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实验性论文(热门15篇)
一些琐碎小事看似微不足道,但它们也构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总结应该突出重点,对关键的信息和经验进行概括和提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一些旅行目的地和旅游攻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医学实验性论文篇一
你好!回首四年的校园生活,有喜有愁,有成功也有失败,我孜孜不倦,在努力的充实自己,坚持刻苦努力学习,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在生活中。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中,我掌握了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系统的法医学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谙透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法学及法医学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受到医学及法医学的基本技能训练。熟悉与法医学有关的我国的各项法律以及法医工作的政策和规程,了解法医学的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具有法医学检案和鉴定的初步能力。
回首四年的校园生活,有喜有愁,有成功也有失败,我孜孜不倦,在努力的充实自己,坚持刻苦努力学习,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在生活中。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学丰富的.校院生活和良好的学习气氛,使我得到多方面不同程度的锻炼。正直是我的做人原则;努力是我的座右铭;沉着和冷静是我的遇事态度。
爱好广泛使我非常充实;我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我能够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
医学实验性论文篇二
[摘要]眶内壁骨折在基层法医临床鉴定中比较常见。眼部钝挫伤致眶部及相应处骨折的损伤程度评定,要进行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并考虑骨折的严重程度,结合视力变化及伤前眼病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1前言。
眼部损伤中,眼眶内侧壁骨折发生率較高,在法医学实践中较常见,正确诊断眼眶内侧壁骨折对于法医鉴定至关重要。目前眼眶内侧壁骨折的诊断多参考多排螺旋ct扫描的结果,而磁共振mri对于软组织损伤的诊断效果更好,因此要求法医检验鉴定人员要充分了解眶内壁损伤的特点,深刻了解鉴定标准中的相关条文和释义内容,根据病历和相关查体,综合得出准确的检验鉴定意见。
2眶内壁解剖结构和骨折特点。
眶内壁呈长方形,由4块颅骨构成;额骨角突与泪骨构成前部及泪囊窝;中部占内壁的大部分,是筛骨纸板,后部小块为蝶骨,中间大部分与筛窦相接。暴力作用于外壁,然后外壁传递给眼球一个外力,使眼球受到挤压,引起眶内组织对内壁产生压缩力致眼眶内壁骨折。
眶内壁骨折大多是在斗殴中形成,以青壮年男性占绝大多数。眼球受到钝性暴力作用,如拳击等,外力不直接作用于眶壁,而是作用于眶部软组织,使眶内软组织受到挤压导致眶压增高,眶壁向外骨折。骨折多发生在在眼眶壁较薄弱的下壁、内侧壁及视神经管的内侧壁。粉碎性眼眶骨折则表现为眼眶骨壁呈多处断裂,断裂的骨块分离,并向四周不同方向移位。内壁骨折时若内直肌鞘及软组织嵌入骨折缝内,限制眼球运动而出现复视;由于眶内壁大部分薄弱,骨折时多形成骨折片,骨折片移位,眶腔容积增大,早期也可出现眼球内陷。对于明确显示没有眼外肌的嵌钝,眶内软组织入窦腔较少者,可釆用非手术治疗。对于眼球运动明显障碍,复视范围较大;眼球内陷明显,影响外观;牵拉试验阳性,无恢复趋势;证实有眼外肌嵌顿,以及较多的眶内容疝出的应尽早采取手术治疗。手术目的就是尽量消除复视及矫正眼球内陷。当损伤力量较大时可出现眶壁的.粉碎性骨折,此时容易同时伴眶周积气和上颌窦或筛窦积液等损伤。
3眶内壁骨折鉴定要点。
3.1《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中对眼部骨折构成轻伤条款已作了明确的界定,眶内壁骨折依照5.2.5d条款规定评定为轻微伤。单纯性眶壁骨骨折,尤其是骨折移位较小的,对视觉功能影响较小,或随着出血吸收和水肿消退,眼球运动功能障碍有的可缓解,预后较好,亦不留功能障碍,评定为轻微伤。但严重的眶壁骨折可造成眶腔增大,眶内容物减少,引起眼球内陷,而出现睑裂变小,上睑内2/3凹陷,上睑沟形成而加重损伤程度。而对于骨折后合并有眼外肌、眼神经、面神经或眼神经损伤,引起复视、斜视、视力障碍、眼球运动及感觉障碍、上睑下垂等功能障碍可以依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第5.2.4f条款规定眶壁骨折评定为轻伤二级。所以,对于眶部及相应处骨折要求鉴定的案例,要注意急性眶壁骨折影像资料收集,分析愈后眼球内陷与否及程度,为愈后视功能情况提供损伤基础。
3.2眶部及相应处骨折的法医学鉴定,进行详细的ct、mri检查是十分必要的,判明骨折的部位、类型及严重程度,进而分析可能造成视力损伤的病理基础。对于无骨折的眼部钝挫伤,亦必要进行眼底镜检查,发现伤前有无病变、视力状况,明确眼部器官及相关软组织损伤情况,结合伤者年龄、身体状况、伤后就诊时间及治疗措施是否得当,针对不同的具体案例进行全面、科学分析,客观评定损伤程度。眶内壁骨折如合并眼外肌或眼神经损伤,发生复视、视力障碍、眼球运动及感觉障碍的,并有手术指征也行手术治疗的损伤程度,要比不需手术治疗的其它单纯眶壁骨折或复杂眶壁骨折未经手术治疗的损伤程度严重。因此,眶内壁骨折如合并眼外肌或眼神经损伤,发生复视、视力障碍、眼球运动及感觉障碍虽经手术治疗愈后较好,无遗留症状及体征的,也应依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第5.2.4f条评定为轻伤二级。
4结语。
总之,眼眶内侧壁骨折在基层法医受理案件中较为多见,通过mri鉴别新鲜性及陈旧性骨折意义重大,对于提高法医鉴定质量和确保执法公平公正至关重要。mri对于骨折的诊断不明确时务必使用ct检查以明确诊断。对于外伤导致的眼部钝挫伤致眶部及相应处骨折的损伤程度评定,法医检验鉴定人员要慎之又慎,要进行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并考虑骨折的严重程度,结合视力变化及伤前眼病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充分掌握鉴定标准中的相关条文和释义内容,综合得出既保护鉴定人又符合伤情事实的法医检验鉴定意见。
参考文献。
医学实验性论文篇三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深入,国家对药品的监督体制进行了完善,对药师的职责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促使药师的职能发生变化。我国临床药学不断在发展,将药学应用到临床上需要坚实的经验和科学基础,这就要求药师要转变观念,鼓励专业药师在社区开展药学服务,促进临床经验的积累。为了了解目前药学的发展过程和水平,了解当前临床药学的应用水平,掌握药师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各类信息和服务,包括日常生活中如何用药、药物类型的选择、具体的应用知识等。本文通过了解药师对公众的药学知识的普及,以此来发现药师在社区开展临床药学的水平和成果。
1临床药学服务的发展现状。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可以自行买到很多药品,目前存在很多滥用药品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药学专业人员为人们服务的水平。过去的药学发展理念以医生和药师为中心,病人往往对他们保持一种敬畏的态度,药师很难和病人进行同等地位的沟通,药师主要的职责就是配发药品。而在经历一段过渡时期之后,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药师不再是过去人们心中的印象,如今的药师普遍实现了与大众进行更多的沟通和交流,药师的服务理念真正做到了以人为中心[1]。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药师的职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药师逐渐改变传统的观念,按照药物作用机理对药品进行配制,还要及时向公众传达一些关于药物知识的信息。这些变化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然而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临床药学的关注点还是集中在药物上,药师对药物药理学的研究更加透彻,但是没有充分将药物的研究与患者个体化进行结合,因此造成药学的研究和在群众中推广的不连贯性,影响药师在社区服务中的形象。
