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研究生论文大全(14篇)
父母是我们的依靠和支持,他们的关爱是我们成长的力量。打造富有个性和魅力的文章。快乐来源于内心,我们应该学会发现身边的小确幸,让自己拥有快乐的生活态度。
艺术研究生论文篇一
对于研究教育管理工作而言,不仅要做到管理系统的优化,还要做好管理人员的合理配置。因为管理工作是一种社会活动,管理对象中的各种不同情况和管理过程中各个不同环节,都需要管理人员去掌握研究,管理干部在这些活动中既是指挥者、组织者,又是具体实施者,所以管理人员的素质对于高效地实现研究生教育管理目标,具有决定性作用。具体来说,新形势下我国做好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对策应包括:
1健全管理体制,加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人是管理的核心要素,要使一个系统稳定而又有活力,必须输人动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的动力。因为,对人、财、物的管理都是要通过人去实现的,而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关键是充分调动垒体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做到这一点,一是培养好,二是使用好。
研究生教育管理的人员,必须是在思想觉悟、文化水平、工作作风和业务能力等方面都是较好的人员,这样才能适应这种机制灵活、内容复杂的高层次管理环境,才能随时做出灵活的反应,使得这种高层次管理工作得以经常开展。为此,相关部门应该做到;第一,引进合格的'、不同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第二,对现有管理人员加以培养提高,组织他们学习现代管理的科学理论,学习计算机管理技术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管理能力等。同时,对管理人员的任用应合理适当,利用每个管理人员的专业特长来积极发挥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另外,还要举贤用能。知人善任,使每个人都明确权,责、利相一致的原则,对每个人的工作赏罚分明,重在奖励。关心每个人的工作、学习、生活.职务晋升及家庭、子女等问题,让研究生管理部门的人员,都有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劲往一处使,形成合力,发挥管理的最大效益。
2协助研究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扩招后,研究生就业竞争明显加剧。职业前途成了所有研究生密切关注的问题。一方面,要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人生价值观;另一方面,通过对决定其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的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研究生的事业奋斗目标,帮助研究生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从职业生涯规划、求职礼仪与技巧、工作能力与拓展、自主创业等方面协助研究生高质量地择业、就业和创业。
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优秀的师资队伍。这是扩招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更高效、更现实的根本保障之一。这一措施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实行严格的导师遴选制度和激励机制。引人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的聘任制,打破导师终身制。导师要对研究生全面负责,做到责、权、利高度统一,在实施导师负责制的同时,辅之以导师集体指导制。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增强对导师的吸引和凝聚力。第二,进一步加强对导师的职前培养和在岗培训工作。把终身教育体系引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当中,对研究生指导教师进行岗位培训。学校可以聘请著名导师举办系列讲座,使导师们认清他们的使命,从而在实践中做到既关心研究生的学习,也关注研究生的日常生活和思想品德状况,培养出合格的高级专门人才。
4注重日常管理,强化服务功能。为了使研究生能安心学习,研究生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为广大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创造便利条件。主要从下面两点抓起:第一,加强寝室设备的改善。第二,充分发挥研究生群体组织的作用,建立多种管理模式。首先,要重视并发挥党组织、研究生会以及学生社团的作用,使研究生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其次,要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广开渠道,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再次,采用有效激励的管理模式。
综上所述,在研究生教育管理方面,只要我们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做到有效组织和刚性管理的有机结合,营造一个垒方位和谐的学习环境,给研究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与生活空间,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就一定可以做好新形势下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
艺术研究生论文篇二
答: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层次人才、创造高水平科研成果、提供高水平社会服务的重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稳步发展,上世纪末进入快速发展轨道。,全国在读研究生总数164.6万人,位居世界前列,已成为研究生教育大国,基本实现了立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从教育层次看,在读博士生27.1万人,占16.5%;在读硕士生137.5万人,占83.5%。从学位类型看,博士生绝大部分为学术学位;硕士生中,学术学位占75.7%,专业学位占24.3%。从培养单位看,普通高校研究生人数占全国总数的96.5%,科研机构等其他培养单位研究生人数占3.5%。普通高校中,中央高校承担了研究生培养的主要任务,在校生人数占全国在读研究生总数的54.8%。
但总体上看,研究生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培养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培养经费供需矛盾突出、成本分担机制不够健全、奖助政策体系不尽完善等。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有关部署,三部门从投入机制和深化改革两个方面入手,努力实现研究生教育四个转变:一是发展方式转变,即从注重规模发展切实转变为注重质量提升;二是类型结构转变,即从以学术学位为主切实转变为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协调发展;三是培养模式转变,即从注重知识学习切实转变为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并重;四是质量评价转变,即从注重在学培养质量切实转变为在学培养质量与职业发展质量并重。到20,基本建成规模结构适应需要、培养模式各具特色、整体质量不断提升、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研究生教育体系。
答:此次出台的政策措施包括完善财政拨款制度、完善奖助政策体系、建立健全收费制度三方面内容。
(一)完善财政拨款制度。针对目前存在的中央和地方拨款制度各异、拨款标准多年未变、拨款范围仅限于国家计划内的学术学位研究生、拨款方式单一等问题,《意见》提出了相关政策措施。在中央高校方面:一是扩大拨款范围。从起,中央财政对中央高校所有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全日制研究生(委托培养研究生除外),安排生均综合定额拨款。二是提高拨款标准。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物价变动情况和财力状况,建立拨款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提高拨款水平。三是更加关注绩效。中央财政根据研究生培养质量、科研水平等因素安排中央高校研究生教育绩效拨款,由学校自主安排用于研究生培养。同时,《意见》要求各地参照这一模式,完善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拨款制度。
(二)完善奖助政策体系。目前,我国研究生国家资助政策的主体是普通奖学金,主要用于补助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针对资助方式和经费来源较为单一、资助标准相对较低、各地情况各异等问题,《意见》提出,以财政投入为主,按规定统筹高校自筹经费、科研经费、助学贷款、社会捐助等资金,建立健全多元奖助政策体系。各项奖助政策的基本定位是:国家奖学金和学业奖学金注重奖优,激励研究生潜心学习研究、积极进取;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等注重公平,资助研究生基本生活和学习费用;助研、助教、助管(以下简称“三助”)津贴注重酬劳,调动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教学实践、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同时,《意见》还对加大校内资助力度、鼓励捐资助学、吸引国外优秀留学生等提出了要求。
(三)建立健全收费制度。针对目前研究生收费与免费并存、成本分担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意见》提出,一是实行收费制度。从秋季学期起,按照“新生新办法、老生老办法”的原则,向所有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二是合理确定收费标准。明确了研究生学费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和考虑因素,并对研究生学费标准作出了原则规定。三是加强收费管理。明确了研究生学费标准制定程序、学费收取方式、学费收入管理等要求。
总体上看,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完善和经费投入的增加,为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问:为什么要完善研究生收费制度?
