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俄罗斯教案(专业20篇)
教案应当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课堂管理。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层次和个体差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以下是一些经过实践验证的教案样本,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裨益。
初中地理俄罗斯教案篇一
1.俄罗斯的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俄罗斯的地形、河流、气候。
3.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如矿产分布)对其经济带来的影响。
4.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
5.了解俄罗斯的地方名胜、文化、技术方面的情况。
教学重点。
1.俄罗斯地理位置特点。
2.俄罗斯矿产资源分布状况对工业区形成、发展的影响。
3.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
1.读图分析俄罗斯的地形特点及对河流的影响。
2.分析俄罗斯的气候特征。
3.俄罗斯发达的航天航空工业与较落后的轻工业形成的原因。
教法学法。
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对比法。
课前。
阅读教材73------76。
导入新课。
让同学们读图,找出世界上地跨两大洲的共有哪些国家,再看面积最大的是哪个国家,从而导出今天要学的内容。
重难点教学过程。
一、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
1、找出俄罗斯的位置。读图说出俄罗斯的纬度位置。(50°n~70°n。)。
回答:俄罗斯的纬度位置决定了其大范围是温带和寒带气候,没有热带气候。所以总的来说,气候比较寒冷。
教师:谁能说出俄罗斯的海陆位置。
回答: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东临太平洋,南临黑海、里海。陆上邻国有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隔白令海峡与美国的阿拉斯加相望。
教师:读图,找出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大家还记得这是哪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吗?(亚欧分界线。)。
教师:所以说俄罗斯是一个濒临三大洋、地跨两大洲的国家。再读图,看俄罗斯所跨的经度。
(20°e~180°e。)。
教师:俄罗斯从东到西大约跨160°经度,实地距离相差10000多千米,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国家。而我国东西距离相差5000多千米,是我国的.2倍。
从图上可以看出: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2、进一步证明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万平方千米)。
国家。
俄罗斯。
加拿大。
中国。
美国。
巴西。
澳大利亚。
面积。
1710。
997。
960。
937。
851。
768。
板书:面积最大的国家――国土辽阔。
活动:1.读图9.9,找出北冰洋、黑海、里海、贝加尔湖、太平洋、白令海峡。
提问1:看分层设色地形图,指出俄罗斯地势倾向及主要地形区。
回答:南高北低,东高西低是其地势倾向。自西向东有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提问2:有哪些河流,其流向如何?注入哪里?
提问3:读图,看中俄边境上还有一条河流,是什么河?
回答:阿穆尔河,为中国的黑龙江,向东注入太平洋。
俄罗斯由于所处纬度较高,因此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又由于东西距离长,出现了在东西方向上的差异。东欧平原西部受大西洋的影响,气候比较温和。西伯利亚地区受极地寒冷气流影响,冬季非常寒冷,而且时间很长。在俄罗斯北部从亚洲到欧洲,亚寒带针叶林绵延很广。北冰洋沿岸是终年严寒的极地气候。
所以,俄罗斯的气候特征是:1、冬季长而寒冷。2、夏季短而温暖。
二、自然资源丰富。
1、读图9.12俄罗斯矿产资源分布图。分析,俄罗斯有哪些主要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煤、铁矿、有色金属等。)。
2:你能说出除以上矿产外,俄罗斯还有哪些资源储量较为丰富吗?
讨论:俄罗斯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因此,森林资源丰富;俄罗斯境内河流较多,又有许多河流流经山区,所以水资源、水能资源也较丰富。
活动1:读图9.12,找出库尔斯克铁矿、第二巴库油田、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并填到地图册上。
俄罗斯是世界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煤炭资源的大部分分布在60°n以北地区,而采煤工业却主要分布在60°n以南地区。库兹巴斯煤田位于西伯利亚南部,年产量约1.5亿吨,是俄罗斯最大的煤田。伯朝拉煤田位于北极圈附近的伯朝拉河流域,年产量约3000万吨,是世界上最北的煤田。
俄罗斯的石油资源丰富,石油年产量约5亿多吨,居世界第一位。俄罗斯的主要采油区有西伯利亚油区、伏尔加―乌拉尔油区等。
西西伯利亚油区又称“秋明油田”,位于西西伯利亚的中部和北部,油区面积170万平方千米,探明储量40亿吨,年产原油超过3亿吨,占全俄总产量一半以上,是俄罗斯第一大开发区。其中,鄂毕河中游的萨莫特洛尔油田是全俄第一大油田,探明储量在20亿吨以上,年产原油1.5亿吨。位于秋明州北部的乌连戈伊气田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田,储量达7.5万亿立方米,年产天然气600亿立方米。第二大开发区是伏尔加―乌拉尔油区,位于伏尔加河流域和乌拉尔山之间,油区面积约100万平方千米,年产原油2亿吨。拉尔山地区在丰富的铁矿资源和煤炭资源的基础上,发展成俄罗斯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和特种钢、优质钢的主要产区。马格尼托哥尔斯克是这里的核心,还有下塔吉尔、车里雅宾斯克等。
从以上我们可知道,俄罗斯的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
板书:种类多,储量大。
总结应用。
1.完成下列要求初中政治。
(1)欧洲东部是指西起东岸,东到山,北起洋,南到黑海,高加索山之间的欧洲部分。
(2)图为俄罗斯轮廓图,该国地跨两洲,传统上是个洲国家。
(3)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的国家,人口约1.5亿,境内有100多个民族,通用语言是。
初中地理俄罗斯教案篇二
重点: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观察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特点。
教师准备:《我国工业的分布》图进行技术处理,把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做成闪动,使学生观察更清楚。
学生准备:以《我的小天地》为题照出自己居室的工业产品相片。
教学引入:提问学生上学使用的交通工具或学习用具,使学生清楚工业产品是由众多的工厂生产的。被称为工业部门。
观察图“什么是工业”,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
小组讨论:各组拿出《我的小天地》照片,说出工业产品之间的联系,体会工业产品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师总结:利用插图,说明工业对各行业的重要作用,查找数据证明工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理解工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观察图“我国工业的分布”,在教师引导下说出工业的分布特点:沿海、沿河、沿铁路线,了解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
引入:同学们,今天早上来上学,我们都使用了什么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时哪生产的?
学生:自行车、汽车。工厂生产。
教师:当然,我们同学还知道许多的工厂,如:化肥厂、钢铁厂、拖拉机制造厂等。有众多的工厂组成的部门,我们称为工业部门。工业部门是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部门。今天我们要了解我国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课题: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教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观察图“什么是工业”,有三幅图片。看一下这三幅图片都说了什么。
学生:依据图片说明回答
教师:请同学讨论三幅图片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
第一幅图:通过挖掘、开采、提取的方式,可以从自然界获得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还可以从自然界取得棉花、木材等资源。即从自然界中挖掘、开采、提取工业原材料是工业生产的一个环节。
第二幅图:对原材料进行加工
第三幅图:在原材料加工的基础上再加工成产品。
学生:拖拉机、建筑钢筋、汽车、精密机床、仪器仪表、火箭等。
教师:请同学阅读教材插图中“农民、建筑技术人员、研究员、军人”所讲语言,体会工业产品对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并进行小结。
工业可以提供一些经济发展的基础产品,如拖拉机、建筑钢筋、汽车等,还为科学研究、国防提供许多高精尖产品,如火箭中的特种钢材。看来工业产品对农业、城市建筑、科学研究、国防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持作用。
教师:工业生产与我们同学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关系?
