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是最好的老师范文(22篇)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把握问题的关键,找到解决的办法。一个较为完美的总结应该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地概括出过去一段时间的重要成就和经验。通过阅读他人的总结范文,我们可以借鉴其经验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总结能力。
鼓励是最好的老师篇一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具体来说,兴趣对一个人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有了兴趣,能够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兴趣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并创造性地完成当前的活动。美国著名华人学者丁肇中教授就曾经深有感触地说:“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换句话说,也就是有没有事业心,这不能有任何强迫。比如搞物理实验,因为我有兴趣,我可以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我急切地希望发现我所要探索的东西。”正是兴趣推动了丁教授所从事的科研工作,并使他获得巨大的成功。
有了兴趣,对活动的态度是一种促进作用。兴趣会促使人深入钻研、创造性的工作和学习。如果我对一门课程感兴趣,就会促使我刻苦钻研,并且进行创造性的思维,不仅会使我这门课程的学习成绩大大提高,而且会大大地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兴趣可以使人智力得到开放,知识得以丰富,眼界得到开阔,,并会使人善于适应环境,对生活充满热情。兴趣对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起巨大作用。
所以,如果对哪一方面有兴趣,就大胆地去做吧,有记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鼓励是最好的老师篇二
1.情感与态度:通过活动,是同学体验到兴趣喜好给自身和他人带来的快乐。
培养同学广泛的兴趣喜好,使同学初步形成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态度。
2.行为习惯:积极参与各种课外活动初步养成良好的兴趣喜好。
3.知识技能:使同学懂得良好的兴趣喜好可以增加知识、丰富生活。提高同学正确处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尝试处置个人的兴趣喜好与成人的愿望、文化学习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等。
第一课时。
1.多媒体课件:《我的兴趣菜单》和〈兴趣展示台〉中的几幅图。
2.课前安排同学准备在课上扎展示自身的兴趣喜好。
3.录象:同学活动场景。
活动(一)——兴趣万花筒。
1.个人都有自身的兴趣喜好,活动课开始了,让我们来瞧一瞧同学们都喜欢干什么?
2.看录像:
(1)看场景。
(2)看特写镜头:我喜欢踢足球。我喜欢……。
3.让同学说说录象中的小朋友有什么兴趣喜好?
活动(二)——我的兴趣菜单。
1.出示:我的兴趣菜单。
2.小组交流自身的兴趣喜好。
3.填写兴趣菜单。
4.展示同学菜单。
5.讨论:有了这些兴趣喜好,你有什么感受呢?
活动(三)——兴趣展示台。
1.出示第四幅图。
2.同学交流:你对哪一组同学的扮演感兴趣?
3.让我们也走上兴趣的小舞台,展示我们的风采。
4.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战士活动,并汇报。
5.谈谈活动中的感受。
活动(四)——兴趣自助餐。
1.提问:你那广泛的兴趣喜好对你有什么影响?
2.讨论交流。
3.小结。
第二课时。
活动准备。
1.课前练小品。〈学书法〉。
2.课件:书中插图。
4.课件:兴趣宝塔。
活动(一)——我当评判员。
1.小品扮演。
2.让我们来当评判员:看了这个小品,你想说说什么?
3.媒体示几组图片。
4.队员们评判图中人物的行为。
活动(二)——“我的烦恼”大家谈。
1.在生活中,关于兴趣喜好,许多同学都有烦恼。今天我们说出来大家一起帮着解决。
2.交流,每个组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
3.全班讨论疑难问题。
活动(三)——故事屋。
1.听录音故事:〈装满昆虫的口袋〉。
2.说说故事对我们的启示。
3.故事会:
(1)请同学讲有关兴趣喜好方面的故事。
(2)听了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活动(四)——兴趣宝塔。
1.你准备怎样培养自身的兴趣,每想出一个方法,就在宝塔上填写。
2.引导同学填写自身准备培养的兴趣和培养的方法。
3.小结。
鼓励是最好的老师篇三
这是来到大名中学的第二周了,我们对学校里面的环境,学校周围的环境都已经有了很多的了解,在这几天的上课和盯自习过程中,我们对学生们的了解也更多了些。每天晚上回到宿舍我们都会讨论这一天自己经历的事情,说一说在教学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自己是如何处理的,互相交流一下心得,共同进步。对我而言,本周有一次盯自习的经历让我印象深刻。
周二下午我接到一个电话,帮一位老师盯两个班的自习,而这两个班是传言中纪律很差的班,当时心中很忐忑,担心我是否能维持好纪律。自习课上,任课老师已经安排好了学习任务,绝大部分学生都很安静并且认真看书、写作业,与外界“这个班级纪律不好”这个传言大相径庭。这就引起了我的'思考,为什么会是这样呢?不久,我便有了答案,这说明学生们并不是无法管教,而是一旦把时间交给他们自己,学生们就不太清楚如何分配时间,如何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引导,安排合理的学习任务。只要教师将这一点做好,在自习课上,学生一定可以充分地利用时间,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每个班级都有主动学习的学生,每个班中都有一些需要教师督促管理的学生,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教师都应平等对待,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教育方法,也就是因材施教。有些同学在自习课上无所事事,像这样的学生就应该由教师耐心指导,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目标,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不论是这几天的听课还是盯自习,让我们感触最深的就是学生们对新老师的反应。当我们这些顶岗实习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学生们会问我们很多问题,虽然和学习无关,不过这也说明他们对新老师有强烈的好奇心。由此便体现了这么一个现象,如果是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他们很愿意去了解,去探索,并且这种想法是自愿的。类比到学习,若是学生对某个学科感兴趣,自然会主动去学习,这种好心态的效果就会在考试成绩和日常教学中有所体现。反之,若是学生不喜欢某个学科,就不会发自内心的主动学习。
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培养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可爱的,在学习的道路上,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是学生的合作者,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进而爱上学习,是教师工作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们每个人都会在这一方面继续努力。
鼓励是最好的老师篇四
11岁小学生李理华通过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并获得优秀成绩!这是江门五邑地区通过此等级考试年龄最小的学生!
昨天,小理华父亲自豪地告诉记者,“今年4月,李理华将参加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现在看来,到时通过应该没问题!”
去年9月,年仅11岁的李理华,和其他的高级职中学生、大专学生同场参加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的考试,考场上,小小个头的李理华格外显眼。近日,他刚刚得到消息,自己不仅通过了考试,并且是以优秀等级通过的!