答:我国普通高校各类本专科学生已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实行了收费制度,但研究生处于收费与免费并存的阶段。按照《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收费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教财〔〕2号),允许收取学费的研究生范围仅包括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职攻读学位研究生、申请学位的同等学力人员、示范性软件学院工程硕士研究生、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研究生、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生等。国家招生计划内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并不在收取学费范围内。近年来一些高校在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过程中对收费问题进行了探索,但总体上我国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并不健全。
研究生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应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从国际经验看,对研究生收取学费也是国际通行做法。我国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不健全,既不利于非义务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建立,也阻碍了研究生奖助政策的完善和研究生财政拨款的增加,不利于激励研究生珍惜机会潜心学习、促进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为此,《教育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按照这一要求,《意见》提出,从20秋季学期起,按照“新生新办法、老生老办法”的原则,向所有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
问:收费是否会增加研究生经济负担,从而影响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顺利就学?
答: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是系统设计、有机衔接的,其根本目的是推动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提高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服务于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在实行收费制度、健全成本分担机制的同时,更加注重财政拨款制度和奖助政策体系的完善。政策措施实施后,研究生所获资助总体上超过其应缴纳的学费,资助水平得到提高。主要体现在:
(一)研究生学费标准适度从低确定。参照研究生培养实际情况和国际经验,研究生学费标准实行适度从低确定,总体上按照硕士生高于本科生、博士生高于硕士生、不同专业有所差异的原则来把握。综合考虑研究生经济承受能力、现行本科生学费标准、部分中央高校试行研究生收费制度的情况,《意见》规定:现阶段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学费标准,原则上硕士生每生每年不超过8000元、博士生不超过10000元。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及其他已实行收费政策的研究生,暂执行现行收费政策。
(二)全面加大奖助力度。实行全面收费的同时,建立健全多元奖助政策体系,确保研究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这一资助政策体系呈现四大特点:一是保障研究生基本生活。设立国家助学金,补助研究生基本生活费用,覆盖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全日制研究生,而且资助标准明显提高。二是加大对优秀研究生的激励。设立国家奖学金,标准为博士生每生每年3万元、硕士生2万元。同时,设立学业奖学金,由学校组织实施。三是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教学、科研、管理。高校按规定统筹多渠道资金,建立健全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加大对“三助”岗位的津贴资助力度,根据研究生参与教学、科研、管理的实绩给予相应资助。四是保证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就学。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除按规定享受上述政策外,《意见》还要求高校综合采取减免学费、发放特殊困难补助、开辟入学“绿色通道”等方式,确保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就学。同时,提高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最高限额,确保符合条件的研究生都可以申请并及时获得国家助学贷款。
因此,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各项政策措施,从制度设计上可以保证研究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总体上不会增加研究生经济负担。
答:为确保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意见》对有关资金的落实作出了规定。
(一)完善财政拨款制度所需资金,按照现行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和财政管理体制,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照高等学校隶属关系分别落实。
(二)完善奖助政策体系所需资金,以财政投入为主,多种渠道筹集。从财政投入方面看:国家助学金所需资金根据高等学校隶属关系,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参照普通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分担办法共同承担;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全额承担;学业奖学金根据高校隶属关系,分别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给予适当支持。
(三)研究生学费收入按规定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由高校统筹用于研究生教学、科研、改善待遇等方面。
问: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有哪些重要举措?
答:在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中,我们注重把《教育规划纲要》的宏观要求与改革微观目标结合起来,把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与树立战略理念结合起来,把提高整体质量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结合起来,特别强调举措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操作性。除完善投入机制外,还将在改革招生选拔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导师权责机制、改革评价监督机制、深化开放合作等方面采取措施,大力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突出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强化科教结合、产学结合,加快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艺术研究生论文篇三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12年的统计数字表明,到2012年,全国拥有设计艺术学和艺术设计硕士招生资格的高校有130多所,艺术类(其中包括艺术学、设计艺术学等)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达16467人,在校生人数达46678人,而且办学规模还在逐年扩大中。继艺术设计类本科教育的爆炸式发展后迎来了研究生教育的后续性爆炸式发展。这种爆炸式发展从表面上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设计人才需求增加的结果,其实背后所隐藏的是艺术设计类教育的低投入高回报(即学校投入支出相对较少,而收取的学费普遍较高)的利益驱使。这种以经济利益为驱使的办学方式,必然伴随着太多不合理的成份,从招生生源到师资搭配再到人才评价等全过程中必然会暴露出诸多的问题。下面就以天津科技大学为例,对中国普通高校中艺术设计类研究生培养所隐藏的现实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剖析。
天津科技大学前身为天津轻工业学院,成立于1958年,是当时中国最早的四所轻工院校之一,隶属于当时的轻工部,1981年成为教育部首批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点,1983年成为教育部第二批批准的博士学位授权点。19改为中央与地方共管,以天津市管理为主,是天津市重点建设的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法、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天津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成立于1985年,前身为工业艺术工程系,2002年升为艺术设计学院,学院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共有教师97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5人。拥有艺术设计和设计艺术学两个硕士学位点,现有在校硕士生200余人,是国内规模较大、专业设置较齐全、教学条件优越,集专业教学、创作设计、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于一体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艺术设计学院。天津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从20开始招收第一届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开始,已经有了十年的研究生培养历程,通过对这十年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分析,揭示了中国现行研究生培养理念和体制下所存在的诸多有悖于国家教育部培养创新性高端艺术设计人才的实际问题。下面就从一切学校教育的两大基本核心要素“学生和老师”为基点,探讨一下其对当下中国普通高校艺术设计类研究生培养质量所产生不利影响。
一、学生生源问题。
艺术设计类招生生源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却又无法绕开。全国艺术类招生从本科教育开始一直到研究生教育,生源问题始终是个复杂而又难以疏导的问题。从研究生层次招生来看,生源问题主要体现在专业素质、近亲繁殖和男女生比例失调等方面,具体表现为:
1、专业素质偏低。
