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神奇的丝瓜教案(专业15篇)
教案需要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设计。教案的编写还应该注意评价方法的设计和考察手段的选择,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下是一些专业教师团队整理的一些教案编写参考资料。
神奇的丝瓜教案篇一
(1)今年春天,孩子们在房前空地上,斩草挖土,开辟出来了一个一丈见方的小花园。周围用竹竿扎了一个篱笆,移来了一棵玉兰花树,栽上了几株月季花,又在竹篱下面随意种上了几颗扁豆和两颗丝瓜。土壤并不肥沃,虽然也铺上了一层河泥,但估计不会起很大的作用,大家不过是玩玩而已。
(2)过了不久,丝瓜竟然长了出来,而且日益茁壮、长大。这当然增加了我们的兴趣。但是我们也并没有过高的期望。我自己每天早晨工作疲倦了,常到屋旁的小土山上走一走,站一站,看看墙外马路上的车水马龙和亚运会招展的彩旗,顾而乐之,只不过顺便看一看丝瓜罢了。
(3)丝瓜是普通的植物,我也并没想到会有什么神奇之处。可是忽然有一天,我发现丝瓜秧爬出了篱笆,爬上了楼墙。以后,每天看丝瓜,总比前一天向楼上爬了一大段;最后竟从一楼爬上了二楼,又从二楼爬上了三楼。说它每天长出半尺,决非夸大之词。丝瓜的秧不过像细绳一般粗,如不注意,连它的根在什么地方,都找不到。这样细的一根秧竟能在一夜之间输送这样多的水分和养料,供应前方,使得上面的叶子长得又肥又绿,爬在灰白的墙上,,一片浓绿,给土墙增添了无量活力与生机。
(5)又过了几天,丝瓜开出了黄花。再过几天,有的黄花就变成了小小的绿色的瓜。瓜越长越长,越长越长,重量当然也越来越增加,最初长出的那一个小瓜竟把瓜秧坠下来了一点,直挺挺的悬垂在空中,随风摇摆。我真替它担心,生怕他经不住这一份重量,会整个地从楼上坠下来落到地上。
(6)然而不久就证明了,我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最初长出来的瓜不再长大,仿佛得到命令停止了生长。在上面,在三楼一位一百零二岁的老太太的窗外窗台上,却长出来两个瓜。这两个瓜后来居上,发疯似地猛长,不久就长成了小孩胳膊一般粗了。这两个瓜加起来恐怕有五六斤重,那一根细秧怎么能承担得住呢?我又担心起来。没过几天,事实又证明了我是杞人忧天。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老太太的'窗台上,从下面看上去,活像两个粗大弯曲的绿色牛角。
(7)不知道从那一天起,我忽然又发现,在两个大瓜的下面,在二三楼之间,在一根细秧的顶端,又长出来了一个瓜,垂直地悬在那里。我又犯了担心病:这个瓜上面够不到窗台,下面也是空空的;总有一天,它越长越大,会把上面的两个瓜也坠了下来,一起坠到地上,落叶归根,同它的根部聚合在一起。
(8)然而今天早晨,我却看到了奇迹。同往日一样,我习惯地抬头看瓜:下面最小的那一个早已停止生长,孤零零地悬在空中,似乎一定分量都没有;上面老太太窗台上那两个大的似乎长得更大了,威武雄壮地压在窗台上;中间的那一个却不见了。我看看地上,没有看到掉下来的瓜。等我再退几步抬头看时,却看到那一个我认为失踪了的瓜,平着躺在抗震加固时筑上的紧靠楼墙凸出的一个台子上。这真让我大吃一惊。这样一个原来垂直悬在空中的瓜怎么忽然平身躺在那里了呢?这个凸出的台子无论是从上面还是从下面都是无法上去的,决不会有人把瓜摆平的。
(9)我百思不得其解,徘徊在丝瓜下面,像达摩老祖一样,面壁参禅,我仿佛觉得这颗瓜有了思想,它能考虑问题,而且还有行动,它能让无法承担重量的瓜停止生长;它能给处在有利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担重量的地方,给这样的瓜特殊待遇,让它们疯狂地长;它能让悬垂的瓜平身躺下。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无论如何也无法解释我上面谈到的现象。但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又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丝瓜用什么来思想呢?丝瓜靠什么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呢?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从来也没有人说过,丝瓜会有思想。我左考虑,右考虑;越考虑越糊涂。我无法同丝瓜对话,这是一个沉默的奇迹。瓜秧仿佛成了一根神秘的绳子,绿叶上照样浓翠扑人眉宇。我站在丝瓜下面,陷入梦幻。而丝瓜则似乎心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问题】。
20、读第一自然段,从种植角度看,反衬丝瓜神奇的词语有(2分)。
21、找出后文与第二自然段划线句相照应的句子。(2分)。
23、第六自然段中,“杞人忧天(2分)。
24、第九自然段中,“这是一个沉默的奇迹”指什么?(在文中用曲线标出)(2分)。
25、作者抓住“神奇”二字,安排了状物和抒情两条线索。从状物看,丝瓜生长轨迹是:“家人种花树花菜”——“【】”——“【】”——“最新的丝瓜平躺在楼墙台子上”(填上相关的细节)(2分)。
26、依据25题的提示,试写出本文的抒情线索。(2分)。
(1)对。
(2)对。
(3)对。
【参考答案】。
20、随意种上。
土壤不肥沃。
玩玩而已。
