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论文(汇总18篇)
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评估自己的进步和发展。写总结需要融入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展示个性和特色。总结是思考和反思的结果,我们可以从总结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浅谈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论文篇一
生活中,你如果仔细观察幼儿,看他们游戏、画画、手工,听他们讲故事,讨论问题,计划某种活动、唱歌等,就会发现他们所说的,所做的一切当中都有自己的创造因素。对此,你是否去培养它、发展它,结果就会很不相同。你培养它,他就成长。反之,他就会萎缩。谁都相信,注定有那么一天的政治领袖、科技先锋、文化人才就是现在幼儿园了的孩子们。因而,幼儿创造力的早期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相信爱尔维修的一句话:“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在实际工作中,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和开发的尝试和探索,使我有如下体会:
1要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让他们大胆探索。
幼儿的好奇心能使他们不停地探究事物。它能激发幼儿认真思考,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去发现、探索生活中的奥秘,从而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心理学家卡尔逊提出:教师要积极鼓励由好奇心引起的各种探索活动。注意幼儿不寻常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想法,发现新的学习经验。比如冬天我让幼儿在雪地里玩雪,和他们一起堆雪人、抛雪团、滚大雪球。幼儿乐得不得了,连平时不爱动、不声不响的幼儿,都变得生龙活虎了。这时王元跑来告诉我,“老师,有个小朋友吃雪了。”原来是平时比较调皮的刘涛正在尝雪的味道。当时我没有批评他,只是告诉他:“雪虽然很白,但是是不清洁的。”孩子们感到很奇怪,这么白的雪怎么会不清洁呢?我因势利导,融化了一杯雪水给幼儿看,并结合主题,简单讲述了雪的形成及落下时经过大气层会沾上灰尘的道理,使幼儿获得了雪的初步知识。当我让幼儿谈谈对雪的认识时,最活跃的要算敢于吃雪的刘涛了,他是这样描述雪的`:“雪看上去是很白很白的,很像白糖,又有点像精盐,远看还像棉花,可是吃起来冷冰冰的,一点味道都没有的。”通过亲自尝试,刘涛对雪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了。
2要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创造才能。
早上,王欣悦的妈妈送她来幼儿园时,给了我一张画满了各种动态的小鸟的画。她告诉我:“昨晚欣悦像着了魔一样,一回家就找笔和纸,找到后就趴在桌上涂呀画的。她说老师表扬我,说我小鸟画得好,我还要画一张最好最好的交给老师。楼下的小朋友找她玩,她不去,也不来缠我讲故事,只是一个劲地画呀画的。”欣悦妈妈走后,我沉思起来:欣悦是个各方面发展一般的孩子,平时也不太引起我们老师的注意。
每个孩子的智商、能力都是不同的。而那些各方面发展一般或偏下的孩子,他们在集体中处于不显眼的地位。他们的进步与成绩很容易被老师忽视。因为他们再努力、再进步,做出来的事跟“优等生’’相比还是差得远的。他们由于不易得到表扬,老是品尝不到取得成绩的快乐,又易受到批评,就会失去自尊心和自信心。一个失去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孩子,成功和失败对他来说是无所谓的,也就谈不上什么创造精神了。所以我们在培养孩子时,要以正面教育,积极鼓励为主。对于能力弱、控制力较差的孩子和各方面优秀的孩子,要用不同标准来评价,特别要注意发现能力差的幼儿的进步,哪怕某一方面有微小的成绩,都该及时地肯定、鼓励和表扬,来强化这些幼儿因取得成功而欢乐的心理,不断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在主题活动中,利用情境熏陶,并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可以激发、满足幼儿探究欲望的活动材料,更好地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在开展《多彩的服装》主题活动时,为营造一个“服装”的小天地,我在班级的一角布置一个“服装展览室”,陈列服装及布料,在主题墙上粘贴有关服装的资料图片。在幼儿对服装有了充分的认识后,鼓励幼儿制作服装。我为幼儿提供了报纸、纸杯、光盘、扑克盘、彩条、布料等废旧物品及制作工具让幼儿制作服装。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只是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并不对幼儿多加干涉,孩子可以随意地自由制作或找合作的小伙伴一起制作服装。幼儿制作服装的过程中,非常自然地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的幼儿用报纸做成小背心、裙子、用彩条做成围巾围在脖子上,有的幼儿用布料把自己装扮成印度人,傣族人,有的幼儿用纸壳兜和方便袋做裙子和上衣,并在上面装饰各种好看的花纹。还有的幼儿用光盘制作头饰……孩子们穿着自己制作的服装,随着音乐走起时装秀,场面真是开心热烈。
4要培养幼儿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有的幼儿不怕困难,自信心十足,独立性、坚持性强,情绪强烈而稳定,有比较强的探索动机,但这些品质往往被幼儿的顽皮、放任、淘气等超越常规的现象所掩盖,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这些创造性品质,对幼儿给予赞赏和鼓励。幼儿一旦形成这些心理品质,他们将会表现出强大的创造力。
此外,利用游戏、绘画、音乐、舞蹈、表演等其他活动向幼儿提一系列的发散性思维问题,并鼓励幼儿抢答,看谁答得快,答得多。鼓励多样性,寻求多种答案,长此训练,能使幼儿思想开阔、思路灵活,进而提高其创造性,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浅谈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论文篇二
论文摘要:新课程标准在确认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了语文学科对人文精神由单一性(工具性)向双重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转变。昭示了语文教学对人文精神回归的呼唤,还语文以应有的面目,给语文以应有的地位。
人文素养可以这样理解:学习者通过长期学习文学、艺术、哲学等人文学科的知识而获得的精神上、思想上的修养积淀。它包括人文知识的修养和人文精神的修养。人文知识的修养是通过学习各种人文学科而获得的文学修养、艺术审美修养、哲学理论修养等,人文精神的修养是在获得人文知识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等。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决定了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也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形成较强的语文能力、崇高的道德情操、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行为习惯、合作的团队意识、健全的人格魅力等。
一、珍视新教材,挖掘教材人文素养的内涵。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精神,新版初中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将视角广泛地投向家庭、社会,关注亲情、友情等真情,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感悟种种人生哲理。面对初中语文教材的这一改编,我们教师应主动去挖掘课文的人文内涵,由原来的“课堂指导者”变为“课堂促进者”,让语文课成为“大语文”的舞台,洋溢着文学的气息。以初中语文七年级为例,七年级的第一单元所选择的课文均属于叙事文章,文章中蕴涵着很多深刻的人生哲理。第一课《在山的那边》是告诉学生:要有目标、坚持不懈地去追求,最后一定可以看见“大海”。这一课对于我们山里的孩子更是有着重大的意义,从小生活在山里的他们,也特别向往着走出山沟沟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这对于鼓舞他们认真学习起着重大的作用。《走一步,再走一步》则告诉了孩子们:不要看着远处的目标感到畏惧,我们要着眼于眼前,克服现在的困难,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走,最后成功永远属于我们,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了熏陶。相信只要肯去挖掘教材,认真分析,就能很好地利用教材中的人文素养去感染学生。
二、深入学习,简单考试。
深入的学习,简单的考试,它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既指教师的教,又指学生的.学。中学语文,老师有本事深教,学生有能力深学,考试却大可不必故弄玄虚,煞有介事地模仿数理化学科搞标准化语文深考。恰恰相反,这时正要看你语文老师有没有胆略敢不敢浅考。语文近期学什么就考什么,很深广的内容,教师分阶段明确限定范围,学生即可就感到浅显了。对一些较难的综合性语文考卷,未尝不可以开卷考试,再深的试题,一开卷相对也就浅显了。就机智就鲜活就有趣就收获了,依然就可持续发展了。显然这不仅是有无胆略敢不敢浅考的观念问题,而是关涉到有无能耐会不会浅考的技能问题。或以比较浅显的方式考了较深的内容,学生掌握了较深的内容或以比较浅显的内容考了较高的技能,学生具有了较强的运用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有些老师过分强调了学生的自得,依赖于学生的自我领会,还有一些老师错误地理解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让学生放任自流,漫无边际地发挥;老师放弃了应有的言传,而安于散漫性、随意性的教学现状,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语文方法的方法指导,对语文教改中出现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方法、新形式不屑一顾。这是老师思维僵化的表现。
三、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深化人文素养的深度。
古人云:“文以载道”,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其语言文字、文学作品中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材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眼中的庐山瀑布是那样壮美;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彰显的正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不屈意志;赤壁之战、草船借箭,闪耀的正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惊人智慧……如何将这些材料中的人文素养加以深化,除了阅读理解之外,借助其他艺术手段也可为我们的语文课堂增添色彩。毕竟,文学作品的艺术享受如果只凭口舌传达,未免太过抽象,但如果借助音乐(录音)、网络图片、多媒体教学等直观艺术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观功能就会有更好的效果。如《孔雀东南飞》所表现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表现对封建社会的憎恨与小提琴名曲《化蝶》又是多么相近。文学作品与其他艺术形式本来就是相通的。语文教师应该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充实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多的吸引学生关注的目光,加深学生对教材中人文素养的理解和吸收。
四、精心塑造人文素养品行。
身正为师,学高为范。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坚持身教重于言教,要善于将教材中提倡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见诸行动,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使课外做的与课堂讲的相一致,为学生树立好榜样,当好示范。另一方面,要努力引导学生躬行实践,自觉做中华民族和世界先进人文精神的传人。既要尊老爱幼,扶贫助弱,伸张正义,又要要求学生关心同学,乐于助人,明辨是非;既要自强不息,发奋有为,也要要求学生刻苦学习,知难而进,拼搏进取。同时要教育学生爱护环境,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讲道德,重信誉,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热爱党、热爱祖国,做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人。若能长此以往坚持不懈地精心疏导,言传身教,那么,在传统文化精神的潜移默化中,在优秀人物榜样力量的激励下,在教师本人师德及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学生的人文品行是可以逐步培养塑造出来的。
总之,语文教学离不开培养人这个目标,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注意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把语言知识训练和人文素养教育和谐统一起来,这样的教学才能鲜活,才能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孙瑞明,辛成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与实践[j].小学语文教育,2008,(10).