由中国特有的艺术设计类研究生招生体制所造成研究生生源质量问题直接从源头制约了整个艺术设计类高端设计人才的培养。首先,影响最明显的是国家外语政治统考,为了能通过国家的政治外语统考,大多数考研的学生从大三开始就拿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外语和政治,而本科教育中真正深入本专业教育的阶段恰恰正是在大三大四时期,大一大二不过是全面打基础的阶段。这也就直接导致了研究生生源的专业素质普遍较低的现象。引用南京师范大学美术教育研究所所长屠曙光对于这类研究生生源的称谓就是“半成品”,最起码在专业上是半成品。著名艺术家陈丹青辞职事件深刻说明了中国目前艺术设计类研究生教育在招生方面的问题缺陷。一味的强调对于外语政治的要求,而且全国统一划线,不分学院专业,艺术设计类的考生外语和政治的录取线和其它理工外语等专业一样,这种取其短避其长的招生录取体制扼杀了一批真正有艺术天赋和设计才华的人才进入研究生层次的学习,从而直接导致了艺术设计类研究生生源质量上的先天缺陷。其次,学校为了完成自己既定的招生计划而自行降低专业录取条件,在不能改变国家外语政治基本录取分数线的前提下,降低了自主的专业成绩要求来实现自己的招生计划,没有遵循宁缺毋滥的招生原则。再次,普通综合院校的艺术设计学院不同于纯艺术院校和全国知名院校的生源那么充足,研究生导师担心招不到学生,在专业阅卷的时候判卷非常松,只要不是一点专业常识不懂的基本上都给合格或者较高的成绩,就是为了防备那些通过国家外语政治考核的少数生源不至于栽倒在专业门槛,而让自己颗粒无收招不到学生。对于导师而言,尤其是年轻的新导师,好不容易获得带研究生的资格却招不到研究生是很没面子的,另外很多院校也有规定如果某个导师连续几年招不到学生就取消其带研究生的资格,因而也就大大降低了对学生的专业要求,许多在专业上几乎为初级水平的考生也能考中艺术学院的研究生,因而在研究生学生中会出现好多本科专业是学外语的或其它理科文科而非艺术设计专业的,生源的专业水平可想而知。以上几方面的综合因素共同导致了普通高校艺术设计类研究生生源的专业水平普遍较低的现象,出现了“专业不专”的“怪象”,也体现了艺术设计院校里专业领域“一流的本科,二流的硕士,三流的博士”的现状。
2、近亲繁殖问题。
近亲繁殖问题也是影响艺术设计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高校研究生近亲繁殖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艺术设计类研究生。由于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主观性较强,不同于其它理工类专业的相对客观。因此艺术设计风格多样,不同的导师所喜好的艺术设计风格不尽相同,本校自己培养的学生比较了解导师的艺术设计风格,在专业考试的时候就占有比较大的优势。所以许多学生都选择报考自己的本科院校,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导师。还有所高校都有许多推荐免试研究生,在学生生源组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免试生再加上本校自己的考取的学生基本上占了研究生生源的绝大多数。以天津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近五年来的研究生生源来源为例,五年来共招收研究生191人,其中本校推荐免试39人,考取88人,合计127人,占比66.5%;外校考取64人,占比33.5%。本校推免生和本校自考生占了绝大多数,外校考取较少。
近亲繁殖对于研究生学生的培养有利有弊,弊端主要体现为学生在经过本校四年的本科教育后,对于学校的环境,老师的执教风格等等早已了如指掌,这种先天的优越感往往会使学生丧失了陌生感和好奇心,而恰恰对于未知世界的陌生感和好奇心是一个人不断勇攀高峰的动力所在,当陌生感和好奇心丧失的时候也就丧失了上进的动力与源泉。同时近亲繁殖的学生也不利于艺术设计思维的拓展,思想上容易受学校传统的禁锢而难以突破,不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3、性别上的“阴盛阳衰”
艺术设计类学生在性别上的“阴盛阳衰”在全国艺术设计类高校中是一个普遍现象,尤其是到了研究生层次更加明显。从天津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近五年生源中男女生比例可以明显的看到这种问题的严重性,五届191名研究生中女生152名,占比79.5%,男生39名,占比只有21.5%,尤其是2012届43名研究生中只有一名是男生,可谓是众星捧月。抛开是否存在性别歧视问题不论,这种女多男少的现象对于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艺术设计专业本身的独特性决定了这一行业自身的工作性质,一方面,艺术设计是以创新为首要目标的,这就要求艺术设计从业者要有较高的创新能力。通过国内外各种性别专项研究表明,男性在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技能等方面要远远地高于女性。因此在创新方面要求较高的.行业里面,男性的比例要远远高于女性,比如,在工程师行业里,女性只占3.5%;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中女性只占12%;而在历年的自然科学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女性更是凤毛麟角。因此,中国艺术设计类研究生中女性比例过高对于艺术设计类高端优秀设计人才的培养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艺术设计类行业是一个相对艰苦的行业,经常会出现熬夜加班的现象,因此许多女性研究生毕业后很少选择从事实际的艺术设计实践工作,而是把择业的方向转向了教师或研究机构,而真正能在这一领域有所作为的男性研究生又较少,这也造成了艺术设计实践领域高端人才的匮乏,导致了中国的艺术设计水平难以实现质的飞跃。因而也就缺乏原创性的优秀艺术设计作品来,只能是国外首创,我们来模仿与改良,永远做“山寨”版。
艺术设计类研究生教育可以看作是精英教育,对师资要求相应的也比较高。师资问题也是中国艺术设计类研究生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最明显的问题体现在教师自身科研能力的欠缺和师生比失调方面,具体表现为:
1、导师自身的科研能力水平问题。
研究生教育实行的是导师制,导师的科研水平直接影响着所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研究生导师资格对于普通教师而言不仅有着一定的利益关系,更重要的是一种身份名片。然而学校为了宣传对外拥有多少研究生导师来提升学校形象对于研究生导师资格的评审条件过于宽松,这也就导致了研究生导师队伍良莠不齐。从学历上看,有很多研究生导师都是以本科学历来带研究生,虽然研究生导师的水平不能完全以学历水平来衡量,但也从侧面反映了目前研究生导师师资问题的缺陷。从科研水平与能力来看,研究生的专业教学往往采取的是课题制,这就要求导师必须有在研的较高水平的科研项目,让学生得以参与科研,在科研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而事实上许多导师自身尚没有在研的课题,或者是以久未结题的陈年老科研项目为支撑,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或者以接工程项目的横向科研为支撑。研究生师资方面所存在的局限性都不利于研究生教育的深入开展和提高。
2、师生比失调问题。
师生比例过大问题是中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早在20国家教育部规定普通高校的师生比应该在1:16-1:18之间,而研究生的师生比应该在1:4左右才能较好地,也就是说对于研究生导师而言每一届所带研究生的合理人数应该为1-2名。当下国内研究生学习期限一般为三年,一个导师所带在读学生合理人数应该为1-6名。因为国内普通高校的研究生导师在带研究生的同时还必须承担大量的本科教学任务,研究生人数过多则根本无法顾及,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天津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为例,好多研究生导师所带研究生的数量严重超标,其中有好几位导师所带在读研究生的人数超过20人,一届学生能招到10人,最多的玩具方向的某位导师2011届、2012届、2013届三届在校研究生多达28人,师生比甚至远超本科生,这种严重失调的师生比例直接后果就是违背了艺术设计类学生尤其是研究生小班上课的原则,分配到每个研究生身上的时间和精力寥寥无几,有的研究生三年内和导师见面不超过十次,在一起单独谈话的时间加起来也不过几个小时的时间,,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
学生和老师是任何学校教育的两大绝对主体,从中国教育产业的立场来看,学生就属于原材料,原材料材质的优劣对成品的影响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再好的塑料也无法塑造出金属的光泽来,因此对于学生生源的选择极其重要。从艺术设计研究生培养来看,没有好的学生生源就很难培养出出类拔萃的优秀艺术设计人才来,也就很难把中国的艺术设计水平提高到一个相对较高的层次。这就要求在生源选择上要以专业为选拔人才的核心,兼顾人才交叉流动以及男女生比例的协调。而对于老师而言,属于产品加工塑造者,一块好的原材料能否雕琢成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完全取决于雕刻者雕刻水平和投入的精力。因此,提高艺术设计类研究生导师的专业技术技能和科研水平,适当控制好所带研究生的数量是提高艺术设计类研究生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艺术研究生论文篇四
有些学生不大愿意写提纲,喜欢直接写初稿。如果不是在头脑中已把全文的提纲想好,如果心中对于全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步骤还是混乱的,那么编写一个提纲是十分必要的,是大有好处的,其好处至少有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可以体现作者的总体思路。提纲是由序码和文字组成的一种逻辑图表,是帮助作者考虑文章全篇逻辑构成的写作设计图。其优点在于,使作者易于掌握论文结构的全局,层次清楚,重点明确,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第二,有利于论文前后呼应。有一个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在检验每一个部分所占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间是否有逻辑联系,每部分所占的篇幅与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称,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是否恰当和谐,每一字、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部分是否都为全局所需要,是否都丝丝入扣、相互配合,成为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都能为展开论题服务。经过这样的考虑和编写,论文的结构才能统一而完整,很好地为表达论文的内容服务。
第三,有利于及时调整,避免大返工。在。
毕业论文。
的研究和写作过程中,作者的思维活动是非常活跃的,一些不起眼的材料,从表面看来不相关的材料,经过熟悉和深思,常常会产生新的联想或新的观点,如果不认真编写提纲,动起笔来就会被这种现象所干扰,不得不停下笔来重新思考,甚至推翻已写的从头来过;这样,不仅增加了工作量,也会极大地影响写作情绪。毕业论文提纲犹如工程的蓝图,只要动笔前把提纲考虑得周到严谨,多花点时间和力气,搞得扎实一些,就能形成一个层次清楚、逻辑严密的论文框架,从而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返工。另外,初写论文的学生,如果把自己的思路先写成提纲,再去请教他人,人家一看能懂,较易提出一些修改补充的意见,便于自己得到有效的指导。
编写提纲的步骤可以是这样:
(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
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插进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
(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
写好毕业论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简单提纲可以写成下面这样:
一、序论。
二、本论。
(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
