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的抄写体会(精选16篇)
总结能够促使我们反思过去的行为,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总结自己的演讲和表达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自信地展示自己,提升沟通和表达能力。感恩是一种美德,我们应该常怀感恩之心,感激身边的一切。
金刚经的抄写体会篇一
以佛法修性而言,在处理生活中大小事情时,都应心存善念,更时时不离发愿。抄经时可发愿:“手中抄经,当愿众生,与我一样,离诸妄想。”以此抄经功德回向给我们的先生父母,过去亲人和一切众生。因此,只要我们懂得以正见正念来抄经,修行功德不可思议。
弘一法师说抄经十大功德利益:
《金刚经》是佛教经典中很特殊的一部,它最伟大之处就是超越了一切宗教性,但也包含了一切宗教性。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是中国佛教非常流行的一部经典。此经的汉译有多种版本,通行的是后秦三藏法师鸠摩罗所译的一卷本。
《金刚经》的主要内容是说佛与长老须菩提等讲述者诸法性空无相、不住相、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等,乃至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得。菩萨修行,应远离诸相,不应住色生心,应于无所住而生其心。次经卷末:“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四句偈文,历来被认为称为一经之精髓,而广为传诵。这个偈文的意思告诉人们,应当认识到,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虚幻不实,故而不应执著或留恋。
此经中以空、慧为体,说一切法空无我之理,经文篇幅适中,所以历来弘传甚广。相传中国佛教禅宗六祖慧能就是因为闻人口诵《金刚经》之“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有感,才去湖北黄梅,投五祖弘忍门下。因此,本经亦为禅宗所重视。
在中国文化中,《金刚经》是影响非常大的一部佛经,千余年来,不晓得有多少人研究《金刚经》,念诵《金刚经》,因《金刚经》而得到感应,因《金刚经》而悟道成道。《金刚经》是佛教经典中很特殊的一部,它最伟大之处就是超越了一切宗教性,但也包含了一切宗教性。佛在《金刚经》里说:“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就是说,佛认为古往今来一切圣贤,一切宗教成就的教主都是得道成道的,只因个人程度深浅不同,因时、地的不同,所传化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
金刚经的抄写体会篇二
金刚经中佛说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佛教导我们要学会忍耐、忍辱、忍苦的力量。下面是抄写金刚经的功德利益,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一、增长福德。
人生的幸福是基于福德。由有福德才能处处须遂,心想事成。受持《金刚经》能增长我们的福德。经中前后以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校量,恒河沙等七宝布施校量,恒河沙等身命布施校量,每日三时以恒河沙等身布施校量,又以佛陀曾经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的功德校量,都不及受持《金刚经》四句偈功德之大。因为财富的布施,身命的奉献,那都只能给人以短暂的帮助。而受持或为他人讲说本经,却能令正法久住,启发人们的正知正见,健全人的品德,引导他人向上增进以至解脱成佛,由此而得彻底的安乐,所以非财施所能及。
二、消除业障。
我们这个世界是业的世界,由于过去生中所造善恶业的不同,构成了世界的千差万别。因为我们无始贪嗔痴,造下过许多不善业,所以现实的生命总有许多缺陷及困扰,诸如天灾人祸,身体病弱,诸事不顺等等。受持《金刚经》却能消除业障。经曰:“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随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些人没有受持《金刚经》本来平安无事,可受持本经之后,反而遭到他人的轻视,没有关系,这正是在业障。受持本经三途恶业都能消除,其它小业障就不必论了。
三、开发智慧,通达实相。
《金刚经》称曰般若波罗蜜,首要在于开智慧,《般若经》曰:“菩萨不住法,住般若波罗蜜。”本经处处教我们无住,无住是为了成就般若。经曰:“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又曰:“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成就第一希有之法,是乃成就智慧,通达实相。
四、消除烦恼。
《金刚经》中虽然不曾出现“烦恼”二字,但般若法门处处都在解脱烦恼。经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四相乃烦恼生起的根本,消除四相,自然解脱烦恼。本经旨在成就智慧,智慧就是断除烦恼。住相能引起烦恼,本经要我们不住一切相,烦恼自然不生。
五、成无上道。
学佛是为了成佛,佛陀汉译曰觉者、智者,是智慧的成就。《心经》曰:“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本经曰:“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多此经出。”成就般若,方能成就无上佛道。
金刚经在中国是一部很普及的佛教经典,是记录释迦牟尼佛和他的大弟子须菩提问答对话的一部经。读诵这部经的人很多,可是我们往往念过就算了,正和念佛一样,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又有几个人心裡存着阿弥陀佛普度眾生不可思议的无边功德?我想在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如果心中能念念不忘阿弥陀佛普度眾生的不可思议无边功德,一定更能和阿弥陀佛相应,也更容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念佛如此,念经也如此,所以如果我们念金刚经时,能心中念念不忘金刚经的功德,一定更能和佛在金刚经裡讲的道理相应,更能得到好处。
「金刚经的功德」这个题目,说得完整一点,应该是「受持金刚经的功德」。所谓「受持」,「受」就是接受;「受」比了解要更进一步,换句话说,了解了一个道理,生起了信心,所以诚心接受,这是「受」的意义。「持」是「持久」的意思,就是懂得道理之后,在心中念念不忘,且能应用在日常生活土。所以受持金刚经,简单的说,就是明白了解金刚经的道理,有了信心,诚心接受,而且忆念不忘,能用在日常生活上,这样才可以叫「受持」,这样的受持读诵,或為他人解说,并不一定要全部的经文,经中一再地说「乃至四句偈等」,就是指,既使是一小段,几句经文,就已是功德大得难以想像了。
佛是一位非常细心、非常慈悲的老师,他担心我们的心量大小,容纳不了大法,不肯相信受持金刚经有这麼大的功德,所以他特别在经中说: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即狂乱,狐疑不信。」「我若具说者」就是说,我如果将这种功德统统讲出来,或者有人听了,心裡会起狂乱,狐疑不信甚至生起毁谤,造意业、口业,这样反而害了这个人,所以佛说,我实在还没有将受持金刚经的功德,在金刚经裡统统讲出来哩!
那麼,佛在金刚经裡已经讲出来的功德、福德,究竟有多少?佛用了好几种譬喻说明。首先拿布施七宝的福德来比较。「七宝」简单的'说,就是金银珍宝。「布施」就是帮助他人。「七宝布施」是拿金银珍宝来帮助他人。在金刚经中、佛问须菩提,如果有人拿了装满叁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布施,这个福德大不大呀?叁千大千世界是很多很多的世界,好比现在的天文学家说的「银河系裡有很多很多的星球」。你想若以装满了这许多世界的珍宝来帮助人,这样的福德大不大呀?须菩提说:「很大,世尊。」佛又说:倘若另外有一个人,他受持金刚经,甚至只有一小段,或几句经文,解释给别人听,这个人的福德,要比前面那个人用七宝去帮助别人的福德更大,这已是大得不可想像了,可是这还只是一个叁千大千世界而已。
再看经文,佛用恆河的沙做比喻,恆河是印度的一条大河,河中的沙很细,是出名的多沙的河。佛说如果我们有像恆河沙那麼多的恆河,再把这许多恆河的沙加起来,这麼大的数目,如果装满了这麼多的叁千大千世界的七宝,用来布施,你说大不大呀?须菩提说:那真是大得无可比喻了。可是佛又说倘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希望各位听到这裡,不要怀疑不信,心即狂乱,因為佛是不说谎话的。各位请想一想,,佛如果将福德说得小一点,又有什麼关係呢?他又何必骗我们?所以受持金刚经的功德,实在是非常大的。
不仅如上所说,在金刚经的最后一段,佛用无量阿僧祇世界来比较。「阿僧祇」是印度梵文「无数」之意。换句话说,是拿无量无数的世界的金银珍宝来助人,这样的福德,还不及受持金刚经,乃至四句偈等為人演说的福德。
佛在金刚经裡又说,他从前还未成佛,在做大菩萨的时候,有一位佛名叫「燃灯佛」。他在燃灯佛的时代,八万四千亿那由他的佛,他一一供养,没有漏失过一位。照理来说,他供养了这麼多的佛,其功德应该是大得无法想像,可是佛说,他供养了这麼多佛的功德,还不及在末法时代,能够受持金刚经所得的功德大。
各位听到这裡,千万不要心即狂乱,狐疑不信,佛就是担心我们的心量太小,不肯相信,而错失一良机,所以在金刚经裡,非常恳切地说:「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誑语者,不异语者。」佛以他自己亲证的经验,知道金刚经的功德是这麼大,他殷切地希望我们这些后世凡夫,能用最小的精力,获得最大的福德,不要浪费宝贵难得的人身,不要走修行的冤枉路,所以一再的强调金刚经的福报功德。其实金刚经的福德,还不止如此哩!佛又以用身命来布施的福德和受持金刚经的福德做一比较。
金刚经是佛在般若法会上讲的。般若是佛亲证的空性体验,是不着行相的教理,可是佛在金刚经中,这样一再强调受持解说金刚经的福德功德,我希望各位能细心体会其中的含义。
在这裡,诚心诚意的再贡献各位一点意见,在多生多劫之中,我们做了很多的好事,种下很多善因,今世才会投生為人,而且能看得懂、听得懂中文的金刚经。鳩摩罗什大师翻译的中文金刚经,流畅美丽,我看过数种英文的译本,但都不及中译本的好。换句话说,各位实在太幸运了,就如同开经偈中的「百千万劫难遭遇」一样,有这麼好的机缘在一起研究金刚经,希望各位能好好珍惜,不要错失良好机缘。
我们在学佛的过程中,到了相当的成就之后,往往会体验出业障的重要。无始以来,多生多世,我们做了很多的好事,不然是不会投生為人的,但也难免积了很多的罪业,这种往昔所造的恶业,尤其是结怨的怨业,往往会在紧要的关头来障碍我们。
从前有一位老居士,他修净土修得很不错,在他临终时,大家在旁為他助念,他也很欢喜,说他看到了西方极乐世界,看到阿弥陀佛。此时,忽然「呯!」的一声!门应声而开,一个披头散髮的女子跑进来,这就是他的姨太太。这个女子哭啼着:「老爷子!您怎麼可以走!您走了我靠什麼人过活啊!您不能走啊!」经这麼一叫,这位老居士双眼一白,脸上现出很难看,狠痛苦的样子,阿弥陀佛不见了,西方净土也不见了,这就是业障现前,前世的业在这紧要关头现出来了。
造业要受报,往往受报的时候,就会障碍我们,不但是障碍修行,也可以障碍我们的日常生活,所以如何能消罪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佛教裡有很多消业障的方法,如拜大悲懺、拜八十八佛等。在金刚经中,有这麼一段:「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这是说善男子善女人,受持金刚经,如果受他人批评、侮辱、辱骂,或者生病、破财等,这些都是先世的恶业,原本应该投生到恶道去的,现在因為受持金刚经,恶业取消,重报轻受,所以念金刚经有这样的无边功德。上面经中这句「若為人轻贱」,「為人轻贱」这句话含义很广,例如:凡是被人侮辱、被人打骂、生病,或者有不愉快、不如意的事等等,都可以包括在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若遇到这种不如意或不愉快的事,就要记得这句话的含义。
「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恶道」就是叁恶道,也就是畜生、饿鬼、地狱。简而言之,就是此人过去的罪业,本应投生在恶道中,现在因受持金刚经,或者為人解释金刚经的不可思议功德,而将他应该投生至恶道的罪业消灭了。这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大德解释為「重罪轻报」,重的罪可以消,轻的业当然更可以消了。一个人,如果过去的罪障能消得愈多,不但来生会更好,就是现世的生活情况都会改善的。所以就这一点来研究,如果有人能精进地念金刚经,研究金刚经,为人解说金刚经,不论是一句两句或是很短的一段经文,都有不可思议的功德,是可以将他要成熟的重罪消灭的。在这种情形之下,有一部份罪障往往表现在为人轻侮,或者不如意。所以在这里特别强调一下,各位如果遇到这种情形,要将欺侮你的人,或是要加害于你的人,视如帮你消灭重罪的朋友或善知识,甚至是恩人。
金刚经的抄写体会篇三
《金刚经》中虽然不曾出现“烦恼”二字,但般若法门处处都在解脱烦恼。下面是抄写读诵金刚经的感应殊胜,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我今年快40岁了。几年前因为遭受小人恶意迫害,自己又想不开,患上了特别严重的抑郁症和精神分裂。
这几年,我一直足不出户呆在家中。心情每天都特别不好,心里老是放不下小人对我的伤害,天天想着要和伤害我的小人同归于尽。
这几年,我从不出家门,而且不洗澡,不洗头,不刷牙,不洗脸,每天就是呆呆的躺在床上发愣,其他的什莫事情都不干。
而且心中充满了仇恨,夜里睡觉经常会梦见死人,尸体。还患上了恐怖的贪食症,食量是原先的几倍,老是吃不饱,体重也比原来胖了40斤。
我父母看到我这个样子,也非常着急。但他们也没有办法。因为我没有工作,没有医保,所以吃药不能报销。而现在的药都特别贵,随随便便吃一点药,一个月就要几百块钱。
我父母都已经70多岁了,他们的退休金,都特别微薄,只够我们一家人勉勉强强一个月吃饭用的。其他,就再也没有多余的钱了。所以根本不可能给我买药吃。
面对贫寒的家境,面对我的这种状态,父母都快急死了。但是他们也没有办法,现实条件也不准许他们系统地为我治疗。
就在这时,我通过qq群,结识了一位病友。那位病友是一个非常非常善良的好女孩,她得知我的情况和家境之后,提出可以每月资助我200块钱,但条件是我要每日念诵,抄写金刚经。
我当然愿意了!这每月的200块钱,可能对有些人来说不算什莫,但是对于我这样的家庭,可真是一笔“巨款”呢!我家现在每天中午的餐桌上,都会比原来多出来一个原来一直舍不得买的菜!真是大大的改善了我家的生活条件呢!
