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四年级教案语文s版四年级电子课本(专业18篇)
教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教案的编写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供教师们参考和借鉴。
语文s版四年级教案语文s版四年级电子课本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德育目标: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
教学难点: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理解变化的原因。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准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全文。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快速默读“阅读提示”,想一想“提示”告诉了我们什么,提出了哪些要求。
2.全班交流,明确阅读要求。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主学习: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小组合作学习: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全班交流:指名朗读课文,认读生字,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1.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投影出示,请学生完成下面的填空。
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的小草时,感到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离开维也纳前,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头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1.自主研读:
a.再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把自己的感受,把自己的感受也写在旁边。
b.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词语反复品味,想一想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读出声、读出形、读出情。
4.读了这篇课文,你对生命又产生了哪些新的感悟?结合前面的几篇课文,大胆地谈一谈自己对生命的思考。
五、积累语言,拓展阅读。
1.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语段或词语。
2.这篇课文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请同学们课后仔细阅读这篇优美的散文。
语文s版四年级教案语文s版四年级电子课本篇二
《燕子》以优美的语言,讲述了燕子的特点和充满生机的春天的美丽。课文以燕子为记叙的线索,可以按燕子的外形、燕子从哪里来、燕子的飞行和停歇的顺序来理解。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生词,注意积累,赏析好词好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和想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2.我们再来看看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眼中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二、初读课文。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听了课文之后,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什么?
你想不想看到更多的东西?请读课文。
2.自读课文。
3.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自读要求:
(1)读课文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每个生字;。
(3)组员轮读课文(每人一节),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方面?
(4)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读给小组成员听。读后其他组员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4.检查小组合作学习情况。
三、小组研读。
1.这是一篇经典散文,之所以能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它非常美,美在以下四个方面。
(1)出示:外形美春之美飞行美歇息美。
(2)你们小组最想研读那一方面的美?(小组成员商量研读专题)。
2.出示研读方法:
(1)自读课文,找出哪些词句最能反映这方面的美;。
(2)细细品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
(3)小组交流补充;。
(4)讨论怎样读好这一节?练读。
3.学生研读,教师巡视并参与研读。
四,汇报交流。
(一)汇报交流外形关。
1.研究外形美的小组汇报。
(1)燕子的外形美在哪儿?
(2)你们从哪些词句读出了这种美?01。
(3)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4)推荐一名成员朗读这一节,其他成员评价。
2.练习。
出示:一身的羽毛,一对()翅膀,加上()的尾巴,凑成了()的小燕子。
(二)汇报交流春之关。
1.研究春之美的小组汇报。
(1)这一节通过哪些景物来展示春之美?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2)你们认为哪些词句写得比较好?为什么?
(3)最后一句写小燕子对表现春之美有什么作用?
(4)这一节的四句话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5)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6)推荐一名成员朗读这一节,其他组成员评价。
2.练习。
出示:这一节描写了--、---、---、---、---。
等景物来表现春天--的特点。
(三)汇报交流飞行美。
1.研究飞行美的小组汇报。
(1)燕子飞行时美在哪儿?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2)你们认为这一节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的?
(3)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4)推荐一名成员读本节。学生、老师共同评价。
2.练习。
出示:在()中,在()中,燕子()在天空里(),唧唧地叫着,有的(),()飞到了();有的(),尾尖()水面,就看到波纹()荡漾开去。
(四)汇报交流歇息关。
1.研究歇息美的小组汇报。
(1)你们觉得这一节中哪些词句写得特别美,为什么?
(2)作者打了哪些比方,把什么比做什么?
(3)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4)推荐一名成员读,评价。
2.练习。
说话:燕子会谱出一支怎样的歌?请你把歌词写出来。
语文s版四年级教案语文s版四年级电子课本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德育目标:了解文成公主对民族团结、共同发展做出的贡献。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自我探究。
课前准备。
1、布置搜集关于文成公主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或文成公主进藏图。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在唐朝,为了边塞安定和平,不再连年征战,朝廷采用和亲的政策。先后就有19位公主为和亲嫁给吐蕃、契丹、吐谷浑、回讫等边塞小国的国王或王子。这些公主当中,最闻名于后世的当属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她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和藏族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直到现在,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认读生字生词。
3.边读边思考,把对文成公主的印象批注在有关句子和段落旁。
三、围绕“百姓眼中的文成公主”这一话题交流读书感受。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交流:
1.漂亮又聪明出了名的公主。(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得到)。
2.皇帝疼爱的女儿。(第二至四自然段可以体会得到)。
3.具有神奇的力量和本领,什么也难不倒她。(第五至十三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4.非常重感情。(第十、十一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5.给西藏带来了许多好处。(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四、小组同学接龙讲故事,比一比谁讲得清楚,流畅。
五、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文成公主的其他民间故事和《同步阅读》中的《一幅壮锦》《猎人海利布》等民间故事阅读。
语文s版四年级教案语文s版四年级电子课本篇四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和大家初学了22课,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第22课。
2、学生朗读课题。
3、其中的“我”指的就是(曼德拉),他在课文中的身份是一个(囚徒)。
二、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1、在书本中,电视中,你见过囚徒吗?他们过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啊?
2、学生交流。
4、学生读书,交流(苦役;艰难的时日;狭窄的牢房)。
5、师:越是狭窄的牢房越是没有自由,它时时刻刻在提醒着囚犯:你是囚犯,你是罪人,你不配享有自由!
6、那么,在如此艰苦的时日里,曼德拉又是怎么做的呢?
7、交流:洗洗衣物------。
8、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想方设法为每天的生活寻找些许慰藉;使狱中生活充实一点)。
9、出示上面两句话,让学生体会他这样做的目的。
11、板书:乐观向上、积极。
12、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三、分析课文第二部分。
(一)。
1、是啊!曼德拉是一个乐观向上,积极生活的人,也是一个对菜园情有独钟的人。
3、朗读。
4、交流:(亲密接触)读好这句话。
5、是的,作者对菜园一直以来就是如此“情有独钟”,以至于他刚到罗本岛,他就要求_允许他在监狱的院落里开辟一方菜园。但是,这一方菜园他得来容易吗?读读课文第三小节,再来说说。
6、学生朗读第三小节,交流(多年来,一直拒绝,但是最终)。
7、你从中又觉得曼德拉是个怎样的人呢?
8、板书:坚持不懈。
(二)。
1、对这来之不易的菜园曼德拉格外珍惜,格外爱护。他为菜园做了些什么呢?自己读读课文四、五、七按节,边读边做做记号!
