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赏析感动(汇总18篇)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慢慢理解一些事情的真相。在写总结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主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优秀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河南赏析感动篇一
友善,是一个人更好的融入社会的前提:爱群、利群、乐群,是社会风气良好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友善是心平气各地与别人探讨问题,友善是在别人遭遇到困难时你伸出的一只手,友善是对陌生人的一个微笑,友善是“希望工程”,是“送温暖”活动……友善,意味着关爱他人,不苛求于人,不强加于人,进而有助于人。它表明一个人胸怀的宽广,体现一个人精神境界的纯净高尚,友善是光明与和平的使者!
要求:1、书写工整、卷面整洁;2、文中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名称和人物真实姓名。
佳作展示。
给我一个理由。
我在踏步迈出那个区分正义与邪恶的大铁门,整个世界似乎也确实开阔了许多。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感激,感激整个世界,就像感激上帝赋予我生命一样。
我想我应该重新生活,因为我那不太久却很难熬的铁窗生涯完美地画上了句号。我还年轻,是年轻让我迷失了方向,也是年轻让我鼓起了重新生活的勇气。
走在宽阔的大街上,我突然害怕起来,我的人生阅历上留下这么一段罪恶的`经历,谁还肯和我坦然相处?我诚恳地播下一颗爱的种子,到了收获的季节会不会开花结果?我还是决心去找一份正当的工作。
按照报纸上的地址,我走进一家公司的经理办公室,经理是一位稍矮却很精干的中年人,他锐利的目光告诉我这是一个历经磨练的创业者,在他的面前我窘迫得像一只受伤的小鸟,我结结巴巴地把我的情况完完全全地告诉了他,之后是一阵沉默,他无言地审视着我,我的心一阵抽搐,我知道我不会成功了,或许这样的失败会一直伴随着我,可我还是想坚持下去。我坚定地站了起来,准备向他告辞。
“感谢您的接待,谢谢。”我对他笑了笑,坦然中却有苦涩,但,绝没有抱怨。我毅然走向门口。
“请等一下,有一份清洁工的工作,你愿意试试吗?”我回过头,看到的是一个真诚的笑脸。
感谢他给了我过正常人生活的机会,我想,只要我对别人好一些,整个世界都会接受我的。不管我以前曾经做过什么。
我终于决定去买那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想,我应该从中得到启发。很巧,接待我的竟是我小学时的同桌,被称为“小顽童”的我不知多少次捉弄过她。“你要遭报应的,我永远也不会理你!”她曾这样说。
“工作还好吧?”我主动走上前去,带着满脸的歉意笑着说。她似乎吃了一惊,但依然也笑了,“嗯,你也好吧!这本书很不错。”她说。然后她热情地给我讲起了这本书。
听着她热情的话语,看着她微笑在面庞。我如释重负。
“给我一个理由,你为什么对我这么热情,你忘了吗,我以前……而且,我曾犯过罪。”
“很简单,你改过了,一个内心邪恶的人是不会有善意的微笑的。”
我走出小店,我看到太阳正对着我笑。
评点。
这篇文章的思路是开阔的,小作者并没有描写自己的生活,而是把笔触指向社会,来写自己对友善的理解。文章是一篇小小说,通过对一名刑满释放者重新走上生活之路的描写,突出了友善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文章体现出了作者较强的构思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超出同龄学生的对社会的繁锐观察力。全文语言精练,情节安排合理,描写细致传神,是一篇考场佳作,获得满分。
河南赏析感动篇二
爱,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
第二天早晨,我起来上厕所,看到妈妈在厨房忙忙碌碌,静悄悄走过去,看到妈妈正在做我爱吃的好吃的,那细致的动作,又一抬眼,看见妈妈额头上沁出的细小的汗珠,想到昨晚我那样对妈妈,泪水不知不觉滑落下来,妈妈听到了动静,回头一看,连忙把我拉回床上,帮我盖好被子,告诉我;“不要着凉了,再睡会。”我再也忍不住了,起来抱住妈妈嚎啕大哭;“对不起妈妈,我昨晚那样对你。”妈妈温柔地拂去我脸上的泪水,说;“没关系,妈妈知道你背题背的很烦,但也要注意身体啊!”我点点头,泪再一次流下来。
人之间有许多爱。在学校,有师生之爱,有朋友之爱;在家里,有母爱,有父爱;甚至在四川汶川地震中,还有一种生死相连,生生不息的爱。爱感动了我,感动了世界。
河南赏析感动篇三
家,终于搬完了。从洛阳搬到合肥费了不少时间。放学走在陌生的归途,回想几天前的日子,点点悲愁霎时涌上心头。这是懂事以来第一次搬家,还真有种离乡背井的感觉。曾经伴着夕阳推开家门感受的温馨;曾经朝夕相处一起玩耍不知道忧愁的小伙伴,曾经吵杂如旧货市场的街道……都被整理进折叠的行李箱,带着无数“曾经”来到了新家。陌生的邻居、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合肥,莫名的不快!(提分点:简要交代搬家情况,着重渲染此时心理,营造了一种陌生、冷淡的气氛,却是为下文的.抒情作强有力的铺垫。)。
放学回来,胆怯缠扰着我的脚步。刚到楼下,看见妈妈正急得直转圈。原来是钥匙忘在家里了,而且我俩只有这一把钥匙!她求救于爸爸,我一想,天哪,拜托,我爸他还在洛阳,就算坐飞机也不可能马上就回来啊!
