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意义读灯光有感大全(19篇)
世界是多姿多彩的,人类在探索世界、认识自我过程中产生了无数思想和观点。注重总结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措施。这些总结范文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可以帮助我们写出更好的总结。
生命的意义读灯光有感篇一
断断续续地把《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读完了。之前读过英文原版,受限于英文水平,很多意思还是没有理解。现在将中文翻译版读完,有了很多新的感悟。
知道这本书是从《得到》推荐的,自己读下来,感觉作者的亲身经历增加了说服力,是我喜欢的类型。对于我这种整天爱瞎想“人为什么而活着”的人来说,读这类书籍也算是跟自己对话了。
本书的作者是维克多・弗兰克尔,犹太人。生活在二战时期,可想而知命运的悲催。作者本人被关入了埃斯维辛集中营,后世人称“死亡工厂”.但是幸运的是,作者活了下来。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研究对象,展示了在集中营中人生百态。有些人放弃了对未来的渴望而死去,有些人过于乐观而死去,但是有些人知道为什么而活,有幸生存了下来。残酷的经历让作者领悟到:人们活着是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
或许很多人都想过这个问题:我们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享乐?承受痛苦?或许我们不经历极端的环境考验是不会真正领悟什么是生命,什么是生活。作者经历了对于一个人来说所有的苦难,领悟到了生命的意义。进入集中营后,这些不幸的人首先表现出惊恐,这是所有人正常的反映,因为死亡可能近在咫尺。而后进入冷漠,相当于“活死人”,他们面对同伴的痛苦不在有任何情感,因为自己也可能随时面对这种境地。作者发现,那些看不到生活有任何意义、任何目标,觉得活着无所谓的人会很快死掉。物质上的匮乏不是根本原因,精神上的绝望才是最死亡的导火索。最后作者总结到: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在生活态度上根本转变。我们需要了解自身,需要说服那些绝望的人;我们期望生活给与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对我们有什么期望。我们不应该再问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而应该像那些每时每刻都被生活质问的人那样去思考自身。我们的回答不是说与想,而是采取正确的行动。生命最终意味着承担与接受所有的挑战,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这一巨大责任。
作者将生命的意义归结为责任,那么如何找到生命的意义呢?作者给出了三个途径:工作---做有意义的事情;爱---关爱他人;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作者强调,命运的无常会夺走你许多东西,但是永远夺不走你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同处境的自由。读到这里,我想起了余华的《活着》中的主人公福贵。不管生活如何剥夺他的财富、亲人、尊严,他的生活总有目标,选择坚强面对生活的不幸。作者所说的寻找生命的意义的三个途径,跟瑞・达里欧的《原则》中如出一辙,“有意义的工作,是指人们有激情去投入的事业;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是指相互之间能够真心相互关爱”.
这本书可以时不时翻出来看看,审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
生命的意义读灯光有感篇二
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加大,面对一切事物逐渐变得麻木,找不到工作之初的激情。那生活着的意义又在哪里呢?从《活出生命的意义》这部书中我看到了“责任”二字,对家人的责任、对工作的责任、对一张张渴望知识的幼稚小脸的责任。我们应该向弗兰克尔一样,勇敢的挑战自我、挑战生活、挑战麻木和倦怠,在逆境中勇敢前进,在压力下不断拼搏,在生活和工作中寻求快乐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更会影响到学生,学生好比一张白纸,会把他们见到的一切花在上面,我们不能给他们任何不好的影响,应向他们展现出积极向上的面貌,带动他们向新生活前进。
生命的意义读灯光有感篇三
读了《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也让我明白成功的并不是最聪明的人。因为决定成功的更多是非智力因素:明确的目标,积极的心态,努力和坚持,承受挫折和压力的能力。做一个始终乐观的、积极向上的人,并不是轻松容易的事情。在看不到希望的时候,仍能够坚持自己的价值理念走下去的人,是了不起的。任何人做一份积极的工作,可能他感觉不到自己的意义所在,但他的意义确实存在,社会的美好是由各个层面的劳动者共同建立的。自己的工作无足轻重,那只是一种感觉,你做了再普通的工作也为社会贡献了一点力量。
全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人无论遭遇任何境遇,都适应得了”这句话,人生就是如此,有很多艰苦和变数,但是只要挺过去,适应了,就能跨越,也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属于我们的真正的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读灯光有感篇四
将我像封条一样置于你的心上,爱,就会像死一样强壮。——弗兰克尔以前从未认真思考过生命存在的意义,活着的意义,当我读了弗兰克尔的《追寻生命的意义》之后,我感触很多,我想我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新的定位,新的认识,新的理解。
我认为书中所贯彻的思想是弗兰克尔深信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并为之而奋斗一生,倾尽心力。他将找到生命意义的方法总结成了三点:创造和工作,体验某种事物或爱一个人以及受苦。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生命的意义,能在创造和工作中寻找到生命意义的人是幸福的,能在体验某种事物或爱一个人中寻找到生命意义的人是快乐的,能在受苦中寻找到生命意义的人是幸运的,所以正在苦难中的我们,要好好活着,不为自己,只为上帝在芸芸众生中选择赐予我们的那一份幸运。
在任何情况下,即使是在最悲惨的境遇中,生命始终具有其潜在意义。当长期处于一种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人的所有价值都被摧毁,时刻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下,这时人们的心理会在高压下发生什么样的改变?这种痛苦无望的生活还有任何意义吗?二战期间因弗兰克尔犹太人身份,遭纳粹逮捕,在奥斯维辛、达豪等集中营度过了三年艰难的岁月。除了妹妹,父母、兄弟、妻子都集中营死亡,不仅如此他每天还要经受着饥饿、寒冷和拷打的折磨,生命已经被集中营摧残地破败不堪,但是,他仍旧坚持活着,直到最后从集中营走出来。并且花了很长时间完成了《追寻生命的意义》这本富有特殊意义的作品。因为他知道活着的意义,正如尼采说的一句话:知道为什么而活着的人,几乎能承受任何怎样活着的问题。
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一个人被剥夺到只剩自己的身体和心灵,他仍然有自由选择用怎样的态度面对环境,是积极地艰难地利用每一个条件活下去,还是放弃生的欲望,向命运低头。态度的选择,就是唯一的全部的尊严和意义。对妻子的爱以及完成这本书愿望就是支撑作者活下去的理由,对妻子的思念和爱,让他在脑海中无比清晰地勾勒出了她的形象,并与她生动有趣地谈笑。爱,超越了时空甚至生死的阻隔,给拥有爱的人带去了内心的充实和强有力的支持。
在艰难绝望的环境里保持对爱和美的感受,在黑暗中不懈寻找光明和希望,我想,这就是人之为人的特殊之处吧!也正是这种特殊性,反过来,给绝境中的人们带去了活下去的力量。他在开篇的第一句话:“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人,都还有选择自己态度的自由!”人都有选择的自由,与生俱来。我从未经历过死亡,但是我见证过濒临死亡的人,他们都还选择继续活着,不是苟延残喘。
在农村有很多中风的老人,身体大部分部位都动弹不得,但是他们依旧不做死亡的选择,甚至那些儿女不闻不问的老人,他们依旧顽强地活着。生活中的老人好像和主人公弗兰克尔的想法是类似的,我不知道会这样的理解对不对,但是貌似找到生命的意义所在,就是能够去选择更好的选择,在死亡与活着,显而易见,活着是更好的选择。
弗兰克尔是个毋庸置疑的哲学家,能够在集中营非人的生活中坚持活下来并且创立意义治疗法的哲学家,“刺激与回应之间有一段空间,幸福就在那里!”他在书中提到在集中营残酷生活中他经常能幻想看到自己的妻子,能与心爱的妻子对话,这便是存活下去的理由和意义,因为只有活着,才能有下一次与妻子的遇见,即便是幻想,那也应该是属于活着的人的幻想。至于到底是否能逃离集中营,弗兰克尔倒是不再去思考,因为太远,不能作为生命的意义所在。过去的甜美回忆,同样能给困境中的人们带来安慰,也许只是曾有过的微小的成功,也许只是一次普通的家庭聚会,可曾感受到的喜悦和满足,留在了这些回忆中,弥补和滋润了人们在现实中的空虚。
生命的意义读灯光有感篇五
“亲爱的读者,如果在您一生的阅读体验中,能够拥有这样一本书,它其中的某个篇章或者包含的某种思想不仅能触动您的灵魂并且能引领它与之共舞,甚至改变您的日常生活和命运,那这样的书您一定要常常翻阅,并像对待珍宝一样小心呵护。而弗兰克尔的《活出生命的意义》作为当代最伟大的著作之一,正是这样一部作品。”
我第三遍一字不漏地读完弗兰克尔的《活出生命的意义》后,对库希纳在前言中的推荐产生了深深的认同。
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是二十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辉的见证。
这本书曾经感动千千万万的人。到今天,这部作品销售已达1200万册,被翻译成24种语言。
读完一本书,很少有连续读三遍的动力;读完一本书,很少有立即撰写读后感的冲动。这本书是一个例外。读完《活出生命的意义》,我的内心深处有着强烈的情感表达欲望,又唯恐文字功底浅薄而违背弗兰克尔本意,因而迟迟不敢敲打键盘。第三遍读完后,终于可以鼓起勇气,向大家作一个相对理性的介绍。
弗兰克尔是奥地利一名精神科医师,1942年,被纳粹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先后辗转在四个集中营之间,历经坎坷,受尽折磨,命悬一线。他用生命写成的心理学书稿在集中营里被无情消毁。他坚信,只要一息尚存,就可以东山再起。他赋予生命至高无上的责任。集中营里的非人生活待遇和繁重体力劳动形成强烈的反差,有很多人没有等到解放的那一天。弗兰克尔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良好的运气,终于成为集中营里幸存者之一。当读到他为了和囚头搞好关系,耐心倾听囚头倾诉的故事后,联想到现实中的人和事,我即刻泪目。