据五邑大学教务科的曹老师说,李理华是目前江门五邑地区通过此等级考试年龄最小的考生,而在此次的考试中,江门市一千多名考生只有五十多位获得优秀级。
目前,李理华已报考了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4月份将参加考试,李理华的父亲告诉记者,现在他做模拟时机试经常是满分,笔试在70多分左右,还有点不稳定,“通过应该没问题,现在主要想利用假期这段比较长的时间,再多练习一下,使成绩能有更大提高。”
李理华的父亲李坚明速算能力很强,在当地是小有名气的速算奇才!现在读六年级的小理华没有上过幼儿园,但他从4岁开始就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心算,5岁多时已能心算出任意两位数相乘的准确结果。当别的小朋友还在幼儿园唱歌、玩游戏的时候,他就开始学习不少知识,在读小学前,李理华已能读出报纸上新闻报道中95%的汉字。
在数学方面,李理华成绩非常好,xx年他获得了第二届小学“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四年级组一等奖,成为江门市唯一获得一等奖的参赛者。小理华还一直坚持超前自学。三年级时,他学完小学的数学课程;五年级时,他已学完初、高中的数学课程。记者了解到,半个月前,他又开始了大学高等数学的自学。
如果说在数学方面,华仔的父亲对他还有一些指导的话,那在计算机方面,华仔靠的完全是自学和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三年级开始,李理华的兴趣开始转到计算机方面。当时,他的父亲虽然认为在中小学阶段,应以数学、语文学习为主,不应在计算机方面花过大的精力,但是,他的父亲也尊重李理华的爱好,让他可以在完成一些数学练习后,自由地阅读计算机方面的书报。
最初,华仔特别喜欢看《电脑报》,每期都坚持买。这让他对电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慢慢地,华仔又开始向父亲提出买一些编程方面的专业书籍来看。父亲担心会不会太难了,华仔告诉父亲:“买吧,没问题。”就这样,李理华不断地汲取计算机知识。
20xx年,李理华开始把学到的计算机知识用于实践。当看到父亲每次给学生出珠算题太辛苦,他就帮父亲设计了一个珠算出题程序:只要输入一个不同的数字,电脑就能自动产生一套不同的训练题。果然,简单好用!用儿子设计的程序,父亲更轻松地训练学生了。同时,李理华又想通过考试使自己的计算机能力得到认可,他选择了权威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他的父亲同样积极支持他的做法,并带他去购置了不少的参考书。结果,在xx年9月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中,李理华顺利通过了,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鼓励是最好的老师篇五
格言伴随着我成长,有时他是进步中的力量,有时他是打开心灵之门的钥匙。在我的格言集里,有很多我喜欢的格言,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爱因斯坦的“”。说起我喜欢这条格言的原因,那还得从一件小事说起。那是一年前的一天,因为我在学校的艺术班上美术,我很感兴趣,所以爸爸给我报了一个暑假兴趣美术班。第一天,我去上美术课,画的是一头怒气冲冲的小牛,2个小时过后,老师检查我画的小牛,并在全班23个同学中表扬我,从这时,我便爱上了美术。我没天都挤出时间来画画,被老师表扬了许多回,上了6节课后,这种枯燥、单调的画画令我感到厌烦,令我苦恼,兴趣美术班也不愿意去,在家也不挤出时间来画画了,真想放弃学画画。一天,我在书上看到“”这条格言,同时也引起了我的反思:是啊!做什么事只要有兴趣和耐心便没有什么学不会的。于是我又鼓起勇气坚持下来,因为兴趣和耐心,我赢得了许多奖状。
因为有兴趣和耐心,我才能取得今天的成果,“”这条格言令我终生受益。
鼓励是最好的老师篇六
兴趣,既是“可怕的魔术师”,又是“希望的魔术师”。一个人只要清楚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那么你就成功了。
如果一个人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别人往往不会给他(她)指出来。其实人确实各有所长,有自己最喜欢最适合的事,只明白这么一点。人才能最大程度的挖掘自己的潜力,才能干出一番成绩。雪川,雪川因为穷,进了山当了和尚,为什么最后变成了赫赫有名的高僧和画圣呢?兴趣,兴趣充满可怕,兴趣充满希望。
兴趣,丰富多彩。兴趣,绚丽多彩。兴趣充满着神圣和成功。人喜欢读书是兴趣。人喜欢画画是兴趣。人喜欢玩是兴趣。人喜欢成功,对!所有人都喜欢成功,所有生物都一样喜欢成功,所有生命都一样喜欢成功。兴趣!
话题又转到老生常淡上:!
鼓励是最好的老师篇七
我最喜欢《芝麻开门》这本书了。
一拿到这本书,就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我扑在书上,就好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
这本书主要讲了转校生张天与其他小朋友和平相处的事。他们是一个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他们班里每个同学都友好相处,把别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从不伤别人的自尊。他们互相鼓励,一同进步。
他们关心老师,安慰同学,有快乐一起分享,有痛苦一起承担。徐老师不舒服,大家都很担心,没精打采;同学们都没考好,回家被家长打骂,误会,同学们、老师之间互相安慰,一起分担。徐老师,这个可敬的老师,她鼓励同学们,爱每一个孩子,和蔼可亲。
我也很羡慕张天,他有那么好的同学们,在大家的鼓励下,他开朗了起来,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
其实我也像从前的张天一样,内向,上课也不怎么爱举手,即使会,也生怕说错了。看了这本书后,有一次老师课堂提问,我却出乎意料的把手举得高高的,看许多同学没举手,我感到了一丝骄傲,可又转念一想:连班长都没举手!我答错了怎么办?正想把举着的手缩回来,但又感觉不是浪费了机会吗?正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老师点到了我,我站起来小声说出了答案。“正确!”老师笑着说,“不过下次回答问题声音洪亮些。”这一刻,我心中有说不出的激动和喜悦!我也多鼓励自己,多举手发言,即使错了也没关系,下次改正了就一定不会错了。
这本书,给了我许多启示,它让我明白,同学之间的友谊是可贵的,它让我明白,表达自己的想法是不可缺少的,它让我明白,当别人取得好成绩时,不要嫉妒,为他人开心,会让自己那纯洁的心灵不受污染,会让自己和别人一同进步一起变得强大!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鼓励是最好的老师篇八
1564年,莎士比亚诞生在英格兰中部美丽的埃文河畔,他的父亲约翰·莎士比亚是个精明、能干的商人,主要经营手套、羊毛、皮革等物,并且在市议会里兼任一份公职。
7岁的时候,父亲把威廉送到一所文法学校去上学,可他却不用功,总是被老师用教鞭提醒着去读书。他不喜欢那些古板的祈祷文,他喜欢阅读古罗马作家用拉丁文写的历史故事,喜欢一个人在郊外的田野里漫游,听秋虫鸣叫。
尤其是每年的五月节,小城斯特拉福热闹非凡,戏剧班子从伦敦来到这是举行各种表演,这是一年中威廉最快乐的日子。他每场演出必到,戏剧班子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痴迷地观看着每一场精彩的演出,直到戏剧班子离开斯特拉福城为止。这使威廉的母亲玛丽·阿登忧心忡忡,她怕有一天独生子会抛下她跟着戏剧班子远走高飞。
14岁,威廉离开了学校,来到父亲的铺子里帮工。但是,他对织手套、收购羊毛等工作并不感兴趣,仍然迷恋着戏剧班子和戏剧。每有空闲,莎士比亚就到泰晤士河边的几家剧场附近转悠。
后来,他在一家剧院找到了一份工作,主要替客人看管衣帽,照料有钱的观众上下马车,还在后台打杂。从此,莎士比亚可以真正接近戏剧了。一有空闲,他就躲在后台静静地观看演员们排练。这里成了他的戏剧学校。就是在后台这个地方,孕育了一位名垂青史的戏剧大师。
如果少年时代的莎士比亚听从了父亲的安排,干上了自己不喜欢的经商职业,就不会产生后来伟大的莎士比亚。正因为他从小就与戏剧结下了不解之缘,长大以后又得以从事自己所喜爱的戏剧创作,才使他有极大的热忱和非凡的创造力为人类留下了不朽的艺术珍宝。
鼓励是最好的老师篇九
细米从小就爱雕刻,看见什么就会刻什么,想起什么就能雕什么,刀下的世界是细腻的,是多姿多彩的,是活灵活现的。
当细米知道并看到三鼻涕家分到了女知青梅纹后,三鼻涕那得意忘形的样子,细米便要开始刻他,将他那两道长长的清水鼻涕刻出来,以解心中的不满和不公。
细米刀下的世界是细腻的。他在一块儿木头上刻三鼻涕家两岁的小毛驴,而不是毛桥桥家三岁的小毛驴,细米雕刻出来的小毛驴,大家一看便知是谁家的,他刻得是出神入化,细致入微。
细米不仅爱雕,还爱画。他画了一墙的画,并向梅纹一一介绍:“这是金老师,这是我们在上自习课,这是几个胆大的男生,看见老师睡着了,探头探脑地想出去玩,这是老师在指挥我们唱歌。”可以看出细米观察细致,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奇思妙想。
细米刀下的世界是活灵活现的。他雕刻一个女孩儿戴着草帽,打着哈欠,一手揉着即将折断的腰,一手还拿着一把镰刀。这是梅纹收割麦子时的情景。疲倦的梅纹显得有气无力,倒头就能睡着的样子。细米雕刻出来的作品总是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细米刀下的世界是活灵活现的!
