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的狮子的教案范文(18篇)
教案是教师备课的基础,它能够提供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案的课堂组织要活跃有序,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这些教案范文集思广益,汇集了不同教育者的智慧和经验。
卢沟桥的狮子的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把阅读、观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1、了解卢沟桥狮子的形态,想象狮子的形态。欣赏生动的句子。了解卢沟桥狮子的形态,想象狮子的形态。
2、运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了解卢沟桥狮子的形态,想象狮子的形态。
教学准备:有关“7、7”事变的资料,幻灯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由学生根据课下查找的资料对"卢沟桥"进行简要的介绍。
在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卢沟桥"。它始建于1189年,桥的总长265米,有241根望柱。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而驰名中外。意大利旅行家马克·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的独一无二的桥。"它更因抗日战争由此开始,而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这座桥就是卢沟桥(板书课题)。
二、观察第一幅图画。
1、仔细看图,桥上都有哪些景物?
2、把你看到的景物按一定顺序说一段话。
3、谈一谈你对卢沟桥的印象。
三、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填空。
(1)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什么?
(2)文章先向我们介绍了__,接着讲了,最后讲了。
2、完成思考题及填空后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后明确:
(1)本文主要介绍了卢沟桥的狮子的形态。
(2)文章先向我们介绍了卢沟桥的特点——狮子多,接着讲卢沟桥上的狮子姿态万千,最后讲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4、按叙述顺序进行分段并说说每段的意思。
第一段:(1)介绍了卢沟桥的特点。
第二段:(2-3)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第三段:(4)卢沟桥是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5、认识歇后语。
(1)歇后语分为前后两部分,仔细观察,看看这两部分有什么关系?
(前一部分像谜语的谜面,后一部分像是谜语的谜底。后一部分是为了解释说明前一部分)。
(2)你还能说出几个歇后语吗?
(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四、朗读课文。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通过读文,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万千。那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卢沟桥上的狮子都是什么样子。
二、自学第二大段。
(一)出示自学提示:
1、"这些狮子真有意思"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的?
3、作者为什么在第二自然段的末尾用省略号?
(二)小组讨论。
(三)全班交流:
1、指读第二自然段。
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这些狮子真有意思"作者是从大小、形状、神态来写的。
有的:蹲坐长吼。
有的:低头听。
有的:偎依熟睡。
有的:藏游戏。
有的:按淘气。
(在讨论学习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偎依"的意思。"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亲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偎依的意思是亲热地紧挨着。这里是指小狮子紧紧地挨着妈妈,紧密地依靠在一起。)。
由学生谈一谈"你认为哪种形状最有意思?为什么?"。
引导学生领会到是由于作者的遣词造句、合理想象使这些石狮子活灵活现,引起读者兴趣。
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它们有大有小。大的……小的……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师小结:作者就是这样把自己看到的,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特点呢?(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3)作者为什么在第二自然段的末尾用省略号?
卢沟桥的狮子形态万千,远远不仅仅这五种形态,这里的省略号表示还有许多形态不一的狮子。
(卢沟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
三、学习第三大段。
1、过渡:卢沟桥扬名于世不仅仅是因为这些狮子,这其中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我们不应该忘记的原因。
2、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为什么"卢沟桥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3、由同学根据课下查找的相关资料谈一谈"七七事变"的起因、经过、结果。
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查词典,联系"七七事变"理解"挑衅"的意思。
(挑衅:故意制造事端,挑起冲突。这里是说日军找借口生事端,企图引发冲突或战争。)。
4、有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
师:《卢沟桥的狮子》一课具体地写了狮子大小不一、形态万千的特点,使我们从这些特点中体会到:这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七七事变"对我们国家的影响也很大,因此使卢沟桥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这座桥同时代表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精神。
卢沟桥的狮子的教案篇二
2、导入新课。
二、指导看图。
2、看分图:第二图:这些狮子栩栩如生,个个雄壮威武,非常可爱。
3、说说看完后的感受。
三、初读课文,了解各段大意。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划出新词,说说自然段段意。
2、结合图画,自由读读课文,后同桌间说说卢沟桥的狮子是什么样的。
四、学习新字词。
1、读准字音。(铺、雕、歇、概、侵、抗)。
2、记清字形。(歇、概、侵)。
3、理解词义:
(歇后语、联拱石桥、驻扎、望柱、偎依、大概、挑衅、甚至)。
五、看图,后想图读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卢沟桥的狮子的教案篇三
1、学会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把阅读、观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1、了解卢沟桥狮子的形态,想象狮子的形态。欣赏生动的句子。了解卢沟桥狮子的形态,想象狮子的形态。
2、运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有关“7.7”事变的资料,幻灯片。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由学生根据课下查找的资料对"卢沟桥"进行简要的介绍。
在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卢沟桥"。它始建于1189年,桥的总长265米,有241根望柱。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而驰名中外。意大利旅行家马克·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的独一无二的桥。"它更因抗日战争由此开始,而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这座桥就是卢沟桥(板书课题)。
二、观察第一幅图画。
1、仔细看图,桥上都有哪些景物?
