定的教学目标,拟以这样的设计思路进行本节课的教学: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二、动手操作,感知形状特点。
三、实践探究,形成表象。
四、抽象图形,认识特征。
五、实践活动,体验特征【教学活动】。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师: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认识这些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二、动手操作,感知形状特点。
根据学生观察、交流、摸一摸,感受物体的特征。请学生分别介绍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点,并且帮这四种图形取名字。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师:谁愿意介绍哪类物体的模样?
(1)每一面都是平平的,四面都有尖尖的角。师:你是用什么方法发现的?(摸一摸)(2)有6个面。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数一数)还有不同的数法?(2、4、6面)(3)质疑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师:这两个物体能不能放在一起?(不能)生1:长方体比较长,正方体比较短。
2、圆柱的认识。
师:我们一起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谁来介绍另一种图形给大家认识。(生介绍圆柱)。
生1:这个侧面是有点圆圆的。
生2:上面下面是一样的,都是圆的,里面像一根柱子。师追问:谁再来说说它的模样?生:上面一圈圆圆的,下面也一样。师:圆柱侧面长长的与长方体长长的一样?生:长方体是平平的,圆柱是弯弯的。师:圆柱的圆面与长方体平平的面一不一样?生:一个是圆的,一个是方的。
师:圆柱和一个康师付方便盒比较,它们的形状一不一样?生1:圆柱上下一样大,这个方便面盒上面大,下面小。
师:像这样上下一样大的,有两个平平的面,身体又是圆圆的,我们把它叫做圆柱。
3、球的认识。
师:还有哪类物体没有介绍?(球)师:你来说说它的模样?记大家记住它。
生:它的模样是圆的,它不你正方体一样有尖尖的角。生:它是圆溜溜的。
师:请把圆溜溜的的物体放在桌子上。像这种也是圆溜溜的物体。(师拿圆柱和球)。
生:圆柱有平平的面,球没有平平的面。师介绍像这种圆溜溜的的物体我们把它称为球。师质疑:光盘和皮球一样吗?到底叫球还是叫圆?生:不一样。
生:球是胖的,而光盘是扁的。生:很扁的叫圆形,很胖的叫球。
三、实践探究,形成表象。
师:同学们认识了这4种图形,现在,请小朋友看屏幕:
师在屏幕上出示一些生活用品,让学生找到相应的图形。
四、抽象图形,认识特征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说出名称,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要求学生拿出相应的实物。最后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手拿球拍,上面分别放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一直保持这个姿势不动,绕导教室一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放在球拍上的长方体、正方体和立在拍子上的圆柱无法滚动?而“躺”在球拍上的圆柱和放在球拍上的球却可以滚动呢?让学生进一步明确:长方体、正方体的面都是平平的,无法滚动;圆柱两头是圆圆的,有两个面是平平的,圆柱如果“躺”在球拍上,它能够滚动,如果立在球拍上,它就不能滚动,球没有平平的面,容易滚动。
五、实践活动,体验特征。
2、可爱的机器狗。
【设计意图:以数一数的形式对各种几何图形进行辩认,并统计出个数。】。
3、摸一摸,猜一猜。
4、搭一搭。
(1)请同桌的小朋友用桌子上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种造型。先想一想搭一个什么造型,再尝试搭一搭,同桌两人合作共同完成这个任务。(2)搭完后引导学生交流:为什么长方体、正方体搭起来方便,圆柱立着搭也比较方便,而球搭起来则很困难。
5、做一做。
师:想不想这4种形状的物体都留在我们的课堂。有橡皮泥把它们的形状捏出来。
让生展示作品并介绍它们的特点。
六、全课总结,情知共融。
认识图形。
(一)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