同学:小组讨论——各组拿出《我的小天地》照片,说出工业产品之间的`联系,体会工业产品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一位同学做代表介绍她的小天地中都有哪些工业产品(学生作品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
学生代表介绍:
《工业与我们的生活》
相信,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小天地,我当然也不例外。这幅图是我的小天地。认为它像一个工业的展览室。这里面有:双人床、电脑桌、窗户、写字台衣柜和门。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的是“写字台”。
它的桌面是由木材制作的,来自于木材厂;表面的涂料来自于颜料厂;大家都知道抽屉是可以前后拉动的,这种可以前后拉动的物制是金属片制作成的拉轴,来自于金属厂;桌子部件的玻璃板、灯、蜡烛等物质的支座用了弹簧平衡来自于弹簧厂;还有平行的连接导轨和可以调节的底架它们都来自于钢铁厂。电脑桌、双人床、衣柜和门也都同样是在各种各样的工业努力下产生的。由此可见,在我们的房间中有各种工业品,我们的生活与工业是紧密相连的,它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说没有工业品,也就没有我们现在优越的生活环境,它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和便利。
教师:看来我们的生活、学习也离不开工业产品。
总结:工业是各行各业经济发展的有利保证,也不断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工业。(注:教师可查找一些工业数据,用来说明工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使学生更能够理解工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师:我国的工业分布特点如何?请同学观察图《我国工业的分布》,说出我国的工业中心和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建议:在课件中对地图要进行加工,可以把工业中心和主要工业基地做成闪动,使学生观察更为清楚。同时可把主要工业基地后面隐含各区的详细地图,为下节课分析工业基地发展的有利条件做准备。)
学生:观察、讨论、归纳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特别是沿铁路线、沿海、沿长江分布。
教师总结:通过观察,同学们了解了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特别是知道了我国有四大工业基地,请同学在地图上确认它们的位置,下节课我们要重点分析四大工业基地的发展优势。
教学反思:
学生使用着许多工业产品,但对工业生产却十分陌生。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工业生产过程,在教学中应尽量多的举出学生生活的实例,调动学生更高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才能开动脑筋,较好的体会工业生产及产品间的联系。
初中地理俄罗斯教案篇三
1、知识目标:
了解东南亚处东方“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两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农作物及分布;了解东南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人口构成;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
2、能力目标:
学习搜集资料,制作地理演示文稿。根据图和相关资料,分析东南亚在世界交通的地位,初步学习分析一地的地理位置及重要性;结合中南半岛地形、河流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找出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3、情感价值目标:
培养尊重不同地区文化和传统的意识;通过了解华人和华侨对所在国经济建设和我国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位置及物产。
1、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小组(位置交通、气候与农业、自然条件与城市分布、华人华侨及风光导游)。
2、向各组布置阅读教材图文,上网搜集资料,制作演示文稿的任务。
3、教师对学生搜集资料、制作过程予以指导和帮助,并准备一些学生有可能忽略、不清或需强调的问题向学生提问、补充,或给学生以提醒。
1、位置交通组展示活动
(1)演示文稿:图“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东南亚政区”,“马六甲海峡的航线”
文字说明:位置:亚洲东南部,23?n—10?s,90?e—140?e
组成:两大部分——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在世界交通的地位: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其中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2)组间互动:请其他组的同学在投影屏幕前据图认识和寻找教材p28活动1中的有关内容;在屏幕前据图指出马六甲海峡连接的地区。
(3)师问:“为什么有人说马六甲海峡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线?这条航线对我国有没有重要意义?”
生答:日本是个矿产资源极为贫乏的国家,我们在网上看到过,日本进口物资的一半,进口原油的80%以上均从该海峡输入,马六甲海峡被日本人称为"经济命脉"
师补充: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巨大,尤其是石油已远远满足不了需求,进口量巨大,其中从中东和非洲地区进口的石油数量占进口石油总量的70%以上,全部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另外,我国与东南亚、西亚和非洲等地区的其他贸易运输也要经马六甲海峡航线,因此,马六甲海峡对我国的能源安全和贸易畅通意义非常重大。
2、气候与农业组展示活动
(1)演示文稿:图“曼谷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新加坡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亚洲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区一天中的天气示意”,“东南亚居民喜食米饭”,“东南亚的梯田”,“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东南亚的橡胶种植园”,“东南亚的油棕种植园”,“东南亚的椰林”,“马尼拉蕉麻”
文字说明:东南亚地区处在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属于两种热带气候类型。曼谷——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5—10月是雨季,11—4月是旱季,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新加坡——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马来群岛。
(2)组间互动:请其他组的同学一起分析两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主要分布区;对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天气过程进行描述;在屏幕前指认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
(4)导游:请大家参观东南亚热带作物种植园(据查阅资料对图片进行讲解)。
(5)师问:东南亚为什么以水稻为主要的粮食作物?
生答:教材有说明,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生长需要高温多雨的气候,生产需投入大量劳动力。东南亚人口稠密,耕地少,气候高温多雨,所以必然选择水稻作为粮食作物。
3、自然条件与城市分布组展示活动
演示文稿:图“中南半岛的地形、河流与城市的分布”
文字说明:中南半岛山脉河流由北向南延伸,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河流上游流经山区,水流湍急,富水力,交通不便,下游河谷展宽,形成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交通便利,人口稠密,是重要农业区;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4、华人华侨及风光导游组展示活动
(1)演示文稿:图“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人比重”
文字说明:华人——中国人旅居国外,取得所在国国籍的,称为华人;
华侨——中国人旅居国外,仍保留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
(2)介绍:大家听说过“下南洋”吗?“南洋”就是指东南亚地区,“下南洋”指的是过去我国广东、福建沿海一带人民到东南亚一带去谋生。现在东南亚是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东南亚地区的华侨华人占世界华侨华人总数的80%以上,他们之中绝大多数已加入当地国籍,成为居住国公民。东南亚的华侨华人不但与当地人民一道披荆斩棘,艰苦创业,遵守法律,和睦共处,为居住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而且他们在融入当地社会的同时,与祖籍国交往密切,对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推动居住国与我国的友好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俗风情:“沙爹、加厘饭、干加厘牛肉”,“水果天堂”。
(4)介绍:东南亚发展旅游业有很大优势,有丰富的热带自然景观,众多美丽的沙滩和岛屿,许多名胜古迹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新马泰旅游是近些年来国人出国旅游的一大热点。现在请大家跟着导游一起观光(对图片及当地民俗风情的内容加以讲解)。
师总结:各组的展示活动非常出色,体现了同学们的智慧和才能及团结协作的精神。祝贺大家的学习和展示活动取得成功。
随常练习第二节
六、课后小结:
第一课时
板书设计: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1、地理位置:纬度位置10s——23、5n
2、范围:中南半岛,马来群岛(11个国家)
二、地形特征
1、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2、马来群岛:地形崎岖,河流短促,平原少,火山多。
三、十字路口的位置:
1、用图示的方式描述东南亚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
2、介绍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
板书设计:
四、物产和旅游资源:
1、主要物产:橡胶、椰子、油棕、水稻、锡、石油等。
2、物产的分布:p15活动。
3、旅游资源:介绍新、马、泰的旅游资源。
五、华人、华侨:
1、华人:中国人旅居国外,取得所在国国籍的,称为华人。
2、华侨:中国人旅居国外,仍保留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
3、东南亚是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华人和华侨总数在20xx万人以上。
初中地理俄罗斯教案篇四
1.通过阅读各种示意图、图表,记住当前世界人口总数,了解当前世界人口有不断加快的趋势,掌握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别;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主要形式;学会计算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掌握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2.通过读《世界个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图》、《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世界人口分布图》和《世界地形图》等地图培养学生分析 地理图表的能力,初步学会从图表上获得 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计算,培养计算能力。
4.提高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和人地观。
“人口密度”和“世界人口的分布”的教材分析
关于人口的密度问题,首先,教材给出一道计算题,甲、乙两城市,面积20xx平方千米。甲城市人口500万,乙市人口250万,要学生算出甲、乙两市平均每平方千米各多少人?引出人口密度的概念,即算出两城市的人口密度。配上甲乙两城市的人口密度比较图,有助于学生深刻、直观的理解人口密度的概念。通过列表计算中国和加拿大两国的人口密度,使学生对人口密度分布的差异之大有了更深的认识。为学习世界人口分布图,理解图例上的人口密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世界的人口的分布的情况,主要是通过阅读世界的人口分布图获得。从图中可以看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东部地区人口最稠密,进一步参考“世界地形图”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人口集中分布在这些地方,这些地区从自然条件上和社会经济发展上有什么特点?从而得出,世界人口的分布是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开发时间长短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不能用迁移人口的办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世界人口的迁移”的教材分析
“世界的人口”的教法建议
关于世界的人口在迅速增长的这个结论,学生已了解,但是如何准确、科学的表述从 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口的增长速度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分析为什么存在这么大的差异?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还远远不够。
引导学生积极活动,读课文转载的一篇报道,了解什么时候地球上的人口突破60亿。通过读图计算,“世界人口从1830年的10亿到1999年的60亿,每增加10亿用了多少年?用读出的数据,说明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如何?量化人口增长的速度?引出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读世界各大洲口增长率图,哪个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哪个洲的自然增长率最低。通过以上的读图计算,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人口增长和分布现状。
人口的迁移,可用通过提问、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形式讲授。对于科技移民和劳动力输出对我国经济和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这部分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最后,通过计算题,算出甲乙两城市的每平方千米的人数,引出人口密度的概念。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读出哪些地方人口的密度最大?哪些地方人口的密度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结合世界地形图,做对比,展开讨论,找到影响他们分布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 历史等因素。