“没办法,去邻居家看看能不能爬进窗去。好在二楼不是很高,窗户靠的也近,试试吧!”妈妈围着楼边走边说,说完她便去敲邻居家的门。敲了挺长时间,门终于开了,出来的是一位老人。没想这第一次见面却如此尴尬。妈妈把情况向老人说了,老人说他家的窗户封死了,他的回答再次将我们推向了深渊。看着我们的神色,老人也着急,便向另一位邻居求助。开门后是一位女士,她的神态有点不满,可能是因为上了一天的班十分累了吧。老人把我们的情况向她说了一下,她态度也马上有了转变,这家的男主人,也十分的乐意。在听了我们的计划后,年轻人虽然面有胆怯,但还是答应帮忙。
他将绳子系在腰间,另一端系在扶手上,我们几个人不约而同的拉绳子,看着窗外的叔叔,我心里好生感动。这时楼上的邻居们听到声音也来帮忙,来的人也越来越多,还有拿手电来帮忙照明的。但是窗户偏偏不争气,在里面上锁了,这使邻居都傻了眼。有一个人喊道:“我认识开锁的,我去叫。”又有人说:“算了,还是在我家凑合一晚吧。”我和妈妈连忙道谢。但为了不打扰邻居,我和妈妈最终去了在合肥的姑姑家。(提分点:描写邻居帮“我”家开门的场景,简单的动作,简单的语言,勾勒出一群乐于助人的邻居形象。)。
现在回想起当初那感人的情景,感觉他们似乎就是我曾经的老邻居们!我感受到合肥人的热心!刚来的陌生感觉顿时被感动所代替。
家门没有打开,可我的心已经打开,那份感动已悄悄住进心间。(提分点:结尾扣题而发,简洁的语句,深刻的含义,令人回味。)。
更多。
河南赏析感动篇四
每个人都有凶险的一刻:我就遇到过很多凶险。像有东西着火了差点掉入水中从高处摔下来家里进了小偷……但是有一件事,令我刻苦铭心,一生也忘不了!