2、交流。
a)成天都在地里不停地挖掘。
(谈谈自己的体会,抓住红色的字;朗读体会)。
b)首先选种了---。
(说说他这样做的原因;从产量增长中,你有什么感想)。
c)订阅书籍,学习耕种,了解方法,更加可贵的是作者不怕失败。
3、在曼德拉的辛勤劳作下,作者的菜园一片生机盎然,收获的季节到了,曼德拉来到了他的一方菜园。他看到了什么,他情不自禁地说----(出示图画,学生练习说话)。
(三)。
1.是啊!多么美好的一切啊!曼德拉辛勤耕作这一方菜园,收获的不仅是硕果累累,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2.读读第八节,谈谈自己的感受。
3.理解"一丝自由的滋味"(少有的;一方)。
4.朗读第八节。
四、分析课文第三部分。
1.作者收获的不仅是心里上的自由,更加获得了生活中深刻的哲理。
2.收看录象。
4.四人小组讨论,联系实际,说说你们的理解。
5.指名交流。
6.朗读这段话。
五、总结课文。
1.让我们一起记着这位为了黑人的解放事业,穷尽毕生心血,坚忍不拔的伟大领袖曼德拉,记着在菜园中发生的感人的故事。
2.记着他的这段响亮世界的话语:"斗争就是我的生活,我会继续为自由而战,直至我死。"。
板书设计:
22、我的菜园。
积极向上。
坚持不懈。
不辞艰辛。
语文s版四年级教案语文s版四年级电子课本篇五
1.同学相互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
2.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认真修改。
3.发现引号的不同用法。
4.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成语。
5.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1.拜访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进行观察或记录,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
2.《成语故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在本组教材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有十七世纪执著追求真理的伽利略,如痴如醉全神贯注工作的罗丹,勤奋专注让鱼游到了纸上的聋哑青年,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农民。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人。这次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小组交流。
1.提出要求: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
2.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人物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她)介绍给大家。
3.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身边最敬佩的人。
4.小组评选: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二是评选说得最具体生动的同学。
5.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他把事例说得清楚具体。
全班交流。
1.各组代表轮流说,全班同学进行评价:一是评价说的内容是否清楚具体,能否表达出敬佩之情;二是评价表达时是否态度大方,声音响亮,情感浓厚。
2.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双向互动,既可以接受同学和老师的建议,重说某一部分内容,也可据理力争,说得真实自然。
3.引导学生把自己最敬佩的人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说一说他们身上值得学习的是什么风范。
延伸拓展。
小组同学共同办一张手抄报,把“观察记录”和人物照片等材料合理安排在报上。
第二、三课时习作。
激发习作兴趣。
上节课,通过口语交际我们认识了那些生活中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的人,这节课,让我们把这些人物写下来,并编辑一本《我们敬佩的人》班级作文集。
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通过人物的形象和所做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精彩回顾。
1.回忆口语交际时,自己在小组里说的受到组员认可的部分。
2.回忆在全班交流时,被老师和同学称赞的同学是怎样说的。
习作。
1.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2.要求按照要求写完后自己修改。
评议。
1.先轻声读自己的作文,把自己认为写得较好的段落做上标记。
2.与小组内同学互换习作,找一找对方写得好的段落做上标记,并写几句评语;找到对方需要修改的地方也做上标记,并帮助对方修改。
3.再次修改后小组内朗读欣赏,每组推选出一篇完整习作和一个优美片段,参加全班交流。
4.全班交流中注意从以下几点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人物描写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等。
誊抄习作,编辑班级作文集《我们敬佩的人》。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1.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联系学过的课文想想这三句话的意思。
2.想一想三句话中的引号各有什么不同的作用。(引用、特殊的含义和表示否定,特定的称谓)。
3.再翻阅学过的课文找出类似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1.自读成语,要求读得正确。
2.你发现这些成语有哪些特点?(都是描写精神意志的;第三行的两个意思相反,第四行从反面写缺乏意志的后果)。
3.自选一个成语说说意思。
4.多种形式开展读的竞赛,使学生熟记这些成语。
阅读。
1.自由阅读,自学生字新词,体会“鹏程万里”的含义。
2.指名朗读。
3.交流读后的启示,(人要有远大的目标)并练习用成语造句。
4.推荐课外阅读《成语故事》。
第八组。
教学内容本组教材的专题为“故事长廊”,安排的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其中有篇幅短小、发人深省的寓言故事;有内容通俗、情节引人入胜的民间故事;有想象神奇的神话故事。两篇精读课文《寓言两则》《文成公主进藏》,两篇略读课文《普罗米修斯》;《渔夫的故事》和一个“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1、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多读、多讲,读中感悟,体会故事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2、学习简要概括故事的内容,练习讲故事,
3、以课文为生发点,把学生目光引到课外阅读中去,引导他们大量阅读民间故事、寓言故事和神话故事,进一步激发读书的兴趣。
教学难点学习简要概括故事的内容的方法。
教学措施多读、多讲,读中感悟,
教学时数11—13课时。
语文s版四年级教案语文s版四年级电子课本篇六
《燕子》以优美的语言,讲述了燕子的特点和充满生机的春天的美丽。课文以燕子为记叙的线索,可以按燕子的外形、燕子从哪里来、燕子的飞行和停歇的顺序来理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长句子,并初步掌握读懂长句子的基本方法。能用“增添、”“偶尔”造句。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俊俏、吹拂、舒展、光彩夺目、百花争艳、波光粼粼”等词语。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4、通过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能运用单元提示语中读懂长句子的方法,能正确地理解长句子的意思。指导感情朗读课文。理解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课前预习:
1、熟练地朗读课文。
2、词语:俊俏、吹拂、舒展、伶俐。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熟练地朗读课文。能用“增添、”“偶尔”造句。
3、学习单元提示,初步掌握读懂长句子的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教师念儿歌《春天多美好》:小燕子,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剪彩云,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2、同学们,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喜欢燕子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请打开书,谁来读读。
二、初读课文体会。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4、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这篇文章写的确实很美。下面仔细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师:这自然段是一句长句子,我们怎样读懂一句长句子呢?大家先来看“单元学习提示”
4、读懂长句子的步骤怎样?先……再……,用线划出。
5、下面我们就用“单元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再读这一段。
6、问: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的?
7、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
8、归纳学习这句长句子的方法。
9、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归纳段意。
四、进行“画图、说话”训练,深入体会。
1、我们能不能把郑振铎写的燕子画下来?我请一个同学读第一段,咱们一起画,怎么样?不过读的时候,要慢一点。
2、同桌的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燕子。
3、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自己画的燕子向介绍一下?
4、大家注意没有,作者怎么没写眼睛、嘴,是疏忽了吗?
5、这告诉我们,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写。
6、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指导用用“增添、”“偶尔”造句。
1、理解词义——说说“增添、”“偶尔”的近义词。
2、指名造句。评议。
3、书面练习造句。
六、布置作业。
作业本1、2、3、4、6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2、3、4自然段,运用“单元提示”中的方法读懂长句;背诵第4自然段。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写的是什么?(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2、我们先来学习第二句,齐读。
(1)这句句子是句长句子,用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怎么学?
(2)说得很对,那么“黄绿眉眼”指的是什么?(再读句子“黄绿眉眼”指的就是柳芽)。
(3)作者为什么把柳芽比作“黄绿眉眼”,为什么不就说嫩芽?
(柳树睡了一冬天,发的芽就像睁开的眼睛)。
3、学习第三句句子。
(1)我们再来看看第三句写什么?指名同学读句子。
(2)要求学生用理解长句子的方法来理解。
(3)指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长句子的。
师:什么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形成的?其它词语有什么作用?
(4)什么叫“赶集”?
师:去买的,还有卖的,都叫赶集——请说说赶集的情况,再想想赶集和春天的草、叶、花生长和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古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
(5)齐读第三句。
4、学习第四句。
这么热闹、美丽的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请大家朗读第四句。
(1)谁能简单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增添”是什么意思,“生趣”是什么意思?
(3)师: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天会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板书:斜、掠过、唧)。
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7、大家把第三自然段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学生练读)。
师:“小圆晕”是什么?想过吗?