《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共分二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在集中营三年期间艰苦卓绝地与命运抗争,寻找生命意义的心路历程。第二部分是作者向大家介绍根据自己的感悟创立的心理治疗方法——意义疗法。全书10万多字,通俗易懂,没有心理学基础知识的读者也能够无障碍阅读。
第一部分是作者根据进入集中营的囚徒精神反应的收容、适应、释放与解放三个阶段为主线,以故事的形式向人们客观反映了集中营里的真实场景。充分揭示了纳粹的残忍和囚徒的悲惨。毒气室和焚烧炉是集中营囚徒生命的归宿。为了活下去,囚徒们不停地与囚头斗智斗勇,力争能够多活几天。根据史料记载,二战期间,集中营共有150万人死于非命。濒临死亡的囚徒,多数已丧失生命的动力,唯有深爱着亲人的人,唯有明确使命的人才能够不停地在死亡线上挣扎。
书中至少三次引用尼采的名言,其中有一句特别经典:“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弗兰克尔在书中告诉自己和朋友:“只要还活着,就有希望。健康、家庭、职业能力、财富、社会地位——所有这一切都有可能重新获得或者恢复原状。”弗兰克尔认为:“生命最终意味着承担和接受所有的挑战,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这一巨大责任。”
弗兰克尔在书的第二部分介绍了他根据自己的集中营经历感悟出的心理治疗方法——意义疗法。他说:“根据意义疗法,努力发现生命的意义正是人最主要的动力。”他认为:“人,能够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而活,甚至为此付出生命。”“人对意义的追寻会导致内心的紧张而非平衡。不过,这种紧张恰恰是精神健康的必要前提。”
他在书中特别提出一个概念:存在之虚无。他引用叔本华的话:“人注定要徘徊在焦虑和厌倦这两极之间。”他特别指出:二十世纪,有很多人具有存在之虚无这种现象。意义疗法认为,“负责任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世界范围,人们的精神世界出现严重问题。弗兰克尔在书中提出了的“预期焦虑”的概念,基本反映了比较严峻的社会现实。读书焦虑、就业焦虑、晋升焦虑、婚姻焦虑、生活焦虑......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我们需要对现实进行一次深刻的反思。人究竟怎么活着,才不辜负生命的本真?人,只有懂得生命的意义,才能有诗和远方。当务之急,是去除生命中的虚无主义,赋予生命意义,生活才会丰富多彩,五颜六色。生命对于每一个个体的意义,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我们要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感受生命的意义。即便是遍体鳞伤,也要去寻找疼痛本身的价值。按照弗兰克尔的观点,苦难和死亡也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应该在有限的生命周期内牢骚满腹、怀才不遇、求全责备和无病呻吟。
我们要对未来充满期望,即便出现暂时困难,也要以积极的心态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自暴自弃,失去信心。要树立危机是化了妆的机遇的意识,善于从不利中寻找有利,才能最终成为人生的赢家。
弗兰克尔认为,“治疗师扮演的角色好比是眼科专家,而不是画家。画家试图向我们表达他自己所见的世界是什么样子,而眼科医生试图让我们自己去观察世界实际上是什么样子。意义治疗师的作用是拓展患者的视野,使他意识到其生命潜在的所有意义。”
弗兰克尔认为,“爱是直达另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唯一途径。”“人不是简单地活着,而是时时需要对自己的前途做出判断,决定下一刻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光说人有自由还不够。自由只是故事的一半,真理的一面。自由是人的生命消极的一面,而积极的一面就是责任。实际上,如果人不能负责任地生活,那自由就堕落成放任。”
特别认同弗兰克尔在书中的一句话:“自我实现可能是自我超越唯一的副产品。”对比一下现实中那些天天期盼着成功的异常功利的人,我们是不是可以作为自己的一个镜像。自我超越是耕耘,自我实现是收获。真正的成功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收获一定是耕耘的副产品。
一千个读者的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当下,我们有必要对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行一次认认真真的审视,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些许闲暇时间,将《活出生命的意义》认真读上一遍,也许您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本好书,我一定还会继续阅读,也一定会读懂生命的意义,读出生命的精彩。
生命的意义读灯光有感篇六
可以说,保尔是一面时代的旗帜。可以说,保尔对生命的解释是人类对人生的概括。
作为人,应该是躯体与精神的结合体。只有两者的完美结合,那才是真正的幸福。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生命的长短,生命的意义也不在于物质生活的丰富,生命的意义在于对人类的贡献。生命是短暂的,生命的意义才可以永恒。《生命的意义》很好地展示了生命的真谛,保尔的生命更是为我们年轻的一代做出了永恒的、不可亵渎的榜样!
生命的意义读灯光有感篇七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活出生命的意义》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时读了《乔布斯传》,直至毕业前夕,都给予我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中最大的影响当属“寻找到自己的使命”,或者用本书的话说:“寻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
然而毕业后的现实不是肥皂剧,无法看了第一集就预测到最后的结尾。这就注定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因此,我到现在都无法确定生命是否存在终极意义,只能说读过本书后,明确了这样一个观点:生命的意义,只有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才能被定义。不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现在想来,也许寻找生命的意义,存在两种途径,一种像乔帮主那样,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自己是为什么而活;另一种是到生命的尽头才知道此生意义的`所在。走第二条道路的人,需要不停地去回答生命提出的各种问题,答案的集合便是此生的意义。就拿作者的经历来说,如果在作者初出茅庐时,就问他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假如那时的他未卜先知地说是“经历集中营的苦难,并活下来”,那周围人一定觉得这孩子病的不轻。
当然,作者即使不经历集中营的苦难,他也会找到生命的意义。但从另一方面来说,集中营的苦难升华了作者,作者在苦难中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对如何应对苦难的回答,成就了他为人的尊严、完善了他不屈的人格、诠释了他生命的意义。
作者是通过三种方式来应对苦难的:工作(做有意义的事)、爱(关爱他人)以及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根据书中描述,即使在集中营在最黑暗的日子里,作者也没有停止用自己的所学去帮助他人、用小纸片记录自己的所想所得、在冰天雪地里依然想着自己和妻子相处的点点滴滴...
不要空想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要通过以上三种方式来回答生命提出的问题,用一生的行动去回应。为回答生命的意义而受的苦是值得的,待已归道山时,此生虽不是惊天伟业,但也足够精彩自适。
生命是一棵树,深植于过去的悲与喜中,矗立在当下的选择和拥有里,向着生命终极意义的方向生长。
生命的意义读灯光有感篇八
今天我在老师的指导下的了《灯光》这篇课文,郝副营长的那种精神使我非常感动。
这篇课文以灯光为线索,通过郝副营长给后续部队照亮前进的道路而英勇牺牲的,赞扬了革命烈士为了理想,为了下一代的幸福勇于献身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革命烈士的高度赞扬和纪念。当我读到“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儿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的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未来的憧憬里。”的时候,我感觉到郝副营长是一心要孩子们在光亮的灯光下学习,就算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也使我明白,我们之所以可以在那么亮的灯光下学习,是革命烈士拼命战斗,用性命换取回来的,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这些用生命换回来的幸福。
又当我读到“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地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可是,火光暴露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的时候,郝副营长那种勇于牺牲的精神更加使我感到我们的幸福是多么来之不以的。郝副营长的更是牺牲了自己,夺得了战斗的胜利,换得人民的幸福。
读了这篇文章,我的收获也不少啊,也使我知道了革命者的精神,如果没有他们,中国也没有今天,所以我要尊敬他们。
生命的意义读灯光有感篇九
站在马路中间,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我忽然间有了一重患得患失的感觉。
整个城市这样流过来流过去,我就是这条平凡河中的一滴水,也许没有人会记得我,但只要活着,每滴水都会有自己的味道——只有自己知道的味道。
我也在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在过程中茫然地流动,并且等待着结局。
觉醒。
这个水河环绕的世界,彼岸就是此岸,此岸就是彼岸。但人们还是在流动。
“流着为了什么?”
