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教学的心得体会大全(21篇)
通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自己。写心得体会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和目标,以及清晰的结构和逻辑。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实际经历和思考之后得出的一种观点和感悟。怎样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心得体会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尝试教学的心得体会篇一
这学期,我在的教学中运用了尝试教学法,这种方法深受学生喜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收效不错,下面是我的三点心得:
传统的教学学生有预习习惯的很少,都是教师精心设计,学生被动应付。这是教学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解题方法。当学生有所感悟、跃跃欲试时,再让他们完成模仿题,并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探讨。验证自己的解题方法、学习其他同学的多种方法,既可培养他们的表达、交流能力,又可开发他们的思路,加深和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最后是师生交流,通过学生的交流汇报,教师抓住学生思路不清晰或问题的关键处进行询问,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最后是师生小结。
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办法,是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受到教师和同学的表扬。我的信条是: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使学生喜欢学教学;要使学生喜欢学数学,千方百计地去表扬学生。创设愉快、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才能活跃课堂气氛,才能使学生敢于参与,主动参与。
通过一学期尝试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并值得向各位老师推荐,但是教无定法,我认为一名教师总不能只有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天天都在听你那种方法去学习,他们迟早都会厌倦的,因此我们要多掌握几种教学方法,多点变换我们的教学形式,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尝试教学的心得体会篇二
尝试教学理论的创立者邱学华先生来到我县举办教学观摩课和尝试教学理论讲座。利用尝试教学法教学的方法观点鲜明,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即:从尝试到讲解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而且在各个不同的阶段(例如尝试、自学、讨论等)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尝试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强调教师恰当的主导作用,使师生共同活跃在探索知识的认知过程中。这种教学方法的推广和运用,除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自学能力之外,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改善学生害怕学习数学的心理,同时减轻学生的功课负担,使学生从沉重的学业负担中解脱出来。
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问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准备练习是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以旧引新,为学生解决尝试问题做好铺垫;出示尝试问题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提出尝试问题,以尝试引路,引发学生进行尝试;自学课本是为学生尝试活动中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信息,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载体;尝试练习这一步是学生尝试活动的主体,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去解决问题;学生讨论这一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进行合作交流;教师讲解这一步确保学生掌握系统知识,也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评价;第二次尝试练习,一堂课应该有多次尝试,通过不同层次的尝试活动。
我认为尝试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教师先讲例题,学生听懂了以后再做练习,这是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位置。现在突破这个传统模式,把课倒过来上,先让学生尝试练习,然后教师针对学生尝试练习的情况进行讲解,先让学生尝试,就是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
邱学华先生谈尝试教学法课堂评价的几点要求。
一个观点: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
这是基本方向,当然,应用到各个年级、各门学科,会有它的特点,也应该有教师个人的特色。两抓:一抓尝试自学;二抓练习达标。
这是30多年尝试教学法应用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所有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同的现象。就是一定要让学生自学。练习不是满堂问,口头、笔头练习都应该有以笔头练习为主。“不动笔不上课”,为什么要这样要求?因为考试要用笔,用笔的效果最好!
三看:一看参与面;二看练习面;三看开口面。
四个当堂:当堂完成;当堂校对;当堂订正;当堂解决。
一句话,就是尽可能要“堂堂清”。不能一味把问题留到课后。
五个“一定要”:一定要看书;一定要讨论;一定要让学生提问题;一定要有1/2时间给学生练习;一定要达标。
教科书是最好的学习文本,要充分应用好教科书。讨论要有实质性,教师有掌握学生讨论的情况。“一定要让学生提问题”这是关键!一般学生提出问题的时间在什么时候呢?至少有两个时段,时机是比较好的。一是学生自学完成后;一是快要下课时。给学生练习的时间最好多一点,现在提1/2,以后可能要求2/3。
尝试教学的心得体会篇三
“尝试教学”听起来非常熟悉的教学方法,可是一旦运用起来才知道要准备的内容有多少。本学期,我校积极推广尝试教学,全体教师都行动起来尝试着这种新的教学方法。课堂中尝试题的设计,决定了整个尝试活动的流畅性,多以发散型的多元思考题型呈现,让学生以自学课本,操作学具及共同讨论,来尝试解决问题。
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教学,我惊喜的感觉到虽然课前查阅的资料比以前多,但心里更有底了。上课轻松了,学生活跃了。老师说的少了,学生说的多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多了,上课不注意听讲的学生少了。老师也从繁重的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习兴趣。
不过,在尝试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例如:
1、对后进生关注多的话,时间不够。如何做才能顾及到所有学生。
2、教学内容多,如果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有限的时间里完不成教学任务。
信心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心中充满信心,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在试教学的道路上一定会硕果累累。
尝试教学的心得体会篇四
尝试教学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建立了适应各种不同教学需要的教学模式体系,包括基本模式、灵活模式与整合模式三类。根据尝试教学理论的实质和“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基本特征,在教学实践中邱学华逐步形成了一套基本操作模式。但由于实际教学情况的复杂多变,生搬硬套一种模式是不科学的,邱学华在实践的基础上又提出可以从基本模式中派生出许多变式,称为灵活模式,如调换式,即把基本式中的某几步调换一下;增添式,即在基本式上再增添一步或几步,如在出示尝试题以后可以增添一步学生讨论;结合式,即当学生比较熟悉和适应尝试教学以后,基本式七步就不必分得过于清楚,而是可以有机结合地进行;超前式,即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可以将基本式的前几步提前到课前作为预习进行。