“世界人口的数量和人口的增长”的教材分析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类活动不断改造自然;人是社会的产物,人口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同时它对社会发展起促进和延缓的作用。本节中讲述了人口 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识:人口的增长、人口的迁移和人口的分布。人口增长是认识人口数量动态的重要指标,人口增长的快慢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塑造着人口分布的面貌;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是为了定量说明热口增长状况和人口分布情况。
人口的增长,教材先用1999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的一段报道,点明世界的人口数量。用“世界人口的增长示意图”显示,每增加10亿人所用的时间。使学生通过阅读这个示意图明确,世界人口每增加10 亿人,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也就是说,人口的增长速度是逐渐加快的。然后提出人口增长是如何算出来的,提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出生率减去死亡率,最后用 “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各大洲的柱状图,说明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洲的差异,非洲最高,拉丁美洲次之,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用“读一读”的形式,说明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和极限。
1)世界人口的地区差异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
幻灯片:〈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图〉、
〈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
(导入)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上刊登的报道,请回答:1999年几月几日,世界人口达到多少亿?(1999年10月12日,60亿)
( 板书)人口的数量
请同学们计算世界人口从50亿增加到60 亿用了多少年?(12年)
(展示)《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请同学们计算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
根据计算结果,提问: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是怎样变化的?说明了什么问题?(每增加10 亿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说明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加快的。)
( 板书并总结)人口的增长1)缓慢---加快
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18世纪以后,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特别是1930年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更快。
(过渡)人口增长的速度有快有慢,应如何量化呢?用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千分之多少)
( 板书)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哪个大洲人口增长的最快?哪个大洲人口增长的最慢?
(非洲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欧洲是人口增长速度最慢的大洲)
(讲述)目前许多大家熟悉的明星是混血人种,比如球星萨尔瓦多、影星金城武等。混血人种是不同种族融合的结果,他的前提是不同种族之间存在着迁移。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世界人口的迁移”部分内容中的第二、三自然段,思考
1、人口为什么会迁移?
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有哪些主要的人口迁移?
3、第二次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总结)科技移民、劳动力输出
初中地理俄罗斯教案篇五
1、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纬度变化及其成因。
2、了解四季的形成及其划分。
3、了解24节气划分及对农业的意义。
4、理解地球上五带的形成。
德育目标
通过理解地球公转及其产生的 地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学习过程中,通过 教师引导思维的方式方法,使学生获取学习知识的进取精神。
关于四季的划分的 教学建议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划分四季的依据,既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随季节的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这里需要强调季节的变化与日地距离无关。然后,引导学生读《二十四节气与四季》图,明确我国和西方国家不同的四季划分方法,找出二者之间的差异。最后,指出我国以二十四节气划分四季对农业生产的指导意义。
关于五带的划分的 教学建议
这部分 教学内容,可以从读《五带的划分》示意图引入。要求学生明确五带划分的界限和依据,掌握地球上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最后, 教师指出五带划分的 地理意义。
关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 教学建议
正午太阳高度有在同一时刻随纬度的变化,也有在同一纬度随时间的变化。在 教学中,要紧紧抓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这是产生正午太阳高度随空间和时间变化的直接原因。在课堂 教学中,可以利用课本中的《二分二至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然后找出变化规律。需要指出的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一年内可获得两次太阳直射,其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的出现,要视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而定。 教师在 教学中要力求使学生明确这一点。
关于昼夜长短的变化的 教学建议
昼夜长短的变化,有在同一时刻随纬度的变化,也有在同一纬度随时间的变化。在 教学中,可利用课本中《二分二至昼夜长短变化示意图》,从晨昏线的位置变化入手,分析昼弧和夜弧的长短对比,找出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需要强调的是,昼夜长短的变化是一个渐变过程,其中有量变也有质变。不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夜长随纬度逐渐缩短为0时,就会出现极昼现象;昼长随纬度逐渐缩短为0时,就会出现极夜现象。从赤道到两极的任何地点,昼夜长短都会出现由极大值到极小值的周期性变化。只有赤道上无昼夜长短的变化,全年昼夜平分。
〖导入新课〗复习地球公转运动中有关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知识,引出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 教学〗
1. 读图:《二分二至全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2. 提问:分别找出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说出南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 讲解: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4.板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冬至日 南回归线最大,向两极递减。
夏至日 北回归线最大,向两极递减。
春、秋分日 赤道最大,向两极递减。
〖昼夜长短变化的 教学〗
1. 读图:《二分二至全球的昼长》
2. 提问:结合生活实践,说明北京冬、夏季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分析说明在二分二至时北半球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情况。
3. 讲解:每年由春分日到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此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其中,由春分到夏至,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由夏至到秋分,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夏至日时,晨昏线(圈)与经线圈的夹角最大(23°26ˊ),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反之。每年由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此期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大于昼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其中,由秋分到冬至,北半球夜渐长昼渐短;由冬至到春分,北半球夜渐短昼渐长;冬至日时,晨昏线(圈)与经线圈的夹角最大(23°26ˊ),北半球各地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反之。在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晨昏线(圈)经过南北极点,与某条经线圈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各为12小时。
4.板书: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
春、秋分 全球昼夜平分
夏至日 昼长夜短且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极昼)
冬至日 昼短夜长且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极夜)
〖四季划分的 教学〗
1. 读图:《二十四节气与四季》
2. 提问:欧美国家和我国在四季的划分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哪种四季划分方法与我国气候更加吻合,对农业更具指导意义。
3. 讲解:欧美国家和我国在四季的划分上,都是属于天文四季,既在地球公转轨道上,每转过90°划分为一个季节;都是立足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都是将一年之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定为夏季;将一年之中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定为冬季;冬夏的过渡季节定为春季或秋季。不同的是,在具体的划分时间上有先有后。我国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划分春、夏、秋、冬四季,各季节开始早于欧美国家,与我国气候更加吻合,对农业更具指导意义。
4.板书:四季的划分:我国 以“四立”划分
欧美 以“二分二至”划分
〖五带划分的 教学〗
1. 读图:《五带的划分》
2. 提问:说出五带的划分界线和划分的依据。
3. 讲解:在同一季节,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随纬度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分异的规律,形成了五带。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限,把地球表面分为热带、南北温带和南北寒带。五带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它是人们研究地球表面各自然带分布规律的基础。
4.板书:五带的划分:名称和界限
划分的依据
探究活动
理解极昼和极夜的产生的原因
理解产生极昼和极夜有何规律
地球公转的规律(尤其是在公转轨道上不同位置的线速度变化规律,以及这种变化如何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停留时间的相应变化)
描绘发生极昼时太阳在天空中的运行轨迹
查找与以上资料相关的媒体资料(图片,录像等)
制作多媒体演示材料
制作能说明本主题原因的模型
可以选择这样两种方式:
(1)制作出演示模型,把极昼和极夜相关的知识制作成板报
(2)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
初中地理俄罗斯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俄罗斯的地形、河流、气候。
3.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如矿产分布)对其经济带来的影响。
4.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
5.了解俄罗斯的地方名胜、文化、技术方面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巩固学习描述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2.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认识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将这种能力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
情感与价值观:
俄罗斯有发达的航天航空工业,这一切是建立在先进技术基础上的。由此联系到我国,我们国家要想在世界上具有巩固的地位,必须要发展科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俄罗斯的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
教学难点:
1.俄罗斯气候成因。
2.俄罗斯自然与经济的地区差异。
教学准备:
1.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有关俄罗斯风土人情的资料;。
2.相关地图、景观图片。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你知道世界上哪个国家吗?(同学回答:俄罗斯)。
俄罗斯的面积有1700多万平方公里,也是与我国接壤的国家中疆界最长的国家。既然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就会多种多样。
设疑:你想了解有关俄罗斯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学生活动:分组提出问题,把问题进行归纳、筛选,选择主要的问题。
教师小结:问题归类,确定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讲授新课:
一、国土辽阔。
课件:投影世界政区图,并让学生找出俄罗斯的位置。
教师:先让学生读图说出俄罗斯的纬度位置。
同学回答:50°n~70°n。
同学回答:俄罗斯的纬度位置决定了其大范围是温带和寒带气候,没有热带气候。所以总的来说,气候比较寒冷。
教师:谁能说出俄罗斯的海陆位置。
同学回答: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东临太平洋,南临黑海、里海。陆上邻国有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隔白令海峡与美国的阿拉斯加相望。
教师:读图,找出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
(同学活动)。
教师:大家还记得这是哪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吗?
