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喜怒哀乐说课稿大全(20篇)
没有总结,我们可能会一直走在原地,而总结能够让我们在追求进步的路上不断超越自我。写总结时要注意语言简洁明了,条理清晰。最后,希望大家能喜欢这些总结范文,并能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收获。
美术喜怒哀乐说课稿篇一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美术活动《美丽的蝴蝶》。
一、说教材美术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手段之一。通过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使幼儿初步具有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新《纲要》提出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激发情趣、激发兴趣;赋予幼儿满足感和成就感。
蝴蝶是幼儿常见的、喜爱的一种昆虫,许多幼儿都有过抓蝴蝶的经历。美丽的蝴蝶能让幼儿感受到美,体验到美,能激发幼儿产生表现美的欲望。此内容非常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此我选择了这一教学内容来教学。
通过欣赏范画中美丽的蝴蝶,激发幼儿画蝴蝶的欲望。
二、说教学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3个目标:
1、引导幼儿学画正面蝴蝶的基本外形特征,并用对称图案装饰蝴蝶的翅膀。
2、尝试用冷暖色对比的方法涂色装饰。
3、通过绘画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活动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放在学习画正面蝴蝶和用对称图案装饰蝴蝶的翅膀上,活动的难点是:要求幼儿尝试用冷暖色对比的方法给蝴蝶翅膀上的图案涂色。
四、说活动准备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范画一幅。画蝴蝶的步骤图2、油画棒、勾线笔、素描纸幼儿每人一份3、《交游》的音乐磁带一盒,录音机一台。
五、说教法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根据我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本次活动我运用了观察、比较法,直观法,讲解示范法。
1、观察、比较法,直观法:()因为大班幼儿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来看,以看挂图,听教师讲解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讲解示范法:讲解演示是本次美术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操作的重要步骤六、说教学流程1、导入。在导入环节中,我利用"郊外的花丛引来了许多蝴蝶在飞舞,进行导入,激发了幼儿想看蝴蝶的欲望。
2、引导幼儿观察蝴蝶的外型特征,对称的花纹,比较花纹的颜色。第二个环节让幼儿随着音乐节奏去看蝴蝶,引出范画,引导幼儿对蝴蝶进行观察,比较。通过观察,幼儿能够对蝴蝶的翅膀产生直接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拥有感性认识,在老师的讲解下,幼儿了解了蝴蝶的基本外型特征,知道蝴蝶有两对翅膀,一般靠近头部的这对长得更宽大,而靠尾部这对长得更窄小。蝴蝶翅膀上的花纹是对称长的,也就上说两边的花纹是一样的。头上有一对触角,腹部有6条细细的腿。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图案的颜色,引出冷暖色。告诉幼儿红色、黄色是暖色,蓝色、绿色是冷色,像这样一个暖色花纹,一个冷色花纹放在一起,看上去非常鲜艳,对比很明显,也很漂亮。像这种涂色方法叫冷暖色对比涂法。
3、出示画蝴蝶的步骤图,激发幼儿的绘画欲望。
4、幼儿绘画,老师巡回指导,启发幼儿设计出与众不同的花纹。
5、评价并展示幼儿作品。
6、告诉幼儿有机会要跟父母一起去看蝴蝶展。
活动延伸:给画面添画。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指正。
美术喜怒哀乐说课稿篇二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很荣幸我能参加此次的说课比赛。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美术五年级第十册第六课的内容《喜怒哀乐》。针对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兴趣,我把本节课设计成美术造型表现课。接下来,我将分别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及说教学反思这五个方面来说课。
教材分析:
《喜怒哀乐》这一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活跃的时期,结合这一学龄特点,教材要求让学生了解人物表情的不同表达方式,通过观察与写生,掌握基本的人物头像造型。本课是一节集欣赏性、表演性、创造性、乐趣性于一体的美术课,根据教材要求,本课为一个课时教学。(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和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以下三维目标)认知目标:了解人物表情的不同表达方式。技能目标:通过写生,掌握基本的人物头像造型。情感目标:理解不同表情下不同的经历,发展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表现力、创造力。本课的重、难点:分析五官的微妙变化所产生不同的表情。结合表情特征,大胆创作出独具个性的肖像画。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离不开一定的教学方法,我说课的第二板块就是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课堂中的我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游戏教学法:
(2)示范指导法。
(3)引导欣赏法以上的方法主要使学生获得学习兴趣和成就感,让他们积极投入学习之中。三、说学法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我采用以下两种方法:1、问题讨论法2、自主学习法我时刻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互动,让他们充分体会创作的快乐。四、说教学过程(如果说研究教法、学法是教学的前提,那么我认为合理优化地组织教学过程便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亲近学生,游戏导入。(本环节用时3分钟)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以游戏的形式轻松进入课题,我出示一幅有趣的故事画。一只鸡蛋打碎了,旁边的四只鸡蛋看到这一现象露出4种不同的表情。学生观察故事画,提出两个问题:旁观鸡蛋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表情?猜一猜谁才是这只碎鸡蛋的好朋友?经过学生一翻讨论,得出了答案。并借此机会引出人物四大表情:笑、哭、怒、愁。(设计意图:使用游戏激趣法,用从贴近学生生活的事物入手导入课题。更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此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很快认识到产生的表情和心情有关。)。
2、解析图例、总结规律。(本环节用时6分钟)。
这一环节,我首先给大家出了一道连线题。让学生把出示的人物表情照片和对应的简笔画表情连起来。学生很快就把对应的表情连起来了。而在简笔画人物表情中五官变化的对比非常清晰。使用问题讨论法,让学生根据简笔画中出现的五官特征,讨论总结出画表情的口诀。学生边读口诀边亲身体验做出喜怒哀愁四种表情,同桌之间相互观察。
(通过本环节的设计,降低了总结五官变化规律的难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开动脑筋,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和猜想。由学生合作、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得出的结论更能被熟记和领悟,从而使学生学习兴趣更浓。)。
3、游戏测试、巩固知识(本环节用时2分钟)。
这一环节中,我例举了产生微妙变化的眉毛、嘴巴、眼睛等单独的五官,让学生先讨论后猜,这是哪一种表情中的五官。(设计意图:使老师对学生掌握五官表情的情况进行检测和反馈,为后一步的教学奠定基础。)。
4、欣赏名画、感受意境(本环节用时7分钟)。
本环节,我准备了4副具有代表性的大师作品。首先为大家讲解这幅肖像画当代的历史背景,让学生自己感受画面主人为何有这种神情。然后大家畅所欲言发表感慨,再继而让学生讨论分析作品中五官变化和规律。让他们更深刻的体会大师作画的意图和情境。这一阶段是作为本堂课情感升华的部分。(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对大师作品的欣赏,让学生由情入景,深切的感受到画面的心情与意境,进一步升华了学生的情感。为学生创作时大胆抒发心情奠下基础。)。
5、步骤示范、技法总结(本环节用时5分钟)示范前,我先抒发自己的心情,讲述今天发生了许多让我感到开心的事,可以用一个“乐”字来概括。我忍不住想把“乐”画出来。在黑板上示范自画像。边示范边提醒学生作画可以将五官适度夸张,结合表情口诀。以及用线的粗细、疏密、深浅虚实等,并留出一个五官“嘴巴”,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根据我的表情添加。(设计意图:通过示范指导法,让学生更清楚更有效的掌握作画的步骤,留空示范的方法是为了让学生产生合作意识,与老师建立亲密关系。也为他们后续无拘无束的作画做好铺垫。)。
6、大胆创作、巡回指导(10分钟)这也是学生自主学习阶段。在积累了一定的美术技法和情境之后,学生的表现欲望已经很强烈了。这时我给学生自主创作的机会。以镜子中的自己为模特,画一幅生动的肖像画。也可以画你的同学、父母、老师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表情。(作业设计意图:这一阶段是对自主学习的体现。让学生对自己抒发心情后五官的微妙变化产生了兴趣。让他们画出具有表情特征的自己,是很有趣的一件事。从而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也间接教育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在巡回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学生知道想要表达的心情,但由于拘泥于技法,又害怕把自己画的不像,导致人物表现的很紧、构图不饱满、表情不夸张生动这些问题。于是我立刻当堂挑出一位学生的作品,这幅作品线条画的不够流畅、也不是很像自己,但将人物表情表现的很夸张,笑的时候颧骨和下巴也会跟着变形,抓住了人物的主要特征,大胆的画出了自己的感受,我抓住机会大力的表扬这幅作品。这时很多同学不再纠结于画像不像,都放开手笔,大胆的去创作,随心所欲的去表达自己的心情。以至于来后出又现很多生动的作业。
7、展示作品、自评互评。(本环节用时5分钟)对作品的评价这一环节我尤为重视,我设置了两个环节:1、学生自评,给自己作业写上评语或评分,为大家讲述这张心情背后的故事。2、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猜画面所表达的是什么表情,也可以从美术技法,如线条、构图这些方面去评价(这样设计评价方式的目的是让学生之间加深了解、增进感情。)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8、课堂小结,扩展延伸。(本环节用时2分钟)。
美术喜怒哀乐说课稿篇三
本课是小学一年级美术第一册第11课《玩泥巴》的第2课时,此课是以美术为切入点的综合性艺术课,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而设置的课程。
本课用泥土为制作材料,通过学生的创作活动去发现运用压、捏、搓、团等基本方法,组合简单的立体模型。教学内容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情感需要,使学生在空间和质感上得到全新的认识,玩中学、学中做,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最大可能的发挥,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和研究、创造的能力,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
重点:使学生掌握玩泥的最基本的技能技巧知识,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创造出各式各样的泥塑作品。
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主动探究意识,使学生能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认知领域:学习搓、团、捏、压等基本技法,使学生在愉悦的艺术活动中进行创作、表达和交流,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表现丰富多彩的泥塑作品,并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去,体现其应用价值。