有一天中午,妈妈正在做饭。突然从厨房传来一阵“噪音”,“噢,我刚才回来忘了买酱油,唉,我真是糊涂,怎么办好呢,老公又不在家……”突然妈妈打了一个响指:“有了!”妈妈慢慢的走到我身前,对我说:“儿子啊,你帮我去楼对面超市买一瓶酱油行吗?”那时我才8岁,妈妈是想试探一下我吧!我觉得这件事很新奇,就爽快的回答:“没问题,我办事你放心,绝对顺利完成!”说完我昂首阔步地走出家门,“喂,儿子,忘带钱了!谁刚才才说要我放心吗?”我急忙给自己台阶下:“我只是在门口转转,谁说我忘了!”妈妈有特殊的语气说:“噢!原来是这样啊,我错怪你了!”我拿着钱慢悠悠的走到楼下,从家里到超市隔着一条马路,虽然晚上没什么车,但是白天可是车水马龙啊!我不知道这么办才好,马路上车太多了。我想出了一个办法:等绿灯时,随着人群穿过马路,果然成功了!我走进超市,轻而易举的买了一瓶酱油,我抱着酱油,走出超市门口,刚才的难题又呈现了,我本想用刚才的计策过关,可是人也没多少了。
我便想起妈妈的话:“过马路时,红灯停绿灯行,但在过马路时,不能用跑的!”中,远处一辆车呼啸而来,我却没有察觉。这时妈妈突然在楼上大叫一声:“柏霖!小心,看车!”原来妈妈一直在楼上凝视着我,这时一位生疏的叔叔向我扑来,把我推到马路旁边的小道上,这是那辆车戛然而止,妈妈从楼上跑下来,抱着我,说“吓死妈妈了,你没事吧!”“妈妈,放心,我没事,倒是那位救我的叔叔……”妈妈跑到那位生疏叔叔哪里,扶起他,问:“您没事吧!”叔叔说:“哦没事,只是皮外伤。”下次让你的孩子小心点!”最后,妈妈回家帮叔叔擦了些药,在“谢谢谢谢…”的感激声中走了。
幸好只是虚惊一场,要不是那个叔叔,我此刻应该就写不了这篇文章了吧!
河南赏析感动篇五
我的青春里有勇气(1)。
青春,是早起升起的朝霞中最炫丽的一色,是茫茫大海中最晶亮的一滴,是满山青草中最具生机的一簇。
孩子是终究要离开笼子的鸟,每一位父母,每一个家庭,都只是孩子暂时的避风港,要远征的船,是始终要出海的,要经历的风浪,是终究无法避免的。
人生的许多路,许多暗夜,只能自己去面对,孩子的一生,父母无法去替代、去承担。
我的青春我做主,爸爸妈妈,请舍去你们的溺爱,让你们的儿女在挫折的道路中闯荡,作为90后的孩子,时代给予我们太多的机会,让我们勇敢地脱下包袱,着一身轻装奋力前行,尽管道路充满荆棘、充满沟壑、充满暗夜,但我们不怕,青春的力量能化解一切灾难,青春的力量能迎接各种挑战。
虽然在这个大环境里,我们没有理由说不,课业负担,太重,太重,太重……。
看不完的,是书。
听不完的,是唠叨。
怕不完的,是成绩单。
做不完的,是各科作业。
青春也要怀着积极的态度去迎接考试的选拔,毕竟学习也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考试只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
我的青春勇气,在生活中,我们要新颖,要多变,张扬自己的个性,让生活之水沸腾,我们要规范,要稳定,要内敛自己的浮躁,在坎坷面前心如止水,在青春中,用内敛和张扬来表达我们的爱,一滴水也足以让大海翻滚,一枯草也会让青山黯然。
别忘了张扬,也别忘了内敛,青春的道路中不会一帆风顺,既然选择了青春自己做主,就必须有非凡的思辨能力,把一切都放在脚下。
我的青春勇气,我的路,既然选择了,便会一直延伸,没有终点。
我的青春里有你同行(2)。
我们的青春就像命运恩赐的一枚青涩的果子,我们迫不及待地塞进嘴里,却酸涩得流下泪来,无可救赎。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常去的书城,一转角,遇上小学同学的几率是万分之一吧,就那么巧,我碰见了余珉瑶。
我们坐在茶吧里,点了两份奶昔,她放下书包,拿出一本辅导书在写。
珉瑶说自己最近在学吉他,“呵,手指头有时都能被弦勒出痕来。
