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的毁灭教案(优秀17篇)
教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是教师教学计划实施的重要依据。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该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和课时,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掌握知识。以下是一些教案实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雨林的毁灭教案篇一
【教法学法】由于学生刚接触议论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结构。采用座谈、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语言欣赏、自主活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以及创新精神。【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展示有关报道:有一个家庭,一位老人感染了“非典”病毒,但是她和她的家人拒绝接受隔离,导致全家8人死亡,因接触被隔离的人数高达200多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则报道,使学生明确: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离不开社会,社会、家庭都需要人来负责,同时对别人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二)作者简介。课前布置学生查找粱启超的相关资料,课堂上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教师可结合课文注释,明确有关要点: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文风:流畅、犀利、凝炼。著作:《饮冰室全集》。(三)朗读课文。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掌握一些较难的字词的音义。1.读准下列字音。契(qi)约揽(16n)悲天悯(mvn)人2.结合文中注释解释词语。失意悲天悯人如释重负无入而不自得(四)师生讨论课文内容。1.把握文章结构。第一步:先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填写以下空格:是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人生当,而不能。第二步:根据答案再次讨论,理清课文结构,从而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2.分析课文。(1)讨论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a、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点拨:贫一知足;失意一安分;老死一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b、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答案: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c、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正)凡人生在世间的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第2自然段:a、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的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的责任。b、学生讨论并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c、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第1段提出观点,第2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2)讨论第二部分。a、什么事最快乐呢?要点: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b、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孔子――无人而不自得c、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3)讨论第三部分。a、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b、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点拨: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n。
[4][5][6]。
雨林的毁灭教案篇二
(一)课前准备:调查生活中以木材为原料的日用品有哪些。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见过像竹子那样长到100英尺高的草,像苹果树那么大的雏菊和紫罗兰,像145英尺的树那么大的玫瑰吗?这些奇特的植物并非属于神奇--的科幻世界,它们就生长在地球上,在赤道南北两边的热带雨林中。请看:2.多媒体展示热带雨林风光图片及其奇异的动植物图片,并随风光图片配合以下文字介绍:
在地球赤道的南北两边,有几片终年湿润的土地。那里气候炎热潮湿,雨水充沛,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非常优越的环境条件。在这些地区,茂密的森林终年长绿,宛如环绕地球的一条翡翠项链,这就是热带雨林。其实热带雨林不仅美丽,而且也很神秘,因为那里的环境气候会让人很不舒服,一般人很难光顾,所以大多仍处于原始状态。但最重要的是,热带雨林作为我们地球生物圈中的重要角色,它不仅养育着数量庞大的动物种群,其本身在生长过程中,还向大气中源源不断地供给着生命赖以生存的氧气。因此,热带雨林有了一个别称:“地球之肺”。
仅占地球陆地总面积很少一部分的热带雨林,是我们人类乃至整个生物界生存活动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如果它不复存在,地球的环境气候将产生重大变化。
近几十年,由于人们的破坏性砍伐,热带雨林的面积正在锐减,由此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些千万年自然创造的生态环境系统一旦破坏殆尽,地球面临的将会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
(三)默读课文。
五分钟内读完全文,了解雨林的毁灭将给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
读准字词:濒临栖息灰烬摄取海藻白垩纪。
(四)梳理信息。
1.文中说了哪几层意思?你能否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体现各层中心意思的句子?(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参考如下:
第一(1段):说明雨林正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
第(2—5段):说明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丧失一大批物种。
第三(6—10段):说明地球上生命多样性毁灭意味着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
第四(11—13段):警告人们:如果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
2.请说说雨林的毁灭将给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
教师先引导:比如雨林毁灭,使珍贵动物物种濒临灭绝等,请说说还有哪些。
鼓励学生顺着思路探究,学生一边发言,教师一边板书,画出树形图。注意启发学生认识:。这是一张画不完的图。”参考如下:
动物物种濒临灭绝。
植物物种濒临灭绝。
破坏大气全球气温升高。
灾难性气候变化。
冰川溶解。
洪水泛滥。
更多动植物死亡。
(五)拓展延伸。
学生发言。(参考如下:绿头鸭在6000年前被驯化为家鸭,鸿雁在4000年前被驯化为家鹅,野生原鸽在几千年前被驯化为家鸽;甜莱在3000年前就已归化,西红柿的归化也很有趣。)。
学生各抒己见。鼓励创造性发言。参考:火柴、木制牙签等可用竹材代替。
3.快速阅读《湿地:地球之“肾”》一文,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说湿地是地球之“肾”,说明了湿地对地球气候的重要作用,请你找出显示这一作用的句子。
(2)从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湿地是“天然物种库”?
(3)对待大自然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答案参考如下:(1)它能够净化水,调节区域小气候,湿地的蒸腾作用可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2)湿地还是鱼类和其他野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3)对大自然不能一味地征服和改造,而是要和谐相处,给予保护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利用。(4)“世界绿地日”;“绿色和平组织”、“捍卫环境基金”等。)。
(六)小结。
通过文中科学的说明,我们知道了雨林的消失,最终意味着人类灾难的降临。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保护雨林,保护湿地,是我们每个地球公民的责任。
在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也有一小片亚热带雨林,请欣赏:《美丽的西双版纳》。
(七)作业。
2.阅读附文,梳理文中信息。
(一)导入,设疑。
(二)讨论,探究。
1.讨论文章的说明方法:看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些方法对说明事理有何帮助?(先让学生思考.后自由发言。采用边说边议的方式,侧重探讨说明效果。)。
教师点拨:数字说明分为确数说明与约数说明。数字说明要准确,但由于某种原因不可能做到精确表达时,可以用“多”“以上“大约“左右“估计”等约数,以力求近似。这种情况下用约数,反而能体现客观事实,使说明更准确。
拓展:
讨论课后“思考与练习’’题二。参考如下:第1句先列出雨林确切的毁灭速度,之后再将其面积与40多个足球场比较·既能给人具体清晰的直观感受,又突现了雨林毁灭速度之快。
第2句在列数据的同时将两个数据作比较,突出了毁林建牧场效率之低。
教师点拨:列数据与作比较相结合,增强了信息的冲击力,更能使人触目惊心。
2.讨论文章表达方式的'运用。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指导:首尾两段引言,实是巧发议论,意在向世人发出警告。首段引言在警示世人的同时,又能为下文展开说明作铺垫;尾段引言更具警示作用,使人在思考中增加对环境的忧息意识,进而逐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师点拨:采用说明与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阐释事理,更能突显主旨,引人关注。
3.讨论本文的结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从各层中心句看结构关系:结构严紧,逐层深入,使事理清楚透彻。
(三)拓展延伸。
1.讨论附文的组材特点。师生交流后小结:文章组材行文的顺序是先果后因,由果导因的逻辑顺序。
小组交流后教师点拨如下:探索事物因果链的事理说明文,在组材时一般遵循如下原则:主要原因详写,写深写透;次要原因略写,点到为止。按照从主要到次要的顺序排列。附文中的间接原因都是最主要的,所以详写;间接中的三条原因是由主到次排列的,不可打乱顺序。
2.学以致用:拟结构提纲。
看单元写作知识短文第二段,明确事理说明文的结构顺序。模仿课文或附文的组材方法,根据参考资料或自己掌握的资料,给作文《绿化好处多》拟结构提纲。
学生看材料,构思,拟提纲。
选例,讨论。
(四)布置作业。
搜集相关材料,充实文章内容,完成作文《绿化好处多》。
雨林的毁灭教案篇三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述位于北京西北郊,曾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掺遭侵略者肆意践踏的景象。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对圆明园被毁的惋惜,对圆明圆昔日辉煌景象的赞叹和对侵略者仇恨的情感。以及由这些情感交织成的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作者这样独具匠心的安排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之情。
(一)知识目标:
(1)、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2)、理解课文的重点词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和探究意识。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让学生了解昔日圆明园的辉煌景象以及体会圆明园遭到毁灭的惨痛。由于昔日的圆明园已不复存在,其精美、壮观,只能通过语言文字去品味、感受。因此,只有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品味语言,才能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这样,为学习“毁灭”部分的教学埋下伏笔,以爱激恨,从而激发学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运用媒体素材,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的辉煌,只有爱之深,才会“恨之切”。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因为课文介绍的内容都已经消失,无法再现其精美壮观,只能从语言文字中理解,教学时,要以理解语言文字为主,以现代教育技术为辅,选取适当的课外材料为烘托,实现圆明园辉煌景观在学生的脑海中的再现。因此。我采用“电教辅助手段,再现昔日圆明园的宏伟建筑和各种奇珍异宝”。引导学生深入课文,从而完成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从年龄特征来看,该年龄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注意力比较持久,知识面较宽,已具备了丰富的想象力和较强的理解能力,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但当今学生对圆明园的了解一般仅限于文字介绍,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其在图、文、声、像等信息刺激下充分感知,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激趣导入——蓄起满腔的情感波澜。
1、师:(深情地)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
法国大作家雨果曾经写到: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然而,这座被誉为万圆之园的皇家园林已经消失了,现在,我们看见的只是矗立在杂草从中的残垣断壁了。(出示三副废墟图)。
2、师:同学们,圆明园是被谁毁灭的(生:英法联军)。
英法联军又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课文。
(二)体会毁灭——奠定正确的情感基调。
1、出示课件,学习第五自然段。
(1)、师:英法联军实在太卑鄙、太野蛮了,课文是用那些词语来描写的呢?请快速浏览第五自然段,找一找。
(2)、学生回答(老师用荧光笔画出相关词语),学生朗读并体会这些词语。
(3)、老师:面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你最想说什么?(并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这段话)。
(4)、老师:就这样,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化为了灰烬;建筑艺术的精华,也化为了灰烬,付出了几个世纪的辛劳统统化为了灰烬。(板书三个化为灰烬)。
2、出示课件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2)老师:圆明园的损失有多大?(生: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不可估量”)。
(3)老师:文中一共用了几个“不可估量”?(生:两个)(板书两个不可估量)。
(4)老师:看着这两个不可估量,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生:伤心、悲痛)。
(5)老师:这样的伤心,这样的气愤可以估量吗?(生;不可估量)(老师再次板书不可估量)。
(6)老师:让我们把这句话告诉自己,告诉在场的老师,告诉全世界的人。(学生感情朗读)。
(三)、深情追忆——抒发曾经的自豪之情。
1、过渡: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就说明它一定有不可估量的价值,那么,昔日的圆明园究竟有些什么,让我们说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呢?请结合第二、三、四自然段说一说。
(1)、学生回答,老师出示第三自然段,并用荧光笔画出“有”。
(2)、老师:文中描写圆明园的宏伟建筑,一共用了几个有“有”(七个)圆明园仅仅是这七个有吗?(生:不是)那么,需要几个有呢?(生:许多个)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找到了“有”?(生;饱览……)。
(3)、圆明园有这么多景点,想看看吗?(生:想)。
(4)、出示配乐图片,让学生尽情欣赏。
(5)、老师:美吗?(生:美)假如我们能在这美丽迷人的园林中痛快地畅游,你心中是什么感觉呀。
(6)、老师:是啊,你说得太好了,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
(7)、出示课件,学生品读“漫步园内……”句子。
2、学习第四段。
(1)过渡:圆明园不仅有宏伟的建筑,还有最珍贵的历史文物,请看(出示配乐图片)。
(2)老师:老师收集到的这些令同学们惊叹不已的图片,只是圆明园数亿万计的文物中很少很少的一部分,他们不仅价值连城,更是中国文明、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所以称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出示课件)。
3、学习第二段。
(1)、过渡:圆明园不仅建筑宏伟,珍藏丰富,它的总体布局也是很独特的。请看(出示布局图)。
(2)、老师讲解,并提问学生,课文是用哪个词形容圆明园的总体布局的呢?重点理解“众星拱月”。
4、教师小结:圆明园就凭着巧妙的设计,宏伟的建筑,丰富的珍藏,成为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课文用这两句话很好地概括了圆明园的价值,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课件)。
(1)、用“是……也是……”这个关联词把这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2)、大声朗读这句话。
(五)、观看录象——宣泄喷涌而出的情感。
1、过渡:多好的园林啊,可是这一切都已经不存在了,这一切早就被英法联军的一把火无情地烧毁了。
2、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象片段。
3、片终,出示大火不停在画面飞旋扑闪,并响起《江河水》这首比较伤感的二胡曲子。稍后,屏幕上打出一行字:这把火,烧毁了——(填空)。
4、老师:这把火烧毁了什么,请你把它写在纸上,写在你的心里。(学生动笔写)。
5、老师:来,告诉大家,这把火可烧毁什么?(让学生自由说,老师作适当的评价)。
6、教师小结:这把大火可以烧毁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却烧不毁侵略者的滔天罪行,烧不毁中华民族的仇恨,更烧不毁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就像这首诗歌写的一样(出示课件)。
7、学生齐读诗歌。
(六)、拓展延伸——打开学生的理性思考。
1、过渡:这个痛苦的耻辱一直刻在我们的心理整整147年了,正是因为这把火,唤醒了千千万万浑浑恶恶的中国人;正是因为这把火,激起了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如今,我们的祖国变得强大起来了,有人提议,(出示课件)要重建圆明园,对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请和四人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2、学生相互交流,各抒己见。
3、教师小结。:不管是不是重建,老师都感到非常欣慰,重要的是老师看到了同学们那颗真挚的爱国心啊!
