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别人没想到的说课稿(精选18篇)
在这个分类中,我们会探讨一些与学习和工作生活等相关的新观点和新趋势。要注重自我评价和对未来的展望;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总结的目的和方法。
想别人没想到的说课稿篇一
1、朗读课文。要求:
(1)正确: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2)流利:不唱读、不顿读,不读破句。
2、用直线划出写三个徒弟分别画了什么,又是怎么画的句子。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重点关注读准“召”、“幅”的读音;复习多音字“只、禁”的读音;正确书写“截”字;理解“召集、连绵起伏、若隐若现、恍然大悟”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
2、能联系文章内容,理解并用对话形式说清大徒弟、二徒弟“奇怪”和“恍然大悟”的具体内容。
3、能理解小徒弟与其他两个徒弟想法的不同之处,初步感受小徒弟那幅画的独特创意。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事先板书课题“30、想别人没想到的”)揭示课题,指导读清课题。
2、整体了解文章主要人物。
师:昨天读过课文了,课文里讲到了哪几个人物?
出示:四幅人物图片。
3、故事导入,理解“召集”,了解起因。
(1)故事导入,理解“召集”。 出示:召集、画一幅画。
(2)读准“召”、“幅”的读音。
(3)听录音,了解画师提出的作画要求。
师:关于画这一幅画,师傅可是有要求的,仔细听,看谁能听清有什么要求?
(4)学生复述作画要求。
(画师要三个徒弟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骆驼,看谁画的骆驼最多。)。
板书上贴出:一张纸 板书:最多。
(5)齐读第2节,了解事情起因。
出示:文章第2小节。
(二)借助课题,了解故事主要人物。
师:昨天读过课文了,你一定知道课题中的别人指的是谁和谁,那谁能用一句话说清是谁想到了谁和谁没想到的。
出示词卡:大徒弟、二徒弟、小徒弟。
二、反馈预习,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一)反馈预习情况,了解三个徒弟所画的内容。
1、交流,逐步出示句子:
大徒弟用细笔密密麻麻地在纸上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
他画了许许多多骆驼的头。
小徒弟只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不断的山峰,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
2、朗读三句句子。
(1)学生自由朗读句子。
(2)指名朗读句子,正确朗读长句,读准多音字“只”的读音。
(二)了解三幅画的内容,指导“截”字的书写,理解“连绵起伏”的意思。
师:读了这些句子,你们知道这三个徒弟分别画的是什么?
1、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贴出图片:骆驼、骆驼头、
2、请学生在黑板上的一张纸上画山,理解“连绵不断”的意思。
3、指导“截”字的书写。
三、深入学习课文,理解并说清两个徒弟“奇怪”的内容,初步了解第4、5节写法上的不同。
师过渡:三个徒弟画了什么,我们都了解了。他们画的骆驼多不多?再来读读这几句话,抓住其中的词语说说你的理解。
(一)了解大徒弟、二徒弟是怎么作画的,初步感受4、5小节写法上的变化。
1、学生交流“大徒弟是如何作画的”。
出示词卡:密密麻麻、很小很小 板书:满。
2、师引读句子,了解大徒弟是怎么作画的。
3、生继续交流,板书:许许多多。
4、初步感受4、5两节写法上的变化。
(1)联系上下文,用一句话说清二徒弟是怎样作画的。
(2)出示:第4、5两节,初步感受写法上的变化。
(3)师引读4、5两节。
(二)理解并说清两个徒弟“奇怪”的内容。
师过渡:两个徒弟他们动脑筋,想办法,在同样大小的纸上都画了很多很多。可画师看了并不满意。但当他看到小徒弟的这幅画时却禁不止点头称赞。
1、借助黑板上的画,说清小徒弟画的那幅画的内容。
2、创设情境,用对话形式说清大徒弟、二徒弟“奇怪”的内容,理解他们的疑惑。
四、创设情境,以大徒弟、二徒弟的口吻说清“恍然大悟”的内容。
(一)读懂第7小节,初步感受小徒弟的独特创意。
1、出示:图片 师讲述画师的一番话。
2、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 出示词卡:恍然大悟。
3、出示句子:
4、读准并理解词语“若隐若现”。媒体泛红:若隐若现。
5、联系“连绵起伏”,理解“若隐若现”的原因,初步感受小徒弟的独特创意。
(1)出示:连绵起伏(2)引读句子:看来谁也说不清——?这——?
