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玩纸船(模板17篇)
教案应当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课堂管理。教案的编写还需要考虑时间的合理分配和教学进度的把控。高质量的教案范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解决教学问题和困惑。
中班教案玩纸船篇一
活动目标:
1.感知纸的吸水性的不同与纸船沉浮快慢之间的关系。
2.能积极参加探索活动,如实记录实验的结果。
活动准备:
1.蜡光纸、普通白纸、皱纹及其折成的小船若干。
2.活动记录单(见附表)人手一张。
3.眼药水塑料小瓶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三种纸。
出示三种纸,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二)让幼儿猜测:哪种纸船沉得快。
1.出示三种纸折的小船,引导幼儿猜测:小船放到水里会怎样?哪种纸船沉得快?(幼儿将自己的猜测结果用数字表示并记录在记录单中。最快的记做“1”,最慢的记做“3”)。
2.交流猜测结果。
(三)实验并记录结果。
1.幼儿试验,三种纸船同时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结果。
2.交流实验结果。
(四)探索原因,感知纸的吸水性的不同与纸船沉浮快慢之间的关系。
1.教师:同样是纸船,为什么沉下去的速度不一样?
2.小实验“吸水性试验”。
幼儿将装在眼药水瓶中的清水分别滴一滴到蜡光纸、普通纸、皱纹纸上,观察纸的`吸水性,并与沉船实验结果相对应,寻找原因。
3.小结:不同的纸吸水速度是不同的,谁吸水吸得快谁就下沉得快。
活动延伸:
让幼儿自己收集各种各样的纸,自由折折玩玩,进一步感知纸的吸水性的不同特征。
中班教案玩纸船篇二
活动目标:
1、纸的吸水性不同与纸船沉浮快慢之间的关系。
2、积极参加探索活动,如实记录实验结果。
活动准备:
1、各种纸质、及其折好的小船若干。
2、活动记录人手一张。
白纸邹纹纸蜡光纸。
猜猜。
实验结果。
3、眼药水、塑料小瓶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三种、纸。
1、出示纸,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二、幼儿猜测:哪种纸沉的快?
1、出示三种纸折的小船。
引导幼儿猜测:小船放到水里会怎样?哪种纸船沉的快?(幼儿将自己的猜测结果用数字表示并记录在记录单中。)。
交流猜测结果。
三、实验并记录结果。
1、幼儿实验,将三种纸船同时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结果。
2、交流实验结果。
四、探索原因,感知纸的吸水性不同与纸船沉浮快慢之间的关系。
1、“同样是纸船,为什么沉下去的速度不一样?
2、教师向幼儿演示“吸水性实验”。
教师小结:不同的纸吸水速度是不同的,谁吸水吸的快,谁就下沉的快。
中班教案玩纸船篇三
喜欢玩水是孩子的天性,而小纸船也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玩具,本活动引导孩子利用蜡光纸、普通皱纹纸三种纸纸折成小纸船的形态,探索观察三种纸船的吸水性的不同,它们沉浮的快慢也不同,从而让孩子们学会记录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事情现象,通过游戏或竞赛的形式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在孩子们自己动手实验的同时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
1、认识蜡光纸、普通白纸、皱纹纸,感知纸的吸水性的不同与纸船沉浮快慢之间的关系。
2、积极参加探索活动,尝试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喜欢积极参加探索活动。
1、蜡光纸、普通白纸、皱纹纸及其折成的小船若干。
2、活动记录单人手一份。
3、眼药水塑料小瓶若干。
活动建议
一、认识蜡光纸、普通白纸、皱纹纸,感知纸的吸水性出示三种纸,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二、幼儿尝试操作,对探索活动产生兴趣
(一)出示三种纸折的小船,引导幼儿猜测:小船放到水里会怎样?哪种纸船沉得快?
1、幼儿将自己的猜测结果用数字表示并记录在记录单中。最快的记作“1”,最慢得记作“3”
2、交流猜测结果。
(二)幼儿实验,将三种纸船同时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结果。
三、探索原因,感知纸的吸水性的不同与纸船沉浮快慢之间的关系
(一)教师:同样是纸船,为什么沉下去的速度不一样?