“为什么而流着?”
没有人问你,你也不必回答。生命就如一场电影,结局也许是悲哀的,但那悲哀的不是眼泪或者号啕,知识无奈,加上一些些茫然。
有时我也会忌妒,忌妒那些泡茶的水,它们有着幽远的气息,有着红尘的凡思。有时我也会羡慕,羡慕那些花,虽然生命的终点是凋零,但这世界上毕竟没有永恒,花儿是在她最美的时候画上句号的。
忌妒着,羡慕着,自己就会不由得欢乐起来,在生命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挫折,总使我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艰难的人,那是因为我还没有经历过更巨大的苦难,也因为我不知道世上的别人,有许多正拖着千斤重的脚,在走过火热水深。
想着,又不觉得伤感起来。
但苦难与欢乐不是必然的,就如冬天树枯后,春天的新芽就要抽出!蜡烛烧尽时,黎明的天光就要亮起,春蚕吐丝自缚的终结,是一只蛾的重生!
这就是觉醒的味道。
澎湃。
城市冬日的雨季,人还是一样在街头流动。我也如此,只要流着就是了,总有一天,我也流过伤心的渡口,流入汹涌的大海,在大海中澎湃。
这才是生命的味道。
生命的意义读灯光有感篇十
《生命的意义》是一本很奇特的书。淡绿色的硬皮包裹这它,这一层厚厚的“壳”上没有过多的装饰,只有五个墨绿色的大字“生命的意义”,下面是它的英文翻译“the meaning of life”。它是一本和绘本很相近的书,每一页只有一行小小的字,而其余的大部份空白都被一张又一张真实、生动的图片填满。可不要小看了那为数不多的文字,细细品读,你会发现:其实每一张上的文字都蕴含着一些道理。我想,当你掀开这本书时,你会惊讶道:“哇塞,没想到这本书内容这么奇妙!”
书中有句话这样讲:“为什么我们会对巨大的物体和成就刮目相看、情有独钟?而实际上,正是一个个细小的事物聚沙成塔,才造就了桩桩大事。”我觉得,这句话很值得人深思:我们往往会仰望着高大坚固的建筑赞叹,可又有多少人能想到正是有了建筑工人们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辛勤劳动才造就了建筑物的高大;是那深埋在地下的地基,才能让高大的建筑坚固结实。
同样的,我们会对成就和贡献巨大的“伟人”敬佩不已,自叹不如。也许很多人只关注到了他们所带来的卓越贡献和丰厚的回报,却忽略了他们在背后为之付出的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有句俗话说: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要想有一番大的作为,就要从点滴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在一个个微小的事物中积累经验,增加阅历,这也是成功的秘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和别人发生不愉快的事情,很多人都选择用武力或口舌来解决问题,也许他们不知道,这些事情还有别的处理方法。这本书中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途径:“怒火中烧时,我们为什么选择争吵和打斗,而实际上,跳一曲恰恰舞危险更小、更有情趣、更能化解紧张局面。”当然,它并不是说让我们在生气时去搂着对方跳舞(估计很少人能够做到),而是告诉我们,生气时要保持冷静,不要被怒气冲昏头脑,可以先沉默五秒钟,让自己稍微平静一下,这样就可以更加理性的对待问题和纠纷了。举个例子,有一次我和同学吵架了,刚开始我们都选择了争吵,一见面就吵架。可是后来觉得并没有吵出什么有意义的东西,所以我们选择了另一个方法,每个人都对着对方微笑五秒钟,刹那间,似乎所有的烦恼都烟消云散了,甚至想不起来当时为什么会吵架。这种方法,是不是比争吵和打斗更有效呢?而且,以后在社会上,用到这种方式,还可以增加人缘哦!
以前的我做数学题时,遇到不会的,就马上去问老爸,而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现在我遇到有些棘手的问题,都选择自己思考,而不是盲目求助于别人。每次攻克了难关,都很自豪。这是“自力更生”带给我的好处。同样的,自己的理想不能拜托别人来帮你确定,你必须自己发现和树立自己的理想。不要期望有一天你沐浴在阳光下,你的目标神奇地展示在眼前,在电视上找到答案也纯属痴心妄想,希望有一天血液涌进大脑,一切都变得容易起来……这些都是不可能的。
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思考、钻研,聆听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最终,这些问题的答案便会在大脑的高速运转下迎刃而解。靠人人跑、靠树树倒,还是靠自己最好。
树立了理想以后,就要分秒必争,精力充沛、满怀激情地去追逐梦想,不然只好止步不前,眼睁睁地看着梦想付诸东流。有梦想,就有希望。目标确定后,就要开始为实现梦想做准备,而不是夸夸其谈地炫耀自己的梦想: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用渊博的知识为自己的梦想打下坚固的基础;多多接触社会,使自己具备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与所学相结合起来,让所有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能够使用的学识;更重要的是,要珍惜时光,不要浪费时间。树立远大的理想,就要努力实现,不要让自己的雄心壮志成为一句空话。
这只是这本书里微不足道的三个道理,但的的确确使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深思良久,在匆匆忙忙的一生中,每个人都在拼命赶时间,但不要再快的节奏中迷失自我(其实,只要聆听自己的心,开动脑筋,那你永远都不会错的),要懂得享受生命,更要去感悟生命,让自己的一生都过得精彩充实。
生命的意义读灯光有感篇十一
今天读了《追寻生命的意义》一书,它的作者是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viktore。frankl),是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甚至面对巨大的苦难时,如何思考并获取生意的意义的令人鼓舞的杰作;——我最欣赏的就是开篇的第一句话:“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人,都还有选择自己态度的自由!”
而这句话的意思包含:
比如:老板对你态度很差,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态度及反应——生气、整天都没有心情、对下属发脾气等,或明白工作是为了自己的未来、想清楚这是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全心投入。。。
又比如:孩子/做了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我们可以不高兴,并马上提出反对,并告诉他应该做什么。。。或者,我们可以选择暂停,推迟反应;当我们明白家庭教养的关键在于“以身作则”时(备注:人类学习主要有三大模式,其中之一是模仿,儿童主要是通过模仿成年人的行为来学习。。。),我们可能会意识到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并尝试不同的方法,比如:忽略不好的行为,并尝试从孩子行为中找出积极的因素加以表扬,以此来转移孩子关注的重点;通过父母正确行为示范,给孩子不同的选择来引导其转向积极的一面。。。
其次,而人类天生就有4大天赋:
1。自我意识selfawareness——通过从意识上“站后一点”观察自己,看/听别人是如何对自己作出反应的,从而发现自己可以改善的空间,并不时自我反省、提醒自己,持续改善。。。
2。想象力imagination——梦想是好东西,它可以让自己“看到美好的将来”,从而不断地进行心理暗示,调整态度及行为,让个人保持最好的精神状态面对每天的挑战;这也是所谓的“以终为始”、积极心态的力量等理论的依据。。。
3。良知conscience——基于人类良知建立的价值观可以给人以最大的安全感。。。
通过对这3大天赋的认识及有意识地运用,从而实现自我的管理;。
当然,这个“空间”的大小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取决于我们个人修养及自我管理水平,或者说以身作则的能力!
因此说,每个人的快乐、幸福其实掌握在自己手里,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修炼,提高个人修养及自我管理水平,我们才能最终掌握自己幸福的钥匙!