(3)板书:数不尽、数不清。
(二)以大徒弟、二徒弟的口吻说清“恍然大悟”的内容。
1、同桌互说。
2、指名说。
(三)师总结。
板书:
最多 。
大徒弟 满 图(骆驼)。
二徒弟 许许多多 图(骆驼头)。
【作业设计】。
1、抄写板书,借助板书,把故事说给父母听。
2、用两种对话形式把大徒弟、二徒弟“恍然大悟”的内容写下来。
想别人没想到的说课稿篇二
我今天要说的课文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是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我在三月份就上完了这篇课文。课文讲了画师收了三个徒弟,他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多,三个徒弟画了不同的画,只有小徒弟得到了师傅的称赞。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我设定了这样三个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重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为了体现略读教学特点,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将本单元精读课文中所学习的自读概括、默读思考、角色转换、体验创新等语文基本功,用于了本课的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
具体教学流程是这样的: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一开始,我就用两个问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首先我用课件出示题目:全世界各国之间通用的话是什么?在学生们纷纷猜测“普通话”、“英语”等等时,我公布了答案“电话”。接着,我再出示一道题:狼来了(打一水果)。当学生想了半天不敢举手时,我说出了答案“杨桃”,孩子们愣了一会儿,马上有人说出了原因:“哦,狼来了,羊还不赶快逃!”通过回答这两个问题,我告诉大家:“有时,思考问题要换一个角度,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样,我导出了课题。
导入新课后,我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自学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以使学生整体感知,通过学生回答,我完成板书:
大徒弟许多小骆驼。
二徒弟许多骆驼头。
小徒弟两只在山谷中走以少代多(妙)。
再让学生对照板书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以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二、自学交流,深入文本。
学生初步整体感知全文后,让学生带着以下三个问题默读课文:
1、看了小徒弟的画,你有问题问他吗?
2、你想夸夸小徒弟吗?谁能用画师的话来夸夸小徒弟。
3、找到你的学习伙伴进行情境表演。
让学生模仿画师或其他人的语气夸夸小徒弟时,学生模仿得像模像样:有的学着画师泰然自若的样子说:“画得妙极了,真是我的得意门生!”有的学着大徒弟调侃说:“你虽然年纪最小,可作画的构思却让我不得不服气,我都要称你为师兄了,这可不得了啊。”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
三、漫谈创新,拓展延伸。
在结尾的拓展部分,我设计了这一教学环节:
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学生马上想到了原来学过的一些故事,如《称象》、《司马光砸缸》、《爱迪生救妈妈》等。
趁热打铁,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忆一下,你曾经用“想别人没想到的”思维方法想出了什么办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回忆片刻,一个学生说:“有一次我们打羽毛球时不小心把球打到吊扇的叶子上去了,怎么也弄不下来,我灵机一动,打开电风扇开关,球随着叶子的转动,啪地掉了下来。”教室里响起了阵阵掌声,孩子们受到启发,又说出了很多像这样的例子。
趁此余温未凉,我进一步启发,谁有好的方法画一座山,表现出山很高?孩子们说出了很多山高的画法。真是个个叫绝!