2、把你看到的景物按一定顺序说一段话。
三、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填空。
(1)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什么?
(2)文章先向我们介绍了__,接着讲了,最后讲了。
2、完成思考题及填空后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后明确:
(2)文章先向我们介绍了卢沟桥的特点——狮子多,接着讲卢沟桥上的狮子姿态万千,最后讲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4、按叙述顺序进行分段并说说每段的意思。
第三段:(4)卢沟桥是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5、认识歇后语。
(1)歇后语分为前后两部分,仔细观察,看看这两部分有什么关系?
(前一部分像谜语的谜面,后一部分像是谜语的谜底。后一部分是为了解释说明前一部分)。
(2)你还能说出几个歇后语吗?
(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四、朗读课文。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通过读文,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万千。那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卢沟桥上的狮子都是什么样子。
二、自学第二大段。
(一)出示自学提示:
1、"这些狮子真有意思"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的?
3、作者为什么在第二自然段的末尾用省略号?
(二)小组讨论。
(三)全班交流:
1、指读第二自然段。
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这些狮子真有意思"作者是从大小、形状、神态来写的。
有的:蹲坐长吼。
有的:低头听。
有的:偎依熟睡。
有的:藏游戏。
有的:按淘气。
(在讨论学习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偎依"的意思。"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亲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偎依的意思是亲热地紧挨着。这里是指小狮子紧紧地挨着妈妈,紧密地依靠在一起。)。
由学生谈一谈"你认为哪种形状最有意思?为什么?"。
引导学生领会到是由于作者的遣词造句、合理想象使这些石狮子活灵活现,引起读者兴趣。
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它们有大有小。大的……小的……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师小结:作者就是这样把自己看到的,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特点呢?(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3)作者为什么在第二自然段的末尾用省略号?
卢沟桥的狮子形态万千,远远不仅仅这五种形态,这里的省略号表示还有许多形态不一的狮子。
(卢沟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
三、学习第三大段。
1、过渡:卢沟桥扬名于世不仅仅是因为这些狮子,这其中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我们不应该忘记的原因。
2、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为什么"卢沟桥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3、由同学根据课下查找的相关资料谈一谈"七七事变"的起因、经过、结果。
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查词典,联系"七七事变"理解"挑衅"的意思。
(挑衅:故意制造事端,挑起冲突。这里是说日军找借口生事端,企图引发冲突或战争。)。
4、有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
师:《卢沟桥的狮子》一课具体地写了狮子大小不一、形态万千的特点,使我们从这些特点中体会到:这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七七事变"对我们国家的影响也很大,因此使卢沟桥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这座桥同时代表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精神。
卢沟桥的狮子的教案篇四
北京有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这座狮子多得数不清的桥,建于1189年。这是一座联拱石桥,总长约266米,有281根望柱,每个柱子上都雕着狮子。要不仔细数,真是数不清呢。
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真是很难数清楚。但是文物工作者已经数清了,总共是501只。
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向中国军队挑衅,驻扎在宛平的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抗日战争从这里正式开始。正由于这件事,卢沟桥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卢沟桥的狮子的教案篇五
教学难点:
卢沟桥是一处古迹,也是一处历史意义重大的建筑,这些内容与学生阅历、知识水平存在差距,学生理解会有一定的障碍。
教师思考:
课文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介绍了一处著名的古迹,描述特点时想象合理,恰到好处,并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教学时,鼓励学生合理想象。
教学重点:
理解并体会文中对石狮子形状的描写。了解卢沟桥作为“七七事变”发生地的历史意义。
设计特色:
突出主线,读书自悟。
信息资料:
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要求:
1.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了解“七七事变”的大致经过,认识卢沟桥作为抗日战争正式开始的地方的历史意义。
3.学会生字、新词。
4.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学习生字、新词。
3.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
教学流程:
一:改课题入新课。
1.教师板书“狮子”并问学生看到这个词语想到了什么?
3.改动板书“卢沟桥的石狮子”想到了什么?
二:自学课文、质疑。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
2.同桌互读,相互指正。
3.指名串读,全班交流,评论长短。
4.引导学生就词、句、段质疑问难。
三:抓住重点学课文。
1.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的一段话。
3.图文对照学习重点句:“有的……好像……”哪些内容是讲作者看到的,哪些内容是作者想到的。
4.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狮子的特点。
5.你还能想象出几种狮子的形态?
6.熟读的基础上背诵第2自然段。
四:提供想象的空间。
文物工作者怎样数清楚狮子的数量的?你准备怎样数清楚?
五:课堂练习。
1.模仿“有的……好像……”句式落笔练习.