(二)目前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现状。
(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
三、结论。
详细提纲,是把论文的主要论点和展开部分较为详细地列出来。如果在写作之前准备了详细提纲,那么,执笔时就能更顺利。下面仍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介绍详细提纲的写法:
一、序论。
1.提出中心论题;。
2.说明写作意图。
二、本论。
(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
1.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产生创造了宏观环境;。
2.建筑产品市场的形成,对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培育提出了现实的要求;。
3.城乡体制改革的深化,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4.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建立,是建筑行业用工特殊性的内在要求。
(二)目前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现状。
1.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
2.有市无场的隐形市场;。
3.易进难出的畸形市场;。
4.交易无序的自发市场。
(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
1.统一思想认识,变自发交易为自觉调控;。
2.加快建章立制,变无序交易为规范交易;。
3.健全市场网络,变隐形交易为有形交易;。
4.调整经营结构,变个别流动为队伍流动;。
5.深化用工改革,变单向流动为双向流动。
三、结论。
1.概述当前的建筑劳动力市场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2.呼应开头的序言。
上面所说的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都是论文的骨架和要点,选择哪一种,要根据作者的需要。如果考虑周到,调查详细,用简单提纲问题不是很大;但如果考虑粗疏,调查不周,则必须用详细提纲,否则,很难写出合格的毕业论文。总之,在动手撰写毕业’论文之前拟好提纲,写起来就会方便得多。
如何落笔拟定毕业论文提纲呢?首先要把握拟定毕业论文提纲的原则,为此要掌握如下四个方面:
(一)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比如有一篇论文论述企业深化改革与稳定是辩证统一的,作者以浙江××市某企业为例,说只要干部在改革中以身作则,与职工同甘共苦,可以取得多数职工的理解。从全局观念分折,我们就可以发现这里只讲了企业如何改革才能稳定,没有论述通过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职工收入增加,最终达到社会稳定。
(二)从中心论点出发,决定材料的取舍,把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毫不可惜地舍弃,尽管这些材料是煞费苦心费了不少劳动搜集来的。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一块毛料寸寸宝贵,台不得剪裁去,也就缝制不成合身的衣服。为了成衣,必须剪裁去不需要的部分。所以,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材料只是为形成自己论文的论点服务的,离开了这一点,无论是多少好的材料都必须舍得抛弃。
(三)要考虑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初学撰写论文的人常犯的毛病,是论点和论据没有必然联系,有的只限于反复阐述论点,而缺乏切实有力的论据;有的材料一大堆,论点不明确;有的各部分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逻辑关系,这样的毕业论文都是不合乎要求的,这样的毕业论文是没有说服力的。为了有说服力,必须有虚有实,有论点有例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论证过程有严密的逻辑性,拟提纲时特别要注意这一点,检查这一点。
1.先拟标题;。
2.写出总论点;。
3.考虑全篇总的安排:从几个方面,以什么顺序来论述总论点,这是论文结构的骨架;。
5.依次考虑各个段的安排,把准备使用的材料按顺序编码,以便写作时使用;。
6.全面检查,作必要的增删。
第一,编写毕业论文提纲有两种方法:一是标题式写法。即用简要的文字写成标题,把这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但只有作者自己明白。毕业论文提纲一般不能采用这种方法编写.二是句子式写法。即以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该部分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具体而明确,别人看了也能明了,但费时费力。毕业论文的提纲编写要交与指导教师阅读,所以,要求采用这种编写方法。
第二,提纲写好后,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不可疏忽,这就是提纲的推敲和修改,这种推敲和修改要把握如下几点。一是推敲题目是否恰当,是否合适;二是推敲提纲的结构。先围绕所要阐述的中心论点或者说明的主要议题,检查划分的部分、层次和段落是否可以充分说明问题,是否合乎道理;各层次、段落之间的联系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然后再进行客观总体布局的检查,再对每一层次中的论述秩序进行“微调”。
第三,毕业论文写作一般要求提纲拟到以下层次。
在毕业论文中,最常见的安排层次的方式有三种:一是层进式,即论文的各层意思之间是层层推进的关系。各个分论点作为中心论点的论据,呈现出一种纵向联系的层次关系。二是总分式,即采用“总题分述”的方式,先总括起来说,然后分开说;或者先分开说,最后再总结。三是并列式,即论文各层意思之间是并列关系,各分论点的段落相互平行,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论证中心论点,各个分论点呈现出一种横向的内在联系。
正文中的各个层次如果用数字表示,一般要用不同类型或种类的数字。第一层次为:一、二、三、四、……;第二层次为:1、2、3、4……;第三层次为:(1)(2)(3)(4)……;第四层次一般用一是、二是、三是、四是……或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等序列词,以标明几层意思、几个方面之间的联系,或者用词语的重复来表示思路的层次。
艺术研究生论文篇五
第一,保障研究生招生工作质量。在研究生招生过程中,应注重对考生创新能力的考察,高校在研究生复试过程中,应注重考察其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更深层次挖掘考生潜力,进而为研究生质量提供保障。
第二,导师在制定实践计划时,应以研究生培养目标为基础,导师除了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还要给学生讲解专业发展趋势,确保学生能够了解专业发展方向,明确学习目标。
第三,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应加强对研究生心理的研究,可以在校内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免费为研究生进行心理辅导,解决其心理问题,进而为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保障。
4.2研究生輔导员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一个优秀的辅导员需要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崇高的思想素质、饱满的工作热情、先进的教育理念、负责的管理态度、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端正的工作态度,因此,研究生辅导员应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不仅要掌握先进的技术知识,还要掌握丰富的教育管理知识,进而提升自身威信,在研究生心中树立高大形象。另外,高校应定期对研究生辅导员进行培训,不断提升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同时还可以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为辅导员专业素质提升夯实基础。
4.3完善管理体制管理模式。
当前,一些高校在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中,仍采取单一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能够适应原来的管理需求,但是随着高校研究生扩招,这种单一管理模式逐渐出现颓势,因此,高校应采取学院与研究生主管部门共同管理的模式,以提升研究生教育管理效率。各大高校应根据研究生培养目标、研究生数量、研究生知识属性、研究生培养方式、研究生研究方向以及研究生学习年限,合理制定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有针对性地管理研究生,要充分体现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灵活性。
4.4丰富研究生在校的文化生活。
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研究生也不例外。因此,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应与时俱进,应用网络工具,丰富研究生文化生活,更好地对研究生进行教育管理。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在活动中深入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基本情况,进而丰富研究生在校的文化生活,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学生。
5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大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者应深入分析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针对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应对措施,进而提升研究生管理教育水平,促使研究生水平不断提升。
艺术研究生论文篇六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最重要路径之一。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步入后大众化时代,研究生教育实现了规模与质量的稳步增长,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凸显: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就业率不高甚至由于心理问题辍学、自杀等教育管理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特别是科研功能的异化、招生培养制度的偏差以及科研评价考核的缺陷,要求我们必须从学术管理的视角出发,加强学术规范建设与学术道德教育,重视学术研究的价值重塑、招生与培养的策略调整。
一、质与量难以平衡:当前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现状分析。