读书心得体会。
读完了弗兰克尔的《追寻生命的意义》,思绪有些乱,也许是让我触动处太多,无从一一思考。但总感觉有东西要冒出来,虽然不成熟,但还是写了下来。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以物质来衡量成功的社会里,但对这种成功的追求与获得并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满足,反而使人们心底的空虚感日益加强。常常脑海中会冒出这样的问题“我这样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生活能够给予我什么?……”,若像这样不能找到生活的意义,不知道目标,人就会逐渐地迷失在生活中,又因为目前社会人们生存压力加大,竞争日益增强,人们会逐渐产生消极的观念,抑郁的情绪。
也许应该像弗兰克尔提到的,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转变,我们要这样问自己“我们能够给予生活什么”,明白生活对我们的期待,然后认真生活下去,让生活来慢慢揭示答案。
这让我想起了《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留给瑞德的信,“希望是件好事情,也许是世间最好的事情,好的事情从不会逝去”。正是安迪对生活的希望,对自由的追求,才让他在监狱里能够默默承受冤屈而生活了二十年。
另一点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弗兰克尔提出的“人的存在的自我超越”的观点,人越是投身于所爱的事业或人,对自己越是遗忘得多,他就越能实现自我。这可以从《追寻生命的意义》这本书的成功看出来,本是准备匿名发表的这本书比作者其它以真名出版的著作取得了更大的成功。越是执着于对成功的追求,反而离成功越远;越是看重自我,追求自我的实现,那么就永远实现不了自我,只有超越自我后,才可能做到实现自我。
这与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中提出的合作精神相似,在生活中的三个主要问题,职业、社会和性上,人只有对其充满兴趣,乐于合作,而不是把中心都放在自己身上,把自己看得高于一切,那么最终就会取得成功。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我想每个看到这本书的人,当想象若自己在这样的集中营生活,肯定没有几个能够相信自己可以活下来,但是实际有人做到了。只要你想,你就可以做到。就像当初看《肖申克的救赎》一样,没有人相信安迪能够用一把小锤子凿出一条可以逃生的道路。
人的潜力是没有局限的,更不是天生注定的,只要肯去挖掘,每个人都有成功和飞跃的机会。
读后心得。
知道为什么而活着的人,几乎能承受任何怎样活着的问题。
在集中营中,囚徒的所有财产和权利都被剥夺,不仅饥寒交迫,而且随时会有死亡的可能,被判定体弱有病的囚徒很快会进毒气室,在这里,生命显得格外渺小脆弱。可是据弗兰克尔观察,身体不那么强壮,却有丰富的精神活动的人,似乎更容易幸存下来,他本人就是实例。对妻子的思念和爱,让他在脑海中无比清晰地勾勒出了她的形象,并与她生动有趣地谈笑。爱,超越了时空甚至生死的阻隔,给拥有爱的人带去了内心的充实和强有力的支持。“将我像封条一样置于你的心上,爱,就会像死一样强壮。”
过去的甜美回忆,同样能给困境中的人们带来安慰,也许只是曾有过的微小的成功,也许只是一次普通的家庭聚会,可曾感受到的喜悦和满足,留在了这些回忆中,弥补和滋润了人们在现实中的空虚痛苦,更重要的是,指向了未来的希望:将来,我们会再次拥有这些幸福时刻!
为了活下去,囚徒们小心地节省食物,从死者身上“交换”衣物,调换转移到其它集中营的名单(这更像是命运的赌博),冷漠地注视着其它人的痛苦和死亡。即使在这种文化和道德“冬眠”的环境里,人们在动物式的生存本能外,却神奇地保持了对艺术和大自然之美的热爱,甚至感受更为强烈。“一位囚徒冲了进来,招呼我们去操场观看精彩的日落。站在外面,我们看见险恶的云在西边闪闪发光,整个天空布满了从铁红到血红、形状和颜色不断变化的云,……然后,在几分钟的寂静后,一位囚徒对另一位囚徒说:‘世界多美啊!’”在艰难绝望的环境里保持对爱和美的感受,在黑暗中不懈寻找光明和希望,我想,这就是人之为人的特殊之处吧!也正是这种特殊性,反过来,给绝境中的人们带去了活下去的力量。
生命的意义读灯光有感篇十二
当《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又出现在我的眼前时,那个饱经风霜而又面带微笑的维克多·弗兰克尔仿佛又出现在我眼前时。我的感情复杂,又是怜悯,又是同情。终于合上了书的最后一页,我突然发现:成功只有有了生命才会充分体现。
当他走出集中营的那一刻,他知道他成功了,并且他用他的现实经历开创了意义疗法,造福了很多精神问题的人,在我看来这是因为他的智慧和乐观的精神,最主要的还是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完美认知所造成的。
当我看见有人支撑不了现实中的困难而选择最惨烈的方式来逃避时,我认为这是胡闹,生活中永远不会一帆风顺,只有那些了解困难知难而进的人,那些人才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和生命比起来,这些困难又算什么呢,而且“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要命还在,一切还有挽留的机会,一切皆有可能。
相反如果你成功了,也不要忘记生命对你付出的一切,因为成功只有有了生命才能充分体现。
生命的意义读灯光有感篇十三
看完这本书第一感觉是失望。首先它很薄,一点没有心理学著作的样子,比如《心理学与生活》,厚厚的、重重的放我床头一年了也没翻几页;其次是它浅显,几乎没有专业术语,即使有也十分易懂,比如“意义治疗”就是启发患者发现生命的意义。如果是网络鸡汤也罢了,可此书的作者弗兰克尔是与弗洛伊德齐名的心理学家,如此盛名写的书却这样平凡,是不是我漏了什么?于是再翻一遍。
没有。
正如国学大师季羡林给出学习一门外语最重要的方法是勤学苦练一样,弗兰克尔给出的生命意义也很简单:爱一个人且为之负责。
于是我想:是不是生活其实是很简单的事呢。人生就是将简单的事情反复实践的过程。比如:保持身体健康、长期自律、持续成长等。这些都是简单的道理在我年幼开蒙时就已知道,可做到却不容易。
保持健康需要均衡饮食、情绪平和、合理运动。在一桌美食面前说停止就住口,在对着识字卡读了十分钟“你、我、他”孩子还不认识时再读十分钟,在累了一天只想黏在床上时拿瓶水再去健身房一小时。
长期自律不仅需要意志力更需要方法和习惯。放弃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道德执照效应”,就是当一个人觉得自己行了善事之后,他就会获得一种道德优越感,仿佛取得了一种道德许可证:我可以心安理得的地放纵一下自己。“我这周锻炼了三次,必须吃一块提拉米苏奖励自己”很可能一周的训练泡汤了;“我辛苦了几个月,现在喝了几杯酒开车有什么关系”很可能一个家庭就毁了。养成习惯可有效节省我们的意志力,一个有运动的习惯的人就不会为每天的十公里感到累心,可将多余的精力用在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难题上;一个有读书习惯的人就不会恐惧百万字的著作,只需放在床头,每天翻上半小时,不知不觉就看完了。
持续成长就更难了,需要不断地学习、持续地自我要求。有人从走出学校那一天不再成长,有人则停在工作几年后。其实成长从都是“瞬间”的、而不是“持续”的。我在生产之前想着生产后花三个月恢复身体,孩子白天交给公婆,晚上和老公轮流值班照顾,一切有条不紊、按部就班。我在生产之后才发现事实的真相:三个月刀口都长不好,婆婆连奶粉温度都控制不了,老公晚上值班将感冒传给孩子引发肺炎。抱怨猪队友有用吗?这一切都需要我瞬间成长、拿出可行办法解决问题。像大s说的逢开路、遇水搭桥、降妖打怪。
弗兰克尔一生都对生命充满热情,67岁学习飞机驾驶、80岁登上阿尔卑斯,愿我和他一样永远热爱自己的生活。
生命的意义读灯光有感篇十四
《生命的意义》是一本很奇特的书。淡绿色的硬皮包裹这它,这一层厚厚的“壳”上没有过多的装饰,只有五个墨绿色的大字“生命的意义”,下面是它的英文翻译“themeaningoflife”。它是一本和绘本很相近的书,每一页只有一行小小的字,而其余的大部份空白都被一张又一张真实、生动的图片填满。可不要小看了那为数不多的文字,细细品读,你会发现:其实每一张上的文字都蕴含着一些道理。我想,当你掀开这本书时,你会惊讶道:“哇塞,没想到这本书内容这么奇妙!”