2.听记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了解“七七事变”的大致经过,认识卢沟桥作为抗日战争开始的地点和历史意义。
3.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背诵第2自然段,导入新课。
二:汇报收集的相关资料,深入理解。
1.关于卢沟桥的资料,并结合第1自然段理解。
2.关于“七七事变”的资料,并结合第3自然段理解。
为什么卢沟桥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三:朗读全文,升华感情。
四:课堂练习。
1.用“甚至、大概”造句。
2.搜集或写出几句歇后语。
板书:
数量之多:数不清。
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甚至历史意义的建筑。
形态各异:有的……好像……。
卢沟桥的狮子的教案篇六
2、想象作者第二自然段所省略的内容。
3、欣赏描写优美的句子。
1、听写词语。
歇息雕刻甚至鼻子大概侵略挑衅驻扎。
2、被几个歇后语。
1、自由读2、3自然段。看看哪段是具体写的。
2、找一句概括写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的句子。
3、朗读第三自然段。
4、学习第二自然段,看看501只狮子的大小形态是怎样的?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石狮子的大小怎样?用“~~~~”画出来。
(3)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以上的内容。(大小不一)。
(4)指导朗读写背诵狮子大小不一的句子。
(5)狮子的形态是怎样的?用“———”画出来。
(6)这些形态作者用那些句式来写?
有的。。。。。。好像。。。。。。(形态各异)。
(7)读读写狮子形态的句子。
(8)省略号的后面应该怎样来补充?请学生展开想象。
(9)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背诵下来。
达标测评:
1、用“有的。。。。。。好像。。。。。。”的句式说几句话。
2、摘抄自己喜欢的几句子。
卢沟桥的狮子的教案篇七
黄陂区塔耳小学陈顺芹。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认识7个字,能正确读写文中新词。
2、通过观察图和理解课文,感受卢沟桥狮子的特点,了解卢沟桥成为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原因,受到爱国教育。
3、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的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和这座桥的历史价值的原因。
教学难点:
1、在品读中激发爱国之情,受到情感教育。
2、学习作者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具:
生字卡、词卡、课件。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大致了解文意,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说歇后语激趣。
2、读马可・波罗的话,初步了解其义。
3、导入:卢沟桥的狮子还有什么特点?
二、品狮形,悟狮情。
1、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回答:卢沟桥的狮子有什么特点?
(2)指名读文中写卢沟桥狮子大小不一的句子,理解:大的有几十厘米高,小的只有几厘米,然后,适时指导朗读。
(3)学生读第2自然段中的第3句话,把自己最喜欢的狮子的句子多读几次。
(4)交流各自喜欢的句子,适时理解新词:长吼、偎依、按,并进行感情朗读各句。
2、读中学写:
(1)师小结第2自然段的`写法特点。
(2)学生仿照第2自然段的写法,想像卢沟桥狮子的特点说话。
3、学习第3自然段。
(1)生默读,找画文中写狮子大小,形态特点的词,后齐读此段。
(2)第二次读马可・波罗的话。
4、学习第4自然段。
(1)生齐读第4自然段,后交流“七・七”事变,理解:挑衅。
(2)课件演示“七・七”事变。
(3)学生想像战火中的卢沟桥狮子的形态特点说话。
三、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1、再次读马可・波罗的话。
2、师小结后,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3、学生齐读老师写的小诗升华情感。
四、延伸训练:
1、对于卢沟桥或卢沟桥狮子,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课外查资料、上网等查询,进一步了解卢沟桥相关信息。
板书:
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多
真有意思有大有小(大小不一)。
形状各不相同(形态各异)。
有的……好像……。
卢沟桥的狮子的教案篇八
1.激发自读意识,通过自读自悟了解卢沟桥狮子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培养学生认真阅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指名读文,回顾全文内容。
2.指名学生说说上节课分段情况,理清文章脉络。
二、析疑定向,自读探索。
(一)学生自读质疑,师生归纳析疑。
1.学生自由读课文,结合预习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学生提出的问题,大致梳理归纳如下:。
(3)我不理解“联拱桥”“挑衅”的意思。
(4)卢沟桥为什么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评析]虽然通过预习和第一课时的教学,学生对课文内容及层次段落已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在第二课时的一开始,让学生通读全文、回忆分段情况、理清文章脉络还是必不可少的。体现了《大纲》要求———从整体入手。
(二)自读解疑。
1.激发自读兴趣:亲自耕耘,才能体会到收获的快乐。让我们一起来边读边思考,解开心中的疑团。
2.生自读课文。想想看,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特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阅读哪些段落来领悟呢?(第一、二段)。
3.读后,学生说出卢沟桥狮子的特点:数量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三)部分深化,读中寻解。
1.指名读第一段,找找文中哪个词能说明卢沟桥的狮子多?(数不清)。
2.卢沟桥是一座怎样的桥?相机理解“联拱桥”。
[评析]古人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而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进行梳理归纳,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开放式教学”的新思想。
小结:卢沟桥的狮子多得数不清,可文物工作者早就数清了,总共有498只。这些狮子还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既看不完,也看不厌。刚才我们是通过读课文找中心词句,认真观察图并说图意来学习这一段的。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学习第二段。
[评析]及时小结学法,注重语文学法指导,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自学。快速默读第二段,找出中心句,并用“———”划出写狮子大小的词句,用“”划出写狮子形状的词句。
5.讨论、交流:。
(1)找中心句。(这些狮子真有意思)文中从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一中心的?(从卢沟桥狮子的大小和形状这两方面来说明的。)。
(2)指名读描写卢沟桥狮子大小的句子,说说怎样有意思。
(3)指名读描写卢沟桥狮子形状的句子,说说你最喜欢哪种形状的狮子?为什么?