21、爬小山反而成为次要的了。
22、人也应该怡然泰然悠然坦然得面对环境。
23、担心“那一根细秧怎么能承担得住呢”,是多余的,不必要的。
24、第九段“它能考虑问题,……它能让悬垂的瓜平身躺下。”
25、瓜秧叶的无限活力与生机。
丝瓜此歇彼长落脚于窗台。
26、对瓜秧叶疯长的惊奇。
对丝瓜落脚窗台的安心。
对丝瓜平躺台子上的惊奇。
神奇的丝瓜教案篇二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感受丝瓜的神奇,对学生的精神进行积极的熏陶。
以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丝瓜的神奇。
以丝瓜的旺盛生命力和作者的生活态度、生活情趣对学生的精神生活进行积极引导。
课型:自读课。
“神奇的丝瓜”中心词是什么?(丝瓜)说明本文的描写对象是丝瓜。丝瓜之前有个修饰词“神奇”,看到这个词,我产生了这样一个疑惑:丝瓜平时常看、常吃,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可季老先生却说它很神奇,为什么?我的好奇心顿时产生了,很想了解季老先生笔下的丝瓜有何特别之处?同学们不知是否有同感?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的《神奇的丝瓜》。
1、学生大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自选角度,概括说明这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可以扩写“这是一篇写丝瓜的文章”这个句子的形式进行。
3、教师参与交流并进行总结。
从文章线索看:这是一篇写了丝瓜生长的轨迹与作者心灵感受的轨迹,两条线索交错进行,物我相与为一的文章。
从文章构思看:这是一篇用朴素语言写丝瓜,起始平淡,越往后叙述越精彩,节奏感强的文章。
从作者看:这是一篇写作者细致观察丝瓜,生动描写丝瓜,巧妙发现丝瓜生存智慧的文章,体现的是作者的一种生活情趣和生活态度。
从内容和主题看:这是一篇记叙丝瓜神奇的生长过程,描写作者一次次担心,赞颂丝瓜神奇生命力、生存智慧的文章。
1、以师生、男女生相互配合的形式朗读课文。
1、选取能体现丝瓜神奇的句子、语段读一读,以“神奇的丝瓜,神奇在”句式说一说丝瓜的神奇体现在哪里,并简要分析。
过渡: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丝瓜的.这种神奇是通过作者的担心一步步引出来的。作者越担心,丝瓜就越显神奇。这是一种衬托的手法。我们主要通过读来体会作者的“担心”。
2、理解“担心”
读的形式:师生一遍;同位配合一遍。
(1)、第一次的担心。
(2)、第二次的担心。
(3)、第三次的担心。
师小结:一棵丝瓜,平凡得可以忽略不计,但丝瓜并没有因为人们对它的忽略,而放弃展示它那无限的活力和生机。它似乎有思想,能考虑问题,而且还有行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季老先生以一颗未泯的童心,与丝瓜进行了无言的对话,体现的他的一种生活情趣和生活态度。
1、我们已经充分领略了丝瓜的神奇,读完本文后,在你的心中留下了什么?
2、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阅读体会,从对课文中的美词、佳句、精段、情感、主题各个方面的品悟中选一种,表达自己的看法,表现自己的欣赏是水平。
师小结:
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读者仿佛亲见丝瓜生长的过程,丝瓜的丝丝缕缕、寸寸节节被放大、看清了,其情其景真像是字中画、画中诗。季老先生以一颗未泯的童心,与丝瓜进行了无言的对话,也启示我们漂泊在繁华似锦的物质世界里,别忘记了对我们身边平凡事物所展示的平凡的精彩。作者在《清塘荷韵》中写到: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我们可以用这句话来理解丝瓜神奇的奥妙所在。
1、阅读材料:
下面是一本写季羡林先生的书《非凡人生——季羡林先生》的前部分目录,主要介绍了作者80年来的经历:
学习了本文之后,在阅读这些材料,不知同学们有哪些感想?(学生畅所欲言,可以引导学生往生活态度、生活情趣和生命创造力等方面讨论)。
2、选择一种你认为有点“特别”的景物或动物,认真观察几分钟,努力发现你平常没有发现的精细之处;闭目沉思,尽力回忆,再睁眼看此景物或动物,有无遗漏的细节?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它吗?围绕这个词或这句话,你打算从哪几个方面或连续的几个阶段来描写它?三四个方面或阶段即可。
神奇的丝瓜教案篇三
1、初步了解丝瓜筋的多种用途。
2、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进行想象并制作成各种造型,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大小、形状各异的丝瓜筋条、片若干。
2、彩纸、双面胶、牙签、一次性筷子等各种材料。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上搭棚,下搭棚,开黄花,结青龙。猜一种夏天吃的蔬菜。
二、介绍丝瓜筋及其用途。
师:这是什么呢?丝瓜筋是丝瓜长成熟、枯萎之后,去掉外皮去掉籽,洗干净、晒干之后形成的。
师:别小看这丝瓜筋,用处可大啦,你们知道吗?