尝试教学模式可以同其他教学模式整合,因而产生了第三类整合模式。邱学华认为,提倡一种教学法,并不排斥另一种教学法,它们之间不应该是对立的,而应该是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
当然,任何一种教学理论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运用尝试教学理论中在具体的教学操作模式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运用尝试教学操作模式,学生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因而它在小学低年级应用范围较小;对于初步概念的引入课,一般也不适合于应用该操作模式;实践性较强的教材也不完全适于应用该操作模式。此外,尝试教学还存在理论基础有待加强、在小学数学以外的学科运用模式还存在各种困难、理论实验不够科学、一些具体做法需要进一步思考等问题。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酝酿思考,到80年代正式启动教学实验,邱学华对“尝试教学”进行了长达四十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从“学生能够在尝试中学习”到“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观点的提出,尝试教学从无到有,从实验到理论,在中小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尝试教学法以“学生为主、自学为主、练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要求学生首先进行尝试练习,把学生推到主动的地位。近年来,尝试教学法已深入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纷纷“尝试”。下面,我结合平时的教学,谈谈运用尝试教学时的一些做法。
让每个学生感动的教育就是让学生享受的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导学案”好比学生的指路灯,引领着学生不断的前行。在我们农村学校,大部分孩子都属于留守儿童,生活上的照顾都不完善,更谈不上学习上的辅导。学生多数没有预习、复习的习惯,作业只为完成老师的任务。这种前提下,教师的教学如被束缚,生怕学生不懂,反而让学生失去兴趣。受尝试教学法的影响,我也开始了自己的尝试。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前,我经过反复思考,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学环节:
(一)基本练习……。
(二)平行四边形面积研究,我来试一试。
1、我用的是剪拼法。把平行四边形延高剪成一个()形和()形,在把它们拼成一个()形。原平行四边形的底是拼出的`长方形的(),原平行四边形的高是长方形的(),因为长方形面积=()×(),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我还有其他的方法。
(三)尝试练习……。
我提前把导学案作为家庭作业发给学生,让学生课前预习完成。到上课时在进行交流。汇报的结果比我预想的要好的多,学生们完全能理解学案上的分析,顺利完成。最为精彩的还是汇报自己的方法时,有的学生把平行四边形两边剪成两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来拼:有的学生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根据三角形面积来算。整堂课在学生的意犹未尽中结束,从孩子们脸上,我看到学习了成功的喜悦。邱老先生提出的“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让我看到了希望。让我不禁想到了一句话:给我一个舞台,我将还你精彩。尝到运用导学案的甜头,在后来的教学中,我根据内容的需要,设计适用的学案,不仅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渐渐养成了提前预习习惯,学会了预习的方法。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的条件”。学生的尝试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领。试想,教学时,教师只抛出:“你们自学”,学生就会自学了吗?因此,在让学生尝试学习之前,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巧妙设计自学提示,让围绕它进行自学,避免自学时毫无目的,盲目学习。在教学《比的意义》时,我首先设计了这样的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
1、什么叫做比?
2、通过预习,你会读比、写比吗?
3、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4、比值可以怎样表示?用什么方法计算呢的?
这样的几个问题紧紧围绕教学的目标展开,但第2个问题却容易让学生的回答只停留在“会”与“不会”的层面上,指向性不强。于是,经过仔细推敲,我把“通过预习,你会读比、写比吗?”改为:“怎样读比、写比?完成教材上的试一试。”这样,用具体的实例来引导学生自学,目的性更强。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进行5分钟左右的自学后,在根据自学提示一一交流,并结合问题出示相应的练习,讲练结合,效果显著。教师在设计自学提示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自学提示要结合教学的目标,自学的重、难点展开设计,目的在与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学习更有目地性。
2、自学提示的问题方式是赋有启发性的问题,起到引导学生思考的作用。问题的内容要具有层次性,一般2—3个大部分通过自学能完成的问题,1—2个有挑战性的问题。
3、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作出适当调节。对于学生都不会的问题,要降低难度,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尝试教学的特点是“先练后讲”、“当堂训练”。因此,尝试练习的设计内容要精,题量要适当。学生通过自学究竟有没有达到学习目标,达到程度如何,都可以在尝试练习中得以反馈。教师设计尝试提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初次尝试题,1—2道。内容可以和学生学习的例题相似,通过尝试了解学生初次学习的情况反馈。
2、再次尝试题3—5道,题要紧扣学习目标。运用于自学交流,教师讲解之后,主要检查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
3、发展练习1—2道。前两种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尽量当堂订正,后一种练习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练习时,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如“我来试一试”、“我敢尝试”、“尝试小先锋”等,激发学生想试、敢试的想法。
尝试教学的心得体会篇五
尝试教学法简单来说,不是教师先讲,而是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进行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讲解。具体来说,可分为五步进行,所以尝试教学法也可以叫"五步教学法"。
这一步是提出问题。数学知识大都是通过习题形式出现的。出示的尝试练习题要同课本中的例题相仿,同类型同结构,这样便于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课本去解决尝试题。
课本例题:"一商店运进4箱热水瓶,每箱是12个,每个热水瓶卖6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尝试题:"商店有20盒乒乓球,每盒有6个,每个乒乓球卖2角,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课本例题:"2+3"。
尝试题:"3+2"。
新课开始,教师在宣布课题时,一定要明确提出,这堂课学的是什么内容,要求的什么,然后再出示尝试题、尝试题出示后,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如"教师还没有教,谁会做这道题目试着谁能动脑筋,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先让学生思考一番,这时就转入了第二步。
由于尝试题与课本例题相仿,学生经过一定的训练是能够看懂的。学生可通过看例题举一反三,学会解答尝试题的方法。这样带着问题自学课本,目标明确,要求具体,效果好。因为自学课本后,必须解决黑板上的尝试题,自学课本的效果当时就能看到,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自学课本例题,大部分学生对解答尝试题有了办法,都跃跃欲试,时机已经成熟就转入第三步。
一般让好、中、差三类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同时在草稿本上练习,教师要巡回观察,及时了解学生尝试练习的情况。学生练习时,还可以继续看书上的例题,一边看一边做。尝试练习结束后,就转入了第四步。
