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娟事迹心得体会范文(15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对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反思和调整,使自己更加成熟和理智。撰写心得体会要注意逻辑严谨、条理清晰,结构合理,表达准确。通过阅读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思路和视野。
李兰娟事迹心得体会篇一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持续登上微博热搜榜,引发舆论和热议,当大家看到她的事迹后,无不感动和敬佩!
当你在没日没夜的睡觉时,年过七旬的李兰娟院士正奋斗在武汉一线,每天只睡三个小时。
2月2日,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来到武汉。
年轻人一日只睡3个小时,还有些吃不消,更何况年纪这么大的老太太,而且还是连续3天!
当记者采访李兰娟院士时,其回答更是让人心疼与敬佩!
记者问:您太逞强了,您比我们大几十岁呢?
李兰娟院士回答:没问题!
记者又问:您就睡3小时太少了,多睡一点。
李兰娟院回答:现在要尽快跟国家联系,怎样提高检测试剂的敏感性问题!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江应安这样说李兰娟院士:
“70多岁的老人了,真的是不分昼夜,她凌晨4点下火车,吃过早餐就接着开会。各个医院的专家、基层的管理者都要见面,把她对疾病的认识告诉我们。我感觉,这个老太太,真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这突然让我想到了基辛格《论中国》中的一句话:“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
李兰娟院士的忘我无私及科研攻关的精神,带领团队终于在近日取得了关于新冠病毒的重大研究成果!
根据报道,李兰娟团队最新研究成果显示,两款能有效抑制冠状病毒的药分别为阿比朵尔、达芦那韦。它们分别抑制病毒对细胞的病变效应、病毒复制。
平常时我们不曾将他们记起,危难时他们却挺身而出,常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李兰娟院士以治病救人为自己的天职,无论非典还是禽流感,还是现在的新冠病毒,她始终坚守在抢救危重病人的一线。
她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人工肝的开拓者、感染微生态学领域的开辟者、传染病学的领军人物——李兰娟。
李兰娟事迹心得体会篇二
抗击新冠疫情的号角早已吹响。在这场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的人民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李兰娟是其中之一。
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消息曝出,北京震动、全国震动、世界震动,李兰娟和钟南山一起,受国之所托,逆行武汉考察疫情。多年的经验让李兰娟感受到事态之严重,她向武汉政府提议“不进不出”。随后,她果敢地向中央建议“武汉必须封城”。
封城,在中国的疾控史上,从未有过,连2003年非典时期也没有。万一疫情没什么大事,李兰娟一生的名誉和声望恐都将毁于一旦。她不是不知道事关重大,但在她心里,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
自新冠疫情暴发那天起,她的万千关切集中于病患、防治和不断变化的疫情、疫情、疫情。
她,冒着感染的风险,武汉北京杭州三地跑,出诊开会出差,抽空接受采访,释疑解惑坚定信心,每天睡眠不超过3小时。
她,在千家万户高举起团聚酒杯的除夕夜,从北京参加完疫情会议返回杭州,在机场吃了份饺子,这就是年夜饭,这张照片流传出来,人们再一次为她动容。
她,73岁的老院士,却坚持带队去驰援武汉,“这一次,我来当一个医生,武汉有很多危重症患者,需要人工肝等支持治疗。”“战‘疫’不成功,我就不撤兵。”
有网友慨叹,钟南山、李兰娟是可以托付国运的大医,与其称之谓院士,不如誉之为国士,发大医国士之良知灼见,一能断论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二敢第一个提出建议封城;三是亲赴第一线抗击病毒。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倘若先生在世,他必会赞誉这位绍兴老乡为巾帼英雄、新时代的民族脊梁。
“这次疫情结束以后,希望国家逐步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高薪高福利高地位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技术人员,让孩子们明白真正偶像的含义……”这是李兰娟的建议,也是她的肺腑之言。
“粉”她,李兰娟,你的样子,真正的时代偶像!
李兰娟事迹心得体会篇三
她身上没有传奇,但她是我们健康最终的保护线。当武汉疫情爆发时,每个中国人心里都知道,只要有钟南山、李兰娟等这样的科学家在,我们就不会害怕。
她,李兰娟,1947年9月13日出生于浙江绍兴,感染病(传染病)学家、中国人工肝开拓者、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著作有《传染病学》《感染病学》《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
李兰娟事迹心得体会篇四
汽车库、储藏室、阁楼上、楼道口、阳台前、厕所间、客厅里、卧房内……在巴金偌大的寓所内,曾经到处是书。巴金爱书,在文化圈内是出了名的。他的藏书之多,在当代文人中,恐怕无人可比。
藏书多,自然在于书买得多。
巴金胞弟李济生曾谈起四哥爱书、买书的情况:“说到他最喜爱的东西,还是书。这一兴趣从小到老没有变。在法国过着穷学生的清苦生活时,省吃俭用余下来的钱,就是买自己喜爱的书。有了稿费收入,个人生活不愁,自然更要买书。‘1·28’日本侵略军的炮火毁去了他的住处,收藏的书也随之毁了。习惯已成,兴趣所在,书慢慢地又积累起来。去日本小住1年,就买了许多英日文版书带回来。有的名家作品他会不遗余力地搜集各种文字的译本。住屋几乎全放满了书。解放后搬了家,房子宽敞了,书架、书橱也随之增多增大。书房内四壁皆书,客厅内也顺墙壁一溜立上4只大书橱,连走廊上、过道上也放有书橱。一句话,无处不是书了。”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巴金一家生活已很拮据,只剩下57元银元。萧珊从菜场买来价廉的小黄鱼和青菜,用盐腌起来,晾干。每天取出一点,就算全家有了荤腥蔬菜吃了。这两只菜,竟然支撑了全家半年的伙食。
一天傍晚,楼梯传来巴金沉重的脚步。萧珊和养子绍弥迎了上去,只见他提着两大包刚买的书,气喘喘的。萧珊问道:“又买书了?”“嗯,当然要买书了。”巴金回答道。从来就十分尊重,也什么都依着巴金的萧珊,这时说了一句:“家里已经没有什么钱了。”巴金问也不问家里到底还有多少钱,日子能不能过下去,就说道:“钱,就是用来买书的。都不买书,写书人怎么活法?”
第2天,他又带着孩子们去逛书店了。
巴金买书真的没商量。
在现存的300多封巴金与萧珊的通信中,有不少内容是关于寄钱买书的。1949年9月20日巴金书信萧珊:“昨天刚寄出一信,今早又收到你的信了。我还没有到开明去拿钱,过两天我会去拿的。其实我自己也不需要多少钱,不过来北平一趟总得买点东西带回去送人,我自己也想买几本书。”从中可以看出,巴金这时在北京,准备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巴金已寄信嘱萧珊汇钱来,等不及又发信回去。
这是一封巴金写于1956年6月23日的信,其中有这样一段:“这次买书较少,已寄了几包回去,大概还有几包。”已寄了几包回去,还有几包,这还是买得少的,那么多的呢?可以想像,巴金买书有多“狠”。这次寄信的地点也是在北京。据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巴金去北京,没有一次不买书回来的。琉璃厂、王府井,都是巴金必去的地方。
李兰娟事迹心得体会篇五
“疫情结束后希望国家给年青人树立正确人生导向,把高薪留给一线科研人员,不要让年青人一味的去追演艺明星,演艺明星是强不了国的。而国家的兴衰要靠教育,科技,医疗!所以要树立全民崇尚医生,科学家,教师,军人!因为是他们在支撑民族脊梁!”李兰娟院士如是说,她的一席话在我心海中激起了阵阵波澜。
历经沧桑的中国曾经一度是弱者。拥有“万园之园”美称的圆明园就因为中国的落后而毁在英法联军的手中。帝国主义强盗攻进圆明园,把能抢的都抢走了,能运的都运走了,拿不动的都给毁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把圆明园烧成了一片废墟……但是现在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了。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袁隆平培育了高产杂交水稻、王选研发了汉字激光技术后印刷业腾飞起来、成功建造有六个世界第一的港珠澳大桥……可这些辉煌的成就是谁创造的呢?对!还是各个领域的专家们,他们才是当之无愧的“明星”,是我们的最美偶像。
梁启超先生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国家的强盛将会寄托在一代又一代的少年身上。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奋勇向前,让自己成为将来的“最美偶像”吧!
李兰娟事迹心得体会篇六
手提一瓶矿泉水、三个馒头,朴素得像个学生。他,是北大数学系的老师——韦东奕。网友称其为超脱外物的韦神。
短视频火出圈了,韦东奕接受采访时自我介绍称,我是北京大学数学系20__级本科生、20__级研究生,反正现在是老师,是北大的老师。就这么几句简单的介绍,却让很多人都望尘莫及。
韦神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他是第49届、第5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满分、金牌第一名,同时也是20__年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华罗庚奖金奖获奖者,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陈省身奖金奖获奖者,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周炜良奖银奖获奖者,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林家翘奖金奖获奖者,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许宝騄奖金奖获奖者,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个人全能奖,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金奖,还是北大的大一新生时,韦东奕曾一人单挑清华大学,在国内最高水平的数学竞赛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上,五个竞赛科目,韦东奕个人获得了四个金牌,并获得当年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个人全能奖,让清华大学尴尬不已!因此,韦神、韦教主的称号由此而来。
他,愿意为国家多做一份贡献,选择留在祖国。当时,麻省理工(mit)等多所世界名校主动向他敞开校门,哈佛更是为了他不惜打破校规,只要他愿意来哈佛读书,可以直接免掉英语考试。但韦东奕依然选择留在了国内,在北京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后留校任教。
韦东奕的成功主要源于父母的启蒙。1992年,韦东奕出生在山东的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母任教于山东建筑大学,父亲更是该校数学教授。韦东奕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关于数学的书籍。在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他开始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读初二时,他已经展示了过人的数学天分。有一道数学题,国家队的老师3个小时才求解,而韦东奕只用了2个小时!14岁那年,韦东奕遇到了真正发现他数学天赋的伯乐——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张永华老师,他获得了破格进入附中奥数班进行学习训练的机会。
韦东奕在数学领域的传奇经历,正式拉开了帷幕。在奥数班学习一年后,他凭借过人的天才和自身的勤奋,经过层层选拔后,得到了代表国家参加第49届imo国际数学竞赛的机会。imo一直被认为是五大学科竞赛中,含金量最高的比赛。一年后,韦东奕带着他的光辉战绩参加了第50届imo,依然夺冠。在这场比赛上,韦神击败了7岁自学微积分、12岁拿到imo金牌的数学竞赛史传奇陶哲轩,达成通关成就后,韦神渐渐隐退于数学竞赛界。
20__年,因在数学领域的优异表现,北大四大疯人院之首数学系向韦东奕抛出了橄榄枝。20__年,完成博士后工作的他,成为了北大数学系的助理教授。
目前,韦东奕已经发表了25篇论文,其中多篇发表在国际一流期刊上。可以说,从15岁在国际数学领域一鸣惊人后,韦东奕就开启了别人渴望而不可求的人生。然而,如此优秀的数学奇才,却是一名扫地僧!
李兰娟事迹心得体会篇七
执掌浙江卫生厅十年,战功显赫!
看到李兰娟那慈祥和蔼的外表,大家想到更多的是,她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和悬壶济世的医生。
可是你却不曾知道,李兰娟曾执掌浙江省卫生厅,整整有十年之久。从她的言谈举止上,我们根本看不出她的“官气”。也完全猜不到,她还曾是浙江省卫生厅的厅长。
大家可曾忘记17年前,那场令人生畏的“非典”?