4、老师小结:同学们,忘记历史,就是背叛,为了让火烧圆明园的悲剧不再重演,让我们时刻记住: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出示课件,“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雨林的毁灭教案篇四
通过读课文,同学们已经初步知道了圆明园为什么被誉为“万园之园”。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课件出示圆明园整体示意图)。
请同学们用语言描述看到的圆明园,其他同学补充。
圆明园到底有多大?(占地约350公顷)各自用熟知的建筑或场地类比一下。假设:一个教室约50平方米,圆明园就有70000个教室那么大。
1、语言描述“金碧辉煌的宫殿”“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看谁描述得更细致,更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2、分别展示“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安澜园”“狮子林”等的精美图片。你能找到哪些赞美之辞?(“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3、出示圆明园“国宝四首”(牛首、猴首、虎首、猪首)图,赔以文字说明,师动情讲述“四首”的回国历程。小结:圆明园的文物价值由此可见一般。
4、圆明园到底有多少这样的宝物呢?请看一段描述(课件出示有关资料)。
再找一些词语来歌颂一下好吗?(叹为观止、难以置信、大开眼界、举世无双……)。
5、师激情小结:难怪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这样说过:即使是把法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
1、这样一座收藏着无数奇珍异宝、堪称当时世界之最的博物馆、艺术馆现在已经是灰飞湮灭了,只剩几根柱子。她是怎样毁于一旦的呢?请看电影《火烧圆明园》。
2、播放电影片段,师生静静观看。
3、同学们,看了电影,你有什么话说?尽情诉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4、同学们讲得真动情,真精彩。怎样才能把它永远留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呢?动笔练写。
雨林的毁灭教案篇五
1.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2.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并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理解重点语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及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2课时。
圆明园园景的录像带(或幻灯片)、胶片、投影仪、生字卡片。
1.有哪些同学去过北京的圆明园遗址,请举手?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圆明园呢?(学生说。)。
2.教师:同学们说得对,现在的圆明园是一片废墟。它是怎样成为废墟的呢?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呢?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会告诉我们一切的。
读后简单说说。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对照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利用熟字记清生字字形,注意易错的地方。
2.读通课文,划出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不理解的做记号。
3.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思考:圆明园是被谁毁灭的?(1860年被英法侵略者毁灭的。)。
损失苏州幻想唐朝博物馆艺术统统奉命。
1.指名、齐读生字卡片,纠正不正确读音。
2.读词语,说说哪个字字形易错。区别:“幻”与“幼”、“博”与“搏”、“统”不要写成“”。
3.指出不理解的词语,大家讨论。通过查字典或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
4.读第116页第4题“读读写写”,并对词义加以理解。
5.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然后回答思考题。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明园原来是非常美丽的,现在的颐和园只是圆明园的三分之一。现在我们就欣赏圆明园的美景。(放录像或幻灯片。)。
请打开书,自己朗读全文,找到课文的这部分描写。
讨论后板书:皇家园林: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
1.读后说说这里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联系课文前后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板书:建筑宏伟、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理解:什么叫瑰宝?什么叫精华?
3.默读课文后,谈一谈哪些地方体现出它是建筑艺术的精华、园林艺术的瑰宝?
4.用书上恰当的词语概括这几方面的内容。
(边讨论边板书: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热闹街市、田园风光、中外风景名胜。)。
5.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欣赏圆明园的美景。
6.教师:这一段描写太妙了,把圆明园的举世闻名的美景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你喜欢这一段中的哪些语句,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大家一同欣赏。
7.练习背诵第3自然段。
1.请一名同学读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分析这句话的句式、作用。(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朗读第4自然段,看有哪些珍贵的历史文物。(读后回答并板书: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3.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代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的文物历史久远、品种繁多。)。
4.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一段。
雨林的毁灭教案篇六
1.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22.圆明园的毁灭。
2.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并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理解重点语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及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3课时。
圆明园园景的录像带(或幻灯片)、胶片、投影仪、生字卡片。
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
1.有哪些同学去过北京的圆明园遗址,请举手?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圆明园呢?(学生说。)。
2.教师:同学们说得对,现在的圆明园是一片废墟。它是怎样成为废墟的呢?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呢?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会告诉我们一切的。(板书课题:22.圆明园的毁灭)。
二、范读课文,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读后简单说说。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对照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利用熟字记清生字字形,注意易错的地方。
2.读通课文,划出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不理解的做记号。
3.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思考:圆明园是被谁毁灭的?(1860年被英法侵略者毁灭的。)。
四、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卡片。
损失苏州幻想唐朝博物馆艺术统统奉命。
1.指名、齐读生字卡片,纠正不正确读音。
2.读词语,说说哪个字字形易错。区别:“幻”与“幼”、“博”与“搏”、“统”不要写成“”。
3.指出不理解的词语,大家讨论。通过查字典或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
4.读第116页第4题“读读写写”,并对词义加以理解。
5.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然后回答思考题。
五、自己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2.朗读课文。
雨林的毁灭教案篇七
1.认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1.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文章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1.课前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2.教学课件。
1 在我们国家的广州市,刚刚举办了一场亚洲最高级别的赛事,你们知道吗?说说你的了解。我们的祖国国力日益强盛,相继举办了奥运会亚运会,引起了世人的瞩目。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百五十年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件屈辱的事情,美丽的东方园林被西方强盗毁于一旦。
2.板书课题。强调“毁”写法。
3.轮流读课文,检查预习,随时正音。
1.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把最让你气愤的地方用“——”画出来并作一作批注。
生默读,批注。交流。
2 读了这段文字,你是怎样的心情?
3.这心情从何而来?读一读让你感觉到愤慨的句子,读出你的感情。
4.出示: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是的,侵略者的本性是残暴而贪婪的,让我们带着愤恨读一读。
生小声读。交流。
6.圆明园的灰烬里到底有什么?让我们探寻一下这座园林的瑰宝和精华。
1.默读课文,感受一下这曾经是一座什么样的园林。哪些景观和建筑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笔划下来。再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2.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在你的脑海中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来谈,感悟重点词句)
出示: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自由读,边读边想象。
谁来读一读这优美的文字,指名读。
课文中没有介绍到的景观还有很多,你知道有哪些吗?
(展示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资料,重点介绍最让自己欣赏和惊叹的部分)
3.真是巧夺天工,精美而宏伟的圆明园。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4.圆明园布局精妙,建筑风格各异,当然称得上的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同学们,让我们把这些美景记在心里,我们一起回顾圆明园的美景和宏伟建筑。
出示幻灯片,辅助背诵。
5 欣赏了园林风光,我们再来看看园中丰富的收藏品。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了解圆明园中珍贵文物的收藏情况。
谈谈体会。所以说,圆明园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6 就是这样的一座举世闻名的圆明园,被侵略者付之一炬,所以,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告诉了我们:(出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两个“不可估量”要强调什么?齐读。
雨林的毁灭教案篇八
认识价值、‘量化’损失;以景促悲,以悲激愤。