研究生数量扩大,教育质量下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我国教育科技和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较快,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达2547.7万人。全年研究生招生62.1万人,在学研究生184.8万人,毕业生53.6万人。研究生规模的扩大,必然会给教育管理工作增加困难。同时,在教育资源不增加的状况下,研究生规模的膨胀,必然会使人均占有教育资源减少,从而直接影响研究生的教育质量。研究生生源构成复杂,群体结构多样。目前,研究生群体除统招的全日制研究生外,还有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职研究生,这使得研究生群体年龄呈多层次结构,有应届毕业生,也有三四十岁的中青年。同时,由于个人的社会背景、工作经历、婚姻状况等因素各不相同,各人的求学目的也不相同,反映在学习态度上,个体差异很大。这些无疑给教育管理工作带来很多不便之处。研究生就业形势严峻,内外部压力增大。近年来,研究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据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中心“中国研究生教育与学科专业评价”研究课题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近50所高校的研究生招生规模每年都在增长,部分高校的研究生规模已经超过本科生。但从2009年至今,研究生的就业率却连续多年低于本科生。可见,就业率与学历高低的正相关关系正日益消减。研究生扩招所伴生的严峻就业形势,使得高校和研究生个人所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毕业后能否找到合适的工作等现实问题让他们深感不安。这种对就业前景的焦虑情绪,必然会导致自信心不足,甚至产生自卑心理。研究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心理压力大,必然又会给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二、培养与需求相对错位:当前研究生教育管理的问题解读。
目前,研究生教育管理所呈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管理过程行政色彩浓,缺乏学术管理的要素。目前,高校的研究生管理普遍采用“导师负责学术培养,行政管理人员负责教育管理”的模式。在培养过程中,行政管理人员往往好以行政化的理念对研究生进行教育管理,忽视了研究生的实际需求。加上有的管理人员知识结构不健全,或多或少缺乏本学科的相关专业知识以及纯正的管理知识,从而影响了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导师队伍相对松散,教学管理存在漏洞。不可否认,大多数教师都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但也有一部分教师,因为各种原因,教学过程中往往处于应付状态,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同时,在课程考核中,由于学校往往要求教师不要为难学生,能放则放,这就使得教师在平时授课时没有竞争性,从而也就没有积极性。过程考核不严谨,学术评价缺失。当前我国高校普遍未建立有效的研究生培养过程监控(考核)体系,特别是对院、系研究生教育的学术评价缺失。从研究生的培养过程来看,负责培养的院系往往对研究生教育的自评与自我监控积极性不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也因此难以保证。培养过程监控的缺乏直接导致不少高校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令人担忧,研究生论文的学术性、创新性降低,仅靠后期的专家外审等形式去保障论文质量往往显得苍白无力,过程与结果的学术评价亟须改进。教学模式单一,培养过程问题突出。目前,不少高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问题频发:研究生教学模式单一,缺乏研究生的探索性学习;教育理念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知识传授为主;教学方法与本科雷同,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课程体系不完备,导师个人的研究偏好多,学科领域内的前沿成果少,难以培养出研究生的学术探究精神……所有这些都制约了研究生创造力的发展,使研究生知识面狭窄,适应能力不强。
三、群体管理优化:学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宏观变革。
从研究生培养目标中的学术性和创新性来看,学校首先要重视其学术性培养的群体性,从学校层面构建立体式的培养模式,同时,还要重视激发其个体的创新性,从培养理念、培养方式、评价体系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变革教育管理过程。优化资源配置,为研究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良好的软硬件科研环境有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学校还应出台相关的机制来激发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开设学术沙龙,促进学术交流。经常开展学术活动有利于研究生掌握创新理论和方法,引导研究生大胆质疑、深刻思考,并且及时掌握学术前沿知识。对学习优秀、科研成果突出的研究生给予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并且将研究生创新能力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列入研究生综合考核中,形成一种激励创新、崇尚创新的环境和氛围。改进课程管理,完善研究生考核评估机制。首先,建立任课教师资格认定。教师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对研究生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选定研究生教师时必须要有严格的资格认定。研究生任课教师应该对教学工作有责任心、使命感,教学态度认真,能坚持开展与学科相关的活动等等。唯有如此,才具有研究生任课教师资格。其次,严格考核课程。目前,研究生考核流程简单化,主要以完成本学科的一篇论文为主要考核项目,且考核结果往往是皆大欢喜。这种考核机制流于形式,有碍于研究生质量的提高。当然,不管采取何种考核方式,都应该有严格标准,并有相应的规范的成绩管理制度与之配套。健全管理体制,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人是管理的核心,要使一个系统稳定且有活力,必须输入动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的动力。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必须是在思想觉悟、文化水平、工作作风和业务能力等方面都优秀的人员,这样才能适应研究生管理工作。为此,有关部门应该做到:
(1)引进合格的、不同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2)对现有管理人员加以培养,提高他们的现代管理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3)要举贤用能,知人善任,使每个人都明确权、责、利相一致的原则,赏罚分明。总之,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感,同心协力,做好研究生管理工作。
四、个体引导创新:学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微观调整。
加强研究生教育的`管理,不仅要优化各种资源,完善各种制度,改进课程管理,学生自身的素质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研究生必须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一切条件和机会,不断激发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达到较高成效。发挥高校资源优势,激发研究生学术创新意识。很多高校图书馆的资料和网络数字资源都非常丰富,实验室的设施也较为齐全,不少高校还经常邀请著名教授学者来校讲学。这些都为研究生做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所以研究生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大量阅读本学科的文献,掌握最前沿的知识;把握住每一个机会,并能积极主动交流。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拓宽自身的视野。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培养个体开拓精神。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研究生教育的本质是创新教育。研究生的培养不仅仅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增长知识,更是为了掌握创造知识和创新技术的本领。2005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意见》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不十分明显,很多研究生仍局限于课本的学习,缺少探索研究、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从而限制了自己的发展。作为新时期的研究生,应该把握住学校提供的一切资源,将科研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强化创新能力,加快理论研究向科技成果的转化。同时,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逐步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注重心理健康维护,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制度在进行改革的同时,研究生规模也不断扩大,由此带给研究生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不少研究生敏感、好胜,但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挫折往往会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因此,研究生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首先,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当前不少研究生没有准确的定位,要么好高骛远,要么悲观自守,这样容易引起心理失衡,从而导致心理出现偏差。其次,要不断完善自我。研究生在学习生活中要扬长避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以达到理想的自我境界。最后,要正确对待挫折。挫折无处不在,不能悲观厌世,而要积极面对。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进程不断加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必然也必须实现同步提升。所以,我们需要因势利导、分层推进、多维变革,保障我国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有序健康发展。
艺术研究生论文篇七
目前,我国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从深层次和发展取向上看,它正在面临着一个教育模式构建的课题.这种模式的构建是适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高职学生存在的带普遍性心理问题。
1.自卑心理.有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对未来抱有很高的理想,由于高考失利未能被本科院校录取,而进入高职院校,而感觉低人一等,对自己的智力和能力产生怀疑和动摇.还有一部分学生来自于农村的贫困地区或城市低收入家庭,沉重的经济压力,使他们徘徊于痛苦的边缘――欲学不能、欲罢不忍.