2药房药师的药学服务工作内容。
首先,监测医嘱,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反馈。在医院药房中,合理设立用药监测系统,对医嘱中的药物配伍禁忌、用药剂量、相互作用、给药途径等进行审查,对医嘱中的不良用药现象要及时进行反馈,给予合理的处理意见,药师每天要对医嘱给予审查,准确判断用药的合理性,对不合理用药及时提醒并给出建议,防止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其次,严格审查处方,确保用药安全。对患者服药的用法用量进行审查,尤其是对需要带出医院的处方用药,药师要严格按照处方管理方法及原则进行仔细核对,确诊没有问题后再给药,同时,对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结果是否相符、是否符合配伍禁忌、是否存在重复用药及特殊人群用药剂量是否合理等信息进行审核。最后,开展药物咨询,提供准确的药物信息。在社区医院中,药房药师应该为临床提供相关药品信息咨询,对临床用药问题应该给予合理解释和建议。
3药师在社区开展临床药学的意义。
3.1可以加快转变药师的职能。
医疗改革未开始之前,药师主要职能是负责药物的配给,即配置药物和给以药物,传统的配给方式决定了药师的工作职能是以药品为中心,药师对药品进行配给,药师与病人之间互动较少,没有形成良好的沟通关系,因此病人常常会抱怨药师所表现出来“冷漠”的态度。在医疗改革后,这种状况有所改善,随着临床药学的不断发展,对药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药师的职能也发生了变化,从以药物为中心逐渐转向以患者为中心,这就要求药师要对病人的自身情况有着全面的了解,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因此药师不仅要处理好临床中的具体医药问题,比如药物毒理、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还要密切结合病人的病情合理的给药,及时解答病人在用药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病人用药中出现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实现对病人病情的时时跟踪管理,促进药师和病人之间实现良好的沟通,提高用药合理水平。
3.2使病人尽快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不再满足于过去的用药水平,公众更注重药品的质量。药师在社区开展药学服务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使他们可以实现和医生的良好沟通,控制药品的流通,向合格的生产厂家购买药品,减少不合格的药物在市场上的流通(这句话最好改一下,药品是医院统一采购的)。药师虽然和医生不属于统一阵营,但是他们有着相同的理念———“以患者为中心”,一心为患者服务,致力于改善病人的健康状况。
3.3有利于培养药师的责任感。
目前药师工作的中心由“药物”转向“人”,这就要求药师要重点关注配发的药品在病人身上的疗效,如果病人对药师有一个较高的评价,则药师会在各社区间树立一个良好的的形象,如果药师的配给对病人的身体状况没有改善,病人也不满意疗效,则公众对药师的印象就较差。因此这就要求药师要紧密关注病人自身,通过对他们病情的了解,找出适合他们的治疗方案,促进病情的改善。
4药师在社区的工作职责。
4.1药师的专业职责。
在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过程中,药师要充分利用已有自己的医药知识,并积极吸取临床经验中的教训,熟练掌握国内国际药品的信息和抗病原理[2]。在选药、配药时,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中的有关规定、配药标准,不能擅自规定用药量。对每个患者的情况,对患者进行选药、配药,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要尽量减少患者的费用,对患者遇到的问题要及时给出回答,提供人性化的服务。药师还要不断丰富现有的药学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4.2药师全方面服务的职责。
医疗改革促使药师的职能发生了变化,目前药师的工作职责是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医学和药学服务。首先在药品的采购中,药师要注意对药品的采购量、库存量进行统计,更要注意对药品的质量的把关[3]。其次要在药品的配药和给药过程中对病人进行耐心的讲解,详细对病人说明药品的服用量、服用时间以及服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并对药品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告知。当患者出现过敏等反应时,应立即停药。
4.3药师要把药学知识提供到临床。
药师相比较临床医生来说具有更专业的药学知识,对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掌握得更加熟练,这是临床医生所欠缺的地方。因此,药师应该把自己在社区中药学知识及时和临床医生进行沟通,增加临床医生的专业知识,在临床中使其得到有效的'应用,改善病人的健康情况。比如外科医生在处理外伤性创口时,通常让患者涂抹油性软膏,但油性软膏不能和伤口的渗出液更好地融合,因此影响油性软膏对伤口的治疗效果。针对这种情况,药师可以和医生进行沟通、交流,建议医生利用甘油剂,以替代油性软膏,促进患者伤口的愈合[4]。
4.4药师要全面认知药房的用药情况。
药师要对药房的药品信息、药品量、库存量等信息了如指掌,还要牢记单个药品的用药量、用药时间和注意事项等。药师在面对患者的询问时,能够准确无误地说出药品的药理作用和药品的治疗方向。药师能否对药房信息有着全面的了解,关系到社会公众对药师服务质量的评价,影响着药师的服务形象。药师在社区中进行最基础的配发药工作,这就为临床药学提供了便利,可通过发挥社区药师的作用,为医院临床治疗提供经验,使医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对症下药,增强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
5提高临床药学的服务质量。
5.1药师要及时和患者进行沟通。
药师在社区提供药学服务时,要为病人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对病人的用药量、时间等问题做好记录,使病人能感受到药师对他们自身的关注。药师与患者进行沟通,不仅是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患者心情愉悦,还要让患者对他们产生信任感,增加病人对他们的信赖。就这一点来说,患者和病人之间存在着一种合作、互利的关系,药师给予病人最合适的指导和建议,病人对药师产生依赖心理,促进药师形象的提升[6]。药师要掌握好与病人进行沟通的方式,在现代病人更追求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因此药师要针对不同病人的性格、状态采取不同的沟通技巧,对病人的处境表示理解,认真倾听病人的状况和需求,以使自己能对病人的病情进行更全面的掌控[7]。
5.2药师主动和医师形成合作关系。
药物机理、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较为复杂,医师在诊断、治疗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用药专业性的问题和阻碍,这就需要专业药师的配合[8]。专业药师在社区临床服务的过程中,由于他们和群众的接触较为密切,对病人的健康状况、日常用药需求都有明确的了解,因此药师的专业性知识和社区服务经验可以为医院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提高医院临床治疗的效果。专业药师也应该主动配合医师的治疗,积极和临床医师沟通,互相吸取在用药、社区临床服务中的经验,以更好地了解病人的病情,缩短治疗时间,改善病人的健康状况。社区居民的医疗保健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药师要不断学习,通过对社区居民常见的病症的情况的了解,针对每个居民的不同情况进行用药指导,同时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通过与医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提高临床药学服务的质量。
6小结。
药师对药学有着较深刻的理解,在临床中可以及时对药学知识进行推广。在社区活动中,药师积极开展临床药学服务,但在“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之下仍存在偏差,药师在社区用药服务中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医院临床治疗积累丰富的经验,以更好地改善病人的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2]钟跃腾.社区药师在临床药学服务中的作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3:334.