我是从今年2月份开始,念诵,抄写金刚经的。
原来每天念诵金刚经10遍,每月抄写金刚经5遍。
现在每天念诵金刚经20遍,每月抄写金刚经5遍。
通过这半年的努力,截止到现在,我一共念诵金刚经2095遍,抄写金刚经41遍了!!!
头痛,恶心,想呕吐的症状。
我赶忙询问师兄,是怎摸回事?师兄说没有关系,这是我罪孽太深重,是菩萨帮我消除业障呢,只要坚持下来,业障除完,就会好的。
于是我咬牙坚持,果然,几个月之后,我这些不舒服的症状全都没有了。而且每天在没有完成功课之前,什莫都干不进去,心里只惦记着要把功课做完,我想这就是金刚经的魅力吧。
下面我把这几个月自己念诵,抄写金刚经之后的变化总结一下:
1.我原来有非常严重的痛经。每个月一到那几天,肚子就疼得不得了,还吐,吃不下东西。每个月只能靠吃止疼片解决。但是在我抄写金刚经还不到1个月的时候,奇迹发生了,我那个月来事的时候,肚子竟然一点都没有疼。我高兴坏了,简直不敢相信,金刚经竟然治好了我20几年的老毛病。而且还是这样快!这几个月,我每次来事的时候,肚子虽然也都会有一点不舒服,但是不再像过去那样会痛得死去活来了,起码不再用吃止疼片了!在我看来,这真是太神奇了!金刚经真是太神奇了!
2.自从抄写,读颂金刚经之后,我的思想不再那末极端了。不再成天想着和迫害我的小人同归于尽了!学会了放下,心中不再时刻都充满仇恨,学会了平静,祥和地度过每一天。
3.自从抄写,读颂金刚经之后,我夜里做梦,再也没有梦到过死人,尸体什莫的了!每晚睡得都很踏实,香甜,几乎再也没有作过噩梦了。
4.我的爆食症,也有了很大的改善,由于有了事情做,不再成天惦记着胡吃海塞了,由于我没有工作,所以一直是吃家里的。原来我父母经常抱怨我吃的太多,家里供不起我这个大胃王。现在,我父母再也没有这样埋怨过我了,因为我的饮食已经基本恢复正常了。
总之,通过这几个月读颂,抄写金刚经,我获得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非常感谢菩萨的加持,带给我这样多的改变!也非常感谢引我入门的师兄,给我原本绝望的人生带来无尽的喜悦。
现在,我每天花5个小时,读颂20遍金刚经,再花3个小时,抄写金刚经。每天这8个小时的功课做完之后,就会感觉神清气爽,什莫烦恼,忧愁,都没有了,吃得下,睡得香,不再想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心中充满了阳光,友爱,希望。
我的目标是,念诵金刚经10万遍。那样,我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
今天,我用自己实例,告诉大家修习金刚经的好处。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通过修习金刚经,给自己带来无限的快乐!
偶然的机会来到论坛。随着时光流转,终于盲人遇明灯,照破心中暗!在论坛里一次次看着回家人师父的文章渐渐于佛法修行次第有了较为明晰的认识。
感恩大善知识慈悲!!
自己修习佛法经典是从金刚经开始的。就自己一些初上路的体会同各位师兄分享一下。佛恩浩荡,佛经不可思议。或许是宿世因缘自己对金刚经好象特别偏爱。还记的.几年前书店的经历。那时偶然的在书架上发现了金刚经。随手翻开,可能因经中所述,诵此经的功德福报不可思议。由于当时贪心大起就与金刚经结缘了,好象把经背了下来。再以后就忘了。直到几年后于再遇佛法又选择了金刚经!一路走来诵了2700多部。
深信因果不空!每人都有自己的际遇经历。“得到的都是该得到的”我们应该珍惜得遇佛法的因缘,精进修行大菩萨行直到证悟。
自感福报的积累于修行是很重要的事!随着修行的深入,般若智慧的提高,各种法门和因缘随之而到。在这个过程里有可能适合自己的法门,名师等因缘自然到来。但前提是:你的修行确实使你有了相当的但当和功德福报。
在修习金刚经的过程里感觉就好像在登高山!100部一个高度,500部一个高度,1000、部又一高度。每当停下回观,发现自己觉悟有渐次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如一滴滴水汇流一样潜移默化而形成。在回师的文章中可以发现“慢慢的”这个词用的绝妙!没有一嘴吃个胖子的!终于明白大德宗师的一朝悟道证果不知许世间进行了多少的修行!
在初读经的过程中不必思维义理!书读千遍其意自现。更何况是大乘般若经典。大可以五千,一万部的读下去!其中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记的前两年重修金刚经时自己一人读经发现窗台上飞来几只鸟儿!当时感觉佛法太不可思议,它们就站在窗台上好像是在听经。感觉在初学时可以多看看持验感应录之类的书以增加信心。等修到了一段时间后就发现:让你放下读经,你都不愿意!
在修行过程里最好持佛菩萨圣号,使自己24小时融入到经声圣号声中然后待人接物,工作学习慢慢的看住自己的“心”。所谓:静则一念不起,动则万善相随!一念邪起觉察转掉!慢慢的发现自己时时持圣号一段时间后心中就好像有一面镜子:慧光照耀,邪念消灭。
当然如果大的妄想来时可能还跟它走。所以以般若智慧为基础的修行显得非常非常重要!
慢慢的才发现随着自己修行的累积才有可能逐步领悟到经中的偈语和祖师们言语的精妙绝伦!回想几月前面对的偈语和今时面对同样偈语感觉天壤之别。当自己般若功夫不到时就好像带着有色镜(无明)看宝珠(偈句等)根本不知所云为何或生不起坚定信心。再读几百部经后由于无明渐销方现宝珠之妙明真光!(只是相对自己现阶段的所谓“真光”)。
金刚经的抄写体会篇四
《金刚经》帮助我们明了事实真相,教给我们彻底放下,恢复自性,自性就是真心。下面是抄写金刚经的5大功德,一起看看吧。
一、增长福德。
人生的幸福是基于福德。由有福德才能处处须遂,心想事成。受持《金刚经》能增长我们的福德。经中前后以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校量,恒河沙等七宝布施校量,恒河沙等身命布施校量,每日三时以恒河沙等身布施校量,又以佛陀曾经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的功德校量,都不及受持《金刚经》四句偈功德之大。因为财富的布施,身命的奉献,那都只能给人以短暂的帮助。而受持或为他人讲说本经,却能令正法久住,启发人们的正知正见,健全人的品德,引导他人向上增进以至解脱成佛,由此而得彻底的安乐,所以非财施所能及。
二、消除业障。
我们这个世界是业的世界,由于过去生中所造善恶业的不同,构成了世界的千差万别。因为我们无始贪嗔痴,造下过许多不善业,所以现实的生命总有许多缺陷及困扰,诸如天灾人祸,身体病弱,诸事不顺等等。受持《金刚经》却能消除业障。经曰:“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随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些人没有受持《金刚经》本来平安无事,可受持本经之后,反而遭到他人的轻视,没有关系,这正是在业障。受持本经三途恶业都能消除,其它小业障就不必论了。
三、开发智慧,通达实相。
《金刚经》称曰般若波罗蜜,首要在于开智慧,《般若经》曰:“菩萨不住法,住般若波罗蜜。”本经处处教我们无住,无住是为了成就般若。经曰:“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又曰:“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成就第一希有之法,是乃成就智慧,通达实相。
四、消除烦恼。
《金刚经》中虽然不曾出现“烦恼”二字,但般若法门处处都在解脱烦恼。经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四相乃烦恼生起的根本,消除四相,自然解脱烦恼。本经旨在成就智慧,智慧就是断除烦恼。住相能引起烦恼,本经要我们不住一切相,烦恼自然不生。
五、成无上道。
学佛是为了成佛,佛陀汉译曰觉者、智者,是智慧的成就。《心经》曰:“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本经曰:“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多此经出。”成就般若,方能成就无上佛道。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金刚经》的精髓这一观念,在我心中已定论了很长一段时间了。自从有了这一认知以后,一想起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想起《金刚经》,反之也同样。很长一段时间来,一上座心底就起“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话头,就连有时上街,心中也不时要生起“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念头,久久不放。为什么我对《金刚经》有如此提要,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视为其精髓?我是这样体会的。
从经的形式上看,《金刚经》全长不达万字,然佛在经中直接说到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地方不下20处。如此并不显长的一篇经文,佛为什么屡屡说及这些言语呢?是随意的重复吗?显然不是,必定有其深刻的含义。这使得我不得不着重这几句经文,并着力去思索。
从经的内容上看,细读《金刚经》,面对一千二百五十大比丘,佛反复强调我相,人生,众生相,寿者相,再细晶经文,全经的理论基本都是在阐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教理。譬如:“不住于相”、“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如来不应此具足诸相见”,“不生法相”等等。尽管种种表述不尽相同,但其实质都是在教诲弟子不要住相。而一切相中,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是根本相。
从经的立意上看。读过《金刚经》的人都知道,佛在经中鲜明地指出,这部经是“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佛告诉须菩提,“当知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禅宗六祖也曾说过,《金刚经》“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小根小智人闻,心生不信”(《六祖坛经》般若品第二)。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佛在经中以最简明最直接的方式告诉弟子,佛与一切众生的差别,菩萨与非菩萨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真乃一语道破天机。只可怜众生迷妄于相,难以置信。
从学佛的根本目的看。学佛人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佛理的掌握,正确认识世界,正确认识生命,从而创造一个完全自由觉悟的新人。佛在悟道之际就有“原来众生实平等无异,皆有佛性,能人佛不可思议解脱之境。如今却被愚痴妄想所盖,不见自性真心。”用佛悟道时的感叹来对照读《金刚经》,不难发现佛所指的“众生愚痴妄想”,实质上就是一个“相”字。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住一切诸相,即名众生。佛与众生仅一“相”之隔。推倒这堵“相”墙,化掉这堵“相”障,佛与众生一体相通。如何做得到这一点?从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处着力。这是一切学佛人的根本着力点。
