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大全(18篇)
编写教案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教案中应该包含适当的评估和反思环节,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提高能力。以下是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分享的教案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篇一
根据碳原子结合而成的基本骨架不同,有机化合物被分为两大类:
1、链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
2、环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它又可分为三类:
(1)脂环化合物:是一类性质和脂肪族化合物相似的碳环化合物。
(2)芳香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的化合物。
(3)杂环化合物:组成的环骨架的原子除c外,还有杂原子,这类化合物称为杂环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篇二
1、在活动中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尝试同时按两种特征分类。
2、提高有序整理物品的能力,养成有序整理的好习惯。
3、体验分类活动的乐趣。
1、教具准备:“吹泡泡”。
2、学具准备:“吹泡泡”;印有不同数量、颜色、种类的植物(水果、蔬菜)和交通工具的实物图片若干;白纸、铅笔;玩具柜放置具有明显特征的玩具(材料、颜色、大小等)。
3、《操作册》第四册第1―2页。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按要求做动作。幼儿在音乐伴奏下和教师一起走线。音乐结束后,教师可同时说出幼儿的两种外部特征,请具备这两种特征的幼儿做一些动作,如:请扎了辫子的女孩子原地转个圈,请穿黄色衣服的男孩子跳进圈子里等。
2、集体活动。
(1)幼儿操作教具,感受分类。
创设情境:请两名幼儿玩吹泡泡的游戏,看,他们吹的泡泡真多呀!
请幼儿拿出学具“吹泡泡”,将两名幼儿吹的泡泡分成两类,说说是按什么特征分的,再将这些泡泡分成四类,说说是按什么特征分类的(颜色、大小)。
(2)猜猜他是谁。
幼儿2人一组,一名幼儿说出班上某个小朋友的两种明显特征,另一名幼儿猜猜他是谁。交换角色玩游戏。
教师和幼儿一起用两种特征给班上小朋友分类,如:梳辫子的女孩子分一类,其他小朋友分为另一类等等。
3、分组活动。
第一组:做《操作册》第1页的活动“分餐巾”。
第二组:对食物图片进行分类。可同时根据类别、颜色、数量等两种特征分类,并记录下来。
第三组:将玩具柜的玩具按两种特征分类并摆放好。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交流小结,引导幼儿将学具及分组操作材料收拾整齐。
1、完成《操作册》第4册第1―2页的活动。
2、建构区活动结束后,请幼儿按新的分类特征收拾整理玩具,如按材质、属性、颜色、大小等。每周可调整一次分类的特征。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篇三
《高等有机化学》是化学各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基础理论课。本课程主要研究有机化学领域内的结构理论与反应理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以后的科研工作与继续深造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通过对该领域内某些重大成果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的分析,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高等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
掌握有机结构理论和反应理论。
掌握研究有机物的基本方法与基本思路。
具备分析影响反应活性的因素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讲授方法。
建议学时:12学时。
第一节共价键。
1-1价键理论。
1-2共振论。
1-3分子轨道理论。
1-4杂化轨道。
第二节有机化学中的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
2-1有机化学中的电子效应。
2-2有机化学中的空间效应。
第三节酸碱理论。
3-1无机化学中的酸碱理论。
3-2酸碱质子理论。
3-3酸碱的lewis理论。
3-4软硬酸碱的概念。
3-5超强酸和超强碱。
授课方法: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辅以讨论与提问。
第四节芳香性理论。
芳香性、非芳香性、反芳香性、同芳香性及反同芳香性的判断。
y芳香性。
方克酸类(选讲)。
二茂铁类物质。
授课方法:学生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以学生讲授讨论为主辅以教师讲授、总结。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篇四
1.了解什么是有机物及与无机物的区别,了解食物中常见的有机物。
2.初步认识有机物的有关特点及生活中的有机物,养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
1.了解什么是有机物及与无机物的区别。2.初步认识生活中的有机物。
教学难点。
1.有机物及与无机物的区别。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调查厨房中常见的食品、调味品、厨具等中所含物质分别属于哪类物质,是否有分类不明确的,请记录下来。
教学过程。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对有机物的概念有初步认识。
板书:有机物的概念(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少量含碳化合物外)无机物的概念。
学生理解概念并记住特殊的例子。
培养学生用对比的思维来记忆和理解概念。并注意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创设问题:展示三种有机物的结构图,请同学来说明为什么有机物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学生看图,进行思考。并结合课本中的内容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空间智能,通过图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创设问题:请同学们比较三种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教师讲解,并展示蛋白质分子结构模型。引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
自我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通过实验获得知识的能力。
活动1:我们的厨房中有许多物质,你能找出哪些物质里含有有机物吗?我们来比比看谁找得多?学生抢答。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活动2:在厨房中有许多物质都是食品,许多食品中含有有机物。你知道这些食品中都含有哪些有机物吗?投影(食品图片)。学生分组活动并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精神,以及科学素养的培养活动小结:先将食品进行分类,然后再讨论其含有的成份。
教师讲解:食品中的糖类、蛋白质、油脂、维生素等是人体所需的有机营养素,不同的食品中含量不同。
使学生知道糖类、蛋白质、油脂、维生素是有机物。创设问题:
1、你知道人体需要哪些营养素?
2、哪些食品富含这些营养素?投影(各种各样的食品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对有机物存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有所认识。
教师讲解:糖类、蛋白质、油脂、维生素、矿物质、水是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因此,要想营养均衡,我们必须合理使用膳食。尤其是青少年不能偏食,不能挑食。保持健康,并学会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归纳能力和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与简单有机分子的空间构型。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
引入。
有机物种类繁多,有很多有机物的分子组成相同,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为什么?
结构决定性质,结构不同,性质不同。
明确研究有机物的思路:组成—结构—性质。
设置情景。
思考、回答。
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
交流与讨论。
指导学生搭建甲烷、乙烯、乙炔、苯等有机物的球棍模型并进行交流与讨论。
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中认识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归纳板书。
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征:1、碳原子含有4个价电子,易跟多种原子形成共价键。
2、易形成单键、双键、叁键、碳链、碳环等多种复杂结构单元。
3、碳原子价键总数为4。
不饱和碳原子:是指连接双键、叁键或在苯环上的碳原子(所连原子的数目少于4)。
师生共同小结。
通过归纳,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碳原子的成键方式与分子空间构型的关系。
观察与思考。
分别用一个甲基取代以上模型中的一个氢原子,甲基中的碳原子与原结构有什么关系?
