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具设计制作说课稿(精选17篇)
每一次总结都是一个机会,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和进步。写总结需要注意结构的合理性和逻辑的推进。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供大家参考。
面具设计制作说课稿篇一
1、教材分析:
《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面具幼儿是非常喜爱和感兴趣的。大班幼儿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因此,我设计了这节《好玩的面具》。
2.目标定位
根据《指南》中艺术领域目标指出:5——6岁幼儿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因此,我把本次活动目标定位一下3点:
(1).能够自主并大胆的使用材料进行装饰。
(2).能够用鲜艳的色彩大胆绘制面具。
(3).体验制作面具的乐趣。
3.活动重难点
大胆用色,用夸张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想象。
4.活动准备
为了能够更加充分有效地开展本次活动,完成目标,我做了以下准备:
教学辅助材料:面具图片、白面具。水粉、水彩笔、双面胶、毛根、吸管、松紧带等。一段欢快的音乐。
根据单板幼儿年龄特点,我才用了一下教法;
1、情景教学法:利用自制面具导入活动,创设情境,提高幼儿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2、观察法:活动第二环节“图片欣赏”引导幼儿对面具的造型、色彩、表现手法进行观察,让幼儿有母的、有序全面的观察。为下一环节幼儿设计面具做好准备。
1、谈话法:在活动第二环节,我采用谈话法,加深幼儿对面具的特征认识,并在设计前,让幼儿说说自己准备怎么设计面具。激发幼儿表现欲望和创作灵感。
2、操作法:在活动的第三环节,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用夸张的手法设计面具,并大胆用色,让幼儿的想象赋予行动。
3、体验法:为了让幼儿对面具有更深的印象,我采用了游戏体验法,让幼儿在欢乐中感受面具带来的快乐。
遵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原则,我将本次活动分为5个环节进行:
谈话淡入——图片欣赏——设计面具——分享交流——体验游戏
1、谈话导入:我带上设计好的面具与幼儿谈话,设置情景,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2、图片欣赏:幼儿发现面具的造型夸张、颜色艳丽的特征,激发幼儿想自己动手设计的兴趣。
3、设计面具:为了能够使幼儿更好的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讨论“你想怎样设计你的面具”幼儿通过想象,能够大胆用色,设计出图特的面具,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4、分享交流
师生共同欣赏面具,让幼儿说说自己的面具是怎样设计的。最后进行总结性评价,肯定幼儿的表现,对优秀作品给予表扬,不理想的加以鼓励。
5、快乐游戏:这一环节让幼儿带上自制面具,随音乐起舞,体验戴上面具舞动的快乐。
活动延伸:将毛线、报纸等废旧材料投入美工区,鼓励幼儿继续创作。
面具设计制作说课稿篇二
中国的面具艺术源远流长,已有40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具的作用不断衍变,原有的鬼神崇拜宗教迷信内涵逐渐淡化,渐趋于兼具酬神与娱乐的双重功能,用于祭祀、戏剧等,或是被当成纯粹的装饰与艺术品,其艺术性、娱乐性的审美价值日益增强。它的制作材料更是多种多样,木头、布料、树皮、纸、皮革等等,都可用来做成面具。为了让学生了解、感受古老的面具文化,从小学习、热爱工艺美术,学会制作简单的工艺品,以此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审美情趣,我设计了泥塑面具这一课,在制作材料上,选择了学生非常喜爱的——色彩艳丽、可塑性大的橡皮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用彩泥塑造一个生动有趣的面具,培养学生立体造型能力。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对面具进行夸张与变形,使面具更有趣。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教育家第多斯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对于面具,学生接触较多的是卡通面具,像孙悟空、奥特曼等等。但是面具制作是一种古老的艺术,为了让学生感受原始艺术的美,一开始就通过傩戏形式向学生展现面具的衍变过程。我安排了一个录像和傩戏图片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一下子处于兴奋状态,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戴着面具表演节目是多么有趣,从而有一种自己也想做的意识。二是原古人戴着面具驱妖降魔。让学生了解原始面具艺术,懂得面具在原古时代的作用和特点。三是对比京剧表演。让学生了解面具在戏剧表演中的作用,并欣赏到京剧脸谱的艺术美。把面具的演变始贯穿到表演中,我一方面是想让学生在一开始就有眼睛一亮的感觉,就有一种蠢蠢欲动的心理;另一方面是想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深刻地感受到原始艺术美,并知晓面具的作用。
二、开展讨论,拓宽思维。
在探讨面具的结构时,通过欣赏图片,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面具研讨。我想让学生在交流中开阔思路,集思广益,自己去解决面具脸型、五官、头饰的设计问题,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力量。
三、欣赏图片,启发想象。
小学美术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而且也应重视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我把欣赏贯穿始终。因为美术作品中的形、色、质是人类情感的载体,是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直观形象与符号,容易唤起人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
(1)、欣赏真实面具。
一开始通过学生戴着面具表演导入,给学生直观、深刻地视觉冲击,激发学生学习面具的兴趣。
从欣赏各种材料制作的面具——明明和胖胖的对比面具——优秀泥塑面具——作业时的面具欣赏。我想通过大量的面具图片欣赏,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内在的创作灵感,让他们将自己欣赏所获得的技巧、方法、新思路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为自己创作出优秀面具打下坚实的基础。
(3)、欣赏课堂作品。
我用“选购产品”来代替作业评价,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讨论、欣赏、选购,并从中吸取优秀作品的构思表现长处,让他们在对比欣赏中,提高鉴赏能力。
面具设计制作说课稿篇三
教材分析:本课的设置,注重创设美术文化情景,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社会文化发展中面具的由来及演变,让学生在学会制作面具的过程中,了解面具艺术的特点及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寄予面具的意趣与理想。本课的面具设计制作,利用学生简便易找、便于制作的材料,将纸浮雕等技法运用到制作中,发挥想象,巧妙利用,设计制作出展现自己审美意趣的面具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1、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了解不同地域、民族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审美习惯,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2、了解面具的设计特点和造型方法
3、了解面具的色彩搭配和运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面具色彩运用与搭配
难点:设计制作出有新意的、艺术效果独特的面具
课时:1课时
一、师生问好导入课题(问题导入)
1.你带过面具吗?都带过哪些面具?