细米刀下的世界是绘声绘色的!
细米刀下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
细米这多姿多彩的雕刻,也是我明白了——,没有生活,就更无可谈起好的作品。
鼓励是最好的老师篇十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孔子亦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是的,无论你做什么事情,只要你爱好它,对它有兴趣,你就会全身心地去做好它。
就从我自己来说,一年前妈妈为了纠正我驼背的毛病,送我去学舞蹈,没想到我会那么的喜欢舞蹈,简直是如醉如痴!因为以前没有基础,所以我只能和一群比我小许多的小妹妹们一起在小班,每次重点练习基本功,两节课下来,我每次都是大汗淋漓腰酸背痛,可我从没有抱怨过。我们分组练习动作时,别人只跳一组,我却每组都跳,经过我的努力,不到半年我就升到了中班,现在已经从中班最后一排调到第一排最中间的位置,这代表了我是中班跳得最好的。为了跳舞,所有的疼痛与辛苦,我都愿意承受,我从不缺课,就连发烧我都坚持去上舞蹈课。虽然很苦,虽然很累,但我的心里却感到很快乐,因为我真是非常非常喜欢跳舞!
所以说,,因为兴趣会激发出勤奋,而勤奋会创造出天才。
鼓励是最好的老师篇十一
爱孩子几乎是每个父母的本能,怎么爱,却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托尔斯泰说过:“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关键是如何教育。”教育,是深入灵魂的事,是精神上的扎根和熏染,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永远的底色,而父母是这底色最重要的绘制者。作为孩子生命中“重要的人”,父母必须明确:陪伴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陪伴才是最好地教育,没有什么比父母的陪伴更重要,一切理由在教育孩子面前永远是借口。然而,随着生活节奏趋向于越来越快,更多的父母如今已难得有充足的时间来陪伴孩子,由此而导致的种种教育问题,已不可小觑。本期我们就亲子陪伴为话题展开讨论,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此问题的高度重视。
一、值得深思的故事。
陪伴,世界上最重要的事,绝大多数父母的最大难题是没有时间。有时候,父母不会教育不怕,不懂教育也没关系,因为,教育是深入灵魂的事,是精神上的扎根和熏染。对孩子而言,他们需要的不是奢华的物质享受,而是寂寞时有人陪伴,迷惑时有人指引,成功时有人鼓励,失败时有人理解。我们先看一则故事《爸爸,我想买你一小时!》或许就会明白:一切的爱,都基于陪伴!
父亲下班回家已经很晚了,身体疲倦、心情也不太好。这时,他发现5岁的儿子正靠在门边等他。
“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儿子问。
“什么问题?”父亲有些不耐烦。
“爸,你1小时能挣多少钱?”
“这与你无关。为什么要问这样的问题?”父亲生气地说。
“我只是想知道。”儿子望着父亲,恳求道:“请告诉我,你1小时挣多少钱?”
“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话,那我就告诉你吧。我1小时挣20美元。”父亲有点按捺不住了。
“喔。”儿子沮丧地低下头。过了一会儿,他又抬起头,犹犹豫豫地说:“爸,可以借给我10美元吗?”
父亲终于发怒了:“如果问这种问题就是想要向我借钱去买毫无意义的玩具,那你还是回房间去,躺到床上好好想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我每天长时间辛苦工作,现在需要休息,没时间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戏。”
儿子一声不吭地走回自己的房间,轻轻关上了门。
儿子走后,父亲还在生气。过了一阵儿,他渐渐平静下来。想到自己刚才有些粗暴,他走进孩子的房间,轻声问:“你睡了吗?”