2、操作领域: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察能力和创造想像能力,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鼓励他们进行具有探索性的个性化艺术活动,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
3、情感领域:塑造带有人文主题色彩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要珍惜泥土、保护环境的意识以及要热爱生活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到尊重、关怀、友善、团结协作是人类的美德,提高其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与发展。
本课运用了综合艺术感教学法,将极富感情色彩的音乐和美术加以综合,通过音乐启趣的“氛围渲染”、再加上“看一看、猜一猜”、“找一找、试一试”、“玩一玩、做一做”等一系列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力求使学生从多感官、多渠道、多角度的参与步入“情”和“趣”的泥塑世界。
在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生兴趣、需要、经验摆在重要位置,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创作,培养其自信心,调动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的对泥塑作品的表现力,激发学生对泥塑作品的求知欲和创作欲,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解决本课重难点。
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尝试、在探索中创新,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首先学生通过“猜一猜”的活动,积极去分析教师所提供的泥塑作品,比一比谁发现的特征多,谁的反应最敏捷,从而训练学生敏锐洞察力。
其次学生通过“找一找”的活动,自己总结出“搓、团、捏、压”四种技法,体味这几种技法的特点,再通过“说一说”加深理解,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玩一玩”的活动,是学生的实践*作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形成能力,在实践中体验乐趣,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个性特征,大胆进行创新,使之愿学、乐学、善学。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体现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评一评”活动是一个延伸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评,自己的说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同时通过交流还可以形成一个带有浓厚人文主义色彩的氛围。
总之本课程的全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一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
(一)、氛围渲染。
上课一开始,以一首《找朋友》的歌曲切入课题,在学生的潜意识中率先埋下了泥土是我们的好朋友这颗种子;其次,在整堂课中贯穿了《泥娃娃》这首歌曲,在引导学生听、唱、表演的基础上挑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恰当的融入了音乐和舞蹈的成分,充分体现了艺术课这门课程的优势所在。
(二)看一看、猜一猜:
在这一环节中,出示大量的泥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分析作品的特征及制作方法,同时通过看一看、猜一猜、比一比的方法,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从而引出制作所有的泥塑作品都是从玩泥球、泥条、泥饼……开始的。揭开泥塑作品这层神秘的面纱,消除学生心目中“难”的概念,增强“我不但能做并且能做好”的自信心。(三)找一找、试一试:
这个环节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寻找掌握搓、捏、团、压等基本技法的重要阶段。共分四层:
(1)、寻找搓、捏、团、压四种基本技法,让学生在玩泥的过程中,自己总结制作时所用的手法,比比谁找的最多,使学生养成勤动脑、善思考的好习惯。
(2)、赋予泥球、泥条、泥饼生命感,告诉学生他们不但本领大,而且还会变魔术,从而挑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3)、通过电脑,一边向学生展示泥球的`变换的全过程,一边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增强其直观性和感染力。
泥球——一串葡萄——太阳花——心形项链。
(4)、展示泥条的变换过程。
泥条——小房子——烟灰缸。
引申:请学生联想泥条还可以变换成什么,培养其想像力。
(5)、泥球、泥条这两个好朋友的组合过程。
泥球、泥条——螃蟹——小鸟——蝴蝶——花朵。
向学生进行爱护动植物的情感教育,并对学生进行祝福。本环节通过找技法——泥球变化——泥条变化——泥球泥条组合变化几个阶段的环环递进式的教学,可充分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四)、玩一玩、做一做:
这个环节注重的是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践,让学生在玩中做、做中玩,通过老师的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自由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拓展思路,使创作的内容既新颖又丰富多彩。
(五)、评一评、说一说:
本环节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巩固本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把问的权利和评的权利交还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最后,我还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心灵手巧”纪念盘,按下学生的手印,留下学生学习的轨迹,用于记录此刻最美好的情景。同时还引出了“泥来自于土地,它就像我们的母亲,能孕育好多好多小生命,我们要爱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这一具有强烈人文关怀的主题,使本课进一步升华。
美术喜怒哀乐说课稿篇四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第六课《喜怒哀乐》,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说课要求,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八个方面进行说课。
《喜怒哀乐》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第6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教材的要求是了解人物表情的不同表达方式。通过写生,掌握基本的人物头像造型。理解不同表情下的不同成长经历和现实经历,发展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本课是一节集欣赏性、表演性、创造性、乐趣性于一体的美术课。根据教材要求,本课用一个课时教学。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改的精神和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人物表情的不同表达方式。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写生,掌握基本的人物头像造型。
3、情感态度目标:理解不同表情下的不同成长经历和现实经历,发展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五年级学生属于小学高年级阶段,认知能力相对较强,在学习上两节绘画课时,对写生有了一定的经验,为本节课的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节课的设置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依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课的教学
重点是:了解人物表情的不同表达方式。
难点是:通过写生,掌握基本的人物头像造型。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依据新课程标准 “以学生为主体”和“充分发挥学生个性” 的理念,我将运用直观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采用欣赏法、表演法、对比法、观察法、讨论法、操作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眼、手、脑、肢体”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充分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为了使学生静物写生有更深的理解和表现,我准备了以下
教具:多媒体资料、范画、学生作品等。
学具:绘画工具等
为了突出本课教学重点,完成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我将从六个环节设计实施本课教学。
1、首先多媒体展示名家作品: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列宾的《伏尔加河的纤夫》,《拉奥孔》,布留洛夫的《少女与葡萄》,林风眠的《仕女》等带领同学们走近艺术大师的作品进行观摩、欣赏、感受。
有怀疑、微笑、痛苦、哀伤、惊喜等。
及时肯定学生的感受,并着重分析:《蒙娜丽莎》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达芬奇大师对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感情表露的关键部位把握精确而含蓄,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含义无穷,具有一种神秘莫测千古奇韵。
《伏尔加河的纤夫》是俄国画家列宾的油画作品,表现苦役的劳作场景,画面中阳光酷烈、沙滩荒芜,穿着破烂衣衫的纤夫拉着巨大的货船,步履沉重的向前行进,每个形象都来自于写生,他们的性格、年龄、经历、体力、精神气质各不相同,画家对此都予以充分体现,画面以淡绿、淡紫、暗棕色描绘天空,使气氛显得惨淡,加强了全画的悲剧性。
分析之后和学生一起总结:人物画中,人物的表情非常重要,体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生活经历。告诉学生在画的时候也应该注意人物表情。
(通过欣赏名画,带领学生一起感受多种人物表情,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新课。)
多媒体展示教材中知识窗的人物表情,请四位同学上台表演笑、哭、怒、愁的表情,让同学们观察他们的五官变化:人笑时,眉开眼笑嘴上翘;人哭时,眉掉眼垂泪下落;人怒时,立眉瞪眼牙紧咬;人愁时,皱眉缩眼嘴角掉。
人物的表情是非常丰富的,请同学们说一说还有什么样的表情,能不能给大家表演出来,我会用相机帮大家拍摄下来记录瞬间。同学们会说奸诈、害羞、咬牙切齿、无奈、兴奋、疲倦、发狂、冷淡、失望等等,接下来同学会争相表演,我用相机一一拍摄下来,并运用多媒体展示出他们天真、可爱、滑稽的表情,这时课堂气氛将达到顶点。
(本环节通过学生参与活动,让他们体验人物表情的丰富变化,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播放人物写生视频,教师讲解
基本步骤:1·观察人物表情特征
2·画出轮廓
3·画出头发
4·画出五官
5·整体调整,完成作品
(本环节让学生通过观看人物写生视频,加深对人物写生的了解。教师总结人物写生基本步骤,为学生创作奠定基础。)
在学生创作环节中,我将拍摄下来的学生表情照片展示到大屏幕上,作为同学们的绘画对象。并及时提示学生注意人物不同表情时五官的变化及比例关系,并且要抓住人物的主要表情特征,处理好线条的疏密关系、粗细运用、虚实规律,注意整体把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我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动手操作,并及时的给予帮助和指导。)
在评价环节中,我让同学们将他们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让同学们集体选出最喜欢的几幅作品,并说出为什么喜欢。最后,让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设计意图、写生经验,发表自己对作品的看法,这样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主动参与者,也能让学生对这堂美术课留下深刻印象,更加喜欢美术课。
将同学们和他们的作品一起拍摄并保存下来,记录他们成长的经历,学生会对这堂美术课留下深刻印象,更加喜欢美术课。
最后教师做小结性讲评,回顾本课所学知识,并肯定他们的作品,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课堂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开展学生互评和自评,促进他们的交流学习.)