从二维到三维,切身体会有机分子的立体结构。归纳碳原子。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篇六
1、常识性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初步概念及性质上的一些共同特点,能够判断生活中的有机物;了解甲烷的存在和物理性质及其可燃性。
2、了解酒精学名、化学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重要应用;分辨甲醇及乙醇性质的异同,认识甲醇的毒性;常识性介绍醋酸。
3、常识性介绍煤和石油既是重要的能源,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能力目标。
1、学生探究甲烷的元素组成化学式的过程中,了解科学发明的过程和方法:发现问题—寻求解决方法—实施方案—结果分析—得出成果,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2、提高学生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技能。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古代对天然气、沼气的'利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联系甲烷燃烧放热,说明甲烷可作重要能源以及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意义。
2、通过介绍我国在酿酒造醋工艺方面的重大发明和悠久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树立环保意识、能源意识。
教学建议。
关于甲烷的教学材料分析:
化学科学的发展,增进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某些化学现象可能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甲烷是继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含碳化合物以后又一种含碳化合物,所不同的是,甲烷属于有机物。有机物知识的增加,是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学大纲的一个重要特点。
甲烷作为一种简单的有机物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但学生却未必注意到它的存在、它在生活中所起的重大作用,更难与化学联系在一起。因此经过提示,极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甲烷的广泛存在,使学生容易收集到相关资料,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本节教学材料分成“有机化合物”、“甲烷”两部分,甲烷是重点,有机物的应用是选学材料。前一部分着重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初步概念。教学材料在列举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含碳化合物后,又列举了蔗糖、淀粉、蛋白质等另一类含碳化合物,使学生对这两类含碳化合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接着给后一类有机化合物下了定义。在初中化学里简单介绍一些有机化合物的知识,有利于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为学生参加社会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的化学基础。教学材料第二部分着重介绍了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列举了甲烷的自然存在,对于这些内容,只需要学生有个粗略的了解,在教学中不宜引申扩展。教学材料通过甲烷的燃烧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甲烷包含哪些元素,进而确定甲烷的化学式,这样有助于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而且有益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要做甲烷验纯点燃的实验,并联系氢气、一氧化碳也要验纯的知识,说明甲烷在点燃前也要验纯。联系甲烷燃烧放出大量热量来说明甲烷可作为重要能源。
本节教学可采用自学、讨论、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关于甲烷的教法建议:
可以通过实验探究甲烷的元素组成,通过甲烷燃烧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查找有关有机物和甲烷的资料来使学生对有机物有一定的认识,并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组织材料、信息加工的能力。
关于煤和石油的教学建议:。
本节课是常识性介绍内容。
强调煤和石油是重要的能源,接着又阐述了煤和石油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通过教学材料的图片使学生对“煤是工业的粮食”及“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形成较为具体的认识。结合实际介绍我国的煤炭工业和石油工业的发展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并教育学生养成节约能源的意识及环境保护意识。
可在课上播放vcd视频“煤的综合利用”、“石油化工产品”等增加直观性,使学生更易于接受。
关于乙醇醋酸的教学建议:
本节教学材料分为乙醇和醋酸两部分,乙醇属于了解内容,甲醇和醋酸属于常识性介绍内容。
乙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物,可以制造醋酸、饮料、染料、香精,还可以做绿色能源——燃料。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了解乙醇。对我国的酿酒工艺做介绍,使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酒文化历史。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强调甲醇的毒性,并熟练掌握甲醇、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常识性介绍的醋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调料——醋的主要成分,学生对醋酸并不陌生,醋酸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到的唯一一种有机酸,教学材料介绍了醋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对醋酸的化学性质只涉及了使指示剂石蕊试液变色,建议议增加课外家庭小实验:醋与苏打或小苏打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还可用制得的二氧化碳进行灭火实验。
对课后选学内容的学习,因与生活实际联系的较紧密,建议利用课上时间组织学生学习为好。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篇七
1.通过学生亲自收集体会学习和社会与生活及经济建设的密切联系。
2.通过探究实验体会探究过程的乐趣,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
3.通过列举应用,培养学生关心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并学以致用的思想。
设计流程。
教材分析。
学
生
分
析
1、学生以前未学过有机物,虽然接触到的有机物较多,但并不知道有机物的概。
念,对性质也不甚了解,所以安排本节,对今后学习很有帮助。
2、我校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家庭,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寄宿在学校对现代化信息。
课
程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认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在性质上有一些共同特点。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能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2、初步学会从实验中做出正确结论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体会动手实验的乐趣,感受实验过程,进一步认识实验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及探究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2、认识有机物在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难点。
实验方案的设计。
教学手段。
实验与多媒体。
教学准备。
教学仪器。
1、学生电源、小灯炮、炭棒、酒精灯、试管、试管夹、小烧杯、石灰水等。
2、学生也可以根据设计方案,自选仪器和用品。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复习提问。
导入。
新课。
检查预习:
1、什么是有机物?
2、列举生活中常见的。
有机物?
有机化合物家族庞大,从组成元素上来说,都含有碳元素,下面让我们认识一下大家收集的各种有机物。
出示各小组收集的有机物。
有机物有上述这些特点,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
布置各组设计实验方案。
倾听。
点评。
总结学生设计方案。
布置各组进行探究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结论点评。
小结:学生实验结论。
提问:我们知道了有机化合物的共性,那么有机物有哪些应用呢?