医学实验性论文篇四
摘要:文章指出信息技术在医学领域不仅运用于管理,也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已经渗透到了医学的各个环节,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对医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文章列举了信息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状况,指明了计算机应用的前景。
关键词:信息技术;医学领域;应用。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在各个学科得到了广泛普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与医学相结合,形成了现代医学中的新兴边缘科学---医药信息学。
计算机不仅用于管理,也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科学研究。
可以说渗透到了医学的各个环节。
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对医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医学信息学发展概述。
目前国际医学信息学发展快速,计算机的运用得到长足进步,主要表现为业务处理系统(简称tps。
意为部门业务过程的自动化,诸如门诊挂号、划价收费、发药、检查报告、住院床位管理、医嘱处理、费用结算等过程的自动化,以及物资设备、财务人事等后台支持部门的业务过程自动化等。
)、决策支持系统(简称dss。
将tps采集的各方数据链接为数据仓库,通过调动模型库、方法库和知识库对数据仓库进行访问并计算,辅助半结构化甚至非结构化的决策)、医疗信息系统(简称mis。
包括实验设备联机系统、医学图像存储与通信系统(pacs)、专家诊断智能系统等)、办公自动化系统(简称oa。
包括日常办公事务处理、文件传输(ftp)、电子邮件(e-mail)、档案管理等)、文献检索系统(包括院内馆藏,期刊专题检索和通过internet访问medline(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妇幼卫生信息系统等。
二、我国医学信息学信息技术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在卫生领域加大投资,我国的医疗卫生建设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医学信息学运用更是方兴未艾。
主要表现为:
(一)诊断计算机化。
使用计算机诊断病情,又称电脑医生。
患者到医院就诊,信息操作员依据患者所做病情报告,输入到计算机中去,计算机就会根据症状,依照相应程序,显示出要化验或检查的项目,打印出化验单、检查单,诸如血、尿、便化验,x光胸透,ct、b超、核磁共振等。
待化验检查结束,依据结果由化验室及相关科室的计算机传递到电脑医生,电脑医生就会做出最终诊断,开出了医疗处方。
遇到疑难病症,计算机就可以把患者的病历、症状、化验及检查结果,传递到另一端的专家计算机中,通过专家会诊,将结论及处方传回电脑医生。
(三)电子病历计算机化。
病历计算机化能够为广大的医务工作者提供完整、准确的资料,给予更多的临床决策服务,它能够连接管理、书刊目录、临床基础知识以及其他设备。
与传统病历相比,计算机化的病历能够支持多个用户同时查看,保证个人医疗信息的共享与交流;同时可根据不同的用户给予不同的资料查询权限,保证病历的安全性;电子病历通过与图像信息的整合,可提供实时医疗监控、药物剂量查询等多种功能。
电子病历能及时地将来自各方面分散的病人的资料,综合整理成数据形式的资料,增加图形和照片等临床诊断信息,协助医师做出诊断,在诊断后计算机还可以提出诊断依据,拟定治疗方案,进行质量检查等日常文书工作;并且通过联网直接进行院内外信息交流,医师更容易收到反馈信息,能保证医疗质量。
(四)药物咨询计算机化。
运用计算机把相关药物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为医务工作者提供诸如众多药物咨询服务,药物相互作用分析;药名翻译;查询药物用途、规格、常用量、极限量及注意事项;查询药物学的有关数据;查询抗菌首选及次选药物和使用这些药物的指导性说明;查询在某些疾病、生理状态下慎用和禁用的`药物;查询能够引起尿颜色改变的药物,查询使用麻醉、神经、毒性药物的有关规定等。
(四)病床管理计算机化。
采用计算机管理病床,能够使病床管理更加现代化、科学化。
计算机可以把病床按病区划分,输入患者姓名、病症、入院时间、出院时间、空床情况等信息,向住院部电脑计费系统提供患者占用床位的有关信息,方便计费应用,从而实时显示全院病床的利用情况,使病床发挥最大效益。
(五)计费计算机化。
利用计算机对对患者门诊和住院费用进行结算,能够准确计算出药费、处置费、各种化验费、各种检查费、住院期间的全部费用等,并打出各种费用的清单。
(六)药库管理计算机化。
计算机管理药品库能够全面反映药品库存情况及药品流动信息;能够详细列出全部药品清单、指定部分药品清单,以及将要失效的药品清单,急需购进的药品清单,从而编制采购药品计划表;还能够提供进库数和出库数账单、发往分支药房的药品账单。
(七)医院管理计算机化。
医院管理的计算机化改变了管理者的认识,提高了信息化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为医院的信息化管理发展制定长期计划和短期目标,能够结合医院的财政状况,进行投资。
医院的信息化管理涉及种类多,专业性强,需要较高的人员素质,引进复合型人才,扩大信息人才队伍,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采用科学安全的数据管理制度。
信息资源共享,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数据安全隐患。
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采用科学安全的数据管理制度,以此来实现数据共享。
(八)医疗卫生信息计算机化。
通过信息高速公路,可以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部门链接起来,形成一个四通八达的计算机网络,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进行声音、图像和数据交流,甚至于将电话、电视、计算机等现有信息传播工具的功能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利用医疗卫生资源,使专家们的知识成为全社会的共有财富,积极进行网上教学、社区医疗服务、卫生系统联网、远程医疗会诊咨询服务、医疗保险,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改变医疗卫生事业的现状和医院管理模式,极大的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医学信息计算机化是医学和计算机科学结合的产物,是医学发展的必经阶段。
利用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更好的服务于医学,更好的造福于人民群众,这是医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卫生局信息中心.上海市医院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策略(暂行)[r].,8,30.