放学回家后,对着父亲母亲或爷爷奶奶进行人物头像写生,要注重分析不同年龄以及男女性别之间的表情差异。
美术喜怒哀乐说课稿篇五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喜怒哀乐》,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具准备、说教学过程、说课堂调控以及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阐述。
1.《喜怒哀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6课的内容,属于美术新课程标准中的“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
教材的要求是学生在进行人物创作时,要善于抓住人物的表情,细致刻画,这样才会使画面的主题突出,人物形象生动。
这是一堂集欣赏性、操作性、创造性于一体的美术课。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学会人物创作而且能够把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学生领进缤纷的艺术世界。我计划用1个课时来完成教学。
2.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改的精神和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人物表情的不同表达方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写生,掌握基本的人物头像造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不同表情下的不同成长经历和现实经历,发展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通过教学目标的设置使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3.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喜、怒、哀、乐表情的特征;
教学难点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结合喜、怒、哀、乐表情特征进行大胆想象表现。(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是对美术教学目标更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我遵循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育思想,依据五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为主,以实例为线索,充分运用多媒体、范例等直观教具。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科学的学习是一把开发学生智慧的金钥匙。五年级学生属于高年级阶段,认知能力相对较强,基于以上学情分析在学法指导上我结合(音乐)学科等相关学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采用欣赏法、表演法、对比法、观察法、讨论法、操作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眼、手、脑”多种感观参与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为了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喜怒哀乐》,教具上我准备了资料丰富的多媒体课件,
而在学具上则需要学生准备基本的绘画工具包括hb-2b绘画铅笔、画架、橡皮等。
为了优化教学过程,体现美术学科特点,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下面我将着重来谈谈我的教学过程。我将40分钟的课堂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可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
有怀疑、微笑、痛苦、哀伤、惊喜等。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并适时进行鼓在欢乐的气氛中引出课题《喜怒哀乐》。
(通过欣赏名画这样的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用时约2分钟。)。
1.多媒体展示教材中知识窗的人物表情,请四位同学上台表演笑、哭、怒、愁的表情,让同学们观察他们的五官变化:人笑时,眉开眼笑嘴上翘;人哭时,眉掉眼垂泪下落;人怒时,立眉瞪眼牙紧咬;人愁时,皱眉缩眼嘴角掉。
2.人物的表情是非常丰富的,提问:“孩子们,你们能说说还有什么样的表情,能不能给大家表演出来。”我会用相机帮大家拍摄下来记录瞬间。同学们会说奸诈、害羞、咬牙切齿、无奈、兴奋、疲倦、发狂、冷淡、失望等等,接下来同学会争相表演,我用相机一一拍摄下来,并运用多媒体展示出他们天真、可爱、滑稽的表情,这时课堂气氛将达到顶点。
3.多媒体播放人物写生视频,教师讲解。
基本步骤:
1、观察人物表情特征。
2、画出轮廓。
3、画出头发。
4、画出五官。
5、整体调整,完成作品。
(通过老师的设问,分析以及老师的示范讲解,让学生知道基本方法,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用时约12分钟)。
(1)、在学生创作环节中,我将拍摄下来的学生表情照片展示到大屏幕上,作为同学们的绘画对象。并及时提示学生注意人物不同表情时五官的变化及比例关系,并且要抓住人物的主要表情特征,处理好线条的疏密关系、粗细运用、虚实规律,注意整体把握。学生创作时播放一些轻音乐,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创造美、展示美。我会巡视辅导并对构思新颖的小组进行奖励。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作。提醒学生在制作时注意安全,做完要及时整理课桌,回收物品,养成良好习惯。
(本环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使主体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我将更多的时。
间留给学生自由创作。用时约18分钟)。
创作结束,将学生作品悬挂展示。每组选一二名学生将该组的构思、设计意图,说说给大家听。在评价过程中,重视生生之间的互评,老师鼓励学生作品创作的闪光点并提出建议,给学生指引方向,提高审美能力。通过学生投票,选出大家心目中最喜欢的作品,装饰我们的教室,美化我们的生活。
(本环节课堂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开展学生自评和互评,促进他们交流学习使美术教学与生活融合。用时约5分钟)。
科学有趣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在课即将结束时,提问:“孩子们,这节课你快乐吗?”鼓励学生课后把这份快乐传递下去,与家人朋友共同体验创作的乐趣,成功的乐趣。根据所学内容,我给孩子布置了课后作业,放学回家后,对着父亲母亲或爷爷奶奶进行人物头像写生,要注重分析不同年龄以及男女性别之间的表情差异。下周带来与同学们分享,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本环节让学生回顾快乐,加深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印象同时又是对本节内容的归纳总结。用时约3分钟)。
调控好课堂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证课堂教学组织的成败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和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而美术课堂也会成为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板书的意义在于明确、简洁的表达课文内容,设计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因此在教学中,应将做到教学过程与板书相配合,将范图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和谐一致。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三部分:
基本特征示意图展示区。
总之本节内容通过精心设问,合作研讨、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把学生当成发现者,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
最后,我以布鲁克菲尔德的一句名言结束我的说课:让学生学会讨论、合作、交流,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
以上就是我今天全部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评委、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辛苦了!
美术喜怒哀乐说课稿篇六
1、《喜怒哀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6课的内容,属于美术新课程标准中的“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
教材的要求是学生在进行人物创作时,要善于抓住人物的表情,细致刻画,这样才会使画面的主题突出,人物形象生动。
这是一堂集欣赏性、操作性、创造性于一体的美术课。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学会人物创作而且能够把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学生领进缤纷的艺术世界。我计划用1个课时来完成教学。
2、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改的精神和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人物表情的不同表达方式;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写生,掌握基本的人物头像造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不同表情下的不同成长经历和现实经历,发展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通过教学目标的设置使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3、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喜、怒、哀、乐表情的特征;
教学难点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结合喜、怒、哀、乐表情特征进行大胆想象表现。(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是对美术教学目标更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我遵循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育思想,依据五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为主,以实例为线索,充分运用多媒体、范例等直观教具。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科学的学习是一把开发学生智慧的金钥匙。五年级学生属于高年级阶段,认知能力相对较强,基于以上学情分析在学法指导上我结合(音乐)学科等相关学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采用欣赏法、表演法、对比法、观察法、讨论法、操作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眼、手、脑”多种感观参与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美术喜怒哀乐说课稿篇七
《喜怒哀乐》一课是小学美术第十册第六课,是一节造型表现课,本科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欣赏、观察、体验等环节来学习表现人物喜怒哀乐不同表情,它侧重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体验表情的作用及乐趣,并试着拿起笔用富有感情的线条来表现喜怒哀乐。线条是一种神奇的符号,它随着儿童涂鸦开始,便陪伴着他们成长,成了许多孩子表达内心的手段,五年级的学生属小学高年级,心里上已渐渐成熟,他们的语言能力较强,对生活细节感受较深刻,对绘画则更显谨慎,常常感想而不敢画,而这一课恰好接近他们的生活与他们的情感,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与夸张的用线。
2、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心情与表情的关系,以及喜怒哀乐不同表情的特征和表现手法。