书中有句话这样讲:“为什么我们会对巨大的物体和成就刮目相看、情有独钟?而实际上,正是一个个细小的事物聚沙成塔,才造就了桩桩大事。”我觉得,这句话很值得人深思:我们往往会仰望着高大坚固的建筑赞叹,可又有多少人能想到正是有了建筑工人们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辛勤劳动才造就了建筑物的高大;是那深埋在地下的地基,才能让高大的建筑坚固结实。
同样的,我们会对成就和贡献巨大的“伟人”敬佩不已,自叹不如。也许很多人只关注到了他们所带来的卓越贡献和丰厚的回报,却忽略了他们在背后为之付出的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有句俗话说: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要想有一番大的作为,就要从点滴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在一个个微小的事物中积累经验,增加阅历,这也是成功的秘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和别人发生不愉快的事情,很多人都选择用武力或口舌来解决问题,也许他们不知道,这些事情还有别的处理方法。这本书中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途径:“怒火中烧时,我们为什么选择争吵和打斗,而实际上,跳一曲恰恰舞危险更小、更有情趣、更能化解紧张局面。”当然,它并不是说让我们在生气时去搂着对方跳舞(估计很少人能够做到),而是告诉我们,生气时要保持冷静,不要被怒气冲昏头脑,可以先沉默五秒钟,让自己稍微平静一下,这样就可以更加理性的对待问题和纠纷了。举个例子,有一次我和同学吵架了,刚开始我们都选择了争吵,一见面就吵架。可是后来觉得并没有吵出什么有意义的东西,所以我们选择了另一个方法,每个人都对着对方微笑五秒钟,刹那间,似乎所有的烦恼都烟消云散了,甚至想不起来当时为什么会吵架。这种方法,是不是比争吵和打斗更有效呢?而且,以后在社会上,用到这种方式,还可以增加人缘哦!
以前的我做数学题时,遇到不会的,就马上去问老爸,而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现在我遇到有些棘手的问题,都选择自己思考,而不是盲目求助于别人。每次攻克了难关,都很自豪。这是“自力更生”带给我的好处。同样的,自己的理想不能拜托别人来帮你确定,你必须自己发现和树立自己的理想。不要期望有一天你沐浴在阳光下,你的目标神奇地展示在眼前,在电视上找到答案也纯属痴心妄想,希望有一天血液涌进大脑,一切都变得容易起来……这些都是不可能的。
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思考、钻研,聆听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最终,这些问题的答案便会在大脑的高速运转下迎刃而解。靠人人跑、靠树树倒,还是靠自己最好。
树立了理想以后,就要分秒必争,精力充沛、满怀激情地去追逐梦想,不然只好止步不前,眼睁睁地看着梦想付诸东流。有梦想,就有希望。目标确定后,就要开始为实现梦想做准备,而不是夸夸其谈地炫耀自己的梦想: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用渊博的知识为自己的梦想打下坚固的基础;多多接触社会,使自己具备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与所学相结合起来,让所有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能够使用的学识;更重要的是,要珍惜时光,不要浪费时间。树立远大的理想,就要努力实现,不要让自己的雄心壮志成为一句空话。
这只是这本书里微不足道的三个道理,但的的确确使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深思良久,在匆匆忙忙的一生中,每个人都在拼命赶时间,但不要再快的节奏中迷失自我(其实,只要聆听自己的心,开动脑筋,那你永远都不会错的),要懂得享受生命,更要去感悟生命,让自己的一生都过得精彩充实。
生命的意义读灯光有感篇十五
该书前面内容讲述了作者在集中营的经历,让我看的心惊胆战,虽然内容没有涉及过于血腥的画面,但是还是让读者感觉毛骨悚然,不寒而栗!同时我也很佩服作者能在那种环境中存活下来,这不仅仅是机缘,更是有强大的意志力吧!
培养幽默感并以一种幽默的态度看待事情,是人在掌握生存艺术时学到的技巧。
有时候生活确实很苦,很残酷,把你打击的体无完肤,可是,我也慢慢意识到生活真的需要幽默,幽默让自己笑笑。然后迎接着苦难,我们继续生活!
看不到生活有任何意义、任何目标,因此觉得活着无谓的人是可怜的,这样的人很快就会死掉。一般他们还会说:“我对生活不再抱任何指望了。
人不活着不可怕,可怕的就是行尸走肉般活着,不知道活着的意义,每天虚度光阴!
弗洛伊德曾经说过:“要是将一定数目的形形色色的人置于饥饿状态,随着饥饿的加剧,他们所有的个人差别都会泯灭,取而代之的将是相同的饥饿表情。”弗洛伊德没有亲身感受集中营的生活。他的主题都集中在维多利亚风格的松软沙发上,维克多弗兰克尔用亲身经历的奥斯维辛肮脏的集中营里回复个体的差别并没有泯灭,相反,人们的差异性变得更大。大家谁也不想掩饰什么,不管是猪猡还是圣人。
体会最深的`是书中提到的悲剧三位一体的第三个方面涉及死亡,但是也涉及生命,因为生命的每时每刻都包含着死亡,而每一时刻都不会再重复。那么,生命的这种短暂性难道不是使我们尽量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刻的最好提示器吗?它肯定是的,因此我提出一个忠告:尽情享受你现在的生活,就像是在活第二次,不要像你的第一次生命那样,错误地行事与生活。
最后,面对死亡如我最重要的是第三个途径:即使是处于绝境的无助受害人,面对无法改变的厄运,仍能自我超越,并且以此改变自己。
这就是我想践行的全部意义和支点!
生命的意义读灯光有感篇十六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体会,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读《生命的意义》有感【通用9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在集中营中,囚徒的所有财产和权利都被剥夺,不仅饥寒交迫,而且随时会有死亡的可能,被判定体弱有病的囚徒很快会进毒气室,在这里,生命显得格外渺小脆弱。可是据弗兰克尔观察,身体不那么强壮,却有丰富的精神活动的人,似乎更容易幸存下来,他本人就是实例。对妻子的思念和爱,让他在脑海中无比清晰地勾勒出了她的形象,并与她生动有趣地谈笑。爱,超越了时空甚至生死的阻隔,给拥有爱的人带去了内心的充实和强有力的支持。“将我像封条一样置于你的心上,爱,就会像死一样强壮。”
过去的甜美回忆,同样能给困境中的人们带来安慰,也许只是曾有过的微小的成功,也许只是一次普通的家庭聚会,可曾感受到的喜悦和满足,留在了这些回忆中,弥补和滋润了人们在现实中的空虚痛苦,更重要的是,指向了未来的希望:将来,我们会再次拥有这些幸福时刻!
为了活下去,囚徒们小心地节省食物,从死者身上“交换”衣物,调换转移到其它集中营的名单(这更像是命运的赌博),冷漠地注视着其它人的痛苦和死亡。即使在这种文化和道德“冬眠”的环境里,人们在动物式的生存本能外,却神奇地保持了对艺术和大自然之美的热爱,甚至感受更为强烈。“一位囚徒冲了进来,招呼我们去操场观看精彩的日落。站在外面,我们看见险恶的云在西边闪闪发光,整个天空布满了从铁红到血红、形状和颜色不断变化的云,……然后,在几分钟的寂静后,一位囚徒对另一位囚徒说:‘世界多美啊!在艰难绝望的环境里保持对爱和美的感受,在黑暗中不懈寻找光明和希望,我想,这就是人之为人的特殊之处吧!也正是这种特殊性,反过来,给绝境中的人们带去了活下去的力量。
关于生命的价值,作者提出要忘记自我:“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工作而言,由于现代社会看重功利,很多人都是把工baihua作仅仅当成一种赚钱的方式、养家糊口的途径而已,却忘记了工作中所能体现出来的个人价值。而通过工作实现个人价值,不是简单的目标实现式的;而是心中有个目标,然后忘我地勤奋工作,这样成功往往会不期而至,因为“成功就像幸福一样,可遇而不可求”。所以,如果人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工作的价值(这里所说的“工作”是广义的概念,比如周末去做一个志愿者也是一项工作),能够认识到通过自己的工作可以为团队、为集体、为一个大的事业贡献出的绵薄之力,那本身将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