医学实验性论文篇五
姓名:
某某某。
性别:
女
个
人
照
片
民族:
汉族。
政治面貌:
团员。
出生日期:
婚姻状况:
未婚。
学历:
毕业院校:
所学专业:
法医学。
毕业时间:
联系方式:
求职意向。
工作类型:
全职。
单位性质:
不限。
期望职位:
工作地点:
某市区。
面议。
教育经历。
年9月--年6月就读于xx专业。
培训经历。
在校期间参加局域网组建实训、网站建设实训、vfp实训等专业课培训。
自我评价。
英语口语能力较好,擅长组织、管理、协调、分配等工作,具有良好的服务和服从意识。有耐心,仔细。活泼开朗、乐观向上、适应力强、勤奋好学、脚踏实地、勇于迎接新挑战。
医学实验性论文篇六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gsm网络建设已经具备相当大的规模。用户对无线网络的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运营商对网络的管理也从对信号覆盖的定性要求转变为对网络性能指标的定量管理。经过大规模快速建设的gsm无线网络,需要进行必要的网络优化,包括参数优化和结构优化,才能保持结构的持续合理性,提高网络资源的使用效率,使网络达到最佳运行状态,提高网络的服务质量。下面,就针对gsm无线网络系统优化工作,提出一些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1.日常网络监控。
1.1网络指标长期监控。
下表是近两个月的网络重要性能的具体情况,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无线接通率较低,还未达到要求。
1.2bsc升级和割接调整监控。
对于各网元软硬件变动,如bsc版本升级、网内割接调整等都应该及时进行变动前后的指标对比分析,对于变化异常的指标及时提出警示和优化建议。对bsc调整后的异常小区进行跟踪和分析,主要问题是部分小区拥塞严重,可能这些小区是由于采用了新的ecu扩大了小区覆盖半径,同时未能及时对天线俯仰角调整,造成由于覆盖不合理产生的拥塞问题,经过调整基本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对网内变动的小区进行指标跟踪监控,对小区指标异常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通过话务统计和指标对比,能够发现指标异常现象。
2.日常话务指标优化。
2.1常规掉话率优化。
话务增长和半速率信道增加会造成无线链路品质恶化,引起掉话的增加。定期对高掉话率msc和高掉话次(忙时掉话在20次以上)小区进行跟踪优化,可以改善掉话率指标,使无线掉话率在话务负荷增长的时候保持没有大的恶化。
2.2无线接通率优化。
针对无线接通率指标进行跟踪优化,重点关注话务拥塞次数和信令拥塞次数排序高的小区,以及话务拥塞5%以上、信令拥塞2%以上的小区,要进行话务分流或者提出扩容建议。通过优化降低话务拥塞和信令拥塞,在话务量和每线话务负荷都增加很快的情况下,能保持无线接通率的稳定。
2.3无线分配失败率指标的定期统计和优化。
一旦小区存在硬件隐性故障,其无线分配失败率通常会较高。定期对无线分配失败率通常较高的小区进行统计和优化,并针对分配失败做重点分析,发现并解决基站隐性故障,可以防止因基站隐性故障而导致未接通或掉话情况的发生。
2.4无线切换成功率指标优化。
针对切换成功率指标进行跟踪优化,重点是关注切换选择和切换执行失败率排序高的小区,以及跨msc/bsc、gsm900与dcs1800跨频段切换异常的小区进行跟踪优化,可以改善切换成功率指标,进而提升无线掉话率等其它指标。
2.5对其他指标的优化。
网络监控中发现任何的指标异常,都要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优化手段加以解决,以保证网络指标的稳定。
3.常规路测及路测分析。
定期进行测试,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优化。
表2网测道路dt指标数据。
定期进行数据业务的路测cqt测试,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优化;。
4.入网站的现场勘察及调整。
对所有新入网微蜂窝进行详细的现场勘察,从规划信息、切换关系、频点设置、覆盖状况、通话质量、话务指标等多方面进行检查,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
表3新入网微蜂窝小区故障分析。
日常频率规划支持:。
定期对载干比状况进行分析评估;。
定期同邻频状况进行检查;。
新站与扩容站的频率规划日常工作。
从具体问题来看,小区故障大致分成频率干扰、覆盖问题、参数设置不合理、bsic记忆效应、硬件故障和邻区丢失。经过优化,干扰可以得到明显抑制;覆盖问题分越区覆盖和弱覆盖,关于参数调整,优化过程中涉及切换余量、功率衰减因子和速度敏感切换开关等;通过路测优化,能发现并解决硬件故障和遗漏的相邻关系。
从话务统计角度,有针对性的路测优化对网络质量的提高是很显著的,降低下行质量切换比。
5.交换常规优化工作。
交换优化的常规工作有交换机负荷(包括中继信令负荷)、交换机网络指标、交换机割接升级后安全运行保障。
5.1交换机负荷。
为了保障交换机正常稳定地运行,通过话务统计对全年工作日交换机cp负荷、vlr在网用户数、中继、信令负荷进行长期实时监控,对接近或超出规定门限值的负荷,及时进行扩容或者话务分流,保障电路不出现拥塞问题,使网络正常运行。
5.2交换机网络指标。
除交换机负荷,对各项网络指标如位置更新成功率、寻呼成功率、各种呼叫接通率也要进行长期统计监控,通过这些指标来考核交换机的运行情况及用户通话情况。
5.3交换机割接升版后安全运行保障。
6.1gprscqt和dt测试。
attach平均时延和ping成功率距离满分值有微小差距,说明个别小区差。web上传速率未达标,可能与测试时所选用的gsm无线网卡有关,从ftp吞吐量能够达标的情况看,gprs网络速率本身不存在太大题。
cqt中常见问题有如下几类:。
频点干扰;。
载波故障;。
pdch不足;。
部分区域弱覆盖;。
微蜂窝小区和宏蜂窝小区缺乏邻区关系。
dt中常见问题有如下几类:。
频点干扰;。
硬件故障;。
pdch不足;。
cro、crh设置不合理,导致小区冗余重、重选滞后,或冗余ra更新;弱覆盖;。
bsic记忆效应造成小区重选异常;。
核心网故障;。
选入微蜂窝造成tbf中断乃至停传;。
cds测试系统自身bug造成测试异常。
6.2gprs日常工作。
主要性能指标分析、优化如下。
在全网bss升级过程中,要持续观测各项主要gprs指标的变化情况,保证整个移动网络运营质量。拟定从局部到整体逐步改善网络质量的工作计划,以期每一阶段的优化工作都能更具有针对性、高效性和参考性。针对pdch配置数偏少、硬件故障、频率干扰等问题分别提出整改方案,并跟踪调整效果。通过调整,提升bsc的分组接入成功率指标。
通过对gprs话务统计指标的日常关注,适时发现数据业务不断增长所产生的瓶颈网元,提出合理的扩容建议,并在实施后对扩容收益进行评估。对发现的pdch分配成功率较低、abis时隙拥塞、高重传率等要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gprs参数测试、优化:定期进行bsc中gprs相关参数的检查。
6.3其他工作。
监测各项话务统计指标,特别是ppxu负荷以及pcmb需求情况,并组织进行dt和cqt测试,以提升ftp下载速率,改善全网gprs用户感知度。
使用多种测试设备在ping时延进行测试,通过对比,了解各网络接口上的时延分布,从而定位ping时延优化工作的重点。对部分小区不能进行正常的数据下载问题进行研究,在问题定位后,进行现网测试。补丁下载,解决数据下载故障。对微蜂窝话务量进行信令分析研究。对发现的路由区更新失败造成的掉线进行分析,提出小区重选参数修改建议。根据核心网提供的路由区更新成功率较低小区的列表,组织现场测试,提出相应的硬件和拥塞调整方案。定期采集gb接口信令,分析a-ttach、pdp、路由区更新等流程,发现问题后及时沟通解决。
7.结束语。
总而言之,无线网络优化问题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问题,同时也是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进行网络优化的方法很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完善。好在运营商都已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无线网络质量也得到了迅速的提高,既符合用户的利益又满足了运营商的要求,毫无疑问将是持续的双赢局面。
医学实验性论文篇七
请求事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实和理由: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致
敬礼
___________人民法院。
申请人:_____________。
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医学实验性论文篇八
乌市新市区卫生局:
我方于20____年3月13日收到新疆新医司法鉴病鉴字第bla0010号法医学鉴定书,我方对鉴定结论不服,理由如下:
1、我父______术后第7天(20____年1月11日)突发腹痛,由120急救送回医院,有120单据为证,在委托方病人家属进行病情陈述时已说明,鉴定方病情摘要中采用病历描述:“术后第9天(20____年1月14日)患者突发腹痛”;与事实不符,在未与我方落实事实的情况下单方采用病院方描述,不符合事实,有偏颇之嫌。
2、我父20____年2月17日晨04:50日上卫生间时,在马桶上昏迷,护理记录中也仅描述患者突然昏迷,并未提到跌倒,我方在病情陈述时也特别说明了当时的'情况,而鉴定方依然采用院方说法:“患者突发跌倒,查体:神志不清,呼之不应”。与事实严重不符,有偏颇之嫌。
3、鉴定方所说我父生前有多发性、多器官先天发育异常性疾患:如脾动脉分支动脉瘤、十二脂肠科憩室等疾患。缺乏相关检查依据,所有证据无一可证明若有上述疾病,即为先天发育异常,鉴定方有主观推断之嫌。
4、鉴定中所述脾动脉分支动脉瘤及假性动脉瘤所在位置正好在第一次手术区域内,即在腹腔内,其破裂后出血应在腹腔而不是消化道。鉴定方得出鉴定结论:死亡原因为脾动脉分支动脉瘤破裂,假性动脉瘤形成,假性动脉瘤破裂,消化道大出血,失血性休克死亡。此结论与症状的因果关系不符医学常理。
5、鉴定意见书中所有我父的名字均由____民错写成____明,由此可见鉴定方在做鉴定意见书时并不严谨仔细。
因此,我方特提起重新鉴定申请,恳求乌市新市区卫生局予以批准。
申请人:______(____民长女)。
______(____民次女)。
20____年____月____日。
医学实验性论文篇九
摘要:以国家宏观政策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根本,探讨地方本科高校向职业技术转型下的学科教学改革。文章以梧州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为例,阐述了当前转型高校教学模式改革思路,为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做实际尝试。
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环境设计专业会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时段,设置相对应的课程,如三大构成、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电脑辅助设计、装饰材料与构造、装饰工程概预算、室内设计等课程,上述课程的设置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设计人为目的的。在不同课程的开设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解决,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模式。以上课程的培养,是学生与社会接轨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完成从高校走入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时段[2]。通过笔者近3年深入企业的调查结果,上述的培养方式所产生的实际教学效果与预期相比存在差异。突出表现在由学生到职员身份转变的初期,不能实现与社会的快速对接。从而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完全胜任当前的工作,增加了公司培训的时间,变相增加了时间成本。通过分析,笔者认为目前现行的教学模式存在如下问题:
(1)教学效果缺乏科学评价。环境设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由于师资力量、硬件配置等原因,部分教学实践环节与当前企业最前沿的设计流程相脱节,专业课程过于注重形式,缺少对实际效果的验证,以上诸多原因直接导致了教学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2)实践方式守旧,缺乏“走出去、请进来”的思维。实践环节仍沿袭普通高校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一般由教师虚拟命题,整个实践过程从开始到结束都是在校内完成,方案优劣的标准一般高度依赖于画面效果的好坏,偏重方案的创意。由于是教师虚拟的题目,无法对方案实际环境进行过多关注,疏于对方案可行性的考量。众所周知,环境设计是一门跨学科的专业。如何评价一个方案的优劣,不能简单以方案画面效果为准,更重要的是由装饰材料、施工工艺、灯光配置、方案表达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综合以上因素都要依据工地的实况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任何脱离了工地实况的设计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结果只能是纸上谈兵。而在实际施工操作过程中,施工环境的任何一个细节都是可能直接影响到方案是否可以成功表达的因素。所以,当这种虚拟命题实践教学获得的方案真正用于施工的时候,很大可能会因为场地的原因而增加施工难度或改变原定方案,直接导致所谓的“飞机稿”的产生[3]。
医学实验性论文篇十
面对转型,许多兄弟院校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方面也做了许多积极的尝试。如常熟理工学院利用“课题式”教学方式推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把培养具有创新实践应用能力的环境设计师作为专业培养目标,再把目标分解到不同学年效率完成。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在进行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时,注重完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形成“重过程,强实践,树团队”三位一体的评价机制。长春理工大学环境设计专业,则在人才培养过程当中强调适应行业需求,制定了开放、多元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课程体系、学生工作室、以赛促学、以赛代练等系列教学措施的改进升级,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成效[4]。
医学实验性论文篇十一
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锻炼。但应试教育成为我国主要教学方式,体育作为“副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与普及,体育专业人才再一次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程度。为了提升高校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和重视程度,不少高校纷纷采取有效的措施。但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教学资源有限、忽视人文思想培养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必将限制高校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1、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1.1体育专业逐步得到重视。
在新课标的要求中,明确指出教育应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积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1]。随着这一要求逐步推广与实践,体育专业也改变了“副课”的地位,开始得到学生及学校的重视。学校开始重视体育对学生健康的价值,通过开设足够的体育专业,帮助学生在了解并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的同时,培养自己的体育爱好与运动技能,进而逐渐形成长期锻炼的习惯,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同时新课标还规定体育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帮助教师和学生能够更好地挖掘自身的体育爱好,更好地完成体育专业设立的目标。
1.2未能与其他课程很好地融合。
虽然体育专业目前已经专业化、规范化,但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接受相当一部分的理论课程,以更好地了解体育运动的理论知识及应用。即便是在体育专业中,学生还是需要接受一定的人文学习,以保证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由于我国长期“重文轻武”的教学方式,导致体育专业缺失足够专业的体育教师。由此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他学科,尤其是人文课程与体育专业课程的配合。人文课程与其他专业课无法配合体育专业课程,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文化课不重要”的概念。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1.3体育专业人才就业问题日益严峻。
尽管国家教育部门开始重视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但就整个社会的就业情况而言,体育专业人才就业情况并不理想。如此会导致一些人才放弃学习体育专业,而改其他专业。这在无形中会让体育专业错失掉一大批人才。有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各学校的体育师资均呈现饱和状态,体育专业人才在毕业后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2]。虽然健身行业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行业,但大部分体育专业人才仍然面临严峻的就业问题。同时伴随着社会行业分工的不断细化、专业化,对于体育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人文素质、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公共关系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3]。以健身教练为例,除了日常的健身客户需求,还有针对客户一对一的服务课程。如何平衡日常课程与一对一课程的时间,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满足大众化的健身要求和单一客户的具体要求,都是健身教练工作的重要内容。
2、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
2.1忽视对体育专业人文素质的培养。
在我国提起体育专业,大多数人会想到体育专业学生在某个体育项目中非常擅长,如长跑、跳远、跨栏等,很少会将之与身体素质、体育精神联系在一起。在体育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学校、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也过于注重学生的生物方面的效能,而学生对于运动的理解也是非常片面的[4]。以足球为例,大多数人对足球的理解是用脚来控球,传球,然后射门得分即可。但除了个人对于足球的控制能力,整个团队的协作能力,防守与进攻的策略,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发现对方防守的漏洞、守门员的不足,都是足球中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通常在一个球队内,并不会过分注重一个球员的个人素质,而是注重提升整个球队的应变能力、防守和进攻的能力。英国足球总会认为,足球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会踢球的全面发展的人。显然我国对于体育专业的理解与国外有着很大的区别。尽管我国教育部门已经开始意识到体院专业的重要性,但要想改变人们对体育专业固有的偏见和看法,在真正意义上重视体育专业人才的人文素质提升,将体育专业作为提升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2更重视体育的竞技性。
体育是一项竞技性的运动,因此在体育比赛中就一定会分出名次。虽然我们都清楚体育精神是为了提升身体素质,使之更高、更快、更强,但人们还是会过多关注获得冠军的体育运动员。如此必然会导致体育专业中出现“重物轻人”的现象,专业教育的内容也会以更多的体育训练为主,而忽视对专业人才的人格塑造与培养,这将限制住体育专业人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5]。如在奥运会中,人们对于国家金牌数量和比赛冠军往往给予过多的关注,对于有能力拿到冠军却失利的运动员往往会发出严重的苛责。在奥运会上,刘翔因为脚伤退赛,责备声铺天盖地袭来,甚至传出“刘翔假退赛”的阴谋论。在的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再次夺得世界冠军,教练郎平就说:“女排精神一直都在,不能因为女排赢了才关注女排精神。”体育训练是非常辛苦并且枯燥乏味的,体育专业的人才必须具备足够好的心理素质、人文素质及专业理论知识,才能应对日复一日的枯燥训练,才能稳定提升自己的体育成绩,也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以及今后工作的要求。如果仅仅局限在体育项目的训练上,很容易局限住自身发展,逐步失去进步的空间。