尝试练习后,可能一部分学生作对了,一部分学生做错了。教师根据三类学生板演的情况,引导学生评讲讨论。在评讲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已在尝试讲算理了。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分析推理能力。学生尝试算、尝试讲以后,迫切需要知道自己算得对不对,讲得对不对。这时听教师讲解又成为他们的迫切要求。火候已到,就转入第五步。
学生会做题目,并不等于掌握了知识,还必须懂得算理,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因此在学生尝试练习后,教师要进行系统讲解。这里教师的讲解同过去的方法不同,不要什么都从头讲起。现在学生已经通过自学课本,亲自尝试做了练习题。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和教材关键的地方重点进行讲解。教师的讲解,可以确保学生系统掌握知识。
在教师指导下,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逐步解决问题。这五步并不是一堂数学课的全过程,而是"进行新课"这一环节中的五个步骤。一堂完整的数学课,与进行新课"前后,还有其他环节。因此,应用尝试教学法,也是一堂课的一部分,还必须由其他教学方法配合,有机结合在一起应用。
尝试教学法有一个基本的教学程序,但是,这个程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情况的不同以及教学条件的变化而灵活运用。
怎样灵活地运用这五步呢?根据我们的实践,学生熟悉尝试教学法以后,这五步就不必分得那么清楚。例如,出示尝试题后,学生可一边自学课本,一边就动手做尝试题了,第二、第三步就一气呵成。第四、第五步,也不要截然分开,学生讨论和教师讲解可以结合进行,教师参加学生一起讨论。在讨论中把需要讲解的内容讲出来。这样做,比较自然,又节约时间。
尝试教学法符合现代教学论思想的要求,改变了传统的注入式教法,把知识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尝试教学法的应用,引起数学教学过程的一系列变化:
从教师讲、学生听转变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先练,教师再讲。
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从被动听讲,死记硬背转变为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从技巧性教育为主转变为思考性教育为主。
“尝试教学法”的一个显著特点:增加了练习时间。这样能保证学生当堂练习,当堂消化巩固,当堂解决问题,为我们学校提出的“节节清、课课清”的辅优补差要求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尝试教学法的五步程序和课堂教学的六个阶段融汇一体,形成一个以“解决尝试题”为核心的教学系统。尝试教学法注重学生先练教师后讲,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充分的时间能独立思考问题、探求解法,再加上教师注意情感教育,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组织教学活动上,同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援助,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独立思考问题,自学课本思想集中,探求解法态度认真。
尝试教学的心得体会篇六
尝试教学法,是给学生创造一定条件或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法。在学习了尝试教学法并应用到教学中,我发现尝试教学法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减轻学生负担。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在教学中我运用尝试教学法的几点体会:
尝试教学法的运用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课堂上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这种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尝试教学法的流程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问题情境的导入、尝试题、“试一试”、“做一做”等环节,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利用“尝试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造合适的情境,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将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再次尝试安排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能增强教材的实用性。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听”会的,而是“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师写出。
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尝试教学法正好适应了社会的发展趋势,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如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积极运用尝试教学法,每节新授课都先复习一遍相关的旧知识,再设计好尝试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式加减法”的时候,我先复习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同分母分式加减法”,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例题,看看谁能最快掌握具体的方法。这样一来,学生兴致盎然地纷纷投入学习中。自学课本例题后,再让学生完成黑板上的尝试题,结果,多数同学都做对了。这样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进而形成良好的习惯,为他们以后的身心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尝试教学法冲破了“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先让学生大胆地去尝试练习,从小培养儿童“试一试”的精神,长此以往,就能逐步形成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尝试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先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只起辅导、引导作用。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上数学课中的配方时,我提出了如何进行配方这个问题,各小组积极参与讨论,但是没有一个组能够说出其中的关系,因为书本上只给出了配出来的常数项,而没有强调所配的是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然后我走到一个组的旁边,提示他们:二次项系数是1,一次项系数与常数项数字有什么关系?他们又热烈地讨论起来,不久,有一个同学站起来回答道:常数项是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当时我给了他一个微笑,并表扬了他,他高兴得跳了起来。接着我让他到黑板上给全班同学讲解,他描述得很清楚,思路也很清晰。当他讲完后,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从那以后,他的数学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还不时跑到办公室和我一起讨论问题。看到学生的进步,感受到了学生的变化与成长,更加坚定了我继续运用尝试教学法的决心。
在小组内开展合作学习,每个班分成四到六个组,每个组有六到八个同学。学习小组的划分按成绩好差搭配,这样就使课堂教学开始面向全体学生,最终改变了“只为少数人教学”的现象,达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目标,并且有利于营造同学之间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在具体问题的合作讨论中,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语言是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一个人口头表达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他的逻辑思维能力。尝试教学法中有一个环节是要学生讨论、交流,在这一环节,除了组织、引导好学生,讨论之后我还让学生说说讨论的结果。长此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总之,通过运用尝试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师生平等、学生主动学习、学生个性化发展等多方面的优势。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其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尝试教学的心得体会篇七