以扩展和提高自己.由于就业的压力,学习的务实心理,也使学习的心态变得浮躁,难以坚持.
3.困惑心理.高职院校学生已进入青年中期,性生理基本成熟,他们渴望与异朋友,迫切想得到异性的友谊以至爱情,但由于性心理的不完全成熟和生活经验的欠缺,对于如何进行异性之间如何交往、如何恋爱在观念上是模糊的,导致在实际生活中与异往困难、单相思而苦恼、失恋而痛苦、陷于多角关系而不能自拔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另一方面,青年大学生充满,富于幻想,但因认识偏差、阅历较浅,对于当前社会现实中的问题和现象不能正确、客观地认识,出现了理想与现实的较大偏差,产生心理的不平衡,导致迷茫、失落和困惑等心理问题.
4.交友上的障碍:面对新同学、新老师、新舍友、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很多刚入学的学生不善言辞和存在自卑心理,不知如何去与人交往,如何去寻求新的知心朋友.久而久之,就学会了压抑自已的交友,学会了孤独,习惯了独来独往,从而造成了性格上的怪异.
二、影响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因素。
1、社会因素.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高职教育在一定范围内还被误认为“次高等教育”,部分用人单位也认为,高职学生在理论水平上不及本科生,在职业技能上无异于职中(高)生,在职业操守等方面其可塑性不及职中(高)生.社会评价体系与就业等多方面的影响,容易导致高职学生心理问题.
2、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高职学生处于青年中期,是其行为和情感处于复杂与矛盾的多事之秋,且大多存在“心理闭锁”的倾向,想与人交往又害怕交往,渴望接触异性却又缺乏勇气与方法,心理上感到孤独,寂寞,看问题主观、片面、偏激、敏感且多疑,经常有不由自主的破坏性冲动.
3、学校和家庭因素.学校的条件不尽人意,课外活动适合自己参加的很少等原因,也会使学生感到失落、空虚、无聊,乃至心理失调.而学生的家庭状况,教育的方式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单亲家庭、纠纷家庭等使学生经常处于敌对、苦闷等情绪之中.
4、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对中小学生只是过分的重视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心理与精神方面的需求却疏于引导,当学生独自面对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时,就必然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
三、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需要新的模式。
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经历着从精英型向大众化的教育转型,高职教育的超常规发展,对正处于发展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若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就难以发挥其在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应有作用.
1.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容,这是现代学科教学理论写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实践表明,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把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为中心任务,为完成这个任务,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利用学科知识中有关心理教育的具体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在学科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某些心理素质的`内容,如思维、记忆、想象能力的心理训练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感知力、注意力、记忆力、创造力以及科研动手的能力等;通过运用激励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采用强化与积极的心理暗示的措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强化课外教育指导的基本环节。
课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多种媒体的广泛宣传,强化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通过专题心理讲座、主题心理报告、心理沙龙,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以及自我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心理自我调适的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不能用德育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去解决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要走出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的误区,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指导,有赖于教育的网络――校级心理健康机构、院系级心理健康组织、班级学生心理健康小组的完善.
3.倡导主体自我教育。
事实上,任何教育只有转变为被教育者自身的能动活动,树立其主体意识,并体现其主体参与,其教育目的才得以实现.因此,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必须积极倡导主体自我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启发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在课外教育指导中,辅导员老师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加“个人成长小组”等多种社团活动,使学生自我生存、自我调控、自我激励、自我发展和自我认知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促进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不断得到增强,并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消除负性情绪的心理困惑,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的变化,以一颗平常心面对自己、面对集体、面对社会.从而把“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的外在教育要求内化为高职学生追求健康心理的自觉行动.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了在日常的教育与管理中探索思路、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外,还应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发展的规律进行系统的研究,使不同心理健康需求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发展的能力.还要发扬合作精神,不断扩大不同区域间、不同校际间的学术交流,在互助互补中,基本掌握高职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进一步探索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解决高职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努力实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个体素质和这支队伍整体水平的进一步专业化,推进中国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朝着系统化、科学化、整体化和规范化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张大均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理论的探讨北京心理学20068;
[2]王希永田万生编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程开明出版社20033;
[3]周家华王金凤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9;
[4]徐晓芳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模式的构建教育科学20065.
艺术研究生论文篇八
本人的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唐松莲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深深地激励着我,丰富的科研知识使我受益颇深,从最初的选题到最后的论文完成,唐老师都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此谨向唐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此,我还要感谢这两年来华理商学院的所有老师,唐松莲老师,阮永平老师,胡美琴老师,解宏老师等等,太多的老师教会了我各种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他们的谆谆教导使我在平时工作的时候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深刻地理解了书本上的知识。
在此我还要感谢读研的两年里和我一起拼搏一起欢乐的同学们,还有我的舍友周苗同学,正是由有你们的帮助,我才能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顺利地完成论文顺利地毕业。
最后再次向唐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感谢华东理工大学所有的老师和同学们!