“爸,还没呢。我还醒着。”儿子回答道。“爸爸今天心情不太好,所以刚才可能对你太凶了,”父亲说,“这是你要的10美元。”
“爸,谢谢你。”儿子欣喜地接过钱,然后又从枕头下拿出一些皱皱的钞票,仔细地数起来。
“你已经有钱了为什么还要?”父亲又开始生气了。
“因为只有那些还不够,不过现在足够了。”儿子回答道。然后他将数好的钱全部放在父亲手里,认真地说:“爸,我现在有20美元了,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父母对孩子一生的成长,无疑是举足轻重的。父母的陪伴不是身体的陪伴,还是精神上的陪伴。所以,父母们,请静下心听听孩子的心里话,慢下脚步陪陪孩子,因为孩子是多么渴望父母能抽出时间陪自己聊聊,陪自己走走;多么希望父母能多看自己一眼,能见证自己最开心的时刻。
二、令人无奈的现状。
1、缺席的爸爸。
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而这个时代似乎越来越缺乏“父亲的教育”。原始社会中,爸爸会带孩子出门打猎,孩子就被爸爸带着去探索世界。而现在却完全不是这样,爸爸没能成为家庭的重要角色,在家庭关系中成为一个影子式的爸爸。对妈妈和孩子来说爸爸缺席了,对爸爸而言,家庭甚至沦为了旅馆。80%的父亲认为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与孩子交往;一半以上的家庭存在子女教育父亲“缺位”的情况,母亲是子女教育的绝对主角。无论在情感、陪伴、尊重、亲密还是在问题解决方面,父亲为孩子提供的支持都不多,这说明父亲在孩子成长中并没有承担应尽的责任。
2、焦虑的妈妈。
一个缺席的父亲,同时会伴随一个焦虑的妈妈。父亲主动或被动地成了家庭中的隐形人,妈妈便慢慢地把感情和注意力从丈夫身上抽离出来,而放在孩子身上。但,孤军奋战的女人会难以避免的陷入孤独感和不安全感中,又会不自觉的把家转化为她痛苦的工作场所,用让人窒息的爱和焦虑将孩子包裹起来,造成孩子和妈妈之间的过度依赖。孩子更多地生活在一个母亲的世界里,而不是家庭的世界。可妈妈那本应由爸爸承担的焦虑和需要,都被投射到孩子身上,或者,孩子在各种情绪中如困兽一般压抑、挣扎、暴虐、伪装。孩子会“永远做妈妈的好孩子”,而进入那种拒绝成长,依赖性强的状态,没办法探索社会,融入社会。
3、失控的孩子。
有多少孩子教育的问题,就有多少父母问题。一个在家庭中缺席父亲的背后,必然有一个焦虑的母亲和失控的孩子。在缺失父爱或母爱中长大的孩子因没有亲情体验,早期的情绪情感发育的损伤,会导致负面情绪较多、积极情感偏少,甚至出现情绪困扰、人格障碍、行为问题。这些失控行为通常表现为:害羞、情绪沮丧、自暴自弃、不求上进、少言寡语、不爱集体、厌恶交友、急躁冲动、喜怒无常、害怕失败、感情冷漠,严重的还可能上学逃课、早恋、离家出走、偷盗、甚至喜好使用暴力,成人后更容易成为一个危险的人。
三、常被误读的“陪伴”
不能否认,所有的父母都爱孩子,都渴望尽已所能给孩子更多的爱与支持。有些父母选择了与“失陪”和“缺席”父母完全不同的作法: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教育诚惶诚恐,小心翼翼,妈妈甚至做出辞职做全职妈妈的“牺牲”决定,给孩子完全的照顾,以为这就是最好的陪伴。父母育子观念中有很多关于陪伴的误区,概括下来有以下几种:
1、陪同=陪伴。
常看到父母亦步亦趋地跟在孩子左右,散步、逛商场、写作业„„孩子在哪里,父母的身影就跟在哪里,孩子仍然是一个人自言自语或者自己玩,父母好像没听到孩子的说话,在想自己的心事,人在心不在,更没心情体验陪伴孩子的快乐,这样的陪同不算陪伴。
2、看管=陪伴。
父母紧紧跟在旁边不断地提醒孩子这个不可以,那个不行,替孩子做这做那,害怕孩子摔着,怕孩子受委屈,怕孩子走弯路„„没有看到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需要,更没随着孩子长大,不断扩展他的独立成长空间,一天下来,父母疲惫,孩子辛苦,这样的陪伴,充其量是保姆的照顾,不是陪伴。
3、物质满足=陪伴。
很多父母为弥补忽略孩子的内疚,偶尔有时间陪孩子,就用豪爽地花钱代替陪伴,不管孩子要的、不要的,都买给他,最流行的名牌、最贵的学校、最贵的老师,可让父母自己内心平衡,却无法填补孩子内心缺少爱的虚空。
4、说教=陪伴。
很多父母难得与孩子在一起,借机不停地讲各种道理,讲很多自己的辛苦,说这一切都是为孩子,说自己都是对的,用最有伤害力的这两句话,以为能激发孩子的积极生活状态,却不知被“内疚和负罪”培养大的孩子最无力,他们只有自我否定,只有自我纠结和挣扎,没力气改变,孩子害怕这样的“陪伴”。
5、妈妈的守护=陪伴。
四、亟待重视的陪伴。
如今,“失陪”父母已成为一个社会现象,让缺失看护的孩子面临教育问题。由于亲职缺失导致孩子被忽视,引起的紧张、不安全感长期存在,进而形成无形的压力,形成消极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并持续终身。因此,家庭教育亟待重视父母健康向上地陪伴。唯有父母高质量的陪伴和耐心的引导,才会让孩子感到足够的安全感,才能帮助孩子产生安全型依恋,然后培育出一份积极的心态来对外部环境做出反应。
1有一种陪伴叫隐性失陪。
隐性失陪是针对普通意义上的"失陪"提出的、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意识不到的陪伴缺失。在儿童养育方面特指:虽然家长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子女,但因为缺乏有效的沟通,从而造成的精神上的失陪。具体表现:亲情淡漠、缺乏信任、难以沟通。长期隐形失陪的人群(尤其是儿童)容易出现:性格孤僻、暴躁易怒、交流障碍等现象。
2有一种陪伴叫心灵陪伴。
心灵陪伴是空间陪伴、肢体陪伴的升级。是人与人之间建立以感情紧密联结为基础的良好关系。通过真正的、内心真实的感受来交流与沟通,传递给他人爱、信任和安全感;从而了解他人、关爱他人、相互信任。在儿童养育的领域,父母与孩子建立的亲密关系比采用所谓"正确"的技巧更为重要!父母通过心灵陪伴传递给孩子的爱和信任将会影响孩子一生。
3父母陪伴,缺一不可。
就好像天有阴阳、地有柔刚,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爹和娘!父亲是外放、独立、刚强、乐观、博大、宽广、动态的、富有创造性的阳刚之气,母亲是内倾、依恋、包容、接纳、柔顺、谦卑、静态的、稳妥的阴柔之风;父亲强调变化、创新和挑战,母亲强调稳定、一致和安全;父亲经常抓大放小,母亲习惯对孩子事事关心;完整的父爱和母爱是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源泉和支撑,父爱与母爱相互融合,互为补充,不可或缺,不可替代!
4父亲缺席,亟盼回归。
统计表明,目前我国“失陪”更多的是父亲角色,父亲是孩子的榜样,作为男性的父亲,一般特征是独立、自主、自信、果断、坚毅、与人合作、富有进取心等,经常与父亲相处的孩子,在与父亲的不断交往、相互沟通中,会不断模仿和学习父亲,受到父亲良好影响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会更加自信,做事更加果断,思想更加活跃,抗挫折能力也较强,会有很好的人际关系,也比较受同伴的欢迎。一个普通的父亲,不在于有多少文化,有多高的学识,有多大的本事,而在于用自己的榜样和影响,教会孩子堂堂正正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具备了这一点,孩子就会走好自己的路。
在你选择成为父母之时,你的行为举止,一言一行就注定将改变一个人。家庭教育的真谛不是教,更不是管,而是引导与示范,父母们需要做的是对孩子的鼓励与陪伴,是“蹲”下来“陪”孩子“看”世界。因为,最好的老师是父母,最好的教育是陪伴!