播放影片“多姿多彩的有机化合物”
思考回答。
使学生进入情境。
了解有机物的概念,知道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
共享。
初步认识有机物。
学生归纳总结出几大共性,从而提出假设。
了解要证明哪些性质。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本组实验方案。
表达交流本小组的设计方案,其他小组点评是否可行和优缺点。
确立本组实验方案步骤和内容。
学生分组实验。
记录实验现象和结论。
学生表达交流,得出实验结论。
明确实验结论。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篇八
1.通过学生亲自收集体会学习和社会与生活及经济建设的密切联系。
2.通过探究实验体会探究过程的乐趣,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
3.通过列举应用,培养学生关心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并学以致用的思想。
设计流程。
教材分析。
学
生
分
析
1、学生以前未学过有机物,虽然接触到的有机物较多,但并不知道有机物的概。
念,对性质也不甚了解,所以安排本节,对今后学习很有帮助。
2、我校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家庭,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寄宿在学校对现代化信息。
课
程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认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在性质上有一些共同特点。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能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2、初步学会从实验中做出正确结论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体会动手实验的乐趣,感受实验过程,进一步认识实验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及探究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2、认识有机物在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难点。
实验方案的设计。
教学手段。
实验与多媒体。
[4][5]。
教学教案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篇九
狭义上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是指由碳元素、氢元素组成,一定是含碳的化合物,但是不包括碳的氧化物和硫化物、碳酸、碳酸盐、氰化物、硫氰化物、氰酸盐、碳化物、碳硼烷、部分有机金属等主要在无机化学中研究的含碳物质。
有机物是生命产生的`物质基础,所有的生命体都含有机化合物,如脂肪、氨基酸、蛋白质、糖、血红素、叶绿素、酶、激素等。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和生物的遗传现象,都涉及到有机化合物的转变。此外,许多与人类生活有密切相关的物质,如石油、天然气、棉花、染料、化纤、塑料、有机玻璃、天然和合成药物等,均与有机化合物有着密切联系。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篇十
化学教学2015年07期。
一、课标要求与学情基础。
1.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科书的编排。
关于《化学2》中的“甲烷”,《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甲烷的……主要性质”[1]。《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将其细化为“知道甲烷的分子结构,了解甲烷的来源,了解甲烷的可燃性、取代反应等性质及主要用途”[2]。
人教版教科书以“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为题,将其安排在《化学2》第3章“有机化合物”的第一节[3]。教科书以甲烷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我国使用天然气的历史以及“西气东输”的现状、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特点等导入新课,然后介绍了甲烷的分子式、电子式和结构式,并设计了制作正四面体和甲烷球棍模型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甲烷分子的结构特征。关于甲烷的性质,在回忆初中已知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首先介绍“在通常情况下,甲烷比较稳定”,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强酸、强碱等反应,然后依次介绍了甲烷的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在取代反应中,教科书通过“科学探究”栏目采用“减法原理”设计了一个对比实验,将“一支试管用黑纸包好”,人为地去除了“光”的因素,并与没有包裹黑纸的试管进行比较,让学生获得“光”是甲烷取代反应必备条件的事实材料[4]。
综上可知,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主要是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甲烷的结构和性质,重点认识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和取代反应的特点,使学生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同时,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存在和用途的认识,并了解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领域的学习兴趣。
2.学情基础。
学生在九年级化学学习中,已经学习了甲烷的物理性质和甲烷能够燃烧的化学性质,在《化学1》中又较系统地学习了无机化合物的性质,了解了认识元素化合物性质的一般方法,初步建立了物质性质和用途之间的联系,这都为学习有机化合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由于受《课程标准》的限制,现行高中化学教科书对于无机化合物的知识,“主要介绍了一些基本的或典型的化学事实,如物质的物理或化学性质、物质的用途及物质与生活、社会的联系等,并不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而是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有效性”[5]。所以,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不是非常的深刻。而对于有机化合物的学习,更需要从结构的角度认识其反应的机理,所以,逐步建立起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并形成相应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开启有机化合物的学习时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通过道尔顿等科学家研究甲烷等有机物结构的化学史实、对甲烷分子结构模型的搭建,以及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的事实,认识甲烷分子的正四面体结构特征。
通过天然气、可燃冰、页岩气等图片的介绍,了解甲烷的来源。
在回忆初中所学甲烷知识的基础上巩固甲烷的可燃性,进一步体会甲烷是一种重要的能源。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认识甲烷的取代反应等性质,知道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结合对甲烷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物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存在和用途的认识,并激发起对有机化学领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实录。
1.播放新闻,引入新课。
[师]我们知道,有机化合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它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面请大家看一个新闻视频。
[视频]2014年5月21日中俄两国签署了30年天然气“供气框架协议”。
[生]甲烷。
[师]它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学习这种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设计意图:通过新闻视频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甲烷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用途,激发学生学习甲烷的热情,并将燃料作为甲烷学习的情景线索贯穿本课教学的始终。
2.分析图片,回顾旧知。
[师]除了天然气以外,你知道甲烷在自然界中的其他存在形式吗?
[生]沼气、油田气、煤矿坑道气、可燃冰等。
[投影]图片展示:“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示意图、农村沼气池、煤矿坑道气、油田气、可燃冰、深海机器人潜入海底探寻可燃冰。
[生]甲烷的分子式是,通常情况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有可燃性,可做燃料。
[投影]这些是甲烷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分子组成、主要性质和主要用途。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对甲烷已有的认识,教师再从4个方面进行总结,主要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获得新的认识,体现课堂的前后呼应。这也符合学生的新知识生长在旧知识之上的一般规律。
3.分析史料,认识结构。
[师]下面请大家写出甲烷的电子式。
[生]一位学生上黑板书写甲烷的电子式。
[师]在化学上,常用一根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这种形式叫做结构式。请写出甲烷的结构式。
[生]一位学生上黑板书写甲烷的结构式。
[师]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到底是怎样的呢?
早在1804年,“近代化学之父”道尔顿就开始甲烷分子结构的研究。随后,在德国凯库勒、俄国布特列洛夫等一批科学巨匠的努力下,有机化合物的经典结构理论基本建立,人们提出了一些甲烷分子结构的猜想。1874年,第一位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范特霍夫提出了碳原子具有四面体结构的假说。下面请同学们搭出历史上科学家猜想的甲烷分子结构。
[生]两人一组,合作完成甲烷分子结构模型的搭建。
[生]我们一共搭了3种结构,有平面正方形、四棱锥形和正四面体形。我们认为正四面体形是合理的,因为甲烷分子中的4对共用电子对在碳原子的核外应该是均等分布的,平面正方形和四棱锥形的共用电子对在碳原子的四周都不是完全均等分布的。
[师]回答得非常好!我这里有4个气球,现在用皮筋把它们扎在一起,请大家看一看它们将怎样分布?(四面体分布)我现在把这4个气球在黑板上压在一个平面中,现在是什么形状?(平面正方形),用力往上抛(将4个气球用一个手指弹离黑板),再看!!是什么形状?4个气球又呈正四面体的分布,这说明四面体才是它的自然状态。如果将这4个气球看成碳原子周围的4个共用电子对,这个中心就是碳原子的核,甲烷分子结构的自然取向应该是正四面体。近代,科学家通过x-射线和电子衍射等科学实验都证实了这一假说。在甲烷分子中4个c-h键的长度和强度相同,夹角相等。
[投影]x-射线衍射仪和电子衍射试验仪;甲烷分子的键长、键能、键角。
设计意图:甲烷分子的立体结构是本课的难点和重点,也是贯穿本课的一条主线。通过介绍历史上科学家对甲烷立体结构的探索历程,并让学生自己搭建模型进行对比分析,促进学生对甲烷立体结构的认识。借助气球演示,引导学生从粒子之间作用的层面认识甲烷的立体结构,突破难点,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甲烷正四面体结构的认识。
4.操作实验,探究性质。
[师]刚才大家搭建的甲烷分子模型是球棍模型,这是甲烷分子的比例模型(呈现模型)。我们知道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高效清洁能源,请大家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生]一位学生上黑板书写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师]25℃、1.01×pa时,1mol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能放出890kj的热量。天然气能作为燃料正是利用该反应放出的能量。在这个氧化还原反应中,甲烷被氧气――氧化,甲烷发生了――氧化反应,体现了甲烷的――还原性。我们在讨论有机物的性质时,经常从有机物的角度判断反应的类型,也就是说在这个反应中甲烷发生了氧化反应,该反应的类型通常简称为氧化反应。
[师]实验室可以用哪些物质来制取氧气?