”如果是我,我便不会有这毅力,我怕痛。
几年前,我报了跆拳道班,只不过试学几天,便直不起腰了,更不用说脚背一阵一阵的生疼,我的跆拳道生涯便在我的哭声中落下帷幕。
“只是觉得谭杰希能把吉他弹那么有劲、那么帅,便有了一股学到底的干劲呢。
我还年轻,可以多尝试、多追求自己所向往的东西。
”珉瑶说道,又拿出了好几本辅导书,她的包还是鼓鼓的。
“学习压力重吗?”我疑惑地看着她迅速的填满书上的空白。
“呵。”她的微笑有些僵硬,只是叹了口气,轻描淡写的一句“还好吧。”
直到我们走出茶吧,她终究是说了,“当初曾经说要在一起的.朋友,勾勾手说永远的时光,到现在好像有些苍白。”这与学习压力有什么关系?我看向她。
“以前背地里说句谁的坏话,朋友的那句‘不跟你好了’好像有些幼稚呢。
与现在比,与她们有话掖着比,那些都显得万分珍贵。”我下意识地点头。
“没有朋友,一个人在角落里学习,就像平行线永不交集那般孤单……小学的时候,我并未付出多少,却有很多奖状、有好成绩,连上下学都有人陪着……现在想想,当时对那一切的不屑多么可笑!”她摇着头,低下了眼眸,看不出喜怒。
“没有老师关注,没有优秀的成绩。
突然想挽回曾经那一切,可是再努力也没有收获,于是更着急去付出。
可是,可是,遥遥无期的感觉太过痛苦,每日活在痛苦之中,我也变成令人讨厌的人……”于是,我明白,这便是压力了。
她不过换了一个角度讲述。
我们去买了很多吃食,在一家店里看见一个男孩子在哭泣,只不过为了一根棒棒糖。
我对珉瑶说,“我嫉妒他。”
余珉瑶看着我的双眼,笑了。
我望向天空,天上的浮云那么遥远,那么自由。
我渴望是浮云之一。
为幸福让路(3)。
这天早上,我背着书包跑到车站等车,因为是冬天,我哈着气,想暖暖手,天很暗,树上都结了霜,一会看看手表,一会把手伸进荷包,哈着白气,心想:今天真可怜,树上都结了霜,我起的本来就不是很早,车上怎么还不来呀,再不来,我可就迟到的!
过了一会儿,车终于来了,我挤上前去,终于上了车,我看了看表,太好了!还有半个小时。
我找到了一个位子,坐了下来,车开的有些快,突然,“吱”的一声,公交车在一个紧急刹车后停住了,我的头差一点撞上了前面的椅子,我慌张的四处望着,以为出了什么事,呼,虚惊一场,原来是一辆婚车横穿了过来。
“烦死了,我还要去开会呢!”
“快开车!我要上班迟到了!”
“我上学要迟到了!”
“开车!快开车!”
“什么破婚车,挡着路,想要被撞死呀!”…………。
听到乘客们的破口大骂声,司机终于忍不住了,他眉头紧锁,站了起来,大声地对我们说:“你们别吵了,别人结婚是一件幸福的事,所以要开得慢,录下来,换成你们还不是会开得慢,换成谁都会这样,只要我们心里放宽一点,多为别人想,这样,他们幸福了,我们也会因帮助了人而幸福的。”
好一位幸福火炬的传播者,好一位幸福的司机!我心里不禁赞叹道。
原来做一个为幸福让路的人是多么简单,做一个幸福的人是多么简单啊!
为幸福让路,收获幸福。
河南赏析感动篇六
咣当……一声,我用力将身后的门重重地关上,冲出了这个令我窒息的教室。眼泪也顺着脸颊流进了我绷紧的双唇。此时的泪水犹如冲出堤坝的洪水一样淹没了我。不经意间,有那么一股泪水溜进了我的口中,我品出它的味道:孤独、苦涩,还有那样一股酸涩。
说我孤傲,说我孤芳自赏、冷漠,我就这样,你们是嫉妒吧。古人曾说: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可能我就是那棵秀于林的木吧。我自我安慰着。随他们去吧,我才不与他们一般见识呢。这么美的柿树林,我可不能辜负了这大自然的美景。黄灿灿的阳光透过柿树的缝隙投射在这湿漉漉的土地上。嗯?一只小蚂蚁!看着它忙忙碌碌地寻找着食物我的视线便随着它的身影转来转去。嗯,它找到了!我正在替它高兴时,发现小蚂蚁不见了。过了一会儿,一群蚂蚁从我脚下爬过,向着那个食物的方向爬去,我也分辨不清哪只是刚才的小蚂蚁了。看着它们我若有所悟,我反问自己“在这个班集体中,我孤单吗?”