[2]吴友智.教育:彰显学生“解放的智慧”[j].教书育人,2007,(6).。
[4]李镇西.共享:课堂师生关系新境界[j].课程教材教法,2009,(11).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浅谈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论文篇三
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是个既古老又有新意的课题,随着教改的深入,发展幼儿创造力的教育更引起人们的重视。爱因撕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想象概括了世界的一切”。大量事实和科学研究证明,幼儿具有创造力,从小对幼儿进行创造力的培养,对幼儿将来的成长大有好处。因此,教师必须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与丰富的活动材料,充足的空间、时间相互作用,促进其动作,思维,意志等方面发展的活动,也是培养、发展幼儿创造力的一项活动。目前,户外体育活动存在着活动材料单一,活动组织流于形式,不是自由的放羊式就是高结构的命题式,极大影响了户外体育活动的作用和价值,让幼儿失去了发挥创造力的好时机。那么,如何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我认为,应更重视户外体育活动的环境创设、材料提供、教师观察等。
1.创设环境,让幼儿自主选择。
《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良好的环境创设应体现开放、自由,能让幼儿无拘无束地参与活动,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绪,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对活动的兴趣,增强幼儿的自主性、自信心,激发创造力。因此,为幼儿创设一个爱与宽松的环境是发展幼儿创造力的前提。
在户外场地的整体布局上,充分考虑一切因素,利用地面画上格子、脚印、迷宫、孤线、几何图形,利用墙面挂上玩具材料,安全舒适的塑胶草坪上有大、中、小型体育活动器材,整个户外场地划分为钻爬区、平衡区、球类区、投掷区、跳跃区等,各区域中的材料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错,使户外活动场地变成了立体的,多层次的,多视角的。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幼儿玩什么玩具,怎么玩,和谁一起玩,在哪儿玩,一种玩具玩多长时间,让幼儿自己选择,自己做主,使他们有尽可能多的选择自由度,让幼儿在这些区域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出许多有趣的体育活动。
玩具、材料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直接进行活动的物质基础,幼儿的发展,依赖于对材料的操作。在户外体育活动中,我提供了丰富的玩具、材料在各个区域中,并根据幼儿的兴趣、发展水平,及时调整、添加玩具、材料,以满足幼儿的兴趣、动作发展的需要和创造的需要。同时我们和幼儿、家长一起许多收集废旧物品,这些材料是多功能的、可变的、安全的。
如按功能分有:掷(球、沙包、纸盘)、滚(球、圈、瓶、轮胎)、跳(圈、棍、绳、纸盒、报纸、布袋)、爬和钻(圈、纸箱、编织袋、手套)、踢(球、毽子、沙包、饮料瓶、药盒)、平衡(易拉罐、铁盒)等,如按形状分有:球(皮球、纸球、泡沫塑料球、绳球、线球)、棍(纸棍、塑料棍)、盒(各种大小的纸盒、塑料盒、铁盒)、绳(线绳、布绳、塑料绳、皮筋、松紧带)、罐(易拉罐、塑料罐)、环和圈(塑料环、呼啦圈、轮胎)、袋(布袋、塑料袋、编织袋)等,这些材料为幼儿在户外体育活动中进行活动、创造提供了条件。
2.引导探索,让幼儿一物多玩。
一物多玩、一种动作多种方式就是对运动器械、材料或身体动作进行组合、变通或独创,创造出新颖、独特的各种玩法,是训练幼儿发散思维,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的良好途径。
在户外体育活动中我们提供了许多多功能的、可变的材料,放手让幼儿探索,鼓励幼儿玩出新方法。如:材料“易拉罐”,幼儿有的用来踢,有的用来滚,有的用易蓝罐摆成图形,练习跳跃奔跑,有的把易拉罐摆成保龄球的形状,用皮球来打,有的用易拉罐玩打棒球的游戏,还有的把易拉罐摆成一排,在上面练习近平衡,在此基础上还可把易拉罐做成了一些玩具,如:拖拉玩具、梅花桩等,一个小小的易拉罐在幼儿的手中变得有了生命,有趣的游戏,可变的材料激发了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一物多玩可以由一人到多人,由无序到分组竞赛,由单一玩玩具到两三种玩具结合起来玩,总之,玩具、材料在幼儿手中玩“活”了,也玩“火”了。幼儿每天都在新的刺激,新的挑战中去尽情享受,体验创造的快乐。
在一些主题游戏活动中,我们采用一种动作多种方式,让幼儿自己去探索、选择材料,如:在玩“打怪兽”的游戏中,只要在规定区域中击中目标就算胜利,那么选择什么材料去击中怪兽就让幼儿自己去探索。活动中幼儿有的选择球、有的选择棍棒,有的选择沙包,还有的'选择易拉罐。在尝试不同材料击中目标的实践中感受到了材料的不同,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也为以后的创造打下了基础。通过“一物多玩”、“一种动作多种方式”的自由玩法,幼儿在身体锻炼的同时,创造力也得以培养,真正做到了“身心”俱发展。
3.积极鼓励,让幼儿参与评价。
《纲要》指出: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在活动中,我更多地承担“观察者”的角色,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倾听幼儿的想法、创意;欣赏、支持幼儿的探索、表达;对幼儿每一个创意都表现出倾听、微笑和接纳的态度,欣赏他们,注重他们自主能力、创造力的发展,鼓励他们积极大胆地表现自己的创意。
活动评价时,教师树立多元的创造评价观,尊重幼儿看似天真的想法,尊重幼儿的创造。同时,让幼儿积极地参与到评价活动中,鼓励他们把自己的玩法、自己的创造展示出来,为每个孩子提供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得到发展,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创造活动的乐趣。而且,还可让幼儿在评价活动中互相观赏,互相评价,互相启发,互相享乐,在交流中激发灵感,产生新的创造。
创造力人皆有之,关键在于早期开发和后天培养。让我们充分发挥户外体育活动的有利时机,让幼儿有一个强健的身体、聪明的头脑,为其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浅谈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论文篇四
摘要:区域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它为幼儿的创造发展提供了机会。幼儿对自己所熟悉的区域活动材料的独特运用,就是幼儿创造力发展的表现。我们在区域活动前丰富幼儿的现实生活经验,提供合适的材料;活动中不支配操纵孩子的游戏活动,把自己当成幼儿的助手,鼓励幼儿各种不同的想法,给幼儿适时的指导,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关键词:创造力;区域活动。
第一、区域活动前的准备。准备工作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是丰富幼儿的现实生活经验。
幼儿在某些区域中的活动是建立在实际经验的基础上的。这个基础就好比是造大楼的地基,地基没有打牢,大楼就无法造起来,幼儿的游戏也是一样的,基础没有打好,幼儿的活动就会单调无味,幼儿对活动也会失去兴趣,更谈不上创造力的发展。所以幼儿所积累的现实生活经验的基础越坚实、丰富,那么幼儿在区域中的活动将更丰富,更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如:我班在进行“超市”活动区游戏活动前,就带领幼儿多次参观超市,每次都让幼儿对超市有一个新的认识。第一次请家长带领幼儿到超市进行商品价格调查活动,使幼儿对超市商品价格有一个感性认识,开始关注超市里的'商品。第二次在老师的带领下集体参观超市,观察商品的摆放方式、价格标签、付款方式等,进一步加深幼儿对超市的认识,并开始关注整个购物的过程。第三次,幼儿单独进行购物活动,再次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这三次的活动为幼儿开展超市区域活动奠定了基础,这个基础是其他东西所不能代替的。
其二,就是区域活动材料的提供。
为幼儿提供的区域活动材料中有精美的成品玩具,我觉得更多的应该是半成品材料。半成品的材料留给幼儿更多的想像空间,幼儿可以想出很多种用法,更能促进幼儿运用想像力;经常更换活动区内的材料,如:把幼儿自己制作的项链、幼儿带来的小动物放到娃娃家活动区内,打破娃娃家活动区里单一的气氛,使娃娃家新鲜而有趣,吸引不同的幼儿,让男孩子更喜欢玩娃娃家;还可以把活动区内的活动材料进行重新组合,有时活动材料位置的变化也能也能让幼儿兴奋,更能引起孩子的注意;还应注意材料的摆放位置。活动区里的活动材料应该放在幼儿容易取放的地方,材料摆放得好,有利于幼儿使用,同时对整个区域的活动都会有影响。如:我班有一个存放有各种材料的“百宝箱”,由于材料太多我就用了一个很大的箱子,幼儿想拿到里面的材料有一定的困难,幼儿拿东西时一般都需要老师的帮忙。所以我要花很多时间帮幼儿在“百宝箱”里寻找材料,有时会有几个孩子等给他们找材料,等待时孩子们还很着急。后来,我把材料化整为零,存放在几个小箱子里,使孩子自己能拿到材料,情况就不同。
第二、域活动中的指导。
不要支配操纵孩子的游戏活动。我觉得没有老师的干预与操纵,幼儿也是可以玩得很好的,它能够促进幼儿以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那么,作为老师应该明确自己指导活动的目的是促进活动,而不是支配活动,应该在必须的时候,才能介入干预,当幼儿不需要的时候,马上取消干预,给幼儿更多的活动自由,使幼儿可以自由地决定活动的下一步怎么做,锻炼幼儿的选择与决定能力。
把自己当成幼儿的助手,时刻了解幼儿的需要,为幼儿活动的需要服务。我们应该是幼儿进行区域活动的支持者和促进者,从幼儿的观点出发,站在幼儿的角度看待整个活动。使我们更充分的体验孩子的情感,很好地为幼儿的区域活动服务。当然,有时我们对幼儿区域活动的了解只在一些简单的事情上,如建议幼儿变化游戏场地;为建构活动区拿出一些盒子、瓶子等。这就需要我们不能只作为幼儿的同伴的身份和孩子一起玩,而是应该多观察,多考虑什么能促进幼儿游戏活动的发展。
老师要蹲下来,倾听幼儿的想法,鼓励幼儿各种不同的想法,不要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的身上。还要让孩子们为自己想出的好办法而高兴,活动成功的体验。多鼓励孩子用不平常的方式使用熟悉的区域活动材料。幼儿对自己所熟悉的区域活动材料的独特运用,就是幼儿创造力发展的表现。
区域活动中要给幼儿适时的指导。如:陈芷滢拿着自己剪好的的“小树”图片她想把树放到积木搭成的花园里。她想让小树站起来,可是每次当她松开手的时候,树就会倒下来,躺到地上。雯雯走过来给她帮忙,可是小树依然不能站起来。陈芷滢就对雯雯说:“怎么办?我们去玩别的好不好?”这时我走过去说:“小树躺在地上好伤心啊。”雯雯说:“我们想让小树站起来,可是怎么也站不起来。”我启发她们说:“一条腿站不住,那多一条腿会怎么样能?”她们听了马上为小树增加了一条腿,有了支架,树站住了。我马上又问她们:“还有什么办法能让树站起来?”在我的引导下,她们又想出了几种不同的办法。在这次活动中没有老师的适时指导,幼儿是不会想出办法来的,整个活动就没有发展,孩子也没有得到提高。所以当幼儿在活动中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时,老师的适时介入是很重要的。
我想只要我们多鼓励幼儿尝试以独特的方式来运用活动材料,老师把自己放在幼儿活动助手的地位,为幼儿活动的需要服务。那么,幼儿创造的灵光,就会时时闪现。幼儿的创造力就能得到发展。
参考资料:
1、安乔·亨德里克《在游戏中发展儿童的创造力》,黄人颂译,《学前教育参考资料》。
2、李兵《给予幼儿适时的指导》《早期教育》.10。
浅谈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论文篇五
摘要:所谓创造力,是指主体在创造性的活动中表现出来、发展起来的各种能力的总和,这种能力可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三个层次。受知识、经验、能力的限制,幼儿表现出来的创造力只是初级层次的,即是与自身能力相吻合,对自己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而不一定具有很高社会价值的的能力。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每一个健康发育的人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创造潜力。在日常生活中,教育者一定要站在幼儿的立场上看待幼儿的各种活动,相信孩子,鼓励孩子,让他们体验创造的快乐。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指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体智德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即成了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关键。学龄前阶段是幼儿身体和心理个方面发展迅速又关键的时期,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怎样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又不拔苗助长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好奇心是幼儿心理的一个特点,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展开创造思维的内部动因。幼儿刚接触外面的世界不久,他们对外界有太多的好奇,常常会因为一个小小的问题而打破砂锅问到底,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保护幼儿这种积极的探索心态,支持他们因好奇而提出的问题,对他们所提出的问题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因嫌麻烦而责怪孩子罗嗦。在孩子心中,老师具有绝对的权威,往往会因为老师的一句话而扼杀了幼儿的求知欲与创造意识。
幼儿最爱想象,他们的脑中还没有任何框框。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为幼儿提供想象的空间,对于幼儿的奇思怪想绝不一棒否定。在引导幼儿进行的想象活动中,允许幼儿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体会,鼓励他们异想天开,相信没有胡思乱想,就没有创造性的成就出现。
二、努力营造促进幼儿创造性的氛围和环境。