1、把阅读、想象、感悟相结合,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圣境;
2、用昔日圣境与残垣断壁作比,揭露侵略者的野蛮行径,激发爱国情结;
一、揭题。
(出示图片,读文字)。
1、(停顿片刻)用一个词表达你此时的心情。(悲痛、伤心、惋惜、无奈……)。
2、把你们的感受(悲与愤、仇与恨)带到第一自然段中读一读。
二、深入(认识价值)。
1、(出示句子投影)。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1)再重读‘不可估量’,加强强调语气;并想想从‘不可估量的损失’可以体会出什么?(重要性、价值高、损失无法计算……)。
(2)也可以这样说: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就说明圆明园就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三、探究。
1、昔日的圆明园究竟有些什么,使我们说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让我们读课文,结合课文二、三、四自然段说一说。(生自学2、3、4自然段;师指导、提示、帮扶)。
2、汇报;师作好板书;
列举如下: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板书:…有…也有…)。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板书:……还有……)。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板书:…不仅有……还有…)。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板书:上自……下至…)。
3、品析;
(1)(以考察历史知识为由导入):从先秦至清代,多少年的时间?(大约5000年)。
(2)如果一年只出一件文物,经历时间之长,朝代之多,圆明园内所拥有的文物可以怎么形容?(数以千计、应有尽有、不计其数……)。
(4)(再出示虎首图片)师在数字、价格方面作说明;由此你觉得圆明园的文物还可以怎样形容?(价值连城、珍贵……)。
(5)用关联词把文物的两个特点连成一句话。师引读:所以我们不难相信——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你作为一个中国孩子,你感到……(骄傲、自豪)(用骄傲的语气齐读这句话)。
(6)怎样让别人也相信它的的确确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我们通过(齐读全段)朗读来表现。
(1)(投影出示20处景物名称:天然图画、平湖秋月……)。
(2)生读名称一遍;师告知象这样根据‘各地名胜’和‘诗情画意’而命名的景点,圆明园内有140多处。
(3)师:只读完20个景点名称,大家用了50多秒;如果140处景物,每一处都要细细玩赏,需要多久?(生估计……)。
(4)140多处,我们是没办法一一欣赏,就只去参观其中四处吧;——发挥想象,描述你看到的画面。(出示典型景点图片)。
……。
(1)(投影出示四处景观:山乡村野……)。
(2)(伴着舒缓音乐,生欣赏)我想你应该用眼睛去凝视、用耳朵去聆听、用小嘴去歌唱、用鼻子去闻香、用心灵去感受,把自己最感兴趣的景观表达出来。
……。
(3)(引读)不用走遍天下就能饱览天下美景。所以: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回过头,再通过朗读感受一下;***,请你带着大家去游赏吧,把你游玩时的快乐与大家一起分享。
(4)你们置身在幻想的境界了吗?这样一个如诗如画、令人心驰神往的境界怎能不让人陶醉呢?再次用你们优美的朗读把在场的所有老师一起带入幻想的境界。
总结:把这两个评价的句子连成一句话。——这就是圆明园的价值。
四、探究(‘量化’损失)。
1、然而,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结果呢?)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就这样被化成灰烬。
2、所以,我们发出这样的呼喊——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1、‘损失’是谁造成的?用文中三个字概括出“侵略者”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掠、毁、烧)。
2、侵略者是怎么掠的?如何毁的?又是怎样烧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3、汇报;并简要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4、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当年这些强盗野蛮抢夺、肆意破坏的情景。(播放视频剪辑)。
画外音:烈火熊熊、浓烟滚滚,这把火连烧三天!三天——72个小时——4320分钟——259200秒;烧掉一幅字画只需几秒,烧掉一处建筑只需几十秒;有多少名人书画、多少绫络绸缎、多少奇珍异宝就这样被无情的大火吞并。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可大火却笼罩整个北京城。
1、至此,圆明园曾经拥有的一切,现在都毁灭了(板书:毁灭),什么都没有了。(在原有板书上加‘没’、‘了’;一边加,一边让学生跟读)。
如: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没有了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没有了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还没有了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
园中不仅没有了民族建筑,还没有了西洋景观。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没有了,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奇珍异宝也没有了。
2、(还可以换一种说法)。
金碧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也没有了”;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没有了,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也没有了。
……。
1、什么都——没有了!(擦除板书,只留课题)所有美好的事物就这样一去不返,你什么感受?(无奈、愤怒、仇恨、无助、伤心……)。
2、那你就无奈(愤怒、仇恨、无助、伤心)地表达吧。(自读最后一句,强调读出属于自己的感受)。
3、请全体同学把这句话告诉自己,告诉全天下的人!(集体读)。
结语:我们学习这课,不是为报仇,也并非为雪恨,而是让我们记住这段耻辱,记住这场血与泪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受欺凌。只有国家强盛、民族兴旺,历史的悲剧才不会重演。
板书:
圆明园。
……有……也有……。
……没有了……也没有了……。
……还有……。
……还没有了……。
……不仅有……还有……。
……不仅没有了……还没有了……。
上自……下至……。
上自……下至……都没有了。
雨林的毁灭教案篇九
1、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2、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并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理解重点语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2课时。
圆明园园景幻灯片、《火烧圆明园》电影片断。
一)、谈话导入。
1、人们都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可是,一百多年前,英法联军点起熊熊大火毁灭了闻名遐迩的圆明园,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圆明园的毁灭》,弄明白人们为什么给圆明园这么高的评价?请同学们打开书。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二小节。
(1)、指名学生读。
(2)、理解众星拱月。
a、从字面上来理解,什么叫众星拱月?
(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
b、再读课文,你们看,这里的“月”指的是什么?“星”指的是什么?
c、那“众星拱月”的景象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d、到了晚上,灯火通明的时候,这要是从高空往下看,得多美呀!这种独特的布局就显得更加迷人了,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把这种美感读出来。
(3)、这么美的圆明园,还不能被称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吗?
过渡语:还有那些内容告诉我们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学习第三小节。
(1)、指名学生读。
(2)、这一段描写太妙了,把圆明园举世闻名的美景展现在我们眼前。
(3)、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段话,找一找这段中一共用了几个"有"字?把它圈起来。
(4)、谁来给大家读一下,圆明园中有什么?
(5)、想看看这个园林吗?
(6)、看图片。
(7)、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一看圆明园中仅仅只有这几个有吗?(不是)。
(8)、你是从哪句话中知道的?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9)、圆明园是世界各地景观的浓缩,课文只是例举了这些,应该还有很多,不用走遍天下就能饱览天下美景,看来圆明园真不愧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过渡语:还有哪些内容告诉我们圆明园是瑰宝、是精华呢?
3、学习第四小节。
(1)、指名学生读。
(2)、从先秦至清代,大概是两千年,要是准确的说是2400年,大家算一算,在2400年这段历史,一年里边有一样奇珍异宝那就得有2400多件,哪能一年就出一件呀,所以说,圆明园里的奇珍异宝,用个成语来形容那是数不——(胜数)。
(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数以千计、应有尽有、不计其数。)。
(3)、出示图片:师在数字、价格方面作说明。
(4)、此时,你觉得圆明园的文物还可以用怎样的词来形容?(珍贵、昂贵、价值连城……)。
(5)、难怪课文中称"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就是圆明园的价值,所以我们不难相信——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你作为一个中国人,你的心中应该感到怎样呢?(骄傲、自豪)。
(6)、让我们用骄傲的语气来读,请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这段话。
(7)、谁来试一试?指名读。过渡语:通过刚才的朗读,使我们大家再一次感受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然而,这座闻名遐迩、拥有无数珍宝的园林却被英法联军毁灭了。让我们一起看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4、学习第五小节。
(1)、请大家默读第五自然段。
(2)、谁来读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3)、老师如果这样写这段话,你看好不好?为什么?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来到北京,进入圆明园。他们把园内能拿走的东西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运不走的,就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圆内放火,大火烧了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灰烬。"。
(不好,因为书中的内容写出了侵略者的野蛮。)。
(4)、请同学们默读书上这段话,把你认为最能突出英法联军罪行的词语画出来。
(闯、掠、毁、烧)。
(5)、我们在读这些词语的时候,要读出侵略者的野蛮,表达出我们对他们的痛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遍。
(6)、面对这些野蛮的强盗,昏庸的皇帝只管弃园逃跑,任凭这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在烈火中化为灰烬。让我们再来目睹当年这悲惨的一幕。
(7)、(放录像)。
(8)、谁来告诉大家,这把火烧毁了什么?
这把火烧毁了中国最珍贵的文物、珍品。
这把火烧毁了我国的园林艺术的精华。
这把火烧毁了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
这把火烧毁了中国人心中的天堂啊。
这把火烧毁了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
(9)、就让我们带着这种仇恨一起来读最后一段。
(10)、今天(出示图片),当我们来到圆明园的遗址时,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凄凉的景象,数不清的汉白玉石柱,横七竖八的躺在那里,它没有声音,但谁都能听到他在愤怒地仰天长叹!