同学回答:亚欧分界线。
教师:所以说俄罗斯是一个濒临三大洋、地跨两大洲的国家。
教师:再读图,看俄罗斯所跨的经度。
同学回答:20°e~180°e。
教师:俄罗斯从东到西大约跨160°经度,实地距离相差10000多千米,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国家。而我国东西距离相差5000多千米,是我国的2倍。
从图上可以看出: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的国家。
课件:投影几大国家的面积,进一步证明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的国家。
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面积:1710:997:960:937:851:768。
活动:1.读图7.45,找出北冰洋、黑海、里海、贝加尔湖、太平洋、白令海峡。
同学回答:略。
同学回答:略。
课件:点击出俄罗斯的地形、河流图。
教师提问1:看分层设色地形图,指出俄罗斯地势倾向及主要地形区。
同学回答:南高北低,东高西低是其地势倾向。自西向东有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提问2:有哪些河流,其流向如何?注入哪里?
同学回答: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伏尔加河,全长3600km,是俄罗斯最长的内流河,自北向南,注入里海。
提问3:读图,看中俄边境上还有一条河流,是什么河?
同学回答:阿穆尔河,为中国的黑龙江,向东注入太平洋。
课件:投影完成下表俄罗斯地形、河流:
活动:读图7.46。
1.看等温线分布图,分析俄气温变化有什么规律?
同学分组讨论回答:从南向北,气温降低,同一纬度地区,大陆西部气温高,东部气温低。
2.看降水分布情况,你又能总结出俄罗斯的降水有什么规律?
同学回答:南多北少,西多东少。
教师:俄罗斯由于所处纬度较高,因此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又由于东西距离长,出现了在东西方向上的差异。东欧平原西部受大西洋的影响,气候比较温和。西伯利亚地区受极地寒冷气流影响,冬季非常寒冷,而且时间很长。在俄罗斯北部从亚洲到欧洲,亚寒带针叶林绵延很广。北冰洋沿岸是终年严寒的极地气候。
活动:试着描述雅库茨克?奥伊米亚康一带——“寒极”的气候特征。
(同学讨论)。
教师: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冬季十分寒冷,北部的雅库茨克、奥伊米亚康一带,曾达到-71℃的低温,因而有“北半球的寒极”之称。西伯利亚的冻土,深度可达几百米,在短暂的夏季,表面融化变成泥沼,能吞没货车、拖拉机等。房屋要建在深埋在土层里的高桩上,以免冻土解冻,建筑物倾斜或下沉。所有的住宅墙都很厚,都装有三四层门窗。放在露天的钢铁也会失去韧性,变得像冰一样脆,容易折断。有人说,新来的人头一次注意到自己的鼻子,鼻孔里每根毛不出一秒钟都已冻僵,每吸一口气你都能感到鼻毛弯腰。你能够“看”到自己的呼吸,更出奇的是你能够听见它变成冰。
所以,俄罗斯的气候特征是:
初中地理俄罗斯教案篇七
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3、了解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
能力目标
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1、亚洲的位置特点;
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导入:在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这个学期将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完成p3活动一1题
(展示“亚洲的范围图”)
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先大致目测,与亚洲相比,只比较南美洲和非洲)
完成p3活动一2题
顺承: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从此图可以看出亚洲面积。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亚洲东西距离。
小结:根据以上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亚洲的位置、面积、范围。
通过双边活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完成p3活动一3题
过渡:要了解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除地理位置外,还需认识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气候等方面。讲述世界第一大洲的亚洲地形的特点。
(展示“亚洲地形图”或看课本p4图7。3亚洲地形图)
生:分层设色地形图。
(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下方的陆高海深表。结合地图判断不同的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他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活跃气氛,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
a组:主要山脉及山峰(喜玛拉雅山及主峰等)
b组:主要高原(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等)
c组:主要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等)
d组:主要半岛(阿拉伯半岛、马来半岛等)
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看出亚洲地形特点: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3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4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
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西高东低。
过渡:河流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展示“亚洲地形图”)
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特点:
受地形影响,亚洲地势的中高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向四周放射状分布的特点。
在这些高山大川之间,还有一些的湖泊。请大家在图上找出:里海、贝加尔湖、死海。(展示阅读材料只能感有关资料,指导学生进一步结合地图理解其特征)
完成p5活动4、5题
板书设计:
第七章亚洲
第一节“日出之地”――亚细亚洲
一、位置
纬度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亚洲所跨的纬度约90度,经度约164度。
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南面印度洋,北接北冰洋,西濒地中海。位于欧洲西侧、非洲东北侧、大洋洲北侧、北美洲西南侧。
二、地形和河流
地形:亚洲地面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河流: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初中地理俄罗斯教案篇八
1、运用地图描述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邻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俄罗斯地形的基本特点,主要的地形区和河流的流向。
3、运用地图,说出俄罗斯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
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有关俄罗斯的资料和地图,了解俄罗斯的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培养学生读图、用图、从而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设置问题情境,以问题的解决为中心,训练学生分析区域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初步树立辨证的地理世界观。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在活动中共同体验学习的快乐和分享学习成果的的喜悦。
3、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学重难点。
1、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特点。
2、俄罗斯的地形特点及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
1、分析俄罗斯的地形特点。
2、分析俄罗斯的气候特征。
教学过程。
师:播放视频:交响乐与芭蕾舞。
生:观看视频。
师:有一个国家的人民对于交响乐和芭蕾舞有着特殊的爱好,大家知道是哪个国家吗?
生:俄罗斯。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齐来学习俄罗斯,走进俄罗斯。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好几个国家,通常学习一个国家我们首先要了解它的什么环境?
生:自然环境。
师:自然环境通常包括哪几个方面?
生:包括位置,地形,气候等方面。
师:课件展示“俄罗斯在世界的位置图”创设问答情景。
生:进入问答情景,举手回答。
师:请说出俄罗斯大部分位于哪两条纬线之间?
生:俄罗斯大部分在500n-700n之间,纬度高。
师:在俄罗斯的北部有一条重要的纬线穿过,请找出来?
生:读图指出66.50n北极圈。
师:从中我们可判断俄罗斯位于哪个温度带?