为培养创造型人才奠基的幼儿教育,必须强调营造有利于形成幼儿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创造意识、创造精神等动力特征。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幼儿产生了心理安全感和获得了心理自由时,最有利于他们的创造性的发展和表现。首先要努力让幼儿了解老师是非常理解和尊重他的,没有恐惧和不安,进而产生高度的心理自由和轻松愉快感,并在活动中迸发出更多的能量和创造性,为此,教师要少对幼儿说“不”,这样避免幼儿产生消极的情绪,若幼儿处在消极氛围中,心理就会紧张不安,焦虑程度就会提高,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受到抑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技巧的奥秘之一正在于--儿童从一个好老师那里很少听到禁止,而经常听到的是表扬和鼓励的话。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在于发现每个受教育者身上最美好的东西,不用学校的条条框框限制他们,鼓励独立工作--创造。我们要多对幼儿说“让我们试一试”、“当然可以”一类的话,要多鼓励、多表扬、多支持、多肯定、多承认、多接纳、多欣赏,要多给幼儿创造的气氛。其次是培养和谐、融洽、健康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能使幼儿乐于和善于表达或交流思想和情感,保持自己的个性,使幼儿的巨大创造潜能发挥出来。最后,幼儿对于教师的关注是极其敏感的,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眼神都会对幼儿产生暗示作用,要始终以宽容之心来看待幼儿的各种创新行为,使幼儿敢想、敢说、敢探索、敢创造。教师对幼儿正在进行的活动不断进行提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对形成和维持积极的、有利于幼儿创造的环境气氛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通过富有创造性的活动促进幼儿创造性的发展。
首先,我们鼓励幼儿自由选择,由于幼儿的创造性是从内部诱发的,而不是外加的,因此自主选择的活动最容易诱发幼儿的创造性。增加选择性可以诱发幼儿的创造性发挥,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在为幼儿设计各种活动时,要尽可能为他们提供选择的机会。幼儿有权得到帮助来获取他们进行创造性活动所需要的材料,教师要帮助幼儿准备活动材料,为了避免幼儿的失败和挫折,保证幼儿获得创造需要的满足,教师提供关键性的技术指导是必要的,但不能剥夺幼儿进行创造性选择的权力,同时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所选择的任务,以保证他们获得全面的满足体验,幼儿沉浸在某一创造性活动之中,要完成他们自己设定的计划是需要有足够的时间的,在材料方面,教师的帮助应体现在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活动材料和使用材料的大量机会上,要允许幼儿多次使用某一材料或多次进行某一活动,提供的材料也要适合幼儿的自我表现活动。活动的变化性对激发幼儿的创造性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变化最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甚至同一活动改变一下活动的地点就可以重新吸引幼儿,因此教师应不断改变环境布置、活动材料、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等,活动材料的丰富和多变对诱发和促进幼儿创造性的发展尤其重要。
四、教师本身的素质在幼儿创造性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幼儿模仿能力较强,老师的举止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在生活中、工作中体现出来的良好素质,将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富有创造性的教师喜欢营造有利于创造的环境氛围,实施创造性的教育,这样的环境与教育正好适合幼儿创造的需要,可以使创造型幼儿如鱼得水。同样,具有创造性的教师同样喜欢具有创造性的幼儿,并会极力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所以创造型幼儿不但不会受到压抑,反而充分施展自己的创造才华。幼儿在具有求知欲的教师的指导下,创造性活动的机会就会多,反之,教师缺乏创造性,则学生的创造性的活动就会很少。创造型的教师要善于以创造理念为指导重新设计教育活动、选择活动材料,以及创设活动环境,要千方百计的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同时还要进一步用创新教育思想武装自己,形成创造性的人格特征,使自己成为创造型的教师。教师还要善于向幼儿提出一些问题,先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然后予以指导,使他们学会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要积极的创设环境,激励幼儿主动猜测和积极探索,并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要激发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问题提出各种不同的看法,激发幼儿用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或从新的角度重新认识已知的事物;鼓励幼儿超越已有的知识范围,激励幼儿满怀信心的去探索复杂的、较难解决的问题;鼓励幼儿编造幻想场景;培养幼儿广泛的兴趣爱好;表扬大胆尝试、不怕挫折的精神,奖励各种新颖、独特的创造行为;不讥笑幼儿看似荒谬的观点等等,时刻牢记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是我们的重要职责。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在教室里布置自然角、益智区,园内开辟饲养角、种植园等,常带幼儿去户外散步,并经常向孩子提出一些难度适中而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但没有现成的答案供参考,从而启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教育家卡伯曾指出:正是童年时的幻想引发形成了以后所有的创造性活动。在知识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最大限度的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使更多的幼儿将来成为创造型人才,是我们每个幼教工作者所要思考的问题。
浅谈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论文篇六
1.1.1利用与发现计算机教材中的人文观念,联系实际生活发掘人文精神。任何一门科学的产生发展都离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所以任何学科教材内容中,都包含着人文精神的内涵,高校教师能否从书本中发现这些人文精神内涵,让它与本学科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而且在本课教学内容中能顺其自然的传授下去,能否在讲课过程中将人文精神渗透到课堂中去做到“润物细无声”。这个才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所在。例如在《计算机基础》这门课中,“存储程序控制理论”是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精髓所在,把计算机之父——约翰冯诺依曼在数学和计算机方面的巨大贡献和他对科学的探索精神贯穿于存储程序控制理论教学内容的讲解中,既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又可以熏陶大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执着追求精神。因此,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结合课程进入课堂教学是计算机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基础。
1.1.2在实践性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协同合作的团队精神。现如今重大科学难题都需要依赖多学科的共同协作才能攻关完成。所以在当代社会中,不仅需要当代大学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而且更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所以计算机实践教学设置就是培养团队精神的理想选择。在高校计算机实践课程中不但要培养大学生们的个人动手能力,更要加强培养同学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
1.1.3因材施教结合时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在计算机发展概论教学中,把中国研制的“曙光”、“银河”、“深腾”、“神威”等一批超级计算机内容纳入到课程里来,让学生们知道了解现代中国在超级计算机领域的发展情况和研究态势,进一步提升大学生们的民族荣誉感。在讲“操作系统”课程中,通过讲解中国计算机产业发展的现状,对比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差距,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建立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奋发读书的理念。
1.1.4加强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人文”本身不仅仅是知识体系,也是一种精神体系。在自然科学领域,创新是其最重要的体现。创新为国家的兴旺发达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创新也是一个民族成长、进步的源泉。所以,在实践课教学中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创新中的实践成果课堂中向同学展示,可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1.2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人文教育的影响。
1.2.1奉献精神。在计算机网络中,网络的本质就是资源共享。网民应当共同遵循的原则是:在互相免费的前提下,所有的子网可以获取他人的数据信息,一切计算机及子网也要无偿为网络提供资源。因此,奉献精神也成为了网络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导向。
1.2.2自主精神。如果说传统的价值观是一种具有依赖性的价值观,那么网络价值观就是一种自主型的价值观。因为网络是本着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目的建立的,因此在进行网络课程时要让学生明确自己需要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做,“自己对自己负责”、“自己对自己进行管理”、“自己为自己做主”。由依赖到独立的蜕变,使人的潜能和主体能动性得到提升。
1.2.3平等意识和权利意识。在网络中,阶级、权力、阶层甚至民族、地理位置、都会失去意义,这也使得它享有更多的特权,每个网民都是一个中心,人与人之间趋于平等,不再有等级制度。个人平等及权利意识的加强,有利于健全的人格和独立的个性的发展,同时,也提高道德主体的创造性。
1.2.4民主、自由精神。网络的核心是自由性、开放性。在网络的虚拟社会里,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发言权,能够自由地进行选择,自由地表达思想。因此计算机网络为人们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自由、民主意识得到了全方位的锤炼和提升,这是伦理道德、主体能动性、创造性获得张扬的重要标准。
1.2.5创新意识、开放思想和创造精神提高了现代人破解自然和自身的能力。现在社会所具备的创新意识、开放思想和创造精神,体现出了人类的生命自由和自信精神。网络化的物质能量和精神价值在于,它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明演化与现代人的全面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不仅创造了知识经济的辉煌成就,而且加快了现代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全人类社会文明的进程,使得人类的精神追求与生存需要获得了现实化的满足,赋予了现代伦理道德全新的内涵,计算机使社会学在高科技的支持下获得新生和变革。
2计算机教学中提高人文教育培养的方法。
能否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如何将其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的教学中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关键因素就是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渗透人文精神是实现教育人文化的'重要途径。这就需要教师们不断的提高人文素养,完善自身人格,升华道德境界,在平时生活和工作中坚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学生,改造学生。目前,在高校中绝大部分教师有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理工科类教师尤为突出,怎样才能使教师在注重科研的同时,加强教学质量,是当前高校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2.1提高各学科教师自身人文素质。
第一要从思想上认识教育的本质,教育是要培养人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既包括专业素质,也包括人文素质。所以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应该如何学习技能,同时也要教学生学会怎样做人,如何做事。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2坚持教书育人,注重言传身教。
学生们的人文素质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教育工作者很长时间的努力,不能急功近利。课堂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多开展案例式、研讨式等启发式教学。同时还要提高讲课内容的艺术性,让学生每一次听课都是一种享受。
2.3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能力。
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人文素质影响到学生的成长、职业的定位以及今后的发展。许多高校的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的教学方法训练,仅通过一定的岗前培训,就由往日的理工科院校学生变成了大学教师。虽然他们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但他们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教学技能。教师是一门对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的职业,既需要教师积累深厚的专业知识,又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教育教学技能。因此,要采取积极措施加强教师的队伍建设,采取更多形式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拓宽教师的视野,增加人文素质积累,也可将人文素养能力纳入教师的业务考核中去,促使教师自觉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3结束语。