而现实中,很多时候人们在工作中容易丧失自我,就像叔本华所讲的那样“人注定要徘徊在焦虑和厌倦这两极之间”,焦虑是因为担心做不好而有压力,厌倦是因为认识不到工作的价值而产生虚无感。所以,我想在现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静下来想想,在工作中我能够为这个团队创造什么、为他人带来什么,我能从中收获什么、能够得到哪些方面的成长与提高,这两个方面的思考和总结有助于提高个人的成就感。但是,我需要重申一点,答案未必是高大上的,往往是很普通、很平凡的。比如一个交通协管员,如果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摆设,那么他将度过一天又一天无聊的时光;而另外一个交通协管员,每次看到红灯亮起时在他的召集和劝解下安稳的人群,绿灯亮起时大家有序通过的样子,觉得这种感觉真好,那么他工作一天之后回到家里心情都是舒畅的。所以,善于发现工作中点滴的美好,尤其是和自己相关的点滴美好(倒不一定是与自己的行动有因果关系),更容易让我们工作得快乐些。
谈到工作,我其实很佩服你。你虽处于困境之中,但是你热爱着你的工作,你没有放弃,你一直在努力。由于心理上的一些困扰,很多时候,你承载的比别人要多,你所遭遇的内心的波澜别人可能不理解。其实,我也难以全面理解,只不过我稍微学过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所以我能理解很多时候一个人想控制自己的内心是多么的难,而你无疑是一个坚强者。记得有次聊天,你告诉我,有时候你工作时心里根本平静不下来,记忆力也很差,由于睡眠很差,白天工作的状态一塌糊涂;有时候,由于内心的焦虑、低落,甚至从不远的住处走到单位,都要花费很大的勇气,每走一步都感觉很艰辛;有时候,由于内心不平静,很难与别人打交道,很想逃避,甚至和熟人见面,打个招呼都是那么的困难,没有勇气面对人群、面对身边的朋友和同事,……而这一切,你都在承受,你没有放弃,你默默地用自己的双肩勇敢地扛起来。我还清晰地记得,你告诉我想在工作中有所作为,你深爱着你的工作、你的团队、你的好伙伴们,你甚至有时候觉得对不起他们,他们关爱着你、帮着你、替你承担着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你希望以后自己可以慢慢好起来,可以做得更多。所以,我真心佩服你,无论在多么困难的情况下,你没有放弃自己的职责,没有放弃自己作为团队一份子的存在感或是荣耀感,这一点真的很赞。
疫情期间,晚上睡前陆陆续续看完这本书,几点收获:
1、弗兰克尔发现可能找寻到生命意义的三个途径:工作(做有意义的事)、爱(关爱他人)以及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2、爱是人类终身追求的最高目标。我理解了诗歌、思想和信仰所传达的伟大秘密的真正含义:拯救人类要通过爱与被爱。我知道世界上一无所有的人只要有片刻的时间思念爱人,那么他就可以领悟幸福的真谛。
3、培养幽默感并以一种幽默的态度看待事情,是人在掌握生存艺术时学到的技巧。
4、生活就好比看牙医。你总是觉得最难受的时候还没到,而实际上它已经过去了。
5、生活永不重复,不同问题需要不同的应对。有时你会发现所处的情况需要你采取行动来确定自己的命运,有时你会觉得深思熟虑更为可取,有时你会发现顺其自然是正道。每种情况都有其特殊性,正确的应对也只能有一个。
6、“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同样,有目标的人更容易走的更圆。
7、生命中真正短暂的是潜力,一旦潜力得到了实现,那么在实现的那一刻它就成为了现实。
8、弗兰克尔的观点:滋养内心的自由,拥抱自然、艺术、诗歌和文学之美,感受对家庭和朋友的爱,是十分重要的。
9、弗兰克尔所说,“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10、生活中总有两种人,悲观主义者好比一个恐惧而悲伤地看着墙上的挂历每天都被撕掉一张,挂历越变越薄的人;而积极地应对生活问题的人好比一个每撕掉一张就把它整整齐齐地摞在一起,还要在背面记几行日记的人。
这是一本通熟易懂、教人坚韧的心理学著作。作者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他的全家被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他的父母、怀孕的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他亲历四个集中营,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认为生命在任何条件下都有意义,即便是在最为恶劣的情形下。
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飞机驾照。一直到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他本人最好的诠释了网红话语“那些不能杀死我的,终将使我更强大”
本书分成两个部分:集中营的经历和意义疗法。
去书店时,顺手拿了这本《假话国历险记》。当时只是想到以后要写美德教育方面的童话,想学习用的,其实连简介都没有看。
最初看了几页,不感兴趣,感觉情节并不新鲜吸引人。看到八十多页时还感觉无法吸引我,不过是拿去教室给孩子们看着玩儿吧。主人公是一个叫小茉莉的男孩——有趣吧?这芬芳的名字居然属于一个大嗓门的男孩儿。他从小嗓门大,被人当成怪物。他并没有埋怨,也没有用自己的能力去伤害别人,而是远离了误解他的人,独身流浪。他进入了颠倒是非的假话国,在朋友们的帮助下用大嗓门震塌了王宫,让假话国的居民们重新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其实瘸腿猫的分量也很重,在里面也起到了不少的作用,不过应该算不上主人公。这只猫只有三条腿,是小女孩罗莫莱塔用粉笔画的。后来画家小香蕉又给它画上了一条腿。但它仍是瘸腿猫,因为它对于真话不吐不快,而写真话就会磨损自己的腿。最后,它甚至为了救小香蕉将自己磨得只剩下一条腿了。
画家小香蕉曾经有过很大的苦恼,苦恼到想远离一切色彩。他在假话国画画,必须画假的。比如画马有十三条腿,画骆驼有三条尾巴。后来,他终于鼓起勇气将画修改成了真实的样子。这让他有了神奇的能力——只要他画的内容符合现实,画儿上的东西就会变成真的。于是,他可以画工具、美食、鲜花,甚至用画笔修复了被破坏的建筑。这让人想到神笔马良。他也有神笔马良的气节,宁可被关进疯人院,也绝不画用于侵略的大炮。喜欢书里的这个句子:“小香蕉在人行道上停了下来,脑海里美丽的念头像鲜花一样绽放着。他甚至闻到了它们的香味,就好像千万朵盛开的紫罗兰一样。”如此美丽鲜活的比喻!小香蕉为人行道两旁画上了紫罗兰,人们兴奋地胡着令人心旷神怡的香气。“小香蕉抬起头,看着众人的眼睛。从这些眼神中,他看到了他们的喜悦,也感受到了幸福的存在!”这样优美的句子,应该还有。可惜的是,这本书是注音版的,经过改写,不得见到其原貌。
看到一百三十页时,我被“一分钟也不坐的本韦努托”深深感动了。本韦努托生来怪异,只要坐下,就会不停地快速生长。他第一次主动坐下长大,是因为爸爸去世,为了帮助妈妈,要出去工作。他坐了几分钟,迅速地从一个小孩子长成了小伙子。他第二次主动坐下,是为了帮助一个生病的妈妈照顾孩子。等他站起来的时候,已经长白发了。他第三次主动坐下,是为了陪一个快离世的老人打牌。打完牌,他已经白发苍苍、弯腰驼背了。他第四次主动坐下,是为了掩护小香蕉和瘸腿猫越狱。走出家门时是八十岁,回到家已经超过九十岁了。他第五次主动坐下来,是为了陪一个没有实现理想的巡夜人聊天。最后,他就那样坐着离开了这个世界。
瘸腿猫问他为什么不给自己挑个好的地方生活,本韦努托笑笑说:“这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国家,也就是说,这是个最适合我呆的地方。”这是地藏菩萨的境界。小茉莉在他的启发下,找到了生命的意义:“现在我知道,我该拿我的嗓子干什么了。与其全世界到处跑,震坏东西,倒不如用我的嗓子尽力让人们获得快乐。”
书中的正面人物,都是牺牲自己,无私奉献。他们遭受着误解、漠视,却依然对世界充满希望,依然向遇见的人付出爱心。在默默奉献的时候,受助者甚至不知道他们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他们就那样付出了自己最宝贵的时光,甚至是生命,即使无人感谢,他们也不伤心。这是怎样的无欲无求!