(二)小实验“吸水性实验”。
幼儿将装在眼药水瓶中的清水分别滴一滴到蜡光纸、普通白纸、皱纹纸上, 观察纸的吸水性,并与纸船实验结果相对应,寻找原因。
(三)小结:不同的纸吸水速度是不同的,谁吸水快,谁就沉得快。
中班教案玩纸船篇四
1、《纸船》,朗读全诗,注意节奏。
2、分析、讲解全诗的内容。
3、体会诗人对母亲对祖国爱的无比深厚。
目标1目标2。
目标2。
1、请一位同学谈谈最近的感受或见闻。
2、请一位中等生从内容、仪态和技巧方面评价。(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练习口才,让说话者也有紧迫感。)。
(备学生)如果学生讲得不好,教师应给予纠正,学生评价若不知如何说起,教师也要给予指点。
冰心(1900一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的女作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冰心的诗以抒写纯真的重心和圣洁的母爱为主,影响很大。
1.请学生自己试读全诗。
2.教师范读。要读得低沉而富有深情。节奏和重音划分如下:
纸船。
——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泊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凉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1.请根据诗中给出的信息,想象这是诗人在何种情形下写的`这首诗?
明确:海浪涛涛,天风吹卷,诗人正坐在一艘颠簸在太平洋的邮轮上,远离亲人,驶向陌生的国度,不知何时才能回到祖国,回到亲人的怀抱?诗人因为强烈地思念故国、思念亲人,愈发感到孤独、惆怅。
2.第一节中哪些诗句词语表明诗人对母亲思念之深,且由来已久?
明确:"从不肯""总是"表明诗人并非这一次出门远行才有此举动,而是对母亲的依恋思念之情由来已久,一直就很浓烈,"一只一只"点出所叠纸船的数量多,表明诗人对母亲的思念极深。
明确:实际中是否可能,愿望能否实现,这对诗人来说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这是诗人是否寄托思念、排解孤独、忧伤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最充分地表达出诗人那种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4.第三节是诗人展开的想象。这一想象有何特点?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纸船虽然漂不到母亲的身边,但一定能漂入母亲的梦中,这一想象新奇、大胆、瑰丽,充分地写出了诗人对母亲强烈的思念之情,点明题旨。
5.叠纸船原是儿童的一种游戏,诗中的这一行为意味着什么?诗中的纸船又象征着什么呢?(目标3)。
明确: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情,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诗人叠纸船这一行为表明诗人对母亲对祖国爱的无比深厚。
1、朗诵这首诗。(a)。
2、完成课后练习题。(b)。
3、《掌握语文》。(c)。
适当介绍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和想象在诗歌艺术中的作用。这首诗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适合朗读,要以此加强朗读指导。
中班教案玩纸船篇五
活动目标:
1、感知纸的吸水性不同与纸船沉浮快慢之间的关系。
2、发展比较性观察能力。
3、能积极参加探索活动,尝试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在美工区进行过用不同的纸折小船活动。
2、写毛笔字用的宣纸、蜡光纸、皱纹纸及其折好的小船若干。
3、活动记录表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认识常见的三种纸。
出示三种纸,引导幼儿观察感受纸的质地手感的不同。
二、幼儿猜测:哪种纸船沉的快?
2、指导幼儿将自己预想的结果用图形或数字在记录表中表示出来。
3、幼儿记录猜测结果并互相交流。
三、实验验证。
1、指导幼儿分组活动,将三种纸船同时放入水中,观察纸船下沉的速度。
2、请幼儿将实验结果在记录表中记录出来。
3、展示幼儿实验记录结果(皱纹纸船最快,宣纸比较快,蜡光纸最慢)。
四、继续探索、感知纸的吸水性不同与纸船沉浮快慢之间的关系。
1、提出问题,幼儿探究:同样是纸船,为什么沉下去的速度会不一样?
2、教师做演示实验:将同样大小的三种纸揉成纸团,同时放入盛有相同水的三个杯子里,让幼儿观察纸的吸速度并于纸船实验结果比较,找出原因。发现纸的吸水性不同与纸船沉浮快慢之间的关系。
五、活动延伸:幼儿自己收集各种各样的纸,自由折折玩玩,进一步感知纸的吸水性。
活动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用到各种各样的`纸,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和纸相关的经验,从报纸、图书到纸巾、纸盒、各种包装纸。纸不仅是幼儿生活中的伙伴,也是幼儿游戏、创作的必备材料,在幼儿的世界里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
喜欢玩水是孩子的天性,小纸船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玩具,我利用孩子们这一兴趣进行导入,引导孩子们观察三种小船的吸水性不同,沉浮的快慢也不同,让孩子们学会记录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能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探索活动中来。在孩子们自己动手试验的同时也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中班教案玩纸船篇六
1、感知纸的吸水性的不同与纸船沉浮快慢之间的关系。
2、能积极参加探索活动,如实记录实验的结果。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1、蜡光纸、普通白纸、皱纹及其折成的小船若干。
2、活动记录单(见附表)人手一张。
3、眼药水塑料小瓶若干。
(一)认识常见的三种纸。
出示三种纸,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二)让幼儿猜测:哪种纸船沉得快。
1、出示三种纸折的小船,引导幼儿猜测:小船放到水里会怎样?哪种纸船沉得快?(幼儿将自己的猜测结果用数字表示并记录在记录单中。最快的记做“1”,最慢的记做“3”)。
2、交流猜测结果。
(三)实验并记录结果。
1、幼儿试验,三种纸船同时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结果。
2、交流实验结果。
(四)探索原因,感知纸的吸水性的不同与纸船沉浮快慢之间的关系。
1、教师:同样是纸船,为什么沉下去的速度不一样?
