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观看感动中国感言(十五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观看感动中国感言篇一
在我看来,真情似乎也会像经济一样产生贫富分化。在富裕的圈子里,人间处处有真情,而在贫困的圈子里,不见一点真情的痕迹。而贫困的圈子里包含我们大多数人。现实社会中,能够孝顺父母,给父母以精神的安慰又有多少人?或许,大多数人推说工作忙,过年过节都没有回家陪父母,只寄礼物给父母,而父母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安慰,这也可以说是不孝顺。而最严重的问题,不是出现在上述人们身上,而是出现在我们同学当中,和一些青年人身上。
在我们同学身上,或许就没有孝顺父母的意识,总认为那些事与我们不相关。在家里,好吃懒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不听父母话,与父母闹别扭,发脾气,跟父母顶嘴,让父母操心……而在青年人身上,则更多的是嫌父母老,嫌父母丑,没有钱,甚至殴打父母……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常有耳闻。
我又一次想到了孟佩杰的事迹,脑海中又一次浮现出她们母女二人幸福洋溢的笑脸。母亲是佩杰的天,而佩杰是母亲活下去的希望。命运对待佩杰很残忍,她却以微笑回报这个世界,她恪守孝道,一个人艰难的服待母亲,从没叫过一声苦,抱怨过一声。因为有爱,佩杰不觉得苦,反而觉得很幸福,因此常面带微笑,正如颁奖词所说一样: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四千多人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
从佩杰的事迹,我们可以感受到她真诚的孝心,也让我们感受了真情的流露,同时也感受到了真情的可贵。从她的身上,我们同学是不是应该感到惭愧呢?青年人是不是感到羞耻呢?我们应该以孟佩杰为榜样,学习她的精神,孝顺自己的父母。
“树欲静而风不止,于欲养而亲不待。”趁着父母尚在的时候,趁我们能陪在父母身边的时候,我们多珍惜一点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多孝顺父母。我们不需要像孟佩杰一样艰苦,但需要一颗像孟佩杰一样真诚的心来爱父母,来孝顺父母。天下的儿女们,都一起行动起来孝顺父母,传承发扬中国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孝顺成为精神文明世界中一棵高大的长青树,永远活力旺盛。这样,我们的生活将更幸福,社会的明天将更美好。
观看感动中国感言篇二
有一种温暖,不需要语言,就能传递,叫感动;有一种力量,不求惊天动地,却足以令人震撼,叫感动。
——题记
20_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们分别是孙家栋、王锋、支月英、秦玥飞、张超、李万君、梁益建、郭小平、阿布列林、潘建伟等,并特别致敬中国女排。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都是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
其中梁益建的事迹让我感动,四川省成都市三医院骨科主任。梁益建多年前学成回国,参与“驼背”手术3000多例,亲自主刀挽救上千个极重度嵴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为国内的极重度嵴柱畸形矫正专家。近可能的为患者着想,是梁益建的工作守则。到医院求治的病人,很多经济条件都不好。为了让患者尽快得到治疗,他处处为病人节省费用外,还常常为经济困难的患者捐钱,四处化缘。碰到有钱的朋友,他会直接开口寻求帮助,甚至尝试过在茶馆募捐。20__年,梁医生在凉山州木里县遇到一个年轻患者刘正富,当时即给他许诺,“你等着,我帮你找到钱就回来接你。”1年后,梁益建驱车7小时,去木里县接刘正富,并为他实施了手术。为了给这些贫困患者赢得更稳定的求助渠道,梁益建博士团队从20__年开始与公益基金合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获得帮助的患者接近200位,金额近500万元。
梁益建的颁奖词是自谦小医生,却站上医学的巅峰,四处奔走募集善良,打开那些被折叠的人生;你用两根支架矫正患者的嵴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
他们衬托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放飞追逐着我们的中国梦。感动中国,感动我们的心灵。中国梦,凝聚中华儿女的百年期盼,让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烘托我们美好的中国梦,支撑我们美好的中国梦。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收到了神圣的洗礼,一个平平凡凡的人,经过一点一滴,也能变得很伟大,在感动于眼泪的背后,我收获的不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语的那份震撼与动容。当他们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时,人们都为之感动,感动的不只是那优秀的品质,还有那无私的爱。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
观看感动中国感言篇三
“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于3月3日晚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播出。20__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顾诵芬当选为年度人物。组委会以唐代诗人韩愈《送汴州监军俱文珍》中的一句“冲天鹏翅阔”表达了对顾诵芬院士将毕生理想与祖国需要紧密相连,心有大我,赤诚报国,为新中国航空事业和国家科技事业倾尽心血的无限敬仰。
“每当国庆阅兵战机呼啸飞过,都是万众瞩目的时刻。人们在仰望的时候,也是在行注目礼。几代战机几代人,他在长空留下了鲜明的痕迹。”组委会在给予顾诵芬院士的颁奖词中这样写道:像静水深流,静水里涌动报国的火;似大象无形,无形中深藏着强国的梦。心无旁骛,一步一个脚印,志在冲天。振长策,击长空,诵君子清芬。
考虑到身体原因,今年92岁高龄的顾诵芬院士未能亲临颁奖盛典现场,他以视频形式表达了自己的感谢。他表示:“组委会将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授予我,自己感到很惭愧。我没有做出什么,党和国家给了我太多了。感谢组委会,感谢全国人民,还要特别感谢一代代为祖国航空事业接续奋斗的全体航空人。”