(4)这些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的形状,使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群充满朝气、富有生命力的狮子。下面请五位同学依次朗读这几句,大家用心体会这些狮子形状的变化以及每种形状的情趣。
(6)投影:卢沟桥的狮子局部图。指导看图,展开想象,说说卢沟桥的狮子还有哪些形状。
[评析]这段的结构是典型的先总起再分述。根据这一特点设计自学环节,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思考、议论,理解中心句的意思和作用,并找出围绕中心句展开的两个方面的内容。学生很快就能从总体上把握了全段的内容和结构,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创造了条件,起到了纲举目张的作用。
6.引读。师:这些狮子真有意思———生:它们有大有小。
师:大的———。
生:大的……小的……。
师:它们的形状———生:各不相同。
师:有的———。
生:蹲坐……。
师:有的———。
生:低着……师:有的小狮子———。
生:偎依……师:有的小狮子———。
生:藏在……。
生:大概……。
7.小结过渡:通过读课文,大家弄明白第一个问题了吗?(明白)。卢沟桥的狮子不仅数量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成为北京的一道风景线,而且这座桥还是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呢!为什么呢?这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又该读哪段来领悟呢?(第三段)。
8.默读,自学思考:为什么说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9.交流汇报自学情况,相机理解“挑衅”这个词。(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抗日战争从这里正式开始。因此,卢沟桥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10.有感情地练读这一段。指名读后评议。(要读出憎恨日军,牢记这段历史的感情。)。
11.全班带着这种情感齐读这一段。
[评析]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理解文意、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据文设问,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使教学活动不枝不蔓,有条不紊。以问促读,以问启思,以问导议。放手让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不仅找出“是什么”,而且理解“为什么”,给学生以读书、思考、议论的权利和机会,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求解。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展开想象,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为生动鲜明的画面,不仅学习语言,而且增强形象思维的能力。
三、整体优化,总结全文。
1.总结全文,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熟读第二自然段,背诵第二自然段。
[评析]通过学生的朗读,了解历史,启迪他们的心灵,并进行思想教育。总结全文,回归整体,在学生的头脑里形成一个整体形象。
卢沟桥的狮子的教案篇九
设计福建王玉莲评析高思才。
教学任务。
1.激发自读意识,通过自读自悟了解卢沟桥狮子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培养学生认真阅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
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指名读文,回顾全文内容。
2.指名学生说说上节课分段情况,理清文章脉络。
二、析疑定向,自读探索。
(一)学生自读质疑,师生归纳析疑。
1.学生自由读课文,结合预习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评析]虽然通过预习和第一课时的教学,学生对课文内容及层次段落已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在第二课时的一开始,让学生通读全文、回忆分段情况、理清文章脉络还是必不可少的。体现了《大纲》要求———从整体入手。
(二)自读解疑。
1.激发自读兴趣:亲自耕耘,才能体会到收获的快乐。让我们一起来边读边思考,解开心中的疑团。
2.生自读课文。想想看,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特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阅读哪些段落来领悟呢?(第一、二段)。
3.读后,学生说出卢沟桥狮子的特点:数量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三)部分深化,读中寻解。
1.指名读第一段,找找文中哪个词能说明卢沟桥的狮子多?(数不清)。
2.卢沟桥是一座怎样的桥?相机理解“联拱桥”。
[评析]古人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而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进行梳理归纳,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开放式教学”的新思想。
小结:卢沟桥的狮子多得数不清,可文物工作者早就数清了,总共有498只。这些狮子还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既看不完,也看不厌。刚才我们是通过读课文找中心词句,认真观察图并说图意来学习这一段的。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学习第二段。
[评析]及时小结学法,注重语文学法指导,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自学。快速默读第二段,找出中心句,并用“———”划出写狮子大小的词句,用划出写狮子形状的词句。
5.讨论、交流:。
(1)找中心句。(这些狮子真有意思)文中从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一中心的?(从卢沟桥狮子的大小和形状这两方面来说明的。)。
(2)指名读描写卢沟桥狮子大小的句子,说说怎样有意思。
(3)指名读描写卢沟桥狮子形状的句子,说说你最喜欢哪种形状的狮子?为什么?