[生]氯酸钾和二氧化锰;高锰酸钾;双氧水。
[投影]实验试剂:甲烷气体(小针筒内)、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实验仪器:白色点滴板。实验操作:(1)将2~3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在白色点滴板上;(2)将点滴板上的试剂抽人针筒,并塞上塞子,轻轻晃动;(3)实验结束时,将针筒内试液保留,等课后处理。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实验操作要点,其他同学听清楚了再开始实验。
[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
[师]请一组代表来汇报交流一下。
[生]实验现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没有褪色。
[师]这说明在通常情况下,甲烷还是比较稳定的,它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另外,甲烷也不能与强酸或强碱反应。
[师]在实验室里,可以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氯气也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甲烷能与氯气反应吗?课前老师利用一组装置进行了相应的实验,下面请大家来看实验的录像视频。
[投影]甲烷与氯气反应实验的录像视频。
[生]用两个字概括――对比。其中,有反应条件光照和不光照的对比,还有单独氯气光照和混合气体光照的对比。
[生]说明在光照条件下,氯气和甲烷发生了化学反应。
[师]请大家判断反应的生成物。
[生]石蕊试液变红,说明反应有酸性物质生成;管内出现白雾,说明有液态小滴生成。
[生]氢原子来自甲烷分子,氯原子来自氯气分子。
[师]那么,除了氯化氢以外,还有什么物质生成?请大家完成化学方程式。
[生]一位学生上黑板板书:甲烷与氯气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化氢。
[生]管壁还有油状小液滴。
[生]甲烷分子中的4个氢原子完全相同,除了生成一氯甲烷外,应该还能进一步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或四氯甲烷。
[师]分析的有理有据。请大家写出其他几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投影]一氯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二氯甲烷和氯化氢;二氯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三氯甲烷和氯化氢;三氯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四氯甲烷和氯化氢。
[师]甲烷氯代的产物可能有4种,其中只有一氯甲烷是气体,其他都是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三氯甲烷又名氯仿,它和四氯化碳都是重要的有机溶剂。虽然氯气和氧气都是氧化剂,但甲烷与氧气和甲烷与氯气反应的原理有所不同。甲烷与氧气反应能放出大量的热,这就决定了甲烷是一种重要的能源;甲烷以及后面要学习的其他烷烃与氯气反应所生成的一系列氯代烃是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这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设计意图: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是本课的重点,通过氧气、高锰酸钾到氯气的演绎,将甲烷的化学性质进行有机联系并加以对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条理化和结构化的知识;通过实验装置的优化和对比实验的设计,又能使学生体会甲烷与氯气反应的条件,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有关思路和一般方法。
5.搭建模型,深化认识。
[师]请通过模型搭建来检验下列推理:因为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所以甲烷分子的结构是正四面体形而不是平面正方形。
[生]小组合作完成。
[师]请一组同学通过你们搭建的模型来阐述一下自己的理解。
[生]如果甲烷分子是平面正方形,两个氯原子可以处于邻位或者对位,那么二氯甲烷就有两种结构。而如果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形,怎么替换都只有一种结构。
设计意图:有机物学习与无机物的显著不同就是分子结构的重要性。通过二氯甲烷分子结构模型的搭建,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甲烷分子正四面体结构的认识。
6.再播视频,拓展认识。
[视频]能源与军事。
[投影]甲烷的广泛应用:汽车行业,化工行业,电力行业,陶瓷行业。
[师]甲烷的应用十分广泛,在军事、汽车等行业的运用主要是通过多种不同形式利用甲烷发生氧化反应时所放出的能量;工业上还经常通过直接转化法或间接转化法,将甲烷用于制取甲醇、甲醛,以及氨气、二甲醚等化工产品。
[师]大家听说过页岩气吗?
[投影]页岩气图片。
[师]目前一些国家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了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人们称其为页岩气。打个比方,岩石就像是人的肌肉,而页岩气就是渗透在肌肉中的血液,开发常规的天然气是在静脉中采血,而开发页岩气就如同直接从毛细血管中采血。美国是最早开发利用页岩气的国家。在2000年,页岩气产量不足美国天然气供应的1%,而今天已经占到30%。日前从在上海举行的“2014ecf亚洲页岩气峰会”传来消息,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加拿大之后,第三个能够使用自主技术进行页岩气商用开采的国家。有专家预测,它将极大地改变世界能源格局。我想人类孜孜不倦地对甲烷的存在进行探索,这恰恰说明――探索来自需求。
设计意图:丰富学生对甲烷用途和自然界存在的了解,打开资源利用和能源发现的新视角。
7.归纳总结,结束新课。
[师]今天我们对甲烷又有了新的认识,谁能总结一下!
[生]我们学习了甲烷分子的正四面体结构、甲烷和氯气的取代反应以及甲烷的广泛用途,了解了页岩气等甲烷的存在情况。
[师]今天我们对甲烷又有了新的认识,我们用4个关键词来对应:结构、性质、存在、用途。
[投影]甲烷分子呈正四面体结构,碳原子对应甲烷,4个氢原子分别对应结构、性质、存在和用途(图略)。
[师]本课从甲烷立体结构的分析,到甲烷化学性质的探究,借助模型的搭建,学习了甲烷的空间结构和化学性质,还学习了一种重要的有机反应类型――取代反应。这其实就是我们学习有机物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投影]有机化学杂志《tetrahedron》的封面。
[师]这是国际上一本权威的有机化学杂志,有没有同学知道这本杂志的名称?