2你戴面具是为了干什么呢?
3.你对面具还有那些了解?(检查课下作业完成情况)
教师归纳:面具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品,在世界艺术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亚洲、非洲、美洲几乎所有地区的原始艺术中都可以找到。面具反映了各民族的宗教、民俗和审美,展示出原始艺术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技艺。
面具最初用于对妖魔鬼怪的驱赶,对图腾的崇拜,对英雄的歌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在的面具已不仅仅用于祭祀,而是成为戏剧、舞蹈表演的道具。
板书面具功能:驱魔------娱乐------面具文化
看图片和实例
讨论:面具有哪些特点?
归纳:板书颜色丰富五官夸张性格多样装饰性强
1、构思。(把握特点、确定外形、设计纹样)
2、勾纹样。(构图饱满、落笔大胆、细心收拾)
3、制作。(巧妙利用、合理搭配、精心制作)
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尝试自主得出面具设计制作方法,老师归纳,突出教学重点
创作要求:1面具形象自拟
2注意剪、刻、粘贴、彩绘等技法的应用
学生动手实践,教师放背景音乐,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体验创作的乐趣,师巡视指导的同时,强调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注意会出现的意外情况,帮助学生解决难点。
注重鼓励性评价
中国是世界上面具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内容丰富的国家之一。今天我们手中的面具既是对民族文化传承也是发扬,虽然时间有限、材料有限,但创意无限同学们都做成了自己作品。
后记:各种各样的面具吸引了他们,绘制的过程中,他们还是缺乏耐心,不够细心,上颜色的时候,画面效果粗糙。要注意强调绘制的过程。
面具设计制作说课稿篇四
今天我参加了职初青年教师的说课比赛,在这半天时间里,观摩了18节小学阶段说课。每一位说课的老师都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各自学科的课堂教学,很多老师的精彩说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感自己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下面我简单说说这次说课比赛的心得体会:
这次说课比赛,评委给了中肯、准确的评价,使我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这次比赛,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等16课《动物面具》一课。首先,由于自身时间原因准备得不是很充分,说课有些简单,也没有适当的演示,不利于展示说明自己的整个教学设计。其次,在说课过程中,由于说课稿没有记牢,说的不够流畅,感染力不强。这些说明了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还不到位,我必须要从多方面去努力提高,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
这次比赛,让我对说课有了更深的理解。要说好一节课,应该有一个简明扼要的提纲,有一定的理论体系,忌烦琐。说课的关键就是要“说”,说教学目标,说教学内容,说教学思路,说教学方法,这是一个人教学理论的基础,教学思路的阐述,要有理有据。在说课中教学过程是很关键的,不仅要说全面,还要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做。说教学过程要简明扼要,讲清楚教学思路:即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课型及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以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突破难点,理论依据是什么,以及主要教学环节。
总之,这次学的说课我感受良多,受益匪浅。不放弃自信、不放弃学习、不放弃进步、不放弃追求将会不断鼓励我不断向前冲的。
面具设计制作说课稿篇五
课文内容分析:
面具是一种古老的民间美术工艺品,几千年前的原始部落在祭祀、祈福时就使用面具。现在,人们常在节日或舞会上使用面具。
本课属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以有趣的面具为题材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欣赏各式各样的面具,了解面具的起源,发展,认识面具所具有的形式美,进而启发学生运用多种表现形式设计制作独特的面具。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我国民间艺术的精华,激发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体验设计制作和应用的乐趣。
二、说学情。
《面具》是小学三年级的一堂制作课。在上一个课时的学习中他们学习了画动物和人物的头部特征,为学习本课打下了基础,体现了由浅入深的训练过程。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实际能力,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的及重点、难点。
三、说目标。
1.知识目的:通过欣赏各式各样的面具,了解面具的来源,发展及其形式美。
2.能力目的:创作并制作独特的面具作品,培养学生利用材料进行设计制作的能力。
3.情感目的:激发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
四、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和制作独特的面具作品。
难点:通过面具的设计和制作,使学生了解民间面具艺术,培养想象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绘制面具的技能。
五、说教具与学具。
教具:课件、范作、演示用品。
学具:剪刀、胶水、彩色纸、彩色笔、油画棒等。
六、说教法。
直观教学法、欣赏分析法。
七、说学法。
自主探究法。
1.用游戏入境的方式导入新课。
3个头戴面具的学生相继出场,此时,教师问:“谁知道他们脸上戴的是什么?”学生讨论后,使学生对面具具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引发对这种古老艺术的浓厚兴趣,并在心里产生疑问:这么漂亮的面具是怎样做成的?从而为新课埋下伏笔,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求知。
2.展示不同的面具,开阔视野。
(1).引导学生欣赏书上的面具,了解所学内容。
(2).播放幻灯,介绍温巴面具傩戏面具和非洲面具。并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说明面具的起源和在当时的作用。
(3).启发提问:面具在现在还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后幻灯展示京剧面具、舞会面具和小朋友做的节日面具。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宽创作思路。认识制作面具就是通过对人或动物面目的夸张变形,促使学生对面具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教师示范。
4.学生动手制作面具。
当学生领会了面具质朴、古拙的原始美之后,要给学生提供创造美的舞台,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有趣的面具,在作业实践中感受自身的智慧,这时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制作。
5.展示作品。
展示学生作业时,师生互动评价作品的设计构思、着色特点。
6.课外拓展。
首先对学生这节课的学习进行肯定,然后课外拓展:利用废弃材料做面具,变废为宝,节约资源。
九、说板书。
面具。
1.画头。
2.剪。
3.挖眼装饰。
4.贴皮筋。
面具设计制作说课稿篇六
我今天的说课将从三个方面展开,一说教材;二说教法、学法;三说教学程序.