满分理由:
这篇文章构思极为精巧,文体选择别具匠心,没有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来论述团结起来力量大这样一个主题,而是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和同学们“处的一个故事,通过自己在苦恼中的突然发现,表现出了集体才是力量的源泉这样的中心。而且,小作者既善于刻画自己的心理变化,又善于周围自然环境来衬托自己的心理变化,很有创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河南赏析感动篇七
作文题目: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
我找回了(自尊、自信、友谊、母爱………)(请补全题目再写作)。
文题(二)。
人生变数很多,没有人能承诺我们的一生永远是晴天;没有人能预知草莽中是否潜藏毒蛇猛兽;没有人能勾勒出命运的风刀霜剑……然而,外界虽不能把握,行动中却可以产生力量。这力量的源泉就来自坚强的信念。真正的信念永远是不可战胜的。当遇到挫折、陷入困境时,只要心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努力拼搏,就一定会度过难关,取得成功。
请以“信念与成功”为话题,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自拟题目作文。
要求:
(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2)600字左右。
(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4)文中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名称。
例文1:
我找回了自尊(文题一)。
河南一考生。
我忘不了英语老师为我举行的“老土”的加冕仪式。
那天,英语老师身着西方风格的时尚服装,脚踏一双名牌皮鞋,笑容可掬地来给我们上课。她的皮鞋“咔咔”有声地在教师里来回地响着。突然,“咔咔”声间断了一下,她惊愕地停在我跟前。“这是谁的臭鞋,脱在过道上?”原来是我的鞋,我有脚气,有爱脱鞋的习惯,我又坐在过道边上,不知何时鞋子跑到过道的中央。“老师,对不起,是我的。”我说。“是你的――大家都看看,看你的穿着打扮,整个一个老土,一点也不讲究仪表!”同学们的眼光“唰唰”地匕首般投向我,我不得不抛掉自尊,接受了“老土”的“桂冠”。
(此处删节2段)。
我昂起了头,想大笑,象电影里的侠客喝完一坛子酒之后的大笑。可是我张了一下嘴,却一时间想不起大笑的技术要领。
这时,我们的班主任兴冲冲地跑进班里。“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班的aa同学的作文发表了,《我是没有尊严的老土》,很感人啊!”“aa――老土?”“老土――aa?”终于,同学们给了我另外一种目光。我“哇”的一声哭出声来,竟是婴儿般的哭声。
那节英语课我把我的头一直高高地抬着,而英语老师后来却是低着头讲完她的课。哈哈,找回自尊的感觉,爽!
点评:这篇文章构思巧妙,结构完整,全文浑然一体;语言生动精练,自然流畅,描写细腻形象,感情真挚朴实,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铺叙描写合理。特别是文章首尾两段值得一说:文章开头一段,很简短的一句话,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引起下文的故事的展开,用得很精巧。而文章结尾一段短短的两句话既真实地描写了“我”当时的'心态,又点明了文章主题。结尾的一个“爽”字,简直可以作为读者读完文章之后的评语。本文被评为一类卷37分,结构巧妙加3分,是一篇满分作文。
例文2:
我找回了春天(文题一)。
河南一考生。
“我们的祖辈生长在一个有春天的地方,由于我的无知,才来到这荒芜的山上。孩子,我多年的努力才孕育出了你,所以,你的使命只有一个,替我找回春天。”当我就要成熟时,妈妈这样嘱咐我。
作为深山里的一枚桃子,我只好听从妈妈的安排,踏上寻找春天的路途。
不久,天气温暖了,我顶开坚硬的外壳,把头伸出了地面。哦,到处是鲜花。我羡慕极了,我问它们:“你们怎么开花了?”“因为这是春天啊!”“我什么时候也会开花呢?”“哈哈,当明年春天来临时,你也会为人间奉献鲜艳了。”哦,这里真有春天,现在就是春天了。
