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和电磁教案大全(18篇)
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和安排的一种教学文件,它起到指导和规范教学的作用。教案的反思和总结是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接下来将为大家推荐一些教案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电和电磁教案篇一
那它是由什么组成的?(板书:电池、导线、铁钉)。
2.很简单,想不想自己也来做一个?看看你们做的电磁铁能吸多少大头针?组长上来领取材料,开始实验。
3.(学生汇报结果,老师进行相应的板书)你发现了什么?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究竟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电磁铁的磁力(一)”(板书课题)。
(二)大胆猜想,充分假设。
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科学家们在进行科学研究时,第一步就是要对研究的问题作出假设。(板书:作出假设)我们也来做一回科学家怎么样?我们也来猜一猜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呢?今天老师还有一个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说出我们的假设,还要说出这样假设的简单理由。
2.下面先单独思考一下,在进行小组讨论,作出本小组的`假设。(学生活动)。
3.小组汇报,老师进行板书:电池数量、线圈数、铁芯粗细、、、、
(三)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1.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假说,因为时间关系,这节课我们先重点研究线圈圈数与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关系。
2.为了使研究更科学,在研究之前,我们首先要制订研究计划。(板书:制订计划)。
3.我们已经确定了研究的问题,那我们怎样来设计这个对比实验呢?
4.下面请各个小组讨论并制订研究计划,完成实验活动单。
5.下面哪个小组来汇报自己的研究计划?有没有小组需要补充的,为了实验的统一性,我们规定线圈分别为20、40、60、80圈。
6.在这个实验中,除了同学们所说的研究计划,老师这里有一些实验小贴示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7.各组实验,做好记录。(老师下位指导)(板书:实验验证)。
8.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各组长在电脑中打出)。
10.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圈数越多,磁力越大;圈数越少,磁力越大。
(四)总结延伸,承上启下。
1.学完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是的,今天我们像科学家一样经历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交流计划——实验验证”的步骤研究了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之间的关系。刚才我们各小组还提出了其他的假说,这些因素是否也会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呢?下节课我们还将继续研究。
2.最后老师还有一个要求,回家后,自己准备材料,制作一个强大电磁铁,下次科学课我们来个比赛看谁做的电磁铁磁力最大?你又会产生什么新问题?。
反思:本课教学中最难的点是电池的用量,很是浪费.
电和电磁教案篇二
问:在机械波的横波中,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之间有何关系?(两者垂直)。
说明:根据麦克斯韦的理论,电磁波中的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互相垂直,而且两者均与电磁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电磁波是横波。
问:电磁波以多大的速度传播呢?(以光速c传播)。
问:在机械波中是位移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在电磁波中是什么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呢?(电场强度e和磁感应强度b)。
电和电磁教案篇三
控制电路的组成――电磁铁、低压电源、开关。
工作电路的组成――高压电源、电动机、电磁继电器的触点部分。
实质:利用电磁铁控制工作电路通断的开关。
(二)电话基本结构:电话――话筒、对方听筒、电源串联工作原理。
(三)电铃工作原理。
电和电磁教案篇四
科学概念:
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
过程与方法:
有一定根据地进行假设,找出认为可能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因素。
在教师的指导下,会识别变量设计对比实验,会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的影响。
能对本小组实验方案作介绍说明,体会到交流与讨论能引发新的想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大胆想象,又有根据地假设。
能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作检验假设的实验。
1.学生自备:一号电池、大头针。
2.教师准备:电池盒、大铁钉、长绝缘导线。
(一)导入。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电磁铁的磁力(板书课题)。
(二)作出我们的假设。
2.如果要使电磁体的磁性得到加强,我们大胆的假设一下应该怎么做?
3.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强调假设时要说明自己的.理由,尽量避免无端的猜测。指导填写p52表格。
4.全班交流,教师简要板书。
(三)设计实验,检验假设。
1.我们的这些假设可以被证明吗?应该怎么做实验证明?
3.看书p53表格,小组讨论并填写表格。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小组填写的研究计划。
5.根据计划,各小组开始实验。
6.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填写实验记录表。
电和电磁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感悟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在读中感悟课文中重点词名含义。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头饰。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一个晴朗的早晨,老师来到花园里,发现小草的叶子上级小水珠,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板书课题)。
在草地上,老师听到了露珠和小草的对话,你们想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吗?翻开书看课文吧!