其实,我们久读《金刚经》,心中就有这样一个感知: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恰如一条束缚众生的锁链。正因为有这条无形锁链的牵制,使得众生只得在六道中迁流不止,运转不息。要解脱六道的桎梏,唯一的出路也就是根除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想,无论学佛人读的什么经,修的什么法门,行的什么方便,破除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是必须的。在诸相之中,我相为首,为根。我相一除,其余诸相全无。我相一生,诸相自然应缘而起。故此,佛在《金刚经》中花大气力专讲我相之弊。如,“发愿度众生人无余涅槃,不能有我相。布施不能有我相等等。为什么有的人读诵《金刚经》,一念能生净信,何以故?也是无我相。即便已经修得佛果者,也不能有我相,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都不可有我相。除此之外,佛还以自身为教,说自己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时,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时如何无我相,正因为如来无我相,燃灯佛才予以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如来还教授道,但凡有我,如“我当灭度无量众生”,“我当庄严佛土”,“我有所说法”等等,都“是不名菩萨”。为什么呢?如来一语道破:“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这就是凡夫的迷障,被一个虚幻的“我”所迷、所困、所牵。于此,众生就只好在六道圈中打转,这正是一切众生的可悲可悯之处。
认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金刚经》的精髓,我以为对一个学佛人是极为重要的,特别是对居家学佛者,益处更为明显,她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深解《金刚经》。《金刚经》的基本句式结构是,说是a,即非a,故名是a。如:“如来说三千大干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等。这种句式最为准确地表述了宇宙世界本体与本体之诸现象之间的关系。但世人读懂这句式的并不多,就连当代伟人毛泽东也曾问过赵朴初这个问题,原因在哪里呢?我以为关键在要知道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一旦放下我相,再去读经,那必定有新的体悟,对经义才可能深解。一个未学佛的人,必然见a是a,一个学佛人,知道一些佛理,得知见a非a,只有放下我相,体悟佛法的实相者,才透悟见a非a,故名是a。
二是有利于修行。学佛的目的在于了解宇宙世界包括生命现象的真相,由此做一个明明白白的觉者。学佛是需要修行的,修行是需要花时间的。但居家学佛入学习、工作、生活的负担较重,特别是处在当前市场经济初步兴起时期,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都十分紧张,要挤出一些专门时间来修行,必然有一定困难。但我以为只要时时处处牢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可以处在一个大的修行之中,就可以无论处在什么环境之中,都能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时代,从而随缘生活,正确处理自身所处的一切际遇,就能行往坐卧皆在学佛修行之中,别有一番天地。
金刚经的抄写体会篇五
《金刚经》中的禅学智慧很多,但主要宗旨是讲“空”的哲理。提出了“无相布施,无我度生,无住生活,无得而修。
见论坛上许多的师兄都用心抄写经文,我也产生了抄写经文的想法,我从去年开始抄写《地藏经》,一部《地藏经》断断续续抄写了一年多(业障深啊,惭愧,忏悔),直到今年9月才圆满。11日,我开始抄写《金刚经》。
我抄写《金刚经》是先用电脑排版,选用自己喜欢的钢笔字体,用的是小一号字(喜欢大字的师兄可选初号字),字体颜色设置为浅灰色,打印,然后描(一来不会写错,二来可以练字)。第一天只抄了经题,写了《香赞》、真言和《开经偈》,大概一页纸。
当时正是黄昏,合掌回向时,突然想起女儿过敏性鼻炎发作一个多月了,反复发作不见好转,每天早起或风吹草动就喷嚏不断,十分揪心,就将抄写《金刚经》的功德回向给女儿和她所有的冤亲债主,求菩萨保佑女儿消灾延寿增福慧,保佑女儿的冤亲债主乘此功德离苦得乐,结佛缘,生佛国。回完向后也没在意。
第二天早上,效果出现了,女儿每天起床的十几个喷嚏声没有了,一连几天都没有那样喷嚏,当然也偶有发作,但只是几个。心里对佛菩萨的感激之情真是无法表达。佛菩萨太慈悲了。抄写经文太好了!
有心的师兄请早动手吧。抄写经文看似容易,要圆满一部,却并非容易,来吧,检验一下自己的定力,考察一下自己的耐心;体验一下吧,让我们写出健康,抄出智慧,来吧,也许你会一发而不可收拾地喜欢!
拓展阅读:学习金刚经的方法。
我们学习《金刚经》不要在名相上去兜圈子。有些人学《金刚经》学得头都是晕的,一下子说具足相,一下子说不具足相;一下子说是断灭相,一下子说不断灭相,搞来搞去不晓得说什么。这样如果你用大脑思维,在名相上去兜圈子,你永远搞不清楚,越来越糊涂。一定要了解到法背后的智慧,她背后的心智模式。要不著相、不坏相修一切善法。为什么凡夫会著相修行呢?或者他听说不可以著相,又落到断见里面,落到断灭空里面去呢?问题的根源是他的思维模式没有提升。
因为凡夫是片断式的思维,而圣者是无穷尽的'思维模式。片断式的思维模式,往往就是局限的、僵化的、非此即彼的、一成不变的。所以我们修行,不是拿这部经来念就好,而是要开启智慧,而是要知道打破凡夫片断式的思维模式。你只要稍微打破一点点,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竞选办公室就想了一个方法,写了个书面通知,通知这家照相馆说,我们办公室正在为罗斯福总统印宣传画册,这个画册之中将要放很多关于总统的相片,贵照相馆也有一张是在被选之列。但是由于有好几家照相馆都有总统的各种相片,我们只能够在里面选一张,所以我们就来拍卖这个刊登权,价高者得。如果贵馆有意思的话,请把你们的标书和准备参与竞标的,来买刊登权的支票给我们寄过来。两天之内,竞选办公室就迅速地收到了这个照相馆的投标书,还有买刊登权的支票。
你看,只要你把这个片断式的思维稍微打破一点点,马上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世间法都是如此,何况是修行呢?你修行不会去提升你的心智模式,不会开启你的智慧,只是每天惯性地念《金刚经》,今天念一遍,明天念两遍,天天这么念,你根本都没有开启智慧。那是什么?是大脑思维。然后你还在妄想:这部经里面说,读了这部经有无量功德,我怎么读了一年了,没看到功德啊?这其实是什么?你智慧没有开启,问题依然存在。所以关键是要打破你局限性的思维模式,你才懂得怎样学习《金刚经》。如果你不能开智慧,就会被卡住,不是外在的东西卡住你,让你动弹不得,而是你自己的思维模式有局限卡住你了,你的心卡住你自己了。要这样地来学习,来理解。
这时候有一位招上座,他就从大众的队列里面出来,说:“请问师父,这个人上树以后且不问。”已经上树了我们就不问了,“请问他未上树之前。”那么,“香严便休。”他是故意挖一个陷阱让你跳进去,看你能不能打破你的思维模式。你能够超越出来,香严便休。这样你就能够明白这个禅宗的公案。
再有一位陆亘大夫,他是这位官员,跑到寺院去向一位禅师求法,说:“禅师啊,什么是祖师西来意呢?”禅师给他说了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在一只鹅非常小的时候,把它放在瓶子里面养着。鹅就越养越大,以后它就没办法从瓶子里面出来了。这时候你又要不杀死这只鹅,又要不打破这个瓶子,你怎么让这只鹅出来呢?”谁知道?当然是不知道了,是不是?我们用片断思维总是随时被卡住了动弹不得,陆亘大夫也是如此,他也不晓得怎么回答。他就请问师父:“你怎么回答?”师父说,“你来问我。”他就那么说了,师父就说:“陆亘!”陆亘:“在!”不就出来了吗?就这样打破你的思维模式,这类的公案很多。如果你明白这个禅法,就是不断地开启你的智慧,那么你看禅宗的公案就很容易通达。
还有一个禅师上堂说法,他说得一般的凡夫认为更奇怪。他说:“有一头牛,它从我们这个窗子的缝里面钻过去,头也过去了,身子也过去了,尾巴过不去。为什么?”其实是你的心智模式卡住了。所以,我们要明白,学佛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开发智慧的过程。要超越凡夫的片断式思维模式,学习圣者无穷尽的思维模式。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会遇到种种的问题,比如说事业的瓶颈、感情的纠缠,乃至于修行道路上的障碍等等。但是,你学习了《金刚经》就能够发现问题背后的问题,这才是关键。问题背后的问题,是你的思维模式的局限性卡住了你,所以说,缘起故有,超越故空。我们要不断地提升、不断地来超越心智模式。不断地超越你的心智模式,就能够不断地空掉你的执著,我们的心灵越来越空灵自在、智慧充盈,灵性生命不断地觉醒,这时你就是被如来所护念的菩萨。
经里面一开始就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你想做那个“善护念诸菩萨”吗?那你就需要不断地开启你的智慧,超越你的思维模式,所以说这个四重缘起,你不能够单单学理论,你要运用这里面的思维方法来破掉你的执著,空掉你的妄执,空掉你的思维局限性。如来善护念这种觉醒的人,我们悟到一点点我们都跟人家说,我们懂得一点点《金刚经》,有一点证量,有一点觉受都去宣扬,那你所在的这个地方“则为是塔”,一切诸佛都来加持,一切天龙八部都来护持。
如果你虽然是表面学佛,看到佛友每天谈论的都是人我是非,都是到哪里去买时装,都是怎么打麻将。那也有人跟着你,什么呢?饿鬼、夜叉,常随你左右。所以要知道,真正觉醒是这辈子最大的福报。我们能够听到《金刚经》这么殊胜的智慧,是我们这辈子最大的福报。所以,要以这样的方法来不断地开智慧,这样你才能够明白《金刚经》里面佛陀为我们所开示的般若智慧。
金刚经的抄写体会篇六
金刚经是佛教经典之一,亦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经文通篇主要解释了“空”的含义,以及如何通过悟道实现心灵的解脱。它是佛教最为重要的经典之一,无论是对信仰佛教的人还是对寻求心灵觉悟的人来说,金刚经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在金刚经中,经文提到了“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这句话传达了一种深刻的智慧境界,即事物的本质是空的。一切现象都是虚幻的,没有实质性的存在。通过深入地理解和体悟这个道理,人们可以超越对物质世界的执着,从而达到心灵的解脱。
三、般若波罗蜜多教人超越痛苦。
金刚经中提到了般若波罗蜜多,这是一种智慧的修行方式。通过修炼智慧,我们可以认识到一切痛苦和困苦都是由于我们的执着和贪欲而产生的。当我们超越了对物质和感觉的依赖,我们便能够抛开痛苦,找到真正的内心安宁与平静。
四、空即是忍,忍即是空。
金刚经中提到了“空即是忍,忍即是空”。这句经文传达了一个重要的观念,即通过忍耐和宽容,我们可以超越执着和固执的自我。忍耐并不是妥协或是被动,而是一种内心的坚定和智慧的选择。通过学习忍耐与宽容,我们能够舍弃个人私欲,体察他人的需求,并以一种包容和开放的心态去面对世界。
五、悟道实现心灵的解脱。
金刚经的核心教义是通过悟道实现心灵的解脱。悟道是一种对自我的超越,是一种对世界的超越。当我们意识到一切现象都是虚幻的,当我们超越了对物质世界的执着,当我们忍耐和宽容地面对一切困境,我们便能够找到真正的自由与幸福。悟道是一个个人的修行过程,通过不断地思考和体悟,我们可以渐渐地达到这种境界。
总结:
金刚经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启示的经典,通过学习和理解金刚经,我们可以超越对物质的执着,超越痛苦和困苦,超越个人私欲,最终实现心灵的解脱。这一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修行和体悟,但只要我们保持真诚的心态和持续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达到这个境界。金刚经所传递的智慧对于我们的人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无论是对寻求个人觉悟的人还是追求内心平静的人来说,金刚经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一。
金刚经的抄写体会篇七