通过反思,我觉得这节课还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加强朗读的训练。如画师说的一段话,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地读,以画师的语气来读,在反复的读中体会小徒弟的画的妙处。
2、结合关键词句的训练学习课文内容。可重点突破两个词语“连绵起伏”、“若隐若现”,用鲜明的插图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再让学生理解小徒弟为什么要画连绵起伏的山峰和若隐若现的骆驼,引导学生理解这样才能够给人以想象,想象到在那山后还会走出许许多多的骆驼。这样,既化解了词语理解的困难,又领会了课文内容。
3、课后练笔,加深体验。在课文教学结尾处,“两个徒弟恍然大悟。”他们到底悟出了些什么呢?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简短的续写,主要写写两位徒弟的感受。这样的处理,让学生通过体验两位徒弟的心情,来加深故事带给我们的道理。
想别人没想到的说课稿篇三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这一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这个专题编写,都是在用具体的事情来说一个道理。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学过《画杨桃》,这为过渡到本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而本课的学习更能为本单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的主题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想别人没想到的》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小徒弟虽然只画了两只骆驼,一只完整,一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但画面却营造出数不尽的骆驼的情境,让人拍案叫绝。课文的题目揭示了这篇文章的中心,插图揭示了小徒弟画面的内容。课文虽然篇幅短小,讲述的道理却很有现实意义,学生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进一步训练学生默读的能力,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并结合课文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三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认读“召集、骆驼、得意、禁不住、恰好”等词语;正确理解“密密麻麻、连绵不断、若隐若现、恍然大悟”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何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结合生活实践,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三个徒弟是怎样画骆驼的,理解小徒弟画的巧妙之处。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丰富认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上谈谈。
我们都知道语文是一门培养人的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考虑到3年级学生的现状,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2~3分钟)故事激趣,谈话导入。通过脑筋急转弯和《深山藏古寺》引起学生思考,并且因此引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
2、讲授新课:(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按照学习要求自学课文。
教师用课件出示学习要求,并给足阅读时间引导学生按照学习要求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听录音,学习朗读。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想一想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画出文中使你感悟最深的句子。
二、品读课文,感悟妙处。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三个徒弟分别是怎么画的.?用-------做上不同的记号。
(2)三个徒弟谁画的骆驼最多?为什么画师称赞小徒弟的画?
2、交流。
(1)大徒弟画了什么?他想怎样表现骆驼的多?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指名读(板书:密密麻麻、画满、很小很小的骆驼)。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他想怎样表现骆驼的多?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板书:许许多多骆驼头)。
3、理解画师的话,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读画师评价小徒弟的话,并通过读让学生领会其中的含义。
4、从大徒弟与二徒弟的反应中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听了画师的话。大家一定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那么大徒弟与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恍然大悟)理解“恍然大悟”
教师小结:虽然大徒弟和二徒弟画的骆驼比较多,但是他们画出的骆驼数都是能数清的。与他们相比,小徒弟的办法之所以最好,是因为他用两只骆驼代表了无限的可能,谁也说不清究竟会有多少只骆驼,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他的画最好。
四、课外延伸,丰富认识。
拓展引导。
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如,宋代的宋太祖赵匡胤开国以后,特别设立了翰林书画院,并用考画来取仕。有一年,考画的内容是“踏花归来马蹄香。”这里的“花”、“归来”、“马蹄”都好表现,唯有“香”是无形的东西,用画很难表现,这就得让考生们动一动脑筋了。
a有的画是骑马人踏春归来,手里捏一枝花;
b有的还在马蹄上画上沾着的几片花瓣。
c只有一位考生画了几只蝴蝶绕着马蹄翻飞。显然是马儿踏花归来,马蹄上花香犹存,才招引来了蝴蝶。主考官见了十分欣喜,当众表扬了他。
联系实际。
3、课堂小结:(2~3分钟)。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
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
大徒弟许多小骆驼。
二徒弟许多骆驼头。
小徒弟两只在山谷中走(以少代多)妙。
5、布置作业。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想别人没想到的说课稿篇四
各位老师,下午好!很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站在台上和大家一起讨论。
我今天要说的课文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是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我在三月份就上完了这篇课文。课文讲了画师收了三个徒弟,他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多,三个徒弟画了不同的画,只有小徒弟得到了师傅的称赞。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
我设定了这样三个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重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为了体现略读教学特点,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将本单元精读课文中所学习的自读概括、默读思考、角色转换、体验创新等语文基本功,用于了本课的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
具体教学流程是这样的: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一开始,我就用两个问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首先我用课件出示题目:全世界各国之间通用的话是什么?在学生们纷纷猜测“普通话”、“英语”等等时,我公布了答案“电话”。接着,我再出示一道题:狼来了(打一水果)。当学生想了半天不敢举手时,我说出了答案“杨桃”,孩子们愣了一会儿,马上有人说出了原因:“哦,狼来了,羊还不赶快逃!”通过回答这两个问题,我告诉大家:“有时,思考问题要换一个角度,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样,我导出了课题。
导入新课后,我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自学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以使学生整体感知,通过学生回答,我完成板书:
想别人没想到的说课稿篇五
今天,我们学了第十二课《想别人没想到的》,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小故事,却告诉了我们一个大道理。
这篇课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画师要考考他的三个徒弟,给了他们同样大小的一张纸,让他们在上面画尽可能多的骆驼。大徒弟在纸上画满了许多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了许多骆驼的头。小徒弟画了一些连绵不断的山峰,画了一只骆驼,后面一只骆驼只露出半截脖子和一个头。画师看了他们的画,夸赞小徒弟画的骆驼最多。并告诉了原因: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它们在连绵起伏的群山里走着,若隐若现,谁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清的骆驼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想别人没想到的。
想别人没想到的。你想到,别人没有想到的时候,你总是最先使用你想到的那个事或物,你将成为这个物品的创造者。就像发明家一样,他发明了一件东西,去申请专利的时候,如果别人这件东西已经被别人发明过了,那他的发明就没了价值。
想别人没想到的说课稿篇六
小徒弟两只在山谷中走以少代多(妙)。
再让学生对照板书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以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二、自学交流,深入文本。
学生初步整体感知全文后,让学生带着以下三个问题默读课文:
1、看了小徒弟的画,你有问题问他吗?