2、小实验“吸水性试验”。
幼儿将装在眼药水瓶中的清水分别滴一滴到蜡光纸、普通纸、皱纹纸上,观察纸的吸水性,并与沉船实验结果相对应,寻找原因。
3、小结:不同的纸吸水速度是不同的,谁吸水吸得快谁就下沉得快。
让幼儿自己收集各种各样的纸,自由折折玩玩,进一步感知纸的吸水性的不同特征。
教师设计的活动目标明确,活动的层次性强。教师对幼儿的支持,恰如一场“知时节”的“好雨”,恰到好处;教师的指导过程也好似一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细雨”,流人幼儿的心田,让幼儿在一种自然、轻松、适宜的状态中获得了“科学”的滋润和应有的发展。使幼儿能够学以致用,将所获经验迁移到生活中,从而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班教案玩纸船篇七
1。 感知纸的吸水性的不同与纸船沉浮快慢之间的关系。
2。 能积极参加探索活动,如实记录实验的结果。
3。 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4。 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1。 蜡光纸、普通白纸、皱纹及其折成的小船若干。
2。 活动记录单(见附表)人手一张。
3 。眼药水塑料小瓶若干。
(一)认识常见的三种纸。
出示三种纸,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二)让幼儿猜测:哪种纸船沉得快。
1。 出示三种纸折的小船,引导幼儿猜测:小船放到水里会怎样?哪种纸船沉得快?(幼儿将自己的猜测结果用数字表示并记录在记录单中。最快的记做“1”,最慢的记做“3”)2.交流猜测结果。
(三)实验并记录结果。
1。 幼儿试验,三种纸船同时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结果。
2。 交流实验结果。
(四)探索原因,感知纸的吸水性的不同与纸船沉浮快慢之间的关系。
1。 教师:同样是纸船,为什么沉下去的速度不一样?
2。 小实验“吸水性试验”。
幼儿将装在眼药水瓶中的清水分别滴一滴到蜡光纸、普通纸、皱纹纸上,观察纸的吸水性,并与沉船实验结果相对应,寻找原因。
3。 小结:不同的纸吸水速度是不同的,谁吸水吸得快谁就下沉得快。
让幼儿自己收集各种各样的纸,自由折折玩玩,进一步感知纸的吸水性的不同特征。
教师设计的活动目标明确,活动的层次性强。教师对幼儿的支持,恰如一场“知时节”的“好雨”,恰到好处;教师的指导过程也好似一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细雨”,流人幼儿的心田,让幼儿在一种自然、轻松、适宜的状态中获得了“科学”的滋润和应有的发展。使幼儿能够学以致用,将所获经验迁移到生活中,从而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班教案玩纸船篇八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感受。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感受。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你们的朋友吗?你们之间有过矛盾吗?认识带给小熊和松鼠友谊的纸船和风筝。
2、齐读课题。
二、看图读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出示:课文图一、图二、图三)小朋友们,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松鼠和小熊在干什么?那么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说得好?看图说自己观察到内容。
2、汇报交流。
3、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下面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找出与图对应的自然段。
4、自由汇报、朗读、评价。
5、谁来读读课题(齐读),读得真好,你们都是朗读的小能手。
过渡:老师有几个句子,你们能快速在文中找出来并画上波浪线吗?