生: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北寒带。
师:课件展示“俄罗斯的地形图”,指导学生读图按方位找出俄罗斯周围濒临的海域。
生:读图并观察。
师:请一位学生到讲台在屏幕指出俄罗斯周围濒临的海域。
生:到讲台在屏幕指出俄罗斯周围濒临的海域,并指图回答俄罗斯西临波罗的海、北临北冰洋、东邻太平洋。
师:在我们所找的这几个海域当中,其实有一个并不是真正的海,是哪个?
生:里海,它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湖泊。
师:其实在俄罗斯的境内,也有一个拥有“世界之最”头衔的湖泊,请同学们找一找?
生:读图指出贝加尔湖。
师:请学生介绍贝加尔湖。
生: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回答。
师:课件展示“俄罗斯在世界的位置图”创设问答情景。
师:图中有一条红色的线连贯了俄罗斯的南北,这是一条什。
么线?
生:亚欧两大洲的分界线。
师:引导学生以“屋里有块大黑土”回忆亚欧分界线。
师: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什么问题?
生:俄罗斯横跨了亚欧两大洲。
师:俄罗斯在亚欧大陆的什么方位?
生:俄罗斯在亚欧大陆的北部。
师:课件展示“俄罗斯的地形图”,指导学生读图按方位找出俄罗斯的主要陆上邻国。
生:读图并观察。
师:请一位学生到讲台在屏幕指出俄罗斯的主要陆上邻国。
生:到讲台在屏幕指出俄罗斯的主要陆上邻国。
师:俄罗斯位于中国的什么方位?
生:北面。
师:俄罗斯与我国有多少处是接壤的?
生:两处。
师:我们把俄罗斯的范围与它的众多邻国对比一下,你会发现什么?
生:俄罗斯的面积很大。
师:俄罗斯的面积到底有多大?
生:超过1700万平方千米。
师:课件展示“世界面积前六位的国家图”,指导学生得出结论。
生:俄罗斯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
师:课件展示“俄罗斯的轮廓图”,指导学生分析俄罗斯的轮廓特点。
生:东西相距遥远。
师:俄罗斯东西端的经度差大约为170°,接近半个地球的经度—180°,是世界上领土东西跨度最大的国家,实际距离约7000千米,乘坐普通火车从俄罗斯的最东端到最西端大约需要近三天时间。
师:课件展示“俄罗斯的地形图”。
生:经过亚洲的时间长一点,因为俄罗斯领土的亚洲部分比欧洲部分多。
师:那俄罗斯到底是哪个大洲的国家呢?为什么?
生:俄罗斯历来被认为是欧洲国家。因为俄罗斯的欧洲部分,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3/4,历史上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活动集中的地区。首都莫斯科位于它的欧洲部分中央。
师:指导学生在图中找出俄罗斯首都莫斯科。
生:读图指出。
生:地形、气候等。
师:课件展示“俄罗斯的地形图”,指导学生读图找出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区。
生:读图并观察。
师:请一位学生到讲台在屏幕指出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区。
生:到讲台在屏幕指出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区。
师:指导学生概括俄罗斯的地形特点。
生:西部以平原为主,东部多高原、山地。
师:读分层设色地形图,观察分析俄罗斯的地势高低有何特点?
生: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师:俄罗斯的地势特点对河流有什么影响?指导学生读图找出俄罗斯的主要河流。
生:读图并观察。
师:请一位学生到讲台在屏幕指出俄罗斯的主要河流。
生:到讲台在屏幕指出俄罗斯的主要河流。
师:请学生介绍伏尔加河。
生: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回答。
师:指导学生根据地势特点判断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的流向。
生:自南向北流到北冰洋。
师:观察叶尼塞河和勒拿河与地形区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生:河流是地形区的分界线。
师:请找出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的分界线。
生:乌拉尔山。
师:指导学生合作绘制俄罗斯的地形分布示意图。
生:合作绘制俄罗斯的地形分布示意图。
师:对学生所绘地形图进行点评。
师:在刚过去的2月份里,俄罗斯举行了一场国际性的体育盛事——第22届俄罗斯索契冬奥会。
师:简单介绍索契冬奥会。
师:请学生畅想2022年第24届冬奥会的举办地?
生:回答。
师:反问第24届冬奥会会在东南亚举行吗?为什么?
生:不会,因为东南亚大部分位于热带,气候不适合。
师:第22届冬奥会在俄罗斯举行,那俄罗斯的气候条件又如何,下面一起来学习俄罗斯的气候。
生:读图指出俄罗斯的气候类型并回答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师:课件展示“雅库茨克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指导学生读图概括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提示从气温和降水量两方面进行概括。
生:雅库茨克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
师:俄罗斯气温之所以这么低,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生:纬度位置,俄罗斯纬度高,气温低。
师:俄罗斯东西跨度非常大,如此辽阔的疆域内部,各个地方的气温降水会出现差异吗?
生:莫斯科年均值高于雅库茨克,气温年较差小于雅库茨克;莫斯科年降水量多于雅库茨克。
生:海陆位置的影响。莫斯科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大,雅库茨克大陆性较强。
1、俄罗斯北临洋,东临洋,西濒。
2、俄罗斯位于大陆的北部,地跨和两大洲,面积超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的国家。
3、俄罗斯主要位于带,北极圈穿过其北部。
4、俄罗斯以气候为主,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5、俄罗斯历来被公认为欧洲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a、俄罗斯欧洲部分面积较大。
b、俄罗斯欧洲部分人口稀疏。
c、俄罗斯欧洲部分历史上就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区。
d、俄罗斯亚洲部分交通不便。
6、做游戏。
【游戏规则】:俄罗斯主要有四大地形区。每组代表。
一个地形区。中间的走道代表河流和山脉。老师指。
哪一组,那组的组员齐声说出你们组所代表的地形。
区名称,指中间的走道,走道两边的组共同说出走。
道代表的河流或山脉。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或提出疑问。
师:俄罗斯地域辽阔,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显著,会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体现在俄罗斯的资源、经济、交通、城市等各个方面。下节课我们将学习俄罗斯的资源、经济、交通等方面。
初中地理俄罗斯教案篇九
1、知识目标:了解欧洲西部是世界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目前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欧洲西部各国工业部门齐全,工业中心多;农业不占重要地 位,但生产水平高,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较好。
2、能力目标:了解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旅游业最繁荣的地区,能分析其原因,熟悉本区的主要旅游资源或旅游景点的分布。
3、教育目标: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学习,可以扩展学生严结合增加旅游地理知识。
教学重点:
欧洲西部各国工业部门齐全,工业中心多;农业不占重要地位,但生产水平高,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较好。
教学难点:
欧洲西部各国工业部门齐全,工业中心多;农业不占重要地位,但生产水平高, 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较好。
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 学指导法
挂图、多媒体
请同学说说欧洲的地理位置和轮廓、地形。(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欧洲西部的各个国家所具有的自然地理特征简单易记,但是欧洲西部在世界上最突出的地位还在于欧洲西部的经济和旅游业。
学生活动:幻灯演示欧洲的特产和风景让学生说说。
板书:一、雄厚的经济实力
(对照书54页图简 单介绍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1、欧洲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的大洲,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仍 居各大洲首位。
(指导学生读统计图。)
2、欧洲西部各国工业部门齐全。