技能目标:掌握基本任务头像造型手法与用线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提高观察力、表现力、创造力。
3、教学重点:学会描绘喜怒哀乐的表情特征
4、教学难点:运用已学知识结合表情特真,大胆夸张,创作出独具个性的肖像画。
依据本科的性质及学生的特点,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最主要的教学方法是情景教学法教学是科学,更是艺术,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创设情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新课开始我便把学生带进水上公园,这能让学生充满兴趣的动脑并主动地学。
1、亲近学生,激趣导入
我出示不同表情的照片,以头像为主,提问学生,“猜猜?”这样学生便能快速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理解不同表情来自于不同情境,不同心情。
2、欣赏名作,技法指导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利用课件展示引导欣赏《蒙娜丽莎》、《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头像表情,并请学生猜猜人物可能身处的背景,在学生回答完成后,出现完整图,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理解人物表情与作品的关系。然后我将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除了范例中的几种人物表情外,还有哪些人物表情,请学生作出不同的表情,并描述每种表情的五官变化。然后我再和学生一起看书中知识窗的内容进行小结,组织学生读一读,如:“画人笑,眉开眼弯嘴上翘”,学生边读,教师边出示相关表情图片让学生进行对照。
3、步骤示范,技法点击
这一环节中,我首先通过课件展示,欣赏人物的脸型、发式、眼、眉、鼻、嘴、耳的各种不同表现方法,这一环节能为能力弱及无从下手的学生提供帮助。然后我再引导学生学习书中的“技法点击”,掌握作画步骤,我将以一位学生为例,边引导学生观察人物,边按作画步骤示范,尤其在画五官时,提醒学生运用知识窗内的古代画诀,同时鼓励创新,适当夸张,以及用线的粗细、疏密、深浅和虚实。
4、鼓励创作,品评欣赏
这一环节我首先会对学生提出作画要求:运用线描的手法表现同学的人物头像,注意构图与表情的刻画,可适当夸张。在学生作画的时候,我安排学生分组作画,细心观察学生的写生表现程度,适时指导,对于一些能力较弱的学生给予帮助与鼓励,让他们建立起美术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对作品的评价这一环节我尤为重视,我设置了两个环节:
1、学生自评,给自己作业写上评语或评分。
2、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欣赏、比较、了解五官的微妙变化能产生不同的表情。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最后,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共同体验表情的乐趣,共同学习画表情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激情,让他们在玩中学。
美术喜怒哀乐说课稿篇八
知识就是力量,而教材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载体。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6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了解喜、怒、哀、乐四类表情的特点,掌握不同表情的五官特点,学会用线描的方式创作一幅表情丰富的人物头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体会造型的乐趣,养成细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习惯。
只有了解学生,切实的为学生着想,才能真正的上好一堂课。五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他们思想活跃,想象力丰富,但对细致观察和刻画人物神态的方法还不够了解。因此我会引导学生多观察身边同学表情、神态的变化,鼓励同学们大胆地运用线描的方式进行创作。
根据对教材地位与作用的分析以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物常见的喜、怒、哀、乐四类表情,观察不同表情的五官变化,掌握不同表情的表现方法,尝试用线描的方式勾画人物表情特征。
过程与方法:观察美术作品中人物的表情变化,体会不同表情变化所带来的情绪,分析不同表情五官变化的特点,用线描的方式创作一幅有表情的人物头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对于表情特征的感知能力,养成细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依据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线描的方式创作有表情的人像画。
难点:在创作中能够准确地抓住人物的表情特点。
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所以本课我将采用游戏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和示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充分地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我准备了水彩笔、画纸、多媒体课件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是一堂好课的具体展现,每个环节必须严谨、认真的.对待。我将重点讲解这一部分:
生动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会设置“情绪过山车——我来说你来做”的游戏,请学生代表根据我所描述的情境做出相应的表情,如:收到礼物、吵架、丢失心爱玩具等。其他学生仔细观看并思考问题:你看到了哪几种情绪变化?学生表达观点:有开心、愤怒、悲伤等情绪。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往往会通过面部表情呈现出来,从而引出本节课的题目《喜怒哀乐》。
图像是视觉的基础,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源泉。为了让学生掌握人物表情的要素,我会展示列宾的代表作品《查波罗什人给土耳其苏丹写信》,带领学生观察作品中人物的表情并猜测人物的心情。学生可以准确的答出:有挤眉弄眼的愤怒表情,也有开怀大笑的表情来表现愉悦心情。接着我会请同学说一说:人物的表情是通过哪些五官变化表现出来的?学生畅所欲言,进而总结出:表情主要是通过是眉、眼、嘴的微妙变化表现出来的。
学生要准确的表现人物情绪,还需要抓住五官的变化特点,因此我会设置“表情拼拼拼”的活动,请学生以美术小组为单位,把不同表情的五官组合成带有“喜怒哀乐”四种情绪的人物头像,并在完成后讨论问题:不同的表情分别展现出什么样的五官特点?师生共同总结得出,人物表情可以用口诀来表现:“画人笑,眉开眼弯嘴上翘;画人哭,眉掉眼垂泪下落;画人怒,立眉瞪眼牙紧咬;画人愁,皱眉缩眼嘴角掉。”
美术喜怒哀乐说课稿篇九
(同学)水粉颜料、水粉笔、毛笔、调色盘、水桶等。
(教师)课件、尽可能搜集用色彩表示情绪的相关图片资料,准备好相应的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检查课前准备。
2.欣赏在第1课时完成的优秀作业。从造型的夸张、线条的运用、神情的表示等方面,让同学评述其优秀之处、巧妙之处,并大胆提出修改意见。
3.引导激创。
(1)讨论:“人逢喜事精神爽”与“屋漏偏逢连阴雨”时,人的心情会有什么不同?
(2)审美欣赏:冷、暖色调表示人物表情的各种图片。
讨论:这些人物表情的表示方法有什么特别之处,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自身准备的资料,谈谈画自身的心情的基本设想。
4.探索表示。
(1)让同学依照教材上的图例大胆尝试表示。
(2)小组互评,提出修改建议。同学结合自身的设想,选择适合的色彩,进行色调的创作,进一步完善自身的作品。
5.展示评价。
(1)分小组展示作品,先小组互评,评出最佳作品,再全班展评。
(2)鼓励同学课后尝试运用更多更丰富的色彩来表示人物的心情。
美术喜怒哀乐说课稿篇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也有,还很多。我想过自己是一只无忧的小鸟,也想过自己是一只快乐的小猪,当然,也想过真格的,想成为一名医生,但后来还是放弃了,因为怕拿刀去解剖病人,所以就成了一名老师,想想老师总不用拿刀去解剖什么的吧。可是,在后面的成长中,我却慢慢地发现,医生倒不用个个去解剖病人,而我们老师却个个都得具有解剖的本领,当然,不是去解剖人咯,而是用我们独有的智慧去解剖我们快乐的课堂。今天,我很高兴能给大家解剖一次。
我解剖的是《我的喜怒哀乐》,整个解剖我分三步来完成。
《我的喜怒哀乐》是浙美版第六册第四课的内容,属“造型表现”领域。所谓的“造型表现”领域,即让孩子们通过看看、做做、画画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本课是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孩子们用线描的方式去表现人物的四种基本表情特征。由于教学的对象是三年级的孩子,平时表现高兴的,快乐的比较多,而表现愤怒、悲哀的却很少,再结合孩子们的年龄特征,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的各种表情,学习运用夸张变形等方法来表现人物的不同神态。
2、欣赏表现人物表情的图片资料,提高学生对人物表情的感性认识。
3、激发学生对表情的认识由无意的感受到有意的观察再到富有创意的表现创作。
明确了教学目标,那么教学的重点、难点也就显而易见了。
教学重点:掌握喜怒哀乐表情的'特征。
教学难点:运用已有的知识结合喜、怒、哀、乐表情特征进行大胆地夸张、变形等手法来表现。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上新课标要求课程设计要体现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在教学中我始终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游戏导入,创设愉快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在评价中激励学生去点评他人的作品,培养学生进一步地创作想象。
本课的设计我都是从学生的层面上去思考的。先让我们进入导入的一个片断吧。
1、环节一:游戏,表演,导入。
第一个环节,我用游戏表演来导入,是因为有这样一名经典的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三年级的孩子还是属于低年龄的,做游戏,讲故事,猜谜语等都很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在变脸游戏中,我设置了这样三个问题:
二问什么时候你会有这样的表情?是想让孩子们体会,心情连着表情,表情里看得出你的心情。
三问这表情有什么特征?是想让孩子们自己去观察体会表情里的特征。
从而进入本课的第二个环节,也就是教学重点。
2、环节二:多种形式,把握重点。
由于“喜”是孩子们平时接触,表现得较多的表情,我也就没有重点指导,而“怒”、“哀”是孩子们表现最少的,我就进行了重点的指导,让我们先进入“怒”的课堂吧。
关于怒的设想:孩子们,猜一猜,来享受美术课上时不时的新鲜感;让我们都能用自己的眼睛去感受美术课给你带来的成就感!那么,我们一定会学得很轻松,很快乐的!
下面是“哀”的课堂。
关于哀的设想:
孩子,别怕,就算画不好,可你把你的勇气画出来了!而且是那么地耀眼,这是别人没有的,是你独具的光芒!
在这一环节中,本想自己画的,但想到新课标不是要求我们要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吗?那我就给孩子一个表现勇气的体验吧,后来,我把修改别人作品的体验也给了他们,而我自己则成了他们的一支“遥控画笔”!
下面进入“乐”的课堂。
关于乐的设想:
掌握了重点,就该向难点突破了。
勇敢的孩子,其实你画得挺好的,老师把你的画进行修改,是为了让你们更快更好地学习后面的本领!
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修改学生的“乐”提前预设了难点的教学。
3、环节三:欣赏,突破,拓展
在第三个环节,也就是突破难点了。关于这一个环节的设想:
孩子们,很喜欢漫画的头像和变形的脸吧,这就是他们这一年龄的特点,要不断地找新事物去吸引他们,让他们大开眼界,大展想象,很多时候,精彩意外就是这样来的。
这一环节中分两块,第一块是欣赏漫画头像,学会夸张。第二块是作品欣赏,学会变形。在这两个课堂片断中,我收获了两个“精彩”——马三立的“黄瓜”脸,变形脸是“食品仓库”,这些有趣的词汇都表明孩子们的想象已经开启了,那我们就赶快进入第四个环节——大胆创作吧。
4、环节四:激励创作,无限想象。
在学生创作时,我经常用的一种方式就是让自己的思维和孩子们进行碰撞,这也是另一个收获精彩意外的空间,同时,也会让自己的想象力滋生疯长。
5、环节五:展示,评价
这节课我主要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猜猜他画的是什么表情?”“你觉得他画得怎么样?”“什么地方还可以更好地去表现?”