20__年春季,sars病毒同样也在肆虐浙江,当时作为卫生厅长的李兰娟,当机立断,要求快速切断传染源。只要是与“非典”病人接触过的人,统统都要隔离起来,不得瞒报和少报。
她要求及时地把疫情的情况,向大众公布。
当时整个浙江省,被隔离观察的人数达到十几万,虽然承受了很多的非议,但她态度非常坚决。大家不要忘记了,她还是一位医学家,一位传染病学的专家。她相信科学,只有控制住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才能打赢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事实胜于雄辩,在那场战斗中,浙江省获得了全胜,成为全国的典范。
浙江人民因此记住了这位“雷厉风行”的厅长。
李兰娟事迹心得体会篇八
两赴武汉,带去“浙江经验”
今年1月18日,73岁的李兰娟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第一时间奔赴武汉前线研判疫情。1月22日深夜,详细了解情况后的她向国家提出,武汉必须严格“封城”。
2月2日凌晨,患者病死率趋高,李兰娟二赴武汉。“我们到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icu、ccu,当时6个病人中就有5个救不过来。我的使命和任务就是救治武汉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李兰娟说。
李兰娟和医疗队进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后,推广《20xx冠状病毒病(covid-19)诊疗浙江经验》里“四抗二平衡”(抗病毒、抗休克、抗低氧血症与多器官功能衰竭、抗继发感染,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的治疗策略,同时加强应用人工肝、微生态、干细胞等“三大技术”,提高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
医疗队在李兰娟的率领下,上下齐心,与武汉当地icu各地医疗队员们一起,通过44天努力,将icu患者病死率由原来的高出80%降至15%以下。尤其是处于细胞因子风暴早期的重症患者,经人工肝治疗后,存活率达100%。
疫情期间,一张李兰娟院士脸上满是口罩勒痕的照片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她坚定的眼神、温暖的笑容给了全国人民莫大的鼓励和坚定的信心。说起这张照片,李兰娟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伟大,她说广大医务人员在抗疫期间都是如此,自己只是其中普普通通的一员,为挽救每一位病人的生命而努力,“我人生最大的满足,就是帮助病人战胜死亡,重获生命的美好。”
反哺社会,鼓励家乡青年。
从医多年,李兰娟身上有很多荣誉。不过回到家乡,李兰娟自始至终只强调一个身份:“我是绍兴人!我是绍兴的女儿,我的根在这里。”
从2018年开始,每年母亲节,李兰娟都会与同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丈夫郑树森,以及其他乡贤名医一道,来到老家夏履镇,为父老乡亲开展免费义诊。说起这些,李兰娟觉得理所当然:“我是共和国培养出来的院士。我从小家庭困难,靠党和政府的助学金才完成初中、高中和大学学业。可以说,没有党和人民的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这是我作为绍兴女儿应尽的一份孝心。”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李兰娟用各种方式反哺社会。她和丈夫一起捐资,联系社会各界力量成立了“树兰人才基金”,设立“树兰医学奖”“树兰医学青年奖”等,奖励和提携在医学科研和临床领域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的杰出科技人才。李兰娟认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尤其是在疫情尚未在全球范围内平息的当下,更应持续依靠科技的力量与疫情进行斗争。
“在这次抗击疫情中,一些科技人才思想活跃,表现勇敢,运用新技术、新理念、新设备攻克了很多核心难题,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绍兴自古人才辈出,必定会有更好发展。”李兰娟鼓励家乡科技人才坚定创新自信,继续发挥聪明才智,勇攀科技高峰,为绍兴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李兰娟事迹心得体会篇九
20xx年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充满考验的一年,也是我们炎黄子孙需要披荆斩棘,砥砺前行的一年。“新冠”在开年就来势汹汹,在这次“疫情”中,除了充满大爱的钟南山院士之外,还有位巾帼英雄也同样值得我们敬佩,她就是李兰娟院士。
从2003年抗击非典,到2013年防控h7n9禽流感,再到此次阻击新冠肺炎疫情,始终冲在第一线。疫情发生后,李兰娟院士临危受命、出征武汉,从icu查房结束,脱掉防护服后,脸上压痕清晰可见的照片令人动容。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对于中国武汉封城表示赞许和敬佩,认为这是只有中国能做到的事情,武汉封城对防止疫情向其他省份甚至全世界传播有重大作用,但这一举措需要付出经济及其他巨大代价,是英雄壮举。
在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超过两百万后,也依然只有武汉做出了这样的举措。被称为九省通衢的武汉,若不能及时从源头进行阻断,一旦大规模扩散的后果会不堪设想。武汉封城,是李兰娟院士首先向国家提出建议的。提出这样的建议,承担的压力和风险不难预料,我们仍难以想象,这需要怎样的勇气,但我们却可以想见,在这样一位党员医者心里,人民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
在带队出征武汉的时候,李兰娟说:“我个人已经向国家提出来了,我可以带队去支援武汉,国家的大事,自己义不容辞。”73岁高龄的她,本来可以颐养天年,她却奔赴抗疫一线,救助重症患者,给身边的人带来温暖。也许在此之前,我们还不知道这位中国唯一的传染病学科女院士,然而浙江人民却知道,早在十七年前,她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和希望。
在那个网络还未及发达的春天,时任浙江省卫生厅厅长的李兰娟,坚持信息透明、立即隔离、连夜研究,使得浙江省在非典抗击中创造了“零严重后遗症”、无医务人员感染、无二代病人的奇迹。顶住质疑,果断决策,科学对抗,这位被人民戏称为“杀毒软件”的女院士,一次又一次地站在人民的前面,站在病毒的面前。
中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取得阶段性胜利,取决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依靠于核心领导人的英明决策,依赖于全国人民的无私奉献和一线抗疫人员的顽强拼搏。阳光总在风雨后,相信我们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胜利。
李兰娟事迹心得体会篇十
在小说《冠状病毒肺炎战争》中深深触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今天,老师给我们讲述了李兰娟奶奶在抗击传染病中的故事。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眼下,武汉的医院里,危重症患者比较多,需要人工肝等支持治疗。
1986年,李兰娟开始带领团队进行人工肝研究。历经10余年的辛勤钻研,李兰娟及其团队终于创建了一套独特有效的“李氏人工肝系统”,开辟了重型肝炎治疗的新途径,并于1998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人工肝系统是一台体外仪器。借助这台仪器把患者的血液引流出来,在体外进行血浆置换、血浆吸附、血液滤过等步骤,清除血液中的黄疸毒素等有害物质,补充蛋白质和凝血因子,通过暂时替代肝脏的解毒、蛋白质合成和部分代谢功能,使肝细胞得到再生的机会,肝功能得以恢复。
树兰医疗集团品宣部总监邹芸介绍,由李兰娟院士带领的浙江紧急医疗队经过前期的方案讨论和制订,目前人工肝治疗和调节肠道微生态治疗已在进行中,人工肝团队已经进入重症监护室开展工作;同时采用“抗病毒+肠道微生态调节”的方案治疗病人,减少使用抗生素,微生态制剂主要是给重症病人和危重症病人服用,用以调节肠道微生态。
“希望把危重症病人救回来,让危重症病人的病死率下降,这也是我这次申请去的重要原因。”李兰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朱梦飞是树兰(杭州)医院感染科副主任。根据他从武汉传回的消息,李兰娟院士每天都与紧急医疗队的队员们一起讨论病情,指导工作,调整治疗方案。
“四抗二平衡”是李兰娟院士倡导的救治策略。这个从h7n9禽流感治疗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又被应用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所谓“四抗”,第一个就是早期抗病毒治疗;第二是进行危重病人的抗休克治疗;第三是抗低氧血症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第四是抗继发感染。“二平衡”中第一个平衡是水电解质酸碱的平衡,第二个就是微生态平衡。
来自朱梦飞的消息是,2月4日,李兰娟院士带领的救护团队开始进驻医院icu,应用包括李氏人工肝在内的方案进行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在李兰娟院士的指导下,危重症病人经李氏人工肝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
一个好消息传来,李兰娟团队这次带去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希望人工肝这一套技术能在抢救呼吸衰竭、肺部炎症明显增加、有细胞因子风暴的危重症病人中得到应用。同时用微生态制剂来调节患者肠道的细菌,让肠道的细菌保持平衡,抗继发感染。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所以我要将有限的生命奉献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人民驰援武汉,是这些平凡的英雄,为国人坚定了必克疫情的决心,为城市注入复苏的力量。武汉·英雄的城市,中国·英雄的国度。
有一种勇敢,叫李兰娟,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这位73岁的女院士毫不犹豫地奔向战“疫”第一线,率先提出武汉封城。眼下,她正和她的团队在疫情一线不停奔波。这也是她2003年与非典、2013年与h7n9作搏斗后,又一次奔赴战“疫”最前线。
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绍兴籍著名传染病学专家。
在战“疫”打响后,李兰娟一直奔波于前线:
1月18日,受国务院、国家卫健委委托,她与钟南山院士等一行6人抵达武汉,听取了武汉方面的情况汇报,并查看现场。在武汉,李兰娟作为国家级专家,提出了对疫情的判断,尤其是武汉要采取“不进不出”措施、冠状病毒感染要作为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等重要建议。
1月20日上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李兰娟和钟南山参加了会议。会上,李兰娟就加强疫情防控与救治等提出具体建议。
1月22日,她向国家建议武汉必须严格地封城。次日上午10点,武汉市就实施了这一措施。
1月22日,凌晨2点,她连夜从北京赶回杭州。早上8点,她准时出现在医院的门诊病房为患者看病。
1月24日,她再次赶赴北京,参加科技部召开的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研究的会议。当晚也就是除夕夜9点多,她从北京返杭,年夜饭是在机场吃的一份水饺。
1月25日大年初一,每年春节一定会抽空回家乡和亲属团聚的她,今年这顿团圆饭才吃了1个小时,全家人就匆匆赶回杭州。夏履镇党委书记、镇长前去拜访,在交谈的半个小时里,李兰娟院士三句话不离疫情。
从李院士的行动中,我们能感受到,抗击疫情刻不容缓。她与病毒在赛跑。往年春节,李兰娟院士一般都要在老家住上几天,今年很特殊,吃完团圆饭后,就又去为疫情奔波了。还再三叮嘱,叫家乡人民小心病毒,做好防范工作。
2月1日,国家卫健委授命浙江省派专家组驰援武汉。作为发起人,当天中午,李兰娟精神抖擞地出现在出征仪式上。每天都在长时间地工作的她满怀信心地对大家说:“当前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进入关键期,危重症病人抢救更为紧迫!浙江在抗击h7n9时,创建了一个‘四抗二平衡’的浙江经验,这次我们将把这个经验用到武汉的危重病人抢救中去,希望能够救治更多的病患!”
接到上级指令后,出征的医护人员于2月1日中午12点多才接到紧急通知。此次驰援武汉的目的是为了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病人的救治工作。中午12点多,李兰娟匆忙回了一趟家,简单收拾了一些随身行李。下午2点15分,她回到医院,和队员们汇合,准备出发。
“在李兰娟院士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永远是尽心尽责和满腔热情。”
平时,李兰娟院士周一要在浙大一院坐诊,周三要在医院坐诊,她把很多时间给了工作,给了病人。在出征仪式前,上午李兰娟院士还在病区开会,讨论病人救治方案等,中午就准备前往武汉了。
2月2日凌晨4点40分,由上海南开往重庆北的列车停靠武昌站,李兰娟院士带领的医疗团队抵达武汉。稍作休整后,李兰娟院士就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开始对接工作。李兰娟带领她的团队,与来自浙江、四川、辽宁等地的援汉医疗队医护人员一起,共同商讨诊疗方案。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这场战役不成功,我们就不撤兵!”
1986年,李兰娟开始带领团队进行人工肝研究。历经10余年的辛勤钻研,李兰娟及其团队终于创建了一套独特有效的“李氏人工肝系统”,开辟了重型肝炎治疗的新途径,并于1998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希望把危重症病人救回来,让危重症病人的病死率下降,这也是我这次申请去的重要原因。”李兰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号角早已吹响。在这场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的人民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李兰娟是其中之一。
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消息曝出,北京震动、全国震动、世界震动,李兰娟和钟南山一起,受国之所托,逆行武汉考察疫情。多年的经验让李兰娟感受到事态之严重,她向武汉政府提议“不进不出”。随后,她果敢地向中央建议“武汉必须封城”。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那天起,她的万千关切集中于病患、防治和不断变化的疫情、疫情、疫情。她,一个73岁的老院士,却坚持带队去驰援武汉。
李兰娟院士!你的样子才是真正的时代偶像!
李兰娟,女,1947年9月13日出生于浙江绍兴,感染病(传染病)学家、中国人工肝开拓者、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
在抗疫第一线,最值得让我们关注的,是这位70多岁的老人李兰娟院士。我们从她的身上,深切感受到科学严谨的研学精神和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
她也是连夜赶往武汉,投入到这场前途未卜的战“疫”中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江应安:“70多岁的老人了,真的是不分昼夜,她凌晨4点下火车,吃过早餐就接着开会。各个医院的专家、基层的管理者都要见面,把她对疾病的认识告诉我们。我感觉,这个老太太,真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这位由赤脚医生成长起来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正以最饱满的情感和对人民健康负责的责任心投入到抗疫最前沿,在他的不断发言中,我们看到她和她的团队最新的研究成果。根据初步测试,在体外细胞实验中显示:(1)阿比朵尔在10~30微摩尔浓度下,与药物未处理的对照组比较,能有效抑制冠状病毒达到60倍,并且显著抑制病毒对细胞的病变效应。(2)达芦那韦在300微摩尔浓度下,能显著抑制病毒复制,与未用药物处理组比较,抑制效率达280倍。她建议将以上两种药物列入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
在抗疫第一线,70多岁的她忘我工作,每天只休息三个小时,当有人担心地问她时,她却淡然地说:“没问题,放心好了。家里人都担心我,其实我身体还是蛮好的。”我们用别的什么语言赞美她已显得苍白,只有在内心默默地为这位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的白衣天使和她的团队致敬。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号角早已吹响。在这场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的人民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李兰娟是其中之一。
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消息曝出,北京震动、全国震动、世界震动,李兰娟和钟南山一起,受国之所托,逆行武汉考察疫情。多年的经验让李兰娟感受到事态之严重,她向武汉政府提议“不进不出”。随后,她果敢地向中央建议“武汉必须封城”。
封城,在中国的疾控史上,从未有过,连2003年非典时期也没有。万一疫情没什么大事,李兰娟一生的名誉和声望恐都将毁于一旦。她不是不知道事关重大,但在她心里,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那天起,她的万千关切集中于病患、防治和不断变化的疫情、疫情、疫情。
她,冒着感染的风险,武汉北京杭州三地跑,出诊开会出差,抽空接受采访,释疑解惑坚定信心,每天睡眠不超过3小时。
她,在千家万户高举起团聚酒杯的除夕夜,从北京参加完疫情会议返回杭州,在机场吃了份饺子,这就是年夜饭,这张照片流传出来,人们再一次为她动容。
她,73岁的老院士,却坚持带队去驰援武汉,“这一次,我来当一个医生,武汉有很多危重症患者,需要人工肝等支持治疗。”“战‘疫’不成功,我就不撤兵。”
有网友慨叹,钟南山、李兰娟是可以托付国运的大医,与其称之谓院士,不如誉之为国士,发大医国士之良知灼见,一能断论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二敢第一个提出建议封城;三是亲赴第一线抗击病毒。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倘若先生在世,他必会赞誉这位绍兴老乡为巾帼英雄、新时代的民族脊梁。
“这次疫情结束以后,希望国家逐步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高薪高福利高地位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技术人员,让孩子们明白真正偶像的含义……”这是李兰娟的建议,也是她的肺腑之言。
“粉”她,李兰娟,你的样子,真正的时代偶像!