顾诵芬院士出生于1930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员,是享有盛誉的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新中国航空科技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我国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我国航空科技事业的引领者、我国航空界唯一的两院院士、航空工业第一位航空报国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顾诵芬院士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国航空科技事业的发展。创新设计多型飞机气动布局,建立新中国飞机空气动力学设计体系。主持研制的歼8、歼8ⅱ超声速歼击机,开创了我国自主研制歼击机的先河,歼8系列飞机是20世纪我军核心主战装备。他建立了我国歼击机研制体系,为航空武器装备跨代升级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他高度关注国家战略安全,为大飞机飞上蓝天提供决策支持。他对党忠诚,甘于奉献,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飞机设计领军人才,为新中国航空工业70年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航空工业各单位很多干部职工通过各种形式收看了颁奖典礼,再次被顾诵芬院士为航空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和他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所感动。顾诵芬院士是航空工业沈阳所的第二任总设计师,作为他的后辈,现任沈阳所总设计师的孙智孝说:“顾老为新中国飞机设计事业做出了彪炳史册的开创性贡献。我是所里第六任总设计师,虽然肩上担子很重,但在老一辈飞机设计师们的精神指引下,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完成好党和国家赋予的使命,为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来自航空工业成飞的“90后”员工吴松泽则表示:“顾老和老一辈飞机设计师们在‘一张白纸’的背景下开创了新中国飞机设计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他们永远奔腾在祖国航空事业第一线的品格深深打动了我。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飞机设计师,我要传承好前辈们忠诚忘我、探索不已的精神,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航空强国建设的接班人。”
“感动中国”自20__年启动以来,近200位人物和群体走进大众视野,他们传递出的精神力量激荡人心,令无数国人为之动容。其中,“壮志凌云”的歼10飞机总设计师宋文骢和“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航空报国英模罗阳分别于20__年和20__年获得“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他们与顾诵芬院士一样,作为航空人的杰出代表,身上凝结着的“忠诚奉献、逐梦蓝天”的航空报国精神,感染和激励着后来者们接续奋斗,也让更多国人认识“深藏功名尘与土”的航空人,认可“隐秘而伟大”的航空事业。
观看感动中国感言篇四
感动是什么?感动就是对生命之美的关注,就是对灵魂之美的悸动,就是对刹那间永恒的希冀。无法预定,无法奢求,但总是在不经意的一瞬,悄悄触动你的心灵。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然而,在多日的匆匆中,心灵因为生活磨砺而变得坚硬,不再如过往一样细腻,而渐渐冷漠,习惯了这样高速运转的世界,不愿停下脚步去倾听心灵的声音,更不愿意去回味感动带给心灵的慰藉。曾经,我似乎也忘记了感动的滋味。
今天我蓦然回首,翻阅着自己的繁杂心灵……期盼已久的《感动中国20_颁奖典礼》终于在20_年2月8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了,认真的观看了颁奖典礼全部过程,几度眼眶湿润。获奖者,有为了国家核潜艇研制而隐姓埋名的英雄;有几十年自己拾破烂,从没有穿过像样的衣服,却把钱给了那些需要上学的孩子的老人;有的为亲人、为他人平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坚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动了华夏儿女。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岗位上,他们坚守着一个信念,“爱祖国,爱他人。”这种爱在他们的坚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时一事,而是几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
他们虽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们却充满着微笑来到颁奖典礼舞台上。他们给国家、社会、他人带来多么大的正能量。观后心理暖烘烘的。热乎乎的。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围很多人,有时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在这些人的事迹面前,真应该好好想一想今后怎么活着。
看着这些感动中国人物和他们的英勇事迹介绍,看后我非常感动,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动,眼泪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他们的事迹值得我去学习和深思。正是有了他们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才使我们现在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世界上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母亲默默的付出只为能够让孩子过的更好,她从未想过你能回报她点什么,她的一生都在为你担忧和操劳,从来不会抱怨“累”,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妈妈我爱你!
今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动中国”十几年来伴随在我们身边的这些可歌可泣的人们,他们崇高的人格,为国为民的伟大理想和让人泪不能止的事迹都让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还有许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有“感动中国”精神和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的努力奋斗,中国的富强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一定笔直又开阔,是一条光明大道!