2、你想夸夸小徒弟吗?谁能用画师的话来夸夸小徒弟。
3、找到你的学习伙伴进行情境表演。
让学生模仿画师或其他人的语气夸夸小徒弟时,学生模仿得像模像样:有的学着画师泰然自若的样子说:“画得妙极了,真是我的得意门生!”有的学着大徒弟调侃说:“你虽然年纪最小,可作画的构思却让我不得不服气,我都要称你为师兄了,这可不得了啊。”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
三、漫谈创新,拓展延伸。
在结尾的拓展部分,我设计了这一教学环节:
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学生马上想到了原来学过的一些故事,如《称象》、《司马光砸缸》、《爱迪生救妈妈》等。
趁热打铁,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忆一下,你曾经用“想别人没想到的”思维方法想出了什么办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回忆片刻,一个学生说:“有一次我们打羽毛球时不小心把球打到吊扇的叶子上去了,怎么也弄不下来,我灵机一动,打开电风扇开关,球随着叶子的转动,啪地掉了下来。”教室里响起了阵阵掌声,孩子们受到启发,又说出了很多像这样的例子。
趁此余温未凉,我进一步启发,谁有好的方法画一座山,表现出山很高?孩子们说出了很多山高的画法。真是个个叫绝!
通过反思,我觉得这节课还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加强朗读的训练。如画师说的一段话,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地读,以画师的语气来读,在反复的读中体会小徒弟的画的妙处。
2、结合关键词句的训练学习课文内容。可重点突破两个词语“连绵起伏”、“若隐若现”,用鲜明的插图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再让学生理解小徒弟为什么要画连绵起伏的山峰和若隐若现的骆驼,引导学生理解这样才能够给人以想象,想象到在那山后还会走出许许多多的骆驼。这样,既化解了词语理解的困难,又领会了课文内容。
3、课后练笔,加深体验。在课文教学结尾处,“两个徒弟恍然大悟。”他们到底悟出了些什么呢?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简短的续写,主要写写两位徒弟的感受。这样的处理,让学生通过体验两位徒弟的心情,来加深故事带给我们的道理。
想别人没想到的说课稿篇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3
教学难点:
2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来读懂这篇课文。
二、回忆学法、自学课文。
想想读懂一篇的步骤是什么?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围绕问题读课文,理解课文。
4、感情朗读,谈体会。
三、反馈。
1、同桌互读。
2、抽生读,检测读音。
3、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两头骆驼,却得到了师傅的赞扬的事。)。
4、为什么小徒弟会得到师傅的赞扬呢?
(因为他思维独特,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有创新能力。所以受到赞扬。)。
5、联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何想法?