一、说教材:
我对教材的理解:
《面具》一课无论是人教版还是湘教版美术教材都是必有的内容,我们现在使用的湘教版七年级下期第5课《远古的呼唤》即是面具内容。我在实际教学中将这一课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面具的设计与制作,体现综合与探索,第二课时是面具与表演,体现设计、应用、体验的结合,是第一课的延伸,下面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课程设计。
面具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在艺术发展进程中有它独特的艺术内涵和价值,具有设计独特新颖、造型夸张、色彩鲜艳等特点;这一门艺术更体现出综合与探索,可以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等综合能力,为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标新立异、展现自我创造了条件,同时可以加强热爱民间传统艺术的思想感情并传承这一艺术形式。我认为面具在课型上属于综合、探索,综合性很强,所以一改以往单纯以绘画为教学内容的做法,面具的设计多元化,突出综合与探索的特点,符合创新教育与要求,在掌握一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领域、认知过程)同时,亲身参与艺术欣赏、设计(拓展领域、联想过程)来表现、评价、创造艺术作品,从而获得审美体验(研究领域、创造过程)。
教学目标的确立:
《面具》一课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依据现代教育观念、以创新理论为指导思想,根据中学美术教学大纲要求及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全方面能力,帮助他们学习和成长,教材选择上是注重趣味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并表现出勇于创新的能力,本课的教学目标由四方面来确定的。一是认知目标:掌握面具的一般知识及其制作方法,这是设计和创造面具的前提;二是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眼、手、脑协调及评议表述能力,锻炼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的创造能力,在审美体验过程中,用眼能培养观察艺术的眼睛,去感受有形有色物象,用脑是艺术创造思维的基础,用手培养动手能力、创造思维的表现,用口描述评价艺术作品,从而提高欣赏能力表述能力;三是情感目标:热爱民间艺术,对民族传统艺术的传承。通过欣赏体验直接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从而热爱这一艺术;四是美育目标:提高审美情趣和素养,通过欣赏和评价来提高审美能力。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积累,个性特征逐渐显现,具有一定的独立观察、认识、分析事物的能力,同时他们天真、活泼、好奇、爱动、新异感强。本课的重点是面具的制作方法,创意与设计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与学法:
课堂教学是由老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要素的有机结合。在本节课中,学生是主体,老师在其中主要起点拨、启发和解惑的作用。学生如何学,老师如何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怎样导引教学目标与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这是本节课设计时首要考虑的问题。首先是紧盯目标,创设情境,引发兴趣,兴趣是本节课的关健,有了兴趣,才有尝试去做的动机;然后是突出重点,分散难点,针对创新,循序渐进,真正体验。主要采用研究式创新教学法,欣赏与提高兴趣并重、启发讲解与直观演示相结合、讨论与尝试操作相交融,突出美术学科的特点,增强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系统性。启发学生思考和问答,师生在互相交流中启动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动手实践环节,对学生的困惑给予启发、阻塞时给予点拨,上台阶时给予铺垫,攀登时给予鼓励。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发现新知,探索新知,参与知识形成,能力形成的全过程。这节课以学生实践为主,所以时间分配上,课堂练习约占三分之二的时间,导言、复习、讨论约三分钟,讲授新课、演示约五分钟。讲评作品、小结、结束语共约八分钟。
三、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展示面具、导入新课。
教师把事前准备好的面具范样展示出来(挂在黑板一侧并用纸罩上),达到设境引趣激情的目的。使学生直接感受和体验面具。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积极参与提供表现和相互交流的机会。
调动积极性,提问激发创作热情,你能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面具吗?
邀请几位同学头戴面具根据不同的角色随着乐曲即兴给大家表演,并对他们的表演给予鼓励。让学生对面具产生浓厚的兴趣,想探究下去。
2、复习提问:学生讨论、归纳,教师重点点拔,达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复习有关图案色彩配合的几种方法(同种色、类似色、对比色)以及人物头部的五官比例(“三亭五眼”)。
3、欣赏面具:教师设置启发性问题,怎样制作出有特色的面具?
放多媒体课件,欣赏了解面具的形成和发展的一般知识,教师结合画面讲解面具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与原始的乐舞、仪式、巫术、图腾及民间的歌舞、社戏、戏曲、脸谱、面具舞会相互交融、依存,渗透,形成了它独特的艺术内涵和造型特点,面具作为民间艺术广泛流传。
4、讨论问题:学生主体参与、分组讨论、师生互动、交流问题、发表见解、活跃思维。
5、直观演示并讲解制作方法:吸引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质疑问题、重点启发。
设计(奇、特、有创意、寓意);绘制(涂色、粘贴);剪刻(沿外轮廓剪好、剪出眼睛的位置);组合(粘、订)。
6、学生动手制作:体现学生主体参与、闪现个性、综合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设计,有创意、新颖、独特、造型简单、概括、色彩鲜明,在变化中求统一,富有寓意。找准眼睛所在的位置。
教师注意倾听学生的谈话,鼓励大胆想象,引导创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使他们真正掌握面具的制作方法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7、展示作品和评价作品:使学生表现自我,体验合作成功。
鼓励同学们戴上自己制作的面具,到讲台前展示,让大家欣赏、评价。推荐有创意的作品让学生评价,同时让学生自我介绍创意。
8、归纳总结:培养独立思考、综合归纳的能力。
让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
老师用激励性的语言作本课的结束语:同学们,你就是未来的艺术家,几张纸、几团线、一包碎布、两本旧挂历,甚至一切废旧物品都是你手中的艺术材料,只要开动你的大脑,使用你的双手,人人都可以成为美的设计者。让我们用智慧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未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面具设计制作说课稿篇七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鬼脸面具制作》。首先我要说教材,是江苏凤凰出版社大班上学期艺术领域的一节内容。通过一个有趣的动手制作游戏完成纸面具的制作。内容选取符合幼儿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幼儿的活动参与积极性和热情。
根据对教材的把握,接下来我要说教学目标。大班幼儿动手能力较强,手的小肌肉灵活性、手眼协调能力发展较为迅速。《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目标要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经验,并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的。我将利用此次集体教学活动,引导幼儿在艺术活动中表现美,因此我提出以下三维目标:(1)认知目标:幼儿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运用多种材料制作鬼脸面具;(2)能力目标:在活动过程中能大胆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3)情感目标:体验制作带来的快乐,在制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活动是一个双边互动的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因此我要备幼儿,说学情和学法。(1)操作法。大班幼儿动手能力强,渴望尝试。蒙台梭利说过,儿童有“吸收力的心智”,即成人无须强制的灌输,只要提供“有准备的环境”,儿童就可以毫不费力地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吸收一切经验,因此在组织课程活动时,我将时间更多地留给孩子;(2)合作法。大班幼儿喜欢交往,游戏活动也从中小班的个体—平行—联合游戏过渡,我将作为间接的指导者而非直接的领导者,让孩子们之间多进行互动和帮助。(3)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福禄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内部需要和冲动表现,幼儿园应当是孩子的乐园。(认知、情绪情感、个性、社会性)。
为了活动的顺利开展,接下来我将说活动准备。物质准备:面具纸筒、剪刀、胶棒、双面胶、透明胶带、彩色即时贴、彩色纸、笔、回形针、毛线、吸管等(废旧材料体现经济性原则);经验准备:幼儿对鬼脸变形的结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根据上述内容,我要说活动过程。
(1)环节一:引导幼儿回忆以往有关鬼脸的经验。“你们有看过鬼脸吗?做过吗?画过吗?”