观看感动中国感言篇五
陈睿澜踏上排球这条路是在小学三年级,在这一年她被学校挑选到了校排球队参加训练,其中一个原因是自小陈睿澜自小个子就长得很高。
小学时期,陈睿澜的一天是这样的,放学后4点开始准时训练到6点,然后回家开始写当天的作业。一刚开始的时候教练就是叫她们一起“玩玩儿球”,只是教一些简单的垫球这种最简单的动作,这是观察她们的球感以及大家对排球的兴趣。
一起去的小朋友们都想着玩,而陈睿澜却在旁边认真的按照教练的要求进行垫球练习,一个礼拜练下来她已经可以连续垫一千多个球,在一群小朋友中脱颖而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初一起被选进球队的小朋友中陆陆续续有离开的了,有的是因为不喜欢、有的是因为爸爸妈妈怕影响学习,而陈睿澜坚持下来了。
父母觉得女儿太辛苦,也曾经打过退堂鼓,但是当他们看到女儿在球场上专注的样子,又坚定了要支持她投身到排球运动中的想法,他们觉得排球运动是一项团队运动项目,不仅能够锻炼孩子的身体,更能培养孩子团队协作的精神以及顽强拼搏的精神;同时又能把爱好发展成未来的职业,无疑陈睿澜是幸运的。
初中时,陈睿澜来到了一个神奇的班级,“运动员班级”。这个班的特点就是:全部都是“标着”运动员身份的初中生,除了她是排球运动员、还有体操、游泳、足球等其他运动的特长生;上午一起在教室上文化课,下午便奔赴各自的训练场进行专项训练。
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大量的训练,但在陈睿澜看来,训练是一种不断磨练自己意志品质、培养团队合作的过程,打球不仅要考技术和体力,更多的还需要动脑,在场上要想着教练的战术部署,更要应变能力。
当新闻工作者问到她会不会觉得训练枯燥无趣时,她说:“不会呀,很有意思啊!虽然过程是辛苦的,训练也是枯燥,但还是很快乐的,每当训练中突破瓶颈、特别是比赛赢得胜利的时候,就会觉得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因为平时训练刻苦,从初中开始陈睿澜就开始参加各种比赛,20xx年,作为球队主攻手,她所在的球队获得了上海市中学生运动会荣获排球比赛初中女子组第一名;20xx年,作为球队队长兼主攻手的她,带领球队获得了上海市第xx届运动会排球赛女子c组第一名。20xx年,获得了“体彩杯”全国青少年u16女子排球锦标赛第二名,此时的陈睿澜转到了场上自由人位置。
观看感动中国感言篇六
35岁时,他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36岁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43岁时,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59岁时,他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享年71岁;而在84岁时,他被授予世界华人节终身成就奖。
他一生获奖无数,是对全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物理学家之一。或许仅仅从学术成就上,霍金是无法与之相比的。它不仅跟随时代的洪流,事业也一帆风顺,似乎生活中各种好运都会一直伴随着他,让人感到心酸。如果上帝注定要眷顾一个人,那一定是他。
但是从20__年他82岁的时候开始,他应该住在28岁的翁帆。这位拥有享誉世界的科学成就的老人无法安宁,她的后半生一直处于风口浪尖。是的,他是杨振宁。
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一个学术家庭。他的父亲杨武之是当时著名的数学家和教育家。曾在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等顶尖大学任教,培养了一批优秀学者。南开大学校长和著名数学家华都是他的学生。杨振宁出生后不久,他的父亲去芝加哥大学学习,后来成为芝加哥大学历史上第一位中国博士。
基于父亲的影响,杨振宁似乎注定要走上科学的道路。当时据说母亲已经把杨振宁和他弟弟妹妹的照片发给了在美国的父亲。看到杨振宁的照片后,五只羊写道:“这孩子好像有点,就像杨福说的。”杨振宁在很小的时候就展示了他非凡的才能。年仅16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南林业大学物理系。1945年,23岁的杨振宁获得了庚子赔款奖学金,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三年后,他成功获得博士学位,这也为他后来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美国的第12年,杨振宁教授终于迎来了他人生的第一个高峰。1957年,他和李政道先生因弱相互作用下的宇宙非守恒理论一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个消息震惊了全国。这个奖项不仅是杨振宁和李政道先生的荣誉,也是整个中国世界至高无上的荣誉之王。世界各地的中国人纷纷举行庆祝活动。杨振宁教授去巴西讲学时,大批中国人眼含热泪守护着机场。他们的奖项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不亚于任何一个种族和国家!我们也可以站在世界科学的顶峰,在人类文明的道路上用现代科学装点我们的旅程。
作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这一荣誉的中国人,杨振宁和李政道创造的价值至今无人能及。正如后来也获得诺贝尔奖的丁肇中教授所说,是杨振宁为中国人民在世界科学上取得了不朽的成就。但是在谈到获奖的感受时,杨振宁教授总是谦虚地说,我对获奖最大的贡献就是帮助中国人改变了自卑的心理。的确,对于当时的世界来说,中国人民始终处于被误解和被歧视的状态,杨振宁先生在物理方面的成就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这无疑给了当时的中国人民一剂强心针。