介绍丝瓜筋的用途:清洁、保健、药用等。
三、示范制作一两种造型。
1、出师丝瓜筋,引导幼儿从外形上想象。
师:这个丝瓜筋像什么?可以把它装饰成什么东西?这个丝瓜筋切片可以做什么?
2、观察丝瓜筋制成的各种造型,开拓幼儿的思维。
3、教师介绍材料并示范制作一两种造型。
4、幼儿想一想、说一说自己要制作的造型。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出与大家不同的造型。
2、提醒幼儿保持桌面、地面的整洁。
五、展示作品。
相互欣赏,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神奇的丝瓜教案篇四
2、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阅读体会,从对课文中的美词、佳句、精段、情感、主题各个方面的品悟中选一种,表达自己的看法,表现自己的欣赏是水平。
师小结: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读者仿佛亲见丝瓜生长的过程,丝瓜的丝丝缕缕、寸寸节节被放大、看清了,其情其景真像是字中画、画中诗。季老先生以一颗未泯的童心,与丝瓜进行了无言的对话,也启示我们漂泊在繁华似锦的物质世界里,别忘记了对我们身边平凡事物所展示的平凡的精彩。作者在《清塘荷韵》中写到: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我们可以用这句话来理解丝瓜神奇的奥妙所在。
神奇的丝瓜教案篇五
“神奇的丝瓜”中心词是什么?(丝瓜)说明本文的描写对象是丝瓜。丝瓜之前有个修饰词“神奇”,看到这个词,我产生了这样一个疑惑:丝瓜平时常看、常吃,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可季老先生却说它很神奇,为什么?我的好奇心顿时产生了,很想了解季老先生笔下的丝瓜有何特别之处?同学们不知是否有同感?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的《神奇的丝瓜》。
神奇的丝瓜教案篇六
1、知道常见清洁用品的名称与用途。
2、增强幼儿的辨识力与观察力。
活动准备。
1、《丝瓜布》幼儿用书。
2、事先将清洁用具展示在室内,让幼儿了解它们的名字和用途。
3、种清洁用品放在篮子里,用布遮住。
活动过程。
1、猜一猜清洁用品。
让幼儿隔着布摸一摸,并猜一猜:“它们是谁?”“它们能干什么?”。
2、认识丝瓜布。
利用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一说,丝瓜布是怎么来的。
展示事先准备的丝瓜和丝瓜布,让幼儿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说说这两个物品有什么不同。
3、认识多种清洁用品。
除了丝瓜布之外,还有哪些工具也是清洁高手呢?
教师与幼儿轮流介绍事先共同收集的各种清洁工具,一起观察这些清洁用具的异同。
选5件清洁用具放在桌上,请幼儿逐一说出这些清洁用具的名称和用途。
“这是什么?你有没有用过?什么时候会用到?怎么用呢?
4、游戏:“什么不见了?”
将这些清洁用具用布盖住,请幼儿闭上眼睛,取走一件用品后,掀开布,请幼儿观察少了哪一件用品。
神奇的丝瓜教案篇七
2、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几张丝瓜的图片。
3、是呀,丝瓜是一种很普通的植物,可在季羡林老先生的笔下,却成了《神奇的丝瓜》。(出示课题)。
4、那么,丝瓜到底神奇在什么地方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新授。
1、自由朗读课文,用“--”划出文中最能体现丝瓜神奇的句子。
2、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灯片)。
(1)过了不久,过了不久,丝瓜竟然长了出来,而且日益茁壮。
(2)以后,每天看丝瓜,总比前一天向楼上爬了一大段;最后竟从一楼爬上了二楼,又从二楼爬上了三楼。
(3)这样细的藤竟能在一夜之间输送这样多的水分和养料,供应前方,使叶子长得又肥又绿,给土墙增添了活力与生机。
(4)最初长出来的瓜不再长大,仿佛得到命令停止了生长。
(5)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窗台上,从下面看上去,活像两个粗大弯曲的绿色牛角。
(6)我认为失踪了的瓜,平着身子躺在紧靠楼墙凸出的一个台子上。
3、课件出示下列句子,学生讨论交流。
l过了不久,丝瓜竟然长了出来,而且日益茁壮。
l以后,每天看丝瓜,总比前一天向楼上爬了一大段;最后竟从一楼爬上了二楼,又从二楼爬上了三楼。
l这样细的藤竟能在一夜之间输送这样多的水分和养料,供应前方,使叶子长得又肥又绿,给土墙增添了活力与生机。
(1)“竟然”、“竟”是什么意思?(表示出乎意料,意料之外)。
(2)“竟然”、“竟”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对表现丝瓜的神奇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对丝瓜的惊叹之情,突出丝瓜旺盛的生命力,从侧面表现了丝瓜的神奇。)。
4、的确,丝瓜的成长经历中充满着神奇,正如作者所想:
出示课件:我觉得丝瓜简直太神奇了!仿佛它能考虑问题,而且还有行动。它能让无法承担重量的瓜停止生长;它能给处在有利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担重量的地方,它能让悬垂的瓜平身躺下。
(1)谁来读一读这段话,让大家感受到它的神奇。
(2)在这段话中,这种神奇可以用哪个词来概括?板书:考虑。
(3)透过“考虑”这个词你能体会到什么?(神奇、有灵性)。
5、面对丝瓜的不同生长阶段,作者的心灵感受是怎样变化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划出体现丝瓜不同阶段作者情感态度的词语。
(1)指名回答。
(2)教师总结。
(3)请同学们看,在作者情感波动中,哪个词出现的频率最高?