(2)环节二:直观法,展示各类材料。
——“这里有什么材料是你认识的?”“有什么用处呢?”“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呢?”(发散性思维,如:鼓励幼儿说出吸管不仅可以用来喝水,还可以用来装饰,加大思维的转换跨度和联想跨度)。
(3)探索眼睛的剪法,引导幼儿合作完成。
——“眼睛的部分应该怎么剪呢?”(教师此时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请幼儿来帮助自己,以激发他们的尝试热情和积极性并合作完成)。
(4)环节四:幼儿实际操作—教师指导幼儿两人合作先将眼睛的部分做好再装饰面具。将面具筒戴在头上,同伴先画出眼睛的位置再取下来剪掉眼睛部分。
(5)幼儿交流操作结果:教师此时展示幼儿的作品并给予适当的评价。教师的评定等级加上适当的评语利于幼儿找到不足之处的原因,并给予一定的支持性策略,有利于下一次活动的开展。
——“你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吗?你是怎么解决的呢?”
最后我要说延伸活动:
(1)将幼儿做的面具投放在语言区,请幼儿带上自制面具进行表演游戏;
(2)将各类材料投放在美工区,幼儿可以在区域活动时间再次进行制作或完善,以巩固美工材料的用法。
面具设计制作说课稿篇八
课文内容分析:
面具是一种古老的民间美术工艺品,几千年前的原始部落在祭祀、祈福时就使用面具。现在,人们常在节日或舞会上使用面具。
本课属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以有趣的面具为题材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欣赏各式各样的面具,了解面具的起源,发展,认识面具所具有的形式美,进而启发学生运用多种表现形式设计制作独特的面具。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我国民间艺术的精华,激发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体验设计制作和应用的乐趣。
《面具》是小学三年级的一堂制作课。在上一个课时的学习中他们学习了画动物和人物的头部特征,为学习本课打下了基础,体现了由浅入深的训练过程。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实际能力,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的及重点、难点。
1.知识目的:通过欣赏各式各样的面具,了解面具的来源,发展及其形式美。
2.能力目的:创作并制作独特的面具作品,培养学生利用材料进行设计制作的能力。
3.情感目的:激发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和制作独特的面具作品。
难点:通过面具的设计和制作,使学生了解民间面具艺术,培养想象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绘制面具的技能。
教具:课件、范作、演示用品。
学具:剪刀、胶水、彩色纸、彩色笔、油画棒等。
直观教学法、欣赏分析法
自主探究法
1.用游戏入境的方式导入新课。
3个头戴面具的学生相继出场,此时,教师问:“谁知道他们脸上戴的是什么?”学生讨论后,使学生对面具具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引发对这种古老艺术的浓厚兴趣,并在心里产生疑问:这么漂亮的面具是怎样做成的?从而为新课埋下伏笔,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求知。
2.展示不同的面具,开阔视野。
(1).引导学生欣赏书上的面具,了解所学内容。
(2).播放幻灯,介绍温巴面具傩戏面具和非洲面具。并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说明面具的起源和在当时的作用。
(3).启发提问:面具在现在还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后幻灯展示京剧面具、舞会面具和小朋友做的节日面具。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宽创作思路。认识制作面具就是通过对人或动物面目的夸张变形,促使学生对面具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教师示范
4.学生动手制作面具
当学生领会了面具质朴、古拙的原始美之后,要给学生提供创造美的舞台,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有趣的面具,在作业实践中感受自身的智慧,这时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制作。
5.展示作品
展示学生作业时,师生互动评价作品的设计构思、着色特点。
6.课外拓展
首先对学生这节课的学习进行肯定,然后课外拓展:利用废弃材料做面具,变废为宝,节约资源。
面具
1.画头
2.剪
3.挖眼装饰
4.贴皮筋
面具设计制作说课稿篇九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面具》,本课是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根据新课程中增加劳动与技术教育中的技术含量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课是一节“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通过欣赏各种各样的面具了解面具的和发展,通过制作面具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制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
其次,谈谈我对学情的分析,这一阶段的学生善于发现,充满了探索性、有创新意识;但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异较大、自律能力表现的较弱。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重视。
所以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各式各样的面具,学生了解面具的与文化。
2、制作独特的面具作品,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和制作独特的面具作品;难点是:通过面具的设计和制作,学生了解面具艺术,发展想象和创造能力。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将采用欣赏、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法并以情境教学法作为辅助教法,通过欣赏中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面具的美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差的教师只会奉送真理,而好的教师则教给学生如何发现真理,基于此,我将通过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学法展开,真正使劳技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本节课我所准备的教学用具是幻灯片,学生将准备剪刀、卡纸等一系列工具。
下面主要谈谈我对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我会从激趣导入、交流赏析、现场制作、作品展示这四个环节加以说明。
环节一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我会告诉同学们面具王国给大家发了一封邀请函,邀请函内容:亲爱的同学们,我们面具王国的狂欢节马上就要开始了,听说咱班的同学个个心灵手巧,于是我,国王,想邀请大家一起参加我们的狂欢,你们愿意吗?不过你们要通过重重考验,获得通行证:四朵小红花,才能到达我们面具王国。我会热烈欢迎你们的!由此引出课题《面具》,之所以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气氛,使他们更快的融入课堂。
环节二交流赏析:
在这一环节我会利用多媒体带领同学们欣赏各种面具的图片,并交流课前研究问题:“什么是面具?它的和发展是什么?”让同学们在交流和碰撞中掌握知识。之后我会让同学们观察:“这些面具在造型与色彩上面具有怎样的特点?”并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然后交流汇报,(小组讨论得出:造型:奇特多彩;色彩:鲜艳明快;材料:丰富多样。)最后教师再加以总结与强调。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在欣赏中走近面具艺术,了解面具的特点,为接下来的面具制作打基础。