激励孩子们去点评他人的作品,目的是让孩子们在点评前去仔细观察别人的作品,点评时发现别人的优缺点,点评后能再一次地进行创作想象。
6、环节六:课外拓展,人生百态
在最后,我给孩子们欣赏了除喜、怒、哀、乐以外的很多表情,孩子们大都喜欢开心的笑,开怀的笑,微微的笑,善良正直的笑……但遗憾的是没来得及告诉他们:只要多一点笑容,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快乐!
今天的解剖就到这里,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美术喜怒哀乐说课稿篇十一
我将本课设计为以美术为切入点的综合性艺术课,借助实物游戏、线条游戏、音乐欣赏、美术作品欣赏、即兴绘画表演等手段,将艺术领域里的绘画和音乐等进行自然的融合,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美术,探索不同于单纯美术课和音乐课的新型艺术课教学方法,获得艺术课的教学实践经验。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美妙多变的线条》是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美术第四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本单元是以“人际关系与生活”为主要取向的课程,“点线色你我他”是单元的主题。本单元共四课,均以“人”为媒介,以学生熟悉和客观存在的事物进行联想,诱发学生的想象力。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线条的运动变化以及线条对人类情感的表现。
线条是一种神奇的符号,它随着儿童涂鸦的开始,便陪伴着儿童成长,成了许多孩子表达内心世界的手段,这种用线来表现儿童内心世界的东西一旦被引上正规化的道路,将完成用线造型的环节。用线造型的训练在儿童美术实践中被了解、掌握、运用,能帮助儿童充分的展现自己的创造性,开发儿童的潜能和智力能力。一二年级学生处于幼儿期向儿童期发展中,儿童的美术活动主要体现为游戏性。因此,美术课不要过多的讲绘画知识和造型原理,教学要求主要是使学生通过观察、体验、记忆、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本节课,我准备运用大量的美术游戏、音乐游戏帮助孩子们了解线条的节奏感,大胆运用各种各样的线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创作优秀的个性化的儿童美术作品。
2、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教材要求,结合低年级学生特点,本着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a、认识各种直线、曲线及其作用;。
b、感知线是绘画语言之一;。
c、培养学生线控与线性的感知与表达能力。
b、在比较中体验线条的美感;。
c、在创作中训练线的表现力。
a、感知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线及其美感,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b、能与同学合作交流,学习人际交往;。
c、能用审美的眼光观察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线,提高审美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
4、课型:造型﹒表现。
5、课时安排:一课时。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采用下列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准备采取以下教法:
(1)“启发引导法”,根据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我以实例为线索,充分动用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2)“演示法”,根据心理学原理,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的描述或图样、图解、符号记录等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因此,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具,展示教学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让全班学生都能用多种感官感知到演示对象。演示过程中教师的语言与实物、多媒体教具的交替使用,用语言渲染演示,用演示形象地说明讲授的内容,把演示与讲授有机结合,更好地引导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边议论,以获得最佳效果。
(3)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尝试、在探索中创新,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总之本节课的全过程主要是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线条是绘画艺术的重要语言与工具,在艺术领域中既有视觉的“线”又有听觉的“线”,理解它们的节奏与情感是比较抽象的,需要全面的知识技能和创造思维,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运用不同节奏的线条来表达各种不同的情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节课,学生可以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借助教师准备的大量实例、音乐等课件演示和参与体验性学习活动,产生“记忆”与“联想”,在多元的文化环境中形象地认识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线条以及绘画中的线条,感受听觉的“线”,发展创造思维,陶冶艺术情操,学会人际交往。
美术喜怒哀乐说课稿篇十二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六课《地球的新生》具体程序如下。
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明。
针对学生实际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
1、 知识目标: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理解世界地球日的起源和目的。
2、 能力目标:掌握各种绘画形式的创作方法,利用画面表达希望和建议。
3、 情感目标:激发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及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4、 教学重难点:重点应用各种绘画形式如手抄报、海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及对环境和资源的热爱。
5、 难点是构图和版面设计的创新,利用画面表达希望和建设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情趣导入——讨论探究——思考讨论——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
一、情趣导入、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感受作品所体现的“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感受地球和人类的关系。
二、讨论探究、问题质疑,思考人们为什么要地球新生,通过学生讨论、汇报,意识到保护地球资源的重要性。
三、思考讨论、出示书中手抄报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作品怎样表现地球的新生,了解手抄报的组成部分。
四、拓展迁移、展示几则保护环境的格言,请同学朗读,同时提出要求和希望。
板书设计:由两部分组成,课题和格言,简洁明了我说课的内容到此结束。
美术喜怒哀乐说课稿篇十三
本课第一板块学习重点;认识吃虫草的种类及特点。第一环节采取动态欣赏的视频了解捕蝇草、毛毡苔、瓶子草的吃虫过程,并解决吃虫草的一个特征:气味芬香;第一环节采取静态欣赏的方式了解吃虫草的另外两个特征:颜色鲜艳、形状奇特。对于这一板块的学习,显得很顺利,相信与课前的积极准备,包括剪切视频、图片选择关系密切。
第二板块突破难点:了解刮画并能处理画面的构图、疏密。通过第一环节学生作品赏析,引导学生从同龄人的眼光感受吃虫草的吃虫过程。由于年龄相仿,较有共同语言,比较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也更能达到设计本环节的初衷:从别人的角度开拓自己的思维。第一环节除了在内容上开拓学生的思维外,另一层意思是向学生介绍美术表现的形式:线描、油画棒、砂纸画……,感受美术形式的多元性,同时引出第二环节:刮画的学习。第二环节向学生介绍刮画的材料。是对吃虫草“奇特”的延伸,既然吃虫草有着奇特的外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奇特的材料表现它,由于刮开来的不知是什么颜色,会给学生产生很多意想不想的惊喜,这也是设计作业形式为刮画的原因。
第三环节学习画面处理:构图、点线、添加(情趣)。构图:通过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感受构图饱满,很直观,加上老师的夸张处理,学生较能接受。点线:在课上只采取出示两张图片的方法,对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运用竹笔表现不同大小、形状的点线,学生的灵活运用还不是很好,所以打算在下节课中采取教师投影下示范点线的表现,让学生明白把竹笔躺下来点就能表现出不现粗细的线和点;另外对于自己一直纠结的“疏密变化”也能因为教师的直观示范而轻松带过,毕竟对于三年级的学生,不必讲的如此深奥,用通俗的语言点拨一二即可,进入四五年级会逐步加深学习的。这让我明白,在低年级新授,很多的专业术语可通过教师的动手示范让学生浅表感受,就可达到预期目标。添加: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表现吃虫草的味道?引导学生发现通过添加各种小昆虫可以让画面更有趣味。
总的来说,本节课对于教材的处理,教学重难点的把握,还是比较透彻的。
二、情境创设有实效,视频帮大忙。