(4)出现了几次?(三次)。
(5)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写自己的担心呢?
(丝瓜的神奇就是通过作者的担心一步步引出来的,作者越担心,丝瓜也就越神奇。)。
6、你觉得哪一次担心最让你感兴趣?
第一次。
(1)课件出示:我真替它担心,生怕它经不住这份重量,会从楼上坠下来,落到地上。
(2)大家想,最初长出的那个小瓜,直挺挺地悬垂在空中,随风摇摆,会不会连同瓜藤一起从楼上坠落到地上,多令人担心哪!谁来读一读。
(4)我是这样担心这只小瓜,这只小瓜怎么样了呢?
课件出示:不久就证明了,我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最初长出来的瓜不再长大,仿佛得到命令停止了生长。
(5)你发现丝瓜的神奇了吗?哪个词发现的?板书:停止生长。
(6)小瓜为什么停止了生长?不停止生长结果会怎样?
(7)这个小瓜好像具有人的怎样的精神?(自我牺牲)。
(8)但它是丝瓜,居然能考虑得这么多,你说神奇不?请读出神奇来!
第二次。
(1)课件出示:这两个瓜加起来恐怕有五六斤重,那一根细藤怎么能承受得了呢?我又担心起来。
(2)可是奇迹却发生了,大家请看。课件出示。
没过几天,事实又证明了我是杞人忧天。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窗台上,从下面看上去,活像两个粗大弯曲的绿色牛角。
(3)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丝瓜的神奇了?板书:弯了放在。
(5)当我还为细藤无法承担重量而担心时,两个瓜弯起来身体放在窗台上,化险为夷。看到这,作者的心情应该是?(高兴)请读出这种感觉来。
第三次。
(1)我又犯了担心病:这个瓜上面够不到窗台,下面也是空空的;总有一天,它越来越大,会把上面的两个大瓜也坠下来,一起坠到地上。
课件出示:等我倒退几步抬头再看时,却看到那个我认为失踪了的瓜,平着身子躺在紧靠楼墙凸出的一个台子上。
(3)这个瓜原来是处在怎样的状态下生长的?
(4)现在是什么样子?
(5)这个样子的改变是人为的吗?从哪里可以知道?
(7)这段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丝瓜的神奇?板书:平身躺下。
(8)读读这段话,读出这种感觉。
三、总结全文。
1、学了课文,同学们觉得这丝瓜神奇吗?是呀,作者也和你们一样,觉得这丝瓜简单太神奇了!但问题随之而来了,丝瓜是用什么来考虑问题的?靠什么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呢?此时的作者是左考虑、右考虑,站在丝瓜下面无法与丝瓜对话,感到了莫大的困惑。
出示课件:我左考虑,右考虑,越考虑越糊涂。我无法同丝瓜对话,这是一个沉默的奇迹。
2、其实,作者已经在丝瓜这儿得到了启示,在此后的几年里还写到了一些植物,这些植物也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一种生命的神奇。请大家欣赏。
(1)《二月兰》片段。
(2)《荷塘清韵》片段。
3、课件出示:
l如果需要作自我牺牲,只要对别人有帮助,我也愿意。
l我不能改变环境,但我可以改变自己,让自己适应环境。
l不管有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要想办法去解决,积极地去面对。
神奇的丝瓜教案篇八
季羡林。
今年春天,孩子们在房前空地上,斩草挖土,开辟出来了一个一丈见方的小花园。周围用竹竿扎了一个篱笆,移来了一棵玉兰花树,栽上了几株月季花,又在竹篱下面随意种上了几棵扁豆和两棵丝瓜。土壤并不肥沃,虽然也铺上了一层河泥,但估计不会起很大的作用,大家不过是玩玩而已。
过了不久,丝瓜竟然长了出来,而且日益茁壮。这当然增加了我们的兴趣。但是我们也并没有过高的期望。我自己每天早晨工作疲倦了,常到屋旁的小土山上走一走,站一站,看看墙外马路上的车水马龙和亚运会招展的彩旗,顾而乐之,只不过顺便看一看丝瓜罢了。
丝瓜是普通的'植物,我也并没有想到会有什么神奇之处。可是忽然有一天,我发现丝瓜秧爬出了篱笆,爬上了楼墙。以后,每天看丝瓜,总比前一天向楼上爬了一大段,最后竟从一楼爬上了二楼,又从二楼爬上了三楼。说它每天长出半尺,决非夸大之词。丝瓜的秧不过像细绳一般粗。如不注意,连它的根在什么地方,都找不到。这样细的一根秧竟能在一夜之间输送这样多的水分和养料,供应前方,使得上面的叶子长得又肥又绿,爬在灰白色的墙上,一片浓绿,给土墙增添了无限活力与生机。