父母,其实给不了孩子属于他的未来,孩子有自己的人生。父母能做的只是努力守护孩子能够得到的当下的快乐和幸福,不焦虑、不盲从,不攀比。和孩子一起慢慢体味相伴时际遇的每一道风景,每一种心情。不要怕虚度光阴,教育本就是留白的艺术。陪伴是相互的,滋养是相互的,给予是相互的。陪孩子长大的过程,也是父母自我成长的过程。“培养”就是“陪着养”。陪伴之于教育的关系应该是先于教育、包含教育,只有这样,教育才会变得轻松、快乐、自然而然。父母要舍得花时间陪孩子,因为童年是人的前半生,陪伴孩子时,一心一意,给孩子你最好的专注力。
2无暇陪伴,忙只是借口。
3孩子有求,请专注陪伴。
孩子闹情绪,缠磨人,求抱求陪伴时,是一种提醒更是一种高危信号,说明父母已经太长时间沉浸工作、琐事,忘记关注孩子。这时,父母要做的就是,手上心上什么都放下,专心陪孩子,每天哪怕有一小阵子。不一定很多语言,也不一定绘本玩具游乐场,只是陪着孩子,由孩子牵引着安排时光。世间一切显现皆修行对境,孩子禅,方便修。当孩子抱怨你从不带他去公园或总是夸奖邻家的孩子时,你可能会不屑一顾或敷衍了事,然而对于孩子而言,感觉就是一种事实,父母需要做是去发觉孩子行为背后深层的含义。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永远的底色,而父母是这底色最重要的绘制者。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父母将自己看得如何重要都不为过。父母不会教育不怕,不懂教育也没关系。对孩子而言,他们需要的不是奢华的物质享受,而是寂寞时有人陪伴,迷惑时有人指引,成功时有人鼓励,失败时有人理解。陪伴不仅仅是形随,更重要的是心随,是父母的心跟着孩子的内心一起成长,一起相伴。生命不可逆转,也不会停留于昨日。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他的优点、他的思考、他的梦想、他的烦恼、他的需要,父母若一直陪伴他左右,岁月会告诉您这些。忙碌的父母们要多抽一点时间,陪孩子一起慢慢长大。
教育,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而是落实在行动中的责任、智慧;爱也不是挂在嘴上的种种借口,而是润物细无声的呵护、关怀,是孩子进步时父母扬起的眉毛和嘴角的微笑,是孩子郁闷苦恼时父母流露出的焦急和关切„„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陪伴者。周国平曾说过“生命中不可或缺东西就是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记忆,我不希望在孩子最重要的时刻,家长缺席。”的确,在孩子的成长中,没有什么比父母的陪伴更重要。爱需要时间来表达,工作缠身的父母,请尽量留一些时间给孩子吧,倾听他们的心声,不要忽略他们的感受,蜗牛会慢慢长大,不要错失孩子成长中的陪伴!家长是最需要训练却最缺乏训练的一种职业,父母事业上的成功永远无法弥补家庭教育的失败。孩子的成长教育,父母只有一次机会,千万不要错过!
鼓励是最好的老师篇十二
俗话说"",在课前,我常用英语歌曲导入,组织课堂教学,把每首歌都编了简单的动作,尽管有些动作很简单,但是学生却很乐于参与。有时,我也让学生根据歌曲的意思自己编动作,并在所有同学面前展示,找出表演”小达人“,给予奖励。一上课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人人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在教学单词时,"猜一猜"、"传话筒"、"模仿秀"、"大小声"等游戏常做。利用游戏教学,真正地实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如,在学welebacktoschoolb部分let’slearn时,我不急着要学生记单词、学句子,而是把其中的单词编成一首顺口的儿歌,在说的同时加上动作,让学生跟着边说别做,几遍过后,学生熟悉了这首有节奏的韵律诗,也学会了课文中的新单词。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为了保持学生们学习英语的持久兴趣,在英语课上,我不断将其它学科的相关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记得有一次,教“动物”那一单元,主要是谈论自己所喜欢的小动物。课前我布置学生把平时在家里玩的动物玩具带到学校。课堂上学生非常高兴,积极拿着自己喜欢的动物玩具跟学单词,互相用英语说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名称。几次活动之后,有很大一部分同学还可以拿着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简单的英语交谈,平时表现不积极的同学也在这堂课里兴趣高涨,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鼓励是最好的老师篇十三
秋意就像一扇窗,推开了就在难以合上。谁踩过枯枝轻响,烛火摇曳绘着画屏。
时至凉秋,树叶褪去了一身的绿,伏在地上,只余了秋的脉络。
我又想起了那些细碎的小时光。
只记得那也是秋,阿婆的老屋门前,总会搭起唱戏的台子。许是初冬将至,五六点钟的天便已漆黑一片,唯有几颗明星闪烁。像阿婆那年纪的人,大抵都爱听戏剧,每每开场前,阿婆总是抱着我早早地坐在第一排等候。那时还小,那些身披红衣的旦角儿唱些什么,我也全然没了印象,大概声音渐响的时候,看台中便会爆发出一阵掌声,我也会偶尔装模作样鼓两下。
这时阿婆就会笑着刮我鼻子说:“小鬼灵精,懂得什么!”随后便抱着我穿梭在各个小摊前,摊主们因为干冷而稍显干裂的笑容,亦是村里人给予我的满满的温暖。
待到后来,我长大了些,也从阿婆口中得知了些皮毛。许是迫不及待想要炫耀的缘故,我总会提早来到看台。曾有一次恰巧看到了那个满脸妆容的俏佳人竟是用冷水卸妆,厚重的油彩下,我仿佛看到了一张饱经风霜的脸,想必年轻时定不俗。我亲眼看着她用眉笔轻轻勾勒眉角,额间淡抹。顷刻间,便活脱脱换了一副面孔。这俨然是《牡丹亭》中的柳梦梅。
帘卷珠起,重彩朱漆。只见她从一幅山水单鸟画屏之后施施而出,几缕华绸珠琛,胭脂点唇,几缕青丝披散,水袖长挥。衣衫鬓影暗暗掩过几声叹息,似是唱尽了一生也无人来合的戏。花腔婉转应和着陈年的旧曲,共一折生死,怎堪无人说!
那是我看过的最后一场戏,那名旦角从此就未曾出现过。阿婆似乎也褪了热情,整月晒着太阳,喃喃:“人都走了,戏也散咯!”