过渡语: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有多大?请同学们到课文里去找。
5、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3)、理解“不可估量”。
(4)、再重读第一自然段,不可估量要强调加强语气。(并从中体会出圆明园的重要性、价值高、损失无法计算……)。
(5)、这把火可以烧毁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却烧不毁侵略者的滔天罪行,烧不毁中华民族的仇恨,更烧不毁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6)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6、此时此刻,如果你就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什么?
7、这篇课文的构思颇具匠心,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用很长的篇幅描写圆明园的美景?(英法联军把这么美的圆明园毁灭了,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起反衬作用,更加突出中心。)。
8、结语: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奇耻大辱,是英法联军侵略中国,践踏人类文明的铁的罪证。我们学习这课,不是为报仇雪恨,而是让我们记住这段耻辱,记构建话题,导入课文。
1、在我们国家的广州市,刚刚举办了一场亚洲最高级别的赛事,你们知道吗?说说你的了解。我们的祖国国力日益强盛,相继举办了奥运会亚运会,引起了世人的瞩目。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百五十年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件屈辱的事情,美丽的东方园林被西方强盗毁于一旦。
2、板书课题。强调“毁”写法。
3、轮流读课文,检查预习,随时正音。
三)、细读课文,感悟“毁灭”。
1、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把最让你气愤的地方用“——”画出来并作一作批注。
生默读,批注。交流。
2、读了这段文字,你是怎样的心情?
3、这心情从何而来?读一读让你感觉到愤慨的句子,读出你的.感情。
4、出示: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是的,侵略者的本性是残暴而贪婪的,让我们带着愤恨读一读。
生小声读。交流。
6、圆明园的灰烬里到底有什么?让我们探寻一下这座园林的瑰宝和精华。
四)、品读课文,领悟“精华”。
1、默读课文,感受一下这曾经是一座什么样的园林。哪些景观和建筑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笔划下来。再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2、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在你的脑海中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来谈,感悟重点词句。)。
出示: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自由读,边读边想象。
谁来读一读这优美的文字,指名读。
课文中没有介绍到的景观还有很多,你知道有哪些吗?
(展示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资料,重点介绍最让自己欣赏和惊叹的部分。)。
3、真是巧夺天工,精美而宏伟的圆明园。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4、圆明园布局精妙,建筑风格各异,当然称得上的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同学们,让我们把这些美景记在心里,我们一起回顾圆明园的美景和宏伟建筑。
出示幻灯片,辅助背诵。
5、欣赏了园林风光,我们再来看看园中丰富的收藏品。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了解圆明园中珍贵文物的收藏情况。
谈谈体会。所以说,圆明园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6、就是这样的一座举世闻名的圆明园,被侵略者付之一炬,所以,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告诉了我们:(出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两个“不可估量”要强调什么?齐读。
也许,圆明园的废墟会提醒我们,不忘国耻,永远要记住侵略者的强盗行径。
雨林的毁灭教案篇十
本课是五年级教材第七单元中的内容,本组包括《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难忘的一课》、《最后一分钟》等四篇课文,重点在使学生感受文字中所包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本文通过描写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通过搜集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
本课为本单元重点课文,分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使学生掌握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划分段落;第三课时展示学生所收集的资料,写出文章的读后感,背诵第3、4自然段。本节是第二课时。
1、知识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字词;
(2)学习通过词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提高朗读能力,积累语言;
(2)培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一朝的毁灭,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德育目标: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1、重点:引导学生自读、感悟、想象,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2、难点:
(1)通过自读、感悟和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
(2)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别具用心。
1、充分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
圆明园曾经的辉煌通过文字较难形成完整、清晰的形象,学生很少到过圆明园,对它现在的景象也知之甚少。本节课通过运用多媒体展示,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中;更通过圆明园的今昔对比,理解它的毁灭给人类文化所造成的不可估量的损失;通过影片片断,感受侵略者的野蛮,激发痛恨侵略者、振兴中华的情感。
2、学生课下搜集有关圆明园的图片、文字及音像资料,既丰富文章内容,有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1、合作交流:以学生自读感悟为基础,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交流收获和体会;
2、自主探究:抓住重点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
3、重视朗读:只有反复的朗读和感悟,才能再现圆明园昔日的景象,才能引发学生与作者的共鸣。
1、引入:学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首先设计:你还有哪些不懂得问题?学生合作学习,汇报学习结果。
重点:众星拱月。
(1)众星拱月的“月”指什么,“星”指什么?(培养学生对景物的想象和对文字的理解能力)。
(2)观看课件演示“众星拱月”
(对圆明园整体布局有更深刻的认识)。
(3)读第二自然段(学生对文章的再次阅读,可以获得与初读不同的感受,可以对词句有更深的理解)。
2、导入第三自然段:圆明园不仅有众星拱月的布局,更有众多独特的景观。
(1)读第三自然段。要求:谁能把这些著名的景观介绍给大家!
(学生喜欢表现,这一要求既使学生明确了阅读重点,更增强阅读兴趣,又能够通过介绍培养表达能力)。
(2)介绍。
结合各自搜集到的图片和演示图片,学生描述园中景观。
(描述中教师指导和范读,体会不同景物的不同特点和对景色的赞美之情;通过朗读后的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语感、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图片欣赏及教师解说,使课文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
说明:省略号运用的含义。
(3)自己也来读一读,读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漫步园内,置身其中,你仿佛看到了。
(新课标要求要加强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技巧上加以指导,更要使学生通过进入情境,在朗读中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进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本段文字最为优美,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既培养朗读能力,又激发对圆明园的热爱之情。通过学生自己的语言叙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导入第四自然段。
问题: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语“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4、延伸:作为中国人,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以上的学习,通过设置问题,学生自己阅读,自己解决问题,学生对圆明园产生了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抓住学生的激情让学生谈出各自此时的感受,引发学生的感想,使课本内容得到延伸,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式)。
5、此时学生激情高涨,话锋一转,引起心理上的强烈落差:多好的园林,这一切已经不复存在,被强盗一把火烧毁了!导入第5自然段。
快速浏览第5自然段。要求:用词语简要概括。
(通过词语,体会侵略者的野蛮和贪婪)。
师:面对强盗,皇帝只顾逃命,中国人也只能紧握空拳,眼睁睁的看着这样一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在烈火中痛苦的呻吟,转眼间变成一片残垣断壁。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目睹那惨痛的一幕!
(播放《火烧圆明园》电影片断,使学生亲眼目睹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的真切画面,激发学生对侵略者野蛮行径和清政府软弱无能的憎恨之情)。
6、师:这把火烧毁了什么?
回归第一段,出示字幕:“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圆明园的毁灭给祖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所带来的损失,使学生的激情得到升华)。
8、教师总结:100多年过去了,圆明园废墟依然屹立在那里,它不仅记载着侵略者的滔天罪行,记载着中华民族的苦难历史,更在时刻警醒着我们:贫穷、落后就要挨打!为了悲剧不再重演,中国只有强大、强大再强大!让我们牢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9、课下拓展:
新课标要求学生要通过学习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形成正确的思想、独到的思想。
思考:
(1)面对圆明园废墟,你想说些什么?
(2)关于圆明园是否需要重修,你的意见是什么?