6、出示我会读。
(1)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
(2)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
(3)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件小事吵了一架。
(4)过了几天,松鼠再也受不了了。
(a)小组内练读。
(b)做朗读小能手,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展示朗读才华。
(c)指名读,跟读。
三、读书识字:
1、组织教学:
好,小朋友,我看谁最精神。老师说三句话,你觉得老师说得对,你就鼓掌,说得不对,你就摇摇头。第一句,我是你们的好朋友!第二句,你们是我的好朋友!第三句,咱们班都是很能干很会学习的好孩子!是不是很能干,我检查一下就知道了。昨天老师让你们把预习的生字做成字卡,带来了吗?好,做得真好。请把生字卡片都放在桌子的左角上。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识字知识。
3、交流,运用字卡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4、做摘果子游戏。请往这看,做一个有趣的游戏,注意往这看,眼睛不要眨。老师这有一棵神奇的果树,上面长着各种各样的果子。谁来摘果子,摘一个果子,你就读一个字。如果读对了,就把字卡放到我们的纸船上来。(生上来摘果子并领读)。
5、检查巩固认字,送果子回课文中,看看你们还能读准吗?课件出示我会读,师生一起朗读体会。
6、评价。
7、出示我会读,分组朗读,把快乐和幸福送给小伙伴。
8、出示课文1—6自然段,齐读全文,看谁最幸福快乐。
四、指导写字:
1、提醒书写姿势。
2、重点指导,其他字自己练习写。(培养学生自信心)。
3、展示、互评(为学生提供展示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学会取长补短。)。
五、总结:
小朋友,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体会或收获呢?
中班教案玩纸船篇九
教学目标:
1、学习《纸船》,朗读全诗,注意节奏。
2、分析、讲解全诗的内容。
3、体会诗人对母亲对祖国爱的无比深厚。
教学重点:目标1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步骤:
一、课前三分钟:(3分钟)。
1、请一位同学谈谈最近的感受或见闻。
2、请一位中等生从内容、仪态和技巧方面评价。(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练习口才,让说话者也有紧迫感。)。
(备学生)如果学生讲得不好,教师应给予纠正,学生评价若不知如何说起,教师也要给予指点。
二、作者简介,导入新课:(3分钟)。
冰心(1900一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的女作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冰心的诗以抒写纯真的重心和圣洁的母爱为主,影响很大。
三、熟悉全诗指导朗读。
1.请学生自己试读全诗。
2.教师范读。要读得低沉而富有深情。节奏和重音划分如下:
纸船。
――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泊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凉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四、分析、解读全诗。(目标2)。
1.请根据诗中给出的信息,想象这是诗人在何种情形下写的这首诗?
明确:海浪涛涛,天风吹卷,诗人正坐在一艘颠簸在太平洋的邮轮上,远离亲人,驶向陌生的国度,不知何时才能回到祖国,回到亲人的怀抱?诗人因为强烈地思念故国、思念亲人,愈发感到孤独、惆怅。
2.第一节中哪些诗句词语表明诗人对母亲思念之深,且由来已久?
明确:“从不肯”“总是”表明诗人并非这一次出门远行才有此举动,而是对母亲的依恋思念之情由来已久,一直就很浓烈,“一只一只”点出所叠纸船的数量多,表明诗人对母亲的思念极深。
3.第二节诗人写出精心叠成的纸船抛入大海后瞬间发生的种种令人心碎的结果,并。
写出自己明知没有结果还是不灰心地叠,又在表达自己的情感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实际中是否可能,愿望能否实现,这对诗人来说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这是诗人是否寄托思念、排解孤独、忧伤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最充分地表达出诗人那种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4.第三节是诗人展开的想象。这一想象有何特点?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纸船虽然漂不到母亲的身边,但一定能漂入母亲的梦中,这一想象新奇、大胆、瑰丽,充分地写出了诗人对母亲强烈的思念之情,点明题旨。
5.叠纸船原是儿童的一种游戏,诗中的这一行为意味着什么?诗中的纸船又象征着什么呢?(目标3)。
明确: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情,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诗人叠纸船这一行为表明诗人对母亲对祖国爱的无比深厚。
五、背诵比赛。
六、布置作业:
1、朗诵这首诗。(a)。
2、完成课后练习题。(b)。
3、《掌握语文》。(c)。
七、说课精要:适当介绍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和想象在诗歌艺术中的作用。这首诗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适合朗读,要以此加强朗读指导。
八、教学后记。
中班教案玩纸船篇十
教材的第一部分是这次习作训练的要求3先让学生观察小实验,再有条理地具体说说小实验的经过,最后写成一篇观察作文。让学生观察教师做实验,说说实验的经过,这都是为写一篇短文作准备的。教材的第二部分是学生观察老师做烧纸船小实验时的思考题。第1题明确实验的名称和实验前的准备。第2题是重点,这次作文能不能写得具体而又有条理,就看这一题有没有想清楚。如果学生已经搞清了这次实验的步骤,每一步实验是怎么做的,那等于理清了这次习作的思路,写起来就得心应手了。第3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懂得一点自然科学的知识。这是难点,解决这个问题就得把相关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这个物理现象的原理。
训练目标。
1.学会有条理地、具体地记叙一次科学小实验的经过。
2.学会有顺序地仔细观察一次科学小实验的演示过程。
3.初步懂得这个小实验的科学道理,激发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用一张有一定韧性和不透水的纸折一只纸船。
2.常识课做实验用的铁架台一个。
3.酒精灯或蜡烛一支、清水一杯。
教学过程。
1.谈话激发兴趣。
教师谈话:
(1)老师准备了什么?同学’们心里怎么想?