多年之后,繁华都市待到申时亦无阑珊之意。掬一捧清凉,流泻于指缝,像极了细碎的金。我抬头望月成三人,怅然道:月是故乡明。
鼓励是最好的老师篇十四
假期中,我读了由张平主编的《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最需关注的66个教育细节)这本书,感受颇深。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做人、学习、做事和交往四个部分,围绕着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样一个主题问题给出了66个小的教育主题。即是,做人篇包括:教育的本质是学做人、诚实、自信、健康、生存能力、责任心、积极心态、坚强、乐观、耐心、谦虚、独立、勇气、幽默、感恩、勤俭节约、吃苦、自我教育即反省;学习篇包括:方法、习惯、自学能力、兴趣、思维力、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新力、探究力、勤奋、问题意识、活学活用、合理安排时间、整体规划、休闲;做事篇包括:如何做事、目标、使命感、有计划、毅力、挫折、面对失败、行动、自我激励、做喜欢做的事情、劳动、选择、踏实、自我保护;交往篇包括:交往的心里需求、知足、真诚、善待他人、尊重他人、宽容、爱心、倾听、语言表述、友谊、距离、合作意识、孝、师恩难忘、处理冲突和分享快乐。其中每一篇的第一个教育细节都是这一部分的总论,即做人、学习、做事和交往四篇都有一个分别的总论。然后各篇的分论点各自独立成篇。
通观全书这是一本有关教师自我修养、教育常识的好书,感觉很朴实、全面,比如什么是好的教育?本书序言做了探讨,教育要像杜甫说的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在于“人不同,而教有类也,教无定法,便不可言传,此乃无之境界,大教无言矣”。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好的教育是指教育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隐蔽教育意图,以教育情境的熏陶、教育技能的感染,教师自身的示范等为间接教育手段,潜移默化,摒弃单调、枯燥的说教,充分信任学生、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没有直接冲突式的说教中自觉接受教育,在获得的亲身体验中领悟道理,在自身为主体的自我教育中达到精神的升华和认识的飞跃的教育。
鼓励是最好的老师篇十五
时间飞逝,不知不觉中,六一儿童节又到了。虽然广州一波又一波的热浪影响了大家的兴致,但这个六一节,大家的脸上仍绽放着兴奋的`笑容。是什么让这个六一节变得如此与众不同?是那一本又一本在平常不过的书!这次的六一儿童节,学校的各种活动让大家真正走进了书本当中,更让我们对书的兴趣日渐浓厚。
后来,我听老师说,学校还会举办一次书中人物角色大巡游。我才舒了口气——终于不用读这读那的了!回家后,我也只是比较敷衍地按老师的要求找了套服装,心里总是对这次六一节的活动提不起兴趣。
直到六一节的那一天,我才真正感受到了这次活动的乐趣。各个班的同学都装扮成了各种各样的书中角色,那是孙悟空,这是唐僧,还有……同学们都穿上了各式服装,操场上花花绿绿的,比起平时一片都是黑白相间的校服,着实有趣许多。我又在我们班的队伍中四处观望,各种各样的人物看得我眼花缭乱。令我意想不到的是,连我们班平时最最顽皮、最不认真对待活动的吴小雄,也穿着一身饰演诸葛亮的服装来了。看得出来,大家都对这次活动十分感兴趣,都唧唧喳喳地谈论起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中午,活动结束了,班上的同学仍没有发出任何不满的嘘声,仍是一副兴趣盎然的样子。看来,这次活动十分成功,激发了大家对书中角色的浓厚兴趣。
是什么让本来大家不喜欢的阅读活动“摇身一变”,成了让同学们在快乐中爱上阅读的“很好玩、不错”的活动?不是后面常规的读书活动,而是让大家都感兴趣的书中人物扮演活动。能穿上这些五花八门的服饰,去扮演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这件好玩的事是所有人都不会拒绝的。而大家所要扮演的角色恰恰是书中的角色,要扮演一个角色,就得先通过读那本书来了解他,包括他的性格、服饰、口头禅,这些资料必须从书中得到。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次扮演活动其实是一个穿了扮演活动外衣的阅读活动,但对扮演浓厚的兴趣又让大家心甘情愿地去读各种名著、小说。这个利用兴趣的方法多么巧妙,真可谓“”!希望大家能保持对书本的兴趣,借着兴趣这面大帆,在书海中远航!
鼓励是最好的老师篇十六
一提起英语,低年级的同学会兴高采烈,而中高年级大多数的同学则会哀声叹气。为什么呢?因为低年级的英语教材比较简单,孩子们不需记单词、语法,不需背课文,而且还会领着他们做许多游戏,唱许多英文歌,他们从中感受到了快乐,所以他们乐于去学。而从中年级开始,内容不仅一点点变深了,而且学生们还要去记单词、记语法,由于内容变深,老师们将大部分时间放在讲与练上,组织的活动一点点的减少,英语在他们的眼中慢慢地变得枯燥乏味起来,随着难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同学跟不上“前进”的步伐而落入了“掉队”的行列,渐渐地产生了厌学心理,以至产生了恶性循环,怎么补都补不回来。
英语教学中的这种现象应引起我们英语教学者的高度重视。在教学中,不管我们运用何种教学手段,我们都应以那句烂记于心同时又是至理金言的“”为我们的教学核心。
“兴趣为什么是最好的老师”已无须我们再去多言,在这里我们着重应探讨的是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调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首先,我们要根据每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为他们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练习句型的用法,不要让他们单纯地去读、去写。如在学习如何点餐的“canihelpyou?”“iwantsomenoodles.”“howmuchisit?”“enjoyyourmeal!”……这几个句型时,我们可以把教室布置成快餐店的样子,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侍者、顾客,在互相对话中练习这些句型,同时理解这些句型运用的具体的语境。这样的做法,势必会比单纯的讲与练的效果好得多。在活动中的感悟与实践会让他们更好地理解。
其次,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英语中的游戏与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根据内容多组织游戏,多组织活动,有了游戏与活动,学生能更能感受到英语的活力,更能得到欢乐,激起兴趣。
第三,我们要让英语中的内容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连,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也能感受到英语的存在。像thankyou,sorry,whocanhelpme?iamgoingtogotoschool等等这些最普通的英语口语我们要让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与生活中运用上,让学生在相应的语境中自然而然的说出相应的英语,让开口说英语成为一种习惯。
第四,在教学中我们要将英语中的词与短语,短语与句子很好地衔接,在相互联系与比较运用中掌握好用法,以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让他们感觉到学习英语并不是很难。不要用枯燥的讲与练充斥学生的课堂。
不论何时我们都应牢记这条原则在教学中想方设法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鼓励是最好的老师篇十七
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人生的引路人。但老师并不能每时每刻都伴随着我们左右,而生活却无处不在,伴随我们一生的每时每刻!
寒假中的一天,我和爸爸出去跑步,看见植物园南边新整修的河床上,一位爷爷正在放风筝锻炼身体。抬头望去,一只展翅飞翔的“老鹰”在蔚蓝的天空中翱翔。我越看越着迷,吵着让爸爸给我买风筝,爸爸却说:“这大冬天的,我上哪儿给你买去,不如我们回家后,我教你做一个吧!”
说干就干,回到了家,我们找来了线、剪刀、布、铁丝、浆糊等材料。爸爸说:“做风筝,首先用铁丝扎成骨架,再将画在布上的对称的蝴蝶图案糊上去,再系上长线就行了。记得蝴蝶图案要对称呀。”
我按照爸爸教我的做法,终于做好了风筝。爸爸说:“这只风筝是飞不上去的,你得改改……”还没等他说完,我急切地说:“没事,没事,先放放再说……”
我拉着爸爸兴奋得拿着风筝到广场上试飞。没想到风筝没飞多长时间,就摔了下来。看着坠落的风筝,我很不服气,连忙问爸爸怎么回事?爸爸让我认真地观察了风筝并告诉我说:“我不是告诉你了吗?风筝必须要做成左右两边对称的,而你做的呢?左边的大,右边的校怎么可能会平稳的飞上天空?”我恍然大悟,立刻按照爸爸的说法对我的风筝进行了改造。
又试飞了一遍。结果是:风筝的头一直往下扎,尾巴往上翘,又一次失败了。我生气的把风筝捡起来往地下一扔,不耐烦地说:“不玩了,不玩了,真烦死了!”这时爸爸走过来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难道你忘了吗?”听了爸爸的话,我顿时有了信心,连忙从地上捡起风筝。爸爸帮我找原因并告诉我:“你的风筝前后两端受的浮力不同,要想飞稳,必须前后两端受的浮力对称。”听了爸爸的话,我又一次对风筝进行了周密细致地改造。
这一次,我又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开始放飞,令我惊讶的是,我的风筝居然稳稳当当地飞上了天。我高兴得喊起来:“我成功了!我成功了!”