布局:众星拱月。
瑰宝精华景观风格各异(爱)。
博物馆艺术馆。
毁灭:掠毁烧(恨)。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雨林的毁灭教案篇十一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语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组共有四篇课文,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圆明园的毁灭》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举世闻名、玲珑剔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宏伟建筑和珍贵收藏,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读文、感悟中,通过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本课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变序教学法,引导学生读、思、画、议、说,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1、教师准备:搜集有关圆明园的图片及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制成课件。
第一课时,学生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清文章脉络,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并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现在我着重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第一步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出示书中圆明园残垣断壁图片,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课上进行交流,使他们进一步地了解了圆明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直面毁灭,激发情感。
1、默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2、说说读后的感受,用一两个词形容一下侵略者,并引导讨论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板书:化为灰烬)。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通过前面查阅、收集、交流资料,切实了解了圆明园的价值,这时直奔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学习,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引导学生抓住“闯进、凡是、统统、任意”等重点词语来理解、体会英法联军贪婪、无耻、野蛮的强盗行径,激发学生的悲愤、痛惜等情感,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并通过朗读使学生心中的情感得以抒发和强化。
第三步再现辉煌,深化情感。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圆明园布局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2)小组合作,画出圆明园布局示意图。
(3)课件出示圆明园布局图。(板书:众星拱月的布局。)。
《新课标》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所以在这一环节上,我让学生小组合作,用简笔画的方式画出圆明园布局示意图,有机地整合了语文和美术学科,又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读书、思考和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探究,通过完成简笔画及课件展示理解了“众星拱月”的意思,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1)默读第三段,想想这段共有几句话,讲到了圆明园的哪些景点,用笔在文中画一画。
(2)出示小练习,将圆内的景观分类。
(3)课件出示圆明园中的建筑风景图片。(板书:风格各异的建筑)。
(4)选择一处最感兴趣的景观想像说话。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并试着背诵。
心理实验证明:任何视觉上的触摸产生的效果都远胜于文字的表述,因为它能更直接地将读者或观众带入情境之中,更容易令读者或观众产生共鸣。圆明园的瑰丽毕竟已成为过去,单凭文字要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生动的形象是比较困难的,课件中图景的直观再现更利于学生感受毁灭前圆明园的辉煌,丰富了他们感观上的认识,使得课本中的文字在学生的头脑中变得立体起来,鲜活起来,还能帮助他们理解一些存在疑惑的词语,如“金碧辉煌”、“西洋景观”等,突破了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化语言。再进行想像说话,使全体学生入情入境,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圆明园的热爱之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2)课件出示圆明园中的历史文物、奇珍异宝。(板书:珍贵的历史文物)。
(3)指导朗读。
出示图片资料,让学生更直接的体会到圆明园文物价值的不可估量,损失的不可挽回,从而更加深对英法联军的愤恨。
4、模拟导游,介绍辉煌。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我设计了学生最感兴趣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模拟小导游,任意选择课文2、3、4自然段中的一段内容,也可以结合自己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圆明园的资料来解说,给学生提供了一次语言发展和创造的机会,训练了他们口语交际的能力及感知文字和运用文字的能力。
第四步历史再现,升华情感。
2、画面定格,出示:这把大火烧毁了什么?
雨林的毁灭教案篇十二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绚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因为介绍的内容都已经消失,无法再现,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同学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并展开想象,使同学对当年的圆明园辉煌景观有个大致的了解。可以凭借插图,也可以通过收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使同学归圆明园有更多、更形象的了解。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同学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自身的体会。
3、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俺们曾经学过一篇课文《颐和园》,知道了北京的颐和园是一座拥山抱水、气象万千的古典园林,在园内外享有很高的盛誉。在北京西北郊还有一座被誉为“万国之园”的皇家园林。遗憾的是,这一园林艺术杰作,被英法联军劫掠和焚烧,使一代名园化为废墟。今天,俺们学习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了解一下昔日园林的风采和侵略者对它的毁灭情况。(板书课题)。
1、自身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和被毁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1)、记清字形。
“置”是上下结构,下面的“直”字里面是三横。
“统”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充”字,不要写成“流”字的右边。
“略”是左右结构,左边是“田”字,右边是“口”,不要把两局部颠倒了。
注意“损”和“捐”;“销”和“锁”;“征”和“证”几个形近字的区别。
(2)、理解词语的意思。
西洋:泛指欧、美各国。
先秦:即秦统一中国以前,一般指春秋战国时期,为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距离清朝20xx多年。
瑰宝:特别珍贵的东西。
估计:量,读“liang”,推算、计算的意思。
众心拱月:拱,环绕。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不要把“碧”误写成“壁”。
玲珑剔透:玲珑,精致灵巧;剔透,剔除多余的局部,使透空明晰。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
练习朗读课文。
1、自身读课文,想想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练习分段。
2、全班讨论课文的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二段(第2至4自然段)具体介绍当年圆明园的辉煌景观。
第三段(第5自然段)讲英法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朗读第二大段,了解圆明园的过去。这局部主要介绍了圆明园辉煌的景观。是从三方面具体介绍的:先介绍了圆明园的位置与总体布局;再介绍园中的各种景点;然后介绍了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
(1)、先读第2自然段。标出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向俺们介绍了什么?(3句话)。
“举世闻名”的意思是全世界都有名。
(2)、读读第3自然段。画画图内有哪些美不胜收的景观,从中你能想像出什么?
第一句中有个分号,包括两个分句,从第一个分句“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可以想像出园内不可胜数的宫廷建筑各具风格,千姿百态。第二个分句“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这句中的“象征”是用具体东西表示事物的某种意义。封建帝王为了变变花样,换换口味偶尔也想上街逛逛,到农村看看,就在园特造了一座“舍卫城”(即买卖街)和“北村山村”。一旦皇帝兴致来了,要逛街,就得马上把买卖街安排起来:宫监人等立即扮成商人、手工艺人、游人,各处响起叫卖声,做各种交易,很像个热闹的街市。
一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帝王们为了享乐,不惜代价把全国名胜移置园中。
二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
三是吸取了西洋建筑的风格。
第六句对全段进行了概括总结。写出了在园内游览的感受,通过这些感受来赞叹圆明园汇聚天下风光的迷人景色,融合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赞叹俺国古代劳动人民所发明的这一世界园林奇迹。
(3)、读第4自然段。想想为什么说圆明园“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有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
老师适当补充一些具体内容,让同学易于体会圆明园的文物价值。
从收藏时间看:先秦——清有20xx多年.
从收藏时间看:有20xx多年祭奠用的青铜礼器;有历代名人书画,而这些绝大局部是真迹,许多是孤本;还有很多珍宝及外国进贡的珍稀礼品。所有这些文物,对于研究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的文明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不少都是无价之宝,所以用“最珍贵”来形容。
熟读前两局部课文,请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心情。
1、读读课文。想想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2、展开讨论:把最让你气愤的地方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气愤?
重点理解“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闯进”说明他们简直是强盗,接着一层深一层地揭露侵略者的强盗行径:只要能拿的,一点儿不留;拿不动的,用大车、牲口搬运,也不落一点儿;拿不动、运不走的,没有方法了,也不放过,想方法也要破坏掉,毁掉。多么令人气愤!有资料记载,讲强盗们“遇珍贵不可携的如铜器、瓷器、楠木摆设等,则以棒击毁,必至粉碎而后快”。
侵略者们抢掠、毁坏还不成,进而放火焚烧,“大火连烧三天”,不只使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名园化为一片灰烬,而且国内的珍贵的历史文物也被大火烧掉了。
读第一段,体会“不可估量的损失”的意思。(说明损失巨大)。
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了它辉煌的过去?