(4)这些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的形状,使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群充满朝气、富有生命力的狮子。下面请五位同学依次朗读这几句,大家用心体会这些狮子形状的变化以及每种形状的情趣。
(6)投影:卢沟桥的狮子局部图。指导看图,展开想象,说说卢沟桥的狮子还有哪些形状。
[评析]这段的结构是典型的先总起再分述。根据这一特点设计自学环节,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思考、议论,理解中心句的意思和作用,并找出围绕中心句展开的两个方面的内容。学生很快就能从总体上把握了全段的内容和结构,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创造了条件,起到了纲举目张的作用。
7.小结过渡:通过读课文,大家弄明白第一个问题了吗?(明白)。卢沟桥的狮子不仅数量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成为北京的一道风景线,而且这座桥还是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呢!为什么呢?这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又该读哪段来领悟呢?(第三段)。
8.默读,自学思考:为什么说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9.交流汇报自学情况,相机理解“挑衅”这个词。(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抗日战争从这里正式开始。因此,卢沟桥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10.有感情地练读这一段。指名读后评议。(要读出憎恨日军,牢记这段历史的感情。)。
11.全班带着这种情感齐读这一段。
[评析]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理解文意、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据文设问,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使教学活动不枝不蔓,有条不紊。以问促读,以问启思,以问导议。放手让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不仅找出“是什么”,而且理解“为什么”,给学生以读书、思考、议论的权利和机会,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求解。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展开想象,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为生动鲜明的画面,不仅学习语言,而且增强形象思维的能力。
三、整体优化,总结全文。
1.总结全文,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熟读第二自然段,背诵第二自然段。
[评析]通过学生的朗读,了解历史,启迪他们的心灵,并进行思想教育。总结全文,回归整体,在学生的头脑里形成一个整体形象。
卢沟桥的狮子的教案篇十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各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各对我国军民同仇人忾搞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敬重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教学重点]。
目标中的2、3,目标1中的造句。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
[主要板书计划]。
卢沟桥的狮子的教案篇十一
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由传统的被动接受转为独立自主地学习。设计中我采取以图为线、以读为本、以文为例的学习框架,设计了“索图”“读图”“述图”“写图”“等学习步骤和环节,目的是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展示过程,强调自主,鼓励发现,重视拓展迁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以下能力的培养:一是图文对照、披图入文的阅读能力;二是重点观察和想像能力;三是积累语言和应用语言的能力。总之应注意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卢沟桥的狮子》的教学重点应是:理解并体会课文关于石狮形状惟妙惟肖的描写语句,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仔细观察和描写的方法;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联系“七七事变”,了解卢沟桥的历史意义,体会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
一、索图,拓宽学习领域。
课文原有三幅图,一幅是卢沟桥一侧的全图,两幅是卢沟桥狮子的特写。这对学生全面形象地了解卢沟桥的狮子千姿百态的特点有很大的作用,但也有拓展的必要。因此,课前可让学生在课外查找有关的图文结合的资料,结合课文预习,了解卢沟桥的地理位置、建筑年代和建筑特点以及它在历史上的地位等等。
二、读图,指导互动探究。
教学中根据学生对课文三幅图的观察以及查索所得,请学生在读图的基础上各抒自己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联系课文,重点找出与三幅图相对应的语句,体会卢沟桥狮子数量多的特点。
课文介绍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又该如何认识?
教师在这里可以提出“课文写了几种神态、动作的狮子?还有哪些课文里没写?”等问题,引导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推动互动的开展。
于是,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将课外搜集的资料展示交流,教师指导学生作进一步的观察,使丰富的表象活起来。
三、述图,多读以求感悟。
围绕课文第二自然段这个重点段,指导学生多读,体会作者是怎样从“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两个方面来描写狮子特点的。
具体步骤为:
1默读,画出描写狮子特点的语句,圈出不理解的词语并质疑;
3悟读,一边读一边想,体会这段话中哪些内容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想到的,再用品读法,指导学生诵读。让学生反复朗读,并通过读读、议议来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精湛的雕刻艺术和丰富的艺术想像力。
4指导背诵,在学生理解句意和理清表达顺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在背诵指导中,先分层,再分类,在加强有层次的理解和记忆中进行背诵。
四、写图,注意想像拓展。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在入情读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想像。如教学第二段时,可以抓住文中的省略号,让学生展开想像,把其他狮子的动作和神态描述出来;也可以抓住第三段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想像古代劳动人民建造大桥或雕刻狮子的情景;还可以抓住第四段课文内容,让学生想像在“七七事变”中中国军队奋起反击、英勇抗敌的情景。
在阅读教学中,把读、想、说、写有机结合起来,能收到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效结合的效果。
卢沟桥的狮子的教案篇十二
由学生根据课下查找的资料对"卢沟桥"进行简要的介绍。
在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卢沟桥"。它始建于1189年,桥的总长265米,有241根望柱。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而驰名中外。意大利旅行家马克·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它更因抗日战争由此开始,而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这座桥就是卢沟桥(板书课题)。
二、观察第一幅图画。
1、仔细看图,桥上都有哪些景物?
2、把你看到的景物按一定顺序说一段话。
三、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填空。
(1)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什么?
(2)文章先向我们介绍了__,接着讲了,最后讲了。
2、完成思考题及填空后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后明确:
(1)本文主要介绍了的形态。
(2)文章先向我们介绍了卢沟桥的特点--狮子多,接着讲卢沟桥上的狮子姿态万千,最后讲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4、按叙述顺序进行分段并说说每段的意思。
第二段:(2-3)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第三段:(4)卢沟桥是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5、认识歇后语。
出示:"--数不清"。
(1)歇后语分为前后两部分,仔细观察,看看这两部分有什么关系?
(前一部分像谜语的谜面,后一部分像是谜语的谜底。后一部分是为了解释说明前一部分)。
(2)你还能说出几个歇后语吗?