通过亲手制作风筝,生活这个好老师,教会了我一些道理:凡事不能急于求成,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有毅力,万事俱不难!是的!!
鼓励是最好的老师篇十八
郑明雨。
我于2012年参加工作,在张乡小学工作了四年,于2016年10来到南张庄小学任主任教师。在张乡小学的时候南张庄小学给我印象是明官店学区一所非常优秀的小学,教学成绩名列前茅,在学区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成绩优异,可以说我是带着压力来到了这所学校。初到这所学校,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进行着,我也是照例每天早早地来到学校,在学校的四处转转。
经过了一个多礼拜,我发现南张庄小学的教师们在教学上真的是没话说,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可是校园卫生却不是很理想。于是每次无论是全体教师会还是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我总是苦口婆心地去督促卫生问题,一再的去讲,一个教学质量优秀的团体,必须要有一个好的纪律和好的卫生来保驾护航。开始觉得学生应该能听懂我的话,老师也大多是老教师,不可能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可是并不很奏效。我到南张庄小学一个月后,全市组织期中考试,冯校长巡考来到了南张庄小学,在学校转了一圈之后,着重提出了卫生问题。当时,我心里也不是滋味,心里想,这个是怎么个情况?怎么连个卫生问题也搞不定呢?连卫生问题也搞不定还怎样去保一个学校的稳定,促一个学校的发展?再这样天天开会的时候,升旗的时候跟老师和学生们说卫生肯定是不行了,第一这种方法不奏效,纯粹属于浪费时间;第二我刚刚到这个学校工作,一来就天天唠叨卫生问题容易让教师们产生反感,以后的工作就更不好做了。
有一天,我突然想起在张乡小学的时候,我曾经主持推行过全校范围内评选“环保小卫士”的活动,当时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很多学生都主动捡起脚下的废纸、包装袋、塑料袋等垃圾,后来因为临近暑假,这个活动就没了下文。我决定把这个活动在南张庄小学开展起来,我针对于学校的卫生问题,准备在学校推行两个活动,一个是评选“环保小卫士”;一个是评选卫生先进班级并授予流动红旗,活动公布前与各位老师通了通气,周一升旗的时候就公布了这个方案。自从公布了这个方案,学校的卫生逐渐地好起来,在学校里也能看到主动捡起脚下垃圾的同学了。
下去。鼓励是教育最主要的、也是最有效的手段。鼓励的目的是把它作为一种积极的强化手段,对对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给予肯定。恰当适时的鼓励不但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激励其进取和自信,而且还会对其他学生的思想行为起导向作用。要鼓励学生的个性,这样学生会感到一种满足,会全面地审视自己,会意识到自己也有所不足,同时,也能接受别人的意见,产生逐渐完善自己的愿望。要求各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鼓励,树立他们的信心,从而发挥其内在潜能。
这件事之后,我也做了反思和思考,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鼓励教育吗?自信是一个人做事成功的基础,而鼓励则是使学生获得自信的有效途径。鼓励倡导个性解放,是人文精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体现了学生和教师人格尊严上的平等。要求教师要看到每个学生都有追求进步、积极向上的倾向,都有聪明、好学、向善的一面。肯定他们的每一次进步,自然而然就会发现学生的每个闪光点,欣赏他们的价值,从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学生长期生活在和谐、温暖、相互信任、相互赞美的氛围中,就能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就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去探索、去做好每一件事。只要能让鼓励发挥它的力量,就不仅能使课堂充满活力,使校园充满活力,而且还使学生的人生充满信心,终生受益。
从这件事之后,我对学校卫生评比的标准也做了进一步改进,原来的评比标准是扣分制,如地面:彻底清扫,拖擦干净,无尘土、纸屑、杂物等。明显没扫的扣1.5分;没扫净的1分稍有纸屑或灰尘扣0.5分。改进之后是地面:有清扫痕迹加1.5分,无纸屑、杂物加1分,无尘土加0.5分。扣分制改成了加分制,对于班级有搞卫生不积极的同学其他同学总是会说,赶紧去扫,只要扫了就能给咱们班加1.5分呢。由卫生的改进我想到了评优平模的制度,都改成了以加分的模式来评选,也杜绝了个别学生拉票等不正当竞争。
六年级班主任王开娣老师在班级管理中使用了这样一种方式——奖励小印章,如写字工整,会奖励一个小印章;上课敢于回答问题(无论对与错)奖励一个小印章;积极参加劳动,会奖励一个小印章„„同学们积累了一个又一个地小印章,每逢问到小印章时,同学们总是热情洋溢地讲述每一个小印章的来历。我觉得这也是鼓励教育的一种典范,发现这个现象之后,我也开始在学校里逐步地推行教学小印章的做法。
我们不应该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宇宙浩茫,人生须臾。每个人个体的渺小与生命的短暂,注定了人不能在多个领域都有所作为。人生归根结底两大任务:做人与做事。
每位师生在做人上要争取与伟人相同,永远保持平常心,即平等正常之心。在做事上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优点、特长、个性,即使全班成绩倒数第一的同学也要找自己的特长,或音乐、美术,或打球、跑步,认识到任何一个平凡的工作都是一个宏大的世界,静下心来,聚精会神,一心一意,越钻越深,越做越精,做得有滋有味,与众不同,不断改进,不断创新。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在学校中为学生多设舞台、多设赛场、多设跑道,使每位有特长的同学都有机会上舞台、上赛场、上跑道,去展示自己,去获得自己应得的鼓励。
鼓励是最好的老师篇十九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就说出了一个道理:。
现如今很多老师只会针对考点传授相关知识,做相应的训练。可那样索然无味,让学生觉得干瘪苍白。老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唤起他们的学习欲望。不能像填鸭子一般只管把知识塞进去。
兴趣就像一朵朵的花儿,灿烂地盛开在学习上的沃土上。土壤上缺少了花朵,就光秃秃的,很是难看。如果没有用兴趣去引导学生,很多课堂往往会变得单调枯燥,学生很容易打不起精神来。老师应该在传授知识时注重学习的趣味性,把一个无生机的课堂变得“趣堂”。慢慢地培养起学生的兴趣。
法国一个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喜欢昆虫。有一次他带着一只蓝色的甲虫回家,哼着歌曲,美滋滋地回家了。可是却被爸爸和妈妈责怪。法布尔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但是他没有放弃对昆虫的热爱,最后是强烈的兴趣一直带领着他走进了科学的殿堂,成为了昆虫界的科学家。
兴趣就像一颗甜甜的糖,让犹如苦涩咖啡般的学习过程变得格外香甜。是兴趣,让法布尔热爱昆虫,热爱学习,让他更深入地去了解昆虫。是兴趣,让法布尔经过长长的时间长河的淘洗,却没有改变对昆虫的喜欢。
让兴趣带领着学生,学生往往会觉得学习是一个赏心之乐事。让兴趣去带领着学生,学生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让兴趣去带领学生,学生才会想要进一步去探究难题,去攻克难题。用兴趣去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素养,让他们的学习高楼上更上一层楼。
不过,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能急功近利,不然学生容易望之怯步。老师的努力也会付诸东流。
鼓励是最好的老师篇二十
实验三小蒋巧红。
很高兴,一开学上级就配发了这么多的好书。给我发的是《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本书,拿到这本书,真想一口气读完。但因里面值得研究的知识太多,不得不细嚼慢咽。这本书分为:做人篇、学习篇、做事篇和交往篇四个部分,围绕着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样一个主题问题给出了66个小的教育主题(即本书所说的教育细节)。真是一本值得老师认真学习的好书。
因为我们不仅教育学生,而且也是家长,更直接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的过程中从中获得有益的方法。本书给我影响最深的是其提到“最好的教育是‘无为’的教育:它不为感知,却又深深影响着人的心灵。无为教育,指教育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隐蔽教育意图,以教育情境的熏陶、教育技能的感染以及教师自身的示范等为间接的教育手段,潜移默化,摒弃单调、枯燥的说教,充分信任学生,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没有直接冲突式的说教中自觉地接受教育,在亲身体验中自醒地领悟道理,在以自身为主体的自我教育中达到精神升华和认识的飞跃。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初学小提琴,琴声如同锯木头,父母不愿听。孩子一气之下跑到幽静的树林中学练。突然,她听到一位老年女人的赞许,老人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感觉你拉得不错!”小女孩受到鼓励,于是每天都到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鼓励说:“谢谢,拉得真不错!”