又过了几天,丝瓜开出了黄花。再过几天,有的黄花就变成了小小的绿色的瓜。瓜越长越长,越长越大,重量当然也越来越增加。最初长出的那一个小瓜竟把瓜秧坠下来了一点,直挺挺地悬垂在空中,随风摇摆。我真是替它担心,生怕它经不住这一份重量,会整个地从楼上坠了下来落到地上。
然而不久就证明了,我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最初长出来的瓜不再长大,仿佛得到命令停止了生长。在上面,在三楼一位一百零二岁的老太太家的窗外窗台上,却长出来两个瓜。这两个瓜后来居上,发疯似的猛长,不久就长成了小孩胳膊一般粗了。这两个瓜加起来恐怕有五六斤重,那一根细秧怎么能承担得住呢?我又担心起来。没过几天,事实又证明了我是杞人忧天。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老太太的窗台上,从下面看上去,活像两个粗大弯曲的绿色牛角。
不知道从哪一天起,我忽然又发现,在两个大瓜的下面,在二三楼之间,在一根细秧的顶端,又长出来了一个瓜,垂直的悬在那里。我又犯了担心病:这个瓜上面够不到窗台,下面也是空空的。总有一天,它越长越大,会把上面两个大瓜也坠了下来,一起坠到地上,同它的根部聚合在一起。
然而今天早晨,我却看到了奇迹。同往日一样,我习惯地抬头看瓜:下面最小的那一个早已停止生长,孤零零地悬在空中,似乎一点分量都没有;上面老太太窗台上那两个大的似乎长得更大了,威武雄壮地压在窗台上;中间的那一个却不见了。我看看地上,没有看到掉下来的瓜。等我倒退几步抬头再看时,却看到了那一个我认为失踪了的瓜,平着身子躺在紧靠楼墙突出的台子上。这真让我大吃一惊。这样一个原来垂直悬在空中的瓜怎么忽然平身躺在那里了呢?这个突出的台子无论是从上面还是从下面都是无法上去的,决不会有人把丝瓜摆平的。
我百思不得其解,徘徊在丝瓜下面,像达摩老祖一样,面壁参禅。我仿佛觉得这丝瓜有了思想,它能考虑问题,而且还有行动:它能让无法承担重量的瓜停止生长;它能给处在有利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担重量的地方,给这样的瓜特殊待遇,让他们疯狂地长;它能让悬垂的瓜平身躺下。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无论如何也无法解释我上面谈到的现象。但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又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丝瓜用什么来思想呢?丝瓜靠什么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呢?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从来也没有人说过丝瓜会有思想。我左考虑,右考虑,越考虑越糊涂。我无法同丝瓜对话。这是一个沉默的奇迹。瓜秧仿佛成了一根神秘的绳子,绿叶子照旧浓翠扑人眉宇。我站在丝瓜下面,陷入梦幻。而丝瓜则似乎心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选自《季羡林散文》,略有改动)。
阅读训练。
14.在丝瓜的成长过程中,哪些神奇现象引起了作者的深思?请简要概括。(4分)。
15.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3分)。
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老太太的窗台上,从下面看上去,活像两个粗大弯曲的绿色牛角。
16.说说作者心目中的丝瓜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为什么?(4分)。
17.品读文本,说说作者看待事物的方式给了你什么启迪。(4分)。
参考答案:
16.在作者心中,丝瓜好像是一位智者,因为它能从容不迫地应对各种生存环境。
17.把植物当作一个生命去看待,细心观察,用心体味和思考,并从中获得生活的启示。
神奇的丝瓜教案篇九
这是老教师季羡林描述的场景。
大楼前面有一块空地。孩子们开了一个花园,种了丝瓜。很快,瘦瓜苗慢慢爬上了二楼。后来瓜苗上长了一个瓜,越长越大。老老师担心瓜会掉下来,因为瘦瓜苗怎么能承受这样的重量?然而,几天后,他发现了――瓜越长越大,没有掉下来,因为他弯下身子神奇地躺在二楼的窗台上,没有掉下来的危险!然后就长大了。
后来,一根丝瓜从瓜秧下部长出来,挂在秧上,悬在空中,让人担心瓜秧会被瓜扯下来。吉老隔几天去看,发现中间长了一个瓜,下面的丝瓜就会神奇地停止生长,反而让中间的瓜越长越大。过了几天,吉老惊讶地发现,中间的瓜变弯了,过了几天,越来越大的弯瓜靠在墙上凸出的小桌子上!