通过这次邱学华教授的尝试教学法培训,本人收获很大,邱学华同志长期从事小学数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他在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中获得了丰硕成果,对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振兴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他提出的“尝试教学法”他的尝试教学法集中反映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思想。
他的每一过程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我把他这一模式理解为“先学后教,当堂练习,以学生为主”,即在课堂上教师先揭示课堂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暴露问题后,引导学生研讨解决,老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经过严格训练,形成能力。他的这种教学模式在各种课上都可以使用。比如:在新课中,先引导学生自己看例题,找规律,再让学生举一反三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研讨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最后让学生再练习,同时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学生讨论,并作必要的点拨,主要是由学生自主完成。这就体现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论。
力求达到本单元的训练要求,第三课时引导学生更正训练中的问题,再针对问题当堂强化训练,更好地达到训练复习目的。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实质上是课堂教学全过程都让学生自主学习,“先学”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而“后教”也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因为“后教”是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在学生自主中完成提疑、解疑,教师只作评定,在整个教学中都是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只作一定的辅助作用。
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自己会更好地领悟他的教学思路,并加以应用。其实在具体的教学程序,但其核心精神其实很简单:相信学生可以“自学”。教师在讲授之前,让学生先自学;教师在讲解之前,让学生先做练习。与之相关的口号是“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尝试教学法”的意义在于:很多人可能会忘记了它的具体教学程序,但人们会普遍记住它提出的“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的基本精神。
教学方法改革了,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结构也必须改革。旧的课堂教学结构不能适应尝试教学法的应用,这种传统结构,是为传统教学方法而设计的。如果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以"先练后讲"为特征的尝试教学法,这种结构就不适应了。
经过试验证明,实行这种课堂结构教学效果较好。主要表现在:
(1)突出新课教学的重点。新授课主要是进行新课教学,新的结构全部围绕新课教学展开,能够保证较好地完成新教材的教学任务。
(2)增加练习时间。新的结构几乎安排一堂课的二分之一的时间。
进行练习,从基本练习到巩固练习,再到课堂练习,要求逐步提高,层次清楚。这样能保证学生当堂练习,当堂消化巩固,当堂解决问题,不留尾巴到下一堂课去。
(3)改变了"满堂灌"、"注入式"的旧教学方法。新的结构,增加了练习时间,"进行新课"时间只能控制在15分钟左右,促使教师改变"满堂灌"、"注入式"的做法。
所以,通过学习邱学华同志的“尝试教学法”,我知道,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采取多样的教学法,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更加有效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积极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着让学生自己去解决相关问题,从真正意义上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辅导”。
尝试教学的心得体会篇八
尝试教学法主要就是要课上的内容讲的要少,真正上新课的时间也就是二十分钟左右,它的结构大致是:
1.基本训练(5分钟左右);。
2.导入新课(2分钟左右);。
3.进行新课(15分钟左右);。
4.试探练习(第二次尝试练习,6分钟左右)。
5.课堂小结(2分钟左右)。在讲新课时是先让学生自己先试,再进行讲解,也就是尝试教学法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先练后讲。
发现这样的课堂以下几个好处:
一、上课的时间几乎都集中在学生注意力能集中的这一段时间,因为时间短,学生不易产生疲劳感。
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其中,如果学生做对了就能从中得到成功感,如果做的不对,也会很请注意的听,(但我也在想这样学生失败可能会更多,那会不会让学生感到有挫折感呢?这是我在想的一个问题)。
三、课堂上提供了做作业的时间,这样既减少了学生作业的负担,同时学生在安静地课堂里完成作业,错误率定比回家去做的要低很多;而且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学生当堂能发现自己身上还存在的问题,再通过利用最后的小结时间对作业中学生普遍的困难进行讲解,避免了学生把问题带回家。
但是我觉得英语这门学科如果要尝试教学,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有一定的难度!小学生莲音标和单词都不认识,怎么样才能算是尝试教学呢!语文和数学还是可以的,如果可以,学生学习能事半功倍。
尝试教学的心得体会篇九
尝试教学法是指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来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
尝试教学法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变传统的"先讲后练"为"先练后讲",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尝试教学法在结构上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在于它是以学生自学课本,讨论课本为主。尝试教学法一般结构是:基本练习、导入新课、新课练习、巩固练习、课堂总结。
教学的五个步骤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为教师合理地组织教学提供了一个科学程序。在第三步骤的新课教学过程中,更能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教学过程又分为五个环节:在准备题引入的基础上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我在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五单元含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教学中应用了尝试教学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准备题的引导作用--准备题与尝试题密切联系。
教学时准备题的设计非常重要,因为数学教材是系统的,知识是循序渐进的,每一节新课,每一道例题都是前段知识的发展和延伸,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由于新旧知识的这种联系,教学中的准备题就起到了桥梁了作用,准备题应与尝试题紧密相连。
出示准备题:小明家养鸡27只,养鸭19只,小明家养的鸡和鸭的总数是多少只?学生先独立解答然后讲解:要求鸡和鸭的总数就要知道鸡和鸭分别是多少只,这两个数量在题里都已经告诉了,那么把鸡和鸭的只数合起来就是所求问题鸡和鸭的总数。算式是:27+19=46(只)。答;(略)。在此基础上出示尝试题;小明家养鸡17只,养鸭19只,养的鹅比鸡和鸭的总数少3只,小明家养鹅多少只?为准确掌握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准备题与尝试题合为一体,体现了新旧知识间的连接点。