但对杨振宁来说,这只是他传奇的一部分。除此之外,他的其他成就更加惊人,比如相变理论的研究,比其他同事早了十几年,后来引起了爱因斯坦的注意。他的“杨-巴克斯特”方程、超导体通量量子化的理论解释、“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等诸多理论在后来的物理研究中被广泛应用,成为现代物理科学的基础理论。它还在粒子物理、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领域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他甚至提出了许多其他的理论和模型。虽然他当时提出的许多内容无法通过实验来验证,但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和物理研究的不断发展,他的理论越来越被证实。
观看感动中国感言篇七
在一些人眼里,国家利益和国家的安危毫不重要。但是在另一些人的眼里,国家利益和国家的安危有千斤重,甚至高于自己的生命。
我们的先辈用热血灌溉了我们至高无上的祖国,用他们的血肉铸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用他们的拼搏精神拼出了祖国的今天。
一个人只要他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能受得了。
是啊,每一个人都一样,无论跑到天涯海角,也始终脱离不了祖国,祖国永远在你身边陪伴。其实每一个人,甚至是一种动物,都有一颗爱国之心。只是这颗爱国之心只有真正醒悟、真正理解人生意义的人才能完全发挥出来。但是,这颗爱国之心很脆弱,稍有不慎就会被玷污。其实,只要心中充满爱国之情,就算有比天坠下来还大的难关也会被攻垮的。
我相信,如果有一天祖国真的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灾难,大多数人都会捐躯赴国难,视死如归的。如果有一天亡了国,只要牢牢坚守祖国的信念,就等于拥有了无穷的力量,所向披靡。战胜一个又一个的敌人,让我们的祖国重现今日的辉煌。
祖国像一位伟大而又温柔的母亲,养育了我们。如今,我们长大成人,要用伟大的成就来回报祖国。我们的祖国其实有一颗雄狮的心,但这颗雄狮的心要用我们的行动来唤醒,要用对祖国的无比的热诚来将他唤醒。
现在,是我们青少年立下远大志向的最佳时机。让我们都做一个重视国家利益,关心国家安危的有心人,让我们打下扎实的基础,为我们对祖国的建设做贡献。
爱国不是从口里说出来的,不仅要时刻心怀祖国,还要从一点一滴的实际行动做起,从自己做起。我提出倡议:全国人民共同从实际做起,从自己做起。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未来而欢呼,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未来努力、奋斗吧!
观看感动中国感言篇八
战斗英雄张富清:深藏功名不负铮铮誓言
革命年代,他英勇善战、舍生忘死,立下赫赫战功;建设时期,他放弃安逸生活,主动来到最艰苦的地方建功立业,深藏功名64年;耄耋之年,他不计个人得失,活得朴实而纯粹……
他叫张富清,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20__年12月3日,湖北省来凤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在进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发现,这座宁静安逸的小城里竟“藏着”一位有着卓著功勋的战斗英雄。
一张泛黄的“立功登记表”上,记录了这位张富清老人在硝烟战火中的九死一生:
1948年6月,他作为十四团六连战士,在壶梯山战役中任突击组长,攻下敌人碉堡一个、打死敌人两名、缴获机枪一挺,并巩固了阵地,使后边部队顺利前进,获师一等功;
1948年7月,他作为十四团六连战士,带领突击组6人,在东马村消灭外围守敌,占领敌人一个碉堡,给后续部队打开缺口,自己负伤不下火线,继续战斗,获团一等功;
1948年9月,他作为十四团六连班长,在临皋执行搜索任务,发现敌人后即刻占领外围制高点,压制了敌人封锁火力,完成了截击敌人任务,迅速消灭了敌人,获师二等功;
1948年10月,他作为十四团六连班长,在永丰战役中带突击组,夜间上城,夺取了敌人碉堡两个,缴机枪两挺,打退敌人数次反扑,坚持到天明,获军一等功。
……
张富清告诉记者,1948年3月他参加了解放军,不分白天黑夜的战火纷飞,早已记不清打过多少仗,受过多少伤,但印象最深的是永丰城那一仗。
“我是夜间跃城,第一个跳下城墙的。很快在脚下刨了个土坑,把捆好的八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码在一起,弹环上栓了个绳索,我猛地一拉,炸药和手榴弹同时爆炸,炸毁了敌人的第一个碉堡。”讲述起往事,老人的脸上洋溢着昂扬斗志。张富清说,他端着冲锋枪朝敌群猛扫,突然感到头顶仿佛被人重重锤了一下,他并没有在意继续战斗,直到血水顺着脸颊滑下,用手一摸头顶,才发现一块头皮被揭了起来……这是一颗子弹擦着头皮飞过,在头顶留下的一道浅沟。
这场战斗一直打到天亮,他炸毁了两座碉堡,缴获两挺机枪,四箱弹药。因在战斗中表现英勇,张富清获得西北野战军甲等“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战斗结束,张富清死里逃生,而突击组的另两名战友却从此杳无音信。
“收复永丰以后,和我一起的两名突击组的战士,我到处去找……找不到,他们到底去哪儿了?”张富清喃喃道。那些出生入死的战友,他们很少留下照片,但他们的影子却深深印刻在了老人的心底,六十余载,成为老人最挂念的人。
1950年张富清被授予“人民功臣”奖章。1955年退役后,他将包括“人民功臣”奖章在内的三枚军功章,和那些证书一起,装进了一只旧皮箱里,被封存、被隐瞒、被遗忘……
对于父亲的往事,小儿子张健全表示,几十年来,他只知道父亲是一名退伍军人,从未听他说起过这些赫赫战功。
这些战斗功勋,为什么从来不讲?