(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四、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通过读文,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大小不一、形态万千。那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卢沟桥上的狮子都是什么样子。
二、自学第二大段。
(一)出示自学提示:
1、"这些狮子真有意思"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的?
3、作者为什么在第二自然段的末尾用省略号?
(二)小组讨论。
(三)全班交流:
1、指读第二自然段。
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这些狮子真有意思"作者是从大小、形状、神态来写的。
有的:蹲坐长吼。
有的:低头听。
有的:偎依熟睡。
有的:藏游戏。
有的:按淘气。
(在讨论学习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偎依"的意思。"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亲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偎依的意思是亲热地紧挨着。这里是指小狮子紧紧地挨着妈妈,紧密地依靠在一起。)。
由学生谈一谈"你认为哪种形状最有意思?为什么?"。
引导学生领会到是由于作者的遣词造句、合理想象使这些石狮子活灵活现,引起读者兴趣。
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它们有大有小。大的……小的……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师小结:作者就是这样把自己看到的,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有哪些特点呢?(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3)作者为什么在第二自然段的末尾用省略号?
形态万千,远远不仅仅这五种形态,这里的省略号表示还有许多形态不一的狮子。
(卢沟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
三、学习第三大段。
1、过渡:卢沟桥扬名于世不仅仅是因为这些狮子,这其中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我们不应该忘记的原因。
2、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为什么"卢沟桥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3、由同学根据课下查找的相关资料谈一谈"七七事变"的起因、经过、结果。
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查词典,联系"七七事变"理解"挑衅"的意思。
(挑衅:故意制造事端,挑起冲突。这里是说日军找借口生事端,企图引发冲突或战争。)。
4、有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
师:一课具体地写了狮子大小不一、形态万千的特点,使我们从这些特点中体会到:这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七七事变"对我们国家的影响也很大,因此使卢沟桥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这座桥同时代表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精神。
附板书:
卢沟桥的狮子的教案篇十三
第二句:这座桥已有八百年的历史。
第三句:讲桥的长度、结构,并通过柱子多说明雕的狮子多。
第四句:借很难数得清,进一步说明卢沟桥的狮子多。
2、这一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卢沟桥这座有八百年历史的石桥,上面雕刻的狮子多得数不清)。
3、朗读第一自然段。
4、过渡:卢沟桥的狮子,除了多得难以数清楚,还有什么特点,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观察挂图、投影或观看录像(最好是石狮子的特写),逐一说出石狮子的大小、形状、神态。
2、朗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写这些狮子的。
大小:“大的……小的……甚至……”理解“甚至”
形状:“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一要引导学生注意文中的四个“好像”。“好像”后面的文字,是作者由看到的而想到的,加进想象,使石狮的形态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二要引导学生注意上述句式,并列整齐,读着上口,并要认识到课文中仅是举了几个例子,实际上石狮子千姿百态,不可能一一写出。三要引导学生注意段末的省略号,意思是各具情态的狮子还有很多很多,一个省略号,给读者以无限想象的空间。
3、用引读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这些狮子……它们有大有小。大的……小的……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4、默读第三自然段,说说读后知道了什么。
(卢沟桥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狮子,总共有485只。)。
5、带着对石狮子喜爱的感情,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想想每句讲的是什么。
第一句:概述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因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7日而得名。
第二句概述“七七事变”是怎么回事。“挑衅”,借端生事,企图挑起战争。侵华日军以听到宛平城枪声,致使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城内搜查,遭到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军队的拒绝。正交涉间,日军向宛平城射击,继而炮轰卢沟桥。中国军队忍无可忍,奋起抵抗。“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宛平县城在卢沟桥东。
第三句:指出抗日战争由此开始,这也是使卢沟桥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的原因。
2、这一自然段最重要的一句是哪一句,为什么?
(第二句,概述“七七事变”是怎么发生的,这是抗战的起点,又是卢沟桥成为具有历史意义建筑的原因。)。
3、归纳自然段段意。
(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是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4、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憎恨侵华日军、牢记这段历史的感情。
四、朗读全文。指导背诵第二自然段。
五、作业。
1.背诵第二自然段。书写生字词。
2组织学生阅读卢沟桥资料,了解有关《七七事变》的资料。
板书设计:
卢沟桥的狮子的教案篇十四
教学要求:1、掌握生字词。2、理解课文内容,欣赏优美句子。3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重、难点:了解狮子的形态,想象狮子的形态。
一、揭示课。
由学生根据课下查找的资料对"卢沟桥"进行简要的介绍。
在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卢沟桥"。它始建于1189年,桥的总长265米,有241根望柱。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而驰名中外。意大利旅行家马克·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它更因抗日战争由此开始,而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这座桥就是卢沟桥(板书课题)。
二、观察第一幅图画。
1、仔细看图,桥上都有哪些景物?
2、把你看到的景物按一定顺序说一段话。
三、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填空。
(1)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什么?
(2)文章先向我们介绍了__,接着讲了,最后讲了。
2、完成思考题及填空后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后明确:
(2)文章先向我们介绍了卢沟桥的特点--狮子多,接着讲卢沟桥上的狮子姿态万千,最后讲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4、按叙述顺序进行分段并说说每段的意思。
第三段:(4)卢沟桥是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5、认识歇后语。
(1)歇后语分为前后两部分,仔细观察,看看这两部分有什么关系?