(2)老师就来做一个“烧纸船”的小实验,你们感不感兴趣?
(板书课题:烧纸船)。
2.教师做演示性实验,学生仔细观察。
(1)实验前布置观察任务:实验分几步?每一步是怎样做的'?
(2)教师边做实验边有意识地按观察任务及时提醒。
3.展开讨论,教师小结。
教师提问:
(1)你觉得这个实验怎么样?
(2)实验分几步?每一步是怎样做的?
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小结:实验分三步。第一步,架好铁架台,做好纸船,把水倒在纸船上,把酒精灯摆在纸船下面。第二步,点燃酒精灯,老师提醒大家,注意观察纸船的变化。第三步,火苗舔着纸船的底,可就是烧不着,后来热气冒出来,最后纸船里的水开了。
4.口述实验过程。
(1)看着板书,让学生把实验的过程说一说。
(2)用上“先……接着……最后……”把实验过程有条理地说清楚。
(3)评讲学生口述内容。
出示习作要求:
a.有条理地具体叙述实验经过。
b.注意语句通顺,意思连贯。
教师小结:在叙述实验过程的时候,还要对同学的语言、神态加以描写,这样才能说得形象、生动,有声有色。自由练习口述。
5.口述实验准备、实验道理。
过渡:这篇文章除了把实验过程写具体外,还要写实验准备、实验道理,这样才能使文章完整,有头有尾。思考:
(1)实验前老师做了哪些准备?
(2)想想这个小实验告诉我仍什么科学道理?
思考题1:
学生举手回答后,教师板书小结:实验前老师准备了一只纸船、一盏酒精灯、一个铁架台、一杯清水。
思考题2:
教师把“想想这个小实验告诉我们什么科学道理”分解成几个小问题:
a.实验后,纸船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b.纸船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c.纸船没有燃烧跟船里的水有什么关系?
d.如纸船里的水烧干后会出现什么情况?
分别指名回答后,教师板书小结:不光是纸,凡是物质燃烧都需要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着火点,因为纸船里有水,纸船在酒精灯加热时,纸船里的水吸收了大量的热量,水吸收了热量后慢慢蒸发了,就是刚才实验时看到的白姻,所以尽管纸船架在火苗上,仍然达不到燃烧的温度。如果纸船里的水被烧干,纸船就会燃烧。
口述实验准备,实验道理。
6.按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道理的顺序,有条理地口述“烧纸船”这一实验。
7.学生试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学生习作。
教师适当指导,特别是中下生。
2.交流,评议。
(1)指定不同层次学生谈自己写的作文。
(2)师生共同评议:对照课后三个思考题的要求和板书,围绕文章是否条理清楚及用词造句等方面内容进行指导评价。
(3)指导修改。
(4)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3.修改以后,抄写作文。
中班教案玩纸船篇十一
1、纸的吸水性不同与纸船沉浮快慢之间的关系。
2、积极参加探索活动,如实记录实验结果。
1、各种纸质、及其折好的小船若干。
2、活动记录人手一张。
白纸、邹纹纸、蜡光纸,猜猜实验结果。
3、眼药水、塑料小瓶若干。
一、认识常见的三种、纸。
1、出示纸,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二、幼儿猜测:哪种纸沉的快?
1、出示三种纸折的小船。
引导幼儿猜测:小船放到水里会怎样?哪种纸船沉的快?(幼儿将自己的猜测结果用数字表示并记录在记录单中。)。
交流猜测结果。
三、实验并记录结果。
1、幼儿实验,将三种纸船同时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结果。
2、交流实验结果。
四、探索原因,感知纸的吸水性不同与纸船沉浮快慢之间的关系。
1、“同样是纸船,为什么沉下去的速度不一样?
2、教师向幼儿演示“吸水性实验”。
不同的`纸吸水速度是不同的,谁吸水吸的快,谁就下沉的快。
中班教案玩纸船篇十二
秋天到了,户外活动时孩子们经常捡拾院子里掉落的小叶子、小花瓣、花种子,甚至小石子,像找到宝贝似的攥在手里。这些在成人看来毫不起眼的东西却分外吸引孩子。我想,既然孩子们那么喜欢捡拾自然物,何不满足他们,"让他们把自己捡拾的自然物收集起来呢?在捡拾和游戏中,我发现孩子们对点数及类概念还不太清楚,因此,幼儿的收集正是积累分类经验和点数能力的好机会。
1、利用幼儿收集的自然物,发展幼儿点数及分类的能力。
2、让幼儿用收集的自然物拼摆画,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幼儿收集好的自然物、大白纸。
小筐小筐小筐小筐2、分类板3、自然物拼图范例。
1、说一说一一你收集了哪些大自然的礼物?