在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教育一直将“体育”作为专业教学的核心,过多重视对体育动作的教授,照本宣科地讲述体育动作的理论知识。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社会适应能力、公共关系能力的教育。这一体育专业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导致我国现今都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体育专业教育理论系统,导致所培养出来的体育专业人才均不具备足够的综合素质,只侧重对体育成绩、技术和动作的训练[6]。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这样的体育专业人才也将很快被淘汰。如当前热门的健身行业,健身教练不仅要了解动作的规范度和解析度,还要能够根据客户的需求制定出相关的饮食计划、运动计划,从多方面帮助客户达到预定的健身目的。如减肥的客户可以指定难度系数低且能够长时间进行的运动动作,日常饮食要控制糖分、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对于增肌的客户要根据其肌肉的整体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日常饮食注重蛋白质的摄入。这些都属于体育专业教学内容,但这些是不能通过简单的动作训练与讲解而学习到的'。
2.4体育专业的人才来源过于局限性。
在我国应试教育体制中,当学生文化课的分数不够时,可以通过一些体育特长类加分。而为了应对体育考试,学生不得不花费过多的时间进行训练和巩固。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文化基础。同时由于体育专业对于文化课程的分数要求并不高,使人误认为体育专业生不需要足够的文化知识,误导学生忽视文化课程。在我国传统教育中就对体育专业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四肢发达的人,大多头脑简单。对于他们在其他方面并没有更多的期待,影响了学生主动学习其他知识,发展自身其他爱好的积极性。
2.5学校、教师及学生“偏专业”的思想严重。
在体育专业中,学校很少会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是过多重视在赛事中所获得的成绩。加上我国教育尚未对体育专业教学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社会上对于体育专业全面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都在不同程度上助长了学校“偏专业”的思想[7]。学校作为推动体育专业人才全面培养中的主要力量,都不重视体育专业人才的全面培养,将大大阻碍体育专业人才素质的全面提升。体育专业的大部分教师都是来自体育专业,自身就是受到传统体育教育“重物轻人”思想的影响。其中大部分教师很难意识到自己所在的教育体系的不完善,按照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方式去教导学生。如此阻碍了体育专业教育的完善和全面化。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当前教育体系的不足,但由于自身能力不够,无法更好地改善这一情况,以提升学生对于文化知识的重视。有调查发现,大多数体育专业人才都能意识到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及自身文化知识的不足[8]。但由于自身文化基础较差,即便他们想要提升自己的文化程度,也没有足够的有效办法提升。加上日常学习中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体育专业的训练上,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文化学习与其他爱好的培养上。而长期对于文化课的轻视,让体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惧怕”看书与考试。所以,仅凭学生自己是很难实现全面发展的。
3、优化提升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措施。
3.1改变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理念。
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人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但是不可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9]”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身的价值。体育专业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去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体育专业人才[10]。高校要改变以往对体育专业的认识,改变对体院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法和理念,认识到“博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认识到人文思想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重要影响,才能推动并逐步完善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高校领导必须了解,赛事成绩和名次虽然代表学校和学生自身的荣誉,但不能作为学生一生的目标。了解并实践真正的体育精神,才应该是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所追求的目标。
3.2加大人文科学与体育专业学科的融合。
当前体育专业的教学内容仍然是以生物学科为主,旨在加深学生对体育动作及相关的肌肉变化的理解,而忽视了文化课程对学生道德品格的塑造。人文科学中包括思想教育、文明礼貌及必要的社会知识,都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体育的含义和意义。在面对枯燥乏味的体育训练时,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训练,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11]。如在学习健美操或体操等课程中,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必要的动作,还要培养出良好的气质、姿态和举止。人文科学注重的是对学生内心精神与素质的培养,是“内修”。只有做到“内外兼修”,才能让体育专业人才培养逐步向全面化、高素质的方向转变。
3.3合理设置体育专业课程与文化课程。
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当学生将所有的精力与时间都放在体育专业的训练中,就很难再拿出其他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更多的文化课程。因此,高校要合理设置体育专业课程和文化课程的占比,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文化课程中的学习中。由于体育专业课程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去学习和训练,因此在设置课程时可以将其与文化课程分开上[12]。如周一、周三和周五为体育专业课程,周二和周四专门安排文化课。如此既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精力和时间吸收体育专业课程和文化课程所学的知识,也保证了两类课程的教学进度与教学时间。
3.4重视学生对文化和体育理论知识的运用。
科学安排体育专业和文化知识的课程,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完全吸收与实践。除了常规的测试外,教师还要注重使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文化课程的学习兴趣。体育专业教师和文化课程教师要多沟通,让课程能够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达到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状态[13],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文化课程的重要性,感受到文化课与体育专业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进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如学生在学习某项体育动作时,文化课程的教师能够就该项体育项目和动作的由来进行讲解,让学生领会体育运动背后的故事,继而加深对体育动作的了解与体会,达到提高体育运动效果的目的。
体育专业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应该注重全面发展与高素质的提升。但受到我国教育体系与整个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忽视了对体育专业人才的人文培养和素质培养。单一的体院专业人才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同时一味地追求体育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内在需求,势必将学生对于体育专业的热爱与激情消耗殆尽。高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实施教育理念、完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场所,应将体育专业人才作为一个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去看待,去培养,注重对体育专业人才的“内外兼修”。如此,才能培养出更好的体育人才,才能让体育人才更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
医学实验性论文篇十二
1.1调查对象。
哈尔滨医科大学级医学影像专业的120名学生,全体学生都参加了涵盖循证医学知识的超声实践课程。
1.2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为问卷调查,全部实习课程结束后,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学生独立填写并当场收回,共计发放问卷120份,全部收回,有效率达100%。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对循证医学的熟知情况,循证医学在超声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循证医学联合超声实践教学效果评价等。
1.3数据分析。
调查问卷经编码后录入计算机,数据分析采用spss17.0,主要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讨论。