艺术研究生论文篇九
四年的学习生活在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来说却仅仅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新的征程的开始。本研究及论文是在我的导师xx的亲切关怀和耐心的指导下完成的。伟人、名人固然为我所崇拜,可是我更迫切地想要把我的敬意献给给一位平凡的人,我的导师xx老师。也许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但您却是我所最尊敬的老师。您是如此的治学严谨,学识渊博,视野广阔,思想深刻,您用心为我营造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让我的论文更加的严谨。
同时,我还要感谢一下一起完成毕业论文小组的同学们,如果没有你们的支持和倾心的协助,我是无法解决这些困难和疑惑,最终能够让本文顺利完成。
至此论文付梓之际,我的心情无法保持平静,从开始选择课题到论文的顺利答辩,有无数可敬的师长、朋友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在这里请您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最后,再次对那些在论文完成过程中,关心、帮助我的同学和朋友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艺术研究生论文篇十
新加坡拉萨尔艺术学院亚洲艺术历史硕士属于艺术设计类-室内设计,课程学制18个月,开课时间是8月。艺术大师的亚洲艺术历史是第一个硕士课程在任何高等艺术学院或大学全球关注现当代亚洲艺术。机关在亚洲艺术提供学位课程主要关注古典时期。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该计划让学生有机会进行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人迹罕至,从而贡献领域话语和奖学金。现代和当代亚洲艺术是一个迫切领域方面的调查。
新加坡莱佛士音乐学院音乐硕士属于艺术设计类-音乐,课程等级硕士,由英国西伦敦大学—音乐学院颁发文凭,学制12个月,开课时间3月,8月。新加坡莱佛士音乐学院音乐研究生课程将强化学生的表演课、音乐技能和强化技能三个主要领域的能力。完成之后,学生将可深造表演方面的硕士学位或开始其职业生涯之旅。新加坡莱佛士音乐学院研究生课程(音乐)专业毕业的学生能在高、中等专业或普通院校、社会文艺团体、艺术研究单位和文化机关等方面工作。
新加坡是一个多国文化碰撞的国家,具有浓郁的艺术文化氛围,除了中国传统文化之外,印度、印尼和马来等南洋文化交融碰撞,为众多艺术创作者提供肥沃的艺术土壤。艺术有着作用于人的精神而对社会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发生的影响的社会功能,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也是很有推动作用的。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对于艺术的追求越来越多。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推动着产品的发展和演化,而艺术设计则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媒介。读新加坡艺术专业容易就业吗,艺术专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加坡经济的发展。
艺术研究生论文篇十一
三年来的求学生涯终于告一段落了,这几年来对于一个在职,角色众多既是教师,又是学生,是妻子,是母亲,又是子女来说的我真的太不容易了。此刻,我思绪千丝,感叹万缕。
首先,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xx教授。她性格谦逊,平和,乐观,为人热情,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工作与学习上都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她治学严谨,在指导我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付出了无数的心血。从选题、构思、到行文直至最后的定稿,导师认真负责,废寝忘食,给予了我无私的指导与帮助。除此外,x老师考虑到我们在职生的特殊情况,还采取网上qq在线辅导与手机电话或微信辅导。记忆特别深刻的是,当我的论文在预答辩遇到困难时,导师一次又一次的打电话让我坚定信念,相信自己。并引荐我向北师大xx教授、南师大顾xx教授、湖南学前教育一线专家xx教授请教。在此,我诚挚地向x老师表达深深的谢意!能成为您的学生是我莫大的荣幸!
其次,感谢研究生阶段给予我帮助与指导的.所有老师:感谢xx老师、xx老师、xx老师,感谢老师们对我的专业知识的指导和视野的开阔,感谢老师们从开题到预审,最后到论文答辩对我的论文提出的宝贵意见。
再次,感谢xx老师,感谢xx的xx及小班所有的老师和小朋友们,谢谢你们在我论文写作中提供的帮助,在教育一线的体验让我更坚定以幼儿教育为事业的决心。
最后,感谢所有支持我、帮助我的亲朋好友。感谢我的父母,爱人,儿子及其他家人,你们的支持,让我有了努力前行的勇气和力量;尤其是儿子。这三年来的求学路,亏欠了儿子许多。感谢xx级、xx级学前教育专业的所有同学,我们共同奋斗,共同成长,愿我们的友谊长存;感谢我的同门师姐师妹,你们的才情让我受益匪浅,热情让我倍受温暖;感谢我的在职生同学,你们的陪伴让我的研究生生活丰富多彩。
学海无涯,我将继续前行,感谢湖师大,感谢恩师!
艺术研究生论文篇十二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教授,*老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从申请开题一直到撰写论文并整改完毕,都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和指导,在*老师悉心的鼓励和教诲使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使我顺利完成了该文,这段人生经历将使我终生难忘。
然后,我还要感谢广西大学的老师们,在我这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涯中,老师们的教学深入浅出,使我大开眼界,而且诸位老师不但教会我很多管理学的专业知识,更多的是教会了我学习知识的方法以及人生价值观的不同视角。
再后,我要谢谢人力资源研究所的朋友们,在我实习期间给我很大的帮助,使我能够收集到足够的资料来完成论文的写作.
最后,我还要吏心感谢各位评审专家们评阅此文,感谢诸位老师的评阅指正!
艺术研究生论文篇十三
摘要:当代医学研究生处于一个知识和经济快速膨胀的信息化时代,作为未来医学事业的主力军,社会对其的要求将更加严格,不仅需要过硬的个人和专业素质,还需要具备较高的情商,所以情商培养在医学研究生成才道路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情商;培养;人际交往。
1情商的涵义。
情商又称情感智商[1],是相对于智商提出来的与一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全新概念。它反映的是一个人把握和控制自己情绪、对他人情绪的揣测和驾驭、承受外界压力及挫折与不断激励自己和把握自己心理平衡的能力,属于人的非智力因素的范畴。
2情商培养的必要性。
2。1情商与医疗的关系。
随着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研究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尤其是情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2。1。1情商是医患沟通的润滑剂情商是医患沟通的必要条件。高情商的人会给病人带来积极的感染力,而这种亲和力会传达一种积极的信号,可以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增加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最终使医患关系得到优化和提升。情商可以化解医患纠纷,甚至能够避免医患冲突,是和谐医患关系的保障[2]。医生的表达能力强一些,给病人解释病情时多一点耐心、多一些策略和技巧、多一点潜移默化的修饰性语言,就会得到病人的尊重和信任,而这些往往是医患沟通的基石,可以有效避免医患冲突。
2。1。2情商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催化剂医疗质量的提高依赖于医学科学水平和医务人员情商水平两者的共同提升,较高的情商是医疗服务品质提升的催化剂。其一,在主观方面,情商高的人具有较高的人文修养,具备良好的心智、稳定的情绪、充沛的精力、坚强的意志力以及高度的责任感,所以能够更加注重提高医疗质量;其二,在客观方面,情商高的人能够驾驭和掌控自己的情绪,洞察他人情绪,可以妥善处理各种突发或始料未及的各种意外情况等等。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外部环境、张弛有度的竞争与合作氛围,这些也是提高医疗质量的活化剂。
2。2情商与团队的关系。
人,是社会的人。无论是医疗服务或科研攻坚,要想取得辉煌成就,单单依靠个人力量是渺小的,必须融入到团队中去,发挥团队精神。若要保持团队和谐和提高其凝聚力,需要提高每个成员的情商。
2。2。1情商是医疗团队联系的纽带临床医生只是医疗服务团队中的一分子,处理好与相关科室、辅助科室及职能部门的关系,取得其配合和支持,这需要临床医生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协作沟通能力。另外,在本科室工作组内部及工作组之间,积极激发团队协作能力,营造良好的竞争协作氛围及融洽的科室环境,等等,这些往往需要团队中每个成员的较高情商作铺垫。