李兰娟被刷屏了!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这位73岁的女院士毫不犹豫地奔向战“疫”第一线,率先提出武汉封城。眼下,她正和她的团队在疫情一线不停奔波。这也是她2003年与非典、2013年与h7n9作搏斗后,又一次奔赴战“疫”最前线。
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绍兴籍著名传染病学专家。
日前,记者采访了李兰娟的一些同事和乡人,还原她在这些天里马不停蹄地逆行武汉,大无畏战“疫”的故事。
1月25日,大年初一,柯桥区夏履镇夏履桥村,夏履东江犹如一条玉带穿村而过,江水清澈轻缓,错落有致的民房倒映在江面上,构成一幅美丽的江南水墨画。
晚上6点,一辆浙a牌照的汽车驶入夏履桥村。车上下来的正是李兰娟院士和她的爱人郑树森院士、儿子郑杰。
每年春节,她一定会抽空回家乡和亲属团聚,吃上一顿团圆饭。但今年这顿团圆饭,才吃了1个小时,全家人就匆匆赶回杭州。
夏履桥村党总支书记邱建忠闻讯前去看望李兰娟院士。干练的短发,亲切的笑容,还是熟悉的那个李兰娟,不过,她的面容里却透露着一丝疲惫。
这些天,在战“疫”打响后,李兰娟一直奔波于前线:
1月18日,受国务院、国家卫健委委托,她与钟南山院士等一行6人抵达武汉,听取了武汉方面的情况汇报,并查看现场。在武汉,李兰娟作为国家级专家,提出了对疫情的判断,尤其是武汉要采取“不进不出”措施、冠状病毒感染要作为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等重要建议。
1月20日上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李兰娟和钟南山参加了会议。会上,李兰娟就加强疫情防控与救治等提出具体建议。
1月22日,她向国家建议武汉必须严格地封城。次日上午10点,武汉市就实施了这一措施。
1月22日,凌晨2点,她连夜从北京赶回杭州。早上8点,她准时出现在医院的门诊病房为患者看病。
1月24日,她再次赶赴北京,参加科技部召开的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研究的会议。当晚也就是除夕夜9点多,她从北京返杭,年夜饭是在机场吃的一份水饺。
夏履镇党委书记、镇长趁着李兰娟回乡的机会,前去拜访这位夏履乡贤,一番寒暄,交谈了半个小时,李兰娟院士三句话不离疫情。
“从李院士的话中,我们能感受到,抗击疫情刻不容缓。她与病毒在赛跑。”邱建忠说,往年春节,李兰娟院士一般都要在老家住上几天,今年很特殊,吃完团圆饭后,就又去为疫情奔波了。“她还再三叮嘱我们,叫家乡人民小心病毒,做好防范工作。”
李兰娟曾说,她是夏履的儿女,她的根在这里。
夏履镇党委宣传委员张成炳告诉记者,每年母亲节,李兰娟院士都会带着一帮乡贤名医聚集在夏履镇卫生院,为父老乡亲开展义诊。这个活动已经坚持了四五年。在李兰娟院士的关心和支持下,夏履镇卫生院与浙大一院也在开展业务往来。
柯桥传媒集团记者叶红曾经通过电话采访过李兰娟。“李院士很忙,通过相关部门帮忙联系后,她打电话给我。电话那头,第一句话是:‘你好,我是李兰娟。’一口绍兴味的普通话,让人感到非常亲切。李兰娟的微信名就叫‘夏履桥’。”叶红说。
春节是个阖家团圆的喜庆节日。然而,今年春节,却打响了一场战“疫”——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阻击战。暴发于湖北武汉的疫情,成了全国都在共同面对的一个大问题。要打赢这场阻击战,肯定少不了默默辛勤付出的人们。
这里,我要致敬的人,就是被誉为“白衣天使”的医生。他们中,有再次“为民出征”的84岁高龄的钟南山爷爷和73岁的李兰娟奶奶,还有许多不知道姓名的好医生。
医生是一份职业,但在这场战“疫”中,更是一种使命。我想说:“你们每天工作到很晚,甚至24小时都在工作。有的连喝一口水的时间也没有,因为那时生命是以秒为单位的。可能因为你喝水的那几秒,一个生命就从世界上消失了。所以,你们必须像长江、黄河那样一直不停地奔流,才有可能挽救一个又一个生命。这说明,你们是一群在跟时间赛跑的人!”
一直坚守在战“疫”一线的李兰娟奶奶说:“什么是医生最大的快乐?看到那么多病人得到救治,把他们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快乐!”
所以,我更想说:“你们放弃了和家人的团聚,而选择了做一个好医生,选择去靠近病人,更是选择了帮助祖国。你们是祖国的骄傲,祖国为你们自豪!我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李兰娟事迹心得体会篇十一
李兰娟疫情防控感人事迹在抗击病毒的无数人的丼劢,感劢你和我,比如:钟南山、李兰娟……我今天就要介绍一下李兰娟。她今年73岁,是对抗疫情的主要人物乊一。返里为大家分享一些兲二李兰娟疫情防控感人亊迹,希望能帮劣到大家!李兰娟疫情防控感人事迹1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号角早已吹响。在返场没有人叮以置身亊外的人民戓争中,涌现出了无数感人肺腑的英雄亊迹,李兰娟是兵中乊一。
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消息曝出,北京震劢、全国震劢、丐界震劢,李兰娟和钟南山一起,受国乊所托,逆行武汉考察疫情。夗年的经验让李兰娟感受到亊态乊严重,她向武汉政府提议“丌迕丌出”。随后,她果敢地向中央建议“武汉必须封城”。
封城,在中国的疾控台上,从未有迆,连2003年非具时期也没有。万一疫情没什么大亊,李兰娟一生的名誉和声望恐都将毁二一旦。她丌是丌知道亊兲重大,但在她心里,人民高二一切,生命重二泰山。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那天起,她的万千兲切集中二病患、防治和丌断变化的疫情、疫情、疫情。
她,冒着感染的风险,武汉北京杭州三地跑,出诊开会出差,抽空接受采访,释疑解惑坚定信心,每天睡眠丌赸迆3小时。
她,在千家万户高丼起团聚酒杯的除夕夘,从北京参加完疫情会议迒回杭州,在机场吃了仹饺子,返就是年夘饭,返张照片流传出来,人们再一次为她劢容。
她,73岁的老院士,却坚持带队去驰援武汉,“返一次,我来当一个医生,武汉有很夗危重症患者,需要人巟肝等支持治疗。”“戓‘疫’丌成功,我就丌撤兴。”有网友慨叹,钟南山、李兰娟是叮以托付国运的大医,不兵称乊谓院士,丌如誉乊为国士,发大医国士乊良知灼见,一能断讳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事敢第一个提出建议封城;三是亲赴第一线抗击病毒。
鲁迅先生说迆,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返就是中国的脊梁。倘若先生在丐,他必会赞誉返位绍关老乡为巾帼英雄、新时代的民族脊梁。
“返次疫情结束以后,希望国家逐步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高薪高福利高地位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亊技术人员,让孩子们明白真正偶像的含义……”返是李兰娟的建议,也是她的肺腑乊言。
“粉”她,李兰娟,你的样子,真正的时代偶像!李兰娟疫情防控感人事迹2李兰娟被刷屏了!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返位73岁的女院士毫丌犹豫地奔向戓“疫”第一线,率先提出武汉封城。眼下,她正和她的团队在疫情一线丌停奔波。返也是她2003年不非具、2013年不h7n9作搏斗后,又一次奔赴戓“疫”最前线。
李兰娟,中国巟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与家组成员、绍关籍著名传染病学与家。
日前,记者采访了李兰娟的一些同亊和乡人,迓原她在返些天里马丌停蹄地逆行武汉,大无畏戓“疫”的敀亊。
1月25日,大年初一,柯桥区夏履镇夏履桥村,夏履东江犹如一条玉带穿村而迆,江水清澈轻缓,错落有致的民房倒映在江面上,构成一幅美丽的江南水墨画。
晚上6点,一辆浙a牉照的汽车驶入夏履桥村。车上下来的正是李兰娟院士和她的爱人郑树森院士、儿子郑杰。
每年春节,她一定会抽空回家乡和亲属团聚,吃上一顿团圆饭。但今年返顿团圆饭,才吃了1个小时,全家人就匆匆赶回杭州。
夏履桥村党总支书记邱建忠闻讯前去看望李兰娟院士。干练的短发,亲切的笑容,迓是熟悉的那个李兰娟,丌迆,她的面容里却透露着一丝疲惫。
返些天,在戓“疫”打响后,李兰娟一直奔波二前线:
1月18日,受国务院、国家卫健委委托,她不钟南山院士等一行6人抵达武汉,听取了武汉方面的情况汇报,幵查看现场。在武汉,李兰娟作为国家级与家,提出了对疫情的判断,尤兵是武汉要采取“丌迕丌出”措施、冠状病毒感染要作为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等重要建议。
1月20日上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帯务会议,李兰娟和钟南山参加了会议。会上,李兰娟就加强疫情防控不救治等提出其体建议。
1月22日,她向国家建议武汉必须严格地封城。次日上午10点,武汉市就实施了返一措施。
1月22日,凌晨2点,她连夘从北京赶回杭州。早上8点,她准时出现在医院的门诊病房为患者看病。
1月24日,她再次赶赴北京,参加科技部召开的兲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研究的会议。当晚也就是除夕夘9点夗,她从北京迒杭,年夘饭是在机场吃的一仹水饺。
夏履镇党委书记、镇长趁着李兰娟回乡的机会,前去拜访返位夏履乡贤,一番寒暄,交谈了半个小时,李兰娟院士三句话丌离疫情。
“从李院士的话中,我们能感受到,抗击疫情刻丌容缓。她不病毒在赛跑。”邱建忠说,往年春节,李兰娟院士一般都要在老家住上几天,今年很特殊,吃完团圆饭后,就又去为疫情奔波了。“她迓再三叭嘱我们,叫家乡人民小心病毒,做好防范巟作。”李兰娟曾说,她是夏履的儿女,她的根在返里。
夏履镇党委宣传委员张成炳告诉记者,每年母亲节,李兰娟院士都会带着一帮乡贤名医聚集在夏履镇卫生院,为父老乡亲开展义诊。返个活劢已经坚持了四五年。在李兰娟院士的兲心和支持下,夏履镇卫生院不浙大一院也在开展业务往来。
柯桥传媒集团记者叶红曾经通迆电话采访迆李兰娟。“李院士很忙,通迆相兲部门帮忙联系后,她打电话给我。电话那头,第一句话是:‘你好,我是李兰娟。’一口绍关味的普通话,让人感到非帯亲切。李兰娟的微信名就叫‘夏履桥’。”叶红说。
近日,中国巟程院院士李兰娟持续登上微博热搜榜,引发舆讳和热议,当大家看到她的亊迹后,无丌感劢和敬佩!当你在没日没夘的睡觉时,年迆七旬的李兰娟院士正奋斗在武汉一线,每天只睡三个小时。
2月2日,巟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与家组成员李兰娟来到武汉。
年迆70的她凌晨4点下火车,吃迆早餐就接着开会。在收治危重患者的定点医院丌分昼夘的忘我巟作,普及对病毒的认识、不医护人员共同商讨诊疗方案,甚至每天就睡3小时……年轻人一日只睡3个小时,迓有些吃丌消,更何况年纪返么大的老太太,而丏迓是连续3天!当记者采访李兰娟院士时,兵回答更是让人心疼不敬佩!记者问:您太逞强了,您比我们大几十岁呢?李兰娟院士回答:没问题!记者又问:您就睡3小时太少了,夗睡一点。
李兰娟院回答:现在要尽忚跟国家联系,怎样提高检测试剂的敂感性问题!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江应安返样说李兰娟院士:
“70夗岁的老人了,真的是丌分昼夘,她凌晨4点下火车,吃迆早餐就接着开会。各个医院的与家、基层的管理者都要见面,把她对疾病的认识告诉我们。我感觉,返个老太太,真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返突然让我想到了基辛格《讳中国》中的一句话:“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
李兰娟院士的忘我无私及科研攻兲的精神,带领团队终二在近日取得了兲二新冠病毒的重大研究成果!根据报道,李兰娟团队最新研究成果显示,两款能有敁抑制冠状病毒的药分别为阿比朵尔、达芦那韦。它们分别抑制病毒对绅胞的病变敁应、病毒复制。
平帯时我们丌曾将他们记起,危难时他们却挺身而出,帯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李兰娟院士以治病救人为自己的天职,无讳非具迓是禽流感,迓是现在的新冠病毒,她始终坚守在抢救危重病人的一线。
她潜心国际前沿课题,从人巟肝到微生态平衡、到h7n9等重大传染病疫情研究,再到现在带领团队对新冠病毒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开拓了一片又一片的未知领域……她就是中国巟程院院士、人巟肝的开拓者、感染微生态学领域的开辟者、传染病学的领军人物——李兰娟。
李兰娟疫情防控感人事迹41、抗疫英雄李兰娟的亊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号角早已吹响。在返场没有人叮以置身亊外的人民戓争中,涌现出了无数感人肺腑的英雄亊迹,李兰娟是兵中乊一。
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消息曝出,北京震劢、全国震劢、丐界震劢,李兰娟和钟南山一起,受国乊所托,逆行武汉考察疫情。夗年的经验让李兰娟感受到亊态乊严重,她向武汉政府提议“丌迕丌出”。随后,她果敢地向中央建议“武汉必须封城”。
封城,在中国的疾控台上,从未有迆,连2003年非具时期也没有。万一疫情没什么大亊,李兰娟一生的名誉和声望恐都将毁二一旦。她丌是丌知道亊兲重大,但在她心里,人民高二一切,生命重二泰山。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那天起,她的万千兲切集中二病患、防治和丌断变化的疫情、疫情、疫情。
她,冒着感染的风险,武汉北京杭州三地跑,出诊开会出差,抽空接受采访,释疑解惑坚定信心,每天睡眠丌赸迆3小时。
她,在千家万户高丼起团聚酒杯的除夕夘,从北京参加完疫情会议迒回杭州,在机场吃了仹饺子,返就是年夘饭,返张照片流传出来,人们再一次为她劢容。
她,73岁的老院士,却坚持带队去驰援武汉,“返一次,我来当一个医生,武汉有很夗危重症患者,需要人巟肝等支持治疗。”“戓‘疫’丌成功,我就丌撤兴。”有网友慨叹,钟南山、李兰娟是叮以托付国运的大医,不兵称乊谓院士,丌如誉乊为国士,发大医国士乊良知灼见,一能断讳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事敢第一个提出建议封城;三是亲赴第一线抗击病毒。
鲁迅先生说迆,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返就是中国的脊梁。倘若先生在丐,他必会赞誉返位绍关老乡为巾帼英雄、新时代的民族脊梁。
“返次疫情结束以后,希望国家逐步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高薪高福利高地位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亊技术人员,让孩子们明白真正偶像的含义……”返是李兰娟的建议,也是她的肺腑乊言。
“粉”她,李兰娟,你的样子,真正的时代偶像!2、4月27日,由全国少巟委主办,团省委、省少巟委等承办的少先队开学第一课在浙江丼行。李兰娟院士在课堂上讱述了抗疫敀亊,敃授防疫知识。全省少先队员同步收看。
“人类的生存台就是不感染病斗争的历台……”系着少先队队员送上的红领巾,李兰娟用ppt为孩子们介绍起新冠病毒的特征和临床表现。从4万余各地医护人员奔赴武汉到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立,从“四抗事平衡”救治策略到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措施,李兰娟结吅自身经历回顾抗击疫情的全迆程,告诉少先队员们要铭记为国家和人民挺身而出的英雄。当下正是复学季,她又向孩子们科普不人交流保持1.5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在密闭和人口聚集的地方佩戴口罩、夗开窗通风、勤洗手、注意咳嗽礼节、加强体育锻炼等7条日帯防护措施。
据悉,此次课程将作为示范性队课纳入全国少先队辅导员网络集体备课平可幵在团中央、全国少巟委等的新媒体平可推送。从今年起,省少巟委定期邀请知名校长、与家为少先队员和家长带来线上公益课程。
3、你戒讲会问,李兰娟是谁?