师:作者为什么不说“小圆圈”而说“小圆晕”“晕”是什么意思?想过吗?
师:“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来的七彩圈,你们见过日晕或者月晕吗?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的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晕、月晕。不但作者笔下的燕子美,就连这小圆圈也是美的!咱们再读读这一句,领略一下其中的美。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了第三自然段,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我们接着读第四自然段,看看写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2、指名说。(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
3、读懂了,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读读、划划。
4、“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指的是什么?看看书上的插图。
师: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这一定是赞美春天,赞美小燕子的曲谱)。
6、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7、从课文中,我们进一步领略了燕子的美。这一自然段还有两个词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请读读第二句。
8、这里的“痕”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
9、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自然段,再自己细细体会。
10、看图试背。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作业。
作业本第5、7、8题。
拓展阅读:《燕子》原文。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过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语文s版四年级教案语文s版四年级电子课本篇七
教学目标:
1.浏览梗概,了解小说内容。(知识能力目标)。
2.品析“精彩片段”,体会人物特点和语言特点。(知识能力目标)。
3.激发学生的阅读名著的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方法:
1.通过拟小标题,获得阅读初期的真实体验。
2.小组合作交流,感悟故事情节、语言的精彩;进而感悟主人公形象。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1、谈话导入课题。
这节课老师请来几个小伙伴和我们一起学习好吗?(课件出示:人物图像)打个招呼吧。还有一个人物(课件出示:汤姆索亚图像),知道他的名字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这个男孩儿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
2、发现课题有什么不同了吗?(引导学生明确今天的学习内容是一本书)。
3、你觉得书名中的关键词是哪个?什么意思知道吗?
4、故事写了汤姆索亚几次历险经历?我们可以从哪儿寻找答案?
二、浏览梗概,了解小说内容。
过度:许多名著前面都有梗概部分,如果先了解梗概,就可以一下子就把握住书中的主要内容。
1、现在请大家浏览故事梗概,试用小标题来概括汤姆索亚的几次历险经历。预设:学生如果说不全,教师引领:除了这4次冒险,还有1次冒险,最后汤姆和哈克又到山洞中去寻财宝,这个小标题,我们可以归纳为——挖金币。试胆量,当“海盗”,寻财宝,陷绝境,挖金币这就是汤姆.索亚的整个历险图。
2、(课件出示学习伙伴的话引出问题。)哪次次历险最吸引你?
3、通过学习梗概,你对汤姆有哪些认识?(淘气顽皮、孩子头儿、无所不能、爱冒险、胆大、向往自由……)。
三、品尝精彩片段,体会人物特点和语言特点。
1.读名著不仅要了解故事内容,还要品味其中的精彩,课文就给我们安排了一个精彩片段。(板书补充:了解,品味)。
2、请默读精彩片段部分,之后和同桌交流这个精彩片段大概在故事哪个位置?
3、全班交流后再读精彩片段,小组讨论哪儿最吸引你?教师小组跟进指导。(从情节、语言、写法等方面予以引导、感悟。适时想象、朗读)。
预设情节1:洞中困难重重。
预设情节2:大悲大喜。
预设情节3:悬念迭出的结尾。
预设语言1:夸张的语言。
预设语言2:大喜大悲的人物动作、外貌等细节描写。
预设写法:反衬的手法。
4、(课件出示学习伙伴的话引出问题。)现在你对汤姆又有哪些认识?(乐观、关心同伴......)。
5、这样一个可爱的男孩形象,作者是怎样塑造出来的呢?看看作者怎么说。(课件出示作者的话。)。
四、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1、一个片段就让我们有了这么多的收获,我们要感谢谁?
2、说说作者。(课件出示:对作者、作品的评价、不同版本的书面)。
3、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梗概,品味了精彩,还有哪些地方让你产生了疑问?
4、学生交流。这是你的疑问,还有吗?你说……。
如果想知道,我们课后可以去读一读《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到时候,我们再开个读书交流会好吗?下课。
语文s版四年级教案语文s版四年级电子课本篇八
学情分析:本课设计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卫星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内的合作探究、分角色表演来理解五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特点和功能,以激励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学习课后的生字,掌握“培训、夏令营、兴致勃勃、喷射、侦察、某地、自豪、资源、矿藏”等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说说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卫星比武的情景。
教学重点:理解五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难点:说说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齐读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卫星的课文。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在预习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
二、观看有关卫星的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每个生字词各练习拼读两遍。
2、用生字卡指名拼读、正音。注意指导学生读准“训、营、侦、讯”等字的读音。
3、指导学生识记字形,在田字格上书写。
(1)注意“喷”字的笔顺。
(2)注意“勃”字左下部分“子”横变提。
(3)注意“豪”与“毫”、“培”与“陪”、“训”与“讯”的区别。
(4)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上书写生字。
4、理解词语的意思。
人造地球卫星:简称“人造卫星”。用运载火箭发射到高空并使其水平方向速度达到或超过第一宇宙速度,成为沿一定轨道环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天体。
兴致勃勃:兴趣很高的样子。
炽烈:形容火旺盛、猛烈。
扶摇直上:形容迅速往上升。
宛如:好像。
大显身手:形容充分显示自己的本领。身手:指本领。
大鹏:传说中最大的鸟。
云图:云的图片,是辨认天空云况和云状的参考依据。从气象卫星发送来的云图,能显示大范围的云况。卫星云图是气象研究和预报的参考资料。
台风:发生在太平洋西部海洋或南海海上的热带空气漩涡,是一种极猛烈的风暴,风力常达12级以上。
飓风:发生在大西洋西部或西印度群岛一带海洋上的热带空气漩涡,是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相当于西太平洋上的台风。
庄重:语言、举止不随便、不轻浮。
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红外相机:利用红外线作为光源的一种摄影装置。
雷达:一般指利用无线电波发现目标并测定其位置的设备。
琳琅满目: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
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又多又好,来不及观看。暇:空闲。
各显神通:比喻各有各的办法和本领来完成共同的事业。
四、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
2、读后汇报。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人造卫星。下一节课我们再来了解它的特点和功能。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搜集人造卫星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复习生字词。
2、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人造卫星的一些知识,这一堂课我们由同学们组成学习小组,继续深入学习课文。
二、细读课文,理解重点内容。
学法指导: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内的合作探究、分角色表演来理解五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特点和功能,以激励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1、围绕“这五种人造地球卫星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展开探究学习。
(1)自主学习,边读课文边画出描述每一种卫星各自特点和功能的语句。
(2)将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多读几遍。
(3)学生组成几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听,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4)在班上展示学习成果,用自己的话向同学介绍人造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5)引导学生总结这几个自然段在表达上的共同点:先写它的外形特点,再写它的功能。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五种人造地球卫星有什么共同点与不同点?
三、表演卫星比武的情景。
1、引导学生讨论:。
(2)你们还打算让这些人造卫星为人类做什么?还想发明什么人造卫星为人类服务?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也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表演。
先在小组内表演,再推荐面向全班表演。
四、总结。
第三课时。
一、复习。
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二、朗读课文,激发情感。
1、自由朗读全文。
2、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读好不同卫星的语气,体会它们各自的心情,表现出各自的本领。
(侦察卫星说话时很得意,气象卫星很庄重,导航卫星活泼有趣,通信卫星说话时很有把握,资源卫星内心很自豪。)。
三、课堂练习。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带点的词语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
1、垂直上升的火箭开始拐弯,宛如一条白龙在长空飞行。
2、约莫过了十来分钟,卫星脱离火箭,循着一定的轨道环绕地球旋转。
四、拓展延伸。
1、仿照课文的表达方法,口头介绍一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2、你还知道有哪些人造卫星?能说说它们的特点吗?