6、分角色表演。
四、小结。
想别人没想到的说课稿篇八
《想别人没有想到的》这篇课文内容比较简单。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看谁骆驼画得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从而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同时也形象生动地突现了本组教材“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的专题。
二、【学情介绍】。
本班大部分学生养成了从字、词、句三个方面进行预习的好习惯,并且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也能在字、词、句、段、篇等各方面对课文进行简单的质疑。初步掌握了独立阅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基本上能抓住重点语句表达比较浅显的个人体会。但大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主要原因是课外阅读量太少。
三、【设计理念】。
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3、以读引读: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在课外读一些历史故事。
四、【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课文内容。
(2)积累文中四字词语,理解体会画师说的那段话。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五、【教学重难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3)制作课件ppt。
2.学生准备。
(1)按要求预习课文。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设计意图。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听)1、故事(心灵烛光)导入(ppt)。
2、顺势提问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示读法。
4分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主动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思)1、初步检查预习:召集;多音字:禁,曲,数。
2、根据自学提示默读课文,不理解的地方作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
3、思考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老师巡查,点拔,学生齐读)(ppt)。
7分钟放手让学生自学,练习默读;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填补式地概括全文大意。
三、细读课文,直奔重点。
(拨-理)。
顺势衔接:小徒弟为什么赢得了画师称赞?
a、找出三个徒弟画骆驼的句子和关键词语,引导学生积累四字词语和近义词。(根据《全程学练考》设计这一环节)。
b、分组讨论:画师说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自由说原因。
四、升华主题,突破难点。
(理-悟)画师是怎样称赞小徒弟的画的?
1、抓住关键词句诵读最后两段,深入体会。
突破难点。
五、拓展延伸1、结合课文p46页的学习伙伴说说你想到了别人没有想到的哪些事?(学生自由说,教师相机点拨),或者说说你自己读过的类似故事,并且讲述自己从这个故事中明白的道理。
2、引读《买椟还珠》。
3、教师推荐书籍。9分钟以读引读(结合学校“读历史故事,评书香少年”指导学生阅读历史故事)。
五、作业布置。
(1)《全程式学练考》第12课。
(3)想一想,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完成课文中老师的考题(3号本)。
(4)按要求预习第10课。
想别人没想到的说课稿篇九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3
2
小黑板。
1课时。
一、揭题。
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来读懂这篇课文。
二、回忆学法、自学课文。
想想读懂一篇文章的步骤是什么?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围绕问题读课文,理解课文。
4、感情朗读,谈体会。
三、反馈。
1、同桌互读。
2、抽生读,检测读音。
想别人没想到的说课稿篇十
(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师准备。
1、写有生字词、自学提示的小黑板。
3、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
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一张白纸)同学们,如果要让你们在这么大一张纸上画尽可能多的骆驼,你会怎样画?(学生自由作答)。
2、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画师的三个徒弟是怎么画的。(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按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理解词意。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指名读,齐读。(小黑板出示)。
(2)生交流词意,掌握字形。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再读课文,分组讨论:
(1)三个徒弟的画分别是什么样的?
(2)你觉得谁画得最棒?为什么?
(3)从三个徒弟的画中,你体会到什么?
5、学生读课文,讨论。
6、学生汇报。
7、说得真棒!谁能读一读画师的话,看谁读得最像,最有感情。
8、指名读,师生评价。齐读。
三、拓展延伸。
四、总结全文。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试一试,在一张白纸上怎样画出最多的花?
想别人没想到的说课稿篇十一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教学重难点: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准备:相关的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故事激趣,谈话导入。
1、教师讲故事:
3、交流读书经验。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课件出示下列句式,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画师让三个徒弟,看谁。大徒弟,二徒弟,而三徒弟,却得到了画师的高度赞扬。
请学生按照句式的提示自由发言,教师进行指导,主要让学生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品读课文,感悟妙处。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课文哪一段是写这个问题的,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
2.画师考的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学生自由读这段话,思考:根据这段话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话却点头称赞?)。
3.学生默读课文,根据问题在文中找一找,并用笔勾画出来。
4.交流阅读感受,对比探究,重点感知三徒弟的画面。
(1)大徒弟画的什么?要读出多应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密密麻麻很小很小)。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些字词看出多?指名答(板书:许许多多果然)。
猜想:二徒弟可能画了多少只骆驼?