计算机教育与人文思想融合容易为高校教育者所忽视,在沿袭传统填鸭式的教育以后我们发现教育结果事倍功半。学生人文素质能力的培养,不但是让大学生能够认识历史,了解传统文化,更主要的是激发受教育者对自我价值的努力实现,对真善美的不断追求的精神激励。而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要求大学生完成每一步计算机操作,探索全新的实践操作方法,追求最后的正确的实验结果,这正符合人的自主、自由、探索、创新等精神,与人们不断追求真善美的价值理想的人文精神相符合,让大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人格,构建有序、和谐、向上的社会体系。
浅谈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论文篇七
幼儿园里的孩子大多都是3-6岁的幼儿,而且这个时期是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黄金时间。他们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想象力丰富,是创造力发展最有潜力的时期。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家长及教师在日常生活与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也需要我们成人不断对幼儿进行启发、引导。并且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在日常生活、教育活动中激发他们的创造兴趣,培养创造意识,再充分利用平时的一日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但在培养时还应注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注重教学激趣,激发幼儿创造的热情。
美国心理学家指出“幼儿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有趣的教材,能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也能使幼儿在美术教育活动中长时间的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和愉快的心情。所以,幼儿教师在选择教学材料时,要选择形式新颖的、富有情趣的、新奇的、幼儿感兴趣及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内容。如:小班美术活动贴纸《下雪了》,要求幼儿先把白纸撕成一块一块的小纸片,然后把这些纸片无次序的黏贴在背景图片上。冬天是一个下雪的天气,对于孩子来说,一年之中很难看见下雪的天气,所以在冬天他们很喜欢下雪,所以对粘贴雪花很感兴趣。而且这个活动要求孩子动手来撕纸,幼儿的可动性很大,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对于“雪花”该粘贴在什么地方,全凭幼儿的知识经验,对幼儿创造的可塑性较大。
二、注重幼儿积累经验,丰富幼儿的创造材料。
由于幼儿年龄、生活经验,眼界及知识经验不足,所有导致他们的创作内容范围较窄。因此,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及家长应注重帮助幼儿积累经验,培养幼儿观察力、分析力和想象能力。让幼儿积累更多空间思维材料,为日后的创造提供方便。如:在小班美术活动《手拉手》中,孩子们要给图片中的人物上色,并且要给他们画上手。图片中小朋友的手必须是要互相拉着的,这就要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力来添画,根据实际情况和想象力来完成。而给图片中小朋友上色也需要孩子对色彩的判断力和色感来完成,我们总是发现孩子们虽然画的画是同一幅的,但有些孩子的画颜色很好,有些孩子的就看起来一般,那就是孩子之间的想象力和对色彩的创造力不同所造成的。
三、注重激励、培养创造的自信心。
每个人都喜欢受到别人的称赞和鼓励,都渴望获得成功。我们发现我们的幼儿年龄越小,就越希望获得老师及长辈的称赞,对他们来说,表扬更显得重要。因此,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过程中更应该注意多鼓励幼儿,增强幼儿自信心。而培养幼儿自信有以下几点:
1.语言激励法。
教师应多对孩子说说一些表扬的话,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如:教师在活动开始的时候可以说“看谁画得最好”,“谁画得最漂亮”,“看谁画的又漂亮又干净”等话来激励幼儿上进心。又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对个别幼儿说:“你今天画的真漂亮”、“我知道你一定会画的很漂亮的`。”等帮助幼儿增强信心的话,肯定幼儿的创造成果,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作品是被接受的、是受到老师表扬的,大大激发幼儿创造的自信心,促使幼儿大胆尝试。
2.成功激励法。
为长时间得不到表扬的幼儿创造成功的机会,让这些幼儿也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功都应为幼儿高兴和自豪,增强这些幼儿对创造的自信心。如在美术活动中,让那些动手能力较差而口语表达能力较好的幼儿来说说他们想画什么?对他们进行表扬鼓励,教师以真诚的语气告诉他们,希望他们能把自己想的东西画出来给小朋友看,从而增强他们表现的自信心。
四、注重幼儿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发散性思维是幼儿创造的主要成分,在创造性的美术活动中,教师要设计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又富有想象的教学活动。从而启发、诱导和训练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来培养幼儿创造思维和发展创造能力。如:在大班我们就可以开展这样的活动,只告诉幼儿一个主题《快乐的星期天》来让幼儿进行绘画。教师可以先让幼儿来说一说自己在星期天干什么?和谁一起去了哪里?怎么去的?对于能力强的幼儿要求他们用连环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对于能力差的幼儿,教师可以让他们绘画其中的一段。这样每个孩子都得到了一个主题,并且是幼儿自己通过想象进行绘画的,每个幼儿虽然主题一致,但是他们的内容却是不一样的,每个孩子都要通过自己的想象,自己的创造才能完成,并且在完成后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21世纪是一个创造、挑战的时代,幼儿只有在不断的创造过程中,积累丰富实战经验,从而为以后的创造打好良好的基础。大人们总是说:“孩子是世界上最大胆的画家,最有个性的音乐家,最富冒险精神的探险家。”作为幼儿教师这一独特的行业,作为这些最大胆的画家、最有个性的音乐家、最富冒险精神的探险家的引路人,我们只有在了解幼儿创造性表现能力特点这一基础上,来转换我们的一种古老的观念,用现代的教学形式,用研究、探索式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发挥创造表现的一片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王琴。优化绘画教学提高绘画水平[j].小学教学(教师论坛),05期。
[2]吴淑琼。谈幼儿绘画教学的几点看法[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期。
[3]刘钢。浅谈幼儿绘画教学[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年10期。
浅谈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论文篇八
摘要幼儿美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本文在指出近年来幼儿美术教育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了如何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具体对策,涉及到:构建激发兴趣的和谐氛围、教会幼儿必要的美术知识、带领幼儿融入丰富的生活以及合理鼓励幼儿的美术成果。
关键词美术教育幼儿学前教育创造力。
一、引言。
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是我国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是因为创造力是幼儿认识及智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幼儿创造力是国家的财富,是未来的希望。美术教育是幼儿创造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幼儿美术绘画一般分成三大阶段,分别是:涂鸦阶段、象征阶段以及图式阶段。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思维阶段,采用的主要是拼接方式。因此,幼儿的生活世界越生动丰富,积累的表象也会越多样化,创造潜力也会越大。
然而据笔者的从教经历以及相关资料的研究,发现:在幼儿美术教育方面存在不少妨碍孩子们创造力发展的因素。比如,不少幼儿教师习惯于先示范、再让幼儿进行依葫芦画瓢式的绘画,甚至直接要求孩子们绘画时的颜色、形式都要与示范画一致。这样的美术教育方法虽然能够教会孩子们一些绘画的基本技能与方法,但是却严重阻碍了幼儿的思维及想像力的发展。
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引导,鼓励幼儿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美术绘画来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想像,接纳幼儿独特的审美感受。本文就是针对幼儿美术教育,探讨如何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对策。
二、构建激发兴趣的和谐氛围。
绘画创作的灵感取决于一定的氛围。教师在指导绘画时,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让幼儿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思维不受限制,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敢于大胆作画,大胆创新,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构建激发幼儿兴趣的和谐氛围,幼教首先要注意在情感上亲近孩子们,培养师生之间的亲密感。幼儿的心理反应是比较敏感的,他们感觉氛围温馨、可预测,就会产生安全感受,也就会有更多的`兴趣去创造快乐。当然幼教也要提供足够的资源去启发孩子们的创造潜力,让孩子们借助于各种创造性的媒体去绘出心中所想的内容。教师不要以质疑、冷漠的态度去面对他们,应该以微笑、赞许的神情去对待他们,同时根据孩子们提出的需求,在保证安全及可行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孩子们,让他们去尝试新的东西。当然,教师要有一定的忍受能力,比如:孩子们的吵闹、混乱、无理等。因为有时候,幼儿处于高度绘画创造欲望以及兴奋时,他们就会更加活跃,有点手忙脚乱。如果教师过于注重所有时间内的良好秩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们的创造能力的发挥。
三、教会幼儿必要的美术知识。
要想让幼儿在美术教育中更好地培养创造力,掌握必要的美术知识是前提。因此,首先,教师应该教会幼儿必要的绘画知识,让孩子们掌握最基本的绘画技能。比如:可以指导孩子们学会绘画工具的灵活使用,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色彩的调配及合理运用。并给孩子们提供丰富的美术材料。因为爱动好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一个模型、一张绘纸都会让孩子爱不释手,摆弄半天。因此在美术知识教授的过程中应尽量提供幼儿感兴趣的物质材料,让孩子们多看、多摸、多玩,从而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
其次,在具体的绘画技能方面,教师要指导孩子们学会以不同视觉角度去观察人与物。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大胆地采用线条、色彩以及构图进行初步的创造性尝试。教师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要真正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发现幼儿在运用所学美术知识时所创造的闪光点,并进行及时的因势利导,从而给幼儿创造的自信心,促进孩子们创造性思维的不断发展。
四、带领幼儿融入丰富的生活。
幼儿美术教育应该注重体验学习。只有让幼儿亲自参与活动,印象才会更深刻,也才会更容易激起创造的动力。比如:每年春暖花开之际,可以组织幼儿去春游。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个快乐的旅程。幼儿可以看到青青的小草、各种颜色的小花和水果,可以在花园里玩游戏,可以观看路上流动的风景。活动结束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美术教育,让孩子们画出春游的主题画,表现出孩子们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就会发现孩子们的快乐跃然纸上,呈现较好的创新性。
五、合理鼓励幼儿的美术成果。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艺术领域的指导要点中明确提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可见,针对孩子们的美术成果,教师应该进行正面的评价。
即使是细微的进步也应该给予表扬与鼓励,不足的地方可以通过委婉的方式提出。比如可以通过“你画得真棒!”,“画得真像,真漂亮!”等语句对孩子们的成果做出肯定的评价。同时,教师应该耐心倾听孩子们绘画的想法,真正知道他们在作画时的所思所想,这不仅可以增强孩子们的表述能力,更可以拓展孩子们的想像力。
六、总结。
创造力对于任何时代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幼儿抓起。美术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部分,是创造潜能的载体之一,能够为幼儿的创造能力发展提供一个空间。幼儿通过美术活动,不仅可以引发幼儿丰富的审美情感,而且可以呈现幼儿内心世界,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总之,利用美术教育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应该得到更多幼儿教师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张平,余朝肃.怎样提高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有效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01.
[2]彭怡.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j].学前课程研究,2010,02.