当你看到返个名字后,戒讲你会觉得返个名字有些陌生。但是她却是第一个提出武汉封城,阻止病毒大觃模传播的第一人。如今的她尽管已经73岁高龄,却迓是义无反顾地奔赴武汉一线疫区,每天只睡3个小时,不病毒赛跑。
武汉疫情爆发后,作为目前国内感染病学科唯一的女院士李兰娟,时时刻刻地兲注着武汉疫情的最新劢态。
当所有人“闻鄂艱变”时,1月18日,李兰娟临危受命,不钟南山等人受国务院、国家卫健委委托前往武汉支援。
作为国家级与家,嗅觉敂感的李兰娟来到一线后,觉知亊态严重,对武汉疫情做出了预判,首先提议武汉政府要采取“丌迕丌出”措施,幵建议将冠状病毒感染要作为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
随着春运迒乡人数逐渐增夗,李兰娟觉得武汉封城刻丌容缓。1月22日,她再次向国家建议武汉必须“封城”,幵指出再丌封城就晚了。
对二一个省会城市来说,封城意味着全城都将迕入危急状态。但凡返个决定有仸何差错,对二一个院士来说,她的名誉都将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但李兰娟对此幵丌在乎,她在乎的是如何第一时间控制疫情的蔓延。
次日,国家采取封城。李兰娟说,“武汉实施迕出人员管控是因为疫情已经到了刻丌容缓的程度,只有严格地控制传染源,才能丌让传染病发生大流行。”封城措施迕行后,武汉疫区人员得到有敁控制,成功地防止了病毒大觃模传播。
李兰娟院士从亊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敃学巟作30余年,是我国传染病学领域杰出的领军人,在人巟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liversupportsystem,alss)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感染微生态学建立及应用等研究领域取得重大成果。她探索钻研sars、手足口病、地震灾后防疫、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防控难题,为我国公共卫生亊业作出了卓赹贡献。
一、开辟了重型肝炎肝衰竭治疗新途徂,是我国人巟肝的开拓者为攻克重型肝炎肝衰竭病死率高达80%的返一国际性治疗难题,李兰娟院士自1986年起历经20余年的艰苦攻兲,创建了一套独特有敁的非生物人巟肝治疗方法--人巟肝支持系统。探明了alss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主持制定了《人巟肝治疗指南》和《肝功能衰竭诊疗指南》,有力地推劢了人巟肝在全国的广泛开展幵不国际接轨。迄今alss治疗重型肝炎1600余例,近7000余例次,显著提高了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抢救成功率,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病死率由88.1%显著降低至21.1%,慢性重型肝炎病死率由84.6%显著降至56.6%,alss开辟了重型肝炎肝衰竭治疗新途徂。幵成功将alss应用二肝秱植围手术期,为肝秱植创造了时机和条件,有敁减轻了术后排异反应,为肝秱植前、后肝功能衰竭提供了最有敁的治疗方法。积极推广alss技术至全国,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不吅作。幵二2001年至今,作为大会主席连续主持召开国际暨全国肝衰竭不人巟肝学术会议,提高了我国人巟肝研究的国际地位。alss研究获1997年及2006年浙江省科技迕步一等奖,2002年中国高校科技事等奖,1998年国家科技迕步事等奖。
事、创立了感染微生态学新理讳,提出了感染微生态防治新策略,肝病微生态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李兰娟院士创建了感染微生态学,对肝病微生态和绅菌耐药迕行了系列研究,提出了感染微生态防治新策略。幵二2002年10月出版了首部《感染微生态学》与著,而国际上直到2006年在权威杂志《科学》(《science》)才刊登讳文指出“破坏微生态就是损害人类健康”。获得2001年、2003年浙江省科技迕步一等奖和2007年国家科技迕步事等奖。
巟作。她的防治建议得到了卫生部领导的认同不肯定,对全国疫情防控巟作的科学觃范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担仸国家十一五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与项总体与家组与家、“综吅防治示范区和现场研究”责仸与家组组长和国家防治甲型h1n1流感与家委员会临床诊治组组长、卫生部临床路徂技术実核与家委员会首席与家。2010年荣获“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巟作者”提名奖,同时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巟作者”称号。为我国传染病诊治作出了重大贡献。
抗击疫情英雄李兰娟。
李娟:孩子们。
李娟:我。
李兰娟事迹心得体会篇十二
2019年冠状病毒性疾病covid-19,简称&ldquo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谁给它命名的2019年冠状病毒病,肺炎是由新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2019。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疫情结束后希望国家给年青人树立正确人生导向,把高薪留给一线科研人员,不要让年青人一味的去追演艺明星,演艺明星是强不了国的。而国家的兴衰要靠教育,科技,医疗!所以要树立全民崇尚医生,科学家,教师,军人!因为是他们在支撑民族脊梁!”李兰娟院士如是说,她的一席话在我心海中激起了阵阵波澜。
历经沧桑的中国曾经一度是弱者。拥有“万园之园”美称的圆明园就因为中国的落后而毁在英法联军的手中。帝国主义强盗攻进圆明园,把能抢的都抢走了,能运的都运走了,拿不动的都给毁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把圆明园烧成了一片废墟……但是现在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了。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袁隆平培育了高产杂交水稻、王选研发了汉字激光技术后印刷业腾飞起来、成功建造有六个世界第一的港珠澳大桥……可这些辉煌的成就是谁创造的呢?对!还是各个领域的专家们,他们才是当之无愧的“明星”,是我们的最美偶像。
梁启超先生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国家的强盛将会寄托在一代又一代的少年身上。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奋勇向前,让自己成为将来的“最美偶像”吧!
李兰娟被刷屏了!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这位73岁的女院士毫不犹豫地奔向战“疫”第一线,率先提出武汉封城。眼下,她正和她的团队在疫情一线不停奔波。这也是她2003年与非典、2013年与h7n9作搏斗后,又一次奔赴战“疫”最前线。
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绍兴籍著名传染病学专家。
日前,记者采访了李兰娟的一些同事和乡人,还原她在这些天里马不停蹄地逆行武汉,大无畏战“疫”的故事。
1月25日,大年初一,柯桥区夏履镇夏履桥村,夏履东江犹如一条玉带穿村而过,江水清澈轻缓,错落有致的民房倒映在江面上,构成一幅美丽的江南水墨画。
晚上6点,一辆浙a牌照的汽车驶入夏履桥村。车上下来的正是李兰娟院士和她的爱人郑树森院士、儿子郑杰。
每年春节,她一定会抽空回家乡和亲属团聚,吃上一顿团圆饭。但今年这顿团圆饭,才吃了1个小时,全家人就匆匆赶回杭州。
夏履桥村党总支书记邱建忠闻讯前去看望李兰娟院士。干练的短发,亲切的笑容,还是熟悉的那个李兰娟,不过,她的面容里却透露着一丝疲惫。
这些天,在战“疫”打响后,李兰娟一直奔波于前线:
1月18日,受国务院、国家卫健委委托,她与钟南山院士等一行6人抵达武汉,听取了武汉方面的情况汇报,并查看现场。在武汉,李兰娟作为国家级专家,提出了对疫情的判断,尤其是武汉要采取“不进不出”措施、冠状病毒感染要作为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等重要建议。
1月20日上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李兰娟和钟南山参加了会议。会上,李兰娟就加强疫情防控与救治等提出具体建议。
1月22日,她向国家建议武汉必须严格地封城。次日上午10点,武汉市就实施了这一措施。
1月22日,凌晨2点,她连夜从北京赶回杭州。早上8点,她准时出现在医院的门诊病房为患者看病。
1月24日,她再次赶赴北京,参加科技部召开的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研究的会议。当晚也就是除夕夜9点多,她从北京返杭,年夜饭是在机场吃的一份水饺。
夏履镇党委书记、镇长趁着李兰娟回乡的机会,前去拜访这位夏履乡贤,一番寒暄,交谈了半个小时,李兰娟院士三句话不离疫情。
“从李院士的话中,我们能感受到,抗击疫情刻不容缓。她与病毒在赛跑。”邱建忠说,往年春节,李兰娟院士一般都要在老家住上几天,今年很特殊,吃完团圆饭后,就又去为疫情奔波了。“她还再三叮嘱我们,叫家乡人民小心病毒,做好防范工作。”
李兰娟曾说,她是夏履的儿女,她的根在这里。
夏履镇党委宣传委员张成炳告诉记者,每年母亲节,李兰娟院士都会带着一帮乡贤名医聚集在夏履镇卫生院,为父老乡亲开展义诊。这个活动已经坚持了四五年。在李兰娟院士的关心和支持下,夏履镇卫生院与浙大一院也在开展业务往来。
柯桥传媒集团记者叶红曾经通过电话采访过李兰娟。“李院士很忙,通过相关部门帮忙联系后,她打电话给我。电话那头,第一句话是:‘你好,我是李兰娟。’一口绍兴味的普通话,让人感到非常亲切。李兰娟的微信名就叫‘夏履桥’。”叶红说。
2020年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充满考验的一年,也是我们炎黄子孙需要披荆斩棘,砥砺前行的一年。“新冠”在开年就来势汹汹,在这次“疫情”中,除了充满大爱的钟南山院士之外,还有位巾帼英雄也同样值得我们敬佩,她就是李兰娟院士。
从2003年抗击非典,到2013年防控h7n9禽流感,再到此次阻击新冠肺炎疫情,始终冲在第一线。疫情发生后,李兰娟院士临危受命、出征武汉,从icu查房结束,脱掉防护服后,脸上压痕清晰可见的照片令人动容。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对于中国武汉封城表示赞许和敬佩,认为这是只有中国能做到的事情,武汉封城对防止疫情向其他省份甚至全世界传播有重大作用,但这一举措需要付出经济及其他巨大代价,是英雄壮举。
在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超过两百万后,也依然只有武汉做出了这样的举措。被称为九省通衢的武汉,若不能及时从源头进行阻断,一旦大规模扩散的后果会不堪设想。武汉封城,是李兰娟院士首先向国家提出建议的。提出这样的建议,承担的压力和风险不难预料,我们仍难以想象,这需要怎样的勇气,但我们却可以想见,在这样一位党员医者心里,人民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
在带队出征武汉的时候,李兰娟说:“我个人已经向国家提出来了,我可以带队去支援武汉,国家的大事,自己义不容辞。”73岁高龄的她,本来可以颐养天年,她却奔赴抗疫一线,救助重症患者,给身边的人带来温暖。也许在此之前,我们还不知道这位中国唯一的传染病学科女院士,然而浙江人民却知道,早在十七年前,她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和希望。
在那个网络还未及发达的春天,时任浙江省卫生厅厅长的李兰娟,坚持信息透明、立即隔离、连夜研究,使得浙江省在非典抗击中创造了“零严重后遗症”、无医务人员感染、无二代病人的奇迹。顶住质疑,果断决策,科学对抗,这位被人民戏称为“杀毒软件”的女院士,一次又一次地站在人民的前面,站在病毒的面前。
中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取得阶段性胜利,取决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依靠于核心领导人的英明决策,依赖于全国人民的无私奉献和一线抗疫人员的顽强拼搏。阳光总在风雨后,相信我们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胜利。
在庚子鼠年到来之际,新型冠状病毒席卷各地。在这场战“疫”中,有一位73岁的老人毅然决然地奔向抗“疫”一线,她脸上的“天使痕”照片广为流传,让不少人为之触动;她频频地登上热搜,成为了媒体追逐的焦点。当她每次在镜头面前,给我们带来的都是激励人心的消息。
她,就是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学专家。从一个赤脚医生,到闻名中外的工程院院士。从一个贫寒女,到中国浙江省卫生厅厅长。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她和她的团队在疫情一线不停奔波。这是她继2003年与非典、2013年与h7n9作搏斗后,又一次奔赴抗“疫”一线,与病魔作抗争。
作为国家级专家,她率先提出了必须严格地“封城”,她还建议将冠状病毒感染要作为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在各类采访中,李兰娟的一口绍兴普通话让人印象深刻,她一再的和记者们说:“不用提我今年73岁了还进icu,这没什么,(这)是一个医务工作者的本分。”她将自己置身于国家大义之后。
除夕,本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但是李兰娟院士仅仅只吃了一盒饺子,就继续工作了。她对工作的热忱值得我们敬佩。2003年非典肆虐时,李兰娟院士带领攻关小组检获了患者的病毒特异性核酸,成为最早分离到sars病毒的单位。在这次新冠病毒猖獗时,是她们团队一共分离出五株新型冠状病毒株,其中两棵还十分适合于研究疫苗。
李兰娟对于能够在这么短时间内分离出病毒特别说明:“因为我们这个团队是从当年sars时走过来的,我们当年是最早分离到sars病毒的单位,所以有很好的病毒分离经验,这也对我们这次的病毒分离有了极大的帮助。”
李兰娟是巾帼英雄,她明知武汉情况的危险,却将生死置之度外,逆行在这场战“疫”中。李兰娟院士说:“不断攻克科学难题,救死扶伤造福人民。”这是她认为的院士的核心价值观。我觉得这也是她毕生的信念。
在这场疫情抗击战中,有着无数的逆行者奔向战场,有着无数的勇士奉献力量。面对肺炎疫情,没有谁可以置身事外,需要每一个人的同心抗疫。这场抗疫战,我们一定可以打赢!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号角早已吹响。在这场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的人民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李兰娟是其中之一。
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消息曝出,北京震动、全国震动、世界震动,李兰娟和钟南山一起,受国之所托,逆行武汉考察疫情。多年的经验让李兰娟感受到事态之严重,她向武汉政府提议“不进不出”。随后,她果敢地向中央建议“武汉必须封城”。
封城,在中国的疾控史上,从未有过,连2003年非典时期也没有。万一疫情没什么大事,李兰娟一生的名誉和声望恐都将毁于一旦。她不是不知道事关重大,但在她心里,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那天起,她的万千关切集中于病患、防治和不断变化的疫情、疫情、疫情。
她,冒着感染的风险,武汉北京杭州三地跑,出诊开会出差,抽空接受采访,释疑解惑坚定信心,每天睡眠不超过3小时。
她,在千家万户高举起团聚酒杯的除夕夜,从北京参加完疫情会议返回杭州,在机场吃了份饺子,这就是年夜饭,这张照片流传出来,人们再一次为她动容。
她,73岁的老院士,却坚持带队去驰援武汉,“这一次,我来当一个医生,武汉有很多危重症患者,需要人工肝等支持治疗。”“战‘疫’不成功,我就不撤兵。”
有网友慨叹,钟南山、李兰娟是可以托付国运的大医,与其称之谓院士,不如誉之为国士,发大医国士之良知灼见,一能断论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二敢第一个提出建议封城;三是亲赴第一线抗击病毒。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倘若先生在世,他必会赞誉这位绍兴老乡为巾帼英雄、新时代的民族脊梁。
“这次疫情结束以后,希望国家逐步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高薪高福利高地位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技术人员,让孩子们明白真正偶像的含义……”这是李兰娟的建议,也是她的肺腑之言。
“粉”她,李兰娟,你的样子,真正的时代偶像!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号角早已吹响。在这场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的人民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李兰娟是其中之一。
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消息曝出,北京震动、全国震动、世界震动,李兰娟和钟南山一起,受国之所托,逆行武汉考察疫情。多年的经验让李兰娟感受到事态之严重,她向武汉政府提议“不进不出”。随后,她果敢地向中央建议“武汉必须封城”。
封城,在中国的疾控史上,从未有过,连2003年非典时期也没有。万一疫情没什么大事,李兰娟一生的名誉和声望恐都将毁于一旦。她不是不知道事关重大,但在她心里,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那天起,她的万千关切集中于病患、防治和不断变化的疫情、疫情、疫情。
她,冒着感染的风险,武汉北京杭州三地跑,出诊开会出差,抽空接受采访,释疑解惑坚定信心,每天睡眠不超过3小时。
她,在千家万户高举起团聚酒杯的除夕夜,从北京参加完疫情会议返回杭州,在机场吃了份饺子,这就是年夜饭,这张照片流传出来,人们再一次为她动容。
她,73岁的老院士,却坚持带队去驰援武汉,“这一次,我来当一个医生,武汉有很多危重症患者,需要人工肝等支持治疗。”“战‘疫’不成功,我就不撤兵。”
有网友慨叹,钟南山、李兰娟是可以托付国运的大医,与其称之谓院士,不如誉之为国士,发大医国士之良知灼见,一能断论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二敢第一个提出建议封城;三是亲赴第一线抗击病毒。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倘若先生在世,他必会赞誉这位绍兴老乡为巾帼英雄、新时代的民族脊梁。
“这次疫情结束以后,希望国家逐步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高薪高福利高地位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技术人员,让孩子们明白真正偶像的含义……”这是李兰娟的建议,也是她的肺腑之言。
“粉”她,李兰娟,你的样子,真正的时代偶像!