(前一部分像谜语的谜面,后一部分像是谜语的谜底。后一部分是为了解释说明前一部分)。
(2)你还能说出几个歇后语吗?
(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四、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通过读文,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万千。那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卢沟桥上的狮子都是什么样子。
二、自学第二大段。
(一)出示自学提示:
1、"这些狮子真有意思"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的?
3、作者为什么在第二自然段的末尾用省略号?
(二)小组讨论。
(三)全班交流:
1、指读第二自然段。
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这些狮子真有意思"作者是从大小、形状、神态来写的。
有的:蹲坐长吼。
有的:低头听。
有的:偎依熟睡。
有的:藏游戏。
有的:按淘气。
(在讨论学习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偎依"的意思。"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亲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偎依的意思是亲热地紧挨着。这里是指小狮子紧紧地挨着妈妈,紧密地依靠在一起。)。
由学生谈一谈"你认为哪种形状最有意思?为什么?"。
引导学生领会到是由于作者的遣词造句、合理想象使这些石狮子活灵活现,引起读者兴趣。
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它们有大有小。大的……小的……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师小结:作者就是这样把自己看到的,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特点呢?(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3)作者为什么在第二自然段的末尾用省略号?
卢沟桥的狮子形态万千,远远不仅仅这五种形态,这里的省略号表示还有许多形态不一的狮子。
(卢沟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
三、学习第三大段。
1、过渡:卢沟桥扬名于世不仅仅是因为这些狮子,这其中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我们不应该忘记的原因。
2、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为什么"卢沟桥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3、由同学根据课下查找的相关资料谈一谈"七七事变"的起因、经过、结果。
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查词典,联系"七七事变"理解"挑衅"的意思。
(挑衅:故意制造事端,挑起冲突。这里是说日军找借口生事端,企图引发冲突或战争。)。
4、有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
师:《卢沟桥的狮子》一课具体地写了狮子大小不一、形态万千的特点,使我们从这些特点中体会到:这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七七事变"对我们国家的影响也很大,因此使卢沟桥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这座桥同时代表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精神。
卢沟桥的狮子的教案篇十五
释义:
数不清――多得不可胜数的。
染房的姑娘不穿白鞋――自然(自染)。
怀里揣小拢子――舒(梳)心。
马店买猪――没那事(没那市)。
哥哥不在家――少来(嫂来)。
小苏他爹――老输(苏)。
雨打黄梅头――倒霉(倒梅)。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老太婆上鸡窝――笨蛋(奔蛋)。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净是书)。
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孔夫子搬家――尽输(书)。
一个墨斗弹出两条线――思(丝)路不对。
卢沟桥的狮子的教案篇十六
柬埔寨吴哥窟有不少石狮子,但柬埔寨的石狮子虽然受印度佛教等宗教的影响,却已经与阿育王塔柱上的石狮子有很大差别,也与著名的尼泊尔巴德冈同洋比较写实的石狮不同。于是产生了对比亚洲各国石狮子不同之处的兴趣。中国不产狮子,却一直特别喜欢狮子,杨瑞松的《病夫、黄祸与睡狮》一书考证说:拿破仑并没有说过中国是睡狮的话。只是在1936年才明确有拿破仑说中国“沉睡”的话。而梁启超18《清议报》上面写的《动物谈》说:当年曾纪泽的《中国先睡后醒论》把中国说成是睡狮。但曾纪泽的文章中并没有提到一次狮子。又有人说:是德国首相俾斯麦数说过:“不要吵醒这个东方的睡狮,要不然的话,它也会吓大家一跳。”但也没有确切的文本记载,倒是自汉朝以后,人们对于石狮子的`爱好一直延续至今。