2。2。2情商是科研团队的基石一项重大科研成果的完成,往往需要多人甚至多个科研小组的共同努力,个人的成功是建立在团队的基础之上的。对于医学研究生来说,选择合适的课题,然后进行实验统筹规划设计并且在实验室里完成整个实验过程,这是一个相当艰辛的过程。缺少群体活动、人际交往面较窄、生活单调乏味等,这些往往使研究生们陷入闭门造车的境地。如果医学研究生们注重情商培养,注意人文素质修养,摒弃浮躁之气,深入到实验中去,这将是实验成功、取得科研成果的关键。此外,最大程度地整合人脉资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科研条件,与当今最先进最前沿的理念接轨,这也是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总之,情商是取得科研成功的重要基础。
3情商培养的途径。
3。1加强医学研究生的自我修养。
医学研究生要正确自我定位,客观全面认识和评价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在日常生活中医学研究生应妥善管控自己的情绪,有的放矢地抑制不良情绪,学会自我减压,增强自信心与心理承受能力;充分客观地洞察自我,客观地评价自我,善于接纳自我,扬长避短,实现自我价值;应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工作学习中加强自我人文素质修养及文化艺术修养[3],要注重心理疏导,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培养自我激励能力;端正工作态度,培养敬业精神,实现全面发展。
3。2增强医学研究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医学研究生要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首先要有良好的积极的心理状态,保持热情的态度,知晓人际交往的核心是合作和沟通,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遵循真诚互助的原则,学会理解与宽容,能够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理解他人,学会求大同存小异;其次,注重人际交往的技能培养,明确四个原则,即平等、相容、互利、信用,要善于结交、善于倾听、善于表达、善于解决各种问题、善于处理各种矛盾,审时度势,把握好度;最后,要学会耐心经营人际关系,善于经营这是一种能力、一种智慧、一种艺术,表现在善于洞察别人的心理状态,注意人际融合能力的锻炼,一句真诚的关心话语,一个会意的笑容和眼神,都会换来宽松和谐的医患人际空间。
3。3强化科室及导师的责任意识。
科室应重视医学研究生的身心健康,要创新文化载体,科室文化建设中融入情商元素。譬如,开展以情商为主题的文娱活动,组织情商知识竞赛,营造开放性、创新性的团队氛围,提升研究生的团队情商;此外,科室可以邀请一些高情商的成功人士做专题演讲,还应将情商考核作为评优的重要依据。
导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导师要发挥指导作用,注意加强学生德育及情商教育的培养。同时应多与其他导师沟通交流,提高自己情商的同时,提高对研究生的情商培养。
总之,当代医学研究生的情商培养,不仅是自我能力提升的需要,也是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更是医患和谐的需要。医学研究生在汲取医学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情商培养,努力做到全面发展,成为医学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平,王红,周磊。情商教育与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j]。医学研究杂志,2009,38(4):139—141。
[2]周焕发,邱俊杰,龚立军。增强门诊医患沟通理解构建和谐医j。20066978。
[3]纪玉秀,吕江玲,宁伟。论情商和智商在精神用[j]。齐鲁医学杂志,2008,23(4):365。
艺术研究生论文篇十四
民商法律制度是国家为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和实现预定的利益而行使权利,指导、发展、规范民商活动,设立公平竞争轨道,鼓励进步向上的一种法律制度。具体包括民事主体制度、民事行为制度、民事权利制度、民事诉讼时效制度、合同法律制度、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和商事法律制度。民事主体制度。即关于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制度;民事行为制度,即关于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领域内基于其意志所实施的能够产生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的制度;民事权利制度,即指关于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的财产或非财产权益的制度;民事责任制度,即指关于民事主体因违反民事义务而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的制度;民事诉讼时效制度,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即丧失了请求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之权利的制度;合同法律制度,是指关于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的制度;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是调整在创造、使用、转让和保护智力成果或工商业标志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商事法律制度,是调整市场经济中商事主体法律关系的法律制度,包括公司、证券、票据、保险等法律制度。
二、民商法律制度存在的不足。
(1)现行民事法律制度体系散乱,内容不健全。由于我国仍然采用早期的民法典,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陆续发布了众多零散的司法解释、实施条例、细则、办法、意见等名目繁多的规定来弥补早期民法典的空白和不足,过多的司法解释使本身的法律失去了意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法律的不足,但更多的是造成了一个民商事法律关系有众多散乱且效力不等的条目来规范,并且这些条目之间还会出现相互冲突或者重复,使整个民商事法律体系缺乏系统性和协调性。
(2)民事法律立法机制过于机械和原则化。由于我国的立法体制的.影响,法律的引导作用体现得不够充分,人们大多简单认为法律是经验的总结,加上之前的民商法空白太多,出现了先实践,后改革,再立法的模式,忽略了法律的本质属性。制定法律不够完善,考虑的方面不够多由于法律的预见性没有得到体现,反而是大量实践后得到的司法解释,整个法律制度显得过于笼统,随意性大,操作难,失去了法律制度应有的权威性。由于立法者特有的守成性格,不大重视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急剧变化,甚至忽视我国市场经济的现实,致使相当部分的是商法律法规远远落后于社会实践和法学理论研究。
(3)民商法律制度过于行政化。每公布一个重要的民事立法,往往都要通过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做出更详细的规定,大部分民事立法都是由行政部门负责起草,导致许多民商法立法是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出现的,相应的土地法及房地法理方面的法律就是以行政法规形式出现的。民商事制度的执行大多是行政机关运用国家强制力,对民商事债务债权法律关系进行约束,司法机关的调解和协调力度体现的不够,法律的规范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三、针对现有民商法制体系存在的不足所采取的措施。
(1)加快民商法立法、完善民商法律体系。我国民事立法的完善,应由经验性立法、滞后性立法变为超前性立法,尽可能地将法的内容规定得明确、具体、详细、周全,消除民事立法粗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加快立法的效率,改变立法进度周期过长,效率过低的现状;摈弃应急式的立法方式,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为目标,了解法律体系并不是各种法律法规的简单拼凑组合;在往后司法活动中,注重研究,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加强民商法创新,以适应高科技电子民商市场经济的发展。
(2)完善民商法律制度运行机制。由于我国的民商法律体制行政化严重,导致法律运行体制独立性差,司法权力不受重视,行政权力滥用情形严重,法律的公正性受到挑战,公民正当权益难以保护。建立健全的法律运行机制是法治国家存续和发展的基础,要求是: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制定良好的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行政机关依法取得权力,依法行使职权不得越权;司法机关真正做到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的非法干扰,做到公正、公平,社会组织和广大公民能自觉守法,并敢于监督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依法办事,敢于对法律中的不公提出质疑。整个法律运行应该达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宿东泽.有关我国民商法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j].法制与经济.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