李兰娟被刷屏了!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这位73岁的女院士毫不犹豫地奔向战“疫”第一线,率先提出武汉封城。眼下,她正和她的团队在疫情一线不停奔波。这也是她2003年与非典、2013年与h7n9作搏斗后,又一次奔赴战“疫”最前线。
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绍兴籍著名传染病学专家。
日前,记者采访了李兰娟的一些同事和乡人,还原她在这些天里马不停蹄地逆行武汉,大无畏战“疫”的故事。
1月25日,大年初一,柯桥区夏履镇夏履桥村,夏履东江犹如一条玉带穿村而过,江水清澈轻缓,错落有致的民房倒映在江面上,构成一幅美丽的江南水墨画。
晚上6点,一辆浙a牌照的汽车驶入夏履桥村。车上下来的正是李兰娟院士和她的爱人郑树森院士、儿子郑杰。
每年春节,她一定会抽空回家乡和亲属团聚,吃上一顿团圆饭。但今年这顿团圆饭,才吃了1个小时,全家人就匆匆赶回杭州。
夏履桥村党总支书记邱建忠闻讯前去看望李兰娟院士。干练的短发,亲切的笑容,还是熟悉的那个李兰娟,不过,她的面容里却透露着一丝疲惫。
这些天,在战“疫”打响后,李兰娟一直奔波于前线:
1月18日,受国务院、国家卫健委委托,她与钟南山院士等一行6人抵达武汉,听取了武汉方面的情况汇报,并查看现场。在武汉,李兰娟作为国家级专家,提出了对疫情的判断,尤其是武汉要采取“不进不出”措施、冠状病毒感染要作为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等重要建议。
1月20日上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李兰娟和钟南山参加了会议。会上,李兰娟就加强疫情防控与救治等提出具体建议。
1月22日,她向国家建议武汉必须严格地封城。次日上午10点,武汉市就实施了这一措施。
1月22日,凌晨2点,她连夜从北京赶回杭州。早上8点,她准时出现在医院的门诊病房为患者看病。
1月24日,她再次赶赴北京,参加科技部召开的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研究的会议。当晚也就是除夕夜9点多,她从北京返杭,年夜饭是在机场吃的一份水饺。
夏履镇党委书记、镇长趁着李兰娟回乡的机会,前去拜访这位夏履乡贤,一番寒暄,交谈了半个小时,李兰娟院士三句话不离疫情。
“从李院士的话中,我们能感受到,抗击疫情刻不容缓。她与病毒在赛跑。”邱建忠说,往年春节,李兰娟院士一般都要在老家住上几天,今年很特殊,吃完团圆饭后,就又去为疫情奔波了。“她还再三叮嘱我们,叫家乡人民小心病毒,做好防范工作。”
李兰娟曾说,她是夏履的儿女,她的根在这里。
夏履镇党委宣传委员张成炳告诉记者,每年母亲节,李兰娟院士都会带着一帮乡贤名医聚集在夏履镇卫生院,为父老乡亲开展义诊。这个活动已经坚持了四五年。在李兰娟院士的关心和支持下,夏履镇卫生院与浙大一院也在开展业务往来。
柯桥传媒集团记者叶红曾经通过电话采访过李兰娟。“李院士很忙,通过相关部门帮忙联系后,她打电话给我。电话那头,第一句话是:‘你好,我是李兰娟。’一口绍兴味的普通话,让人感到非常亲切。李兰娟的微信名就叫‘夏履桥’。”叶红说。
眼下,武汉的医院里,危重症患者比较多,需要人工肝等支持治疗。
1986年,李兰娟开始带领团队进行人工肝研究。历经10余年的辛勤钻研,李兰娟及其团队终于创建了一套独特有效的“李氏人工肝系统”,开辟了重型肝炎治疗的新途径,并于1998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人工肝系统是一台体外仪器。借助这台仪器把患者的血液引流出来,在体外进行血浆置换、血浆吸附、血液滤过等步骤,清除血液中的黄疸毒素等有害物质,补充蛋白质和凝血因子,通过暂时替代肝脏的解毒、蛋白质合成和部分代谢功能,使肝细胞得到再生的机会,肝功能得以恢复。
树兰医疗集团品宣部总监邹芸介绍,由李兰娟院士带领的浙江紧急医疗队经过前期的方案讨论和制订,目前人工肝治疗和调节肠道微生态治疗已在进行中,人工肝团队已经进入重症监护室开展工作;同时采用“抗病毒+肠道微生态调节”的方案治疗病人,减少使用抗生素,微生态制剂主要是给重症病人和危重症病人服用,用以调节肠道微生态。
“希望把危重症病人救回来,让危重症病人的病死率下降,这也是我这次申请去的重要原因。”李兰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朱梦飞是树兰(杭州)医院感染科副主任。根据他从武汉传回的消息,李兰娟院士每天都与紧急医疗队的队员们一起讨论病情,指导工作,调整治疗方案。
“四抗二平衡”是李兰娟院士倡导的救治策略。这个从h7n9禽流感治疗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又被应用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所谓“四抗”,第一个就是早期抗病毒治疗;第二是进行危重病人的抗休克治疗;第三是抗低氧血症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第四是抗继发感染。“二平衡”中第一个平衡是水电解质酸碱的平衡,第二个就是微生态平衡。
来自朱梦飞的消息是,2月4日,李兰娟院士带领的救护团队开始进驻医院icu,应用包括李氏人工肝在内的方案进行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在李兰娟院士的指导下,危重症病人经李氏人工肝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
一个好消息传来,李兰娟团队这次带去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希望人工肝这一套技术能在抢救呼吸衰竭、肺部炎症明显增加、有细胞因子风暴的危重症病人中得到应用。同时用微生态制剂来调节患者肠道的细菌,让肠道的细菌保持平衡,抗继发感染。
春节是个阖家团圆的喜庆节日。然而,今年春节,却打响了一场战“疫”——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阻击战。暴发于湖北武汉的疫情,成了全国都在共同面对的一个大问题。要打赢这场阻击战,肯定少不了默默辛勤付出的人们。
这里,我要致敬的人,就是被誉为“白衣天使”的医生。他们中,有再次“为民出征”的84岁高龄的钟南山爷爷和73岁的李兰娟奶奶,还有许多不知道姓名的好医生。
医生是一份职业,但在这场战“疫”中,更是一种使命。我想说:“你们每天工作到很晚,甚至24小时都在工作。有的连喝一口水的时间也没有,因为那时生命是以秒为单位的。可能因为你喝水的那几秒,一个生命就从世界上消失了。所以,你们必须像长江、黄河那样一直不停地奔流,才有可能挽救一个又一个生命。这说明,你们是一群在跟时间赛跑的人!”
一直坚守在战“疫”一线的李兰娟奶奶说:“什么是医生最大的快乐?看到那么多病人得到救治,把他们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快乐!”
所以,我更想说:“你们放弃了和家人的团聚,而选择了做一个好医生,选择去靠近病人,更是选择了帮助祖国。你们是祖国的骄傲,祖国为你们自豪!我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李兰娟被刷屏了!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这位73岁的女院士毫不犹豫地奔向战“疫”第一线,率先提出武汉封城。眼下,她正和她的团队在疫情一线不停奔波。这也是她2003年与非典、2013年与h7n9作搏斗后,又一次奔赴战“疫”最前线。
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绍兴籍著名传染病学专家。
日前,记者采访了李兰娟的一些同事和乡人,还原她在这些天里马不停蹄地逆行武汉,大无畏战“疫”的故事。
1月25日,大年初一,柯桥区夏履镇夏履桥村,夏履东江犹如一条玉带穿村而过,江水清澈轻缓,错落有致的民房倒映在江面上,构成一幅美丽的江南水墨画。
晚上6点,一辆浙a牌照的汽车驶入夏履桥村。车上下来的正是李兰娟院士和她的爱人郑树森院士、儿子郑杰。
每年春节,她一定会抽空回家乡和亲属团聚,吃上一顿团圆饭。但今年这顿团圆饭,才吃了1个小时,全家人就匆匆赶回杭州。
夏履桥村党总支书记邱建忠闻讯前去看望李兰娟院士。干练的短发,亲切的笑容,还是熟悉的那个李兰娟,不过,她的面容里却透露着一丝疲惫。
这些天,在战“疫”打响后,李兰娟一直奔波于前线:
1月18日,受国务院、国家卫健委委托,她与钟南山院士等一行6人抵达武汉,听取了武汉方面的情况汇报,并查看现场。在武汉,李兰娟作为国家级专家,提出了对疫情的判断,尤其是武汉要采取“不进不出”措施、冠状病毒感染要作为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等重要建议。
1月20日上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李兰娟和钟南山参加了会议。会上,李兰娟就加强疫情防控与救治等提出具体建议。
1月22日,她向国家建议武汉必须严格地封城。次日上午10点,武汉市就实施了这一措施。
1月22日,凌晨2点,她连夜从北京赶回杭州。早上8点,她准时出现在医院的门诊病房为患者看病。
1月24日,她再次赶赴北京,参加科技部召开的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研究的会议。当晚也就是除夕夜9点多,她从北京返杭,年夜饭是在机场吃的一份水饺。
夏履镇党委书记、镇长趁着李兰娟回乡的机会,前去拜访这位夏履乡贤,一番寒暄,交谈了半个小时,李兰娟院士三句话不离疫情。
“从李院士的话中,我们能感受到,抗击疫情刻不容缓。她与病毒在赛跑。”邱建忠说,往年春节,李兰娟院士一般都要在老家住上几天,今年很特殊,吃完团圆饭后,就又去为疫情奔波了。“她还再三叮嘱我们,叫家乡人民小心病毒,做好防范工作。”
李兰娟曾说,她是夏履的儿女,她的根在这里。
夏履镇党委宣传委员张成炳告诉记者,每年母亲节,李兰娟院士都会带着一帮乡贤名医聚集在夏履镇卫生院,为父老乡亲开展义诊。这个活动已经坚持了四五年。在李兰娟院士的关心和支持下,夏履镇卫生院与浙大一院也在开展业务往来。
柯桥传媒集团记者叶红曾经通过电话采访过李兰娟。“李院士很忙,通过相关部门帮忙联系后,她打电话给我。电话那头,第一句话是:‘你好,我是李兰娟。’一口绍兴味的普通话,让人感到非常亲切。李兰娟的微信名就叫‘夏履桥’。”叶红说。
自从武汉发生疫情以来,有一位73岁的老人,频繁地登上热搜,又遍又一遍地刷新了我们的朋友圈。她成了媒体追逐的焦点,每一次面对镜头,她给我们带来的都是振奋人心的消息。在这特别的时期里,她带给我们的除了兴奋,就是满满的正能量。
她,就是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学专家。
从一个赤脚医生,到闻名中外的工程院院士。
从一个贫寒女,到中国浙江省卫生厅厅长。
她的传奇,足以媲美钟南山院士。
建议“封城”第一人。
2020年伊始,正值中国春运的高峰。一种不知名的病毒,突然袭击武汉,满城风雨,人们不知所措。
1月18日,李兰娟院士受国务院、国家卫健委的委托,奉命奔赴武汉,对疫情进行研判。
到达武汉之后她立刻投入了紧张的工作,听取当地医生的汇报,展开周密的调查研究。
看着每天都在不断攀升地感染数据,她心急如焚。她想:武汉病毒的快速蔓延,将给全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面对来势汹汹的病毒,我们只有马上采取果断的措施。堵水先断源,当务之急,防控的第一步必须先断传染源。于是,她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策,对武汉必须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她的建议受到了国家的重视。
1月23日,武汉接到了“封城”的命令。武汉暂停了所有的交通,实行前所未有的严格管控。目的只有一个,防止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扩散。
李兰娟院士是建议“封城”的第一人,她接受了央视媒体的采访。
面对董倩“咄咄逼人”的问题,李兰娟并没有生气,保持着院士惯有的谦逊和温和。她耐心地做了解释,虽然普通话不太标准,但是她的每一个字都说得很清楚。
到现在,“封城”的效果已经完全地突显出来了。很多人都佩服她提出了“封城”的建议,一个看上去斯文柔弱的老太太,想不到竟有如此的魄力。
一个科学家的睿智和严谨征服了我们!