环节三现场制作:
在本环节开始我首先激励同学们:“国王对同学们刚才的表现表示非常满意,他决定每位同学都给三朵小红花。但是我们只有获得四朵小红花才能参加狂欢节,所以接下来需要大家开动脑筋制作出一个有特色的面具以获得小红花。那么你想制作一个怎样神奇的面具呢?在色彩和材料上如何搭配和选择呢?先和组里的小伙伴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准备一会儿在班里进行汇报。”之后让同学们以四人为一组交流讨论,各抒己见。最后在班里进行交流。
交流完毕后我会适时的说:大家的创意真是太棒了,那么我们就赶快行动起来,老师相信大家都能创作一件令自己满意的面具!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难点所在,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能够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了解面具的制作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此时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创作激情也达到了高潮,从而本课的重难点得以解决。
环节四作品展示:
制作结束后,我会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一名学生上前戴上面具,展示各组面具的独特风格。并告诉同学们:恭喜大家,都获取了前往面具王国的通行证,下节课我们带上这些面具,一起去参加面具王国的狂欢节,好吗?最后让同学们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教师适时地进行总结,组织学生下课。
至此我的`课堂到此结束。
最后谈谈我对板书的设计:
为了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掌握理解,我的板书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面具设计制作说课稿篇十
活动目标:
1.在幼儿认识面部五官的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用粘贴的方法制作动物面具.。
2.复习粘贴面相,启发幼儿贴出不同动物的面相,发展幼儿的求异思维.。
活动重点:
启发幼儿贴出不同动物的面相.。
活动准备:
各种形状的彩色纸圆形的白纸浆糊抹布。
活动流程:
引起兴趣--幼儿观察--幼儿制作--活动评价。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2、老师带来一些玩具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请你们把眼睛闭起来,数到三。
3、你们看是什么?(小动物)。
4、这是动物面具,你们喜欢吗?
5、幼儿观察。
6、你们看到哪些动物?你们怎么知道它是小白兔的?你怎么知道它是小熊的?
7、你想做一个什么动物?
8、谁愿意将你心里想的动物面具做给大家看。(幼儿示范)。
9、你们想不想做一个自己的动物面具?
10、请你们先想想你想做一个怎样的动物面具,想好后再做。
11、幼儿制作。
12、提醒幼儿用完浆糊要把手指擦干净。
13、帮助、指导有困难的幼儿。
14、鼓励幼儿大胆的和幼儿交流自己的作品。
15、活动评价。
16、展示幼儿作品。
17、请你说说你最喜欢哪个面具?为什么?
面具概述。
的外在形式,为学术界所重视。面具是造型艺术的一个特殊领域,它最早出现于十分遥远的古代。许多部落和部落的面具常是把雕刻和绘画结合在一起,创造出颇为精彩的作品,尽管奇形怪状,毕竟不是为造型艺术的一项重要的'成就。面具文化也通常被称为傩文化。他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一种标志。我国是面具产生最早、流行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直到今天仍然可以看到它的原型和影子,继续在我国民众心理上、民俗上、文化上和艺术上发挥作用。
面具是造型艺术的一个特殊领域,它最早出现于十分遥远的古代。许多部落和部落的面具常是把雕刻和绘画结合在一起,创造出颇为精彩的作品,尽管奇形怪状,毕竟不失为造型艺术的一项重要的成就。面具文化也通常被称为傩文化。他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一种标志。它表明人们已从表面思维开始向抽象思维迈进。
一般指演员的面部塑形化妆,又称“假面”、“脸子”。英文称“mask”。
人类戴面具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最早的面具可能产生于狩猎活动,为了便于接近猎物,猎人用面具把自己装扮成各种动物,在世界各地的民俗活动中,人们往往用面具把自己装扮成神鬼及各种奇禽怪兽,以表示对自然力的崇拜或在想象中征服自然力,在民间的一些戏曲表演活动中,面具至今仍是主要的化妆手段。比如贵州的地戏等。
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面具(右图),其材质为石料,可追溯到公元前70,现存放在巴黎圣经圣地博物馆。
面具,用丰富的表情及色泽讲述藏戏文化。
面具,藏语中称“巴”,主要用于各种民间表演活动,它与人们日常生活、劳动、娱乐有着直接的关系,遍及西藏各地。通到了清代,藏戏广泛普及到民间,其剧目、流派更加丰富多彩。藏戏面具与宗教面具相比,造型带有浓郁的世俗倾向和民间色彩。表现的题材主要包括历史故事和神话中的人物、神灵和动物。藏戏面具中的国王、大臣、喇嘛、老妇、老翁的面具有着独特的个性特征;剧情中神灵、鬼怪和动物面具的塑造,尽管带有宗教面具影响的明显痕迹,但大都人格化,被赋予了人的情感。人类的真、善、美和假、丑、恶,都在面具中得了具体的表现。面具多设色,不同的色彩象征不同的角色特征,如深红色象征国王,浅红色代表大臣,黄色象征**,蓝色代表反面人物,而半黑半白象征两面派等。藏戏开始时,最先登场的是戴猎人面具的角色。猎人面具多为蓝色或青色。
面具设计制作说课稿篇十一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在儿童的世界里,动物朋友无处不在。从童话故事中的动物主人公,到游戏中扮演的动物角色;从生活中最亲近的小动物,到生活用品上动物的图案造型,动物是儿童最喜欢表现的对象。
学生通过前几课对动物朋友的认识,在本课中进一步了解动物的面部具体特征,利用夸张、变形等艺术手段对动物的面部进行造型设计、装饰制作。生动有趣的动物面具更是儿童的宠物,丰富了他们的想像和表现。
《动物面具》是一节以观察、表现、造型为主的美术课,教师利用儿童喜欢做游戏的特性,让学生戴上动物面具做游戏。结合语文、音乐、戏剧表演等综合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美术创作、表演、赏析和展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同时合理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动物面具,表现出动物的面部特征,融入童心稚趣。
说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认识动物的头部特征,利用绘制面具的方式进行造型表现。
2、操作领域:学会运用剪、挖、贴、画、拼接等手段在各种材料上制作有趣的动物面具。
3、情感领域:增进对动物的了解,进一步培养人与动物的亲近感。在综合活动中挖掘潜能,给学生大胆展示的机会。
重难点。
不同动物的面部特征的表现及表现手法。
利用不同材料制作有趣的面具。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搜集各种动物的面部特写图片和动物面具的实物或图片。
学生准备:剪刀、胶棒、包装纸、盒、各种材料(毛线、树叶、布、麻绳、彩带、瓜果蔬菜等)。
说教学过程。
1、听听看看。
欣赏音乐《动物狂欢节》,听听有哪些动物?让学生自由畅谈。
再欣赏音乐,看课件,动物们随着音乐一一出现。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各种动物面部特征和表情。
2、说说画画。
启发学生概括各种动物的面部特征:圆形、方形、椭圆形、三角形。表情特征:哭、笑、愁、凶、怒等。
师:为这群快乐的动物画个像,分别画出一两个自己喜欢的动物头像。
3、装装扮扮。
师:狮王感谢大家为动物们画像,邀请同学们参加动物狂欢节。拿带的动物面具装扮起来去狂欢吧。师生戴上面具随着音乐尽情舞蹈。
师:可惜面具太少了,有点遗憾。我们去面具博物馆寻找—些有趣的动物面具吧!