张富清说:“很多战友,为党为人民献出了生命,他们的功劳都比我高,我有什么资格居功自傲、炫耀显摆自己?”
瞒得再紧,瞒不过最亲的人,只有妻子孙玉兰最清楚丈夫身上的伤。
“他的牙齿是假牙,我问他牙齿怎么回事,他就说炮弹打过来把他牙齿炸掉了。我经常笑他的脑袋,我说你是个癞脑袋,他说我这脑袋是在战场上受伤的。”孙玉兰笑道。
在张富清右身腋下,是战争中被燃烧弹灼烧黑乎乎的一大片;在头顶的伤疤至今依稀可见……
枪林弹雨,视死如归,大义凛然。那些留在身上的伤痕,是张富清戎马一生抹不去的“勋章”!
1955年初,张富清退役转业,他没有选择留在大城市或者回到阔别多年的陕西老家,从武汉一路向西,来到地处偏远、人才匮乏的湖北恩施来凤县,怀着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憧憬,先后在县粮食局、三胡区、卯洞公社、外贸局、县建行工作,兢兢业业,默默无闻,把余生奉献给了这座小城。
1985年,张富清在中国建设银行来凤支行副行长岗位上离休,从转业到离休的30年里,这位曾经的战场上“排头兵”,在平凡岗位默默地做着一颗“螺丝钉”。
如今,张富清已经95岁。耄耋之年的他,经历了人生中的又一次“变故”。
7年前,88岁的张富清因病左腿高位截肢,家人都以为他的余生会在轮椅上度过。但卧室中的轮椅,张富清却很少使用。他装上义肢,想要依靠自己,重新站立起来。
“我当时想的是,我要发扬保持突击队员的精神,我要站起来!”张富清说,比起失去生命的战友,他的生活是幸福的,这些困难都不算什么。
他用双手撑着辅助行走支架,一遍一遍在家中练习行走。练习初期,因为走不稳经常摔倒,受伤流血的意外时有发生。家里的墙壁上,至今还留有他为了重新站起来时流过的血迹。
靠着一股打不倒的执拗,如今的张富清已经可以自由走动,可以下楼买菜,还会亲自下厨给老伴炒几个小菜。
一家四代人,如今有6名共产党员,后辈们都兢兢业业地工作着,子孝孙贤,是晚年张富清最满足的事。
身披戎装,保家卫国;告别军旅,初心不改。战争年代不怕牺牲、出生入死,张富清靠的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忠诚信仰;和平时期淡泊名利、扎根深山,张富清为的是不负一个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莫道无名,人心是名。和平年代,英雄事迹和精神仍是激励人们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将英雄精神赋予新的时代,让英雄人物、英雄精神成为人们心中的精神坐标,让不朽功绩永不磨灭,让英雄精神熠熠生辉。
观看感动中国感言篇九
毛卓云的故事,要从20__年初说起。当年,宁波市看守所设立了全市唯一的特殊监区——艾滋病监区,关押全市犯罪嫌疑人中的艾滋病患者,这些艾滋病在押人员多数与犯罪有关,因吸毒患上艾滋病的他们脾气暴躁,抵抗心理强烈。
当时的看守所领导犯了难,这个“烫手山芋”谁愿认领?毛卓云瞒着家人,向领导立下军令状:“给我半年时间,管得好,让我干;管不好,我主动退下来。”
谁也没想到毛卓云一干就是12年。“其实第一次进入监室内心是发怵的。”毛卓云回忆起刚接手监室,与一个艾滋病在押人员谈话时,对方毫无征兆地就是一拳,重重打在毛卓云脸上,让他一时手足无措。之后的压力也是接踵而来,一旦在管教过程中,遇到处于发病期、心理有缺陷或者吸毒过量产生幻觉的在押人员,突如其来的异常行为,往往会对管教民警构成威胁。
“因为担心监室安全,经常做噩梦,半夜醒来会打电话询问监室的情况。”56岁的毛卓云说着摸了摸自己斑白的头发。
毛卓云为了获得他们的信任,特别参加了司法专业自考,还自学心理学、病理学,帮助在押人员正确认识艾滋病,帮助他们申请免费的抗病毒药物,教育他们如何提高身体素质……渐渐地,艾滋病在押人员的心态逐渐在改变。
艾滋病监区风险高,每天上班如同走在高压线上。对待艾滋病在押人员,压,行不通;哄,行不远;骗,走不近;在荆棘中,毛卓云摸索前行。