二、课本示范作用--自学课本。
尝试题的出现,立即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起到思维定向作用。由于学生自身素质的差异,自学能力强、基础好的学生经过准备题的"铺路"能够解答出尝试题。而多数同学虽然积极性很高,但尚需辅助指导,这时教师出示自学内容同时给予点拨。出示自学提纲,附自学例题:同学们做黄花25朵,做紫花18朵,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做了多少朵红花?自学提纲为:首先找出题里的已知条件及问题;其次观察线段图思考:做红花的朵数与哪个数量有关系?在尝试中,教师为学生创设尝试的条件,给学生提出自学提纲,使学生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地自学课本,自己探索,从课本中找到解题的方法。
三、尝试练习--信息反馈,指导判断正误。
在尝试练习中,应用反馈原理,使学生了解自己所学到的新知识,并强化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学生通过自学课本,掌握了解答尝试题的方法,几个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教师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使学生感到自学新知识并不困难。这样就可以加快教学速度。由学生独立解答下面的题:把前面三个已知条件分别改为:(1)养鹅的只数比鸡和鸭的总数多3只。(2)养的鹅的只数是鸡和鸭总数的3倍。
尝试教学的心得体会篇十
尝试教学法主要就是要课上的内容讲的要少,真正上新课的时间也就是二十分钟左右,它的结构大致是:
1、基本训练(5分钟左右);
2、导入新课(2分钟左右);
3、进行新课(15分钟左右);
4、试探练习(第二次尝试练习,6分钟左右)。
5、课堂小结(2分钟左右)。
在讲新课时是先让学生自己先试,再进行讲解,也就是尝试教学法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先练后讲。发现这样的课堂以下几个好处:
一、上课的时间几乎都集中在学生注意力能集中的这一段时间,因为时间短,学生不易产生疲劳感。
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其中,如果学生做对了就能从中得到成功感,如果做的不对,也会很请注意的听,(但我也在想这样学生失败可能会更多,那会不会让学生感到有挫折感呢?这是我在想的一个问题)。
三、课堂上提供了做作业的时间,这样既减少了学生作业的负担,同时学生在安静地课堂里完成作业,错误率定比回家去做的要低很多;而且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学生当堂能发现自己身上还存在的问题,再通过利用最后的小结时间对作业中学生普遍的困难进行讲解,避免了学生把问题带回家。
但是我觉得英语这门学科如果要尝试教学,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有一定的难度!小学生莲音标和单词都不认识,怎么样才能算是尝试教学呢!语文和数学还是可以的,如果可以,学生学习能事半功倍。
尝试教学的心得体会篇十一
内容简介:
自助式“学案”教学法,以“学案”为先导,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既要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的包办教学模式,又要克服“开放式”教学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学案”以实用主义为原则,以当前教学实际为出发点,力求知识与能力并重,素质与应试兼顾。“学案”倡导教师与学生并重,老师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学案”,从基础知识结构的掌握、解题技能的培养到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开发,对学生学习进行系统的指导。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突出个性和创新,通过师生的教学互动,达到共同提高。
关键词:历史&学案&教学法。
正文:
一、从教案到“学案”
设计好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传统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精彩完美,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没让学生参与,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在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上课只能被动学习。在当今教学改革中,又出现另一种极端: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只注重课堂的“活跃”场面,而忽视教学的最终效果,一些课堂教学改革搞得“轰轰烈烈”,最后却拿不出实效。其原因在于只看到学生自主意识强,而忽视自主能力弱的`现状。要认识到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关键,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为此,笔者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革为逐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自助式“学案”。
从“教案”到“学案”的改革,必须把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具体做法是: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考试的要求,编制出指导学生每一课时助学方案,称之为“学案”,通常要提前一周印制完成,发放到学生手中。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学案”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讨论交流,并在“学案”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就可以先学习掌握;剩余部分在课堂教学讨论中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学案”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探索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又反过来促进老师的教学。
二、“学案”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学案”的编制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技能到理论及运用逐步加深。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指导进行自主学习。笔者在教学中的“学案”尝试一般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1][2][3][4]。
尝试教学的心得体会篇十二
这学期,我在的教学中运用了尝试教学法,这种方法深受学生喜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收效不错,下面是我的三点心得:
1、及早出示课题,提出教学目标。
2、自学书本知识,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学生有预习习惯的很少,都是教师精心设计,学生被动应付。这是教学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解题方法。当学生有所感悟、跃跃欲试时,再让他们完成模仿题,并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探讨。验证自己的解题方法、学习其他同学的多种方法,既可培养他们的表达、交流能力,又可开发他们的思路,加深和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最后是师生交流,通过学生的交流汇报,教师抓住学生思路不清晰或问题的关键处进行询问,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最后是师生小结。
3、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办法,是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受到教师和同学的表扬。我的信条是: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使学生喜欢学教学;要使学生喜欢学数学,千方百计地去表扬学生。创设愉快、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才能活跃课堂气氛,才能使学生敢于参与,主动参与。