3、农业不占重要地位,但生产水平高,种植业和畜牧 业结合较好。
(简单介绍,结合幻灯让学生了解)
法国、英国、荷兰、丹麦等国有发达的农牧业
利用书55页阅读材料了解欧洲部分国家的特色产业
瑞士——钟表
瑞典—— 造船、汽车、机 器制造业
丹麦——畜产品“欧洲的牧场 和食品库”
挪威——水产品
荷兰——鲜花(尤其是郁金香)
板书 二、繁荣的旅游业
1、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旅游业最繁荣的地区简单分析其原因,
2、主要旅游资源或旅游景点(通过幻灯让学生欣赏)
挪威——陡峻幽深的峡湾,午夜的太 阳
瑞士——“世界公园”的称号、冰雪皑皑的山峰、世界表都伯尔尼
西班牙——阳光灿烂的海滩、精彩的斗牛表演
法国——田园风光、“艺术之都”巴黎、埃菲尔铁塔、罗浮宫、巴黎圣母院
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千年古都”罗马、庞贝古城、狂欢节
奥地利——“音乐之都”维也纳
德国——慕尼黑的啤酒节
总 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目标检测相关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可以通过大量的材料指导学生自学。在 今后的讲述中,可以让学 生自己讲课,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初中地理俄罗斯教案篇十
第三章第五节美国(公开课教案)教学时间:第10周年5月5日教学目标:1、识记美国的领土组成及地理位置。2、识记美国的地形区名称及分布。3、了解美国的河流状况。4、了解美国的农业特点。教法:读图法、三导式教学法教学重难点:美国的领土组成及地形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黑板图:南、北美洲各主要国家、东西半球图、美国地形图(引入新课)首先板出南、北美洲各主要国家图,在上面用abc表示,提问学生上面各字母分别是什么国家?(提问)上面三个国家中哪些是发达国家,哪些是发展中国家?(美国、加拿大为发达国家,巴西为发展中国家)(讲述)今天我们就要来了解一下美国这个发达国家。(展示学习目标)利用导学案来展示(学生阅读学习目标一遍)[导学](引导学生自学书p84,结合图3-31)学生完成导学案的导学练习1(1)(2)(教师巡回辅导,多关注学困生)[导疑]1、(利用先板出的东西半球图,在上面标出美国位置)(提问)从东西半球来看,美国位于哪个半球?(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美国又位于哪个半球?(北半球)(要求学生在书本上记下)2、(引导学生回忆地球五带的.划分)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的划分纬线,在地图中南北回归线及南北极圈都是用什么线表示?(虚线)3、(引导学生看地图册p4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图)要求学生在图中先找出美国,再找一下北回归线和北极圈(提问)美国这个国家主要领土部分是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还是之外?(之间)那么美国是位于哪个温度带?(北温带)(要求学生在书本上记下)4、(引导学生看地图册p4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图)(提问)美国领土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抽一名学生上黑板试指图讲解)(教师指图总结归纳)美国领土组成:美国“本土”、两块飞地: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要求学生在书本上记下)5、(要求学生阅读书p84阅读:星条旗)(提问)美国共有几个洲及哥伦比亚特区。(50个州)及6、(引导学生看书p84图3-31美国地形图)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美国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北面与加拿大接壤,南面与墨西哥相邻,并临墨西哥湾。(要求学生在图上标记)7、时记忆(引导全体学生在黑板上的图中朗读二遍知识点)个别提问。[导学](引导学生自学书p84,结合图3-31)学生完成导学案的导学练习1(3)(4)(教师巡回辅导,多关注学困生)[导疑]1、(引导学生看书p84图3-31美国地形图)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落基山脉、大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密西西比河、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要求学生在图上标记)2、及时记忆(引导全体学生在黑板上的图中朗读二遍知识点)个别提问。3、(引导学生指图归纳美国地形)(讲述)美国地形可归纳为西部、中部和东部三部分。西部:中部:东部:(提问)现在请大家来说一下:西部为什么地形?(落基山脉)中部为什么地形?(大平原)东部为什么地形?(阿巴拉契亚山脉)(同时板书)(要求学生在书本上记下)4、(提问)美国最大的河流是什么河?(密西西比河)该河的流向是怎样?(自北向南流)注入什么湾?(墨西哥湾)5、(提问)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是什么湖群?(五大湖群)其中最大的淡水湖是什么湖?(苏必利尔湖)[导学](引导学生自学书p85,结合图3-33)学生完成导学案的导学练习2(1)(2)(3)(教师巡回辅导,多关注学困生)[导疑]1、(引导学生看书p85活动及图3-33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思考:美国农业有哪两个特点?(农业地区专门化、农业生产专门化)2、(讲述)农业地区专门化可以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比如(水、土、光、热等);农业生产专门化可以有效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并可集中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3、(提问)由于美国采用这种农业模式,使得美国现在成为世界上出口什么最多的国家?(粮食)4、(提问)美国是世界粮食最大出口国,为什么还要大量进口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等热带农产品?(提示:从美国所位于温度带入手)(美国本土在北温带,缺乏大面积的热带地区;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等热带农产品生产地在热带。)[课堂小结]小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导练]学生做导学案的当堂巩固部分。(老师在学生做完后给予纠正讲解)[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俄罗斯教案篇十一
1、知道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了解我国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及其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及旅游资源的分类。
3、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记住地理知识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4、增强学生保护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意识。
1、我国的民俗。2、 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
我国不同地方民俗的成因与该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课件学案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谈谈旅游中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展示图片
[转承]我国疆域辽阔、地域差异明显,各地区、各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共同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 ”。(板书)
二、民俗与环境
2、 【解释】民俗即民间风俗。
3、 活动:阅读“地方美食图”、“中国民居图”、“中国民族服饰图”和有关资料,体会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饮食、民居、服饰的地方特色。
4、 [讲述]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各个民族,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差异、风俗习惯不同,饮食文化、建筑艺术、节日庆典、衣著礼仪等方面都各具特色。
5、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分别从食 、住 、衣 、行 、节日庆典等方面探究各地民俗差异。
(1)食:学生读【知识之窗】 了解我国的八大菜系 课件展示地方美食图片
【学生活动】 课本p92 活动、p93活动1、2。
【学生活动】 课本p94活动2
(4)行:学生交流 南方与北方的交通差异
(5)节日庆典(视频播放)
6、拓展练习:
三、旅游与文化
(1)旅游业及其意义(播放视频)。
(2)我国旅游资源的分类.