人生的幸福是基于福德。由有福德才能处处须遂,心想事成。受持《金刚经》能增长我们的福德。经中前后以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校量,恒河沙等七宝布施校量,恒河沙等身命布施校量,每日三时以恒河沙等身布施校量,又以佛陀曾经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的功德校量,都不及受持《金刚经》四句偈功德之大。因为财富的布施,身命的奉献,那都只能给人以短暂的帮助。而受持或为他人讲说本经,却能令正法久住,启发人们的正知正见,健全人的品德,引导他人向上增进以至解脱成佛,由此而得彻底的安乐,所以非财施所能及。
二、消除业障。
我们这个世界是业的世界,由于过去生中所造善恶业的不同,构成了世界的千差万别。因为我们无始贪嗔痴,造下过许多不善业,所以现实的生命总有许多缺陷及困扰,诸如天灾人祸,身体病弱,诸事不顺等等。受持《金刚经》却能消除业障。经曰:“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随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些人没有受持《金刚经》本来平安无事,可受持本经之后,反而遭到他人的轻视,没有关系,这正是在业障。受持本经三途恶业都能消除,其它小业障就不必论了。
三、开发智慧,通达实相。
《金刚经》称曰般若波罗蜜,首要在于开智慧,《般若经》曰:“菩萨不住法,住般若波罗蜜。”本经处处教我们无住,无住是为了成就般若。经曰:“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又曰:“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成就第一希有之法,是乃成就智慧,通达实相。
四、消除烦恼。
《金刚经》中虽然不曾出现“烦恼”二字,但般若法门处处都在解脱烦恼。经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四相乃烦恼生起的根本,消除四相,自然解脱烦恼。本经旨在成就智慧,智慧就是断除烦恼。住相能引起烦恼,本经要我们不住一切相,烦恼自然不生。
五、成无上道。
学佛是为了成佛,佛陀汉译曰觉者、智者,是智慧的成就。《心经》曰:“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本经曰:“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多此经出。”成就般若,方能成就无上佛道。
1.四相与人生。
读诵《金刚经》,经常会见到“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简称四相。但究其实,四相都是我相的不同表现形式。我相又称我执,与法执同为般若法门扫荡的对象。
我相,是四相的总称。众生在五蕴和合的生命体上,执有常恒不变的自我,以此因缘产生强烈的自我,并支配思维和行动。我们总是特别爱惜自己的生命体,一生忙于饮食男女、成家立业,无非是为了自我生命体的延续。众生由我痴故,非我执我,起我见、我爱、我慢。我见即是自以为是,觉得唯有自己的看法最正确;我爱就是关心自己胜于一切;我慢即自视甚高,即使不如他人也不肯承认。
人相,也就是说我们的生命体以人身的形式出现。人类从人种来区分,有黑种人、黄种人、白种人等不同;从民族来区分,有汉族人、满族人、傣族人等不同;从国家来区分,又有中国人、日本人、美国人等不同。正是因为有了我相,才出现了人与人的排斥、种族与种族的界限、国家与国家的隔阂。这不仅使人类不能和谐相处,更使世界不能和平安定。人又以万物之灵自居,自以为高于其他一切动物,因而就不能平等对待它们,任意宰杀众生,造下许多杀业,同时也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众生相,依五蕴假合而构成的生命体,称曰众生。由于业力的不同,众生相可谓千差万别。从不同的受生形式可分为胎生、卵生、湿生、化生;从不同的生命形式又可分为天道、人道、鬼道、地狱道、畜生道。就人道而言,还有富贵和贫穷、健康和病弱、庄严和丑陋、善良和邪恶等各种不同。也正是因为有了我相,众生之间才出现对立矛盾的现象。
寿者相,有情随业力所招感的,从生到死的一期生命的过程称曰寿者。生命不过短短的几十年,但人们都希望永恒,尤其是功成名就的人,钱财地位都有了,更不愿意离开这个世界,所以古代帝王往往热衷于寻求长生不死之术。儒家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这种希望通过生儿育女来传宗接代的方式,也是寿者相的表现。此外还有些人,希望通过事业的传承来延续自己的生命,这还是寿者相的表现。
四相同是一我相,而我相却是一切烦恼生起的根本。由我爱我的身体、我爱我的地位、我爱我的事业、我爱我的家庭等等,使我们内心时时处于牵挂状态,患得患失,不得自在,这是因为我贪带来的烦恼;对于逆境产生厌恶之心,内心充满不安、烦躁、愤怒、恼害,这是因为我嗔带来的烦恼;别人得到荣誉,尽管于我并无利害,但我却觉得难受,这是因为嫉妒带来的烦恼;有人侮辱我,伤害了我的自尊,这又是因为我慢造成的烦恼。
五蕴假合的身体,不外乎物质与精神两方面。从物质看,身体是四大的假合,若离开四大,身体又是什么?从精神看,心是经验的积集,由经验的延续导致思维的延续,离开经验,思维又是什么?那么我与五蕴究竟为一为异?假如是一,五蕴生灭,我也随之生灭;假如是异,五蕴与我就没有关系,何以从五蕴中建立我呢?如此推求,五蕴的实质是无我的。
五蕴无我,众生却偏偏执有我。因而惟能自利,甚至损他利己,由此产生种种烦恼,造作种种业力。佛法强调无我相,就是要彻底打破我执,切断痛苦的根源。所以《金刚经》曰:“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2.发菩提心与行菩萨道。
《金刚经》的听众虽然是以须菩提为首的千二百五十声闻众,但佛陀在讲经时却似乎是针对菩萨而说,所以《金刚经》体现的是菩萨道精神。
说到菩萨,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大殿中泥塑木雕的偶像,或是影视作品中那些呼风唤雨的神灵,其实这是误会。菩萨是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汉译觉有情,指已经觉悟又能使他人觉悟的有情,所以菩萨是现实中的人。在近代佛教史上,太虚大师就不称自己为比丘而自称菩萨,台湾的慈航法师也被人们称为菩萨。我们不妨这么认为,在现实社会中,能够为他人无私奉献的,就是具有菩萨精神的人。
菩萨,以发菩提心为首要条件,在佛教中属于对大乘行者的称呼。何为菩提心呢?《金刚经》的正宗分,就以这一问题作为发起,佛陀的回答是:“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又曰:“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从这段经文,可以看出发菩提心的内涵。学佛首先要发心,而菩提心正是发心的形式之一。世人根基不同,在学佛的发心上也往往各异,有以追求人天福报为目的者,他们遵循人天乘的思想,深信因果,止恶行善;有以解脱生死痛苦为目的者,他们观察世间苦空无常而发出离心,勤修三学,断除烦恼,证得涅槃;有以成就无上佛道为目的者,他们发菩提心,修学菩萨道,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广行六度四摄,圆成无上佛果。
大乘佛教鼓励我们发菩提心,因为一个人追求人天福报,不必学佛也能得到。中国传统儒家提倡人伦道德,如能严格遵守仁义礼智信这五种常德,也能得到人天福报。而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其他宗教,也都劝人行善止恶,博爱大众,如果能遵守这些教义,也能得到人天善果。不过人天福报再大,难免掺杂烦恼痛苦,更何况,福报享尽必然堕落。而出世二乘虽然解脱了个人的烦恼痛苦,但仅能自利。因此,唯有发菩提心才是最究竟的。
菩提心就是广度众生之心,诚如经中所言:“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这显示了菩萨胸怀之博大,菩萨度生不是度个别人,而是将一切众生作为自己救度的对象。
这种胸怀的建立,要有大慈大悲的基础。何为慈悲呢?慈能与乐,给予众生快乐;悲能拔苦,将众生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菩萨对一切众生都要拔苦与乐,是为大慈大悲。所以菩萨的慈悲又称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所谓无缘,是说菩萨对众生的帮助不存在任何条件,不像世间凡夫,即使是帮助别人,也会考虑对方和我有无关系,帮助对方之后对自己有哪些好处。所谓同体,是将自己与众生视为一体,众生的困难就是自己的困难,众生的需要就是自己的需要。《维摩诘经》说,“以众生病,故我有病”,原因何在?就像母亲看到爱子生病甘愿代受一样,菩萨对众生的痛苦也是感同身受。
正因为是从慈悲心出发,所以菩萨对众生的救度是彻底的。众生的苦痛无量无边,冷了给他衣穿,饿了给他饭吃,病了给他医药,乃至政治的英明、经济的繁荣、科学的进步,这些都能缓解众生的痛苦。但如果没有拔除痛苦的根源,一切帮助都只能是暂时的、局部的,终非彻底的救济。所以,菩萨所发的菩提心,除了提供这些暂时的帮助以外,还要以究竟的无余涅槃去救拔众生。
涅槃,许多人可能理解为死亡的另一种说法,实际并非如此。涅槃为梵语音译,具有消除烦恼、解脱痛苦而得自在的内涵。在印度,涅槃一词并非佛教专有。俗人可以拍着吃饱的肚子说这是涅槃,外道也可以陶醉在四禅八定中说这是涅槃,却不知这是定境的暂时安宁,并不彻底。佛法所说的涅槃有两种:一是有余依涅槃,即通达一切法的寂灭性,远离烦恼而得到内心解脱,但由于前生惑业所感的果报身还在,从身体而来的痛苦还未能解除,所以即使是阿罗汉,饥寒老病的身苦还是一样有的。二是无余依涅槃,即无学舍身而入无量的法性,不再有物我、自他的拘碍,究竟解脱了人生一切烦恼痛苦。
《金刚经》又告诉我们,菩萨发心度生要建立在无我之上。从有我与无我的区别,也说明了凡夫与菩萨的不同。凡人有我,处处为我着想,即使发心利他也不亡我相,总是带着功利色彩。正因为有我,利他时首先就会考虑到自己的利益,这样就不能无限、无私地利他。所以经曰:“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菩提心发起之后,还要进一步行菩萨道。菩萨道不同于声闻乘的解脱道。解脱道着重于自身的解脱,菩萨道则着重于利他。但解脱道又是菩萨道的基础,由修习解脱道而解脱烦恼、身心自在,然后始能行菩萨道、广利人天。所以《法华经》说,“三乘皆为一佛乘”。但从目前的佛教界来看,往往忽略了人天乘及解脱道的行持。结果许多人虽然学的是大乘经教,但发的却是小乘的出离心,而在行为上,人天乘的德行也未曾做到。
菩萨道是从利他中完善自己,所以菩萨道的德行主要是六度四摄。由布施度悭贪,持戒度毁禁,忍辱度嗔恚,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般若度愚痴。《金刚经》中关于六度的内容,主要是在般若度的前提下,谈了布施与忍辱。
经中佛陀对须菩提说:“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布施这一法门,在《摄大乘论》有这样的定义:“能克服悭贪,及能引得广大财富。”布施与悭贪是对立的,有悭贪就不会布施,修布施就能对治悭贪。布施又称为舍,不但要舍去外在的财富,更重要的是舍去生命内在的贪嗔痴烦恼及执著,放下一切才能无牵无挂,才是真正的布施。布施作为善因,又能引发广大财富。培植人间福德,要修布施;积集出世资粮,要修布施;成就佛道,利乐有情,更要修布施。
布施有财施与法施。《金刚经》中所说的“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财施(外财);“恒河沙等身命布施”也是财施(内财);“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则是法施。不论财施与法施,都应无所住,即不住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这样三轮体空的布施,始可称为菩萨道的布施。
无住相布施的功德是不可限量的。经曰:“若菩萨无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
布施包括有相布施与无相布施。有相布施是有能施的我相、受施的他相及所施的物相。比如有人出钱做点善事,就惟恐他人不知道。我们常常在寺院的一些法物器皿上看到捐赠者的大名,他们希望自己的大名能随着法物而留芳千古。住相布施者总存有这方面或那方面的想法,发心不可能很纯正,而将来招感的果报,也必然是有限甚至是有缺陷的。而无相布施则泯除自他之相,以无限之心施舍他物,其功德自然也如同虚空般不可限量。
3.如何得见如来?