[生]四面体。
[师]四面体是有机化合物的一种基本结构,正是它的发现揭开了其他复杂有机物结构的神奇面纱!我想以这几句话来结束今天的课:探索来自需求,神奇出自平凡,创新源于思考。今天我们打开了有机化学学习的大门,让我们慢慢体会有机化学的无穷魅力!
四、教学反思。
1.利用已有知识。
关于甲烷,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中有“了解使用天然气(或沼气)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知道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等教学要求。也就是说,学生已经了解了甲烷的主要物理性质以及甲烷的可燃性。奥苏伯尔有一个著名的命题:“如果我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原理还原为一句话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6]。所以,本课教学过程中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对甲烷的物理性质在回忆的基础上进行了直接利用,关于甲烷的可燃性没有再通过有关实验探究其燃烧产物,而是直接书写燃烧的反应方程式,在分析甲烷发生了氧化反应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有机物反应类型的判断角度,说明甲烷的燃烧虽然是氧化还原反应,但在有机化学中通常是以有机物发生的反应为叙说主体,把该反应称为“甲烷的氧化反应”或简称为“氧化反应”。这样既避免了对学生已有知识的重复讲解,也为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留下宝贵的时间。
2.注重结构主线。
通过结构理解性质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策略,这在学习有机化合物的过程中显得尤为突出。甲烷的正四面体是有机物结构中的一种典型代表,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教科书安排了制作正四面体和甲烷球棍模型的“实践活动”。为了使学生认识到结构对性质的意义以及正四面体是甲烷分子的必然结构,本课教学中贯穿了一条结构主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教学活动。(1)介绍了道尔顿、凯库勒、布特列洛夫、范特霍夫等科学家对甲烷或有机物结构的探索历程;(2)组织学生根据科学家的猜想搭建甲烷分子的可能结构;(3)用气球模拟4对共用电子对的自然取向;(4)结合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的事实进一步体会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5)借用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总结甲烷的结构、性质、存在和用途;(6)以《四面体》杂志的封面说明四面体是有机化合物的一种基本结构。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甲烷的立体结构,而且可以强化学生在有机化学学习过程中的结构意识。
3.突出实验探究。
实验是化学学习活动中实施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关于甲烷的化学性质,本课主要涉及了甲烷与氧气、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氯气等三种氧化剂的作用,其中甲烷的可燃性是学生的已有知识,因此本课只剩两个化学实验。其中,甲烷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教科书没有安排实验,但是由于操作简单,于是就增设了相应的学生实验。关于甲烷的取代反应,教科书的对比实验,是用“减法原理”将一支试管用黑纸包好,以避免光照,但是实验中发现不包黑纸的试管中反应也比较慢,于是又用“加法原理”改进实验,用光源照射不包黑纸的试管。这样,不仅“加”光和“减”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且加快了反应的速率,在较短时间内观察到了明显的现象,为分析甲烷的取代反应提供了足够的感性材料,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这对于强化学生的实验观,提升他们的实验素养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4.紧密联系实际。
甲烷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自从“西气东输”工程实施以来,几乎惠及每一个家庭。所以,教科书以甲烷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我国使用天然气的历史以及“西气东输”的现状、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特点等导入新课,完全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为了充分展示甲烷的能源意义,本课又搜集并介绍了中俄两国天然气“供气框架协议”的签订、页岩气的开采等有关甲烷作为能源的最新动态。但是仅强调甲烷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学生对甲烷社会价值的认识就只能停留在初中水平。为此,本课在比较甲烷与氧气、氯气两种氧化剂反应情况后指出,甲烷燃烧放热决定了甲烷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而甲烷以及后面要学习的其他烷烃与氯气反应所生成一系列氯代烃是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对于有机合成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理解学习甲烷取代反应的意义,而且能提升学生的学科价值观,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注:作者执教的“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在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的“2014年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观摩暨教学培训活动”中获特等奖。
作者介绍:陈风雷,江苏省南通中学(江苏南通226001)。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篇十一
1、学从多种颜色的物体中找出同一种颜色的物体,并进行归类。
2、促进幼儿比较,综合能力的发展。
1、环境创设:创设春天花园的情景,花园里有红、黄、白、三种颜色的花若干朵。
2、 物质准备:花篮若干个,红、黄、白蝴蝶头饰各幼儿人数的三分之一,录音机,音乐磁带。
(一)幼儿伴随着轻柔的音乐,自由地到春天的花园里参观。
提问:花园里有几种颜色的花?都有哪几种颜色?
(二)教师讲诉故事《三只蝴蝶》(经过改编)
提问:
1、故事里有几只蝴蝶?她们是什么颜色的?
2、她们喜欢什么颜色的花?