(4)旅游业的开发与保护因注意些什么?(视频播放)
四、作业 完成学案 练习册
板书设计
一、民俗与环境
1.民俗差异
衣、食、住、行、节日和宗教
2.民俗差异因素
地理环境
历史习惯
风俗因素
二、 旅游与文化
初中地理俄罗斯教案篇十二
第三章第五节美国(第2课时)教学时间:第周2010年5月日教学目标:1、识记美国发展的有利条件。2、了解美国工业地区的分布及主要工业部门。3、了解美国的对外贸易特点。4、了解美国主要城市的分布。教法:读图法、三导式教学法教学重难点:美国的领土组成及地形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黑板图:美国地图(引入新课)复习旧课引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利用导学案来展示(学生阅读学习目标一遍)[导学](引导学生自学书p86)学生完成导学案的导学练习1(1)(2)(3)(教师巡回辅导,多关注学困生)[导疑](可先引导学生看书p86第二、三段及阅读)1、(提问)美国工业发展的三个有利条件是什么?(自然资源丰富,交通运输发达,科技力量雄厚)2、(提问)美国是世界上输出什么最多和什么最大的国家?(工农业产品、出口贸易额)(要求划书)3、(提问)美国还是世界上进口什么最多的国家?(小汽车、石油、纺织品)(要求划书)4、(指美国地图提问)美国的三大工业区分别是哪里?(东北工业区、南部工业区、西部工业区)[导学](引导学生自学书p87~89、图3-36)学生完成导学案的.导学练习2(1)(2)(3)(4)(5)(6)(7)(8)、3(教师巡回辅导,多关注学困生)[导疑]1、(提问)美国以什么洲的什么人种最多?有色人种主要是什么人种?美国本土的土著居民是什么人?(欧洲、白种人、黑人、印第安人)(要求划书)2、(引导学生从人都喜欢生活在自然条件好的地方思考)美国人口稠密地区是哪里?(沿海平原和五大湖附近)(要求划书)3、(引导学生看书p87图3-36美国政区和主要城市分布)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纽约、华盛顿、底特律、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和休斯敦4、(引导学生在黑板上空白板图上识记二遍,抽问个别学生)5、(引导学生看书p88第一、二、三、四段,提问)美国的首都是哪里?(华盛顿)(要求划书)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最大的港口是哪里?(纽约)(要求划书)美国太平洋沿岸最大港口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是哪里?(洛杉矶)这里还有享誉世界的什么和什么?(电影城好莱坞、迪斯尼乐园)(要求划书)美国的“硅谷”在哪里?(旧金山),同时这里还有什么?(唐人街)(要求划书)6、(讲述)芝加哥是交通中心;西雅图是飞机制造基地;休斯敦是宇航工业中心;底特律是汽车工业中心。7、及时记忆(引导全体学生朗读二遍所划的知识点)[课堂小结]小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当堂巩固]学生做导学案的当堂巩固部分。(老师在学生做完后给予纠正讲解)[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俄罗斯教案篇十三
1.了解地势的概念,掌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点。了解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的影响。
2.通过对地势特征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能力。
3.通过对我国地势及地形等知识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面貌的了解,进而激发他们学习中国地形的兴趣和自觉性。
本节重点是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本节难点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讲解法为主。
中国地形图,中国阶梯状示意图的投影片,中国地图册。
导入新课。
当我们了解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之后,为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祖国,就该学习我国的自然地理特征。请问,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由哪些要素组成?(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根据大家在世界地理学习中的经验,说说应该先学习哪个地理要素呢?(地形)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我国的地形情况。
第二章中国的地形[板书]。
第一节地形概况[板书]。
[读图练习]观察分析“中国地形图”,然后沿北纬32°纬线画一幅东西方向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请一同学到前面在黑板上画一幅示意图。
[提问]通过对地形剖面示意图的分析,说出我国地形高低起伏变化有什么特点?(西部高,东部低,由西向东像阶梯似的一阶一阶地降低的。)。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板书]。
[读图练习]读“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结合“中国地形图”说出三级阶梯各自的海拔高度、主要地貌类型及阶梯间分界线的山脉名称。(学生回答后,教师将正确答案填入下表内)。
2.三级阶涕的概况[板书]。
注:括号内为要填写的内容。
[教师讲解]我国大陆上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东延伸就进人了海洋。这部分被称为大陆架。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用较浅的蓝色表示大陆架。
[读图练习]读“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大陆架的分布状况。
3.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板书]。
主要分布在:渤海和黄海的全部海底,东海海底的大部分和南海海底的一部分。
[过渡]前面我们从整体上分析了我国地势的总体趋势,下面我们来具体地分析一下我国地形的特点。
二、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板书]。
[提问]什么叫地形?地形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地形是指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具体形态。根据海拔高度和形态大致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五种类型。
[读图练习]指导学生看“中国地形图”分析我国都有哪些地形类型?(山地、丘陵、盆地、高原、平原等各种类型都有。)。
1.五种地形齐全[板书]。
[分析示意图]让学生看课本第12页“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说出哪种地形最多,哪种最少?(山地最多,丘陵最少。)。
[教师讲解]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那么大家再根据“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来分析我国地形类型的组成时,就可以看出,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说明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2.山区面积广大[板书]。
[小结]地形种类齐全和山区面积广大,是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这种地形特点对我国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3.地形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板书]。
[讨论]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教师归纳]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发展农、林、牧、副等多种经营形式提供了有利条件:广大的山区为我国发展旅游业和采矿业提供了条件。不利方面:平原面积少不利于耕作业和粮食生产的发展;崎岖的山区又使交通不便。
初中地理俄罗斯教案篇十四
(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利用地图描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图文资料,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树立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日本自然环境和人文经济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求知欲,增强安全防震意识,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重点:日本的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难点:火山的形成原因和利弊分析。
读图(资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地理填充图册、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讲述时事政治,对于我国的钓鱼的岛问题一直争执不休,大做文章的国家是哪个?并强调钓鱼的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这节课就让我们抛开爱恨,用地理的`视角充分认识这个复杂的国家。
过渡:我们应从哪些方面认识日本呢?请大家打开课本快速浏览教材。
(二)探究新知新课教学
【提问】看看教材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日本的?引导学生归结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经济两个方面。这是认识一个国家的基本方向。
【环节一】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
活动一:出示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图和日本地形图,设置任务让学生找出日本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征。
活动二:日本的位置和组成对自然环境会有什么影响呢?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配合完成内容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日本轮廓和城市分布特点以及原因。
活动四:播放视频和图像资料了解日本人都有哪些生活习俗。继续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提问2:是不是火山地震只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呢?引发学生思考。进一步引导学生看课本资料。
(三)巩固提高
要求完成《地理填充图册》相关内容;看图思考:日本的自然环境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四)小结作业
通过提问的方式回顾本节课内容。并说明作业任务:自然环境决定了经济文化的发展。日本的经济状况怎样?请大家课下做一个调查。带着以下问题你们家有哪些日本产品?商店里有哪些日本产品?与同类产品相比,在价格和功能上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感想?全班分为四个小组归类做个统计图表。
第七章第一节:日本
一、地理位置
1.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北部2.大洲位置――亚洲东部
二、地形特点
1.岛国――四大岛为主体
2.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港
3.山地地形为主---多火山、地震日本多火山的利与弊
初中地理俄罗斯教案篇十五
1.通过阅读各种示意图、图表,记住当前世界人口总数,了解当前世界人口有不断加快的趋势,掌握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别;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主要形式;学会计算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掌握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2.通过读《世界个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图》、《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世界人口分布图》和《世界地形图》等地图培养学生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初步学会从图表上获得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计算,培养计算能力。
4.提高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和人地观。
“人口密度”和“世界人口的分布”的教材分析。
关于人口的密度问题,首先,教材给出一道计算题,甲、乙两城市,面积20xx平方千米。甲城市人口500万,乙市人口250万,要学生算出甲、乙两市平均每平方千米各多少人?引出人口密度的概念,即算出两城市的人口密度。配上甲乙两城市的人口密度比较图,有助于学生深刻、直观的理解人口密度的概念。通过列表计算中国和加拿大两国的人口密度,使学生对人口密度分布的差异之大有了更深的认识。为学习世界人口分布图,理解图例上的人口密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世界的人口的分布的情况,主要是通过阅读世界的人口分布图获得。从图中可以看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东部地区人口最稠密,进一步参考“世界地形图”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人口集中分布在这些地方,这些地区从自然条件上和社会经济发展上有什么特点?从而得出,世界人口的分布是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开发时间长短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不能用迁移人口的办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世界人口的迁移”的教材分析。
“世界的人口”的教法建议。
关于世界的人口在迅速增长的'这个结论,学生已了解,但是如何准确、科学的表述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口的增长速度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分析为什么存在这么大的差异?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还远远不够。
引导学生积极活动,读课文转载的一篇报道,了解什么时候地球上的人口突破60亿。通过读图计算,“世界人口从1830年的10亿到1999年的60亿,每增加10亿用了多少年?用读出的数据,说明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如何?量化人口增长的速度?引出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读世界各大洲口增长率图,哪个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哪个洲的自然增长率最低。通过以上的读图计算,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人口增长和分布现状。
人口的迁移,可用通过提问、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形式讲授。对于科技移民和劳动力输出对我国经济和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这部分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最后,通过计算题,算出甲乙两城市的每平方千米的人数,引出人口密度的概念。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读出哪些地方人口的密度最大?哪些地方人口的密度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结合世界地形图,做对比,展开讨论,找到影响他们分布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历史等因素。
“世界人口的数量和人口的增长”的教材分析。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类活动不断改造自然;人是社会的产物,人口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同时它对社会发展起促进和延缓的作用。本节中讲述了人口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识:人口的增长、人口的迁移和人口的分布。人口增长是认识人口数量动态的重要指标,人口增长的快慢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塑造着人口分布的面貌;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是为了定量说明热口增长状况和人口分布情况。
人口的增长,教材先用1999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的一段报道,点明世界的人口数量。用“世界人口的增长示意图”显示,每增加10亿人所用的时间。使学生通过阅读这个示意图明确,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人,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也就是说,人口的增长速度是逐渐加快的。然后提出人口增长是如何算出来的,提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出生率减去死亡率,最后用“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各大洲的柱状图,说明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洲的差异,非洲最高,拉丁美洲次之,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用“读一读”的形式,说明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和极限。
初中地理俄罗斯教案篇十六
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交替。
3、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并说明再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的知识。
4、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5、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演示、观察、讨论、比较、归纳。
观察现象、结合生活实际、填表比较。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地球的自转。
[学生演示]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
[小组讨论]地球自转的规律,填写下列表格有关自转规律的项目。
自转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
周期24小时(一天)一年。
旋转中心地轴太阳。
转动特点地轴倾斜地轴倾斜,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和时差。
四季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学生结合实际说明]太阳东升西落其实就是地球自转方向的证据。
[设问]地球的自转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
[学生演示]一名学生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在地球仪上;
[反向思考]假定地球不自转,地球表面会产生什么现象?(有昼半球和夜半球,却不会有每24小时一次的昼夜交替)。
[演示]老师在地球仪上用红笔标出广州的位置,自西向东转动地球。
[观察讨论]。
(1)广州在地球仪转动一周的时间里出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2)结合生活体验计算:每天我们处在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大约。
是多少?每完成一次昼夜交替需要多长时间?(24小时)。
地球的'自转会产生昼夜交替的地理现象。
[学生阅读]课本第10页“畅畅和姨妈的问候”,思考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
[观察演示]在地球仪上标出北京、纽约和东京,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在地球仪上;老师自西向东转动地球。观察北京、纽约和东京分别被光源照到的时间。
[教师说明]地球自转还使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时间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东边的时间总比西边早。经度每隔15度就相差一小时,东边的时间总比西边早。时刻的计算一般是“东早西晚,东加西减”。
地球自转还会产生时间的差异。
[设问]。
1、日本东京于今天当地时间下午3点钟有一场中日足球赛,在北京中央电视台直播的时间应是几点?(下午2点)。
2、俄罗斯的莫斯科也于今天当地时间下午3点钟有一场中俄篮球友谊赛,我们应在几点钟打开电视收看直播?(15+5=20点)。
[学生填表]将地球的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和时差的地理现象填在表1。
[课后想一想]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转动?