浅谈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论文篇九
摘要:摄影是一门技术,可以留存图像;摄影是一种语言,可以进行视、听的交流;摄影还是一种途径,可以获取信息。摄影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不可或缺。高校摄影教育中不仅仅包含理论、技能技巧教育,还需要人生教育、价值教育、综合素质教育,也就是对高校生的人文素养的全方面培养。然而,如何将人文素养教育与摄影基础、理论、技巧、技术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进行课程的实施,是需要我们去深思、去谈论、去研究、去发掘的。
关键词:摄影教育;教育方式;人文素养;课程实施。
由于多媒体时代与网络生活的不断深入,摄影作品也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了解外界、丰富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并非所有的摄影作品都能得到人们的认可、受到热烈欢迎、体现摄影作品本该具有的价值,摄影作品的质量也良莠不齐,根源在哪里呢?那就是如今的高校摄影教育注重知识传授而轻视能力培养、注重课内知识教学而忽略课外实践、注重规范化教学而轻视个人创新与创造,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摄影者的摄影作品的认知、对摄影作品价值的理解以及对摄影作品创作的灵感和思维[1]。一部好的摄影作品,之所以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可、喜爱、称赞并且获得高的评价,是因为这部作品在基本的摄影技术技巧、理论知识的应用上充分体现的同时也体现出它的人文思想价值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正是由于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在高校摄影教育中进行人文素养教育也是势在必行了。
人文素养教育是一个多种教育综合在一起的综合性教育,它不仅仅只是文化知识的传播教育,还是对一个人的方方面面进行尽可能完善的塑造过程。它已经不再是教育我们怎样去学习掌握知识,而是在教育我们如何去认识事物、如何去感知事物、如何去评判事物、如何去衡量价值、如何去欣赏美、如何去学习道理、如何去实践真理、如何去创造创新、如何去掌握生活技巧、如何去学习精神、如何去塑造个性、如何去磨砺心性、如何去获取成功以及如何去丰富自己等。这样的人文素养教育已经不是简单的课堂所能够给予的,多方面、全方面培养才是人文素养教育的真谛。
首先,认识到了高校摄影教育中的缺陷与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除了在课程上体现的人文素养以及在课程中人文素养教育的结合,我们的教育教学还应该对高校生本身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注重于高校生本身的文化素养、道德理念、价值观点、性格塑造培养,教育教学中传道授业已经不是摄影教育的唯一重点了。教育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相互渗透,这样的有机结合恰恰是人文素养教育在课程上所需求的。课程外的教育教学却还是需要进一步地加强,举行摄影展、摄影比赛一类的活动正好可以在丰富高校生的课外业余时间的同时,还能培养高校生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增强他们的荣誉感。从受教育者本身出发,对其进行更加全面的、深入的人文素养培养,有利于塑造出更具特色、更具优点、更具亮点的新一代接受过摄影教育的高校生。
1.2庞大的师资力量是教育的关键。
一些高校缺少高层次水平的摄影教学老师,就采取让教师依据兴趣转向教学摄影技术,专业知识不足、理论实践不强的师资力量难以满足时代需求。教师的人文素养高低在教育教学当中就会影响到学生受到的人文素养教育质量,是人文素养教育能否有力实施的关键。在摄影课程上,教师的人文素养极高,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会结合多门学科和综合性的知识来对学生实施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学到的就不仅仅是摄影的专业知识,还有其他的相关知识。庞大的教师资源正好能够尽可能多方面、全方面、专业性地去进行教育工作[1]。就这样,受教育的学生也就在不知不觉间掌握了多种知识、技巧、道理,学会了坚强生活、坚定信念,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是非观等。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高校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才不会落后。
浅谈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论文篇十
评判一部作品的质量不仅仅看其基本功底如何,更加注重的是对作品的内涵、人文思想、人生意义评定;对于一个人的认定也同样会更加偏向于这个人的个人涵养、文化修养、思想境界、人生观念、价值观念的考究。因而,摄影教育中除了要对个人基本功、摄影技巧方法的重视外,还应该将精神更多地投入到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上,注重于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有助于高校生形成独特的个人魅力,实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创作出更多的具有人文意义的作品。
2.1高校摄影教育中所存在的缺陷分析。
首先,高校摄影教育课程一般都是对图片的分析、对拍摄经过的讲解、对拍摄内容的描述、对拍摄技巧的解析这样的过程,俗称教育模式相对固定的经验式教育,很难达到摄影教育的真实需求[2]。这样的'教育模式对于高校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他们创新、创作能力。其次,高校摄影作品评判中则会掺杂些许功利性的因素在内,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这部作品在市场上的空间如何,能不能创造出可观的利益等,高校生在接受这样的教育中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影响,同时为了自己的作品能够通过院校的审核,获得院校的认可,也不经意间会加入一些功利性的因素在作品当中[3]。最后,由于一些院校只注重全面性的教育教学,忽略了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怠慢了学生个人性格培养与创新、创造能力的养成[4],也使得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历史观、审美观等存在一定缺陷,不利于高校生的正常发展。
首先,在对摄影技巧的教育中,高校生需要掌握各种或基本或高等的拍摄技巧、图像选择、光线选择与处理、作品修饰等手法,了解的知识也要相对广泛得多,这些技巧、方法的掌握与知识的了解,正是丰富他们的人文素养、审美观念、创新创作能力、思维拓展等综合素质的体现。其次,在教育教学当中,通过不断地鉴赏、欣赏并解析各种著名作品,逐渐地加强了高校生自身的美学素养,有助于审美情操的培养、思考能力的提升。同时开拓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有助于他们的创作创新[5]。最后,摄影也并非一帆风顺,在摄影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导致摄影的进度变得缓慢甚至是停滞,需要摄影者自己去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地积累摄影生活的来解决这些问题。同样作品的问世也有失败的,被不认可的,摄影者就需要坦然地面对失败,总结经验,为下次的成功作品打基础。这样不但培养他们面对困境的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细心耐心、不屈不挠的性格。
由于国内的摄影教育起步相对较晚,加之多媒体与网络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使得国内的高校摄影教育发展迅猛,各大高校纷纷开设摄影教学课程。但是国内高校摄影教育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最为突出的就是虽然高校摄影教育中包含有对个人人文素养的培养,但是力度还是不够,而且还不够全面[6]。为了能够使摄影教育顺应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求,跟上世界艺术教育的脚步,也就需要科学的课程设置作为重要保证。
3.1摄影历史文化与著作鉴赏课程必不可少。
通过对摄影、文化、艺术历史和发展的了解,对历史作品的研读,使得高校生不但要明白每一种技艺、手法甚至是发明的由来,还要知晓其对这些历史的发展所作的贡献,懂得对艺术本质的追求,对摄影不变的初心以及对文化的不懈坚持。从了解的过程当中,认知摄影、文化、艺术之间相互包容、相互融合的关系,理清摄影教学中包含的其他人文素养。而著作鉴赏不但要让高校生学习在著作当中所使用的高超技巧和扎实的功底,还要让他们能够细致认真地了解著作背后所隐含的文化、背景、内涵、哲理等等,拓宽他们的眼界,通过对作者作品形成过程的了解,学习其完成作品时所体现的精神,形成属于自己对摄影以及人文素养培养的独特见解,再在老师的技术技巧教学下,以自己独有的风格和别具一格的创造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具有价值意义的摄影作品来。这样注重于人文素养教育的学生所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算作具有内涵以及应有的价值意义。
3.2摄影点评与良好作品收藏课程相继开展。
摄影点评不单单要对名作进行自己认知的点评与判定,还要对周边他人以及自己的作品进行理性、认真、合理的点评。还需要将别人对同一件作品以及自己的作品的点评与自己相比较,取长补短,逐渐地形成中肯、合理、具有自己特点并有见地的评判点评标准。当有了合适的评判标准后,自己的作品也就相应地会在无形当中向之靠拢,使得自己的作品不仅具有基础功底,还具备深刻内涵,体现深远价值。而收藏课程的开展则是进一步在摄影教育中培养高校生人文素养,收藏自己认为值得收藏的作品,对一部作品的内涵以及价值的判定,锻炼他们的评判能力。点评与收藏课程同时进行,相辅相成,不但培养一个人在摄影方面的基本能力和人文素养,还能进一步加深他对摄影、摄影作品的认知,形成属于自己的较为准确的价值观,在教育课本知识的同时更是巩固了人文素养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宇龙.摄影教育在“互联网+”时代的变革研究[j].现代电影技术,(2).
[2]周婷.数字化时代下高校摄影教育改革的探索[j].艺术教育,(9).
[3]陈英文.数字媒体艺术时代高校大学生摄影教育新探索[j].艺术教育,2016(5).
[4]田灿.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方式与学生摄影技能的培养思考[j].大众文艺,2016(11).
[5]鲍许峰.艺术类高校的摄影教育应该坚持摄影作为艺术的“理想主义殿堂”使命[j].课程教育研究,(47).
[6]刘丽华,劳业辛.美院框架下摄影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以广州美术学院摄影专业为例[j].美术学报,(1).
浅谈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论文篇十一
目前,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中,存在着两种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教学方式,它使幼儿在美术教学中不能充分发挥,阻碍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幼儿绘画水平停滞不前。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
误区一:模仿固定的形式设定绘画的总体模式,过去强调基本功、技能技巧的训练,以临摹为主,一般由老师在黑板上画好范画,然后再让幼儿依葫芦画瓢。这种方式产生消极效果是造成儿童画的模式化、概念化、容易使幼儿在学画时陷入消极、被动、乏味的情绪之中,阻碍他们的思维和想象,扼杀他们潜在的创造意识。
误区二:任其自由发展过分强调儿童的自然发展,放任自流,幼儿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至于主题思想、方式技巧,老师管的很少。这种方式产生的消极效果是可能导致幼儿绘画主题、绘画总体水平的停滞不前。这样的误区应如何解决呢?我认为,幼儿虽已初步具备认知、记忆、想象能力,但审美意识毕竟淡薄,绘画的表现内容主要还是以自我为中心,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去表现感受。重要的是教师千万不可用单一的、固定的形式,要加强启发和辅导。
二、设计思路要清楚。
1、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应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在幼儿现有水平的基础上,确定幼儿下一阶段能达到目标。虽然幼儿的思维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但由于受到直觉的限制,幼儿时期形成的概念还不是真正意义的概念,所以,教师要避免把固定的形式作为目标,把画出某一具体的图象当作目标。教师应逐步引导幼儿用多种形式来创造不同的图像。当然,目标并不一定都是按老师的主观意愿制定,有时它是幼儿提出的,这是教学目标与幼儿的需要吻合。
2、内容的选择幼儿美术主要表现造型能力和表现方法两个方面,教师应把握幼儿的认知水平,为幼儿提供多种工具材料及运用的机会,使幼儿不断变化、创造,习得各种表现方法。教师应选择那些有吸引力的内容进行加工,认真研究内容与技能的内在联系,把技能表现自然的融入内容中。
3、教学过程安排通常幼儿美术教学过程由引起兴趣、出示范例、示范讲解、巡回指导和结束评价五个环节组成,这五个环节都以完成技能要求为目的。在实践中,将五个环节调整为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讨论、鼓励独创和展示判断,这是以鼓励创新,激发创造为目的的。
三、活动指导要有策略幼儿美术创作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在美术创作中,幼儿的创作是个体化的,教师应有策略的来指导。
1、帮助幼儿提高创造力很多教师要求幼儿画的跟老师的一样,这样会阻碍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影响幼儿的创造力。所以,老师应提倡幼儿创新,使作品不同于教师的范例,不满足与自己已经掌握的方法,鼓励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自己想象的物体。幼儿通过自己的创作表现了美好的愿望,由此带来的成就感会成为幼儿继续进行创造的'动力。
2、不断提出问题当幼儿经常采取某种形式表现时,教师可提出问题让幼儿改变思路,以避免形成一种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如画太阳时,教师可提问:“太阳都是红色的吗?”“怎样的彩条才更象阳光呢?”幼儿可根据教师的提问,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提高创造力。
3、站在幼儿角度上去理解画面幼儿对许多图像的理解都是与日常生活联系的,教师经常观察、学习幼儿的造型,善于用幼儿的思维方式去解释画面,只有这样才能和幼儿进行交流。
4、鼓励幼儿大胆修改图像教师应鼓励幼儿,对画的不满的地方不对的地方大胆的修改,启发幼儿结合创作内容,对已有的图像进行大胆想象,并用改变图像、添加特征等方法进行弥补,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5、展示作品,相互学习教师应及时介绍幼儿有创意的表现,引导幼儿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想象和创造。幼儿完成作品后,教师应把幼儿作品全部拿来展览,引导幼儿观赏那些技能高、创造性强的作品,也在一些不太优秀的作品中发现指出优点。
6、鼓励幼儿充分发挥创作力,超越教师教师应引导幼儿创造性的开展活动,应给幼儿留有较多的创造余地,以展示他们的才能。可以提供一些不完整和错误的图形启发思考,使幼儿有超越教师的机会。