3、你还知道哪些航天知识?说给同学们听听。
五、总结。
1、齐读全文。
2、我们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了解了有关人造卫星的知识。同学们以后要多读科普读物,主动学习科学知识。
语文s版四年级教案语文s版四年级电子课本篇九
《夏》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多彩四季”,分别编录了朱自清的《春》、郦道元的《三峡》、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夏》四篇文章,写出了一年四季不同景物的不同特点,重在引导学生在美的事物中发现美,用美的语言来表现美。考虑到前面几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景物的一些方法,如调动多个感官、不同角度、状态等观察景物;学习了品味语言的一些方法,如修辞手法的运用等。《夏》作为一篇自读课文,学生能基本读懂课文的内容,能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能从修辞的角度品味文中的一些语句。根据“长文短教、浅文多教”的教学理念,想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对初一的学生培养相应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意识,树立一种教材即范本的思想。因此,本次教学的尝试分作三个活动进行:深情并茂地读课文,读出夏的特点,体会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给相关的段落拟写小标题;体会本文的文章结构布局,学会模仿拟写作文提纲;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学会运用动词生动地描写事物。希望实现“读写结合”的效果。
教学目标。
2.体会本文的文章结构布局,学会模仿拟写作文提纲;。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学会运用动词生动地描写事物。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本文的文章结构布局,学会模仿拟写作文提纲;。
2.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学会运用动词生动地描写事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文。
1.导语:天气渐渐凉了,冬天的脚步近了,这种时候,我就特别想念夏天的阳光、草地、蓝天……夏天离我们远去了,但他的影子却留在我们心里,在这样的冬日,让我们一起走进《夏》去重温夏天的旋律!(渲染学生学习的气氛)。
2.问题:说到夏,同学们会想到了什么,会感受到什么,你能用一个词、短语或诗句说一说吗?(积累字词)。
二、读写结合。
〔问题〕。
1.同学们精彩的分享已经把我们带进了夏的氛围了,让我们大声自由的朗读课文,想一想要怎样读才能把夏天的旋律读出来,为什么?(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请给相关的段落拟写小标题,并说拟写的理由?(读写结合: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金黄的夏到黄金的夏的赞美,由景美到人美的赞美,感悟夏是生命的延续,是生命的创造的深刻意义。)。
活动二:体会本文的文章结构布局,学会模仿拟写作文提纲。
〔问题〕。
1.同学们对文章的理解很到位,让我们想一想作者这样安排文章的结构布局有什么好处?(明确文章的结构布局)。
2.这种文章结构布局很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模仿这种方法来给《春》这篇作文拟写一个写作提纲。(读写结合:模仿方法,培养学生拟写写作提纲的意识。)。
活动三: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学会运用动词生动地描写事物。
〔问题〕。
1.一篇优美的散文,如果说精巧的结构布局好比优美的身段,那么生动的语言就是一件漂亮的外衣。让我们用生动的语言从刚才同学们拟写的《春》的写作提纲中选取一段,写几句话。(读写结合:学情分析)。
2.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夏》这篇文章中的一些语段,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事物写活了?(体会动词在语句中的精当与生动)。
3.法国小说家福楼拜曾说:“不论描写什么事物,唯有一个动词可以使他生动。”让我们学着运用动词把刚才描写春的几句话再修改修改,使它更生动。(读写结合:学习运用动词把事物写生动)。
三、课堂小结。
1.学生小结,谈收获;。
2.教师结语: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文章中不是缺少美,也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希望同学们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在美的事物中发现美,用美的语言表现美!
四、作业:根据自己拟写的《春》的提纲,整理修改完成作文,文章中多用动词来描写事物。
语文s版四年级教案语文s版四年级电子课本篇十
(一)课始,以“声”激情诱趣。
好的作品默默地看与朗朗地读又与有音乐烘托伴奏的朗诵,对人的感官的刺激作用,带给人的内心体验都是不同的。文章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来前的风平浪静与潮来时的惊涛浪吼形成鲜明对比,尤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潮水由远推近,有如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为了充分发挥作品的感染力,用雄浑有力的交响乐伴以激情昂然的朗诵,使学生入其境,动其情。
准备一段由缓慢抒情到急促激越再到平缓渐弱的交响曲。以“舒展缓慢”吻合潮来前的平静;以“欢乐抒情”衬托人们观潮的喜悦心情;以“雄壮激昂”,烘托大潮的磅礴气势。
(二)课中以“像”释疑解惑。
学生生活在繁华的城市,许多孩子没有到过海边,更无从目睹这样雄伟壮丽的大潮之景观。对于没有见过的事物,又无类似经历可以借鉴,不仅给理解课文带来障碍,也给展开想象造成困难。因此,需运用电教手段,声像同步,视听结合,创设情境,提供感知,发展情感,促进理解。
根据课文内容,从《神州风采》里的“海宁观潮”一片中截取有关片断,按潮来时开始还是风平浪静到有声无“形”,然后“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渐近,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白浪翻滚,如同一道城墙”;更近,犹如“战马飞奔,坦克轰鸣”的顺序组接。录制两遍。第一遍按由远及近,将潮水的“如线”、“横贯江面”、“如墙”、如“万马奔腾”的四个画面各定格6秒,以便使学生有时间看清楚并将实际景象与课文里的文字描述在头脑中“衔接对号”。第二遍不定格,使学生对大潮由远及近的推进变化、发展有一个连贯、完整的印象,以加深感受。
(三)以“读”促思通文。
朗读是理解内容的基础,也是检查理解的手段,更是以文悟道的途径。《观潮》从声、形、色三方面描绘赞美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形象鲜明,富于感染力。有感情地诵读既有助于理解课文,又能更好地受到感染。
读,应求形式多样,不同的读法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要根据不同段落的学习内容、训练任务、教学目的选择适当的读法。默读,利于思考;朗读,助于理解;齐读,训练面大;自由读,灵活主动;个别读,“以点带面”便于指导。读,又不能走形式,明确读的目的,提出读的要求,求得读的成效。要以读引思,以思促读,读思结合。
这堂课的教学,采用下列读法:
课始:教师范读激情;课中:自学时默读,理解中自由读,理解后感情朗读;课尾:个别读、齐读相结合。
(四)优化课堂结构。
教学结构力求体现“教为主导、生为主体、学为基础、思为核心、‘道’贯其中”的整体优化结构型。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做到“三动”和“三个保证”。
三动:动脑思考;动口读说;动手画批。
三个保证:在学习的中心阶段,即高潮处,关键处,难点、重点处,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去思、去议;保证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保证学生自始至终在课堂上过着愉快的精神生活。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1.教学重点:
潮来时的壮丽景象是教材的重点部分,也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好这一段。
突出重点的方法:
(1)理清作者观察和表达的顺序。
懂得作者是按照“极远—渐近—再近—更近”的顺序观察和描述的。
(2)理解作者的表达途径和方法。
懂得作者是从声音、形状、颜色这三方面将大潮雄伟奇特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来,从中体会作者赞美“天下奇观”的思想感情。
(3)重点理解比喻句。
引导学生分清本体与喻体,即把什么比作什么,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它们的作用,懂得这样比的真正含义。
(4)运用电教手段——录像,创造情境,激发情感。放录像—画批—讨论—朗读多种教学手段优化组合。
将看、想、说、读有机结合。做到“图”“文”“视”“听”互补;“听”、“说”、“读”、“思”互促。
语文s版四年级教案语文s版四年级电子课本篇十一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摘抄下来。
4.搜集查阅有关荷兰的图片及资料。
5.实物投影仪。
德育目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教学重点:积累词句。
教学难点:培养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的能力。
教学方法: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
课前准备:学生查阅有关荷兰的图片及有关资料。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知道课文讲的牧场之国是哪个国家吗?(荷兰)。
2.荷兰,她为什么被称之为“牧场之国”呢,大家了解荷兰了吗?请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
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下,去感受真正的荷兰。
二、整体感知。
1.指名读阅读提示,找出阅读要求: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把喜欢的词句画下来再读一读。
3.小组合作,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书:碧绿草原、黑白花牛。
成群骏马,膘肥体壮。
绵羊猪群,悠然自得。
晚霞满天、牛羊歇息。
三、诵读体验,进行实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自己特别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有读懂。
2.小组交流。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讲述时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
3.以解说员的角色,向游人介绍你最喜欢的那方面的内容。(大家相互评议)。
四、拓展迁移,发展语言。
根据课文内容和搜集的相关资料,展开想象,把下面的话写具体。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
荷兰是“牧场之国”。
我的祖国真是个美丽的地方。
五、体会荷兰牧场白日的生动和谐。
师问: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牧场是动物们的自由王国?