2、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指读,把文后要求会认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2)分段朗读错的生字、师生共同正音。
(3)把容易读错的生字、词语用课件出示(吹拂、凉爽、细嫩、疑惑、水汽、亮晶晶)大家一起读一读,并提醒学生注意。
(4)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流利。
3、感悟课文。
(这部分内容采用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自悟,教师随机指导的方法进行教学。
(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1你读懂了什么?
2你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3你想到了什么?
(2)学生按阅读要求处主读书。
(3)小组合作计论后,师生工同交流。
(4)提问质疑。
(5)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6)情景剧表演。
4.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自然现象方面的知识?同学之间汇报交流一下。
电和电磁教案篇六
说明: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那年,麦克斯韦在苏格兰爱丁堡附近诞生,从小就表现出了惊人的数学和物理天赋,他从小热爱科学,喜欢思考,1854年从剑桥大学毕业后,精心研读了法拉第的著作,法拉第关于“场”和“力线”的思想深深吸引了麦克斯韦,但麦克斯韦也发现了法拉第定性描述的弱点,那就是不能定量的描述电场和磁场的关系。因此,这位初出茅庐的科学家决定用他的数学才能来弥补。1860年初秋,麦克斯韦特意去拜访法拉第,两人虽然在年龄上相差四十岁,在性情、爱好、特长方面也迥然各异,可是对物质世界的看法却产生了共鸣。法拉第鼓励麦克斯韦:“你不应停留在数学解释我的观点”,而应该突破它。
说明:麦克斯韦学习了库仑、安培、奥斯特、法拉第、亨利的研究成果,结合了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最终建立了经典电磁场理论。
说明:自然规律存在着对称性与和谐性,例如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既然变化的磁场能够产生电场,那么变化的电场能否产生磁场呢?麦克斯韦大胆地假设,变化的电场能够产生磁场。
问:什么现象能够说明变化的电场能够产生磁场?(例如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发生变化,那么螺线管内部的磁场要发生变化)。
电和电磁教案篇七
1.、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
(1).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
(2).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例: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下列图所示,能发射电磁波的是()。
b、电磁波的速度---光速!
3、赫兹实验。
赫兹证实:(1)电磁场、电磁波的存在。
(2)电磁波能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证明了电磁波与光具有相同的性质。
一天,赫兹在一间暗室里做实验。他在两个相隔很近的金属小球上加上高电压,随之便产生一阵阵噼噼啪啪的火花放电。这时,在他身后放着一个没有封口的圆环。当赫兹把圆环的开口处调小到一定程度时,便看到有火花越过缝隙。通过这个实验,他得出了电磁能量可以越过空间进行传播的结论。赫兹的发现公布之后,轰动了全世界的科学界,1887年成为了近代科学技术史的一座里程碑,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科学家,电磁波的单位便命名为-赫兹(hz)。
电和电磁教案篇八
科学,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发现,科学将无所不能。
“健健,爸爸五金厂中做五金有时会留下一些铁屑,这些东西有时会搞得厂里满天飞,有时候还会扎到脚,十分麻烦。你知道爸爸怎么将它们集在一起吗?”“用吸铁石!”我脱口而出。“你错了,用吸铁石往往只能把铁屑集起来,而不能拿起整个铁屑球,所以我用的是电。”“电?电怎么可能会产生磁力呢?”我不解的问道。“你来做一个实验就知道了。”爸爸对我说。
我准备好了几种材料,分别有:电池,电线,钉子,砂纸,以及还有大头针。
我先做好了准备工作,我先把电池绕在钉子上,电线的两端要分别留出10到15厘米,再用砂纸将电线2端分别用砂纸磨光亮,绕好了电线之后,我把电线的两头分别接在了电池的两头,连接好之后,电线便将电池里的电传向了钉子。去吸桌上的大头针,可是我放在桌上的大头针可是一枚也没动啊!我会iu透题看,那一头电线十分调皮的离开了桌子。这可怪不得吸不起来。
我又一次接受了挑战,这次成功了。因为我吸取了上次的经验,所已成功将大头针吸了起来。
可是,我虽然成功完成了实验,但是我还是不知道为是么钉子会产生磁力将大头针吸起来呢?于是,我便上网查了查。钉子会有磁力这是因为:当电碰到了铁,会产生摩擦,而产生了磁力。
科学等你去发现。
电和电磁教案篇九
生:无线电波。
师:无线电广播、电视、人造卫星、导弹、宇宙飞船等,传递信息和跟地面的联系都要利用电磁波。现代社会的各个部门,几乎都离不开“电磁波”,“电磁波”就是现代文明的神经中枢。
那么,电磁波是什么?它是怎样产生的?它有什么性质?怎样利用它传递信号?这一章就要讨论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从电磁波的发现开始学习。
电和电磁教案篇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
过程与方法:
有一定根据地进行假设,找出认为可能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因素。
在教师的指导下,会识别变量设计对比实验,会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的影响。
能对本小组实验方案作介绍说明,体会到交流与讨论能引发新的想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大胆想象,又有根据地假设。
能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作检验假设的实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学生自备:一号电池、大头针。
2.教师准备:电池盒、大铁钉、长绝缘导线。
【教学设计】。
(一)导入。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电磁铁的磁力(板书课题)。
(二)作出我们的假设。
2.如果要使电磁体的磁性得到加强,我们大胆的假设一下应该怎么做?