那张小桌子离地面和二楼窗台很远,没人够得着。那么是谁帮助弯丝瓜靠在这张小桌子上的呢?中间以上的丝瓜都是安全长大的,而挂在瓜苗上最下面的瓜好像就停止生长了,一直那么大。吉老老师就在这神奇的丝瓜周围转来转去,想不通――。
上上下下几千年,几万里,从来没有人说过丝瓜有思想。我反复思考,越想越迷茫。我不能和丝瓜说话,这是一个无声的奇迹。瓜苗仿佛是一根绳子,绿叶依旧浓绿。
吉老站在丝瓜下,陷入了梦境。而丝瓜则知道是什么,沉默着看着。它泰然愉快,微笑着面对秋阳。
神奇的丝瓜教案篇十
1、喜欢写生的绘画方式,对美术活动感兴趣。
2、发展幼儿的持续观察、细微观察能力。
3、在活动中与小朋友分享观察经验,丰富颜色的词汇并用艺术手法再现。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5、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能把植物的变化讲出来,用艺术的手法再现。
实地观察长好的丝瓜藤、丝瓜花等、图画纸、铅笔、小椅子、蜡笔。
1、引入活动。
看丝瓜宝宝的成长图像,回忆照料丝瓜宝宝的小时候的样子,期待现在的样子。丝瓜宝宝这个时候怎么长大的?(小小的种子,通过我们在小盘子里,水发的方法进行培育,然后再移栽到土里)。
2、师:我们一起去看看现在的丝瓜宝宝长什么样子了?(期待丝瓜宝宝现在成熟时的样子,激发幼儿兴趣去发现)师:但是老师相机没有电了,用什么方法来记录丝瓜宝宝现在的样子呢?(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3、入园和老师一起带着问题观察并讨论。
观察丝瓜宝宝现在的摸样?绿绿的藤,绿绿的叶子,黄黄的花。丝瓜宝宝的花在哪里?在藤和叶子之间,由于搭了架子,所以花穿插在叶子与藤之间。藤在哪里?在叶子与花之间围绕。丝瓜果实在哪里?是怎样长的?果实垂在叶子之间,和葡萄的果实垂吊方法是一样的。丝瓜宝宝的花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形状的?浅黄色的。五瓣花瓣,有点缀一点金黄色的花蕊,非常漂亮。藤是什么颜色?深绿色的,浅绿色的.。绿色成熟一点的丝瓜果实是什么颜色?深绿色,有的果实坏掉了,就变黑了。刚长出来的果实是什么颜色的?浅绿色的。丝瓜宝宝的形状?椭圆形的。在果实的底部有的还缀有小黄花,也说明了一点,有的果实是从花蕊中长出的。
4、幼儿就地绘画,老师巡回指导。
5、欣赏作品,展示作品、评价作品。
教学反思。
1、根据我们这学期种植活动目标,我设计了本次写生绘画活动,因为孩子有观察经验,照料经验,所以这次活动对于孩子来说不会枯燥,也进一步的培养了孩子的持续观察能力。
2、通过观察得出的结果,比孩子直接想象或者老师给出实际的图片对于孩子的绘画有效许多,孩子的兴趣也多了许多,在观察过程中,孩子和孩子之间分享了感受,分享了经验,分享了场地,这也是一次成功的分享活动。
3、我们班上的孩子有的能力较强,有的孩子能力较弱一点,所以如果下一次的活动里,我可能会给孩子再提供一点其他的方式,比如这次写生的感觉,可以用手直接画出来,也可以把它直接表现出来,直接用藤,或者花粘贴出感觉也是可以的。在准备活动的时候,我应该再多想一下,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完全的表现画面,但是我可以用另一种方式给孩子发展的空间,这样,所有的孩子都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了。
4、在设计活动的时候,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在许多的提问上,要贴切主题并能吸引孩子的话题,让孩子打开话匣子,让孩子可以说,会说,想说。这样的活动铺垫才能对接下来的活动有引入的作用。
5、每一个活动的目的,不光是要孩子掌握什么,更要起到让孩子愿意参与的目的,当孩子跟随老师脚步而来的时候,就会发现此次的活动设计很有意义,因为它贴切了孩子的心理,让孩子体会到了快乐和自信。
神奇的丝瓜教案篇十一
1、学生大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自选角度,概括说明这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可以扩写“这是一篇写丝瓜的文章”这个句子的形式进行。
3、教师参与交流并进行总结从文章线索看:这是一篇写了丝瓜生长的轨迹与作者心灵感受的轨迹,两条线索交错进行,物我相与为一的文章。
从文章构思看:这是一篇用朴素语言写丝瓜,起始平淡,越往后叙述越精彩,节奏感强的文章。
从作者看:这是一篇写作者细致观察丝瓜,生动描写丝瓜,巧妙发现丝瓜生存智慧的文章,体现的是作者的一种生活情趣和生活态度。
从内容和主题看:这是一篇记叙丝瓜神奇的生长过程,描写作者一次次担心,赞颂丝瓜神奇生命力、生存智慧的文章。
神奇的丝瓜教案篇十二
丝瓜是一种人人爱吃的美味,爽口、柔糯,可是从没感觉到有什么神奇之处。寒假中,读了季老《神奇的丝瓜》这篇散文,我如梦初醒,油然对这常见的丝瓜肃然起敬,为它的精神折服、倾倒和讴歌。
是呀,这不显眼的丝瓜凭着细弱的藤蔓,爬出篱笆,爬上楼墙,向着一楼、二楼、三楼攀登,给灰白的墙上带来一片浓绿的生机,展示了发人深思的神奇。
丝瓜的神奇,在于它对生长的执着追求,达到永无止境的境界。它不为茎蔓的细弱自卑,而是凭着根系的强大,以每天都长出半尺的惊人速度,向上,向上,再向上。让又肥又绿的瓜叶、黄花和绿色瓜攀上高楼,与东升的旭日同辉。因为它渴望更灿烂的阳光,不断地为生长拓展空间。它让我读懂了“学海无涯”,读懂了成长道路上永往直前的真谛。
丝瓜的神奇,在于它对生长娴熟的自控能力。当最初的那个小瓜刚把瓜秧压坠的时候,它就不再长大,仿佛得到命令停止生长。而在它的上面,三楼的窗台上,却猛长出两个瓜,加起来足有五六斤重。它让我明白了生长过程中,得与失之间蕴藏着那博大精深的道理,明白了在成长的道路上,永远要做一个头脑清醒的理智人。
丝瓜的神奇,在于它的应变能力和高超的生长智慧。你看,那三楼的两个大瓜不知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威武雄壮地压在老太太的窗台上。而中间那个瓜则平着身子躺在抗震加固时筑的一个凸出的台子上。让无法承担重担的瓜停止生长,给处在有利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担自身重量的地方,丝瓜高超的应变能力和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生长智慧,令我折服。生物尚且如此,我们为什么还常常为不屑的一点小事互不相让?为什么会为面临的困难和险阻而止步不前?比比这神奇的丝瓜难道自己不觉得汗颜!