a我从“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两句话中感觉到的。给人感觉是,只要你站在绿色低地上,视线能看到的地方,就全都是黑白花牛,整个牛群如同一个大家庭,在没有人的低地上,老牛像一个威严的家长似的,管理着草地上的牛群。整个低地似乎就是它们的天下。
b我从“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这儿感到的。“赞许”的意思是因为感到好而加以称赞。他肯定是在绿草地上生活的自由、快乐、满足才赞许的吧!
(师过渡:你体会得真好。那如果猪会说话,它会怎样加以赞许啊?)。
c他一定会点着头说:“多么广阔的绿草地啊,你是我们快乐的家。”
d它也许会说“在这里,没有人类来打扰我们,也没有敌人威胁到我们的安全,我和朋友们无忧无虑地生活在一起,多么幸福啊!”
e它可能没说那么多,只是一个劲儿地像个粗汉子似的嘟囔:“哦,我的家,我的家!”
师过渡:你为什么认为他会这么说?
f、因为书上不是说:“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呼噜”就和我们人喃喃自语差不多吧!
师总结:从你们丰富的想象中,我不仅感到猪的快乐,也看到了动物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真是一幅生动和谐的家畜家禽游憩图呦!谁来读读第四自然段,要让我们能从你的朗读中体会到绿色低地上的动物们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
语文s版四年级教案语文s版四年级电子课本篇十二
《父亲的菜园》用散文诗般的语言,讲述了父亲在荒凉的山坡上重开菜园所付出的艰辛。教学这一课,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抓住课文具体描写父亲言行的语句,在合作交流中感悟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在激情朗读中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融语言文字训练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让荒凉山坡上的一块碧绿的翡翠永驻学生的心田。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婴、毅、筐、怖、肿、憋、诱”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品析重点词句,感悟父亲的勤劳和执著。
4、积累本课具体描写父亲言行的语句。
【教学重难点】。
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品析词句,感受父亲的菜园来之不易,感悟父亲的勤劳和执著。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立足文本,给学生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和探究文本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读:同学们都想知道文中这位父亲的子女还收获了什么更为宝贵的东西,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看看你自己能否找到答案。
多媒体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难认难读的词句要多读几遍。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同桌交流读书要求和对课文的初步感受。
3、指名汇报: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使学生养成读有所思,读有所求,读有所获的读书习惯,以达到快速感知文本的目的,为探究文本,走进文本做好铺垫。)。
三、指导自主探究。
2、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自主探究。多媒出示读书方法: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具体描写父亲言行的语句,在感受深的地方写下自己的体会。
(2)遇到不懂问题,可以提出疑问,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读书体会,解决疑难。
(阅读课文的教学重在读书方法的引导。从课题入手,设置疑问,激发学生走进文本的欲望,使学生在自主探究、深入体会、提出疑问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对文本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以达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目的。)。
四、引导点拨,体会情感。
2、汇报读书心得。
学生可能从这几个方面来汇报交流;。
(1)新开的菜园是父亲辛勤劳动的结果,它浸透着父亲的勤劳,所以课题叫“父亲的菜园”。
师: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
师:你把这句话再读一读,看看哪些词最能体现父亲的勤劳。
生:(朗读)天还没亮,直到傍晚……。
师:是啊,正因为父亲的勤劳,才使我家又重新拥有一块菜地,这是——父亲的菜园。(指导朗读这句话,学生齐读)。
(2)父亲在新开的菜园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没有气馁,正因为他那种坚持不懈的品格,使他克服困难,终于开出了一块新的菜园。
师:父亲在开辟菜园时遇到了什么呢?他又是怎样做的?
生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3)父亲不但开辟了菜园,而且懂得怎样去呵护菜园,使它能更好地,长久地为我家提供一年四季翠绿的蔬菜。
(引导学生读第九自然段中父亲所说的话,抓住“难为,拼了命”等重点词,理解父亲不光顾眼前的远见和对菜园的爱,这是名符其实的——父亲的菜园)。
(1)出示课件图片(荒凉的山坡上的一片翠绿的菜园)。
(2)生:(汇报)多媒体出示:“远远望去,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翠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
(3)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引导学生在看图,朗读的基础上,通过对比,体会父亲菜园的来之不易。
4、让我们同作者一起来享受父亲的菜园里一年四季诱人的翠绿吧!(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品析课文重点词句,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中品悟语言的魅力,感悟父亲的勤劳和执著。既交流了读书的体会,感悟了语言文字的美,又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五、再读课文,感情升华。
生自由读感受深的语句。
生:(汇报)……。
3、学了课文,老师也有自己的收获,你们想听一听吗?
师配乐朗诵改编散文《父亲的菜园》。
4、听了老师的朗诵,请你也来夸夸这位父亲,并写下来。
(1)学生练笔。
(2)、课堂展示,评议。
(设计意图:在有感情朗诵课文重点语句的基础上解决课前设置的疑难,进一步提升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对课文内容的提炼与拓展,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读有所悟,以达到训练语言、提高表达水平的目的。)。
六、作业设计。
积累本课具体描写父亲言行的语句。
(设计意图:学习语言重在积累,丰富的语言积累是提高学生阅读和表达能力的基础。)。
语文s版四年级教案语文s版四年级电子课本篇十三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2、感受娃丽关爱他人的美好心灵。
了解课文大意,体会娃丽有责任心、能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三疑三探
1课时
一、设疑自探
谈话导入,审题质疑
同学们,你们知道信箱是用来干什么的吗?(学生自由说)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第25课(学生齐读课题)——《信箱》,看看这个信箱又给我们引出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同桌合作读词语,检查读书情况。
锤子钥匙摔跤邮票门牌潘诺夫滑稽地址
3、默读课文,概括出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提示引路,自主探究
1、学生再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
(1)哥哥、娃丽各是怎样对待这封送错的信?