观看动物面具的课件,教师介绍面具的由来:远古时代,人们认为患病、自然灾害是妖魔鬼怪带来的,于是就用树叶、兽皮、羽毛等做成模样奇怪的面具戴在睑上跳舞驱妖,祈求平安。
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动物面具是用哪些方法来表现的?分析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
让学生:用夸张、变形的方法突出动物面部特征。
制作材料可以利用废旧包装纸盒、瓜果蔬菜进行巧妙的设。
4、做做玩玩。
教师出示几种自制的动物面具让学生分析是由哪些材料制作的,运用什么手法表现的。
教师示范制作动物面具,让学生出主意,边做边讲解制作方法。
学生制作要点,教师板书:
1.巧妙利用材料。
2.用夸张、变形的手法突出动物面部特征。
3.留出眼睛的位置可以看见外面。
4.运用剪、挖、拼接、贴、画、卷折等手段进行装饰制作。
5.做好后装上松紧带。
学生可以独立或合作制作一件动物面具。教师巡回指导。出示动物简笔画图例。
作品完成后开展自评、互评。
5、编编演演。
分小组依据课前准备的童话故事创编动物故事、儿歌,准备节目去参加动物狂欢节。
教师戴上狮王面具宣布:动物狂欢节正式开始。
学生们戴上面具表演自编的节目,尽情表现自己的才能。
6、活动拓展。
结合班队活动或语文课等组织学生开一个化装晚会,制作更多种面具,可以是童话人物、卡通人物、怪兽等。
面具设计制作说课稿篇十二
最近到一所中学参加一个研讨活动,承办学校本着锻炼和培养青年教师的目的,推荐一名新教师给与会教师开了一堂公开课。
可能是由于新教师对教材不够熟悉、驾驭课堂能力有限的缘故,课堂上有好几个环节明显设计不够合理,分析不够透彻,讲解不够到位。于是,有的教师开始有点按耐不住,先是面面相觑,继而开始嘀咕,一会儿,开始在下面窃窃私语,讨论着课设计得如何不合理,又该如何正确处理,慢慢地“分贝”逐渐加大,甚至有的教师声音盖过了开课教师,发出了争论声,显出十分“投入”的样子,而对于教师的讲课却不屑一顾,甚至头也不抬起来看一看,全然忘记了自己的角色。
而一旦课上完后,在研讨交流时,许多教师却换了一种态度,显得文静有余,少言寡语,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尽量不讲。即使一定得说,也不实事求是地去帮助别人指出不足,敷衍了事。有的教师违心地只提优点,不谈缺点,甚至竭尽所能地给他套上如何符合课改理念,如何适合教学规律等。总之,尽说恭维的话,尽是好听的词,包括他压根儿也没有做到的,居然也冠以“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彰显了学生了个性”的美名,倾其全力把时髦的做法和好的名词统统加在他的头上,把课说得天衣无缝、十全十美。
对此,笔者感到十分纳闷和不解,总觉得听课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错位,态度有失偏颇,做法应该互换。
公开课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载体和手段,它不仅能锻炼开课教师,使其在开课中快速成长,而且对听课教师也能起到很好的借鉴和启发作用。哪怕是开课教师的不成熟思想,不到位的做法也可以对听课教师起到一定的.启迪作用,“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可以说对于听课教师和开课教师来说是“双赢”的。
在听课时,听课教师要认真做好记录,跟着开课教师的思路转,而不能低着头,自顾做自己的事,更不能相互之间说闲话,或进行讨论,把课堂变成“茶馆”。这样会影响开课教师的情绪,打乱开课教师的思路,妨碍开课教师的正常发挥,更是对开课教师的不尊重,使其在学生心目中留下不良印象。而在平时的听课中,有的教师不注重自己的修养,不尊重他人的劳动,目中无人,听课时左顾右盼,交头接耳,心不在焉,有的教师将手机开着,短信不断地发,铃声不停地响,而且接听时也不避人耳目,大声吆喝,旁若无人,严重影响了课堂纪律和秩序。
照理说,评课议课也是研讨活动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评课议课时,听课教师除了指出开课教师的亮点和创新的做法外,更要本着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开课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恰如其分的点评,甚至完全可以批评得淋漓尽致,“不留情面”;争论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毕竟“研讨出真知”,“真理越辩越明”。
听课教师在课中和课后反映出来的颠倒脸色和态度,折射出了一些教师的师德和素养,也暴露出了时下听课评课活动中的“形式主义”和“走过场”。为了使听课评课活动真正能取得实效,请听课教师不妨换种角色。听课时,安安静静地听;评课时,大大方方地议,实实在在地说,决不含糊,毫不虚夸。(作者为江苏省吴江市南麻中学副校长)。
面具设计制作说课稿篇十三
从教学过程来看,通过多样灵活的教学活动与教学形式,来引导与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思路清晰,形式新颖,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学习目标比较明确。本节课的亮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能够抓住学生活泼、好玩、好动的心理,利用小游戏作为导入,在课的一开始就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师这里,为整堂课的集中进行提供了一个前提保障。其次,在新授部分,为了使学生明确“红色的画”的主要用色以及什么样的颜色辅助构成,才是一幅好看的画,用了对比讲授法与演示法,而且让学生亲自动手涂一涂,一步一步,层层递进,从只用单一的红色,到与红色相近颜色的配合,最后到可以利用少量其他颜色共同构成一幅画,使学生的思路渐渐清晰--------原来红色的画不只有红色,主要以红色为主,可以配少量其他颜色,甚至冷色。
再次,丰富有效的教具,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并且极大的展示了教师的基本功。在教具的使用上,不但能够在课前做足了准备,为学生准备了详细的范例,而且能够在课堂上灵活应用,随机应变,为学生进行当场演示,使每个学生都能从视觉与过程上有所收获。由于美术课有着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评价标准,每个美术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是不同的.