师:小朋友,请你说一说你捡到了哪些大自然的礼物?在哪儿捡到的?
2、分一分一一你捡了几种大自然的礼物?
1)师:小朋友,你们捡的东西太多了,老师给你们每人一张大白纸,把你捡到的礼物都倒在大白纸上,看看有没有长得一样的,把它放在一起。
1)师:小朋友捡了好多不同的树叶,你知道它们的树妈妈是谁吗?
2)出示分类卡,请幼儿仔细观察树的形态特征。
师:树妈妈们来了,看看都有谁?
3)这是松树妈妈,它的叶宝宝是什么形状?像什么?你那儿有吗?把松叶宝宝放到松树妈妈下面的小筐里。
(逐一认识松叶、梧桐叶、银杏叶、柳叶)。
4、拼一拼一一你会用自然物做画吗?
1)出示拼图范例,激发幼儿创作兴趣。
2)幼儿自由创作。
5、比一比一一谁的画最好看?
将幼儿作品进行展示、评价活动延伸:
家园配合,鼓励幼儿在家长配合下开动脑筋想出以自然物为材料的其它玩法。
中班教案玩纸船篇十三
小班幼儿的倾听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弱,《和蚊子》中的角色形象生动、有趣、反差大,便于幼儿理解和表现。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注意倾听音乐的不同,并用动作表现出来,符合小班认识靠行动、爱模仿的特点。为此,我进行了一次教学尝试。
1.喜欢参加音乐活动,能注意倾听,理解故事内容,并用动作、表情表现自己的理解。
2.认识几种简单乐器(蛙鸣筒、手铃、小鼓),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的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3.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1、运用乐器表现音乐的内容,理解音乐。
2、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大胆用肢体、动作、表情来表现音乐的快慢节奏。
鼓、蛙鸣筒各一个,手铃、沙发靠垫若干;、蚊子的提线纸偶各一个,画有森林的背景图一个。
(一)听音乐,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蛙鸣筒。
1.教师将乐器藏在身后,发出刮奏乐器的声音,请小朋友听一听、学一学这种声音,并猜一猜这个乐器的名字。
2.玩游戏“小鼓会唱歌”,感受声音的轻与重、快于慢。
教师:请小朋友听一听现在是谁在唱歌?(小鼓)。
教师:下面小鼓要唱两首歌,你们要仔细听一听,第一首歌和第二首歌唱得是不是一个样?(不一样。第一首快,声音轻;第二首慢,声音重)。
(二)看提线纸偶戏《和蚊子》。
教师事先做好一群小蚊子的纸偶,用线将小铃铛和纸折的蚊子串在一起。另外,纸偶要注意突出胖胖的特点。
出示提线纸偶,伴随着三种乐器将故事:
有一头,长得可大啦!脑袋大大的,身体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走起路来很慢很慢,“咚——咚——咚”。(敲击轻缓的鼓声)。
有一天,出门散步,他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伴随着提线纸偶蚊子的出现,小铃发出哗啦啦的响声)他们发现了的屁股,说:“哇!好可爱的屁股呀!让我们来叮叮它吧!”于是,蚊子们就围着的屁股叮了起来,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用尾巴来赶蚊子,“呱——呱——呱”(蛙鸣筒发出三声连续的响声代表甩尾巴)蚊子被赶走了。又打起了瞌睡,刚睡着,蚊子又飞了回来,(小铃伴随着故事再次进入,发出响声)只好又用尾巴赶,“呱——呱——呱”(蛙鸣筒发出三次连续的响声)把蚊子赶跑了。可是,过了一会,蚊子又来了,这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咚!咚!”(小鼓重重的敲击两下)声音大得把蚊子都给震晕啦!(提线蚊子纸偶纷纷落在地上)。
(三)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师:故事里面讲的是谁和谁的事情?(是和小蚊子的事情)。
教师:哗啦啦的小手铃声是谁来了?(是一群小蚊子)。
教师:“咚——咚——咚”的小鼓声是谁发出的声音?它在做什么?(是在走路,它在散步)。
教师:“呱——呱——呱”的蛙鸣筒声在故事里是什么声音?是谁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做?(是在甩尾巴,它要赶走蚊子,不让蚊子叮自己)。
教师:在故事里,小鼓最后为什么发出了“咚!咚!”两下重重的声音?(生气了,使劲跺脚呢)。
教师:跺脚后,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样子?(幼儿边答“小蚊子被震得晕倒在地上了”边表现晕倒的样子:有的平趴在地上,有点侧身躺在地上,还有的小手小脚都朝天上,吐着小舌头)。
(四)幼儿扮演小蚊子,配班老师扮演。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扮演小蚊子,请配班老师扮演好吗?