(2)娃丽为什么能管信箱了?
(3)对于哥什提亚、娃丽的做法,你认为谁更值得学习?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用笔画出相关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的空白处。
3、教师巡视,点拨。
二、解疑合探
哥哥、娃丽各是怎样对待这封信的?
1、指名回答哥哥:将这封信放在台阶上等着邮递员拿走。娃丽:不顾大风雪在黑暗里找门牌号,将信准确的送到主人家里。
3、指名回答
5、讨论
a、此时此刻,你想用什么样的话来赞美娃丽?
b、你身边有像娃丽这样的人吗?他们都做了哪些好事?你将怎样向娃丽学习呢?
6、学生代表展示。
7、小结。
娃丽为什么能管信箱了?
生:因为娃丽的做法让爸爸相信她可以管好这个信箱,所以就让她管信箱了。
生:娃丽的做法赢得了爸爸的信任,所以让她和哥哥一起管理信箱。
三、质疑再探
1、想一想,课前提出的两个问题弄明白了吗?
2、快速阅读课文,看还有没有其它的疑问?预设:爸爸才让娃丽和哥哥轮流管信箱,爸爸的用意何在?(学生自由发言:鼓励娃丽继续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暗示哥哥要像娃丽一样做个有责任感的人等。)
四、拓展学习
1、根据本节课所学为同桌设计一道测试题。
2、展示。
3、教师补充题:你喜欢娃丽吗,为什么?
4、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天真可爱的娃丽,她有责任心,能为别人着想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5、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语文s版四年级教案语文s版四年级电子课本篇十四
1、认识“拽、茸、副”等6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小木偶被曲解后的语言、内心活动,并在反复的朗读当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学习续编故事。
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小木偶被曲解后的语言、内心活动。
1课时
1、按课文前“连接语”中的要求预习课文。
2、了解一点木偶的知识。
3、准备与课文相协调的音乐及道具。
1、播放《笑比哭好》的歌曲。
3、教师小结:是啊!生活需要笑,笑使我们抛开一切烦恼,笑使我们信心百倍,笑使我们增进友谊——笑多重要呀!可是我们看完了小木偶的故事,也许你会对笑有新的理解。
1、朗读课文,读后互评:生字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得通顺。
2、交流:读了课文后,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
3、小结:因为只拥有笑,小木偶受尽了委屈,漂亮的背包被可恨的小红狐抢走了,熊警察却不信;头疼得厉害,老婆婆却说是撒谎。哎!好可怜的小木偶呀!同学们,你们想亲身感受下小木偶的遭遇吗?老师有个主意,咱们分角色来演演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1、大家回想一下,前面我们已经演过了好几篇童话了,积累了哪些好方法,交流一下。
2、在总结方法基础上,学生合作试演。
3、学生展示——观众评议、教师指导——学生再演——配乐、带上头饰表演。
4、同学们,在亲身经历小木偶的遭遇中,你一定有很多很多的话要说,能告诉大家吗?
5、齐读最后一句话:“笑是很重要、很美好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然后引导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
6、小结: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酸甜苦辣、喜怒裒乐都需要我们去经历,去面对,这样才是完整的生活。
在小木偶身上,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来接着编下去。
1、自由准备。
2、学生续编故事。
1、本单元的童话故事,到此已全部结束了,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2、总结;童话让我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童话的世界里,我们可以自由翱翔,想我们所想,思我们所思,憧憬美好的未来,思索生活的真谛。希望小作家们也提起笔写下你心中最美好的童话故事。
1、续写《小木偶的故事》
【板书设计】
12* 小木偶的故事
笑—— 感受生活的快乐
只会笑远远不够
1、我的发现: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作童话的兴趣。
2、日积月累:积累诗中优美语句,激发学生创作欲望,为学生创作童话提供参考。
3、展示台: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和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升对童话的认识。
1、课件(童话片段)、音乐。
2、课前有关童话的资料。
1、放映《神笔马良》、《哈利波特》、《指环王》的片段
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都是些什么电影吗?
3、师:是的,这些精彩的电影都是根据童话故事改编拍成的。其实,童话故事一直陪伴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童话天地,一起去感受它的美妙神奇、绚丽多姿吧。
1、师: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很多关于童话的资料,现在能相互交流一下吗?
2、全班交流
3、师:老师也从网上下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外童话名著、中外童话名家)
1、师:这么多美妙的童话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色彩。其实呀,童话故事的编写是有一定规律的,小林和小东就发现了一些,我们来看看。
男女生分读书上的“我的发现”
2、说说小林和小东经过本组童话故事的学习后,发现了什么?
3、回顾读过的童话书,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呢?
4、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5、全班交流。
教师可随机播放cai,对童话编写三要素:幻想、夸张、拟人等特点作简要介绍。
1、配乐朗诵《雨中的树林》
2、喜欢这首诗吗?
3、用心、用情地练读。(自由练读)
4、指名朗诵一点评一再读
5、教师小结:童话世界可真有趣!正如《雨中的树林》所说,童话是小精灵,童话是滚动的雨珠,是串串项链,是青蛙击鼓跳舞,是又软又香的落花,是酸甜可口的浆果,是会变魔术的雨点儿。让我们再一次用情地朗诵这首小诗,让多彩、新奇的童话永驻心间。
6、感情朗读。(自由朗读、表演读、师生合作读、配乐读)
7、教师总结: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以想象为船,夸张为桨,拟人为帆,让你们的“童话号”驶向幸福的彼岸。
1、过渡:这单元的学习即将结束,先请同学们看一看教材中几位同学的学习成果展示。相信同学们的收获比他们更多,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展示、展示。
2、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3、组织参观学习成果展。
4、评价,然后把评价情况装入“成长记录袋”。
《童话天地》即将组稿,希望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写童话、演童话、讲童话、办童话墙报、读童话、合作编写童话——精心准备,走进下节课的“大看台”。
语文s版四年级教案语文s版四年级电子课本篇十五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打电话”(综合应用)的探究,初步感受运筹思想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在问题情境中应用优化思想解决问题。
3.指导学生用画图、表格等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画图、列表等方式探究“打电话”省时的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通过图表的方式发现“打电话”隐含的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题卡、彩笔、圆形和方形磁性板。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拉近距离。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师:生活中经常遇到紧急事件需要电话通知,你们都打过电话吗?
生:打过。
师:其实,打电话是很有学问的哟!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打电话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打电话)。
二、活动探究建构方法:
活动一:开放探究体验方法。
师:这不,王老师就遇到了这样一件突发事件,请看:
(出示:王老师周日下午接到校长电话,要求她通知班上的7名舞蹈队员周一穿好演出服,准备演出。若打电话通知,每分钟通知一人,需要多少分钟?)。
师:从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师:怎样通知呢?请同学们帮王老师设计一个通知方案看一看需要多长分钟?活动之前请同学们看清以下要求:
呈现温馨小贴士:
(1)画图表示设计的通知方案。可以用1、2、3、4、5、6、7代表需要通知的7名同学。
(2)看一看需要多长时间?