正是因为这一次“大动作”,“李兰娟”的名字很快就走进了公众的视野,被全国人民所熟知。人们记住了这一位很有魄力的老科学家。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号角早已吹响。在这场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的人民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李兰娟是其中之一。
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消息曝出,北京震动、全国震动、世界震动,李兰娟和钟南山一起,受国之所托,逆行武汉考察疫情。多年的经验让李兰娟感受到事态之严重,她向武汉政府提议“不进不出”。随后,她果敢地向中央建议“武汉必须封城”。
封城,在中国的疾控史上,从未有过,连2003年非典时期也没有。万一疫情没什么大事,李兰娟一生的名誉和声望恐都将毁于一旦。她不是不知道事关重大,但在她心里,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那天起,她的万千关切集中于病患、防治和不断变化的疫情、疫情、疫情。
她,冒着感染的风险,武汉北京杭州三地跑,出诊开会出差,抽空接受采访,释疑解惑坚定信心,每天睡眠不超过3小时。
她,在千家万户高举起团聚酒杯的除夕夜,从北京参加完疫情会议返回杭州,在机场吃了份饺子,这就是年夜饭,这张照片流传出来,人们再一次为她动容。
她,73岁的老院士,却坚持带队去驰援武汉,“这一次,我来当一个医生,武汉有很多危重症患者,需要人工肝等支持治疗。”“战‘疫’不成功,我就不撤兵。”
有网友慨叹,钟南山、李兰娟是可以托付国运的大医,与其称之谓院士,不如誉之为国士,发大医国士之良知灼见,一能断论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二敢第一个提出建议封城;三是亲赴第一线抗击病毒。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倘若先生在世,他必会赞誉这位绍兴老乡为巾帼英雄、新时代的民族脊梁。
“这次疫情结束以后,希望国家逐步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高薪高福利高地位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技术人员,让孩子们明白真正偶像的含义……”这是李兰娟的建议,也是她的肺腑之言。
“粉”她,李兰娟,你的样子,真正的时代偶像!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号角早已吹响。在这场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的人民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李兰娟是其中之一。
李兰娟,女,1947年9月13日出生于浙江绍兴,感染病(传染病)学家、中国人工肝开拓者、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
疫情爆发之初,她也是连夜赶往武汉的一员,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场前途未卜的战“疫”中。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江应安这样说道:“70多岁的老人了,真的是不分昼夜,她凌晨4点下火车,吃过早餐就接着开会。各个医院的专家、基层的管理者都要见面,把她对疾病的认识告诉我们。我感觉,这个老太太,真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多年的经验让李兰娟感受到此次疫情事态之严重,她向武汉政府提议“不进不出”。随后,她果敢地向中央建议“武汉必须封城”。
封城,在中国的疾控史上,从未有过,连2003年非典时期也没有。万一疫情没什么大事,李兰娟一生的名誉和声望恐都将毁于一旦。她不是不知道事关重大,但在她心里,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那天起,她的万千关切集中于病患、防治和不断变化的疫情、疫情、疫情。她,冒着感染的风险,武汉北京杭州三地跑,出诊开会出差,抽空接受采访,释疑解惑坚定信心,每天睡眠不超过3小时。她,在千家万户高举起团聚酒杯的除夕夜,从北京参加完疫情会议返回杭州,在机场吃了份饺子,这就是年夜饭,这张照片流传出来,人们再一次为她动容。她,73岁的老院士,却坚持带队去驰援武汉,“这一次,我来当一个医生,武汉有很多危重症患者,需要人工肝等支持治疗。”“战‘疫’不成功,我就不撤兵。”
李兰娟,女,1947年9月13日出生于浙江绍兴,感染病(传染病)学家、中国人工肝开拓者、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
在抗疫第一线,最值得让我们关注的,是这位70多岁的老人李兰娟院士。我们从她的身上,深切感受到科学严谨的研学精神和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
她也是连夜赶往武汉,投入到这场前途未卜的战“疫”中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江应安:“70多岁的老人了,真的是不分昼夜,她凌晨4点下火车,吃过早餐就接着开会。各个医院的专家、基层的管理者都要见面,把她对疾病的认识告诉我们。我感觉,这个老太太,真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这位由赤脚医生成长起来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正以最饱满的情感和对人民健康负责的责任心投入到抗疫最前沿,在他的不断发言中,我们看到她和她的团队最新的研究成果。根据初步测试,在体外细胞实验中显示:(1)阿比朵尔在10~30微摩尔浓度下,与药物未处理的对照组比较,能有效抑制冠状病毒达到60倍,并且显著抑制病毒对细胞的病变效应。(2)达芦那韦在300微摩尔浓度下,能显著抑制病毒复制,与未用药物处理组比较,抑制效率达280倍。她建议将以上两种药物列入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
在抗疫第一线,70多岁的她忘我工作,每天只休息三个小时,当有人担心地问她时,她却淡然地说:“没问题,放心好了。家里人都担心我,其实我身体还是蛮好的。”我们用别的什么语言赞美她已显得苍白,只有在内心默默地为这位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的白衣天使和她的团队致敬。
李兰娟,女,1947年9月13日出生于浙江绍兴,感染病(传染病)学家、中国人工肝开拓者、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号角早已吹响。在这场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的人民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李兰娟是其中之一。
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消息曝出,北京震动、全国震动、世界震动,李兰娟和钟南山一起,受国之所托,逆行武汉考察疫情。多年的经验让李兰娟感受到事态之严重,她向武汉政府提议“不进不出”。随后,她果敢地向中央建议“武汉必须封城”。
封城,在中国的疾控史上,从未有过,连2003年非典时期也没有。万一疫情没什么大事,李兰娟一生的名誉和声望恐都将毁于一旦。她不是不知道事关重大,但在她心里,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那天起,她的万千关切集中于病患、防治和不断变化的疫情、疫情、疫情。
她,冒着感染的风险,武汉北京杭州三地跑,出诊开会出差,抽空接受采访,释疑解惑坚定信心,每天睡眠不超过3小时。
她,在千家万户高举起团聚酒杯的除夕夜,从北京参加完疫情会议返回杭州,在机场吃了份饺子,这就是年夜饭,这张照片流传出来,人们再一次为她动容。
她,73岁的老院士,却坚持带队去驰援武汉,“这一次,我来当一个医生,武汉有很多危重症患者,需要人工肝等支持治疗。”“战‘疫’不成功,我就不撤兵。”
有网友慨叹,钟南山、李兰娟是可以托付国运的大医,与其称之谓院士,不如誉之为国士,发大医国士之良知灼见,一能断论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二敢第一个提出建议封城;三是亲赴第一线抗击病毒。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倘若先生在世,他必会赞誉这位绍兴老乡为巾帼英雄、新时代的民族脊梁。
“这次疫情结束以后,希望国家逐步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高薪高福利高地位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技术人员,让孩子们明白真正偶像的含义……”这是李兰娟的建议,也是她的肺腑之言。
“粉”她,李兰娟,你的样子,真正的时代偶像!
4月27日,由全国少工委主办,团省委、省少工委等承办的少先队开学第一课在浙江举行。李兰娟院士在课堂上讲述了抗疫故事,教授防疫知识。全省少先队员同步收看。
“人类的生存史就是与感染病斗争的历史……”系着少先队队员送上的红领巾,李兰娟用ppt为孩子们介绍起新冠病毒的特征和临床表现。从4万余各地医护人员奔赴武汉到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立,从“四抗二平衡”救治策略到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措施,李兰娟结合自身经历回顾抗击疫情的全过程,告诉少先队员们要铭记为国家和人民挺身而出的英雄。当下正是复学季,她又向孩子们科普与人交流保持1.5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在密闭和人口聚集的地方佩戴口罩、多开窗通风、勤洗手、注意咳嗽礼节、加强体育锻炼等7条日常防护措施。
你或许会问,李兰娟是谁?
当你看到这个名字后,或许你会觉得这个名字有些陌生。但是她却是第一个提出武汉封城,阻止病毒大规模传播的第一人。如今的她尽管已经73岁高龄,却还是义无反顾地奔赴武汉一线疫区,每天只睡3个小时,与病毒赛跑。
武汉疫情爆发后,作为目前国内感染病学科唯一的女院士李兰娟,时时刻刻地关注着武汉疫情的最新动态。
当所有人“闻鄂色变”时,1月18日,李兰娟临危受命,与钟南山等人受国务院、国家卫健委委托前往武汉支援。
作为国家级专家,嗅觉敏感的李兰娟来到一线后,觉知事态严重,对武汉疫情做出了预判,首先提议武汉政府要采取“不进不出”措施,并建议将冠状病毒感染要作为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
随着春运返乡人数逐渐增多,李兰娟觉得武汉封城刻不容缓。1月22日,她再次向国家建议武汉必须“封城”,并指出再不封城就晚了。
对于一个省会城市来说,封城意味着全城都将进入危急状态。但凡这个决定有任何差错,对于一个院士来说,她的名誉都将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但李兰娟对此并不在乎,她在乎的是如何第一时间控制疫情的蔓延。
次日,国家采取封城。李兰娟说,“武汉实施进出人员管控是因为疫情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只有严格地控制传染源,才能不让传染病发生大流行。”
封城措施进行后,武汉疫区人员得到有效控制,成功地防止了病毒大规模传播。
李兰娟,女,1947年9月13日出生于浙江绍兴,感染病(传染病)学家、中国人工肝开拓者、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
在抗疫第一线,最值得让我们关注的,是这位70多岁的老人李兰娟院士。我们从她的身上,深切感受到科学严谨的研学精神和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
她也是连夜赶往武汉,投入到这场前途未卜的战“疫”中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江应安:“70多岁的老人了,真的是不分昼夜,她凌晨4点下火车,吃过早餐就接着开会。各个医院的专家、基层的管理者都要见面,把她对疾病的认识告诉我们。我感觉,这个老太太,真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这位由赤脚医生成长起来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正以最饱满的情感和对人民健康负责的责任心投入到抗疫最前沿,在他的不断发言中,我们看到她和她的团队最新的研究成果。根据初步测试,在体外细胞实验中显示:(1)阿比朵尔在10~30微摩尔浓度下,与药物未处理的对照组比较,能有效抑制冠状病毒达到60倍,并且显著抑制病毒对细胞的病变效应。(2)达芦那韦在300微摩尔浓度下,能显著抑制病毒复制,与未用药物处理组比较,抑制效率达280倍。她建议将以上两种药物列入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
在抗疫第一线,70多岁的她忘我工作,每天只休息三个小时,当有人担心地问她时,她却淡然地说:“没问题,放心好了。家里人都担心我,其实我身体还是蛮好的。”我们用别的什么语言赞美她已显得苍白,只有在内心默默地为这位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的白衣天使和她的团队致敬。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号角早已吹响。在这场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的人民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李兰娟是其中之一。
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消息曝出,北京震动、全国震动、世界震动,李兰娟和钟南山一起,受国之所托,逆行武汉考察疫情。多年的经验让李兰娟感受到事态之严重,她向武汉政府提议“不进不出”。随后,她果敢地向中央建议“武汉必须封城”。
封城,在中国的疾控史上,从未有过,连2003年非典时期也没有。万一疫情没什么大事,李兰娟一生的名誉和声望恐都将毁于一旦。她不是不知道事关重大,但在她心里,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那天起,她的万千关切集中于病患、防治和不断变化的疫情、疫情、疫情。
她,冒着感染的风险,武汉北京杭州三地跑,出诊开会出差,抽空接受采访,释疑解惑坚定信心,每天睡眠不超过3小时。
她,在千家万户高举起团聚酒杯的除夕夜,从北京参加完疫情会议返回杭州,在机场吃了份饺子,这就是年夜饭,这张照片流传出来,人们再一次为她动容。
她,73岁的老院士,却坚持带队去驰援武汉,“这一次,我来当一个医生,武汉有很多危重症患者,需要人工肝等支持治疗。”“战‘疫’不成功,我就不撤兵。”
有网友慨叹,钟南山、李兰娟是可以托付国运的大医,与其称之谓院士,不如誉之为国士,发大医国士之良知灼见,一能断论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二敢第一个提出建议封城;三是亲赴第一线抗击病毒。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倘若先生在世,他必会赞誉这位绍兴老乡为巾帼英雄、新时代的民族脊梁。
“这次疫情结束以后,希望国家逐步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高薪高福利高地位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技术人员,让孩子们明白真正偶像的含义……”这是李兰娟的建议,也是她的肺腑之言。
“粉”她,李兰娟,你的样子,真正的时代偶像!