(三) 引导幼儿进行按颜色分类。
1、以“送花”的游戏,引导幼儿进行颜色的分类,并请幼儿自行检查是否送对了花。
(1) 请幼儿给红蝴蝶送它喜欢的花。
(2) 请幼儿给黄蝴蝶送它喜欢的花。
(3) 请幼儿给白蝴蝶送它喜欢的花。
2、以“避雨”的游戏,引导幼儿进行把颜色分类。
(1) 教师讲解游戏玩法
玩法: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的蝴蝶的头饰,扮演蝴蝶,在花园里自由飞翔玩耍。当听到打雷的`声音后,赶快去找和自己相同颜色的花朵避雨。当太阳出来后,蝴蝶高高兴兴地在草地上唱歌、跳舞、做游戏。
(2) 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是否找到对颜色。
(四)幼儿在游戏中自然结束活动。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篇十二
[摘要]针对目前我校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分别从实验课程的设置、考试方式及教学模式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实验课程;考试方式;教学模式。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是制药、药学、中药等药学类专业及相关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讲述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质谱的基本理论与一般解析方法及四大光谱的综合解析方法。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波谱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能应用光谱法对有机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
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学生普遍反映波谱解析中各大光谱学的基本原理及基本内容过于抽象,难以理解,更不用说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去识图、解图,最终推测出未知化合物的结构,因此学习波谱的热情并不高涨,而且还引不起足够的重视。
经过调查发现,上述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以下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我校有机波谱解析课程内容设置中没有实验内容,由于和实践脱钩,学生不能把抽象复杂的知识具体化、简单化,所以觉得难度较大且枯燥无味,也意识不到该门课程的重要性;第二,波谱解析课程内容涉及到分析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等多学科的知识,知识点多、难而且系统性不强,如果学生基础没有打好,很难把这门课学好,所以大部分学生没有兴趣,有的就干脆放弃;第三,因为考试压力较大,学生没有心情培养兴趣。
因此笔者认为要提高我校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的教学效果,必须进行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教学模式的改革。
1开设实验课程,加强实践教学。
目前国内大多数中医药院校都开设了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理论课,但对于波谱解析实验课程国内高校几乎未有独立设课的先例,更没有统一的参考教材。
由于仅从课堂上讲授理论对于波谱解析课程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大实践课堂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技能。
学校可根据自身开设相关波谱实验的条件,自行编写《波谱解析综合实验》讲义。
讲义中尽可能包含基础型、综合型和设计型三种实验类型。
基础实验可编排紫外光谱、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谱及质谱的`实验内容,让学生掌握如何应用每种波谱进行已知简单化合物的定性和结构分析;综合实验是利用“四大光谱”进行综合分析的实验,让学生懂得如何应用现有波谱学知识进行未知化合物结构分析;设计实验是设计型开放实验,集分离及结构表征为一体,可以以我校教师科研项目内容为基础,发表科研论文,以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际科研能力,为他们后续从事科学研究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实践基础。
2改变考核方式,培养综合能力。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而不仅是评价教与学效果的一种手段,它对整个教学活动有强化功能、检测功能和反馈功能。
更重要的是,适宜的考试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应用所学知识的实际能力。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作为一门难度较大的课程,大多数院校均采用一次性闭卷考试,这种考试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质量,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目前我国高校均实施学分制教育,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作为我校药学专业的限定选修课,既能防止学生避重就轻,同时有一定的选择余地,但传统闭卷的考试方式使学生由于害怕考试不及格而把这门课拒之于门外,有的学生即使选了,也觉得压力很大,根本没有精力去培养兴趣。
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应采取一种积极的、合理的考试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他们学习波谱解析的积极性。
笔者认为在开设实验课的前提下,可以把实验作为一部分考试内容记入总成绩,同时参考平时表现,具体操作如下:理论部分采用闭卷或开卷考试,占总成绩的40%;实验部分占总成绩的40%,主要是培养学生波谱分析实验技能,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应用基础理论知识去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这部分主要以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态度、平时行为表现等为基准。
3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波谱分析课程由于内容比较抽象、信息量大、内在规律性不强且有大量的经验数据,对于初学者往往枯燥无味,常有不知所措。
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各类有机化合物“四大光谱”特征信息及内在规律的理解,以便让学生能从中找出一些内在联系,避免死记硬背,在课堂教学中应始终贯彻一条从同一类化合物某一光谱特征出发,抓住共同特点,领悟同一类中不同化合物的光谱相关特征峰;而且要善于运用联系对比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系统掌握更多光谱知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识图、解图的能力。
由于波谱解析课程中涉及到许多数量巨大、内容复杂而非文字形式的图片信息,采用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很难将信息准确地表达出来。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篇十三
1、引导幼儿学习交集分类。初步了解两集合相交部分所摆放的图形,必须同时具有两个集合图形的特征。
2、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复习10以内数的圆圈减法。
1、教具:多媒体教具一套、录音机、磁带、两个山洞圈(图上有大标记和红标记)
2、学具:人手一套磁性操作材料(两个贴有标记的空心圈及几个图形)五角星胸饰,小组材料四份,复习材料(算式接龙,看图编应用题,写算式。)
一、看表演导入活动:(出示多媒体)让幼儿看表演《花儿找家》发现问题。
情节:两个空心圈,一个是大花的家,一个是蓝花的家,四朵花根据标记回了家,而一朵既是大的,又是蓝的花说:“别吵了,别吵了,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儿了,小朋友你能告诉我吗?”
二、学习交集分类:
1、引导幼儿观察花的特征,知道大的蓝花同时具有两个家的特征。
2、小组讨论,共同操作一份小组材料,为大的蓝花找自己的家。
3、演示教具,将大花的家和蓝花的家相交重叠一部分并配上音乐,使幼儿知道这个重叠部分是两个家公共的地方,并能运用,加深理解。
4、把大的蓝花送进重叠部分,并贴上相应的标记。
5、演示教具分别拿掉相交相重叠部分大花家的弧线和蓝花家的弧线,帮助幼儿验证,同时具有两个特征的花朵才能住在两个家相交重叠的部分。
6、请幼儿共同完成小组操作材料,并选派一位幼儿把材料送上来,让大家检查。
三、小组活动:
演示教具:以小花瓣跟着音乐迎风飞舞,变成了各种形状的形式,激发幼儿运用经验的兴趣。
1、让幼儿从桌子上小黑板的反面找出操作材料,并讲一讲你的操作板上有哪些材料。
2、交待活动要求:
(1)边讲边操作。
(2)请幼儿相互检查作业,如果做好了,请从篓子里拿一个五角星夹在胸前,表示对自己的奖励。
(3)新游戏做完了,可以去做复习作业(算式接龙、看图编应用题、写算式。)
四组分别按大标记和绿色标记、小标记和三角形标记、蓝色标记和梯形标记、黄色标记和正方形标记进行交集分类。
四、活动评价――出示幼儿作业,让幼儿说一说,你是怎样按标记给图形找家的。
五、游戏――看标记钻山洞
幼儿拿着奖品五角星,看山洞上的标记,跟着音乐进行钻山洞的游戏,老师重点检查两个重叠部分幼儿的游戏情况。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篇十四
摘要:主要由氧元素、氢元素、碳元素组成。通常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总称为有机物。其种类繁多、数目庞大。本文通过简单排序,将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与鉴别技巧进行了简要阐述。
中图分类号:o621.14文献标识码:a。