教师:“”要戴好自己的表演道具(带有松紧带的沙发靠垫,套在身上,代表的屁股),“小蚊子”也要戴好自己的表演道具(小手铃)。
(五)再次表演。
小蚊子的`角色都由幼儿扮演。
1.选材适宜,活动就成功了一半。活动中故事情节生动、有趣。故事中动物形象的大小对比鲜明、特点突出,整个故事短小,语言形象生动。情节比较单纯,在反复中带有一些变化,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接受水平。特别是一些生动的象声词,使故事更加的生动有趣,便于幼儿理解、记忆和表演,并能从文学作品中获得美的感受。由此可以说,活动选材非常重要,选材适宜,活动就成功了一半。
2.过程中情境创设巧妙,幼儿身临其境,假戏真做。故事内容与乐器伴奏相匹配,是活动的一个创新点。重点体现为提线纸偶和声音特点突出的乐器交相出现,较好地引发了幼儿的兴趣。因为有了情境,幼儿进入活动的状态非常积极,很快融入活动当中。幼儿通过看、听、演的感受与体验,辨别声音强弱和快慢的不同,并在活动中初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中班教案玩纸船篇十四
漂亮的路灯。
艺术。
1.学习添画半圆形、扇形、圆形等不同形状的路灯。
2.知道路灯的用途。
示范画1张,《美丽的路灯》作业纸、水彩笔人手一份。
1.谜语导入。
师:给大家猜个谜语:白天睡大觉,晚上亮堂堂,夜晚看不见,请它来帮忙!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2.出示《美丽的路灯》示范画,让幼儿说一说示范画画面上的背景。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我们就来画画路灯下的故事,瞧,路灯下都发生了什么事情呀。
3.教师讲解示范添画半圆形、扇形、圆形等不同形状的路灯。要求幼儿添画人、车等背景。
师:这幅画我们要从上往下画,先画路灯,再画路灯下的部分,而路灯上面找不到的部分则是空白的什么也看不到的。
4.幼儿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1)幼儿按要求作画,并给予幼儿适当的帮助,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2)对能添画人、车等背景的幼儿作品给于肯定。
(3)引导幼儿互相欣赏作品。
5.教师讲评,活动结束。
中班教案玩纸船篇十五
2、能在各种材料建构成的障碍物上行走,练习手眼协调和平衡能力。
3、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1、音乐《稍息立正站好》、《明天会更好》。
2、山路(用硬板纸作石子贴在地上形成不平难走的路)、独木桥(平衡木)。
3、自制小桶(塑料瓶)、水、制作的食物、制作的衣服。
随音乐《稍息立正站好》进场。
随着音乐踏步进场,跟着音乐活动腰部、颈部及手部肌肉的准备动作,同时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1、教师创设情景:“这一段时间我们周围发生了好多好多的灾难,好多人都没有了家,好多和你们一样年龄的小朋友都失去了他们美丽的家园,他们现在也不能像你们一样开心的上幼儿园,也不能买很多好吃的、好玩的、漂亮的衣服了。我们一起去帮帮他们吧,给他们送点好吃的东西,送点水,送点穿的,让他们也能开心快乐一点,好吗?”