就好比有些植物,被带到不同的地方,会结出不完全相同的果实。石狮子不仅在中国有了变化,一旦经由中国、朝鲜,传到了日本,就不仅形状有了变化,连名称也变成了“狛犬(komainu)”,这大概是它与看门犬有某些共同点的缘故吧。在我看来脑袋与身子有点比例失调的“狛犬”曾经被写成汉字的“胡麻犬”、“高丽犬”,所以,其来历还是很清楚的。无论是中国的石狮子,还是日本的“狛犬”,很多也还配有一个须弥山的底座,都说明它是随着佛教的传播而流转到了各地,并表现出了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
阿育王塔柱上把石狮子置于顶端,强调的是发出振聋发聩的“狮子吼”,以及慑服外道的“天上地下,惟我独尊”之自信,中国的石狮子与此不同,还增加了幼狮和绣球。曾经有两位书生对门前的石狮子做出了不同的解释,一位说雄狮脚下踩著的是乾坤球,意味着男子汉要有扭转乾坤之力,而母狮子则正在把幼狮推下山谷,因为狮子不养爬不上来的幼狮。另一位不同意,说:雄狮脚下,只不过是抢到了母狮抛出的绣球而已,母狮不惜把幼狮推下山谷,是因为它是其他妻室所生。不管两者着眼点有高下之别,他们从不同角度表达了自己的企望。
《汉书?西域传》就提到了“桃拔、师子”。“桃拔”在以后的记载中都被写作了“符拔”、“扶拔”,“桃”很可能是“扶”的讹误,所以后汉、三国之人都不说“桃拔”了。颜师古注解说:“桃拔,一名符拔,似鹿长尾,一角者或为天鹿(天禄),两角者或为辟邪。”现在有人把“符拔”这个外来语解释为羊驼。宋人沈括的《梦溪笔谈?异事》说:“至和中,交趾献麟,如牛而大,通身皆大麟,首有一角。”他以为是天禄。因为南阳有汉代《宗资碑》旁有角鬣的两个石兽,“镌其膊,一曰天禄,一曰辟邪。”与交趾所献异兽相类。但六朝镇墓的天禄、辟邪却未必都有角,于是,神话传说中的东西就被相互结合在了一起,加之古代西亚“翼狮”造型的影响,石狮子也被加了翅膀,于是,就不知道确切该称天禄、辟邪,还是貔貅什么的了。因为貔貅本也没有角,《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坂泉之野。”貔貅当无翅膀,与现在意淫发材的“貔貅”不是一回事。徐珂的《清稗类钞》说:“貔貅,形似虎,或曰似熊,毛色灰白,辽东人谓之白熊。雄者曰貔,雌者曰貅。”不知道他是故意,还是懒得实地考证,总之他也还是没有说清楚。现实中难以实现的时候,就容易想到借助虚幻的力量。于是,有的时候狮子、麒麟、辟邪、天禄、貔貅的造型就不易区分了。
程张的《元代石狮趣谈》一文说:“唐朝京城的居民多居住于坊中,这是一种由政府划定的有围墙、有坊门便于防火防盗的住宅区,其坊门多制成牌楼式,上面写着坊名字。在每根坊柱的柱脚上都夹放著一对大石块,以防风抗震。工匠们在大石块上雕刻出狮子、麒麟、海兽等动物,既美观又取其纳福招瑞吉祥寓意,这是用石狮子等瑞兽来护卫大门的雏形。”元代的《析津志辑佚.风俗》记载:“都中显宦硕税之家,解库门首,多以生铁铸狮子,左右门外连座,或以白石,民亦如上放顿。”作为强者的“显宦硕税之家”,需要挑战更强者,要么向弱者显示其威势,以便更极端地奴役他们,而作为弱者的小民,也不会甘心于遭受到的不公,于是,石狮子作为建筑的装饰,由宋元开始在民间进一步普及开了。人们向往摆脱豺狼般的成群结队,要像独行的狮子那样掌握自家的命运,谁都想将乾坤球扭转到有利于自己的方向来。宋元明清,乃至民国,中国这头睡狮,就被他们折腾的只能无精打采地沉睡了,偶尔被惊醒以后兴奋了一阵,回顾四周,觉得还是无望,于是又沉睡了,只有门前的石狮子守望着令人沮丧的门户。
梁启超即便是杜撰了一个“睡狮论”,却正可以从中感受到,他对于改造国民性,从而唤醒中国这头睡狮的热望,是何等的深切!
卢沟桥的狮子的教案篇十七
十月的微风像妈妈抚摸着我的.脸,轻柔,凉爽。我们趁着这大好时光,来到了举世闻名的卢沟桥。
卢沟桥位于天安门西南巧公里的永定河上。乾隆曾在这里亲笔写下“卢沟晓月”。而最有名的要算桥栏柱上的石狮子,这些石狮子形状各异,栩栩如生。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些石狮子吧!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只大石狮子,它安详地坐在那里,旁边还刻有两只小石狮子,它们是在保护大狮子,就像我们保护祖国妈妈一样。一只小狮子依偎在母狮子的怀里,甜甜地睡着,真是母子情深。这时,我想起我小时候,也躺在妈妈温暖的怀里,吃着妈妈蜜一般的奶。继续向前走,有一只石狮子蹲在那里抬头仰望天空,爪子还托着脸蛋,仿佛在思考什么,多么神秘呀!我要是能为它解开这个谜,让它和别和石狮子一样活泼可爱,温柔可亲,那就好了。再向前走。我看见一只小石狮子骑在母亲的背上,小爪子还扒住妈妈的嘴角;妈妈很生气,可又有什么办法呢,只好无可奈何地笑了。小石狮子真淘气!
看,那只石狮子生气了吧!它露出了锋利的牙齿,紧紧地把拳头握住,好像很愤怒。那边的一只石狮子正在玩绣球,它那可爱的样子,使你立刻转变了情绪。
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卢沟桥的石狮子是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
卢沟桥的狮子的教案篇十八
对同伴们说:“你们别忘了,今天是我的生日,怎么不送点礼。
物给我?”有的大狮王神气地站在石柱上,好像正宣布什么重。
要的事情。有的狮子站在山上,好像在想:这座山可真高啊!
我今天一天都爬不完。还有的狮子大步大步地走着,样子可真。
吓人!
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