传统的超声实践教学模式是知识经验型教育,既教师依照课本向学生传授超声的基本扫查方法、疾病的超声诊断知识点及个人临床工作经验,学生是被动接受理论知识与图片灌输,此种方法可以在短期内让学生掌握较丰富的医学知识。但毕业后,随时间推移涌现出大量新的临床证据将推翻以往的诊断,如这些证据没有被超声医师所掌握,必定会导致错误的临床诊断耽误患者病情。循证医学则促进了临床医学模式的改变,其对超声医学的影响不仅表现在超声医师的诊疗水平与时俱进,促进临床决策的科学化,同时循证医学也向超声医学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次调查结果表明,该校医学影像专业学生接受新的超声实践教学模式之后对循证医学在超声医学中的作用等问题有了深刻的理解。85%的学生认为循证医学在超声实践教学中是很必要的,由此说明学生对超声实践课程中应用循证医学持积极态度,循证医学大大增加了学生对超声实践的浓厚兴趣,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此种教学模式对自己的学习和以后的临床工作有较大帮助,但仍然有少部分学生不够重视循证医学课程的学习,因此学习效果较差,仅仅掌握课堂上老师讲授的几种疾病的典型声像图,不能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目前,学生认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包括缺乏检索技能、严格评价文献的能力有限、无充分时间和英文水平有限。这就要求学校增加循证医学的选修课,让学生熟悉如何检索文献、如何正确评价文献。此外,课堂上老师要多加示范与学生多次共同完成循证过程,多找些典型的英文文献让学生传阅,掌握检索方法熟悉超声领域的常用词汇。同时学校还应丰富现有的'数据库资源,完善医学数据库资源的建设,最终以循证医学增加学生对临床工作的信心。
该项研究我们发现,有82.5%的学生会对超声诊断的准确性提出疑义,通过查找文献,病例追踪学生们的超声诊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学习中寻找快乐,增加学习兴趣。这是以往教学模式完全达不到的教学效果。循证医学为培养高素质超声医学人才提供了新的思路。它是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发现问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寻找最佳证据,并以此来评价和综合分析所得证据科学性,正确应用证据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将此种新型教学模式寓于超声实践课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从被动学习到发现问题的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寻找最佳科学证据解决临床问题的主动学习能力。学生只有真正掌握循证思维并运用有效的手段获取和更新临床知识,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因此,本研究对我国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实验性论文篇十三
在全国各大高校的艺术学科中,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十分迅猛,布点广、规模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突破常规并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出路,成为近年来该专业教师面对的重点课题。
一、固有教学模式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独立学院纷纷转变为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在这样的趋势下,独立学院在创办之初由于办学历史短、师资体系不完整、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模式大多是从上级院校或其他普通本科院校借鉴发展而来的,教学的不足逐渐凸显。首先,教师体系“两多一少”,即老年教师和青年教师多,而应起着中坚力量的中年教师数量较少。老年教师常年执教精力有限,知识更新较慢;青年教师缺少接触实际工程的机会和时间,在教学中显得底气不足。这样的教师体系无法满足转型后民办普通本科高校所强调的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其次,国内民办普通本科高校本身就是一个新的学校形式,其办学模式也在摸索中前进。作为热门专业的环境设计专业属于新兴专业,其教学模式大多根据其他本科高校的相关专业借鉴甚至衍生而来,尚未形成独具自身特色和需要的、成熟且完整的教学体系。
二、“开放性教学模式”探索。
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开放性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是为了解决环境设计专业的高招生率所带来的教学负荷和学生就业等现实问题所进行的特色研究。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应该从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方面出发,多角度、多方位地引导学生,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质量,并将教学和社会实践充分结合在一起,让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创新,并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魅力。只有这样,才能向社会输送大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1、教学模式的作用。
低年级的专业基础课学习以“被设计的资源”为主,进入学习中期,应以“被利用的资源”作为学习的主导资源。“被利用的资源”指利用一切能对学习起到促进作用的各种社会资源,如实际的项目案例、行业最新信息、各种设计竞赛、项目负责人讲座等。在环境设计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收集、分析、整理、利用各种资源,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设计竞赛、图书资料、网络资源、实际项目等,从各种途径汲取社会生产、生活各方面的信息。要解放思想,让学生敢于走出去,扩大视野和接触面,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十分有益。
2、教学模式的意义。
与社会需求接轨,进一步明确民办普通本科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定位和自身优势,对于提高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将改革成果与同类院校进行学术交流,推广到其他院校的教学中。
3、教学模式的特色、创新点。
(1)特色实践创新:不拘泥于课堂教学,以教师工作室为依托,聘请优秀设计师、工程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提供假期实习机会,与社会需求充分接轨。应用创新:明确主干系列课程在环境设计专业教育中的具体作用,在确保教学秩序稳定的前提下,有机地将课程教学改革成果应用到相关的课程教学中。
(2)创新点以实际项目为学生的课题作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建课题库、试题库,方便教师相互交流。
4、教学模式的操作原则。
其一,对课程进行针对性的研究,解决一对一讲解的教学方法中师资不足的问题,通过课程商业伙伴、学校跨学科伙伴等模式对教师体系进行补充。如,邀请项目设计师、工程师等社会从业人员对课程项目(任务书)进行讲解,并分析学生的设计作业。其二,对教师工作室加以利用,使优秀学生在工作室通过分工分组、模拟实际项目、商业伙伴对话等方式,将实战引入课程作业,增加实践感。其三,对课题设计任务书的编制进行改革,让学生参与编制环节,获取实际项目进行真题真做,解决设计任务书单一、不真实带来的学生设计成果不切实际的弊端。其四,在课程任务书的编制中还可以利用各种设计竞赛资源,如利用网络平台组建竞赛群,在网上及时发布各类竞赛信息,指导学生参与和实际课程相关的竞赛,也可以按照课程进度进行安排,以达到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高效性。其五,在课程设计中,单人作业与分组作业并行。可以在课堂上布置两份任务书,有注重团队合作的分组作业,也有注重个人特色的单人作业。在课堂上,既尊重个人的个性发挥,也尊重集体方案制作的团队合作精神。其六,增强学生的实际参与感。在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动手动脑,将优秀作业展示出来,加强学生的荣誉感,并亲自感受课程带来的乐趣。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渐理解艺术与技术的联系,也使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逐渐转换成用户、设计管理者、设计师的角色。其七,建立完备的多媒体课件库、讲义库、课题库及试题库,避免教师“唱独角戏”的情况。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使教师与学生资源共享,从中获益。
通过环境设计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环境设计专业明确专业学科优势,增强教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特点;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水平,提高环境设计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拓宽学生的专业基础和专业口径;最终提升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促进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提高。
医学实验性论文篇十四
摘要: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能够将课堂教学、课题、实践等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体现教学之外的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动手能力,培养其建立系统的专业知识联系功能,使人才培养突显实践动手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这种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加强了创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更体现本学院的办学宗旨。
关键词:工作室制度;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构想。
环境设计是指对于建筑室内外的空间环境,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进行设计和整合的一门实用艺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设计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外环境。该专业是以培养从事室内外设计与装饰工程设计,室内外装饰施工、组织与管理工作、预算工程及相应多种工作岗位的高技能人才而定位设置的。据调研,环境设计专业教育现状为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设置依旧沿用最早的教学模式,缺乏灵活性;以单门的课程为主要构成形式,课程之间缺乏联系,教学的技能化不强、校企结合联系较差,社会与学校脱离,学校按现有的资源及认知培养学生,社会的真实需求不能与学校教学相互联系,学生与社会相互脱节。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突显民办教育的灵活机动的发展特点,可以利用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尝试改变目前状态。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可归纳为三结合一带动,其中三结合是:课程内容与项目实践相结合,将实际项目引入课堂;教师主导与传帮带相结合,互相提升;传授方式与启发式相结合,辅助日常教学。一带动是利用竞赛带动整个年级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教学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利用工作室制进行教学以外的拓展和延续。