(3)三徒弟是怎样画的?读一读相关的句子。指名读后提问:小徒弟画的多吗?哪里看出不多(板书:两只一只另一只)。
5.对比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6.理解画师的话,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1)读一读画师的话,指名读,齐读。
(2)理解“若隐若现”(课件出示:若要是;你;好像)应选择哪一个,连起来说说意思。
(3)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画中那只若隐若现的骆驼有什么作用?(课件出示小徒弟的画)学生发言后再齐读画师的话。
(4)从大徒弟和二徒弟的反应中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理解“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练习说话。
(5)教师小结:虽然大徒弟和二徒弟画的骆驼比较多,但是他们画的骆驼数毕竟是有限的。而小徒弟却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代表了无限的可能,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他的画才会得到师傅的赏识。
四、拓展延伸,丰富认识。
1、《踏花归来马蹄香》:
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
2、联系实际: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考考你。
1、导语:讲了这么多创新的故事,老师也想考考你们有没有创新思维。我们也来“画骆驼”,比比谁画得骆驼多。
2、每人在白纸上画,而后交流。
六、板书设计:
大徒弟许多小骆驼。
画师二徒弟许多骆驼头。
小徒弟两只在山谷中走以少代多(妙)。
想别人没想到的说课稿篇十二
课文说的是,有一个画师,他收了三个徒弟,一天,画师想考考他们,就对他们说:“我给你们每人发一张同样大小的画纸,看谁画的骆驼最多。”
大徒弟在画纸上密密麻麻地画了一些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则在画纸上画了许许多多的骆驼头。但画师看了他们俩的画后,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画师看了小徒弟的画后,连声称赞。原来,小徒弟在画纸上画了一个山峰,有一只骆驼在前面走着,后面也走来了一只骆驼,只露出了半截脖子。大徒弟和二徒弟都很奇怪,画师说:“你们看,虽然,这里只有两只骆驼,但它们若隐若现,谁也说不清楚到底有多少只,这不恰好说明说数不尽的骆驼吗?”
我们应该像小徒弟学习,想别人没想到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也想过别人没想过的事。有一次,我和妈妈去逛街。要回家的时候,妈妈忽然叫了起来:“呀!我不记得买口香糖了!”我听了,仔细想了想,说:“妈妈,在家里不是还有一瓶‘冰醒波萝’味的口香糖吗?”妈妈听了我的话,拍了一下脑袋,说:“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也会想出一些别人没想到的事,主要是看你会不会思考,会不会发现。
想别人没想到的说课稿篇十三
课文讲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小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
结果:大徒弟在纸上画满了许多的小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的骆驼的脑袋;小徒弟虽然只画了二只骆驼,一只完美,一只却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他师傅说:画虽然只有两只骆驼,却营造出数不尽的骆驼的情景,让人拍案叫绝。
课文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想别人没想到的,也就是要有自己的创造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例如:同学们在排课本剧时,有些女同学就用纸做了许多的假铜钱,再用绳子穿起来,系在腰上,表示腰缠万贯的样子,非常生动!
事实证明: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多付出努力,我们就会得到更多的.收获!
想别人没想到的说课稿篇十四
在我们的语文书上,有一则故事名叫《想别人没有想到的》。这篇富有想象力的课文,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从前有位画师收了三个徒弟,有一天,画师给他们每人同样大的一张纸,看谁画的骆驼最多。结果,大徒弟用细笔在纸上密密麻麻地画满了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了许许多多骆驼的头。小徒弟画了连绵不断的山峰,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最后,只有小徒弟那幅有想象力的画得到画师的称赞。因为他的画给人们留下想象的空间,很有创新能力。
这篇课文教育我们,创造性思维很重要。为什么一样的考题,会有不同的结果呢?联系我们上作文课,老师出了一个作文题,每个同学都用自己想象力去思考。但是有的作文,老师稍加修改,就是一篇好作文。有些文不对题的作文,老师就无法修改。
《想别人没想到的》一文,只是我们学习的一个故事。而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不是由哪一个人的想象力创造的,而是由许许多多人好多年的创新,一点一滴地创建起来的。现在我虽然只是一个小学生,还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但是我想学生在学校学习,就好像在给一艘准备起航的巨轮上加油,学习的越好,加的油越多,想象力就越丰富,在创新的道路上就会航行的越远。
学了这一课,我们只知道了树立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而具备创新能力,是需要好多年的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
想别人没想到的说课稿篇十五
(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师准备。
1.写有生字词、自学提示的小黑板。
3.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
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一张白纸)同学们,如果要让你们在这么大一张纸上画尽可能多的骆驼,你会怎样画?(学生自由作答)。
2.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画师的三个徒弟是怎么画的。(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按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理解词意。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指名读,齐读。(小黑板出示)。
(2)生交流词意,掌握字形。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再读课文,分组讨论:
(1)三个徒弟的画分别是什么样的?