3.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强调假设时要说明自己的理由,尽量避免无端的猜测。指导填写p52表格。
4.全班交流,教师简要板书。
(三)设计实验,检验假设。
1.我们的这些假设可以被证明吗?应该怎么做实验证明?
3.看书p53表格,小组讨论并填写表格。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小组填写的研究计划。
5.根据计划,各小组开始实验。
6.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填写实验记录表。
教学反思。
电和电磁教案篇十一
例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以这样表述:闭合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a、跟穿过这一闭合电路的磁通量成正比。
b、跟穿过这一闭合电路的磁感应强度成正比。
c、跟穿过这一闭合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d、跟穿过这一闭合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量成正比。
解析:e=/t,与t的比值就是磁通量的变化率。所以只有c正确。
拓展:这道高考题的命题意图在于考查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正确理解。考生必须能够正确理解磁通量、磁通量的变化量、磁通量的变化率这三个不同的概念。
电和电磁教案篇十二
本节主要学习了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主要内容。知道了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两大支柱: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还知道了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场,即电磁场。电磁场由发生区域向远处的传播形成电磁波。电磁波中的电场与磁场相互垂直,且二者均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即电磁波是横波。
电和电磁教案篇十三
1、要求学生知道电磁铁在通电条件下有磁性,电磁铁也有两极,它的两极是可以改变的。
2、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学会制作电磁铁的方法),试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态度。
二、教学准备。
1、大头针,2、带绝缘外皮的导线,3、大号铁钉,4、一号电池,5、指南针,6、磁铁,7、电磁铁,8、电池盒,9、橡皮筋。
三、教学形式。
采用实际操作试验,教师归纳总结。
四、教学活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1、观察导入3’。
1、老师手拿一块磁铁吸一些大头针。提问学生,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2、磁铁都有那些性质呢?
3、大家看老师手里的这个装置有没有磁性(边演示边说)。
4、将这个装置接通电源,提问有磁性了马(边演示边说)。
5、这个装置在通电前与通电后有什么不同?
这位同学说得很好,所以我们把在通电条件下具有磁性的装置叫电磁铁。下面就让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下有关电磁铁的指示。
吸铁石(磁铁)。
1、有两极(南极,北极)。
2、同级相斥,异级相吸。
没有。
有了。
通电前无磁性,通电后有磁性。
启发学生。
大家想不想制作一块电磁铁?
那好,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电磁铁的`制作方法。
1.用导线的任意一端从钉子的任意一端顺一个方向缠绕。
2.可以从里向外缠绕,也可以从外向里缠绕。
3.缠绕的线圈要紧密一些。
4.最后用橡皮筋来固定线头。
(教师边演示边讲)。
大家都看明白了没有?
老师手里还有一样东西大家看看认识吗?
如何使用指南针呢?
想。
学生认真边听边观看老师演示。
明白了。
指南针。
指南针的小指针有两色红色和白色,红色指北方,因为罗盘上的北是红色的。
3、动手实验22’。
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
在开始做实验之前老师提两点要求:
1.制作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组员间的分工与合作。
2.有不明白的问题小组讨论或问老师。
能不能做到?
开始做实验。
教师去各组指导学生做实验。
没有了。
能。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式样能力。
4、汇报试验结果10’。
请几组同学汇报试验结果。边说边演示。
学生汇报。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总结的能力。
5、填充部分5’。
提问:
北极。
作为填充用。
电和电磁教案篇十四
那它是由什么组成的?(板书:电池、导线、铁钉)
2.很简单,想不想自己也来做一个?看看你们做的电磁铁能吸多少大头针?组长上来领取材料,开始实验。
3.(学生汇报结果,老师进行相应的板书)你发现了什么?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究竟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电磁铁的磁力(一)”(板书课题)
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科学家们在进行科学研究时,第一步就是要对研究的问题作出假设。(板书:作出假设)我们也来做一回科学家怎么样?我们也来猜一猜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呢?今天老师还有一个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说出我们的假设,还要说出这样假设的简单理由。
2.下面先单独思考一下,在进行小组讨论,作出本小组的假设。(学生活动)
3.小组汇报,老师进行板书:电池数量、线圈数、铁芯粗细、、、、
1.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假说,因为时间关系,这节课我们先重点研究线圈圈数与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关系。
2.为了使研究更科学,在研究之前,我们首先要制订研究计划。(板书:制订计划)
3.我们已经确定了研究的问题,那我们怎样来设计这个对比实验呢?