一、课程内容与项目实践相结合。
采用“引进项目”的教学方法,利用课余时间,结合课程内容为学生提供真实或虚拟项目进行演练,学生以团队协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制作,教师充当项目总监的角色,掌握学生项目制作的阶段性进展,全程进行设计、技术等问题的解决与处理。工作室的建立给予学生适合自身专业特点、实习实训的良好平台,在有限的空间内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专业技能的积极性效果明显。工作室与当地企业结合,既为企业提供了人力和智力资源的应用场所,又为企业提供了实训生产基地,节约了成本,创造了效益。建立设计工作室可以全面检验专业教学效果,提升实践教学的针对性。
二、教师主导与传帮带相结合互相提升。
工作室教师在项目实践中起到主导作用,主要负责项目流程管理、项目时间节点审核、安排项目时间进度等,解决设计流程中遇到设计与技术问题,整合资源,使项目达到良好的效果,保证学生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工作室成员公开选拔各个年级的优秀学生,成阶梯形递减。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的成员比例分别是3∶2∶1,由高年级较为优秀的成员负责带动低年级成员,形成逐级负责制,并由此形成良性循环。工作室成员内部可以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自主学习习惯,为将来步入社会打好基础。
三、传授方式与启发式相结合。
工作室打破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式学习变为主动式学习,教师只抛出一个问题或是一个主题,让工作室成员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设计或对问题的独立见解进行分享,传授正确的方法,使传授与启发式教学相互结合,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利用竞赛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工作室利用课余时间安排小组成员参加一到两项设计竞赛,以此结合日常教学,将平日所学课程做系统贯穿,使学生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熟悉设计流程,发挥创新意识,以点带面地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可以解决艺术设计类教学和一般教学管理模式之间的冲突,尊重艺术创作规律,使教学更具特色、更加灵活;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同时,使校内教育与校外企业需求有效地结合在一起,项目式教学、国内外竞赛、实践等融为一体;强化以过程教学、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注重学习过程和动手能力,使人才培养突显创新精神,更有利于精英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2]黄迎新.关于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培训,2006.12。
医学实验性论文篇十五
摘要:本文从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职业需求出发,剖析了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中融入“创客教育”的战略意义;提出了创客教育视域下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新要求以及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新模式;探索“环境设计与市场”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考评机制,实现考核方式多元化,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创客教育;环境设计;教学模式改革。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当前时代的主题。高校尽可能将“创客教育”纳入教学改革和人才创新培养体系,将环境设计教学与创客人才培养的目标相结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探索出适合学生创新创业的新思路。
一、创客教育与环境设计。
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主要进入设计公司、房企、学校和艺术机构,从事景观设计、室内设计、设计管理和教师工作。少数毕业生毕业后从事其他工作。也有少数专业技能强的毕业生创办美术高考培训班或者工作室,靠培训或承接绘画业务谋生。更有极少数者开网店承接绘画、设计等业务。总的来说,大多数毕业生仍然从事与环境设计专业相关的工作。
(二)创客教育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新要求。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引发新的变革,越来越多的环境设计从业者依靠互联网平台,全方位的拓展就业思路。互联网思维对环境设计的传统模式造成巨大影响,使得设计的准入门槛变得更低,竞争变得更大。这要求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除了掌握专业技能外,还要有创新意识和营销管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需求。
创客教育是一种创新创业教育,对于环境设计教学而言,要体现创客教育的理念和思想,使学生全方位得到锻炼与培养。许多大学生通过注册微型企业或其他形式的创业渠道开展业务,其中有不少人取得了成功。但创客教育并不鼓励学生都去创业。创客教育的本质在于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意识与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
(四)创客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高校对创客教育不够重视,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由专业部门管理。无论是高校就业办还是学工部都不可能完全胜任对学生的专业指导,而专业教师又对创客教育的理念和操作流程不是很熟悉,这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对称和极大的浪费。此外,创客教育还存在缺乏优秀师资、课程体系、配套设施与多元化的考评机制等问题。
综上所述,创客教育给高校环境设计教学带来许多益处和借鉴,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当前我们可以将创客教育作为环境设计实践教学的重要补充,并通过以下途径对高校环境设计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一)改革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依托具体的实践项目和校企合作,突出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置身于教学组织结构的核心位置,突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鼓励学生结合当下的新材料新技术,创作出高水准的教学成果与设计作品。
(二)加强顶层规划设计,完善动力机制。
“实用、开放和整合”的创客教育理念正好与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这就迫切需要相关部门加强顶层规划设计,积极创造好的条件。首先,尽快出台创客教育的顶层战略规划。其次,构建高校环境设计创客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和内容,促进高校环境设计创客教学模式的带动作用。再次,完善创客教育必须的软硬件设施条件,为环境设计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创造必要条件。
(三)完善创客教育课程体系,融入环境设计教学改革。
当前高校创客教育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学模式都没有形成一个规范的体系。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创客教育课程体系。首先,高校环境设计要打造针对性强的创客教育课程,融入多学科知识以及创新思维训练。其次,创客教育课程体系要分阶段开设。再次,实践教学中增加财务、网页制作与设计、文案策划、头脑风暴等创新训练内容,让不同学科相互渗透,使创客教育能够为学生更好的接受。
互联网+环境设计的市场模式前景一直被看好。首先,通过课堂讲授、外出考察调研,让学生直观了解环境设计项目运作。其次,运用互联网平台、微信等方式进行线上销售,将自己的设计作品和业务营销出去。再次,聘请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和企业老总来讲授设计学、市场营销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案例。最后,强化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让学生充分感受设计市场的方方面面。
(五)改革评估机制,实现评估方法的多样化。
目前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考评机制基本上还是以传统的期末考试为主,高校可以借鉴创客教育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考核机制。首先,教师评估、学生自评和同伴评价被用来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成绩。其次,对学生的作品、展评与答辩等方面进行平时和终期考核。通过多元考评机制,将学生在课堂上难以量化的创新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表达能力更好的表现出来。第三,将教师教改的绩效纳入环境设计专业目标评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三、结语。
互联网的进步催生了创客教育的热潮,新时期高校正好借力创客教育模式,为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高校环境设计创客教育以创新实践为核心、以学生创新思维拓展为主体、以就业导向学习为基础,积极探索构建高校环境设计的教学新模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