四、创设美工活动区为了减少局限性,让艺术教育真正成为尊重幼儿意愿,能吸吸引幼儿积极投入的活动。
教师要创设美工区,在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同时,美工活动区给幼儿一个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使幼儿能获得更的乐趣和满足。在美工区的指导中,教师要进行这样一些探索。
1、根据幼儿的兴趣随机教育教师应及时抓住幼儿感兴趣的事,抓住幼儿的兴奋点,因势利导。教师要利用幼儿的好奇心,来吸引幼儿进行活动,并在操作中练习基本技能。原本是教师的的准备活动,现在通过孩子们的参与,变成了美工区的活动内容。由于幼儿对活动感兴趣,所以他们会一直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
2、开放工具和材料,刺激幼儿的创作欲望在美工区中,所有的工具,都应放在较矮的架子上,幼儿可按需要随意取用。此外,还要收集种类繁多,可以用于美术作品制作的材料,让幼儿能发挥想象,尽情的使用不同的材料,让幼儿能发挥想象,尽情的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构图和塑造。教师应对幼儿做积极的肯定,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意愿。
3、促进幼儿自我学习在美工区活动中,教师应让幼儿通过看看、想想、做做进行知识技能的自我学习。让幼儿边观察边对比边操作,自我思考、自我纠正。在这种自我学习过程中,幼儿既有探索体验的机会,又不至于因尝试失败而丧失信心。在这些探索过程中,孩子不仅掌握了一定技能,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去获得知识。
4、美术活动的延伸幼儿在美工区的作品利用的好,可以培养幼儿大胆参与的精神,幼儿看到自己创造的价值,有成就感。如:幼儿用黄豆做的响铃,可以成为音乐活动的乐器。幼儿通过画画、剪贴而制成的手指木偶,可以在语言活动中讲故事。幼儿的美术作品极大的美化生活环境。它的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使幼儿自由地进行自己喜爱的活动,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会大大提高。
总之,对于美术活动教育,教师要起到启发和辅导的作用,给幼儿留出创造空间,充分发挥幼儿想象,拓展幼儿的思路,提高创作能力,并对他们做出鼓励性的评价。使每个幼儿都能信心十足的走好艺术第一步。
浅谈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论文篇十二
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孩子良好审美情趣的基础。音乐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而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也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能使其体验感受节奏在音乐艺术中的情绪,感受到节奏的美,并能准确地再现节奏的能力。但是幼儿因其年龄特点,大脑及身体动作的节律对音乐节奏的感受不能相互协调,所以节奏感较差。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呢?我认为可以从几方面入手。
一、音乐节奏感培养的意义。
二、音乐节奏感培养的基础――听觉。
音乐是听觉艺术,各种音乐活动都离不开听觉,因此,音乐听觉能力是形成各种音乐能力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许多音乐能力都是来自听觉的,如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记忆能力、音乐领悟能力、音乐审美能力、唱歌能力、欣赏能力、音乐表达能力以及节奏感等都与听觉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要学会用听的`方法探索节奏的能力,幼儿有了这种能力就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到处都充满各种奇妙的声音:清脆的鸟叫声;此起彼伏的汽车喇叭声;悠扬的钟声等。让幼儿仔细聆听这些声音不仅能给幼儿一种美的享受和体验,更重要的是幼儿学会了倾听,然后将这些声音用音乐来代替,让幼儿听着音乐自由做各种动作,亲自感受各种各样的节奏,慢慢地幼儿就会发现这些声音在不停的变化,又有一定的规律性,从中体验了快乐,从而对节奏有更细致、全面、深刻的理解。
三、音乐节奏感培养的方法――身体动作。
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也就是幼儿在有音乐或无音乐伴奏的情况下,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动作由幼儿根据自己对音乐的体会自己表演,比较自由、灵活,而不是由教师一招一式地教。但教师必须加以引导、启发,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用他们自己的动作表现节奏。
如在训练|xxxx|xxxxx|节奏型时,开始时我让幼儿随意用自己身体的任何部位来打节奏,只要卡准节拍就行,渐渐的我要求幼儿四分音符用手拍,八分音符用脚来代替,并将此节奏型变成各种形式让幼儿进行训练,如:|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等等。孩子们的兴趣都很高涨,很多幼儿都能看着节奏谱,手脚并用打出旋律,除此以外我还在活动设计时,注意活动方法的多样性,让幼儿的嘴巴、身体及思维都动起来,以保证激发和维持孩子的学习热情。让幼儿的身体动起来,可以请幼儿为歌曲编创动作,或在游戏中歌唱,或用身体动作为歌曲伴奏。那些歌词具体形象、动作性强或叙事风格的歌曲,都可以巧妙地激发幼儿的想像力。从而为歌曲创编动作。例如歌曲《小鸭子》、《鞋子嗒嗒响》等。有的歌曲游戏性强,可以让幼儿边玩边唱,例如,歌曲《小鸡小鸡在那里》、《吹泡泡》等,老师和幼儿一起捉迷藏,围成圆圈吹泡泡,边玩边唱,多么快乐呀!用身体为歌曲伴奏,即引导孩子用拍手、拍腿等身体动作拍出节奏,或在前奏间奏处填充,或突出乐句重音。例如歌曲《三轮车》,在间奏处或2、4、8小节加上拍手、跺脚。或者声音伴奏:叮铃、叮铃,哈哈、哈哈,或者重复句末词语“跑得快”、“老太太”、“真奇怪”,以使演唱更加诙谐有趣,让小朋友在笑声中歌唱。在即兴创编表演过程中,幼儿体验到创造和成功的乐趣,获得了成就感和自信心。
四、培养幼儿节奏感应把节奏融于歌曲中。
在歌唱活动中,歌唱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总的说来可分为八种:独唱、齐唱、领唱与齐唱、接唱、对唱、轮唱、合唱、表演唱等。怎样把节奏和歌唱融为一体呢?唱歌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而节奏是为了学习音乐歌唱服务的,光靠节奏是无法将音乐的美升华的,所以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时让节奏和歌曲结合在一起,既能提高幼儿对歌曲速度的理解,也能加强了乐感的理解及体验。如:在学习《火车开了》歌曲中,按照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念歌词,以便更好的掌握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同时让幼儿们在教室里排成长队,模仿火车开动的轰隆轰隆的声音和亲身感受火车开动的有规律、有节奏的转动的音响效果,幼儿理解后开始唱,在唱的过程中理解了歌曲的意境。如,歌曲《幸福拍手歌》是一首活泼、欢快、节奏性很强的歌曲。在学唱歌曲前,我便有意识的在孩子们自由活动时播放这首歌曲,那欢快、跳跃性的旋律,以及那拍拍手、跺跺脚等歌词,很快吸引着孩子们的兴趣,他们一边哼唱一边做起了相应的动作。在进行歌唱教学活动时,我尝试着不用琴来伴奏,而是让孩子们自由的拍手、拍腿,边拍边清唱歌曲,拥有节奏的拍打增强孩子们学唱的兴趣。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孩子大胆的创新,独立的思考,在乐曲伴奏下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同时也感受出的各种各样的节奏,对发展幼儿们的智力、个性及能力的发展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五、寻找节奏感教育的有利契机。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节奏,如自行车的“嘀铃铃”;门铃的“丁冬”;下雨时的“沙沙沙”“哗啦啦”“滴答滴答”等等,为了从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我就让幼儿去发现在我们周围的一些声音,然后再用小手、小脚以及身体上其它部位进行表现出来,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发现幼儿的兴趣非常高,他们都愿意去捕捉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声音,同时用节奏来表现,久而久之幼儿的节奏感加强了,同时又发展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无论是音乐还是语言都是以一定的节奏组合和变化,表现作品的情绪情感,引发听者的共鸣。在平时语言活动,特别是儿歌的教学活动中,我就经常用不同的节奏表现同一儿歌的内容,这样幼儿在学习儿歌的同时又觉得比较新鲜有趣,更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如在儿歌“嫩芽”的教学中,我就变换了两种不同的节奏让幼儿进行表现,为了避免幼儿有一种枯燥的感觉,我就请幼儿从小脚开始到大腿、腰部、肩最后到头进行表现,并用嫩芽长高的情节吸引幼儿,使幼儿在欢快的情绪中体验了不同的节奏。
总之,每个幼儿都或多或少的具有音乐的潜能,我认为在节奏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致力于教会幼儿什么,而是设法挖掘幼儿潜在的这种能力。通过这些形式,让幼儿在这些活动中学习音乐,了解音乐,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
浅谈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论文篇十三
幼儿园里的孩子大多都是3-6岁的幼儿,而且这个时期是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黄金时间。他们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想象力丰富,是创造力发展最有潜力的时期。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家长及教师在日常生活与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也需要我们成人不断对幼儿进行启发、引导。并且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在日常生活、教育活动中激发他们的创造兴趣,培养创造意识,再充分利用平时的一日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但在培养时还应注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指出“幼儿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有趣的教材,能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也能使幼儿在美术教育活动中长时间的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和愉快的心情。所以,幼儿教师在选择教学材料时,要选择形式新颖的、富有情趣的、新奇的、幼儿感兴趣及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内容。如:小班美术活动贴纸《下雪了》,要求幼儿先把白纸撕成一块一块的小纸片,然后把这些纸片无次序的黏贴在背景图片上。冬天是一个下雪的天气,对于孩子来说,一年之中很难看见下雪的天气,所以在冬天他们很喜欢下雪,所以对粘贴雪花很感兴趣。而且这个活动要求孩子动手来撕纸,幼儿的可动性很大,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对于“雪花”该粘贴在什么地方,全凭幼儿的知识经验,对幼儿创造的可塑性较大。
由于幼儿年龄、生活经验,眼界及知识经验不足,所有导致他们的创作内容范围较窄。因此,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及家长应注重帮助幼儿积累经验,培养幼儿观察力、分析力和想象能力。让幼儿积累更多空间思维材料,为日后的创造提供方便。如:在小班美术活动《手拉手》中,孩子们要给图片中的人物上色,并且要给他们画上手。图片中小朋友的手必须是要互相拉着的,这就要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力来添画,根据实际情况和想象力来完成。而给图片中小朋友上色也需要孩子对色彩的判断力和色感来完成,我们总是发现孩子们虽然画的画是同一幅的,但有些孩子的画颜色很好,有些孩子的就看起来一般,那就是孩子之间的想象力和对色彩的创造力不同所造成的。
每个人都喜欢受到别人的称赞和鼓励,都渴望获得成功。我们发现我们的幼儿年龄越小,就越希望获得老师及长辈的称赞,对他们来说,表扬更显得重要。因此,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过程中更应该注意多鼓励幼儿,增强幼儿自信心。而培养幼儿自信有以下几点:
1.语言激励法。
教师应多对孩子说说一些表扬的话,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如:教师在活动开始的时候可以说“看谁画得最好”,“谁画得最漂亮”,“看谁画的又漂亮又干净”等话来激励幼儿上进心。又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对个别幼儿说:“你今天画的真漂亮”、“我知道你一定会画的很漂亮的。”等帮助幼儿增强信心的话,肯定幼儿的创造成果,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作品是被接受的、是受到老师表扬的,大大激发幼儿创造的自信心,促使幼儿大胆尝试。
2.成功激励法。
为长时间得不到表扬的幼儿创造成功的机会,让这些幼儿也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功都应为幼儿高兴和自豪,增强这些幼儿对创造的自信心。如在美术活动中,让那些动手能力较差而口语表达能力较好的幼儿来说说他们想画什么?对他们进行表扬鼓励,教师以真诚的语气告诉他们,希望他们能把自己想的东西画出来给小朋友看,从而增强他们表现的`自信心。
发散性思维是幼儿创造的主要成分,在创造性的美术活动中,教师要设计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又富有想象的教学活动。从而启发、诱导和训练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来培养幼儿创造思维和发展创造能力。如:在大班我们就可以开展这样的活动,只告诉幼儿一个主题《快乐的星期天》来让幼儿进行绘画。教师可以先让幼儿来说一说自己在星期天干什么?和谁一起去了哪里?怎么去的?对于能力强的幼儿要求他们用连环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对于能力差的幼儿,教师可以让他们绘画其中的一段。这样每个孩子都得到了一个主题,并且是幼儿自己通过想象进行绘画的,每个幼儿虽然主题一致,但是他们的内容却是不一样的,每个孩子都要通过自己的想象,自己的创造才能完成,并且在完成后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21世纪是一个创造、挑战的时代,幼儿只有在不断的创造过程中,积累丰富实战经验,从而为以后的创造打好良好的基础。大人们总是说:“孩子是世界上最大胆的画家,最有个性的音乐家,最富冒险精神的探险家。”作为幼儿教师这一独特的行业,作为这些最大胆的画家、最有个性的音乐家、最富冒险精神的探险家的引路人,我们只有在了解幼儿创造性表现能力特点这一基础上,来转换我们的一种古老的观念,用现代的教学形式,用研究、探索式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发挥创造表现的一片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2]吴淑琼。谈幼儿绘画教学的几点看法[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3]刘钢。浅谈幼儿绘画教学[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10期。