终于,家长惊异地发现了女儿优美的琴声,忙问是什么名师指点。这时,女孩才知道,林中的老人是著名的器乐教授,而且她的耳朵从未聋过。
装耳聋,引导孩子走向自信。她认真倾听孩子的琴声,对孩子不断鼓励,虽没有具体施教琴艺,又没任何说教,但却给了孩子动力和自信。女孩每天为孤寂的老人拉琴,从中悟到艺术的价值和魅力,琴德、琴艺都得到升华。
这个传奇故事便蕴含着丰富的“无为”教育的哲理。即作为被教育主体的学生,在没有意识到被教育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受到教育。“无为”教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无为”思想与现代教育学中“主导、主体”理论的结合。我认为,最好的教育应是“润物细无声”的无为教育,是需要我们教师亲身垂范;需要我们用心倾听、宽容、尊重与理解;需要我们智慧激励;需要我们有效引导学生亲历体验,更需要我们从细节入手身体力行。在日常教学中,真正把“无为”之道结合起来,加速学生“要我学”和“我要学”思想的进一步融合,才可以更好地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
俗话说,“做人难,育人更难”,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最终目标。我认为,培养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可能是比较难于实现的,但我们却要努力去培养每一个学生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这应该是我们孜孜以求的。
教育的灵魂,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民族、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不仅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应该教给学生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才是好的教育目标。
于部分学生,我们有这样的主观愿望,而无实际效用,因为他们没有学习的愿望。
成功源自脚踏实地,而我们的一些学生,就是缺乏这样的精神,因此我们的说教,有时显得苍白无力,这是客观事实,我们无法改变,但作为教师,我们明知不可为却更要努力去改变现状,力求更大范围地去影响学生的发展。
教育是一种心灵的沟通,这需要有良好的契机,机不可失,我们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努力把握那稍纵即逝的机会,力争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让学生获得进步。
总之,我觉得,我们既是教育工作者,又是父母家长,因此无论是对于教育教学工作,还是对于家庭、孩子的教育、成人及发展来说,这本书对我们来说,是很值得认真研读的。
鼓励是最好的老师篇二十一
读罢《》一课,我禁不住感慨万千,同时为课中的实例所心服口服。
在这篇课文中,讲了一位大三的哥哥竟然解出了困扰许多数学教授的难题——西塔潘猜想。为此他便晋升为“教授级研究生”,那一年他才22岁,名叫刘路。原来在他读初二时看过一本《古今数学思想》的书,从此喜欢上数学。上大学后,刘路哥哥为“西塔潘猜想”查阅了许多数学名著,绞尽脑汁地想解出这道题。“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的解出了“西塔潘猜想”,因此而一举成名,故事为世人传颂。当我读完这篇课文,便陷入沉思。
刘路哥哥因兴趣而成为了教授,使我想起了自己因兴趣而能学好英语的事情。在我上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开设英语这门学科,当时我挺担心自己是否能够学好。初上英语课,我由于胆怯而不敢举手发言。渐渐地,我熟悉了它,除认真听讲外,还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就这样,我在不知不觉中喜爱上了英语,和它成了“好朋友”。直到现在,我的英语也很不错。
我的故事和刘路的事例大同小异,我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刘路哥哥就因为喜爱上了数学,在大三的时候就解出了“西塔潘猜想”。就算他有数学天赋,是个奇才,兴趣也要占他成功的三分。可见兴趣对于一门学科、一行事业是多么的重要。对于我的英语成绩一直不错的这件事来说,也是如此。若不是我对英语产生了兴趣,也许我的英语成绩就不会那么好。在当今社会,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占用学生的节假日,上名目繁多的培训班。然而,家长们不一定了解孩子们是否真心喜欢,迫于家长的安排,孩子们不喜欢也得走进培训班,其结果是适得其反。既浪费了金钱,又浪费了自己和孩子的精力、时间。
读了《》一课,我得到了新的启示:想要做好一件事,或学好某学科,必须先培养对它的兴趣。若没有兴趣,则不要强求,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鼓励是最好的老师篇二十二
爱因斯坦上学的时候,对数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十二岁那年,他好不容易得到了一本欧几里德的平面几何书。为了挤出时间看那本书,爱因斯坦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复习,在课堂上完成作业,下了课便一头扎进书里。两个星期的日夜苦战,他终于自学完了全书的内容而且做完了书里的全部习题。
当他拿着习题,高高兴兴地走进办公室,请老师审阅时,老师被他勤奋好学的精神感动了,理科认真的检查每一道题,然后十分满意地说:“你做的习题完全准确无误。”
如果说,这些习题不是他自己感兴趣,而是被老师或父母逼着做的,我想他未必能做得那么好。这,就是兴趣的力量。
就拿我们班来说吧。数学一直是我们班的弱项,整体水平比其他班要差一些。但班上还是有几个对数学感兴趣的同学,他们并不觉得数学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考试成绩也不错。
而我们其他同学呢,总是喜欢把“听不懂,不会做,没兴趣”几个字挂在嘴上,寻找种种借口,拒数学于千里之外,却不去想想为什么别人能做好的事情自己却做不好。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必须对数学有兴趣。“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喜欢或不喜欢什么,可以有自己的选择。但我们一定得喜欢点什么,这样,人生才会有激情,才会有乐趣,才会更加充实和完美。
2下一页。
@_@我是分割线@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