学佛的人可能都会关心这样的一个问题:佛陀是什么样子?如何才能见到佛陀?针对世人的疑问,《金刚经》也对此作了阐述。
在世人的观念中,有以泥塑木雕的佛像为如来,见到偶像便谓见到如来。因此一些人便认为佛教徒崇拜偶像,其实这是极大的误解。须知佛教最初并没有佛像,因为佛陀上兜率天为母说法,弟子们非常想念他,为了表达对佛陀的思念之情,才有了佛像的诞生。而佛教寺院之所以要供奉佛像,主要是作为象征,以表达佛弟子对佛陀的崇敬。同时也藉此见贤思齐,透过佛像的庄严,来忆念佛陀的伟大;通过有相的佛像,来证悟无相的法身。
可如果把偶像当成如来真身,那就大错特错了。禅宗有个“丹霞烧佛”的公案,说的是丹霞禅师到一寺院挂单,夜里住在大殿中觉得很冷,就随手从佛座请下几尊木像烧了烤火。此事被寺院住持发现,惊讶不已,责问丹霞为何烧佛,丹霞禅师说:我在烧舍利。住持问:木佛焉有舍利?丹霞禅师说:既没有舍利,那就多烧几尊看。丹霞禅师的烧佛,除了说明佛教徒不以偶像为真佛,更重要的还在于破除我们的执著。如果我们执著于偶像,只知道大殿中的有相佛,即为心外求佛,势必无法认识心中的无相佛。所以禅师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佛陀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庄严色身,也非如来真身。经曰:“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又曰:“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又曰:“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又曰:“若以三十二相见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不可以如来的庄严色身为如来,而见到如来色身,也不代表着见到了真正的如来。原因是什么呢?如来身相虽无比庄严,也是缘生幻化之物,虚妄不实,终归败坏,在实相中一样无少许法可取可得。
佛经记载:佛陀从忉利天回到人间之时,弟子们都希望能最先看到佛陀。依僧团的次序,比丘应在比丘尼之先,但莲花色比丘尼为了先见佛,即化作转轮王走在最前列。正当她为自己最先见到佛陀欢喜时,佛陀却对她说:最先见到我的不是你,而是须菩提。事实上,须菩提并未参加迎佛的盛会,当大家去迎接佛陀时,他想到佛陀曾说过:见法即见佛。于是在林中宴坐,观察实相之理,在定中彻见如来法身。
佛陀有三身,分别是法身、报身、应身。法身才是真佛,报身应身皆为幻化。经曰:“如来者,即诸法如义。”“如”,是如实及本来面目的意思,“诸法如义”是说,如来以诸法真实相为身。又曰:“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报应之身有来有去,如释迦的八相成道:降兜率、托胎、降生、出家、降魔、成道、说法、涅槃,都是化现。而在如来法身上,则无来去生灭。又曰“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都说明了不可以执著于如来的身相,唯有离一切诸相,才能真正认识如来。
明白了如来色身非真身的道理,还要进一步认识到,法身也没有离开色身。我们既不可将如来的色身视为如来,但也不可离开色身另外去寻求如来。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这就是告诉我们,如来真身是遍一切处的,只看我们是否具有认识的智慧。苏东坡在悟道诗中如是写道:“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而禅者的“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尽是法身”,也道出了同样的心声。此外,《肇论》所说的“圣远乎哉,体之即神;道远乎哉,触事即真”,《维摩诘经》所说的“一切众生皆如也,一切法亦如也,众圣贤亦如也,至于弥勒亦如也”,无不体现了这个道理。一切都是般若,一切都是法身,一切都是实相。凡夫之所以不能认识,就是因为执相,因为没有能够认识的智慧。倘若我们不被世间的尘劳幻相所迷惑,远离虚妄分别,不起爱恶取舍,以平常心去对待一切,那么我们就能与三世诸佛在一起了。
佛法是以信为能入,智为能度。而整个佛法的大纲,也不外乎信解行证四个部分。《大智度论》曰:“信如手,如人有手,入宝山中,自在能取;若无手,不能有所取。有信人亦如是,入佛法无漏根力觉道禅定宝山中,自在所取。”信在学佛中的重要性便可想而知了。
《金刚经》自称为难信之法,在经中,须菩提请问佛陀曰:“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陀告诉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这段经文提出了《金刚经》的信仰基础。从修学佛法的过程来看,学佛首先要积聚资粮。资粮有二:一曰福德资粮,一曰智慧资粮。持戒修福是培植福德资粮;于千万佛所种诸善根则属智慧资粮。有了这些资粮,才可能对般若法门产生信仰。
而持戒修福乃至闻思经教,都可摄入善根的范畴。善根是接受佛法的基础,从佛法看世间,万法各有因缘:学文学者要有文学的根基,学哲学者要有哲学的根基,学音乐者要有音乐的根基,学书法者要有书法的根基。根基可以现生培养,也可以是过去生中的.长期积累。如果一个人过去生中擅长文学,此生对文学便会产生偏爱;过去生中擅长音乐,此生对音乐往往一学便知。苏东坡曾经感慨“书到今生读已迟”,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修学佛法也同样存在根基的问题。有些人你千方百计地和他谈佛法,他丝毫不感兴趣,这就是因为没有善根;但也有些人闻听佛法便欢喜顶受,相见恨晚,这就是因为宿有善根。有些人虽然接受了佛法,但日后遇到逆缘就退失了信仰,这是因为根浅的关系;还有些人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道念坚固,任何挫折都无法使他改变信仰,这是因为根基深厚的关系。所以说,修学佛法还必须培植深厚的善根,唯有这样,才能在漫长的成佛之道中勇往直前地走下去。
《金刚经》直显诸法实相,要对此产生信仰尤为不易。何况经中所说的信仰是净信,而不是一般的信仰。什么是净信呢?经中告诉我们:“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又曰:“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破除我相,通达无我,妙契实相,方能于般若法门生起净信。或许正是因为般若法门的信仰如此不易,所以深信功德便十分希有难得。
5.如何奉持般若法门。
经中,须菩提尊者针对凡人疑虑向佛陀提出:“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这部经能破除一切戏论妄执,使我们安住于清净所缘的实相中。然世间法有名义二者,名是能诠,义是所诠。名能诠义,但并不能亲证得义的自性,不过是世俗共许的符号。义是随名而转,似乎可指可说,但义实不一定由某名诠表。名不离义,不即是义,义不离名,而非即是名。有名有义的法,然法之实相,实不在名中,不在义中,不在名义之间,也不离名义。对于般若法门,若是取相为如何,早就了不相干了。所以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
又曰:“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是告诉我们,修学般若法门,成就般若,通达实相,都是不能著相的。
如果我们取著我相,则起我执;取著法相,则起法执;取著非法相,则起空执。然而实相是离一切相,非有非空,非动非静,非生非灭,非善非恶。我们住著于有相,那是有相,而非实相;住著于空相,那是空相,而非实相;住于动相,那是动相,而非实相;住于静相,那是静相,而非实相。般若实相离我、我所、有无等一切戏论妄执。《大般若经》曰:“菩萨不住法,住般若波罗蜜。”又曰:“一切法不信则信般若,一切法不生则般若生。”
经中又以筏喻来比喻经教的作用。筏是竹筏,遇到有河流之处可用作交通工具,由此岸渡到彼岸。但到达彼岸之后就应将竹筏舍去,如果还背着不放,岂不是累赘?佛陀为济度众生而演说种种法门,以法有除我执,以空相破法执,使众生得脱生死而到达无余涅槃的彼岸。当横渡生死苦海时,需要种种法门。但渡过激流,就必须不执法与非法之相,才能出离生死,究竟解脱。
三论家有四重二谛之说:第一重,以有为俗谛,空为真谛;第二重,有空皆为俗谛,非有非空方为真谛;第三重,以有空为二,非有非空为不二,二与不二皆是俗谛,非二非不二才是真谛;第四重,一切语言皆为世俗谛,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方为真谛。这四重二谛是层层深入,以第二重推翻第一重,而第三重又推翻第二重,最后再由第四重推翻第三重。祖师建立四种层次的二谛,用意何在呢?主要还是为了破执。凡人闻有执有,闻空执空,闻亦有亦空则执亦有亦空,闻非有非空则执非有非空。而此四重二谛则层层扫荡,亦可见祖师用心之良苦。
6.如何理解如来实无说法。
佛法僧三宝构成了佛教的全体。三宝中的法宝,是指三藏十二部经教。以法为核心,并由法的久住,才能成就三宝在世间的延续。
金刚经的抄写体会篇八
金刚经,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佛教重要的经典之一。经文内容深奥,给人以启示与思考。我读完《金刚经》后,深受启发,并有了一些心得体会。本文将从经文的智慧、普遍性、修行方向、无我观和空观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金刚经向人们传授了极为深邃的智慧。经文中提到:“诸法无我,无我法相。若法有我相,则不可说言。”这告诉我们,一切事物皆是无我,没有独立的存在。在世界变幻不定的面前,我们要学会放下执著,摆脱对事物的执着观念,从而获得真正的智慧。智慧即是看破生死轮回的真相,领悟到一切皆是空无自性,没有起源和终结,从而超越痛苦与束缚。
其次,金刚经体现了普遍性的特点。经文中提到:“甚深般若波罗蜜,一切诸法出生灭。”这意味着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一切生灭的现象都是无常的表现。这告诉我们,在人世间,物质飞速发展,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变化,只有抓住这一点,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并超越无常带来的困扰。人之所以感到痛苦,是因为执着于事物的不变,而忽视了宇宙的变化。
第三,金刚经为我们指明了修行的方向。在经文中提到:“无异法,非法,是名般若波罗蜜。”这意味着般若波罗蜜是无一切异法的状态。修行的目的就是要超越一切偏见和执着,达到超脱的境地。修行是每个人的源头和终点,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只有通过修行,才能获得解脱、智慧和快乐。
第四,金刚经引导我们具体如何抱持无我观。金刚经中有一句经典的词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句话告诉我们,一切都是假相,没有真实的实体。当我们能够抱持无我观,把一切事物看作是短暂假象,我们会减少对物质的执著,减少对利益的贪婪,从而获得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最后,金刚经还教导我们持有空观的态度。经文中引用了“空不异色,色亦空”一句。这意味着所有的事物,包括形色声香等都是幻化的,没有真实的实体。这样的思维方式可以使人们减少对人事物的贪欲和固执。只有明白一切皆空的道理,才能真正认识万法皆幻,让人心置于宁静和和谐。
通过阅读《金刚经》,我从中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金刚经以其智慧、普遍性、修行方向、无我观和空观等五个方面,深刻指引我们的人生之路。我们要学会超越执著,超越痛苦,摆脱一切烦恼,获得真正的解脱与智慧。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体会到金刚经的真谛,走上更加光明的人生之路。
金刚经的抄写体会篇九
1、奇异梦境。年五一期间,我利用这段难得的空余时间,开始抄写《金刚经》第7遍,完稿的当天晚上,我就梦见了一位偏袒右肩、仙风道骨的慈祥老人出现在我身边,他伸出宽大的右手,在我的额上摸了三下,说了一通我听不懂的话后就飘然而去。2006年4月上旬,我在抄《楞严咒》第4遍时,又梦见一位白衣女子,右手拿着花瓶状的瓶子,左手拿着一根杨枝状的东西,在瓶里沾了水后,洒了几滴在我身边,也飘然而去。
2、与灾难擦肩而过。月,我和几个同事驾驶一辆帕杰罗吉普车从深圳去湖南吉首出差,在翻越崎岖险峻的山后,转完最后一个连续弯下到平地时,突然发现刹车失灵了!要是下坡途中刹车失灵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因为当时我开得比较快。
2006年7月12日,我从湖南邵阳转道怀化回深圳。动身之前,我就要怀化的朋友给我买好13日下午5点20分回深圳的火车票。到怀化后,这位多年未曾谋面的朋友说反正是周末了,要我退掉车票多玩一天再走。但我心中好像有一种预感一样,无论他怎样挽留,我还是准时乘上了列车。14日上午11时10分,我一路平安回到了深圳。刚下列车,我就听到了湖南郴州、广东乐昌一带因暴雨成灾而冲垮了京广铁路的消息。
3、与邪魔较量。2005年五一期间,我回湖南邵阳老家探亲。邻村一位妇女带着一个4岁多的小孩来找我父亲画符驱邪,说她的小孩每天一到傍晚就啼哭不止直到天亮,有十来天了。看了几家医院,也请师公来接了魂,但都不见效。眼见小孩一天比一天消瘦,把人都急坏了。我一看那哭闹不止的小孩,顿生怜悯之心。就对正准备画符的父亲说,别画了,让我试试看。然后伸出右手,一边在小孩额头上摩挲着,一边默诵《心经》和《大悲咒》,那小孩立即安静下来了。之后我又送了一本复印的《金刚经》给那个妇女,告诉她“佛经所到之处,即为有佛”,要她好好供奉。当天晚上开始那个小孩就再也没有哭闹过了。我将随身所带的10多本手抄《金刚经》复印件全部送给了乡邻。
偶然的机会来到论坛。随着时光流转,终于盲人遇明灯,照破心中暗!在论坛里一次次看着回家人师父的文章渐渐于佛法修行次第有了较为明晰的认识。
感恩大善知识慈悲!!