(3)整理自己的思路,组织好语言,做好交流准备。
(学生活动,老师收集不同的设计方法准备展示)。
活动二:对比分析优化方法。
师: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方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方案,请设计师登台讲解。
(学生讲解,依次板书:逐一通知、分组通知、)。
语文s版四年级教案语文s版四年级电子课本篇十六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瑞雪图》一文所描绘的美丽雪景是我所教的这些南方孩子不曾见到过的,如何让他们通过阅读作品与作者产生共鸣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此,我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品读课文、课外延伸相结合,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使之达到预期的效果。
1、识记本课13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
2、通过学文,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瑞雪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希望。
3、尝试着给课文所描绘的图景加上小标题。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优美片段。
1、理清文章的脉络,知道本文是按照“下雪前――下雪中――下雪后”的顺序来展开描写的。
2、品读佳段,在读中感悟,体会瑞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与希望。
1、尝试着给课文所描绘的图景加上小标题。
2、学习作者有序地进行观察、描写的写作特点。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雪景图片,师边解说)每到冬天,孩子们最盼望的就是能下场大雪,好痛痛快快地玩玩。而农民伯伯们更是满心欢喜,因为瑞雪兆丰年呵!你们瞧,画面上的孩子们玩得多开心啊!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幅美丽的《瑞雪图》。(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2、开火车分节朗读课文,纠正读音。
3、师: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指名回答)
4、请按照时间顺序将课文分成四个部分。(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5、师:你能从文中找出关键字词给这四部分内容分别加上一个合适的小标题吗?
6、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尝试概括。
7、四人小组交流讨论,整合意见,确定小标题。
8、小组派代表回答,推选出加得既生动又贴切的小标题作为该部分内容的题目。
(三)检查、交流预习情况,质疑、解疑
1、师:通过预习,我想同学们一定对这场瑞雪有独特的感受,谁愿意先来说一说?(学生用一两句谈谈自己预习后的感受)
2、师:在预习中你遇到什么问题需要大家帮助解答的,先在四人小组中交流,简单的问题可以由同组伙伴帮助解答,确实无法解答的再请老师帮忙。
(四)学习课文1、2节――下雪前
1、默读课文1、2节,思考:下雪前天气变化有什么特点?
(出示表格,学生填提示:抓住关键字词填写)
时间小标题景物天气特点
第一天白天下雪前寒流袭来,天气骤变布满阴云、寒风呼呼天气变化快、冷
第一天夜里下雪时:
第二天白天下雪后:
2、投影学生填写的表格,讲评。
3、品读句子
a、连日来,暖和得如同三月阳春的气候骤然变得冷起来了。
(“骤然”是什么意思?你还可以用哪个词语替换它?)
b、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寒风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
(从这个句子中的哪些词语你看出这更来得猛,来得快?)
c、指导朗读句子。
4、齐读1、2自然段。
5、小结:我们通过“读――思――写――品”的方法学习了课文的1、2自然段。
在学习课文时,我们应该学会抓住关键字、词来品读课文,理解课文。(课件出示学法小结)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2。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2自然段,谁能说说,下雪前天气有什么样的变化?
(指名回答)
2、学习“下雪前”这部分内容,我们采用了什么学习方法?
(复习学法,为下文的学习做准备)
(二)学习课文3~6自然段
学习课文第3节
1、学生根据“导读卡”自学“下雪时”这部分内容。
(1)读:默读课文第3小节。
(2)思:这一段话写了哪些景物?天气有什么特点?
(3)写:根据上述问题填写表格。
2、指名朗读第三小节,汇总第二栏表格
时间小标题景物天气特点
第一天白天下雪前寒流袭来,天气骤变布满阴云、寒风呼呼天气变化快、冷
第一天夜里下雪时大雪纷飞小雨、大雪飘降雪下得大、稳
第二天白天下雪后:
3、找出你觉得描写得特别好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这些句子中哪些字词用得特别准确?根据学生的理解引导品读以下句子。
a、不久,雨住了,风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簌簌落落地飘降下来。(“大片大片”、“簌簌落落”可见雪下得很大)
b、夜里,冬天的山村,万籁俱寂,只听到那大雪不断降落的沙沙声和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的咯吱声。(你从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场雪下得很大、很稳?)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指名读、小组竞赛读)
学习课文4、5节
1、默读第4、5节,完成表格第三栏
时间小标题景物天气特点
第一天白天下雪前寒流袭来,天气骤变布满阴云、寒风呼呼天气变化快、冷
第一天夜里下雪时大雪纷飞小雨、大雪飘降雪下得大、稳
2、与同桌合作流利地朗读出第四自然段,挑选你觉得描写得很美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些词语用得巧妙?)
3、学生汇报学习结果,师播放雪后美景图片,帮助理解“粉妆玉砌”、“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雪末儿随风飘扬”这些词句,进一步感受“动”与“静”相结合的雪后美丽景致。
4、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美美地朗读第四节。
5、播放雪后孩子玩乐的录像,用喜悦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节。
6、配乐朗读4、5小节,并完成课后填空题。
雪后的景色,先写(),再写人;先写色彩,再写();先写静,再写();先写(),再写()。
(三)总结
啊!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课件出示“瑞雪丰年图”)
(四)布置作业
1、观察本地一次下雨或日出的景象,学习本文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观察描绘景物的方法,为习作做准备。
2、积累abb和aabb的叠词。
3、背诵精彩片段。
(五)板书设计
瑞雪图下雪前:乌云密布、寒风呼呼
下雪时:簌簌落落、大、稳
下雪后:粉妆玉砌
瑞雪兆丰年
11月17日,气象台发布了强大的冷空气即将南下的消息,第二下下下辽远的西伯利亚地带袭来的寒流,就侵入了胶东半岛。
连日来,暖和得如同三月阳春的天气,骤然变得冷起来了。一清早,天空布满了铅色的阴云。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寒风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黄昏时分,风停了,那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从半空中降落下来了。
这是入冬以来胶东半岛上的第一场雪。这雪下得很大,也很稳。开始的时候,还伴着一阵小雨。不久,雨住了,风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簌簌落落地飘将下来。一会儿,地面上就发白了。夜里,冬天的山村,万簌俱寂,只听到那大雪不断降落的沙沙声和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的咯吱声。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都笼罩上一层白茫茫的厚雪。极目远眺,万里江山变成卫个粉妆玉砌的世界。看近处,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一阵风吹来,树木轻轻地摇晃着,那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落落地抖落下来。下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在清晨的阳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大街上,积雪足有一尺深。人在雪地上走着,脚下就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一群群孩子,在雪地里堆雪人,掷雪球。那欢乐的叫喊声、嘻闹声,把树枝上的雪都震落下来了。
啊!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
在结构上本文层次清楚,条理明确,重点突出,采用了联想,夸张的手法,语言生动优美,情景交融。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如下思路,理清文章脉络,按照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的顺序学习全文。“以学生为主体”,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是朗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想象,体会本文的语言美、景色美,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朗读是一种古老的却极富生命力的学习方法,也是品读美文的重要方法。本文语言生动优美,用朗读去体会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这堂课总得来说是较好得完成了教学任务的。整堂课各个环节的设置合理,上课环环相扣,每个环节之间的过渡都非常自然。而且我在上课的始终都保持着一种高昂的情绪,这种情绪一直带领着学生从课堂的开始到结尾。这堂课我自己感觉最值得珍藏的一点便是学生的朗读,从学生一遍又一遍的读书声中,我们似乎已经可以体会到学生从诵读中享受到了快乐。特别是在教学第四自然段的时候,我先让学生默读,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然后有感情的把这个句子读出声来,之后读给你的小伙伴听,接着指名读他(她)喜欢的句子,一边读还一边做朗读指导。这个自然段的教学我引导学生运用了多种读书的方法,从第一次读到最后的一次读,学生实际上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经历一个精读的过程了。
当然,这堂课也让我暴露出不少自身的不足,这些不足带领着我进行更多的思考。首先,在教师基本职业素质方面,我感觉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强,除了课前设计过的一些过渡语和叙述性语言外,其余在课堂临场发挥的语言都缺乏感染力,不够美!这一点也直接牵扯到我对学生的评价语。所以,第二点便是评价语单调,对孩子没有起到实际性的激励或纠正的作用。第三,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全员参与的深度和广度没有体现出来。这些都值得我深深地思考。
这堂课让我积累了不少宝贵的教学经验,通过这堂课的反思与感悟,我想自己会在教学道路上前进一步的。
语文s版四年级教案语文s版四年级电子课本篇十七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湖的“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4、感受学校的绿,说一说。
引导学生和作者一起去感受西湖的“绿”,体会作者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西湖的资料,如风光图片,文字说明。
1、导入——走近绿。
“置身西湖,你不由得就融入了一种梦幻的境界。虽然是冬季,但那如镜的湖面依然薄雾氤氲,绿意盈眼。两岸更是万枝婀娜,暗香浮动。站在西子湖畔,一股或浓或淡的诗意便在你周身弥漫开来,即便是再豪放再洒脱的人,此刻也会变得妩媚多情起来。”
其实,西湖的美是说不尽道不完的,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为西湖题诗作文,例如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表现了西湖的妩媚多姿,欧阳修的《画船载酒西湖好》突出了西湖光影迷离恍如仙境。而现代女作家宗璞在四次游西湖之后更是留下了独特的感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西湖,来领略她动人的风姿。(板书:西湖的“绿”)。
2、初读——感知绿。
师:大家很会读书,一遍就抓住了文章的精髓,那么作者主要描写了哪几处绿呢?