“刚开始与艾滋病人完全没办法接触,只能通过‘冷处理’。”毛卓云说道,于是他选择给在押人员写信。毛卓云记得很清楚,那时看守所为了保护管教,还特意改造了几间隔离性强的特别监室,监室有厚厚的玻璃门。他把一封封信件贴在监室玻璃门板上。
毛卓云回忆,“信的内容大致是,我们是平等的,你们可以提出自己的需求,但必须合理,我们尽量满足,但我们也有对你们的要求……”信件,成为连接毛卓云与在押人员“红丝带”。
亲手写信这件事,毛卓云坚持了12年。他与前往监狱服刑人员,常有信件往来,但因办公室搬迁、信件传输等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毛卓云只保留下来近百封。
6月21日,毛卓云收到来自十里丰监狱的一封信。写信人是因贩卖罪、运输罪判为死缓的小郭(化姓),曾在宁波市看守所刑拘一年零八个月。他在信中说道:“今年我已经收到您的4封来信。在6月26日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我又回想起那段时间,是你的耐心、关爱让我从绝望、黑暗、无助中振作起来。”
毛卓云说,20__年,小郭被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后,痛哭流涕,心灰意冷。但因其检举他人贩毒行为,毛卓云帮其打印改判案例,用爱心激发小郭的求生愿望与重新做人的决心。之后他们便通过信件联系至今。
他用法律、温情、关怀、爱心与艾滋病在押人员牵起彼此信任的“红丝带”,帮助他们认罪悔过、重拾信心、重归正途。
毛卓云把谈话办公室搬进监区,与在押人员“朝夕相处”。
观看感动中国感言篇十
如果人在青年时期竟很不容易感动了,那么长大后一定是人性麻木者。——题记
一叶一菩蒂,一花一世界,零落成泥碾作尘的落红是一种感动。
临行密密缝,意恐这迟归,颤抖着穿插手中线,白发苍苍盼儿归的老母是一种感动。
倾其胸中墨,桃李遍开下,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教师是一种感动。
似花还似非花,杨花落尽,化作点点离人泪的痛彻心扉是一种感动。
古往今来,由物及人,再由人及物之感动,无处不在。点点真情聚起来,便是巨大的感动。感动是次生命的旅行,感动是一场盛大的宴会,享受生活,专注生活,便可以在生活中获取源源不断的感动。学会感动,不做人性的麻木者,让感动细水长流!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生活中不是缺少感动,而缺少产生感动的触觉,用心去体验,用爱去创造,一件小事,一句简单的话语,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声关切的问候都可以成为感动的源泉。
学会感动,要捕捉每个不经意的瞬间,在瞬间中得以永恒。“谢谢”、“没关系”、“还不舒服吗”?一些简单的话语从口中蹦出时的不经意,或许会让一个人铭记一生。曾听说过好多有意犯罪的人仅仅因为一个微笑,心中的一切就都涣然冰释走上正途,这应该就是一种感动的力量吧!就好像涅磐的凤凰得到了永生。
学会感动,要记录下每个唯美的镜头,在镜头里找寻相濡以沫的感动。可曾记得这样一幅画面,夕阳夕下,在这沐浴在黄昏的桥头,有一种自发苍苍的老人相扶而行,那不离不弃陪伴了几十年的感情未尝不是一种感动!
学会感动,要铭记每个在一起的.日子,在日子里探索前行。记得初中同学写离人情写道:离人情,人离了心却不离。久别后的那一丝牵挂让在一起的日子里平添了些许感动的印迹,恪满美好回忆的时光每每想起都如刻下来的幸福般感动不忆。
《陈情珍》中母孙二人更相为命之情是一种感动、《祭十二郎文》中韩愈的悲恨亦让人涕下。学会感动,在感动中寻找失落已久的纯真,在感动中滋长迷失许久的快慰,在感动中萌发寻觅己久的绮丽,让人性熠熠生辉!
观看感动中国感言篇十一
捧起一把泥土,我说,这是我的祖国;掬起一朵浪花,我说,这是我的祖国;翻开发黄的《四库全书》,我说,这是我的祖国;弹一曲悠扬的《高山流水》,我说,这是我的祖国!