因此,我在赏评这节课的时候,认为本节课也相应的存在一点遗憾,归纳如下:首先,在导入部分,当以游戏开始后分别介绍了三原色,并引出了红色的鞭炮,又以鞭炮作为导引,引入新课,我认为有一点繁复,可以直接用红色的鞭炮或者从三原色处直接学习其中一种颜色,并用它绘画,也许会使这个流程更简洁。其次,在介绍红色以及红色的画时,应该带领同学们了解红色所蕴涵的象征意义,红色的色彩感情,使学生们在今后运用颜色的时候,能准确把握不同色彩带来的不同感觉。
再次,幻灯片的使用应该物尽其用,在欣赏优秀作品的时候幻灯片走的有写快,使很多孩子没有看清楚就过去了,教师应该选择一至两幅学生的作品来进行指导性评价,一则可以使学生了解绘画的方向,二则更接近学生的绘画水平,使他们更容易找到基点。然后,在学生进行合作的初始阶段,教师为了营造一定的氛围,选择了用音乐进行辅助,这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但是音乐是否应该选择稍微舒缓一点的,尽量不要使用会使学生听后过于兴奋的音乐,否则容易导致整个课堂纪律混乱。
最后,在评价作品的时候,应该选择丰富并且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语言进行评价,在评价的时候不宜过于笼统,应该使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努力寻找到解决的办法。
面具设计制作说课稿篇十四
《面具的设计与制作》一课是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上的学习内容,课程目标要求利用简便易找、便于制作的材料,设计制作面具,将造型技法与色彩技法运用到面具的制作当中。
学情分析
1、学生开始逐步形成逻辑思维的认识和思考方式,开始对事物的一般规律和内在关系产生兴趣,知识和规律的学习是引导学生产生持久兴趣的重要手段。
2、学生认知能力有限,选定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概念能学懂但技巧难掌握。仅仅一节课,所以对学生掌握的程度不能预期太高。
3、学生有较强的表现欲,所以,尝试后一部分学生能通过摸索掌握的内容,留给学生探究、总结和互相学习。通过体验自学的收获带来的乐趣,可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和交流学习的习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材料和创作的关系,通过制作面具发现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捕捉和发现材料美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灵感、艺术感受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能从多元(历史的、文化的)角度认识面具,尊重和保护人类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品德修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发现材料、认识材料、运用材料;
2.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表现形式和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设计出具有新意、艺术效果独特并符合表演角色性格特征的面具。
面具设计制作说课稿篇十五
这堂由胜利小学李莉老师执教的《动物面具》一课是人美版教材第五册中的第九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学生心理。
首先,李老师从备课,教具准备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从课堂教学来看,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感受利用各种材料来制作所带来的形式美感,学习制作方法,培养能力为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
李老师整堂课的结构分如下几块来完成:
一、创设情境,说一说:通过为动物王国选举国王这一情境导入,让学生来说一说选谁做国王,并讲出理由。
二、观看图片,谈一谈: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类动物形象的面具,丰富学生视觉,让学生谈一谈面具的起源、历史和作用。
三、欣赏范作,学一学:通过展示示范作品,让学生分析制作的材料和方法,主动探究出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四、思考方法,做一做:以小组的形式先思考后制作,同学间互相帮助。
五、展示作品,评一评:让学生带上已做好的动物面具来发表动物演讲,参加竞选,学生和教师对动物形象加以讲评。
在课堂上,李老师以他特有的教学风格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应该说,这是一堂重主体、重合作、重过程、重生活、重创新的在新课程背景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让人感受耳目一新。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美术教学是一个预设和开放并存的系统,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属于“封闭教学”,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李老师打破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以为动物做代言人这样的导入来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并做到静中有动、动而有序、活而不乱。在情境中,通过多媒体图片的欣赏,老师的提问和引导,学生选择喜欢的材料制作喜爱的动物,并发表动物演讲参加竞选,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的情境中,学生乐于尝试,不知不觉中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同时,他们的个性化创意得到了体现和展示,尽管他们的作品还不够成熟,但是每件作品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感、理想和创造性。
“互助互动”的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展开的学习方式,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李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实施了这一方式。第一、根据课型“互助互动”,本课《动物面具》是一门活动性很强的课,每一个环节无不突出互助互动。第二、根据重难点,“互助互动”,在抓住制作中的难点展开时,提出问题:老鼠头部的圆锥部分如何来制作?通过互助互动,由学生上前演示,解决了难点。第三、结合作业,“互助互动”,美术作业与其他作业不同,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不同,对同一题材的表现也不同,因此,作业的完成应从封闭走向开放,由个体走向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作品的质量。第四、结合评价,“互助互动”,评价时,同伴之间进行借鉴学习,有利于培养他们宽容的合作精神和敏锐的审美鉴赏力。
课改中非常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意识、情感、欲望、需求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与教育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应该是人,我们不仅要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主体,更应切实地将他们看作教育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关键在于“授之以渔”,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该是捉鱼的方法。丁老师在指导学生制作方法时采用让学生欣赏范图,并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获得制作方法,了解所需的材料。丁老师已经改变了原有灌输现成知识的教学方法,他让学生拿着自己的“杯子”,用自己的方法不断找到适合他的“水”,即学会学习,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由于美术课有着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评价标准,每个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各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因此,我在赏评这堂课时,认为本节课的教学还有一些缺憾:第一、作为一门动手性极强的学科,美术课的示范教学是指导学生理解制作方法,掌握技能的重要环节,示范教学贵在“活”字,活而得法,往往事半功倍。丁老师在此环节上有些疏忽,我认为可以在学生制作前,老师也展示一个自己制作的动物面具,教师的作品往往给学生的视觉冲击是最大的,影响也是最深的,在动物演讲这一环节中,教师也可以代表自己制作的动物进行演讲,与学生一起互动。第二、本课的开始与结束没有做到首尾呼应。导入时教师创设的情境是“为动物王国选举国王”,在评价时,并未明确地选出哪个动物是国王,也就是说动物王国产生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我建议教师可利用1~2分钟时间来投票选举最终产生的动物国王,这样课就更加丰满、完善了。