自己修习佛法经典是从金刚经开始的。就自己一些初上路的体会同各位师兄分享一下。佛恩浩荡,佛经不可思议。或许是宿世因缘自己对金刚经好象特别偏爱。还记的几年前书店的经历。那时偶然的在书架上发现了金刚经。随手翻开,可能因经中所述,诵此经的功德福报不可思议。由于当时贪心大起就与金刚经结缘了,好象把经背了下来。再以后就忘了。直到几年后于06年再遇佛法又选择了金刚经!一路走来诵了2700多部。
深信因果不空!每人都有自己的际遇经历。“得到的都是该得到的”我们应该珍惜得遇佛法的因缘,精进修行大菩萨行直到证悟。
自感福报的积累于修行是很重要的事!随着修行的深入,般若智慧的提高,各种法门和因缘随之而到。在这个过程里有可能适合自己的法门,名师等因缘自然到来。但前提是:你的修行确实使你有了相当的但当和功德福报。
在修习金刚经的过程里感觉就好像在登高山!100部一个高度,500部一个高度,1000、部又一高度。每当停下回观,发现自己觉悟有渐次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如一滴滴水汇流一样潜移默化而形成。在回师的文章中可以发现“慢慢的”这个词用的绝妙!没有一嘴吃个胖子的!终于明白大德宗师的一朝悟道证果不知许世间进行了多少的修行!
在初读经的过程中不必思维义理!书读千遍其意自现。更何况是大乘般若经典。大可以五千,一万部的读下去!其中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记的前两年重修金刚经时自己一人读经发现窗台上飞来几只鸟儿!当时感觉佛法太不可思议,它们就站在窗台上好像是在听经。感觉在初学时可以多看看持验感应录之类的书以增加信心。等修到了一段时间后就发现:让你放下读经,你都不愿意!
在修行过程里最好持佛菩萨圣号,使自己24小时融入到经声圣号声中然后待人接物,工作学习慢慢的看住自己的“心”。所谓:静则一念不起,动则万善相随!一念邪起觉察转掉!慢慢的发现自己时时持圣号一段时间后心中就好像有一面镜子:慧光照耀,邪念消灭。
当然如果大的妄想来时可能还跟它走。所以以般若智慧为基础的修行显得非常非常重要!慢慢的才发现随着自己修行的累积才有可能逐步领悟到经中的偈语和祖师们言语的精妙绝伦!回想几月前面对的偈语和今时面对同样偈语感觉天壤之别。当自己般若功夫不到时就好像带着有色镜(无明)看宝珠(偈句等)根本不知所云为何或生不起坚定信心。再读几百部经后由于无明渐销方现宝珠之妙明真光!
金刚经的抄写体会篇十
《金刚经》中佛说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佛教导我们做一切好事之后,不要执着它的果报,其福报会扩大无数倍。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扩大功德的功德利益。
一、增长福德:
人生的幸福是基于福德。由有福德才能处处须遂,心想事成。受持《金刚经》能增长我们的福德。经中前后以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校量,恒河沙等七宝布施校量,恒河沙等身命布施校量,每日三时以恒河沙等身布施校量,又以佛陀曾经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的功德校量,都不及受持《金刚经》四句偈功德之大。因为财富的布施,身命的奉献,那都只能给人以短暂的帮助。而受持或为他人讲说本经,却能令正法久住,启发人们的正知正见,健全人的品德,引导他人向上增进以至解脱、成佛,由此而得彻底的安乐,所以非财施所能及。
二、消除业障:
我们这个世界是业的世界,由于过去生中所造善恶业的不同,构成了世界的千差万别。因为我们无始贪嗔痴,造下过许多不善业,所以现实的生命总有许多缺陷及困扰,诸如天灾人祸,身体病弱,诸事不顺等等。受持《金刚经》却能消除业障。经曰:‘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是人先世罪业,应随恶道;以今世人轻*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些人没有受持《金刚经》本来平安无事,可受持本经之后,反而遭到他人的轻视,没有关系,这正是在消业障。受持本经三途恶业都能消除,其他小业障就不必论了。
三、开发智慧,通达实相:
《金刚经》称曰般若波罗蜜,首要在于开智慧,《般若经》曰:‘菩萨不住法,住般若波罗蜜。’本经处处教我们无住,无住就是为了成就般若。经曰:‘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又曰:‘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成就第一希有之法,是乃成就智慧,通达实相。
四、消除烦恼:
《金刚经》中虽然不曾出现‘烦恼’二字,但般若法门处处都在解脱烦恼。经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四相乃烦恼生起的根本,消除四相,自然解脱烦恼。本经旨在成就智慧,智慧就是断除烦恼。住相能引起烦恼,本经要我们不住一切相,烦恼自然不生。
五、成无上道:
《金刚经》所说的真空,不是世间一般所谓空空如也的空。一般人的观念是把空有分成二边,凡是有的东西你不能说空,凡是空的东西你不能说有,这种空有对待的空并不是《金刚经》所说的空。《金刚经》所说的空下面有两个东西,一是“有”,一是“无”,而“空”统一了“有”和“无”。一般人的想法是,“有”之内绝对没有“空”,“空”之内绝对没有“有”。但在《金刚经》内所说的“有”和“无”,有就是空,空就是有,空有皆是同样的东西。有无只是空的二面而已。
用我们的拳头来作譬喻,握拳时明明有个拳头在,但当五指伸开,拳头又在哪里呢?明明看到的拳头现在却没有了。你说没有吗?可是五个指头合起来一握,又是一个拳头在这里。所以《金刚经》说有无是一件东西,有的.就是无的,无的就是有的。
《金刚经》讲空,是要说明世间没有不变性的东西,没有实有性的东西,没有独存性的东西。所谓空者,实在就是因缘的意思。
空,是很难明白,很难把握的真理。空,究竟是什么呢?