通过一学期尝试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并值得向各位老师推荐,但是教无定法,我认为一名教师总不能只有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天天都在听你那种方法去学习,他们迟早都会厌倦的,因此我们要多掌握几种教学方法,多点变换我们的教学形式,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尝试教学的心得体会篇十三
小学作文教学开放是教育部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是习作本身的需要。开放式的作文教学指的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学科与学科间相融合,学校与家庭、社会、自然界相融合以及与学生实际需求相融合的广大空间,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全方位开放的作文教学的空间里自由驰骋,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一、作文教学内容开放
作文教学的内容应该是开放的,即不应将课程和教材看成是一层不变的,而要多方联系、系统思考,灵活地、创造性地实施课程、使用教材。在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上做到既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衔接,又有利于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潜能。
1.拓展内容。立足课内,面向课外,立足课堂,面向生活,对习作内容作适当拓展,有时确能起到化“腐朽”为“神奇”之效。如将第十二册的作文《____爱我,我爱____》改成《我和_____》。这样扩大了选题范围,有利于学生充分挖掘自身的写作资源,自由自在地选择所爱,敞开心扉。结果,学生写作内容的宽泛让我们始料未及,《我和电脑》、《我和同桌》、《我和兰花》、《我和“宝贝”》……文章流露出学生的真情实感,一篇篇各有特色。
2.改编内容。对于教材中滞后于学生生活、束缚学生思维、不能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内容,我们要大胆改编。如第十二册的习作训练《烧不坏的手帕》,教学中要先做实验。然而此前学生已有《烧不坏的纸船》的经验,这一实验没有什么新奇可言,加之为了安全起见,实验由老师操作,学生不能亲自动手,只能观看,因而吸引力不大。于是我们把实验改为人人都可动手又有新意的《造纸桥》。在实际操作中,学生情趣高涨,既独立探索,又合作研究的。结果,他们作文时得心应手,文思泉涌。又如我们把第十二册的习作训练《好____》改编成《我的故事》,让学生既可写真实的生活,也可写合理的想像。哪怕是一件细微的小事、一个小小的微笑、一丝淡淡的心情、一点小小的向往,都可以在笔下自由表现。这真正做到了《课程标准》中所说的“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出真情实感”。
3.巧妙练笔。要拓展作文教学的空间,开放作文教学的内容,加大习作训练的力度,笔者认为读写结合,随文练笔不失为一种成功的经验。只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找准读与写的结合点,就能实现文本阅读的超越,创出习作教学的新洞天。如模仿性练笔、想像式练笔、改写缩写式练笔、感受式练笔等。
小学作文教学内容的开放还应体现在课外练笔,让生活走进作文,让作文走进生活,时时处处绽放作文之花。首先引导学生融入大自然,观察大自然。尤其是小学生,需要引导他们有意识、有目的地观察。观察春天淅淅沥沥的小雨,捕捉它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观察奇峰怪石、山川激流,体会大自然的匠心独运、巧夺天工;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特性,领悟大自然赋予它生命的意义,等等。这些都能成为学生作文的好材料。有了这样的积累,学生必定会写出文思独特之佳作。其次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广纳信息,加强实践,增加体验。美好的书报读了写,精彩的影视观后写,生动的叙述听了写,憾人的事件见了写,奇妙的想法想着写,好玩的活动搞了写。
二、作文教学过程开放
开放式的作文教学注重作文氛围的创设,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使习作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绿洲。
1.氛围创设。在课堂作文训练中,教师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主导活动,找准小学生生活的热点、焦点,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缩小作文和生活的距离,实现“生活向作文的转化”,让作文成为儿童生活的有趣部分。可设计“演一演”,如小品表演(玩具交流会、学做小导游、模拟法庭等);可设计“做一做”,在动手实践中丰富生活,增长见识,增加体验,言之有物又有情;可利用多媒体教学,再现生活情境,激发学生身临其境之感。
2.表达自主 。首先要开放习作的“情”。学生情感丰富,个性色彩浓郁,他们各自都有一个独特的心灵世界。为此,习作就是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原汁原味”地表现出来,不说空话、套话,特别是不强加给学生高于生活的有“深刻立意”的价值倾向,让学生成为自己思想感情的主人,既可讴歌生活中的真善美,也可批判生活中的假恶丑。如第十册的习作训练《春游》,在组织学生春游蛟山公园的同时让学生说说见闻、感受。有的学生写美丽的春光,抒发了热爱自然之情;有的学生写愉快的活动,童心童趣跃然纸上;有的学生写美好的传说,赞扬了美的创造者;有的学生则写游人的言行,倾注了对公园里一草一木的关怀之情……这一篇篇习作,不能不说是作者心底流出的“泉水”。
《开放式教学的尝试》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尝试教学的心得体会篇十四
在新华字典中,尝即体验、品味,试则是用布、毛巾等摩擦使之干净。在我认为尝试教学既是学生自主动手能力的培养。
尝试教学能锻炼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有三种: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而抽象思维是教学的核心。在教学中,教师主要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例如,我在讲一个词语的时候,如“跃”让同学们组词。同学们会组很多词,比如“活跃、飞跃、跳跃”,有些词连我想也没有想到,如“穿越”。所以,学生的词汇量不一定比老师差。
尝试学习,让学生主动动手学习。
以往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先讲,学生在做。而尝试教学是让学生先做,教师后讲。从“先讲后练”到“先练后讲”,虽然只是前后顺序调换一下,可这是教育思想的巨大变化。前者强调教师是主宰,是接受性学习;后者强调学生为主体,是尝试性学习,也是自主学习。有一次,我布置作业,让同学们回家给新课文的生字组词,第二天,我检查作业,班上有四分之三完成较好,根据我的询问,他们完成这些组词有很多方法。如:自己从课文中找词语,查字典,问家长,平时积累等。我非常高兴,同学们的方法很好很多,在学习完这课过后,同学们对本课文的词语掌握非常好,从此以后我都是让学生自己先组词,第二天课堂上在检查、纠正。
尝试是一种甜蜜的体验,喜欢尝试是孩子的本性。孩子在一出生就再不断的尝试,他们尝试着说话,尝试着走路,一路走来都再不断的尝试。他们喜欢这样的尝试。假如在学习中,学生先去尝试着学习,那么他们会像玩游戏一样对学习感兴趣。
让孩子们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长,在尝试中强壮。
尝试教学的心得体会篇十五
说实话,对于上古诗这类课文,确实心中没底,毕竟他距离我们太遥远,且理解起来难度很大。即使自己理解了,也不知该如何传达给学生。但是没办法,作为教师,只有去适应教材,而不能让教材适应我们,我也只好赶鸭子上架。
在教学这首诗之前,我先对这首诗的诗人苏轼的生平事迹作了一番讲解,从而拉近诗人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再让他们理解这首诗的题目,没想到他们一下就说出来了,让我欣喜不已。对于刚进入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这首诗确实有很大的难度,特别是“擎雨盖”、“傲霜枝”这样的词语。因此我让孩子们一边对照词语手册上的注解,一边自己理解课文,让他们对全诗有一个大概把握。接下来我重点对“擎雨盖”、“傲霜枝”这两个词语进行了讲解,并找来一些图片,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将“荷叶”叫做“擎雨盖”,怎样的枝条叫“傲霜枝”。通过观察图片,孩子们对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有了基本的认识。
虽然孩子们对局部把握了,但由于教学上的不足,致使学生对全诗的把握不够,对于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也没有很好的理解。古诗该如何进行教学,我想这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难题,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使自己在这方面有所提高!