深究一下,也许每个人物、场景也都有象征含义吧。在一个人人说假话的地方,如何能保有初心,不失去自己?如何能勇敢地站出来说出真相?如何能解救那些为假话所苦的人?答案只有一个:无私。
合上书,我又为自己的浅薄汗颜了。以后再评价一个故事、一本书,至少要看完再说话。这个我曾经认为没有深度、情节不吸引人的童话故事,却给了我很深的思索。我曾经苦苦寻找过生命的意义,原来,答案就在童话里。
尽力让别人获得幸福快乐,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这本书是著名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的一本著作,它是从心理学角度,对人在极端环境下的心理发展做出的观察。弗兰克把自己和同事被关机集中营的狱友当成样本进行一个心理学视角的观察。作者在这种极端的生命体验中,开创了意义疗法,对心理学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帮助人们找到了绝处逢生的意义,战胜极端痛苦。
进入集中营的人,先后会经历个阶段的心理发展过程。第一阶段,恐惧和震惊,他们还抱有一丝希望,希望有一天能出去,至少相信结果不会这么糟糕。第二阶段:冷漠、无动于衷的阶段,即情绪死亡的境界。这个阶段的犯人目睹惨状已无动于衷,丝毫激不起恶心、恐怖或怜悯的情绪,他们冷漠寡情,感觉钝化、自觉什么都不在乎。这个阶段的冷漠,其实是因为自我防卫所必需。第三阶段:恢复。他们从极度紧张的状态中松弛下,已经相信自己已经自由。这种感觉在心理学上叫"人格解体"。
作者通过分析集中营的犯人,发现一种在心理学上非常伟大意义的"意义疗法",即帮助精神崩溃的人重新找到生活的意义。适度的紧张感对于人的精神健康是必要的,因为当下状态跟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能够唤起人们潜在的斗志,召唤着人们去完成还没有完成的任务。人对意义的这种追求,就会让人产生一股精神动力,即便是在集中营这种极端环境下,犯人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仍然主要取决于他自己的内心。想要恢复犯人内在的力量,就必须让他们看到未的某个目标,这一点对于任何遭遇厄运的人都适用。
在书中,作者提出找到生命意义的三个方式。
第一:从事某项事业取得成功。直接追求成功并不会给你带幸福,因为追求成功的观念容易引发一个后果,就是人们会以自己的不成功或者不幸感到羞耻,反而会加重人们本身的不幸福。
第二: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不是要我们控制生命中发生的事,而是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的情绪和行动。在面对人生必经的苦难时,它提醒我们,人性只有借此机会才能得到考验和升华。
第三:去爱某个人,帮助爱人实现他的潜能。爱是人类终身追求的最高目标,所以它自然也是人们找到生命意义的一个方式,只有在深爱着一个人的时候,你才能完全了解这个人,了解他的本质,了解他的潜能。可以说,爱是直达另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唯一途径。所以,通过爱,你能够帮助对方认识到他的潜质,从而实现他的全部潜能。
不得不说,人们一直拥有自我选择的自由,是选择抛弃生命还是把苦难当你磨刀石,把忍受痛苦转化成对内在力量的考验。不同的选择使人生具有了不同的意义。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将困苦的环境看成自己道德完善的机会并进行自我超越,达到人生意义的新高度。
我怀疑医生是否能够用一般性的词汇来回答这一问题。因为生命的意义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因此,重要的不是一般性的生命意义,而是一个人在某一特定时间内生活的特定意义。用一般性词汇来解释这一问题类似于象棋冠军提出这样的问题:“大师,请您告诉我,世界上最好的一步棋是什么?”除了某一棋局中的某一特定情境或某一对手的特定个性之外,不存在任何所谓最好的甚至较好的一步棋。
人的存在也是这样。人不应该寻求抽象的生命意义。每一个人在他的生活中都拥有需要完成的特定的事业或使命。而此,他的个体不能被替代,他的生活也不能被重复。因此,每个人的任务与他实现这一任务的特定机会一样,是独一无二的。因为生活中的每一种情形代表了对于人的一种挑战,提出了一种需要他加以解决的问题,生命意义的问题实际上被颠倒了。最终,人不应该问他的生命意义是什么,相反,他应该认识到,被询问的应当是他自己。总之,每个人都应追问生命的意义;并且,每个人只有通过承担他自己的生活才能向生命做出回答;他只有通过成为负责的人的人才能对生活做出反应。因此,意义疗法从责任中看到了人的存在的真正实质。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个感悟。人不应该问他的生命意义是什么,相反,他应该认识到,被询问的应当是他自己。
无论是谁,腰缠万贯,亦或者平淡一生。很多一生都找不到自己生命的意义,碌碌无为,在历史的潮流里翻不起一丝的波浪。但每个人都有他存在的特定的意义,每个人的生活不能被重复,独一无二。验证一句话,存在即合理。
我想起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最后的一段话: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他的追求,也可能很相似我们的追求,或者与我们的不同。但对我们来说仍然有巨大的启发意义。生命的意义是什么?问问自己。
有道是女人一思考,上帝也发笑。近些日子混在稻读社科群,一星期一本牛津通识读本。近期看《人生的意义》一书。读完窃喜,竟然把书啃下了。此书由英国当代著名的艺理论家、学批评家家特里。伊格尔顿著。他用幽默轻松明快的方式述说的。
说到人生的意义,粗略一想,感觉很伟大,就如小时候,我们常说的: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等等。但今天我要说的意义,是个体存在的意义,抛弃宏观概念,归根到人性的层面讨论人生的意义。我可不想绕绕去的故作高深,只想直观简单地说说自已的感受。真如我的半百人生:简单朴实倒也起伏有序。
当然在认识人生的意义时,也要认识自已。只有清楚的认识自已,才知道我要什么,我要变成什么样的人,我能做些什么,不能做什么。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意义是一种词语,只有依于事物才成为意义。我所理解的人生的意义是:存在,创造,爱。
我存在,我活着,便是意义所在。真如笛卡尔所说的"我思故我在"说到存在,先想到上帝。"由于有了一个上帝,人生的意义问题就变得一清二楚。"这使存在变得有具体的指向。也如书中伊格尔顿说言:"不知道人生的意义是人生意义的一部分,就像我发表餐后演讲的时候不知道自已说了多少个字,这反而有助于我圆满地完成演讲。"。
通常开朗的人活得轻松快乐,因为他们想的少,不会去纠结。就像人们常说的傻子不得大病一样。怎么样让自已活得轻松?不断的充实自已的人生,学习工作旅游读书,都是意义之所在。通俗些的说法就是折腾,人生在于折腾,折腾折腾去,快乐踏实也就油然而生。最怕有些想的多但不做事的人,那再想怎么多也是空想,空则痛。空则无意义。
想到前阵子的自己,有位认识近二十年的朋友,她得知我的近况后一次次的约我去她店喝茶聊天,可我一次次的拒绝。因为身体之故,我远离了所有的朋友。但是这朋友没有放弃,隔三差五的问候我,告诉我怎么样养身怎么样认识世界。记得有次了她发一段话:我们到这个世界,是为了去感知去认识,你这样不走出去,空想有用?你以为我们在美国,就这么点路,你竟然一直拒绝……然后我去了她的店。老朋友相见分外亲热。品茶中我们感叹分开有十二年,都老了。
创造生命,创造奇迹。创造一切的一切。万物有灵。比如当二个俊男倩女经过恋爱相知相亲,孕育出一个小生命时,那是何等的奇妙。这也得以人类长久的延继下。这其中有道德的层面,也有情感伦理在其中。当你看着自已的孩子一天天长大,长得像爸又像妈时,夫妻之间的感情更亲密牢固——有了共同的载体。
爱是人之本性。爱世上美好的人和事物。爱使我们的生命有了更深的牵挂不舍,才会有珍惜。爱分大爱和小爱。大爱可以是爱国家爱工作之类的,小爱可以细微到爱一个人或一朵小花。爱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滋润阳光,让生活变得有支撑有依靠。
记得以前上小学生作培训时,几个漂亮的六年级小女孩,稚气地问我:老师什么是爱?你爱你老公之外还会喜欢另外一些男人吗?我笑着回答:爱老公,也喜欢长得帅气有才华的男子,那是欣赏。哗啦一下,孩子们嚷嚷开:我要告诉你老公去,你怎么能再喜欢别人?!这回答让我满意。安静下后我给他们讲了什么是大爱什么是小爱。因着这爱字,展开讲了整整一节。第二天家长反应还很好的。
伊格尔顿是位极富幽默感的人,他笔锋一转这样写道:"人生就像一篇华丽的演讲,看上去很有意义,实则了无趣味。人生又像一位演技拙劣的演员,看上去要表达什么,但能力不够。"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人生的意义没有标准答案。正如我在稻读社科群,感知到读书的意义:快乐充实,自我丰富。有感想时码上一段读书笔记——写出的都是美好、仪式感、成就感。真如陈老师所言:有输入才有输出。
再怎么灿烂的人生,最后都走向永远的静默。把握人生,过好每一天每一时,才是最真实的意义所在。
在集中营待过的我们,都还记得那些在各房舍之间安慰别人,并把自己仅余的面包让给他人的人。这种人即使寥如星辰,却足以证明: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痛苦正如命运和死亡一样,是生命中无可抹杀的一部分。没有痛苦和死亡,人的生命就无法完整。
他忘了艰困的外在环境通常能给人一个机会。让人超越自己,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成长。他不把集中营的困境看成是考验内力的试金石,他不看重自己的生命,反而轻蔑他,当他是无足轻重的万一,他宁可阖上眼皮,耽溺于过去,这样的人自然觉得人生没有意义了。
一个人一旦了解他的地位无可取代,自然容易尽最大心力为自己的存在负起最大责任。他只要知道自己有责任为某件尚未完成的工作或某个殷盼他早归的人而善自珍重,必定无法抛弃生命。他了解自己为何而活,因而承受得住任何煎熬。
愿我一直能谨记,在任何境遇下,我都有选择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
不要盯着成功——你越是盯着它并把它当成靶子,你就越容易脱靶。因为成功就像幸福一样可遇不可求;它一定是自然而来的,而且,只有作为一个人对于一种比他自身更大的事业的奉献的无意识的副作用,或者作为对于他人而非自己的奉献的副产品,它才能够产生。