空,是宇宙之体,是人生之本,是万有之源。空,用具体的比喻,空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空。因为阿弥陀佛就是真理,真理就是阿弥陀佛,所以阿弥陀佛就叫做空。拿阿弥陀佛的名号来说,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就具有无量的意义。比如我们佛教徒的嘴边可以常常挂著一句阿弥陀佛。看到王先生打从前面过来,马上就说王先生阿弥陀佛,表示:嗨,王先生你来了。早晨在路上遇到李先生,就说李先生阿弥陀佛,表示:李先生你早啊!又如我们到人家家里作客,告辞时就说:嗳,我要走了,阿弥陀佛;表示各位再见了。看到人家跌倒了,哎呀!阿弥陀佛;表示关心别人。看到妈妈打小孩,甚至看到杀猪、杀牛、杀羊,唉!阿弥陀佛!表示怜悯同情。人家给我东西,表示谢谢,口中就说阿弥陀佛。
这句阿弥陀佛涵义非常广,一句阿弥陀佛,代表一切言词,这个空,就如阿弥陀佛,把什么都包括了。譬如皮包空了才能装入东西,车厢空了才能载运乘客。鼻孔不空就不能呼吸,口腔不空就不能吃东西,毛孔不空人会死亡,人要有空间才能生存活动。阿弥陀佛就是空,所以才能包含广大无限,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的空。所以说:“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
有的人害怕谈空,天也空,地也空,世事皆空,儿女皆空。糟糕!这么一来什么都空空的,我什么都没有了。其实不然,就好像我们出家人,虽然出家无家,但又处处可以为家。没有儿女不要怕,只要你有天下父母心,天下人皆可做你的儿女;没有财产不要怕,只要你肯发心,天地万物皆是你的财产。只要你能与空相应,就能与真理相应。不要以空为没有而害怕,正好相反,因空而有,因空而在。只有生活在虚空中才能拥有天地万物。所以《金刚经》要我们生活在无住的境界里,才是真正的依空安住。
有一段时期,我稍体验到空的生活意义。民国三十八年,我从大陆来到台湾。由于我是在兵荒马乱中匆匆忙忙挤在人群中出来的,所以初到台湾身边什么东西也没有。我的一双木屐穿了两年,连底也见地了。仅有一件短裤,一直穿了二、三年。在这没有半点东西的生活中,各人处理的方法就不一样。同参中有的出去做佛事,有的赶法会,回来时就一包一包的带回来,他们的生活就不再艰苦了。当时我要一张纸一支笔写文章都很困难,但我一点也不羡慕他们。别人都认为我很可怜,但我自己一点也不觉得穷,一点也不觉得痛苦。
但是为什么我能感觉充实而又快乐呢?这就要感谢佛法,感谢般若的空性了。因为我的思想和观念,认为出家的福德因缘,是非常殊胜的,我所感受到的一切,完全是由佛法栽培成的,使我体会到与山河大地融为一体,与诸佛菩萨的希望相应,在般若的空性中,我们富有了三千大千世界,我们每一个人,实在一点也不孤单,一点也不贫穷啊!人生真正的富裕是在精神上的充实,而精神上的充实,是须靠佛法和般若空理来印证的。
金刚经的抄写体会篇十一
抄经有很多好处,除了很大功德利益之外,还能培养我们的定力!因为当我们以最虔诚、恭敬的心书写佛经时,整个身心都会投入其中。当一个人能够集中精神之后,就比较不容易为外界所动摇,而且也能断除种种杂念,以达到一心不乱之境。“一心不乱”就是一种定力,我们知道:念佛可以一心不乱,其实抄经一样可以抄到一心不乱。
一般说到修习禅定,可能多着重在于数息、观呼吸,这是属于一个人的修行方法。另外念佛念到一心不乱是属于舌根的修行方法!我们在抄经的时候透过用手来抄,其实也是一种修禅定的方法!所以修禅定六根都可以修,抄经本身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如禅学堂在期头的时候,以往定和尚都希望我们在前面一个月或是两个月都先来抄经,目的就是在收摄自己散乱的心,所以禅定又叫收摄乱心!一个人有了定力,则不管做什么事心意都比较能够集中,因为有了定力,对于自己的情绪也比较能够控制,无明烦恼就会相对地减少。
另外,抄经还能增强我们背诵经典的记忆力。我们一般说要手到,口到还有心到,透过抄经,它能够增强我们背经的记忆力。有些人可能知道我是专门持诵金刚经的,但是金刚经我还不会背。这一次来禅七的一个信徒,他金刚经就会背,他一卷金刚经只要十二分钟就可以念完。透过抄经可以增强我们背经的记忆,还能增加我们对于经义的理解,有时我们对佛经里面所讲的并不了解?透过抄经,因为心力的集中,或许就能慢慢地了解。另外抄经也能够练字!更能修心养性!也是一种修持!佛光山办的职事一日修持,其中的一个项目就是抄经。从古至今就常有人刺血写经,来表示对佛法的虔诚恭敬,更重要的,就是能加强宗教情操。我们在座各位有过刺血写经的经验没有?大师的“我的宗教体验”里提到:他早期也曾刺血写经过。我还没试过,各位不妨可以试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状况。写经的确有很多功德利益的,如金刚经:“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金刚经的抄写体会篇十二
佛法修行成就道业,需从修身做起。我们参加抄经,端身正坐,即是修身养性的第一步。心的宁静,能涵养出到的芬芳的人格;同时从抄经中了解佛经的要义,不仅让我们可以修养性情,也能提升心灵的真善美。我们内在的.心性透过专注的抄经,可以去除心中不善的想法和杂念,进而引发出正确的思维。
二、可以深入经藏。
我们当下所抄写的佛经,能使我们深入经藏,细细体会佛陀的慈悲与智慧。因此只要念头能安住于经文即可达到身心自在,日久必可断除烦恼。
三、可以长养感恩心。
我们每天汲汲营营为生活而忙碌,常常忘了感念佛恩。透过抄经的当下,缅怀佛陀的恩德,生起报恩感谢的心念,进而学习心中有大众。其实为他人着想,就是为自己着想,就如同我们把钱财布施给别人,受益反是自己:因为施比受更有福,能舍才能得。
四、可以自利利人。
以佛法修性而言,在处理生活中大小事情时,都应心存善念,更时时不离发愿。抄经时可发愿:“手中抄经,当愿众生,与我一样,离诸妄想。”以此抄经功德回向给我们的先生父母,过去亲人和一切众生。因此,只要我们懂得以正见正念来抄经,修行功德不可思议。
弘一法师说抄经十大功德利益:
一、从前所作种种罪过,轻者立即消灭,重者也得转经。
二、常得吉神拥护,一切瘟疫、水火、盗贼、刀兵、牢狱之灾,悉皆不受。
三、夙世怨对,咸蒙法益,而得解脱,永免寻仇报复之苦。
四、夜叉恶鬼,不能侵犯;毒蛇虎狼,不能为害。
五、心得安慰,日无险事,夜无恶梦,颜色光泽,身力充盛,所做吉利。
六、至心奉法,虽无希求,自然衣食丰足,家庭和睦,福禄绵长。
七、所言所行,人天欢喜。任到何方常为多众倾城爱戴,恭敬礼拜。
八、愚者转智,病者转健,困者转亨。不愿为妇女者,报谢之日,揭转男身。
九、勇离恶道,受生善道。相貌端正,天资超越,福禄殊胜。
十、能为一切众生,种植善根。以众生心,作大福田,获无量胜果。所生之处,常得见佛闻法。直至三慧宏开,六通亲证,速得成佛。
金刚经的抄写体会篇十三
在生活中,我们都希望变得更加坚强,以面对生命的变幻和挑战。金刚经是一部开启心灵的宝典,也是一个关于修行的道行指南。在我接触金刚经后,深入学习,逐渐了解到生命的真谛与自我内在的力量。入门读经时,我开始触摸到心柔情弱的困境,翻开经卷时,我闻到了生命中的味道,深入人心,寻找真正的自己。
二、平衡心境,回归本心。
金刚经中心流的思想,强调一种庄严而神秘的境界,即万物同性、相依相关和本具自性的观念。它让我深刻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为了顺从生命的规律而不断养成和扩大,心态要求平衡,回归本心。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过多的悲喜情绪过于追求,避免欲望与贪婪带来的干扰,以最初的心态感受、体味生命。在情感和思想上达到了平衡,我得到了深度和清晰度的境界,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解脱。
三、抛开执着,修得圆满。
金刚经中提出的“无我境界”概念,在我看来相当妙趣。这个概念是说,我们并没有真正的个体和身份,只存在于整个宇宙共同的无限空间。这个概念带给我们带来了重要启示,即摆脱了自我和执着对于我们的约束和束缚。一切的一切,皆是天成,都不同于我的需求、积累和延续。逐渐抛开执着,我收获了人生困扰的解脱,舒展了精神的空间,最终修得了圆满之境。
四、返璞归真,获得自由。
金刚经中透露出一种关于返璞归真的气愤,人们往往对于自然、对于宇宙会保持着异化和分割。然而,这个过程过于单向和偏见,遮蔽了人类走向真正的自由。利用金刚经的思想,需要我们走自己的道路,摆脱束缚和偏见,获得自由和解脱。这种解脱是一种心灵的独立,人类回归到本该有的状态,即自由、静思、探究。这是一种叫做返璞归真的境界,也是命运中的至高处境。
五、心灵共鸣,归于大道。
金刚经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不以传道,而是注重心灵的共鸣。在把握精神空间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捕捉与人的共鸣,去发现创新。这样,我们就能与宇宙相互呼应,搭建彼此的桥梁,走向真正的境界。通过金刚经的领悟,我开始体会到宇宙和自己之间的关系,而这种关系需要逐渐建立在心灵的共鸣之时。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寻求到自己的心灵共鸣之后,及时朝向自己的方向,实现灵秀之途的好处。
金刚经的抄写体会篇十四
星云大师是中国佛教界的一位知名人士,他曾经广泛宣扬佛法,传授禅修方法,影响了很多人的生命。其中,他研究金刚经的心得颇有建树。金刚经以简洁、深刻的语言,诠释了佛教的核心思想,也给我们指引了一条走向解脱之路的方向。在星云大师的诠释下,金刚经更是变得生动而有易于理解的特点,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修行具有重大意义。于是,本文将为您分享星云大师的金刚经心得体会。
第二段:要义讲解。
星云大师认为,金刚经的核心思想是“空、色、受、想、行、识皆空”。这六个字,是佛陀为了帮助人们消除执著,达到涅槃的目的,所讲的针砭时弊的真理。我们常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七情六欲来认识自己和世界的,但其实这六根七情六欲实际上都是生起于心中的,而心中所记载的一切根源都是造诸法空。只有认识到这个基本事实,才能真正抛开万物,解脱苦海。星云大师特别强调,如果一位学佛者能够真正理解“空”的意义,就能够真正生成智慧,走向解脱之路。
第三段:禅修方法。
星云大师认为,禅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佛经中不容易理解和领悟的智慧。禅修要理解的并不是严苛的道德规范和劝慰,而是为了拓宽和澄清我们的心智,使我们的抱负和渴望能够被认识并明白。禅修的核心是让我们的心平静下来,心静则思考清晰,思想清晰,我们才会愈加接近佛教的殊胜境界。禅修是我们安排和规范日常生活的有力方法,帮助我们心安和谐,认识到无常和离苦得乐的更高级成就。只有通过禅修的方法,才能更好地领会和践行佛陀的智慧。
第四段:价值观感受。
星云大师的金刚经心得让我们深受启发,认识到什么才是最重要的。生命中其实最值得重视的是智慧,要将智慧作为人生的主题和追求,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富贵与美好。在星云大师的指引下,我们认识到贪瞋痴执是离真理最远的因素,也知道人生的真正自由和有意义的方向。相比起其他利益和领土、威望相比,得到智慧和解脱的果实更为珍贵。随着星云大师的金刚经心得的指点,我们可以更加坚定心智,迈向卓越的生命,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第五段:总结。
总的来说,星云大师的金刚经心得是对我们生活的一个宝贵的依靠。习得了他的教导,我们可以走向真理、智慧的路上,找寻真正的快乐和内心的平静。于是,我们就能够拥有真正意义上的富贵和美好,发现更高的境界并迈向更优秀的人生。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可以找到自己内心的真谛,认识到人生最深处的真正价值。这个道路虽然崎岖,但是我们从中真正认识了生活的真意义,也就可以减轻人生的痛苦,并且保持对它更深刻的理解。
金刚经的抄写体会篇十五
金刚经中佛于其城中,次第乞已,佛教导我们对一切众生要平等慈悲,不管贫富贵贱都同样看待,令他们离苦得乐。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一切人爱护和恭敬的功德利益。下面是抄写金刚经的功德殊胜,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一、增长福德。
人生的幸福是基于福德。由有福德才能处处须遂,心想事成。受持《金刚经》能增长我们的福德。经中前后以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校量,恒河沙等七宝布施校量,恒河沙等身命布施校量,每日三时以恒河沙等身布施校量,又以佛陀曾经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的功德校量,都不及受持《金刚经》四句偈功德之大。因为财富的布施,身命的奉献,那都只能给人以短暂的帮助。而受持或为他人讲说本经,却能令正法久住,启发人们的正知正见,健全人的品德,引导他人向上增进以至解脱成佛,由此而得彻底的安乐,所以非财施所能及。