1.根据碳原子结合而成的基本结构不同,有机化合物被分为三大类:1.链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2.碳环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1],故称碳环化合物。它又可分为两类:脂环族化合物:是一类性质和脂肪族化合物相似的碳环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或稠苯体系的化合物。3.杂环化合物:组成这类化合物的环除碳原子以外,还含有其它元素的原子,叫做杂环化合物。
2.按官能团分类。
决定某一类化合物一般性质的主要原子或原子团称为官能团或功能基。含有相同官能团的化合物,其化学性质基本上是相同的。
1.烃类。
(1)开链化合物,又称脂肪族化合物,因为它最初是在油脂中发现的。其结构特点是碳与碳间连接成不闭口的链。
(2)碳环化合物(含有完全由碳原子组成的环),又可分成脂环族化合物(在结构上可看成是开链化合物关环而成的)和芳香族化合物(含有苯环)两个亚类。
(3)杂环化合物(含有由碳原子和其他元素组成的环)。
同系列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同系列。同系列中的各个成员称为同系物。由于结构相似,同系物的化学性质相似;它们的物理性质,常随分子量的增大而有规律性的变化。
同系物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通式相同的化合物互称为同系物。如烷烃系列中的甲烷、乙烷、丙烷、正丁烷等互称为同系物。
烃由碳和氢两种元素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亦称“碳氢化合物”。种类很多,按结构和性质,可以分类如下:开链烃、脂肪烃、以及饱和烃、烷烃、不饱和烃、烯烃等。
稠环芳香烃分子中含有两个或多个苯环,苯环间通过共用两个相。
杂环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碳原子和氧、氮、硫等其它原子形成环状结构的化合物叫杂环化合物。其中以五原子和六原子的杂环较稳定。具有芳香性的称作芳杂环,烃分子中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称为卤代烃。根据取代上去的不同卤素原子可分为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碘代烃等。根据分子中卤素原子的数目,可分为一卤代烃和多卤代烃。根据烃基种类的不同,可分为饱和卤代烃即卤代烷烃、不饱和卤代烃即卤代烯烃和卤代炔烃、卤代芳香烃等,例如氯ch3-chbr-ch2br等。
(ch3)3coh。醇类一般呈中性,低级醇易溶于水,多元醇带甜味。醇类的化学性质主要有氧化反应、酯化反应、脱水反应、与氢卤酸反应、与活动金属反应等。
饱和酸如丙酸ch3ch2cooh、不饱和酸如丙烯酸ch2=ch-cooh等。羧酸还可以分为脂肪酸、脂环酸和芳香酸等。脂肪酸中,饱和的如硬脂酸c17h35cooh、等。
1.烯烃、二烯、炔烃:。
(1)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红色褪去。
(2)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
2.含有炔氢的炔烃:。
(1)硝酸银,生成炔化银白色沉淀。
(2)氯化亚铜的氨溶液,生成炔化亚铜红色沉淀。
3.小环烃:三、四元脂环烃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腿色。
4.卤代烃:硝酸银的醇溶液,生成卤化银沉淀;不同结构的卤代烃生成沉淀的速度不同,叔卤代烃和烯丙式卤代烃最快,仲卤代烃次之,伯卤代烃需加热才出现沉淀。
5.醇:。
(1)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鉴别6个碳原子以下的醇);。
(2)用卢卡斯试剂鉴别伯、仲、叔醇,叔醇立刻变浑浊,仲醇放置后变浑浊,伯醇放置后也无变化。
6.酚或烯醇类化合物:。
(1)用三氯化铁溶液产生颜色(苯酚产生蓝紫色)。
(2)苯酚与溴水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
(1)鉴别所有的醛酮:2.4-二硝基苯肼,产生黄色或橙红色沉淀;。
(2)区别醛与酮用托伦试剂,醛能生成银镜,而酮不能;。
(4)鉴别甲基酮和具有结构的醇,用碘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黄色的碘仿沉淀。
8.甲酸:用托伦试剂,甲酸能生成银镜,而其他酸不能。
9.胺:区别伯、仲、叔胺有两种方法。
(1)用苯磺酰氯或对甲苯磺酰氯,在naoh溶液中反应,伯胺生成的产物溶于naoh;仲胺生成的产物不溶于naoh溶液;叔胺不发生反应。
(2)用nano2+hcl:。
脂肪胺:伯胺放出氮气,仲胺生成黄色油状物,叔胺不反应。
芳香胺:伯胺生成重氮盐,仲胺生成黄色油状物,叔胺生成绿色固体。
10.糖:。
(1)单糖都能与托伦试剂和斐林试剂作用,产生银镜或砖红色沉淀;。
(2)葡萄糖与果糖:用溴水可区别葡萄糖与果糖,葡萄糖能使溴水褪色,而果糖不能。
(3)麦芽糖与蔗糖:用托伦试剂或斐林试剂,麦芽糖可生成银镜或砖红色沉淀,而蔗糖不能。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篇十五
能把大小(颜色)相同的图形归在一起,并能表达分类标准。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能大胆表达分类标准。即分类后能说出是按颜色或大小分类的。
创设积木、雪花片、木珠,几何图形等。
分类活动属于数前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为幼儿以后理解数概念作心理准备。如幼儿理解数的实际意义,需要对某数所表示的物体的数目进行抽象,而抽象的基础是能够排除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的干扰。这种能力是在分类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所以,小班进行分类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操作摆弄形成一定的概括能力。让幼儿表达分类标准是小班幼儿开展分类活动的重点难点。这是一因为幼儿的概括能力比较差,同时语文表达能力也比较弱。因此,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指导语给幼儿适当的提示,还可以采用放标记的方法让幼儿先把想法表示出来,然后再学习用语言说明分类标准。
1、操作经验――讨论归纳――复习巩固操作体验在活动区中提供操作材料,让幼儿通过操作摆弄,积累有关物体的颜色,大小等特征的感性经验。
(1)分雪花片。材料:大小、颜色不同的雪花片,每种颜色的雪花片4――5片。指导语:请你把颜色相同的雪花片放在一起。
(2)分积木材料: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圆柱体积木各不相同4―5块,每种形体的积木放在一起。指导语:请你把形状相同的积木放在一起。
(3)分木珠材料:四种形状不同的木珠,每种4―5个,颜色不同。指导语:请你把形状相同的木珠放在一起。或:请你把颜色相同的木珠放在一起。
(4)分玩具材料:积木、木珠、雪花片。指导语:请你把颜色相同的玩具放在一起。
2、讨论归纳经过分组讨论帮助幼儿提出和转换分类标准。
(1)给每个幼儿一些不同颜色的,几何图形,每种都有大和小两种。指导语:请你们把这些图形放在两个盒子里,每个盒子里要放入一样的图形。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分类结果。并证明为什么把这些图形放在一起。或者可以请其他幼儿猜猜他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
(2)给幼儿再次分类指导语:刚才你们是按图形的颜色(大小)分的,现在你们再用别的方法分一次。
(3)给幼儿两盒雪花片,每盒里都有大小,颜色不同的雪花片,四个空盒子。请幼儿给两盒雪花片分别进行分类,两次要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分完后用标记(大)、(小)表示。然后再让幼儿证明分类标准。说明标记应在课前先让幼儿认识。
3、复习巩固在活动中投资其他材料,并增加每种材料的数量,继续让幼儿操作,学习分类。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篇十六
认识圆形,并说出其名称,能从众多图形中辨认圆形,体验与圆形宝宝游戏的愉悦。
认识圆形,并说出其名称,能从众多图形中辨认圆形。
1、老师带领小朋友从圆形城堡门口进去,吸引小朋友的兴趣,引出今天的主题,让小朋友初步感知圆形的概念。
2、老师让小朋友观察圆形城堡的环境,通过观察和比较进一步直观感受圆形的特征。
3、老师鼓励小朋友说出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同时老师也要告诉小朋友圆形的基本特征,巩固加深对圆形的认识。
4、小朋友根据操作材料进行创作,老师在旁边进行指导,进一步更加直观的认识圆形的.特征。
本次教案活动是通过带着小朋友一起参观圆形城堡,让小朋友对圆形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然后请小朋友想一想、说一说他们看到了什么。借助故事情节激发了小朋友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圆形国王送礼物的环节,让小朋友们对圆形有一个深入的认识——了解它的特征。在这个环节中,小朋友们都能踊跃的参与进来,并且动手去体验圆形的特征从而为下一个环节——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奠定基础。紧接着进入操作环节——给圆形国王送礼物。向小朋友提供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大、小不同的圆),让小朋友自己动手操作,小朋友不受任何限制保持开放的心态,是小朋友个性化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篇十七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经过观察操作学会分类方法,能选择一定的标准会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好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
3、体会生活中有数学,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
学会简单分类。
学会分类的方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
多媒体课件,气球图片。
一、情境导入。
1、用多媒体出示凌乱和整洁的房间对比照片,提问:你喜欢哪一个房间?为什么?