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地把握这两点,就一定会更加深切地体验到课改带给美术教育的无限生机。
面具设计制作说课稿篇十六
听了杨方云老师执教的《小动物的面具》一课,,受益匪浅。这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学生心理。
首先,杨老师从备课,教具准备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从课堂教学来看,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感受利用各种材料来制作所带来的形式美感,学习制作方法,培养能力为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
整堂课的结构分如下几块来完成:
一、创设情境,说一说:通过为动物王国选举国王这一情境导入,让学生来说一说选谁做国王,并讲出理由。
二、观看图片,谈一谈: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类动物形象的面具,丰富学生视觉,让学生谈一谈面具的起源、历史和作用。
三、欣赏范作,学一学:通过展示示范作品,让学生分析制作的材料和方法,主动探究出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四、思考方法,做一做:以小组的形式先思考后制作,同学间互相帮助。
五、展示作品,评一评:让学生带上已做好的动物面具来发表动物演讲,参加竞选,学生和教师对动物形象加以讲评。
在课堂上,杨老师以他特有的教学风格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应该说,这是一堂重主体、重合作、重过程、重生活、重创新的在新课程背景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让人感受耳目一新。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美术教学是一个预设和开放并存的系统,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属于“封闭教学”,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杨老师打破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以为动物做代言人这样的导入来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并做到静中有动、动而有序、活而不乱。在情境中,通过多媒体图片的欣赏,老师的提问和引导,学生选择喜欢的材料制作喜爱的动物,并发表。动物演讲参加竞选,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的情境中,学生乐于尝试,不知不觉中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同时,他们的个性化创意得到了体现和展示,尽管他们的作品还不够成熟,但是每件作品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感、理想和创造性。
“互助互动”的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展开的学习方式,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杨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实施了这一方式。第一、根据课型“互助互动”,本课《小动物的面具》是一门活动性很强的课,每一个环节无不突出互助互动。第二、根据重难点,“互助互动”,在抓住制作中的难点展开时,提出问题:老鼠头部的圆锥部分如何来制作?通过互助互动,由学生上前演示,解决了难点。第三、结合作业,“互助互动”,美术作业与其他作业不同,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不同,对同一题材的表现也不同,因此,作业的完成应从封闭走向开放,由个体走向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作品的质量。第四、结合评价,“互助互动”,评价时,同伴之间进行借鉴学习,有利于培养他们宽容的合作精神和敏锐的审美鉴赏力。
课改中非常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意识、情感、欲望、需求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与教育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应该是人,我们不仅要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主体,更应切实地将他们看作教育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关键在于“授之以渔”,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该是捉鱼的方法。杨老师在指导学生制作方法时采用让学生欣赏范图,并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获得制作方法,了解所需的材料。杨老师已经改变了原有灌输现成知识的教学方法,他让学生拿着自己的“杯子”,用自己的方法不断找到适合他的“水”,即学会学习,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面具设计制作说课稿篇十七
1、认知领域:认识动物的头部特征,利用绘制面具的方式进行造型表现。
2、操作领域:学会运用剪、挖、贴、画、拼接等手段在各种材料上制作有趣的动物面具。
3、情感领域:增进对动物的了解,进一步培养人与动物的亲近感。在综合活动中挖掘潜能,给学生大胆展示的机会。
教学重难点。
不同动物的面部特征的表现及表现手法。
利用不同材料制作有趣的面具。
教学准备。
搜集各种动物的面部特写图片和动物面具的实物或图片。
学生准备:剪刀、胶棒、包装纸、盒、各种材料(毛线、树叶、布、麻绳、彩带、瓜果蔬菜等)。
教学过程。
1、听听看看。
欣赏音乐《动物狂欢节》,听听有哪些动物?让学生自由畅谈。
再欣赏音乐,看课件,动物们随着音乐一一出现。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各种动物面部特征和表情。
2、说说画画。
启发学生概括各种动物的面部特征:圆形、方形、椭圆形、三角形。表情特征:哭、笑、愁、凶、怒等。
师:为这群快乐的动物画个像,分别画出一两个自己喜欢的动物头像。
3、装装扮扮。
师:狮王感谢大家为动物们画像,邀请同学们参加动物狂欢节。拿出自带的动物面具装扮起来去狂欢吧。
师生戴上面具随着音乐尽情舞蹈。
师:可惜面具太少了,有点遗憾。我们去面具博物馆寻找—些有趣的动物面具吧。
观看动物面具的课件,教师介绍面具的由来:远古时代,人们认为患病、自然灾害是妖魔鬼怪带来的,于是就用树叶、兽皮、羽毛等做成模样奇怪的面具戴在睑上跳舞驱妖,祈求平安。
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动物面具是用哪些方法来表现的?分析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
让学生小结:用夸张、变形的方法突出动物面部特征。
4、做做玩玩。
教师出示几种自制的动物面具让学生分析是由哪些材料制作的,运用什么手法表现的。
教师示范制作动物面具,让学生出主意,边做边讲解制作方法。
学生可以独立或合作制作一件动物面具。教师巡回指导。出示动物简笔画图例。
作品完成后开展自评、互评。
5、编编演演。
分小组依据课前准备的童话故事创编动物故事、儿歌,准备节目去参加动物狂欢节。
教师戴上狮王面具宣布:动物狂欢节正式开始。
学生们戴上面具表演自编的节目,尽情表现自己的才能。
6、活动拓展。
结合班队活动或语文课等组织学生开一个化装晚会,制作更多种面具,可以是童话人物、卡通人物、怪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