二、消除业障。
我们这个世界是业的世界,由于过去生中所造善恶业的不同,构成了世界的千差万别。因为我们无始贪嗔痴,造下过许多不善业,所以现实的生命总有许多缺陷及困扰,诸如天灾人祸,身体病弱,诸事不顺等等。受持《金刚经》却能消除业障。经曰:“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随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些人没有受持《金刚经》本来平安无事,可受持本经之后,反而遭到他人的轻视,没有关系,这正是在业障。受持本经三途恶业都能消除,其它小业障就不必论了。
三、开发智慧,通达实相。
《金刚经》称曰般若波罗蜜,首要在于开智慧,《般若经》曰:“菩萨不住法,住般若波罗蜜。”本经处处教我们无住,无住是为了成就般若。经曰:“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又曰:“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成就第一希有之法,是乃成就智慧,通达实相。
四、消除烦恼。
《金刚经》中虽然不曾出现“烦恼”二字,但般若法门处处都在解脱烦恼。经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四相乃烦恼生起的根本,消除四相,自然解脱烦恼。本经旨在成就智慧,智慧就是断除烦恼。住相能引起烦恼,本经要我们不住一切相,烦恼自然不生。
五、成无上道。
学佛是为了成佛,佛陀汉译曰觉者、智者,是智慧的成就。《心经》曰:“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本经曰:“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多此经出。”成就般若,方能成就无上佛道。
拓展阅读:主要内容。
1、全经纲领:。
发度尽一切众生之大心。在梵文中,佛陀是觉悟者的意思。小乘以自觉为终极,而大乘的菩萨不仅要自觉,更要“觉他”,故其终极目标定位在和一切众生成就佛果的广大境界。根据佛教的哲学基础缘起论,凡因条件关系而形成的事物,都不存在绝对不变的实体(自性)。因此,要以空观的智慧,破除在“我”、“众生”、“佛”之间的人为分别。故要尽己所能广度众生,但不要执著于“我”在帮助众生中具有多大的功德。唯心量大者,才有大格局,方能成就大事业。
2、观照实相:。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实相,是世界的真实,事物的本来面目。人在认识中念念不离对象,却以为心的主观构想即等同客观实际,但其实已经背离了事物的真实。以般若观照实相,即对此名相采取不住、不执、不取的如实态度。故《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一切法相,甚至连佛的形象、佛土,都是用文字和形象对实相的近似表达,皆非实相本身。《金刚经》卷末著名的四句偈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堪称一经之精髓。
3、实践宗要:。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如上所述,唯有不住相、不偏执,才能把握实相。所以,在实践中应以空灵自在的心态应对一切法。《金刚经》中以布施为例,讨论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降伏其心”。布施有三要件(三轮):能布施的我,受布施的人,所布施的财物。一般人心中存在这三种人为的.分别,施一钱物,即作一钱物功德想,于是施恩图报,算计冥冥中所积累的功德。但实际上,应以“三轮”体空的精神去布施。禅宗六祖惠能的得道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本来无一物”,就是《金刚经》离相无住、性空无所得的道理。
4、中道方法:。
性空与幻有的辩证统一。“空”,是破除一切名相执著所呈现的真实,并非人们所误解的虚无。般若思想不外说明“性空幻有”,也就是正确处理出世的真理与世间的真理的方法。“性空”,是说一切法都没有实在的自性,故无相、无住,才能把握真谛。“幻有”,是凭借条件关系而暂时存在的现象,故在空的基础上随缘生起一切法,这就是俗谛。如何把握真俗二谛的关系,《金刚经》是这样说的:“佛说般若,即非般若,是名般若。”即,佛所说的般若等佛法,是出于广度众生的目的而在文字层面的权且施设,并非实相般若本身,众生藉此文字般若入门,到彻底觉悟佛法时,则一切名相皆可舍弃。
《金刚经》说的是彻底解放心灵奴役的大智慧,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但由于该经文字艰涩、思想深奥,一般人很难全面透彻地理解其本来含义和价值指向。因此,历史上佛教各派祖师多为此作注讲解,流传最为普及的就是禅宗惠能的《六祖坛经》。
金刚经的抄写体会篇十六
金刚经的重心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下面是抄写金刚经的真实好处,希望你能喜欢。
我今年快40岁了。几年前因为遭受小人恶意迫害,自己又想不开,患上了特别严重的抑郁症和精神分裂。
这几年,我一直足不出户呆在家中。心情每天都特别不好,心里老是放不下小人对我的伤害,天天想着要和伤害我的小人同归于尽。
这几年,我从不出家门,而且不洗澡,不洗头,不刷牙,不洗脸,每天就是呆呆的躺在床上发愣,其他的什莫事情都不干。
而且心中充满了仇恨,夜里睡觉经常会梦见死人,尸体。还患上了恐怖的贪食症,食量是原先的几倍,老是吃不饱,体重也比原来胖了40斤。
我父母看到我这个样子,也非常着急。但他们也没有办法。因为我没有工作,没有医保,所以吃药不能报销。而现在的药都特别贵,随随便便吃一点药,一个月就要几百块钱。
我父母都已经70多岁了,他们的退休金,都特别微薄,只够我们一家人勉勉强强一个月吃饭用的。其他,就再也没有多余的钱了。所以根本不可能给我买药吃。
面对贫寒的家境,面对我的这种状态,父母都快急死了。但是他们也没有办法,现实条件也不准许他们系统地为我治疗。
就在这时,我通过qq群,结识了一位病友。那位病友是一个非常非常善良的好女孩,她得知我的情况和家境之后,提出可以每月资助我200块钱,但条件是我要每日念诵,抄写金刚经。
我当然愿意了!这每月的200块钱,可能对有些人来说不算什莫,但是对于我这样的家庭,可真是一笔“巨款”呢!我家现在每天中午的餐桌上,都会比原来多出来一个原来一直舍不得买的菜!真是大大的改善了我家的生活条件呢!
我是从今年2月份开始,念诵,抄写金刚经的。
原来每天念诵金刚经10遍,每月抄写金刚经5遍。
现在每天念诵金刚经20遍,每月抄写金刚经5遍。
通过这半年的努力,截止到现在,我一共念诵金刚经2095遍,抄写金刚经41遍了!!!
头痛,恶心,想呕吐的症状。
我赶忙询问师兄,是怎摸回事?师兄说没有关系,这是我罪孽太深重,是菩萨帮我消除业障呢,只要坚持下来,业障除完,就会好的。
于是我咬牙坚持,果然,几个月之后,我这些不舒服的症状全都没有了。而且每天在没有完成功课之前,什莫都干不进去,心里只惦记着要把功课做完,我想这就是金刚经的魅力吧。
下面我把这几个月自己念诵,抄写金刚经之后的变化总结一下:
1.我原来有非常严重的痛经。每个月一到那几天,肚子就疼得不得了,还吐,吃不下东西。每个月只能靠吃止疼片解决。但是在我抄写金刚经还不到1个月的时候,奇迹发生了,我那个月来事的时候,肚子竟然一点都没有疼。我高兴坏了,简直不敢相信,金刚经竟然治好了我20几年的老毛病。而且还是这样快!这几个月,我每次来事的时候,肚子虽然也都会有一点不舒服,但是不再像过去那样会痛得死去活来了,起码不再用吃止疼片了!在我看来,这真是太神奇了!金刚经真是太神奇了!
2.自从抄写,读颂金刚经之后,我的思想不再那末极端了。不再成天想着和迫害我的小人同归于尽了!学会了放下,心中不再时刻都充满仇恨,学会了平静,祥和地度过每一天。
3.自从抄写,读颂金刚经之后,我夜里做梦,再也没有梦到过死人,尸体什莫的了!每晚睡得都很踏实,香甜,几乎再也没有作过噩梦了。
4.我的爆食症,也有了很大的改善,由于有了事情做,不再成天惦记着胡吃海塞了,由于我没有工作,所以一直是吃家里的。原来我父母经常抱怨我吃的太多,家里供不起我这个大胃王。现在,我父母再也没有这样埋怨过我了,因为我的饮食已经基本恢复正常了。
总之,通过这几个月读颂,抄写金刚经,我获得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非常感谢菩萨的加持,带给我这样多的改变!也非常感谢引我入门的师兄,给我原本绝望的人生带来无尽的喜悦。
现在,我每天花5个小时,读颂20遍金刚经,再花3个小时,抄写金刚经。每天这8个小时的功课做完之后,就会感觉神清气爽,什莫烦恼,忧愁,都没有了,吃得下,睡得香,不再想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心中充满了阳光,友爱,希望。
我的.目标是,念诵金刚经10万遍。那样,我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
今天,我用自己实例,告诉大家修习金刚经的好处。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通过修习金刚经,给自己带来无限的快乐!
拓展阅读:现代物理弦理论中的《金刚经》奥义。
以前科学家认为,粗大的物质,是由点状的固体粒子组成。但自从1968年超弦理论问世,这种结论也受到了挑战。
弦,就像小提琴上的琴弦。电子、质子、中子等等,根本不是粒子,而是一种像琴弦一样震动的不同状态。换言之,不但物质不存在,连电子、原子核、中子、质子都不存在,弦才是存在的。
关于弦,有两种说法:第一,弦相当于早期物理学对原子的定义,是不可分割的最小物质的基本单位;第二,弦有可能是由另外一个更小的东西组成的。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支持后一种观念的声音比较多。今天我们看得见的物质世界,如同一个庞大的乐团在演奏交响乐。就像声音来自于乐器,但交响乐不是乐器一样,我们接触到的物质世界不是弦,而是弦的震动。弦的震动有时变成中子,有时变成质子,有时又变成其它粒子。这些粒子看起来像点状,但这是因为显微镜的精度不够,弦的震动速度太快所造成的假象。如果能把点状的所谓粒子放大,就能发现非常细微的弦的震动,这就是让人产生“世界”这个大幻觉的基础。
也就是说,造房子用的砖头和做装饰用的钻石在本质上没有差别,都是弦的不同震动。但在宏观的物质世界里,我们会根据肉眼提供的幻觉,而把它们分成砖头、石头、泥巴等不值钱的东西,与钻石、黄金等价值昂贵的东西,但这种分别,都是建立在错误之上的错觉而已。科学家认为,这有可能是最终极的理论。
现在我们知道了,身边的一切,都是肉眼等五种感官导致的幻觉。佛在《金刚经》中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所有的有为法,都是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电……这个结论,现在已经得到了科学的证实。科学和《金刚经》、《般若经》中的描述,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达成了共识。虽然弦自身是什么,科学还没有明确的答案。有时说它是一个变化的东西,移动时弦与弦碰撞,就会变成更长的弦;有时又断裂成更短的弦等等。但从佛教的角度来讲,弦肯定是由更小的东西组合而成的,最后这个更小的东西,也一定会消失,最终变成空性。当然,科学不一定能发现这个结论。如果仪器的精度达不到,对科学来说,这个结论就永远只是一个悬念。无论如何,物理学每迈一大步,就离佛教的思想更近一步,现在的超弦理论,就比往常更接近于佛法了。但依照释迦牟尼佛的教理可以预言,弦也绝对是一种不存在的幻觉。
如果仔细观察,被感知的东西,其实都不存在,最后只剩下一个感受者,这就是我们的精神。从表面来看,物质就是物质,精神就是精神,物质不是精神,精神也不是物质,但在深度的世界观中,真正的创造者和第一推动力不是上帝,而是我们的精神。无论是弦、弦的震动,还有能量等最细微的东西,都有一个来源。其最终极的来源,就是我们的精神。
在解析精神方面,唯有佛教的思维方法才用得上,科学在这个领域当中,是无能为力的。很多科学家经过多年的努力,最后都一无所获,因为精神领域是很难通过逻辑或仪器来辨析的。世上最能表述内心本质的学科,只有佛法,用佛法的理念去思考、去体会,是十分重要的。当然,如果讲体会,那就不是中观所能触及的范围了,只有大手印、大圆满等密法,才是这方面的行家。
虽然一切如梦如幻,但如果不修行,现实世界仍然无比真实,我们同样会去执着、贪恋。只有证悟了空性,才能解决所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