《神奇的丝瓜》是教科书,给我们成长的教诲;《神奇的丝瓜》是明灯,给我们大步前进照耀了方向。愿丝瓜精神永远伴随我们成长!
神奇的丝瓜教案篇十三
古人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阅读季羡林写的《神奇的丝瓜》后,我又得到了新的启示。
全文主要讲诉了作者在竹篱笆下种了两棵丝瓜,在细心观察中发现丝瓜是有思想的,会考虑问题,还有行动。它能让无法承担重量的瓜停止生长;给处在有利地形的瓜找承担重量的地方,让其猛长;让悬垂的瓜平身躺下。
作者还在对丝瓜仔细观察中悟出了生活的哲理:要明白适可而止,在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要懂得改变自己,适应环境。同时还要学会克服困难。
作者季羡林是因为留心生活,用心体会、思考,从平常的丝瓜的生长中获得做生活的启示。就如曾经看到的一句话“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用自己的慧眼,自己的心智去领悟生活。”就连古代著名的发明家鲁班发明伞也是从荷叶中的得到启示。
据说很久以前没有伞,遇炎日天气、下雨时人们出行就不方便,鲁班就像发明一个能遮太阳又能挡雨的东西。
一日天气酷热无比,鲁班路过池塘,见一群孩子盯着荷叶。就急忙抓起一片荷叶,仔细一看,荷叶圆圆的,有些经脉,罩在头上轻巧又凉快。
鲁班茅塞顿开,经过一番努力,终于造出现在大家用的伞。
其实生活与自然的万物都蕴含着生活的哲理,为人之道。贾平凹就从幽谷兰花中读出了:我们要为自己活着,不在意他人目光。达尔文观察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敢于探究,成为一代伟人。
所以只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颗愿意去聆听,感受生活与自然的心,就能发现生命的奥秘,成功的秘诀,做生活的智者。
神奇的丝瓜教案篇十四
今年春天,孩子们在房前空地上,斩草挖土,开辟出来了一个一丈见方的小花园。周围用竹竿扎了一个篱笆,移来了一棵玉兰花树,栽上了几株月季花,又在竹篱下面随意种上了几棵扁豆和两棵丝瓜。土壤并不肥沃,虽然也铺上了一层河泥,但估计不会起很大的作用,大家不过是玩玩而已。
过了不久,丝瓜竟然长了出来,而且日益茁壮。这当然增加了我们的兴趣。但是我们也并没有过高的期望。我自己每天早晨工作疲倦了,常到屋旁的小土山上走一走,站一站,看看墙外马路上的车水马龙和亚运会招展的彩旗,顾而乐之,只不过顺便看一看丝瓜罢了。
丝瓜是普通的植物,我也并没有想到会有什么神奇之处。可是忽然有一天,我发现丝瓜秧爬出了篱笆,爬上了楼墙。以后,每天看丝瓜,总比前一天向楼上爬了一大段,最后竟从一楼爬上了二楼,又从二楼爬上了三楼。说它每天长出半尺,决非夸大之词。丝瓜的秧不过像细绳一般粗。如不注意,连它的根在什么地方,都找不到。这样细的一根秧竟能在一夜之间输送这样多的水分和养料,供应前方,使得上面的叶子长得又肥又绿,爬在灰白色的墙上,一片浓绿,给土墙增添了无限活力与生机。
又过了几天,丝瓜开出了黄花。再过几天,有的黄花就变成了小小的绿色的瓜。瓜越长越长,越长越大,重量当然也越来越增加。最初长出的那一个小瓜竟把瓜秧坠下来了一点,直挺挺地悬垂在空中,随风摇摆。我真是替它担心,生怕它经不住这一份重量,会整个地从楼上坠了下来落到地上。
然而不久就证明了,我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最初长出来的瓜不再长大,仿佛得到命令停止了生长。在上面,在三楼一位一百零二岁的老太太家的`窗外窗台上,却长出来两个瓜。这两个瓜后来居上,发疯似的猛长,不久就长成了小孩胳膊一般粗了。这两个瓜加起来恐怕有五六斤重,那一根细秧怎么能承担得住呢?我又担心起来。没过几天,事实又证明了我是杞人忧天。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老太太的窗台上,从下面看上去,活像两个粗大弯曲的绿色牛角。
不知道从哪一天起,我忽然又发现,在两个大瓜的下面,在二三楼之间,在一根细秧的顶端,又长出来了一个瓜,垂直的悬在那里。我又犯了担心病:这个瓜上面够不到窗台,下面也是空空的。总有一天,它越长越大,会把上面两个大瓜也坠了下来,一起坠到地上,同它的根部聚合在一起。
然而今天早晨,我却看到了奇迹。同往日一样,我习惯地抬头看瓜:下面最小的那一个早已停止生长,孤零零地悬在空中,似乎一点分量都没有;上面老太太窗台上那两个大的似乎长得更大了,威武雄壮地压在窗台上;中间的那一个却不见了。我看看地上,没有看到掉下来的瓜。等我倒退几步抬头再看时,却看到了那一个我认为失踪了的瓜,平着身子躺在紧靠楼墙突出的台子上。这真让我大吃一惊。这样一个原来垂直悬在空中的瓜怎么忽然平身躺在那里了呢?这个突出的台子无论是从上面还是从下面都是无法上去的,决不会有人把丝瓜摆平的。