课文用较大篇幅写了圆明园的辉煌的过去,突出了他的雄伟壮观和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而正是这样一座世界闻名的园林,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这两局部内容紧密联系,更能激起人们对侵略者无比憎恨的感情。
围绕两方面内容:对优美园林和劳动人民的赞叹,对侵略者的憎恨。不忘国耻,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
分段练习背诵课文。
雨林的毁灭教案篇十三
1、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2、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并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理解重点语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及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2课时。
圆明园园景的录像带(或幻灯片)、胶片、投影仪、生字卡片。
1、有哪些同学去过北京的圆明园遗址,请举手?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圆明园呢?(学生说。)
2、教师:同学们说得对,现在的圆明园是一片废墟。它是怎样成为废墟的呢?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呢?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会告诉我们一切的。
读后简单说说。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对照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利用熟字记清生字字形,注意易错的地方。
2、读通课文,划出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不理解的做记号。
3、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思考:圆明园是被谁毁灭的.?(1860年被英法侵略者毁灭的。)
损失苏州幻想唐朝博物馆艺术统统奉命
1、指名、齐读生字卡片,纠正不正确读音。
2、读词语,说说哪个字字形易错。区别:“幻”与“幼”、“博”与“搏”、“统”不要写成“”。
3、指出不理解的词语,大家讨论。通过查字典或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
4、读第116页第4题“读读写写”,并对词义加以理解。
5、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然后回答思考题。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明园原来是非常美丽的,现在的颐和园只是圆明园的三分之一。现在我们就欣赏圆明园的美景。(放录像或幻灯片。)
请打开书,自己朗读全文,找到课文的这部分描写。
讨论后板书:皇家园林: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
1、读后说说这里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联系课文前后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板书:建筑宏伟、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理解:什么叫瑰宝?什么叫精华?
3、默读课文后,谈一谈哪些地方体现出它是建筑艺术的精华、园林艺术的瑰宝?
4、用书上恰当的词语概括这几方面的内容。
(边讨论边板书: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热闹街市、田园风光、中外风景名胜。)
5、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欣赏圆明园的美景。
6、教师:这一段描写太妙了,把圆明园的举世闻名的美景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你喜欢这一段中的哪些语句,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大家一同欣赏。
7、练习背诵第3自然段。
1、请一名同学读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分析这句话的句式、作用。(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朗读第4自然段,看有哪些珍贵的历史文物。(读后回答并板书: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3、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代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的文物历史久远、品种繁多。)
4、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一段。
1、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雨林的毁灭教案篇十四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当年圆明园的样子并了解它毁灭的经过。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学生齐读课题。
1、幻灯出示:圆明园是()。
2、指名回答,教师出示:
(1)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2)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3、齐读这三句话。
这三句话是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学到这里,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吗?(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节课我们首先来解决这些问题。
现在有一个旅行团要到北京去旅游,其中要去的一个地方就是圆明园。你愿意当他们的导游吗?好,李老师和其他老师就来当游客。现在你们可以准备一下。
1、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读课文2-4自然段,前后四人展开讨论。
2、补充资料,看一段录像。
4、学生按教师提示的顺序作介绍,教师作相应的指导,并练习朗读。
第三自然段:句1:你平时见过的哪一个建筑也是金碧辉煌的,你能举个例子吗?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特别华丽,光彩夺目。玲珑剔透: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你能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举些例子吗?练习读句1,指名读,比赛,全班朗读。句2、3:讲解平湖秋月、雷锋西照是杭州"西湖十景"中的两处。句4,补充瑶台、武陵春色的出处。
讲述:这样的一座宏伟壮观的园林,汇聚了天下风光的迷人景色,融合了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当你漫步圆内--(引读)流连其间--(引读)谁还想再读一读这句话?难怪课文中称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听了导游们的介绍,你觉的圆明园怎么样?板书:景观千姿百态。再让我们来投入地读一遍课文第三自然段,去想象圆明园中的辉煌景观。
第四自然段:板书:收藏:最珍贵。
5、各自朗读2--4自然段,并结合板书想想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板书:举世闻名)。
5、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感想吗?
过渡:圆明园这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历经六代一百五十年的营建,堪称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可惜,如此辉煌壮丽的万园之园,却毁与英法联军的一把巨火!
1、看录象。
2、指名回答:你看到了些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3、学生各自练习朗读。并想想你能不能?"不但……而且……甚至……"的句式来说说强盗们毁灭圆明园的经过。
4、指名回答,板书:掠夺、毁坏、焚烧、化为灰烬。
理解"凡是、统统、实在、任意"这几个词语的意思,并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侵略者的贪婪、野蛮、残酷。)。
5、再读第一自然段,板书:损失不可估量。
1、课文学完了,读到这里,你又有何感想呢?(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讲,一: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二:对侵略者的仇恨。)。
2、这里,李老师还摘录了电影《火烧圆明园》中的一段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
规模:非常大掠夺。
举世闻名景观:千姿百态毁灭化为灰烬。
收藏:珍贵文物焚烧。
损失不可估量。
雨林的毁灭教案篇十五
《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语文的课文。用对比手法写是为了通过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来让读者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读者的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3、学会本课11个生字,13个生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1、利用计算机教室,网上查询相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交流网上搜集的资料;理清写作思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提出并解决部分疑难问题。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自读自悟法;合作讨论法;感情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二、介绍、交流网上搜寻的资料。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部分资料。
三、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
1、找出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结合课文理解字词。
2、默读课文,说一说当年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把写圆明园被毁灭的句子找出来。
3、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找出疑难问题,小组提出来。
四、检查自学情况,个人汇报与小组汇报相结合。
教学内容:自主、合作学习课文,探究写法,练习从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合作讨论法;感情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揭示课题。
3、浏览课文,提出你不理解的问题。
4、梳理问题。
a为什么说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b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d、教师相机板书:园林瑰宝;建筑精华;博物、艺术;化为灰烬;不可估量。
二、展标。
这节课,我们采用自主与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重点来研究这几个问题。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要看看课文哪些地方是写园林与建筑的。
三、自主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一)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边读边动手划一划重点词句。
(二)指答。
1、如果学生说到第二自然段,引导理解举世闻名众星拱月两个词语。
a、相机出示课件:圆明园结构示意图,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板书:众星拱月。
b、圆明园布局独特、举世闻名,真不愧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大家再读原文,读出你的喜爱、赞美之情。
2、相机出示课件(第三自然段第一句):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a指说理解。教师相机板书:有也有。
b教师小结:景观各有特色,各有风格,大家回读体会,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c指读、范读、赛读。
3、相机出示课件(第三自然段24句):。
a指说理解。相机把描写的景物名称用不同的颜色着重显示。
b园中景观多而优美,风格各异,大家回读课文,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c出示课件,欣赏圆明园有代表性的景观,教师相机介绍、激情;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景观,抒发情感。
d学生谈感想。教师板书:爱。