(2)你觉得谁画得最棒?为什么?
(3)从三个徒弟的画中,你体会到什么?
5.学生读课文,讨论。
6.学生汇报。
7.说得真棒!谁能读一读画师的话,看谁读得最像,最有感情。
8.指名读,师生评价。齐读。
三、拓展延伸。
四、总结全文。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试一试,在一张白纸上怎样画出最多的花?
大徒弟——用细笔画满。
二徒弟——画许多头。
小徒弟——只画山、一头骆驼——画师满意。
(动脑、创新)。
想别人没想到的说课稿篇十六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教学重难点: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准备:相关的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谈话导入。
1.教师讲故事:宋太祖赵匡胤开国以后,特别设立了翰林图画院,并用考画来取仕。考题都是一句诗,让考生根据诗句的内容作画。有一年,考画的内容是“踏花归来马蹄香”(课件出示“踏花归来马蹄香”)这里“花”“归来”“马蹄”都好表现,唯有“香”是无形的东西,用画很难表现,这就得考生们动一动脑筋了。有的画是骑马人踏春归来,受里捏一枝花;有的还在马蹄上画上沾着的几片花瓣,只有一位考生别出心裁,他画了几只蝴蝶绕着马蹄翻飞。主考官一见之下十分欣喜,当众表扬了他。
2.引导学生思考:主考官为什么一见十分欣喜,当众表扬了他?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作总结:是呀,蝴蝶绕蹄翻飞,恰恰暗示踏花归来,马蹄上花香犹存,引得蝴蝶前来凑热闹,含蓄而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十分精妙。这位考生比别人多动了脑筋,才会如此的别出心裁,受到主考官的表扬。我们做任何事,要想有创意,就应该想别人没想到的。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课件出示下列句式,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画师让三个徒弟____________,看谁____________。大徒弟____________,二徒弟____________,而三徒弟____________,却得到了画师的高度赞扬。
请学生按照句式的提示自由发言,教师进行指导,主要让学生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品读课文,感悟妙处。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课文哪一段是写这个问题的,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
2.画师考的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学生自由读这段话,思考:根据这段话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话却点头称赞?)。
3.学生默读课文,根据问题在文中找一找,并用笔勾画出来。
4.交流阅读感受,对比探究,重点感知三徒弟的画面。
(1)大徒弟画的什么?要读出多应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密密麻麻很小很小)。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些字词看出多?指名答(板书:许许多多果然)。
猜想:二徒弟可能画了多少只骆驼?
(3)三徒弟是怎样画的?读一读相关的句子。指名读后提问:小徒弟画的多吗?哪里看出不多(板书:两只一只另一只)。
5.对比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如果你是画师,你会怎么评价这三幅画,请用这些关联词来评评他们的画。(课件出示: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指名回答。
6.理解画师的话,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1)读一读画师的话,指名读,齐读。
(2)理解“若隐若现”(课件出示:若要是;你;好像)。
应选择哪一个,连起来说说意思。
(3)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画中那只若隐若现的骆驼有什么作用?(课件出示小徒弟的画)学生发言后再齐读画师的话。
(4)从大徒弟和二徒弟的反应中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理解“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练习说话。
(5)教师小结:虽然大徒弟和二徒弟画的骆驼比较多,但是他们画的骆驼数毕竟是有限的。而小徒弟却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代表了无限的可能,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他的画才会得到师傅的赏识。
四.拓展延伸,丰富认识。
1.课件出示图:“蛙声十里出山泉”,教师讲述:据说著名作家老舍曾经给画家齐白石出了一道画题:蛙声十里出山泉。画蛙声,也许只要画出鼓起鸣囊的青蛙就行了,但是要画出“十里”,还要画出“出山泉”,就并不容易了。齐白石思来想去,终于完成了——他以青山为背景,从山中留出淙淙泉水,水中欢快地游着好几条蝌蚪。老舍看见了,十分赞赏。
听完老师的叙述,请学生讲讲这幅画的妙处。
2.继续讲故事:宋代的赵佶皇帝喜欢以诗作画,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让画师们用画表现出“深山藏古寺”的意蕴。如果你就是当时在场的画师,会怎样画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再讲讲。
学生自由发言。(关注有创意的学生随时鼓励)。
3.揭谜。
你们想知道当时的画师们是怎样画的吗?