4.下面请各个小组讨论并制订研究计划,完成实验活动单。
5.下面哪个小组来汇报自己的研究计划?有没有小组需要补充的,为了实验的统一性,我们规定线圈分别为20、40、60、80圈。
6.在这个实验中,除了同学们所说的研究计划,老师这里有一些实验小贴示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7.各组实验,做好记录。(老师下位指导)(板书:实验验证)
8.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各组长在电脑中打出)
10.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圈数越多,磁力越大;圈数越少,磁力越大。
1.学完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是的',今天我们像科学家一样经历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交流计划——实验验证”的步骤研究了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之间的关系。刚才我们各小组还提出了其他的假说,这些因素是否也会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呢?下节课我们还将继续研究。
2.最后老师还有一个要求,回家后,自己准备材料,制作一个强大电磁铁,下次科学课我们来个比赛看谁做的电磁铁磁力最大?你又会产生什么新问题?。
反思:本课教学中最难的点是电池的用量,很是浪费.
电和电磁教案篇十五
投影教材图4.5-1,穿过闭会回路的磁场增强,在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是什么力充当非静电力使得自由电荷发生定向运动呢?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认为,磁场变化时在空间激发出一种电场,这种电场对自由电荷产生了力的作用,使自由电荷运动起来,形成了电流,或者说产生了电动势。这种由于磁场的变化而激发的电场叫感生电场。感生电场对自由电荷的作用力充当了非静电力。由感生电场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叫做感生电动势。
电和电磁教案篇十六
复习初中“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实验,预习课本p5实验观察部分;初步把握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
1.初中“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实验。
(1)初中这个实验中导体棒是如何切割磁感线的?
(2)这个实验,闭合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
2.预习课本p5实验观察部分。
(1)电路中用了哪些器材?
(2)它们是怎么连接在一起的?
(3)图4.2-2中的大线圈和图4.2-3中b线圈的接线柱可以调换顺序吗?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1.知识和技能。
(2)能根据实验事实归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会运用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判断具体实例中有无感应电流。
(4)能说出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化特点。
2.过程和方法。
(1)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特征,领悟科学思维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概括出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探究、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2)介绍法拉第不怕困难,顽强奋战十年,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感受法拉第勇于探索科学真理的科学精神。
(3)通过对物理学中简洁美的介绍赏析,培养学生欣赏物理学中美的情怀。
提出问题1.在初中,我们就初步学习和认识了电磁感应。
2.你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探究一: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
演示:导体左右平动,前后运动、上下运动。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1中。如图4.2-5所示。
导体棒的运动表针的摆动方向导体棒的运动表针的摆动方向。
向右平动向后平动。
向左平动向上平动。
向前平动向下平动。
结论:只有左右平动时,导体棒切割磁感线,有电流产生,前后平动、上下平动,导体棒都不切割磁感线,没有电流产生。
探究二:还有哪些情况可以产生感应电流。
表2。
磁铁的运动表针的摆动方向磁铁的运动表针的摆动方向。
n极插入线圈s极插入线圈。
n极停在线圈中s极停在线圈中。
n极从线圈中抽出s极从线圈中抽出。
结论:只有磁铁相对线圈运动时,有电流产生。磁铁相对线圈静止时,没有电流产生。
表3。
操作现象。
开关闭合瞬间。
开关断开瞬间。
开关闭合时,滑动变阻器不动。
开关闭合时,迅速移动变阻器的滑片。
结论:
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1、如图4-2-6,竖直放置的长直导线ef中通有恒定电流,有一矩形线框abcd与导线在同一平面内,在下列情况中线圈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a、导线中电流强度变大b、线框向右平动。
c、线框向下平动d、线框以ab边为轴转动。
e、线框以直导线ef为轴转动。
2、下列关于产生感应电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线圈中就一定有感应电流产生。