生答师板书(灵隐——苏堤——花港)。
3、画句——体会绿。
师:不到2000字的文章中,竟用了20多个绿字,而且毫不重复,多么了不起的文字功夫啊!你喜欢作者哪些描写?为什么?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描写绿的语句,体会一下。
4、学生根据自已的理解谈体会。说的时候可以按这样的方法:先说出你选的是哪里的绿,再读读你喜欢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如果能抓住句中的描写绿的重点词语来感悟那更精彩。(学生的交流可能不是按课文顺序,教师要根据学路随机调控教学策略)。
学情估计及教学策略:
(1)灵隐。
重点句子。
a.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
b.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板书,树木,苍翠欲滴)。
c.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
d.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
e.亭旁溪水琤瑽,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
(2)苏堤。
重点句子。
a.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
b.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阴阴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相机板书青苔,让学生找出一个表现绿的词语)。
c.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一幅青绿的.山水画。
d.这种苔绿,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对它们印象怎样。
教师引导学生找到有关语句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想象。
(3)花港。
重点句子。
a.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板书荷叶,有学生提供一个表现绿的词语)。
b.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
c.我最爱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引导:作者写花港的绿,为什么写杨柳嫩枝呢?------对比,既表现荷叶成熟茁壮的生命力,也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绿喜爱的程度)。
d.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
作者写花港的绿主要抓住什么景物观察?(板书,荷叶)。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作者对荷叶的“绿”的感受中,悉心体会在花港观鱼看到的“绿”,绿得那么富有生命力,生机勃勃。表现了西湖之绿的意趣美。
(生总结写法:细心观察,用心体会)师补充:更重要的,是作者用词十分准确。我们所见到的每一处绿,都来自于作者精心锤炼的语言。可以说,作家用生动的文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西湖山水画,用墨不多,却让我们真切的体会到了西湖那生机盎然的绿。这,就是准确运用语言文字的功夫!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以它的诗情画意痴迷了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啊!让我们再一次欣赏这人间天堂的美丽吧。(播放西湖风景欣赏片)。
语文s版四年级教案语文s版四年级电子课本篇十八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渗透正确的审美观教育。
2、读懂课文内容,能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3、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能简要口述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
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材料、具体化的描写方法。
理解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1、学生查找有关描写骆驼身体特点和生活习性的相关资料。
2、电脑课件。
两课时
1、谈话:小朋友见过骆驼吗?在哪里见过?它是什么样的?(指名学生说一说)
2、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骆驼的,题目是: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板书)
1、出示自学题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读下面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注意带点的字。
疙瘩 自豪 骆驼 委屈 足够 沙漠 小溪 陷进 养料
风沙 茫茫 贮存 俯下身子 铺天盖地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及时辅导后进生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说一说课文哪一部分是讲小骆驼跟着妈妈到沙漠旅行的。(第3、4自然段)
4、指名读自学题(2)的词语,注意3个带点字都读轻声,教师领读这3个词语。
5、说一说“自豪、委屈、足够、小溪、陷进、养料、风沙”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学生说出意思后,教师要进一步追问是怎么学会的。学生说不出来要引导他们反复读课文、看课文插图来加以理解。
6、小结自学情况,表扬学得好的,鼓励学得不够好的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思考第1、2自然段写什么。
2、引导学生归纳。
3、指导朗读这一部分课文。
(1) 教师范读。
(2) 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读。
(3) 指名读,引导学生说一说读得怎么样,提醒学生注意通过读体会小骆驼照镜子时候的心情,读准小红马批评小骆驼难看时的语气,并通过读进一步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4) 分组齐读这一部分课文。
1.用钢笔描红。
(1)引导学生观察哪些字容易写错,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鼻”和“陷”的写法。
(2)学生当堂描红,教师注意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还可以适当播放一些轻音乐,以减轻学生课堂疲劳。
(3)及时反馈,指出优缺点,进行强化练习。
(4)欣赏佳作。
2.抄写课后第三题的词语,每个词语四遍
3.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二教时
1.听写词语。
2.说一说妈妈为什么要带小骆驼到沙漠里走一趟。
1.默读课文,完成课文后第四题。
2.教师巡视,相机辅导后进生。
3.讨论课文后第四题的答案并板书。学生根据板书检查自己做的答案。
4.指导朗读课文。
(1)学生琢磨这一部分改怎么读。
(2)指名读,引导评判是否读得有感情,提醒学生:通过读突出沙漠的广大和环境恶劣,体会妈妈的良苦用心,体会文章用词造句的精妙。妈妈的话耐人寻味,要反复读,读准妈妈说话时的语气、感情。
(3)学生再练读、齐读。
5、小结。
(1)这一部分课文写了什么?请同学说一说。
(2)指名同学复述这一部分课文。
1、过渡:妈妈的亲切教导,自己的亲身体验,使小骆驼明白了什么呢?
2、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
3、指名读课文,引导评判学生是否带了自豪的感情读这一部分课文。指导学生读好这一段。
(1)思考:小骆驼想到了什么才说“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
(2)讨论。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齐读
4、教师小结。
1.分组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说话训练:同学们,小骆驼以后再听到小红马说它难看会怎么说呢?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板书设计: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驼峰——贮存着养料——足够路上用
委屈 脚掌——又大又厚——
不会陷进松散的沙子里自豪
眼睛——双层眼毛——
风沙过去了,没进一点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