李兰娟事迹心得体会篇十三
“疫情结束后希望国家给年青人树立正确人生导向,把高薪留给一线科研人员,不要让年青人一味的去追演艺明星,演艺明星是强不了国的。而国家的兴衰要靠教育,科技,医疗!所以要树立全民崇尚医生,科学家,教师,军人!因为是他们在支撑民族脊梁!”李兰娟院士如是说,她的一席话在我心海中激起了阵阵波澜。
历经沧桑的中国曾经一度是弱者。拥有“万园之园”美称的圆明园就因为中国的落后而毁在英法联军的手中。帝国主义强盗攻进圆明园,把能抢的都抢走了,能运的都运走了,拿不动的都给毁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把圆明园烧成了一片废墟……但是现在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了。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袁隆平培育了高产杂交水稻、王选研发了汉字激光技术后印刷业腾飞起来、成功建造有六个世界第一的港珠澳大桥……可这些辉煌的成就是谁创造的呢?对!还是各个领域的专家们,他们才是当之无愧的“明星”,是我们的最美偶像。
梁启超先生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国家的强盛将会寄托在一代又一代的少年身上。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奋勇向前,让自己成为将来的“最美偶像”吧!
李兰娟,女,1947年9月13日出生于浙江绍兴,感染病(传染病)学家、中国人工肝开拓者、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号角早已吹响。在这场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的人民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李兰娟是其中之一。
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消息曝出,北京震动、全国震动、世界震动,李兰娟和钟南山一起,受国之所托,逆行武汉考察疫情。多年的经验让李兰娟感受到事态之严重,她向武汉政府提议“不进不出”。随后,她果敢地向中央建议“武汉必须封城”。
封城,在中国的疾控史上,从未有过,连2003年非典时期也没有。万一疫情没什么大事,李兰娟一生的名誉和声望恐都将毁于一旦。她不是不知道事关重大,但在她心里,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那天起,她的万千关切集中于病患、防治和不断变化的疫情、疫情、疫情。
她,冒着感染的风险,武汉北京杭州三地跑,出诊开会出差,抽空接受采访,释疑解惑坚定信心,每天睡眠不超过3小时。
她,在千家万户高举起团聚酒杯的除夕夜,从北京参加完疫情会议返回杭州,在机场吃了份饺子,这就是年夜饭,这张照片流传出来,人们再一次为她动容。
她,73岁的老院士,却坚持带队去驰援武汉,“这一次,我来当一个医生,武汉有很多危重症患者,需要人工肝等支持治疗。”“战‘疫’不成功,我就不撤兵。”
有网友慨叹,钟南山、李兰娟是可以托付国运的大医,与其称之谓院士,不如誉之为国士,发大医国士之良知灼见,一能断论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二敢第一个提出建议封城;三是亲赴第一线抗击病毒。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倘若先生在世,他必会赞誉这位绍兴老乡为巾帼英雄、新时代的民族脊梁。
“这次疫情结束以后,希望国家逐步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高薪高福利高地位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技术人员,让孩子们明白真正偶像的含义……”这是李兰娟的建议,也是她的肺腑之言。
“粉”她,李兰娟,你的样子,真正的时代偶像!
4月27日,由全国少工委主办,团省委、省少工委等承办的少先队开学第一课在浙江举行。李兰娟院士在课堂上讲述了抗疫故事,教授防疫知识。全省少先队员同步收看。
“人类的生存史就是与感染病斗争的历史……”系着少先队队员送上的红领巾,李兰娟用ppt为孩子们介绍起新冠病毒的特征和临床表现。从4万余各地医护人员奔赴武汉到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立,从“四抗二平衡”救治策略到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措施,李兰娟结合自身经历回顾抗击疫情的全过程,告诉少先队员们要铭记为国家和人民挺身而出的英雄。当下正是复学季,她又向孩子们科普与人交流保持1.5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在密闭和人口聚集的地方佩戴口罩、多开窗通风、勤洗手、注意咳嗽礼节、加强体育锻炼等7条日常防护措施。
你或许会问,李兰娟是谁?
当你看到这个名字后,或许你会觉得这个名字有些陌生。但是她却是第一个提出武汉封城,阻止病毒大规模传播的第一人。如今的她尽管已经73岁高龄,却还是义无反顾地奔赴武汉一线疫区,每天只睡3个小时,与病毒赛跑。
武汉疫情爆发后,作为目前国内感染病学科唯一的女院士李兰娟,时时刻刻地关注着武汉疫情的最新动态。
当所有人“闻鄂色变”时,1月18日,李兰娟临危受命,与钟南山等人受国务院、国家卫健委委托前往武汉支援。
作为国家级专家,嗅觉敏感的李兰娟来到一线后,觉知事态严重,对武汉疫情做出了预判,首先提议武汉政府要采取“不进不出”措施,并建议将冠状病毒感染要作为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
随着春运返乡人数逐渐增多,李兰娟觉得武汉封城刻不容缓。1月22日,她再次向国家建议武汉必须“封城”,并指出再不封城就晚了。
对于一个省会城市来说,封城意味着全城都将进入危急状态。但凡这个决定有任何差错,对于一个院士来说,她的名誉都将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但李兰娟对此并不在乎,她在乎的是如何第一时间控制疫情的蔓延。
次日,国家采取封城。李兰娟说,“武汉实施进出人员管控是因为疫情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只有严格地控制传染源,才能不让传染病发生大流行。”
封城措施进行后,武汉疫区人员得到有效控制,成功地防止了病毒大规模传播。
“国家之使命,不容辜负,我等你回来!”1月27日,正月初三,妻子-的这条微信朋友圈,让刚到武汉的-格外暖心。“定不负使命不负卿。”-说,“在这一刻,大家与小家,紧紧连在了一起。”
同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护士,1988年出生的-与1992年出生的-,因医结缘,因疫暂别。
“正月初二得知要组建医疗队支援武汉,大家都报了名,穿上这身白衣,就意味着使命与担当。”-说,“我爱人也报了名,但最后不在名单上,她为此还闹了脾气。”在第一批支援武汉的北京医疗队136名队员中,男性护士只有16人,-正是其中之一。
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是-新的战斗岗位。“医疗队分成11个组,每4小时一班。”-说,“大家都会提前半个小时到,穿好防护服,整理需要带进隔离病房的各种必需品。”
“正常的治疗和生活护理要胆大,敢于向前;病人的情绪变化和心理情况要心细,随时掌握。”-说,住进隔离病房的患者,经常会产生焦虑情绪,进行心理治疗同样非常重要,“比如通过聊天,给他们加油鼓劲,或者给他们比划加油手势,但都要因人而异,注意时机、方式,尽量不刻意。”
“一定要做好防护,千万别大意。”每天,身在北京的白钰都会叮嘱丈夫,“他刚到武汉的时候,我担心得很,整夜睡不着,后来看到各种防护措施都做到了位,便放心多了。”
“战胜疫情,挽救生命”,这是夫妻二人共同的心愿,也是所有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
-出征武汉后,白钰轮岗到医院急诊大厅分诊台工作。测体温、量血压、了解病情、辅助分诊……丈夫-也是千叮万嘱,“急诊病人接触的第一位医护人员就是你,一定要做好防护。”
互相打气,共同抗疫。第一次进隔离病房前,-特意请同事将妻子与他的名字并排写在了防护服上,同时写上了大大的“我爱你”三个字。“这是我们最浪漫的战地情书。”邢正涛说,夫妻俩虽身处两地,但一直并肩战斗。
每当坐上班车,不论前往隔离病房,还是返回驻地,短短10分钟的车程,第一次来武汉的-,总是对着窗外看个不停。“我觉得武汉真的很美。”他说,“等胜利了,我一定带着白钰来看樱花,吃热干面。”
虽然因疫暂别,但-与丈夫心意相通,“等疫情散去,我们一起去武汉。
自从武汉发生疫情以来,有一位73岁的老人,频繁地登上热搜,又遍又一遍地刷新了我们的朋友圈。她成了媒体追逐的焦点,每一次面对镜头,她给我们带来的都是振奋人心的消息。在这特别的时期里,她带给我们的除了兴奋,就是满满的正能量。
她,就是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学专家。
从一个赤脚医生,到闻名中外的工程院院士。
从一个贫寒女,到中国浙江省卫生厅厅长。
她的传奇,足以媲美钟南山院士。
建议“封城”第一人。
2020年伊始,正值中国春运的高峰。一种不知名的病毒,突然袭击武汉,满城风雨,人们不知所措。
1月18日,李兰娟院士受国务院、国家卫健委的委托,奉命奔赴武汉,对疫情进行研判。
到达武汉之后她立刻投入了紧张的工作,听取当地医生的汇报,展开周密的调查研究。
看着每天都在不断攀升地感染数据,她心急如焚。她想:武汉病毒的快速蔓延,将给全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面对来势汹汹的病毒,我们只有马上采取果断的措施。堵水先断源,当务之急,防控的第一步必须先断传染源。于是,她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策,对武汉必须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她的建议受到了国家的重视。
1月23日,武汉接到了“封城”的命令。武汉暂停了所有的交通,实行前所未有的严格管控。目的只有一个,防止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扩散。
李兰娟院士是建议“封城”的第一人,她接受了央视媒体的采访。
面对董倩“咄咄逼人”的问题,李兰娟并没有生气,保持着院士惯有的谦逊和温和。她耐心地做了解释,虽然普通话不太标准,但是她的每一个字都说得很清楚。
到现在,“封城”的效果已经完全地突显出来了。很多人都佩服她提出了“封城”的建议,一个看上去斯文柔弱的老太太,想不到竟有如此的魄力。
一个科学家的睿智和严谨征服了我们!
正是因为这一次“大动作”,“李兰娟”的名字很快就走进了公众的视野,被全国人民所熟知。人们记住了这一位很有魄力的老科学家。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号角早已吹响。在这场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的人民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李兰娟是其中之一。
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消息曝出,北京震动、全国震动、世界震动,李兰娟和钟南山一起,受国之所托,逆行武汉考察疫情。多年的经验让李兰娟感受到事态之严重,她向武汉政府提议“不进不出”。随后,她果敢地向中央建议“武汉必须封城”。
封城,在中国的疾控史上,从未有过,连2003年非典时期也没有。万一疫情没什么大事,李兰娟一生的名誉和声望恐都将毁于一旦。她不是不知道事关重大,但在她心里,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那天起,她的万千关切集中于病患、防治和不断变化的疫情、疫情、疫情。
她,冒着感染的风险,武汉北京杭州三地跑,出诊开会出差,抽空接受采访,释疑解惑坚定信心,每天睡眠不超过3小时。
她,在千家万户高举起团聚酒杯的除夕夜,从北京参加完疫情会议返回杭州,在机场吃了份饺子,这就是年夜饭,这张照片流传出来,人们再一次为她动容。
她,73岁的老院士,却坚持带队去驰援武汉,“这一次,我来当一个医生,武汉有很多危重症患者,需要人工肝等支持治疗。”“战‘疫’不成功,我就不撤兵。”
有网友慨叹,钟南山、李兰娟是可以托付国运的大医,与其称之谓院士,不如誉之为国士,发大医国士之良知灼见,一能断论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二敢第一个提出建议封城;三是亲赴第一线抗击病毒。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倘若先生在世,他必会赞誉这位绍兴老乡为巾帼英雄、新时代的民族脊梁。
“这次疫情结束以后,希望国家逐步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高薪高福利高地位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技术人员,让孩子们明白真正偶像的含义……”这是李兰娟的建议,也是她的肺腑之言。
“粉”她,李兰娟,你的样子,真正的时代偶像!
“疫情结束后希望国家给年青人树立正确人生导向,把高薪留给一线科研人员,不要让年青人一味的去追演艺明星,演艺明星是强不了国的。而国家的兴衰要靠教育,科技,医疗!所以要树立全民崇尚医生,科学家,教师,军人!因为是他们在支撑民族脊梁!”李兰娟院士如是说,她的一席话在我心海中激起了阵阵波澜。
历经沧桑的中国曾经一度是弱者。拥有“万园之园”美称的圆明园就因为中国的落后而毁在英法联军的手中。帝国主义强盗攻进圆明园,把能抢的都抢走了,能运的都运走了,拿不动的都给毁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把圆明园烧成了一片废墟……但是现在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了。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袁隆平培育了高产杂交水稻、王选研发了汉字激光技术后印刷业腾飞起来、成功建造有六个世界第一的港珠澳大桥……可这些辉煌的成就是谁创造的呢?对!还是各个领域的专家们,他们才是当之无愧的“明星”,是我们的最美偶像。
梁启超先生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国家的强盛将会寄托在一代又一代的少年身上。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奋勇向前,让自己成为将来的“最美偶像”吧!
在庚子鼠年到来之际,新型冠状病毒席卷各地。在这场战“疫”中,有一位73岁的老人毅然决然地奔向抗“疫”一线,她脸上的“天使痕”照片广为流传,让不少人为之触动;她频频地登上热搜,成为了媒体追逐的焦点。当她每次在镜头面前,给我们带来的都是激励人心的消息。
她,就是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学专家。从一个赤脚医生,到闻名中外的工程院院士。从一个贫寒女,到中国浙江省卫生厅厅长。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她和她的团队在疫情一线不停奔波。这是她继2003年与非典、2013年与h7n9作搏斗后,又一次奔赴抗“疫”一线,与病魔作抗争。
作为国家级专家,她率先提出了必须严格地“封城”,她还建议将冠状病毒感染要作为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在各类采访中,李兰娟的一口绍兴普通话让人印象深刻,她一再的和记者们说:“不用提我今年73岁了还进icu,这没什么,(这)是一个医务工作者的本分。”她将自己置身于国家大义之后。
除夕,本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但是李兰娟院士仅仅只吃了一盒饺子,就继续工作了。她对工作的热忱值得我们敬佩。2003年非典肆虐时,李兰娟院士带领攻关小组检获了患者的病毒特异性核酸,成为最早分离到sars病毒的单位。在这次新冠病毒猖獗时,是她们团队一共分离出五株新型冠状病毒株,其中两棵还十分适合于研究疫苗。
李兰娟对于能够在这么短时间内分离出病毒特别说明:“因为我们这个团队是从当年sars时走过来的,我们当年是最早分离到sars病毒的单位,所以有很好的病毒分离经验,这也对我们这次的病毒分离有了极大的帮助。”
李兰娟是巾帼英雄,她明知武汉情况的危险,却将生死置之度外,逆行在这场战“疫”中。李兰娟院士说:“不断攻克科学难题,救死扶伤造福人民。”这是她认为的院士的核心价值观。我觉得这也是她毕生的信念。
在这场疫情抗击战中,有着无数的逆行者奔向战场,有着无数的勇士奉献力量。面对肺炎疫情,没有谁可以置身事外,需要每一个人的同心抗疫。这场抗疫战,我们一定可以打赢!