本课第一板块向学生呈现吃虫草的种类,由学生模拟小蚂蚁的遭遇,学生一下进入吃虫草的情境中。当老师抛出2个问题:(1)它是怎么吃掉虫子?(合拢叶子夹住虫子)(2)是什么引诱虫子过来?(香甜的味道)。由于学生进入了情境,所以回答老师的问题时,针对性很强,很顺利的解决了吃虫草的一个特点:气味芬香。对于刚刚进入教室,心绪未定的学生而言,这样的情境创设对于稳定学生情绪,使注意力很快的实现聚集,顺利的进入状态学习是很有实效的。在第二板块突破难点时又再次回到先前创设的情境:吃虫草的味道怎么表现?引导学生说出添加小昆虫,使画面增添了趣味性。本课的情境创设有始有终,还是有实效的。
三、目标制定较合理,细节还需再调整。
(1)教师示范变纠结为自然。
目标1通过欣赏、观察、思考等方式了解吃虫草的的种类及其特征,在第一板块的学习重点得到充分的展现。目标2了解画面的的构图、点线装饰等技巧,通过第二板块突破难点时也得到展现。遗憾的是学生在作业中对竹笔的使用不是很灵活,所以在王老师的建议下,决定在解决第二小难点“点线装饰”时,采取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下当场示小范,不仅解决了竹笔灵活的使用方法,还把点线排列的“疏密变化”一起在示范时解决,一举两得,还很好的解决了先前自己一直纠结的问题:对于三年级的小朋友,如何学习“疏密变化”这么专业的认识,现在通过老师的示范很成功自然的解决了这一纠结问题,在此感谢王老师的点拨。
(2)作品添加变自然为艺术。
目标3学习用刮画的方法表现奇特的吃虫草,对于刮画的学习,基本上都没有什么问题,而“奇特”的成分表现的不是很充分,最多的还是把先前介绍的几种吃虫草的种类并在一起:比如说既有捕蝇草的刚刺,又有毛毡苔的粘液,具有创意的作品不是很多。这是我要积极反思的问题,为何学生的思维不开阔?照理说先前的准备工作很充分,可学生就是思维狭窄,肯定哪里没有挖深或是挖开。现在设想,如果在向学生拓展奇特的外形时,不是出示实物的图片,而是出示学生作品或是老师的作品,那或许对他们的作业会起到很好的启发和鼓励作用。
(3)作品评价变走场为实效。
目标4、5通过作品展评延伸开拓学生思维,巩固刮画技巧。作业展评一直是我最没把握的环节,今天的课也是如此,留给学生自由创作的时间长了,自然作业展评的环节时间就少了,每次总会显得忙忙碌碌,为了掐时间,总是自己“嗒嗒嗒”说个不停,让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少的可怜。王老师给了我一个很有价值的建议:首先小组内部交流,选出一张小组成员认为最好的作品参加班级评价,这样就大大减小了参评的`作品数量。接着选择其中的一张,放到实物投影仪下以老师引导为主,全班一起评价,把该作品的评价做深做透,如在评价“趣味”时,还可引导学生进行真善美的追求,当赋予吃虫草善良的本质,有着只吃害虫而放过益虫的时候,那它的形象就又有了新的突破,又有了“奇特”的成分。老师适当的还可以把一些要点(专业词汇:创意、色彩、趣味、构图、点线排列)板书于黑板用于提示学生,而后面的作品就完全交于学生评价。有了第一张的示范与黑板板书的提示,相信他们也能对作品进行充分的评价。
拓展延伸,本节课只介绍了剪贴的制作方法,愿想的初衷是为下一节课的学习作好铺垫。现在想来,完全可以多出示一些其它形式的作品,如泥塑、撕画等等,拓展延伸本来就是一个开拓学生思维的过程,应该是开阔的、广泛的空间。
四、学生学习时空欠充足。
限于一堂课40分钟的时间,美术课总会限于学生学习时间不充足的情况。往往要留出一半以上的时间给学生自由创作,老师只有近15分钟的时间教授学生学习重点,突破难点,时间很紧张,这对老师而言,真的也很为难,心里很想为他们再多讲一些,多看一些,更好的开阔眼界,放飞思维。如何更好的用好课上新授的每一分钟,真正做到一字拨千金,是我今后追求的目标。
美术喜怒哀乐说课稿篇十四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八册中第2课《走迷宫》。下面我将着重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对这个课时的教学设计进行详细说明。
《走迷宫》这一课是湘版美术四年级下册中第二课,本课题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与创造,运用描绘、设计、制作等多种造型活动,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平面迷宫,借以释放学生对奥秘领域的好奇之心、探索之愿。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在美术课堂上,除了掌握基本知识技法,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创作的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大胆想像与创造,注意设计与功用的关系,运用多轴造型方法表现出一个平面迷宫。
2、收集有关迷宫的资料,了解它的文化和历史以及造型特点。
3、在活动中体验探究、合作的乐趣。
我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新课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难点:能大胆想像与创造,注意设计与功用的关系。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本课教学过程可以设计以下几个环节:体验迷宫——了解迷宫——分析方法——设计制作——评析作品。
教师通过做游戏让学生对本课产生兴趣,又通过说故事让学生了解迷宫的由来,感受到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引导学生说说设计一个平面迷宫需要具备哪些部分,通过多媒体辅助观看多幅作品,请学生说说都喜欢哪一张,为什么?使学生从认识迷宫过渡到分析迷宫,激发学生设计兴趣。在如何处理通路、障碍物、背景等处理方法上会面临一些困难,运用挂图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如何设计才能更美观,它的步骤怎样?最后请画好的学生上前展示,其他同学说说都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喜欢?请同学把自己设计的迷宫与同学或家人一起玩一玩。
(一)体验迷宫的玩法。
1.教师在一分钟之内试玩迷宫图,请学生监督计时,每隔lo秒报时一次。
2.学生试玩迷宫游戏:全体学生同时打开封好的信封,拿出迷宫格局图,同桌合作一起走迷宫。3.请走得最快的同桌上来演示走法。
(二)了解迷宫的相关知识。
1.迷宫的含义:这是对结构复杂、道路难辨,进去后不容易找到出口的建筑物的总称。
2.介绍传说中最古老的迷宫建筑:米诺斯王宫。
3.后来有人仿照这种迷宫建筑创造了平面的迷宫图,就形成了走迷宫的游戏。
(三)分解迷宫图的设计方法。
1..提问:大家想不想自己设计一个迷宫图呢?
2.比较老师和同学各自玩的迷宫图,说说你更喜欢哪种形式的图。
3.迷宫图的构成:通过五张不同迷宫图片的对比分析,了解好的迷宫图需要有:起点与终点;复杂的路径(通路、岔路、死路);障碍物、相关背景;主题。
4.学生讨论设计迷宫图:
(1)构思主题,启发学生想像能形成一定路线、与空间位移相联系的内容作为主题,如:蚂蚁找家。
(2)用铅笔勾画路径单线,暂定为迷宫的唯一通道。
(3)在单线的基础上再添画一些迷惑视线的岔路。注意道路的曲折。
(4)将所有单线修改为双线。
(5)在岔道上确定障碍物的位置,使之成为死路,并检查路线的确定是否合理。
(6)添画相关景物、障碍物和背景,使画面具有一定意境和情趣。
(7)给画面上色,注意路径的颜色与背景要有对比。
5.观看两张迷宫,谈谈这些迷宫的独特之处。
(1)道路迂回曲折,让人迷惑。
(2)配有有趣的图形、景物。如:秋千、索道。
(四)创作平面迷宫图。
学生作业:设计一个有意境、有趣味的迷宫图,和同学一起玩一玩。
(五)评析作品拓展知识。
1.谈谈自己设计的迷宫,参与作品的自评、互评。
2.欣赏德国的大型向日葵迷宫,体会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在这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当一个引导者,让学生尽量的手、眼、脑都活跃起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任。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调动了主体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达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谢谢!
美术喜怒哀乐说课稿篇十五
一、教学目标。
学会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能感受山水画的意境之美,初步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学习画山水画的方法步骤。
通过欣赏、讨论等途径,学习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发情感、表现意境的,通过动手实践,学习和体验山水画的基础画法。
感受传统绘画的魅力,乐于学习与传承传统绘画,从而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体会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学习用艺术和自然愉悦心灵、丰富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山水画勾、皴、擦、染、点的表现技法。学画一幅简单的山水画的小品。
使所画山水画小品能体现笔墨和情趣。
三、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设备,山水画所需用具。
学具:风景照片、山水画、纸、墨、笔等中国画的必需用品。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高山流水》引导学生思考: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呈现了什么画面?从而引出课题。
环节二:作品赏析,直观感知。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沁园春长沙》,给人以雄壮豪迈壮阔的景观。
2.继续提问画面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是怎么描绘的?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画面描绘了万千山峰的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画面物象经营布局具形式感,笔墨韵味也得到加强,既有严谨的刻意经营,又不失情感的自然流露。此画以墨作底,红为主调,强调“遍”字。以朱砂色铺陈整个画面,可谓大胆创新之举,使画面滋润明亮富有层次变化,传达出作者对这里的喜爱之情。体现了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环节三:比较欣赏,形式分析。
1.教师展示《富春山居图》,你能从这件作品中感受到什么?又能想到什么?