b、只要闭合导线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导线中就一定有感应电流。
c、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若不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则闭合电路中就一定没有感应电流。
d、当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闭合电路中就一定有感应电流。
3、如图4-2-7所示,一个矩形线圈与通有相同大小的电流的平行直导线在同一平面,且处于两直导线的中央,则线框中有感应电流的是()。
a、两电流同向且不断增大b、两电流同向且不断减小。
c、两电流反向且不断增大d、两电流反向且不断减小。
b、电键s是闭合的,但滑动触头向左滑。
c、电键s是闭合的,但滑动触头向右滑。
d、电键s始终闭合,滑动触头不动。
5、如图4-2-9所示,范围很大的匀强磁场平行于oxy平面,线圈处在oxy平面中,要使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其运动方式可以是()。
a、沿ox轴匀速平动b、沿oy轴加速平动。
c、绕ox轴匀速转动d、绕oy轴加速转动。
6、目前观察到的一切磁体都存在n、s两个极,而科学家却一直在寻找是否存在只有一个磁极的磁单极子。若确定存在磁单极子,设法让磁单极子a通过一超导材料制成的线圈如图4-2-10所示,则下列对于线圈中的感应电流的判断,正确的是()。
a、只有a进入线圈的过程有电流b、只有a离开线圈的过程中有电流。
c、a离开线圈后,电流保持不变d、a离开线圈后,电流消失。
答案:2.d4.d5.c6.c。
光的颜色、色散。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不同颜色的光,波长不同。
2.知道什么是色散,了解什么是光谱。
3.通过实验初步认识薄膜干涉现象,了解其应用。
4.知道光线通过棱镜时的光路,认识折射时的色散现象。
5.知道不同色光在同一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知道同一介质对红光的折射率最小,对紫光的折射率最大。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不同物理过程中光的色散现象的探究过程,了解色散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电和电磁教案篇十七
1、要求学生知道在通电条件下有磁性,也有两极,它的两极是可以改变的。
2、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学会制作的方法),试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态度。
二、教学准备。
1、大头针,2、带绝缘外皮的导线,3、大号铁钉,4、一号电池,5、指南针,6、磁铁,7、,8、电池盒,9、橡皮筋。
三、教学形式。
采用实际操作试验,教师归纳总结。
四、教学活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1、观察导入3’。
1、老师手拿一块磁铁吸一些大头针。提问学生,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2、磁铁都有那些性质呢?
3、大家看老师手里的这个装置有没有磁性(边演示边说)。
4、将这个装置接通电源,提问有磁性了马(边演示边说)。
5、这个装置在通电前与通电后有什么不同?
这位同学说得很好,所以我们把在通电条件下具有磁性的装置叫。下面就让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下有关的指示。
吸铁石(磁铁)。
1、有两极(南极,北极)。
2、同级相斥,异级相吸。
没有。
有了。
通电前无磁性,通电后有磁性。
启发学生。
2、制作5’。
大家想不想制作一块?
那好,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的制作方法。
1.用导线的任意一端从钉子的任意一端顺一个方向缠绕。
2.可以从里向外缠绕,也可以从外向里缠绕。
3.缠绕的线圈要紧密一些。
4.最后用橡皮筋来固定线头。
(教师边演示边讲)。
大家都看明白了没有?
老师手里还有一样东西大家看看认识吗?
如何使用指南针呢?
想。
学生认真边听边观看老师演示。
明白了。
指南针。
指南针的小指针有两色红色和白色,红色指北方,因为罗盘上的北是红色的。
学习的制作方法。
3、动手实验22’。
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
在开始做实验之前老师提两点要求:
1.制作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组员间的分工与合作。
2.有不明白的问题小组讨论或问老师。
能不能做到?
开始做实验。
教师去各组指导学生做实验。
没有了。
能。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式样能力。
4、汇报试验结果10’。
请几组同学汇报试验结果。边说边演示。
学生汇报。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总结的能力。
5、填充部分5’。
提问:
北极。
作为填充用。
电和电磁教案篇十八
采用实际操作试验,教师归纳总结。
2、磁铁都有那些性质呢?
吸铁石(磁铁)。
2、
没有。
有了。
通电前无磁性,通电后有磁性。
启发学生。
2、
大家想不想制作一块?
3.缠绕的线圈要紧密一些。
4.最后用橡皮筋来固定线头。
(教师边演示边讲)。
大家都看明白了没有?
如何使用指南针呢?
想。
学生认真边听边观看老师演示。
明白了。
指南针。
学习的制作方法。
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
在开始做实验之前老师提两点要求:
能不能做到?
开始做实验。
教师去各组指导学生做实验。
没有了。
能。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式样能力。
学生汇报。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总结的能力。
5、
提问:
北极。
作为填充用。