尝试教学的心得体会篇十六
教学时,教师可将作文与音乐进行结合,把准备好的一段富有变化、含有情节、便于想象的`音乐放给学生听。让学生充分调动听觉体验,依据优美的音乐进行想象习作训练。由于学生对音乐的不同理解,以及在音乐欣赏能力和水平上的差异,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想象和联想,所形成的事物及事物呈现的状态、方式也截然不同。如:听鸟鸣,想象茂密森林的美丽景象;闻水声,想象泉水丁冬的溪流、波光粼粼的湖面、汹涌澎湃的大海;听马达声、车鸣声、人流声,想象宽阔的马路、热闹的街市……由此所写出来的作文必定各具特色,个性鲜明。
尝试教学的心得体会篇十七
阅读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因此,如何搞好阅读文教学,是众多教师探讨的热点话题。这学期,我有幸参加了省里举办的中学语文研讨会,听了韩君等教授的讲座。之后,反思自己的阅读文教学,我得出了几点新的体会。
一、写了什么与如何写并重。
在我以往的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掌握文本内容,从整体感知、逐段分析到一句话的深刻含义,惟恐讲得不全、不细、不透,而对作者是如何安排这些内容的以及为何要这样安排时有忽略,对学生的写作实践指导性不强。因此,我们的阅读文教学不能只教给学生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也要让学生知道作者是如何来写的,即写了什么与如何来写并重。
例如,《安塞腰鼓》是一篇气势雄浑、激情澎湃的文章,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都能感受腰鼓的特点,教师再提问:什么样的厚土能承载如此磅礴的腰鼓,怎样的人才能捶打出这样的腰鼓?教师结合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当时的状貌,引导学生理解,作者通过描绘这样的腰鼓,是为了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歌颂阳刚之美,表现在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压抑、羁绊的西北人民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愿望。以上只是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大多教师都会教,且反复而具体地教,而对于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如何达到的,在教学中却忽略了。作者是如何营造激越的气氛,表现腰鼓的特点的?答案是铿锵的短句、快速的节奏、大量的排比,由此指导学生如何写出激昂的文字。
又如《伟大的悲剧》一文中,有很多感人的情节,读来让我们感受到斯科特一行五人崇高的精神与伟大的人格力量,在教学中教师都会引导学生赏析。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段打动读者的呢?细节描写,即我们所说的“于细微之处见精神”。从而让学生明白,在写作中,我们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着眼于一个细节,譬如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话……会更有效。
还比如《社戏》一文,题为“社戏”,而“我”真正看到戏到了文章的十七自然段。一至十六自然段写了平桥村是我的乐园,看戏前的波折,月夜行船。在教学中,我们除了让学生知晓以上内容,还要让学生明白作者为何如此安排:平桥村是乐园,但在那么多趣事中我最向往的是去赵庄看戏,而戏也并非想看就有看,颇费了一番周折,看戏途中则处处写我的急迫心情。真是看似没写社戏,实则处处写社戏,烘云托月般把社戏抬高了,调足了读者的胃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像冰心所写的《观舞记》,前面几个排比段的铺陈,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抓住一个点,勿求面面俱到。
很多老师可能有过和我一样的体验,那就是觉得一节课的'时间太不够用,通常是课前准备要讲的还没讲完就下课了。教学一篇讲读课文,我们总觉得要讲的实在太多了,处处是重点,处处是考点,不讲到行不通,不讲透不放心,因此,篇幅稍长点的文章三课时是常事,教师讲得辛苦,学生记笔记记得辛苦,而教学效果却并不乐观。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应抓住每一篇课文在表达主旨、抒发情感、写作手法上最突出的一个方面,讲深讲透,勿求面面俱到。
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我想很少有老师两课时完成了的,一个是篇幅较长,另外,鲁迅的文章,要讲的实在太多了,那怎么把握呢?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可只抓一个点: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与欢快!百草园是一个乐园,它体现在泥墙根的无限趣味、长妈妈所讲的神秘的美女蛇的故事、雪地捕鸟的乐趣。这一部分可重点分析第二自然段,赏析作者写景的精彩。“我”在三味书屋里的乐趣可以安排学生去找,学习上的进步,去后花园寻蝉蜕、捉蚂蚁,上课偷偷画画……这样一来,教学比较轻松,学生对于课文前后两部分的关系这个难点问题也很好理解了。
三、将比较法运用于阅读文教学中。
教育家……曾说过:比较是一切思维的基础。……求同比较可让学生形成规律性认识,求异比较可让学生知晓事物各自的特性。因此,我们在阅读文教学中,不要把文章孤立起来教学,可适当运用比较法。
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我”的父母对叔叔的态度前后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此看出父母的冷酷、虚伪,也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接着,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比较《我的叔叔于勒》、《故乡》、《最后一课》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学生会明白,它们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且对比手法的运用既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又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学生对对比手法有了这种规律性认识,既能指导自己的阅读,又能运用于自己的写作。
求异比较方面,如赏析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学生在充分感受秋景的萧瑟,游子的羁旅之苦后,教师可安排另两首吟秋诗给学生阅读:杜牧的《山行》,刘禹锡的《秋词》。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异同。这样学生就会明白,同是以秋为主题,但因主人公的心境不同,景物的特点也不同,写除了自己的个性,才能得到读者的青睐。
尝试教学的心得体会篇十八
信息时代,媒体的传播与影响已十分深远。许多孩子喜欢看电视、上网。教师和家长应迎合孩子的这种心态,积极加以引导,建议看一些有益、健康的电视节目:如《新闻联播》《科技博览》《动物世界》等;历史题材专题片或由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国演义》等;表现儿童生活的节目如《大风车》《东方儿童》等。电视传播的知识五花八门,不少是课本上和学校中所不能学到的,学生通过记录和收看,可有效地避免了在写作文时经常遇到的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现象。如北京奥运会召开期间,为了让学生从小关注时事,关注社会,我给学生设计了一专题报道式作文:“每天在笔记本上记下《新闻联播》中有关奥运会的情况,并三言两语写下自己的感受。”学生们兴趣很浓,将奥运会的比赛结果用文字、插图等进行巧妙编排,设计了一份份剪贴小报。同样“神舟系列”取得的惊人的航天成果,也自然成为我们绝佳的创作素材,在剪贴、采编、习作的过程中,自然引发的爱国热情是其他形式政治教育所难以达到的。这样的训练既在很大程度上纵向联系,提高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又为学生增添人生体验,培养了正确的人生观。
尝试教学的心得体会篇十九
我认为一名教师不能只有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天天都在听你那种方法去学习,他们迟早都会厌倦的,因此我们要多掌握几种教学方法,多变换我们的教学形式,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我认为尝试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