我百思不得其解,徘徊在丝瓜下面,像达摩老祖一样,面壁参禅。我仿佛觉得这丝瓜有了思想,它能考虑问题,而且还有行动:它能让无法承担重量的瓜停止生长;它能给处在有利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担重量的地方,给这样的瓜特殊待遇,让他们疯狂地长;它能让悬垂的瓜平身躺下。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无论如何也无法解释我上面谈到的现象。但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又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丝瓜用什么来思想呢?丝瓜靠什么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呢?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从来也没有人说过丝瓜会有思想。我左考虑,右考虑,越考虑越糊涂。我无法同丝瓜对话。这是一个沉默的奇迹。瓜秧仿佛成了一根神秘的绳子,绿叶子照旧浓翠扑人眉宇。我站在丝瓜下面,陷入梦幻。而丝瓜则似乎心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选自《季羡林散文》,略有改动)。
14.在丝瓜的成长过程中,哪些神奇现象引起了作者的深思?请简要概括。(4分)。
15.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3分)。
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老太太的窗台上,从下面看上去,活像两个粗大弯曲的绿色牛角。
16.说说作者心目中的丝瓜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为什么?(4分)。
17.品读文本,说说作者看待事物的方式给了你什么启迪。(4分)。
参考答案:
16.在作者心中,丝瓜好像是一位智者,因为它能从容不迫地应对各种生存环境。
17.把植物当作一个生命去看待,细心观察,用心体味和思考,并从中获得生活的启示。
神奇的丝瓜教案篇十五
从细微处发现新世界,所谓一粒沙子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许多神奇的事情,天文地理,古遗文化,奇怪动植物等,都有人在探索,在发现,在寻找解答。许多疑惑,在探索,在发现,在寻找中成了一种精神财富。这种精神财富统称为“思想”。我们在分享人类流传或传播的“思想”同时,也蓬勃加入“思想”的海洋。在时光这条河流中,许多观念,看法,见解等都统统流入“思想”的海洋。
季羡林这篇《神奇的丝瓜》文章,也随着时光河流流入到“思想”的海洋。他用简洁的文字,描绘不起眼的“丝瓜”的成长过程。就因为他关注了它,思考了它,发现了它,才知道它的神奇。神奇在哪方面呢?神奇在“丝瓜”也有可能有“思想”。我们知道动物和植物都有生命,但却怀疑他们有“思想”。难道因为我们人类有“思想”,人类就要主宰“思想”,别的都不能拥有吗?这明显不合理的,所以要探索,要发现,要解惑。“我百思不得其解,徘徊在丝瓜下面,像达摩老祖一样,面壁参禅。我仿佛觉得这丝瓜有了思想,它能考虑问题,而且还有行动:它能让无法承担重量的瓜停止生长;它能给处在有利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担重量的地方,给这样的瓜特殊待遇,让他们疯狂地长;它能让悬垂的瓜平身躺下。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无论如何也无法解释我上面谈到的现象。但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又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丝瓜用什么来思想呢?丝瓜靠什么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呢?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从来也没有人说过丝瓜会有思想。我左考虑,右考虑,越考虑越糊涂。我无法同丝瓜对话。这是一个沉默的奇迹。瓜秧仿佛成了一根神秘的绳子,绿叶子照旧浓翠扑人眉宇。我站在丝瓜下面,陷入梦幻。而丝瓜则似乎心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然而,季羡林老师只告诉我们,他在探索,在思考,陷入了梦幻的“思想”中。而“丝瓜”却含笑面对秋阳,对在它面前的这位老人泰然处之。仿佛庄子与惠子在河边辩论水里的鱼是快活还是忧愁一样,而水里的鱼却自顾游哉!人们太眷恋自己,往往把自己的意志或“思想”强求或嫁接在某人或某物上。不知道是悲哀,还是庆幸,人类眼里也就是人类自己。
苏格拉底提倡:认识你自己!人们就自顾自怜,却没有了解到认识自己是通过别人的,比如从明镜看到自己的脸。我想季老说到“我无法同丝瓜对话”后,心底也感叹呀,生命的神奇怎样沟通,怎样去探索和获得认识。这也是一条不归路,在路上的人会摇头苦笑,刚走上路的人或许兴趣蓬勃。而季老已经无法走下去了,也跟着“丝瓜”含笑面对秋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