我突然明白了:原来春天是一个我们可以快乐成长的季节,是一个可以让我们美丽的一段时光。哦,妈妈,我找回春天了!可是,你还应告诉告诉我啊:凡是美好的东西,就都是春天。
点评:本文是一篇富有创新意识的考场作文。首先是小作者运用的行文视角独特新颖,大胆采用拟人手法,以一颗桃子的视角来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人生;其次文章体裁新颖,采用童话故事形式来反映主题揭示中心;第三文章立意深刻,主题正确。小考生所写的春天,没有囿于自然季节上,而上升到老人的幸福是春天、孩子是祖国的春天的高度。难能可贵的是小考生在文章的结尾借助桃子心理活动又升华了主题:凡是美好的东西,就都是春天。
本文被评为满分卷。
例文3:
想飞就飞(文题二)。
河南一考生。
为了庆祝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市里要举办歌咏比赛,学校里推荐我报了名。不久通知下来了,12月12日在市影剧院举行。我很高兴,拿着通知飞快地回家,想让爸爸和妈妈也高兴一下。
(此处删节2段)年幼的莱特兄弟和他们的父亲在农场上玩耍。那天天气很好,天地显得很广阔,有一只鹰在上空飞旋。哥哥就问爸爸:“爸爸,人可以飞翔吗?”爸爸出神地望着天空说:“可以!”弟弟就张开双臂,可是却没有飞起来。哥哥试试,也不行。莱特兄弟就疑惑地望着爸爸。爸爸说:“因为你们还小。”哥哥说:“那你飞飞看?”爸爸就张开双臂,可是也没有飞起来,“也许我太老了。”――莱特兄弟和爸爸都不会飞翔,但莱特兄弟却坚信人是可以飞翔的。莱特兄弟在慢慢地长大,他们在慢慢地试验着。信念,坚定的信念,让他们成功了。你看,莱特兄弟想飞就飞了。
“你有音乐方面的天赋,如果再加上你对音乐的信念,我相信你能进入‘十佳’。”老师最后对我说。
我参赛了。我的坚定的信念改变了父母当初对我参赛的看法。我也成功了,我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当我接过“十佳歌手”的奖杯时,我对着摄像机的镜头,擦掉了眼角的泪。
“听说你当初差点就放弃了这次比赛,可现在你有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你能谈一下这其中的原因吗?”我们的校报记者采访我。
“想飞就飞!”我脱口而出。记者有些不解,我又说:“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一定能成功。就像中国的航天,我们坚信我们能飞上太空,结果杨大哥不是真的就飞上去了吗?”
我的音乐老师笑着看着我,点了点头……。
点评:本文真实地记录了“我”参加歌咏比赛的具体过程,告诉人们一个真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一定能成功。”文章为了阐明这个真理,把“我”参加歌咏比赛这一件事写得波澜起伏委婉曲折,引人入胜。文章主题部分聪明的小作者让老师给“我”讲述了一个“想飞就飞”的故事,不但点了题,还进一步明确了中心。文章的结尾处信手拈来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实例,又进一步地夯实了中心,拓展了主题的深度,使文章更加饱满,更加大气。本文被评为满分卷。
河南赏析感动篇八
附庸风雅。
大荒山青埂峰下,有一块大石头。大石头周围有一片树,不知历经几何年月。树们沐日月,浴清露,向天生长。天火煅烧,风雷摧迫,然族群愈来愈大,四季枝繁叶茂,荫可参天。石头与树,相安提携,听着山下的红尘,没有谁知道他们的心事。
白天鸟雀穿来飞去,晚上走兽投林归窝,相互交谈山外的传奇。红尘滚滚,人间富贵,情殇轶事,听得石头和树们一惊一咋。一个月黑风高夜,石头独自逃离青埂峰。
“自私。”是树们骂石头最恶毒的一句话,不过树们依旧葱茏。一天一只八哥飞回,述说石头幻化成公子,尽享人间美艳富贵,极尽尊荣。
树们沉默了。一天太阳刚刚上来,林中传来了树的对话。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曾经石头边的大树说。
“你疯了。”另一棵树呵斥,“我们祖辈住居这里,——果子随着风,还有鸟兽,跑到对面山上去了,不久到处都有我们的子孙。”又摇摇头,“石头把你带坏了……”
“我不能结果子,——况且就是能结果子,出去的也不是我。”树大声说,呼呼作响,“鸟兽帮不了我,我要找到贵人。”
鸟兽嗤笑一声:“有贵人吗,你都这么大了,怎么还没遇到贵人?”一阵大风刮过,树们笑得乱颤,风中回过回音:“贵人……贵人……”
大树静静的等待,鸟兽安知鸿鹄之志哉!