2、展示两组平衡器材(石子路和平衡木)。
教师:小小速递员们现在先请你们练习练习,练习好后我们就要带着东西准备出发了哦。
(1)幼儿练习。
教师:请小朋友们排好队一个一个走,看谁走的最稳。
(2)讨论:怎样才能走的稳呢?(身体站直一步一步走……)。
(3)幼儿再次练习。
小小速递员拿着东西,走过石子路,走过独木桥,把东西送到对面。
(进行两个层次的游戏)。
1、幼儿分成3~4组。
幼儿手拿“衣服”“食物”,走过石子路、独木桥,把东西送到目的的。
2、幼儿手提小水桶,走过石子路、独木桥,把东西送到目的地。(送水时难度较大,既要走的稳,手中拿的水又不能倒出来。)。
教师:“今天你们这些小小速递员真棒,给那些小朋友送了很多的东西去,一路上辛苦了,那些小朋友也非常谢谢你们,我们给自己鼓鼓掌吧。”
提问:“你们帮助了别人感觉怎么样呢?现在我们一起来休息一下,放松一下吧,小小速递员你们辛苦了。”
随着音乐《明天会更好》慢慢舞蹈(放松活动),一起为苦难的小朋友祈祷,希望他们明天会更好,结束活动。
中班教案玩纸船篇十六
1、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和训练。
3、感知不同的音乐节奏,并自己用手拍出来。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龟兔赛的音乐磁带,铃鼓、串铃、乌龟和兔子的手偶。
一、教师引出: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故事。
1、放音乐,老师根据音乐的情境操作乌龟和兔子的手偶,看完之后提问:你们知道刚才老师讲的是什么故事吗?(龟兔赛跑)。
2、哪一段音乐是乌龟,哪一段音乐是兔子来了,最后谁赢了。(放音乐,请小朋友听一听,哪一段是谁)。
3、请小朋友将其节奏拍出来,什么样的节奏适合乌龟,什么样的节奏适合兔子。
4、请一部分小朋友当乌龟、一部分当兔子,听音乐表演。
二、引出小乐器(不光是我们小朋友喜欢表演,还有人想来参加,你们猜一猜是谁呀?)。
1、请小朋友来判定一下,哪一种作乌龟,哪一种作兔子,较适合。
2、如:乌龟适合用铃鼓,那请你们用手把乌龟的节奏拍出来;兔子也一样,也请小朋友用手拍出来。
3、请小朋友自选乐器: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能让自己的小乐器,不发出声音。
4、听音乐用自己的乐器伴奏,看着老师的手偶:乌龟来了就用铃鼓敲,兔子来了就用串铃。
5、交换乐器,饰不同的角色。
三、表演。
请几个小朋友来分别饰演小乌龟和兔子,其余的人来为他们伴奏。最后交换。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中班教案玩纸船篇十七
4、启发幼儿大胆运用动作、表情、语言来表演故事。
1、《狐假虎威》ppt;
2、字卡“狐假虎威”“摇头摆尾”“东张西望”“半信半疑”“得意洋洋”;
3、狐狸、老虎、小白兔、小松鼠等小动物头饰。
一、谜语导入: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你们猜一个谜语,看看你们能不能猜到“远看像只猫,生来脾气暴,张开大嘴一声吼,吓得百兽都发抖。”(老虎)。
师:老虎被称为什么?(山中之王)。
师:森林里的动物怕不怕老虎?
二、出示《狐假虎威》ppt,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结合每一幅图片有感情的讲解,语言生动,表情丰富,激发幼儿兴趣。
2、讲解过程中可适当让幼儿来猜想故事内容,如:老虎扑的把狐狸给抓住了。让小朋友猜一猜老虎会不会把狐狸吃了?若是没有,狐狸会怎样对老虎说呢?(进一步激发兴趣),同时可以大胆让幼儿来表演。
3、讲解故事的同时,出示相应的字卡“摇头摆尾”“东张西望”“半信半疑”“得意洋洋”,让幼儿对词语了解并用丰富的表情表演。
4、提问。
(1)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见到狐狸跟老虎过来了是怎样做的?小动物们为什么要逃跑呢?
(2)你认为小动物们是害怕老虎还是害怕狐狸呢?理解“狐假虎威”成语的含义。
(3)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一只怎么样的老虎呢?
总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随便轻信别人的话,也不要随便欺骗别人,欺骗自己。更不要仗着别人的威风来灭自己的威风,否则会害人又害己。
2.结合图片,头饰,字卡表演:大胆运用表情,动作,语气来表演故事。
1.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让幼儿带狐狸跟老虎头饰来表演。
2、请小朋友表演狐狸跟老虎之间的对话。表现出狐狸眼珠骨碌碌一转想坏主意的样子。又非常“得意洋洋”的样子。和老虎“半信半疑”的表情。
3、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狐狸“摇头摆尾”“神气活现”的样子。老虎“东张西望”的样子。
4、其他小动物们见到狐狸跟老虎害怕的逃跑的样子。
5、幼儿分组或合作表演,教师和小朋友集体评议,鼓励幼儿大胆表演。
活动延伸:把狐狸跟老虎及其它小动物们头饰放入区角活动中,以便以后区域活动时让幼儿大胆的来进行角色表演。注意动作、表情、语气、语调、眼神表演。
本教材是一则非常让幼儿感兴趣的成语故事,里面的狐狸跟老虎也有许多对话,词语生动形象,性格鲜明对比,而且也非常适于幼儿来进行表演。所以,在设计活动中,特注重幼儿运用动作、表情、语气、语调、眼神来大胆的表现。同时,对于故事的内容幼儿也更容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