2、多媒体出示主题图,联系元旦用气球布置教室,在黑板上贴出彩色气球图片。
3、提问:这些气球一样吗?哪不一样?我们试着给它们分分类。(板书分类)
二、感知,探究分类。
1、观察有没有一样的呢?什么地方一样?
2、操作分类过程,尝试整理。
(1)先分在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气球按照形状和颜色分成三堆,提问:那个最多?那个最少?
(2)象形统计图
怎么样摆放能一眼看出来那种气球最多?(学上的回答一一对应的摆放)
(3)表格记录法
多强调哪一类型有几个
3、动手探究按颜色分类
(1)学生用准备好的气球模型按颜色进行分类。巡视观察学生会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指导。
(2)按照学生的分类,在黑板上也摆出颜色分类的象形统计图。
4、初步感知“一类”和“一个”的区别。
捣蛋鬼来捣蛋
(1)拿出一个卢瑟的葫芦形状的气球问,这是几个?可以放在什么地方?根据学生的回答摆放在葫芦形状气球的一列的上面。
(2)再拿出一个绿色正方形问,这是几个?可以放在什么地方?根据学生的回答单独摆放一列。
(3)都是一个气球,为什么摆放的位置不一样个?(各代表的是两类中的一个)。
把两个绿色气球拿下来到颜色分类处,问可以摆放在哪?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摆放。(代表一种颜色中的两个)
三、课堂应用。
1、教材第29页第一题。(把车涂上颜色,先找到车额,在开始涂)
2、教材第29页第二题。(给水果和卡片分分类)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学习了分类,同学们能根据形状和颜色进行分类,而且还能整理的很有条理一目了然。
2、生活中有没有用到分类和整理的情况呢?(学生举例说)。
多媒体出示生活中的菜店,超市,垃圾分类等。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篇十八
小班幼儿对于生活中鲜艳的颜色非常感兴趣,但由于年龄小,受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往往会把各种颜色张冠李戴,因此教师必须帮助幼儿梳理有关颜色的知识,使幼儿能正确认识常见的颜色说出其名称并进行分类。本活动运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整个活动,采用启发谈话、观察交流、实践体验的方法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边学边实践操作,在情境中认识颜色、区分颜色、学习按颜色分类,在轻轻松松的过程中愉快地参与学习,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成为活动真正的主人。
1.乐意并愉快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快乐
2.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并能正确的.说出名称
3.按物体的颜色进行分类。
1.课件。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猫各一只,房子各一座。
2.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图片若干。
重点难点:指导幼儿尝试按物体的红、黄、蓝三种颜色进行分类。
1.准备活动:手指游戏
2.巩固复习红、黄、蓝三种颜色,并学习分类。
今天,老师带来了三位朋友,猜猜它们是谁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1)出示图片,红、黄、蓝三只小猪,引导幼儿说出小猪的颜色并为三只小猪取名:小红猪、小黄猪、小蓝猪。
(2)依次出示红、黄、蓝三座房子,请幼儿说出房子的颜色,送小猪回家三只小猪各盖了一座新房子,现在三只小猪要回家了。请小朋友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家。
(3)总结:小朋友们真棒,小猪们都回到自己的家,将相同颜色的物体放在一起这就是按颜色分类。
3.游戏“送礼物给小猪”。
今天小猪们搬新房子,我们一起送东西给他们吧,
(1)幼儿自由进行操作将颜色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
(2)送礼物。幼儿根据教师的指令将礼物送到小猪这里来。
4.延伸活动请小朋友看一看教室里还有那些玩具和物品是和小猪一样的颜色呢?
整个活动我以情景贯穿,这符合了孩子的年龄特点,也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导入部分我出示黄、蓝、红三只小猪,然后让孩子们说说小猪搬新房,送礼物的形式顺利地过度到给小猪按颜色分类送礼物给小猪,这大大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
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情景引入复习红黄蓝三种颜色,第二环节学会按颜色分类、第三环节游戏“送礼物给小猪”。环节清晰,层层递进。孩子们在操作中掌握了分类的方法。单从目标的达成度、老师和孩子的互动性上看,这节活动是成功的。但在这节活动中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存在,需要自己好好的反思。
一、设计的房子,蓝色与小猪的颜色不接近,容易产生混淆。
二、在操作环节中,教师的操作要求说的不够清楚,导致幼儿在操作时比较没有目的性。操作材料的选择上,原本选择了三只颜色的图片,让幼儿可以根据三种相同颜色不同的物品进行粘贴,如,黄色的花、黄色的汽车、黄色的气球等。
三、最后延伸活动新增游戏环节,巩固颜色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