眼下,武汉的医院里,危重症患者比较多,需要人工肝等支持治疗。
1986年,李兰娟开始带领团队进行人工肝研究。历经10余年的辛勤钻研,李兰娟及其团队终于创建了一套独特有效的“李氏人工肝系统”,开辟了重型肝炎治疗的新途径,并于1998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人工肝系统是一台体外仪器。借助这台仪器把患者的血液引流出来,在体外进行血浆置换、血浆吸附、血液滤过等步骤,清除血液中的黄疸毒素等有害物质,补充蛋白质和凝血因子,通过暂时替代肝脏的解毒、蛋白质合成和部分代谢功能,使肝细胞得到再生的机会,肝功能得以恢复。
树兰医疗集团品宣部总监邹芸介绍,由李兰娟院士带领的浙江紧急医疗队经过前期的方案讨论和制订,目前人工肝治疗和调节肠道微生态治疗已在进行中,人工肝团队已经进入重症监护室开展工作;同时采用“抗病毒+肠道微生态调节”的方案治疗病人,减少使用抗生素,微生态制剂主要是给重症病人和危重症病人服用,用以调节肠道微生态。
“希望把危重症病人救回来,让危重症病人的病死率下降,这也是我这次申请去的重要原因。”李兰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朱梦飞是树兰(杭州)医院感染科副主任。根据他从武汉传回的消息,李兰娟院士每天都与紧急医疗队的队员们一起讨论病情,指导工作,调整治疗方案。
“四抗二平衡”是李兰娟院士倡导的救治策略。这个从h7n9禽流感治疗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又被应用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所谓“四抗”,第一个就是早期抗病毒治疗;第二是进行危重病人的抗休克治疗;第三是抗低氧血症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第四是抗继发感染。“二平衡”中第一个平衡是水电解质酸碱的平衡,第二个就是微生态平衡。
来自朱梦飞的消息是,2月4日,李兰娟院士带领的救护团队开始进驻医院icu,应用包括李氏人工肝在内的方案进行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在李兰娟院士的指导下,危重症病人经李氏人工肝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
一个好消息传来,李兰娟团队这次带去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希望人工肝这一套技术能在抢救呼吸衰竭、肺部炎症明显增加、有细胞因子风暴的危重症病人中得到应用。同时用微生态制剂来调节患者肠道的细菌,让肠道的细菌保持平衡,抗继发感染。
“疫情结束后希望国家给年青人树立正确人生导向,把高薪留给一线科研人员,不要让年青人一味的去追演艺明星,演艺明星是强不了国的。而国家的兴衰要靠教育,科技,医疗!所以要树立全民崇尚医生,科学家,教师,军人!因为是他们在支撑民族脊梁!”李兰娟院士如是说,她的一席话在我心海中激起了阵阵波澜。
历经沧桑的中国曾经一度是弱者。拥有“万园之园”美称的圆明园就因为中国的落后而毁在英法联军的手中。帝国主义强盗攻进圆明园,把能抢的都抢走了,能运的都运走了,拿不动的都给毁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把圆明园烧成了一片废墟……但是现在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了。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袁隆平培育了高产杂交水稻、王选研发了汉字激光技术后印刷业腾飞起来、成功建造有六个世界第一的港珠澳大桥……可这些辉煌的成就是谁创造的呢?对!还是各个领域的专家们,他们才是当之无愧的“明星”,是我们的最美偶像。
梁启超先生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国家的强盛将会寄托在一代又一代的少年身上。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奋勇向前,让自己成为将来的“最美偶像”吧!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号角早已吹响。在这场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的人民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李兰娟是其中之一。
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消息曝出,北京震动、全国震动、世界震动,李兰娟和钟南山一起,受国之所托,逆行武汉考察疫情。多年的经验让李兰娟感受到事态之严重,她向武汉政府提议“不进不出”。随后,她果敢地向中央建议“武汉必须封城”。
封城,在中国的疾控史上,从未有过,连2003年非典时期也没有。万一疫情没什么大事,李兰娟一生的名誉和声望恐都将毁于一旦。她不是不知道事关重大,但在她心里,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那天起,她的万千关切集中于病患、防治和不断变化的疫情、疫情、疫情。
她,冒着感染的风险,武汉北京杭州三地跑,出诊开会出差,抽空接受采访,释疑解惑坚定信心,每天睡眠不超过3小时。
她,在千家万户高举起团聚酒杯的除夕夜,从北京参加完疫情会议返回杭州,在机场吃了份饺子,这就是年夜饭,这张照片流传出来,人们再一次为她动容。
她,73岁的老院士,却坚持带队去驰援武汉,“这一次,我来当一个医生,武汉有很多危重症患者,需要人工肝等支持治疗。”“战‘疫’不成功,我就不撤兵。”
有网友慨叹,钟南山、李兰娟是可以托付国运的大医,与其称之谓院士,不如誉之为国士,发大医国士之良知灼见,一能断论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二敢第一个提出建议封城;三是亲赴第一线抗击病毒。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倘若先生在世,他必会赞誉这位绍兴老乡为巾帼英雄、新时代的民族脊梁。
“这次疫情结束以后,希望国家逐步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高薪高福利高地位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技术人员,让孩子们明白真正偶像的含义……”这是李兰娟的建议,也是她的肺腑之言。
“粉”她,李兰娟,你的样子,真正的时代偶像!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号角早已吹响。在这场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的人民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李兰娟是其中之一。
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消息曝出,北京震动、全国震动、世界震动,李兰娟和钟南山一起,受国之所托,逆行武汉考察疫情。多年的经验让李兰娟感受到事态之严重,她向武汉政府提议“不进不出”。随后,她果敢地向中央建议“武汉必须封城”。
封城,在中国的疾控史上,从未有过,连2003年非典时期也没有。万一疫情没什么大事,李兰娟一生的名誉和声望恐都将毁于一旦。她不是不知道事关重大,但在她心里,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那天起,她的万千关切集中于病患、防治和不断变化的疫情、疫情、疫情。
她,冒着感染的风险,武汉北京杭州三地跑,出诊开会出差,抽空接受采访,释疑解惑坚定信心,每天睡眠不超过3小时。
她,在千家万户高举起团聚酒杯的除夕夜,从北京参加完疫情会议返回杭州,在机场吃了份饺子,这就是年夜饭,这张照片流传出来,人们再一次为她动容。
她,73岁的老院士,却坚持带队去驰援武汉,“这一次,我来当一个医生,武汉有很多危重症患者,需要人工肝等支持治疗。”“战‘疫’不成功,我就不撤兵。”
有网友慨叹,钟南山、李兰娟是可以托付国运的大医,与其称之谓院士,不如誉之为国士,发大医国士之良知灼见,一能断论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二敢第一个提出建议封城;三是亲赴第一线抗击病毒。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倘若先生在世,他必会赞誉这位绍兴老乡为巾帼英雄、新时代的民族脊梁。
“这次疫情结束以后,希望国家逐步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高薪高福利高地位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技术人员,让孩子们明白真正偶像的含义……”这是李兰娟的建议,也是她的肺腑之言。
“粉”她,李兰娟,你的样子,真正的时代偶像!
2020年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充满考验的一年,也是我们炎黄子孙需要披荆斩棘,砥砺前行的一年。“新冠”在开年就来势汹汹,在这次“疫情”中,除了充满大爱的钟南山院士之外,还有位巾帼英雄也同样值得我们敬佩,她就是李兰娟院士。
从2003年抗击非典,到2013年防控h7n9禽流感,再到此次阻击新冠肺炎疫情,始终冲在第一线。疫情发生后,李兰娟院士临危受命、出征武汉,从icu查房结束,脱掉防护服后,脸上压痕清晰可见的照片令人动容。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对于中国武汉封城表示赞许和敬佩,认为这是只有中国能做到的事情,武汉封城对防止疫情向其他省份甚至全世界传播有重大作用,但这一举措需要付出经济及其他巨大代价,是英雄壮举。
在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超过两百万后,也依然只有武汉做出了这样的举措。被称为九省通衢的武汉,若不能及时从源头进行阻断,一旦大规模扩散的后果会不堪设想。武汉封城,是李兰娟院士首先向国家提出建议的。提出这样的建议,承担的压力和风险不难预料,我们仍难以想象,这需要怎样的勇气,但我们却可以想见,在这样一位党员医者心里,人民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
在带队出征武汉的时候,李兰娟说:“我个人已经向国家提出来了,我可以带队去支援武汉,国家的大事,自己义不容辞。”73岁高龄的她,本来可以颐养天年,她却奔赴抗疫一线,救助重症患者,给身边的人带来温暖。也许在此之前,我们还不知道这位中国唯一的传染病学科女院士,然而浙江人民却知道,早在十七年前,她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和希望。
在那个网络还未及发达的春天,时任浙江省卫生厅厅长的李兰娟,坚持信息透明、立即隔离、连夜研究,使得浙江省在非典抗击中创造了“零严重后遗症”、无医务人员感染、无二代病人的奇迹。顶住质疑,果断决策,科学对抗,这位被人民戏称为“杀毒软件”的女院士,一次又一次地站在人民的前面,站在病毒的面前。
中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取得阶段性胜利,取决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依靠于核心领导人的英明决策,依赖于全国人民的无私奉献和一线抗疫人员的顽强拼搏。阳光总在风雨后,相信我们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胜利。
李兰娟事迹心得体会篇十四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号角早已吹响。在这场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的人民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李兰娟是其中之一。
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消息曝出,北京震动、全国震动、世界震动,李兰娟和钟南山一起,受国之所托,逆行武汉考察疫情。多年的经验让李兰娟感受到事态之严重,她向武汉政府提议“不进不出”。随后,她果敢地向中央建议“武汉必须封城”。
封城,在中国的疾控史上,从未有过,连2003年非典时期也没有。万一疫情没什么大事,李兰娟一生的名誉和声望恐都将毁于一旦。她不是不知道事关重大,但在她心里,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那天起,她的万千关切集中于病患、防治和不断变化的疫情、疫情、疫情。
她,冒着感染的风险,武汉北京杭州三地跑,出诊开会出差,抽空接受采访,释疑解惑坚定信心,每天睡眠不超过3小时。
她,在千家万户高举起团聚酒杯的除夕夜,从北京参加完疫情会议返回杭州,在机场吃了份饺子,这就是年夜饭,这张照片流传出来,人们再一次为她动容。
她,73岁的老院士,却坚持带队去驰援武汉,“这一次,我来当一个医生,武汉有很多危重症患者,需要人工肝等支持治疗。”“战‘疫’不成功,我就不撤兵。”
有网友慨叹,钟南山、李兰娟是可以托付国运的大医,与其称之谓院士,不如誉之为国士,发大医国士之良知灼见,一能断论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二敢第一个提出建议封城;三是亲赴第一线抗击病毒。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倘若先生在世,他必会赞誉这位绍兴老乡为巾帼英雄、新时代的民族脊梁。
“这次疫情结束以后,希望国家逐步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高薪高福利高地位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技术人员,让孩子们明白真正偶像的含义……”这是李兰娟的建议,也是她的肺腑之言。
“粉”她,李兰娟,你的样子,真正的时代偶像!
李兰娟事迹心得体会篇十五
眼下,武汉的医院里,危重症患者比较多,需要人工肝等支持治疗。
1986年,李兰娟开始带领团队进行人工肝研究。历经10余年的辛勤钻研,李兰娟及其团队终于创建了一套独特有效的“李氏人工肝系统”,开辟了重型肝炎治疗的新途径,并于1998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人工肝系统是一台体外仪器。借助这台仪器把患者的血液引流出来,在体外进行血浆置换、血浆吸附、血液滤过等步骤,清除血液中的黄疸毒素等有害物质,补充蛋白质和凝血因子,通过暂时替代肝脏的解毒、蛋白质合成和部分代谢功能,使肝细胞得到再生的机会,肝功能得以恢复。
树兰医疗集团品宣部总监邹芸介绍,由李兰娟院士带领的浙江紧急医疗队经过前期的方案讨论和制订,目前人工肝治疗和调节肠道微生态治疗已在进行中,人工肝团队已经进入重症监护室开展工作;同时采用“抗病毒+肠道微生态调节”的方案治疗病人,减少使用抗生素,微生态制剂主要是给重症病人和危重症病人服用,用以调节肠道微生态。
“希望把危重症病人救回来,让危重症病人的病死率下降,这也是我这次申请去的重要原因。”李兰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朱梦飞是树兰(杭州)医院感染科副主任。根据他从武汉传回的消息,李兰娟院士每天都与紧急医疗队的队员们一起讨论病情,指导工作,调整治疗方案。
“四抗二平衡”是李兰娟院士倡导的救治策略。这个从h7n9禽流感治疗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又被应用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所谓“四抗”,第一个就是早期抗病毒治疗;第二是进行危重病人的抗休克治疗;第三是抗低氧血症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第四是抗继发感染。“二平衡”中第一个平衡是水电解质酸碱的平衡,第二个就是微生态平衡。
来自朱梦飞的消息是,2月4日,李兰娟院士带领的救护团队开始进驻医院icu,应用包括李氏人工肝在内的方案进行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在李兰娟院士的指导下,危重症病人经李氏人工肝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
一个好消息传来,李兰娟团队这次带去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希望人工肝这一套技术能在抢救呼吸衰竭、肺部炎症明显增加、有细胞因子风暴的危重症病人中得到应用。同时用微生态制剂来调节患者肠道的细菌,让肠道的细菌保持平衡,抗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