啊,祖国!我是在圆明园里,认识了您的屈辱、您的悲愤;我是在八达岭上,认识了您的磅礴、您的巍峨;我是在大漠草原,认识了您的宽广、您的辽阔;我是在驿道古渡,认识了您的悠久,您的坎坷。
面对荆棘林莽、重峦叠嶂、泥淖沼泽,有无数忠贞的儿女,不怕洒尽热血,抛却头颅,尸裹马革!直到51年前那个金秋十月,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一位巨人的宣言,使一个古老民族傲然屹立,纵情欢乐。
啊!祖国,我的祖国!你是大树,我是树叶,一片叶子便是一片春色;祖国!您是土壤,我是禾苗,输出您全部血液为了我的收获;祖国!您是长江,我是小河,我愿用涓涓细流壮您浩荡的行色;祖国!您是太阳,我是云朵,终生守护您的辉煌、您的灿烂、您的圣洁;祖国!今天,我们又一次庆祝您的生日,看到您新的振兴、新的开拓!
古老的文明,镌刻在残矛断戟上,勇敢与忠贞、高风与亮节浸沉在历史的每一页,而这一切,早已成为融在我心中恒的情结。苦,为了您!甜,为了您;生,为了您;死,为了您!您的忧虑便是我们的忧虑,您的欢乐便是我们的欢乐!
啊!祖国!我的祖国!您是希望,您是信念,您是我们一切拼搏、进取的依托。
观看感动中国感言篇十二
掀开中国的历史,跳跃在眼帘的是光辉灿烂四个大字。奔腾的长江,宽阔偶的黄河,造就了一个伟大而倔强的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文化沉淀出一种伟大而崇高的精神。它就是爱国精神,也正是这种爱国精神,让一代代中华儿女魂牵梦萦,让一代代华夏赤子舍生忘死。
曾几何时,为了民族稳定,祖国大业,放弃了锦衣玉食的霍去病抱着“匈奴未破,何以家归”的信念携大军毅然北上;文天祥拒绝高官厚禄的诱降,高吟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慷慨就以;抗日英雄方振武应对强敌发出了“宁为战死鬼,不为亡国奴”的怒吼: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总理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也许此刻对于我们来说,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已被日益安稳的生活所替代,那无数英雄先辈的事迹已无法延承,那对国家不幸所发出的怒吼已渐行渐弱,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胸怀也似乎成了淡然一笑。可是,谁说我们不能在国旗冉冉升起时深情凝视?谁说我们不能在国家处于不利时义愤填膺?谁说我们不能在国难当头时奋起出力?谁说我们不能唱响爱国之歌!
的确,大家都是平凡人,无法如烽火岁月的英雄一般与祖国生死与共,但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你应当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承担起这份历史的重担,那么承担着这份职责的你应当是怎样的呢?
你应当是为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做出举世瞩目成就的神舟飞船和“嫦娥一号”探月工程的科技精英。
你应当是地震灾区争分夺秒创造生命奇迹的人民子弟兵。
你应当是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中为祖国山区奉献青春的大学生。
你应当是奥运赛场上自尊而热情的青年志愿者。
许你是新长征突击手,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十大杰出青年。不管你是企业巨子,白衣天使,还是人民卫士,体育健将。在祖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在“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的奋斗中,你锐意进取,勇于探索,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我生动的实践在爱国主义这面大旗上写下美丽的赤子情怀。
是的,如果祖国需要,我愿到雪域高原作千里冰川的一朵雪莲,我愿到万里戈壁作茫茫黄沙中的一株绿杉,我愿到帕米尔高原上的红旗让绿色在生命的禁区里闪耀光芒。我也相信,只要祖国需要,在座的每一位都会义无反顾的献出自我最可宝贵的一切一切。这难道不正是伟大民族之魂的闪现吗?
观看感动中国感言篇十三
7月27日,央视新闻频道《面对面》栏目播出《叶连平:与时间赛跑》节目后,全国亿万观众被叶连平的感人事迹深深打动。30日晚央视王牌栏目《焦点访谈》以《一位九旬老人的初心》为题,再次播发了叶连平先进事迹,引起我市社会各界强烈反响。
7月31日上午,和县宣传部集中组织部门工作人员收看30日晚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播出的节目。今年已92岁高龄的叶老,退而不休,淡泊名利,一心关爱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他不在意物质生活的贫乏,只在乎精神世界的高远。叶老师超然物外的心态、朴实无华的话语让大家深受感动。
和县宣传部新闻室主任常兴胜:看了节目以后,我深受感动,一位九旬的耄耋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三尺讲台,他的这种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党员学习,在当前开展的“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我们要以叶连平老师为榜样,牢记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把学习成效运用到工作中去。