e教师小结:圆明园真不愧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智慧与才能的结晶。
f自由读、范读、指读。
4、相机出示课件:漫步园内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a指说理解。教师指导:漫步在圆明园中,你有怎样的感受呢?读出这种感受。
b指读,范读,齐读。
(三)、总结这一自然段先后写了什么,理清写作顺序。
(四)、引导背诵,积累语言。
a导语:让我们把这些优美的语言积累起来,把圆明园的美景常留心中。
b教师出示课件(背诵提示),练习背诵。
c师生齐背。
四、小组合作学习第四自然段。
(一)出示自学提纲:
1、为什么说圆明园是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划出重点词句。
2、小组交流意见。
3、练习有感情朗读。
(二)小组汇报:
1、汇报第一题。重点抓上自下至、最等词语;相机板书:上自、下至。
2、怎样通过朗读让大家都感受到圆明园的确是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指读、评读、赛读。
五、学习第三段。
出示课件:他们把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
(2)指说,重点理解凡是、统统、实在任意等词语。相机板书:掠、烧、毁。
(4)你们有什么感受?板书:恨。
(5)带着这种情感,齐读。
六、学习第一段。
先后出示课件:
[a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b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与世界文化史不可估量的损失。]。
(1)指两人读,比较两段话有什么不同?抓两个不可估量的作用。
(2)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你用具体事实说一说。
(3)指读、齐读,读出惋惜之情。
八、作业。
布置:现在有人建议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建圆明园,恢复它的原貌。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课下讨论讨论。
教学内容:召开小小辩论会,把个人或小组意见进行书面总结。
教学方法:辩论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
1、导入:板出辩论主题:重建圆明园。
2、召开辩论会。教师指导学生辩论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a正反方分别在组内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交流意见。
b正反方开始表述各自的观点。
c正反方驳斥对方观点。
d教师肯定双方观点,要求双方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写出书面总结。
3、教师巡回指导。
雨林的毁灭教案篇十六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围绕“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这一主题开展一次演讲活动。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把搜集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背诵课文,并开展演讲活动。
在演讲的过程中做到语言流畅,仪态大方,感情真挚。
搜集资料,加以整理,以备上课交流。
1、 朗读课文, 体会作者强烈的爱与恨。
2、 背诵三、四自然段。
朗读、背诵、体会作者的爱与恨。
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 今天,我们将围绕“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开展一次演讲活动,同学们在演讲的时候应做到语言流畅,仪态大方,感情真挚。
2、 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一名代表和老师组成评审团。
3、 按次序进行演讲。每个人享有对自己欣赏的演讲投支持票的权利。
4、 根据评审团的评选结果及同学们的投票情况,评出优秀演讲个人若干,并总结奖励。
推选评审团并演讲。
锻炼搜集和整理信息以及表达清提那的能力。
师总结:同学们的演讲精彩极了,既让我们回顾了那段耻辱的历史,同时又让我们明白了不忘历史不等于铭记仇恨,而应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学习,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学生认真聆听。
激发感情。
圆明园的毁灭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在教学时由于拘泥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体验没有充分拓展开。在课上如果安排学生动笔下下自己的感受就更好了。让他们认识到了他们这一代肩挑重担,必须发奋学习,保卫祖国,决不让列强再踏进国土一步,要让庄严的五星红旗永远高高地飘扬。
雨林的毁灭教案篇十七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七组中的开篇课文。本组教材的专题是“勿忘国耻”。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对象分析:
这节课是借班上课,我对学生的了解甚少。但他们具有这一年龄段孩子的共同特点即对新鲜事物注意力持久,有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在阅读中,他们基本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有收集资料的能力,但还欠缺有目的地收集及整理资料。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不可估量、损失、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
2、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三)情感道德目标:
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句子和词语的深刻含义,感受到圆明园昔日的辉。
煌。同时让学生了解圆明园被毁这一耻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难点:通过读文、感悟、想象,让学生在脑海里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再现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勿忘国耻的情感。
五、教学策略:朗读感悟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六、课前准备:
(一)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课前准备:课前预习。
七、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主要目标要求】: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不可估量、损失、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体会文中作者对圆明园的热爱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及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句子和词语的深刻含义,感受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教学难点:通过读文、感悟、想象,让学生在脑海里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教学过程预设】:
(一)板书引入,自主质疑。
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归纳总结两个问题:1、圆明园是怎样一座园林?2、它是怎样毁灭的?)。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读要求: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
(2)边读边想,你能否解决刚才你们提出的问题。
2、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检查读音,自主识记。(检查生词及部分四字词语的读音)。
方式:自由读、个别读、同桌互读互考、齐读。
(2)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解决学生提出的“想知道”的问题。)。
a再默读课文b小组交流问题答案c学生反馈。
3、概括内容:文章主要围绕圆明园哪些方面来写的?(昔日的辉煌,毁灭的景象)。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文化艺术价值很高。那课文是怎样评价它的?(提示:用课文两个词语形容——瑰宝、精华),可惜这么好,这么珍贵的一座园林,却被可耻的英法联军毁灭了,那造成的损失到底有多大?(不可估量)。
(1)投影第一自然段,用替换词的方法去理解“不可估量”
(2)有感情朗读(气愤、惋惜)。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圆明园当年是怎样辉煌的?课文用哪几个自然段介绍(2、3、4自然段),那我们先看第二自然段:
(1)图文结合,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投影圆明园的布局图)。
(2)理解“众星拱月”
(3)有感情地朗读(赞叹)。
这是圆明园的布局、位置,那圆明园是如何的辉煌呢?又如何被毁灭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
(四)作业:
(1)熟读课文,读的过程中要注意感情。(想想每部分该什么样的语气去读)。
(2)抄写生字词。
辉煌精华毁灭。
第二课时。
【主要目标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的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预设】: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看来上节课同学们学得很好,初步了解到圆明园的布局位置,以及圆明园的毁灭是让人遗憾和痛惜的。那么,昔日的圆明园到底有什么,让我们说它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呢?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近圆明园,去感受它昔日的辉煌,去目睹那难忘的一刻!(板书课题)。
二.再现历史的美景,感悟交流体会。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从课文哪些语句中真正感受到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了?把这些语句画下来。(边读边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2、交流谈体会。
a、圆明园中有,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b、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
c、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珍奇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你知道从先秦时代到清代,中间经历了多少年吗?2300年,你们想想看,历代皇帝在里面存放了多少珍宝啊!那么你们把此时的感受带进去,读读最后一句话。
现在你感觉到圆明园那不可估量的价值了吗?
可是,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却被化为了灰烬,让我们再一次把历史的长卷翻开,撕开那道在中国人的心底里永远不可能愈合的伤疤。(看录象)。
此时此刻的圆明园就像一个被遗弃的孤儿一样束手无策,被无情地践踏、掠夺,就让我们到这些充满着血雨腥风的文字当中去寻找这些强盗们罪恶的嘴脸吧!(出示句子)。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
1、个别学生读句子,谈感受。
2、划出所有暴露侵略者残暴罪行的词语。指导朗读。
一个人的愤怒代表不了一个民族的觉醒,亿万炎黄子孙的愤怒才能让我们看见几缕微弱的曙光。所有愤怒的同学们,把你的满腔怒火读出来吧。
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四、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讲读课文,其训练重点是要多读、多想、多体会,获得真切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本篇课文虽然语言简洁,但内容距离现实生活较远,学生头脑中缺少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表象,课文的优美词藻在他们眼中也就成了单调、抽象的符号,学生很难由文字描述展开想象,如何突破“在学生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景观”这一教学重点、难点呢?我设计的方案就是通过实践证明,在利用媒体课件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非常投入,并从中获得了情感体验,感受到了在中华文明升华出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对于侵略者强烈的憎恨之情,这是单纯靠读书达不到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更大的自主空间,在图、文、声、像等多元信息的共同作用下充分感知、领悟,提高了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