第二课时。
[导入]现在的广州处于什么季节?你最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会有季节的变化?
[地动仪演示]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的公转。
二、地球的公转。
[学生观察讨论]地球公转的规律,将结论填在表1。
[设问]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有什么关系?
[学生演示]用手电筒在黑板上演示阳光直射和斜射时单位面积得到太阳光热的多少。(阳光直射时单位面积得到太阳光热多,斜射时单位面积得到太阳光热少)。
[分组讨论]结合生活实际,逐一讨论。
(1)在同一天,早晨、傍晚与中午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的最厉害?(中午比早晨、傍晚更厉害)这一现象说明什么规律?(太阳光线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所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越多,反之越少)。
(2)与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同理,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年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春—夏—秋—冬依次回答)。
(3)一年中广州什么季节的中午太阳照射的最厉害?什么季节最温和?为什么?(夏季中午太阳升得最高,冬季较低)。
(4)一年之中,广州每天白昼的时间一样长吗?什么季节较长?什么季节较短?(不一样,夏季白昼较长,冬季较短)。
[教师引导]综上所述,由于地球表面在不同季节得到的太阳光热。
有多有少,而产生了季节变化。这一现象与地球的公转有什么关系?
[演示观察]。
(1)假设地球直立着(地轴不倾斜)自转和公转,太阳直射点在那里?(赤道)。
(2)假设地球倾斜着自转,但没有公转,太阳直射点有变化吗?(直射在某一纬度不变)。
(3)当地球倾斜者自转的同时又公转,太阳直射点会有变化吗?
[cai演示]地球的公转,显示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学生观察思考]观察二分二至日时能够受到太阳直射的纬度位置,总结太阳光照射情况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完成下表(斜体字为填写内容)。
节气太阳直射的纬度北半球获得的太阳光热北半球白昼时间季节(月份)。
夏至。
6.22前后北回归线接受光热多,气温高最长夏季(6、7、8)。
秋分。
9.23前后赤道过渡,温和昼夜平分秋季(9、10、11)冬至。
12.22前后南回归线接受光热少,气温低最短冬季(12、1、2)。
初中地理俄罗斯教案篇十七
“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应的课标是: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
“美丽富饶的宝岛”对应的课标是: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外向型经济”对应的课标是: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
【知识与技能】。
1.能够从地图上准确说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
2.根据资料分析台湾省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等特征。
3.了解台湾省的人口分布特点和民族构成。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和气候资料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
2.运用有关资料分析台湾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必要性。
3.阅读资料,认识台湾省与祖国大陆的深厚渊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阅读史实材料,明确台湾自古以来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
1.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气候特征。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特色。
教学难点:
1.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特色。
重难点突破方法:强化读图训练,从图上获取信息,掌握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征,通过绘制台湾岛简图,把地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经过图文转换,就会巩固所学的知识了。
自学辅导法、启发式讲授法、读图分析法、谈话法等。
教师准备:教师在研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及多方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制作精美、适用的课件,以便辅助教学。
学生准备:学生课前预习本节课内容,准备好地图册。搜集有关台湾的图文资料,以备课堂展示。
初中地理俄罗斯教案篇十八
本周五上午第三节在初一(12)班上了一节公开课,内容为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四节《俄罗斯》。本节课内容较多,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这节课主要讲述第一课时,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及工业。这节课总体感觉较好,但仍有些不足之处需要不断改进。
另外,总体结构条理清晰,板书上的框架结构合理,让人一目了然。
另外,个人认为语言表达还不够得体,有些用词不是很恰当。尤其刚刚上课时由于紧张言语显得有些僵硬,虽带动了学生思考但气氛并不是很活跃。
初中地理俄罗斯教案篇十九
1、我国的民族构成,分布特点,各民族风土人情。
2、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团结平等,共同缔造了新中国。
1、学生只清楚全国有56个民族,但是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居住特点都不清楚,本节课应先从地理位置上找出各民族居住的大致位置,了解各民族的风俗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
2、比较难理解的是我国民族的构成特点。
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地域分布特点,理解我国民族政策,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2、过程与方法:开展小组合作,课下通过多渠道收集有关少数民族的服饰。风土人情和文化的图文资料,开阔视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树立个民族一律平等、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教学重点:
1、我国的民族构成特点。
2、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对学生收集、归纳资料能力的培养。
一、新课导入。
(视频引入,多个民族节日片段的剪接)。
二、讲授新课。
1、活动一:将图片与其民族名称用线连接起来。
维吾尔族。
壮族。
问题:
(1)我国大家庭中共有多少个民族?多少个少数民族?
(2)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多少?其他民族呢?
2、活动二:大屏幕展示(我国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人口)。
3、活动三:大屏幕展示(中华民族分布图)。
4、讨论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对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交融带来什么好处?
5、活动四:大屏幕展示(我国几个少数民族的体育、艺术、民居和传统节日)。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民族,知道了我国民族分布特点,知道了我国民族政策。总之,我国这个有着众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家庭,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平等互助,亲密团结,为祖国的强盛,为中华民族的统一不断努力,奋发进取。
初中地理俄罗斯教案篇二十
本节的教学思路是:知识再现、讲解重点、难点、知识拓展三部分。
1俄罗斯的邻国主要进行回忆,强调重要的几个国家。
2地形:由影片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印象,分析地势的走向,并点出需记的内容。
3气候:由地理位置、地形的影响导出本区大部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因面积的广大,到处气候的差异。
4.河流:由气候决定降水、地形决定河流走向导出河流分三系。
5.资源:记忆为主。在经历一些学习活动后,要反思自己学到了哪些新知识,这些新知识与自己原有的认识结构是如何联系的,反思自己原有的认识知识有无欠缺,若有,这些欠缺是如何造成的,如何尽快补救。如学习“俄罗斯”这一节后,学生通过与“日本”所学内容的对比反思,得出俄罗斯工业分布与原料、燃料产地有关。
不足之处:由于本节内容较多,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和独立思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