浅谈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论文篇十四
(四川省广汉市第三幼儿园邱晓华)。
现在的时代是高科技的时代,现在的社会瞬息万变。时代的发展要求培养具有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孩子。小班幼儿是想象较为丰富的时期,他们的创造性无所不在。在教育生活中,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没有限制的,关键在于育人者如何看待幼儿的创造力,如何正确地加以引导。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时刻注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使他们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富有创造力。作为教师的我一边吸取营养,一边进行探索实践:
一,设计贴近幼儿生活的活动,鼓励幼儿大胆创造。
曾有人这样比喻:孩子是脚,教育(方法)是鞋,教育者是造鞋人。是的,造鞋人只有在充分了解脚的大小、形状、脚的需要及感受的前提下,才能制造出合脚的鞋子。同样,作为教师,只有在充分研究孩子,懂得孩子,了解孩子们需要什么前提下,才能设计出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小班幼儿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社会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物体有学习的兴趣。因此,我在选择关于设计关于三星堆的活动时,先将相关的多个活动进行归类设计使它们成为一个主题,再从幼儿生活中熟悉的相关物体学起,层层深入,让幼儿在比较清晰的主线下轻松地学习。如:我想以“大立人没有穿鞋子,让幼儿想自己送给大立人什么鞋子”为发散点,于是设计了《各种各样的鞋子》、《大鞋和小鞋》、《漂亮的拖鞋》、《大立人》、《送给大立人的鞋子》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先从生活中的实物鞋子进行观察,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通过认识、体验、感受、说、操作等多种形式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如:语言活动:《送给大立人的鞋子》。幼儿在观察了大立人后,发现了大立人没有穿鞋子,便纷纷表示要送鞋子给他穿。袁林汐说:我要送花布鞋给他(穿);张淙南说:我送奥特曼鞋子给他(穿);杨宸浩说:我给他送双亮亮鞋;李琦佳说:我要送妈妈的高跟鞋给他;余培宁说:我给他送一双会飞的鞋子,他就可以去打怪兽了;李龙宇说:我要送滑冰鞋给他,他穿上就去滑冰了……。这样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活动,他们非常喜欢,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在接下来的美术活动中,他们选择不同款式的鞋样,大胆创造,设计出了各种不同漂亮图案。当他们把自己设计的鞋子“送”给大立人后,小手忍不住去摸摸自己送的“礼物”,不停地向朋友推荐:“这是我送的!”小脸上也露出了甜甜的笑容。又如:以“三星堆陶器”为创造性思维的发散点时,我设计了活动《漂亮的陶器》、《设计餐具》、《认识陶三足炊器》等一系列活动。我引导幼儿从生活中自己带的各种陶器开始认识,通过幼儿喜欢的泥工活动、绘画活动发散幼儿的思维,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一定的培养。在活动《漂亮的陶器》,我引导幼儿逐个观察它们的外形,幼儿在老师的启发下,说出了许多答案。如:幼儿看到酒杯说:像吃火锅的(锅)、像喝茶的(盖碗茶)、像油灯(古时候照亮的灯)、装酸菜的坛子等。看到陶器玩具时,幼儿说:像房子、像车子、像警车、像装钱的(罐子)等。想象力非常丰富。在泥工活动《设计餐具》时,许多幼儿先用面团和果冻杯做出了碗,用面团和雪花片做出了盘子、勺子等。由于教师给幼儿的自由空间比较大,幼儿又相继做出了许多和吃有关的东西,如:冰淇淋、面条、饼干、蛋糕、汉堡、鸡蛋、汤圆等。左兴亚还先做了酒杯,等酒杯弯下了腰,她说:那是卖鸡蛋的安在车上的喇叭,然后做了一筐鸡蛋在那里卖;李龙宇做出了一顶厨师帽;刘馨悦做了一个手镯戴在手上,边说边跳起舞来,非常有创意。幼儿在贴近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大胆进行创造,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与幼儿共同讨论,给幼儿留下思考的空间。
在音乐创编活动:《在农场里》,幼儿在教师营造的愉快氛围中,很快的编出了小鸭在农场呷呷……;小狗在农场汪汪……;小羊在农场咩咩……;小牛在农场哞哞……。这时,何德宇说:老虎在农场啊呜;杜雪龙马上反驳:老虎没有在农场;余培宁马上接着说:农场有老虎;三个小朋友大声的争论起来。我没有斥责他们,而是笑着说:“你们一个一个地把自己的话讲给小朋友听好吗?”等大家都安静地听他们把话说完后,我提出问题:“农场里会不会有老虎呢?”很多小朋友都说:“没有。”张淙南说:“有。”小朋友马上反驳说:“农场里没有老虎,老虎在森林里。”余培宁接着说:“老虎在吃小动物。”我故作惊讶:“哦,是吗?”他很认真的点头说:“是呀。”我接着提问:“老虎喜欢生活在哪里呢?”大家都说:“森林里。”杨宸浩说:“动物园有老虎!”大家马上肯定了他的说法:“我在动物园看到了老虎。”于是,我们一起唱出了新歌词:老虎在森林啊呜……;;老虎在动物园啊呜……。在我的启发下,他们又编出了新的歌词:狮子在森林啊啊……;大狼在洞里嗷嗷……等。幼儿在讨论中很自然地找到了合适的答案,并引发幼儿继续进行思考,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更宽广、更灵活了。
2.教师运用启发性提问在学习过程中设置疑问,鼓励幼儿积极思考。
现在的孩子对什么都喜欢问个为什么,不再喜欢当收音机了。于是,我在活动中尽量不先告诉幼儿的结果,而是设置疑问,调动起幼儿的好奇心,从而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如:在社会活动《元元的帽子》。我把故事讲到“元元的帽子吹到树上拿不到了”就不讲了,吊吊幼儿的胃口。然后用求助的口吻说:“谁来帮他想个好办法呀?”幼儿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他们为元元想了很多好办法:请大象用鼻子把帽子卷下来、用树杆打(敲)、坐飞机去拿、用刀把树砍了就取到帽子了、请奥特曼来取帽子、爬梯子去取、请猴子爬树把帽子取下来、请警察来取帽子、用金箍棒来取……。在幼儿想出了这么多办法后,老师再接着讲故事,让幼儿在生动的故事情节中得到启发。幼儿在活动中懂得了友爱和帮助,同时,通过想办法,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一定的发展。又如:在活动《最热的东西》中,我先以轻松的聊天的口吻和幼儿一起讨论:“什么东西最热?”幼儿反应热烈,说出了许多他们认为最热的东西:太阳、热水、月亮、开水、天热的时候花就很热、洗澡的热水、大火、烧烤炉、夏天的楼房、太阳照在滑梯上就很热……。教师引导幼儿比较、感知、认识后,他们知道了太阳是最热的东西。当教师抛出问题:“天热的时候有什么办法使自己变凉快呢?”时,幼儿的思维也很敏捷,想出了多种办法。如:吹风使自己变凉快、洗冷水澡、扇扇子、到雪地里去、把车窗打开、泡温泉、吃冰淇淋……。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也是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情绪高涨,精神饱满,思维想象可以无拘无束地发挥,我们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鼓励,以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如:在上活动《好玩的金杖》前,我先为每组幼儿准备了一根金杖,通过游戏神奇的口袋导入活动,调动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后,再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金杖的外形,幼儿思维相当活跃,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我们教师都要自叹不如。如:平看(金杖),他们说:像水管、像日光灯、像吸管、像划船的浆、像金箍棒、像红旗杆……;竖看(金杖):像拐杖、像竹竿、像树干……;斜看(金杖):像山坡、像楼梯、像工地上的钢管……。活动过程中,我始终是他们中的一员,和他们一起观察、找、玩金杖,让幼儿乐意去学,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需要大量创新型的人才,需要我们教师创新的教。巴特尔说过:“现实中,一点创造力都没有的儿童是根本不存在的。”那么,让我们设身处地地去真心地倾听每个孩子的声音,去分享孩子的发现,让他们的脑子里充满问号,从而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大胆创造,在一页又一页的人生画卷中画上一个又一个圆满的句号。
浅谈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论文篇十五
1.知识体系构成呈现实用化。
受就业压力的影响,多数大学生倾向性的选择实用化的专业,比如:在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多数学生会选择计算机、英语、机械、土木等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而忽视文史等学科;即使选择文史等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时也仅仅是停留在知识层面,并未达到“修养”的要求。
2.价值观呈现功利化。
大学生的心智还未完全成熟,容易应困惑而被误导甚至扭曲,比如:部分学生认为大学就是为了得到一纸文凭,找个好工作;在择业的时候,部分学生也是选择大城市,或是体面职业;在人际交往时,也存在实用主义心理,甚至将实用主义运用到师生交往之间。在处理个人、集体或是国家的利益时,只考虑自身利益。同时,部分大学生缺乏应对挫折的心理素质,缺乏独立思考,心态浮躁。
3.心理问题呈现多样化。
由于当今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的心理问题呈现多样化。比如:人际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恋爱易引起情绪波动等,同时在他们身上还表现出意志力不坚定、容易冲动、心态失衡、个性扭曲。目前高校中,学生应学业、恋爱、就业等问题而酿成悲剧的事件时有发生,关键还是没有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
二、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对策及路径探究。
1.厘清对人文素养学科的定位,实现课程教学中人文素养教育的渗透。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方式,也是学生汲取知识的重要渠道。高校在培养人才时,首先要培养成一个心灵美、道德高尚、综合素质高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利用教材中的人文资料,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人文精神的魅力。文学即是人学。在文史类教学中,可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素有“上下五千年”之称,博大精深。比如:孔子的“仁”,墨子的“非攻”“兼爱”等,这些传统文化体现了人文素有的精髓,影响着我国世世代代的人。在文科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在理科课堂教学中,在教授理科知识的同时,也应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比如:教师在讲授基因知识的同时,可介绍袁隆平等科学家的事迹和巨大贡献,让学生明白要想取得成功,离不开坚定的信念和艰辛的付出,使学生受到启发,感受到人性的价值,追求心灵的最高境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灵活多变,将人文素养的培养变得不再枯燥。
2.完善人文素养教育评价机制,体现传统教育至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
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社会和学校对于学生的评价只关注分数的高低,成绩的优劣,过分重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实用化和功利性,忽视了评估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因此高校在教育中,削弱了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无法培养起社会责任感,最终教育出来的人才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却不是一个完整、和谐的人,表现出高分低能、有知识没文化。所以在新时期的环境下,高校培养出的人才不仅仅是有一技之长的人,更应该是一个具备人文素养的人。因此,社会和高校应转变“人才”的传统观念,推广施行以人文素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在注重学生学习成绩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塑造人文环境,加强人文舆论导向,建立健全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评价机制,完善机制考核指标,促进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3.优化人文素养培育外部环境,搭建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良好平台。
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因此应不断优化人文素养培育的外部环境,从社会、校园、家庭等层面搭建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良好平台,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周围环境。首先,加强对社会环境的营造。以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等科学理念引领社会发展潮流,避免大学生过度的物质崇拜和个人意识膨胀,尤其在网络化、信息化的今天,更应加强社会文化建设,以社会公德和价值体系建设,填补学生价值判断的空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次,应加强高校校园人文环境的熏陶。对于学生朝夕相处的校园环境而言,大到院校管理人员,小到宿舍集体生活,都应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搭建好平台,比如教职工深厚的文化内涵,学生代表优秀的人文精神等,都能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以人性化的校园管理,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最后,家庭的人文素养培育至关重要。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不只是社会和学校的责任,很大程度上家庭才是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主战地,因此父母应做好对子女的思想教育,以自身的谦虚、无私、勤奋等优秀品质引导学生,培育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4.强化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以教师素养助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