又多少年过去,一僧一道携一个俊和尚到树下。大树一看,就是失踪的石头。急切之间,大喊:“石头救我。”俊和尚一看是高邻,回忆与大树一起的孤寂岁月,便知其心意,“我帮你三回,你可要想好。”
大树说:“我想尝尽人间美味。”说完,大树变成砧板来到人间,一日三餐,荤素尽有,大树大喜。然久而久之,便生厌弃。豪强大户,朱门酒肉臭;窘门小家,仅当摆设。
大树敲着砧板,一僧一道携俊和尚出来。“世界那么大,我不想只吃喝,默默无闻。”大树变成扁担车轮,轱辘镐把,立柱栋梁……成天到晚车轮吱呀吱呀,栋梁纹丝不动,活动的走遍天下,静止的稳如泰山。天长日久,大树感到披星戴月,劳累奔波。
大树压断扁担,一僧一道携俊和尚出来。“世界那么大,我不想这么辛苦恣睢。”俊和尚良久思之,手一挥,大树变成公章。
“圆内半径处处相等,球面曲率点点为零。”真美呀,大树欣赏自己,盈握圆润,丝滑嫣红,更值的是实现自我超越:青埂峰下世界那么大,争着跟我去看看。
河南赏析感动篇九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公元763年被官军收复。
2.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是叛军的老巢。
3.却看:回过头来看。妻子:妻子孩子。
4.漫卷:随便卷起。
5.白日:白天。纵酒:纵情喝酒。
6.青春:绿色的春天。作伴:指春天可以陪伴我。
7.巴峡:当在嘉陵江上游。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湖北交界处。
8.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岁。宝应元年(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即广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杜甫于此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剑外”乃诗人所在之地,“蓟北”乃安史叛军的老巢,在今河北东北部一带。诗人多年飘泊“剑外”,艰苦备尝,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真如春雷乍响,山洪突发,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就是这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第一个浪头。
“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元疾苦,都将得到疗救,个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怎能不喜!然而痛定思痛,回想八年来的重重苦难是怎样熬过来的,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象恶梦一般过去了,自己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了,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第二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更高洪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自己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自己的喜,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首”,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想到这里,又怎能不“喜欲狂”!
尾联写“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鼓翼而飞,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惊喜的感情洪流于洪峰迭起之后卷起连天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想象的飞驰。试想,“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多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这首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万斛泉源,出自胸臆,奔涌直泻。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中引王嗣奭的话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他人决不能道。”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赞其为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也”(浦起龙《读杜心解》)。
河南赏析感动篇十
鹧鸪天。
作者:马子严朝代:宋体裁:词睡鸭俳徊烟缕长。日高春困不成妆。步草色金莲润,拈断花p玉笋香。轻洛浦,笑巫阳。锦纹亲织寄檀郎。儿家闭户藏春色,戏蝶游蜂不敢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河南赏析感动篇十一
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噩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颔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诗人的喜,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日”,指晴朗的日子,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天的景物,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了。
尾联写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身在梓州(今四川绵阳市三台县),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诗人的惊喜达到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诗人想象的飞驰。“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读者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全诗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浦起龙赞其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读杜心解》)。
此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
河南赏析感动篇十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天。宝应元年(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欣喜若狂,遂走笔写下这首诗。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常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河南赏析感动篇十三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闻:听见,看见。
2、“剑外”句:这几个字里面便包含着眼泪。人是远在剑南,消息是来得这样出人意外,而这消息又正是有关整个国家的大喜事,哪能不惊喜掉泪?称剑南为剑外,犹称湖南为湖外,岭南为岭外,乃唐人习惯语。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也做剑南。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3、“初闻”句:这是痛定思痛、喜极而悲的眼泪。涕:眼泪。