学生观察回答。教师总结:《富春山居图》着重把握山水的整体风貌,有过多细微描绘物象表面。而《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幅作品讲究经营布局,注重笔墨韵味,使画面滋润明亮富有层次变化。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赏析《富春山居图》,并提问这幅作品在笔墨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画面以水墨或浅绛作画,淡墨干皴,富于变化。
2.教师继续提问:画家体现了什么意境?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中运用绘画布局和笔法创新来营造空灵隐遁的意境。
环节四:示范讲解,学生创作。
1.教师出示黄山照片与张家界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山石与树木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回答。教师总结:由于地质条件的不同,山石形态也有所不同。其中黄山的纹理是长线短线结合,张家界的山石方正,纹理是横折线。
2.教师示范山石的步骤。
山石:勾形状-皴结构-擦质感-点苔。
3.教师提出作业要求:尝试联系用中国画工具画一组山石;注意体现体积与质感;而后选择一首古诗,根据诗词描绘一幅中国山水画。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环节五:实践展评,小结作业。
1.师生进行作品的展示与评价,主要从作品的构思、笔墨以及意境等方面进行评价。
2.师生总结课堂主要内容,并布置作业:把山水画装裱起来,挂在墙上,让更多的人来欣赏作品,也请更多的人来感受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美术喜怒哀乐说课稿篇十六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是小学美术人教版第三册、第十六课《风来了》。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是一课时的内容,
以自然现象——风为内容题材,要求学生表现风来时人物和景物的不同变化。因为风的形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对于风的表现只有从相关联的其它事物上得到体现,这就要求学生观察风来时周围景物、人物的变化和特点,用画笔生动形象的描绘出来。为此,课前我让学生从电脑、书报、杂志上搜集关于风的资料图片,使学生对风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课堂上让学生观看台风的视频和各种图片,使学生更形象更准确的描绘风,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空间。
认知目标:学习风的表现方法
能力目标:在绘画表现活动中,提高学生观察、记忆大自然的能力,同时使学生的想象力和绘画表现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情感目标:唤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引导学生观察回忆刮风时周围事物和人物的变化是本课的重点。运用线条大胆的表现出对风的感受与认识是本课的难点。
本课体现的是师生间的互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法,课前,为了使学生对风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我让他们从电脑、书报、杂志上搜集关于风的资料。在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感受风、描绘风,我采用了谈话法,如小组交流、师生间交流。课堂上还准备了大量的图片让学生欣赏,给学生一个强烈的视觉冲击。通过cai多媒体课件,营造了一个愉快、直观的教学环境,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以学生为主,收集资料、汇报材料、欣赏、感受、想象、表演等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自由的交流、体验、感受、观察、讨论中去了解风、表现风,体验创作的乐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的主宰者。
为了能让学生对风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我制作了cai多媒体课件。
练习纸、作业纸、铅笔、彩笔、油画棒
为了使学生多方位多感官的感悟风,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听风、说风、画风、忆风、看风、赏风、绘风、评风、拓风。
课堂伊始,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同时课件播放风的声音,学生回答。引出我们每天都跟这位朋友碰面,那么本节课我们就来画一画和它在一起的情景。学习十六课《风来了》,出示课题。利用课件播放风的声音,在学生头脑中迅速浮现出风的相关内容,激发学生对风的回忆。
为了让学生对风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课前我让学生在电脑、书报、杂志上搜集关于风的图片资料,课堂上再请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资料成果。并达到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
首先提出问题:你平时遇见过什么样的风呢?那么谁能尝试着画一画风呢?找学生上台画风,其他学生在下面画。学生画的风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这里不做具体的评价,只强调风有大小、方向的不同。画风时线条要自然、流畅。此环节只是让学生初步尝试表现风,然后在以后的师生交流——发现问题——总结方法的活动中再逐步的掌握发现用线画风的方法。
风能让很多东西动气来,飘起来。课件出示草、花、树的图片,让学生回答风来时它们的变化。再出示几幅刮风时的草、花、树的图片,能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它们的变化。接下来,小组回忆、交流在风中行走的经历。同时课件出示人在风中艰难行进的图片,给学生一种直观的感受。然后找几名学生表演在风中行走的样子。能使学生清晰的看到人在风中行走时上身和四肢的变化,为后面的绘画创作积累素材,唤起学生对风的记忆和感受。
风就像我们人一样有时温柔有时暴躁。现在让我们看一段关于风的录像,课件播放台风。看完后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呀?影像资料能带给学生更加真实的感觉,学生看后对于强大的台风带来的危害会留有深刻的印象,能用各种线条画出凶猛的台风,为后面的绘画表现注入了感情色彩的成份。
我利用课件出示画家柯罗的作品《阵风》和小朋友的作品。引导他们欣赏欣赏画中人物的动态和周围事物的变化。通过欣赏画家和小朋友的作品,刺激学生的绘画表现欲望,增强孩子们的创作热情。
作品欣赏完后,进入本堂课的重要环节绘画表现阶段,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和这位朋友碰面,你可曾记得上学路上它吹走你的帽子,教室里乱翻我们的书本、作业时的淘气样吗?或是你们上完体育课大汗淋漓时带给你清凉的的可爱样吗?现在让我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和这位朋友相处的情景。在作业纸上大胆地画一幅风来时的画面。学生开始作画,对学生画面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并给予纠正。为了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营造良好的绘画环境,我让学生边听音乐边作画。在音乐的感染下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极大的发挥。
适时的评价鼓励能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利用黑板进行作品展示,同学们能清晰的看到自己的作品,再让学生从这些作品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最有特色的、最有情趣的作品师生进行评议。这种展示评价能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与审美能力,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
本课的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黑板中间是题目《风来了》,下面是学生的绘画作品。
本堂课我重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中心,将学生的交流感受表演活动贯穿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的丰富多彩.同时cai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为课堂注入了活力,使美术教学变的格外生动有趣.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讲解,由于本人的能力水平有限,在讲解过程中出现的不足,恳请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美术喜怒哀乐说课稿篇十七
《奇妙的水族世界》是一节集绘画、手工等综合的基础内容课程。原名为《水族箱》,是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研究会、北京市教育局教材编审部、北京市教育学会美术教育研究会合编;人民美术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由于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最重要的理念之一是突出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重创新性,并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联,因此我对于本课的设计形式与环节做了相应调整。故而,我对于本课程的内容分析和理解是:虽然本课程是利用绘画、手工等综合形式制作各种水族生物,但制作的形式与手法、运用的材料可以灵活多样,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充分发挥、尊重学生的想象、激发他们的求异思维,从而使其在学习、制作中感受美、发现美、探求美、创造美的乐趣,达到寓教于乐的自然统一。这是我对于该课程理解与分析之一,更是要在教学中达到的目标。我对于该课程理解的第二点是教师与学生。即每个学生只要在本课上努力地发挥想象、动手实践,将会有对《奇妙的水族世界》课程内容的一个新理解和再创造及呈现方式。教学是一种创造,是一门艺术,我们都认为无论哪个课程内容,每个班级因为教学设计因素的不同(目标、策略、教学方法、教学对象、教师等)都会创造出与其他班级不同的教学效果,即使是同一位老师上同样的内容,也应根据班级授课对象不同调整授课思路,这也就是我在本课程中对教师与学生的理解与认识,这也是本次课程改革又一新的理念,将课程与教师整合。
对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这个阶段正处于二维平面再造思维向三维立体形体空间意识的重要转折时期。他们学习过《海底世界》一课,也亲手创造过各式海洋生物,但由于当时特定的课程限制及当时他们的思维发展意识,只局限于平面创作,可以说是只有形而没有体。再者,用的具体材料的不同,也可以带来不同的思考与创意,因此,我在本课中在完成形的基础上有意强化体的塑造意识,使其达到形与体的整合意识。
基于以上分析,我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有如下确定: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水族世界制作的学习,达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热爱自然的情感。
2. 使学生了解海底世界。学习运用不同质地材料,创造海底景物、动植物,并予以组合。
3. 体验想怎样创作就怎样创作的快乐。在作业中体现视觉创造能力和视觉创造的自由及个性。体验只要动脑去想、动手去做,就会有新的视觉形象诞生的成功感,从而培养他们的动手创造能力及自信心。
重点:水族类(尤其是鱼类)的创造性制作。
难点:水族的布局与安排及要把握的原则(也就是要求与评价标准)。
教学准备:各类各种可以运用的材料、与本课相关的可以找到的资源。
学具准备:已装饰好背景的纸箱的各式彩纸、胶带、彩笔、绘画颜料、填充物以及相关用具(剪刀、橡皮泥等)。
基于以上分析和教学因素的确定,我的教学思路如下:
对教学的导入是:以上节课完成的海底背景图为导入点,提问学生:“只有这空空的海洋背景会使这个水族世界变得丰富多彩吗?”学生回答:“不会”。故而继续提问:“那我们如何才能使它丰富起来?” 学生回答:“可以添加一些各种各样的水族生物,像鱼、螃蟹、虾……”根据学生的回答象征式地出示几件水族生物的图片(意图1、打开学生的思路,使他们能够联想到许多不同的水族生物;2、给学生以适当的视觉化刺激,为接下来的新授阶段分析鱼的外形埋下伏笔)
在新授阶段,要完成如下教学任务:鱼的创造性制作及布局安排分两个环节来进行。第一个环节是在导入基础上,让学生先进行分析、归纳,内容包括:
1. 鱼都有什么样的外形?根据外形的不同,学生可以创造性地进行色彩搭配。
2. 如何能使平面的鱼变成立体的鱼?以及创造、设计超现实世界的水族生物(鱼类)。
学习行为:将平面鱼创造成立体鱼,鱼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体的;可以是现实世界的,也可以是非现实世界的。无论选择哪一种,只要肯动脑筋,同样可以出现好视觉的效果(演示),教师启发(教的行为)出示各种不同鱼类的制作模型加以介绍,拓宽思路。
第二个环节是讲授水族生物布局的方法及评价标准。问学生要想使水族世界变得更加漂亮,在摆放各种海洋生物时应注意哪几点?学生可能会答出若干点,教师予以归纳、总结,并告诉学生:大家说得都很好,但是我想告诉大家,其实不管什么样的水族生物,在摆放时,只要能够达到“疏密得当”、“前后遮挡”、“方向不同”这三点,就会使你的作品布局达到完美、和谐。在学生明确要求之后,提出评价作业的标准及奖项。(意图:使之能够明确如何才能将自己的作品设计好?好的标准是什么?如果做到了,会得到什么样的奖励?等等,使学生有了奋斗努力的目标和动力)
另外,在学生分组制作之前,简单地让他们看一下其他班的作品。(意图:不束缚他们的创造力,帮助他们拓宽思路)
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也参与其中。参与的原则是教师不束缚,只引导,不随意评价他们和打击积极性,只欣赏赞美他们,发现优秀作品,可以全班临时欣赏,临时让学生捧起作品,呈现各个角度以展示。(意图:使学生获得成功感,能增强自信心)
在评价阶段,让学生根据事先已经制定好的评价标准进行组内自评、互评,教师只是赞同或反提出一点建议,以公平、民主的原则进行评选。其中“最佳合作奖”是留给全体学生的。(意图:1、要使学生明白只要人人动手,个个参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创造美好的、个性化的视觉形象。2、使每位学生都有成就感,都有成功的自信心。)
美术喜怒哀乐说课稿篇十八
各位老师:
早上好!今天我说的是浙美版第七册第4课《戏曲人物》。根据说课的要求,我将从下面五大板块进行今天的说课。
首先我来说说第一个板块:对教材的理解。
我国的戏曲艺术品种繁多,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最富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戏曲遍及全国每一个城市,涉及到每一个民族,剧种有三百多种,剧目数以万计。本课是从拓宽学生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爱国爱家乡的情感角度来设置的,这是一个具有浓郁民间文化艺术特色的课题。现在的学生对于流行歌曲兴趣浓厚,但对于戏曲却是非常的陌生。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作为华夏子孙,应深刻认识祖先留下的这份宝贵遗产,热爱并宏扬祖国的戏曲艺术。所以本节课要培养学生对戏曲的了解和热爱,对传统文化艺术的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走进文本,我发现它是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美术课,通过欣赏、认识,引导学生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表现戏曲人物神态和动作,拓展他们的学习空间,丰富他们的观察、记忆和想象力,培养表现不同事物的造型能力。关于戏曲的知识是本课的新知识,水墨画学生在第六册《我爱大熊猫》那课虽已接触过,但由于平时学生很少运用水墨画去作画,因此技法的指导还很有必要的。
基于以上的解读,根据教材特点,结合我们农村四年级学生实际情况,我将本课安排为一课时完成。根据新课标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的“既重知识与技能,又重过程与方法,更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既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又主张合作与探究”等方面的要求,并且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为本节课的教学制定了以下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和欣赏戏曲表演等活动,了解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及戏曲人物的表演特征。
2.运用水墨画的基本技法表现学生喜爱的戏曲人物。
3.通过欣赏和表现戏曲人物,让学生感受戏曲的魅力,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我认为最能体现课题目标的部分就是课堂教学的重点部分,抓住重点就能在设计教学活动中有的放矢,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及顺序。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尝试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表现戏曲人物的动作、神态。
难点确定为:对戏曲人物神情、动作的主要特征的把握与稚拙、天真地加以表现。
下面,我来说说第二大板块:教学策略。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美术课标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规律,本堂课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1、多媒体辅助法: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利用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录像、音乐等传统媒体;在学生进行创作的过程中,播放京剧的磁带录音,渲染气氛,让学生在学习戏曲人物创作的同时,了解戏曲。
2、自主探究学习法 :
围绕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视频、图片的欣赏,在自主参与、体验、讨论、交流的活动中,让学生既学习了运用水墨形式表现戏曲人物的方法,又加深了对戏曲内容的理解。
除了以上的方法外,在本堂课的教学中,还运用了示范教学法、合作交流发、启发法、练习法、评价激励法等等方法进行教学。
第三大板块是说说教学准备:
古人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堂课能否顺利地实施教学,完成教学任务,课前准备十分重要。在这节课前学生要收集戏曲人物图片、戏曲人物有关故事等资料;准备水墨画的相应工具。 而我要准备的是课件,水墨画工具。
接下来,我来说说第四大板块:教学程序。我分为6个环节来说明。
随着一阵激昂的锣鼓声,老师手持一根制作的马鞭,踱着方步走进学生的视线。这样,在一片浓浓的京剧味中,我们的美术课拉开了帷幕。这个开场,通过听觉、视觉的双重刺激,不仅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吸引到课程主题上,更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关于戏剧的最初知识。使学生先感受到浓郁的传统艺术氛围,并开始揣测本课的上课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比如,戏剧的伴奏形式,马鞭等道具的含义,戏剧演员表演时身段的特点等。我会设计以下几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来的吗?(聪明的学生会说是骑马,这样道具的含义就能抛给学生去讨论去学习了。)
你觉得老师走进来这架势如何?有没有兴趣也来骑骑马?(寓教于乐,还能展现学生的能力)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戏剧的知识呢?(学生根据小组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给学生展现的空间,并相机把我们身边的戏剧形式介绍以下,渗透爱祖国,爱家乡,爱传统文化的教育)
有了第一个环节的铺垫,第二个环节就能比较顺利地开展了。多媒体在这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会播放经典的段子给学生欣赏,比如《三岔口》、《闹天宫》,在欣赏前,用激情的语言讲述这两出戏的精妙之处,让学生有目的地观看。学生在欣赏时让学生从视听上感受戏曲的一些形式美,结合学生平常对戏曲的了解,让学生讨论,分析出戏曲人物的独特美,包括化妆、服饰、道具、动作造型等,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的创作欲望。
美术喜怒哀乐说课稿篇十九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认识中国画是通过笔墨、色彩、章法等外在形式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悟到中国画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并内化为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重点:赏析中国画的笔墨美感。
教学难点:中国画形式美各因素的价值判断(对形式美的把握)。
教学方法:启发法演示法观察法情景创设法。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1、《万山红遍》的作者是谁?
3、《溪山行旅图》的作者是谁?
4、《江山如此多娇》的作者是谁?
学生自由回答,教学给予总结,禀帖引导学生发现究竟美在哪里,引出本堂课题目。
1、形象之美无论工笔画或写意画,必须以一定的形象为基础。但是,中国画历来讲究“以形写神”,表现任何物象,形似仅仅是手段,神似才是目的。古代为人物画像,称作“传神”。齐白石笔下的青蛙、虾、小鸡等动物,使人看了感到生动活泼,有稚拙的童趣,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2、笔墨之美充分运用毛笔的性能,驾驭墨与色在宣纸上的渗化效果,表现不同物体的形状、质感、量感,塑造出生动完美的艺术形象,这种综合性的技巧在中国画中统称笔墨,它是中国画造型的基本语言。中国画以线造型,墨分五色,以行笔的快慢、顿挫、提按与墨色的干、湿、浓、淡、枯焦等,干湿巧拙、涩畅互相交替使用,虚实相生,“笔为墨骨,墨为笔充,”从而表现出天地万物,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使观者得到美的享受。
3、色彩之美中国画有独特的特点。以画法分,又白庙、水墨淡彩、重彩、墨骨、勾勒填彩,又有泼墨泼彩等。各种不同的画法与丰富的色彩运用,构成了中国画独特的民族特色,使之成为东方绘画的代表,是世界绘画重要的品种之一。
4、章法之美中国画的形制有多种,如中堂、条幅、横披、手卷、斗方、册页、扇面等,在大小、长短方圆不同的形制中合理按排表现的物象叫做章法。每幅画面上有主次、疏密、节奏、变化,并可以留白,有笔墨处为实境,可以是天、地、云、水、烟、气、雪等,给观者以丰富想象的余地。中国画上的提款与印章,也是画面构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1.用已学过的中国画表现方法,试作一折扇或团扇,并加盖或添画印章。2.简述欣赏中国画的心得体会。
通过体验中国画的形象、笔墨、色彩章法的美感,使我们能够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对中国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感悟到具有高度文化内涵的中国画精髓,更加热爱祖国的民族艺术。
美术喜怒哀乐说课稿篇二十
核心提示:小学生表现各种人物时,大多表现开心、活泼、顽皮、欢乐的一面,较少表现愤怒、悲哀等神态,因而在表现人物的表情时有较大的局限性。...
小学生表现各种人物时,大多表现开心、活泼、顽皮、欢乐的一面,较少表现愤怒、悲哀等神态,因而在表现人物的表情时有较大的局限性。为了使学生摆脱这种单纯的人物表现方式,较全面地认识、理解和正确表达人物的心情世界,在教材中安排了《我的喜怒哀乐》一课。本课特别强调对人物表情神态的解析与表现。强调把人物眉毛、眼睛和嘴巴等主要表情特征加以夸张,运用多种形式加以造型表现,增添人物的艺术光彩。
经过观察,学生敢大胆地运用色彩进行表现了。
在给另一个班上课时,我就让学生欣赏自画像系列作品,如凡高的作品等。通过欣赏讨论评述研究,学生很快就理解了用各种丰富的色彩来表现人物面部表情的原理。创作时非常自然地运用多种颜色来表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