大学生身处的教育环境对于其人文素养的培养情况息息相关,尤其教师自身的表现能起到上行下效的作用,对于学生素质的高低联系相当密切。这就表明对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路径之一,就是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以教师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带动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首先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文化品位,以良好的个人品格、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指导学生直面生活的困难,同时教导学生以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困惑,对于好的思想文化多些理解和传播,培养学生高雅的情趣和广泛的爱好,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对于学生生活状态及时了解并关注,关心学生所想,了解学生困难,除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还要多些精神上的鼓舞,才能使学生走出思想困境,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再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推进实践教学,因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在参与的社会实践中能较好的得以体现,教师改变学习方式,更多的发动学生参与实践,是创造更多的条件对学生人文素养加以培育。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探究心理,养成服务理念,学会与人相处之道,做到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等传统精神。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文素养的培养不仅是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的核心任务,更是使学生实现个人价值和人生理想的必备素质,因此人文素养的培育对于大学生自身建设有着不可或缺性。其次,我国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需要一批批“德才兼备”的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才能更好的担当起建设祖国发展经济的大任。因此,社会各个层面,尤其是高等院校,应认识到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探寻出适合大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有效路径,并保证措施的及时高效完成,最终才能为不断满足社会化的人才需求做出应有贡献。
浅谈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论文篇十六
幼儿美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本文在指出近年来幼儿美术教育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了如何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具体对策,涉及到:构建激发兴趣的和谐氛围、教会幼儿必要的美术知识、带领幼儿融入丰富的生活以及合理鼓励幼儿的美术成果。
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是我国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是因为创造力是幼儿认识及智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幼儿创造力是国家的财富,是未来的希望。美术教育是幼儿创造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幼儿美术绘画一般分成三大阶段,分别是:涂鸦阶段、象征阶段以及图式阶段。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思维阶段,采用的主要是拼接方式。因此,幼儿的生活世界越生动丰富,积累的表象也会越多样化,创造潜力也会越大。
然而据笔者的从教经历以及相关资料的研究,发现:在幼儿美术教育方面存在不少妨碍孩子们创造力发展的因素。比如,不少幼儿教师习惯于先示范、再让幼儿进行依葫芦画瓢式的绘画,甚至直接要求孩子们绘画时的颜色、形式都要与示范画一致。这样的美术教育方法虽然能够教会孩子们一些绘画的基本技能与方法,但是却严重阻碍了幼儿的思维及想像力的发展。
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引导,鼓励幼儿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美术绘画来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想像,接纳幼儿独特的审美感受。本文就是针对幼儿美术教育,探讨如何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对策。
绘画创作的灵感取决于一定的氛围。教师在指导绘画时,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让幼儿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思维不受限制,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敢于大胆作画,大胆创新,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构建激发幼儿兴趣的和谐氛围,幼教首先要注意在情感上亲近孩子们,培养师生之间的亲密感。幼儿的心理反应是比较敏感的,他们感觉氛围温馨、可预测,就会产生安全感受,也就会有更多的兴趣去创造快乐。当然幼教也要提供足够的资源去启发孩子们的创造潜力,让孩子们借助于各种创造性的媒体去绘出心中所想的内容。教师不要以质疑、冷漠的态度去面对他们,应该以微笑、赞许的神情去对待他们,同时根据孩子们提出的需求,在保证安全及可行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孩子们,让他们去尝试新的东西。当然,教师要有一定的忍受能力,比如:孩子们的吵闹、混乱、无理等。因为有时候,幼儿处于高度绘画创造欲望以及兴奋时,他们就会更加活跃,有点手忙脚乱。如果教师过于注重所有时间内的良好秩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们的创造能力的发挥。
要想让幼儿在美术教育中更好地培养创造力,掌握必要的美术知识是前提。因此,首先,教师应该教会幼儿必要的绘画知识,让孩子们掌握最基本的绘画技能。比如:可以指导孩子们学会绘画工具的灵活使用,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色彩的调配及合理运用。并给孩子们提供丰富的美术材料。因为爱动好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一个模型、一张绘纸都会让孩子爱不释手,摆弄半天。因此在美术知识教授的'过程中应尽量提供幼儿感兴趣的物质材料,让孩子们多看、多摸、多玩,从而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
其次,在具体的绘画技能方面,教师要指导孩子们学会以不同视觉角度去观察人与物。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大胆地采用线条、色彩以及构图进行初步的创造性尝试。教师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要真正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发现幼儿在运用所学美术知识时所创造的闪光点,并进行及时的因势利导,从而给幼儿创造的自信心,促进孩子们创造性思维的不断发展。
幼儿美术教育应该注重体验学习。只有让幼儿亲自参与活动,印象才会更深刻,也才会更容易激起创造的动力。比如:每年春暖花开之际,可以组织幼儿去春游。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个快乐的旅程。幼儿可以看到青青的小草、各种颜色的小花和水果,可以在花园里玩游戏,可以观看路上流动的风景。活动结束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美术教育,让孩子们画出春游的主题画,表现出孩子们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就会发现孩子们的快乐跃然纸上,呈现较好的创新性。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艺术领域的指导要点中明确提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可见,针对孩子们的美术成果,教师应该进行正面的评价。
即使是细微的进步也应该给予表扬与鼓励,不足的地方可以通过委婉的方式提出。比如可以通过“你画得真棒!”,“画得真像,真漂亮!”等语句对孩子们的成果做出肯定的评价。同时,教师应该耐心倾听孩子们绘画的想法,真正知道他们在作画时的所思所想,这不仅可以增强孩子们的表述能力,更可以拓展孩子们的想像力。
创造力对于任何时代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幼儿抓起。美术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部分,是创造潜能的载体之一,能够为幼儿的创造能力发展提供一个空间。幼儿通过美术活动,不仅可以引发幼儿丰富的审美情感,而且可以呈现幼儿内心世界,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总之,利用美术教育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应该得到更多幼儿教师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张平,余朝肃.怎样提高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有效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1.
[2]彭怡.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j].学前课程研究,2010,02.
浅谈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论文篇十七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一旦对某人、某事感兴趣,就会在较短的时间里,产生较浓厚的兴趣,去关注事物发展变化。因此,教师要把幼儿兴趣的激发放在首要,让幼儿积极主动去学习,去探究,去获知。
根据幼儿发展的特点,活波、好动,天真可爱,但是幼儿持久性较短,对兴趣维持时间不长,对事物变化的规律,挖掘、认识、理解的程度较低,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个性特征,巧妙运用动、静相结合起来,将幼儿带入具体的情景中,让幼儿感觉到自己非常快乐地学习。因此,对幼儿在听、说、看、动、唱等实践活动中,通过音乐的方式去感受音乐,去理解音乐,最终幼儿能够鉴赏音乐。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音乐鉴赏时,幼儿教材中所编排的都是立足于幼儿欣赏的角度,较好激发起幼儿学习兴趣。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认真分析全班幼儿学生具体情况,弄清楚幼儿爱好、兴趣,在音乐方面幼儿具备了何种基础知识,以及能力状况,去选择音乐素材。在选择音乐时,力争做到幼儿的“接受性、接纳性,感受性”,通过幼儿对音乐的欣赏,吸引住幼儿,让幼儿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音乐的节拍,音乐给人们所带来的快乐,激发起幼儿能够自己在音乐方面表现的欲望。
幼儿对音乐的表现欲望得到强化,就能够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大脑去思维,自己的双手、脚去跳跃,较好让幼儿的情感的到交融。因此,幼儿教师要创设好幼儿激发兴趣的情景,给幼儿一个较浓厚的氛围,让幼儿能够主动去展示自己,大胆想象,大胆创作,较好让幼儿的个性得到发展,充分发挥好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与主体性。笔者认为,教师采取多种方式,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培养欣赏综合能力,才能较好地发展幼儿的现象能力,较好地丰富幼儿的知识,较好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幼儿识记知识的能力。
浅谈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论文篇十八
少年儿童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旺盛时期,他们活泼好动,富于想象。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儿童美术教育应该使儿童这种潜能和天性得到充分的表露和发挥。梅锡军美术学校·儿童美术在辅导儿童美术创作中,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方面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欣赏名画,激发兴趣。
梅锡军美术学校·儿童美术教学不是局限于技巧的培养,还让儿童在不断欣赏各种美术作品中,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在辅导学生绘画创作中,中心让学生欣赏古今中外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因为美术作品涉及的范围很广,古今中外、天上地下、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无所不含。通过欣赏各种美术作品,对学生进行感染和激励。同时,在欣赏中收到扩大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知识的效果,不仅使他们看到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自然环境和生活图景,还可以使孩子学习艺术家的工作精神和创作态度,从而产生极高的创作愿望。
(二)启迪诱导,丰富想象。
在教学中,梅锡军美术学校·儿童美术的教师经常和孩子共同讨论艺术品的创造过程。在讨论中,教师起着启迪和诱导的作用。通过引导诱发,唤起孩子对美的思考。教师与孩子共同讨论,对启发诱导学生的审美联想与想象是十分重要的。
美术教学不仅是培养孩子静观美、欣赏美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中,梅锡军美术学校·儿童美术要求孩子在观察周围事物的基础上进行理解、记忆,根据一定的主题进行创作。
(三)拓展思路、勇于创新。
梅锡军美术学校·儿童美术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儿童的形象思维能力,从而使他们能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因此,我们的美术教学提倡标新立异,不默守陈规,鼓励学生勇于创新。为了培养学生独立创作的意识,梅锡军美术学校要求教师要尊重儿童的各种奇特的想法,尊重他们用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法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只有这样,孩子的兴趣、爱好、个性及真善美才得以自然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