4、“却看”句:这句应结合杜甫一家的经历来理解。杜甫和他的妻子都是死里逃生吃够了苦的,现在看见妻子无恙(时已迎家来梓州),故有“愁何在”的快感。按白居易《人峡次巴东》诗云:“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去此同。”又《自咏老身示诸家属》诗云,“家居虽淮落,眷属幸团圆。”白未经大丧乱,尚且如此,杜甫这时的快感,就更是人情之常了。却看:再看,还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5、漫卷:胡乱地卷起(这时还没有刻板的书)。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欣喜若狂)。
6、白日:表现时光美好。放歌:放声高歌。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
7、“青春”句:春日还乡,一路之上,柳暗花明,山清水秀,毫不寂寞,故曰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指明丽的春天。作伴也作:与妻儿一同。这里的青春是人格化了的。刘希夷《出塞》诗:“晓光随马度,春色伴人归。”此以下三句皆预拟将来的话。
8、“即从”二句:写还乡所采取的路线。即,是即刻。峡险而狭,故曰穿,出峡水顺而易,故曰下,由襄阳往洛阳,又要换陆路,故用向字。人还在梓州,心已飞向家园,想见杜甫那时的喜悦。杜甫自注:“余有田园在东京(洛阳)。”——浦注:“八句诗,其疾如飞,题事只一句,涂俱写情。生平第一首快诗也,”——按《太平御览》卷六五引《三巴记》云:“阎、白二水合流,自汉中至始宁城下,人武陵,曲折三曲,有如巴字,亦曰巴江,经峻峡中,谓之巴峡。”阆、白二水,即嘉陵江上游,杜诗巴峡,盖指此。若长江中巴东三峡之巴峡,乃在巫峡之东,杜时在梓州,不得云“从巴峡穿巫峡”,注解多误。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9、便:就的意思。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
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
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
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
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
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
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
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恶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颔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诗人的喜,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日”,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了。
尾联写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诗人的惊喜达到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诗人想象的飞驰。“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读者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河南赏析感动篇十四
贺新郎。
作者:马子严朝代:宋体裁:词客里伤春浅。问今年梅蕊,因甚化工不管。陌上芳尘行处满。可计天涯近远。见说道、迷楼左畔。一似江南先得暖。向何郎、庭下都寻遍。辜负了,看花眼。古来好物难为伴。只琼花一种,传来仙苑。独许扬州作珍产。便胜了、千千万万。又却待、东风吹绽。自昔闻名今见面。数归期、屈指家山晚。归去说,也稀罕。
河南赏析感动篇十五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却看:回看。
2、愁何在:不再愁。
3、漫卷:随手卷起。古代诗文皆写在卷子上。
4、青春句:意谓春光明媚,鸟语花香,还乡时并不寂寞。
5、即从两句:想像中还乡路线,即出峡东下,由水路抵襄阳,然后由陆路向洛阳。此诗句末有自注云:"余有田园在东京。"(指洛阳)。巴峡:四川东北部巴江中之峡。巫峡:在今四川巫山县东,长江三峡之一。襄阳:今属湖北。
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光得快要发狂!
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仿佛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很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代宗广德元年(763)春作于梓州。延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作者喜闻蓟北光复,想到可以挈眷还乡,喜极而涕,这种激情是人所共有的。全诗毫无半点饰,情真意切。读了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象作者当时对着妻儿侃侃讲述捷报,手舞足蹈,惊喜欲狂的神态。因此,历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这首诗。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称赞它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河南赏析感动篇十六
赠别刘长卿时赴河南严中丞幕府。
作者:严维朝代:唐体裁:五排早见登郎署,同时迹下僚。几年江路永,今去国门遥。
文变骚人体,官移汉帝朝。望山吟度日,接枕话通宵。
万里趋公府,孤帆恨信潮。匡时知已老,圣代耻逃尧。
河南赏析感动篇十七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
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
小编赏析:
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恶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颔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诗人的喜,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日”,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了。
尾联写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诗人的惊喜达到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诗人想象的飞驰。“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读者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河南赏析感动篇十八
严河南。
作者:孟郊朝代:唐体裁:五古赤令风骨峭,语言清霜寒。不必用雄威,见者毛发攒。
我有赤令心,未得赤令官。终朝衡门下,忍志将筑弹。
君从西省郎,正有东洛观。洛民萧条久,威恩悯抚难。
苦竹声啸雪,夜斋闻千竿。诗人偶寄耳,听苦心多端。
多端落杯酒,酒中方得欢。隐士多饮酒,此言信难刊。
取次令坊沽,举止务在宽。何必红烛娇,始言清宴阑。
丈夫莫矜庄,矜庄不中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