和县县委讲师组副组长郭长兵:叶连平一个平凡的老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叶老师是我们和县人的骄傲,更是我们年轻党员同志学习的楷模。
花山区珍珠园社区组织辖区党员、社区工作人员及部分居民集中观看了节目视频,大家为叶连平坚守三尺讲坛,义务为乡村留守儿童补课,心系留守儿童的先进事迹而深深感动,并表示要学习叶老的高尚情操,立足岗位,无私奉献。
花山区珍珠园社区组织员孙劲松: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个人干好工作不难,难的是一辈子的坚守岗位,同时叶老师的事迹也告诉我们,干一行爱一行,最为可贵的是坚守。
马鞍山师专教师鲍峰和家人在通过电视收看了节目后表示,叶老师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大爱无疆,崇德向善的师德,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与楷模。
马鞍山师专教师鲍峰:这让我们深受感动,作为一名大学思政课老师,在今后工作中,我们一定要以叶老师为榜样,用我们的爱心,耐心,为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指导他们走好人生的路。
观看感动中国感言篇十四
20__年4月25日,53岁的郎平又回来了,她再次回归国家队担任中国女排总教练,中国女排又有了主心骨。
20__年,国际排联公布的世界排名,中国仅列第五位。伦敦奥运会未能跻身四强。很多人把这时的女排形容成一块“烫手山芋”,无数人劝郎平,不要去接。
“接!为何不接?三十年前我可以,三十年后依然没问题!”郎平依然霸气,只是额头上略微松弛的皮肤,以及眼眸深处偶然显露的疲惫,才能让我们想起,郎平,已经不再年轻了。
这时的郎平身体状况已经很糟糕,天知道她经过了多少思想斗争。膝关节曾动过7次清理手术;双胯一边做过一次手术;再加上腰椎间盘突出……郎平苦笑道:“我已经可以发一个残疾证,而且不知道是几级了。”
身体不堪重负,但作为教练要全程跟随训练,亲力亲为。而且郎平在出任国家队总教练前,已是广州恒大俱乐部教练。这样的工作量,可想而知。
“好吧,你们现在有多差,以后就会有多出色!”郎平大手一挥,指向旁边的训练馆。十八米长、九米宽的场地就此成了炼狱场,郎平冷酷地将手背在后面,仿佛看到了三十年前的自己。没有人知道她们花了多少时间修炼内功,只知道中国女排,好像,慢慢回来了。
和八年前一样,郎平依然是女排赛场上唯一一位女性主帅。她有够男人的强悍一面,破釜沉舟地换人,果断且结果完美的战术调整,以及足够冷冰冰的训诫,“我们没有想象的那么强大”“我没人换你了,只能看你自己了”;她也有很女人的细腻一面,把队员们视作自己的孩子,像妈妈那样时刻注意着自己的言行以避免影响女孩们的心情,“我特生气,但又不能表现出来……我只能一直鼓励她们,让她们放松,因为人一紧张,肌肉动作的反应都不一样”,流着泪拥抱队员时,也不忘轻声在耳边嘱托:“你今天表现得很好,很勇敢。要记住今天的心情。”
在里约,一位中国国家体育总局的高级官员在观看女排赛后留下如是评论:“女排赢球靠的是团队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郎平的用人。她真正做到了有勇有谋,将每一个队员的特点都发挥了出来。”是的,郎平上演了王者归来。
观看感动中国感言篇十五
漆黑的夜晚,需要光去照亮;积雪,需要用阳光去融化;陌生人需要爱心去呵护。再者伟大而又璀璨的中国当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颂的人物。他们默默无闻地为人民服务,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抛开了与父母团聚的日子让大家佩服不已,非常感动。可以说这些人是俯首甘为孺子牛。顿时我脑海里浮现出了一个人就是谢晓君阿姨。
她在一个很贫穷的福利学校来教学生,不管路途多遥远环境多恶劣,他们依然长途跋涉来到这里教书。在这海拔3800米的地区因不熟悉地区,才来几个月的时候,3岁的女儿整晚咳嗽,谢晓君阿姨也因缺氧头疼,无法入睡。尽管也会抱怨,但不服输的性格让她迎难而上,“既然来了,说什么也不能打退堂鼓。”这句话永远在我的心中刻下了印,让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就是从哪里跌到就从哪里站起来。
我们支持你谢晓君阿姨,你永远是高原的并蒂雪莲......
看了《感动中国20x颁奖晚会》之后,令我印象最深的,最让我感动的人物是胡忠,谢晓君夫妇。胡忠老师,是在西康福利学校当老师的,他收了一百多名孤儿,免费教书,这种精神真让人感动,他对孩子们都是很负责任的,而那些学生也很听话。都把他当成爸爸了。谢晓君老师是在木雅祖庆学校当老师的,她同样是一名志愿者,虽然自己一个月只有300元生活费,但是他们仍然不放弃,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孩子们才是最重要的。
让我最感动的是:由于他们不适应高原上的空气,所以谢晓君老师的背很疼,在医院检查时,医生不让他出院的,但是她跪求医生让她出院,因为他此时此刻想的是她的那些学生怎么办呢?一个那么优秀,那么崇高的老师,总是心想着帮助他人,从不顾着自己,因为她只想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孩子,让他们快乐成长。希望他们吃得好,穿得好,过得好。
那些孩子比起我们,我们真的不如他们,因为他们从不放弃学习,每一秒钟都在珍惜,也是因为他们有一个那么好的老师!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和信念的坚持,他们用生命提携了孤儿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