教师先讲例题,学生听懂了以后再做练习,这是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位置。现在突破这个传统模式,把课倒过来上,先让学生尝试练习,然后教师针对学生尝试练习的情况进行讲解,先让学生尝试,就是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另外,我们在上课时有两点值得大家注意:1、及早出示课题,提出教学目标。上课一开始,立即导入新课,及早出示课题,开门见山,不要兜圈子。课题出示后,教师简要提出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这堂课的学习内容,也可启发学生“看到这个课题,谁来先说说,这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让学生自己说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才能更好地主动参与。有些教师上课先来一大段的复习、铺垫,直到把新课讲完,才出示课题。这样上课,学生一开始就蒙住了,教师讲了半天,学生还不知道这堂课学什么,怎能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呢?2、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课题出示后,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应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从课本中初步获取知识,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
尽快打开课本,意思是越快越好。过去也要求学生自学课本,只是在教师讲完新课以后,大约在第30分钟时,再让学生翻开课本看一看。“今天老师讲的都在这一页,请大家看书。”其实到这时,教师已经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已经没有兴趣再看书了。这种“马后炮”式的自学课本仅是形式而已,学生并没有做到自主学习。自学课本要成为学生主动的要求,最好先提出尝试问题,用尝试题引路自学课本,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样看,解决什么问题。自学后应该及时检查,及时评价,让学生讲讲看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尝试教学的心得体会篇二十
可通过开展远足、科技兴趣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大自然的美好,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学写科普型短文或科幻故事等。尤其是科幻故事,少年儿童的特有心理和兴趣决定了他们对科幻故事情有独钟。许多孩子从小就喜欢听、看科幻故事,到了自己能够写出文章之时,早已萌动创作欲。我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发现有不少学生在尝试着科幻故事的写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学生的想象力不仅得到了充分发挥,其个性、创造力同样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同时,还可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环保活动,了解环境恶化对人类生活的破坏性影响,做“环保小卫士”,自觉保护环境,改善环境。在教学《我爱家乡的_____》习作训练后,由于例文是写家乡的河。于是我建议学生利用假日,走入现实生活中去考察附近城中河的水质,并作简单的分析。通过实地考察,发现无论是城中河还是旅游景点的水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源无非是生活垃圾和交通工具排放的废气等。学生的心灵受到震动,纷纷表示要从小做起,从我做起,保护周围的环境。
二、张扬个性,开放作文训练方式。
教师指导学生训练时,要解放眼、耳、手、脑多种感官,采取有利于个性发挥、张扬的多种训练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等多种能力,丰富写作素材。
尝试教学的心得体会篇二十一
博达学校作为邱学华尝试教学法基地,这种教学法已在我校开展了三年,我把它用于数学之中,已取得了一点成绩和一定的心得,下面简单谈几点。
尝试教学法诞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它是以学生的尝试为特征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自由探究,其特征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先学后讲”,是一种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数学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数学教师的责任重大,在所有的课程中,数学可以被教的更好,让学生兴趣盎然,也可以被教的最坏,让学生望而生畏。现实中,许多人回想起学生时代的数学学习经历,常常与他的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密不可分。第29界国际数学教育心理学大会报告中也提及,一些学生认为数学是一门无法逃避的课程,他们对数学没有任何兴趣,学习数学所要做的只是尽可能快的用公式、做题,通过考试;而另一些学生,则非常喜欢数学,喜欢投入更多的精力解决难的数学问题,把这看成是一种挑战。由此表明,数学教学研究至关重要,数学教学方法(模式)直接影响到数学学习的效率和成败。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说过,应该寻找一种教学方法,使得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得学校因此可以减少喧嚣、烦厌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脚步。
尝试教学法就是这样一种教学方法,它使得教师还课堂于学生,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种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的“满堂灌”“注入式”教学法,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先行看书,尝试解决问题,对于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成员间的讨论,解决问题,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如果在初中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尝试教学法,可使课堂教学得到优化,使教学效果更大化;尝试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索新的知识,带领学生获得寻找知识的方法,从而调动学生自身所潜在的智慧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1、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追求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该仅仅是个人目标,更应该是教育界所追求的目标,毕竟,教师和学生交流的时间主要是课堂40分钟,如果课堂没有充分有效利用时间,而是课后去加班加点给学生补课,对学生是一种负担,对教师是一种惩罚。
2、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
学生是一个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鲜活的个体,不是教师手中的玩偶,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如果是靠死记硬背、机械的题海战术掌握的,那么,学生将变成现代企业生产线上的一个一个标准的产品,缺少个性,同时,当他们离开校园以后,不仅会迅速忘记所学知识,甚至连必要的学习方法都会忘得一干二净。那将何谈创新、何谈终身学习。
2、为教师的教科研提供示范效应。
对于一线的教师是否需要进行科研,对于一线的教师而言多数是呈反对观点,他们每天忙于教学、批改作业、找学生谈话、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事情,几乎没有时间进行搞科研,甚至没有时间思考如何进行合理科学的教学。如果作者的研究能够有所收获,抑或是能够取得一点成绩,那么对于一线教师或许会有一点启发,让他们能够在闲暇之余思考一下课堂内的细节问题。
去年我和同事们去上海聆听了快80岁邱老先生的亲自授课,受益匪浅,邱老先生说:事事在更新,教学也不例外,如果不与时俱进,以落后的教学模式去教新时代的学生,将会背道而驰。尝试教学法符合时代的要求,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需要我们花大工夫去学习,去掌握,去应用,去培育新一代符合时代要求的学生。同时也要有时代的使命感,我们不仅要学这种教学法的本身,更要从这种教学法中领悟到人要有创新精神,才不会落伍。邱老的话,振聋发聩,令人振奋。我们教师也要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
2013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