尼采的话存在着许多的智慧:知道为什么而活着的人几乎能承受任何怎样活着的问题。
尽情地享受生活,好像你已经获得重生;而不要像你初次那样,错误地来做今天的事。人主要关注的。不是获得快乐或避免痛苦,而是发现生命的意义。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生命的意义读灯光有感篇十七
当夕阳亲吻山腰时,我随手打开了一本书,《书》映入了我的眼帘,我翻开这本书,它让我沉迷其中。
这篇文章是杏林子写的,主要写了杏林子用书为自己建了一个很好的堡垒,她是多么爱看书。每天晚上,杏林子的妈妈去借书,自己村子的书借光了,就去别的村借书,直到她的父亲认识了一位图书馆管理员,母亲的重任才放下。
这篇文章里,给我最大启示的还是杏林子,她的右臂一年四季肿胀不堪,硬得跟石头一般。虽然父母、亲友常劝她多休息,但她依旧没有放弃看书和写作,或许对她来说,看书和写作是一种极大的心灵享受。
我们的身边也有一些这样的人,比如海伦?凯勒双目失明,可她创作出了《给我三天光明》,还有史铁生双腿残疾,写出了《我与地坛》……他们不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虽然他们身有残疾,但身残志坚,不仅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有价值,而且还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看完这篇文章,杏林子忍着疼痛写作时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作者:颜乐菡。
生命的意义读灯光有感篇十八
去书店时,顺手拿了这本《假话国历险记》。当时只是想到以后要写美德教育方面的童话,想学习用的,其实连简介都没有看。
最初看了几页,不感兴趣,感觉情节并不新鲜吸引人。看到八十多页时还感觉无法吸引我,不过是拿去教室给孩子们看着玩儿吧。主人公是一个叫小茉莉的男孩——有趣吧?这芬芳的名字居然属于一个大嗓门的男孩儿。他从小嗓门大,被人当成怪物。他并没有埋怨,也没有用自己的能力去伤害别人,而是远离了误解他的人,独身流浪。他进入了颠倒是非的假话国,在朋友们的帮助下用大嗓门震塌了王宫,让假话国的居民们重新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其实瘸腿猫的分量也很重,在里面也起到了不少的作用,不过应该算不上主人公。这只猫只有三条腿,是小女孩罗莫莱塔用粉笔画的。后来画家小香蕉又给它画上了一条腿。但它仍是瘸腿猫,因为它对于真话不吐不快,而写真话就会磨损自己的腿。最后,它甚至为了救小香蕉将自己磨得只剩下一条腿了。
画家小香蕉曾经有过很大的苦恼,苦恼到想远离一切色彩。他在假话国画画,必须画假的。比如画马有十三条腿,画骆驼有三条尾巴。后来,他终于鼓起勇气将画修改成了真实的样子。这让他有了神奇的能力——只要他画的内容符合现实,画儿上的东西就会变成真的。于是,他可以画工具、美食、鲜花,甚至用画笔修复了被破坏的建筑。这让人想到神笔马良。他也有神笔马良的气节,宁可被关进疯人院,也绝不画用于侵略的大炮。喜欢书里的这个句子:“小香蕉在人行道上停了下来,脑海里美丽的念头像鲜花一样绽放着。他甚至闻到了它们的香味,就好像千万朵盛开的紫罗兰一样。”如此美丽鲜活的比喻!小香蕉为人行道两旁画上了紫罗兰,人们兴奋地胡着令人心旷神怡的香气。“小香蕉抬起头,看着众人的眼睛。从这些眼神中,他看到了他们的喜悦,也感受到了幸福的存在!”这样优美的句子,应该还有。可惜的是,这本书是注音版的,经过改写,不得见到其原貌。
看到一百三十页时,我被“一分钟也不坐的本韦努托”深深感动了。本韦努托生来怪异,只要坐下,就会不停地快速生长。他第一次主动坐下长大,是因为爸爸去世,为了帮助妈妈,要出去工作。他坐了几分钟,迅速地从一个小孩子长成了小伙子。他第二次主动坐下,是为了帮助一个生病的妈妈照顾孩子。等他站起来的时候,已经长白发了。他第三次主动坐下,是为了陪一个快离世的老人打牌。打完牌,他已经白发苍苍、弯腰驼背了。他第四次主动坐下,是为了掩护小香蕉和瘸腿猫越狱。走出家门时是八十岁,回到家已经超过九十岁了。他第五次主动坐下来,是为了陪一个没有实现理想的巡夜人聊天。最后,他就那样坐着离开了这个世界。
瘸腿猫问他为什么不给自己挑个好的地方生活,本韦努托笑笑说:“这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国家,也就是说,这是个最适合我呆的地方。”这是地藏菩萨的境界。小茉莉在他的启发下,找到了生命的意义:“现在我知道,我该拿我的嗓子干什么了。与其全世界到处跑,震坏东西,倒不如用我的嗓子尽力让人们获得快乐。”
书中的正面人物,都是牺牲自己,无私奉献。他们遭受着误解、漠视,却依然对世界充满希望,依然向遇见的人付出爱心。在默默奉献的时候,受助者甚至不知道他们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他们就那样付出了自己最宝贵的时光,甚至是生命,即使无人感谢,他们也不伤心。这是怎样的无欲无求!
深究一下,也许每个人物、场景也都有象征含义吧。在一个人人说假话的地方,如何能保有初心,不失去自己?如何能勇敢地站出来说出真相?如何能解救那些为假话所苦的人?答案只有一个:无私。
合上书,我又为自己的浅薄汗颜了。以后再评价一个故事、一本书,至少要看完再说话。这个我曾经认为没有深度、情节不吸引人的童话故事,却给了我很深的思索。我曾经苦苦寻找过生命的意义,原来,答案就在童话里。
尽力让别人获得幸福快乐,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读灯光有感篇十九
――谈如何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实处世纪之交,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课程改革已开始启动,新课程正在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它正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并昭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在关于如何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实处,不少有识之士提出应该让课堂“活”起来,“让课堂充满灵气”,“让课堂焕发勃勃生机”。笔者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活出生命的意义”。一旦把课堂教学视为一个生命,其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管理方法,必然与传统教学大相径庭。生命型的课堂教学为“生命意义”而发展,而不单纯是为“传授知识”而存在。其课堂效率将伴随着生命意义的提高而提高,课堂教学渗透着丰富多彩的活动,摒弃了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思想观念,强调必须切切实实地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为主,学生是实实在在地“学”、“做”,而非单纯地“受教”。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意识得以体现,创新潜能得以开发,个性、才能得以张扬,综合能力得以培养。因此,应该研究生命型课堂教学的特质,并以此为原则组织教学,使课堂充满活力,真正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一个灵魂――师生双方人生价值的实现一位哲人说过:“我们必须断定的也许应是,我们何以有价值,而不是我们如何有价值。”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何以有价值?莎士比亚说:“上天生我们,是要把我们当作火炬,不是照亮我们,而是普照世界。”火炬精神,便是老师人生价值的最好体现。作为老师要热爱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事业,热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而增加有效的教学时间,从而使自己的.生命得到充分的利用,使生命更加充实;通过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更健康地发展,从而使自己的才华得到展现;同时“教学相长”,在教学活动中老师从学生那里受到启发,从而不断长智慧、长才干。在课堂上,学生何以有价值?一位哲人说过:“我们现在是什么样的人就做什么样的人,我们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就是人生唯一目的。”学生的人生价值就是在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作用下,“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成为什么样的人”,能使自己得到最大的发展,使自己个性得到健康发展,活得健康,活得主动,活得充实。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长大了成为普通人的居多。因此,教师不必刻意去追求要使学生怎么发展,而必须遵循人才的成长规律,是小草就让他装饰大地,是参天大树就让他成为栋梁之才。在这个前提下,研究如何指导学生,一是要引导学生爱学,有一种好学上进的精神;二是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要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一切事情的真正价值”在于获得它时所付出的辛苦劳动,从而刻苦学习,勤奋学习,在困难的磨砺下去实现他人生的价值。二、一条命脉――指导和训练“学会学习”学习的内涵在今天已有了很大的扩展和深化,学习已不单纯是学习知识和技能,而是扩展到“学会学习”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将来的文盲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因此要使课堂“活出生命的意义”,必须把着力点放在指导学生的“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