课件出示: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无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
哪幅画更能体现“深山藏古寺”的意蕴,并简要说明理由。学生发言后再出示括号中的答案。
4.联系实际: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5.总结: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该怎样做呢?(平时多观察,多动脑,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板书设计:
大徒弟:密密麻麻很小很小。
有限。
二徒弟:许许多多果然。
一只。
三徒弟:两只用有限表无限(妙)。
另一只。
深圳路小学王华。
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渗透在各门学科中的。语文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工具,所以更是创造的基础工具。语文学习是复杂的心智活动,牵涉到整个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语文学习的智力因素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构成智力操作系统。语文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意志、习惯、动机、兴趣、性格,构成动力调节系统。毋庸置疑,语文学习既依赖于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又促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再加上语文教育自身具有创造性,能使学生获取语文学习的创造成果,发展语文创造能力,陶冶学生创造个性品质。因此,在语文教育中,完全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意识。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渗透着创新思维的略读课文,在教学中既要落实语文的工具性,同时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维创新的价值引领;在尊重文本价值的同时,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导读中的主要问题自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感悟语言,学会表达。为了丰富阅读及提升文本认识,补充相近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在默读中发挥想象,练习口语表达。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如果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习兴趣、求知欲是支持、推动学生认识事物的巨大内动力。三年级的学生依然对故事充满好奇,因此,上课伊始,我便用一个类似的故事激趣导入,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学习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接着学习课文中的故事,学完后有引出类似的故事。整堂课,学生都在听故事、学故事、用故事中自主学习,增长知识,让学生在故事中获得一种愉悦的享受。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要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文中,画师评画是全文的重点。在发掘教材时,我把它设计成一个思维训练点,故设疑问: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多,为什么画师对他们两个人的画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加以称赞呢?而后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这三幅画,通过多层面感悟引领学生把握三徒弟的画为什么与众不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想别人没想到的”的深层意义。在语言训练方面,通过学生默读课文、感悟词语以及运用关联词语表达等手段,来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对此,学完课文后,我又补充了两个类似的故事:《十里蛙声出山泉》和《深山藏古寺》,分别让学生品评画妙在何处,如果你是当时的画师又会怎样画?这一环节不仅在于抛砖引玉,更在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的重要性,旨在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的思维活动双向暴露,在让学生看到了学生思维过程的同时,教师也看到了学生思维的真实过程,从而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方向思维,他们在寻求答案获取新的知识的过程中,也就有效的促进了创新思维的训练。
总之,语文教师要在改进教法中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想法设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维。准确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与肯定指导,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想别人没想到的说课稿篇十七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3
2
小黑板。
1课时。
一、揭题。
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来读懂这篇课文。
二、回忆学法、自学课文。
想想读懂一篇的步骤是什么?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围绕问题读课文,理解课文。
4、感情朗读,谈体会。
三、反馈。
1、同桌互读。
2、抽生读,检测读音。
3、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两头骆驼,却得到了师傅的赞扬的事。)。
4、为什么小徒弟会得到师傅的赞扬呢?
(因为他思维独特,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有创新能力。所以受到赞扬。)。
5、联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何想法?
6、分角色表演。
四、小结。
想别人没想到的说课稿篇十八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是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六册中的一篇选学课文。内容比较简单。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骆驼画得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从而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重点: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难点:用“虽然……但是……”“因为……所以……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多媒体课件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谁能讲一讲大家都熟悉的《曹冲称象》的故事。指名讲故事,要求讲得清楚、简洁。
说说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或者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选学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
3、用课件出示填空,来帮助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